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

时间:2019-05-14 09:3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交通大学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交通大学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

第一篇:北京交通大学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

北京交通大学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

(试 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关于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暂行规定》,为切实做好北京交通大学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毕业生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工作,特制定本细则。

一、授予范围

第一条

北京交通大学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本科(专科起点)毕业生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的学科门类为工学。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2007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

二、授予条件

第二条 凡具备下列条件的可授予学位: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2.完成经北京交通大学审定的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门知识,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完成各教学环节,获得毕业资格。

3.在学期间本专业规定的中央电大统设课程总平均成绩达到70分,毕业设计成绩达到良及以上。

4.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均达到70分及以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学位课程为:机电控制工程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2005年秋季至2007年春季入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学位课程与2007年秋的相同。

5.申请学位的学生应通过“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成绩四年内有效。第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位:

1.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经说服教育仍不悔改,政治审查不合格者。2.修业期间受过记过及其以上处分者。3.考试作弊者。

三、工作程序

第四条

学士学位的申请、审批、颁证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1.毕业生本人申请。申请学士学位的毕业生,须于毕业后一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学士学位申请表》,交至所在的教学点,由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汇总后上报中央电大。中央电大对申请学位的毕业生材料进行初步审核,于应届毕业生毕业后三个月内,分别将春、秋两季符合条件的学位申请者名单、课程成绩报告单、外语成绩单(或证书)、毕业论文成绩(含答辩成绩)及其它相关书面材料提交北京交通大学。

2.北京交通大学根据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对申请者在学习期间的学业情况、政治思想表现等方面逐一进行审核,提出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申请者名单,报北京交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3.北京交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士学位申请名单进一步审核,签署是否授予学位意见。

4.北京交通大学根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结果,对同意授予学士学位者于每年一月和七月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的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

第五条

学生学士学位资格审核为一次性审核,学生毕业后只申请一次,未通过者不再补授学士学位。

第六条 申报学士学位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在申报过程中不得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违者将取消学位申请资格,已授予学位者,将宣布其学位证作废。

四、说明

本实施细则在执行过程中,如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成人本科学位授予条例有变化或工作程序调整,北京交通大学将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对本实施细则有关内容进行修订。

第二篇:北京交通大学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

北京交通大学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实施细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关于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暂行规定》,为切实做好北京交通大学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毕业生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工作,特制定本细则。

一、授予范围

第一条北京交通大学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本科(专科起点)毕业生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的学科门类为工学。

本实施细则只适用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2007年春季(含)以后入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

二、授予条件

第二条凡具备下列条件的可授予学位: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2.完成经甲方审定的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门知识,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完成各教学环节,获得毕业资格。

3.在学期间本专业规定的中央电大统设课程总平均成绩达到70分,毕业设计成绩达到良及以上。

4.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均达到70分及以上。

2007年秋季(含)以后入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位课程为:离散数学,数据结构;2007年春季入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位课程为:计算机数学基础(1),数据结构(殷人昆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5.申请学位的学生应通过“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成绩四年内有效。

第三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位:

1.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经说服教育仍不悔改,政治审查不合格者。

2.修业期间受过记过及其以上处分者。

3.考试作弊者。

三、工作程序

第四条学士学位的申请、审批、颁证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1.毕业生本人申请。申请学士学位的毕业生,须于毕业后一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学士学位申请表》,交至所在的教学点,由省级电大汇总后上报中央电大。中央电大对申请学位的毕业生材料进行初步审核,于应届毕业生毕业后三个月内,分别将春、秋两季符合条件的学位申请者名单、课程成绩报告单、外语成绩单(或证书)、毕业论文成绩(含答辩成绩)及其它相关书面材料提交北京交通大学。

2.北京交通大学根据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对申请者在学习期间的学业情况、政治思想表现等方面逐一进行审核,提出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申请者名单,报北京交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3.北京交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士学位申请名单进一步审核,签署是否授予学位意见。

4.北京交通大学根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结果,对同意授予学士学位者于每年一月和七月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的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

第五条学生学士学位资格审核为一次性审核,学生毕业后只申请一次,未通过者不再补授学士学位。

第六条申报学士学位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在申报过程中不得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违者将取消学位申请资格,已授予学位者,将宣布其学位证作废。

四、说明

本实施细则在执行过程中,如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成人本科学位授予条例有变化或工作程序调整,应以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为准,对本实施细则有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第三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本科行政管理专业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本科行政管理专业

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4

第七 —八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公元960年,2、辽国的政治原则是:“官分南、北,以”这是一种民族分治制度。

3、北宋中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次是发生在四川地区的由王小波、导的农民起义,他们提出了“”的口号。

4、1127年,金军掳物北归,史称此事为“”,至此,北宋灭亡。

5、金国建立之初,中央制度实行,地方上实行军政合一的。

6、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共同推举,建立了蒙古国。今台湾在元朝是叫,元朝政府在澎湖设,以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至此,该地区纳入了中国疆域之内。

7、元朝与欧洲的关系密切,许多欧洲人纷纷东来,其中最著名的是

8、北宋庆历年间,布衣的重大贡献。

9、1356年,朱元璋攻占1368年以它为都城,称皇帝,建立明朝。

10、1399年,燕王动靖难之变,1402年取得胜利,即位皇帝,是为,1421年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

11、、明成祖即位后,开始信任宦官,设立了“”特务机构,由亲信宦官掌管,由此开始了宦官干政之端。

12、、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这是一种军政合一的组织。

13、1661年,民族英雄驱逐了荷兰殖民者,为祖国收复了。

14、雍正时设立了,后逐渐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4第1 页(共 3页)

15、清朝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物的机关叫。

16、乾隆前期,清政府加强对外贸易的限制,下令关闭除并且颁行严格约束外商的条理和章程,这样便形成了所谓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北宋中央政府掌管财政的长官是。

A.宰相B.执政C.枢密使D.三司使

2、方腊、宋江起义发生在。

A.北宋中期B.北宋末期C.南宋初期D.南宋末期3、1120年,与北宋缔结“海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辽B.西夏C.金D.大理4、1140年,岳家军打败金军,兀术慨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A.黄天荡之战B.顺昌大捷C.郾城大捷D.采石之战

5、元朝国内的商业繁荣,商业发达的城市很多,其中最繁华的城市是。

A.大都B.开封C.洛阳D.杭州

6、明朝在中央政府机构中,六部为最重要,而其中又以权最重。

A.吏部B.兵部C.刑部D.礼部

7、在明代凡乡试考中者称为。

A.秀才B.举人C.贡士D.进士

8、最先来到中国的西方殖民者是。

A.英国B.德国C.葡萄牙D.西班牙

9、清初平定“三藩之乱”的是。

A.皇太极B.顺治C.康熙D.乾隆

10、清代城市的发展超过明代,被称为“布码头”的是。

A.江宁B.苏州C.无锡D.镇江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澶渊之盟

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4第2 页(共 3页)

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3、郑和下西洋

4、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四、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北宋在政治上是怎样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有何影响?

2、试述明朝实施一条鞭法的原因,其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4第3 页(共 3页)

第四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本科”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号:118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行政管理专业领导学基础试题

2007年7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自然集体领导2.领导文化3.鱼缸法4.领导协调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大约有()的知识是在工作实践和职业学习中获得的。

A.50%B.70%C.60%D.90%

2.首先提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分类的是()。

A.马斯洛B.梅奥C.弗洛伊德D.赫茨伯格

3.组织内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信息丢失的现象,属于()。

A.信道障碍B.传送障碍C.接受障碍D.非语言障碍

4.真正意义上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出现在19世纪,它首先发生在()。

A.经济领域B.政治领域C.工厂D.军事领域

5.领导体制的本质属性是()。

A.双重属性B.社会属性C.自然属性D.人文属性

6.文化本质上是()。

A.历史的产物B.环境的产物C.人类精神力量的产物D.社会活动的产物

7.按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不同,决策可分为()。

A.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B.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C.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D.理性决策和有限理性决策

8.在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中,占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强制性影响力B.权力性影响力C.自然性影响力D.个人魅力

9.封建制领导效能理论注重对()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A.领导者个人特质B.领导者C.领导组织D.领导效益

10.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

A.虚拟政府B.高效政府C.便民政府D.精简政府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与领导关系最为密切的非正式群体类型有()。

A.纵向寄生型B.矛盾冲突型C.横向进取型D.横向防守型E.纵向共栖型

2.领导者的自然性影响力包括()。

A.品格因素B.才能因素C.职位因素D.知识因素E.情感因素

3.领导效果与领导效益的关系是()。

A.两者综合起来才能反映领导效能的高低B.领导效能是两者的直接数量相加

C.效果显著,效益不一定好D.没有效果,效益就失去载体

E.两者并没有区别

4.在领导协调工作中,必须协调的对象有()。

A.协调组织中的群体B.协调群体中的个人C.协调组织内部关系

D.协调不同的国家E.协调不同的组织

5.电子政务对内体现为()。

A.行政信息公开化B.行政业务网络化C.行政程序透明化

D.行政业务电子化E.行政业务程序化

四、简答题(含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

2.领导群体中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使职责与权力相称。

五、论述题(含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与配置?

2.列举领导的五条用人原则并详细分析。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自然集体领导是一种原始的、初级的、简单的领导体制,是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产生于原始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它主要表现为氏族议事会、部落议事会与部落联盟议事会等形式,是适应了当时社会对简单协作劳动的领导与军事指挥要求的领导体制。

2.领导文化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关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映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

3.鱼缸法是一种通过领导者宏观智能结构效应的发挥来进行决策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时,所有决策人员围成一个圆圈,通过某个中心人物同其他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进行决策。因其形似鱼缸,故得名“鱼缸法”。

4.领导协调就是对可能影响组织和谐的各种矛盾、冲突进行调整、控制,使组织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以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D2.B3.A4.D5.B

6.D7.A8.C9.A10.A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ACDE2.ABDE3.ACD4.ABE5.BDE

四、简答题(含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儒家。儒家反对一味以刑杀治国,主张以“德治”和“仁政”维护政治统治。

(2)道家。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主张“齐物论”和“道法自然”,认为从“道”的观点来看,万物一体,无是无非。

(3)法家。法家主张“法治”、刑治、霸道。其核心是以力服人,依靠严刑峻法。

(4)兵家。兵家以谋略著称。

2.这种看法是正确的,符合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职权分明标准。

在领导群体内部,要明确划分和规定各人的职责范围,做到人各有职,职有专司。每个领导成员对自己职责范围以内的事情,要独立负责,创造性地完成。不能事不分大小都要集体讨论或请示上级,这样会造成该办的事办不成,亟待解决的事解决不了,出现久拖不决的局面。所以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往往要贻误工作。领导成员要有职有权,按责定权。有责无权,或有权无责的职位,是不应该设置的。有责无权,完成所负责任无保障;有权无责,一种可能是权力发挥不了作用,空有其权而无所作为,另一种可能就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以权欺人,做出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来。在领导群体内部,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要干涉其他成员职权范围内的事,要各守其职。对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如有意见,有看法,可以沟通情况,或者反映给上一级领导,通过领导集体研究解决。但个人不能任意干预,否则将可能造成内部磨擦,影响领导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五、论述题(含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领导权力的行使是以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为前提的,因为领导权力的行使必须首先立足于有序的组织机构,即所谓的在其职,谋其政。

(1)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与社会大系统诸要素的互动中探索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①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制度。

②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有利于公民权利的充分享有。

③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

④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考虑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

(2)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行政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中寻求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在组织系统内部,所有的领导与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以及运用展开的。

而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又与组织系统内部的组织职能与组织人员等要素密切相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大系统相适应,并充分考虑领导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从而把各种要素相互融合与协调,才能达到领导权力划分与配置的科学化与合理化。(论述题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只答要点,酌情减分)

2.(1)峰区年龄原则;(2)扬长避短原则;(3)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4)诚信不疑原则;(5)明责授权原则;(6)环境原则;(7)数量原则;(8)用养并重原则;(9)流动原则。

第五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毕业论文

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现状和趋势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也蓬勃发展,对建筑材料的功能与性质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人类不断地研究开发具有更高性能、同时与环境协调的建筑材料,高分子有机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各种复合材料、智能化材料、纳米材料这些都属于新型建筑材料的范畴,目前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它们能在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要求的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关键词:高强度耐久性,生活质量,复合材料,智能化材料,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追求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各种社 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建筑材料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近半个世纪来,建筑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各种新型建材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主要有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装饰装修材料。

二、现有建筑材料概述

新型墙体材料以节能、节地、利废和改善建筑功能为目的,大力发展各种轻质板材和砼砌块,开发承重复合墙体材料。防水材料重点发展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和硅酮、聚氨酯密封材料;保温材料重点发展建筑用矿物棉、玻璃棉制品;装饰装修材料重点发展丙烯酸类乳胶内外墙涂料、复合仿木地板等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门窗重点发展塑料门窗,并注意解决好款式新颖、功能各异的设计和高档五金件的开发配套;上下水管道重点发展UPVC塑料管材件,并解决好管材与管件的配套问题。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建筑、石油化工、电子、汽车等支柱产业所需的各类玻璃钢和制品,以及农渔业等行业所需的玻璃钢渔船、风力发电叶片等产品,不断提高集约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如果说19世纪钢材和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的出现使建筑物的规模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那么20 世纪出现的高分子有机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各种复合材料,使建筑物的功能和外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以塑料和合成树脂为代表的高分子有机材料是 20 世纪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材料,它的出现不仅使工业化生产的建筑材料由单一的无机材料发展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型,而且由此出现了大量无机和有机材料复合而成的材料。使得建筑材料的品种和功能更加多样化。各种繁多的有机材料作为装饰装修材料、防水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管线材料、绝缘材料,在建筑物中发挥着各种功能作用,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质 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像铝合金、不锈钢等新型金属材料是现代建筑理想的门窗以及住宅设备材料,这些新型的金属材料在建筑开口部以及厨房、卫浴设备上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建筑物的密封性、美观性欲清洁性,提高居住质量。随着建筑内外装饰和居住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我国建筑涂料也在将向高性能、环保型、抗菌功能型方向发展。

20世纪建筑材料的另一个明显的进步是各种复合材料的出现和使用,包括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的复合,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复合,以及同类材料之间的复合。例如钢纤维、玻璃纤维、有机纤维等各种纤维增强混凝土,利用纤维材料拉抗强度高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混凝土的粘结性,提高了混凝土的拉抗强度和冲击韧性,改善了混凝土材料脆性大、容易开裂的特点,使混凝土的使用范围得到扩大;采用聚合物混凝土、树脂混凝土等复合材料制造的各种地面材料、台面材料,模仿天然石材的质地和花纹,同时具有比石材韧性好、颜色美观等优点;采用小木块、碎木屑、刨花等木制材料为基础,使用胶凝材料、胶粘剂或夹层材料加工而成的各种人造板材,模仿天然木材的纹理和走向,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这些板材用作建筑物的地面、内隔墙板、护壁板、顶棚板、门面板以及各种家具等;还有完全不使用天然木质材料的无机材料人造板材,例如采用含水钙硅酸盐为主要原料,混合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与玻璃纤维后,在 25 万Pa压力下,利用特殊过滤器将水分榨出成型的复合板材(硅钙板),不仅可以代替天然木材,解决人类木材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这种人造木材可耐 1000℃高温,吸水、吸湿后,尺寸及质量不变、不开裂、不会被虫蛀、隔热性强,可利用木工机械进行裁切、刨削和钻孔等加工,不易产生微细粉末,可利用粘合剂,相对密度只有普通木材的一半,可钉入钉子及拧进螺丝。可以说是人类资开发新型建筑材料方面的又一巨大进步。

除此之外,石膏板、矿棉吸声板等各种无机板材,可代替天然木材作内墙隔板、吊顶材料,使建筑物的保温性、隔声性等功能更加完善。各种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墙体材料代替实心粘土砖,可节约土地资源。随着高效减水剂的开发成功,高性能混凝土应运而生,使混凝土材料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各种涂料、防水卷材、嵌逢密封材料的开发利用,改善了建筑物的防水性和密闭性。各种壁纸用于建筑物的内墙装修,极大改善了建筑物的美观性、舒适性。各种陶瓷制品用于地面、墙面、卫生洁具、耐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侵蚀,容易清洁,使人们生活更加方便、舒适,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

20世纪后半叶,世界总体上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主流的阶段,社会资本的整备,道路桥梁、通讯设施、城市住宅与公共建筑等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入了空前活跃的时期,因此也推动建筑材料产量、质量提高,品种多样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建筑材料的生产衰弱,社会基础设施处于很低的水平,经过半个世纪全体国民的努力,尤其是 80 年代以后 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大发展时期,水泥、钢材等主要建筑材料的产量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一,为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提供了雄厚的材料保障。

三、未来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密度日趋加大,城市功能日益集中和强化,需要建造高层建筑,以解决众多人口的居住问题和行政、金融、商贸、文化等部门的办公空间。因此要求结构建筑向轻质高强方向发展。目前主要目标仍然是开发高强度钢材和高强混凝土,同时探索将碳纤维及其他纤维材料与混凝土聚合物等复合制造的轻质高强结构材料。

到目前为止,普通建筑物的寿命一般设定在 50—100 年。现代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日趋大型化、综合化。例如超高层建筑,大型水利设施、海底隧道等大型工程,耗资巨大,建设周期长,维修困难,因此对其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外,随着人类对地下、海洋等苛刻环境的开发,也要求高耐久性的材料。目前,主要的开发目标有高耐久性混凝土、钢骨混凝土、防锈钢筋、陶瓷质外壁胎面材料,弗素树脂涂料、防虫蛀材料、耐低温材料,以及在地下、海洋、高温等苛刻环境下能长久保持性能的材料。

在大空间建筑中“第五代建材”膜材料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新型材料,它是由高分 子聚合物涂层与基材按照所需的厚度,宽度通过特定的加工工艺粘合而成。现在它可以发挥极大承载力,构筑灵活大空间,并且具有自然生态美外观。

大深度地下空间是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广泛地开发利用的领域,随着地球表面土地面积逐年减少,人类除了向高空发展外,大深度地下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发展空间。与超高层建筑相比,地下空间结构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具有保温、隔热、防风等特点,可以节省建筑能耗。为实现大深度地下空间建设,需要开发能适应地下环境要求的新型材料如药剂材料、生物材料、土壤改良剂、水之净化剂等。

海洋建筑与陆地建筑的工作环境有很大差别,为了实现海洋空间的利用,建造海洋建筑,必须开发适合于海洋条件的建筑材料。海水中的盐分、氯离子、硫酸根等侵蚀作用,使材料很容易被腐蚀而破坏;海水波浪不同地往复作用,对建筑物构成冲击、磨耗和疲劳荷载作用;海洋建筑物还要经常受到台风、海啸等严酷的气候条件的作用;建筑在海滩、近海等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其沉降现象也很明显。这些严酷苛刻的环境下工作的海洋建筑物所用的材料,要求具有很高的强度、耐冲击性、耐疲劳性、耐磨耗等力学性能,同时还要求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为实现这些性能,要求开发以下新型材料。如涂膜金属板材、耐腐蚀金属、水泥基复合增强材料、地基强化材料等。

为了开辟新的生存空间,人类正在向宇宙进军。在距离地球表面 400—500km的地球周围轨道上建设大型结构物,即所谓的宇宙空间站,建立太空旅馆,实现月球旅行等,使 人类的梦想,尽管这种想法距离显示还有些遥远,但已有一些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欧洲各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已经在这方面投入了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宇宙环境与地球表面、海洋以及地下都有很大差别,宇宙站以一定的速度围绕地球转动,其离心力与重力取得平衡,处于无重力环境。利用这种特殊的环境有可能制造出在地球上无法实现的高纯度、高均质、完全结晶等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同时,宇宙环境在地球下温度变化非常剧烈,例如同一个宇宙工作站,被太阳光照射到的部位温度达 150℃左右,而太阳光照射不到的部位可达到零下 150℃的低温状态。因此在用于宇宙空间建筑的材料必须适应如下剧烈的温度变化,高温时不软化,低温时不发生脆断。同时,材料在宇宙放射线的照射下不能发生严重的老化。所以用于宇宙空间建筑的材料必须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和温度适应性。目前有可能达到这种优良性能的材料有钛合金、铝合金以及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等复合材料。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建筑材料对环境造成的负荷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内,需要开发研究环保型建筑材料。例如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矿渣、煤矸石等)可生产水泥、砌块等材料;利用废弃的泡沫塑料生产保温墙体板材;利用废弃的玻璃生产贴面材料等;既可以减少固体废渣的堆存量,减轻环境污染,又可节省自然界中的原材料,对环保和地球资源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免烧水泥可以节省水泥生产所消耗的能量。高流态、自密实免振混凝土、在施工中不需振捣,既可节省施工能耗,又能减轻噪音。

建筑材料也有向细微发展的趋势,随着纳密技术和纳米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国外和国内利用纳米材料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建筑材料,目前主要是纳米TiO2光催化生态建材。利用纳米的氧化分解能力和超薪水作用可制成改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生态建筑材料,包括空气净化建材、抗菌灭菌建材、除臭和表面自洁建材等。

随着人类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化材料也被人们重视和研发,所谓智能化材料,即材料本身具有自我诊断和预告破坏、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功能,以及可重复利用性。这类材料当内部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时,能将材料的内部状况,例如位移、变形、开裂等情况反映出来,以便在破坏前采取有效措施;同时智能化材料能够根据内部的承载能力及外部作用情况进行自我调整,例如吸湿放湿材料,可根据环境的湿度自动吸收或放出水分,能保持环境湿度平衡;自动调光玻璃,根据外部光线的强弱,调整进光量,满足市内的采光和健康性要求。智能化材料还具有类似于生物的自我生长,新陈代谢的功能,对破坏或受到伤害的部位进行自我修复。当建筑物解体的时候,材料本身还可重使用,减少建筑垃圾。这类材料的研究开发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自我诊断、预告破坏和自我调节等功能已有初步成果。生态建筑材料也在研究之中,它的科学和权威的定义目前仍在研究确定阶段。生态 建筑材料的概念来自于生态环境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也仍在研究确定之中。其主要特征首先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其次是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的破坏;第三是容易回收和循环利用。作为生态环境材料一个重要分支,按其含义生态建筑材料应指在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和再生循环过程中以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满足最少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小或无环境污染,最佳使用性能,最高循环再利用率要求设计生产的建筑材料。

随着城市道路、市政建设步伐的加快,人行路、停车场、广场、住宅庭院与小区内道路的建设量也在逐年增大,城市的地面逐步被建筑物和灰色的混凝土路面所覆盖,使城市地面缺乏透水性,雨水不能及时还原到地下,严重影响城市植物的生长和生态平衡。同时,由于这种路面缺乏透气性,对城市空间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降低,产生所谓的城市“热岛现象”。因此,应开发具有透水性、排水性、透气性的路面材料,将雨水导入地下,调节土壤湿度,有利于植物生长,同时雨天不积水,夜间不反光,提高行车、行走舒适性和安全性。多孔的路面材料能吸收交通噪音,减轻交通噪音对环境的污染,使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路面材料。除此之外,彩色路面、柔性路面等各种多彩多姿的路面材料,可增加道路环境的美观性,为人们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的雏形环境。

四、结论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和出行环境,更好的满足建筑的设计适用,经济,美观以的原则,并且适应人类现在环境和社会的特点,人类一直在开发研究能够满足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使建筑材料的品种不断增多,功能不断完善,性能不断提高。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对建筑材料的功能与性质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人类不断地研究开发具有更高性能、同时与环境协调的建筑材料,在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要求的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砌体结构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张建勋1997 2.D.Y.Chang and Sammy Y.N.Chan, Straw Pulp Waste Liquor as a Water-reducing Admicxture, Magazine of Conc.Res., 1995, 113-118.3.建筑材料 建筑工业出版社 天津大学等 1999 4.房屋建筑学 建筑工业出版社 天津大学等1999 5.董石麟,钱若军,空间网格结构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美 T.G.古托夫斯基 7.中国建材 纤维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 张峰 2004年(10)71 8.混凝土结构 天津大学等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9.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 GJ138-2001)[S]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0.索和膜结构 张其林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11.当代膜结构发展概述[J] 世界建筑 2000(9):17-20 12.齐藤嘉仁,唐泽靖子,膜结构建筑及其在现代体育场馆中的应用,第二届全国现 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

会论文集,马鞍山:2002 13.土木工程概论 罗福午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 14.建筑材料 杨静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15.布朗, 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984年

16.周起敬,姜维山,潘泰华.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17.刘之洋,王连广,等.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18.赵鸿铁.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9.池田尚治,李先瑞,耿花荣,等.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手册[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9 20.冶金工业部北京建筑研究总院.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2.高长明,论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水泥技术,1997(1),3-6 23.蒋明麟,由大变强 靠新出强 为把我国建设成水泥工业强国而努力,水泥技术,1997(7),3-7;

24.魏琏.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北京:万国学术出版社,1991 25.Yao,J.T.P, Concept of Structure Control, 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Di vi si on,A SCE,V ol.9 8, 1972.26.刘季,中国结构控制研究现状,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斯

27.丛青、钱若军,空间结构振动控制综述,第七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 28.N.M.纽马克,E.罗森布卢斯.地震工程学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1 29.胡律贤 地震工程学 北京:地震出版社

30.沈世钊 第九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01—9 31.钟善桐 预应力钢结构,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6 32.孙振平,张冠伦,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混凝土,1995(6),1-11;

33.郭彦林,吕晶,整体张拉及杂交结构体系的特点与应用,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1 34.陈志华,弦支穹顶结构体系,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2001:243~246 35.于兆鹏等,大跨度屋架的竖向抗震计算,工程抗震,1986年第1期。36.张毅刚、曹资,厦门太古飞机工程维修基地网架抗震分析,空间结构,1999 36.王文亮,张文,罗惟德等,结构动力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78-85 37.李存权,结构稳定和稳定内力,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8.沈惠申,板壳后屈曲行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9.沈祖炎,陈扬翼,网架与网壳,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40.Y.C.FUNG,A First Course In Continuum Mechanics 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 Data.41.吴中伟,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42.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研讨会,庐山,1997年5月;

43.高世雄,水泥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应注意的问题,中国建材,1997(5),4-5;

下载北京交通大学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交通大学授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