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 广东省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广东省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2008-6-1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工作,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保护和补充耕地的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金等财政资金中安排的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第三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包括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项目。第四条 项目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三)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四)以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为主、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六)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综合利用。
(七)土地整理项目优先在基本农田保扩区.粮食生产区安排。第五条 资金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落实资金,统筹安排;(二)突出重点,分级管理;(三)及时到位.专款专用;(四)绩效管理,奖优罚劣。第二章 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六条 申报条件
(—)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二)土地相对集中连片,具备基本的农业生产条件;
(三)建设规模。土地开发在200亩以上(含200亩);土地整理在1000亩以上(含1000亩);土地复垦在50亩以上(含50亩);
(四)土地开发项目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建设规模的60%;土地整理项目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建设规模的lO%,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净增耕地率不低于3%:土地复垦项目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建设规模的40%;
(五)地类。地类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的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准,符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有关规定.
(六)坡度.项目建设范围坡度小于25度;
(七)水源及交通.水源丰富,通过合理的工程措施,可满足项目建成后的农作物灌溉要求;交通方便,有机耕路通达项目点,可满足工程施工.生产运输需要;
(八)经项目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及村民小组同意;(九)项目区土地权属无争议。
第七条 建设计划下达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根据各地级以上市的基本农田面积。耕地后备资源和省级资金筹措等因素分配下达下年度省级项目建设计划指标。
第八条 申报程序和时限项目申报分为立项申报、初步设计与预算申报两个阶段。(一)立项申报。
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投财政部门按照省分配的省级项目建设计划指标的1:1~1.5的比例申报项目,经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局会同级财政局审核后报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逾期不上报项目申报资料或申报额度不足部分视为自动放弃,所对应的额度指标将由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调剂安排给其他地级以上市.每年9月30日为地级以上市向省申报下一年度立项申请的截上时间、省国土资源厅在两个月内完成项目立项审核,于每年12月15日前联合省财政厅下达次年项目立项通知,同时抄送省农业厅。
(二)初步设计与预算申报。
由县级国土资源局联合同级财政局直接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审核。初步设计与预算申报的截止时间为3月30日。省国土资源厅在两个月内完成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审核和预算初审及行文报送省财政厅进行项目预算审批。省财政厅在7月15日前下达项目预算。
第九条 申报材料
(一)项目立项申报需提供以下材料: 1.立项申请文件
2.项目建议书和摘要书,附电子文档;
3.项目区最新的1:10000地形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标准分幅图); 4.项目总体规划图;
5.项目地类面积统计表(统计项目区红线范围内全部图斑地类,并应注明不列入项目建设规模的田斑地类和区内的基本农田面积);
6.县级农业部门对项目建设地点和内容是否与其他现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复的审核意见; 7.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出具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审核意见;
8.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土地管理、农业、水利、环境保护等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论证的意见;
9.涉及村委会及村民小组同意实施项目的证明;
10.项目区土地权属证书的复印件,并在宗地图上用红线标明项目范围;
11.有关影像资料和图片.包括直观反映项目区的边界.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基础设施和重要标志物的影像资料和图片,并配以简要说明。
(二)项目初步设计与预算申报需提供以下材料: 1.申报文件;
2.项目初步设计报告,附电子文档; 3,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 4.项目总体规划图; 5.项目单体工程设计图册; 6.项目投资预算书;
7.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对初步设计的反馈意见。
第十条 新增耕地指标分配。项目新增耕地指标50%由省统一安排,50%由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安排。
第三章 项目实施和验收
第十一条 项目实施应实行公告、工程招投标、项目法人和工程监理等制度,采取合同管理方式。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依据项目初步设计和投资预算,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报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局批准后,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告,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依法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定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施工,委托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并分别签订合同。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在财政部门下达项目预算后的6个月内开工.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需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延期开工申请,省国土资源厅在20个工作日内出具延期开工批复意见,延期原则上不超过3个月;不按规定时间开工又不申请延期的,省国土资源厅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撤销建设项目,已安排的项目资金由当地财政部门逐级上交省财政。
第十五条 建立项目实施情况定期报告制度.每季度终了5个工作日内,建设单位向所在地国土资源局报送项目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等情况,所在地国土资源局审核后报省国土资源厅(省土地整理中心)。建设单位对所报送的资料、情况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
第十六条 施工管理
(一)规划设计单位应向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说明工程设计意图,解释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设计方案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方案。确需变更的,必须按有关规定履行设计变更和审批手续.
(二)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施工日志,详尽记录施工过程和工程设计变更情况以及工程完成量。使用材料数量和质量、土石方量等,并由有关人员签字确认。
(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单项工程完工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尽快完成该单项工程进度结算及单项工程档案的归档工作。
第十七条 工程监理
(一)监理单位应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规划设计文件和监理合同,对工程实施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
(二)监理单位应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常驻施工现场,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对项目建设工程实施监督,控制工程投资、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做好监理日志,及时编写监理月报和监理工作报告。
(三)隐蔽工程完工后,应及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由验收人员签署意见进行确认。
(四)其他单项工程完工后,监理单位及其监理人员应及时签署意见。未经监理单位签署合格意见的,项目施工单位不得申请拨付工程款,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五)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编制决算材料,同时,按要求做好绩效自评工作。第十八条 工程施工结束后,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根据批准下达的项目计划与预算,按照我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有关验收规定,及时组织项目的验收工作.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包括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采取自下而上方式进行。
(一)工程验收。对符合工程验收条件的项目,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监理和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工程验收。
(二)竣工验收。省国土资源厅委托省土地整理中心组织项目的竣工验收.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条 支出范围
项目资金支出范围:组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必须的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具体如下:
(一)工程施工费,是指实施土地平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修建田间道路等各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程发生的支出,包括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和税收.直接费由直接工程费、措施费组成。直接工程费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费包括临时设施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措施费.施工辅助费和特殊地区措施费。间接费由企业管理费和规费组成.利润指施工企业完成所承包工程获得的盈利。税金是指按国家税法规定应计入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二)设备费,由设备原价、运杂费、运输保险费和采购及保管费构成.(三)其他费用,由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拆迁补偿费组成。前期工作费,是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在工程施工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土地清查费、项目可行性研究费、土地勘测费、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费、项目招标费等。前期工作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的6%计算。计算公式为: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费率.工程监理费,是指项目承担单位委托具有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所发生的费用。工程监理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的1.5%计算。计算公式为:工程监理费=工程施工费×费率。竣工验收费,是指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完工后,因项目竣工验收、决算、成果管理等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项目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的编制与审计费,开发整理后土地的重估与登记费、基本农田重划及标志的设定费等。竣工验收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的3%计算。计算公式为:竣工验收费=工程施工费×率.业主管理费,是指项目建设单位(土地整理机构)为项目的组织、管理所发生的各项管理性支出,主要包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公务费、业务招待费等。业主管理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其他费用合计的2%计算。计算公式为:业主管理费=(工程施工费+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费率。拆迁补偿费,是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需拆迁的零星房屋,林木及青苗等所发生的适当补偿费用。
(四)不可预见费,是指项目施工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设计变更、人工、材料、设备和工程量等发生变化而增加的费用。不可预见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和其他费用之和的2%计算。计算公式为:不可预见费 =(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其他费用)×费费。
第二十一条 预算审核
按照竞争性分配改革的要求,项目确定采取择优的方法。省国土资源厅对各地上报项目进行评估.论证,采取"一对多”的竞争机制,拟定项目资金安排计划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审核同意后,将项目资金下达给有关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抄送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农业厅。
第二十二条 资金拨付
项目资金由市县财政部门按规定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具体进度款的审核和拨付按照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印发的《广东省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财政直接支付申请和审核规程(暂行)》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部门职责
第二十三条 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职责
(一)编制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及年度土地开发整理计划.(二)根据本地区后备资源状况,负责组织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对其真实性、可行性负责。(三)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四)根据财政直接支付的有关规定,对项目承担单位申请支付资金资料进行初审,及时向财政部门申请支付进款,对所提供申请支付资金资料和凭证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负责.(五)负责组织项目工程验收。(六)负责做好项目的绩效自评工作. 第二十四条 省国土资源厅职责
(一)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省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二)对市县所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核,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会同省财政厅批准立项。
(三)组织专家对各地上报项目进行评估、论证,提出项目资金安排计划送省财政厅审核.(四)对项目实施的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掌握项目的实施进度,规划设计方案执行和变更手续办理等有关情况。
(五)组织抽查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组织开展资金绩效自评工作.(六)负责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第二十五条市县财政部门职责
(—)对项目申报资料的合规性进行审核。
(二)及时转下达项目资金或通知项目实施单位按规定做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三)根据财政直接支付的有关规定及时审核、拨付资金。第二十六条 省财政部门职责
(—)按规定落实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二)对申报项目材料的合规性和项目预算进行审核。(三)分配和下达项目资金。(四)组织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监督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
(二)各级财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职能分工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拨付以及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挤占、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暂停安排该县下一年度专项资金.
(三)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不规范,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投资规模,或者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建设资金,以及有其他问题的,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特枧其情节轻重,采取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收回投资、停止安排新建项目等方式处理,并追究有关单位责任人的责任。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 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九 条本办法从颁布之日起实施。《广东省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同时废止。第三十条 市县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参照本办法执行或另行制定。
第二篇:广东省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规定
广东省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规定(试行)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实现我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占补平衡,切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根据《土地管理法》、《广东省非农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经费来源是指省级留成的耕地开垦费、土地有偿使用费及其它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
第二条土地开发整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及土地利用计划;
2、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3、不得毁林开荒,保护生态环境,不造成水土流失,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4、因地制宜,先易后难。
第三条项目组织管理由省厅规保处牵头。地籍处、财务处、监察(审计)室及省土地整理中心,按照各自职能,分工负责。
规保处负责项目选点、论证、立项计划、竣工验收工作;地籍处负责开发前后地类确认和变更工作及土地权属调整确认工作;财务处负责项目预算审核、资金拨付和使用监督管理;监察(审计)室负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厅土地整理中心受厅委托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预算初审和监督指导实施工作。
第四条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下称专项经费项目)类型有: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重点对未利用地进行开垦利用并增加耕地面积:土地整理重点对农业生产条件差、土地利用率低的农用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净增耕地面积达到10%以上;土地复垦重点对废弃工矿用地、旧村场重新开垦利用并增加耕地面积。同时存在上述两种以上开垦方式的项目,以主导开垦方式确定项目类型。
第五条项目开发整理标准。
1、土地开发及土地复垦标准。以旱涝保收为建设标准,总体要达到地块方格化、灌溉硬底化。
2、土地整理标准。总体要求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达到田块方格化、灌溉硬底化、耕作机械化、环境园林化“四化”要求。
具体标准另行制定。
第六条项目申报先由县级(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当地土地资源情况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请,报地级市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地级市国土资源部门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项目立项申请。
项目申报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自然条件。水源充足,满足项目灌溉;道路通达项目点,周围交通方便,满足工程施工、生产运输需要;地形坡度小于15度,地类符合地籍有关规定要求;土地权属主体明确、界限清楚,无争议。
2、建设规模。土地开发项目200亩以上;土地整理项目200亩以上;土地复垦项目50亩以上。
3、项目净增耕地面积比例。土地开发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总面积的60%;土地整理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总面积的10%;土地垦复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总面积的40%。申报材料: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请报告;
2、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图,1/10000地形图;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报告;
4、土地权属现状情况和权利人对土地开发整理进行权属调整的同意意见;
5、涉及林地和河滩地要附有相关部门的同意意见。
第七条省国土资源厅依据各地的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和补充耕地项目库以及地级以上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推荐的项目,统筹选出备选项目并组织论证。项目论证包括对项目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等综合评价。经论证确定适宜开垦的项目,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内部会审研究确定,并向项目所在地地级以上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下达开垦任务,同时抄送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省土地整理中心。
第八条项目规划设计及投资预算。项目规划设计和投资预算方案的编制,原则要求由具备水利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项目工程要实行招投标,规划设计方案由项目承担单位报地级以上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审查通过后,报省土地整理中心初审。省土地整理中心将初审意见报省国土资源厅通过内部会审的方式审批实施。
第九条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按照广东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联合印发的《广东省耕地开垦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粤财农[2001]378号)和《广东省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财务管 理暂行办法》(粤财综「2002」4号)执行。
第十条项目竣工后,由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土地行政
主管部门会同农业主管部门按照省补充耕地验收的有关规定程序,逐级上报省国土资源厅验收确认。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的验收确认书,做好土地登记发证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件、数据的变更工作,做到“实地、图件、数据”三者相一致。
对验收不合格或资金使用有问题的,由省国土资源厅责令限期整改。
第十一条属使用耕地开垦费的项目,新增耕地面积的指标20%留给地方,80%由省统一掌握。使用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新增耕地面积,不作占补平衡指标。第十二条本规定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二00二年九月一日起实施。
第三篇: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粤府办〔2008〕74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国土资源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6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补充耕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将未利用地、园地(不含可调整园地)、山坡地以及建设用地开发改造为耕地的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利用市、县级财政资金及社会资金补充耕地的项目。
第四条 各级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环保、监察和审计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能,对项目的前期审核、实施、验收、监督、检查等环节进行管理。
第五条 项目选报原则: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双重功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陆域严格控制区、土地权属有争议、无灌溉水源、以及25°坡度以上山坡地等土地,不得用于补充耕地;
(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综合利用。
第六条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社会资金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参与补充耕地工作,取得的补充耕地指标可以有偿转让,但投资风险自负。
第二章 前期审核和规划设计
第七条 在对适宜开发整理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基础上,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级农业、林业、发展改革、环保、财政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有量缺口和耕地后备资源状况,编制本地区专项规划,并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由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专项规划主要内容及报告要求见附件7)。经批准的专项规划连同耕地后备资源地块资料,应及时上报省级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环保、财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 每年11月底前,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将本地区下一补充耕地计划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
第九条 项目必须从经批准的县级耕地后备资源地块中选取。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和林业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其中,项目资金来源于县级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项目资金来源于地级以上市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联合申报,并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审批。
属县级审批的,审批后的前期审核材料应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备案。
财政投资的项目由市、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市、县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作为项目建设单位,承担项目建设任务。
第十条 项目前期审核申报材料要求:
(一)项目前期审核申报文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规模、总投资估算、资金筹集方式等;
(二)项目所在地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图)或专项规划图(局部图);
(三)土地权属证书(复印件)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土地权属证明文件;
(四)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标准分幅图)和项目地类表;
(五)地形图(1:10000);
(六)土地权属单位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
(七)涉及河滩地的,应附县级水利部门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
第十一条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认真核对项目开发整理前的图斑,并对项目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等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土地权属是否清楚,土地权属单位是否同意开发整理,山坡地的坡度是否小于25°,地类是否与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的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一致,面积是否准确等情况进行审核。
项目的地块应相对集中连片、水源有保障、土层达到一定厚度,通过合理的工程措施可满足项目建成后耕种的要求。
第十二条 项目前期审核批准后,市、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应按照《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组织项目区的勘察测量、编制项目设计和预算。属利用社会资金的,项目设计和预算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委托专业技术机构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后批准;属使用县级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方案审核和预算初审并行文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进行项目预算审批;属使用地级以上市财政资金的,项目设计与预算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财政部门上报,并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方案审核和预算初审及行文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进行项目预算审批。
属县级审批的,审批后的设计预算材料应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备案。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由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订。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项目施工管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同时应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强化监理责任。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方案,并做好施工日志记录。设计方案确需变更的,应按《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招标投标。
第十五条 利用社会资金的项目应引入竞争机制。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应有计划地从耕地后备资源地块中分批选择项目引入社会资金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在项目设计方案及投资预算经批准后,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投资者,并由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与其签订开发补充耕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职责。
属土地权属所有单位或土地承包经营者自筹资金补充耕地的,项目的前期审核、设计、实施等手续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办理,投资收益补偿方式等事宜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与投资者具体协商确定,并由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与其签订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 项目验收分为县级初验、地级以上市验收并经省级抽查通过后发函确认二个阶段。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有关部门共同负责项目的初验和验收,具体分工如下:
(一)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会同级有关部门对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进行初验;其中,县级发展改革、农业、林业、财政部门参与项目工程验收,县级农业、林业部门参与补充耕地初验。
(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负责对补充耕地进行验收。各地级以上市应建立具有中级以上农业(或土壤)、水利(或水保)、国土(或测绘)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组成的专家库,每次验收时从专家库中按专业随机抽取3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补充耕地验收工作。项目验收确认函需待省级抽查通过后,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联合核发。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厅、林业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对补充耕地进行随机抽查,并反馈抽查意见。
第十七条 项目验收程序及材料要求:
(一)申报验收。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同时上报下列材料和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完成情况表》(见附件2);
2.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3.由地级以上市专业机构出具的按行业标准测定的项目补充耕地土壤抽样化验报告;
4.项目竣工图。
(二)县级初验。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在10个工作日内,根据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部门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工程以及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或初验,填写《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见附件3)和《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见附件4)。
1.初验认定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
2.初验认定合格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向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提出补充耕地验收申请,同时按一式两份上报下列材料和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
(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
(3)项目实施前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标准分幅);
(4)项目竣工图。
(三)市级验收。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在15个工作日内,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对项目补充耕地进行验收,并在《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上签署验收意见。
1.验收认定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
2.验收认定合格的,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按一季度一个批次,于每季度的第一个月的月底前,集中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补充耕地抽查申请,附《××市补充耕地验收情况汇总表》(见附件5),同时分项目、按一式两份上报下列材料及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
(2)项目实施前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标准分幅);
(3)项目竣工图;
(4)市、县级财政资金投资的项目须报送财务决算报告和财政部门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核报告。
省国土资源厅接到抽查申请后,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林业局于每季度结束前集中组织实地抽查,抽查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反馈抽查意见。抽查采取随机的方式进行,且抽查的项目个数应占该县级上报验收总项目的10%以上。每个项目由抽查人员填写《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抽查记录表》(见附件6)。抽查中有项目不合格的,地级以上市对不合格项目所在县(市、区)该批次项目均不予核发验收确认函,待项目建设单位全面完成整改后,重新申请省级抽查。
经省级抽查的项目均合格的,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同级农业、林业部门核发验收确认函,认定该县(市、区)该批次项目验收合格。
第十八条 申请验收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项目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并能正常使用;
(二)地类清楚,面积准确;
(三)没有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四)项目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开垦的地块周边无严重污染源。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方法:
(一)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设计方案,查阅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和补充耕地土壤抽样化验报告,逐项对项目工程进行验收,并予以综合评定。
(二)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图和施工单位编制的实测项目竣工图为依据,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采取室内核算与现场核对相结合的办法,核查项目开发前、后各地类的面积和补充耕地面积。
(三)按照《广东省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标准》(见附件1),核查项目的灌溉排水条件、交通条件和土壤肥力情况,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第二十条 实行补充耕地资金补助制度。
(一)省财政厅设立补充耕地补助资金,2008年至2012年,省财政共安排40亿元,对2008年1月1日之后已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部门核发补充耕地验收函的市县级开发整理项目的新增耕地,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按每亩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
(二)补充耕地经核发验收确认函后,由县级财政部门会同级国土资源部门逐级向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提出补助资金申请,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按照项目验收确认函的补充耕地面积等因素分配补充耕地补助资金。补助资金的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省级抽查反馈意见和项目验收确认函。
(三)省财政安排的补充耕地补助资金专款用于补充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等支出,工作经费按不超过3%的比例据实列支。
第二十一条 由园地改造为耕地的,如果项目区内改种植农作物面积达50%以上的,其补充耕地指标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或有偿转让;否则,只可作为耕地总量平衡指标,用于弥补耕地保有量缺口,不得进行有偿转让。
第二十二条 使用社会资金开发整理的补充耕地指标由投资者与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按不低于6:4的比例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比例应在项目招标时明确。
第二十三条 社会资金投资者所获得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指标由其自主在省内进行有偿转让,转让所得归投资者。转让前,社会资金投资者应将转让意向及价格书面告知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在转让价格同等的条件下,当地政府有优先受让权。社会资金投资者必须将转让合同报送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并由其逐级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确认。
第二十四条 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建立台帐,对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指标的取得、转让、使用进行登记管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经地级以上市核发验收确认函后,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要求和补充耕地指标的使用情况,及时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级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健全项目相关档案,并督促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收集项目申报、审批、实施及验收过程中的有关文件、资料、图件和影像等,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经地级以上市核发验收确认函后,补充耕地应由项目所在地镇政府与土地权属单位签订协议,正式移交给土地权属单位耕种或外包耕种,并由当地农业部门负责跟踪补充耕地的种植管理。
第五章 部门职责
第二十八条 国土资源部门职责
(一)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开发补充耕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牵头组织省级抽查;建立台帐对全省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核;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项目验收,并对补充耕地数量的真实性负责;联合同级农业、林业部门核发补充耕地验收确认函;建立台帐对全市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三)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编制本地区补充耕地计划;负责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核;负责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和设计预算申报;组织项目监督检查;组织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并对补充耕地数量的真实性负责;建立台帐对全县(市、区)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门职责
(一)省财政厅负责筹集补充耕地补助资金、对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的省级补助资金分配方案的合规性进行审核并下达。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对项目使用财政资金进行监管。
(二)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批;对财政安排的补充耕地项目及相关预算进行合规性审核下达;分配下达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审核拨付资金;进行财务监督管理。
(三)县级财政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和设计预算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按规定落实、拨付和监督项目财政资金;负责补充耕地补助资金的拨付和管理。
第三十条 农业部门职责
(一)省农业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农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验收和核发验收确认函,并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把关。
(三)县级农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并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把关;负责指导和监督项目建设单位按行业规范采集土壤样品和送验。
(四)各级农业部门负责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指导、跟踪补充耕地的种植。
第三十一条 林业部门职责
(一)省林业局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林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验收和核发验收确认函。
(三)县级林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
第三十二条 发展改革部门职责
(一)省发展改革委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县级发展改革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工作;做好补充耕地与当地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工作;参与本地区专项规划编制和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建设工作。
第三十三条 环保部门职责
县级环保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
第三十四条 监察部门职责
(一)对项目实施过程实行行政监察。
(二)省监察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第三十五条 审计部门职责
(一)按《审计法》规定的职能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审计监督。
(二)省审计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第三十六条 省国土资源厅制订省级抽查计划后,应书面通知各抽查单位参加。
第六章 责任
第三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和资金管理等负责,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法定代表人按照各自职责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责。
第三十八条 项目组织部门、相关职责部门和有关责任人在审批、评估、咨询、监督、验收、抽查等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用于项目的财政资金。各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按职能分工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拨付以及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财政违法行为的,由财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存在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等问题的,应责成整改;已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质量验收标准(略)
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完成情况表(略)
3.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略)
4.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略)
5.XXX市补充耕地验收情况汇总表(略)
6.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抽查记录表(略)
7.广东省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专项规划主要内容与报告要求(略)
第四篇: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6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补充耕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将未利用地、园地(不含可调整园地)、山坡地以及建设用地改造为耕地的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利用市、县级财政资金及社会资金补充耕地的项目。
第四条 各级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环保、监察和审计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能,对项目的前期审核、实施、验收、监督、检查等环节进行管理。
第五条 项目选报原则: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双重功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陆域严格控制区、土地权属有争议、无灌溉水源、以及25°坡度以上山坡地等土地,不得用于补充耕地;
(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综合利用。第六条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社会资金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参与补充耕地工作,取得的补充耕地指标可以有偿转让,但投资风险自负。
第二章 前期审核和规划设计
第七条 在对适宜开发整理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基础上,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级农业、林业、发展改革、环保、财政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有量缺口和耕地后备资源状况,编制本地区专项规划,并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由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专项规划主要内容及报告要求见附件7)。经批准的专项规划连同耕地后备资源地块资料,应及时上报省级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环保、财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 每年11月底前,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将本地区下一补充耕地计划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部门。第九条 项目必须从经批准的县级耕地后备资源地块中选取。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和林业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其中,项目资金来源于县级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项目资金来源于地级以上市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联合申报,并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审批。属县级审批的,审批后的前期审核材料应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备案。财政投资的项目由市、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市、县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作为项目建设单位,承担项目建设任务。
第十条 项目前期审核申报材料要求:
(一)项目前期审核申报文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规模、总投资估算、资金筹集方式等;
(二)项目所在地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图)或专项规划图(局部图);
(三)土地权属证书复印件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土地权属证明文件;
(四)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标准分幅图)和项目地类表;
(五)地形图(1:10000);
(六)土地权属单位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
(七)涉及河滩地的,应附县级水利部门同意开发整理的书面意见。
第十一条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认真核对项目开发整理前的图斑,并对项目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等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土地权属是否清楚,土地权属单位是否同意开发整理,山坡地的坡度是否小于25°,地类是否与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的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一致,面积是否准确等情况进行审核。
项目的地块应相对集中连片、水源有保障、土层达到一定厚度,通过合理的工程措施可满足项目建成后耕种的要求。
第十二条 项目前期审核批准后,市、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应按照《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组织项目区的勘察测量、编制项目设计和预算。属利用社会资金的,项目设计和预算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委托专业技术机构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后批准;属使用县级财政资金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方案审核和预算初审并行文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进行项目预算审批;属使用地级以上市财政资金的,项目设计与预算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财政部门上报,并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项目设计方案审核和预算初审及行文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进行项目预算审批。
属县级审批的,审批后的设计预算材料应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备案。《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由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订。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项目施工管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同时应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强化监理责任。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方案,并做好施工日志记录。设计方案确需变更的,应按《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勘测设计管理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招标投标。
第十五条 利用社会资金的项目应引入竞争机制。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应有计划地从耕地后备资源地块中分批选择项目引入社会资金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在项目设计方案及投资预算经批准后,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投资者,并由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与其签订开发补充耕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职责。
属土地权属所有单位或土地承包经营者自筹资金补充耕地的,项目的前期审核、设计、实施等手续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办理,投资收益补偿方式等事宜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与投资者具体协商确定,并由县级土地整理机构或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中承担相应业务职能且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机构与其签订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 项目验收分为县级初验、地级以上市验收并经省级抽查通过后发函确认两个阶段。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有关部门共同负责项目的初验和验收,具体分工如下:
(一)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会同级有关部门对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进行初验;其中,县级发展改革、农业、林业、财政部门参与项目工程验收,县级农业、林业部门参与补充耕地初验。
(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负责对补充耕地进行验收。各地级以上市应建立具有中级以上农业(或土壤)、水利(或水保)、国土(或测绘)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组成的专家库,每次验收时从专家库中按专业随机抽取3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补充耕地验收工作。项目验收确认函需待省级抽查通过后,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联合核发。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厅、林业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对补充耕地进行随机抽查,并反馈抽查意见。
第十七条
项目验收程序及材料要求:
(一)申报验收。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同时上报下列材料和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完成情况表》(见附件2);
2.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3.由地级以上市专业机构出具的按行业标准测定的项目补充耕地土壤抽样化验报告;
4.项目竣工图。
(二)县级初验。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在10个工作日内,根据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部门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工程以及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或初验,填写《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见附件3)和《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见附件4)。
1.初验认定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
2.初验认定合格的,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向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提出补充耕地验收申请,同时按一式两份上报下列材料和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3)项目实施前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标准分幅);(4)项目竣工图。
(三)市级验收。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在15个工作日内,会同级农业、林业部门对项目补充耕地进行验收,并在《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上签署验收意见。
1.验收认定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
2.验收认定合格的,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按一季度一个批次,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月底前,集中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补充耕地抽查申请,附《××市补充耕地验收情况汇总表》(见附件5),同时分项目、按一式两份上报下列材料及电子文档:
(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2)项目实施前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1:10000标准分幅);(3)项目竣工图;
(4)市、县级财政资金投资的项目须报送财务决算报告和财政部门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核报告。
省国土资源厅接到抽查申请后,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林业局于每季度结束前集中组织实地抽查,抽查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反馈抽查意见。抽查采取随机的方式进行,且抽查的项目个数应占该县级上报验收总项目的10%以上。每个项目由抽查人员填写《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抽查记录表》(见附件6)。抽查中有项目不合格的,地级以上市对不合格项目所在县(市、区)该批次项目均不予核发验收确认函,待项目建设单位全面完成整改后,重新申请省级抽查。
经省级抽查的项目均合格的,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同级农业、林业部门核发验收确认函,认定该县(市、区)该批次项目验收合格。
第十八条 申请验收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项目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并能正常使用;
(二)地类清楚,面积准确;
(三)没有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四)项目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开垦的地块周边无严重污染源。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方法:
(一)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设计方案,查阅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和补充耕地土壤抽样化验报告,逐项对项目工程进行验收,并予以综合评定;
(二)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图和施工单位编制的实测项目竣工图为依据,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采取室内核算与现场核对相结合的办法,核查项目开发前、后各地类的面积和补充耕地面积;
(三)按照《广东省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标准》(见附件1), 核查项目的灌溉排水条件、交通条件和土壤肥力情况,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第二十条 实行补充耕地资金补助制度。
(一)省财政厅设立补充耕地补助资金,2008年至2012年,省财政共安排40亿元,对2008年1月1日之后已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部门核发补充耕地验收函的市县级开发整理项目的新增耕地,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按每亩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
(二)补充耕地经核发验收确认函后,由县级财政部门会同级国土资源部门逐级向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提出补助资金申请,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按照项目验收确认函的补充耕地面积等因素分配补充耕地补助资金。补助资金的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省级抽查反馈意见和项目验收确认函。
(三)省财政安排的补充耕地补助资金专款用于补充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等支出,工作经费按不超过3%的比例据实列支。
第二十一条 由园地改造为耕地的,如果项目区内改种植农作物面积达50%以上的,其补充耕地指标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或有偿转让;否则,只可作为耕地总量平衡指标,用于弥补耕地保有量缺口,不得进行有偿转让。
第二十二条 使用社会资金开发整理的补充耕地指标由投资者与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按不低于6:4的比例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比例应在项目招标时明确。
第二十三条 社会资金投资者所获得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指标由其自主在省内进行有偿转让,转让所得归投资者。转让前,社会资金投资者应将转让意向及价格书面告知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在转让价格同等的条件下,当地政府有优先受让权。社会资金投资者和补充耕地指标受让者必须将转让合同报送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并由其逐级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确认。
第二十四条 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建立台账,对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指标的取得、转让、使用进行登记管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经地级以上市核发验收确认函后,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要求和补充耕地指标的使用情况,及时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级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和财政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健全项目相关档案,并督促指导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收集项目申报、审批、实施及验收过程中的有关文件、资料、图件和影像等,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经地级以上市核发验收确认函后,补充耕地应由项目所在地镇政府与土地权属单位签订协议,正式移交给土地权属单位耕种或外包耕种,并由当地农业部门负责跟踪补充耕地的种植管理。
第五章 部门职责
第二十八条 国土资源部门职责
(一)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开发补充耕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牵头组织省级抽查;建立台账对全省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二)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核;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项目验收,并对补充耕地数量的真实性负责;联合同级农业、林业部门核发补充耕地验收确认函;建立台账对全市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三)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编制本地区补充耕地计划;负责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核;负责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和设计预算申报;组织项目监督检查;组织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并对补充耕地数量的真实性负责;建立台账对全县(市、区)补充耕地指标进行登记管理。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门职责
(一)省财政厅负责筹集补充耕地省级补助资金,对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的省级补助资金分配方案的合规性进行审核并下达。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对项目使用财政资金进行监管。
(二)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批;对财政安排的补充耕地项目及相关预算进行合规性审核下达;分配下达财政安排补助资金;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审核拨付资金;进行财务监督管理。
(三)县级财政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和设计预算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和设计预算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按规定落实、拨付和监督项目使用财政资金;负责补充耕地补助资金的拨付和管理。
第三十条 农业部门职责
(一)省农业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农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验收和核发验收确认函,并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把关。
(三)县级农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并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进行把关;负责指导和监督项目建设单位按行业规范采集土壤样品和送验。
(四)各级农业部门负责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指导、跟踪补充耕地的种植。
第三十一条 林业部门职责
(一)省林业局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林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验收和核发验收确认函。
(三)县级林业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做好使用社会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审批;做好市级财政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期审核申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和补充耕地初验;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
第三十二条 发展改革部门职责
(一)省发展改革委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
(二)地级以上市、县级发展改革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工作;做好补充耕地与当地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工作;参与本地区专项规划编制和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建设工作。
第三十三条 环保部门职责县级环保部门配合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本级专项规划、造册登记耕地后备资源地块。
第三十四条 监察部门职责
(一)对项目实施过程实行行政监察。
(二)省监察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第三十五条 审计部门职责
(一)按《审计法》规定的职能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审计监督。
(二)省审计厅配合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省级抽查。第三十六条 省国土资源厅制订省级抽查计划后,应书面通知各抽查单位参加。
第六章 责 任
第三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和资金管理等负责,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法定代表人按照各自职责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责。
第三十八条 项目组织部门、相关职责部门和有关责任人在审批、评估、监督、验收、抽查等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索贿受贿的,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用于项目的财政资金。各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按职能分工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拨付以及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财政违法行为的,由财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存在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等问题的,应责成整改;已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质量验收标准
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完成情况表 3.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工程验收表 4.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验收表 5.×××市补充耕地验收情况汇总表 6.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抽查记录表 7.广东省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专项规划主要内容与报告要求
附件1: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质量验收标准
1.总体要求
开发补充耕地质量验收以旱涝保收为标准,田块平整,排灌顺畅,道路通达,开发出的地块符合农业耕种的要求。
2.土壤质量 2.1土层厚度
全土层厚度不得小于40cm,表土层厚度不得小于15㎝。2.2表土层有机质含量
水田表土层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1.5%,旱地表土层有机质含量1%以上。
2.3土壤酸碱度
表土层PH值在5.0~8.0之间。2.4土壤质地 表土层质地为砂质壤土至粘土。3.工程质量 3.1土地平整 3.1.1田块布臵
平原地区田块布臵有利于灌溉、排水、防风及农业机械作业的需要,田块形状规整,边与边尽量平行;丘陵地区田块布臵需满足治理水土流失的要求梯田长边沿等高线布设形状呈长条形或带形。
3.1.2平整程度
水田格田田面高差在±5㎝以内;旱地田面坡度在l:500以内采用淋灌、喷灌或滴灌的田块对田面坡度要求可适当降低。
利用园地改造为耕地的,6°以下(不含6°)的坡地不需要修筑梯田,坡度6~25°的需修筑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或隔坡梯田。
3.2 灌溉与排水 3.2.1灌溉水源
项目区有可靠的水源保证,干旱缺水地方修建山塘、蓄水池、陂头或抽水站,配套完善的引水渠。
3.2.2 排灌标准
水田灌溉保证率在85%以上,旱地灌溉保证率在70%以上;排涝达到10年一遇标准;地下水控制在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深度。
3.2.3排灌设施
排灌渠道满足项目区灌溉和排水要求,各类沟渠布局合理,形成网络,坡度适宜,便于排灌。桥、涵、闸、放水口等配套设施齐全。3.3田间道路 3.3.1道路布局
田间道路布局合理,满足小型农业机具通行、运输、作业的需要;与周边道路、村庄相连接,方便生产生活。田间道路分为田间道和生产道两级,连片面积50亩以下的项目可不设臵田间道。
3.3.2道路质量
田间道路面宽度3米~4米,路基采用密实度好的土压实填筑,两边衬砌护坡或挡土墙,路面铺填碎石、石渣、炉渣或硬底化,厚度10厘米~20厘米;生产道宽度1米~2米,路基采用密实度好的土压实填筑。
3.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
3.4.1防洪设施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标准。3.4.2坡面防护在丘陵地区开发耕地,应设臵截水沟、排洪沟,防止洪水直接冲刷田面,减少水土流失。
3.4.3防止污染耕地周围有废水、废物污染时,有较完善的防渗、排污设施;灌溉用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的要求。
4.质量评定要求
4.1评定内容包括土壤质量和工程质量。其中,土壤质量包括土层厚度、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质地4项;工程质量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4项。
4.2评定方法
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根据实地勘察情况进行评定;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根据土壤抽样化验报告结果进行评定,土壤样品采集每200亩最少1个混合样,每个混合样由5个以上的小样点组成,面积不足200亩的按200亩的要求采集;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根据项目规划设计和工程验收资料,并经实地勘察后评定。
4.3评定标准
土层厚度、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质地、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8项全部达标的,评定补充耕地质量符合标准;有任何一项以上不达标的,评定补充耕地质量不符合标准。
第五篇:湖南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湖南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湖南省财政厅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州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金管理,我们制定了《湖南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湖南省财政厅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财政局、国土资源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金管理,我们制定了《湖南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湖南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二○○九年十一月三十日
附件:
湖南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根据《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
[2008]157号)、《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使用及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建[2009] 286号)等法律法规及财政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我省范围内实施的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中央和省级财政性资金包括:
(一)从中央和省本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下简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安排的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资金;
(二)从省本级收取的耕地开垦费中安排的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资金;
(三)从土地出让金中划转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省集中部分安排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资金;
(四)省财政从其他资金中安排的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资金。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金应当专项用于基本农田建设支出、土地整理复垦支出和耕地开发支出。
(一)基本农田建设支出,是指为促进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持续利用,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基本农田进行综合整治发生的支出。
(二)土地整理复垦支出,是指为了增加耕地面积,促进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农用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发生的支出,以及对历史遗留的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土地和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和风沙等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进行复垦发生的支出。
(三)耕地开发支出,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的,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滩涂、盐碱地、荒草地、裸地、空闲地等宜农未利用土地进行开发,使其达到可利用状态所发生的支出。
第五条 项目资金管理原则
(一)资金统筹安排的原则。在安排支出预算时,中央切块下达的土地有偿使用费、省本级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用于动态平衡的资金统筹安排。
(二)资金安排相对平衡原则。在全省资金总盘子内,除省级重大项目外,对各市州间的资金安排实行额度控制,做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三)专项调度、专账核算的原则。资金安排通过预算指标形式下达,资金拨付采取逐级专项调度方式下拨。省本级耕地开垦费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项目资金由省国土资源厅系统财务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拨付资金外,其余项目资金一律通过专项调度,逐级下拨至项目所在地县级财政部门,再由项目所在地县级财政部门按照相关要求将资金拨付至项目法人单位。所有项目资金必须做到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章项目预算申报、审查与批复
第六条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和预算,以及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提出项目申报要求,发布项目申报指南。
第七条 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报所在市、州国土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市、州国土资源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本地区的项目审核汇总后附审核意见,于每年的元月底前联合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
第八条 申报专项资金的项目,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受理,并依据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从形式上进行审查,即受理审查,包括:
(一)资格审查:申报主体是否符合要求,申报项目是否符合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二)资料审查:报送的文件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格式是否清楚、规范并符合要求,申报项目的内容是否符合本办法要求。
第九条 对受理审查合格的项目,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成立专家评审组进行立项评审。立项评审包括技术方案审查和概算审查。
通过立项审查的项目,由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组织编制项目设计方案和预算,经市州国土资源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汇总后,于每年四月底前将有关资料联合上报至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负责组织对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进行评审。
以上概(预)算的评审应附经省财政厅认可的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或依法成立的中介机构出具的评审报告。
第十条 项目实施项目库管理,评审专家实行专家库管理。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建立、完善和管理评审专家库成员。专家库成员由技术专家及预算专家组成。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从专家库中共同抽取对口专家组成专家组集中进行评审。专家组对评审项目评分排序,并提出明确的评审意见和建议,通过审查的项目纳入项目备选库。项目备选库定期维护,实行滚动管理。
各市(州)、县(市、区)必须建立项目备选库。各市(州)、县(市、区)财政部门应当安排一定经费用于申报、审查及项目备选库维护。项目一经批准实施,其经费支出在相应科目中扣除。
第十一条 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根据中央和省级财政性资金预算,从项目备选库中确定投资项目,下达项目预算文件和建设任务书。项目预算和建设任务书一经下达,不得随意调整。有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如果涉及项目建设位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率、投资总规模中任何一项,应按原批准程序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批准。不涉及上述内容调整的,由市级财政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审核调整。
第三章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
第十二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为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项目所在县(市、区)土地整理中心为项目法人单位。项目法人单位为项目资金的核算主体,项目法人单位通过工程招投标确定项目施工单位,签定实施合同,按照合同规定管理,对设计、施工、监理、决(结)算实行资格管理。
第十三条 项目法人单位应发布项目公告,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十四条 项目工程施工应实行监理制,工程监理单位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工程监理单位应
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规划设计和相关合同,代表项目法人单位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未经项目工程监理单位签署合格意见的,项目法人单位不得申请和拨付工程款,项目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第十五条 在国家关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金核算办法未出台之前,项目实行全成本核算。项目资金的开支范围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乡村工作经费补助和不可预见费。
(一)前期工作费,是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在工程施工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在不超过工程施工费5%的比例内按实列支。包括:项目立项审查及报批、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项目勘察、施工设计、土地清查、土地测绘、项目招标和工程监理等发生的费用。其中工程监理费统一留省,专项用于工程监理支出。
(二)工程施工费,是指实施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改土培肥和其他工程等各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发生的支出,包括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和各项税金。直接工程费由直接费和其他直接费组成。直接费主要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施工机械费;其他直接费主要包括冬雨季施工增加费、沃土工程费和施工辅助费。间接费由企业管理费、财务费用和现场经费等组成。
(三)设备购置费,是指符合项目规划设计的项目配套设备购置所发生的各项支出。
(四)竣工验收费,是指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完工后,因项目竣工验收、决算、成果的管理等发生的各项支出,在不超过工程施工费2%的比例内按实列支。包括:农业土肥鉴定费、项目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的编制及决算的审计费,整理后土地的权属确认与登记费、竣工测量费、基本农田调整及标志设定费等。
(五)业主管理费,是指项目法人单位为项目的组织、管理所发生的各项管理性支出,在不超过工程施工费、前期工作费、竣工验收费三项费用合计1.5%的比例内按实列支。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公务费、业务招待费和其他费用等。
(六)乡村工作经费补助,是指支付给与项目实施过程中乡(镇)政府发生的工作经费补助和与项目实施直接相关的村民误工补助,按工程施工费的1%核定。
(七)不可预见费,是指项目施工过程中因自然灾害、设计变更和工资、物价水准等因素发生变化而增加的费用。按不超过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和业主管理费等四项费用合计1.5%的比例核定。
第十六条 市州财政部门在收到省财政厅拨付的专项资金后,15个工作日内拨付专项资金至项目所在地县(市、区)财政部门,县(市、区)财政部门在收到专项资金后,应督促项目法人单位及时开工建设。项目法人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有关凭据,经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后,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资金。财政部门根据财政财务管理规定进行审核,按施工进度及时拨付工程建设资金,按工作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拨付相关工作经费,保证项目实施需要和工作正常开展。项目竣工验收前应预留10%左右的工程款,项目竣工验
收后,仍应预留5%左右的工程质量保证(保修)金,待工程质量保证(保修)期满后拨付,保证(保修)期按合同约定。
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项目,应当根据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
第十七条 所有项目原则上必须在下达项目预算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竣工验收,情况特殊无法完成确需延期的,必须向省级国土资源厅和财政厅出具书面申请,按照重新批复的工期执行。自初次预算下达之日起2年内未完工的项目,由省财政厅收回项目资金后另行安排,无法扣回的,相应扣减下资金。
第十八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法人单位应及时向市(州)国土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书面申请验收,市(州)国土资源部门、财政部门应在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一个月之内组织相关部门的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对项目进行验收,并对项目新增耕地面积、建设规模、工程质量数量等负责。项目法人单位应在验收结束后,一个月内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并将验收结果和经项目所在地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或经省财政认可的中介机构)评审(或审计)的竣工决算报告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九条 年终未完工项目的资金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项目因不可抗力的原因而终止,应由同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对项目组织清算,清算后剩余资金由同级财政部门商国土资源部门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
项目验收合格后,资金如有结余(含不可预见费结余),由同级财政部门商国土资源部门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
项目验收不合格的,应责令限期整改。规定期限内不纠正的,停止安排以后项目并取消项目所在县(市、区)申报项目的资格,追回项目投资。
第二十条 省、市(州)土地整理中心经费参照同级部门预算标准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实行财政完全保障的经费供给机制,不得从项目中提取经费。县土地整理中心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要求,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严格按照上述规定提取相关费用作为经费来源。内县土地整理中心未承担任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业务的,可以申请同级财政部门安排一定经费保持正常运转。
第四章项目资金的检查与监督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门要督促项目法人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每个项目必须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第二十二条 项目法人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设计方案和支出预算,合理安排项目资金的使用,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内容,扩大支出范围,不得用于与项目无关的其他支出。
第二十三条 各级国土资源、财政部门应对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资金拨付使用管理适时组织监督与检查,协调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时反映汇报有关情况,确保项目如期完成。项目法人单位要主动接受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及时提供所需资料。
第二十四条 对项目概(预)算、决(结)算要进行评审,省财政厅原则上委托项目所在地的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进行审查,并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跟踪审计,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尚未成立投资评审机构或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评审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由省财政厅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审查。
项目概(预)决(结)算审查主要内容包括:参加项目的论证和筛选,做好项目概(预)算的评审,控制项目成本,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开展现场勘验及签署项目实施进度意见,对项目决(结)算进行评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和投资额。
第二十五条 省财政厅应当委托专门机构采取抽查等方式对项目所在地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和中介机构评审报告进行监督。发现项目所在地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取消其评审资格,并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发现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取消其受托审查资格,并建议主管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从严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二十六条 项目法人单位存在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和挤占项目资金等违法行为的,由财政部门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 市州、县(市、区)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可比照本办法执行或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报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二十八条 目前在全省开始实施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在办法未出台前,相关资金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此前制定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主题词:印发资金管理办法通知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湖南省财政厅办公室共印45份2009年12月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