第一篇:2016年度全国食用菌统计调查结果分析
2016年度全国食用菌统计调查结果分析
据我会对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西藏、宁夏、青海、海南和港澳台等省区)的统计调查(与2015年调查的省份相同),2016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为3596.66万吨,产值为2741.78亿元。比2015年的产量3476.27万吨增长了3.46%,比2015年的产值2516.38亿元增长了8.96%。
据中国海关和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国共出口食(药)用菌类产品55.05万吨(干、鲜混合计算),与2015年50.7万吨相比增加了8.58%;创汇31.76亿美元,比2015年的29.79亿美元增长了6.61%。其中,干品13.57万吨,如果按照1:10折算为鲜品,为135.75万吨。出口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品种有干香菇、干木耳和小白蘑菇罐头,2016年度食用菌产品出口数量和金额双增长。
从全国食用菌产量分布情况来看,河南省(510.2万吨)、山东省(424.92万吨)、黑龙江省(331.28万吨)、河北省(276.2万吨)、福建省(256.02万吨)、吉林省(237.41万吨)、江苏省(228.31万吨)、四川省(200.37万吨)、湖北省(139.1万吨)、广西壮族自治区(128.64万吨)。产量100万吨以上的,江西省(110.97万吨)、陕西省(109.88万吨)、辽宁省(100.46万吨)。产量50万吨以上的有湖南、浙江、广东、安徽等4个省。
与往年相比全国总产量增长速度放缓,多数省市区保持平衡发展,部分省区增长较快。与2015年相比,增长幅度较大的是贵州、陕西、吉林、湖北、广东和山西省,分别增长了126.34%、52.21%、20.97%、15.6%、12.17%和11.44%。由此可见,西部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加快,东部地区加快结构调整。
贵州省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原来产业底子薄,起点低。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之一,统筹布局,狠抓落实。根据《贵州省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到2019年全省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40万亩(亿棒),产量240万吨,产值300亿元,并设立了“一县一业”产业扶贫子基金、农产品泉涌工程等相关优惠政策。全省现有71个县正在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了一大批龙头企业进驻贵州,食用菌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陕西省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产业扶贫力度加大,陕南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地处秦巴山区,多数贫困县选择了以食用菌为脱贫产业,促进了食用菌产量、产值大幅增长。
吉林省黑木耳产量再创新高,主要原因:一是其他行业企业转行到食用菌产业的较多,二是全省有八个贫困县将黑木耳种植作为扶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三是受2015年黑木耳价格好的影响,刺激了企业及种植户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全省香菇产量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外地鲜菇大量涌入本地市场,导致本省香菇价格大跌,挫伤了本地种菇的积极性。全省平菇市场较为稳定,种植数量有所提高。受气候因素影响,野生食用菌产量有明显提高。
广东省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前几年食用菌产品的价格出现下滑并进入价格低谷。近两年,多种食用菌价格有所上涨,一些其他行业的企业看到了商机,一些上市公司在本地投资建厂,有的接盘了老食用菌工厂,有的对生产品种进行了调整。总体看,工厂化生产逐步增加,食用菌的产量增长。受环保政策影响,广州附近的全省最大草菇产区拆迁,本地草菇产量锐减。
山西省食用菌产量增长主要集中在香菇、双孢菇和杏鲍菇,其中香菇增产23120吨,双孢菇增产7114吨,杏鲍菇增产1940吨。主要原因:一是本省冷资源气候丰富,昼夜温差大,适合反季节香菇栽培,出菇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底,销售价格平均达到12元/公斤;二是本省贫困县较多,食用菌成为脱贫的好项目,各市县的扶持力度较大,进一步促进了香菇产业和双孢菇产业的发展,2016年比2015年多生产香菇2500多万棒,新增双孢菇栽培面积52万平方米。吕梁市香菇的生产量2016年比2015年增加了2千多万袋,共计2万多吨。三是山西凯盛肥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全面投产,山西宇昊蘑菇种植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双孢菇种植的大型工厂化项目也开始投产,扩大了杏鲍菇和双孢菇的产能。
2016年食用菌产量下降的有12个省市,安徽省(-22.06%)、北京市(-18.53%)、浙江省(-14.41%)、天津市(-12.68%)、重庆市(-11.07%)、湖南省(-10.08%)、山东省(-4.79%)、上海市(-2.72%)、云南省(-2.55%)、甘肃省(-0.67%)和辽宁省(-0.29%)。
安徽省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传统的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价格不高,产区农户发展中药材、果蔬等其他高效经济作物积极性高;二是大别山等皖南山区等继续压缩传统菇类种植,大力发展灵芝、桑黄、蛹虫草等药用菌;三是由于物流提速,周边省份工厂化食用菌鲜品更加方便地进入本地市场。
北京市、天津市和山东省受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影响,燃煤锅炉不允许使用,部分菇农停止生产,还有一些规模化的基地也停产或转移到外省市生产。
浙江省表现为栽培规模、总产量和农业产值的“三减”。据农业部门统计,2016年生产面积7.59万亩,同比上年8.83万亩减少了14%;鲜菇总产量72.89万吨,同比上年84.8万吨减14%;农业产值56.98亿元,同比上年58.6亿元减2.76%。主产地金华市的生产量和产值有所增长,丽水、嘉兴、衢州等生产量和产值均有大幅下降。丽水市食用菌栽培总量5.79亿袋(折算),同比减8.53%,其中香菇3.66亿袋,同比减7.49%,黑木耳1.52亿袋,同比减10.50%。食用菌鲜品总量45.89万吨(鲜品),同比减6.9%;总产值26.62亿元,同比减1.05%。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提升改造标准菇棚,拆除老旧菇棚较多,散小户种植减少;二是种菇效益不高,主要食用菌产品市场价格仍然较低,市场销售不畅,影响生产积极性;三是黑木耳等种植坏棒率有所增加,影响产品品质。
湖南省因前两年工厂化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自2015年起,个别品种产量相对过剩并导致效益下滑,有些工厂化企业出现间断性停止生产。
从产值情况看,2016年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有河南、山东、河北、黑龙江、吉林、江苏、福建、湖北、云南、广西、江西和四川等12个省(区)。超过50亿元的有陕西、广东、辽宁、湖南和浙江等5个省。
按品种统计,前7位的品种依次是:香菇(898.3万吨)、黑木耳(679.54万吨)、平菇(538.11万吨)、双孢蘑菇(335.22万吨)、金针菇(266.93万吨)、毛木耳(183.43万吨)和滑菇(177.1万吨)。排在前7位的品种的总产量占全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85.6%,是我国食用菌产品的主要品种。2016年产量在90-20万吨的食用菌品种依次是杏鲍菇、茶薪菇、银耳、真姬菇、秀珍菇、草菇等6个品种。
2016年香菇依然是产量最大的品种,产量比2015年的增长了17.17%。其中,河南省275.5万吨,占全国香菇年产量的30.67%。
黑木耳是第二大品种,产量679.54万吨,同比增长7.23%,黑龙江省293.3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3.17%,吉林省产量为168.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4.9%。
平菇为第三大品种,产量比2015年减少了8.82%,山东省仍然产量最大,共143.14万吨。金针菇产量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2.13%,其中,山东、江苏和四川3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6%。
2016年滑菇产量与2015年相比增长228%,主要是河北省2016年的产量为140.7万吨,与2015年18.64万吨的相比大幅度增长;榆黄菇增长了149.21%,主要是山东省增长的较多;羊肚菌2016年4.83万吨,与2015年0.36万吨相比增长了64.85%,与全国多地扩大人工种植羊肚菌有关。2016年猴头菇的产量是17.5万吨,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27.5%。
2016年产量增加的品种还有:牛肝菌、天麻、灰树花、银耳、鸡腿菇、白灵菇、灵芝、茶薪菇和毛木耳。产量下降的品种有:金福菇、茯苓、猪苓、北虫草、杏鲍菇、姬松茸、松茸、秀珍菇、草菇、真姬菇、平菇、大球盖菇、竹荪和双孢蘑菇等。
从全国食用菌产品出口和创汇的情况来看,河南省(9.57亿美元)、福建省(8.02亿美元)、湖北省(7.94亿美元)、云南省(0.95亿美元)、江苏省(0.88亿美元)和浙江省(0.75亿美元),食用菌产量大省也是出口创汇主力军。
食用菌产品鲜品出口数量前3名为福建省、广东省和上海市;鲜品出口金额前3名为云南省、浙江省和上海市。
干品出口数量和金额前3名是湖北省、河南省和福建省。
食用菌罐头类出口数量和金额前3名为福建省、河南省和辽宁省。
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下,2016年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数量与创汇实现了增长,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增加和产业链的延伸,促进我国食用菌产品走向世界。
从总的情况看,2016年食用菌产业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和结构调整两大趋势,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步伐明显加快。在国家精准扶贫等相关政策的刺激下,食用菌产业发展首当其冲,西部、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增长幅度较大。受各地政策引导,以及市场和成本因素影响,“南菇北移,东菇西渐”,东南部地区加快了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打造特色品牌。常规品种香菇、黑木耳仍是发展的热点,羊肚菌等珍稀小品种的产量增长较快。食用菌的精深加工和三产融合发展能力增强,产品附加值增加和产业链延伸发展得到加强。
第二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的问卷发放120份,有效问卷100份。通过对学生问卷答题的比例分析得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是很高的,对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比如:学生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喜欢老师用激励的语言来表扬自己、喜欢老师上课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还要求老师保证每节课都要上的有意思,有趣,还要上课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形式,要使地理教学要丰富多彩。由此结果,使我认识到,首先要让自己的基本功要扎实起来,知识要丰富,语言要风趣,课堂要丰富多彩。只有先做好这些才能实现课堂有效性。
第三篇:打折卡市场调查结果统计
icard学生市场调查结果统计
icard项目推出以来,团队致力于联系商家及在同学中宣传。并做了学生市场调查,在学生购物及消费的商家类别选择及价格趋向上,得到统计结果如下。
1.你认为华师周围商家价格在什么区间内?
A.较低——12%B.中档——56%C.较高——32%
2.你经常去什么类别的商家消费?(多选)
A.学习培训——62%B.服装饰品——79% C.餐饮——75%
D.娱乐——86%E.生活服务——89%F.其他——41%
3.你每周消费几次?
A.2次——42%B.3次以上——27%C.1次——23%D.基本不——8%
4.你大约平均每次消费在什么价位?
A.20元以内——21%B.20-50元——13%C.50-100元——46%D.100元以上——20%
5.学习培训类,你倾向于--?(多选)
A.书店——72%B.辅导班——23%C.讲座——48%D.其他——19%
6.服装饰品类,你更喜欢?
A.名牌——47%B.价格吸引眼球——53%C.款式新颖——38%D.物美价廉——92%
7.餐饮类,你通常去?
A.主题餐厅——32%B.火锅店——40%
C.有特色的小店——64%D.普通正餐——54%E.其他——30%
8.娱乐类,你经常去?
A.KTV——63%B.滑冰——43%C.台球——32%D.酒吧——11%
E.网吧——87%F.其他——25%
9.生活服务方面,你需要?
A.数码、电子产品B.学习用品C.超市D.美发美容类
E.健身房——17%F酒店.——14%G.其他——43%
10.你对icard售价有何建议?
A.15元——24%B.10元——15%C.20元——7%D.依商家数定价——54%
11.你对icard项目感兴趣吗?
A.有兴趣,会购买——55%B.观望,考虑看看——16%C.没兴趣——29%
12.你愿意加入icard销售团队吗?
A.愿意——31%B.看情况——46%C.不愿意——43%
由此看得出,学生们消费次数及金额都是有一定保证的,并且我们详细的给出了具体学生愿意消费的类型,对商家的发展都有一定帮助。而icard团队邀请的加盟商家也是根据数据而来,不是盲目而随意的。对于商家关心的回访率的问题在上述数据中可见一斑。建议商家放心的加入到icard商家联盟中来,对您的店面宣传以及营业额提升一定都有有利的影响。
第四篇:2005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
2005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现有耕地18.31亿亩
比上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降为1.4亩;
“十五”期间全国耕地净减少9240万亩
最近,国土资源部完成了全国2005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和逐级汇总(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比上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由上年的1.41亩降为1.4亩。
2005年减少的耕地面积中,建设占用318.2万亩,其中当年建设占用208.1万亩,灾毁耕地80.2万亩,生态退耕585.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8.5万亩,4项共减少耕地1002.4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60万亩。
数据显示,2005年当年新增建设用地427.4万亩比上年增加6%。2005年,东、中、西部当年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242.4万亩、57.2万亩、127.8万亩,各占当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的57%、13%和30%。“十五”期间,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加之农业结构调整频繁,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9240万亩,由2000年10月底的19.24亿亩减至2005年10月底的18.31亿亩,年均净减少耕地1848万亩。这是国土资源部2005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公布的最新数据。
该报告显示,这5年间,我国建设占用耕地1641万亩,灾毁耕地381万亩,生态退耕806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293万亩,共计减
少耕地11380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140万亩。全国耕地面积年均净减少1848万亩。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显示,“十五”期间,全国共新增建设用地3285万亩年均新增建设用地657万亩。其中,新增独立工矿用地1315万亩新增城镇建设用地618万亩新增交通用地546万亩,新增村庄用地477万亩,新增特殊用地、水利设施建设用地等329万亩。
国土资源部分析人士指出,“十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加快的五年。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严把土地闸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遏制了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总的来看,“十五”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变化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投资规模逐年加大,各项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建设占用相当数量的耕地。二是生态退耕数量大,是耕地面积减少较多的主要因素。从各的情况看,“十五”初期,特别是2002年和2003年,不少地区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圈占土地、乱占耕地的势头,两年年均新增建设用地682万亩。2004年以来,全国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基本刹住了盲目设立开发区、大量圈占土地之风,遏制了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2004年和2005年年均新增建设用地415万亩,比前两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让我们面对挑战
——评最新土地变更调查结果
2005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中最具冲击力的数字,无疑是“18.31亿亩”。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今天的人均耕地只剩下1.4亩(9年前这个数
字是1.59亩);意味着10年间,中国耕地减少了1.2亿亩;意味着“十一五”期间全国要保证1.2亿公顷(18亿亩)的耕地保有量,我们只有3000万亩可减耕地的余地。
“我们的耕地已经退到了危急时刻,不能再退了!”一位长期关注土地问题的老同志大声疾呼。耕地过快减少,无疑已成为我们今天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未来5年的耕地保有量已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写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最高决策层的深谋远虑与普通民众的真切期盼不谋而合,值得期待的是全社会怎样为保护耕地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
有人一直固执地认为,耕地的锐减是发展不可避免的代价。问题不是耕地能不能减少(要建设,我们就不得不减少一些耕地),而是该不该减、该减多少以及该减多快的问题。盲目建设、滥上项目,违规圈地、贪大求全,突破规划、乱占耕地……这些过去人们司空见惯的所谓“发展”行径,吃掉了多少不该吃掉的宝贵耕地,我们已无从精确计数,但可以想见其情其状是相当惊人的。再者,对于耕地减少的大头——退耕还林,我们恐怕也要控制好节奏。毕竟,那是成百上千万亩的耕地,不容有半点盲目性。有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生态退耕面积比前四年年均生态退耕数量有较大幅度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去年耕地大面积减少的势头有所减缓。退耕还林对于保护生态是必要的,但退多少、退多快,是需要科学确定的。可以说,“十一五”期间,要保住18亿亩耕地,在严格管理、加大耕地保护和耕地补充力度的同时,科学、合理地控制每年生态退耕量,是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因素。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会小;加上灾毁、退耕等因素的影响,土地管理尤其是保护耕地工作面临的压力将会非常大。但保有稳定并且充足的耕地数量,是我们整个社会包括经济运行的重大安全保障。18亿亩是我们未来5年必须坚定不移守护的“红线”。面对耕地减少的不可承受之痛,我们必须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除此之外,有何选择?
第五篇: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结核病患病情况及流行特征,分析全省结核病流行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四川省抽取9个调查点,平均每个点调查1 200人。对所有15岁及以上调查对象作X线胸片检查,对所有胸部X线检查异常者和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3次痰涂片检查。对发现的所有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病相关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0 894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6人,其中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涂阳)患者7人,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514/10万和64/10万。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在35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上升,75~79岁最高(969/10万);山区患病率最高(973/10万),分别是平原(194/10万)和丘陵(520/10万)的5.02和1.87倍;农村人群患病率(674/10万)是城市人群(194/10万)的3.47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涂阳患者中复治患者比例分别为35.71%和28.57%;无症状者占活动性患者的19.64%。结论
四川省结核病疫情较为严重,农村地区和贫困山区疫情不容忽视;复治患者比例较高,暴露出治疗管理上存在问题。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四川省是结核病疫情最严重省份之一。2010年全省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流调)结果表明,全省15岁以上人群活动性、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598/10万、104/10万,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测算15岁以上人群中有活动性、涂阳肺结核患者44.80万、7.79万,分别占全国的8.98%、10.82%[1]。2012年在9个县(区)开展了结核病患病率调查,旨在评价近2年《四川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规划)实施效果,了解全省目前肺结核的流行状况和危害程度,识别肺结核疾病负担较重的区域和高危人群,确定防控重点。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各调查点15岁及以上(出生日期在1997-12-31之前)的本地户籍人口(不包括外出超过6个月的人口)及外来常住人口。
1.2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村(社区)为最小行政单位组织实施。根据四川省第五次流调中各个市/州患病率的大小,将21个市州分为高、中、低 3层,每层随机抽取3个市(州),在每个市(州)随机抽取1个县(区)作为调查点,共9个,然后再在抽取的县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或社区),每个乡镇(或社区)随机抽取1个村(或居委会)。每个村(或居委会)抽取1200人,共计10 810人。9个调查点中农村、城镇点数之比定为2:1。入选的县(区)有金堂县、利州区、广汉市、江油市、古蔺县、威远县、南部县、通江县、仁寿县。其中,金堂县、利州区和广汉市为城镇点,其余6个县(区)为农村点。
1.3调查方法
为使本次调查结果与2010年流调具有可比性,参考《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实施细则》,对调查点所有调查对象包括已知的肺结核患者均进行症状调查并拍摄X线片,行动不便者和孕妇可直接查痰,症状调查中发现的有咳嗽咳痰或及咯血症状且持续2周及以上者、已摄胸片疑似结核病影像者、已知活动性肺结核但线影像未见异常者都取即时痰、夜间痰、清晨痰份标本进行痰涂片检查。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全部填写《患者登记表》,记录患者治疗分类、痰涂片结果等。
1.4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采用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对各调查点所有调查对象登记表进行录入。数据分析通过SPSS19.0软件实现。2结果
2.1调查点基本情况
调查点以村(社区)为单位,平原3个,调查人口3 621人,占33.24%;丘陵4个,调查人口4 807人,占44.13%;山区2个,调查人口2 466人,占 22.64%。农村6个,调查人口7 273人,占66.76%;城市3个,调查人口3 621人,占33.24%。2.2受检率
全省9个调查点抽样人口为30 146人,应检人口为11 926人,实检人口为10 894人;实检人口占抽样人口的36.14%,占应检人口的91.35%。
2.3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全省9个调查点共调查10 894人,其中男性4 594人,占42.17%,女性6 300人,占57.83%。调查对象年龄范围为15~98岁,年龄的中位数为50岁,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39和62岁。调查对象中20~59岁主要劳动力年龄人口为6 639人,占60.94%,其他年龄人口为4 255人,占39.06%。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568人,占32.75%。调查对 3.讨论
肺结核至今仍然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2-3]。开展结核病患病率调查是准确掌握特定区域在特定时间内的结核病患病现状等有效措施,有利于为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1四川省结核病流行总体呈下降趋势
调查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514/ 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64/ 10万。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比2010年流调分别下降了14.05%和38.46%,年递降率分别为7.29%和21.55%,说明近2年四川结核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防治策略与措施得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但结核病疫情仍较为严重。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下降幅度较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涂阳比例仅为12.5%。分析原因,一是涂阳肺结核患者一经有效短程督导化疗,痰菌很快转阴,且随着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力度加大,疫情下降比较明显[4];二是患者发现工作加强,患者转诊、追踪及时,加之广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患者发现延迟大为缩短,许多肺结核患者病情尚未发展到涂阳患者阶段即被发现,使涂阴患者相对增加[5-6]。
3.2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从不同地貌地区来看,9个调查点中2个山区点古蔺县和通江县正是患者检出人数高居前两2位,患病率高达973/10万,分别是平原和丘陵的5.02和1.87倍。另外,农村人群患病率(674/10万)仍是城市人群患病率(194/10万)的3.47倍。较2010年流调的2.12倍相比,表明差距依然巨大。这主要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大多结核病防治工作总体投入不足、保障不力,经济水平较低,医疗服务半径较大等有关,[7-8]。另外,结核病作为一种传染病,除了其传染性外,其发病情况还与该地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速度及生产力水平等因素高度相关[9]。这些因素导致了本次该调查9个调查点患病率呈现出较大差异。由此可见,在制定结核病防控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所处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同时加强对结核病疫情较重的农村地区、贫困山区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并给予政策上、经费上的倾斜和技术上的支持。3.3复治患者比例较高
本次调查检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复治患者比例较高(35.71%)。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中初、复治之比分别为1:0.56和1:0.4,前者远低于2006年江苏省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1:0.16[5]。一个地区在广泛登记,严密管理的前提下,肺结核患者,尤其是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初、复治比例是衡量该地区结核病控制成败的敏感指标[10]。本次该调查发现复治患者比例仍较高,反映了结核病治疗管理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如病例登记力度不够,控制工作未触及重点,即初治涂阳病例上,仍循规于重复治疗已知患者,不能有效减少传染源[10]。李建涛等还发现[11],2010年我国中西部省国家级贫困县涂阳肺结核初复治比例低于非贫困县,说明贫困地区的涂阳肺结核患者管理不够完善。四川是农业大省,2010年末,四川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7.74%[12],而农村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是城市人群的3.47倍,患者基数大,复治患者也相对较多。复治患者容易发展为耐药患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会增强肺结核的传染性,威胁到健康人群,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贫困农村地区肺结核患者的管理。在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疾控机构(或结防机构)不断加大结核患者的发现力度,及时治疗并规范管理患者,努力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二是规范抗结核病药品管理,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职责,将患者督导随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证患者全程规范治疗和安全用药,提升药品管理质量和水平;三是采取多种形式的督导,加强对患者治疗和复诊工作的管理,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合并症的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患者的规则治疗率,最大可能减少复治和耐药患者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