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时间:2019-05-13 15:4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第一篇: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时间:2008-04-2字体:大 中 小

为掌握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评价1992年我国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的效果,卫生部在2006年开展了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乙肝免疫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据介绍,本次调查工作由卫生部统一组织实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调查方案设计及技术指导。为使调查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卫生部成立了调查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工作小组,先后4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对该方案进行论证,并在江苏省和山东省分别开展了现场预试验。本次调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监测点”上进行。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农村的1~59岁人群共81775人。

卫生部公布了本次调查的结果:

一、全国 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城市、农村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差异不显著,西部地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于东部地区。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低,为0.96%。5~14岁人群为2.42%。15~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高,达8.57%。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明显低于15~59岁人群。

二、全国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为50.09%。城市高于农村,西部高于东部地区。1~4岁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1.24%,5~14岁人群为56.58%。15~59岁人群最低,为47.38%。

三、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本次调查1~14岁儿童40129人,其中有乙肝疫苗接种史32732人,占81.56%。1~4岁和5~14岁调查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9.39%和50.59%,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73.37%和43.91%,乙肝疫苗全程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医院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高于在家出生儿童。

四、乙肝疫苗免疫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明显低于无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在有预防接种史的儿童中,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者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低于未及时接种人群。

卫生部的调查结果表明,乙肝免疫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大幅下降。本次调查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与1992年调查发现的9.75%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相比,下降26.36%,而且年龄越小,下降幅度越大。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提出的<5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2%的目标已经实现。我国《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提出的<5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1%的控制目标也已经实现。

根据1992年和2006年两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计,1992年以来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减少了近8000万人,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了1900万人。

专家分析认为,《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的要在2010年将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7%的目标,按照当前的控制策略和保持高的乙肝疫苗接种率,2010年我们一定能实现预定目标。

二、乙肝疫苗接种率大幅度提高。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由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时的30%提高到2005年出生儿童的93%;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由1992年的22%提高到2005年出生儿童的82%,接种率有大幅度提高。

卫生部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我国乙肝防治工作仍然面临严峻形势。按本次调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7.18%推算,我国仍然有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9300万人。尽管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出现下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并且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大量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终身携带,成人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不会出现明显下降。受预防保健服务可及性的限制,快速、大幅度提高西部地区、边远农村地区和流动人口聚集地新出生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特别是提高首针及时接种率难度较大。

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卫生部将进一步加大乙肝预防控制工作。一是充分认识我国乙肝危害严重性和长期性。加大贯彻落实《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的力度,加大对乙肝预防控制的投入。二是继续坚持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策略。认真落实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做好重点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特别要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逐步开展新生儿以外人群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鼓励对重点人群、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三是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提高中西部农村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以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资料链接:用语解释

1、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指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是表示人群感染水平高低的指标,携带率越高显示人群感染越严重。

2、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指人群中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是衡量人群免疫水平的指标。抗体阳性率高显示人群免疫水平高。

3、行政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9个省(直辖市);

中部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10个省;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4、乙肝疫苗全程接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在1周岁以内完成3针乙肝疫苗接种。

5、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6、1992~2001年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时期,期间出生儿童年龄为5~14岁;2002年起卫生部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2002年以后出生到调查之日满1岁的儿童年龄为1~4岁。

第二篇: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结核病患病情况及流行特征,分析全省结核病流行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四川省抽取9个调查点,平均每个点调查1 200人。对所有15岁及以上调查对象作X线胸片检查,对所有胸部X线检查异常者和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3次痰涂片检查。对发现的所有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病相关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0 894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6人,其中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涂阳)患者7人,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514/10万和64/10万。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在35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上升,75~79岁最高(969/10万);山区患病率最高(973/10万),分别是平原(194/10万)和丘陵(520/10万)的5.02和1.87倍;农村人群患病率(674/10万)是城市人群(194/10万)的3.47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涂阳患者中复治患者比例分别为35.71%和28.57%;无症状者占活动性患者的19.64%。结论

四川省结核病疫情较为严重,农村地区和贫困山区疫情不容忽视;复治患者比例较高,暴露出治疗管理上存在问题。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四川省是结核病疫情最严重省份之一。2010年全省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流调)结果表明,全省15岁以上人群活动性、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598/10万、104/10万,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测算15岁以上人群中有活动性、涂阳肺结核患者44.80万、7.79万,分别占全国的8.98%、10.82%[1]。2012年在9个县(区)开展了结核病患病率调查,旨在评价近2年《四川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规划)实施效果,了解全省目前肺结核的流行状况和危害程度,识别肺结核疾病负担较重的区域和高危人群,确定防控重点。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各调查点15岁及以上(出生日期在1997-12-31之前)的本地户籍人口(不包括外出超过6个月的人口)及外来常住人口。

1.2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村(社区)为最小行政单位组织实施。根据四川省第五次流调中各个市/州患病率的大小,将21个市州分为高、中、低 3层,每层随机抽取3个市(州),在每个市(州)随机抽取1个县(区)作为调查点,共9个,然后再在抽取的县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或社区),每个乡镇(或社区)随机抽取1个村(或居委会)。每个村(或居委会)抽取1200人,共计10 810人。9个调查点中农村、城镇点数之比定为2:1。入选的县(区)有金堂县、利州区、广汉市、江油市、古蔺县、威远县、南部县、通江县、仁寿县。其中,金堂县、利州区和广汉市为城镇点,其余6个县(区)为农村点。

1.3调查方法

为使本次调查结果与2010年流调具有可比性,参考《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实施细则》,对调查点所有调查对象包括已知的肺结核患者均进行症状调查并拍摄X线片,行动不便者和孕妇可直接查痰,症状调查中发现的有咳嗽咳痰或及咯血症状且持续2周及以上者、已摄胸片疑似结核病影像者、已知活动性肺结核但线影像未见异常者都取即时痰、夜间痰、清晨痰份标本进行痰涂片检查。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全部填写《患者登记表》,记录患者治疗分类、痰涂片结果等。

1.4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采用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对各调查点所有调查对象登记表进行录入。数据分析通过SPSS19.0软件实现。2结果

2.1调查点基本情况

调查点以村(社区)为单位,平原3个,调查人口3 621人,占33.24%;丘陵4个,调查人口4 807人,占44.13%;山区2个,调查人口2 466人,占 22.64%。农村6个,调查人口7 273人,占66.76%;城市3个,调查人口3 621人,占33.24%。2.2受检率

全省9个调查点抽样人口为30 146人,应检人口为11 926人,实检人口为10 894人;实检人口占抽样人口的36.14%,占应检人口的91.35%。

2.3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全省9个调查点共调查10 894人,其中男性4 594人,占42.17%,女性6 300人,占57.83%。调查对象年龄范围为15~98岁,年龄的中位数为50岁,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39和62岁。调查对象中20~59岁主要劳动力年龄人口为6 639人,占60.94%,其他年龄人口为4 255人,占39.06%。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568人,占32.75%。调查对 3.讨论

肺结核至今仍然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2-3]。开展结核病患病率调查是准确掌握特定区域在特定时间内的结核病患病现状等有效措施,有利于为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1四川省结核病流行总体呈下降趋势

调查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514/ 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64/ 10万。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比2010年流调分别下降了14.05%和38.46%,年递降率分别为7.29%和21.55%,说明近2年四川结核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防治策略与措施得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但结核病疫情仍较为严重。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下降幅度较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涂阳比例仅为12.5%。分析原因,一是涂阳肺结核患者一经有效短程督导化疗,痰菌很快转阴,且随着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力度加大,疫情下降比较明显[4];二是患者发现工作加强,患者转诊、追踪及时,加之广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患者发现延迟大为缩短,许多肺结核患者病情尚未发展到涂阳患者阶段即被发现,使涂阴患者相对增加[5-6]。

3.2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从不同地貌地区来看,9个调查点中2个山区点古蔺县和通江县正是患者检出人数高居前两2位,患病率高达973/10万,分别是平原和丘陵的5.02和1.87倍。另外,农村人群患病率(674/10万)仍是城市人群患病率(194/10万)的3.47倍。较2010年流调的2.12倍相比,表明差距依然巨大。这主要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大多结核病防治工作总体投入不足、保障不力,经济水平较低,医疗服务半径较大等有关,[7-8]。另外,结核病作为一种传染病,除了其传染性外,其发病情况还与该地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速度及生产力水平等因素高度相关[9]。这些因素导致了本次该调查9个调查点患病率呈现出较大差异。由此可见,在制定结核病防控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所处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同时加强对结核病疫情较重的农村地区、贫困山区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并给予政策上、经费上的倾斜和技术上的支持。3.3复治患者比例较高

本次调查检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复治患者比例较高(35.71%)。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中初、复治之比分别为1:0.56和1:0.4,前者远低于2006年江苏省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1:0.16[5]。一个地区在广泛登记,严密管理的前提下,肺结核患者,尤其是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初、复治比例是衡量该地区结核病控制成败的敏感指标[10]。本次该调查发现复治患者比例仍较高,反映了结核病治疗管理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如病例登记力度不够,控制工作未触及重点,即初治涂阳病例上,仍循规于重复治疗已知患者,不能有效减少传染源[10]。李建涛等还发现[11],2010年我国中西部省国家级贫困县涂阳肺结核初复治比例低于非贫困县,说明贫困地区的涂阳肺结核患者管理不够完善。四川是农业大省,2010年末,四川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7.74%[12],而农村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是城市人群的3.47倍,患者基数大,复治患者也相对较多。复治患者容易发展为耐药患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会增强肺结核的传染性,威胁到健康人群,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贫困农村地区肺结核患者的管理。在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疾控机构(或结防机构)不断加大结核患者的发现力度,及时治疗并规范管理患者,努力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二是规范抗结核病药品管理,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职责,将患者督导随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证患者全程规范治疗和安全用药,提升药品管理质量和水平;三是采取多种形式的督导,加强对患者治疗和复诊工作的管理,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合并症的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患者的规则治疗率,最大可能减少复治和耐药患者的出现。

第三篇:十城市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揭晓

十城市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揭晓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2010年09月15日作者:张致媛 整理

关键词:甲状腺;内分泌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滕卫平教授代表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学组报告了中国十城市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

该调查研究对北京、成都、广州、贵阳、济南、南京、上海、沈阳、武汉、西安10个城市居民的甲状腺疾病行流行病学横断面抽样调查,以明确我国城市居民各类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和碘营养状态。调查于2009年3月启动,2010年8月完成。

该调查研究样本量为15181名,男女比例为1:1.4。结果为,贵阳、南京、武汉、西安4个城市居民处于碘超足量状态,其他6个城市居民处于碘充足状态;碘超足量地区的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患病率显著高于碘充足地区;对沈阳、济南、北京、上海4个碘充足地区筛查得到3551名正常者,由此得到促甲状腺激素(TSH)正常参考范围为0.71~6.25 mU/L,较试剂盒正常参考范围(0.27~4.2 mU/L)显著升高。滕卫平教授结合该调查结果,进一步对以下3个问题进行分析。

1.碘营养状态 自1996年我国实施全民食盐加碘至今,我国居民经历了6年的碘过量时期和8年的碘超足量时期,2005年我国最后一次全国碘营养监测显示居民处于碘超足量状态,尿碘中位数(MUI)为246 μg/L。

2.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与尿碘关系 碘超足量(MUI 200~300 μg/L)对甲状腺有无危害为医师关注的焦点。本调查再次证实,碘超足量地区甲减患病率和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均高于碘充足地区,与多项研究结论一致。

3.血清TSH水平升高的影响 TSH显著升高为本调查的最重要发现。本调查发现,碘超足量地区正常人群(n=3914)的TSH均值显著高于碘充足地区(n=4372),分别为2.66 mU/L和2.17 mU/L。既往研究及动物试验均证实,TSH水平随碘摄入量增加而升高。近年多项研究证实,高TSH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病率升高相关,本调查支持该结论,同时发现,晚期甲状腺癌患者TSH水平显著升高。

第四篇:1996年我国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

1996年我国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存在吸烟低龄化的倾向。15~24岁年龄组人群吸烟率上升,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由1984年的22.4岁下降为19.7岁,年龄最小的烟民竟只有7岁。

2004年全球青少年吸烟状况调查资料显示,全球13~15岁青少年有60%处于被动吸烟的危害中,被调查的青少年中49%的家庭有吸烟者。

通过在学校开展有关预防烟草危害的健康教育活动,不仅能够直接降低青少年吸烟率,而且还能够通过生活技能教育帮助青少年主动减少自身对烟草的暴露,从而减少被动吸烟的危害。通过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家长对子女的关爱,向其父母发放有关材料、开展“无烟家庭”等活动,使家长能够认识到吸烟对孩子的危害,从而有效降低儿童青少年在家庭中被动吸烟发生率。

一、吸烟危害人的健康已为人们所共识,对青少年来说,危害性就更大。据医学家研究表明,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对外界环境的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成人为弱,易于吸收毒物损害身体的正常生长。据美国的调查表明,吸烟开始年龄与肺癌死亡率呈负相关,吸烟开始年龄越早,肺癌发生率与死亡率越高。

二、吸烟损害大脑,使智力受到影响。在烟草的烟雾中,一氧化碳含量很高,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不能正常地与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的功能,此外,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力要比氧气大260倍,而从碳氧血红蛋白中离解出一氧碳的速度要比从氧合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氧的速度慢得多。由于人的大脑对氧的需要量大,对缺氧十分敏感,因此,吸多了烟就会感到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头痛、头昏现象,久之,大脑就要受到损害,使思维变得迟钝,记忆力减退,必然影响学习和工作,使学生的成绩下降。

三、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神经毒素,主要侵害人的神经系统。一些吸烟者在主观上感觉吸烟可以解除疲劳、振作精神等,这是神经系统的地一过性兴奋,实际上是尼古丁引起的欣快感。兴奋后的神经系统随即出现抑制。所以,吸烟后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均下降。

四、据调查,引起心肌梗塞的因素很多,如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症、酗酒、紧张等,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吸烟,所以青少年应引起足够重视。

禁止青少年吸烟不仅是一个卫生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单家长应该重视,学校和社会均不可掉以轻心。为了祖国的未来,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保护下一代的健康;为了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应该珍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年华,不要再吸烟了

第五篇:2005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

2005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现有耕地18.31亿亩

比上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降为1.4亩;

“十五”期间全国耕地净减少9240万亩

最近,国土资源部完成了全国2005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和逐级汇总(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比上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由上年的1.41亩降为1.4亩。

2005年减少的耕地面积中,建设占用318.2万亩,其中当年建设占用208.1万亩,灾毁耕地80.2万亩,生态退耕585.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8.5万亩,4项共减少耕地1002.4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60万亩。

数据显示,2005年当年新增建设用地427.4万亩比上年增加6%。2005年,东、中、西部当年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242.4万亩、57.2万亩、127.8万亩,各占当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的57%、13%和30%。“十五”期间,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加之农业结构调整频繁,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9240万亩,由2000年10月底的19.24亿亩减至2005年10月底的18.31亿亩,年均净减少耕地1848万亩。这是国土资源部2005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公布的最新数据。

该报告显示,这5年间,我国建设占用耕地1641万亩,灾毁耕地381万亩,生态退耕806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293万亩,共计减

少耕地11380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140万亩。全国耕地面积年均净减少1848万亩。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显示,“十五”期间,全国共新增建设用地3285万亩年均新增建设用地657万亩。其中,新增独立工矿用地1315万亩新增城镇建设用地618万亩新增交通用地546万亩,新增村庄用地477万亩,新增特殊用地、水利设施建设用地等329万亩。

国土资源部分析人士指出,“十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加快的五年。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严把土地闸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遏制了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总的来看,“十五”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变化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投资规模逐年加大,各项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建设占用相当数量的耕地。二是生态退耕数量大,是耕地面积减少较多的主要因素。从各的情况看,“十五”初期,特别是2002年和2003年,不少地区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圈占土地、乱占耕地的势头,两年年均新增建设用地682万亩。2004年以来,全国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基本刹住了盲目设立开发区、大量圈占土地之风,遏制了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2004年和2005年年均新增建设用地415万亩,比前两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让我们面对挑战

——评最新土地变更调查结果

2005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中最具冲击力的数字,无疑是“18.31亿亩”。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今天的人均耕地只剩下1.4亩(9年前这个数

字是1.59亩);意味着10年间,中国耕地减少了1.2亿亩;意味着“十一五”期间全国要保证1.2亿公顷(18亿亩)的耕地保有量,我们只有3000万亩可减耕地的余地。

“我们的耕地已经退到了危急时刻,不能再退了!”一位长期关注土地问题的老同志大声疾呼。耕地过快减少,无疑已成为我们今天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未来5年的耕地保有量已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写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最高决策层的深谋远虑与普通民众的真切期盼不谋而合,值得期待的是全社会怎样为保护耕地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

有人一直固执地认为,耕地的锐减是发展不可避免的代价。问题不是耕地能不能减少(要建设,我们就不得不减少一些耕地),而是该不该减、该减多少以及该减多快的问题。盲目建设、滥上项目,违规圈地、贪大求全,突破规划、乱占耕地……这些过去人们司空见惯的所谓“发展”行径,吃掉了多少不该吃掉的宝贵耕地,我们已无从精确计数,但可以想见其情其状是相当惊人的。再者,对于耕地减少的大头——退耕还林,我们恐怕也要控制好节奏。毕竟,那是成百上千万亩的耕地,不容有半点盲目性。有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生态退耕面积比前四年年均生态退耕数量有较大幅度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去年耕地大面积减少的势头有所减缓。退耕还林对于保护生态是必要的,但退多少、退多快,是需要科学确定的。可以说,“十一五”期间,要保住18亿亩耕地,在严格管理、加大耕地保护和耕地补充力度的同时,科学、合理地控制每年生态退耕量,是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因素。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会小;加上灾毁、退耕等因素的影响,土地管理尤其是保护耕地工作面临的压力将会非常大。但保有稳定并且充足的耕地数量,是我们整个社会包括经济运行的重大安全保障。18亿亩是我们未来5年必须坚定不移守护的“红线”。面对耕地减少的不可承受之痛,我们必须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除此之外,有何选择?

下载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