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15:3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

第一篇:关于印发

关于印发《**县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管理办法》的通知

奇广电字[2010]26号

各乡镇、各有关单位:

现将《**县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

附件:

**县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管理办法

为加强对**县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的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安全播出、安全使用,做到长期通、永久通,确保国有资产和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依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国务院295号令)和《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国务院令第129号),结合自治区广播电视局新广办

[2010]13号和昌吉州[2010]75号文件精神及**县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是**县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中央和自治区级广播电视在**县的有效覆盖,确保党和政府的政令畅通,确保偏远地区农(牧)民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的重要途径。“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的生产、销售、安装、使用等均要符合《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国务院129号令)管辖范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做出与国家政策相冲突的事情。

第二条**县广播电视局负责县域内广播电视“村村通”安装调

试、行政管理及日常维护(修)、安装人员培训等工作。

第三条“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属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范畴,仅限于在收不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的电视节目的地方使用,其它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不得购买使用。经**县广播电视局核准发放给建设点内用户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要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只能在《许可证》载明的地址使用,不能异地使用。牧民因转场等原因需异地使用的,须在设备发放前申请,在行政许可证注明。

第四条“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用户拥有使用权,**县广播电视局对符合条件的用户颁发行政许可证,登记造册,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侵占发放给用户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 “村村通”卫星接收设备。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危害“村村通”卫星接收设备的行为,均有权制止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第五条中标生产厂家根据采购合同要求将“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送达**县,**县广播电视局负责行政区域内设备的接货验收、定向分发和组织运输,并负责安装调试工作。中标生产厂家对安装调试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并按规定标准给予安装调试工作一定的补助经费;**县广播电视局要按上级广电部门规定的时间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和设备用户信息录入上报任务。

第六条发放给用户的“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要正确录入用户的六个信息(姓名、身份证号、邮编、电话、地址及安装时间)

和保修单上的三个条形码(机顶盒序列号、加密序列号、智能卡号),专户专址专用,杜绝市场流通和转让出售,用户不许转送他户、转换其他卫星接收设施、转移它处使用。确因户主自然变更,住址迁移而引起变化时,用户应如实向所在乡、镇主管部门报告,须经**县广播电视部门同意,逐级上报广播电视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双方负责人须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确认单上(确认单一式三份,村委会一份、乡政府一份,县广播电视局一份)签字、盖章,留档备查。

第八条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进行工程验收,验收的重点内容包括设备是否按出入库制度办理登记、是否超范围安装、安装是否规范、是否建立档案、售后服务体系是否符合要求等,验收程序是县广电部门自查,区、州广电主管部门进行抽查,考核结果予以公布,并报送**县委、政府。

第九条交付使用的“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修)实行常态化和动态化管理;**县广播电视局成立“村村通”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中心,对乡镇“村村通”服务站工作进行培训、检查、指导、监督、考核,对乡镇“村村通”服务站无力维修的设备进行维修,每年巡回检查不少于三次;“村村通”服务站采取巡回维修、上门维修与用户送修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定期巡回维修服务制度,每年应定期组织对辖区“村村通”设备做巡回维修和维护不少于三次(春、夏、秋季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第十条每个季度的最后一周,**县广播电视局“村村通”运行维护中心将故障零部件寄(送)到设备生产厂家(或驻疆维修点),生产厂家修复后寄(送)到**县广播电视局村村通运行维护中心,产生的邮寄(或运输)费用由寄(送)方承担,维修信息录入维修档案。对于超出产品质量保证期(2年)的设备故障,可实行有偿服务,按维修成本价向用户收取维修服务费。

第十一条发放给用户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因自然灾害受损无法使用的,用户如实向所在乡、镇主管部门报告,由乡、镇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县广播电视局,并逐级上报广播电视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对新增用户、用户信息变更、设备更换、销户等信息,按照用户服务流程和管理权限进行开户、审核、变更、统计,审核批准后按规定发放或收回“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每年进行年度核准核查。第十三条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历年历次无偿调拨给**县的“村村通”工程设施(备)及为“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工程建设、运行、维护划拨的(巡检服务车、微机等)配套设施,**县广播电视局要加强日常维护(修)和监管,并根据现行财务制度做好相应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

第十四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村村通”设施安全、稳定地运行。

第十五条 “村村通” 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大喇叭)及

设备维护(修)长效机制建立、“返盲”点修复情况将作为各乡镇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六条此规定,由**县广播电视局负责解释,与有关法律法规不一致的,以法律法规为准。

第十七条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关于印发

关于印发《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司法局:

《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正在开展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监督程序改革和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的10个省(区、市),要注意做好当前试点工作与《方案》的衔接,按照新的要求深入推进试点工作。其余各省(区、市)要结合本地实际,深入调研,积极探索,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好充分准备。条件成熟的地方,可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备案后组织实施。

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监督程序改革和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结束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将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和各地做法,按照《方案》要求,对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监督范围、监督程序、知情权保障等方面的改革进行具体部署,全面开展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工作。届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将联合下发《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将修订下发《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

各地在贯彻落实中遇到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分别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改革要求,现就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工作提出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以健全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为目标,改革人民监督员选任和管理方式,扩大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完善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进一步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提高检察工作透明度和司法公信力。

二、重点任务

(一)改革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

1.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机关。人民监督员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选任,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分别选任同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

2.人民监督员的设置。省级人民检察院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设置人民监督员。省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监督省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监督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和县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直辖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监督直辖市各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

3.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条件。人民监督员应当是年满二十三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品行良好,身体健康,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国公民,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广泛的代表性和扎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监督员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省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不得互相兼任。

4.人民监督员的选任程序。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与同级人民检察院协商,根据本辖区案件数量、人口、地域、民族等因素合理确定人民监督员的名额及分布。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协调有关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推荐人民监督员人选,并接受公民自荐报名,对推荐和自荐人选进行审查,提出拟任人民监督员人选并向社会公示。拟任人选中,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般不超过选任总数的50%。对拟任人选经公示无异议或者经审查异议不成立的,作出选任决定、颁发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二)改革人民监督员管理方式

1.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对人民监督员进行初任培训,同级人民检察院予以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可以会同同级人民检察院对人民监督员进行专项业务培训。

2.司法行政机关建立人民监督员信息库,并与人民检察院信息共享。

3.司法行政机关建立人民监督员考核制度,及时掌握人民监督员的履职情况。人民检察院应向同级司法行政机关通报人民监督员履职情况。对不认真履职的人民监督员,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进行劝诫。

4.人民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期间,应当作出保密承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纪律规定,不得泄露案件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的信息。

5.人民监督员有违反保密规定、妨碍案件公正处理等不适合继续任职情形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处理建议,由司法行政机关决定免除其人民监督员资格,并书面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和被免职者本人、推荐单位或组织,向社会公布。

(三)拓展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范围

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的下列情形实施监督:

1.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

2.超期羁押或者检察机关延长羁押期限决定不正确的;

3.违法搜查、扣押、冻结或者违法处理扣押、冻结款物的;

4.拟撤销案件的;

5.拟不起诉的;

6.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赔偿的;

7.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的;

8.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

9.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违法的;

10.阻碍律师或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

11.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而不退还的。

(四)完善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

1.规范参与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的产生程序。参与具体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由组织案件监督的人民检察院会同司法行政机关从人民监督员信息库中随机抽选产生。被抽选出的人员是本案当事人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担任过本案诉讼参与人的,不得担任该案件的人民监督员。抽选结果确定后,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告知被抽选出的人民监督员,说明相关事项,并为其开展监督工作提供相应便利。

2.完善案件材料提供和案情介绍程序。案件监督前,应向人民监督员提供充分的有关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等材料;案件监督中,应全面客观地介绍案件事实、证据认定、法律适用以及对案件处理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必要时,人民监督员可以通过收听收看讯问犯罪嫌疑人相关录音录像了解当事人的意见。

3.完善人民监督员评议表决和检察机关审查处理程序。人民监督员对所监督案件独立进行评议和表决,制作《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书》,说明表决情况、结果和理由。承办案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对人民监督员的表决意见进行审查。检察长不同意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应当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检察委员会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全面审查、认真研究人民监督员的评议和表决意见,依法作出决定。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的处理决定应及时告知参加监督的人民监督员。检察委员会的最终处理决定与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不一致的,应当向参加监督的人民监督员作出必要的说明。

4.设置复议程序。人民检察院处理决定未采纳多数人民监督员评议表决意见,经反馈说明后,多数人民监督员仍有异议的,可以提请人民检察院复议一次。

(五)完善人民监督员知情权保障机制

1.建立职务犯罪案件台账制度。为便于人民监督员掌握案件办理情况,发现监督线索,检察机关应对职务犯罪立案情况,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情况,扣押财物的保管、处理、移送、退还情况,以及刑事赔偿案件办理情况建立相应台账,供人民监督员查阅。

2.建立人民监督员监督事项告知制度。检察机关接待职务犯罪案件举报人、申诉人时,应告知其在案件处理完毕后,对处理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人民监督员反映。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诉讼环节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执行搜查、扣押时以及执行冻结后,应向举报人、申诉人、犯罪嫌疑人及其近亲属告知有关人民监督员监督事项的内容。

3.建立人民监督员参与案件跟踪回访、执法检查等机制。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案件跟踪回访、执法检查、执法评查等工作,可以邀请、组织人民监督员参加。在查封、扣押职务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财物和文件时,可以邀请人民监督员现场监督。

(六)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

检察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应充分总结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经验,加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论证,不断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适时提出立法建议,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司法体制改革决策部署上来,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

(二)加强协调配合。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密切沟通协调,互相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司法行政机关要建立健全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各项制度,检察机关要健全完善人民监督员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履职保障等制度,使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与使用紧密衔接,切实发挥人民监督员的作用。

(三)强化保障措施。司法行政机关、检察机关要及时就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工作向党委、人大报告,积极争取支持。选任管理人民监督员相关工作经费纳入司法行政业务经费预算予以保障。

(四)加强督促指导。省级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要在做好本级改革工作的同时,加强对下督促指导,及时掌握改革推进情况,研究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确保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扎实有序开展。

(五)注重宣传引导。要注重对实践经验和改革成果的总结和推广,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及时宣传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不断扩大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社会影响,为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三篇:印发通知

关于印发《南通市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佚名 2009-6-24 点击数:

1909

通教发〔2009〕25号

关于印发《南通市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

通 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市直普通中学:

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 育的意见》,切实提高中小学规范管理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现将《南通市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各地,请结合实际,迅速贯彻实施,并及时将工作方案和整改措施报市教育局。

附件:《南通市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二○○九年六月十九

主题词:中小学 办学行为 素质教育 实施方案 抄 送:省教育厅

南通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9年6月23日印发

(印数:30份)

附:

南通市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南通市教育局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部门有关规定,决定从本月起在全市开展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专项行动,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切实端正办学思想,坚决制止和纠正中小学存在的违背教育方针、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错误做法,全面规范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力求在全省率先建立起稳定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步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校规范办学、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办好人民满意的南通基础教育。

二、目标任务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以治理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突破口,维护中小学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集中力量尽快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社会反响强烈的重点问题,争取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严肃治理学校办学不规范行为,确保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明显下降,不规范办学行为明显减少,确保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三、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全市统筹、政府推动。我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实行全市统筹、政府推动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是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者和推动者,承担指导、协调、督促等重要职责。通过强化全市统筹,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步调,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浓郁的推进氛围和正面的社会效应。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当前,全市要以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为重点,推动解决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问题。市教育行政部门重点负责规范普通高中的办学行为,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全面负责规范辖区内所有中小学的办学行为,以形成全市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是坚持强化督查、严格问责。充分发挥市、县(市、区)各级教育督导部门、教育执法部门的重要作用,强化督导检查、强化行政执法,推进工作落实。严肃处理重大违规事件,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纠,有责必惩。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单位和个人要实施责任追究。

四是坚持标本兼治、长效治理。既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尽快解决好中小学办学行为中的突出问题,务求尽快初见成效;又要在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上下工夫,着眼学校长远发展、着眼学生全面发展、着眼教育科学发展,着力构建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四、主要步骤和具体措施

为确保全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专项行动取得重要实效,将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全面部署(6月15日—6月30日)

1.迅速组织学习讨论。召开全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会,动员组织全市教育系统迅速开展省厅“五严”规定的大学习、大讨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迅速准确地向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全省、全市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的精神,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各地、各中小学要通过召开推进大会、全校大会,迅速将省厅会议精神传达到教育行政部门每一名干部,传达到全市各中小学每一名校长、每一名教师和学生。

2.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市教育局与各县(市、区)教育局签署责任书,各县(市、区)教育局与所辖中小学校签署责任书,分解落实省厅“五严”规定要求。市教育局负责全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的宏观管理、政策指导、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建立全市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县(市、区)教育局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严格执行“五严”规定,坚决杜绝区域内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

3.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各地和广大中小学校要积极借助新闻媒体、教育网和校园网等平台,加大对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宣传力度,引导他们积极支持我省、我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改革。各地、各校要主动与新闻媒体沟通,争取媒体的支持和配合,让全市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江苏教育改革“新政”的背景、内容及我市的重要工作举措,营造有利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舆论氛围。

4.积极引导学生家长。以减轻过重课业负担、规范办学行为为专题,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家校通”等多种形式,帮助广大家长确立科学的成才观和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引导他们从关注单一片面的升学竞争转向重视孩子全面素质的竞争,争取他们对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工作、对我市规范办学行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集中整治(7月1日—8月31日)

1.抓紧制订整改方案。市教育局制订下发全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排查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本区域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并就贯彻省厅《意见》制定出详实具体的整改落实方案,于7月15日前报市教育局。

2.全面推行公开承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本着主动负责的精神,提出本地区贯彻省教育厅“五严”规定的具体举措,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全市各中小学是减负工作“第一责任主体”,要研究提出本学校规范办学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对执行好“五严”规定向全体师生和家长作出诚信承诺,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3.集中进行专项整治。针对当前容易发生的问题,按照省厅确定的治理重点,结合实际,迅速展开专项整治行动,力争做到早行动,早落实、早见效。重点开展四项治理工作。一是严禁考试成绩宣传。高考中考成绩将在本月下旬公布,严禁任何学校以任何形式来进行炒作和宣传。二是解决暑假违规补课问题。严禁任何学校延迟放假,严禁任何学校暑假期间以任何形式补课(包括高三学生),严禁任何学校提前开学。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要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认真做好中小学生暑期活动安排的通知》要求,引导学生过一个文明、安全、轻松快乐的暑假。三是整顿高中招生秩序。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严格执行“三限”规定,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公办普通高中不得跨县(市、区)招生。四是规范民办学校办学。民办改制学校要进一步按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凡达不到要求的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改制学校一律停办。暑期,市教育局将组织对各县(市、区)当前重点解决四大问题的专项督查。

4.认真安排暑期工作。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教育局制定出以执行“五严”规定为重点,分阶段重点纠违、有步骤落实整改的督查工作方案。各地和各校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认真做好中小学暑期活动安排的通知》制定详实的专项工作计划,认真做好暑期工作安排。从今年暑期开始,全市中小学教师要进行不少于两周的集中专题培训,各县(市)区教育局、各中小学要制定培训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培训时间落实,培训成效显著;市教育局将出台新的中考改革方案和中招改革方案,市、县(市、区)教育局、各中小学校要分别制定好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各县(市、区)教育局要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及我市德育工作地总体安排,制定好中小学各年级德育工作方案和主题教育方案;各中小学要制定好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综合实践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学生各科各类兴趣社团组建方案。

第三阶段:示范引导,督查推进(9月1日—10年1月31日)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全市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开展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大讨论;市教育局组织各地各校德育方案、课程方案、教研制度、学生各科各类兴趣社团活动方案的检查和交流;组织“精讲精练”、“自主、合作、探究”课改主旨的“高效课堂”观摩;组织全市各科各类学生兴趣社团观摩;市教育局召开全市德育工作会议、学校美育工作现场会、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观摩;在全市全面启动学生体育艺术特长培养“2+1”工程;召开全市家庭教育研讨会,家长学校经验交流会。

2.提升规范管理水平。市教育局将提请市政府召开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推动规范全市各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全市和谐校园创建、评比活动;召开全市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社会综合治理现场会。规范社会办学机构办学行为,要求各中小学校不得将校舍、场地租借给社会办学机构办学,不得以任何名义举办或与校外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文化课补习班;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决制止有偿家教。禁止中小学教师到社会办学机构兼课;召开全市师资队伍建设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各县(市)区教育局加快建立县域范围内教师和校长定期交流机。

3.开展专项督查工作。9—10月,专项督查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各县(市)区教育局、各学校废除不科学、不规范的制度规定的情况;各中小学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向社会公开情况;学校按照要求开设课程的情况;学生在校活动时间规定执行情况;各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落实情况;有无违规分快慢班的情况。11月—10年01月,专项督查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各中小学各年级实施德育大纲、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情况;各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开设情况;各中小学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实施情况;各中小学学生各科各类兴趣社团组建和开展活动情况;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各中小学特色办学目标制定和创建情况。

五、实施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确保思想认识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市教育局成立全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影响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突出问题。各县(市、区)教育局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组织和工作机制。

2.全面落实整改措施。各地要按照我市提出的“三个确保、三个明显”的目标,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学校、重点问题,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全面提高本地区中小学规范管理水平。各中小学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针对办学行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自觉纠正违规办学行为,规范学校内部管理,真正把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落实到课程、教学、评价、管理各个环节。

3.严格实施督查问责。从本月起,市教育局每月将组织开展不少于3次的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执行“五严”规定情况的随机督查行动,并将督查情况及时通报。各县(市、区)教育局的督查也要有具体的频次要求,要有一定的覆盖面,要形成上下联动、集中整治的强大态势。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单位和个人要实施行政问责,进行严肃处理。

第四篇:财政部关于印发

《财政部关于印发<党政机关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11]180

号)

党政机关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党政机关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办发[2011]2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厅字[2011]6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11]1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党政机关执法执勤用车的配备使用管理。本办法所称执法执勤用车,是指各级党政机关用于执勤、监管、稽查、办案等公务的专用机动车辆。

第三条执法执勤用车分为一般执法执勤用车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两类。

一般执法执勤用车是指用于执法执勤公务的普通车辆。

特种专业技术用车是指需要长期固定装载特殊专业技术设备用于执法执勤的车辆。

第四条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遵循保障公务、经济实用、编制控制、规范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执法执勤用车实行按照系统分级管理。

财政部会同有关中央主管部门分别研究制定分系统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分系统管理办法制定本地区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并报财政部和中央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章 配备条件和编制

第六条党政机关配备执法执勤用车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有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执勤职能;

(二)有专门的执法执勤机构和人员;

(三)需要经常性外出开展执法执勤工作。

第七条执法执勤用车编制主要根据下列因素核定:

(一)机构设置及执法执勤人员编制;

(二)执法执勤职能特点及工作量;

(三)执法执勤地区的交通、地理、气候等客观条件;

(四)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

(五)其他影响编制核定的因素。

第八条执法执勤用车编制分别按照一般执法执勤用车编

制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编制两部分核定。

第九条中央党政机关执法执勤用车编制由财政部商各中央主管部门核定。地方各级党政机关执法执勤用车编制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核定。

执法执勤用车编制核定后,财政部门根据执法执勤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将车辆逐步配备到位。

第十条合署办公的党政机关,需要配备执法执勤用车的,按一个单位核定编制。不承担执法执勤职能的单位内设机构不得配备执法执勤用车。

第十一条执法执勤用车不得与一般公务用车重复配备。

党政机关依法取得的执法执勤用车,应当统一纳入本单位车辆编制管理。

第十二条因机构变更、工作职责或人员编制调整等原因,需要对执法执勤用车编制进行调整的,应当按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第十三条执法执勤用车编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予以复核。复核工作由各级财政部门统一组织各主管部门实施。

第三章 配备标准

第十四条执法执勤用车应当配备使用国产汽车。

第十五条党政机关配备执法执勤用车执行以下标准:

(一)一般执法执勤用车原则上配备排气量1.6升(含)以下、价格12万元以内的轿车或其他小型客车;因工作需要可以配备排气量1.8升(含)以下、价格18万元以内的轿车或其他小型客车。因地理环境需要和工作性质特殊,确需配备越野车(含SUV车型)的,应当控制在排气量2.5升(含)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16座(含)以上中大型客车不得超过45万元。

上述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价格是指车辆购置价格(发票价格),不包括车辆购置税和其他相关费用。配备享受中央或地方财政补助的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以补助后的价格为计价标准。

(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的配备标准由各中央主管部门,按照保障工作需要、厉行节约的原则商财政部确定。

第十六条配备执法执勤用车超过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标准的,中央党政机关应当专项报财政部批准,地方党政机关应当专项报省级财政部门批准。

第十七条一般执法执勤用车使用超过8年的可以更新;特种专业技术用车更新年限由各中央主管部门商财政部门确定。

执法执勤用车达到更新年限仍能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

第四章 配置使用管理

第十八条党政机关根据执法执勤用车的配备更新标准、编制和现状,编制执法执勤用车配备更新计划。

第十九条对各党政机关编制的执法执勤用车配备更新计划,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执法执勤用车管理规定予以审核,统筹安排购置费用,列入部门预算。

第二十条配备更新执法执勤用车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政府采购。

第二十一条执法执勤用车一般应当喷涂明显的统一标志图案。统一标志图案由各党政机关的中央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负责设计,报财政部、公安部备案。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保密要求的,可以不喷涂统一标志图案,但应当单独登记,加强管理。

第二十二条党政机关应当加强执法执勤用车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使用管理制度,降低使用和维修保养成本。

(一)除执行特殊任务的用车外,执法执勤用车应当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提高使用效率。

(二)根据各类执法执勤用车的特点建立使用登记和公示制度,接受有关方面和社会监督。

(三)实行执法执勤用车保险、维修、加油政府采购和

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健全并认真执行用车费用的核算和奖惩制度。

第二十三条党政机关配备使用执法执勤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车辆。

(二)接受企业捐赠车辆。

(三)公车私用,对外出租出借执法执勤用车。

(四)将执法执勤用车作为领导干部规定用车。

(五)为执法执勤用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第二十四条财政部门应当制定执法执勤用车运行费用定额标准,并按照编制内执法执勤用车数量核定其运行费用,列入部门预算。

第二十五条建立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情况统计报告制度。

党政机关应当在决算中反映本单位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情况。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汇总本地区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情况。

财政部负责汇总中央党政机关和全国的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情况。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党政机关应当加强本机关及其所属单位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处理。

第二十七条财政、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党政机关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的监督检查。对党政机关违反规定配备的执法执勤用车,财政部门不予安排车辆运行经费,并暂停其执法执勤用车更新的预算审批。

第二十八条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照党纪政纪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对党政机关超编制、超标准、摊派款项配车的,由有关部门予以收缴,可以调剂使用的,应当调剂使用;不能调剂使用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公开拍卖,拍卖收入上缴同级国库。

违反规定换车、借车的,应当立即换回、退回。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依法行使执法执勤职能的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规定,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

办法执行。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

政府采购信息网 2011年3月28日 13:57 来源: 国务院办公厅 作者:国务院 中共中央办公

厅 字号:大 ¦ 小

中办发〔2011〕2号

中 共 中 央 办 公 厅

国 务 院 办 公 厅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落实《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动节能减排,降低行政成本,推进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务车,是指党政机关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

一般公务用车是指用于办理公务、机要通信、处置突发事件等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执勤执法用车是指用于办案、监察、稽查、税务征管等执法执勤公务的专用机动车辆。

第三条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遵循经济适用、节能环保、保障公务、节约使用的原则。

第四条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实行分级管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主管部门负责本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指导监督下级党政机关 公务用车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实行编制管理。车辆编制根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工作需要等因素确定。

(一)中央和国家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按每 20 人不超过 1 辆确定;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中央和国家机关标准,结合工作需要和当地实际情况确 定。

(二)执法执勤用车编制由财政部门会同公安、国家安全、司法和纪检监察及其他行政执法机关主管部门,根据车辆保障装备标准和工作需要决定。执法执勤用车不得与一般公务车重复配备。

(三)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实行指标管理,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中直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办法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条 党政机关应配备使用国产汽车。对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实行政府优先采购。

第七条 党政机关配备公务用车应当严格执行以下标准:

(一)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1.8 升(含)以下、价格18 万元以内的轿车,其中机要通信用车配备排气量1.6 升(含)以下、价格 12 万元以内的轿车。配备享受财政补助的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以补助后的价格为计价标准;

(二)执法执勤用车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应急救援、警卫和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外,依照一般公务车标准配备。

第八条 党政机关原则上不配备越野车。确因地理环境和工作性 质特殊的,可以适当配备国产越野车。不得将配备的越野车和警卫车作为领导干部固定用车。

第九条 公务用车使用年限超过八年的可以更新;达到更新年 限仍能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不得因领导干部提职、调任等原 因提前更新。更新后,旧车处理按照公开公正、规范节约的原则,可以采取与厂家置换等方式进行。

第十条 党政机关确需高于标准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或者配备更新越野车的,必须按照规定报公务车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

第十一条 公务用车主管部门根据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标准和现状,编制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计划。

第十二条 财政部门根据使用公务车配备更新计划,统筹安排购置经费,并实行严格管理。财政部门会同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制定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定额标准,据以核定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列入部门预算。

第十三条 国管局、中直管理局会同汽车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汽车产业规划、政策和政府采购的规定,综合考虑车辆技术参数、安全性能、节能减排、售后服务等因素,定期发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公务用车主管部门根据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和 配备更新计划,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公务用车采购。

第十四条 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公务用车,不得公车私用,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五条 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降低使用和维修保养成本。

(一)加强公务用车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严禁分散管理使用,减少驾驶,提高使用效率,避免浪费。

(二)严格公务用车使用登记和公示制度,严格登记和公示用车时间、事由、地点、里程、油耗、费用等信息。一般公务用车严格实行回单位停放制度,节假日期间除特殊工作需要外应当封存停驶。

(三)实行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加油政府集中采购和定点保 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健全公务用车油耗、运行费用单车核算和节奖超罚制度,降低运行成本。

第十六条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到外地办理公务,除特殊情况外,应当尽量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公务用车长途行使。外事接待、会议和集体活动用车应当主要通过社会租赁方式解决。

第十七条 党政机关不得对外出租出借公务用车,不得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车辆,不得接受企业捐赠车辆。严禁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不得在车辆维修等费用中虚列名目或者夹带其他费用。

第十八条 建立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统计报告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用车主管部门负责统计汇总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国管局、中直管理局负责统计汇总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

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同级党政机关通报或者公示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接受监督。

第十九条 党政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各项规定,把公务用车的配备管理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和节能减排检查考核内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工作。

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以下行为依照党纪政纪有关规定处理:

(一)违规核定公务用车编制、审批超标准配备更新车辆;

(二)违规安排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运行经费预算;

(三)未经批准擅自配备更新公务用车;

(四)违规使用公务用车。

第二十条 试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地区和部门应当对本地区、本部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和完善,不再依照本办法核定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应当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第二十一条 各级党政机关及其所属行政单位、各级党委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适用本办法。各级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按照本办法的原则管理,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各级人大机关、政协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依照本办法制定实施办法,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备案。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管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规定,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财政部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

法》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11-02-25 生效日期: 2011-02-25 发布部门: 财政部 发布文号: 财行[2011]9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加强和规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根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中办发[2011]2号)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我部反映。

附件: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

财政部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附件: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行政成本,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中办发[2011]2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党政机关及其所属行政单位的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适用本办法。

各级党政机关包括各级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等。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是指为了保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和正常使用,对所安排的公务用车购置费用和运行费用实施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制等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公务用车,是指党政机关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领导干部用车、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其他用车。

一般公务用车是指用于办理公务、机要通信等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

领导干部用车是指用于领导干部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

执法执勤用车是指用于办案、监察、稽查、税务征管等执法执勤公务的专用机动车辆。

特种专业技术用车是指加装特殊专业设备,用于通讯指挥、技术侦查、刑事勘查、抢险救灾、检验检疫、环境监测、救护、工程技术等的机动车辆。

其他用车是指上述四种用车之外的机动车辆,如大中型载客车辆、载货车辆等。

第五条

党政机关配备更新公务用车应当严格执行中央有关文件规定的配备标准。

第六条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实行编制管理。车辆编制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规定,根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工作需要等因素确定。

第二章 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计划

第七条

各有关部门根据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标准、编制数量和现状,在编制部门预算之前,编制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计划,作为财政部门安排公务用车预算的重要依据。

第八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一般公务用车和部级干部用车配备更新计划,分别归口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国政协办公厅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四个管理局)负责编制。

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其他用车配备更新计划,由各部门负责编制。

第九条

中央垂直管理部门所属单位的一般公务用车、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其他用车配备更新计划,由各主管部门负责编制。

第十条

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计划,由地方各有关部门负责编制。

第三章 公务用车购置费用预算编制

第十一条

公务用车购置费用包括公务用车购置价款、车辆购置税和其他相关支出。

第十二条

对各有关部门编制的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计划,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公务用车管理规定严格审核。在此基础上,统筹安排公务用车购置费用,并实行严格管理。

第十三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一般公务用车和部级干部用车购置费用,分别归口列入四个管理局的部门预算。

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其他用车购置费用,列入各部门的部门预算。

第十四条

中央垂直管理部门所属单位的一般公务用车、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其他用车购置费用,列入各主管部门的部门预算。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购置费用,按照地方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列入地方各有关部门的部门预算。

第十六条

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购置费用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基本建设支出”类或者“其他资本性支出”类下的“公务用车购置”款级科目。预算编制没有细化到经济分类的,应当将“公务用车购置”预算单独列示。

第四章 公务用车运行费用预算编制

第十七条

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包括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和其他相关支出。

第十八条

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政府财力状况,科学制定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定额标准。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根据各单位编制内公务用车数量和运行费用定额标准,核定公务用车运行费用预算,按照隶属关系列入各部门的部门预算。

第二十条

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商品和服务支出”类下的“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款级科目。预算编制没有细化到经济分类的,应当将“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预算单独列示。

第五章 公务用车预算执行和决算编制

第二十一条

公务用车预算下达后,各部门、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原则上不予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经财政部门审批。资金支付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终了,各部门在编制部门决算时,应当统计汇总本部门及其所

属单位公务用车增减变动和预算执行情况,并就有关情况作出说明,报送财政部门。

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在审核批复本级各部门决算、汇总编制本级和本地区部门决算时,应当统计汇总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增减变动和预算执行情况,并就有关情况作出说明。

第二十四条

财政部在汇总编制中央本级和全国部门决算时,负责统计汇总中央本级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增减变动和预算执行情况。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并执行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及上级财政部门的规定,制定本地区和本级的具体办法,并报上一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的规定,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有关政策解答

政府采购信息网 2012年5月23日 09:56 来源: 重庆市财政局 作者:重庆市财政局 字号:

大 ¦ 小

1、执法执勤用车配备范围如何确定?

答:目前中央首批已经确定的执法执勤用车的配备范围主要包括: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国家安全、工商、税务、海关、质检(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督、农业、林业、交通(海事)、海洋(海监)、纪检监察等部门(系统)。

2.涉密执法执勤用车如何确定?

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机关、单位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执法执勤用车是否涉密,应按照以上规定由相关部门确定。

3.如何认定执法执勤用车超标车?

答:1999年3月3日至2011年1月6日购置的执法执勤用车,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厅字[1999]5号)有关规定认定。

2011年1月7日后购置的执法执勤用车。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办发[2011]2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党政机关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11]180号),以及财政部门会同有关行政执法机关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制度认定。

4.单位既有一般公务用车、又有执法执勤用车,如何认定违规问题?

答:单位应对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实行分类管理,将一般公务用车编制和执法执勤用车编制落实到具体车辆。执法执勤用车不得与一般公务用车重复配备。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违规问题分别按照相关规定认定。

【法规标题】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

【颁布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

【发文字号】 公告2011年第40号

【颁布时间】 2011-11-14

【正文】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现予以发布,请各有关单位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降低行政成本,推进节能减排,规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采购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公务用车,是指党政机关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

一般公务用车是指用于办理公务、机要通信、处置突发事件等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执法执勤用车是指用于办案、监察、稽查、税务征管等执法执勤公务的专用机动车辆。

公务用车包括轿车、越野车及多功能乘用车。

第三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制订和发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

录》(以下简称《目录》)。

第四条 《目录》按照企业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联合发布的程序产生。《目录》的制订和发布,应当公开、公正、科学、高效,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 主管部门组织汽车行业第三方机构的技术经济专家组成《目录》评审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专家组主要职责如下:

(一)申报企业和车型的技术审查;

(二)参与《目录》车型专项核查;

(三)与《目录》相关的其他技术支持。

第二章 申报企业及车型条件

第六条 申报《目录》的汽车生产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

告》(以下简称《公告》)内的汽车生产企业;

(二)具备持续的整车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能力,设有产品研发机构,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

(三)诚实守信,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近三年内没有重大知识产权纠纷、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及其他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四)自觉加强销售和服务网络管理,规范销售和售后服务。实施全国统一的汽车质量保证和服务承诺,并认真履行。

第七条 申报《目录》的车型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公告》内车型;

(二)申报企业应拥有申报车型的产品工业产权、产品改进及认可权、产品技术转让权及国内外市场销售权;

(三)申报前已经连续生产销售3个月(含)以上,并保证进入《目录》后连续生产销售时间不低于6个月;

(四)申报《目录》的轿车: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其中机要通信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6升,价格不超过12万元;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轿车扣除财政补助后价格不超过18万元。申报《目录》的其他车型:具体要求结合实际用车需求并按照有关规定确定。

第三章 《目录》的制订

第八条 《目录》为目录,原则上每年制订、发布一次。

第九条 申报《目录》的企业应按照主管部门的通知要求,向主管部门提交申报材料(申报材料格式见附件二)。

第十条 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对企业申报材料进

行审查。

第十一条 专家组按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评价指标体系(附件三)要求,完成车型性价比指数计算工作,形成《目录(征求意见稿)》。

第十二条 主管部门向社会公示《目录(征求意见稿)》。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

第十三条 《目录》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目录》适用日期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目录》车型申报和评审的监督管理,不定期对列入《目录》车型的产品技术指标、配置、价格和服务等开展专项核查,查处违规行为。

第十五条 汽车生产企业应及时、准确上报有关

资料和数据,并保持《目录》车型技术参数、性能、配置、价格等相对稳定,不得随意提高价格或降低车辆性能、配置及保修期。

第十六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将取消该车型入选《目录》资格:

(一)产品已停产的;

(二)产品参数和配置信息发生较大变化的;

(三)厂家申报价超过规定价格的;

(四)用车单位反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

(五)专项核查中发现不符合本细则要求的;

(六)其他违反本细则及相关规定的。

第十七条 专家组和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本细则规定程序及要求,科学、认真、负责、公正地开展相关工作。对所承担的工作负有诚信以及合规义

务,并对企业的申报资料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八条 加强社会监督。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申报《目录》的企业和车型有不符合本细则有关规定的,可向主管部门投诉或举报。

第五章 罚则

第十九条 汽车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暂停申报资格,并取消《目录》内所有车型。

(一)违反本细则第十五条规定的;

(二)企业生产车型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三)车辆故障频繁且不能及时维修解决,影响公务需求保障的;

(四)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

(五)影响专家组成员客观公正开展工作且情节严重的;

(六)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

第二十条 专家组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关于印发《常州市

关于印发《常州市“道德讲堂”示范点

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各辖市、区,市各有关部门:

《常州市“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标准(试行)》已经市文明委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对照文件,迅速贯彻执行。

附:常州市“道德讲堂”示范点名单。

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0年12月3日

常州市“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标准(试行)

为增强对“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的指导力度,大力提升各示范点建设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带动全市面上工作的整体提升,现就“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提出如下基本标准:

一、领导有力

各示范点必须建立健全的“道德讲堂”建设组织机构。要明确“道德讲堂”建设负责人,明确分管部门和具体工作联络员,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道德讲堂”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队伍健全

各示范点必须建立来自于群众、群众信得过的专兼职结合的宣讲队伍,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专业宣讲员;二是道德践行先进人物;三是有讲述愿望的群众;要对宣讲员进行适当培训,提升宣讲能力,增强宣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宣讲时要挂牌上岗。

三、主题明确

各示范点的宣讲内容必须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为基本范围,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广为宣讲历史上以及身边涌现的体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优秀品德的事迹。

四、氛围浓厚 各示范点必须设有专门的“道德讲堂”场所,一方面要有统一的背景(可依据下发样稿略作调整)、LOGO标识,另一方面要利用文字、图片、背景音乐等形式营造出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同时,还可依据本单位实际,利用网络、广播等载体丰富讲堂形式。

五、活动丰富

各示范点必须形成具体的活动计划和活动记录,要定期不定期经常性开展活动,每两月至少安排一次,每次都要有明确的主题,形式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模式,灵活设计,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要对每次开展的活动情况以文字报道、现场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进行整理归档。

六、突出实效

各示范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下目标,力求取得实效:一是群众广泛知晓,愿意听、主动来;二是真正让参与者有所感悟、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三是在内部形成“好人好报”的导向,“崇德尚善”的风气;四是能够推动示范点所在单位全局工作发展。

另外,各示范点在讲堂流程安排上总体可根据“看一部片子、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作一点评论”的模式灵活设计,努力做到规范性和灵活性兼备。市文明办将会同各牵头部门以旁听、座谈、查阅台帐等形式对各示范点进行经常性的调研督查,并将有关情况列入市级文明创建评选重点内容。各辖市区、各牵头部门要按照上述有关要求,迅速有力地推进“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工作,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善各类型示范点的建设标准。附件:

常州市“道德讲堂”示范点名单

一、机关道德讲堂(共10个)常州市城乡建设局局机关 常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常州市环保局 常州市规划局

常州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常州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常州市妇女联合会 金坛市国土资源局 戚墅堰区区级机关

二、企业道德讲堂(共9个)常州泰富百货集团有限公司 常州市公路运输公司 常州市侨裕集团有限公司 金坛市塑料厂 江苏正昌集团有限公司 常州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洛克电气有限公司

常州市新东方电缆有限公司

三、行业道德讲堂(共7个)

常州市人民法院系统(含金坛市人民法院、天宁区人民法院、钟楼区人民法院)

常州市人民检察院系统(含市检察院机关,溧阳市检察院、新北区检察院)

常州市公安局系统(含市公安局机关、武进区公安局)常州市交通运输系统 常州市卫生系统

常州市国税系统(含市国税局机关、武进区国税局)常州市地税系统(含市地税局机关、溧阳市地税局)

四、学校道德讲堂(共10个)常州市丽华中学 常州市第二中学 金坛市河滨小学 溧阳市第六中学 溧阳市文化小学 武进区湖塘中心小学 新北区泰山小学 天宁区博爱小学 钟楼实验小学 戚墅堰东方小学

五、社区道德讲堂(共10个)金坛经济技术开发区华城社区 溧阳市溧城镇燕山南村社区 武进区湖塘镇花东社区

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古方社区 新北区河海街道富都社区 新北区春江镇录安洲社区 天宁区茶山街道清凉新村二社区 钟楼区南大街街道东头村社区 钟楼区荷花池街道机械新村一社区 戚墅堰区戚街道花苑社区

六、村镇道德讲堂(共12个)金坛市朱林镇黄金村 金坛市金城镇河口村 溧阳市天目湖镇苏园合作社 溧阳市天目湖镇桂林村 溧阳市社渚镇宜巷村 武进区邹区镇龙潭村 武进区雪堰镇雪东村 新北区春江镇 新北区罗溪镇温寺村 天宁区雕庄街道朝阳村 钟楼区西林街道西林村

戚墅堰区丁堰街道梅港村

七、新市民道德讲堂(共7个)常州艾贝服饰有限公司 天宁区青龙街道青龙苑社区 金坛市人力资源培训中心 溧阳市立洋纺织有限公司 武进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新北区三井街道青年创业公寓常州天虹纺织有限公司

下载关于印发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法发[2009]58号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统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来源: 作者: 日期:09-11-23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统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 《国家开发银行小额扶贫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2000年1月12日 开行发[2000]11号)各分行、总行营业部: 为有效支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我行扶贫贷款......

    关于印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

    关于印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 行政管理岗位非领导职务管理的 暂行规定》的通知 (94)社科人字95号 1994年11月10日 院属各单位: 现将我院《关于行政管理岗位非领导职务管理的暂......

    关于印发公文格式

    公文印制版式说明 一、纸型、纸质 采用国际标准A4型,成品幅面尺寸为210mm×297mm。 二、封面 材料10页以内的一般不加封面,确需加封面的材料可以加上,如规划、纲领性文件、规章......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2005年1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文件法发〔2005〕23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各省、自治......

    教育部关于印发

    教育部关于印发 《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教政法[2011]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

    关于印发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文件 湘农大〔2018〕18号 关于印发《湖南农业大学 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院、部、处、馆,后勤服务集团: 《湖南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