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中国社会科学院1995年度

时间:2019-05-14 09:5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中国社会科学院1995年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中国社会科学院1995年度》。

第一篇:关于印发《中国社会科学院1995年度

关于印发《中国社会科学院1995年度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实施

意见》的通知

(95)社科人字113号 1995年11月17日

院属各单位:

现将《中国社会科学院1995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实施意见》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1.中国社会科学院1995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实施意见 2.1995年度考核、评审工作日程安排(略)3.中国社会科学院正高级专业资格评审协议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

附件1

中国社会科学院1995年度专业 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实施意见

1995年度专业职务评聘工作将于11月中旬提前进行,有关政策、规定原则上仍按(92)社科人字63号文件精神执行,如有与这次评聘工作意见不相符的,以本意见为准。现对今年评聘工作具体安排及有关新的规定提出以下意见:

一、评审范围与起聘时间

各单位仍按去年院里下达的1994—1996年度高级专业职务岗位职数评聘,评聘的职数不得超出院批准的控制限额。有空岗的可以评聘,无空岗的不能评聘。

1995年达到任职最低年限,年龄不超过60周岁的专业人员,经推荐可以参加评审。

聘任后的起算时间为1995年8月31日,工资从1995年9月1日起兑现。

二、时间安排

专业职务考核评聘工作从11月24日开始,用一个月时间到12月底前完成所级评审和推荐工作,1月10日前完成院级评委会评审工作。

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情况,对考核、评审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并将考核评审日程表报人事教育局。

三、考核工作

1995年度考核工作仍按《中国社会科学院专业人员考核条例》[社科(91)人字133号]和《关于对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若干规定》[社科(92)人字49号]文件精神执行。

坚持先考核后评审制度,任职期满人员应先参加任职期满考核,后参加专业职务评审。

专业人员成果考核必须以计划内项目为依据,未经批准的计划外项目,不作为考核内容。

应重视非晋升人员的年度考核工作。专业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可同期进行,或由各单位另行安排。

各单位考核结束,应向人事教育局书面报告考核情况并填报考核汇总表。

对考核不称职人员各单位应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不称职人员处理的暂行规定》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报人事教育局。

四、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推荐

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不进行个人申请,由所领导、人事、科研管理部门根据考核情况和专业技术岗位职数,择优向本单位评委会推荐。推荐人数一般采取超过实际评聘人数1/3的差额提交评委会评审。

向院编辑、档案、翻译和图资系列评委会和研究系列正高级评委会推荐,须经本单位评委会进行初评和推荐,被推荐者必须获得评委会有效票数1/2以上方有效,推荐人数不得超过当年使用的限额职数。

五、评审的组织工作

研究系列正高级和院编辑、图资、翻译和档案系列的评审工作分别由下列单位组织进行:①研究系列正高级由人事教育局;②编辑系列由杂志社;③翻译和图资系列由文献信息中心;④档案系列由办公厅具体组织评审。各单位人事部门对参评人员的评审资格严格审定后,将材料报各有关系列评委会评审(报送材料和要求详见附件一)。

各评委会设立秘书1—2人,在评审期间专职负责该系列评审的有关具体组织工作。秘书由主管单位指定。

六、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的资格审定按“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对不具备规定学历的专业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规定”(94)社科人字93号文件执行

七、外语和政治考试

晋升专业职务的人员应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考试的暂行规定》(94)社科人字31号和《关于1995年应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考试的通知》社科(95)人字62号精神,参加外语和马列主义基础理论考试,并在《呈报表》“懂何外语及其程度”栏和《评定专业职务人员情况简介表》“外语程度”栏内注明考试语种和成绩,或“免试”字样。

八、在部分单位和部分人中试行评聘分开,评审专业资格

(一)关于研究所和院直属全额拨款单位59周岁(含59)、60岁专业人员实行自愿申报评审专业资格的办法

凡愿选择评聘分开试点的单位,可按下面意见进行:

1.年满59周岁(含59)、60岁具有副高级专业职务的在职专业人员,根据自愿的原则,由本人向所长办公会提出申请,所长办公会向所评委会推荐,推荐人数不超过本单位59周岁以上并符合晋升评审条件人数的1/2。评审前向人事教育局提交资格评审申请报告。

2.凡自愿申请资格者,在评审前签定协议(一式三份)后,可申报正高级专业资格。

3.凡申报评定正高级专业资格人员,评审通过后,可承认其正高级专业资格,在职及退休后均不与工资、待遇挂钩。仍占用本单位副高指标,并不再参加专业职务的评聘。

4.各类报表仍按副研统计,资格另行备案。

(二)关于自收自支单位实行评审专业资格的办法 凡已确定自收自支单位,可按下面意见进行:

1.由院统一下达高研宏观控制比例,各单位在宏观控制比例内,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岗位设置及高级岗位职数指标,报人事教育局审批。

2.宏观控制数内取得专业资格的人员院内流动,承认其评审资格,调入设岗单位后,根据工作需要可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占用调人单位高研指标;调出社科院时按所评专业资格予以介绍。

3.在院实行高研职数宏观控制指标以外,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增设高研岗位职数,增设高研职数最高不超过院下达宏观控制数的20%,职称资格只在本单位有效,院不予承认,工作调动时院也不予介绍,在职期间或退休后是否兑现工资待遇,由本单位制定具体办法,报院备案后执行。

(三)关于院、所职能部门不设岗单位专业人员评审专业资格的办法

申报正、副高级专业资格,院职能局需经局长办公会推荐到院直综合审议组,经综合审议组审议向评委会推荐。各所仍由所长办公会向所评委会推荐。

1.长期从事专业研究,取得中级专业职务后,因工作需要调入院、所职能部门不设专业岗位单位,工作表现突出并继续结合工作进行理论研究和专业研究者,可申报评审专业资格。

2.获得专业资格的人员在院内流动承认其评审资格,凡在管理岗位工作3年以上,调入设岗单位,经所长办公会审定,可根据工作需要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占用调入单位高研指标;不满3年者,须在满3年后,方可由所长办公会研究是否聘任。调出社科院时可按所评专业资格予以介绍。

(四)关于不设高级会计师岗位的单位,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办法

经所长办公会批准,会计人员可按财政部、人事部[92]财会字第05号文件的规定参加评审,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后,不与工资及住房、医疗等待遇挂钩。

离退休时凡在会计岗位工作满30年,并在我院会计岗位工作满20年,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后工作期间曾两次考核优秀(1966年以前参加工作15年以上,曾获考核优秀),可按高级会计师工资办理退休手续。

以上四种专业资格评审,实行与院专业职务评审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评审程序。评审工作与院专业职务评聘工作同步进行。评审通过后,获得专业资格人员,各单位应将评审结果报人事教育局另行备案。由院统一颁发“专业资格证书”。

九、选拔优秀青年科研人员聘任高级专业职务 1.申报破格条件。

(1)在中级、副高级岗位上,从事本专业研究工作2年以上,完成任职期满科研任务;(2)作为项目主持人或其独著成果获院、部级二等以上奖;(3)考核优秀。

2.申报破格晋升高级专业职务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所办公会批准。申报正高级者需经本单位(所)学术委员会组织的考核答辩,出席答辩会的学术委员不得少于总数的2/3,并获到会人数2/3以上票数通过,方为推荐有效。

3.申报破格晋升者须参加院组织的破格晋升考试。

4.35岁以下破格晋升副高级专业职务、40岁以下破格晋升正高级专业职务以及获得“国家级突贡专家”称号者破格晋升高级专业职务,不占本单位高研指标。

十、试行建立职称评定申诉仲裁委员会

院仲裁委员会受理正高级职称评审的申诉。仲裁委员会成员由5—7人组成:①固定成员:主管职称工作的副院长、人事局长、科研局长;②非固定成员:申诉人所在学科片的院领导,与申诉人专业相关的2—4名院外专家。

申诉人向所学术委员会提出复议申请,连续两年未通过,可在学术委员会复议后向人事教育局提出申诉,人事教育局在院正高评委会评审前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在听取申诉人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主任复议报告后,讨论表决,2/3通过为申诉有效。由仲裁委员会直接向院正高评委会推荐。原单位需按差额推荐方式向院正高级评委会报送;如果院仲裁委员会没有通过申诉,则申诉人不得参加下一年度的评审。

十一、关于委托代评的管理办法

1.我院不具备评审条件的医务、工程、幼教等系列,以及档案系列副研究馆员,图资系列研究馆员和财会系列高级会计师等专业资格的评审,需在核定的指标及设岗范围内,由各单位提出申请,参评人员应参加院内或评审单位组织的外语考试及院内组织的政治考试合格,由院人事教育局出具委托评审证明函,委托院外有关单位评审。高级专业资格委托评审需人事教育局指定评审单位。

经济、统计、财会(审计)、计算机软件专业人员中、初级专业资格,由各单位人事部门联系参加北京市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通过取得专业资格后,由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职数予以聘任。

上述委托评审和参加全国统考取得专业资格人员与院内评审工作一并办理聘任和备案手续。

根据国务院职改办[1993]1号文件精神,经济、统计、会计(审计)系列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凡拟申报高、中级任职资格,必须通过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再进行破格评审。

2.外单位委托我院代评专业人员任职资格,须出具部(委)级人事(职称)部门的委托评审证明函。参评人员应参加我院组织的外语考试,或提供部级单位组织的外语考试成绩,或免试证明,由人事教育局统一受理。

委托单位凡无本单位评审委员会推荐意见的,应先经过我院有关研究所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推荐。有评审委员会推荐意见的,可直接进入我院高一级评审委员会评审。

十二、关于图书系列专业岗位高研职数的设置

1.藏书在40万册(含40万册)以上的图书馆设研究馆员岗位;藏书在5万至40万册的图书馆设副研究馆员岗位;藏书在5万册(含5万册)以下的图书馆一般只设中级岗位。

2.全院图书系列副高级以主岗位职数不超过图资专业人员的20%,研究馆员不超过图资系列高级专业职务总数的10%。院图书馆高研人员不超过院图书馆专业人员的25%,图书系列高级与中、初级人员比例为2:4:4。

十三、严格掌握标准,保证评聘质量

各级评委会在评聘工作之前,应认真组织学习专业职务条例及有关文件,统一认识,严格掌握政治和专业标准,以保证评聘质量。特别是今年职称改革中的新精神,凡准备实行评聘分开“双轨制”的研究所要向人事教育局提交资格评审报告,并填写由人事教育局统一制定的协议书,方可实施。

十四、备案与聘任

全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结束后,各单位要做出本年度评审工作书面总结报送人事教育局。在此基础上,人事部门应在接到评审通知后一个月内,按职级认真填写好专业技术人员备案表,到人事教育局办理备案审批和工资兑现手续。经审批备案后,可向所在单位宣布评审结果。分配来的学生定职工作按社科(94)人字64号文件精神一并进行。

附件3

中国社会科学院 正高级专业资格评审协议书

依据社科人字 号文件精神,协商签订如下协议: 签约方:甲方:申请人所在单位

乙方:申请人

监督执行方:人事教育局

一、甲方同意乙方参加 年度的正高级 系列的资格评审,经评审通过后发给乙方专业资格证书。

二、乙方自愿申请评定正高级专业资格,评审通过获得正高级专业资格,但在职期间及退休后不兑现工资及其他待遇,退休之前仍占单位副高级指标。

三、乙方参加资格评审之后,不得在任何时间以任何借口要求甲方按新的专业资格聘任。

四、本协议书一式三份,三方签署、盖章后生效,由甲、乙方及监督执行方分别保存以为凭证。

五、在不违反国家社科人字 号文精神和本协议的基础上,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附加条款。

甲方 乙方 监督执行方

领导签字 盖章(所)年 月 日 签字 盖章年 月 日

人事教育局 盖章

年 月 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

第二篇:关于印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

关于印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 行政管理岗位非领导职务管理的

暂行规定》的通知

(94)社科人字95号 1994年11月10日

院属各单位:

现将我院《关于行政管理岗位非领导职务管理的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及时与人事教育局联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行政管理岗位

非领导职务管理的暂行规定

(1994年10月29日院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院行政管理岗位非领导职务的管理,根据我院有关文件规定,并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院属各单位行政管理职务部门,可设置非领导职务。第三条 我院非领导职务包括: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级调研员、正处级调研员和副局级调研员。

第二章 任职资格与条件

第四条 基本条件:

我院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必须能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出工作实绩,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全心全意为科研服务。

第五条 资格条件:

1.担任副主任科员以上职务,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晋升主任科员、正处级调研员职务,需分别任副科级、副处级职务两年以上;晋升副主任科员、副处级调研员、副局级调研员,需分别任科员、正科级、正处级职务3年以上。

3.晋升上一级非领导职务需在本岗位近2年任职期间考核连续为优秀,或近3年中1年优秀2年称职以上。(在未执行考核条例之前,可根据近2年的实际表现综合考核)

第三章 职位设置与职数核定

第六条 院机关职能局室一般一个部门可设副局级调研员1名。职能处(室)编制在4人以上的,可设正处或副处级调研员1名;编制在7人以上的不超过2名;也可参照上述比例,根据工作需要将职数在局、室内综合调剂使用。

第七条 研究所原则上不设副局级调研员岗位。编制在100人以下的单位可设正处或副处级调研员1名;编制在100人以上的可设正处或副处级调研员不超过2名。

第八条 处级调研员岗位设置,应由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要求,报人事教育局核定;副局级调研员岗位设置需经院务会议审定。

第九条 因年龄或健康原因,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的,可改任同级调研员职务,不占职数限额。院属各公司和院机关各职能部门的下属挂靠单位,原则上不设调研员职务。

第四章 审批聘任程序

第十条 晋升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职务,由各单位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干部任职条件、职数限额和工作需要,并依据考核情况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审批和聘任,填报《聘任科以下行政职务登记表》报人事教育局备案。

第十一条 晋升正、副处级调研员职务由各单位根据干部任职条件、职数限额和工作需要,并依据考核情况进行研究,提交党委会审定;院直机关经征求机关党总支(支部)意见,由局长办公会议审定。由人事部门填报《干部任免审批表》连同考察材料和任职报告,按干部任免权限报人事教育局办理审批或备案。

第十二条 晋升副局级调研员职务,应由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任职条件和职数限额向院提交任职请示并填写《干部任免审批表》,经人事教育局进行考核,报院党委会议审批。

第十三条 各级非领导职务被批准后即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待遇。调出、离退或其他原因离开本岗位的,按有关政策或规定执行。

第三篇:中国社会科学院税务人才培训基地

一流的背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税务硕士教育中心税务人才培训基地(以下简称税务人才培训基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提升税务工作者素质,服务税务行业,在税务硕士教育中心的基础上设立的专门面向税务工作系统、注册税务师行业等税务工作者开设的培训基地。税务人才培训基地隶属于国务院直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不仅可以享用研究生院税务硕士教育中心的高品质教育资源,还可以立足于政策的前沿以保证对政策最精准的把握。税务人才培训基地与税务局、税协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承接了税务系统以及注税行业两大模块的高品质培训。

其中税务系统模块包括国际税务培训、征管系列培训、稽查系列培训、纳税服务培训、营改增业务系列培训、税源专业化管理培训。注税行业模块包括税务师事务所所长班、税务师事务所业务骨干班、税务师事务所市场拓展班。

一流的师资队伍

税务人才培训基地拥有全国税务系统最顶级的讲师队伍,集中了全国税务、财政和其他经济学领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教师队伍由四部分组成:第一,是社科院税务硕士授课教师及指导老师。第二,是在专业领域有相当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第三,是政府相关部门从事税务管理的专业人士。第四,是在涉税服务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管理者。

多层次的教师队伍能从各个层次满足教学需求,使学员准确把握

政策走向,精确掌握实操节点,明确业务操作技巧。

一流的教学管理

税务人才培训基地的教学管理以科学性、有效性、系统性、针对性为核心,注重财经税收理论、税收制度、税收政策与税收实践工作的结合,具有一流的教学管理水平。

在课程设置上,采用先期调研,中期验证,后期评估的流程,保证课程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包括教学管理部、教学评估部、后勤保障部,以保证教学流程完整,教学制度完善。

师资选用上,实施三级评审制度,对每位讲师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从而保证师资质量。

一流的培训基地

税务人才培训基地坐落在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北路8号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院内,学院内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学术气息浓郁。基地建有教学主楼、国际合作培训楼、学员公寓楼、学员食堂、图书馆、运动场和文化活动中心等教学生活主体服务设施。基地拥有宴会厅及各种大小包间,设有套房、标准客房、单人间;大、中、小型会议室10余个,会议功能强大,电教设施齐备,同时可容纳10—170人规模的会议;康体娱乐楼内设有篮球场、羽毛球、乒乓球等娱乐设施,是会议研讨、教学培训的理想场所。

一流的活动安排

为了打造一流的税务人才培训基地,拓宽税务培训干部的视野,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特别是两岸三地间的经验学习、业务交流等,基地启动了海外学习项目、国内知名企业考察项目、拓展训练项目等。这些项目与理论培训课搭配进行,旨在帮助学员更好消化理论知识。

基地将组织大型研讨会、论坛等活动以方便学员互相沟通、交流学习,还会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举办大型讲座,现场答疑解惑,从而真正实现一流培训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篇: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3年《社会蓝皮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3年《社会蓝皮书》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8日讯(记者 陈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联合发布2013年《社会蓝皮书》。蓝皮书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民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成长为世界第一,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民生和社会建设事业取得显著进步。2012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2013年,中国将深化体制改革创新,迈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步。

蓝皮书指出,2012年我国就业形势稳定,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未出现紧张局面;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继续提高,生活水平继续提升;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民生建设投入力度继续加大;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但同时,由于国际经济社会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突出,我国在就业、劳动关系、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仍然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

对此,蓝皮书建议:

2013年,应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以来的三年经验表明,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货物和服务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已成定局。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总的来说,至少在未来几年要维持GDP年均增长7%~8%的速度,从就业的角度来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调整和新增就业人口总量的减少,要求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的压力也会减轻。这就为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是要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使经济发展根植于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形成消费与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当然这种转型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的阵痛期。二是要优化要素投入结构,转变以往依靠人口红利、低土地成本、高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形成的所谓“投资成本洼地”效应,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人力资本形成、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溢出作用,由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三是要积极调整能源结构,把提高能源效率、大力发展新兴能源和清洁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突破口。总之,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降到8%或者以下,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要抓住机会,把挑战转变为机会,使其演化为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的促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加快经济的大转型。

应把东北平原建成中国的大粮仓,确保中国粮食安全。中国的粮食安全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存在挑战。近年来,国家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制定了18亿亩农业生产用地不得减少的“红线”,但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情况下,18亿亩“红线”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有鉴于此,在稳定农业用地的同时,中国还必须创新思路,大力挖掘农业生产资源条件优势地区的潜力,更好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从全国的地区粮食生产格局来看,大力发展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把东北平原建成中国的大粮仓,是一个必要而重要的政策选择。

经过党和政府多年的经营,东北平原的粮仓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2012年东北平原等四省区的粮食总产占全国总产的24%,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的40%以上,已经初步起到了替代原来主产区的作用。更为可喜的是,东北等四省区的粮食增产的潜力还很大,未来粮食生产仍呈大发展的趋势。

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表明:第一,黑龙江省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还占40%以上;第二,还有大片荒漠之地可以开垦种植,近几年农场职工在北纬49.5度附近引种德国玉米品种成功,亩产也达1000斤。只要水利建设到位,耕地面积还可扩大,这几年实际已经开垦了不少;第三,黑龙江农垦系统以大水利、大农机为标志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很成功(垦区的粮食单产比一般农村高1倍),如果把农垦系统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模式和经验,有条件有选择地推广到农村,对推动粮食增产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再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把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潜力发掘出来,到2025年使总产达到1.25亿吨,是有可能的。2012年,全省公布的粮食播种面积为20913万亩,其中,农垦总局粮食播种4000万亩,总产436亿斤,平均亩产约达1100斤。如果全省农村播种的1.7亿亩,粮食亩产能达到农垦总局总体的水平,全省粮食总产就可以超过2000亿斤。据此测算,预计到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2000亿斤,是完全有可能的;到2025年,达到2500亿斤,也有可能。

其实,除了黑龙江省外,吉林、辽宁及内蒙古的东北部分的粮食增长潜力也很大,特别是内蒙古的东四盟和吉林,同样有40%以上的中低产田,同样有大片可开垦的荒漠之地。如果有相应的政策、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和大农机的投入,把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潜力也发掘出来,那么,整个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就将从现在(2012年)的1.44亿吨(占全国总产的24%)提高到2025年的2.2亿吨以上(占全国总产的31%以上),成为未来中国的最大粮仓。

应加快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劳动就业向技能化转化。提高劳动力素质既是解决现阶段存在的劳动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途径,也是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需要。现阶段中国劳动力的素质结构,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加快提高劳动力素质,一要大力改革教育和劳动培训制度及其体系,使其更好地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尤其是现有的劳动培训体系,存在着供给不足、效率不高、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改革的方向是加快劳动培训的市场化,使目前大量劳动培训由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购买服务之下的市场主导。二要继续加大劳动培训公共投入,目前中国公共财政就业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过低,远低于发达国家普遍达到的1%的水平。同时,用于就业的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要尽快从以培训供给者为主要对象转变为以培训服务接受者为主要对象,以确保在劳动培训市场化的同时,劳动者有能力获得培训服务。

当然,目前中国普通劳动力的供给仍然大于需求,为促进他们的就业,还要继续坚持实行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扶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机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力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

应加快调节收入和利益分配结构的步伐,真正从根本上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应坚持富民优先发展的基本思路,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视为有机整体,不仅要从再分配环节即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总体水平及其合理结构入手,更要扩展到初次分配环节包括“工资、保险、福利”三位一体的薪酬体系的改革;不仅要调整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加大国民收入向个人倾斜的政策力度,还要调整资本要素所得与劳动要素所得之间的比例关系,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收益分配制度。为此,要继续深化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克服阻力,尽快出台适应“两个同步”要求的《工资条例》。

要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深化户籍制度等相关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进一步降低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距较大问题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要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土地等资源配置制度改革,确保农民能够获得应有的土地增值收益;加大农村反贫困力度,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尽快实现城乡居民平等获得公共财政转移性收入的权利。

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提高保障水平。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构起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目前适应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整合程度,促进社会保障获得的公平,是下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目标。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应对治病需要,但一旦患上大病重病,他们仍感束手无策。二是要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人口覆盖面,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养老风险。目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但人口覆盖率还比较低。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民工保险工作,截至2012年9月,全国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者占农民工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仅为17.8%、19.7%、10.4%和28.0%(按全国农民工总数2.5亿人计算),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

加大环保问题治理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已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个领域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是完全必要和非常及时的。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增长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在生产生活中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加强政府的环境监管,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环境问题的监督治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举措。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坚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和共同富裕。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以巨大的决心,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排除阻力,确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和战略,深化经济体制、收入分配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要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发展增速不同步、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偏低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中国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发展增速不同步。1979至2011年,中国人均GDP年均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均为7.4%,比人均GDP增速低1.4个百分点。2011年,虽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比GDP高2.6个百分点,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仍比GDP增速低0.4个百分点。

近年来,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偏低且呈现出下降趋势,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50.7%下降到2011年的44.9%。从国际比较看,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50%~55%;日本、韩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化工时期,劳动者报酬所占GDP比重也出现过低于40%的年份,但从未出现过持续性的下降;英、美、德等国家在工业化时期,劳动者报酬占比始终是比较高的。这些因素都是导致中国居民消费不足的重要因素。

蓝皮书同时指出,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和居民消费率偏低,也导致居民消费不足。近年来,由于受收入水平、收入差距等影响,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平均消费倾向由2000年的79.6%下降到2011年的69.5%。2010年和2011年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74.0%和74.8%,比2005至2009年有所下降。

收入分配改革必须改变和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结构。预测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为9.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为12.0%。展望2013年,预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为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为9.5%。

收入分配改革必须改变和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结构,否则简单的收入翻番也不能叫做收入分配改革。未来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逐渐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未来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缩小收入差距,比如,加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幅度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基石,适当限制高收入群体的增长是收入分配改革的作为。未来收入分配改革的难点是如何理顺社会分配关系,特别是如何通过加强规制理顺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关系,如何通过促进健康城市化理顺城乡收入分配关系,如何通过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谈判理顺资本所有者、经理层与一般职工的收入分配关系。

初步预计,2013年整体拉开序幕的收入分配综合改革方案,将集中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收入分配总体改革方案将以切实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为重点,积极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

二、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服务对象,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三、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

四、加强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等高管人员薪酬管理。

五、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

六、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七、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收入分配的透明度。

八、加大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力争在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责任编辑:王炬鹏)

第五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职务试行条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职务试行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社会科学事业,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科研工作的岗位责任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文件,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职务,是根据学科发展和科研任务的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研究职务的结构比例,由院统一核定。各级职务有明确的职责、限额和任期。

第三条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职务定为;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

第二章 任职条件

第四条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必须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专心致志于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承担党和国家交给的各项科研任务,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第五条 任职基本条件

一、研究实习员

获得硕士学位、获得研究生班结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获得学士学位,经过一年以上试用考察,表明:

1、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初步掌握必要的专业资料和进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二、助理研究员

担任研究实习员职务四年以上;获得博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担任研究实习员二年左右;获得研究生班结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且已担任研究实习员二至三年,表明:

1、对本学科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基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和掌握必要的专业资料,能够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写出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翻译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三、副研究员

担任本学科助理研究员职务五年以上;获得博士学位,担任本学科助理研究员职务二年以上,表明:

1、在本学科的某一领域有深入的、创见性的研究,发表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或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或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的学术论文或专著。

2、能够根据国家需要和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设计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具有指导和主持本学科一定领域研究工作的能力。

3、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并初步掌握第二外国语。

四、研究员

担任本学科副研究员职务五年以上,表明:

1、在学术上有较深的造诣,对本学科的某一领域有开创性的研究,或在重要理论问题上有所突破,撰写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专著,推动了本学科的发展,或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或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

2、能够根据国家需要和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本学科某一领域的研究方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或开创性的研究课题,具有指导和主持研究工作的能力。

3、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并掌握第二外国语。

第六条 对社会科学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者,在聘任确定职务时,可不受上述学历和资历的限制。

第三章 岗位职责

第七条 各级研究职务的职责

一、研究实习员

1、担任高级研究人员的科研助手。

2、在高、中级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每年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至少整理或写出一、二篇研究报告、专业学术资料或论文。

3、承担研究所(室)交办的工作。

二、助理研究员

1、承担研究课题,每年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至少提交2-3万字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科研成果。

2、在高级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参加集体科研项目和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

3、承担研究所(室)交办的国内、外学术活动和其他工作。

三、副研究员

1、承担国家和院、所的科研项目,或独立从事某一课题的研究,每年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至少提交3-5万字学术论文或阶段性成果。每隔1-2年写出有创见性、有较高学术价值或有较大实践意义的论文一篇。

2、根据需要,承担所、室的科研组织工作,担任课题组的领导人。

3、培养科研人才,根据需要,指导硕士研究生。

4、承担研究所(室)交办的国内、外学术活动和其他工作。

四、研究员

1、承担国家和院、所的重点科研项目,或独立从事某一课题的研究,每年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至少提交3-5万字有较高学术价值或有较大实践意义的论文或阶段性成果。若干年内写出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

2、担任重点科研项目的学术领导,主持本学科重要领域的研究工作。

3、培养科研人才,根据需要,指导博士研究生。

4、承担院(所)交办的国内、外学术活动和其他工作。

第四章 评审聘任办法

第八条 学术委员会履行研究职务评审委员会的职责。研究员、副研究员职务的任职资格,需经学术委员会审议推荐,由所长提名,报院评审通过,院长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职务限额,在具备任职资格的人员中进行聘任,并颁发聘书。

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职务的任职资格,需经研究所评审通过,由所长聘任,并颁发聘书。

任职期满,需继续聘任原职务,其任职资格,一般可不再进行审议。

第九条 学术委员会对研究人员任职资格的审议,采取无记名投票进行表决,获全体学术委员人数的三分之二赞同票者方取得任职资格。

第十条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职务实行任期制,不是终身职务,只在本院有效。聘期一般为1-3年。

聘期届满,院长、所长根据工作需要,决定续聘或者停聘;研究人员可以继续应聘,也可以不应聘。

任职期间,双方不得随意中止聘约,如因特殊原因,需要停聘、辞聘,应在三个月前通知对方。

第十一条 建立和健全经常性的、科学的考核制度和业务考绩档案,并以此作为选聘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本条例只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

第十三条 研究所可根据本条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报院备案后执行。

第十四条 本条例的解释权在院人事教育局。

第十五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实行。中国社会科学院 一九八六年四月一日

下载关于印发《中国社会科学院1995年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中国社会科学院1995年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