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物质控制管理程序(EICC5.1版)

时间:2019-05-14 09:2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害物质控制管理程序(EICC5.1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害物质控制管理程序(EICC5.1版)》。

第一篇:有害物质控制管理程序(EICC5.1版)

有害物质控制管理程序

1、目的:

对有害物质进行有效的管控,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法律,法规及客户的环保要求.2、范围:

公司内部及所有供应商(含外包商)所属原物料,制程管制及新产品 等均纳入本程序管理

3、职责:

3.1采购部: 要求供应商提交原材料和部品及辅助材料的环境管理物质资料(成分表或SGS DATA),并签订《环境关联物质不使用证明书》。

3.2营业部: 了解客户对环境有害物质的要求,并传递给品管部。3.3品管部: 样品、量产品有关环境管理物质资料的作成及提出,供应商来料环境

有害物质含有的检测。

3.4 生产部/仓库部: 购入品、在制品追踪,确认,检查,标识及区分。

4、定义:

4.1 SGS DATA:SGS检测机关所做的有关环境有害物质的测试报告。

4.2 成分表(材质证明书)MSDS:零部件材质中所含化学物质的组成比率,使用范围,安全因素,防护措施等,包括化学品、纸张及金属材质等。

5、内容:

5.1 测定对象及规格测定对象品中所包含的环境有害物质含量值参见《环境物质

管理规程》 5.2 新样品提出

5.2.1营业部识别出客户对环境有害物质的要求,将客户的要求或执行之标准传递给技术部,技术部打样时则按客户要求之内容进行打样,打样完成后,由技术部制定《样本确认书》《检查记录表》,并将所有原材料、辅助材料之SGS REPORT、成分表,COPY 一份作为附件,附至《样本确认书》后面。5.2.2 采购部对所有供应商按照《供应商管理程序》内之相关环境管理物质的要求进行对供应商品的控制,评估合格之供应商并签订《环境有害物质不使用证明书》,并列入《合格环保供应商名录》中。

5.2.3供应商提供之样品,必须附有环境管理物质的检测报告资料,由采购部进行样品的验证,确定是否符合环境管理物质的要求,当符合要求时则验证成功,不符合要求时则要求供应商进行改善或重新送样确认,或寻找其它供应商。5.2.4所有的供应商提供的环境物质管理文件按《文件管理程序》之外来文件之控制流程编号盖章。并分发之采购,品质等相关部门。5.3 本公司采购之原材料

5.3.1 品管部应当对供应商提供的SGS报告之检测数据进行确认,若上述数据与公司规定标准不相符时,要求供应商进行改善并重新作成,合格后将SGS检测报告、成分分析表归档保存。

5.3.2采购部必须要求供应商在材料之构成、生产场所、配料及方法变更时重新提出材料成分表或SGS DATA。IQC在检测原材料时应确认每批材料之SGS报告,材料成分表,不使用证明书等文件。若无此报告则IQC拒绝收料。5.3.3 采购、品管部必须对供应商进行至少每年一次的环境物质管理方面的评核,评核的方式按照《供应商管理程序》的相关要求进行。5.4 标识及鉴别管理

5.4.1供应商每批送货时,经确认无误之环保原材料(包括辅助材料)均按照昶煌公司提供之环保标签,贴在指定的位置,其它标示则按《标示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进行标示,并于指定位置存放。5.4.2仓库对其合格的产品进行先入先出的识别管理。

5.4.3 成品标示则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如果客户无要求则在外箱的产品标签的右上角位置贴上“环保”标签。5.5 变更管理: 5.5.1向客户提交

若公司生产的产品材料之构成、生产场所、配料及方法变更时,需向客户提交》《样本确认书》等文件重新承认,交客户确认承认OK并签回后方可进行生产,同时,按照新品的要求进行。

5.6每批生产之产品由IQC做材质留样,检验员作产品留样,并做好标示,标示按《标示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之相关要求进行。5.7 本公司外发加工的管理: 外发加工管理参照《供应商管理程序》。5.8 异常管理

5.8.1 对于供应商所出现的环境管理物质的异常问题,须把不合格品马上隔离管理,各相关担当部门应及时依据供应商提供的SGS报告进行查询追踪,包括出货批号,出货日期,向品管部负责人,管理者代表及最高负责人报告,并执行其指示,采取预防及改进措施.5.9 检测报告提出及资料保管

5.9.1 本公司刚开发的样品成份测定由品管部负责,品管按客户要求向检测机构申请对样品的检测及对相关检测报告进行追踪.5.9.2 当需要送SGS机关测试样品时,品管部联络检测机构,确定后送去检测,并保留样品做好样品标示。SGS检测报告则按《文件管理程序》外来文件之相关要求进行控制。

5.9.4 接收到SGS检测机构的报告后,品管部审查后,将原稿交于文控中心管理,当营业部需向客户提交时,则向文控中心申请分发,并做好受控标示。5.9.5 所有环境相关的资料,各相关部门或担当人员在核对其相关项目后交于文 控中心,最终在文控中心统一保存.5.9.6 对于供应商所提交的环境管理物质方面的SGS报告,品管部须根据相关内容进行核对确认。

5.9.7 对于所有的SGS测试报告和成分表(材质证明书)的有限期为一年。5.9.8危险废弃物需要由资材部收集定期交给有环保资质的厂家处理。6.相关文件

6.1《环境物质管理规程》 6.2《文件管理程序》 6.3《供应商管理程序》 6.4《标示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7.相关记录

7.1《环境有害物质不使用证明书》 7.2《样本确认书》 7.3 《合格环保供应商名录》

第二篇:有害物质管理程序

有害物质管理程序

1.目的通过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控制,让环保产品走进国外市场,确保本公司制造及销售的产品,能够符合不含有毒或低毒环保要求及各国环保之法律法规,并能满足客户要求及环保发展的趋势。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在生产制造、包装、储存、运输过程的零件及材料的有害物质管理。

重金属

★镉以及镉化合物

★铅以及铅化合物

★汞以及汞化合物

★六价铬化合物(Cr6+)

有机氯化合物

多氯联苯(PCB)

多氯化萘(PCN)

氯代烷烃(CP)

灭蚁灵(Mirex)

其他有机氯化合物

有机溴化合物

★多溴联苯(PBB)

★多溴二苯醚(PBDE)

四溴双酚-A-双-(2, 3-二溴丙醚)(TBBP-A-bis)

其他有机溴化合物

有机锡化合物(三丁基锡化合物、三苯基锡化合物)

石棉

偶氮化合物

甲醛

聚氯乙烯(PVC)以及聚氯乙烯混合物

注:“★”者为2006年7月1日欧盟首批实施“ROHS”指令的有害物质;

3职责

3.1副总经理:负责组织管理环保工作会议。

3.2品管部负责组织推动环保工作,全员须参与环保工作的实施。

3.3品管部负责制定限制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环保标准及环保要求。

4.术语及定义。

4.1含有

含有系指无论是否有意,所有在产品的部件、设备或使用的材料中添加、填充、混入或粘附的物质(包括在加工过程中无意混入或粘附于产品中的物质)。

4.2杂质

包含在天然材料中,作为工业材料使用,在精制过程中技术上不能完全去除的物质,或者在材料合成反应过程中产生,而在技术上下不能完全去除的物质。此外,为了与主原料加以区别,在为了改变材料的特性而使用称为“杂质”的物质时,也按“含有”处理。

但是,在制造半导体设备等使用的掺杂剂,虽然是有意添加的,但实质上在半导体设备中仅有极微量残存,这中情况不作为“含有”处理。

此外,在部件、设备中该环境管理物质作为杂质混入或者粘附时,其浓度不应超过该允许浓度。

4.3“RoHs”

系指:《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欧洲议会和理亊会2003年1月27日第2002/95/EC号英文全称为:on 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5.程序内容

5.1环保物料的供应,依据《供方管理程序》对合格供方的要求。

5.1.1合格供方应提供最高负责人对环境的承诺书,签署《不使用环境相关法规中禁用/限用物质保证书》。

5.1.2合格供方应对使用原材料明细及相关物质的含量数据,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

5.1.3合格供方建立原材料进料检验管理体系,制程过程的保证体系。

5.2环保物料的采购,参照《采购管理程序》,资材部下发《采购单》将增加环保标准要求,供应商须确保符合环保的物料批量供货能力。

5.3环保物料的验收。

5.3.1品管部对新引入的物料,本公司将按新的《ROHS承认书》模板进行认证,供应商必须提供《ROHS承认书》、有害物质成分含量测试报告。

5.3.2 IQC对来料中有害物质含量作为重点检测项目,不符合环保的物料将拒绝接收。

5.3.3对己进入公司的物料不能满足环保要求的,技术部协同资材部负责寻找环保物料完成替代和处置。

5.4制程中的控制。

5.4.1物料使用部门及物品发放人员负责作好领用记录,保证物品的追溯性。

5.4.2在物料使用过程中不得有意添加杂质,如有添加须对此物质进行有害物质检测。

5.4.2库存材料,资材部仓管员作好环保标示及隔离。不符合环保物料,未经品管部认可不得投产制用。

5.5库存成品物料环保改造及出货的控制。

5.5.1对库存成品物料环保改造,在客户能接收的期限内切换完毕,之后发货的产品全部满足环保要求。

5.5.1对库存成品作好隔离,符合环保的物料应作好标绿色环保标示。不符合环保物料,未经品管部认可不得给客户供货。

6.把制定限制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环保标准及环保要求落实到生产和品质中去,对有用有毒有害物质实行分级管理。

6.1一级管理(立即执行),停止接收/禁止含有1-7项某些物质的原材料及零件,需要第三方检测机构(SGS、ITS)检测报告。

6.2二级管理(厂商自我宣告),2-78项设定示厂商宣告自己制程及原料中未使用物质。

6.3三级管理(适用除外项目),须密切关注。附《环境有害物质禁用表》

第三篇:仪器设备控制和管理程序

1目的对仪器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使其始终处于完好状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和有效,为特制定本程序。范围

适用于我中心用于检测、数据处理、环境监测、安全监控和仪器、设备、量具、器具的采购、验收、使用与维护保养、维修、降级与报废以及仪器设备的表示和档案管理。3 职责

3.1 最高管理者代表的职责

负责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修理、报废申请的批准。

3.2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

负责批准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检查的作业指导书,批准操作规程,负责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发现仪器设备存在缺陷时负责组织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追溯。

3.3 质量负责人的职责

负责审核仪器的购置申请;组织仪器设备的验收;提出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组织对仪器设备实施维护;审核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提出降级报废的处理意见。

3.4 设备管理员的职责

负责组织对拟购仪器设备的论证、申购、验收、建档、报废核在用仪器设备的监督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台帐以及组织便携仪器设备操作报规程,负责粘贴仪器设备管理状态标识。

3.5 公司物设部采购员职责

负责仪器设备采购、运输、安装、调试、维修、质量验收、发放。

3.6 计量检定员的职责

协助设备管理员填写仪器设备的采购身申请,负责建立仪器设备台帐,组织仪器设备送检和校准,负责粘贴仪器设备计量标识。

3、7 检验员的职责

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要求操作,做好《测量试验设备使用运行情况记录》 4 程序

4.1 仪器设备的配置

4.1.1 质量负责人应会同技术负责人审核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要求,配置应当满足承检项目标准和承检能力的技术条件。

4.1.2 仪器设备的配置应考虑以下因素:

4.1.2.1 测量仪器设备的测量参数范围要求;

4.1.2.2 测量仪器设备的测量参数准确度要求;

4.1.2.3 仪器设备的准确度应与被测参数的允差相适应;

4.1.2.4 测量仪器设备的测量稳定性要求;

4.1.2.5 测量仪器设备的分辨力要求;

4.1.2.6 仪器设备的测量范围与灵敏阈应满足所执行能够的标准要求;

4.1.2.7 测量仪器设备的自动化要求;

4.1.2.8 测量仪器的量值溯源性要求;

4.1.2.9 测量仪器设备的价格和维护要求;

4.1.2.10 对供货厂商的售后服务与培训要求;

4.1.2.11 法律和法规对产品的要求。

4.2 仪器设备的采购

4.2.1仪器设备管理员到公司物设部领取购置仪器设备《申请表》,按检测技术标准的要求填写名称、型号、不准确度及购置理由,经使用部门工程技术人员签字同意后交质量负责

人。

4.2.2 质量负责人负责对拟购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性能进行论证,提出具体参考意见,会同技术负责人审核;属于高精度设备或重大型设备,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本中心专业学术会讨论决定,报首席执行者代表批准。

4.2.3 公司物设部采购员负责与供货商联系,并索取合同书,确定技术指标、运输、安装、调试要求、质量验收标准、验收程序及付款方式等,最后签订合同,4.3 仪器设备的验收

4.3.1 仪器设备到货后,由公司物设部采购员组织验收,验收时应会同试验检测中心质量负责人按照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验收,合格后确定可否发放和投入使用。

4.3.2 根据合同规定,由设备物设部采购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装、调试、校准,确定符合所规定的技术条件后,填写《仪器设备验收记录表》,通知试验检测中心仪器设备管理员办理保管使用手续。

4.3.3经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在仪器设备上张贴使用状况标识,建立仪器设备胆敢,使用说明书一份归档,一份复印由使用人员参照使用保管,4.4 仪器设备的使用

4.4.1 如验收达到要求后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计时制定检定/校准计划对仪器设备安排检定/校准,检定/校准执行《量值溯源程序》。

4.4.2 如经验收或检定/校准达不到使用要求的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通知设备物设部采购员,由设备物设部采购员与商家办理包修、包换、包退业务。

4.4.3 经检定/校准合格后的仪器设备,应由各仪器设备管理员组织编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制定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运行文件应由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操作规程和运行文件应包括:仪器设备安全、有效使用的操作规程,使用限制条件,仪器设备的期间检测方法和记录格式,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和记录,仪器设备的档案,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等内容。

4.4.4 对初次添置的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应按《人员培训程序》经过培训,详细了解使用说明书的内容,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性能、保养方法和操作规程后,方可开机操作,操作大型、贵重、精密合操作难度较大的仪器设备须取得仪器设备操作证。

4.4.5 对容易引起误操作或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操作过程,则由仪器设备管理员起草详细的操作规程,报质量负责人审定后由技术负责人批准实施。

4.4.6 使用前须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并记录其状态。

4.4.7 检测过程汇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避免误操作和使用超周期的仪器设备,发现异常现象时,立即停止操作并标识,再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原因分析。

4.4.8 使用结束后,使用人员应及时填写《测量试验设备使用运行情况记录》

4.5 仪器设备的管理

4.5.1 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对本中心配置的所有仪器设备建立仪器设备的使用档案,仪器设备的档案应包括以下全部内容:

4.5.1.1 仪器设备名称;

4.5.1.2 制造商名称、型号、序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4.5.1.3 对设备是否符合规范的核查;

4.5.1.4 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

4.1.5.5 目前放置位置;

4.1.5.6 接收时的状态;

4.1.5.7 制造商使用说明书,或借用存放地点;

4.1.5.8 所有检定/校准/验证的日期和结果以及下次检定/校准/验证的预定日期;

4.1.5.9 设备的使用运行、维护记录;

4.1.5.10 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

4.5.2 对无法建立档案的量具、器具或易耗仪器,仪器设备管理员应负责建立“量具帐目”。量具帐目应包括:

4.5.2.1 量具的名称;

4.5.2.2 编号;

4.5.2.3 目前使用和存放位置;

d.详细的技术指标;

e.检定/校准/验证的日期和结果以及下次检定/校准/验证的日期。

4.5.3 仪器设备管理员对所有检测配置的仪器、设备、量具实施“绿、黄、红”三色标志管理,将“三色标识”张贴在仪器设备的醒目处。“三色标识”意为:

a.合格证(绿色)表明该仪器设备经计量检定(包括自校)合格,或经检查其功能正常,或经实验室间比对符合规定要求,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b.准用证(黄色)表明该仪器设备有部分缺陷,但经检查其检测工作所需的某些功能或所使用量程合格,准予使用或不影响测量结果的降级使用;

c.停用证(红色)表明该仪器设备已损坏或已超过检定周期或经检定不合格等,不准使用。

4.5.4 仪器设备管理员每半年至少安排一次对各检测室的仪器设备的存放、保管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5.5 使用人员应经常地对其操作的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通电、去尘、去湿、加油及功能性检查,发现问题计时解决,并按检查结果更换状态标识。

4.5.6 仪器设备借用时,由接用人写《仪器设备借用登记表》,保管人进行资格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确定其能正确操作后方可签字借出,并在借出和返回时进行状态验收,必要时按《期间核查程序》进行核查。

4.6仪器设备的携带与运输

4.6.1 携带仪器设备到现场检测时,先将仪器设备置于稳固的包装箱内,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碰撞。

仪器设备到达现场后应将仪器安放在安全可靠的位置,并检查环境条件符合仪器设备使用条件后再开机,开机后应先检查仪器的技术状态,并作好记录。

4.7 仪器设备的维护

4.7.1 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维护应提出详细计划,以保持在用仪器设备的性能。仪器设备的维护计划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

4.7.1.1 仪器设备安全使用条件;

4.7.1.2 仪器设备正常操作的文件;

4.7.1.3 周期校准/检定的结果;

4.7.1.4 仪器设备的“期间检查”结果;

4.7.1.5 自动测量用的程序文件;

4.7.1.6 必要的清扫和除尘。

4.7.2 当仪器设备经检定/校准/验证后或在维护中确认达不到使用要求时,检测室负责人应向质量负责人提出书面申明.质量负责人确认后可作本程序第4.8.5款的降级限用处置。

4.8 仪器设备的修理和报废

4.8.1 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检验人员应停止仪器设备运行,及时向质量负责人报告,分析、检查故障原因。若故障为不影响检测精度的简单故障,排除后可继续使用,检验人员应在使用记录重作好记录;若故障无法排除,检验人员应通知仪器设备管理对故障设备粘贴红

色“停用证”标识防止误用。

4.8.2 仪器设备发现故障采取紧急措施后仍需送检时,由使用部门填写《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提出修理意见报技术负责人批准,由公司物设部组织实施。

4.8.3 仪器设备由公司物设部组织负责承建或送修,修理时应请专门技术人员来实施,修复后必须经过检定/校准和功能检查,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后再交投入使用.修理晚场后维修人员应填写《仪器设备故障维修记录表》,并将所有材料存档。

4.8.4 对发现故障前一定时期内所检测结果有怀疑的,由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追溯核查。当核查发现由于设备问题已经给检测结果造成了影响时,本中心应以书面形式尽量通知到所有保存检测报告和使用检测结果的客户,追溯应按《检测结果报告程序》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4.8.5 对于降级限用处置的仪器设备,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分别张贴黄色“准用”标识和编制限制使用“警示”。

4.8.6 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后无法修复、使用年限过长等不能满足检验要求时,使用部门可申请报废,但计量检定人员经确认后说明报废理由,填写仪器设备《报废通知单》,报质量负责人审批。

4.8.7 大型仪器设备的报废须经最高管理者代表批准。相关文件

5.1 《检测结果报告程序》

5.2 《期间核查程序》

5.3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4 《人员及资格确认培训程序》

5.5 《量值溯源程序》质量记录

6.1 《申请表》

6.2 《仪器设备验收记录表》

6.3 《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6.4 《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6.5 《报废通知单》

6.6 《仪器设备借用登记表》

编制人:日期:年月日 身何人: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日期:年月日

第四篇:财务部函件物资控制管理程序

财务部函件

呈:董事局

由:财务部

事由:有关物资申购、验收、领用、退货、退仓管理流程

日期:200**年0*月10日CW200****

为了有效的控制好物资采购成本及控制好公司的成本费用;特制定以下管理流程:

一、签收单据管理程序:

1、各部门必须提供经部门最高负责人或被授权人的签名模式(详见附件),方有权签物资申购单、收货记录单、物品领料单。

2、财务部必须认真核对各部门之人员签名模式,未经负责人或被授权人签名确认,仓库有权拒绝收货和发放工作。

二、申购管理程序:

1、一般物资需提前七天以上填写物资申购单;需定版生产类的物资需根据供应商生产周期提前填写物资申购单。

2、急需采购物资的需提前三天填写物资申购单;特急采购小金额(1000元以下的)之类的必须电话知会财务总监,采购方可采购事后补物资申购单。

3、各部门所需采购物资由经部门最高负责人或被授权人填写好“物资申购单”(需注明所需材料品名、规格、型号、单位、数量、需到货日期)并签名,经仓库确认是否有存货100元且单项总额为500元以上的须填写

三家供应商、电话、报价)呈报总经办(单项价格100元以下或多项加总额1000元

以下,超额后须呈报董事局审批。

三、采购及订货管理程序:

1、自行采购:由采购组货比三家进行采购,并在原始送货单或发票、收据上注明采购供货商家的联系电话、联系人以便收集核查。

2、供应商供货:经采购组根据货比三家后进行报价,填写报价表经采购主管、财务总监、董事长(董事)签批选定供应商后执行;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签订购销合同及协议或签发订货单。

四、验收管理程序:

1、财务部采购组在“物资申购单”上注明到货日期,并在货到前一天通知财务部仓库组及使用部门,以便仓库作好收货准备工作。

2、物资到货时,由仓库组、使用部门一起进行验收工作。需技术监定方面的还须监定部门负责人参加。(如工程或电脑方面)

3、经验收合格的物资,统一由仓库开据“收货记录单”(白联:财务部,红联:供应商,蓝联:仓库,黄联:使用部门)并需仓库、使用部门、采购员共同签名确认。

五、退货管理程序:

1、所有不合格的物资,退货时必须由仓库开具退货单(用收货记录单以负数表示开据并明退货原因),保安部方可放行。

2、所有退货单须注明退货原因经使用部门负责人、仓库组、采购组一起签名方为有效。

六、领货管理程序:

1、入库后的物资部门需领用的要填写好申领单(注明货物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白联:仓库,红联:财务,黄

联:领货部门)

2、所有申领单必须经部门最高负责人或被授权人签名,交财务总监签(或其授权人)审核,送总经理签批方可到仓库领用。

3、仓管人员必须严格审核领料单是否有有效人员签批,否则可拒绝发货。

4、领货时须经仓库发货人及部门领货人共同签认。

七、退仓管理程序:

1、所有领用出的物资,经从仓库领出而不合用的物资必须办理退仓手续,退仓时必须由仓库开具退仓单(用申领单以负数表示开

据并明退仓原因),仓库人员方可办理退仓工作。

2、所有退仓单须注明退货原因经申领部门主管(使用部门主管)、仓库部共同签名方为有效;退仓后仓库人员须及时处理,办理退货或调换物资。

妥否敬请董事局批示!以便各部门共同严格执行!

核准:张会忠(财务总监)

第五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1.目的为了规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XXX公司

3.定义

本程序所指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4.职责

4.1内审经理对制定并实施系统、有效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负总体责任。

5.程序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内部审计督导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

5.1内部自我质量控制

内部自我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通过适当的手段对内部审计质量所实施的控制。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包括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与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两个层次。

5.1.1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是为合理保证所有内部审计活动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5.1.1.1 内审经理确保以下措施的实施:

1)通过制订《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形式、授权状况、职责、权限,以及内部审计业务的范围特点等;

2)通过设置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要求并在人员招聘时予以体现,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与专业结构符合公司审计要求;

3)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中需考虑成本与效益原则;

4)其他。

5.1.1.2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程序:

5.1.1.2.1《内部审计工作手册》中有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章节,内审经理负责传达给每位内部审计人员;

5.1.1.2.2通过对新进内审人员的带教,每年对内审人员进行内审质量考评,结合考评结果制定培训计划,以保持并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5.1.1.2.3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复杂性、时间限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进行适当的分工,合理安排所需的审计资源。采用工作轮换的方式安排审计项目及审计小组。

5.1.1.2.4适当运用咨询手段。

5.1.1.2.5每半年一次,内审经理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员工绩效考评,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情况,考评结果由公司人力资源部体现在员工薪资绩效中。同时,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及外部评估相结合,确保内部审计质量。

5.1.1.2.6为评估审计报告的使用效果、避免内控缺陷的重复发生,审计改善项目完成后,内审人员应对相关的关键内控环节进行再评价,以验证类似内控缺陷已得到根本改善。

5.1.1.2.7内审经理负责监控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得到执行。

5.1.1.2.8内审根据公司保密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规定对审计资料进行归档及管理。

5.1.2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审计项目的实施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程序与方法,并体现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的要求。

5.1.2.1 基本原则

5.1.2.1.1内审应根据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项目,编制项目审计计划并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做好审计项目业务管理与控制工作。

5.1.2.1.2在审计项目管理过程中,内审负责人与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充分履行各自的职责,以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

•内审负责人职责范围:

a)选派审计项目负责人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授权;

b)审批项目审计计划;

c)对审计项目的实施进行总体督导;

d)审定并签发审计报告。

•审计项目负责人职责范围:

a)制定项目审计计划;

b)制定审计方案;

c)组织审计项目的实施;

d)对项目审计工作进行现场督导;

e)编制审计报告;

f)组织后续审计的实施。

5.1.2.2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程序

5.1.2.2.1.内部审计负责人及审计项目负责人需指导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审计计划;

5.1.2.2.2监督内部审计过程,对内部审计督导具体见──内部审计督导;

5.1.2.2.3审计工作底稿见5.1.2.3

5.1.2.2.4审计报告。审计小组组员编写本人负责内容的审计小结/审计结果,由审计项目负责人起草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经小组讨论后确定初稿,与被审计人/部门沟通后,由内审负责人审核定稿并签发。对于专项审计报告或重要事项的审计报告还需经总经理批准。

5.1.2.2.5沟通与监督

1)内审通过持续和定期的检查,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价。通过实施公司统一的员工绩效评估表对审计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价。考核内容主要是审计计划的完成情况,由内

部审计人员先进行自我评价,内审经理再进行评价。考核评价结果及时报人力资源部门作为考核审计人员绩效的主要依据。

2)在实施审计内部自我评估时,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优秀的审计项目实施质量进行自我评估,同时征求被审计单位和组织其他部门的意见。

3)质量控制结果通过实施审计质量内外部评价及时向公司总经理报告。

5.1.2.3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可以是纸质、磁带、磁盘、胶片或其他有效的信息载体。无纸化的工作底稿应制作备份。

审计工作底稿应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审计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并包括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

5.1.2.3.1审计工作底稿主要包括以下记录:

a)内部审计通知书、项目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及其调整的记录;

b)审计程序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c)获取的各种类型审计证据的记录;

d)其他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记录。

5.1.2.3.2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

无论书面形式或电子形式的审计底稿都需分级复核。复核应由内审中比工作底稿编制人员职位更高或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担任,复核人员应在底稿上对其复核结果进行书面记录或以邮件形式确认。工作底稿的复核程序:

1)内审经理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负完全责任

2)审计小组组员编制的工作底稿需经审计项目负责人/主审复核后交内审经理审核;

3)审计项目负责人/主审编制的工作底稿由内审经理审核。

4)如果发现审计工作底稿存在问题,复核人员应在复核意见中加以说明,并要求相关人员补充或重编工作底稿。

5)内审内审以外的组织或个人要求查阅工作底稿,必须由内审经理批准。但法院、检察院和其他有权部门依法进行查阅的除外。

5.2内部审计督导

内部审计督导是指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实施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所进行的监督与指导。

5.2.1内部审计督导的一般原则

5.2.1.1内审经理对督导工作负主要责任。审计项目负责人负责审计现场的督导工作。5.2.1.2对于重大或敏感的审计问题,内审经理应直接进行督导。内审经理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减少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风险。

5.2.1.3在督导工作中,应遵循重要性、谨慎性和客观性原则

1)督导人员应根据内部审计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审计项目的复杂性,有重点地进行督导工作;

2)实施督导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进行合理的专业判断,减少审计风险;

3)实施督导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

5.2.1.4督导应当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三个阶段。

5.2.2审计督导的内容与方法

5.2.2.1督导人员应确保审计人员明确审计目标和审计责任,并具有完成审计项目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5.2.2.2督导人员应确保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需要特别关注的重大经营问题,制定可行的审计方案。

5.2.2.3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人员按批准后的审计方案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针对新发现的重要问题修订审计方案。

5.2.2.4督导人员应复核审计人员所编制工作底稿的质量。

5.2.2.5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及可靠性。

5.2.2.6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审计建议的可行性。

5.2.2.7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异议,督导人员应进行核实、复查,并及时给予答复。

5.2.2.8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目标实现的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

5.2.2.9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人员遵循内部审计准则的情况。

5.3内部审计质量评估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指由具备职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同时参考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组织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种形式,以下为外部评估内容及程序,内部评估参照执行。

5.3.1内审负责确定外部评价机构,并报经总经理批准。

内审可以从以下途径选择外部评价机构和人员: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或者其认定的机构实施,如组织内部其他机构和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内部审计协会、其他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

5.3.2外部评价机构和人员应当遵循独立、客观、保密的原则,并具有评价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

5.3.3外部评价应当定期实施(一般为至少5年一次),在下述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延长外部评价的间隔:

a)自上次外部评价后,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人员素质以及审计质量控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b)组织适当管理层在近期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内容进行过考核与评价。

5.3.4 外部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内部审计机构组织结构的合理程度;

b)内部审计人员履行内部审计准则的情况;

c)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d)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c)内部自我质量控制的适当性及有效性;

d)其他。

5.3.5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程序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过程包括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出具评估报告三个阶段。评估可以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查阅文档等方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是开展质量评估的技术指南,对评估程序、评估方法和评估要求提供具体指引,具体可参照执行。

5.3.6外部评价人员在对内部审计质量作出评价后,应当出具外部评价报告,并提交给公司总经理或董事会。

外部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对内部审计活动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发表意见;

b)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c)对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

d)内部审计机构的反馈意见。

5.3.7内审可以参考外部评价内容及程序,在实施外部评价前开展内部评价。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考核评估组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做出相关决策的依据。

5.3.8内审应根据内外部评价报告内容牵头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改善计划,改善计划经公司总经理审批后执行。内审负责改善计划实施的跟踪及向管理层汇报。

5.3.9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结果均应当按中国内部审计协要求对外公布。

下载有害物质控制管理程序(EICC5.1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害物质控制管理程序(EICC5.1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害物质知识点归纳

    一、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 各项目检测参数和方法 (一)放射性检测: 按《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标准 采用多道珈玛能谱仪,由先检测标准物质镭、钍、钾三个核素......

    有害物质考核(定稿)

    HSF考核 姓名: 日期:得分: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计35分) 1、人们通常所说的卤素是指周期系第 七 族非金属元素,包括 氟、氯、溴、碘 2、WEEE指令是指 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指令 3、RO......

    有害物质管理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环境有害物质管制程序 1. 目的: 确保公司产品符合欧盟RoHS指令要求及满足客户对环保产品的要求。 2. 范围: 所有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

    有害物质保证书

    有限公司 co.,ltd. 有害物质不使用保证书 certificate of conformance for rohs to:有限公司兹证明我司 自 年 月 日起,由我司供应给 有限公司的所有产品不含、或所含有......

    监测和测量装置控制管理程序(5篇模版)

    华龙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编号:HLQC/Q 307-27-2015 1 目的 为了使本公司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购置、验收、领用、检定、分类管理、标识、维护的各项内......

    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程序(大全)

    合欢山涂料厂管理体系标准 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HHS-QCP-0807版本:A/0第1页,共4页 1.目的通过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控制,让环保产品走进国外市场,确保本公司制造及销售......

    有害物质保证书2010-7-14

    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 本声明书发自:…..… (供应商名称) 1. 关于限制在电子电器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RoHS Regulation(......

    有害物质管理规定

    有害物质管理规定一.目的由于环保意识日益高涨,各国针对输入产品中含有对人体及环境有害成份的有害物质管制要求日益严格,鉴于此订定本管理程序,以期由本公司内部做起,并连带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