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管理(★)

时间:2019-05-13 16:2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彝族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彝族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管理》。

第一篇:彝族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管理

彝族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管理

[摘要] 目的探索在少数民族地区全人群中开展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与管理方式。方法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高流行区B县,对2个乡的全人群进行了体格检查、血清学检测、问卷调查等。结果 全人群调查进展顺利,92.0%的人群接受了调查。得到了当地全人群艾滋病、梅毒、丙肝等疾病的感染率数据,加大了对发现的感染者的管理力度,有效控制传染源。结论 开展此类调查应该做到周密的前期准备,大力开展群众动员,严格现场操作和质量控制,分阶段调查以实现全覆盖,对查出的疾病及时转介治疗。开展类似的调查还应针对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自1986年我国首次报告发现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逐渐在全国范围蔓延开来,在局部地区呈高流行态势。[1-2]艾滋病疫情大多通过病例报告、哨点监测、专题抽样调查等方法获得。[3-5] 在高流行地区开展全人群的艾滋病流行病学普查可以准确了解疫情形势,为制定科学防治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但此类普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较多困难,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更加不易。“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示范区项目属国家“十一五”期间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B县属艾滋病高发地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滞后,被选定为“四川乙肝结核艾滋病规模化现场流调及协同综合防治一体化示范研究”艾滋病防治示范区。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B县2个乡的全体人群,其中98%以上人口为彝族。

1.2 方法 开展了现场体检、实验室检测和问卷调查。现场体检包括内外科检查、B超、心电图、胸部透视、血样采集、小便常规检测;实验室检测包括肝功能、HIV、梅毒、丙肝检测;问卷调查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相关知识、高危行为等。2结果

2.1 组织措施

四川省、凉山州、B县分别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省州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了省州县乡政府、卫生部门的工作机制、措施与方案。并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人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由省卫生厅、凉山州政府领导亲自召开项目推进会,强调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工作任务,逐一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就人员、物资配置做了安排、部署。在中央经费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及时落实配套经费用于现场工作。配备必要设备,加强人员培训。B县地处高寒、高山地区,为国家级贫困县,地域面积广,人口居住分散。卫生事业发展滞后,本研究选中的两个乡卫生院分别仅有5名和7名工作人员,不能从事任何一项实验室检测。如果仅依靠当地的条件,将无法完成现场调查所要求的内外科、B超、心电图、采血化验(含HIV抗体检测)等9项检查。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对2个乡卫生院X光透视室房屋改造,配置了B超、心电图、X光透视和三大常规检测设备。从凉山州和附近的会理县、盐源县、B县等医疗机构抽调的80多名优秀医生参与调查工作,并对他们分别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信息收集等内容培训。在正式调查前,在2个乡分别进行了30人的现场预试验。预试验内容包括:内科、外科、心电图、B超检查、静脉血采集及问卷调查等项目,对预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改进。

采用先进技术,避免意外事件。彝族群众的姓名由于发音、一人有多个名字、身份登记不全等原因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多年困扰的问题,首次引进虹膜身份识别仪对目标人群进行身份识别登记,避免了重复登记,同时为电子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平台。既往的经验表明,当地群众对采血有恐惧心理,容易造成晕针晕血甚至由此引发群体事件。本次抽血操作根据这一情况,特制了有挡板的抽血台,被抽血者看不到针具、血液和医务人员,有效防止晕血事件的发生。

2.2 实施情况 经过近1年的努力和实践,完成了2个乡10 067名居民的调查,占登记在册人数的92.0%。首先根据乡、村登记在册人员进行造册,核实实际居住人口。2个乡的干部自项目实施以来,分成几个小组,每天很早就进村入户的组织、动员,做到组不漏户、户不漏人。根据时间安排各个村组的群众到乡卫生院。乡村干部采用了很多方法动员群众,比如,发动村组里的关键人物、退伍军人、教师等入户动员;结合参保新农合工作进行动员;对没有上户口的小孩承诺上户等。由于有大量群众到外地打工,在短期内无法做到全人群都被调查。项目采取了分阶段调查的方法,首先是2010-04/05集中1个月的时间共完成在家的7 645人健康体检和基线调查工作。然后,利用彝族年前后,大量群众返乡期间进行补充调查,分别在彝族年(11月)前集中1周,彝族年后集中1周,完成了2 422人健康体检和基线调查工作。剩余外出人员由乡政府组织随时掌握其回家信息,及时做好补充体检工作。尽可能将所有符合条件的人群纳入普查。

现场体检和问卷调查均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完成,省和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现场资料收集的质控工作。现场完成个人基本信息录入、内外科检查、B超、心电图、胸部透视、血样采集、小便常规检测和问卷调查等工作;县医院完成血液样本处理和肝功能检测:现场采集到的血样,每天有专车负责及时将血样送往县医院进行样本处理、分装和相关的检查;州疾控中心完成HIV、梅毒、丙肝检测;省和州疾控中心均建立了全部目标人群的血液样本库。

2.3 查出疾病后进行转介

抽调县医院各科专家,对所有体检结果进行评定,对体检结果有异常者进行反馈。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新发现HIV感染者均纳入常规管理。HIV阳性孕妇均转介到县妇幼保健院开展母婴阻断工作。对疑似结核患者转介到县疾控中心进行确认,阳性进行结核免费治疗。对肠蛔虫患者进行免费驱虫治疗。对感染者、感染者家庭和遗孤遗老进行关怀救助。为了减少感染者流动,对HIV感染者及其家庭发放生活补助。

当地医务人员少,技术水平不高,服务范围窄,群众看病就医十分有限。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将先进仪器设备留下,而且带出了一批不走的医生,拓展了医疗服务范围,极大满足当地群众需要。群众在健康体检过程中切实得到实惠,都愿意参加这样的调查。

2.4 初步探索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大规模全人群艾滋病调查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通过本项目的开展,比较准确掌握了当地艾滋病流行现状,加大了感染者随访管理力度,有效控制传染源,逐步控制疫情蔓延。B县以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有效整合当地各种艾滋病防治资源,已经初步建立起比较有效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将艾滋病综合防治重心下沉乡镇,对艾滋病感染者实行属地化管理,建立“人盯人”的感染者管理模式,并通过不断健全、完善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全面铺开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3 讨论

研究所涉及的地区是艾滋病高流行区,当地以前开展过艾滋病筛查,但由于前期宣传、组织工作不到位等原因,群众出现抵触情绪,现场组织实施困难,无法做到全人群的普查,所得到的数据存在偏倚。当地医疗卫生条件和人员能力非常有限,广大群众对艾滋病调查的接受程度不一,组织管理工作对于这次大规模基线调查至关重要。该研究顺利完成了彝族地区大规模全人群的艾滋病流行及相关健康情况调查,主要经验是:①当地党委、政府重视是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的关键。各级干部意识到开展工作的重要性,层层落实,将任务落实到人,积极推进;②强力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支撑。来自省、州、县的专家组在现场随时提供支持和指导,遇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工作质量得到有效保证;③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是完成全面普查的前提。动员群众难度大,工作细,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广泛的动员,才能让群众相信并参与;④采用适合当地的技术措施是调查质量的保证。虹膜识别技术、有挡板的抽血台等措施提高了调查的效率,保证了调查质量;⑤实施单位齐心协力通力配合是保障。本研究涉及的实施单位较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各单位必须在一个有效的管理框架下共同开展工作,相互支持、通力协作,及时处理遇到的问题,分享成功的做法。同时,整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当地乡村卫生服务能力严重不足;②部分吸毒人员不愿说出真实的高危行为;③群众卫生意识淡漠,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短期难以改变。今后开展类似的全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应注意结合当地实际,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二篇: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探讨安顺市2008-2010年HIV/AIDS流行现状,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蔓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予以网络直报的该市户籍病例资料,由安顺市各级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确认HIV抗体阳性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09和2010年共报告625例,职业分布以农民为多(155例,占24.8%);年龄以15~49岁年龄段居多;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报告病例逐年增多,性传播途径2008年报告47例,2010年报告170例;母婴传播途径2008年报告1例,2010年报告2例。结论 安顺市艾滋病疫情虽然处在低流行区,但疫情上升较快,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很重要。

【关键词】 安顺市;艾滋病; 流行病学

随着安顺市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流动日趋频繁,艾滋病在该市悄悄蔓延。现对2008-2010年艾滋病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该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均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予以网络直报的该市户籍病例资料。人口资料由安顺市统计局提供。

1.2 检测方法 所有病例诊断均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规范》要求,初筛阳性标本送至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予以确认。

1.3 调查方法 由安顺市各级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确认HIV抗体阳性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1 时间分布安顺市1998年首次发现艾滋病,此后每年都有病例报告。2008报告数为153例,2009年为215例,2010年为257例,呈逐年增加趋势(表1)。讨论

安顺市自199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每年均有艾滋病病例报告.随着2003年该市疾控中心初筛实验室建立,HIV监测覆盖面从单纯的临床需要检测扩大到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监测,再到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和病人免费检测,使艾滋病报告数逐年上升,使原来的隐藏在海平面下方的“冰山”逐步浮出水面[1]。

2008—2010年共报告艾滋病数652例,主要为15~49岁年龄组的青壮年,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2],男性明显多于女性[4]。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但比例逐年下降,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比例有所增加,这与国内报道的一致[5],2010年异性传播比例达到66.1%。感染人群开始蔓延至农民、工人、学生、干部、离退休等多样化人群,这表明我市艾滋病疫情与全国形势一致,开始呈现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危险性进一步提升[6]。因此,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对高危人群、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行为干预,加大安全套推广力度,降低高危行为发生率,[7]等措施也是我市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积极的、重要的措施.根据目前的报告,安顺市的报告感染率约为0.41/‰,尚处于低流行区域。按照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8]估算,该市仍有大部分的感染者/病人未被发现。因此,在落实现有发现手段的同时,应进一步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将更多的病例发现出来,然后进行规范的告知、干预、随访和治疗[9]后,才能有效地控制艾滋病在该市蔓延趋势。

第三篇: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时间:2008-04-2字体:大 中 小

为掌握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评价1992年我国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的效果,卫生部在2006年开展了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乙肝免疫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据介绍,本次调查工作由卫生部统一组织实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调查方案设计及技术指导。为使调查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卫生部成立了调查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工作小组,先后4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对该方案进行论证,并在江苏省和山东省分别开展了现场预试验。本次调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监测点”上进行。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农村的1~59岁人群共81775人。

卫生部公布了本次调查的结果:

一、全国 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城市、农村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差异不显著,西部地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于东部地区。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低,为0.96%。5~14岁人群为2.42%。15~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高,达8.57%。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明显低于15~59岁人群。

二、全国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为50.09%。城市高于农村,西部高于东部地区。1~4岁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1.24%,5~14岁人群为56.58%。15~59岁人群最低,为47.38%。

三、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本次调查1~14岁儿童40129人,其中有乙肝疫苗接种史32732人,占81.56%。1~4岁和5~14岁调查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9.39%和50.59%,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73.37%和43.91%,乙肝疫苗全程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医院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高于在家出生儿童。

四、乙肝疫苗免疫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明显低于无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在有预防接种史的儿童中,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者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低于未及时接种人群。

卫生部的调查结果表明,乙肝免疫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大幅下降。本次调查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与1992年调查发现的9.75%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相比,下降26.36%,而且年龄越小,下降幅度越大。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提出的<5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2%的目标已经实现。我国《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提出的<5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1%的控制目标也已经实现。

根据1992年和2006年两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计,1992年以来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减少了近8000万人,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了1900万人。

专家分析认为,《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的要在2010年将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7%的目标,按照当前的控制策略和保持高的乙肝疫苗接种率,2010年我们一定能实现预定目标。

二、乙肝疫苗接种率大幅度提高。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由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时的30%提高到2005年出生儿童的93%;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由1992年的22%提高到2005年出生儿童的82%,接种率有大幅度提高。

卫生部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我国乙肝防治工作仍然面临严峻形势。按本次调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7.18%推算,我国仍然有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9300万人。尽管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出现下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并且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大量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终身携带,成人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不会出现明显下降。受预防保健服务可及性的限制,快速、大幅度提高西部地区、边远农村地区和流动人口聚集地新出生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特别是提高首针及时接种率难度较大。

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卫生部将进一步加大乙肝预防控制工作。一是充分认识我国乙肝危害严重性和长期性。加大贯彻落实《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的力度,加大对乙肝预防控制的投入。二是继续坚持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策略。认真落实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做好重点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特别要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逐步开展新生儿以外人群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鼓励对重点人群、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三是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提高中西部农村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以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资料链接:用语解释

1、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指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是表示人群感染水平高低的指标,携带率越高显示人群感染越严重。

2、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指人群中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是衡量人群免疫水平的指标。抗体阳性率高显示人群免疫水平高。

3、行政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9个省(直辖市);

中部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10个省;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4、乙肝疫苗全程接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在1周岁以内完成3针乙肝疫苗接种。

5、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6、1992~2001年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时期,期间出生儿童年龄为5~14岁;2002年起卫生部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2002年以后出生到调查之日满1岁的儿童年龄为1~4岁。

第四篇: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现场工作准备

(1)人员准备:中心根据事件性质,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组,确定工作组负责人,明确成员职责和分工。

(2)技术准备:现场工作组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开展文献检索或处置技术复习,咨询有关专家意见,以及与相关实验室联系现场采样和检测准备事宜。

(3)物资准备:现场工作组领取应急箱、消杀药品和器械,现场警示标识等,清理准备个人防护用品、样本和标本采集、运输设备和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预防药物或疫苗、消杀器械、痕迹记录器材(照相机、录音笔、摄像机)、调查表、参考资料(专业、法律)、宣传资料、通信设备、电脑、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

(4)后勤保障:安排车辆、交通、食宿等。

(5)其他事项:现场工作组与事件发生地取得联系,预约预备会,交流情况、共商现场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

(6)响应时限:派出现场工作组的指令下达后,工作组应在1小时内准备完毕,从中心出发赶赴事件发生所在地。

2、现场工作实施

(1)核实疫情或事件:现场工作组一旦到达现场,应立即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核实疫情或事件,召开有关会议,了解情况,交流意见,安排布置有关工作。

主要内容:①听取汇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最新情况;了解当地过去有无类似事件发生;发病地区人群近期与事件相关的生产、生活、娱乐等相关活动情况;共同暴露或接触人群;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周边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②核实疫情或事件:与参与诊诒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查阅病历记录,核实化验结果,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访视部分病例,必要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实验室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或事件性质做出初步判断。

(2)确定现场工作计划:商讨现场工作思路,商议初步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计划,根据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形成初步的预防控制方案,列出现场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确定联络人和现场工作例会制度,商议落实实施计划。

(3)设计调查表:根据事件性质,采用现有调查表,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或重新拟订。在病原或流行因素还未明确的情况下,调查表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和详尽。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内容:

①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15岁以下要填家长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学校名称和班级)、联系方式等;

②临床相关信息: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临床症状、体征、就诊和治疗经过、临床检查和化验结果等,以及病情的进展或转归;

③流行病学信息:患者感染、暴露来源及途径等;

④实验室资料:采样、检测情况及结果。

(4)确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病例定义,定义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群范围界限,以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基本内容。病例定义分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现场调查早期或搜索病例阶段,使用敏感性高的病例定义(也就是“较为宽松”病例定义),以便发现更多可能的病例及线索;如进行病因研究则使用特异性高的病例定义。按照确定的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列出病例信息清单(或一览表),并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除在事件发生地通过医院、社区调查、接触者追踪进行病例搜索处,还需了解周边地区或单

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同时建立临时的监测系统,动态收集新发病例资料。

(5)流行病学调查:

①个案调查:对发现并核实后的每一个病例都应及时地进行详尽的流行病学调查,完整地逐项地填写个案调查表。在进行个案调查时应注意对调查表中虽没有列入,但在调查中发现有流行病学意义的内容(或线索)应进行详细追问和描述,特别要注意收集指征病例和特殊病例的资料。

②专题调查:在个案调查基础上,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对某一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前应设计专用调查表和调查提纲,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采集有价值的标本。

(6)标本采集、运输和检测:根据调查情况,采集患者、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等标本,按“及时、准确、足量、代表性强和安全”的原则,及时进行实验室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规定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出具检测报告。

(7)描述性分析,提出假设: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资料进行归纳分析,选用恰当的统计图表,以形象、直观、明了的方式展示疾病的三间分布状况。必要时建立和提出病因假设。病因假设应具有合理性,可解释各种分布的特征;被调查中的事实所验证;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情况。

(8)确定防控措施和督促落实:根据事件起因、发生发展途径,以及事件的特征确定控制和预防措施。现场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控制或消除传染源、减少与暴露因素的接触、保护易感人群,开展卫生救援,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必要时建议启动相关预案。在工作人员在现场处置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

①开展卫生救援,协助救治病人,怀疑为传染病时,应对尚未隔离的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②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共同暴露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

③必要时,对易感者进行预防服药、应急接种,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④在现场及周边地区开展主动监测,必要时实行日报、零报;

⑤提出对传杂病划分疫点、疫区的建议;对影响范围广的疫情应视情况,协助有关部门制定疫区封锁、人员疏散方案。

⑥开展应急健康教育,编印相应的健康传播材料,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

(9)进一步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针对可能的危险因素、传播途径和暴露人群,应用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病因假设、传播规律等进行调查。

(10)现场工作报告:现场工作组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中心领导、县卫生局领导报告现场工作处置与控制进展情况,包括初次报告、进程报告、阶段报告、结案报告等。

(11)现场工作结束:当现场工作基本完成,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可结束现场工作。在撤离现场前应与当地有关部门召开会议,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工作进行正式的总结,反馈调查结果和下一步工作建议。

3、现场工作总结与结案

现场工作组返回后应及时对现场工作进行总结,主要包括:

(1)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资料和相关影像资料进行清理归总。

(2)对现场使用的物品包括现场工作服、应急箱、采样箱进行卫生消毒处理,清理相关物品消耗使用情况,在归还时及时通知后勤进行补充更新。

(3)对本次现场要作进行总结与评估,并形成现场工作总结报告、现场处置评估报告,总结评估本次现场工作处理中经验和教训,以便今后工作借鉴。

第五篇:绵阳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

绵阳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

了解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生物学现状, 为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社区内采用滚雪球等方法招募吸毒人员400名,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逐一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作HIV抗体、HC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调查吸毒人员400名,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0%;当前使用的主要毒品为海洛因占96.01%,静脉注射吸毒占69.33%,最近1个月未与他人共用过针具;最近1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62.82%;最近1次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75%;最近1年接受艾滋病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为97.26%;HIV抗体阳性率为1%,HCV抗体阳性率为66.83%,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51%。结论

绵阳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HIV抗体阳性率和注射毒品共用针具低,但安全套使用率仍较低,高危行为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加强各项干预措施的落实。

绵阳市自1995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至2010-12-31,在全市已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经注射吸毒感染占44.95%,经性传播占44.06%,注射吸毒和经性传播是绵阳市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为了解目前绵阳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感染现状,为评价各项干预措施效果提供依据,于2010-04/07对绵阳市的吸毒人群开展了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及生物学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的社区内采用滚雪球等方法招募口服、吸入和注射海洛因、可卡因、鸦片、大麻、吗啡、冰毒、摇头丸、K粉、麻古等毒品的吸毒人员400名。1.2 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1〕设计的吸毒者调查问卷,由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毒品滥用情况、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等。同时,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2〕的相关要求,采集静脉血3~5ml,由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中心统一招标的艾滋病哨点监测试剂进行 HIV抗体、HC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在监测中发现的既往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也应纳入到监测对象中,并完成采血和相应的HCV抗体、梅毒抗检测。

1.3 实验室检测

1.3.1 HIV抗体检测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使用酶免试剂(ELISA-1)进行筛查,所有初筛阳性的样品使用另一种不同原理或厂家的酶免试剂(ELISA-2)进行复检,两次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时,即可判定HIV抗体阳性。

1.3.2 HCV抗体检测

使用酶免试剂(ELISA-1)进行筛查,所有初筛阳性的样品使用另一种不同原理或厂家的酶免试剂(ELISA-2)进行复检,两次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时,即可判定HCV抗体阳性。

1.3.3 梅毒抗体检测

采用特异性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梅毒检测结果的初筛; 采用非特异检测方法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方法或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诊断试剂(TRUST)检测ELISA阳性血清中梅毒反应素进行梅毒复检。1.4 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及生物学检测结果录入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统计分析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注射吸毒比例、共用针具比例、安全套使用比例、接受干预服务比例、HIV抗体、HC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出率等指标。结果

调查共招募吸毒人员401人,完成问卷调查400人,有效问卷400份,采集吸毒人员静脉血398份(有2名既往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未采血)。2.1 一般人口学信息

被调查的400名吸毒人员中,男性296人(74%),女性104人(26%)。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58岁,平均年龄37岁,其中:20岁以下4人(1%),20~30岁46人(11.50%),31~40岁207人(51.75%),41~50岁123人(30.75%),50岁以上2人(5%)。已婚225人(56.25%),未婚119人(29.75%),离异53人(13.25%),同居3人(0.75%)。本省户籍395人(98.75%);外省户籍5人(1.25)%。汉族399人(99.75%),其他民族1人(0.25%)。小学及文盲83人(20.75%);初中211人(52.75%);高中及以上106人(26.50%)。有固定职业和收入40人(10%)。

2.2 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调查涉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问题8个,全部问题均回答正确有31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9.55%。除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外表能否看出来、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2个问题回答正确率低于90%以外,其余问题回答正确率均超过90%(表1)。

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367 91.52 2.3 毒品使用情况

被调查对象当前使用的毒品主要为海洛因、冰毒、K粉、摇头丸、麻古等8种毒品,其中,使用海洛因385人(96.01%)、冰毒19人(4.74%)、K粉15人(3.74%)、摇头丸5人(1.25%)、麻古5人(1.25%)、可卡因2人(0.5%)、杜冷丁1人(0.25%)、大麻1人(0.25%)。吸毒方式中,静脉注射吸毒278人(69.33%),口吸123人(30.67%);最近1个月注射过毒品130人(32.42%);与他人有共用过针具史17人(6.12%);但最近1个月均未与他人共用过针具。

2.4 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

最近1个月有过性行为156人(39%),最近1次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98人(62.82%);最近1年与配偶或同居者发生过性行为180人(45%),坚持每次性行为时均使用安全套14人(7.78%),最近1次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98人(54.44%);最近1年与商业性伴发生过性行为20人(5%),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了安全套8人(40%),最近1次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15人(75%)。

2.5 接受干预服务情况

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咨询检测363人(90.75%),知晓检测结果350人(96.42%);接受过社区药物维持治疗322人(80.50%);接受过同伴教育339(84.75%);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367人(91.75%);接受过上述预防服务措施之一项390人(97.50%)。

2.6 HIV抗体、HC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情况

被调查的400名吸毒人员中,HIV抗体阳性4人,其中,既往HIV抗体阳性3人,采血检测出HIV抗体阳性1人,HIV抗体阳性率为1%。采血检测HCV抗体398人,阳性266人,HCV抗体阳性率为66.83%。采血检测梅毒抗体398人,阳性6人,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51%。各年龄组HIV抗体、HC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情况见表2。3 讨论

调查的400名吸毒者中平均年龄37岁,文化程度低,离异率高,90%无固定职业和收入。该人群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80%,但仍有部分吸毒者对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认识有限,针对这类人群文化程度低的特点,应以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为平台,利用门诊工作人员和同伴教育者积极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防病意识。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注射吸毒者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3〕,降低共用针具率、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及宣传干预已被证明是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危险的有效措施[4〕。2006年绵阳市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基线调查显示,吸毒人员最近1个月注射毒品共用针具的比例为6.35%、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23.81%[5〕。2009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显示,最近1个月注射毒品共用针具的比例为0.33%、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28.76%[6〕。调查的400名吸毒者最近1个月注射毒品时均未共用针具,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62.82%,最近1次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75%,表明绵阳市在吸毒人群中实施的清洁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对于促进吸毒人员的高危行为改变已见明显成效。但安全套使用率仍然较低,特别是在与配偶的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商业性伴,一旦感染了艾滋病或性病很容易传染给配偶。因此,在提高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的同时,如何降低共用针具比例、提高安全套正确使用率、减少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将是对吸毒人群开展干预工作的核心内容。调查吸毒人群HIV抗体阳性率为1%,但在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者中未检出新的HIV抗体阳性者,表明绵阳市开展的美沙酮维持治疗在预防经注射吸毒传播艾滋病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应积极稳妥地对海洛因成瘾者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覆盖面。

我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较高,由此造成的巨大经济和社会负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尤其是吸毒人群的感染状况不容忽视,直接或间接共用污染了的注射器具是吸毒人群感染HCV的重要危险因素[7]。调查的400名吸毒者HCV抗体阳性率为66.83%,明显高于绵阳市的暗娼人群和男男性行为人群[8,9],应继续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安全套推广、咨询检测等综合干预,降低因注射吸毒引起的HIV、HCV感染等公共卫生问题[10〕。4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2010.[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3]陈世海,石健,莫巨聪,等.南宁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及HIV抗体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9):712-714.[4]张灵麟,刘建波,赖文红,等.不同时间注射吸毒者艾滋病知识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5):378-384.[5] 廖克坤,赵西和,刘定春.绵阳市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 疗基线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7):563-564.[6] 廖克坤,赵西和,苏俊,等.2009年绵阳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2):94-96.〔7〕卫大英,尹潞,秦光明,等.静脉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转随访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22(4):377.[8] 罗磊,周硕,王毅.绵阳市低档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行为学调查及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0):3972-3975.[9] 赵西和,杨宏武,何静,等.绵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生物学监测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26(11):876-878.[10] 赵西和,廖克坤,张光,等.绵阳市海洛因成瘾者HCV和HIV抗体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790-3792.

下载彝族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彝族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宁市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及HIV,梅毒感染状况调查

    西宁市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及HIV、梅毒感染状况调查 马 小 丽 (西宁市城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性服务小姐和女子戒毒所羁押人员艾......

    尘肺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尘肺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探讨长沙市尘肺病死亡病例的分布以及死亡原因等流行病学特点,为尘肺病防治提供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56-2010年尘肺报告死亡病例,按不......

    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追踪和管理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者; (二)开展流行病学研究,为阐明疾病的特征和规律、评估人际传播和流行风险积累证据;......

    2011年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总结五篇范文

    科学规范开展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把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主动权 --2011年度农八师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总结 20011年度,农八师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兵团及师市各级部......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 宣传材料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 宣传材料 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VCT门诊 VCT门诊即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 Testing,VCT),是指人们在经过咨询后能够使......

    艾滋病调查问卷

    艾滋病调查问卷 单位姓名得分(2)艾滋病的话题,与你关系大吗? ( ) A.很有关系 B.较有关系 C.关系不大 D.没有关系(3)你想过成为援艾志愿者吗?( ) A.想过,并且已经成为其中的一员B.想过......

    2014肥城市艾滋病危险人群管理服务工作自评报告

    肥城市2014年艾滋病危险人群 管理服务工作自评报告 按照鲁卫疾控函„2014‟71号“《关于对2014年全省精神卫生和艾滋病防控重点工作进行考评和调研的通知》”,我们按照考核内......

    2011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梅河口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 为摸清动物疫病发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掌握本地区主要动物疫病的发生规律,科学评估动物疫病的发生风险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