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报告

时间:2019-05-14 09:4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流动儿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流动儿童报告》。

第一篇:流动儿童报告

《流动人员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论证报告

一、研究背景

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推进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教育的热点问题。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一大批外来人口来溧阳务工。近几年来,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率逐年递增,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学生因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及家庭教育缺失,尤其是频繁的转学,造成行为、心理品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严重地制约着健全人格的培养。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基。

为使这些学生能享受平等的、均衡的教育,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解决我校目前最突出的问题,特提出“我校流动人口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

研究内容 :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根据个体发展的规律,通过对受教育者的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反复训练,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本课题的思路是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培养流动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三方面: 流动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初步实验研究(以个案为主);

探索从学校、家庭、社会等途径培养流动人口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行为习惯分解为做人的基本习惯、做事的基本习惯和学习的基本习惯;在做人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主要是“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在做事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主要就是“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在学习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最基本的学习习惯。

课题将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在研究策略上主张由点到面,先研究后推广的方式。旨在通过建立学校“行为习惯教育”管理网络——系统性;创设良好的校园教育工作环境——体验性;成立一支强大的家庭“习惯教育”辅导队伍——参与性;成立课堂渠道实施小组,在各门学科中渗透习惯教育——学科性;开设行为习惯实践体验活动——活动性等措施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问卷测试,摸清现状 A、对教师的教育认知进行调查。

B、调查流动人口子女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C、调查流动人口的家庭教育情况。

成人的言行是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活教材。成年人也要有好的习惯。在义务教育阶段,父母和教师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社会化他人”。我们希望通过从教师教育认知与行为、流动学生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状况各方面进行调查,进一步分析流动人员子女不良习惯形成的多方原因。

2、联合教师、家长、德育专家对现状会诊,系统总结问题原因,探讨流动人口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则和方法。

3、整合教育资源,具体操作,达到研究目标

制定各学段的应达目标,设计科学系统的训练序列,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我们将整合学科教学、校园环境、教师教学策略、少先队工作、家庭教育策略,制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评价体系。习惯培养最主要的方法是训练,课题组根据“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分低、中、高三个学段制定训导方法、评价体系,结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分层落实。训练要反复、严格,还要近(贴近生活),小(具体目标),实(实效)

(2)组织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对流动人口子女在知、情、意、行各方面进行调查,并依据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统计、分类;及时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建立“在校流动人口子女基本情况”数据库。并对个别特殊的流动学生(一般是流动人口子女中的问题学生、或虽成绩优秀但存在某种问题倾向性的学生),每班确定3~5人进行个案跟踪,有针对性地施展教育。

(3)依托我校家长学校建立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培训基地”。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父母应该承担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途径树立父母主动配合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给父母科学的教育方法,注意对父母的服务和指导,努力创建教育的合力。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采用点面相结合的办法,整体教育与个案跟踪相结合并辅之以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组织有关教师对课题进行论证并进行修改。

3)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收集理论依据。

4)通过调查,建立“在校流动人员子女学生基本情况”数据库。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了解学校中流动人员子女学生原有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情况,并依据学生的水平状况进行分类,统计,寻找原因。2)成立流动人员家长学校,每学期二次向家长们传授家教的先进经验,促使家长们观念的转变。

3)课题组成员分别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途径对课题进行研究。

4)分阶段做好课题阶段小结,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课题实施方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本阶段工作的主要任务: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价。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2)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

3)提出鉴定申请,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论证。

三、预期成果

1、培养我校流动人口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探索出学校、家庭、社区三维教育的策略。

2、将习惯培养细化为可操作性的原则与方法,并逐步推广使用。

3、构建我校各学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应达目标和科学的训练序列。

4、带动我校师德、校风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保障措施:

(一)近几年来,我校遵循“搞课改 强内涵 铸品牌”的办学思路,学校一直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制度保障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学校科研教研氛围较为浓厚,具有一定的科研底蕴,也获得了良好的科研成效,课题报告、教学成果多次在区、市、省、全国获奖。

(二)本课题研究人员配置合理。此课题实施有一支在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中锤炼、勤学肯钻、勇于实践的骨干教师队伍,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较佳的人员保障。课题组组长是本校校长,将此课题已纳入学校日程规划上,课题组其他成员均为学校科研骨干教师,多次承担了市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有较强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具有实施本课题研究所需的人力资源,能够承担课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将继续邀请教科研部门专家进行指导。

"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儿童不能等/他的骨骼正在形成/心智正在发育/对儿童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

第二篇:流动儿童调查报告

流动儿童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县辖四乡一镇,26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238个村民小组,2013年全县总人口36091,其中女性17860人,占总人口的49.48%,流动儿童有284人,其中小学流动儿童有72人,初中有212人,成立县级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领导小组1个,县级家长学校为7所,成立县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数为7个,县级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5个,2013年家庭教育培训总为6期,涉及培训人数为8900人,其中流动儿童家长培训为3期,涉及培训人数为3100人次。

流动儿童大多随着父母流动,上小学时与父母居住在一起。

流动儿童父母的学历以初中为主,有的家长甚至是文盲,教育子女方法简单粗暴。由于流动家庭收入较低,住所基本上都是租房,前店后房的现象比较普遍,居住和卫生条件较差,流动儿童生活学习环境不尽人意,孩子甚至连做作业必须的桌椅也没有。大部分流动儿童课余时间在家里,没有参加各类兴趣培训班,也缺少课外书籍。他们虽然身居城里,但由于与城市孩子的生活差距和不平等,使他们始终处于城市边缘。有近1/3的孩子感到受压抑、被歧视,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不少孩子自卑心理较重,自我保护、封闭意识过强,行为拘谨,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

二、存在的问题

流动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有:

1.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

育、社会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完善。而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父母往往忙于生计,也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真正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父母较少,因而导致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2.心理问题突出。在人格发育过程中,儿童早期的环境和家庭教育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的断裂或缺失导致流动儿童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的问题突出。与普通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

3.意外伤害问题严重。流动儿童因为父母不在家或忙于生计,缺乏家庭管护,他们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

4.流动儿童学习情况堪忧。一方面,由于流动儿童的父母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使得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过高。另一方面,受文化水平和家教知识的制约,使得他们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教育引导往往不得法,学习成绩不好,厌学、逃学、辍学的倾向比较明显。

三、形成的原因

体制机制不健全。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二元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我国政府对人口管理采用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这种特殊的户籍制度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二元社会结构。它是将劳动用工、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

公民权益同户口性质相挂钩,并划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户口管理使中国公民具有不同身份。不仅划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还有常住户口与暂住户口的区别,并根据户口实行有差别的社会福利待遇,在流动人口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他们外出谋生求发展,不仅需要勇气和技能,而且必须带齐或办理名目繁多的证件,如办理暂住证,交纳外来人口管理资金,即使如此,在诸多方面仍有别于常住人口。其中对流动人口子女们影响最大的就是以户口性质为基准规定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方式,即我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适龄儿童在户口所在地就近入学”,这表明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责任只能由他们户口所在的政府承担;而当他们随父母漂流异乡时,由于没有流入地的户口就失去了正常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户口性质与教育的挂钩使得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无条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受到了限制。二元户籍制度不但在诸多方面增加了流动人口的负担。还要将这种无形的压力殃及其子孙,它严重阻碍了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有失教育公平的原则。

四、对策及建议

1、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都对流动儿童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爱护。由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建议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把解决流动儿童问题作为民生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以统筹,加大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各级政府的分

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各有关单位为成员,牵头关爱工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着力攻破流动儿童发展面临的问题,切实为流动儿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为流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从社会层面来看,关键是克服社会对流动人口的偏见,社区、学校等社会各阶层应给他们以应有的尊重,给他们的子女以平等的成长机遇和没有偏见的人际交往。

2.要打破户籍制度,实行适龄儿童无条件接受义务教育制度。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二元户籍制度显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口流动和城镇化发展的趋势。要改革二元户籍制度,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口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放宽户口迁移限制,为城乡人口特别是人才的跨区流动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同时,义务教育体制也应该得到相应的调整,建立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的有关制度,只有现行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体制双方面的改革才能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问题。

3.充分发挥学校在流动儿童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建立流动儿童档案,建立情况登记、结对帮扶、沟通交流等制度,把教育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促进外来人口特别是儿童与本地居民的和谐相处,最好的方法是教育,最好的地方是学校。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成为朋友。让老师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照料,让流动儿童能够在老师的呵护、同学的交往中健康成长。

4、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流动儿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教育部门要根据流动儿童实际,开发有关加强自我保护、安全、法制、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特别要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要专设心理健康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如情绪不稳定、强迫症状、适应不良与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等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测查、辅导、咨询和疏导,同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抗挫、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及行为矫正能力,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优势。家长学校是开展流动儿童工作的重要渠道,要进一步巩固发展各级各类家长学校,规范对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家长学校的开办等多种形式,拓宽流动家庭获取教育信息的渠道,引导流动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帮助外来务工的农村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要给孩子更多时间的关注,挤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与孩子分享成败得失,用自己的经验激励孩子成长,认识到仅仅给孩子以物质上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

三是公安部门要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与保护,要加大综合整治力度,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侵害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对留守、流动儿童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留守、流动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

四是民政部门要切实保障特殊困难流动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救助,及时发现并帮助流动儿童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符合规定的农村医疗救助条件的流动儿童,要对其及时进行医疗救助,有效解决困难流动儿童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五是卫生行政部门要改善流动儿童的健康状况。要根据流动儿童的营养状况,制定干预措施,组织编印科学实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开展儿童营养知识及常见疾病的预防等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通过提高父母和抚养人的相关知识水平,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和营养不良性疾病发病率,改善流动儿童健康状况。确保流动儿童享有应有的基本医疗服务。

贡山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要解决好当前存在的流动儿童问题困难还很多。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推进,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这个群体还将继续扩大。流动儿童问题是涉及一代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亟待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第三篇:关爱流动儿童

共筑梦想——关爱流动少年儿童

每个城市,都有不同身份各种各样的人组成,他们的生活,组成了尘世中绚烂的色彩。可是在这绮丽的色彩中,总会有那一星点被人们忽略,被世人遗忘。他们便是那大大世界中的小小色彩,只可惜他们的生活,没有我们这么多彩多姿,而是处于流动的状态。行如流水,在这世界中流走,所到之处都可以是“家”,他们就是——流动儿童。

他们主要是随着父母的工作而到处流走的孩子,他们的年龄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甚至更幼小。社会流动的主要形式是从农村到城市,目的是务工。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流动儿童”这个名词。

正处于生长中的孩子,所有的爱都来自于家庭和学校,只可惜因为父母的繁忙,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以至于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对流他们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父母的沟通难以实现。所以很多孩子都有封闭意识过强,行为拘谨,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的性格。所以我们要关注、帮助和鼓励他们,给予他们正能量,这次实践中正能量一直是主旋律。

着时间的推移,流动儿童的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着不断上升的流流动少年儿童的数量除了我们的努力之外,也需要政府的努力。由于没有当地户口,这些流动儿童的很多权利无法得到充分保障,这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希望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来保障流动少年儿童的基本权利。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不可以因为他们没有本地户口就歧视他们,种种的不平等会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落寞。政府要给予这些流动少年儿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平等的生活,享受着一样的权利,共同生活在阳光下。

因为流动儿童父母的学历普遍较低,居住和卫生条件较差,流动儿童生活学习环境不尽人意,孩子甚至连做作业必须的桌椅都不发拥有。这种种的环境,又怎能让他们学好呢?每天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还要遭受不公平的白眼,他们的心灵就在这一次次的嘲笑和一目目奇怪的眼神中,逐渐封闭。在内心里筑起厚厚的墙,把最真实的自己封闭起来,从而表现出的是冷漠、麻木,面对这样的他们我们需要用热情去感染他们,用言语去鼓励他们,用行动去告诉他们——你,不是一个人。我们和你同在。

让孩子们的欢笑充满世界,让每一抹色彩都绮丽缤纷。虽说每个人的力量的很渺小,但是许多许多渺小的力量汇聚起来就是足以扭转人心的力量。让这些力量组合起来,为了流动的而他们而努力吧。

陈钰

高一(12)班

第四篇: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流动儿童指户口不在居住地,或户口在本地而人在外地(外省、外地区、外县、外乡)居住连续时间在3个月及3个月以上的儿童。我县各乡(镇)的流动儿童一般以经商、寄养、超生为主,由于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居无定所,常常不能及时得到免疫接种,已成为影响接种率的主要因素。为消灭免疫空白人群,使流动儿童及时得到免疫接种,特制定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一、认真组织调查,城区尤其是要抓住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新建居民区、拆迁户等重点地区的儿童为重点对象,乡(镇)要以超生儿、弃婴和外地留、寄居儿童等重点对象,弄清流动儿童的底数和类型。

二、广泛进行宣传,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三、建立健全流动儿童报告制度(行政村的医生每一个月应向乡(镇)卫生院报告流动儿童人口数,乡(镇)卫生院每季度向县疾控中心报告本乡(镇)流动儿童人口数),以保证流动儿童去向信息畅通。

四、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应定期主动搜索,及时发现流动儿童,及时建卡、建证补种。

五、动员流动儿童居住地的群众发挥监测作用,主动向当地卫生医疗单位报告。

第五篇: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

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

一、专人负责。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计划生育部门、派出所收集接生儿资料,每月定期到门诊辖区的各个负责接生单位收集“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表”。

二、例会制度。指定门诊辖区内的妇女主任、乡村医生、治保主任作为联络员,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一次。联络员负责上报本区域本月新生儿资料,核对本月门诊收集的新生儿资料。

三、及时查访。主管人员收到卡后,及时巡访,调查新生儿的户籍所在地。发现户籍在其他医院辖区内的,应及时注明户口所在地地址,及时退卡给有辖权的医院。并反馈,做好登记注明,以备核查。

四、登记入册。属于医院地段辖区的新生儿,工作人员应及时登记,建卡立册。并按照计划免疫的程序,及时发放有关疫苗接种的通知书给家长,督促家长按时间来医院接种有关疫苗。

五、资料保存。新生儿入册后妥善保存报告卡,以备核查。做好登记工作,并每月上报儿童报表。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儿童均须按《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要求实施预防接种。

六、须对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专册,每月定期收集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非本地儿童资料。门诊须每季度组织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屋、市场、工地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和预防接种工作。无接种证的应补发接种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

七、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每年9月派专人到门诊辖区内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核查7岁以下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

—1—

下载流动儿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流动儿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

    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 一、专人负责。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计划生育部门、派出所收集接生儿资料,每月定期到门诊辖区的各个负责接生......

    XX年关于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

    XX年关于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 XX年关于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我区,**区流动儿童的数量急剧上升,据统计,XX年,**区现有学龄......

    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

    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 1、接种门诊(点)要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每月定期到计划生育部门、派出所收集接生儿资料,到门诊辖区各个负责接生单位收集“新生儿首针乙......

    流动儿童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XX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流动人口进入XX县务工、创业,其中也包括了其未成年子女,即“流动儿童”(0-14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的未成年人,包括学前......

    关于留守流动儿童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今年来,围绕广陵区委提出的打造“世界名城核心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战略部署,广陵区妇联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儿童身上,站在关注未来、服务民生、促进文明的高度,整合社区、家庭......

    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

    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 1、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各县区CDC 免疫规划科专人每月定期到所属的产科接生点收集接生儿资料,并将新生儿信息反馈到新生儿户口所......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办法

    附件: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预防控制流动儿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动和预防......

    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计划

    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计划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向前迈进的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流动儿童一族日益庞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