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宿州市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宿州市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徽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第182号令)、《关于印发宿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的通知》(宿政发„2011‟12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工程项目建设和从事雷击风险评估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雷击风险评估(简称雷评)是指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运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电灾害的概率及雷电灾害产生后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为建设工程项目选址和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与防雷措施确定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一种评价方法。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防雷减灾的能力。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建立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工作机制。
市气象主管部门负责全市雷击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县(区)气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雷击风险评
(三)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建议、对策和措施;
(四)雷击风险评估结论。
雷击风险评估结论应当作为建设工程设计的技术依据。第八条 雷击风险评估使用的气象资料应当由气象主管机构直接提供或经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审查。
第九条 雷击风险评估实行资质认定制度。从事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核发的证书后,方可在其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雷击风险评估业务,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雷击风险评估的资质管理,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安徽省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条 雷击风险评估的收费原则上按皖价服„2009‟89号文件标准执行,如价格主管部门重新核定并出台新的收费标准,则按照新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使用的气象资料,不是由气象主管机构直接提供或未经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审查的。
(二)未取得相应资质证书,擅自从事雷击风险评估的;
(三)涂改、伪造建设项目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的;
(四)涂改、伪造、倒卖、出租、出借、挂靠雷击风险评估资质证书的;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项目应当进行雷击风险评估而未申请评估的、建设项目未使用雷击风险评估结论擅自设计、施工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气象主管机构、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气象灾害评估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所在单位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解释。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山东省雷击风险评估管理暂行规定(
山东省雷击风险评估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雷击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范我省雷击风险评估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山东省行政区域(包括管辖的海域)内从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即雷击风险评估)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雷击风险评估,是指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根据规划和建设项目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电灾害的程度进行分析、评估或者预测,并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的活动。
第三条雷击风险评估实行安全第一,灾前、灾中、灾后评估相结合,灾前评估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发改、经贸、建设、规划、消防、安全生产监督等有关部门,建立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工作机制。
第五条省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省雷击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市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雷击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1 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闪电定位监测和资料整理、雷电灾情收集、雷击风险区划;
(二)负责组织对业务服务机构从事雷击风险评估的能力进行认定;
(三)负责对承担雷击风险评估业务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
(四)负责组织对雷击风险评估业务服务机构出具的雷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定;
(五)负责对建设项目单位及防雷设计单位执行雷击风险评估情况的监督检查;
(六)负责对违反雷击风险评估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依法查处。
第六条以下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应当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一)各类化工厂、石油企业、烟花爆竹企业、易燃易爆仓储、输送贮存油气等易燃易爆场所;
(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道路桥梁、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金融证券以及信息系统等涉及公共安全或者环境安全的建设项目;
(三)各类发射塔、高耸观光塔、省级及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等特殊工程和体育场馆、影剧院、大型商场超市、宾馆、医院、全日制学校、车站、港口、码头等人员密集场所;
(四)各专业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参照建设部《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规定的各行业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标准)或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等重点工程项目;
(五)《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一、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
(六)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应当开展雷击风险评估的其它场所。第七条 凡属第六条所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项目业主)应当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时同步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办理程序如下:
(一)建设单位到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或行政服务中心气象窗口填写“建设工程项目雷击风险评估申请表”(见附表)。
(二)气象主管机构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类型、类别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该项目是否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意见。
(三)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经省级气象主管机构认定的具备雷击风险评估能力的机构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并由评估机构编制雷击风险评估报告。
(四)项目所在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组织专家对评估机构编制的雷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论证,征求对评估报告的意见。
对城乡规划、重点领域或者区域发展建设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和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雷击风险评估报告应召开专家评审论证会。
(五)建设单位或项目设计单位应根据雷击风险评估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进行防雷装置设计或修改防雷装置设计方案。
第八条建设单位在提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材料时,应包含雷击风险评估报告和专家评审论证意见。
第九条气象主管机构在审核应当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建设项目防雷装置设计方案时,应将雷击风险评估报告作为重要技术依据之一。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项目,未做雷击风险评估的,按照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材料不齐全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条省级以上或跨市的项目以及省内重大工程项目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的评审论证由省气象主管机构组织进行。
第十一条对雷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评审论证的专家应由以下几方面人员组成:
(一)山东省雷击风险评估专家组成员。
(二)对城乡规划、重点领域或者区域发展建设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和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雷击风险评估报告评审论证,应有规划、设计、建设、气象、安监等部门的相关专家参加,但参加人数一般不超过专家总数的三分之一。
(三)需要召开专家论证会的建设项目,组织论证的气象主管机构不得事先公开专家名单。论证会不公开举行,负责雷击风险评估的服务机构不得参加论证会,建设单位应参与论证会。
第十二条从事雷击风险评估的单位必须具有山东省气象局认定 4 颁发的乙级以上《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A)》;从事雷击风险评估的个人应具有山东气象学会考核颁发的雷击风险评估资格证。
第十三条从事雷击风险评估的机构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从事雷击风险评估业务,并接受当地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禁止无资质证、无雷击风险评估资格证的单位和个人从事雷击风险评估活动。
相关资质的管理,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山东省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承担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必须严格执行雷击风险评估的政策法规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2007)等相关技术标准,并对评估结论负责。
雷击风险评估使用的雷电等相关气象资料应当由项目所在地的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直接提供。
第十五条雷击风险评估主要使用下列气象资料
(一)雷暴天气卫星云图资料;
(二)雷暴天气大气环流形势;
(三)雷暴天气雷达回波资料;
(四)闪电定位观测资料。
(五)大气电场观测资料;
(六)历史气象资料。
第十六条现有资料不能满足雷击风险评估需要的,应当开展现场 5 探测。探测仪器、探测方法和探测环境等应当遵守气象探测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规程,并事先按规定征得有关气象主管机构的批准。
第十七条雷击风险评估内容包括:大气雷电环境评价、雷击风险识别、项目防雷公共安全评价、项目防雷环境安全评价、雷击概率模拟、雷击人员伤亡概率模拟、雷击经济损失概率模拟、雷击爆炸火灾概率模拟、公共设施及文化遗产损害概率模拟、雷电防护对策、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编制等。
第十八条承担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编制的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基础资料来源及其代表性、可靠性说明,通过现场探测所取得的资料,还应当对探测仪器、探测方法和探测环境进行说明;
(三)评估所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和方法;
(四)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气候背景分析;
(五)雷击风险性的评估,极端雷电事件出现概率;
(六)预防或者减轻影响的对策和建议;
(七)评估结论和适用性说明;
(八)其他有关内容。
第十九条建设单位应主动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并自觉接受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本规定由山东省气象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本规定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
1.雷击风险评估办理程序图
2.建设工程项目雷击风险评估申请表
第三篇:加强雷击风险评估科学防御雷电灾害
加强雷击风险评估 科学防御雷电灾害
一、雷击风险评估的目的
雷电风险评估是雷电防御的重要内容;雷电风险评估是国家公共安全、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建设、电力和电信、交通等具有重要的需求
通过雷电风险评估,在分析评估建设项目各种因雷击引起的风险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适合于该项目的防雷装臵系统,从而使雷击风险值降到风险允许值内。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内外研究人员采用各种资料,对雷电的临近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手段:探空、雷达、卫星、闪电定位、电场以及数值模式产品
三、如何防御雷电灾害,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呢?
防雷装臵的所有者(单位)应依法履行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包括建立责任制、落实防雷措施、强化日常管理、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处臵机制等;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就是要破除迷信思想、相信科学,多掌握一些防雷知识,按照科学要求采取正确的防御措施。气象部门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和防雷安全的法定监管部门,将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省政府的要求,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闪电定位实时监测资料的分析应用,将雷电预报纳入多轨道综合业务会商流程,通过各种媒体发布雷电预警信号,提高预警的时效性。
二是进一步加大雷电灾害的科普和宣传力度,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广泛宣传雷电灾害及防护知识。
三是积极做好雷击灾害的调查、鉴定和指导,减少或避免雷击灾害发生的重复性;积极做好重大灾情的应急处臵,确保组织领导、技术指导、救援人员、现场处臵及时到位。
四是进一步加大化工、交通、电力、通信等重点行业的防雷安全执法检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损失。
五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构)筑物防雷防雷风险评估、设计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等工作,落实防雷装臵实施年检制度。
六是积极推进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强化工程设防措施的落实,努力避免或减轻雷击灾害对大型建设工程、重点项目、安居工程、爆炸危险环境项目的危害,消除防雷设计缺陷,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实现科学防雷、系统防雷。
四、什么是雷击风险评估?哪些项目必须纳入雷击风险评估范围?
雷击风险评估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针对建设项目的重要性、特异性、使用性质、对雷击的敏感性、易损性等项目特定因素,对项目建设地点的雷击规律、地质地貌、雷电 散流分布、大气电场环境等要素进行技术勘测和分析,运用风险评估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对建设工程承载雷击风险及遭受雷击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估、论证,为该建设项目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雷设计指导意见,达到科学设防、合理投资、全面防御的目的。
雷击风险评估的范围主要有:
1、城乡规划、重点领域或者区域发展建设规划;
2、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公共工程;
3、爆炸危险环境等建设项目;
4、省、市、县(区)出台的地方法规和文件明确规定的项目;
5、可能造成重大人员生命损失、公众服务损失、文化遗产损失、经济损失的建筑物或公众服务设施;
6、遭受过雷击的建筑物或设施;
7、其他相关主管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雷评的建设工程项目。
五、雷击灾害风险评估是从何时开始的,为什么我市以前没有开展雷击灾害风险评估?
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规范性文件对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早就提出了明确要求,部分省份2000年后陆续开展了重大建设项目气象灾害包括雷击风险评估工作,2008年初那场波 及大半个中国的雪灾发生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包括雷击风险评估才在全国广泛实施。
实行雷击风险评估是国家防御雷击灾害的法律制度之一,雷击风险评估活动本身又是一项科学、系统、严谨、复杂的技术工作,依赖于监测手段的进步、技术标准的完善。2006到2008年岳阳、益阳、郴州、衡阳各市相继开始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目前全省各市都已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我市气象部门是今年年才组织实施了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提高:
一是监测手段不断进步。气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以来先后布设了覆盖全省的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等雷电监测设备,能够全方位、自动化、连续性、数值化地监测雷电活动的强度、属性、移动路径等,为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积累了科学数据。
二是技术标准不断完善。基于国际通用标准(IEC62305)的国家标准(GB/T21714-2008《雷电防护》)和气象行业标准QX/T85-2007《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等标准的出台为雷击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了技术规范支持。
三是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关于重大工程建设开展气象灾害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办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湖南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防雷装臵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 定》等法律法规均对雷击灾害风险评估进一步作出具体要求,明确了评估范围,细化了评估程序和标准。
六、相对于传统的防雷手段,雷击风险评估有哪些重要意义?
开展雷击风险评估是科学防范雷击灾害的前提和基础,是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依据,是建筑物防雷设计之前特别是防护水平选择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科学防御雷击灾害的重要的、前端性措施。其意义:
一是将防雷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建设项目防雷工程设计的实际工作中,避免因建设项目防雷设计不完善或不合理而造成重复设计、重复施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是针对雷击灾害的特性以及建设项目的使用性质和所在地雷电活动规律的复杂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对保护对象是否应采取防雷措施以及作何种等级的防雷措施做出判断,对采取某项措施前后存在的风险做出评估,以使决策正确、防患于未然;
三是对具体建设项目提出全面而又具有针对性、唯一性的建(构)筑物雷电防护设计指导意见,弥补通用规范对具体项目的不适用、不系统缺陷,为防雷装臵设计的准确度、可靠性提供技术服务,为防雷装臵项目投入使用后的日常管理与维护、防雷工程扩充设计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数据。
七、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有哪些程序?我市雷击灾害风险评估 工作取得了哪些明显成效?
根据《湖南省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暂行规定》、《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防雷装臵设计审核后竣工验收规定》、《气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或者初步设计阶段委托通过专业评审委员会雷击风险评估能力认定的独立法人单位承担雷击风险报告的编制工作;评估报告编制完成后应报市级气象主管机构进行技术审查;审查通过的评估报告作为该项目防雷设计的重要组成文件,在申请防雷装臵设计审核时与根据评估指导意见设计的图纸同时提交气象主管机构;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核准的设计进行施工,以确保经过评估该项目所采取的防雷措施落实到位。
今年以来,我市已依法组织对4个建设项目进行了雷击风险评估,涉及爆炸危险环境、化工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
一是科学设定项目防雷类别:经过评估、论证,科学给定了项目的防雷类别,与初步设计方案比较,有些项目由二类防雷调整为三类防雷,有些项目由三类防雷调整为二类防雷,一方面避免过度设防、浪费建设资金,另一方面保证建设项目防雷措施科学、设防适度。
二是增强了爆炸危险环境项目防雷安全性。防雷安全对危化企业尤为重要,疏漏了任何一个应设防的环节都可能因 雷击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发生。项目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防雷设计内容非常少,有些仅有几句话,而通用标准对危化企业防雷的特殊要求缺乏针对性。经过评估、论证,不仅根据项目特点确定了防雷类别,而且对危化企业从原料、生产、运输、储存等诸多生产环节的设施、设备提出了防雷防静电设计指导意见,消除了爆炸危险环境项目存在的严重设计缺陷,并对危化建设项目防雷管理提出了指导意见。
三是为建设项目实施系统防雷提供依据:经过评估,针对项目的建筑结构、功能定位等特性提出系统、全面防御雷击灾害的工程措施和设计建议,指导各系统防雷设计并提供避雷器(SPD)选型和规格,弥补了现行设计普遍存在的设计缺失尤其是复杂系统的防雷设计缺陷,且避免了项目单位设防不到位、盲目选择SPD可能导致的资金无效投入、达不到防雷效果甚至可能因选型不匹配引发火灾的严重后果。
四是根据项目建设地点雷电发生规律、雷电流强度、雷电散流二维分布特征、雷电的主导方向等特异性,为项目单位贵重设备防雷保护、信息机房的选择、弱电系统的防雷设计、弱电线路敷设、重点设防区域提出了科学建议。
五是细化防雷措施、设计指导延伸:经过风险评估,不仅对项目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电力通讯、信息网络、安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等共有或独立的系统给出相应的防雷设计要求,还对一些项目 特有的弱电系统提出针对性的防雷措施。
六是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特性和使用功能,对项目建设期间、投入使用后的防雷安全长效管理及雷击事故应急处臵、与雷电伴随的暴雨、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防御提出意见和建议。
八、我市在开展雷击风险评估中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在《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文件中对开展防雷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气象部门依法履行防雷减灾责任,推进雷击灾害风险评估这项防灾减灾制度的落实,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公众的肯定和支持,大部分项目建设单位能够依法履行主体责任,从以人为本、科学防灾、社会安定、百姓安居、项目安全出发,在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完善项目的综合防雷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
一是部分项目建设单位对通过雷击风险评估进行工程项目科学设防的重要性和在防雷工程措施上投资的合理性、安全性认识不足。雷击风险评估目的是为降低雷击风险,实施科学、系统、全面的雷击防御技术措施,其效益体现在设计科学、投资合理、防控措施安全上,体现在人民群众和社会安全的公共利益上,部分建设单位重视眼前利益,轻安全投入,对存在的雷击灾害风险和投资的不合理、不能达到安 全防护目的没有充分的认识。特别是个别房地产开发企业,缺少对业主居住安全风险的充分考虑。有些项目甚至违反防雷安全“三同时”规定,先施工后评估,导致出现大量整改,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有些整改措施难以实施,工程完工了防雷隐患依然存在。
二是部分项目建设单位对评估工作流程不熟悉,或者对气象部门关于应依法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告知和督促臵之不理,造成评估工作滞后。雷击风险评估是一项科技含量高、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数据量大、工作环节多、论证严谨,评估程序、评估方法、评估数据来源等均有严格的要求,因而评估报告编制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项目建设单位的期望值、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求与评估单位的实际需求有冲突。
九、下一阶段将如何进一步完善雷击风险评估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依法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宣传,提高项目建设单位、政府职能部门和服务对象的认识,树立“减灾始于风险评估”的理念,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阶段即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包括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避免评估工作滞后对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是进一步规范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气象部门作为主管机构,主要在评估范围上要把好关、在评估主体上要严要求,在评估报告质量上要细审查,真正把雷击灾害防御的有关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目前我局正与有关单位开展出台专 项规范性文件的调研准备工作,将进一步明确要求、制定措施、理清机制,规范开展。
三是进一步提高雷电灾害防御的科学水平,把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作为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有效手段,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学研究,真正把雷击灾害风险评估的结论落实为具体的防雷减灾措施。同时,还要实现从雷电单灾种向综合多灾种气象风险评估转变,从而提高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永州市气象局
2011年7月19日
第四篇:风险评估小组管理办法
硫化队风险评估小组管理办法
为全面贯切落实集团公司及生产服务中心安全生产精神,全面履行队干部及班组长管理人员职责,推进和规范风险评估及防范工作,确保安装一队安全稳步发展,特制定风险评估小组管理制度。
一、组织机构
组长:惠应文
副组长:黄尤文
组员:赵党飞
赵小东 王超
刘培军
龚智会 所有班组长及各班组员工代表
(一)风险评估小组职责
1、由组长或副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皮带硫化队所有作业现场及中心库房进行作业前的风险评估。
2、督促各班组认真执行“三大规程”、安全质量标准化和本安管理体系的各项规定,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3、通过作业前的风险评估,全面排查和整治现场及中心库房隐患,查处员工不安全行为和习惯性三违表现。
4、由班组长直接组织现在风险评估及危险源辨识,对存在的风险隐患指定整改人,并查验整改结果。
(二)风险评估小组主要工作内容
1、风险评估以井下作业现场评估为主,以中心库房、地面作业为辅,以三大规程、集团公司及中心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近期文件、会议精神为依据,全面开展风险评估及危险源辨识工作。
2、生产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情况。
3、作业范围内文明生产是否达到要求。
4、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劳动保护用品佩戴情况。
(三)风险评估小组工作要求
1、风险评估要形成常态机制,抓住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积极解决问题。
2、风险评估与危险源辨识及三违查处要相结合,通过评估发现和消除不安全隐患,整改落实。
(四)风险评估实施计划
1.组织培训学习(每季度第一个月)。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制定《规范》的培训学习计划,根据不同对象,编制不同的培训教材,风险评估小组成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其成为体系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对班组长、技术员进行座谈和现场指导,使其成为体系的传播者和推行者;对一线员工进行个人辅导,使其成为体系的应用者和管控者。采用多种形式、分层次开展风险预控培训工作,使员工熟知本岗位的危险源和掌握相关管控要求。
2.危险源辨识(每季度后两个月)。采取从下至上的原则,根据本队实际,发动全体员工对自己工作场所和责任区域内的危险源进行逐一排查和登记,确保危险源无遗漏,明确安全管控对象。
3.风险评估(每季度后两个月)。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分级,将危险源分为5个等级(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低类风险),4大类别(人、机、环、管),既有轻重
缓急之分,又有目标责任,清晰可查可控、可追溯,确定风险等级,明确安全管控的重点。
3.制定风险管控标准及措施(每季度后两个月)。针对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结果,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解决每个危险源 “如何管”和“如何管得有效”的问题。按照《规范》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危险源管控标准和措施,确定相关责任人、监管部门以及监管人员,明确安全管控依据,落实安全管控责任。
皮带硫化队
2015年1月5日
第五篇:宿州市物业管理办法
宿州市物业管理办法
来源:政府办
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州市物业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宿州市物业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7月18日市人民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8月4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物业进行管理、维修、养护,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第三条 物业管理应当遵循业主自治、专业服务与依法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区人民政府、市级各开发园区管委会应当确定一个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县区、各开发园区负责物业管理的单位以下统称物业管理部门)。
县、区物业管理部门在市物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辖区新设立的三级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证书的颁发、物业管理活动的日常监管工作。
市、县、区的建设、城管、规划、公安、物价、环保、民政等有关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共同配合做好物业管理工作。
第五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县、区物业管理部门指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业主大会成立和业主委员会换届工作,调解业主、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物业管理纠纷,协调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关系。
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做好与物业管理有关的工作。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园区管委会应当向居(村)民委员会拨付适当经费,保障其正常开展相关工作。
第六条 市物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仲裁机构、人民法院的沟通联系,协助完善解决物业管理纠纷的工作机制。第二章
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
第七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组成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下同),业主大会应当代表和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
(一)入住率达到50%以上或物业服务费实际收取率达到50%以上的;
(二)首批物业交付满二年,并且入住率超过30%的;
(三)首批物业交付满三年的。
本办法所称业主代表大会,是指业主以幢、单元或者楼层等为单位委托其他业主作为代表参加的业主大会。
第八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业主代表、建设单位和居(村)民委员会筹备成立业主大会。
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住宅小区,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3个月内组织召开首次业主大会。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的筹备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九条 首次业主大会会议一般应当制定管理规约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批准业主委员会工作规则等。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自业主大会通过之日起生效,并由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
业主委员会任期一般为三年,其组成人员可以连选连任。
第十条 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业主大会闭会期间行使业主大会的职责。负责召集业主大会会议、代表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签定物业服务合同、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合同情况及业主大会决定或授权办理的其他事项等。
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将业主大会会议的决定、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以及业主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等材料报县、区物业管理部门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并书面告知相关居(村)民委员会。
前款规定的备案事项发生变更的,业主委员会应当在30日内书面告知县、区物业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在地的居(村)民委员会。
第十一条 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积极配合相关居(村)民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并接受其指导。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应当告知相关的居(村)民委员会,并听取其建议。
第十二条 不具备成立业主大会条件,或者具备成立条件但未成立业主大会的住宅小区,经县、区物业管理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指导后仍不能成立的,可以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居(村)民委员会、社区服务机构、建设单位、业主代表等组成物业管理委员会,代行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职责。
物业管理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应当在所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待业主大会成立后,物业管理委员会自动解散。第三章
前期物业管理
第十三条 在规划、设计房地产项目时,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共用配套设施和物业管理服务设施,并按照以下规定配置物业服务用房:
(一)物业管理区域物业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下的,按照不少于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配置;
(二)物业管理区域物业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下的,按照物业总建筑面积2‰配置;总建筑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的,超过部分按1‰的标准配置。未经业主大会同意,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改变物业服务用房的用途。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销售物业前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实施前期物业管理;投标人少于三个或者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下的住宅物业经县、区物业管理部门批准,可以采用协议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建设单位聘任物业服务企业情况应向县、区物业管理部门登记后,报市物业管理部门备案。
本办法所称的前期物业管理,是指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生效之前的物业管理。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与选聘的前期物业服务企业签订书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并在签订后15日内报县、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六条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签订后,建设单位与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办理物业承接查验手续时,建设单位应当向前期物业服务企业移交下列物业档案资料并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一)物业管理区域建设工程规划总平面图、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配套设施、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竣工验收合格证等资料。
(二)供水、供电、燃气、有线电视、通讯等供用合同(协议)、消防设施合格证、电梯准用证、机电设备出厂合格证和保修卡、保修协议,共用设施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含窨井设施检测报告和产品合格证明)等资料。
(三)物业质量保修文件和物业使用说明文件。
(四)物业管理所必需的其它资料,包括有关房屋权属的申请登记资料,工程验收的各种签证、记录、证明,业主及房屋面积清册等。未能全部移交前款所列资料的,建设单位应当列出未移交资料的详细清单并书面承诺补交的具体时限。
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将物业服务用房、物业档案资料移交给业主委员会。
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查验情况书面报送县、区物业管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七条 物业服务企业在承接新建物业项目时,应当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查验,发现问题应当书面告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当及时进行整改。查验情况应当书面报送县、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物业交接后,建设单位未能按照物业承接查验协议的约定,及时解决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导致业主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物业服务企业擅自承接未经查验的物业,因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缺陷给业主造成损害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 新建住宅项目竣工后,物业管理部门应当组织相关单位对配套建筑及设施设备进行综合查验,对不符合物业交付条件的,由物业管理部门责令建设单位及时整改。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承担物业的保修责任。
建设单位提取的物业工程质量保修金,应当专户存储,专项用于物业保修期内的维修,并接受业主、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督。第四章
物业管理服务
第二十条 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大会负责选聘。业主委员会根据业主大会决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书面物业服务合同,并在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将物业服务合同报县、区物业管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尚未成立业主大会的,物业服务企业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安排物业管理委员会选聘。业主大会成立后,物业管理委员会应当及时将选聘等相关资料移交业主委员会。第二十一条 物业服务企业享有以下权利:
(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物业服务合同,对物业及其环境、相关秩序进行管理;
(二)依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和物业服务合同收取服务费用;
(三)制止违反物业管理规约的行为;
(四)选聘专营企业承担专项经营业务;
(五)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业主大会授予的其他权利。物业服务企业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第三产业优惠政策。第二十二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以服务业主为宗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按照物业服务合同,提供安全防范、卫生保洁、共用部位及设施设备日常维修养护等服务;
(三)按照规定公布物业服务费收支情况;
(四)接受业主委员会和业主的监督;
(五)协助有关部门提供社区服务,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六)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未履行约定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业主有权要求其提供并可以向县、区物业管理部门或者业主委员会投诉。
第二十三条 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应当遵循合理、费用与服务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物业服务收费区别不同物业的性质和特点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物业管理部门核定并公布。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服务内容、服务标准以及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在物业管理区域的显著位置公示。
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根据业主的委托提供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以外的服务项目,服务报酬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二十四条 业主应当按时足额交纳物业服务费用。未按时足额交纳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将未交费业主名单及欠费情况予以公示催交。
已经具备交付条件的物业,因业主的原因未及时办理交付手续的,业主应全额交纳物业服务费用。已经交付的空置物业,业主应当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用。
第二十五条 提前解除物业服务合同的,应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并书面告知县、区物业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居(村)民委员会。
第二十六条 因物业服务合同期满双方不再续约或者提前解除合同,在合同期限届满或者提前解除合同的期限前30日,业主大会仍未选聘到新物业服务企业的,业主委员会应当于5日内告知县、区物业管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接到告知后5日内,应当会同县、区物业管理部门、居(村)民委员会就新物业服务企业选聘等问题听取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及物业服务企业的意见,并就继续管理服务做好协调沟通工作。
物业服务企业退出物业服务时,业主大会仍未能选聘到新物业服务企业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有关情况书面告知县、区物业管理部门,从市物业管理部门提供的应急物业服务企业名单中指定资质条件相符、信用记录和业绩较好的物业服务企业组织做好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安全保卫和绿化维护等基本服务工作,并继续督促或者组织召开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
第二十七条 物业服务合同期限届满,业主大会没有作出选聘或者续聘决定,原物业服务企业自愿按照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继续提供服务的,物业服务合同自动延续至业主大会作出选聘或续聘决定为止。第二十八条 物业服务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与业主委员会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下列交接义务:
(一)移交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材料;
(二)移交物业服务期间形成的设施设备改造、维修、运行、保养的有关资料及物业服务档案;
(三)物业服务用房和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
(四)移交清算预收、代收的有关费用及相关账册、票据;
(五)撤出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服务人员;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移交的其他事项。
物业服务企业未办理交接手续,不得擅自撤离物业管理区域、停止物业服务。
第二十九条 县、区物业管理部门每年组织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等相关单位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服务质量考核,考核结果记入该企业诚信档案,并向社会公布。
物业管理协会可以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物业服务规范和等级标准,建立和完善物业服务企业以及物业服务从业人员的自律制度,配合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健全信用档案。
第三十条 县、区物业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物业管理投诉受理制度,对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使用人和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投诉,应当自收到之日起15日内进行调查、处理,并将调查或者处理结果答复投诉人;属于其他部门、单位职责的,应当及时转交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并告知投诉人。第五章
物业的使用与维护
第三十一条 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使用物业,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管理规约的规定和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决定,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三十二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装饰装修房屋进行指导和监督。
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装饰装修房屋,应当事先告知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房屋装饰装修中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告知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并加强巡查。
第三十三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拆改房屋承重结构;
(二)侵占、损坏物业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
(三)违法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四)擅自改变房屋用途或外貌,影响他人生活、工作或市容环境的;
(五)损坏公共绿化、园林设施;
(六)在建筑物、构筑物上涂写、刻画或者违反规定悬挂、张贴宣传品;
(七)违反规定摆摊设点、占道经营;
(八)违反规定倾倒垃圾、污水和杂物;
(九)堆放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
(十)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或者使用大功率空调等发出超过规定标准的噪音;
(十一)饲养家禽家畜;
(十二)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违反前款规定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其中,违反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规定的,由物业管理部门予以制止或依法处理;违反第三项规定的,由规划管理部门予以制止或依法处理;违反第五项、第六项、第七项、第八项、第十一项规定的,由城管部门予以制止或依法处理;违反第九项规定的,由公安部门予以制止或依法处理;违反第十项规定的,由环保部门予以制止或依法处理。第三十四条 物业存在安全隐患,危及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时,责任人应当及时维修养护,有关业主应当给予配合。
责任人不履行维修养护义务的,经业主大会同意,可以由物业服务企业维修养护,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第三十五条 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共、共用车库、道路、场地停放汽车的,应当根据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大会授权的业主委员会决定交纳汽车停放费。
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根据物业服务合同收取汽车停放费。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汽车停放费单独列账,所得收益的30%用于补贴物业服务费,70%纳入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纳入业主委员会专户管理,专项用于维护业主公共利益的需要,并经业主大会同意后使用。业主委员会应当对汽车停放费的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并向业主大会报告。
第三十六条 利用业主共有部分、共用设施从事广告等经营性活动的,应当征得相关业主或业主委员会同意。所得收益30%用于补贴物业服务费,70%纳入专项资金,或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使用。第三十七条 业主转让或者出租物业时,应当将管理规约、有关费用交纳情况等事项告知受让人或者承租人,并自买卖合同或者租赁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将买卖或者出租情况告知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
业主转让物业时,应当按规定结清物业服务费用,权属登记部门应当查验业主物业服务费用交纳情况。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物业管理部门按照《物业管理条例》、《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一)住宅物业的建设单位未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未经批准,擅自采用协议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
(二)擅自处分属于业主的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
(三)不移交有关资料的;
(四)未取得资质证书从事物业服务的;
(五)建设单位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不按照规定配置物业服务用房的;
(六)未经业主大会同意,物业服务企业擅自改变物业服务用房用途的;
(七)物业服务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物业服务企业未与业主委员会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办理交接手续,擅自撤离的。第三十九条 业主或物业使用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物业管理部门按照《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
(一)拆改房屋承重结构的;
(二)侵占、损坏物业共用部位、公共场地、共用设施设备的;
(三)擅自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
违反前款第三项规定的,由业主委员会进行协调、处理;协调处理不成的,由物业管理部门会同规划、工商、环保、城管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
第四十条 业主或物业使用人违法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的,由规划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拆除;逾期未拆除的,依法组织强行拆除,并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 违反规定损坏公共绿化、园林设施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并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二条 物业服务企业对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行为,不及时向有关单位报告,造成不良影响的,由物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理。
第四十三条 物业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行政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法干预依法成立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或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
(二)未按照规定筹备、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会议的;
(三)违法实施物业管理行政许可的;
(四)违反物业管理投诉处理规定的;
(五)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违法行为报告不及时作出处理的;
(六)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其他行为的。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房地产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