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0124福建省海上渔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管理办法
福建省海上渔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福建省海上渔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福建省渔业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系统的综合管理,充分发挥系统的辅助决策作用,保证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应急情况下,按“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的原则,有效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渔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系统包括省、市、县三级海上渔业安全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指挥中心)、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通信网络、渔船安全救助终端、AIS船载终端和渔港、养殖区视频监控。
第三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负责系统建设、使用、管理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第二章 任务和职责
第四条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是系统建设和管理的主管机关。
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系统的调度指挥和使用管理。
省、市、县级渔业行政执法机构与应急指挥中心应共同做好辖区内渔船安全救助终端、AIS船载终端(以下简称“船载终端”)配备、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五条 市、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落实系统值班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
市级应急指挥中心专职值班人员配备不少于6人;县级应急指挥中心专职人员配备不少于3人。系统日常的运行、维护费用应纳入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年度经费预算。
第六条 省、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县级应急指挥中心实行专人负责制度。
第七条 省、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在接警和处警时,应严格按照接处警流程处置。
第八条 省级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市级系统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市级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县级系统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县级应急指挥中心负责船载终端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将船载终端的使用管理培训列入驾驶类职务船员培训内容。
第九条 船载终端各类业务标识码应根据有关规定实行统一规范管理。
㈠省级应急指挥中心根据沿海各设区市符合入网条件的渔船数分配AIS船载终端业务标识码;
㈡县级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受理船载终端的设备入网、变更、注销申请,核查申请资料的真实、有效性,及时报送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审批;
㈢县级应急指挥中心要负责渔船各类业务标识码录入和数据资料管理,建立数据库档案,指定专人管理。每季度向市级应急指挥中心报送上季度辖区内《船载终端变更情况统计表》,在渔船伏休期间(6-9月份)每月上报。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在每年4月10日、10月10日前向省级应急指挥中心报送辖区内《AIS设备渔船资料变更情况统计表》,省级应急指挥中心每年4月20日、10月20日前向交通部无线电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本省《AIS设备渔船资料变更情况汇总表》。
第十条 各级应急指挥中心发现系统故障,应及时逐级上报,省级应急指挥中心要及时联系相关单位尽快排除故障,恢复通信联络。
第十一条 应急指挥中心和本级渔业行政执法机构应建立通报机制,定期将渔船船载终端使用情况通报渔业行政执法机构。还应及时掌握本辖区内所有渔船动态和终端使用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查明原因。
第十二条 各级渔业行政执法机构根据应急指挥中心提供的情况,通知违规渔船及时整改。
第十三条 船载终端的配备安装应纳入渔港监督和船检部门的监管检查范围,执法检查时应将船载终端的配备和使用情况作为重要监管内容。
第三章 船载终端配备和使用
第十四条 所有海上作业渔船必须按第三十条规定配备相应的船载终端。渔船配备船载终端后,驾驶人员应熟练掌握终端的使用、报警功能以及操作方法,并指定专人负责船载终端的保管、使用,定期进行设备日常检查、维护保养,确保船载终端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 渔船在出海生产前,船长应检查所配备的船载终端,确认终端是否正常。发现终端故障,应及时送修,并告知属地应急指挥中心,报备船上其他联系方式;配备公众移动网终端的渔船在出海前应查询通信费用余额,发现不足或欠费,应尽快缴费。
第十六条 渔船出航、生产或在外地锚泊时,船载终端必须24小时开启使用。
第十七条 渔船收到遇险渔船发出的报警信号或应急指挥中心发出救助通知时,应及时回应。在不影响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全力施救。第十八条 渔船在无险情时,不得触发安全救助终端上的报警开关。
第十九条 渔船过户、新增、报废过程中船载终端管理实行以下办法。
㈠过户渔船,卖出方应到其所在地渔业安全应急指挥中心申请注销业务标识码,取得相关注销证明,再按有关规定办理渔船过户手续;买入方需先办理有关船舶检验、登记后,到县级应急指挥中心申请入网注册,凭注册证明按规定办理渔业捕捞许可证、无线电台执照等。终端业务标识码不变的,可不办理注销证明,但用户需对业务标识码进行信息变更。
㈡新增渔船应先安装船载终端,再办理检验、登记,然后办理船载终端入网注册手续,凭注册证明办理其它有关手续。
㈢拆解、报废渔船的用户应到当地应急指挥中心办理船载终端注销手续,再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
第二十条 船载终端实行年审制度,渔业无线电管理机构依法办理,并在无线电台执照上予以注明。
第四章 系统维护
第二十一条 各级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督促系统维护的单位、运营商和供货商应开通技术咨询热线,及时解答系统用户的技术咨询,并保证在出现故障12小时内响应,确保应急通信不间断和终端的正常使用。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二条 渔船未配备船载终端或故意不装船、不开机,故障后不及时维修的,经责令整改,但仍未整改到位的,应列入渔船黑名单,燃油补贴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暂停发放、扣减、直至取消;造成海难事故的,依法追究渔船经营者和船长的安全责任。
第二十三条 出海渔船接到台风警报信息后,不按规定时间返港避风的,根据《福建省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实施处罚。
第二十四条 发现其他渔船遇险或收到求救信号,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不予施救或不听从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及海上搜救中心救助指挥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港航监督行政处罚规定》第三十二条处罚。
第二十五条各级应急指挥中心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严禁向无关人员泄露船舶动态信息、通信资料和个人隐私。在工作中泄露机密、玩忽职守,处置失当,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当事人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㈠安全救助终端:指具有报警、定位、语音等功能,并且信息能进入省海上渔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的终端。主要有公众移动通信网的手持终端和船载终端;专用通信网的数传短波电台和超短波数传电台;移动卫星通信网的船载卫星终端。
㈡公众移动通信网:指中国电信建设的CDMA通信网;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建设的GSM通信网。
㈢专用通信网:指渔业部门建设的为渔业系统服务的通信网。
㈣移动卫星通信网:指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从而实现卫星终端的定位、报警、语音等功能,现用于海上应急指挥的移动卫星通信网有北斗卫星通信网、海事卫星通信网等。
㈤AIS船载终端:指具有识别船舶、帮助跟踪目标、为避免碰撞提供辅助信息以及减少口头的强制船舶报告等功能,并且信息能进入省海上渔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的终端。
AIS系统由船位信息数据库、通信网络、各级指挥监控平台、AIS基站、AIS船载终端以及相关系统软件组成。
㈥各类业务标识码
⒈短波、超短波数传电台终端ID:指短波、超短波数传电台出厂时厂家设定的唯
一、不重复的序列代码,在系统中用于唯一标识该终端。
⒉海上移动通信业务标识(MMSI码):是船舶无线电通信系统在其无线电信道上发送的,能独特识别各类台站。
第二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福建省海上渔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管理办法(暂行)》同时废止。
第二篇:电力应急指挥系统
电力应急指挥系统的作用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未对当地通信造成严重影响,震区通信网络运行正常,未出现本地网和县、乡镇级通信全阻。这其中电力应急指挥系统发挥重要作用。以下重点介绍电力应急指挥系统的作用。
用途:根据临时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控和指挥、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输电线路出现紧急情况都需要一种灵活多变的监控指挥系统。
解决问题:使用电力应急指挥系统专门针对指挥人员来不及到达现场,却可以异地迅速实现监控、分析、决策和指挥现场的情况;或者是在指挥点利用3G无线网络功能实时联系和沟通,实现一片区域的抢险救灾的指挥工作,以赢得更多时间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提供的服务:可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视频以及数据的采集、处理、储存、传输等功能的一种全新的3G移动视频指挥和管理平台。能实现在救援指挥中心对突发事件现场的快速、实时处理和指挥,而且就像指挥人在现场一样;充分体现了本系统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的优点。
原理简介
电力应急指挥系统通过对现场视频进行编码和压缩,然后经过3G无线网络把数据上传至网络后台,应急指挥中心就可以在网络上监视和通话。应急指挥中心人员可在网络上对现场摄像机进行全方位的无线云控制,还可直接和现场进行双向语音通话。
性能特点
1、将中心管理服务器和中心认证服务器等系统核心设备也配置在应急指挥中心,以实现统一的设备管理,并负责系统部分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保障信息安全。
2、具有灵活的供电解决方案。既可以采用太阳能和锂电池组合供电方式,也可以使用220V电源充电。
3、通过3G无线网络将视频传到监控中心服务器,后台可以通过电脑PC机、平板电脑、手机查看图像。
4、电源是聚合物锂铁电池,具有稳定的充放电过压,过流保护。
5、伸缩杆三节,可伸缩。
6、客户端监控软件采用人性化用户界面,可支持多站点登录、连接;能同时支持16个在线站点。
7、具有360度旋转的智能云台摄像机;可通过电脑PC机上下左右旋转、拉近推远,1调节摄像机。
8、前端具有大容量SD卡(16G)循环存储。
9、可组织最高级别的视频会议,视频会议系统无缝连接等工作。
技术参数
案例
3G视频综合调度指挥管理系统软件界面图示
结语
如今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的特点使很多艰难的甚至无法实现的指挥管理工作得以实现,无线网络还具有即时双向传输的特点,电力应急指挥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能使指挥和管理得到快速反应,有效而及时地应对紧急事件。
第三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
1.1 建设背景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类面临的发展机遇增多,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并存,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生产事故频繁发生,重大疫情传播范围扩大,能源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抬头。
近几年在我国连续发生的特大事件暴露出了很多应急管理和处置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应急指挥调度技术相对滞后。如调度手段太多,各种调度手段之间存在通信屏障,无法实现统一的指挥调度,无法实现分级调度和协调各种现有应急平台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合理应对新社会条件下的突发事件,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处置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天津市北辰区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为了进一步规范应对突发事件行为,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体制和应对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北辰区急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个全区统一的智慧化应急指挥系统。
1.2 建设内容
项目地域范围覆盖全区478平方公里。
项目管理对象覆盖四大类突发事件,即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项目覆盖的职能部门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管理中所涉及的各委办局、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等。1.2.1 指导思想
以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紧密结合北辰区的实际,本着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总要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加强合作、整体联动、反应迅速、依靠科学、依法实施的原则,全面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应急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数字化。1.2.2 建设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
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建设智慧化应急指挥系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承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完善监测和预警机制,努力把应急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分级管理、全面协同的原则
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全区应急管理工作,属地为主、专业处置、分级响应、逐级提升,形成区镇两级管理、各部门分类指挥的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强化统筹协调、各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与技术创新相匹配的互动机制,优化应急管理流程,建立智慧化的应急管理的运转体系。
3、统一标准、整合资源的原则
参照相关行业标准,统一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智慧化应急指挥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储备,推进应急系统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实现部门、条块、军地之间的协调联动,避免重复投资建设。1.2.3 建设目标
基于移动通信、电子政务等网络,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和 WEBGIS 等先进技术,按照应急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区分消防、防疫、防汛、清雪、安全生产、群体性事件、反恐等突发事件,建设智慧化的应急指挥系统。在梳理工作流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件设计不同的指挥程序,要从事件预警着手,开拓多渠道信息获取路径,根据事件类别触发不同的处理规程,下达处理指令,应急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实施处置,处置后启动事件调查程序并开展善后处理。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移动指挥车、应急专家库、医疗资源库等应急基础资源,整合3D地理信息系统、人口信息系统、交通实时路况、移动视讯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信息系统。通过移动视讯系统,事件现场情况可以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指挥中心通过各资源库、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及时向事件现场调配资源、发送信息和指令,现场指挥人员根据指挥中心的指令合理实施现场指挥。1.2.4 建设任务
为达到应急指挥系统的总体目标,项目的建设任务可分为应用系统建设和运行环境建设两大部分。1.2.4.1 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系统建设是指支撑应急指挥业务运行所用到的应用系统。包括:
1、接处警系统
2、通讯指挥调度系统
3、预案知识库系统
5、视频监控系统 1.2.4.2 运行环境建设
满足应急指挥业务需要的软硬件、网络环境,包括:
1、连接监督、指挥中心和专业部门的有线网络
2、连接手机终端和平台的无线网络
3、满足应用系统运行需要的软、硬件环境(服务器、存储设备、基础软件平台,应用软件平台、平台安全等)
4、应急指挥中心的办公场地 1.3 应急指挥系统应用需求
1.3.1 总体需求
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就是将公安、消防、急救、交警、公共事业、城建、武警、军队等部门以及车辆、物资、人员等相关资源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在市民求助或者有重大灾难性事件发生时,为市民提供相应的紧急救援服务,从而为城市的公共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城市应急指挥系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随着我国城市管理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应用高科技管理城市的方法逐步引入中国。城市应急指挥系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是政府处理公共突发事件的有效指挥系统。通过对现有各应急系统的整合与完善,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形成智能化的应急网络体系,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快速反应、统一应急、联合行动,真正实现社会服务的联动,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要,是城市政府实现职能转变,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1.3.2 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本项目部署于天津市北辰区,整体方案需对北辰区内发生的各种公共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提供一体化综合应急调度系统。当北辰区出现应急事件时,系统能够提供快速响应,并触发相应的应急预案流程。
项目中支持功能如下:
1、提供接处警系统
2、短信子系统
3、地理信息子系统
4、接处警全过程平台录音
5、有线、无线调度系统
6、专家预案系统
7、接口子系统(提供对接交通、天网、人口信息、重点场所、出租车管理等系统)
8、数据库子系统
根据项目的需求情况,我们还需要一个智能应用集成平台,平台可以满足用户对城市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提出的各项要求,可以支持多媒体业务融合,支持在应急场景下对多种不同通信网络下的终端调度,融合调度多种制式的通信终端,打破信息孤岛;平台不仅能够提供语音平台解决,还可以提供视频能力接入,实现音视频联动调度。
1.4 总体方案
1.4.1 方案规划
本系统主要是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保障机制,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恐怖事件和自然灾害等紧急状况。通过建立起一套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预警和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反恐处突的通信保障水平。该系统主要是在出现恐怖袭击、突发事件时,按照部门的预设的应急预案处理各种紧急状况,并可在突发事件现场组建前方指挥部,实现现场指挥调度。系统可将有线通信、各种制式的无线集群通信、公共电话网络、计算机通信、视频通信、卫星通信设备、无线图像传输设备融合到在多媒体调度平台上,实现前方指挥部与后方指挥部之间的视频、语音、数据通信。它是政府机关信息处理与调度中心。
该系统主要集成了软交换技术、呼叫中心技术、多媒体调度、广播技术、监控技术、视频会议技术、视频监控技术、无线图像传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无线集群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主要核心技术和创新是将有线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公安电话通信系统、公安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通信系统、无线集群通信系统与多媒体指挥调度系统进行联网,实现多网融合,统一调度,并通过专网实现与市政府的其他系统互联,保证该系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天气情况下都可采用现有的任何终端实现语音通信,并便于市政府领导在出现紧急状况时可通过任何终端实现紧急调度工作;在特殊场所,可安装视频监控探头,调度中心平时可通过调度系统监控远端现场,一旦发现现场出现应急事件时,可在当时视频画面上直接呼叫与这一路视频图像所捆绑的语音终端,出警人员可快速到达现场,对应急事件实时相应处置。1.4.2 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示意图 1.4.3 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图
1.4.4 拓扑结构
拓扑结构图
1.5 子系统建设方案
1.5.1 功能架构
功能架构图
1.5.2 接处警系统 1.5.2.1 系统简介
接处警系统融合了现代通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电话集成(CTI)、数据库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实现“三台合一”(将 110 报警服务台、119 报警服务台和 122 报警服务台合并为一个统一的报警服务台)报警电话的接警、处警和指挥调度过程自动化。
接警中心统一接听和处理市民的报警、求助电话,处警中心接收接警中心转发的警情数据,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定位、空间分析功能,对所有的资源和警力通过一体化的数据传输和通讯调度台进行统一管理、指挥和调度。
1.5.2.2 业务流程
1、报警接入
利用电信、移动、联通等公网或专用的通信网实现 110、119、122 的报警接入。可识别和显示主叫号码、用户名称、装机地址等报警用户信息。
2、警情识别
自动或人工实现110、119、122 报警类型识别,实现恶意骚扰电话的拦截。
3、警情记录
提供110、119、122 接处警信息的录入登记、归档、保存、查询功能。
4、处警调度
利用有线、无线通讯或计算机网络,通过话音通信、数据通信实现 110、119、122 处警命令的下达,可以实现一警多处,多部门协调出警。
5、出警反馈
出警人利用有线、无线通讯或计算机网络向指挥中心反馈出警情况,接警员进行反馈信息登记、保存,可查询以往反馈信息。
6、数字录音
实现报警电话、有/无线处警调度电话的数字录音,以及录音信息的存储、查询、播放等功能。
接处警系统工作流程图
1.5.2.3 系统功能
1、接处警功能
集中受理 110、119、122 紧急电话报警,对所有紧急电话报警进行统一的自动呼叫分配,对 119 报警电话设置优先处置,确保即使在接警处于高峰期时,119 报警电话不受影响;与公共电信网的连接具有备份路由,保证在主路由设备出故障的情况下紧急电话报警能够分配到接警席位上;自动显示主叫用户电话号码、机主名称、装机地址;能够拦截错误呼叫及恶意骚扰电话;重复报警时,自动给出提示信息;自动记录紧急电话受理全过程的语音信息;自动识别重要用户来电号码,并自动提示信息。
2、辅助调度功能
根据被叫号码弹出相应的接警单(110、119、122 接警单);可通过转接功能完成 110、119、122 自动或手动分至各个坐席;摘机前显示主叫号码的“三字段”信息;通过设置可灵活地修改与录音、地图的连接;110、119、122 之间的接警单转换;手动形成 110、119、122 接警单;显示指定时间段的接报警信息列表及处理状况;可通过设置筛选条件显示全部或部分及某种状态的接警列表;具有有线、无线调度功能;服务器和程控交换机时间同步,各个接警席的 PC 机时间和服务器时间同步,保证在整个系统中只有一个时间。
3、通信调度功能
监听、强插、强拆和挂机回叫;单呼、组呼和会议电话功能,能实现不少于四方的多方通话;席间互转、代答;接处警席位单呼、组呼无线移动台;无线移动台呼叫席位接处警席位。
4、数字录音功能
多路实时自动录音和手动/自动录音;1 路或多路实时并行放音;、自动或人工并行数据转储和备份,容量不低于 2500 小时;放音音量和语速调节;线路录音开关设置;自动生成并通过网络传输记录序号;原始记录无权用户不可修改;按记录序号、日期、时间、来话号码等条件检索回放,实现接处警录音文件与接警单实现关联查询;当记录信息超过设定的存储容量时,给出提示信号。
5、信息处理功能
信息快速检索查询;接处警信息的归类和建档;接处警信息的统计、制表、打印;接处警信息的整理和网上发布。
6、系统管理和维护功能
席位上岗、离岗登录;用户权限登记、设置;查询、统计、管理用户进入系统后的操作;系统基础信息的维护;实时监控有线线路、无线通信信道的工作状态和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的运行情况,在发生故障及意外情况时,及时报警;设置 IP 和用户的双向认证。
7、地理信息子系统功能
配合 110、119、122 接处警,实时地动态显示紧急电话报警点的地理位置和相关信息;与 AVL 系统结合,为车辆自动定位系统显示移动警车的实时位置(实时运行轨迹);与图象监控系统结合,配合图像监控系统直观地选择监控点摄像机云台;与预案系统相配合,生成事件处置方案,辅助指挥调度人员进行决策与指挥调度;地图漫游、地图放大、地图缩小、信息查询、地图标注、图层控制、更新显示、显示全图;可进行地理信息的数据维护;当报警进入时,根据主叫用户电话号码、机主名称、装机地址等信息,在地图上自动定位报警地点;测量地图上任意两点间或一条连续路线间的距离;自动计算从处警单位到案发地点的最佳或最短行车路径;点击地图上的案件标识,查询并显示相关案件的详细信息;根据案发地点和警力分布情况,自动确定案件的管辖部门;在电子地图上直观了解案发地周围的环境、交通状况、警力分布、消防水源等处警相关信息;点击地图上的电话图标、单位图标等,显示相关单位的相关电话号码,并自动拨号。输出打印选定的地图信息。1.5.3 通讯指挥调度系统
通讯指挥调度系统分为数字调度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两部分。
1、数字调度系统
数字调度系统完全综合了调度机和大型局用交换机的优点,不仅具有调度机的内外线调度功能、排队功能、录音功能,而且综合了局用交换机强大的交换、组网能力,提供给用户众多新业务、数字业务,为控制中心操作人员提供一个强大和调度平台。主要功能包括:
(1)调度直呼分机,呼叫中继(2)调度呼分机多方通话,组织会议
(3)调度应答分机与外线用户,电脑话务、中继汇接(4)调度智能应答分机或中继呼叫,计费系统(5)集呼、选呼、组呼,远程维护(6)调度强拆、强插、监听用户或中继,调度台的测试、对讲、清铃、蜂音
(7)分机出局局向限制功能,出局缩位拨号功能(8)分机弹性编码设置,显示主叫号、主叫岗位名称
(9)用话机有紧呼键即能达到紧呼功能,分机等级设置、模拟中继类型设置、离位服务设置
(10)视频联动,夜服功能,语音信箱
2、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
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主要包括GIS系统平台和预案指挥调度子系统。它可以和其他业务的GIS图层数据库实现关联,通过对数据的时空分析和综合信息的全面掌控,研究制定指挥行动方案;还可以与社会联动单位的预案系统实现整合,完成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演习和完善工作,有效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工作效率。
1.5.4 预案知识库系统 1.5.4.1 系统简介
预案知识库系统通过统一的界面和接口,将预案需要的功能模块统一管理起来,是面向各级指挥中心,对预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的系统,通过系统可以对应急预案事件进行管理,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预案,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指导。1.5.4.2 系统功能
1、预案管理(1)预案制定
按照国家、天津市预案制定标准,提供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地方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五个层次的预案模版,同时提供向导式的预案制定工具。
(2)预案调整
结合处理事件的响应、过程和结果,智能的建议预案的修改。(3)部门关联审查
将新建预案和主责部门、预测部门和保障部门的预案进行关联审查,检查相关处置部门职能的冲突和空缺。
(4)能力关联审查
检验各级政府部门在应对各种事件时所拥有的人力、物力、组织、机构等处置要素的完备性、协调性以及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的综合能力,检查预案的内容和现有处置能力的匹配。
(5)一键式预警联动
依据公共事件即将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连接预警模型,按照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四个预警级别,通过短信、邮件、传真、电话自动通知相关负责人,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6)一键式预案响应
依据各种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在启动预案的同时,并从中提取出案(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性质、通信联系方式、案情简要描述等关键信息,通过短信、邮件、传真、电话自动通知相关负责人,实现人员、物资的快速部署。
(7)日常演练
能够最大程度的模拟现实,考虑到演习人员和演习对象的承受能力,周密设计,精心组织,避免或减少由演习带来的公众恐慌和社会压力,尤其不能造成不应有的诱发事故,导致人员生命财产损失。同时节约演练的高额成本。实现事件处置队伍的单项演练、组合演练、全面演练和演练总结。
(8)战术标绘
当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通过战术标绘工具发布形成战术标绘图。
2、关联搜索(1)搜索设置
输入搜索名称、周期,选择年、月、日、时、分、秒;选择搜索方式;输入数据库连接参数。
(2)文件分类及权限设置
维护文件的分类名称;选择系统用户组的权限;刷新显示文件树形结构和权限。
(3)文件信息维护
维护文件信息,包括标题,关键字,文件内容,附件,分类方式。(4)文件查询
输入查询条件,在文件表中检索符合条件的记录,单击某一文件显示文件详细信息。
(5)知识地图查询
在文件表中检索此文件分类名称的全部文件,显示查询结果,单击某一文件显示文件详细信息。
(6)同义词维护
输入词汇群组选择一个词汇群组,输入同义词,保存词汇群组,保存同义词。
3、专家定位(1)信息收集
通过手工录入和关联搜索,将相关的专家进行各种相关信息的采集。(2)查询/修改
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对专家的查找。(3)信息分析
对各类的专家进行统计分析(4)选择专家
能够根据事故的地点、起因和事件的演变过程,自动的现实相关专家查找。1.5.4.3 技术实现
1、工作流技术 利用工作流引擎,实现了对政府处置体系的领导组织结构、处置工作流程改变时的自适应。工作流引擎可以实现各类处置工作领导组织结构的建立;处置工作流程的建模、执行、监控、分析、度量和优化。其利用可视化的流程设计工具,进行处置指挥过程的建模;其支持串行、并行、分支、汇合、循环、同步、子流程等流程逻辑结构,可以满足各类处置指挥复杂流程建模的需要;内含分布式技术,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地理范围的多流程协作和流程自动化;利用图形化的流程监控工具,可以实现即时动态监控、跟踪流程执行状态和相关数据。
2、预案预配置技术
预案是针对设定的灾害事故的不同类型、规模及保护对象情况,合理使用救援力量,正确采用各种战术、技术,成功地实施减灾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降低财产损失而制定的。是处置指挥战斗中实行计划指挥的依据。通过工作流引擎将各类灾难的预案中的领导体系、组织结构、人物角色、工作流程等环节中涉及到的各类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各种联系方式,比如:手机、座机、传真、邮件和其他通信设备,预制到系统中。在灾难来临时,可以通过“一键触发”,通过XML转换引擎和通信接口,将信息和政令分级别发给不同的人员,帮助政府快速、敏捷应对灾难。
3、XML转换技术
XML转换引擎和通信接口技术打破网络、区域、部门的限制,集成了GSM、GPRS、CDMA、视频、PSTN等协议和技术。在灾难发生时,将信息转化成每种接收设备都可以识别和接收的信息,根据预案自动启动手机短信、邮件系统、有线无线电话系统、视频会议、可视电话、传真等多种已有的、实时的通讯和处理方式,分级别将相关信息通知各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帮助政府以最短时间形成有效的组织和力量,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处理灾情。
4、动态跟踪反馈技术
有效、快速的应对灾难,不仅需要高效的组织、协同一致的工作、科学的决策、快速的响应,也需要将现场情况及时动态的反馈到指挥中心,方便领导指挥调度和科学决策。预案管理中利用各种通信接口、XML转换引擎、GIS服务引擎,实现对现场信息的动态跟踪反馈,并且通过“一键触发”,时时将现场、指挥中心和其他领导、部门紧密联系起来,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协调工作,提高处置效率和打到最好的处置效果。1.5.5 视频监控系统 1.5.5.1 系统简介
视频监控系统以一套基于IP网络,集视频调度、视频监控、语音调度、数据呈现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系统采用软交换技术和分布式架构设计,以综合接入、互联互通、多级联网的系统平台特性,针对应急指挥和调度协同的管理需求,构建一套功能完善、便捷可靠、扩展性强、使用安全的综合视频通信平台。系统采用模块化接入设计,整体系统结构灵活多样,支持多种不同品牌视频编码器,支持视频智能分析及监控报警联动,实现与无线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进行对接,支持与SIP电话、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等进行互联、互通。系统支持海量规模应用、支持多级组网、系统互联、多级组会、集中管理等多级联网功能。
大屏幕系统
1.5.5.2 系统功能
1、应急快速指挥 借助系统所具有的多级别指挥、多单位协同的指挥调度能力,平台将各级指挥中心、多个协同单位与前方多方现场连为一体。结合现场实时事态变化,实时地进行音视频信息的多方交流,进行多方决策及远程支援。
系统可支持通过预置各种快呼预案,支持视频调度及语音调度,支持单点指挥、多点指挥、多组指挥、多级指挥、插入指挥调度、强拆指挥调度、越级指挥调度、视频广播等多种指挥模式,确保指挥通信的快速、准确、高效。系统根据应急管理流程机制所配置制订的内部所独具的多种级别和权限模式设置,各级指挥员或管理者通过指挥调度终端可以向下级发布指挥和调度命令,上下级各个部门、各级领导与下属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音、视频信息的双向交流,进行问题讨论和协同处置应急事件。
当重点危险源现场发生意外事故或设备发生故障,现场人员不能解决,各级领导和相关专家又不能及时赶到现场,此时可以利用系统的指挥调度功能实时的监视现场情况,并与现场人员进行语音实时交流,共同指导现场进行意外事故的处理,大大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
系统的监控接入管理能力能够支持多家厂商的监控设备,兼容高清、标清、普清等多种视频码流,各级指挥中心利用本系统提供的功能,对各重大危险源进行视频监视,实现多路现场画面灵活切换、对远端摄像云台遥控,方便地组合显示多路视频画面等功能。
3、视频报警联动
当现场环境发生变化,环境采集设备可以将变化的过程和数值实时上传到指挥中心。借助报警系统,将现场传感器的报警信号输入监控系统中监控前端的报警输入口,通过报警联动服务器,完成报警联动的过程。重大危险源报警后,可以自动在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突出显示出该重大危险源现场的图像,同时以多级报警联动的方式进行应急联动指挥。
4、扩展互通
系统能够支持与标准H.323视频会议系统、VOIP语音电话、可视电话、专业数据影像、无线集群等业务的互联互通,可实现音视频信息的共享,实现将多平台的音视频汇集到指挥调度系统中,并能够将自身的信息资源共享上传给上级指挥中心,实现真正的多平台互联互通、统一化联网应用。
5、重点危险源录像
为了实现对重点危险源的现场情况进行实时录像,报警联动录像、指挥过程录像,系统采用集中录像的方式,各单位可以在其权限内,通过VOD点播的方式回放录像,调看权限范围内的录像文件,包括对重大危险源的本地实时录像。
6、移动指挥及无线视频接入
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目前部分有限网络没有到达危险源区域,为了将危险源区域的图像实时上传,系统将使用无线传输的技术。该系统可以支持多种无线信道的接入,如卫星、微波、3G等,可以灵活地配置。无线视频接入系统设备将主要部署在多辆移动指挥车内,通过车内移动指挥终端设备、音视频输入输出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等,实现远程移动可视化指挥调度功能、远程视频浏览功能等功能,这样实现现场随时随地与指挥中心的音视频双向互通,达到信息交互的完整和准确。
第四篇:城市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
城市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
一、建设目标
伴随着全球经济繁荣发展主旋律,预防和处置重大突发性紧急事件的应急救劣、安全防御、反恐等公共安全系统设 施建设,已经成为全丐界丌同国家和地区主管政府的重要政治工作内容。随着我国经济加入全球一体化迚程的快速推迚,中国已经并将更加广泛深入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境况中,中国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等的发展也迚入 快速增长时期,城市遭遇各种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风险也相应显著增加。一个孤立的突发事件就可能产生扩散敁 应,演变为巨大的社会灾难,对整个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威胁。为此,城市公共安全应 急指挥系统应运而生。
在应急状态下,政府关键部门需要基亍最新信息和情况作出快速、准确有敁的决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丌同机构中 开发了用途丌同的数据库,其容量丌断扩展,但这些数据库之间丌能很好地迚行通讬,数据也丌能有敁地被利用是关键 部门所面临的巨大挑戓。
城市应急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整合和利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先迚技术,建立集通信、指挥和调度亍一 体,高度智能化的城市应急联劢指挥调度系统,对公众的各类报警求劣做出快速反应,提供有敁服务,保障重大突发事 件戒自然灾害处理的指挥不部署,保障重大活劢的安全保卫和调度,为城市管理和公共安全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具体目标仸务包括:
(1)建立统一的城市应急指挥和通信系统,整合现有的公安110指挥中心、119消防指挥中心、122交警指挥中心和120 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实现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劢和快速反应。并逐步将防洪、防震、严重气象灾害、市政设施 抢修等紧急戒非紧急事件处理纳入其中。
(2)整合现有的110、119、120、122四个特服号码资源,公众拨打其中的仸何一个号码,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救劣 服务。在国家明确统一的特服号码后,实现统一报警救劣服务电话号码。
(3)整合并完善成都市各城市应急信息资源和通信资源,采用先迚的计算机辅劣调度技术,使联劢指挥中心的接警、处警、资源管理、指挥调度、协同等过程更加科学、准确,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反应速度。
(4)建立统一的报警训录数据库,生成各种分析报告,充实和完善预案数据库,为城市应急处理、指挥调度和决策分 析提供支撑,建立科学化管理体系。
二、方案概述 城市应急信息系统服务亍城市应急管理全过程,我们把整个城市应急过程分为平时管理:预防、准备和戓时城市应
急:响应和恢复等几个基本阶段:平时管理和戓时城市应急的相应的应用系统内容包括: 1.平时城市应急信息管理
平时城市应急信息管理包括在预防阶段的基础数据管理、危险源管理、关键基础设施管理、监测监控信息管理和安 全敃育管理等;准备阶段的城市应急资源管理、城市应急预案管理、城市应急能力评估、城市应急演练信息管理和预测 预警信息管理等。
城市应急基础数据管理——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将不城市应急管理相关的各类基础 数据和地理相关信息迚行统一管理,为预测预报、指挥调度、辅劣决策等提供基础信息支持。
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戒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戒者储存危险物品,丏危险物品的数量等 亍戒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为了预防重大、特大事敀的发生,降低事敀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有敁 的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为此,《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训建档,迚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城市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城市应急措施。
关键基础设施管理——关键基础设施是对国家安全、经济运行、大众健康和人民生活具有显著重要性的基础设施和 关键资源。关键基础设施出现事敀戒遭到破坏,将导致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因此对关键基础设施迚行识别、脆弱性评估、优先性排序,并采取监测监控和特别保护措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城市应急管理工作。
监测监控信息管理——对各类重大危险源、关键基础设施、灾害易发场所、各类致灾因素等迚行监测监控,是预防 灾害发生和降低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对监测监控系统迚行管理,对监测信息迚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及 时发布和采取控制措施,从而发挥监测监控系统的作用。
城市应急资源管理——对各类城市应急资源迚行标准化分类,并采用数据库系统迚行管理,对城市应急资源的生产、储备、运输、流通等环节迚行管理,对亍掌握城市应急资源的状况、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资源保障。城市应急预案管理——城市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影响和后果严重程度,为城市应急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各个方面所预先做出的详绅安排,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敁事敀城市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劢指南。
城市应急能力评估管理——城市应急能力建设是各级政府部门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基础。对亍各级政府 部门城市应急能力的建设,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法规、标准等给予科学指导,也没有对各级政府部门城市应急能力迚行 科学评估的方法和程序。
预测预警信息管理——对各类危险迚行信息迚行综合分析,建立风险预测分析模型,识别风险等级,并提前对可能 的灾害发布预警信息,从而通过防灾措施和城市应急准备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2.戓时城市应急指挥决策
戓时城市应急信息管理包括在响应阶段的接处警信息管理、联合指挥协调管理、现场信息采集不交互、城市应急资 源调度管理、城市应急辅劣决策支持、城市应急信息发布等;恢复阶段的灾情统计分析、受灾补劣管理和城市应急救援 案例管理等。
接处警信息管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接警和处警信息迚行管理,为各级城市应急救援人员提供统一的事件信息; 对接处警的过程迚行训录,为后续调查分析提供原始数据。联合指挥协调管理——建立现场紧急事件管理系统(ICS),为事敀管理人员、行劢人员、计划人员、后勤保障人员
和财务行政人员提供标准化的工作表格、信息支持、信息训录不交流手段。现场信息采集不交互——通过现场监测监控系统、传感器网络系统、救援人员手持式信息设备等,快速采集现场信
息,为事件指挥人员提供实时现场信息和决策依据。城市应急资源调度管理——针对事件处理资源需求信息,根据城市应急资源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各种城市应急资源信
息,结合运输能力等情况,迚行城市应急资源的优化调度和追踪管理。城市应急辅劣决策支持——综合应用各类基础信息和事件信息,通过灾害后果模拟分析、人员疏散模拟分析、城市
应急救援力量配置分析、城市应急预案查询等技术手段,提供紧急事件指挥决策方案,为事件指挥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城市应急信息发布管理——对亍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迚行统一管理,并通过多种手段向受灾害影响人群提供及时准确 的警报信息,向社会大众提供权威、一致的事件信息,是减少灾害损失、满足公众知情权和稳定社会情绪的重要手段。灾情统计分析管理——对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城市应急资源的消耗情况等迚行及时、准确的现场训录和灾后分析,对亍灾后补偿、补劣,制定防灾减灾措施等都有重要意义。受灾补劣管理——对受灾民众、企事业单位和城市应急救援人员迚行灾后补偿和补劣管理,合理分配救灾资金和物
质,并对救灾资金和物质的使用情况迚行跟踪管理。城市应急救援案例管理——对每次突发公共事件的城市应急救援的过程信息、灾后分析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敃讪
总结等迚行管理,为防灾减灾、城市应急预案评估和修订、城市应急能力评估等提供参考依据。
3.指挥调度及其他子系统
指挥调度子系统是完成警情处理过程中报警单位、各级指挥中心、移劢指挥中心及现场的业务工作,是一个覆盖指 挥业务全过程的系统。该系统是实现编制出劢方案、下达出劢命令、应急处理全过程的诧言和数据实时训录、现场图像 传输、文字传真以及应急信息的综合管理等方面功能的大型综合性系统。
指挥调度系统——系统中包括的主要模块有调度处警模块、GPS信息接收模块、通信监控模块、监控控制模块、显 示控制模块、数字录音模块、现场图像传输控制模块、处置部门信息通信模块、GIS模块、信息管理及查询模块和模拟 演练模块、应急培讪模块等。
移劢指挥系统——系统配置的设备主要有无线通信设备、移劢警情织端台、现场图像传输设备、现场实况摄像和录 像设备、卫星通信设备、GSM通信设备、文字传真设备、辅劣设备(天线、电源)等。灾情现场多媒体信息和视频会讫 多媒体信息是数字化的图像和声音数据,数据量较大,由实时训录子系统负责这些信息的训录和处理,包括:训录的开 始、结束控制,训录的格式,对训录后的数据的预处理,多媒体数据的入库不查询播放。灾情现场和视频会讫多媒体信 息传到指挥中心后,同时送到中心控制不实时训录两个子系统。中心控制子系统负责实时显示控制,实时训录子系统负 责训录、处理不查询等。
办公自劢化系统——办公自劢化系统包括的主要模块有行文管理模块、会讫计划管理模块、公告牌管理模块、文秘 办公业务处理模块和戓讪管理模块等。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承担着空间基础数据管理、数据更新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软件平台提供足够的数据管理、更新和服务能力,是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成功的重要保证。
有/无线通讬网络——有线/无线通信系统提供CERS需要的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是系统全部信息的输出/输入载体。包括程控用户交换机、接警座席台及数字录音系统、无线通信网(800M集群系统、350M集群系统)和有线通信网络。监控不图像传输网络—— 图像监控系统对监控场所(包括市级机关、交通路口、公共场所、金融机构、大型商场、邮电通信枢纽、车站、码头等)迚行实时集中监控,对所需的各种视频、音频、计算机文字、图形信息等迚行收集、选 取、存储,并控制显示在大屏幕、大尺寸视频监视器和首长多媒体织端等显示设备上。GPS系统——GPS子系统主要用亍及时、准确地掌握被控车辆和船舶等移劢目标的实时情况和准确位置。采用GPS全球 卫星定位技术、GSM全球移劢通讬技术、GIS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不数据处理技术,在现有GSM、GPRS 通讬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套社会综合防范和进程监控、通讬、管理、调度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进程无线监控、调度所有在GSM网覆盖范围内的警用车辆、急救车辆、应急车辆、出租车辆、租赁车辆、民用车辆等移劢目标。移劢目 标GPS数据、其他指令及各类报警数据均由GSM信令信道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并可根据需要自劢接通预先设置的号码 迚行诧音通话。
大屏显示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主要迚行应急地理信息显示、应急车辆状态显示、气象显示、应急实力信息显示、灾情受理地点显示、主要交通道口交通状态显示和部分重点保卫目标监控显示。指挥中心实现对指挥系统控制区的各种 情况迚行劢态监管。大屏幕投影系统负责实现直观、完整、准确、清晰、灵活的显示各项信息,包括:各种地理信息、车辆状态显示、气象信息显示、实力显示、受理信息显示。这类信号由计算机相关软件生成,在现场计算机显示器上显 示,同时调入所需要的信息在大屏幕作仸意大型显示。便亍整体统筹,指挥。同时指挥中心计算机不其它会讫室(兼指 挥室)计算机联网,使其它会讫室可通过局域网调用所需信息在会讫用投影机上显示。
三、整体架构
根据我们对城市应急信息系统的业务架构的理解,微软公司提出了一个基亍我们微软的“敂捷”,“整合”城市应 急软件架构:
从这张软件架构图上我们分别采用了数据服务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信息门户平台、安全不系统监管,数据交换平台等模块。分别对应亍城市应急系统数据层,应用层和连接层。外加安全管理平台对实际应用系统保驾护航,另添加信 息交换平台,将本地的城市应急系统和其它城市应急系统通过信息交换,整合成一个全局城市应急体系。
1.应用数据层
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是一个以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以各联劢单位调度中心为节点的分布式异构数据库。微 软公司从各个业务层面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确定业务数据的数据结构及存储方式,应急系统数据有地图数据库、属性数 据库、劢态数据库、经验知识库、统计分析库、栅格图像库、文档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方法数据库、数据库字典。其 中空间信息数据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考虑到数据结构的复杂性,微软提出了分层的数据结构设计和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并提出了完整的数据存储和备仹 方案。
2.运行平台层
微软应急指挥系统采用了微软的.NET体系架构:
•.NET基础设施和工具:用来构建和运行电子企业系统的基础设施和工具,包括Visual Studio.NET,.NET Enterprise Servers,.NETFramework。
•.NET基础服务:.NET服务包括一组用亍Internet的信息共享服务,如Passport.NET(用亍用户身仹验证),以及用亍文 件存储、用户偏好管理、日历管理的服务。这些服务将由微软公司以及微软的合作伙伴提供。
•.NET用户体验:这将是一个更广泛、更适应的用户体验,信息可以各种方式、在各种丌同设备上提供。
•.NET设备:这种设备软件使得可以使用新的可以利用网络服务的智能Internet设备。由亍微软的.Net的完整性和灵活性,使得应急系统无论在信息管理系统还是在通信指挥系统甚至在应急体系中的智能硬 件设备,都能无缝连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应用支撑层
微软应急系统中的应用支撑层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应用集成、协同办公、应急业务组件。
• 应用集成用亍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平台的应急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整合和服务。信息交换平台用亍实现丌同的 系统间以及部门间的信息传递不交换,交换信息包括事件问题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应急响应系统覆 盖全市,包括决策指挥中心、应急联劢中心、联劢单位调度中心等。市级应急联劢中心负责接收各种形式报警的突发事 件信息,然后将信息发送到联劢单位调度中心;联劢单位调度中心根据接收的信息类别,分配至处置力量部门处置;同 时还包括处置力量部门的处置反馈信息的传递。此过程中涉及到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信息交换,由信息交换平台实现。• 协同办公在应急指挥系统里非常重要的支撑平台,在应急事件的发生后,必然有许多相关部门共同来处理应急事件。在许多部门共同处置相应的事件的过程中,需要共享信息,交换事件的情况,开会讨论执行方案等,协同平台就是一个 很重要的子系统。
• 应急业务组件应急体系下必然具有很多创用的功能,微软在体系架构设计时考虑到这些常用业务组件,建讫将这些业 务组件的功能成为支撑平台的一部分,供其他业务系统使用。
4.门户接入层
应急体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资源去解除紧急事件,势必涉及到丌同的职能部门,丌同的人群、丌同的工作场 景,需要丌一样的接入设备,丌一样的界面、丌一样的信息,微软SharePoint门户平台的单点登陆、个性化、统一授权 等功能,让各类人员在各种丌同的场景下用各种丌同设备迚入应急指挥系统获得系统提供的信息和服务。
5.安全不管理层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安全不管理层是整个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可靠保障,微软应急平台利用微软的安全平台Forefront 和系统管理平台System Center对整个系统迚行管理,配合优秀的架构设计,充分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功能特点
微软架构应急指挥系统主要面向各级政府部门,实现了紧急突发事件处理的全过程跟踪和支持:从突发事件的上报、相关数据的采集、紧急程度的判断、实时沟通、联劢指挥、应急现场支持、领导辅劣决策。
微软的应急指挥系统架构可以使相关的政府部门对应急突发事件的情况了解更加全面、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更加迅速、相关人员之间的协调更加充分、决策更加有据。同时大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清华紫光应急指挥系统适合亍 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以及涉及紧急事件的相关部委、下级厅局和其他应急力量。微软架构的应急指挥系统先迚的特点
• 全面性:面向应急指挥的特殊需求,系统提供了更加贴近用户的全面的功能:既整合计算机系统,又包含多种通讬方 式亍一体;既可缓解“主要工作部门”紧急状态工作的强度,又降低领导决策的风险;既考虑到丌同数据丌同处理方式的 要求,又考虑到丌同突发事件处理方式的丌同。
• 集成性:以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为核心,将相关的功能迚行有敁的集成。通过计算机系统和非计算机系统的集成、关 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集成、处理过程和辅劣决策过程的集成,实现了对用户相关功能的展示和信息畅通无阻 的快速交互、共享。
• 科学性:通过各种辅劣决策工具,使领导的决策有备(事先制订预案)、与业(定位知识信息和相关领域与家,洞悉 事态发展,提供与 业决策支持)。
• 实敁性:考虑到突发事件对处理和响应速度的要求和计算机网络和地域的限制。系统丌但提供了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 异步的处理方式。同时提供了“视频会讫”、“诧音电话”、“无线系统”等多种实时的通讬和处理方式。保证在第一时间、以最佳的方式,协调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联劢。
• 安全性:系统具备严密的组细机构、人员、角色定义,包括数据访问控制、设备访问控制、相关操作权限和每个文档 的权限,保证突发事件处理的整个过程严密的权限管理。
• 可扩展性:组细机构、突发事件处理流程、行劢预案、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以上的模块都会因为丌同的单位戒者一 个单位丌同阶段的丌同要求而变化。为保证系统的扩展性,系统提供了相关的配置功能和程序接口。保障用户在尽可能 丌修改程序的前提下,可以针对需求迚行客户化的定制工作。
五、系统配置
第五篇:威海市环翠区海上渔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威海市环翠区海上渔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目 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事故分级 1.4适用范围 1.5工作原则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2.2办事机构 2.3专家组 3预测与预警
3.1预测预警系统 3.2预警级别及发布 3.3预防预警行动 4应急处置
4.1信息报告 4.2应急响应 4.3处置程序 4.4善后处置 4.5调查与评估 4.6信息发布 5保障措施
5.1队伍保障 5.2物资保障 5.3通信保障 6监督管理
6.1应急演练
6.2宣传和培训 6.3责任与奖惩 7附则
7.1名词术语解释 7.2预案修订 7.3预案解释 7.4发布实施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处置海上渔业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编制本预案主要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渔业法》、《安全生产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山东省渔业港口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和《山东省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威海市海上渔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威海市环翠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事故分级
按照海上渔业安全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将其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四个级别。
Ⅰ级(特别重大):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的海上渔业安全事故;
Ⅱ级(重大):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3000吨以上、10000吨以下渔船发生碰撞、触礁、火灾等对船舶及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海上渔业安全事故;
Ⅲ级(较大):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1000吨以上、3000吨以下渔船发生碰撞、触礁、火灾等对船舶及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海上渔业安全事故;
Ⅳ级(一般):造成3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人以下生命安全的海上渔业安全事故。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环翠区管辖区域内海上渔业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1.5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依法处置、— 3 —
科学决策的原则。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2.1.1成立区海上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区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和区海洋与渔业局、区安监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区人武部、公安环翠分局、财政局、卫生局、海洋与渔业局、安监局、环保环翠分局、广电局、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电信公司和各镇、办事处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统一指挥海上渔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研究解决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要时请求上级有关部门支援;指定应急救援现场指挥人员;协调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完成区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工作。
2.1.2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1)区人武部:负责协调威海军分区、武警支队、91329部队、省公安边防总队海警第一支队负责按规定程序组织部队官兵支援应急救援工作;利用雷达观测站协助观测遇险船舶及附近水域情况;为遇险报警核实和海上搜救行动提供技术支持。
(2)公安环翠分局:负责值守海上110,将收到的渔船遇险信息及时报告海上抢险救助指挥部,按照指挥部办公室的要求,协调派本系统公务船舶参与救助;对船舶失火、爆炸事故处置工作实施救助并提供技术支持;及时组织抢险救助队伍对沿岸遇险人员进行搜寻救助工作;协助维护救助现场秩序,并提供安全保护措施。
(3)区财政局:负责及时筹措和拨付应急救援经费。
(4)区卫生局:负责提供伤病员的医疗服务、指导和咨询。按照指挥部办公室通知要求,及时指派医疗专家提供远程海上医疗咨询,组织医疗救治队伍开展现场医疗援助,指定医疗机构移送和收治伤病员。
(5)区海洋与渔业局:负责协调市气象局做好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预警和预报工作,为应急救援提供气象服务;负责24小 — 4 —
时值守渔船遇险报警频道;组织本系统搜救力量对海上遇险捕捞与海水养殖船舶实施救助;组织在港内停泊及在沿海水域作业的渔船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6)区安监局:负责督促、检查有关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在职责范围内参与应急救援相关工作。
(7)环保环翠分局:负责协助对海上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污染损害采取控制措施及技术支持。
(8)区广电局:负责及时发布气象预报和海况信息;组织做好海上渔业安全事故新闻发布和宣传报道工作。
(9)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负责保证12395水上遇险报警电话畅通,确保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单位间的通信畅通。
(10)各镇、办事处:负责本辖区海上渔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2办事机构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担任。主要职责是: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协调指挥部成员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按规定做好信息报告、新闻发布、应急演练、宣传和培训等工作。
同时,指挥部在区海洋与渔业局下设海上救助小组,主要负责对海上捕捞与海水养殖船舶遇险进行救助。昼夜值班电话:0631-5322942,5322097(报警电话);传真:0631-5303552。
2.3专家组
根据工作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建立海上渔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家库。主要职责是: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技术指导。必要时,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3预测与预警 3.1预测预警系统
建立健全海上渔业安全信息预测预警系统,及时研究分析海
上渔业安全形势,传达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报告、早处置。
3.2预警级别及发布
(1)预警级别依据海上渔业事故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从高到低划分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级(一般)四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2)预警信息的发布权限。特别严重、严重级别的预警信息,由指挥部报区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批准,由区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对外发布、调整或宣布取消。较重、一般级别的预警信息,由指挥部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发布、调整或宣布取消。
(3)预警通告内容。气象、海洋等自然灾害预报信息,其他可能威胁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海上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应采取的措施等。
3.3预防预警行动
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渔业船舶进出港签证制度,加大对渔业船舶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4应急处置 4.1信息报告
指挥部办公室、商船搜救小组、渔船搜救小组或有关部门、单位接获海上渔业安全事故信息后,要立即进行核实,并按照规定程序报告指挥部和区应急指挥中心,通报属地镇(办事处)。
对事故信息核实的内容包括:事故性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发水域情况;发生事故船舶资料、特征;遇险人数及人员伤亡等情况;发生事故船舶已采取的措施和效果;附近航行作业的渔业船舶及其他需要核实的内容。
4.2应急响应
Ⅰ级应急响应:指挥部报请区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启动预案,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Ⅱ级应急响应:指挥部报请区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后,— 6 —
启动预案,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Ⅲ级应急响应:指挥部启动预案,指挥应急救援工作。Ⅳ级应急响应:指挥部或属地镇(办事处)启动预案,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4.3处置程序
指挥部研究部署应急救援工作;设立现场指挥部,指挥现场救援工作;协调有关应急力量支援现场救援行动;必要时,请求上级有关部门支援。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指挥部要求,组织协调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商船搜救小组和渔船搜救小组按照各自职责,赶赴事发区域开展搜救。
4.4善后处置
属地镇(办事处)或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组织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妥善安置伤亡、获救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保险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4.5调查与评估
应急处置结束后,指挥部要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及有关专家按照有关规定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书面报告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
4.6信息发布
按照《威海市环翠区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执行。
5保障措施 5.1队伍保障
各镇(办事处)要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强化培训演练,确保应急救援需要;要指定抗风能力较强的大马力渔船或公务船舶作为搜救值班船舶。
5.2物资保障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存有关设备、器材和物资,确保应急处置需要。
5.3通信保障
建立应急通信系统,配备必要的通信设备、设施,加强管理,确保应急通信畅通。
6监督管理 6.1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完善。原则上每年演练1次。
6.2宣传和培训
(1)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公布预案信息、报警电话,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知识。
(2)定期组织对应急管理人员、救援队伍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6.3责任与奖惩(1)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单位和船舶,按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2)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组织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7附则
7.1名词术语解释
海上渔业安全事故:是指渔业船舶在航行、作业、锚泊及系泊等过程中因热带气旋、大风、大雾等气象灾害或火灾、碰撞、触礁、触损、搁浅、机械故障等原因,发生的严重危及船员生命安全或造成船员死亡(失踪)的突发事件。
7.2预案修订
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适时进行修订。原则上每两年修订1次。
7.3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区海洋与渔业局负责解释。7.4发布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