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PO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东吴)

时间:2019-05-14 09:1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IPO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东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IPO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东吴)》。

第一篇:企业IPO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东吴)

企业IPO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专访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张剑宏

本刊记者

徐驰

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上市的重要性,纷纷加入到争取上市的行列中。资本市场也迎来了一轮前所未有的上市潮。但企业上市(IPO)并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经历一系列繁杂的流程并符合一系列的指标要求。从流程上看,企业上市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聘请保荐机构(股票承销机构)进行上市辅导。在企业的上市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关键性的问题呢?记者近日就这一问题专访了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张剑宏。

企业上市需要各方全力配合

张剑宏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上市都需要各个方面的全力配合。在上市意向阶段,企业就应该统一思想,明确认识到企业上市是个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人自己的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

从内部来说,一家企业的董事长、董事、监事、高管、独立董事等都应了解上市的必要性、重要性,只有达成广泛共识,才能真正做到同心协力,共同推动企业上市。

从外部来说,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需要其他社会相关部门的配合才能及时得到解决。如土地、房屋、车辆、商标、专利等权属的变更,劳动合同的变更、募投项目的立项及环评、政府部门对股权的确认、股份公司的制度设计、独立董事的选聘、高管配备及职责界定等。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企业的上市工作必然要延后。因此,一个企业成功上市的背后,是政府相关部门、监管部门、中介机构的配合与努力。

企业上市要树立两大理念

除了认识到企业上市是一个需要各个部门配合的系统工程之外,张剑宏认为,企业上市还要树立两大理念。

第一个理念与信息披露有关。一个企业上市,从一个区域的、个人的组织走向公众和社会,首先就意味着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过程类似于一个独立的个人走进婚姻,组成家庭,进而承担责任。责任的背后是信任,而信任,必须建立在透彻的了解基础之上,任何欺瞒都有可能带来恶劣的后果。企业的信息披露就是为了让公众了解企业,只有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公众才有可能信任企业,进而投资企业。因此,企业信息披露必须完整、及时、真实。

第二个理念是发展规划。证监部门审核的是企业过去的各项经营指标,但是市场投资者们更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的发展预期。作为一个成熟、健康的企业来说,在财务指标等规范性指标之外,还应当向公众展示它的成长性,即未来的发展规划。这个发展规划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也就赢得了投资者。企业是否有清晰的未来发展规划是投资者是否选择投资该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张剑宏说,以苏州为例,为什么17.8万家企业中目前只有40多家上市公司?从东吴证券投资银行部这些年接触下来的情况总结分析,最终成功上市的企业首先都要满足上述两大条件:把所有的真实信息披露出来,并按照上市要求做好战略规划。简单的说,有了讲真话的领导和一个积极向上进取的集体,企业上市也就水到渠成了。对于投资者来说,放心投资这样的企业,可以得到稳定甚至超预期回报的期待。

配合中介机构做好尽职调查是上市前的关键性工作 张剑宏认为,企业在树立了两大理念并符合上市的基本条件后,接下来配合中介机构做好尽职调查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

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发行人基本情况调查,包括改制与设立情况、历史沿革、发起人股东的出资情况、重大股权变动、重大重组情况、主要股东情况、员工情况、独立情况、内部职工股情况、商业信用情况;

2、业务与技术调查,包括行业情况及竞争情况、采购情况、生产情况、销售情况、核心技术人员、技术与研发情况、同业竞争情况、关联方与关联交易情况等;

3、高管人员调查,包括其经历与操守、胜任能力与勤勉尽责、薪酬及兼职、报告期内高管人员变动、高管人员持股及其对外投资情况等;

4、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调查,包括公司章程及其规范运行情况、组织结构和“三会”运作情况、独立董事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内部控制环境、业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会计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的监督等;

5、财务与会计调查,包括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资料、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评估报告、内控鉴证报告、财务比率分析、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与销售毛利、期间费用、非经常性损益、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债务、现金流量、或有负债、合并报表的范围、纳税情况、盈利预测等;

6、业务发展目标调查,包括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业务发展目标、募集资金投向与未来发展目标的关系等;

7、募集资金运用调查,包括历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本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募集资金投向产生的关联交易等;

8、风险因素及其他重要事项调查,包括风险因素、重大合同、诉讼和担保、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其他中介机构执业情况等。

尽职调查是一项系统的、繁杂的工作,跨度周期大致需要3到4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个阶段,企业应该密切配合中介机构,对自身的情况不隐瞒,不遗漏。这样,中介机构才能在充分了解企业的情况之后,与企业共同制定详细而紧凑的上市工作计划并倒排时间表,并针对历史沿革、股权结构、土地、房屋、环保等重点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与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涉及到重要方面的甚至可能还需要与省级政府部门协调并出具相关证明。

可见,企业只有将所有存在的问题和盘托出,才能在中介机构的帮助、协调下,细致深入地根据证监部门的要求,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听取相关部门的指导意见后再进行整改。只有把问题解决在前面,才能避免在以后的上市申报阶段出现难以消除的障碍。

充分认识上市辅导的重要性

上市辅导阶段也是企业能否最终顺利上市的一个关键。有些企业不重视上市辅导,以为这不过是一个走过场的程序,但事实恰恰相反。上市辅导是企业学习和转变观念的过程,是健全企业制度规章的过程,是逐渐实现规范运作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辅导,企业的高管人员熟悉了相关法律法规,逐渐成为内行,能够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企业,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辅导,企业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内控制度,高管人员逐步树立了责任意识、程序意识、风险意识、规范意识,并努力将制度贯彻到企业的运行中,实现规范运作。企业的高管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辅导的重要意义,按时参加中介机构组织的集中授课、讲座、讨论等,认真吸收所学的知识,确保验收评估考试过关。

只有企业在上市的思想意识上达成了统一,才能在中介机构配备足够、称职的辅导人员的基础上,督促中介机构在法定时间内向证监局报送辅导备案申请报告、辅导验收申请报告等一系列材料,尽早发现企业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促成企业尽快上市。

上市申报阶段要加强沟通

企业完成上市辅导并经由证监局签发并上报验收评估监管报告后,应该督促保荐机构尽快上报材料,从而进入发行审核阶段。张剑宏建议,这个阶段,企业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确保早日通过审核。

这些沟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企业与发行部预审员的接触和沟通,以便预审员更直接、更深入地了解企业情况。当然,这种沟通必须是合法合规的,在法规允许的时间内以法规允许的方式进行。

其次,企业要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在发行审核过程中,证监会可能就一些产业政策问题征求国家发改委的意见,也会就企业上市的有关问题征求发行人注册地省级人民政府的意见。这些意见同样决定着企业上市的成败。因此,企业要尽早与这些部门沟通,以便缩短审核时间。

此外,企业还应对反馈意见的整改或说明、核查情况上报等及时报备,为局、部沟通提供相关信息。

企业接受审核时需重点注意的事项

企业接受上市审核时,证监会发审委主要关注企业的哪些事项呢?

张剑宏说,证监会发审委在审核企业发行申请材料时,除了关注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其他中介机构及其签名人员最近三年的执业质量和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外,主要关注企业在六个方面的事项。它们分别是发行人改制和设立、公司治理、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募集资金项目、风险提示等。企业应重点结合审核的关注点,有的放矢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链接:

投资银行是东吴证券的业务支柱之一。东吴证券投资银行总部目前员工总人数超120人,拥有保荐代表人(含准保荐代表人)30人,平均年龄29岁,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占90%,是一支人员稳定、勤勉敬业的投行团队。东吴证券投资银行总部分别在苏州、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设立了七个事业部。公司投行业务近年来处于成长期,曾获得深交所授予的“2007年度中小企业板优秀保荐机构”荣誉称号。

东吴证券投行业务以深交所中小板和创业板IPO为主,已完成的项目包括苏州的江苏宏宝、江苏通润、常铝股份、新宁物流、康力电梯、胜利精密;以及南京的金智科技、吉林的紫鑫药业、上海的凯宝药业、深圳的键桥通讯、河南的雏鹰农牧。其中,新宁物流是中国创业板首批挂牌企业,也是江苏省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同时为上交所保荐的有云南的文山电力IPO以及中信证券和苏州高新的再融资。投行总部还在并购重组、企业债券、新三板业务等方面取得了稳步发展。

第二篇:企业IPO中应注意的财务问题

企业IPO中应注意的财务问题

李云虹

据统计,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有2.9年。每年都有30%左右的中小企业关门倒闭,在企业倒闭的众多原因中,62%是由于融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导致的。可见,融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

通过何种方式来融资、融入多少资金,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在过去,企业都是通过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的方式融入资金,但是这种融资方式需要支付借款利率,成本较高,特别是在国家紧缩银根、提高利率时,会造成企业借款难、成本增加。而直接融资则有所不同,其成本较低,资金融入后不需偿还,因此很多企业都想通过IPO来融资,使企业能够得到发展。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意思是首次公开发行,企业通过IPO可以打开融资渠道、提升企业价值,但是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审核制,国家所规定的上市发行条件较高,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公开发行股票融资。截止笔者写这篇文章时,2008年1月1日至7月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审委共审核了88家IPO企业,通过74家,未通过14家,未通过率达15.91%,未通过的原因包括主体资格、独立性、规范运行、财务会计、募集资金投向等各方面的问题。这里,笔者拟就企业IPO过程中应注意的财务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新旧会计准则的衔接

财政部于二○○六年二月十五日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并要求上市公司于二○○七年一月一日起开始执行。新准则与旧准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拟上市公司会造成什么的影响?这可能是很多准备上市的企业所担心的事。而事实上,拟上市中小企业的业务往往是常规业务,一般很少涉及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并购等特殊业务,而正是这些特殊业务准则的变化较大,常规业务准则变化较小。只有所得税准则几乎对所有企业都有影响。而无形资产(开发费用资本化)、借款费用、政府补助等准则对拟上市中小企业有一定影响。在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企业需要提供三年又一期的财务报表,即2009年之前申报材料的企业,都处于一个新旧准则的过渡期间,申报报表该如何编制? 依据中国证监会2006年11月29日《关于做好与新会计准则相关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2006[136]号)的规定,2007年4月1日后刊登招股意向书的,原则上应该按新准则编制和披露申报报表。此外,证监会2007年2月15日修订的《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7号-新旧会计准则过渡期间比较财务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2007[10]号)规定,拟上市企业申报财务报表时,应确认2007年1月1日的资产负债表期初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至第十九条对可比期间利润表和可比期初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按照追溯调整的原则编制可比期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同时,还要假定自申报财务报表比较期初开始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以上述方法确定的可比期间最早期初资产负债表为起点,编制比较期间的备考利润表;并且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还需在招股说明书“财务会计信息”中披露,保荐代表人应履行适当的尽职调查程序。

也就是说,拟上市企业在过渡期间编制申报报表的包括三类不同编制基础的财务报表:

1、按原制度编制原始财务报表;

2、按新准则部分追溯调整申报财务报表;

3、按新准则全面追溯调整备考利润表。

原始财务报表的目的主要在于佐证税务资料、反映在不以上市为目标的环境下,发行人财务会计管理能力及核算水平。

备考利润表的主要使用者为具备一定财务知识的公众投资者,不考虑可靠性,将历史财务信息按上市后适用的会计准则全面重编,目的是解决信息可比性,方便进行趋势分析。

假定企业申报期为2005、2006、2007和2008年1-6月份,并且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准则,则申报材料中各报表关系如下: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08年1-6月 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 新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

原始财务报表 申报财务报表 新会计准则 加追溯调整 加追溯调整 新会计准则

备考利润表 新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

备考利润表的编制起点:按《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的2004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财务指标计算与披露要注意,应当以申报财务报表的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发行条件的考核亦以此为依据;若申报财务报表与备考利润表存在较大差异的,应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分析原因。

而原已发行H股公司和红筹公司现回归A股市场的,因其在境外市场公布的财务报表已按国际会计准则执行,因此允许按照全面追溯调整的原则编制申报财务报表,同时不编制备考利润表;

二、在申报内发生同一控制下的企业重组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证监会2008年5月29日公告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发行人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适用意见”的规定,同一

实际控制人对其控制的相同或类似业务进行重组,要求被重组方自报告期期初或成立之日起即为该实际控制人所控制,且业务内容与拟发行主体具有相关性(相同、类似行业或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

发行人报告期内存在对同一公司控制权人下相同、类似或相关业务进行重组的,应关注重组对发行人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或利润总额的影响情况。发行人应根据影响情况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1、被重组方重组前一个会计末的资产总额或前一个会计的营业收入或利润总额超过拟发行主体相应项目50%,但不超过100%的,保荐机构和发行人律师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首次公开发行主体的要求,将被重组方纳入尽职调查范围并发表相关意见。

2、被重组方重组前一个会计末的资产总额或前一个会计的营业收入或利润总额超过拟发行主体相应项目100%的,为便于投资者了解重组后的整体运营情况,运行一个会计后方可申请发行。

3、被重组方重组前一个会计末的资产总额或前一个会计的营业收入或利润总额超过拟发行主体相应项目20%的,申报财务报表至少需包含重组完成后的最近一期资产负债表。

除上述规定外,还要注意:发行申请前一年及一期内发生多次重组行为的,对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或利润总额的影响应累计计算;被重组方重组前一会计与拟发行主体存在关联交易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按扣除该等交易后的口径计算。

重组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事项的,被重组方合并前的净损益应计入非经常性损益,并在申报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

三、报告期后股本发生变化应注意的问题

报告期后股本发生变化情况:

1、申报财务报表截至日后股东进行增资;

2、申报财务报表截止日后进行资本公积或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的情况。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则作为投资者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最基础资料的申报财务报表,无法准确反映公司股本情况。同时,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相关财务数据也无法准确反映企业水平,进而可能影响投资者对企业估值和未来投资收益的判断。因此,如企业近期出现股本变化,需在选择申报财务报表报告期时,保证报告期截止日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的最终状态。

四、目前发行审核中的问题

如前所述,截止笔者写这篇文章时,2008年1月1日至7月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审委共审核了88家IPO企业,通过74家,未通过14家,未通过率达15.91%。未过会的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独立性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14条—19条,对发行主体的独立性进行了规定,要求企业具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和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并且在资产、人员、财务、机构和业务五个方面要保持独立。

概括超来,独立怕主要分为两类:对内,体现为对主要股东的依赖,关联交易,资金占用;对外,体现为技术或者业务上对其他公司的依赖。

例如,某发行人在报告期内主营业务的采购、销售行为主要依赖于包括股东单位、与实际控制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单位,尤其是发行人对关联股东的销售价格明显高于与其他非股东单位的销售价格,发行人对关联股东的采购价格明显低于与其他非关联企业的采购价格,发行人对该等情形既未在招股说明书中予以完整、准确的做出信息披露,也未对其合理性做出有依据的充分说明。发审委认为,该发行人缺乏直接面向市场的独立经营能力。

(二)募集资金运用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38条—43条,对募集资金运用进行了规定。在首发被否决的企业中,因募集资金的投向问题被否决的企业比例约占40%,而在再融资项目中比例更高。可见募集资金运用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拟上市企业就予以高度关注。概括起来,募集资金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项目不确定,未落实;项目过多,资金缺口大,无保障;项目风险过大;项目分散及投资结构不合理;前次募集资金变动过大或过频繁或披露不规范。

发审委在审核时,主要通过考虑企业目前固定资产规模与生产能力的配比情况,与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将形成的生产能力的配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募集资金数额和投资项目应当与发行人现有生产经营规模、财务状况、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等相适应。

现行规定虽然取消了募集资金不得超过净资产两倍的规定,但并不意味着放松对筹资额的监管,所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募集资金数额和投资项目应与公司运用资金的能力挂钩,以便抑制公司的融资冲动。

例如:某软件公司拟投资用于营销网络建设,但公司现有营销网络的7个网点中有5个亏损,在公司现有营销模式下继续投资营销网络,盈利前景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而被否决。

再如:某企业,根据《募集说明书》,发行人本次募集资金额投资项目之房地产项目的后续资金需求为4.3 亿元,据发行人陈述,该项目目前预售回款良好,截至目前已实现预售9 亿余元,收到预售房款4.5 亿元。已收到的房款足以支付后续开发的相关成本,无使用本次募集资金的必要,不符合有关规定。

(三)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的特点是面广、种类繁多、交易频繁、内容复杂、金额及影响大、内部安排、容易操纵,对企业报表的影响大,并难以发现及监管。

关联交易是可以存在的,但是要证明其必要性、定价的公允性,同时,关联交易应该是逐年减少而不是增加。

目前因关联交易而被否的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交易的日的及动机;(2)定价不公允或不能证实其定价是公允的;(3)关联方界定不完整;(4)会计处理不当;(5)交易程序不规范;(6)实质关联方非关联化;

例如:某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它关联方在销售货物、采购原材料、租赁房屋、提供劳务、支付代理费和代缴社保统筹费等多个方面存在关联交易,金额较大,而且募投项目实施以后,关联交易的金额还将继续扩大,公司对控股股东的依赖性过大。

再如:某公司最近三年一期经营业绩良好。但股东未将核心技术注入到公司,公司与关联方存在重大知识产权类关联交易以及其他关联交易,主要募集资金项目技术是由公司和关联方合作开发的。这即是关联交易的问题也是独立性的问题。

(四)资金占用

大股东占用资金是不允许出现的情况,因此,准备申报上市的企业,应避免出现该事项。

(五)财务会计

1、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合规性、稳健性

(1)收入确认方法披露不清,在风险报酬实际上未发生转移或未完全转移时提前确认收入,主要表现为最近一个会计收入、净利润、应收账款的大幅增长,预收账款的大幅下降;

(2)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政策不稳健、不合规,如:关联方应收款项不计提减值准备、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偏低、长期无利用价值的无形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等;

(3)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明显不稳健。

(4)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时点滞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时间延长。

(5)对会计估计变更进行追溯调整:

例如:某公司主营业务为小电器的制造与销售,报告期内变更模具费用摊销年限,由2-3年变更为3年摊销年限;发行人将此视为会计政策变更,对会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调增2003年、2004年净利润824万元、2400万元,占当期净利润的12%、31%,对经营成果有重大影响;

审计机构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保荐机构对此未提出异议。但该项变更实际为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6)随意改变应收款项坏账准备核算方法、调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人为操纵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年限;境内外会计报表选择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不一致。

2、各报表之间勾稽关系的合理性

由于分类不准确、会计差错或存在重大金额的非货币性交易未披露,导致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勾稽关系异常。

重点关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3、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账龄分析的合规性

不分性质,只按债务人对应收款项进行分类,账龄也混合处理;

在未征得债务人同意的情况,按收款先冲销账龄最长的应收款项处理,人为优化应收款项的账龄结构。

4、或有事项及承诺事项披露的充分性 或有事项和承诺事项披露不全面、不充分。

5、关联交易的公允性

关联交易定价政策不合理,定价变动频繁,合理性依据不足。同时,有的企业还存在关联购销价款结算违反合同协议,以正常购销方式掩盖实际上的违规占用资金的情况。此外,与关联方(尤其是控股股东)之间存在象征性金额或无偿的关联交易等。

(六)持续盈利能力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37条对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作出了规定,要求企业不得有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行业地位或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存在重大依赖、净利润主要来自非控制公司、在用商标等的取得或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等影响其持续盈利能力的情形。

例如:某企业目前规模较小,竞争激烈,报告期间平均费率呈下降趋势,综合毛利率较同类企业偏低,资产负债率较高并存在一定的偿债压力,因此发行人整体抗风险和持续盈利能力不强。

(七)主体资格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同时要求发行人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

特别要注意的是,认定小股东是实际控制人时,小股东们应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签署的时点在报告期前,并需经过公证。小股东们的锁定期是36个月。

如果公司股权分散,无实际控制人,在整个申报期内应一直如此,且股东的锁定期是36个月。

(八)税收问题

企业的税款缴纳、享受的税收优惠应符合税法的规定。存在越权审批的情况时,应取是省级政府的证明文件。在制作申报材料时,会计师需对企业申报期内的纳税情况出具专项鉴证报告,同时企业还应取得主管税务机关的书面认定。

(九)规范运作

1、生产经营方面

例如:某企业及其关联企业没有真实的商业交易依据,相互开具承兑汇票且金额较大,违法相关法律规定。

再如:某企业收购另一企业60%股权的交易和批准程序上存在瑕疵;公司某房地产项目的土地逾期未开工,存在被土地管理部门收回的风险。

2、职工集资

向内部职工集资的行为是违反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存在受到有关管理部门追究和处罚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在申报期内不能存在该行为。

3、环保问题

这是证监会极其关注的问题。对球境造成污染的企业,需由省级环保部门出具意见;跨省的和特别规定的,需由环保部出具意见。同时,证监会要求中介机构核查,并关注环保设施、环保支出和费用是否一致。

例如:某企业,申报期内存在污染环境的情况,收到所在省级环保局三次行政处罚,不符上市条件。再如:某公司在过去几年内数次发生环保事故,造成环境污染,其中有两次受到相关部门处罚,招股书未对该等情况进行完整披露,尤其是对有关媒体报道,公司在上会陈述时未能予以澄清。

4、土地的取得合法

募投项目:在申报前取得土地出让合同(或者转让合同),价格明确。房地产企业:需取得转让合同、土地证和规划许可证。

(十)历史出资是否合法、及时足额到位且产权明晰的问题

《公司法》规定:股东可用货币出资,也可用能估价并可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例如:某商场股东以其拥有的房产使用权作价投资入股。

房产使用权不同于土地使用权,发行人、保荐人和发行人律师均认为,该股东上述出资方式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此外,该土地评估增值幅度很大,评估基准日至公司设立日期间实现利润归老股东享有,但该期间的利润未考虑评估增值因素,虚增利润,影响出资足额到位。

此外,有的企业作为出资的资产评估增值幅度很大,股份公司成立后不久又提取减值准备。或者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股份公司成立后又缴纳土地出让金。这些都会对企业的申报形成障碍。

再如:某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公司的资产当作自己的资产,作为其对公司的出资投入公司,涉及实际控制人和公司资产边界不清、公司出资不实的问题。

五、小结

企业在申报上市时,财务资料虽只是其申报材料中的一个部分,但却很重要,很多企业都是财务方面出现问题而被否决。因此,企业在IPO准备过程中,要注意规范运作、加强财务核算,按照相关法律及证监会要求的格式、内容制作申报材料,为企业成功发行上市做好准备。以上仅是笔者的一些个人观点,在企业的整个IPO过程中,可能需要关注的问题远远不至这些,上述观点仅供读者参考。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第三篇:ipo申报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IPO申报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申报材料】

一、材料申报程序

(一)基本内容

1、首发IPO申报材料需提供一份正本三份复印件及光盘两份。

【补充一下:原件系留底用,三份复印件中,主板和中小板需要把一套给发改委。】

2、材料申报时间:周一~周五上午9:00—11:00,下午1:30—4:00,尽量不要在季度末最后一个工作日申报,因个别工作时段可能不受理材料申报。

3、地点:证监会二楼受理处。

4、参加人员:由于需要回答受理人员的有关问题,必须有了解工作的现场保代一名和发行人代表一名(董秘或财务总监)入内回答提问。请项目人员携带发行人和保荐机构的介绍信以及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最新情况或实际操作:保荐机构可不一定要保荐人去,项目组其他成员去也可以。】

5、申报时须填写主板《发行人基本情况表》或创业板《发行人基本情况表》和《登记表》。目前根据要求,为节省时间和避免手写错误,申报前可事先填好上述表格并打印,和申报材料一并提交。

6、经初审材料合格后,发行人当场取得材料接收凭证。

7、材料接收后5个工作日内,证监会将出具正式受理通知。有些地方政府会以受理通知为依据,给予拟上市企业一定优惠政策,故请企业和项目组务必保存好此通知原件。

(二)口头要求内容

1、首发项目申请文件中需要提供国资委关于国有股转持的批复意见。没有国有股的,保荐人必须出具《没有国有股转持的承诺函》,该函除公司盖章外两个保荐代表人亦需签字。

2、主板的《发行保荐工作报告》也必须作为单独文件而非附件列示。

3、创业板上报材料信息:① 发行人的大股东或控股股东为公司法人的,要求其最近一期财务报表需经审计,否则证监会不予受理。② 发行人的大股东或控股

股东为公司法人的,要求报送控股股东的最近三年及一期的所得税纳税申报表。③ 凡首次申报创业板的企业,当地证监局的验收报告可不作为必备文件,该文件只要在上会前取得即可。

【见面会】

一、见面会安排流程介绍

1、主板IPO企业见面会材料正式受理后1个月内召开见面会,地点在证监会11层会议室,见面会形式是多家企业一起见面,每家企业有5-10分钟的介绍时间,无回答问题环节。【最近一次见面会主任给了每个企业20分钟的时间,有的企业或许是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有的是怕言多必失仅五分钟左右就草草收场,而有的企业老板则说了二十多分钟。一般情况下会里不会主动打断董事长的发言,小兵建议企业不要放弃任何一次与会里沟通的机会,尽管见面会不会有实质性的交流。】

2、创业板企业见面会安排在材料正式受理1—2月左右,地点具体见创业板发行办公室综合处通知。与主板不同的是,创业板的申报、反馈、见面会等具体通知综合处会直接联系保荐代表人。见面会形式是每家企业逐一见面,有15分钟的介绍沟通时间。由于此时预审人员已看过申请材料并初步形成反馈意见,会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问题,建议参会人员熟悉整套申报材料,主要问题作好口头回答准备。

3、参会人员4名即可,其中包含企业董事长1人、企业高管1~2人、项目组1~2人(其中至少保代一名)。会议一般上午9点准时开始,请参会人员务必提前进入会场。【见面会会里参加人员是主任和两个处长,鉴于预审员回避的考虑不会参加。】

4、企业董事长需现场签署承诺函,并做好5分钟左右的发言准备。项目组需要准备5~10份20页以上的PPT汇报材料分发给参会领导。

5、企业董事长可以在见面会后给参会领导留下名片。

二、见面会汇报材料的主要内容

项目组在申报首发材料正式受理后,可协助发行人着手准备见面会所需的发行人基本情况汇报,该汇报主要涉及内容如下:

1、公司概况;

2、公司的历史沿革、改制设立、股权结构等情况;

3、主营业务及产品;

4、行业状况及发行人在行业中的地位;

5、主要经营模式:生产模式、销售模式;

6、公司竞争优势;

7、公司创新能力和成长性分析;

8、报告期内主要财务资料;

9、股票发行方案及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10、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情况。

【见面会汇报材料并没有明确的格式,上述的内容目录是实务中总结出来的一个通用版本,可作参考。个人觉得也无需拘泥,完全可以将企业认为重点的部分、会里理解起来会有困难的部分以及企业特殊和亮点之处等内容作重点介绍。】

三、见面会最新信息关注

1、重大诉讼事项比如如实披露,而侵权之诉不论金额大小建议都要披露,因为由于诉讼事项而被举报的案例越来越多,会里很被动。

2、企业所处行业的地位问题没有人逼着你一定要披露,除非有权威的数据证明,不然没有必要非要把自己的企业搞得很独特是市场第一。会里对企业的判断不仅仅看行业地位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发展规模以及持续盈利的能力。

3、走访企业上下游的供应上和客户是中介机构尽职调查的应有之意,也是方式企业财务作假的一个很好的辅助核查手段。对此,会里已经越来越重视。

4、再次强调,只有在发改委产业意见到位之后才会安排发行审核的部务会和发审会,因此企业有时候需要重视发改委的进程。

【反馈意见】

1、主板IPO项目材料受理后2个月左右证监会发行部将出具反馈意见;创业板反馈意见的出具会在见面会后几天,甚至有见面会前就接到反馈意见的先例。

2、项目组收到反馈意见后应立刻着手组织发行人、各方中介研究问题回复,如确定不能及时回复,则需提供保荐机构带红头的延迟回复申请文件,该文件需在规定的反馈意见回复日期前提交。

3、如对反馈意见中的问题有任何疑问,可将问题汇总后与审核人员当面或电话沟通。

4、反馈意见回复文件制作完毕后,可直接报送至证监会发行部综合处,地址为证监会大楼11层1101室。创业板反馈意见回复文件报送6层创业板发行办公室综合处。

5、反馈意见回复阶段除书面反馈外还会有预审员的多次口头反馈,项目组应注意与审核人员及时沟通。

【上会之前】

一、上会申报材料报备一般流程

1、上会申报材料制作时间只有两天,非常紧张。上会申报材料的制作要提前进行准备工作,项目组应明确分工,对上会申报材料必须详细检查,不能发生重大错误。

【实际操作:从通知报上会稿至报送截止日只有两天,但可以提前印上会稿,在报完部委会反馈稿后的几天就印,以腾出宽松时间。】

2、上会申报材料复印件九套,其中七套给发审会委员,两套给两个预审员,每套上报材料配一光碟。

【最新情况:只有报给预审员的两套才需要光碟,给发审会委员的不需要光碟。】

3、还需要准备一张预披露的光盘,除了《招股意向书》以外,创业板比主板多两个预披露文件,一个是《公司设立以来股本演变情况的说明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确认意见》,另一个是《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对招股说明书的确认意见》;注意《招股意向书》扉页的最重要的语句“本公司的发行申请尚未得到中国证监会核准。本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不具有据以发行股票的法律效力,仅供预先披露之用。投资者应当以正式公告的招股说明书全文作为做出投资决定的依据”这句话不能有误;其次注意提供的《招股意向书》应有两个不同格式(WORD及PDF格式)。

4、申报上会材料应同时上报“不与发审会委员接触”承诺函原件。

5、上会申报材料中不能够有中介机构联系表。

6、准备《招股说明书》相关的签字盖章页十份。

二、集中封闭培训应注意事项

1、一般上会稿上报后的第二或第三个星期安排发审会,在刊登预披露文件后的第4天安排发审会(如周一预披露,周五上会)。

2、目前约70%问题由保荐代表人回答,因此两个保荐代表人都要非常熟悉拟发行人情况与上会申报材料,拟发行人上会的两人中的一人必须要非常熟悉上会申报材料。

【实际操作:建议找个专业能力强、反应快、表达能力强、形象不要太差的财务总监,因为尽管70%问题由保荐人回答,但保荐人对发行人具体情况和所处行业一般不可能非常熟悉,另外,保荐人财务水平一般不太高,而多数属财务背景的发审委委员又喜欢问财务问题,因此,财务总监对保荐人回答的主动补充,非常有必要。】

3、封闭培训应提早准备,培训期间至少要举行三场以上预演会。预演的过程应尽量模仿发审会,包括开场白、提问问题准备、发言顺序、回答问题时间限制45分钟、最后三分钟陈述等;根据上会四人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对回答问题的内容进行分工,但不易过细。

4、封闭培训期间可以根据项目情况邀请其他中介共同参与。

三、上会问题整理

保荐人应于上会当天对上会问题进行整理,发送给综合管理部相关人员。

第四篇:企业跨国并购应注意哪些问题

企业跨国并购:

近年来,跨国并购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和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方式,但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不断增加,也冒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跨国并购的目的,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企业要选择好并购目标。企业首先要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为了品

牌技术,还是为了市场资源。并购行为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并购

对象之间的匹配程度,一定要选择与企业并购目的相符合的目标企业。

其次,企业要考虑自身是否有足够的资本实力、并购目标企业的环境和

目标企业的价值所在,要看价值导向,不能盲目收购便宜企业,被机会

导向影响。

第二,在实施跨国并购前,企业要确定好自己的并购战略规划,并对自己和目

标企业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估。在决定并购之前,应从宏观环境与目标企

业微观环境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评估,并对并购目标受众进行全方位的分

析,确定自己的并购战略是资源型、品牌型还是市场拓展型并购。在这

个过程中,企业可以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确保信息的全面和准确。

第三,企业要有优秀的海外人才。人才是一个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跨

国经营管理人才也是并购企业之必须。专业的有国际化经验的优秀人才,敬业称职,熟悉国际谈判,熟悉跨国公司企业文化运作和HR体系,有

利于被并购企业的营销和管理,同时能够帮助解决企业跨国并购带来的诸多问题,有利于企业合并后的发展。

第四,企业要注意并购中的法律问题。并购作为特殊的法律交易过程,其中必

将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法律问题,例如知识产权和股份收购问题等。这关

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必须全面了解法律制度,尽可能避免收购后企业

在法律问题方面受到不利影响。

第五,注意研究国内外政治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的差异,了解国际规则和国际惯

例。在全面了解跨国并购经验之后,并购企业才能更好地规避政治环境

风险、营运风险以及体制风险。同时,企业在并购之后也要做好内部整

合,做好双方企业的文化融合,建立包容,共同的企业文化。

第六,跨国并购后的企业要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跨国公司一般具有技术、金融、管理、资源等方面的整体优势,企业要好好发挥自己的优势,趋利避害。同

时,还要注重培养整合后的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在世界市

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日韩企业国际经营

战后日韩两国经济起飞,造就了亚洲环太平洋一带的经济奇迹。韩国、日本与中国在地理和文化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国家企业的国际经营有很多中国企业借鉴之处。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就成功经验:

首先,日韩企业在全球化运作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全球化资源。在自身天赋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日韩企业以世界先进的优秀人力资源为基础,积极进军海外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进行资源结构调整,减少了资源不足问题的影响。因此,没有利用全球化资源的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做好战略资源调整。

其次,日韩企业在创立进军市场的时候,很成功的推行了先占有策略。进军市场的空白区域,着眼于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或者先占有技术,确保技术的未来资本积累。一个有未来发展潜能的市场才会有经济利益,一个有先进技术支撑的企业也才能够拥有竞争力。中国企业的发展也要确保一定的市场和技术支撑。

第三,日韩企业内部具有先进的管理模式。日韩企业的经理人有很高的地位,对企业的发展决策有相当的话语权。减少对职业经理人的约束,就会有很强的行动领导力,也就会利于企业的发展。

最后,日韩企业全面考虑了客户和员工需求,这确保了企业的信誉和生产力。

就失败方面来看:

第一,进军市场时,没有做好全面的市场调研。在没有确保自身产品的需求和对对当地市场的适应之前,盲目的进入市场不可能成功。

第二,不理解当地文化。海外经营必须要全面了解当地文化,开发适合于当地人的产品。第三,未能及时能满足客户需求。客户是企业信用的关键人物,在海外失去了信用也就失去了市场。

第四,错误使用了人才本土化战略。人才本土化虽然在海外投资中至关重要,但为了有效开发当地市场,必须建立完善的支援管理体系。

第五,与不适当的合伙人经营合资公司:有不少企业进入开发当地国时,因对当地市场信息不够了解及为躲避当地限制制度,从而采用合资方式。可是,如果遇到没有完全验证过的合作商,很容易受骗上当。

不管是日韩企业国际经营的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该积极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促进我国企业全球化的成功发展。

制造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相对于国内其他产业发展较快,成为国民经

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发展面临着

以下问题:

首先,我国制造业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

技术和品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一直以来都在阻碍着中国制造业水平的提高。

现在中国大部分的制造业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技术和设备都依赖于国

外进口,主要是较低层次的制造业在参与国际分工,高技术产业严重不足。

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市场竞争力,这不利于中国制造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其次,近年来劳动和资本比较成本优势在逐渐下降,以低价格,低成本优势

进入国际市场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劳动力资源成本在不断提高,生产的产品一直以来的价格优势在逐渐消失,越来越缺乏市场竞争力。当今的劳

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不再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迫切需要变革,以提高市场

竞争力。

第三,我国的制造业的能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并未完全摆脱传统粗

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国内产业发展主要依赖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的大量投入,尤其国内许多工业产业的高速增长仍然主要依靠高投入特别是是资源的高

消耗。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在参与国际分工中主要是以

高投入高消耗低利润为主要竞争方式进行的,处于国际分工低层次,阻碍了

中国的产业优化升级。

第四,目前制造业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大多数工业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

时缺乏对环境的有效保护,特别是一些化工企业的高污染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些企业要想继续参与市场竞争,必须对自身企业进行改良,不能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第五,制造业产品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市场结构依然过于分散,中国

制造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工序环节,市场竞争缺乏绝对优势。企业生产专业

化水平较低,规模普遍偏小,阻碍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全球工序分工与贸易分工地位的提升。中国企业必须进行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解决制造业发展难题,重兴制造业,增进国民经济。

个人看法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经济名家讲座视频赏析这门课我收获了很多。

这门课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很好的了解到了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国家主要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经济名家的讲解,我们也学习到国家经济方面的一些政策,初步了解了造成现在经济现状的原因。更重要的一点,我觉得这门课培养了我自己的经济学看问题的视角,不再盲目的听信别人对经济问题的主观评价,有了自己的客观认识。

课堂上,郎咸平教授的讲座视频很是精彩。一直以来我都非常的喜欢郎咸平教授的课,这门课给了我充分的机会和时间去走进郎教授的经济课堂,满足了自己的学习需求。郎教授的观点总是既前卫又现实。,他咄咄逼人,痛斥股市的混乱和黑暗;他语出惊人,声称“房地产的核心在于政府腐败”;他气势汹汹,直击中国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利害、、、、、、他借助媒体的力量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从一个有意义的层面深刻剖析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问题,他对民族前途的担心和对民生的担忧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当然,郎教授的一些观点会受到西方思维价值观的影响,但我们也要看到郎教授对现实分析的客观性。

每段视频过后,大部分时候老师也会对视频内容进行评价,一方面解释同学们可能不懂的经济学名词,拓宽了我们的知识,另一方面,老师个人的分析问题视角也让我们学会去辩证全面的看问题,避免盲目崇拜。为了更全面的了解经济学问题,在这里我还希望在以后课程里有更多经济学家的课程,让同学们能够集大家之思维,了百家之看法,悟自己之观点。

这门课还让我自己有了更深入学习经济学的想法。在我看来,一个不懂经济学的人,在当今社会是很难获得巨大成功的。小到个人投资还是理财,大到关乎国计民生,生活之中处处离不开经济学。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经济学知识已经为我自己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会好好的继续学习下去。

第五篇:企业IPO问题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中文简称为首次公开募股),是指企业透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现阶段我国大陆的IPO审核采用核准制:对发行人实行强制性信息披露,监管部门对发行人披露的信息进行合规性审查。目前拥有审查核准权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部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证监会”)对申报企业的合规性审查将决定企业IPO的成败。

随着去年IPO重启, A股一级市场呈现出异常火爆的现象,有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底,2006A股一级市场累计融资2833.95亿元,同比大幅增加了757.49%,其中IPO融资规模为1642.48亿元,为05年的28.28倍①,这一情形极大鼓舞了国内有融资需要的企业。然而,另一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4月10日,证监会IPO发审否决率从去年的13.4%上升到今年的25.7% ②,IPO审核的通过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面对良好市场机遇与申报成功率下降并存的局面,拟申报IPO的企业似乎有点犹豫了,审核中企业究竟存在怎样的问题呢?企业在申报过程中应该未雨绸缪,做好哪方面的准备呢?

笔者刚刚结束参与某企业的申报准备工作,拟在借鉴其他同行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对当前IPO审核中企业的常见问题和可能会遇到的障碍进行剖析,并作出相应的建议。

一、当前申请IPO企业的常见问题

(一)企业不具备完全、真正的独立性

过去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上市公司严重依附于大股东,成为大股东的牟利工具和提款机,典型的如“三九医药”被大股东三九集团占用资金竟达37亿元之多,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上市公司不独立。因此,在当前的IPO审核中,证监会首先重点审核的就是企业的独立性,而实践中,申报企业往往存在着不少影响独立性的因素,譬如:

1、与大股东关联交易频繁,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控制着企业的盈利状况;

2、企业改制时不彻底,主要生产资产仍然部分外置,优质资产未真正进入到上市公司;

3、违规为大股东提供担保;

4、未能彻底解决大股东的同业竞争等等。据西南证券某负责人的分析,在第35次发审会上某一汽车技术配套软件公司被否,其主要原因就是大股东为其主要销售对象之一,双方的关联交易甚多,引起证监会对于公司独立性方面的疑虑。

(二)企业不具备持续盈利能力

在证监会看来,目前股市已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服务国企的改革脱困,企业上市融资是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给股东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同时完成证监会繁荣金融市场的政治任务,因此,企业是否具备持续盈利能力成为目前证监会审核的高度关注重点。业内人士分析,近期未通过证监会审核的企业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委托加工、来料加工的企业,如最近一家被否的公司,其主要经营模式是为其他品牌商设计和制造产品,并由其贴牌销售,在证监会看来,此种企业本身不具备完整、独立资源,不具备稳定的持续盈利能力,其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否决了其IPO的申请。

(三)企业社会责任感薄弱,损害社会公众利益

2006年1月1日实施的《公司法》明确规定中国公司应当“履行社会责任”,2006年9月25日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将社会责任引入上市公司,在此背景下,拟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成为目前证监会审核的关键部分。然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薄弱却是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企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利益争”,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甚至肆意践踏公众利益,譬如部分企业偷税漏税,不正当地享受税收优惠;譬如违反环境保护的规定,造成环境污染;譬如侵犯工人权益,引发劳资纠纷等等,都是企业社会责任感薄弱,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企业一旦被发现存在此类问题,则难以顺利通过IPO的审核。

二、对策和建议

近几年证监会对IPO企业的审核已逐渐体现出全新的理念,即将申请人责任自负原则放在第一位,加强对中介机构追究责任的制度设计,审核人员主要由市场参与者担任(新一届发审委人员构成为:证监会官员五名,专职委员、兼职委员各十名,其中专职委员全部来自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兼职委员主要来自国家发改委、国资委、交易所、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故对IPO申请企业更强调的是如实披露,只有把问题解释清楚,并有解决问题的措施,方能让市场接受。对申请企业而言,必须了解目前审核制度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问题。针对目前申请IPO企业的常见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彻底解决企业的独立性问题 企业的独立性主要是相对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下同)而言的,目前该问题既是企业的常见缺陷,又是证监会审核的重中之重,在申报准备工作中梳理好企业与控股股东的各种关系,使之真正完全独立,对IPO成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法律的角度规范企业,真正做到“五独立五分开”。新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详细列举了对企业资产、人员、财务、机构、业务五方面独立性的具体要求,同时,笔者建议申报企业可以参照近期证监会颁布的《关于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7】28号)中对于公司独立性情况的要求,严格自我审核本身的独立性,一旦发现问题,提早从法律的角度规范企业与控股股东的关系。笔者认为,企业生产运营的资产权属关系清晰是前提;企业业务架构的调整和合理安排是保证独立性的关键因素;完整的产、供、销体系是企业保持独立的根本;而财务制度的独立、高管人员不进行利益冲突的任职,更是企业独立的保障,假如企业能够提前规范达到上述标准,基本可以让证监会认定企业独立性无重大缺陷,完成企业通过独立性方面审核的铺垫。

其次,高度重视关联交易问题。一些申报企业看到《管理办法》取消了原来对IPO关联交易比例30%的限制,以为证监会对关联交易的要求放松了,因此在申报材料中对这方面的诠释比较简单,泛泛而谈。这些企业的申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历史地解读文件,监管部门从来没有失去对关联交易的关注。新的《管理办法》虽然从形式上取消了30%的硬指标,却也严格了信息披露制度,要求详细披露控股股东的生产经营状况、最近一年及一期的主要财务数据,以及按照经常性和偶发性分类披露公司与控股股东的业务往来,这实质上是提高了对关联交易乃至关联性的关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关联交易,假如,申报企业存在关联交易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准备申报材料:

1、按照要求从严披露,不造假不瞒报,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2、强调企业已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关联交易;

3、将关联交易分为经常性和偶发性交易,分析经常性交易时着重定价的公允性,分析偶发性交易时着重交易的必要性;

4、分析关联交易双方对交易依赖程度低,具体方式可从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入手。在刚刚结束的某企业的申报准备工作中,鉴于该企业近期内发生过关联交易,笔者即建议企业一方面严格披露真实完整的关联交易情况,在《招股说明书》中详细披露关联交易的问题,另一方面采取措施减少关联交易并分析交易的公允性,笔者在严格审查其关联交易情况之后在《律师工作报告》中对“关联交易是否公允,是否存在损害发行人及其他股东利益的情况”作出判断并发表法律意见。

最后,有效解决同业竞争的难题。《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同业竞争”,在以往的实践中,企业同业竞争问题的解决经常是一个放弃的难题,如河南许继集团入主福州天宇电气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后,依靠多年经营电力设备行业的经验使天宇扭亏为盈,但由于两者同处电力设备企业,产品有一定的重叠,存在不可避免的同业竞争,证监会福州特派处就此对天宇电气发出《关于限期整改的通知》,最后迫使许继集团放弃了天宇电气。现阶段,申报企业应该怎样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呢?笔者认为,目前证监会对于同业竞争的判断,一方面通过经营范围从表面上进行初步判断,另一方面从业务性质、业务客户对象、产品或劳务的可替代性、市场差别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判断,因此,从法律的角度看来,申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提早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1、改变相关联企业的经营业务范围;

2、以收购、委托经营等方式,将相竞争的业务集中到拟上市公司,注意这里不得使用首次发行的募集资金收购;

3、竞争方股东或并行子公司将相竞争的业务转让给无关联的第三方;

4、拟上市公司放弃存在同业竞争的业务;

5、拟上市公司与竞争方股东协议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竞争方股东作出今后不再进行同业竞争的书面承诺。譬如在笔者刚刚参加的某企业IPO申报工作中,因全国范围内存在四家子公司和两家名称相类似、经营范围相类同的合作公司,笔者和参与IPO辅导的证券公司经办人员提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进行了法律上的梳理和规范,要求企业一方面梳理四家子公司的股权结构,准备与母公司一起整体上市,另一方面排除该企业与两家合作公司的关联关系,并以协议的方式界定该企业与合作公司的业务界限,划分各自的业务范围。此举亦获得省证监局的认同,成功排除证监局对该企业独立性问题的疑虑。

(二)保障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

企业是否具备持续盈利能力,是关系到企业成长的核心问题,新的《管理办法》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对拟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要求,如三年连续盈利并累计超过3000万元,三年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或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等,这些财务指标的设置是为了更合理反映拟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

什么类型的企业会被证监会认定为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呢?笔者建议,企业准备申报材料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突出企业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这包括了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资产盈利能力、持续创新能力等等,尤其是生产类企业中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自主性和先进性。目前证监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发行上市,正是基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考虑,假如企业能够在申报材料中充分显示自身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则会在持续盈利能力方面获得更多的认同。

第二,强调企业未来盈利具相对稳定的确定性,目前被证监会否决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就因其存在影响未来盈利的不稳定因素,比如:

1、产品主要面向出口,而出口退税对企业利润影响相当大,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必将严重影响未来持续盈利能力;

2、企业盈利来源过于依赖市场价格波动如简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3、税收优惠依赖程度过高。如年初国内速冻食品领头企业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其2003年-2005年税收优惠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79.23%,198.77%,55.01%,而2006上半年为64.83%,如此之高的税收依赖度,首发申请被否决也是正常的。因此,笔者建议,对于企业未来盈利的稳定性,一方面可以从正面进行营业收入构成和利润来源的分析论证,一方面可以从反面排除影响未来稳定的不确定因素。

第三,展现企业行业前景明朗,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整个行业在国家社会大环境中的定位,必须与国家整个宏观调控相适宜,为国家产业政策所鼓励;二是企业自身在所处的行业中的定位,是否处于领先的地位,是否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再发展。因此,拟上市公司必须提早做好这方面材料的准备,尤其是新兴行业譬如花卉农业、新材料、网络等等,关于行业前景的证明材料更为关键。

笔者在准备某公司的申报材料中,建议企业着重论述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其自有核心技术力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同类企业;

2、企业主营业务和募投项目为国家产业政策所提倡和鼓励;

3、企业本身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4、企业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占总业务收入的比例全部在98%以上;

5、企业(包括下属子公司)近三年所享受的税收优惠占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21.34%、18.83%、25.11%,对税收优惠不存在严重依赖;

6、企业目前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在可预见的范围内不会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可以得出企业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结论。

(三)体现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

鉴于拟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业已成为目前证监会审核的重要部分,笔者建议申报企业在材料中能着重描述这一方面的内容。社会责任是一个总的概念,一般来讲,企业可以从保护环境、维护工人权益等细节方面入手。

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重点,IPO企业在审核阶段,都会面临证监会对环保因素的密切质询,比如公司生产经营是否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环保要求?拟投资项目是否会产生环境污染,是否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环保要求?此外,环保核查意见将作为证监会受理申请的必备条件之一。按照中国证监会《关于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IPO申请申报文件的通知》(发行监管函[2008]6号)规定,“从事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和跨省从事环发[2003]101号文件所列其他重污染业生产经营公司首发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文件中应当提供国家环保总局的核查意见,未取得相关意见的,不受理申请。”如果没有环保部门出具的环保合法、达标的证明文件,证监会根本不会对IPO材料进行审核。因此,处理好环保问题,不仅是企业作为社会成员的必要责任之一,更对企业IPO成功具有一票否决权。

工人权益的维护,从狭义上讲,就是依法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现阶段劳资纠纷的问题亦是影响和谐社会的因素之一,证监会加大了对拟上市公司工人权益保护的注意力度,工人的工资、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劳动健康和安全保障等实施情况成为申报企业是否维护工人权益的一个衡量标准。笔者建议拟上市公司在申报之前应严格自我检查,查漏补缺,切勿因小失大。

我们在辅导某企业准备申报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尽管该企业为自然人创设的民营企业,却在社会责任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令笔者和辅导的券商感到意外。环保方面,企业所处的行业属于化工行业和公路施工相交叉的关联产业,是当前环保关注的重点行业,该企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目前其产品生产过程中,唯一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只是少量的蒸汽和废气,企业也业已设置废气回收处理装置,确保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鉴于企业所归属的交叉行业之一——化工行业现为证监会所监控的重污染行业,企业申请省级环保部门出具了环保合法、达标的书面证明,顺利解决了企业的环保问题③。工人权益的维护方面,企业在长达数十年的运营中,从未发生过劳资纠纷,为所有的工人包括临时工都依法购买了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为其安排免费体检、享受带薪年休假等等。经笔者向企业所在地的劳动主管部门查询,企业的记录良好,近三年未有任何被投诉或者被处分的记录。据此,笔者和券商将上述情况在《律师工作报告》和《招股说明书》中如实披露,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

当然,在实践中往往有不少的企业忽视了社会责任的承担,怎么办?笔者认为:唯一的办法只有整改,提前的自我检查自我整改是企业通过IPO审核的唯一途径。目前社会责任的承担确实会花费企业相当大的一部分成本,然而,倘若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即使一时间蒙混过会,日后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像湘潭电化等已过会的多家中小板公司在上市前夕受到环保质疑,上市前一波三折,更是给拟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阶段企业IPO申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不要盲目乐观,亦无须忧心忡忡,企业必须学会换位思考,从监管机构的角度出发,找出自身的“症结”所在,提前梳理规范,运用法律等各种方法对策“对症下药”,则有机会顺利通过IPO的审核,融资上市使企业进一步成长壮大。

注释:

①引自上海审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的《融资开闸凌风翔 万亿资金竞角逐——2006年A股一级市场回顾及展望》;

②引自2007年4月10日《证券时报》的统计资料;

③本文列举的该企业在申报材料时,中国证监会的发行监管函[2008]6号文尚未颁布,故该企业申报时只需取得省级环保部门的环评证明。

下载企业IPO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东吴)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IPO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东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面试应注意哪些问题

    面试应注意哪些问题 求职面试早已成为毕业生开启职业大门不可或缺的钥匙,能否熟练掌握和使用好这把钥匙,对毕业生能否 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影响极大。那么毕业生求职面试到底......

    辞职信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什么是辞职信辞职信,也叫辞职书或辞呈,是辞职者向原工作单位辞去职务时写的书信。辞职信是辞职者在辞去职务时的一个必要程序。二、写辞职信应注意哪些问题1.理由要充分、......

    教案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案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彭庆梅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不少教案设计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这里提出希望引起老师们注意。 1.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重、难点不够突出。本套教材三、四年......

    企业宣传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为什么要拥有自己的VI宣传册企业宣传册在当代企业的商务流程中的功效已为广大企业认同并接受,但对VI宣传册在企业品牌建设层面所起的作用,更多的企业没有清醒的认识。比价......

    IPO审核程序以及企业上市过程应关注问题

    IPO审核程序以及企业上市过程应关注问题 主讲人:苏 欣 引言: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就“IPO审核程序以及企业上市过程应关注问题”与大家做一个交流,应主办方的要求,......

    房地产开发企业比率的计算及其应注意的问题[模版]

    房地产开发企业比率的计算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企业比率的计算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就推荐的十个指标的计算进行分析。一、反映盈利能力的比率的计算 1.销售利润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注意的五个问题第一, 加强领导,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文化素质。领导者好比种子,通过他们把安全价值观言传身教播种到每一名员工的心里,进而通过细致的工作和努......

    企业在开业庆典中应注意的问题(精选)

    企业开业庆典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开业策划是企业开业庆典时进行的营销策划活动。在开业策划之初,企业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精心选择开业的时间和参加庆典的人员名单。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