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沈阳市专利技术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沈阳市专利技术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创新,促进专利运用,规范沈阳市专利技术补助资金使用,根据《沈阳市专利促进条例》等相关规定,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沈阳市专利技术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补助资金)是指由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对本市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许可、入股等方式获得并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或显著社会效益的专利技术进行补助的经费。
第三条 补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公开公平、择优支持、科学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 补助资金由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各司其职,共同管理。
市知识产权局负责确定补助资金年度支持重点,编制项目年度计划;负责申报项目的汇总和形式审查,并会同市财政局组织项目评审,下达项目计划;负责对项目实施进行管理;会同市财政局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绩效评估等。
市财政局负责编制专利补助资金年度预算,审核项目单位相关财务状况,并负责拨付资金;参与确定年度支持重点,负责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
第二章 补助范围及标准
第五条 补助资金是对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等方式取得的发明专利,特别是围绕主要发明专利的由多个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构建的专利簇(或专利池)给予补助。
第六条 补助标准应当根据专利价值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单件专利补助额度一般不超过50万元;专利技术创新价值较高且具有较好市场前景或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可适当提高补助比例,但单件专利补助额度不得高于200万元;由多个专利组成的专利簇(池)总体补助额度不超过500万。
对于企业从本地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购买的专利,补助额度适当上浮,上浮部分补助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用于其科技成果再研发。
第七条 专利价值的认定原则:
(一)对于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取得的专利技术,由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共同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对专利研发投入成本进行评估。
(二)对于有偿转让方式取得其他专利权人的专利技术,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权人变更公告确认,按转让金额合同等证明材料进行价值确定。对于同一关联主体间的专利技术转让,由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共同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对专利研发投入成本进行评估。
(三)对于通过订立许可合同的方式取得的专利技术,参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许可合同备案等证明材料进行价值确定。
(四)对于通过入股(或期权)形式实施的专利技术,参考单位注册成立时确定的专利价值等证明材料进行价值确定,如无法确定其专利价值,由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共同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对专利研发投入成本进行评估。
(五)对于通过无偿转让取得的专利,由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共同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对原专利权人的专利研发投入成本进行评估。
(六)对于在技术转让中包含的专利技术,由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共同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对转让合同中的专利价值进行评估。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八条 申请补助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在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无不良信用记录;
(二)企业应当保证按需提取年度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按规定缴纳各项税费;
(三)具有基本生产条件,具有较强的市场拓展、技术开发、资金筹措、项目实施能力以及较高的资信等级;
(四)无侵犯和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
(五)其他应具备的条件。
第九条 申请补助的专利技术项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有获得授权的有效发明专利,专利权属明晰;
(二)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有利于推动技术改造升级、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
(三)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产业化前景;
(四)专利权利不完全归属于一个权利主体的,必须以一个权利主体名义申报,同时取得其他权利主体同意,并提供书面证明材料;
(五)符合资助的其他相关条件。
第四章 申请及审批
第十条 补助资金申请以每年发布的补助资金年度指南内容为准,补助资金年度指南于每年上半年发布。
第十一条 市知识产权局负责受理符合补助条件的项目申请及审批事宜。
第十二条 项目单位申请补助资金应当提供如下材料:
(一)项目申报书;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所包含的专利证书复印件;
(四)项目所包含的专利有效证明材料;
(五)项目申报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六)专利权转让、许可、入股(或期权)、技术转让的证明材料;
(七)专利技术价值证明材料;
(八)专利经济社会效益证明材料;
(九)企业专利管理水平证明材料;
(十)其他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第十三条 申报项目后,先由市知识产权局进行形式审查,然后由市知识产权局组织相关机构、专家进行技术评审,由市财政局组织相关机构、专家进行财务评审,再由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共同委托的价值评估机构进行专利价值确定,最后由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择优确定补助项目及额度。
第十四条 两年内项目单位不得以同一专利多头申报市本级同类财政专项资金,一经发现,取消单位当年项目申报资格,上级机关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章 管理监督
第十五条 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具体使用范围如下:
(一)技术再购买:用于企业新购专利、新取得专利使用权等费用。
(二)创新投入经费:用于企业新增自主研发投入,包括设备购置、试验加工、能源耗材等费用。
(三)专利所需经费:包括专利申请费用、代理费用、维持费用、专利情报分析相关费用、专利维权保护的调查取证和诉讼费用等费用。
(四)专利引进及转化中的其他直接相关的支出。
(五)奖励经费:按照单位内部奖励制度执行,或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辽宁省专利条例》和《沈阳市专利促进条例》等有关内容对发明人进行奖励。
(六)补助资金禁止用于征地拆迁、房屋建筑物及车辆购置、人员工资、省外差旅调研学习、设施维护及水电费等支出。
(七)补助资金应当在两年内支出,逾期仍未支出的,视同补助资金净结余,原渠道收回。
安排专利技术补助管理费,用于在管理专利技术补助资金过程中组织项目的申报、咨询、评审评估、监督检查、财务审计、绩效考评、日常管理等工作中发生的经费。第十六条 市财政局在资产评估机构作出价值确定后,委托审计机构对资产评估机构作出的价值确定予以抽样审计,以确保价值确定的合理性。
第十七条 企业收到的补助资金,按照《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2006〕41号)第二十条的相关规定进行财务处理。
第十八条 补助资金实行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执行体制,对资金进行全过程监控。
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对补助资金专账核算,并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市知识产权局报告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向市财政局报告资金使用执行情况。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将选择项目进行检查。
第二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规范补助资金管理,负责提供真实、完整的基础材料及凭证,对专利价值确定环节需扣除项目应主动提供相关材料。对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一经发现,原补助资金全额退回,取消资金申报资格,三年内不得申报专利技术补助;拒不退回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第427号令)规定予以查处。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鼓励各区、县(市)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相应的专利补助资金。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
第二篇:陕西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好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规范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15‟290号)和促进就业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就业补助资金(以下简称就业资金)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用于促进就业创业的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人社部门)管理。
第三条 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筹措与管理;核定同级人社部门编制的资金预决算;会同人社部门分配下达就业资金;审核同级人社部门提出的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补助计划;根据人社部门就业补贴审核意见,下达补贴资金支付文件或核定凭证;负责支付或委托人社部门支付补贴资金;支持就业资金使用管理信息化建设。
人社部门:编制资金预决算草案;负责资金的使用,参与资金的筹措与管理;依据促进就业工作状况制定资金分配方案,会同财政部门分配下达就业资金;负责受理、审核就业补贴申请,公示、确认审核结果;支付个人补贴资金或受财政部门委托支付单位的补贴资金;按规定管理和保存就业补贴申报资料;负责就业资金使用管理信息化建设。
第四条 就业资金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公平公正。落实国家和本省普惠性就业创业政策,重点支持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适度向经济困难、就业工作任务重的地区倾斜,促进不同群体间、地区间公平就业。
(二)激励相容。优化机制设计,奖补结合,先缴(垫)后补,充分发挥各级政策执行部门、政策对象等积极性。
(三)精准效能。提高政策可操作性和精准性,加强监督与控制,以绩效导向、结果导向强化就业资金管理。
第二章 资金支出范围和标准
第五条 就业资金分为对个人和单位的补贴、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补助两类。
对个人和单位的补贴资金主要用于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见习补贴、求职创业补贴、职业介绍补贴、校园招聘补贴、转移就业交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孵化项目补贴等支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补助资金用于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等支出。
第六条 职业培训补贴。
(一)补贴对象。贫困劳动力、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或毕业前一学年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在校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大学生村官、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以下简称七类人员),以及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职职工。补贴对象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且不得与失业保险的培训补贴重复享受。
(二)补贴标准。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分类确定。
1.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就业技能培训时间应不少于80个课时,补贴标准为每人不超过1800元。具体标准由各市(区)人社、财政部门制定。就业技能培训补贴与培训效果、促进就业效果相挂钩。七类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的,按培训补贴标准的60%给予补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且在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按培训补贴标准的100%给予补贴。
2.创业培训补贴。创业培训时间不少于150课时,补贴标准区分两种情况确定。若培训对象参加创业培训后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但在6个月内未实现创业的,按每人每期1200元给予补贴;若培训对象参加创业培训后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且在6个月内成功创业的,按每人每期2000元给予补贴。
3.劳动预备制培训补贴。该项补贴仅针对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根据培训期限分类确定补
贴标准。培训时间为一学期720课时左右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学期1500元;培训时间为一学年1440个课时左右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学年2500元。若培训对象为农村学员或城市低保家庭学员的,再给予其生活费补贴。培训时间为一学期的,生活费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学期1000元;培训时间为一学年的,生活费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学年2000元。
4.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和技师培训补贴。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技师培训的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可享受该项补贴。该类培训应以短期培训为主。企业在职职工参加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的,学徒制培训按每人1000元给予补贴;技师培训按每人2000元给予补贴。此项补贴不得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的培训补贴重复享受。
第七条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一)补贴对象:七类人员。
(二)补贴标准:补贴对象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试行就业准入制度的指定工种)或专项能力考核,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或专项能力考核补贴)标准为每人200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每人只能享受一次,不得重复享受。
第八条 社会保险补贴。
(一)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
1.补贴对象。就业困难人员。
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持有《就业创业证》(《就业失业登记证》,下同)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
(1)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家庭人员均处于失业状况的城市居民家庭成员;
(2)距法定退休年龄十年以内的登记失业人员;(3)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4)被征地农民中的失业人员;(5)失业的残疾人;
(6)需要抚养未成年人的单亲家庭失业人员;
(7)毕业后超过半年未实现首次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8)未就业的城镇退役军人和军烈属;
(9)纳入去产能政策范围企业的失业人员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
(10)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2.补贴标准。
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以及通过公益性岗位安臵就业困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后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标准由各市(区)人社、财政部
门制定。
3.补贴期限。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时年龄为准)。
(二)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
对各类企业吸纳毕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就业、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不超过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对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离校2年内实现灵活就业的,或毕业自主创业的,给予不超过2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标准由各市(区)人社、财政部门制定。
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社会保险种类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其中,给予单位的社会保险补贴不包括个人应缴纳的部分。各市(区)、财政省管县用于社会保险补贴的资金支出原则上不超过当年本地就业资金总额(含省级下达的就业补助资金)的20%。
第九条 公益性岗位补贴。
公益性岗位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臵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由政府设臵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
(一)补贴对象。就业困难人员,重点是大龄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
(二)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时年龄为准)。
(三)补贴标准。
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由各市(区)人社、财政部门制定。各市(区)、财政省管县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的资金支出原则上不超过当年本地就业资金总额(含省级下达的就业补助资金)的30%。
第十条 就业见习补贴。
(一)补贴对象。毕业和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在见习企业(单位)按规定参加就业见习的,可享受就业见习补贴。
(二)补贴标准和期限。就业见习补贴包括见习人员生活补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补贴和一次性见习留用补贴。其中,生活补贴每人每月1200元,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补贴每人每月20元,补贴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企业(单位)接收毕业生见习且留用率不低于50%的,按留用人数对企业(单位)给予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见习留用补贴。
第十一条 求职创业补贴。
(一)补贴对象。学籍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普通高等学校、技
师学院、特殊教育院校,毕业内其家庭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本人残疾、或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
(二)补贴标准。每人1000元。第十二条 职业介绍补贴。
(一)补贴对象。经依法行政许可、注册登记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劳务派遣服务机构(两类机构简称职介机构),向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职业介绍服务,且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民工与用人单位或劳务派遣公司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享受介绍补贴。
(二)补贴标准。按实际就业人数给予职业介绍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500元。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介绍补贴,不得重复享受。
第十三条 校园招聘补贴。
(一)补贴对象。普通高等学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并取得成效的,可享受校园招聘补贴。
(二)补贴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四条 转移就业交通补贴。
(一)补贴对象。实现转移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
(二)补贴标准。每人最高不超过500元。具体标准由各市(区)人社、财政部门制定。补贴对象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交通补贴,不得重复申请。
第十五条 一次性创业补贴。
(一)补贴对象。实现自主创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和毕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并应在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后3个月内提出申请。
(二)补贴标准:每人3000元。第十六条 创业孵化项目补贴。
创业孵化项目补贴用于鼓励支持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为入孵化创业实体提供创业服务。由县级以上(含县级)人社、财政部门最高按本级当年就业资金总额的10%安排。创业孵化项目补贴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 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补助。
(一)就业创业服务补助。
1.补助项目。就业创业服务补助用于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支持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及维护,以及用于向社会购买基本就业创业服务成果。主要补助项目包括就业信息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就业创业信息服务与统计监测、专项就业创业服务活动、跨地区劳务协作、人力资源调查和就业动态调查、就业创业典型表彰奖励、创业项目推介和成果展示、创业项目资源库建设和运行维护、就业创业服务场所维护修缮和设备购臵、聘请专业人员或购买社会机构提供的基本就业创业服务成果、《就业创业证》印制等。
2.补助限额。全省各级财政、人社部门每年安排的就业创业
服务补助资金总额,最高不超过当年全省就业资金总额的5%。
其中,《就业创业证》由省人社厅负责统一印制。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重点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等支出。高技能人才补助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各地人社部门要编制高技能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确定本地区支持的高技能人才重点领域。省级人社部门每年会同财政部门组织专家对拟实施高技能人才项目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将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备案。财政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根据申报的评审结果给予定额补助。省级高技能人才项目仍按照我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实施。
第十八条 各市(区)人社、财政部门依据本办法授权制定的各项具体补贴标准,不得突破本办法明确的补贴标准范围限定。
各地确需新增其他支出项目的,须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按国家专项转移支付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就业资金必须坚持专款专用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使用,不得用于以下支出:
(一)办公用房建设支出;
(二)职工宿舍建设支出;
(三)购臵交通工具支出;
(四)创业担保贷款基金和贴息等支出;
(五)发放人员津贴补贴等支出;
(六)“三公”经费支出。
第三章 资金筹措与分配
第二十条 各地应当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省财政补助各地的就业资金,与各市(县、区)财政配套投入的就业资金相挂钩。
第二十一条 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安排的就业资金,按照因素法测算确定各地的分配额度(本办法规定单独申报评审的除外)。
分配因素包括基础因素、投入因素、绩效因素和重点工作因素四类。其中:基础因素主要根据劳动力人口等指标,重点考核就业工作任务量;投入因素主要根据地方政府就业资金的安排使用等指标,重点考核地方投入力度;绩效因素主要根据各地失业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困难人员就业人数和资金结余等指标,重点考核各地落实各项就业政策的成效;重点工作因素主要根据人社部、省委省政府和省级主管部门就业工作安排部署,重点考核重大专项就业工作完成情况。每年分配资金选择的因素和权重,可根据就业工作任务重点适当调整。
第二十二条 省、市(区)财政、人社部门应当在收到上级资金分配通知后 30个工作日内,正式下达就业资金预算;省级、市级财政、人社部门应当将本级政府预算安排给下级政府的就业资金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60日内正式下达到下级财政、人社部门。各级人社部门应按此时间要求制定和报出资金分配方案。
第二十三条 就业资金应按照财政部门关于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的规定,做好绩效目标的设定、审核、下达工作。
第四章 资金使用
第二十四条 各类补贴资金按季度受理、审核和支付(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各级人社部门于每季度初10个工作日内和每年11月15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受理就业补贴申请。以上5个受理时段简称受理期。
人社部门应于20个工作日内(含公示时间)完成审核工作,财政部门应于每季度第二个月底前完成拨款手续。
每年11月中旬受理的就业补贴,应于当年12月底前完成审核和资金支付工作(需由个人领取的除外)。
第二十五条 对单位和个人补贴的申领与发放。
(一)职业培训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实行“先垫后补”的办法。
1.个人申领和发放。
个人在职业培训机构缴费参加培训的,按规定向培训机构所在地(或本人户籍所在地或本人就业单位所在地)的县级人社部门申请职业培训补贴或生活费补贴。经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支付到申请者本人个人银行账户。
个人申请职业培训补贴应提供:《就业创业证》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培
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个人银行账户等。属贫困劳动力的还应附扶贫部门开具的贫困家庭证明材料;属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或毕业前一学年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在校生)的还应附学校开具的证明材料;属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的还应附初高中毕业证书复印件;属大学生村官和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还应附相关单位开具的人员证明材料或由人社部门负责核实其身份。城市低保家庭学员的生活费补贴申请材料还应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明材料。企业在职职工申请职业培训补贴应提供:《就业创业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个人银行账户等。
2.单位申领和发放。
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为培训对象提供免费职业培训或垫付生活费补贴的,于培训后6个月内向同级人社部门申请职业培训补贴或生活费补贴。经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支付到培训机构或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申请职业培训补贴应提供:补贴申请报告、培训合格人员花名册、《就业创业证》复印件、扶贫部门为贫困劳动力开具的贫困证明材料或学校为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或毕业前一学年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在校生)开具的证明材料或初高中毕业证书复印件或相关单位为大学生村
官、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开具的人员证明材料、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代为申请协议、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申请城市低保家庭学员生活费补贴还应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明材料。申请企业在岗职工职业培训补贴应提供:补贴申请报告、培训合格人员花名册、《就业创业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代为申请协议、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
企业在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或技师培训前,应将培训计划、培训人员花名册、劳动合同复印件等有关材料报同级人社部门备案。
(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1.申请程序。七类人员自主选择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进行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免收费用。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完成鉴定(考核)工作后,向同级人社部门申请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补贴,经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至鉴定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2.申报材料。申请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应提供:补贴申请报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人员花名册、《就业创业证》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复印件、经本人签字确认的免费鉴定证明材料、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鉴定对象为贫困劳动力的还应附扶贫部门开具的贫
困家庭证明材料;鉴定对象为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或毕业前一学年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在校生)的还应附学校开具的人员证明材料;鉴定对象为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的还应附初高中毕业证书复印件;鉴定对象为大学生村官和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还应附相关单位开具的人员证明材料或由人社部门负责核实其身份。
(三)社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的办法。
1.企业(单位)申领。企业(单位)应在受理期内向当地人社部门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并提供以下材料:符合条件人员名单、《就业创业证》复印件、毕业证书复印件或学校开具的毕业生证明材料、劳动合同复印件、社会保险费征缴机构出具的社会保险缴费明细账(单)等。其中,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还应提供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年限证明材料。经人社部门审核后,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支付到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2.个人申领。符合条件的个人应在受理期内向其社会保险缴费地人社部门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并提供以下材料:《就业创业证》复印件、毕业证书复印件或学校开具的毕业生证明材料、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证明材料、社会保险费征缴机构出具的社会保险缴费明细账(单)等。经人社部门审核后,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支付到申请者本人个人银行账户。
(四)公益性岗位补贴。
1.申报程序。公益性岗位用工单位应向当地人社部门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经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支付给单位。
2.申请材料。人员名单及《身份证》号、《就业创业证》编号、考勤表、发放工资明细账(单)、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或公益性岗位人员银行账户等凭证材料。
(五)就业见习补贴。
1.申报程序。就业见习单位应在受理期内向同级人社部门申请就业见习补贴,经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2.申报材料。参加就业见习的人员名单、就业见习协议书、《就业创业证》复印件、毕业证书复印件(未毕业见习人员提供学校介绍信)、单位发放基本生活补助明细账(单)等。申请一次性见习留用补贴还应附就业见习留用人员名单、见习留用人员劳动合同复印件等。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应在见习人员上岗前完成资料审核和投保工作。
(六)求职创业补贴。
1.申请程序。各类院校应在每年3月底前,组织符合条件的毕业生集中申请求职创业补贴,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并将初审情况按规定报送人社部门。经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支付到学校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2.申报材料。
毕业生个人申请材料包括: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申请表、《就业
创业证》复印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或享受低保或身有残疾)证明材料、个人银行账户等。
各类院校报送人社部门申请汇总材料包括:院校求职创业补贴初审表、公示文件、申请人员花名册、毕业生个人申请材料和院校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具体管理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七)职业介绍补贴。
1.申请程序。职介机构向同级人社部门提出申请,经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2.申报材料。补贴申请报告、人力资源服务或劳务派遣服务许可证明、介绍实现就业人员花名册、《就业创业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用人单位出具的合同期内任2个月工资发放凭证、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
(八)校园招聘补贴。
省内各高校应按照《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陕西省财政厅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设立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招聘补贴的通知》(陕人社发„2014‟26号)规定提出当年校园招聘补贴申请。其中,部属高校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其他高校向当地市级人社局提出申请,申请和审核程序及资金拨付按26号文件办理。
(九)转移就业交通补贴。
1.申请程序。转移就业人员应在实现转移就业后3个月内向户籍所在地县级人社部门提出申请,经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给个人。
2.申报材料。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复印件(或用人单位出具的就业证明材料)、县级扶贫开发部门出具的该人员属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确认材料、交通费票据等。
(十)一次性创业补贴。
1.申请程序。补贴对象应在受理期向创业所在地县级人社部门提出申请,经其审核后,将补贴支付给个人。
2.申报材料。《就业创业证》复印件、毕业证书复印件或学校开具的毕业生证明材料、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等。
(十一)创业孵化项目补贴。
创业孵化项目补贴依据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社部门对单位和个人的各项补贴资金进行审核后要向社会公示,包括享受各项补贴的单位名称、享受补贴的人员名单、具体补助人数和金额等。其中,职业培训补贴还应公示培训的内容、取得的培训成果等;公益性岗位补贴还应公示公益性岗位名称、设立单位、安臵人员名单、享受补贴时间等;求职创业补贴在各高校初审时在校内公示。公示平台一般为本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官方网站,也可在覆盖本辖区的其他网站或平面媒体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第二十七条 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补助资金的使用。
(一)就业创业服务补助。
各县、区、县级市(不含财政省管县和韩城市)人社、财政部门每年初制定就业创业服务补助资金使用计划,报设区市人社、财政部门审批,经批准后由人社部门按计划使用(设区市本级就业创业服务补助资金使用计划一并进行审批)。设区市人社、财政部门可对各县、区、县级市和市本级就业创业服务补助资金额度进行调剂。财政省管县和韩城市人社部门每年初制定就业创业服务补助资金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定后按计划使用。设区市、财政省管县和韩城市应在每年6月底前将就业创业服务补助资金使用计划报省人社厅、财政厅备案。
省本级就业创业服务补助资金,由省人社厅提出计划,重点用于全省就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经省财政厅核定后按计划使用。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
该项补助资金实行项目管理。省人社厅每年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拟实施的高技能人才项目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上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由其根据申报的评审结果给予定额补助。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各地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需要,依托具备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的职业培训机构和城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开展高技能人才研修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评价、职业技能竞赛、高技能人才课程研发、高技能人才成果交流、高技能人才宣传、高技能人才管理、高技能人才基础能力建设等活动。
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各地要发挥高技能领军
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选拔行业、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依托其所在单位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技能传承提升活动。
第二十八条 就业资金的支付,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九条 各级财政、人社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预决算管理的总体要求,做好预决算工作。
第三十条 各级人社、财政部门应当严格按本办法规定落实各项补贴,加快就业资金预算执行进度,保持资金支出进度与序时进度基本一致,防止年底集中支出就业资金,增强就业资金使用的时效性与均衡性。
第三十一条 各级财政、人社部门应当定期对就业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将其列入重点监督检查范围,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监督;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优化风险防控。有条件的地方,可聘请具备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开展第三方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各地财政、人社部门应当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进就业资金的绩效管理。省财政厅、人社厅根据各地就业工作情况,定期委托第三方进行就业资金绩效
评价。市、县(区)财政和人社部门应当对本地区就业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就业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三条 各级财政、人社部门应当建立就业资金“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对滞留、截留、挤占、挪用、虚列、套取、私分就业补助资金等行为,按照《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对疏于管理、违规使用资金,并直接影响各项促进就业创业政策目标实现的市县(区)、省财政将相应扣减其下一就业补助资金;情节严重的,取消下一该市县(区)获得就业补助资金的资格,并在全省范围内予以通报。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各级财政、人社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就业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省财政厅、人社厅制定的《关于规范和加强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陕财办社„2012‟1号)和《关于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陕人社发„2013‟39号)同时废止;此前有关政策文件关于就业补助资金(原称就业专项资金)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受理但未完成审核划拨手续的各项补贴,按原政策规定审核划拨补贴资金。
第三篇:重庆市科技投融资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重庆市科技投融资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操作指引(试行)》
为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以下简称科技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具有投资功能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上述三类企业以下统称创投机构)、银行、科技担保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根据《重庆市科技投融资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渝财教[2010]119号)文件精神,制订本操作指引。
第一条 操作流程
市科委于每年4月接受投融资专项补助资金申请。创投机构、银行、科技担保机构和科技企业应按照《办法》规定和本指引要求,向市科委受理部门提交申请,经形式审查通过后,由市科委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市科委会同市财政局,根据评审结果对补助资金进行审批和划拨。
第二条 申请资格
凡申请重庆市科技投融资专项补助资金的创投机构、银行、科技担保机构及科技企业,必须满足《办法》所述的认定标准。
第三条 申报材料
所有创投机构、科技企业、银行、科技担保机构,在申请重庆市科技投融资专项补助资金时,应统一填报和提交以下材料:
1、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请表(附件1);
2、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证;
3、机构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除以上材料之外,申报单位应根据自身性质和投融资项目类别,提交以下材料:
(一)创投机构申请投资保障补助所需材料
1、创投机构备案批复文件;
2、上一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3、已在辅导的初创期科技企业列表(包括企业名称、成立时间、行业领域、企业组织形式、辅导时间);
4、申报补助资金项目汇总表;
5、创投机构投资到位证明文件:银行函证及验资报告,被投企业注册资本变更、股份变更登记证明材料复印件;
6、帮助科技企业申请投资保障补助的还需提供《辅导承诺书》原件和《投资意向书》原件。
(二)科技企业申请专项补助资金所需材料 申请投资保障补助资金:
1、企业注册资本变更、股份变更登记证明材料复印件;
2、创投机构投资到位证明文件:股东会决议、投资人协议、验资报告、银行进账单;
3、上一企业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
4、科技企业职工构成情况证明材料;
5其他科技型企业有关证书复印件:如创新基金立项证书,家或重庆市科技计划立项证明,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等;
6、投资与辅导总结。申请科技贷款补助资金:
1、企业贷款项目基本情况说明;
2、企业借款合同、质押合同等证明材料;
3、企业贷款进账凭证;
4、企业付息凭证等证明材料。申请科技担保补助资金:
1、企业融资项目基本情况说明;
2、企业借款合同、质押合同、担保合同等证明材料;
3、企业缴纳担保费的凭证。
(三)银行申请科技贷款补助资金所需材料
1、银行及金融机构资质证明文件;
2、科技企业贷款合同、质押合同;
3、上及本实际发放科技贷款明细表;
4、科技企业支付利息证明材料;
国
5、其他有关证明文件。
(四)担保机构申请科技担保补助资金所需材料
1、担保机构备案证明材料;
2、担保机构基本情况介绍;
3、上财务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4、担保机构上和本科技担保业务明细;
5、相关合同(银行与担保公司的担保合同,担保公司与企业反担保合同、银行与企业贷款合同)。
以上申报材料均为一式两份,装订成册,并附电子文档。
第四条 附则
本操作指引(试行)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市科委条财处负责解释。
附件:
1、《重庆市科技投融资专项补助资金项目申请表》
2、《重庆市科技投融资专项补助资金申请项目专家评
审工作规范》
3、《重庆市科技投融资专项补助资金申请项目专家评
审意见表》
4、《重庆市科技投融资专项补助资金申请项目专家评
审小组综合评价表》
5、《重庆市科技投融资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汇总审批表
第四篇:山东省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省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来源:山东省财政厅网站 作者: 浏览:8819次
山东省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11‟88号)和省政府•关于继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鲁政发„2012‟21号)、•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鲁政发„2009‟17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是指中央、省、市、县(市、区)财政预算安排和预算内投资安排的,专项用于农村危房翻建、新建和修缮加固的补助资金。第三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制定全省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指导各地做好资金使用管理监督等工作。第二章 资金来源与分配
第四条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来源包括:
(一)中央、省级财政预算安排及预算内投资安排的资金;
(二)市、县(市、区)财政安排的资金包括:
1、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2、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的资金;
3、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中,可安排用于农村危房改造的资金;
(三)社会力量捐赠和资助的资金;
(四)其他资金。
第五条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坚持“多干多补,先干后补,引导投入、重点倾斜”的分配原则。
第六条 中央和省级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计算分配,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依据中央下达我省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综合考虑各地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改造现状、财政困难程度、绩效考核等因素确定各地补助资金。
第七条 各地要结合当地农村危房改造方式、建设成本、地方财力和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等情况,认真测算农村危房改造资金需求,合理细化分类补助标准。
第八条 市县财政部门要落实好农村危房改造各项筹资政策,安排专项资金,积极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要不断研究创新农村危房改造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等社会各方资金投入。第三章 资金拨付与使用管理
第九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确定的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分配额度于每年5月底前通过预算指标下达给各市和省财政直接管理县(市)(以下简称省直管县)。市级财政部门要在收到中央和省级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指标文件(以落款时间为准)30天内,将资金及时足额拨付给县级财政部门。
第十条 县(市、区)级财政部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具体负责本地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支付、管理以及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要严格按照规定安排和支付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
第十一条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实行县(市、区)级报账制管理。县(市、区)级财政部门应对各项目的资金拨付和报账申请进行认真审核,审核无误后核拨资金。要结合实际和项目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工程资金拨付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并按规定程序和管理细则严格把关,严格管理。第十二条 对纳入国家农村危房改造计划、符合本办法规定居住在危房中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贫困户,由财政给予资金补助。
已享受和纳入彩票公益金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专项补助或政府其他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的,不再享受本资金补助。第十三条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专项用于•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建村函„2009‟69号)等文件规定的农村危房翻建、新建和修缮加固等支出,不得用于办公经费或发放个人补贴等支出,不得从资金中提取任何费用和拿回扣。
第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专账核算,专款专用,跟踪问效、封闭运行”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第十五条 为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顺利实施,县级财政应安排必要的管理工作经费,市级财政要给予适当补助。第四章 绩效考核
第十六条 省级建立对各市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绩效考核制度,对各市、省直管县安排落实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综合性考评。各市县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进行绩效考核。第十七条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绩效考核包括以下内容:
(一)市、县财政安排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规模以及资金到位情况;
(二)资金拨付、使用、管理以及预算执行进度等情况;
(三)制度建设、资金管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政策宣传、信息报送等情况;
(四)危房改造任务完成和改造质量等情况;
(五)有无被审计、财政监督机构等部门查出或被新闻媒体曝光并经查实的违纪违规行为。
第十八条 绩效考核结果是对各地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工作的综合评价,对上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下分配中央和省级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重要参考因素。第十九条 各市财政部门应会同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于每年1月底前联合上报本市上农村危房改造进展情况、绩效考核情况,以及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
第五章 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建立健全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监管机制。对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补助额度、资金情况、审核审批意见等实行公示公告制度,并设立投诉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补助对象和补助额度的科学合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健全内控制度,建立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使用跟踪问效制度,做到“事前审核、事中跟踪、事后检查”,完善全方位的监管机制,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安全高效。各地要定期对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省财政厅将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各地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的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下资金分配挂钩。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各市要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报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2012年9月28日印发
第五篇:关闭小企业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山 东 省 财 政 厅
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鲁财企[2008]243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关闭小企业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财政局、经贸委(局),省属有关企业:
为进一步调整优化资金投向,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加强关闭小企业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推进关闭小企业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的持续开展,省财政厅、省经贸委联合制定了《山东省关闭小企业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八年十月二十一日
山东省关闭小企业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调整优化资金投向,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的作用,加强关闭小企业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推进关闭小企业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的持续开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关闭小企业是指依照国家及省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和安全生产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对小钢铁、小煤矿、小水泥、小化工、小纺织等小企业及对落后生产线、生产设施等的关停措施。
第三条关闭小企业专项补助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省级预算安排,用于小企业关闭及落后生产设施、生产线拆除销毁费用补助。资金分配应遵循突出重点、适度集中的原则。
第四条省财政厅、省经贸委共同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省财政厅、省经贸委共同研究确定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方向和工作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省财政厅、省经贸委共同审核下达项目资金计划,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绩效评价。
第二章扶持方式和申报程序
第五条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助的方式。
第六条申请专项资金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实施小企业关闭的,按照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以及省政府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意见等相关文件,已由省政府下达淘汰和关闭计划,或经县级人民政府下达行政关闭令。
(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未达标生产设施或生产线已拆除销毁。
第七条专项资金的申请程序:
(一)符合第六条专项资金申请条件的单位,由实施单位按隶属关系向同级财政、经贸部门提出申请。
(二)各市财政局、经贸委(局)对申请单位材料进行初审,并将初审合格者按规定时间上报省财政厅、省经贸委。申请专项资金的省级单位,由行业主管部门或企业集团直接向省财政厅、省经贸委提出书面申请。
第八条申报单位应提供如下申请材料: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整体情况、主要设施及生产线的拆除报废、企业职工安置情况等;
(二)实施小企业关闭的,需提供企业淘汰关闭计划或关闭令,企业工商执照、生产许可证、安全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吊销证明等;
(三)实施落后生产能力淘汰的,需提供设施及生产线拆除报废相关证明材料。
(四)其他所需文件。
第三章资金下达与使用监管
第九条省财政厅、省经贸委共同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根据需要,对部分申报项目组织专家评审。
第十条省财政厅、省经贸委共同确定专项资金支持内容和金额,联合批复下达。
第十一条省财政厅、省经贸委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单位应主动配合检查人员做好相关工作,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
第十二条各级财政、经贸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申请、分配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对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或不按规定用途使用、截留、转移财政资金等行为,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责令其限期整改,核减、收回或停拨资金,并视情节轻重,提请或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三条每年年末,各市财政局、经贸委要就本地区关闭小企业户数、人员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以及下关闭小企业工作安排情况写出书面报告,报省财政厅、省经贸委备案。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经贸委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起施行。省经贸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关闭五小企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鲁经贸运字
[2001]478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