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香港新任特首梁振英的人生路
香港新任特首梁振英的人生路
在香港,梁振英被视为第一个在港提出并坚持鼓吹“内交”的人。所谓“内交”,就是要香港与内地的交往。
在香港一场慈善表演会上,当模特儿从T型舞台退场后,主持人提议,希望场中名人客串一下,为慈善晚会渲染气氛。
此时,香港特区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与另一城中人士煞有介事地上台,迈起了“猫步”,顿时,台下笑声掌声一片。
这就是梁振英?电视机前有观众不相信。在一些人眼中,香港特区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是不苟言笑的“刻板”形象--就像在办公楼、在会场上、在酒会等几乎所有公开场合,他总是笔挺的身板,穿着笔挺的西服,白色衬衣一尘不染,袖口的金属袖扣十分抢眼--似乎有些高高在上的冷淡,似乎有“拒人千里之外”之感。
不过,也许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接触过、或者熟悉梁振英的人大多认为,梁振英有真性情。
普通家庭走出来的成功人士
在香港,市民最推崇的是这样一类人:出身贫寒,勤奋努力,专业人士,事业有成。这些人是他们的榜样,因为他们通过努力也可以获得榜样成功。所谓“狮子山下的精神”,就是从底层起步打拼的精神。梁振英的成长之路正是许多香港市民希望走的路。
与香港特区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一样,梁振英出生于一个警察家庭。他幼年住在与曾荫权家为邻的中区警察宿舍。
梁振英小时候,当警察的父亲在山顶和礼宾府当差,薪金每月只有300多元,养一家5口人,难免捉襟见肘。更难的是,家里当时还有“远忧”:警察退休必须搬出警察宿舍,而退休警察不得申请公屋。为了贴补家用,更是为了将来能有居住之所,家里决定前去附近的胶花厂领胶花和玩具物料回家加工,靠自己的双手,为家里挣点钱。梁振英和姐姐、妹妹三兄妹都要参与其中帮忙。当时梁振英9岁,下午到学校上学,其他时间则要干活:要么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材料往返家里与工厂,要么与家人一起做胶花,每月挣取300多港元的收入。“就这样一直做了3、4年,家里生活得以改善,并买了住房,我们终于熬过了做胶花的日子。”这时,梁振英已进入英皇书院读初中。
“记得最后一次交完塑料花后,母亲将送花的最后一个袋子放入箱子收藏起来,说是要留给孙子。”--这是梁振英的第一堂人生课:不畏艰辛,自食其力。青少年的艰辛还不仅于此。童年的深刻记忆还包括:为了节省车钱,步行个把小时上学;吃不起学校的伙食,回家吃午饭。
1974年到1977年,梁振英赴英国留学,3年多时间里,他靠半工半读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他每周到快餐店打工3个晚上,每次6个半小时,回到宿舍时往往是凌晨了。和在香港一样,为了省几个车费,每天上学放学靠两条腿走上十多公里的路。即使这样,他坚持每个星期天要去教华侨子弟学中文,用梁振英的话说,“是为华侨的下一代留点中华文化的火种”。
1977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梁振英从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回港。
青少年的艰辛,令梁振英对社会下层有了更多认识,也成为他今天关注香港下层市民的历史情结。家是香港,700万港人是家人
“家是香港”,一句那么感性的话成为梁振英第一本书的书名。
当年在英国留学时,有海外机构欲留梁振英在英国,但喝香江水长大的梁振英还是决定回到生他养他的香港,他当时一句感性而实在的话是,父母年事已高,要回到父母身边照顾他们。
1977年,梁振英获聘香港一家英资企业,并成为该企业200年来最年轻的合伙人,10多年后,1993年,梁振英测量行成立,2006年,梁振英测量师行与在英国上市的戴德梁行换股,梁振英成为最大的个人股东、亚太区主席。
1988年,梁振英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在香港,这一殊荣是奖励那些自身刻苦努力有成就并对香港发展做出贡献的年轻人。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进程中,梁振英活跃的身影参与其中。八十年代初期,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开始之时,香港人心一度不稳,出现信心危机,大批专业人士外流,移民潮席卷香港。梁振英对此深感不安。他知道,香港要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一是不能乱,二是要有一大批专业人才。自此,梁振英这位专业人士开始关注香港的政治问题并积极投身到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进程中。1985年,香港基本法起草工作开始后,梁振英出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1988年,他担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当时年仅34岁。那些年,作为咨委会委员和秘书长,梁振英收集了大量港人的意见和建议,为香港基本法的顺利起草作出了贡献。回归10年来,基本法确保了香港社会经济顺利发展,确保了香港的繁荣稳定,包括梁振英在内的当年为基本法起草的一大批香港和内地的人士功不可没。
1993年7月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宣告成立。梁振英担任了预委会政务小组港方组长。在预委会上,他率先提出研究关于第一届立法会具体产生办法的建议,提交大会讨论。预委会政务小组两年多来为香港回归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终审法院、公务员留用及法律适用性等方面问题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之得以解决。1996年,香港特别行政别行政区筹委会成立,42岁的梁振英出任筹委会副主任。
“参与回归的全过程,为香港回归效力,亲历国家和平统一的阶段性成果,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和最难忘的经历”,梁振英对此不无自豪。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43岁的梁振英成为特区行政会议年轻的成员,为特区政府这个“新生婴儿”的健康成长,为特区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建言献策。
2007年8月,梁振英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家是香港》,书中集结了他多年在香港发展上的所思所想,倾注了他对香港的热爱和关注。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建设长期安稳的香港,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修桥整路的硬件建设,我们更需要凝聚香港人的'民气'„„过去我们说家在香港,只是把香港视作安身之所而已,今天我说'家是香港',是想吁请大家把整个香港视为家,把700万香港人视同家人。”
为内地房地产业起步贡献良多
1977年8月1日,学成归来的梁振英第一次跨过罗湖,进入内地。深圳边境人员问他的职务,他回答:“测量师”。边境人员便在他的表里填上“工人”二字--测量师,这个与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息息相关的专业,在当时的中国内地,鲜为人知。那时的内地,文革浩劫刚结束,百废待兴,而海外对内地的发展并不看好。
对国家的感情令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期待在国家经济起步时,贡献一己力量。当时,梁振英仅有23岁。
1978年开始,梁振英从深圳到上海,从国家的南边到北边,到处去讲课,向内地介绍土地经济、土地管理制度,介绍城市规划以及房地产开发。那时的内地,没有商品房,没有土地使用制度等概念。梁振英先后受邀出任上海及深圳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顾问、上海浦东开发领导小组顾问,以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参与探索中国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积极为内地普及房地产基本知识,培养房地产管理人才。而这一切,全都是无偿服务,连路费都是自掏腰包。而且,那时,梁振英在内地没有个人业务。
令梁振英自豪的是,他亲历了内地整个土地制度改革的讨论、试行及推广发展各个阶段,并目睹了内地土地制度及房地产市场逐步的成长和发展。
10年以后,也就是1988年,全国人大修改宪法,第十条里允许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同年,梁振英参加了上海第一次公开招标卖地的标书中文版和英文版的起草工作,并参加了在上海开始的大规模的住房制度改革。而深圳首次土地拍卖标书的中英文本,也是由梁振英撰写。
去年,为纪念中国房地产业20年,新浪网等推出中国房地产20年20人评选投票活动,内地人并不太熟悉的梁振英成为候选人之一。相信这是为梁振英20多年来为中国房地产事业发展所做贡献的肯定。
关注内地与香港的融合
在香港,梁振英被视为第一个在港提出并坚持鼓吹“内交”的人。所谓“内交”,就是要香港与内地的交往。作为香港专业联盟主席,梁振英率先鼓动香港10个专业团体5万多专业人才加强与内地交流,呼吁加强双方在专业人士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他不断组团北上,与内地对口单位互相交流。
第二篇:香港特首梁振英在2012年国庆酒会的致辞
香港特首梁振英在2012年国庆酒会的致辞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三周年国庆酒会的致辞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梁振英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2012年10月1日
Speech at the National Day Reception in Celebration of the 63rd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y Mr C Y Leung, the 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AR
the 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
October 1, 201
2Distinguished guests and friends,欢迎各位莅临今天的酒会,共聚一堂,庆祝六十三周年国庆。
Welcome to this reception to celebrate the 63rd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过去一年,国家在各个领域取得可喜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在衷心祝贺的同时,也要认识到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及时把握国家发展为香港带来的每一个机遇。
In the past year China has made encouraging advancement and progress on all fronts.For that we offer our heartiest congratulations to the Motherland.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realise it is inevitable and essential for Hong Kong to develop alongside the Mainland.We must embrace every opportunity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brings to Hong Kong.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和民生关系一直密不可分。改革开放前后一直如此。过去三十年,香港和内地的互动关系更为明显,这既是由于内地的改革开放、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趋势的一部分。香港和海内外周边地区的互动发展,是一个现实。
Economic and social ties between Hong Kong and the Mainland have been very close even before the opening up of China and its reform.These ties have grown closer and stronger in the past 30 years as our country continues to open up and as a result of globalisation and regionalisation.It is a fact that Hong Kong has mutual development with neighbouring areas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of the country.今年头八个月,平均每天通过陆路口岸进出深圳的香港居民达到三十七万人次,大部分到珠三角一带工作、探亲和经商,也有部分在内地定居;有不少香港居民在深圳居住,每天往返香港工作,这些都是香港居民在内地的惯常活动。香港居民每天进出陆路口岸的人次,是大陆居民进出这些口岸的人次的2.5倍。
In the first eight months of 2012, the average daily number of Hong Kong residents passing through the land boundary control points to and from Shenzhen reached 370,000.Most of them work, visit relatives, or do busines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nd some have moved to and settled in the Mainland.There are many Hong Kong residents who live in Shenzhen and travel back to Kong Hong to work every day.These are all Hong Kong residents' usual activities in the Mainland.The daily number of cross-boundary land trips made by Hong Kong residents is 2.5 times of those made by Mainland residents.深圳和珠三角其他城市是香港的重要经济伙伴,也是香港的腹地。连同珠三角在内,据香港在内地的商会估计,香港人在内地长期工作的人数以十万计。
Shenzhen and other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re our hinterland and major economic partners.Hong Kong business associations in the Mainland estimate there ar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Hong Kong people working in the Mainland on a long term basis.随CEPA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各个条文的进一步落实,再随广东在二零一四年在服务贸易方面对香港的基本自由化,香港人,包括青年大学毕业生、专业和技术人才在广东一带将有更多更好的事业发展机会,香港体外经济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也将会更好的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欧洲经济下行所带来的挑战。
With further expansion of the Mainland and Hong Kong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CEPA), progressive implementation of CEPA provisions, as well as the liberalisation of trade in services between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in 2014, Hong Kong people, including our young university graduates, professionals and technicians, will enjoy better career opportunities in Guangdong.This will expedite the growth of our external economy and better prepare us for meeting challenges arising from globalisation and economic downturn in Europe.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香港已经在广东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庞大的体外经济,既为广东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为香港的经济持续发展、为香港人的就业作出重大的贡献,这是我们必须认清的事实和现实。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hard work, Hong Kong has established an unprecedentedly large external economy in Guangdong.It has contributed to the fostering of Guangdong's development.More importantly, it has sustained Hong Kong's economic growth and created employment for Hong Kong people.These are all facts that we must realise.特区政府重视民生问题,但香港社会必须有较高和持续的经济发展,才能解决社会上长期以来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房屋问题、贫穷问题、老年化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The HKSAR Government cares about people's livelihood.At the same time, Hong Kong must achieve higher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rate in order to address various long-standing problems including housing, poverty, an ageing population and pollution.我在政纲中主张成立的「经济发展委员会」和「金融发展局」的筹组工作已经接近完成,成立这两个新机构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掌握好内地发展带来的机遇,用好国家给香港的支持,结合政府的「适度有为」,为香港本地和香港体外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添加动力。
I proposed in my election manifesto to set up a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mission and a Financial Services Development Council.The relevant preparatory work is near completion.The main objective of setting up these two new bodies is to help Hong Kong seize the tremendous opportunities arising from the Mainland's development and the support given to us by the Mainland.Coupled with an appropriately proactive government, they will add momentum to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our local and external economies.此外,第四届政府将制定一系列计划,加强对在内地工作的香港居民的了解和支援。特区政府也会处理好香港和内地在共同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各种新的情况,包括香港的容量问题,以维持两地的良性互动、互利双赢。我和特区政府感谢中央政府和内地各地方政府,在推动香港和内地的共同发展中给予的支持和配合。
In addition, the Fourth Term HKSAR Government will formulate a series of initiative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support Hong Kong residents working in the Mainland.We will also address new issues which arise as Hong Kong continues to develop alongside the Mainland, including the capacity problem of Hong Kong, in order to sustain the constructive synergy between the two places to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I and the HKSAR Government are very grateful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authorities in the Mainland for their unwavering support and co-operation in promoting the mutual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 and the Mainland.最后,我建议大家举杯,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香港更美好的明天,干杯!
Now, please join me in a toast: To the prosperity and success of our country, to a better Hong Kong.Cheers!
第三篇:香港特首2014年《施政报告》(全文)
香港特首2014年《施政报告》(全文)
星岛环球网 www.xiexiebang.com撰稿时间 2014-01-15
香港政府新闻网刊发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一月十五日)在立法会席上发表二零一四年《施政报告》,题为“让有需要的得到支援 让年青的各展所长 让香港得以发挥”,演辞全文如下: 主席、各位议员、各位市民:
香港政府新闻网刊发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一月十五日)在立法会席上发表二零一四年《施政报告》,题为“让有需要的得到支援 让年青的各展所长 让香港得以发挥”,演辞全文如下:
【目录】
(一)引言
(二)经济
(三)扶贫安老助弱
(四)培育下一代
(五)土地房屋与交通运输
(六)环保和保育
(七)医疗
(八)文康及市政
(九)政制及行政
(十)结语
主席、各位议员、各位市民:
(一)引言
1.本届政府致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动政制发展,加强管治;主张稳中求变,适度有为;重视长远规划,摒弃短期思维。
2.一年来,政府持续、逐步落实我在政纲及第一份《施政报告》中的承诺。经济方面,用好亚太区的发展机遇,用足国家给予的优惠,同时发挥好“一国”的优势和“两制”的优势。我和整个政府全力在国内外为香港开拓商机。经济发展委员会(经委会)、金融发展局(金发局)及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咨询委员会等已全面展开工作,各有关政府部门全力跟进和配合。
3.政府全力增加短、中、长期的土地和房屋供应,同时管理需求,有效遏止了楼价上升。15年来,首次制订长远房屋策略。
4.政府重设扶贫委员会,并首次制订官方贫穷线,以勇气和决心面对贫穷问题,并且落实了“长者生活津贴”,使超过41万长者受惠;又放宽“鼓励就业交通津贴计划”,纾缓在职贫穷人士的交通费负担。5.政府去年3月公布《香港清新空气蓝图》;上月底开始每日公布“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展示了改善空气质素的决心;为淘汰欧盟四期以前的柴油商业车,政府将投入114亿元。去年5月公布的《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13-2022》,阐述未来10年废物管理的策略、目标、政策措施和时间表。关于都市固体废物徵费,政府已展开新一阶段的咨询工作。
6.政府推行利民措施,包括“人人畅道通行”计划,增加长者医疗券金额,以及扩展长者及合资格残疾人士2元乘车优惠计划。
7.“双非”孕妇零配额、规管输出奶粉和买家印花税等政策,有效地优先满足本地需求。8.“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去年10月发表咨询文件,公布人口政策目标并与公众探讨需制订的相关措施。
9.上个月,政府正式开展2017年行政长官及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公众咨询,在《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解释和决定的基础上,迈向普选。
(二)经济
10.经济必须持续增长,香港才有能力解决贫穷、房屋、老年社会、环保和青年人向上流动等问题。
11.香港有完善的制度及法治环境;货物、资金及资讯自由流通;有开放和公平竞争的传统;有卓越的基建;有世界一流的企业人才,还有国际化的专业服务。我们的竞争力位于国际前列,同时享有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更有国家给予的优惠和国家高速发展带来的动力。
12.两个月前,我到内地访问,认识了一位创业的年青人。他在香港完成硕士课程后,受到老师?发,将物业加按套现,再加上积蓄和亲戚的借贷,到广西闯天下。10年后的今天,他拥有一家进口红酒、咖啡和其他食品供应链企业,每年营业额超过一亿元。这位年青人创业所在的广西,涉足的行业,都不为港人熟悉。他说在欧洲洽谈进口红酒和食品到广西时,他的香港人背景和国际视野十分有利。这位朋友的经?告诉我们,年青人只要敢闯敢搏,用好国内外机遇,在新旧市场和新旧产业上都大有前途。
13.过去35年,香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惠于内地的改革开放。两个多月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宣示了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发展给予香港新的契机。香港要把握好这个新的机遇,也要应对好新的变化。
14.中央政府提出在“十二五”规划期末,内地对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商务部和特区政府都高度重视并不断跟进。商务部亦与广东省全力落实今年年底前,在广东率先实现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目标,特区政府积极支持配合有关工作。同时,特区政府已展开配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前期工作,初步选取了一批研究课题,经咨询业界及相关委员会后,将呈交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考虑。15.我们要善用、巩固及提升香港现有的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的全方位合作,将各个产业做多做大做强。
金融业
16.金融服务业在香港直接创造23万个就业职位,贡献16%的本地生产总值,同时带动专业和商业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增长。优质的金融服务更与香港作为国际商业枢纽的地位相辅相成,支持本地企业把握商机之馀,也吸引内地及海外公司利用香港作为集资及发展区内业务的基地。
17.我于去年的《施政报告》宣布成立金发局,作为高层次和跨界别的咨询平台,就推动香港金融业更大发展向政府提出意见。金发局已向政府提交首轮报告,在多个方面分析金融业的机遇与挑战,详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发展定位及策略方向,并提出人民币业务、资产和财富管理、房地产投资信?基金等方面的建议。政府会与金融监管机构仔细研究和跟进建议,亦期望金发局会继续就如何推动香港金融业发展咨询业界,提出更多建议。
贸易
18.香港对外的经贸联?十分重要。现时政府有11个驻海外经济贸易办事处(经贸办),贸易发展局(贸发局)和旅游发展局(旅发局)在海外也设有多个办事处,或聘请当地顾问协助联?和推广。多年来,驻海外经贸办、贸发局和旅发局互相配合,共同推广香港。
19.政府会考虑在亚洲地区增设经贸办,工业贸易署亦会加强联?与开拓新兴市场。20.政府会增加在内地办事处的设点。驻武汉经济贸易办事处(驻武汉办)预计于今年第二季开设,届时我们将有更全面的?局,分别为东部上海、南部广州、西部成都、北部北京及中部武汉的东、南、西、北、中格局。此外,政府将开设更多联络处,达致每个驻内地办各辐射一至两个联络处。今明两年,驻北京办事处和驻上海经贸办将分别在北部和东部开设两个联络处,驻武汉办成立一段时间后,亦将在中部开设联络处。
21.东盟是带动东亚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已得到东盟的同意,在今年年初就“香港-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展开正式谈判。香港已就谈判范围提出建议,并将与东盟积极跟进。
旅游业
22.旅游业是香港经济支柱之一,但过量或过于集中的旅客会对香港构成压力。政府去年年底已完成接待旅客能力的全面评估。旅游业健康发展,可以为技术水平较低的市民提供不少职位,也有助经济多元增长。我们既要扩大香港的接待能力,重点吸引高消费旅客,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经济效益,也要适时、有力地确保市民的生活不受影响。经委会辖下会展及旅游业工作小组特别提出,?德新发展区的“飞跃?德”是珍贵的旅游娱乐资源,必须以前瞻眼光构思和落实。同时,港珠澳大桥快将落成通车,我们会积极研究在大屿山增加酒店及休闲旅游设施。23.特区政府过去一年与中央政府探讨“个人游”及“一签多行”政策,并向中央政府反映了香港市民对进一步扩展“个人游”的各种意见,中央政府同意暂不增加“个人游”赴港试点城市,以及暂不扩大“一签多行”措施试点范围。特区政府会继续与内地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因应本港经济及社会状况适度有序吸引内地旅客。
24.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声誉,现正草拟成立旅游业监管局的新条例草案,并于下个立法提交立法会。
专业服务
25.香港高质素的专业人才及制度,具有良好的潜质及竞争能力进一步向国际发展。26.经委会辖下专业服务业工作小组已拟订了支援专业服务业发展的框架建议,包括五个主题:
(一)加强与内地和海外经济体的联?,争取更多开放措施和签订更多自由贸易协议,促进专业服务贸易自由化;
(二)促进内地与香港专业制度接轨,争取认可香港专业资格,及香港专业人士和企业在内地直接提供服务;既可帮助专业服务业领先进入内地市场,又可协助推动内地服务业发展,达致双赢;
(三)全面支援业界加强竞争力,强化科研发展、人才培育和商业架构,推广香港专业服务品牌;
(四)为支援业界打进新兴市场和重点经济体系,探讨设立利便营商资讯平台的可行性,协助香港专业服务业寻找商机;以及
(五)促进跨界别专业服务的综合发展,考虑在世界各地设立策略性据点,提供资源援助及咨询服务的可行性。
物流业
27.近年物流服务业日趋蓬勃。政府已在屯门西预留10公顷土地作为物流用地,也会在新发展区,划出土地发展现代物流。在航空货运方面,香港国际机场在过去10年均为全球最繁忙的国际货运机场。在去年首11个月,机场的货运量为370万公吨,较2012年同期上升2.6%。另外,随?第三个机场空运货站于去年10月全面投入服务,机场的整体货物处理量提升了260万公吨,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及区域物流中心的地位。政府会继续改善港口设施、提升港口的运作效率,把握内地及亚洲贸易增长为物流和航运业带来的机遇。
高增值航运服务业
28.香港发展优质及国际化的航运服务,在船舶?册、管理、买卖、代理、船舶融资,以至海事保险、法律及仲裁等业务上,有极大优势。
29.《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顾问研究已经完成,结论是香港有条件发展高增值航运服务,并建议成立新的法定航运机构。政府在未来一年将进一步?定新机构的具体功能、架构和财政安排等事宜,并咨询业界,尽早开展立法程序。
30.我深信面对航空业的迅速发展,人才培训对于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区内主要航空枢纽的领导地位至为重要。在经委会航运业工作小组的支持下,政府会研究成立民航训练学院,为本地及区内航空业界培养人才,促进交流,并致力提升航空运输的安全水平和效率。解决争议服务
31.香港有优良的法治传统及完善的法律制度。政府将继续积极推广香港的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以提升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的地位。政府会加强海外推广,继续透过“调解督导委员会”统筹调解服务的发展,以及设立咨询委员会,就发展与推广仲裁服务提供意见及协调。
创意产业
32.香港的创意产业极有潜力,近年产值增长高于整体经济增长。政府会致力提升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特别是培育人才,开拓市场,支援新企业,促进持续发展。政府刚于去年为“创意智优计划”再注资3亿元,以继续支援创意产业的发展。此外,政府正检讨“电影发展基金”,加强支援本港电影业。
知识产权
33.知识有商业价值,受到法律保障,成为产权,有产权就可以自由买卖,成为经济活动。2012年,中国内地在专利、商标和工业设计等主要的知识产权类别的申请宗数,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领导的工作小组,正研究推动香港成为区内首屈一指的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工作小组已制定策略,进一步探讨四个范畴的支援政策及措施:
(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二)支援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使用;
(三)促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和提升人力资源;以及
(四)致力推广、教育和对外合作的工作。
创新及科技产业
34.创新及科技本身既是产业,也可以改善生活质素,提高社会效率。推动创新及科技发展,也可以为年青人提供更广阔的就业选择。政府非常重视培育创新及科技产业,已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软、硬件支援,并资助大学、科研机构和业界将科研成果产业化。我们会继续培养重视创新及科技的氛围,鼓励对创新及科技的投资,强化“官产学研”的结合。
35.创新及科技基金成立已接近15年,政府通过基金资助应用科技研发,以及提升产业科技水平,但香港的科技发展仍然有待推进。业界认为基金应更为进取及主动,支援企业研发及商品化工作。创新科技署已于去年年中开始全面检讨基金的运作。同时,政府正联同香港科技园公司检视科学园及工业?的效益及长远发展方向。
36.经委会辖下的?造、高新科技及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小组,正积极探讨关于香港创意产业和创新及科技产业未来发展的不同课题,包括培育创业公司,协助它们开拓市场,建立品牌,培育人才及基础设施支援等。工作小组会在研究及讨论后提交具体建议。
37.我决定再次?动成立创新及科技局的工作,并与各界共同制订香港创新及科技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我殷切希望得到立法会的支持。
大屿山 38.珠江三角洲近年经济发展迅速,珠三角西部的珠海、中山、佛山、南沙、顺德等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过去,大屿山是离岛,今天有了青马大桥,仍然是香港西行陆路交通的尽头。2016年及2018年,55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及9公里长的屯门至赤腊角连接路全段先后落成,大屿山会成为往来香港和珠海、澳门的必经之地,将大屿山与港岛、九龙、新界和珠三角西部连成一体,地理上成为粤港澳三地的交汇点。大屿山的功能和发展潜力将要改写。
39.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的人工岛?地约130公顷,同时邻近赤?角机场,是香港和珠三角西部之间的门户,有极高的“桥头经济”价值。政府已初步检视相关的基建配套,以探讨在该口岸发展大型购物、餐饮、娱乐和酒店等设施的可行性,并会尽快开展详细研究。
40.香港国际机场将在未来几年饱和,急需兴建第三跑道,以维持枢纽地位和竞争力。目前规划工作正全面展开,争取于2023年落成?用。机场的北商业区规模庞大,土地面积约10公顷,发展规模潜力庞大,经济价值十分可观。香港机场管理局正全速推动该区的全面及充分发展。
41.政府会研究进一步开发大屿山东部水域及邻近地区,打造优质的“东大屿都会”,以容纳新增人口,并作为中区及九龙东以外的一个新核心商业区,促进经济发展和提供就业机会。
42.为谋划大屿山的经济和社区发展策略,我决定成立“大屿山发展咨询委员会”。发展局局长将联同各相关政策局,透过该委员会汇集具体建议,发挥区内各大型基建的效益,用好香港和珠三角的协同效应,同时平衡好发展和保育的关系。
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合作
43.政府将积极参与珠三角的发展,支持广东省成立自由贸易园区,并与广东省及各市共同谋划,互惠互利。
渔农业
44.我们的渔农业只要朝高技术、多元和可持续方向发展,应该大有可为。为了协助提升渔业的整体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政府去年宣布设立5亿元的“渔业持续发展基金”,在广泛咨询业界后,制订了基金的资助范围、申请资格及评审准则。基金将用作协助本地渔民在南海发掘新渔业资源及捕鱼区;在本港水域发展可持续的捕鱼作业方法及休闲渔业;推动本地水产养殖业现代化;推广本地渔产品及产品认证;以及增加渔业资源。基金会在今年上半年接受申请。
45.政府将检讨现行的农业政策,以提升生产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包括引进现代化、环保及保育大自然资源和农业生态的农业技术,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亦可促进乡郊的多元发展。政府会在今年内进行咨询。香港政府新闻网刊发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一月十五日)在立法会席上发表二零一四年《施政报告》,题为“让有需要的得到支援 让年青的各展所长 让香港得以发挥”,演辞全文如下: 主席、各位议员、各位市民:
(三)扶贫安老助弱 扶贫
46.本届政府决心处理贫穷问题。扶贫政策的主轴是鼓励青壮年人通过就业自力更生,而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则要在合理及可持续的基础上帮助不能自助的人。
47.去年9月政府破天荒地制定了官方贫穷线,为检视贫穷情况、制订政策和审视措施成效,提供清晰客观的参数,并会每年更新,监察贫穷情况和政策成效。扶贫委员会将继续作为主要的政策平台,协助政府推行扶贫工作。
48.我今天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范围广泛,惠及各个群组,是本届政府的扶贫蓝图。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
49.2012年的贫穷数据清楚显示,处于贫穷线下的非综援在职家庭,特别是有儿童或在学青年的家庭,应获优先关顾。政府建议推出“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主要考虑有两方面。
50.一、不少基层人士是家中唯一的就业成员,虽然有法定最低工资的保障,生活担子仍然沉重。提供适当援助,鼓励持续就业,有助防止他们跌入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的安全网。
51.二、特别关顾这些家庭的儿童和青年,为他们提供适切的支援,促进向上流动,打破跨代贫穷的恶性循环。
52.建议的“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将建基于以下三大原则:
(1)基本津贴会以家庭为单位,与就业及工时挂?,鼓励自力更生,多劳多得。家中有合资格儿童和青年会获发额外津贴;
(2)为确保资源有效运用,设有入息和资产审查,水平可较为?松;以及(3)计划的设计会尽量简单易明,同时有适当的防止滥用机制。
53.计划的初步构思是,受惠家庭必须为二人或以上,没有领取综援,并有至少一名在职人士,其工时不能偏低,以贯彻自力更生原则。资产方面,政府建议大致沿用申请公屋的限额。此外,计划不设居港年期的要求,合资格的香港居民均可申请津贴。
54.政府会根据工时和家庭收入分别引入两级制。如果收入处于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的一半或以下,而申请人在职并符合工时要求,该家庭将视乎工时分级,每月获发全额基本津贴600元或1,000元。如家庭成员包括儿童或青年,每名合资格儿童或青年将可额外获发每月全额津贴800元。以2012年的数据为例,一个有两名合资格儿童的四人家庭,如果月入14,400元或以下,而申请人在职并符合工时要求,该家庭将视乎工时分级,每月可获发合共2,200元或2,600元。政务司司长和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将会交代计划详情。
55.政府估计计划每年所涉的开支约为30亿元,超过20万低收入家庭共71万人受惠,其中18万名为合资格儿童或青年。月入稍高于家庭住户中位数一半的低收入家庭也可领取半额津贴,以达致防贫效果。
56.这是一项涉及大量公帑而覆盖面甚广的?常措施,尽管政策方向已制定,操作细节仍须深思熟虑。政府在协助低收入在职家庭、鼓励持续就业的同时,要避免扭曲劳动市场或减低工作诱因;既要顾及政府长远的财政承担,亦要集中帮助最有需要的一群。未来几个月,政府希望听取社会对这项计划的意见,继而向立法会申请拨款,争取在明年推行。
关爱基金
57.关爱基金是政府扶贫工作蓝图中的重要板块。自2011年成立至今,基金共推行了24个援助项目,充分发挥补漏拾遗的功能,超过60万人次受惠。至今已有三个证实有显著扶贫效果的先导项目,被纳入政府的?常资助内。由今年4月起,政府亦会陆续将另外七个项目?常化,受惠的对象包括:领取学生资助的中小学生;就读副学位以下程度合资格课程的清贫学生;参加租者置其屋计划的综援受助人;轮候资助学前康?服务的低收入家庭儿童;以及居于社区及需要经常护理的严重肢体伤残人士。
58.扶贫委员会辖下的关爱基金专责小组会继续善用基金的资源,包括去年150亿元的额外注资,因应不同群组的需要,拟订更多援助项目。政府亦会要求扶贫委员会在未来一年继续加强对低收入家庭的支援,包括考虑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或青年,以及没有住在公屋、没有领取综援的低收入住户,即俗称“N无人士”发放一笔过津贴。
改善综援
59.贫穷线的分析显示,综援具明显扶贫成效。为贯彻促进社会向上流动及鼓励透过就业自助的扶贫政策大方向,改善措施应集中于提升对综援学童的支援和加强综援成年人的工作诱因。政府会推出以下的措施:
(1)由2014/15学年起,将一项关爱基金项目常规化,增加综援家庭中小学学生的就学有关津贴额;
(2)由今年4月起,在计算综援家庭的租金津贴时,将就读专上课程的成员计算在内,使家庭所获的租金津贴不会因为有成员接受专上教育而受影响;以及
(3)按照扶贫委员会早前通过的建议,在关爱基金下试行奖励计划,鼓励身体健全的综援受助人就业,自力更生,脱离综援网。
60.此外,政府会为综援受助人提供额外的租金支援,包括:(1)将一项关爱基金项目常规化,向参加租者置其屋计划超过5年的综援受助人士提供租金津贴;以及
(2)邀请关爱基金再次向租住私人楼宇而所付租金高于综援计划下租金津贴最高金额的综援住户,提供一笔过津贴。
退休保障
61.扶贫委员会已委?由周永新教授担任总研究顾问的团队,按照世界银行倡议的多根支柱模式,评估不同退休保障方案,并就未来路向提出建议。研究团队将于今年年中之前向扶贫委员会提交报告。政府会以开放及务实的态度,考虑退休保障的未来路向。
社会创新
62.我在政纲提出,并于上任后落实成立5亿元的“社会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鼓励关心社会发展的人士和机构,包括有志创业的青年人,以创新的意念和营运模式,解决贫穷及相关的社会问题。扶贫委员会辖下的社会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专责小组将在数月内委聘首批协创机构,基金预计可于年中开始透过协创机构接受个别项目的申请。
安老
安老服务计划方案
63.我的政纲主张敬老、爱老、护老。我将委?安老事务委员会筹划“安老服务计划方案”,在两年内为长者安老服务作出规划。
居家安老
64.社会福利署(社署)在去年9月推行第一阶段的“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取“钱跟人走”的模式,让合资格长者用服务券选择服务。截至去年12月底,社署已发出约750张服务券。同时,政府会继续增拨资源,增加其他社区照顾服务的资助名额。
65.政府会向长者中心增拨资源,加强对长者的支援,包括加强资讯、辅导,以及处理护理需要的评估和申请等服务。政府亦会加强长者地区中心对痴呆症长者及其护老者的支援服务。关爱基金专责小组亦正研究推行一项护老者津贴的试验计划。
院舍照顾
66.政府会继续透过多管齐下的方式,包括“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及其他措施,增加安老宿位的供应。政府亦会增拨资源,将持续照顾安排推广至资助护养宿位。
67.政府将会向一间位于深圳并由香港非政府机构营运的安老院舍购买宿位,让正在中央轮候册上轮候入住资助安老宿位的长者可自愿选择入住。社署会在今年第二季邀请合资格的长者申请,并会在第三季开始安排入住。政府亦正与另一间位于肇庆并由香港非政府机构营运的安老院舍商讨类似安排。计划推行两年后将作检讨。68.我去年在《施政报告》中表示政府会研究将“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的模式扩展至住宿照顾服务的可行性。政府将委?安老事务委员会在未来一年作出探讨,并向政府提交报告。若安老事务委员会认为可试验实施院舍住宿照顾服务券,政府在资源上会作出配合。就此,政府已预留合共约8亿元,作为支付在2015-16至2017-18这三年内分三期合共推出3 000张院舍住宿照顾服务券的费用。连同这3 000张院舍住宿照顾服务券在内,在本届政府任期内会增加约5 000个资助安老宿位。
经济支援
69.我在政纲中建议,并于去年4月实施的“长者生活津贴”,已有超过41万名长者受惠。政府会于今年底前检讨,包括研究应否放?资产限额水平。
70.去年10月推出的“广东计划”让居住在广东省的香港长者毋须每年返港,仍可继续领取高龄津贴(俗称生果金)。计划初步反应良好,至去年年底已有约16 700名长者提出申请,当中约7 000名长者现时已领取津贴。今年,政府会总结经验,认真考虑将“长者生活津贴”扩展至广东省的可行性。
医疗健康
71.自长者医疗券试验计划金额在去年增加一倍后,使用率正持续上升。为纾缓长者对公营门诊服务的需求和加强他们对基层医疗的重视,政府建议在今年内除了将试验计划纳入?常资助外,亦再次将金额增加一倍至每年2,000元。
72.由于医疗券计划也适用于牙科服务,增加的金额将有助长者获取私营牙科服务。此外,安老院舍或日间护理中心的长者免费基础牙科外展服务将会?常化,并扩大资助范围至包括补牙、脱牙及镶假牙。关爱基金专责小组亦正积极研究扩大现行的一项长者牙科服务,让更多有经济困难的长者受惠。
积极乐颐年
73.目前各大专院校及中小学共设立108间长者学苑。政府准备向长者学苑发展基金注资5千万元。此外,深受长者欢迎的2元乘车优惠将于明年第一季起分阶段扩展至“绿色”专线小巴。
助弱 少数族裔
74.香港有超过6万名南亚裔居民,比10年前增加50%。碍于文化、语言及种族差异,要全面融入社会有相当困难。政府会加强教育和就业支援。
75.绝大多数南亚裔香港居民均以香港为永久居住地。他们要融入香港社会,开展个人事业,需要提高中文的听、讲、读、写水平。政府会在幼儿教育至中小学阶段加强支援少数族裔学习中文。76.幼儿教育方面,教育局会增加取录少数族裔儿童的幼稚园的校本支援服务,并总结经验,与更多幼稚园分享。由于中文并非少数族裔学生的母语,教育局会在中小学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方面作特别安排。由2014/15学年起,政府会在中小学为少数族裔学生提供“中国语文课程第二语言学习架构”,特别设计教材和评估工具。为此,政府会由2014/15学年起每年提供约2亿元的拨款,加强校内支援,例如?用密集教学模式,提升小学低年级少数族裔学生的中文基础,以协助他们稍后融入主流中文课堂。同时,教育局会为学校提供校本专业支援服务和在职专业发展计划,提升学校和教师教授“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专业能力。
77.教育局会于2014/15学年在高中分阶段,为少数族裔学生提供应用学习(中国语文)科目,内容与资?架构第一至三级挂?。教育局亦正发展职业中文课程,为已离校的少数族裔人士加强就业能力。
78.政府支持各行各业增聘少数族裔人士。公务员事务局会继续与各部门跟进检讨和修订语文能力要求,在不影响职系工作的前提下,确保少数族裔人士在投考政府职位时继续享有平等机会。
79.民政事务总署会加强为少数族裔人士提供社区支援,在葵青区增设一所服务中心,并增聘少数族裔人士以扩大外展服务。此外,警务处积极鼓励少数族裔加入少年警讯,融入社会,目标是在5年内将非华裔会员由目前的1 900人增加至2500人。
残疾人士
80.为贯彻香港康?政策的发展方向,政府致力实现无障碍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让残疾人士在个人成长、教育、就业和社交生活方面,享有平等机会,全面参与。此外,残疾人士的家人或照顾者在生活及精神上有一定的负担,亦需要适当支援。
81.政府建议:
(1)提升康?专员的职级和增加其辖下编制,加强协调各政策局和部门;
(2)为智障儿童学校、肢体伤残儿童学校、视障兼智障儿童学校及医院学校精神科班,提供额外教师助理;以及逐步下调视障儿童学校及群育学校的每班人数至12人;
(3)增加特殊学校宿舍的人手,并提供额外津贴以照顾医疗情况复杂的宿生;(4)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增加6 200个康?服务名额,包括2 016个日间训练和职业康?服务、2 713个住宿照顾服务和1 471个学前康?名额。长远而言,政府亦会透过“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提供额外名额;
(5)将私营残疾人士院舍买位先导计划常规化,并将每间院舍可获买位数目的上限上调至七成;
(6)将三个关爱基金项目常规化。当中一项为低收入家庭残疾儿童提供训练津贴,让他们在轮候资助学前服务期间可接受自负盈亏的服务。通过另外两个项目,资助在社区生活的严重肢体伤残人士以添置医疗器材和消耗品,亦会按他们的需要由个案经理统筹,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支援服务;
(7)继续推广去年9月推出的《有能者.聘之约章》及共融机构嘉许计划,鼓励更多?主为残疾人士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政府作为?主亦会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士在政府的就业机会;
(8)提高庇护工场和综合职业康?服务中心的奖励金额;
(9)增拨资源予残疾人士地区支援中心、自助组织、手语翻译服务以及短期日间和住宿照顾服务,加强支援在社区生活的残疾人士和负责照顾他们的家人;
(10)向残疾人士日间训练中心增拨资源,加强照顾和支援高龄服务使用者;(11)向香港展能精英运动员基金注资2亿元,加强对残疾运动员的支援;以及(12)于今年上半年将“长者及合资格残疾人士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计划”扩展至12岁以下合资格残疾儿童,让他们以2元乘搭港铁一般路线、专营巴士和渡轮。政府会与业界探讨如何解决技术及操作问题,务求在明年第一季开始,分阶段将“绿色”专线小巴纳入计划。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82.承接去年的措施,政府会在2014/15学年将“学习支援津贴”增加三成,加强支援就读于普通学校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视乎所需的支援层级,学校可按每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每年获13,000元或26,000元的津贴。
福利服务规划
推行“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
83.我在去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善用土地和灵活运用奖券基金。过去一年,劳工及福利局(劳福局)和社福界积极跟进,并制定“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鼓励社福机构透过原址扩建或重建善用其土地,特别是增加安老和康?设施。去年9月邀请社福机构参加,反应非常踊跃。劳福局收到约40间机构的初步建议,涉及约60个原址扩建或重建项目,根据机构的粗略估算,可合共增加约17 000个长者和残疾人士的服务名额。政府将向奖券基金注资100亿元及提供所需协助,确保此项重大的社福基建计划能顺利推行。
优化整笔拨款津助制度
84.就整笔拨款津助制度,政府决定由2014-15起,增加非政府机构的全年经常拨款,加强机构的中央行政人手及督导支援,以及增加对“其他费用”的津助,并让机构更灵活运用公积金储备。此外,政府会增拨资源,让机构能更有效招聘和挽留辅助医疗人员,或购买辅助医疗服务,以提供社署的津助服务。上述各措施在2014-15涉及约4亿7,000万元额外的经常开支。护理工作人力资源
85.为满足护理人力需求,并为年青人提供更多就业选择,政府透过奖券基金在去年开展一项“先聘用后培训”先导计划,招募青年人在安老院舍担任护理工作,同时资助他们入读公开大学的两年制兼读课程,完成课程后可晋升至更高职位,在行内建立事业发展基础。由于先导计划反应正面,政府已预留拨款扩大计划及延伸至康?服务,未来数年共提供1 000个额外名额。
一站式处理福利申请
86.为改善现时市民须向个别部门申请不同福利计划的情况,政府将聘请顾问研究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的可行性。
职业安全
87.政府重视职业安全。劳工处会严厉执法,就安全纪录欠佳的行业?取特别执法行动,以及伙同职业安全健康局及相关工会、商会,推行职安健措施和举办大型的宣传及教育活动,提高业界的职安健意识和水平。
妇女
88.不少正照顾家庭的妇女有意重投劳动市场,加上目前很多行业已明显出现人手紧张的情况,如何协助她们兼顾家庭和工作,是人口政策公众参与活动的议题之一。劳福局联同妇女事务委员会正进行调查,了解香港妇女离开劳动市场的原因和吸引她们重新就业的因素,作为政策制订的参考。
89.为改善非政府机构目前为6至12岁儿童提供的课馀?管服务,社署会由2014-15起增拨资源,延长一些课馀?管中心在平日晚间、?六日和学校假期的服务时间,并增加减免收费的服务名额。此外,社署会扩展“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服务对象的年龄,由6岁以下延至9岁以下。与此同时,社署会增加该计划下的社区保姆服务名额。
香港政府新闻网刊发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一月十五日)在立法会席上发表二零一四年《施政报告》,题为“让有需要的得到支援 让年青的各展所长 让香港得以发挥”,演辞全文如下: 主席、各位议员、各位市民:
(四)培育下一代
90.政府鼓励多元卓越文化,从教育、就业和全人发展三方面培育青少年,为全港不同能力、志向和教育水平的青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培训和发展机会。
91.青年人要养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面的社会意识,既关心香港和国家的发展,也具备国际视野;既重视个人权利,也承担对社会的义务。
教育 幼儿教育 92.幼儿教育是培育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一环。免费幼稚园教育委员会正研究如何切实可行地实施3年免费幼稚园教育,预计会在明年提交建议。为适时纾缓家长的财政负担,政府会连续在2014/15及2015/16两个学年增加学券资助额,每年加2,500元,亦会调高学费减免的上限,协助有需要的家庭。
支援基层学生学习
93.政府已为青少年的正规学习投入大量资源,但为确保家境欠佳的同学亦有同等的学习机会,由2014/15学年起,政府会将三个支援学习的关爱基金项目纳入?常资助内,包括:
(一)为学生资助计划下领取“全额津贴”的小学生提供在校免费午膳;
(二)将“学校书簿津贴计划”下每名合资格中小学生的定额津贴提高约一倍;
(三)为就读副学位以下程度合资格课程的清贫学生,设立学费发还机制,并提供学习开支定额津贴。这三项措施将让约27万名学生受惠。
94.为协助推行扶贫和其他支援学习的措施,政府会由2014/15学年起,向公营小学提供相等于一名文书助理薪金的额外经常津贴,以减轻老师的行政工作。
以资讯科技提升自学能力
95.政府会在今年推出第四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主要措施包括由2014/15学年起,分阶段向所有公营学校提供无线网络服务及其他配套设施。
增加资助高等教育
96.近年符合一般入学最低要求的考生,都较公帑资助的学士学位课程第一年学额为多。政府会循以下五方面增加同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1)由2015/16学年起和紧接的3年规划期内,逐步增加资助院校高年级收生学额共1 000个;到2018/19学年,每年将有5 000名表现优秀的副学位毕业生可升读资助衔接学位;
(2)探讨如何切实可行地推行一项新的资助计划,资助每届最多1 000名学生,修读配合本港人力需求指定范畴的自资学士学位课程。计划如推行,将惠及三届学生,然后再检讨成效;
(3)推行内地大学升学资助计划,让透过“内地部分高等院校免试招生计划”升学的香港学生,如有经济需要,可于课程修业期内获每年最高15,000元补助金,计划不设名额上限,将惠及三届学生,然后再检讨成效;
(4)推行一项新的奖学金计划,资助每届最多100名杰出学生在香港境外升读知名大学,以培育更多元化的顶尖人才,推动香港的发展。除一律获发每年最高可达25万元的奖学金外,有经济需要的学生可另获每年不超过20万元的补助金。计划将惠及三届学生,然后再检讨成效;以及(5)为贯彻多元卓越文化的青年政策理念,将成立一亿元的奖学金,以全额资助模式,鼓励大学及专上院校由2015/16学年起,每年取录共约20名在体育、艺术、社会服务等方面有卓越表现的本地学生。
97.全面推行上述措施,将为高中毕业生开拓更宽更广的升学渠道,可望额外提供2 120个资助名额予香港学生在本地及境外升读学位课程,并为选择到内地升学的同学提供经济援助。
其他措施
98.为确保学生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投入多元的专上学生生活,政府决定:
(一)资助清贫学生参与由院校安排并择优而选的境外交流活动,受惠学生约9 800人;
(二)邀请关爱基金专责小组考虑,为就读学士学位课程并入住宿舍的清贫学生提供宿舍津贴,以及增加就读合资格自资专上课程的清贫学生的学习开支助学金。
99.此外,过去两个学年,政府容许学生贷款人可以选择在完成课程一年后,才开始偿还贷款。政府会将这项安排?常化,每年约有23 000名学生受惠。
100.去年实施的“双非”孕妇来港产子零配额政策大大减轻本地妇产科服务的压力。下一步,政府会确保本地学童的就学机会,并继续致力解决“双非”儿童对香港学额需求造成的压力。
就业 检视职业教育
101.上星期我到中华厨艺学院参加了一场祝捷会,祝贺香港厨师队在瑞士及韩国参加的两项国际西餐厨艺大赛勇夺全场总冠军,为香港争光。厨师队的25名成员,差不多全部均受训于职业训练局(职训局)。他们在国际赛取得佳绩,说明行行出状元。过去一年,我与从事不同行业或正接受职业培训的年青人见面,他们从事美容、资讯科技、设计、建造业等行业,虽然各人背景不同,但这些年青人和厨师队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在培训期间努力学习,终能实践梦想。
102.每个人有不同的兴趣和才能,主流教育未必适合所有青年人,政府应重新确立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并引导年青一代建立选择职业的正确观念。
103.为此,政府将成立职业教育专责小组,以制订在社区推广职业教育的策略;并邀请职训局制订策略性校园发展计划,以加强协同效应及提供先进设施,提升职业教育的形象及质素。
104.短期而言,政府将在四方面协助青年人作出生涯规划和加强职业教育。加强生涯规划
105.一、教育局会加强升学辅导小组的人手,以更全面支援学校提供升学及就业辅导服务,以及拓展生涯规划。由2014/15学年起,开办高中级别的公营学校亦会获得相等于一名学位教师职级薪金的额外经常津贴,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元素。同时,政府会推动更多工商机构和社区资源参与“商校合作计划”。政府也会增拨资源予非政府机构与学校协作,加强对中学生筹划未来升学与就业的辅导。
结合职业教育和就业支援
106.二、针对人力需求殷切的行业,政府会以先导形式推行职业教育和就业支援计划,结合有系统的学徒培训及清晰的进阶路径,为相关行业吸引和挽留人才。政府和参与的行业会在首年的培训期和紧接3年的学徒期,向学徒发放助学金或津贴。行业要承诺以特定工资水平聘用完成培训的学员,并提供清晰的晋升阶梯。先导计划由职训局负责执行,将惠及2 000名学员。
107.三、由2014/15学年起,向职训局提供经常拨款,为所有高级文凭及部分中专文凭的学生提供工作实习机会,受惠学生超过9 000人。
资?架构
108.四、现行的“资?架构支援计划”行将结束。经检讨计划的成效后,政府将设立10亿元的基金,利用投资收入,长期支援资?架构的持续发展。
全人发展
109.学生走出课室,可以激发多元潜能,培养性格,发展多元智能,体验全方位学习。课后学习及支援
110.现时政府和关爱基金设有多个资助计划,让学校及非政府机构向清贫的中小学生提供课外活动和课后学习及支援。政府会在2014/15学年,先行让学校有更大弹性实施“校本课后学习及支援计划”,并提供拨款,鼓励学校更好地运用“校本津贴”,让更多清贫的中小学生受惠。长远而言,政府会研究整合各项资助计划,加强成效。
社会参与
111.我们欣见商界和社会团体,自发推动“学校起动”和“333小老师培训计划”等课外活动及课后支援学习,成效令人鼓舞。为进一步鼓励商界和团体与学校合作,协助主要来自基层的学生全人发展,除原已计划注资的2亿元外,政府将会预留额外2亿元专款,透过“携手扶弱基金”提供配对资金,为基层家庭中小学生推行更多课馀学习及支援项目。
112.自2008年成立3亿元的儿童发展基金,政府一直积极推行及优化有关计划,并将在下个财政预留3亿元拨款,确保基金可持续发展,帮助更多家境清贫的学生。
青年宿舍 113.政府会继续推动青年宿舍计划。除位于上环及大埔的两个项目外,政府将增添两个分别位于旺角及佐敦的项目。预计四个项目合共可提供约1 000个青年宿位。
制服团体
114.政府将增拨资源,加强在地区层面与青年的联?和沟通。对制服团体如童军、香港红十字会和交通安全队等的?常资助,在来年会增加一倍,并提高“需支援学生队员资助计划”的拨款,让更多清贫学生受惠。
115.此外,政府决定于下一个财政起,扩展医疗辅助队少年团,在5年内将队员人数由现时1 000个增至3 000个。
开拓视野
116.政府正积极探讨将“国际青年交流计划”扩阔到更多地点。民政事务局亦和青年事务委员会合作,资助社区团体安排青年到内地交流和实习,预计名额会由现时的9 600名增至下的14 000名。
117.香港?外地“工作假期计划”实行以来,深受青年人欢迎,至今已有超过30 000名香港青年前往多个国家,旅游及短暂工作。政府会与更多国家商讨签订这计划。
(五)土地房屋与交通运输 土地供应
118.房屋短缺问题是严重的。除了楼价高、租金贵之外,香港人的居住面积狭窄,全港私人住宅单位中,超过一半的实用面积小于50平方米。上个月我在旺角逛街,有一对夫妇为三岁大的独生女和我合照,我问这对年青人:“追唔追多个呀?”他们的回应是:“特首,间屋?细,点追呀?”这答覆很典型。我知道有青年人成家不立室,结婚后两夫妇日间返工,晚上一齐在食肆吃饭,然后各自返父母家过夜。
119.除了为今天的年青人解决住的问题,我们也要为下一代筹划。我经常想,如果今天幼稚园的小朋友问:“特首,我第时大个住边度呀?”我如何回答?“没地方住”是不可接受的答案。我们一定要有目标,有计划,有办法。目标是香港人一定要有得住,而且住得愈来愈好,计划是既要有三五年的计划,也要有30年的计划,办法是不断开发新土地。
120.要提供足够土地以达到未来10年的房屋供应目标,是政府和社会一项艰巨的挑战,我们必须作出抉择和取?。过去一年,政府继续加强增加短、中、长期的土地供应,已在全港各区额外物色到约80幅面积共超过150公顷的“绿化地带”及“政府、机构或社区”(GIC)等土地,具潜力改作住宅用途并可在未来5年推出供兴建约89 000个单位,协助满足未来10年的房屋土地需要。加上先前经已物色到的土地,全港共有约150幅土地须改作住宅用途并预计在未来5年推出,以供兴建约21万个公私营单位。要将这些土地改作房屋发展及增加发展密度,并致力达到计划中的建屋量,我们必须顾及实际规划因素,包括交通和基建容量、社区设施配套、技术限制、位处地区的特色和现有发展密度,以及拟议发展对地区环境、景观及空气流通等可能造成的影响。有部分土地亦可能需要进行收地清拆或搬迁现有或已计划的设施等。政府会尽量顾及这些因素,以减低对地区各方面可能造成的影响。只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支持将这些土地改作房屋用途及增加其发展密度,我们就可以提供足够土地,成功达至建屋目标。政府当然亦会尽力加快完成各项所需程序。
短中期土地供应 精简程序 改善机制
121.地政总署将继续优化土地行政程序,包括地契条款的审批工作,整合作业备考。政府亦将引入“补地价仲裁先导计划”,通过仲裁方式加快达成补地价协议。此外,发展局将成立跨界别团队,专责支援财政司司长领导的“土地供应督导委员会”,监察土地供应的情况及推动开发土地的工作。
适度增加发展密度 减少部分发展限制
122.政府认为,除了港岛北部及九龙半岛人口比较稠密外,全港其他各个“发展密度分区”现时准许的最高住宅用地地积比率,可整体地适度提高约两成,政府对?德新发展区及屯门东进行了初步技术评估,建议可适度增加新增房屋用地的地积比率及可供兴建单位数目。政府在推行这项措施时,会顾及交通和基建、地区特色和现有发展密度等规划因素,以及对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
123.地铁西港岛线及南港岛线(东段)即将相继落成,政府亦正积极考虑兴建南港岛线(西段)。政府因此决定首先放宽薄扶林南面华富?一带的限制,在该处发展公营房屋并重建华富?,合共增加约11 900个公屋及居屋单位。
检讨土地用途
124.我在去年的《施政报告》提出,要持续检讨和改划各种土地用途,并且将原来用途未能落实的土地,尽快改作房屋和其他社会有更逼切需要的用途。主要工作进展如下。
125.政府去年建议将36幅共约27公顷GIC及其他政府用地改作住宅用途,当中18幅已划作住宅用途或正进行法定规划程序。过去一年,规划署另外物色了21幅共约34公顷GIC用地,适合改作住宅用途,当中11幅已完成或正进行法定规划程序。政府也陆续将没有植被、荒废或已平整的“绿化地带”用地,及合适的工业用地,改划作住宅用途。规划署已开展新一轮工业用地检讨工作,预计可在今年内完成。
发展新界东北及洪水桥
126.新界东北新发展区是本港中长期土地供应的一个重要计划,亦是2022年起房屋供应的主要来源。政府已尽量增加新发展区的发展密度,及提高资助房屋比例。新发展区将提供约6万个单位,其中六成为公屋及居屋。
127.政府已制订了洪水桥新发展区的“初步发展大纲图”。新发展区将会是另一个提供中长期发展用地的重要计划,可以容纳175 000新增人口,并提供近10万个职位。扩展东涌新市镇
128.发展局去年进行的东涌新市镇扩展第二阶段公众参与活动,建议可向东、西两面扩展,提供约53 000个住宅单位及建设商业枢纽区。
检讨北区和元朗荒废农地
129.北区和元朗共有约257公顷土地,目前主要是工业、临时仓库用地或经已荒废,政府已选定其中四幅进行规划及工程研究。初步评估部分用地最早可于2020年作房屋发展之用。
工商业用地 九龙东
130.“起动九龙东”计划将令九龙东发展为本港新的核心商业区,支持香港长远的经济发展。政府会善用九龙东转型的机遇,寻找空间支持文化艺术及创意产业的发展,令九龙东成为别有特色的商贸区,例如将观塘绕道下的空间用作文化艺术及创意产业用途。
131.政府正落实搬迁九龙东两个行动区内现有的政府设施。在规划过程中,除了发展办公室外,政府将寻找机会,为文化艺术及创意产业工作者提供发展空间。
启德发展区
132.为配合九龙东的转型,政府已检讨启德发展区的规划,并正进行技术研究,预计可增加约43万平方米楼面面积作写字楼用途,另提供约6 800个住宅单位。
中环湾仔
133.政府会继续透过卖地,增加中环湾仔核心商业区的商业?商贸用地供应,亦会在可行情况下,尽快将区内合适的GIC用地改为商业用途,包括中环美利道停车场及上环林士街停车场。政府同时会尽快落实中环海滨第三号用地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办公室及零售楼面面积。
活化工厦
134.政府会继续推行活化工厦政策,以配合不断转变的经济和社会需要。就此,政府已推出进一步优化措施。规划署亦正在进行新一轮工业用地分区研究,?重探讨工商业对用地和空间的需求,以及将位处住宅地区旁、工业活动已大幅减少的工业用地改划为住宅用途。
长远土地供应
135.香港的新界北部地区尚有不少未发展的土地,除部分具有高生态价值外,亦有不少具发展潜力。政府将于今年初开展《发展新界北部地区初步可行性研究》,透过综合的土地规划和基建发展配套,将合适的土地作更好的房屋、社会及经济发展用途。136.政府同时正积极进一步研究填海、岩洞发展及开拓地下空间等方案。维港以外填海地点的第二阶段公众参与已经完成。政府现正进行大屿山北面水域的累计性环境影响评估,并会陆续为各填海地点展开研究,包括配合开拓东大屿都会进行中部水域人工岛的策略性研究,以及大屿山欣澳填海计划的规划及工程研究。其他近岸填海地点的初步可行性研究,亦会陆续展开。
137.沙田污水处理厂迁往岩洞的可行性研究已大致完成,政府正计划展开勘测及设计工作,亦正筹备西贡污水处理厂、深井污水处理厂和钻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库搬迁往岩洞的可行性研究。四项搬迁计划共可腾出约34公顷的土地供发展。
138.政府已展开研究,以识别全港具潜力发展地下空间的地区,以增加市区内可用空间和优化市区的连接性。同时已拣选了四个具策略性的地区,即尖沙咀西、铜锣湾、跑马地以及金钟?湾仔,筹备先导研究。
房屋
139.一年来,社会认识到楼价和租金飙升的主要成因是供应不足,对政府提出的增加土地供应的办法也逐渐凝聚共识。政府双管齐下,增加供应,同时遏抑外来需求、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措施初见成效。
140.过去5年,私营单位平均每年落成量只有约9 680个单位。根据政府已知“熟地”上已展开或将会展开的私人住宅项目初步估计,未来5年私营房屋单位平均每年落成量约有13 600个单位,增幅约四成。
长远房屋策略
141.长远房屋策略咨询过后,社会已有明确共识:
(一)认同政府?取供应主导策略,持续增加房屋供应,并加强公营房屋的角色;
(二)市民期望政府妥善处理“?房”问题;
(三)应给予年青一代更多机会自置居所。
142.政府决定?纳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的建议,增加房屋供应,未来10年供应总量以47万个单位为新目标,公营房屋?六成。要达到这目标,我们要确保有足够土地,香港房屋委员会有足够财政,建造界有足够的人手。这是政府和市民共同面对的一大考验。
143.我们的长远房屋策略是:
(一)增加整体房屋供应,逐步解决短缺问题;
(二)增建公屋满足基层市民的需要;
(三)增加居屋及其他资助出售房屋供应,让中低收入阶层及青年人有更多自置居所机会;
(四)重建房屋阶梯,让有能力的公屋居民购置居屋,腾出单位给有需要的基层市民。
144.政府已物色足够土地,兴建已承诺的179 000个公屋单位及17 000个居屋单位,各有关政府部门全力觅地,进度良好。在新的房屋供应目标下,政府的目标是平均每年提供约20 000个公屋单位和约8 000个居屋单位。换句话说,未来10年的公营房屋供应,将较政府去年的承诺增加36%。政府亦会按新供应目标提供可兴建私人住宅单位的土地。铁路物业发展
145.铁路物业发展继续是房屋供应的重要来源。锦田南西铁锦上路站和八乡车厂上发展住宅已进行规划,可提供约8 700个单位;周边约110公顷土地的土地用途检讨亦即将完成。古洞北新发展区,将以落马洲支线建议中的古洞站为中心;而洪水桥新发展区,亦会善用现时西铁天水围站,以及建议中的洪水桥站附近土地的发展优势。
市区重建与楼宇安全 市区重建
146.去年,政府邀请市区重建局(市建局)全力推展“需求主导”重建先导计划,业主反应踊跃。连同一个由于未能达到八成业主同意的门槛而终止的项目,市建局在两年半内已开展了八个项目。收到的申请,规模愈来愈大,而须考虑的因素亦愈来愈复杂。市建局有必要全面检讨该计划,并且以审慎及“维持财政自给为长远目标”的原则,持续营运。
楼宇安全
147.政府十分关注用作住宅用途的分间楼宇单位(俗称“?房”)所引起的安全问题。屋宇署会致力全面取缔工业大厦内的“?房”,并会以“风险导向”为原则,就那些有较高机会出现“?房”的工业大厦,加强巡查和执法。对未履行有关命令的业主,屋宇署会加强检控。地政总署亦会加强执行契约行动,打击违规业主。
148.住宅及综合用途楼宇内的“?房”问题也必须正视。相关部门会加强执法,取缔和处理违反消防安全及建筑条例的个案。至于以发牌方式规管住宅楼宇内“?房”的建议,政府需要小心权衡利弊并研究可行性。
建造业发展
149.政府正全面检讨工务工程策略,推动建造业健康发展并提高其生产力,包括设计与施工的方法、科技的应用以及优化承建商名册制度,鼓励创新,以及积极处理人手不足的问题,以满足多项大型基建工程的需要。
交通运输
150.政府会继续发展以公共交通为本及以铁路为骨干的运输系统,纾缓道路挤塞,减少废气排放。因应未来6年将有五条新铁路陆续落成,政府将继续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推动巴士路线重组。
151.铁路发展策略顾问研究报告将在短期内完成。在参考报告后,政府将尽早公布新的铁路发展蓝图,订定2020年以后的新铁路项目,并会积极考虑兴建南港岛线(西段),以配合区内交通及薄扶林区公营房屋发展的需要。
152.此外,政府也会推广电动车的使用。为测试表现,政府早前拨款予专营巴士公司购买36部单层电动巴士,第一批电动巴士可望在年底前抵港。此外,政府会推行试验计划,让电动的士供应商利用运输署辖下的停车场增设快速充电器,鼓励业界扩充电动车车队。政府同时会在各区增设100个中速充电站,缩短充电时间。政府亦会增购电动车,我和主要官员会率先试用。
153.为加强九龙东区内的连?,政府就兴建高架铁路环保连接系统,已经进行第二阶段公众咨询,并会在年内展开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政府亦已开始改善九龙湾商贸区行人环境,以及将开展改善观塘商贸区行人环境的可行性研究。
154.政府会在新市镇及新发展区推广“单车友善环境”,并正在大埔区推行先导计划,改善单车径及单车泊位。长60公里由马鞍山至屯门的单车径工程现正分阶段进行,当中马鞍山至上水的单车径将于今年第一季完成,其馀各段将陆续动工。
155.政府著力改善行人设施,包括提供无障碍通道。就现有公共行人通道而言,除了在推展全港约160个加装无障碍通道设施的项目外,政府也正就每个区议会甄选为优先的三个加装升降机的项目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另一方面,为了方便上落斜路,政府正推展12项兴建自动扶梯连接系统和升降机系统的工程,其中位于慈云山及观塘月华街的行人通道系统,预计两三年内落成。
香港政府新闻网刊发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一月十五日)在立法会席上发表二零一四年《施政报告》,题为“让有需要的得到支援 让年青的各展所长 让香港得以发挥”,演辞全文如下: 主席、各位议员、各位市民:
(六)环保和保育
156.环保是本届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我任期的第一年,政府已为香港的环境保护制定了更全面及长远的蓝图,并开展了一系列的重大环保工作。
空气质素
157.环境局于去年3月公布《香港清新空气蓝图》,目标是要在2020年大致达到新空气质素指标的水平。新的空气质素指标已由本月起生效。
158.政府已经与业界达成共识并通过法例,落实淘汰约82 000部欧盟三期或以前的老旧柴油商业车。待立法会通过近114亿元的特惠补偿拨款后,政府将在今年3月?动计划。另外,由今年2月起,新登记的柴油商业车将受15年的退役期限规管。
159.本地船舶使用柴油的含硫量将由0.5%降至0.05%。有关法例将于短期内提交立法会审议。此外,环境局将在今年内向立法会提交法案,规定远洋轮船在香港泊岸后转用低硫柴油,减少二氧化硫和粒子排放,政府会争取新规定在明年生效。
废物管理 160.本届政府任期内,要从根本上改变废物管理的理念并付诸行动。去年政府公布《资源循环蓝图》,阐述未来10年废物管理策略,订下10年减废四成的目标、政策措施和行动时间表。
161.政府已完成饮品玻璃樽生产者责任计划咨询,亦已向立法会提交扩大塑胶购物袋环保徵费计划的法例修订建议。“惜食香港运动”的“大?鬼”形象已逐渐深入民心,逐步改变市民对浪费食物的态度。
162.都市固体废物按量收费,是政府的政策方向。收费将以“多弃多付”为原则,为?民和工商业减少?造废物及加强回收提供诱因。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已就如何落实按量收费,进行了三个多月的社会参与过程。委员会将尽快整理社会主流意见,为适合香港环境的废物按量收费制度向政府提交具体建议。
回收业
163.新设立的推动回收业可持续发展督导委员会,就回收业的运作和政府应如何向业界提供支援听取意见。为推动回收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已预留10亿元设立“回收基金”,并会制订基金的具体应用细节。
有机废物及厨馀
164.香港约四成的都市固体废物是有机废物,其中大部分是厨馀,亦有园林废物。政府将就消减、回收及处理有机废物提出更全面的策略及规划,包括逐步建立现代化设施,将有机废物转化成能源及其他有用资源。
社区环保站网络
165.去年初,环境局宣布以先导方式设立五个社区环保站,并将委聘非牟利团体营办,加强环保教育,协助社区收集各类回收物料,让绿色生活?根社区。为落实“减废为先”的废物管理策略,政府计划在全港18区各设立一个环保站并资助其后营运,工程开支预计约4亿元。政府已经开展规划,预计首个社区环保站可于今年中落成。
活化已修?堆填区资助计划
166.由于已修?堆填区不适宜作大型建筑或工业用途,有些已发展成社区或康乐设施,现尚有约18公顷已修?的地方可作类似用途。为加快工作及善用这些土地,政府已预留10亿元,设立“活化已修?堆填区资助计划”,供非牟利机构及体育总会等申请拨款,发展康乐、环保或其他社区设施。
废物处置设施
167.政府会确保废物处置设施的环保和运作水平,并就设施管理和运输配套、环境监测和清洁等问题,加强与地区人士沟通,尽量减少对居民的影响。减轻堆填区压力
168.政府会继续动员公众参与源头减废和分类回收,检视及理顺公众回收箱的位置及收集方式,以及推出手机应用程式,提供减废资讯及回收点位置。
维港水质
169.“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甲的主要工程在今年年底完成后,维港主体水质会进一步改善。为提升维港沿岸水质,环境保护署将展开顾问研究,长远目标是提升维港沿岸的休闲、康乐及体育价值。
绿色建筑
170.“推动绿色建筑督导委员会”去年成立后,现正检视政府各部门的相关工作,收集业界意见,以及参考外地经验。委员会将就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制定实施策略,以及提出相关措施的建议。
?史建筑及自然保育
171.过去一年,政府在古物咨询委员会(古咨会)的协助下,检讨保育?史建筑的政策,包括就动用公共资源的程度和方式,制订更具体的机制和准则;以及研究是否需要透过城市规划,加强对私人?史建筑的保育。古咨会将向政府提交报告。
172.政府亦正推行多项措施,包括通过管理协议计划及公私营合作试验计划,加强保育具生态价值的私人土地,并会透过法定程序,保护有高生态价值的地点。
(七)医疗
173.政府会持续提升公营医疗服务的质素,包括兴建新医院,扩建及重建现有医院。政府计划在?德发展区兴建一所急症全科医院,现正进行策略性研究。
174.政府去年向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拨出130亿元的一次性整体拨款,作为公立医院及诊所于未来10年进行小型工程之用,改善现有医院设施。
175.由于人口老化和生活习惯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在2011年成为本港最常见的癌症。因此,政府将资助较高风险的群组接受大肠癌筛检。?生署联同医管局正进行研究,并于今年展开先导计划的筹备工作。
176.精神健康检讨委员会正检讨精神健康政策,以协助政府制订有关政策的未来路向。政府会在今增拨资源,为更多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新一代药物,同时增加人手,改善住院及门诊服务,而为严重精神病患者而设的“个案管理计划”亦将扩展至全港18区。
177.由于人口增长和老化,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增加,医护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督导委员会正全面评估各医护专业的人手需要,并会就如何满足人力需求及促进专业发展提出建议。政府与香港医务委员会已落实优化医生执业资格试的安排,包括增加考试次数至每年两次,以及考虑适度放宽实习安排,以鼓励合资格的海外医生来港执业。医管局会继续透过有限度?册方式聘请海外医生执业,以及开办护士训练课程。
178.中医中药发展委员会已于去年成立,业界普遍认同香港有需要也有条件设立中医院,以提供中医住院服务,以及协助提升本港中医的专业培训和水平。政府已决定预留一幅在将军澳原本作私家医院用途的土地,作中医院之用。
179.至于自愿医保计划,食物及?生局正根据顾问的意见、外国经验和本地情况,制订相关的实施建议。政府会在今年稍后就具体落实方案咨询公众,包括研究以税务减免等方式鼓励市民购买医疗保险。
(八)文康及市政 文化及体育
180.文化及体育活动是优质生活的一部分。政府会继续完善及提升相关设施,缔造更佳条件去配合香港在文化、艺术及体育等方面的发展。
181.西九文化区将于2015-16起分阶段提供多元化的文化艺术设施。戏曲中心已经动工,公园、小型艺术展馆及M+博物馆的工程将于年内展开。政府将建议拨款建造西九文化区的综合地库,以支援整个西九计划的发展。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将严格控制成本,以功能为先。为配合西九文化区的建设,政府会继续积极发展艺术节目、拓展观众、推动艺术教育及培育人才。
182.为加强推广本土艺术和引入更多国际级的展览,香港艺术馆将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及扩建工程。除了改善观众服务设施,亦会增建新的展厅,展示本地艺术家的创作。
183.政府致力增加文化艺术设施和场地,现正筹划在牛头角兴建跨区社区文化中心,设施包括约1 200个座位的演艺厅及约550个座位的剧场,成为东九龙的重要文化设施。
184.体育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是政府发展体育的策略。政府将申请拨款在沙田及屯门兴建新的室内体育馆,以满足居民、学校及体育会的需求。
185.德体育园区是重大体育项目,政府将继续优先处理相关规划,与各持份者紧密沟通,争取于明年展开前期工程。
市政服务
186.部分公众街市的设施未如理想,政府正研究如何改善公众街市的营运环境,包括功能和定位、影响公众街市竞争力的因素、市民的期望,以及如何保留一些具传统特色的商贩行业等,预期顾问在今年年中提交初步研究结果。香港政府新闻网刊发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一月十五日)在立法会席上发表二零一四年《施政报告》,题为“让有需要的得到支援 让年青的各展所长 让香港得以发挥”,演辞全文如下: 主席、各位议员、各位市民:
(九)政制及行政 政制发展
187.政府致力推进香港的政制发展,坚决按照《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解释和决定,广泛徵询公众意见,实践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的目标。政府已于上个月正式就2017年行政长官及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咨询公众。政府将全面归纳及整理收集到的意见,依循政制发展“五步曲”开展工作。
地区行政
188.在两个多月前举办的地方行政高层会上,我提议加强民政事务专员的角色,让专员在地区上与区议会携手,统筹协调不同部门的工作,因应区情积极回应市民诉求。我决定在深水?和元朗两区推行先导计划,给予由专员担任主席的地区管理委员会决策权,处理部分涉及公共地方的管理和环境?生等问题,并由区议会就工作优次提供意见。政府会增拨人手和资源推行先导计划,藉以累积经验,探索如何更有效地逐步扩大落实“地区问题地区解决,地区机遇地区掌握”的理念。
189.政府已于今年起提高区议员的开支偿还款额,包括实质增加“营运开支偿还款额”达34%。此外,政府会在今年内检讨并公布区议员的酬金安排。
维护核心价值
190.法治对保障各种权利及自由至为重要,同时也是维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及商业中心的基石。政府会继续全面准确贯彻实施《基本法》,进一步?取必要措施推广《基本法》,不断完善法制,强化法律基建,维护公义,亦会继续维护人权、廉洁、自由、民主等核心价值。
公务员队伍
191.政府要维持优质高效的管治,有赖专业、廉洁和敢于承担的公务员队伍。我感谢公务员同事一直坚守岗位,尽心尽力为市民服务,并会继续与他们保持紧密和坦诚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巩固互信互谅的关系。同时,政府会为公务员提供更多进修学习的机会,鼓励和资助公务员参加培训课程和交流活动,加强公务员对国情和国家发展的认识。来年,政府亦会筹备一所新的公务员诊所,并为公务员加强专科牙科服务,同时加快兴建纪律部队的八个部门宿舍项目,目标是在2020年或之前提供超过2 200个单位。
(十)结语
192.主席、各位议员、各位市民,本届政府就任一年半以来,经济平稳发展,因此政府有比较充裕的财政能力。我多次公开、坦诚地说过:即使财政充裕,我也不主张向全体市民派钱。我认为钱应该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用于改善全港市民生活质素,用于提高全港的竞争力,用于培育下一代,和用于长远投资。
193.这份《施政报告》公布的政策和措施,需要大量新增的经常性开支,体现了本届政府从根本处理长期积存的问题的决心,尤其体现了本届政府扶贫、安老、助弱、培育青少年和提升公营医疗服务的决心。
194.香港有储备、有资产,近年不时有财政盈馀,但要根本处理好长期积存的问题,财政开支会不断增加。政府有责任“量入为出”,这个责任的关键既在控制支出,也在增加收入。审慎理财的同时,我们更要发展经济。
195.《施政报告》中的政策措施反映了我们对经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我一直坚信,民生和经济不可偏废。本届政府知道增加开支的需要,也知道发展经济的重要,这是决心。香港毗邻高速发展的珠三角,拥有健全的法治,成熟的市场管理制度,便利的营商环境,以及大量优秀而具国际经验的专业人才,而且有国家的支持,这是信心的基础。态度决定未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每个香港人多走一步,多出一分力,我们就可以有经济力量,让有需要的得到支援,让年青的各展所长,让香港得以发挥,让七百万人过更好的生活。
196.主席、各位议员、各位市民,除了我刚才宣读的施政进展和新政策措施之外,今天发表的《施政纲领》,亦会详述八个政策范畴160多项新措施及430多项持续推行的工作。这些工作体现了我在政纲中提出“稳中求变,适度有为”的主张,切合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策略。
197.政府的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我要感谢主要官员和公务员团队不懈的努力和各咨询组织成员的积极参与,也要感谢中央政府的支持、立法会的配合和香港市民的信任。
多谢各位。
第四篇:香港特首选举感想
思想汇报之香港特首选举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3月25日举行投票,候选人梁振英以689票在选举中胜出,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行政长官人选。选举投票3月25日上午9时开始在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候选人梁振英获得689张有效选票,候选人何俊仁或76票,唐英年获285票。
回顾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那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是东方巨龙向世界欢呼的时刻!它不仅是香港回归的一年,更是宣告了中国人民新纪元的开始!耻辱百年,百年沧桑,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终于收复了属于自己的领土!这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制度和高度自治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港人治港,日趋民主。香港特别行政区独特的法律地位可以概括为:没有殖民主义,保留资本主义,直辖于中央,实行高度自治。“一国两制”的方针将造就一个新的、更加繁荣稳定的香港。它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香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才能洗雪百年国耻。这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也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
今天的香港繁荣、稳定、和谐,全中国人民都为之高兴和自豪。算来香港回归也有十五年了,转眼香港回到祖国怀抱都有十五年了!在历史的长河里,十五年不过弹指一挥,但香港这十五年的风风火火,十五年的沧桑和辉煌,造就了今天繁荣、稳定、和谐的香港—东方明珠!今天,这座名城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香港回归十五年了,确实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经历了经济转型、重新定位的阵痛后,一个更加繁荣、稳定的香港昂首迈进回归祖国后的第十五个年头,这十五年来,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坚决按基本法办事,没有干涉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内部的事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香港市民,战胜了亚洲金融**等一系列的困难,经济得到稳定、恢复和发展,民生得以改善。香港目前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我一直认为,香港背靠祖国、面对世界,有着特殊的区位优势。香港有着世界最自由的经济,国际上广泛的联系,有着较为完备的法制和经济管理人才的优势。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以至航运中心地位、贸易中心地位,是其它地区不可替代的。
今日的中国已经崛起为东方巨龙,香港依托内地前途不可限量,香港回归的作用还将继续发挥,影响还将继续。我希望更多的港人来内地工作、学习和参观旅游,加强两地在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祝香港的明天更加繁荣,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和谐,祖国的明天越来越强大!
第五篇:梁振功先进事迹
梁振功同志先进事迹
梁振功同志系琼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琼海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林改工作启动以来,该同志立足岗位职责,坚持真抓实干,谋求创新发展,带领市林改办一班人,在推动琼海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充分展现了一名领导干部的才干和风采。
一、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梁振功思想觉悟高,政治立场坚定,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始终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林改的文件精神,努力学习林业的有关法律法规,认真阅读相关刊物,登陆国家及省林业局的相关网站,及时了解林改政策动向。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确保依法依规指导开展工作。在他的推动下,各镇党委书记、镇长、业务骨干及林改工作队员多次参加了省举办的政策理论培训班。
二、深入基层、广泛调研,不断提高领导决策水平。梁振功工作积极主动,扎扎实实,作风正派,经常深入农村,帮助解决林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林改工作部署,工作思路清晰,计划性强,思维敏锐。如林改工作开始以来,该同志主动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汇报工作,努力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并亲自到屯昌、澄迈等试点县去拜访分管林改工作的副县长,向他们学习林改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下大力气转变一开始个别镇领导对林改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能够迅速组织整改。如经他反复思考后提出经培训后把部分 测量任务交给村干部的方法,成功扭转了09年上半年工作被动的局面,实现了年底前完成外业勘界测量进度达99%以上的目标。
三、多管齐下、措施得力,确保人、财、物及时到位。梁振功始终牢记自己的岗位职责,亲自抓工作落实,确保人、财、物及时到位。一是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凭借在琼海工作多年的经验,亲自选定人选,并积极协调,最终成功选调了包括9名副科以上待遇的38名精干人员,组建了市林改办。指导市林改办从大中专院校招聘了98名毕业生,组成了林改工作队。二是确保资金保障到位。09年初,梁振功多次主动跟市委、市政府汇报林改工作,并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得到大力支持,在工作经费预算中,安排了200万元作为林改工作经费,但由于省政府工作步骤比原计划提前了半年,他积极向市委常委会汇报,并争取得到了市财政部门的支持,追加了200万元作为林改工作经费,有效保障了工作的顺利推进。三是确保大宗物资采购到位。梁振功始终重视大宗物资的采购,要求市林改办及设备供应商为其提供完备的设备参数及价格指标,并亲自上网查询各类设备的市场报价,然后召开市林改办会议,反复讨论比较,确保林改专用计算机、GPS机、复印机等大宗物资到位。
四、亲力亲为、拓宽渠道,切实抓好宣传报道工作。梁振功十分重视宣传报道工作。2009年2月19日,梁振功在百忙之中,到琼海电视台《话琼海》栏目,采用通俗的语言录制了一期林改专题访谈节目。这期节目从2009年2月23日起在琼海电视台滚动播出,取得了较大反响。他亲自组织宣传部门,多次与《海南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沟通。在他的努力下,2009年3月16日和12月11日,《海南日报》分别对琼海市林改工作进行了宣传报 道,进一步扩大了宣传力度。在他的推动下,琼海市成功建设开通了琼海林改网,编发了《林改政策问答手册》18000余册,印发了《致农民的一封信》近10万份,撰发了《林改工作简报》23期,悬挂了林改宣传横额165条,出动了林改政策宣传车63辆次等等,使琼海老百姓对林改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发扬民主、勤于总结,不断推动工作机制创新。梁振功身为领导干部,科学领导,决策民主,勤于总结,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大胆创新工作机制。在他的指导下,市林改办经常召开会议,民主讨论各类重大决策,集思广益,有效推动了林改工作机制的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建立了林改工作进度周报制度。各镇每周都将本镇林改工作进度上报市林改办。市林改办对各镇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汇总,通报全市,营造了良好的林改工作纪律和氛围。二是重点抓好村民小组方案的制定工作。梁振功经常强调:“村民小组方案是“分山分林”方案,在整个林改工作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一定要抓好、抓实。”因此,在林改启动之初,琼海就严格按照“六签名、四公示”制度的要求,因地制宜指导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三是建立工作激励机制。梁振功作为分管领导,非常关心工作激励机制的建立,在他的推动下,市林改办从专项经费中安排了24万元作为奖励经费,有效提高了各镇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建立科学的工资管理机制。梁振功始终关心林改队员的收入状况,他经常要求市林改办和各镇要关心队员的工作和生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在他的推动下,实行科学合理的保底计件工资制,激发了队员的工作积极性。
六、抓准关键、突出重点,工作成效立竿见影。梁振功作为市政府副市长,林改工作只是其众多重要工作中的其中一项,但 他却非常善于抓准工作的关键,他多次下到各镇去检查调研,也经常要求市林改办的同志一定要确保林改的准确性。一是始终牢牢抓住解决历史遗留的面积过大、租期过长、租金过低等“三过”问题以及林地纠纷等工作不放松,经常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各镇检查指导“三过”问题的处理,协调解决镇与镇之间、镇与农场之间的权属纠纷问题。二是是建立科学高效的资料校对和审批机制。他明确要求每个镇都要设立资料校对专岗,负责对每一宗林改资料进行审核校对,并要求各镇之间进行交换检查,有效确保了资料的准确性。在市林改办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审批制度,制定了专门的林权证审批单,确实将责任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三是注重档案管理。他要求市林改办一定要做到档案管理与林改工作同步进行、协调开展,并经常利用下乡调研的时间,过问镇级林改办的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到档案管理有人抓、有人管。并要求市林改办一定要加强监督,保证质量。2010年8月,他亲自带领各镇分管副镇长和林改办有关人员到万宁学习,要求市档案局局长要亲自抓林改档案工作,做到了林改资料的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查、看、补、审、收”标准化、规范化,巩固林改成果,有效维护林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琼海市林改办
二0一一年三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