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武术当中每句谚语总结篇
武技篇
[武技篇]
意到气到力到 发于根,顺于中,达于梢
以假乱真,诱敌深入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
势断劲不断,劲断意相连。形断意连,势断气连 前俯后仰,其势不劲。左侧右依,皆身之病
身如驽弓,拳如箭 射人先射马 聚气成力,以气催力,吐气发力 含而不露,神态舒展 似守非守,勿忘勿助,若存若亡 猫窜,狗闪,蛇鹰眼 学拳容易改拳难 打拳不怕,怕拳不打。拳来闪避,拳去追踪
对方打来身如球,拧走转身莫停留,进如盘蛇吸食走,刚柔相济着意求 退是假退,真退是败。步步向前,天下无敌
出手大多对上身,手足到时方为真。一势三手才称妙,手肘膝腿鬼神惊 远则手足上中下,近则肩肘背胯膝 远则拳打脚踢,近则擒拿抱就摔 远用手,近用肘。宁换十手,不换一肘
三拳难挡一掌,三掌难挡一肘,三肘难挡一尖,三尖难挡一指 久练自化,熟能生神 操练不按体中用,休到终期艺难精 要想散手会,还得二人喂 先以心使身,后乃身从心
能动能静,拳道之圣。动而不静,拳道之病 打中寓跌,跌中寓打 手从脚边起,侧身步轻移,藏势微弯膝 脚到手勾,拳来臂格 拳打不空回,空回不为能 遇敌犹如火烧身,硬打硬进无遮拦 脚踏中门去夺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有力当头上,无力踩两旁
打人不露相,打人不见手 顺人之势,就人之力。彼来吾就,彼去吾随 彼斜我正,彼正我斜。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拳怕少壮,棍怕老练 一打力,二打巧,三打分寸,四打眼滑手快 手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莫放松
一狠二毒三要命,见空就打莫留情,容情不动手,动手不留情
狠打善,快打慢,长打短,硬打软 过手放对莫疏忽,一胆二力三功夫 八打八不打,过手要得法,对敌莫容情,会友莫轻发 学会十字战,天下英雄打一半,餐稳如盘石,根因敌难摧 心是主帅,眼为先锋,活步做战马,脚手是刀兵
眼要明,心要毒,只要平时练得熟
技法不熟,战不能胜 手敏步快,放长击远 在劲不在力,在巧不在勇 谙熟百家,博采众长 三年把式打不过当年跤,好把式打不过滥“戏子” 反筋偏骨,拿法夺人 偏闪腾捺弱敌强 脚步胜人坚、坠、跪 拳法在熟不在多 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
上打阳,下打阴,两边打肋,中打心
[学艺篇]
功夫者,工夫也 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深功出巧匠,苦练出真功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增力,夏天增气
场上一分钟,场下百日功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松,久练为功,搁下稀松 一日不练自已知道,两日不练行家知道,三日不练利巴知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若要功夫好,一年三百六十早 鼓越敲越响,拳越练越精 进功如同春蚕吐丝,退功如同流水即逝,学拳三年,丢拳三天 有功夫的象拨拉,脚常踢打 舍本求末瞎胡闹,循序渐进最为高 正楷未精,休要骤学草书;拳路没熟,休想迅速神化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艺成才,苦练成功 少年习武正当时 老年习武未为迟 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好 名师出高徒,明师出高徒
学无老少,达者为师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不经一,不长一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艺在师,学艺在徒
师父不过领路人,巧妙全在自用心,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教不严,拳必歪;学不专,拳必滥
河深静无声,艺高不压身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平时练,急时用;平时松,急时空
久练为熟,久熟为巧,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千拳归一路,一路通,百路通 初学三年,天下去得;再学三年,寸步难行 绊三跤,方知天外有天;跌天跌,才晓人后有人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似我者生,象我者死
法有万端,理存于一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取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 笨鸟先飞早出林,笨人勤练武精,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若要精,听一听,站是远,望得精 要想灯不灭,需要常添油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用火不戢将自焚,学技不晦将自杀 取法于上,得之乎中
文人不武,武人不文,能文能武是全才,只武不文是莽汉 【技击篇】
技击 发前必拿 熟手打生手 磨转脐不转 敌欲动,我先动 拳轻掌重指送命 硬打不如巧躲闪 柔化自当知斜闪 远踢近打搂住摔 金肩银胸锡蜡肚 肘不离肋,拳不离心 闪即是进,进即是闪 逢强智取,遇弱活拿 拳打三分,脚踢七分
拳打人不知,巧变敌莫测 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 来是一大片,去是一条线 趋避须眼快,左右见机行近人先进身,手脚齐到方为真 不画圆不成拳,敌人手来无法拦 足来提膝,近便用膝,人退加踢
不必远求尚美观,只在眼前中间变 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便有十下 眼要明,心要毒,手要狠,只要平日练得熟
来得高往上挑,来得矮往下斩,不离不矮左右排 善圆能走化,抢角占上风,发须循直线,一点见真功
头打眼,二打胆,三打力,四打巧,五打分寸, 六打手脚快与慢 眼法
眼为心之苗 心为主帅,眼是先锋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眸子练得精,制敌占上风
身法
练拳不活腰,接究艺不离
劲由腰发多根基,贯入两肋四肢躯, 发到手脚成一点,丹田叫力山也移 手法
两臂直如干,力大劲不济 出手如飘风,收手如狡兔 拳打不空回,空回不为能
出手拳掌打,回手鹰爪抓,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 宁挨十手,不挨一肘 步法
技击步为先 走为百练之祖 步法乱,手法慢 短对长,脚下忙 打拳容易走步难 步大不灵,步小不稳 进步宜低,退步要高 脚底拔跟,功夫不深 上步不老,打人不到 活步做战马,脚手是刀兵 进步要紧跌,退步要松身 两脚踏定十字步,抡开两臂似闪电 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步不实则拳散, 步不活则拳乱 腿法
起腿半边空 点腿如穿梭 若用腿打人,全凭连环腿 捧跤
善握者,握脑袋 巧拿不如痴打 上羁下拌 走对步赢跤 取胜在变脸 输跤不输把 站如熊,卧为虎 跤好撂,手难学 谁走在头里谁赢 勾子腿最粘,切子脚最搀 练跤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交手抢外门
【战略篇】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中土常守,刚柔如意 先退后进,蓄势察敌 以遇为直,后发先至 以一当十,以十当一 以我为主,攻防得宜 强外攻内,声东击西 避锐击惰,以逸待劳
三十六计,走为上汁 弱以骄其志,强以决其胜 能舍己从人,才能随心所欲 练法
武贵得法 动迅静定 三尖相对 练拳先练功 锤成家什就 胆识
相打忘记跌法 开声吐气敌胆寒 勇生于怯,先戒为宝 魄气足者,能勾人魂魄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独练时无敌似有敌,应敌时有敌似无敌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 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 拳以德立,无德无拳 心正则拳正,心邪则拳邪
拳禅如下,力爱不二,主守从攻,戒除杀念 理字不多重,万人担不动,武夫不讲理,艺高难服众
习武者当立志,人无志事不成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 武人相敬相倾
手足原无异态,拳术可必分门,少林武当终归于拳,内家外家总是一家 同是江湖客,不识也相亲 行遍天下路,把势是一家 打得宽不如交得宽 小心天下去得,莽撞寸步难行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在人前自夸口 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十个把九个吹,剩下一个还胡勒 经不起风吹雨打,算不得英雄好汉 火大没湿柴,功到事不难 好汉做事做到头,好马登程跑前头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浇花要浇根,教拳要教人 误人子弟者,必被弟子误 徒弟技艺高,莫忘师父劳 尊师要象长流水,爱徒要象鸟哺雏 恃艺逞强,罪不容诛习武千条戒,最戒嫉妒心 嫖睹看似个人事,玷污武林人品低 拳硬舌头软,舌软也伤人 钱重于艺,奸商习气
第二篇:中华谚语
中华谚语大全
《谚语第一缉》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久住坡,不嫌陡。◆马看牙板,人看言行。◆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宁可做过,不可错过。◆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树老根多,人老识多。◆砍柴上山,捉鸟上树。◆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
《谚语第二缉》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一理通,百理融。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人怕理,马怕鞭。
◆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让人一寸,得理一尺。◆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有理赢,无理输。
◆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吃饭吃米,说话说理。◆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理不短,嘴不软。◆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谚语第三缉》 ◆人有志,竹有节。
◆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人要心强,树要皮硬。◆人凭志气,虎凭威势。◆人怕没志,树怕没皮。◆人起心发,树起根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小人记仇,君子长志。◆不怕路长,只怕志短。◆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不怕山高,就怕脚软。◆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不磨不炼,不成好汉。◆木尺虽短,能量千丈。◆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见强不怕,遇弱不欺。◆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水往下流,人争上游。
◆只要自己上进,不怕人家看轻。◆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无成。◆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鸟贵有翼,人贵有志。◆鸟往明处飞,人往高处去。◆生人不生胆,力大也枉然。
◆宁可身冷,不可心冷;宁可人穷,不可志短。◆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宁做穷人脚下土,不做财主席上珍。◆宁愿折断骨头,不愿低头受辱。◆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
◆宁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宁打金钟一下,不打破鼓千声。◆宁叫钱吃亏,不叫人吃亏。◆宁死不背理,宁贫不堕志。◆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有上不去的天,没过不去的关。◆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好汉凭志强,好马凭胆壮。
◆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好汉做事干到底,好马登程跑到头。◆好男不争财和产,好女不争嫁时衣。◆好鼓一打就响,好灯一拔就亮。◆志高品高,志下品下。
◆走路不怕上高山,撑船不怕过险滩。
◆男人无志,钝铁无钢,女人无志,乱草无秧。◆秀才饿死不卖书,壮士穷途不卖剑。◆谷要自长,人要自强。
◆没有锯不倒的树,没有敲不响的钟。◆穷莫失志,富莫癫狂。
◆穷人不攀高亲,落雨不爬高墩。◆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君子报仇三年,小人报仇眼前。◆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树老根子深,人老骨头硬。◆树怕烂根,人怕无志。◆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猫骑兔。◆胆大走遍天下,胆小寸步难行。◆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菜无心必死,人无心必亡。◆猛虎不处劣势,雄鹰不立垂枝。◆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愁人苦夜长,志士惜日短。◆愿为众人死,不为一人亡。
◆撒网要撒迎头网,开船要开顶风船。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菜能吃,糠能吃,气不能吃;吃能让,穿能让,理不能让。
《 谚语第四缉》 ◆一人修路,万人安步。
◆一人不说两面话,人前不讨两面光。◆一山出虎,百家猪死。◆一字两头平,戥秤不亏人。
◆一好遮不了百丑,百好遮不了一丑。◆一个鸡蛋吃不饱,一身臭名背到老。◆人怕放荡,铁怕落炉。◆人怕引诱,塘怕渗透。◆人怕私,地怕荒。◆人怕没脸,树怕没皮。◆人靠自修,树靠人修。◆人靠心好,树靠根牢。◆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人前若爱争长短,人后必然说是非。◆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人是实的好,姜是老的辣。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刀伤易治,口伤难医。
◆大路有草行人踩,心术不正旁人说。◆千金难买心,万金不卖道。◆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小人记仇,君子感恩。
◆不怕怒目金刚,只怕眯眼菩萨。◆不怕虎狼当面坐,只怕人前两面刀。◆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不怕鬼吓人,就怕人吓人。◆不要骑两头马,不要喝两头茶。◆不是你的财,别落你的袋。
◆不吃酒,脸不红;不做贼,心不惊。◆不图便宜不上当,贪图便宜吃大亏。◆天凭日月,人凭良心。◆歹马害群,臭柑豁筐。◆劝人终有益,挑唆害无穷。◆打人两日忧,骂人三日羞。◆打空拳费力,说空话劳神。◆击水成波,击石成火,激人成祸。◆只可救人起,不可拖人倒。◆只可劝人家圆,不可劝人家离。◆只可救苦,不可救赌。
◆只有修桥铺路,没有断桥绝路。◆只有千里的名声,没有千里的威风。◆鸟惜羽毛虎惜皮,为人处世惜脸皮。◆宁可认错,不可说谎。
◆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宁可无钱,不可无耻。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明枪交战,不可暗箭伤人。◆宁可一日没钱使,不可一日坏行止。◆宁叫心受苦,不叫脸受热。◆宁伸扶人手,莫开陷人口。◆宁救百只羊,不救一条狼。◆发誓发得灵,监房无罪人。◆皮鞭伤肉,恶语伤心。
◆有话说在当面,有事摆在眼前。◆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有心烧香,不论早晚。◆当着真人,别说假话。◆行为不正经,舌头短三分。◆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知足得安宁,贪心易招祸。◆知足称君子,贪婪是小人。◆知足常乐,终身不辱。
◆知过不难改过难,言善不难行善难。◆狗咬人,有药治;人咬人,没药医。◆狐狸总要露尾巴,毒蛇总要吐舌头。◆贪图小利,难成大事。◆使心用心,反害自身。◆和气生财,忤逆生灾。◆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放虎归山,必有后患。◆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刻薄成家,终无久享。◆做贼瞒不得乡里,偷食瞒不得舌齿。◆做贼偷葱起,贪污揩油起。
◆偷来钱,两三天;血汗钱,万万年。◆偷吃不肥,做贼不富。
◆脚正不怕鞋歪,心正不怕雷打。◆脚踏十字稳,不怕棒槌滚。◆猫鼠不同眠,虎鹿不同行。◆船头坐得稳,不怕风来颠。◆银钱如粪土,脸面值千金。◆清贫常乐,浊富多忧。◆谎话讲不得,庄稼荒不得。
◆麻雀落田要吃谷,狐狸进屋要偷鸡。◆欺山莫欺水,欺人莫欺心。
《 谚语第五缉》
◆一心想赶两只兔,反而落得两手空。◆一回经蛇咬,三年怕草绳。◆一问三不知,神仙没法治。◆眼睛不识宝,灵芝当蓬蒿。
◆一年算得三次命,无病也要变有病。◆一瓶子水不响,半瓶子水乱晃。◆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钓。◆人爱富的,狗咬穷的。◆人越嬉越懒,嘴越吃越馋。
◆自己做错不算数,别人做错打屁股。◆自家的肉不香,人家的菜有味。◆自称好,烂稻草。◆多鸣之猫,捕鼠必少。◆论旁人斤斤计较,说自己花好稻好。◆好药难治冤孽病,好话难劝糊涂虫。◆伶俐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棒打不回。◆身穿三尺衣,说话无高低。◆没钱时挨饿,有钱时耀阔。
◆纸做花儿不结果,蜡做芯儿近不得火。◆鸡大飞不过墙,灶灰筑不成墙。◆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步步歇。◆看佛警僧,看父警子。◆说话看势头,办事看风头。◆爹不识耕田,子不识谷种。◆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
◆家人说话耳旁风,外人说话金字经。◆家无主心骨,扫帚颠倒竖。◆烧的香多,惹的鬼多。
◆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眼大肚子小,争起吃不了。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谚语第六缉》
◆一路精,赚金又赚银;路路精,无钱吃点心。◆十里认人,百里认衣。◆大王好见,小鬼难求。◆大老爷丢签,老百姓啃砖。◆大树一倒,猢狲乱跑。
◆大黄医好人无功,人参治死人无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下不得毒手,成不了财主。◆上了赌场,不认爹娘。
◆门前有个讨饭棍,骨肉至亲不上门。◆门前出起青草墩,嫡亲娘舅当外人。◆小人自大,小溪声大。
◆天下乌鸦一般黑,世上财主一样狠。◆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天大的官司,地大的银子。
◆天理地理,有钱有理。
◆不种泥田吃好饭,不养花蚕着好丝。◆牛角越长越弯,财主越大越贪。◆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父望子成龙,子望父升天。◆为富不仁,为仁不富。◆文官三只手,武官四条腿。◆文官动动嘴,武官跑断腿。◆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财大折人,势大压人。
◆冷,冷在风里,穷,穷在租里。◆闷头狗,暗下口。
◆拍马有个架,先笑后说话。◆狗咬穿烂的,人舔穿好的。◆狗仗人势,雪仗风势。◆狗朝屁走,人朝势走。
◆贪婪鬼没个饱,吝啬鬼不知富。◆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和尚不说鬼,袋里没有米。
《谚语第七缉》
◆一手难遮两耳风,一脚难登两船。◆一手捉不住两条鱼,一眼看不清两行书。◆一人传虚,百人传实。◆一样事,百样做。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分价钱买不错。◆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人看从小,马看踢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草。◆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瓜无滚圆,人无十全。◆宁失一事,不失一时。
◆对强盗只能用刀子,对恶狗只能用棍子。◆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有一兴必有一败,有一利必有一弊。◆有话说在明处,有药敷在痛处。◆有果必有因,有利必有害。
◆有上坡必有下坡,有进路必有出路。◆吃饭先尝一尝,做事先想一想。◆吃菜吃心,听话听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刚则易折,柔则常存。
◆会说的惹人笑,不会说的惹人跳。◆会怪怪自己,不会怪怪别人。◆会跳的先缩脚,会撞的先缩脖。◆全是生姜不辣,全是花椒不麻。◆先钉桩子后系驴,先撒窝子后钓鱼。◆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行船趁顺风,打铁趁火红。
《谚语第八缉》
◆人无笑脸休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人美不在貌,美在心意好。◆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原。◆大欺小,不公道;大帮小,呱呱叫。◆小心不怕多,有礼不在迟。◆小的不哄,老的不欺。
◆不怕衣服有补钉,只怕心灵有污点。
◆见人不施礼,枉跑四十里;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地。◆打怕的人是假的,敬怕的人是真的。◆打人不打脸,吃饭不夺碗。◆叫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让路不是痴汉,躲路不是呆人。◆当着矮人,别说矮话。◆争着不够吃,让着吃不了。◆行路能开口,天下随便走。◆好饭不怕晚,好话不嫌慢。◆买卖不成仁义在。
◆你敬人一尺,人敬您一丈。◆你对人无情,人对你薄意。◆冷天莫遮火,热天莫遮风。◆君子动口,小人动手。◆君子争礼,小人争嘴。◆若要好,大让小。◆事怕合计,人怕客气。◆和人路路通,惹人头碰痛。
◆美言美语受人敬,恶言恶语伤人心。◆说归说,笑归笑,动手动脚没家教。◆逢着瞎子不谈光,逢着癞子不谈疮。◆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爱徒如爱子,尊师如尊父。◆敬老得老,敬禾得宝。
《谚语第九缉》
◆一天省下个葫芦头,一年省下只大黄牛。◆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一天一根线,十年积成缎。◆一天吃餐粥,一年省石谷。
◆一滴汗珠万粒粮,细水长流度灾荒。◆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万物土中生,全靠两手勤。◆寸土寸金,地是老根。◆寸土不空,粮食满囤。◆上山弯弯腰,回家有柴烧。◆千靠万靠,不如自靠。
◆门前有马非为富,家中有人不算穷。◆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不怕少年苦,只怕老来穷。◆不怕吃饭拣大碗,就怕干活爱偷懒。◆少不惜力,老不歇心。◆手艺是活宝,天下饿不倒。◆长江不拒细流,泰山不择土石。◆今日有酒今朝醉,明天倒灶喝凉水。◆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垮家当。◆心要常操,身要长劳。◆火越烧越旺,人越干越壮。◆尺有尺用,寸有寸用。◆双手是活宝,一世用不了。◆水滴石穿,坐食山空。◆功成由俭,业精于勤。◆好问不迷路,好做不受贫。
◆劳动钱,万万年,贪污钱,在眼前。◆求人不如求己,使人不如使腿。◆弄花一年,看花一日。
◆囤尖省,日子长;囤底省,打饥荒。◆囤尖浪费看不见,到了囤底后悔迟。◆男也懒,女也懒,下雨落雪翻白眼。◆坐吃山空,立吃地陷。◆每日省一钱,三年并一千。◆近河莫枉费水,近山莫枉烧柴。◆冷天不冻下力汉,黄土不亏勤劳人。◆没有乡下泥腿,饿死城里油嘴。◆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
《谚语第十缉》
◆一个不敌两人计,三人合唱二台戏。
◆一人一双手,做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拖着泰山走。◆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难唱独板腔。
◆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一根草搓不成索,一根篾编不成箩。◆一根木头难成排,一根稻草难捆柴。◆一根线,容易断;千根线,能拉纤。◆一根竹竿容易弯,三缕丝线扯断难。◆一只脚难走路,一个人难成户。◆一只蜂酿不成蜜,一颗米熬不成粥。
◆三勤一懒,想懒不得懒;三懒一勤,想勤不得勤。◆千树连根,十指连心。◆风大就凉,人多就强。◆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齐心家不散。◆兄弟协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鸟多不怕鹰,人多把山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团结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会说难抵两口,会做难抵两手。◆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助人要及时,帮人要诚心。◆邻居失火,不救自危。◆兵不离队,鸟不离群。
◆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虎离山无威,鱼离水难活。◆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单筷难挟菜,独翅难飞天。◆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独柴难引火,蓬柴火焰高。◆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家不和,外人欺。
◆家和日子旺,国和万事兴。谚语第十一缉
◆一人难驾大帆船,双手难遮众人眼。◆一人难顺百人意,一墙难挡八面风。
◆一针不补,十针难缝;有险不堵,成灾叫苦。◆一只眼,看不远;千只眼,看穿天。◆一娇百病生,浅水溺死人。
◆出笼的鸟儿难回,出口的话儿难收。◆只有大意吃亏,没有小心上当。◆失事容易,得事艰难。◆宁可悔了改,不可做了悔。◆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对人要宽,对己要严。◆过头话少说,过头事少做。◆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吃饭防噎,走路防跌。◆自夸没人爱,残花没人戴。◆字不可重写,话不可乱传。◆豆腐莫烧老了,大话莫说早了。◆实干能成事,虚心能添智。
◆绊人的桩,不一定高;咬人的狗,不一定叫。◆居家要俭,行旅要慎。◆树大招风,气大遭凶。◆食多伤胃,言多语失。◆说话细思考,吃饭细咀嚼。◆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退。◆盐多了咸,话多了烦。◆紧行无好步,慢尝得滋味。◆柴经不起百斧,人经不起百语。◆逢人莫乱讲,逢事莫乱闯。谚语第十二缉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一艺不精,误了终身。
◆一天学会一招,十天学会一套。◆刀枪越使越亮,知识越积越多。◆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刀快还要加钢,马壮还要料强。◆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土地贵在耕种,知识贵在运用。◆小时不教成浑虫,长大不学成懒龙。◆不怕事情难,就怕不耐烦。◆不读一家书,不识一家字。◆天无边,智无限。
◆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
◆井掏三遍好吃水,人从三师武艺高。◆比赛必有一胜,苦学必有一成。◆牛不训不会耕,马不练不能骑。◆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心不可不用,地不可不种。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学,不知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鸟贵有翼,人贵有智。◆边学边问,才有学问。◆有子不教,不如不要。◆老要常讲,少要常问。
◆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师傅领进门,巧妙在各人。◆多从一家师,多懂一家艺。◆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会教的不如会学的。◆众人里面有圣贤,土石里面有金银。◆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话中有才,书中有智。
◆河水不再倒流,人老不再黑头。◆细想出智慧,细嚼出滋味。◆细工出巧匠,细泥浇好瓦。
◆要得会,天天累;要得精,用命拼。◆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树靠人修,学靠自修。
◆种田不离田头,读书不离案头。◆修树趁早,教子趁小。◆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仍嫌少。◆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爹娘养身,自己长心。谚语第十三缉
◆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人有人情,戏有戏味。◆人急投亲,鸟急投林。◆儿子疼小的,媳妇疼巧的。◆儿多不如儿少,儿少不如儿好。◆亏地不结籽,亏人不相交。◆广交不如择友,投师不如访友。◆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马好坏骑着看,友好坏交着看。◆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无妻不成家,无梁不成屋。
◆公鸡打架头对头,夫妻吵嘴不记仇。◆月有圆有缺,人有聚有别。
◆今天来客,往日有意;今天打架,往日有气。◆长兄如父,老嫂比母。
◆水大不能漫船,职大不能欺亲。◆打铁不惜炭,养儿不惜饭。
◆节令不到,不知冷暖;人不相处,不知厚薄。◆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宁交双脚跳,不交眯眯笑。◆有情饮水饱,无情吃饭饥。◆朽木不可为柱,坏人不可为伍。◆吃得好,穿得好,不如两口白头老。◆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会选的选儿郎,不会选的选家当。◆会嫁嫁对头,不会嫁嫁门楼。◆会交的交三辈,不会交的交一辈。◆行要好伴,居要好邻。◆交友分厚薄,穿衣看寒暑。◆交义不交财,交财两不来。◆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买马要看口齿,交友要摸心底。◆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近邻不可断,远友不可疏。◆邻舍好,无价宝。◆穷家难舍,熟地难离。谚语第十四缉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富,拾粪土;十年富,多种树。◆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十成收粮,九成靠秧。◆七十二行,庄稼为王。◆人怕老来穷,苗怕钻心虫。◆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人补桂圆蜜枣,田补河泥水草。◆人要靠五谷养,田靠粪土长。◆人治水,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人生病,不舒服;秧生病,不长谷。◆人忙天不忙,迟早一路黄。◆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小燕来,好种田;大雁来,好过年。◆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无事田中走,谷米长几斗。
◆天干三年吃饱饭,虫害一时饿死人。◆不知季节看花草,不知地气看五木。◆不下百粒籽,难打千斤粮。◆牛要满饱,马要夜草。◆牛怕晨霜,马怕夜雨。◆牛要脚圆,猪要脚粗。◆六月不热,五谷不结。◆水是田的娘,无水苗不长。◆生口的要吃,长根的要肥。
◆禾苗不认爹和娘,耕作到家多打粮。谚语第十五缉
◆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家。◆一粒米度三关,三粒米爬过山。◆一层布儿一层风,十层布儿过一冬。◆一壶难装两样酒,一树难开两样花。◆一马不配两鞍,一脚难踏两船。◆一青一黄是一年,一黑一白是一天。
◆十个叔叔抵不上一个老子,十件褂子抵不上一件袄子。◆十朵菊花九朵黄,十个女儿九像娘。◆七月蛇拦路,八月蛇上树。
◆人老了丑,树老了朽,为人难得十八九。◆人有相像,货有相同。◆衣冷加根带,饭少加碗菜。◆好狗不跳,好猫不叫。◆好树结好果,好铁铸好锅。◆好鼓一打就响,好灯一拨就亮。◆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三分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针无两头锋利,人无两副身心。◆乱丝难理,泼妇难治。◆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没有不上钩的鱼,没有不上竿的猴。◆纸上画藤不结瓜,芦花虽白难纺纱。◆驴骑后,马骑前,骡子骑在腰中间。◆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谚语第十六缉
◆一身戏在脸上,一脸戏在眼上。◆大路不走草成窝,好歌不唱忘记多。◆不怕人不请,就怕艺不精。◆不经一师,不长一艺。◆无巧不成书。◆艺高人胆大。
◆文戏靠嘴,武戏靠腿。◆文无定法,事有定规。
◆只要唱的戏好,不在开场迟早。◆旦角要嫩,花脸要笨。
◆生不恋旦,班子要散;旦不恋生,班子要崩。◆百艺不如一艺精。
◆会写的坐着,会唱的站着。◆好戏不唱三台,好曲不唱三遍。◆财压奴婢,艺压当行。◆身在戏中,戏在心中。◆冷死花旦,热死武生。
◆画人难画手,画树难画柳,画马难画走,画兽难画狗。谚语第十七缉
◆一天舞几舞,长命九十五。
◆一日练,一日功,十日不练十日空。◆一脉不和,周身不适。◆一饱为足,十饱伤人。◆一顿吃伤,十顿吃汤。◆一颗牙齿痛,满嘴不安宁。◆人有四百病,医有八百方。◆人勤病就懒,人懒病就勤。◆人强人欺病,人弱病欺人。◆人黄有病,苗黄缺肥。◆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冬不蒙首,春不露脊。◆饥梳头,饱洗澡。◆生瓜梨枣,多吃不好。
◆白露身子不露,免得着凉泻肚。◆宁叫嘴受穷,不叫病缠身。◆宁可锅里放坏,不可肚里硬塞。◆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有病早治,省钱省事。◆老怕伤风,少怕痢疾。◆老怕冬冷,少怕秋凉。
◆早饭吃得饱,午饭吃得好,晚饭吃得少,不用大夫瞧。◆早起动动腰,一天少疲劳。
◆吃萝卜,喝热茶,大夫改行拿钉耙。◆吃饭先喝汤,老了不受伤。◆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伤了肠。◆吃了走百步,不用上药铺。◆吃了省钱瓜,害了绞肠痧。◆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吃面多喝汤,省得开药方。◆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吃穿当时,活到九十。◆吃不言,睡不语。◆吸不张口,呼不闭口。◆先睡心,后睡眼。
◆先胖不会胖,后胖压塌床。◆会吃千顿香,不会吃一顿伤。◆汤淡易馊,人急易瘦。◆热药冷吃,冷药热吃。
◆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凉九暖三,注意衣衫。◆病后求医,不如病前预防。◆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眼睛害病从手起,肚子害病从嘴起。◆常用的铁不锈,常练的人不病。◆得病如射箭,治病如背纤。◆庸医治标,名医治本。◆粗饭养人,粗活益身。◆朝食三块姜,如得人参汤。
◆遇事不怒,基本吃素,饭后百步,劳逸适度。◆寒从足下起,火从头上生。◆痘要结,麻要泄。谚语第十八缉
◆一乡一俗,一弯一曲。
◆二月二,三月三,清明寒食过三天。
◆人不在大小,要有本事;山不在高低,要有景致。◆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大意失荆州,骄傲失街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五月初五过端阳,吃完粽子忙插秧。◆不怕黑李逵,只怕哭刘备。
◆四川太阳云南风,贵州落雨如过冬。◆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过了八达岭,征衣添一领。◆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讲《三国》,离不得诸葛;说赵云,离不了长枪。◆阿斗有权,诸葛有能。◆知礼不如随俗。◆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南方吃雁,北方吃蛋。◆食在广州,住在苏州。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常用谚语
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6. 谦受益,满招损。
7.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8.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9.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10.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1.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12.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13. 言必行,行必果。14. 吃一堑,长一智。
1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6.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17.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9.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20. 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21.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22. 海阔从鱼跃,天高任鸟飞。
第三篇:中华武术简介
二十年代初的一次武术大会 1923年4月22日,在上海举行了一次全国性武术大会。倡办人是我国近代新武术的倡导者马良先生。参加这次大会的有上海的武术进德会、精武体育会、中华 武术会、上海公共体育场;北京的北京体育研究社;山东的山东武术传习所,以及常州进德国技学校、南翔英德社等武术团体。著名武术家王怀琪、许太和等以个人 身份参加了大会。当时,由于军阀混战,政局**,许多武术团体及武林名手未能参加。
大会原定4月14日召开,为期三天,因雨延至4月22日开幕。大会以振兴中华武术为宗旨,同时也有通过义演来恤灾救贫的目的。原计收入门票二万多元,结果门票销售无几。马良先生自赔垫了三千多元。
十八般武艺 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十八般武艺的名称,始见于元曲。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的唱词。
元末明初施耐庵在《水浒传》第二回中描写九纹龙史进从王进教头习武时说: “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统、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与枪、扒。”指的都是兵器。
到明代后期万历年间,谢肇浙在《五杂俎》卷五中说: “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 打。”所谓白打,据明朝朱国桢(万历天启间人)在《涌幢小品》卷十二“兵器·武艺十八事”中说: “白打即手搏之戏,„„俗谓之打拳,苏州人曰打手。”清初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说: “白打,即今之手搏,名短打者是也”,又说“武艺十八,终以白打,以白打为终,明乎其不持寸铁也”。十八般武艺原来全指兵器,至此又把白打包括进去。
明代抗倭名将唐顺之在《武编》中说: “军器三十有六,而弓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明末,火器威力尚不高,作战时仍以弓、弩为远兵利器,故在军器三
十六、武艺十八般之中,弓都列为第一位。
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十八般武艺有刀、枪、剑、戟、镋、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第二 种说法与上述十八般的排列一样,但最后三件改为代、抉、弓矢;第三种认为有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镋、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九长九短中不列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或藤牌,反映了近代武师一般不习弓矢,只教套路的特点;第四种说法——近代戏曲界——认 为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这十八种兵器。
手搏 见散手条。
旧中国第一次全国武术擂台賽 1928年,全国各地的武术家们为了开展武术活动,自发地进行联系,决定于次年秋季在杭州的西子湖畔举行打擂大会,由浙江省国术馆负责筹备。浙江省政府主 席张静江定名为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并和南京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同任名誉会长,由退职的北洋军人李景林任会长兼评判委员长,省民政厅长朱家骅、教育厅长陈布雷 任副会长。大会另设顾问团,由军政委员钮永建、张群、程振钧三人组成。
1929年10月16日,大会正式开幕。全国报名打擂的选手有100多 人,报名表演的有192人。为了公正评判,大会组织了由29人参加的评判委员会,成员有委员长李景林,副委员长孙禄堂、褚民谊,评判委员刘百川、杜心武、杨澄甫、吴鉴泉、蒋馨山、张兆东、刘崇峻、王润生、张绍贤、刘协生、尚云祥、高风岑、蒋桂枝、王宇僧、刘彩臣、黄柏年、金佳福、韩化臣、吴思侯、许禹生、刘思寿、马玉堂、张秀林、邓云华、杨季子、王茂齐。大会聘请了纠察委员37人,他们是:褚桂亭、田兆麟、刘高升、佟忠义、左振英、高振东、刘存周、李星 阶、汤鹏超、任鹤山、姚馥春、刘丕显、陈微明、叶大密、李书文、肖品、万籁声、傅剑秋、李子扬、朱邵英、朱霞天、耿霞光、张恩庆、李丽久、侯秉瑞、朱国 福、施一峰、韩其昌、刘善青、赵道新、伍虎臣、武江川、陈明征、程有功、窦来庚、湛祖安、杨明齐。上述66人实际上是这次大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大会会址设在杭州市旧藩司前学宫的广场上。擂台用水泥制成,高六尺,宽五丈,长十丈,呈扇状形,中间以白粉划出一个直径10米的圆圈,作为比试的范围。
在第一天大会上,裁判员、检查员和选手们表演各家、各派、各门、各式的徒手、器械、单人、对拆的武术,共有武当、少林、形意、八卦、太极等30多个门派 的五百多种不同拳套和器械套路,包括内外功夫和轻身暗器等。李景林夫妇临场表演了太极对剑。第三天开始进入擂台比赛。比赛采取淘汰制,由抽签决定比赛对 手,不准攻击双眼、咽喉和前阴,犯规者作失败论。比赛空气很紧张,但是比试一整天下来,进入第二轮比试的选手超过半数以上。这是因为比赛规则不合理,有一 条规定双方若不分胜负,均可进入下一轮比赛。为此,大会评判委员会将规定改为战平手者双双作负。以后的比赛,双方均不留情面,受伤的人很多,而且大多是头 部伤。评判委员会又作出补充规定,不准连续多次攻击头部。第三天的比赛形势又有新的变化,攻击下盘的动作多了起来,技巧性大大加强,但是,擂台赛的气氛还 是十分紧张。
获得前六名的是:
第一名 王子庆;
第二名 朱国禄;
第三名 章殿卿;
第四名 曹宴海;
第五名 胡风山;
第六名 马承智。
台湾武术 我国台湾省的武术协会简称国术会。成立于一九二九年。国民党政府一九四九年逃到台湾后,将国术会改为政府机构。国术会下属的国术馆在各市县都有若干个。国术会的机关刊物是《中国功夫》月刊。国术会每年于六月、十月、十二月举办三次武术比赛大会。
台湾的武术流派众多,仅太极拳协会就有陈氏、杨氏、孙氏、武氏等,就是少林派还分黑虎派、罗汉派、洪拳派等。
为普及武术,国术馆负责定期举办训练班,向市民群众传授武术及各式太极拳。近年来,参加武术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早晚时间,在公园、广场等处都有人练太极拳、少林拳、螳螂拳、形意拳及各种器械。练气功的外胆功的人也逐渐多起来。台湾青少年特别喜欢武术活动。
全国历次武术比赛 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八日至十二日,在天津举行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会上有武术表演。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性武术表演。来自全国各地的154名武术运动员,表演了332个项目。仅拳术一项就有少林、武当、八卦、太极、通背、螳螂等139种。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一日至七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国十二单位武术评奖大会,参加的有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山东、四川、河北、湖北、陕西、黑龙江、湖南、浙江等省市的运动员92名。
一九五七年六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全国武术评奖观摩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二十七个单位的183名运动员参加。评选的项目有300多个。除长拳、太极拳和八卦拳外,还有南拳、猴拳、醉拳、武松脱铐拳等。大会选出一等奖30名,二等奖40名,三等奖60名。
一九五八年九月七日至十六日,全国武术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参加的有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258名运动员。表演项目有820多个,其中拳类以长 拳和太极拳为主,器械类主要是刀、枪、剑、棍。大会结束时有132名运动员获奖,其中一等奖30名,二等奖42名,三等奖60名。
一九五九年三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七日,全国青少年武术运动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二十五个单位的197名运动员进行了78个项目的比赛。大会获一等奖的运动员有49名。
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全国武术比赛在北京举行。25个省、市、自治区的172名优秀选手参加了比赛。比赛共分长拳、太极拳、长兵器、短兵器四类。这次会上,首次采用武术竞赛规则,由裁判员评定成绩和名次。
比赛后,上海队获得团体第一名,吉林队第二名,北京队第三名。
一九六○年,全国武术比赛于九月十八日至二十五日在河南郑州举行。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192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项目有长拳、太极拳、长器械、短器械和传统项目。
一九六三年,全国十五个单位武术射箭比赛于十月十五日至十九日在上海举行。参加的有山东、山西、云南、江西、陕西、辽宁、吉林、安徽、上海、广西、宁夏等省、市、自治区的83名运动员。
一九**年九月十二日,全国十九个单位武术射箭锦标赛在济南举行。比赛分甲、乙组进行;甲组男女运动员参加六项全能比赛、两项规定、三项自选、一项传统比赛;乙组只参加表演。
一九六五年,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于九月二十日在北京北海体育场举行。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7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表演了260多项优秀传统套路。
一九七二年,全国武术比赛在济南举行。参加的有上海、广西、江苏、北京、广东、安徽、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湖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川、天津、山东和北京体育学院,计21个代表队,以及湖北、青海、内蒙古三个单位的代表。表演的项目有规定项目、自选项目和传统项目。
一九七四年,全国武术比赛于九月在西安举行。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北京体育学院等单位的270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比赛。大会增加了集体项目表演。这次比赛获得少年团体前三名的是北京、上海、陕西。获得成年团体前三名的是安徽、陕西、江苏。
一九七五年,全国武术比赛于九月十二日至二十八日在北京举行。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17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获得团体总分前六名的是北京、安徽、山东、上海、陕西、江苏。
一九七七年,全国武术比赛于八月上旬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巴彦淖尔盟临河县举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27个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和表演。北京队和北京体育学院分别获得甲、乙组的团体总分第一名。山东和四川、安徽和黑龙江分别获得甲组、乙组团体总分的第二名和第三名。
一九七八年,全国武术比赛于十月十五日在湖南湘潭举行。参加比赛的有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和北京体育学院的运动员;另外还邀请了全国各地三十三名民 间运动员参加了表演。这次比赛按甲、乙组分别进行,共进行了规定拳、自选拳、刀、剑、棍、枪六个项目的决赛。比赛结果是:甲组团体总分前五名是北京、山 东、山西、陕西、上海;乙组团体总分前三名是北京体育学院、湖南、湖北。
一九七九年五月十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了全国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大 会历时六天。参加大会的运动员最长者94岁,最小者16岁。这次大会人数众多,项目较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 育学院和部分地区的50名特邀代表出席了大会。会上共表演了510多个项目。通过观摩,评出了一等奖50人,二等奖70人,三等奖94人。
一 九七九年,全国武术比赛于九月十七日至二十八日在河北石家庄举行。参加的有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60名运动员。进行了甲组拳、自选拳、自选长短器 械及其他拳术、对练等六个项目的单项和个人全能比赛。共表演了1916个项目。另外,还有40多名特邀代表进行了优秀传统项目、散手、短兵等表演。参加大 会的运动员最长者81岁,最小者12岁。
一九八○年,全国十单位武术邀请赛于八月十一日至十七日在山东济南举行。参加的有江苏、山西、广西、陕西、云南、浙江、湖南、甘肃、山东、上海体育学院的132名运动员。项目有长拳、太极拳、长兵器、短兵器及传统的拳术器械类。
阿昌族武术 阿昌族以打制各种刀具闻名中外。阿昌族的武术,更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阿昌族称棍术为“晃赖过”,舞刀叫“猫赖过”,拳术叫“砍过”。棍术除单棍外,还有三节棍,二节棍。刀有单刀、双刀、关刀剑。拳术有公鸡拳、猴拳、四方拳、十字拳等。
阿昌族的四方拳颇为实用利害。此拳术是从中间一点打起,打到四个角,形成四方形。此拳术往往左击右防,出奇制胜。十字拳从十字的一端开始,先打到十字中 心,然后逆时针转着打,每打到十字的一端,都要跳回到十字的中心,最后回到开始点结束。猴子挑水拳实际是棍术:演练者一脚踢起秋木棍(长一米五),右手乘 势抓住,左手立刻捏住另一端,往肩后一扛,使个猴子挑水动作;左手放开,右手把棍舞到面前,棍绕一圈;右脚往前跪,棍子随着直刺出去;干净利索站起,迅速 的用左手反握棍靠拢右手,右手又握住棍子的另一端,劈出去。
苗族武术 苗族武术演练时常伴有芦笙。芦声拳,即一手挥舞芦笙,另一手冲拳、推掌,再配合各种步型、步法,组成套路练习;单刀夹芦笙,即一手挥舞芦笙,另一手持刀做 劈、砍、撩、挂等动作,再配合各种步型、步法组成套路练习;拳伴芦笙,即一人骑在另一人的脖子上吹奏芦笙,被骑的人练习拳术。
苗族武术动作弧度较小,多在身前和左右,小跳步也较多,一般是转身跳四方。步型有弓、马、歇、跪等。脚法有弹,踢、勾、铲、顶膝等。手法以拳掌为主,特别是搂手、砍掌、推掌、截掌较多。
武术 又称国术或武艺,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类即已开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一是为了自卫,一是为了猎取生活资料。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 富,进而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如《山海经·大荒北经》就有“蚩尤作兵伐黄帝”的记载。这样,人类通过战斗,不仅制造了兵器,而且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 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
在殷商时期,随着青铜业的发展,以战车为主,出现了一些铜制武器,如矛、戈、戟、斧、钺、刀、剑等。同时,也出现了这 类武器的用法,如劈、扎、刺、砍等技术。为了提高战斗力,这时已有了比赛的形式。如《礼记·王制》所载“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央射御”,意即较量 武艺高低。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步骑兵兴起,为了在步骑战中发挥作用,长柄武器变短,短柄武器(特别是剑身)变长,这样,武器的内容就更 加丰富了,武术的技术性也进一步突出。同时武术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视。这时比试武艺的形式已广泛出现,更加推动了武艺的发展。据《管子·七法》载:当时每 年有“春秋角试”。据《庄子·人间世》和《荀子·议兵》所载:当时比试武艺已非常讲究技巧,拳术打法有进攻、防守、反攻、佯攻等。
秦时盛行角抵和手搏,比赛时有裁判、有赛场,有一定的服装。1975年湖北江陵县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一件木篦背面上就彩画了当时一场比赛的盛况:台前有帷幕飘带,台上三个上身赤裸的男子只穿短裤,腰部系带,足穿翘头鞋,二人在比赛,一人双手前伸作裁判。
汉时,有了剑舞、刀舞、双戟舞、钺舞等。这都说明,汉时的武舞已有明显的技击性,招法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因此,也已形成了多种技术风格的流派。如《汉 书·艺文志》收入的“兵技巧”类就有13家、199篇,都是论述“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的武术专著。
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官僚贵族或耽于宴乐,或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其影响也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中,如视剑为具有神秘色彩的法器,甚至以术剑代刀剑,用荒诞无稽的邪说取代练武,致使武艺停滞不前。
隋唐五代时期,随着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武术重新兴起。唐朝开始实行武举制,并用考试办法授与武艺出众者以相应称号,如“猛殷之士”、“矫捷之 士”、“技术之士”、“疾足之士”。获得每个称号都有具体标准。如“猛殷之士”要“有引五石之弓,矢贯五扎,戈矛剑戟便于利用„„”(《武备志·太白阴经·选士篇第十六》)。这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促进了社会上的练武活动。
随着步骑战的发展,在战场上,戈、戟逐渐被淘汰,剑也多被刀所代替,但作为套路的演练仍在发展。
宋代出现了民间练武组织,见于记载的有“锦标社”(射弩)、“英略社”(使棒)、“角抵社”(相扑)等。这些社团因陋就简, “自置裹头刀、无刃枪、竹标排、木弓刀、蒿矢等习武技”(《宋史》卷191)。在城市中,据《栋亭十二种都城记胜》所载,在街头巷尾打场演武,十分热闹。表演的武艺有角抵、使拳、踢腿、使棒、弄棍、舞刀枪、舞 剑以及打弹、射弩等。当时对练叫打套子”,有“枪对牌”、“剑对牌”等。这时集体项目也发展较快,例如《东京梦华录》卷7载:“两人出阵对舞如击刺之状„„出场凡五七对,或以枪对牌、剑对牌之类。”但对抗性的攻 防技术由于受了宋代理学倡导的“主静”的影响,都逐渐走向衰微。
元代统治者对民间“„„二十人之上不许聚众围猎”(《元典章》卷3:“赈饥贫”),连民间私藏武器也属犯罪。武艺多以秘密家传的方式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传授。
明代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拳术、器械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理论上总结了过去的练武经验,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纪效新书》、《武篇》、《耕余剩技》等。这些著作不同程度地记载了拳术、器械的流派、沿革、动作名称、特征、运动方法和技术理论等,有的还附有歌诀及动作图解,为后世 研究武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清代统治者禁止练武,民间则以“社”、“馆”的秘密结社形式传授武艺。其中著名的拳种,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劈挂拳等,多在清代形成。
民国期间,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拳社,对传播和发展武术起了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被作为优秀民族遗产加以继承、整理和提高,成立了各级武术协会,国家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开展武术运动,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 目。1953年,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竞赛大会,接着又多次举行了全国性武术比赛或表演大会。为了促进武术的普及和提高,国家组织创编了比赛 规定套路,编制了群众武术活动所需要的初级套路和简化太极拳等。出版了许多武术书籍和挂图,并拍摄武术影片和录像。为了探讨武术的锻炼价值,还组织了有关 生理的测定和研究,使其逐步科学化。此外,各体育学院、体育系相继设立武术课和武术专业班,大中小学也把武术列为体育课教学内容,青少年业余体校也设立武 术班,各地武术协会也组成了各种形式的武术辅导站,这些都吸引着大批武术爱好者积极习武健身。
过去武术分类分别以地区、山脉、河流、姓氏或内 外家来划分,也有按技术特点划分的。现代一般按其内容分为五类,即拳术、器械练习、对练、集体表演、攻防技术。拳术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 掌、通背拳、翻子拳、地趟拳、劈挂拳、螳螂拳、八极拳、猴拳、醉拳、华拳、花拳、鹰爪拳、绵拳、六合拳、蛇拳、意拳、少林拳、查拳等,而这些拳术中大都各 有独特的器械练法。器械练习有:短器械(刀、剑等)、长器械(枪、棍等)、双器械(双刀、双剑、双枪、双钩等)、软器械(九节鞭、流星锤、绳标等),这些 大都由古代兵器演化而来。对练是两人以上按规定的动作顺序进行攻防练习或表演。其内容有: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表演,其内容是指六人 以上进行徒手的或器械的集体演练。它要求动作整齐划一,可用音乐伴奏,多穿古装。攻防技术,其内容是两人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搏斗,有散手、推手、短兵、长兵 等,要求动作有实战意义。
经常坚持武术锻炼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武术中的各种拳法、腿法对暴发力及柔韧性要求较高,特别是各关节活动范围较大, 对肌肉韧带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武术包含多种拧转、俯仰、收放、折叠等身法动作,要求“手到眼到”,“手眼相随”, “步随身行”, “身到步到”,对协调性有较高的要求;整套动作往往由几十个动作组成,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所以能使身体各个器官系统得到全面发展。练习柔和、缓慢、轻灵 的拳术,如太极拳,强调以意引导动作,配合均匀深沉的呼吸,可使周身血脉流通,适合于慢性病患者作为医疗辅助手段,坚持锻炼,有较明显的疗效。
对抗性的散手、推手、武术短兵、武术长兵等竞技项目,运动激烈,除能增强体质外,还能培养勇敢、机智、敏捷等优良性格。
武术长兵 中国武术项目之一,是在武术器械枪、棍等长兵器击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对抗性武术竞赛。长兵是枪、棍、大刀、戟、戈、等长兵器的总称。其因长兵类都是以枪为前身而发展出来的变体,所以长兵技术历来皆以枪法做为技术核心。
枪法无论在古代军旅,还是在民间,均有传授。其流派繁多,各具特色。著名流派有杨氏梨花枪、沙家杆子、马家枪、峨嵋枪、六合大枪、奇枪等。近代,从长度 和技法来说,有大枪与花枪之别;就握枪的方法而论,则又有阳手与阴手的区分。操练方法一般包括散招、对臂、套路三部分。
从20年代起,国内曾 多次举行全国性的长兵竞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把长兵列为竞赛项目之一。现代长兵竞赛一般在直径10米左右的圆形场地进行,运动员身着护具,头戴护 面,手持白蜡木质长杆(一般杆长约3米,重约1—1.5公斤),杆端缚着软质枪头,并须击刺在规则规定的身体各部位。在对刺过程中,采用命中积分和击倒相 结合的方式分判胜负。竞赛一般进行三个回合,每一回合为三分钟,回合之间休息一分钟。但也可采取计算命中枪数与计算时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竞赛。
武术对练 中国武术项目之一,其套路是在各种武术单练(拳术、器械)项目的基础上由踢、打、摔、拿、击、刺、劈、撩、砍、点、崩等技击方法组成,并由二人或多人进行对练。
武术对练有助于体会和理解各种武术单练套路中每个动作的技击意义,从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由于武术对练要求做到战斗气氛逼真,动作熟练,方法准确,配合协调,因而有助于培养运动员勇敢、机智、敏捷和互相协作的精神。
武术对练一般分为三种,即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器械与徒手对练。武术徒手对练时双方运动员在相同拳种的单练基础上,运用各种手法、腿法、身法等,按照进 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律编排对练套路。例如,长拳对练多包括窜、蹦、跳、跃、跌扑、滚翻等动作,演练的风格要求快速,敏捷;擒拿对练是按照逆人体关节而 动的原则,利用刀、拿、锁、扣、搬、点等手法进行擒伏与解脱,控制与反控制的练习。武术器械对练,双方可持相同器械,也可持不同器械进行攻防练习。不同武 术器械对练,其风格也不尽相同。如练刀时应呈现出勇猛、刚毅、快速的特点;练剑应突出刚中含柔、轻快潇洒的风格;练扑刀对枪,要勇猛慓悍;练三节棍进棍的 动作要快速紧凑,气势逼人。武术器械对练还有大刀进枪、匕首进枪、稍子棍进枪等长、短、双、单等不同武术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时练,运动员一方徒手,另一 方手持器械进行攻防对练,套路编排,多以徒手的一方争夺对方器械的形式出现。如空手夺刀、空手夺枪、空手进双枪、单刀对空手枪等。要求持器械的一方熟练掌 握器械的性能及其使用方法,徒手的一方则须闪躲敏捷,动作轻巧。编排上一般要求做到:①攻防合理。对练必须根据对方的进攻方法来防守,只有对方进攻动作做 出之后才可进行防守和还击,否则,会无的放矢,破坏套路结构;②招式准确。武术对练套路,是象征性地进攻、防守、还击,不是真杀实砍,这一点在器械对练中 是非常重要的。如持枪者既要使枪扎的惊险逼真,又要保证对方不受伤害,这就要求准确地掌握枪扎出后的方位,例如:上扎枪这个动作,就要扎对方的侧面、颈侧 或耳际,切不可象单练那样,照直扎对方的面部或咽喉;又如,平扎枪,不能扎对方腹部,而扎对方两腋下或左右肋侧;再如对练中刀的劈头动作,既表现出刀的勇 猛快速的特点,也要注意对练时的刀法,当刀既将接近对方背部时,右前臂稍外旋,使刀刃向斜上微翘起,随即用刀背沿对方背部快速划弧下劈,这样既惊险又安 全;③节奏一致。双方配合要默契,协调一致。如果一方快,一方慢,不仅动作紊乱,而且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在对练中,要求双方要一招一式地把进攻与防 守的时机掌握得恰到好处;④距离适当。双方进退的步幅要调节得当。例如双方距离太近,肢体伸展不开,动作会受影响,而距离太远,又显得松散,攻防意识不易 做到真实。武术表演和竞赛是中国武术观摩评比的主要形式,目的在于通过广泛交流经验,改进武术的教学与训练工作,推动武术活动的开展,促进武术水平的提 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常举行省、市、地、县和全国性的武术表演和竞赛活动,其内容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通背拳、翻子拳、八极拳、九节鞭、双刀、双剑、双枪、三节棍、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拳术、集体器械等。
武术表演和竞赛一般在长14米、宽8米的平坦场地上进行,刀、枪、剑、棍等器械均有一定的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各项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的最高得分均为 10分,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的技术发挥,给予应得分数。武术表演和比赛,近几年来每年举行两次:一次为武术表演赛,参加者为青少年,取个人名次和团体名次;另一次是武术观摩表演,男女老幼均可参加,项目不限,被评为优秀项目的分别给予一等奖、二等奖或三等奖。这种观摩表演的目的,在于发掘各地传统武术项目, 以便进一步研究、整理和推广(图111、112、113、114、115、116),图113 三人徒手对练
图113 双人器械对练
图114 三人器械对练
图114 三人器械对练
图116 徒手对双器械
武术集体项目 中国武术项目之一,系各种拳术、器械的集体演练。中国早在周代即已有武舞,以后历代传习不衰。据《东京梦华录》卷7载,宋代有化装集体演练,少者数人,多 者近百人,演练时,有的披发穿青纱,一人戴花帽,执白旗,“余皆头巾,执真刀,互相格斗、击剑,做破面剖心之势”,或“两两出阵格斗,作夺刀击刺之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武术集体项目列入武术竞赛项目,演练时,动作熟练,队伍整齐,布局匀称,有一定的图案变化,并用音乐伴奏,整套动作包括步型、步 法、身型、身法、跳跃、翻腾等,要求突出武术的特点和风格。
武术集体项目具有严格的要求,每个运动员必须精神贯注,技术准确,有高度的默契。在演练中,若有一人失误即影响全局。因此,这个项目除了可以训练人体素质和技术之外,还可培养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
这个项目表演起来经常是场面开阔,威武雄壮,扣人心弦;再配上节奏明快具有各种特色的古典音乐或民族音乐,以及适当的服饰,可使人获得舒畅、优雅的美好感受。
武术短兵 中国武术项目之一,是在武术刀、剑等击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对抗性武术竞赛。短兵原是以单手使用为主的短兵器的总称。主要有刀、剑、鞭、锏等。现代比赛 用的武术短兵器械是用藤条或铁筋裹以棉絮或海绵,再外包薄皮制成,比赛是在直径8米的圆形场地内进行。比赛时,双方各执一短兵器械,用刺、劈、砍、蹦、点、截、抹、拦、架等方法,按照一定规则互相攻防,以击中对方身体(裆部除外)、击落对方器械或击倒对方判为得分,以得分多者为胜。短兵比赛共分三局,每 局三分钟,两局之间休息一分钟。短兵易学易练,设备简单,是青少年喜爱的项目之一。
1928年举办的中国首届国术国考,开始有短兵项目比赛。以后在四十年代的几次武术比赛中也大都有此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短兵已被列为全国武术竞赛项目之一。
武术器械 武术演练用的器械,主要由古代兵器演化而来。古代兵器除用于实战外,大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用于演练、防身和健身,特别是在火器出现后,更是如此。有此古代 兵器,例如蒺藜等,固不便于演练而不能发展成武术器械。相反,有些武术器械,如“峨嵋刺”等,只是为了充实演练内容,而采用了民间传统的器械。
现在,随着增强体质和武术竞赛的需要,对刀、枪、剑、棍等几种常用器械都作了具体规定。常用武术器械除刀、枪、剑、棍之外,弓、矢、弹弓、戈、戟、钩、拐、盾、匕首、鞭、锏、鞭杆、圈、流星锤、镋、叉、耙、锤、抓、峨嵋刺、斧、钺、槊、铲、橛等,也曾用于武术演练。
南拳北腿 南拳多用拳,其拳式结构小巧,步法轻灵,运动范围较小;北拳多用腿,架式开展,运动范围大,南拳北腿之说即由此而来。南北拳派的差别是南北方的地理环境及 人的体质、气质的不同所造成的。北方多平原,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比较严酷,与之相应,人的体质健壮,性格直爽,反映在拳式上,多长拳阔步,以进取胜;南方 多山丘,气候温和,自然条件比北方为优,而人的体质则稍逊,性格偏于温文,反映在拳式上,多短打小步,以机巧胜。南北地域的区分一般是以黄河流域为界,黄 河流域及其以北属北方,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属南方。
第一支出访的武术队 一九六○年六月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邀请,我国组成了新中国成立后出访的第一支国家武术队,成员共19人,主要有邵善康、严广才、韩明南、徐其成、于天 堂、王常凯、于立光、王金宝、张植滨、杨僧宝、李福妹、张玲梅、蒲祥珠、张海凤、赵洪德、翁积秀、武元梅、汪佩琴、穆秀杰,领队是毛伯浩。表演的项目包括 两大部分:一是大型集体项目“团体剑”,由16人(8男,8女)演练;其次是单练和对练表演。
傣族武术 傣族武术种类繁多,各地不一。概括起来有徒手拳、鸡拳、扫地拳、洪拳、花拳、大刀术、单刀术、双刀术、棍术、标术(似花枪)、洞尖术(亦叫链夹)等套路。单练、对练和散打均有。徒手对练,傣族叫对手拳;双刀对练,叫象牙拳(双刀比作象牙);对打棍,叫对角。动作多模仿鹿、牛和大象。演练起来,时而象小鹿逗 趣,时而象大象鼻战,有时又象野牛角斗,别有风趣。
图117 傣族武术
傣族武术练习路线多以十字形和圆形来回运动,范围较小,形式多样,可一人或多人在中间跳孔雀舞,其余人员围绕圆圈练习拳术或器械;可一人打着象脚鼓起舞,伴随着一人或多人练习拳术或器械;也可小伙子们练武,姑娘们在旁以孔雀舞相随。场面活泼,欢快有趣(图117)。
景颇族武术 居住在深山的景颇族,长刀总不离身;长刀成了景颇族的标志,刀术也就成了该族最重要的武术。景颇族刀术有单刀术、双刀术。此外,还有拳术和棍术。
景颇族的武术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它有攻、有防、有守。常有砍地、劈兽、开路的动作。另外,还吸收了傣族、崩龙族武术的长处,丰富了自己的武术内容。
景颇族人在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花刀,这种花刀就成了刀舞。刀舞反映了生产、战斗和欢庆等生活内容。
长刀是战斗的武器,也是舞具,长刀成了景颇族人形影不离的伙伴(图118)。
图118 景颇族武术
散手 中国各种拳术运用零散招数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徒手格斗,属于武术对抗性技击项目。这种比赛不仅有助于掌握武术的技击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勇敢、机智、灵活、果断等意志品质。散手历史悠久,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手搏六篇”,手搏即为徒手进行的搏斗。古代有打擂台之说,即在特设的台上互相击打,以决胜 负。近代又有抢手、散打的说法,皆指散手而言。在1928年和1933年两届国术国考以及其他大型比赛上,散手都是重点比赛项目。比赛时,双方根据规则, 可以使用踢(腿法)、打(手法和肘法)、摔(摔法)、拿(擒拿方法)等各种技术。比赛者身着护具,比赛分三个回合,每个回合二——三分钟,以击中或击倒对 方为得分,三个回合得分多者为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散手做为试点武术项目列入全国体育学院武术教材。在1979年全国南宁武术观摩表演大会、第四届 全国运动会以及1980年太原全国武术观摩表演大会上,都进行了散手表演。
暗器 我国传统的武术器械,一般在实战中,只有近攻或在不超过一丈的距离内才有杀伤能力。若离一丈外,即难达及对方,不易取胜。于是古代武术家们便根据掷石,投 枪击兽的原理,创出了绳镖、脱手镖、流星锤、飞刀、飞爪、飞叉、飞饶、飞刺、飞剑、掷箭、梅花袖箭、飞蝗石、铁蟾蜍、金钱镖、狼牙锤、鹅卵石、雷公钻、如 意珠、梅花针、铁鸳鸯、锦套索、弩箭、铁莲花、袖炮、踏弩和燕子镖等数十种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暗器,弥补了不能远击之弊。在对敌战斗技不逮彼,或敌众我 寡,围攻周匝,身处危急关头时,施其暗器绝技,以解火烧眉睫之急,转败为胜,转危为安。
随着热兵器的出现,武术在战争中的地位降低,暗器也逐渐被淘汰,除流星锤、绳镖、软鞭、飞刀、飞剑有时在武术或杂技表演中出现外,其它诸种已罕若晨星了。
《新武术》 《新武术》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综合性教材丛书。该书主编为马良,1917年出版。
全书分率角(即摔跤)、拳脚、棍术、剑术(单手剑)四科。各科分初级教科和高级教科两编。初级教科为普及用的基本教材,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但其它各科的高级教科一直没有问世。
彝族武术 彝族武术有决打(散打)和套子(套路)两种形式。一般都在二米左右的半径圈内运动,动作弧度小,多为小跳步,带有舞蹈性质,通常是边跳边作各种进攻和防守动作。演练时常配有锣、鼓、叉和锁呐等吹打乐器伴奏。
彝族的武术兵器较为丰富,有小刀、单刀、双刀、大刀、钩镰、剑、链锤、链条、流砣、棍、链夹、古杆、钉钯、铁齿、三尖叉和长枪等。
彝族武术多为祖传。很多彝家村寨,都有本族拳师。
第四篇:《中华武术操》教学计划
《中华武术操》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中华武术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是中华人民的骄傲和自豪。通过校本课程《中华武术操》的开展,推动中华武术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武德修养;了解中华的武术历史文化和现状,学习相关的武术知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掌握一定的武术套路;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养成练武强身的习惯,磨练意志品质,陶冶情操,进而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分目标 1.中华武术知识
(1)认识中华武术的历史、特色、现状,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2)认识中华历史上和当代伟大的武术家,了解他们不平凡的事迹,并学习他们爱国、爱家乡,勇敢顽强,始终不渝地钻研精神。
(3)了解一些武术的知识,演练技巧和学习方法等。2.武术实践技能
(1)了解武术健身、防身等方面的知识。
(2)学习基本动作,不仅要求动作达到规范,还应特别重视学生的武术意识的培养和锻炼。为进一步的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体质创造有利条件。
(3)学会并较熟练地掌握一些武术套路,使学生外部的形体动作与内部的意向达到统一,即手、眼、身、步与精、气、力、功协调配合。
(4)通过有效的组织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养成练武强身的习惯,进而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5)积极的开展武术教学活动,充实和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展。
3.情感、价值观
学练中磨练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力,陶冶情操,提高武德修养,培养民族自尊意识。
二、课程主要内容
1.武术的起源与发展……………………………………………………………………2课时 2..中华武术简介………………………………………………………………………2课时 3.武术的肩臂练习………………………………………………………………………2课时 4.武术的手型手法………………………………………………………………………2课时 5.武术的步型步法………………………………………………………………………2课时 6.武术的腿法……………………………………………………………………………2课时 7.五步拳…………………………………………………………………………………3课时 8.少年拳…………………………………………………………………………………3课时
9、中华武术操——旭日东升……………………………………………………………1课时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习武先习德”是习武者的传统美德,学习前辈们的爱国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刻苦的研究精神。
二、搞好校本课程“武术”方面课外活动,推进校园武术文化建设,充实和丰富学校体育教育。结合实际条件做好宣传、比赛、表演、课间操等。
三、结合学校实际,中学的武术教学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的;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武术教学的实际时间少;学生多、器材少。在制定教学计划、搭配教材、选择教法、组织教学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四、教师首先自己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套路,钻研教材和教法,具备学好、教好武术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在动作示范时,力求准确,以保证武术特有的风格。讲解要清晰,要把每个动作的作用、攻防含义等都讲清楚,这样才不失武术的根基。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体力与智力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武术教学主要是通过身体直接参与各种活动来达成学习目标,并且与思维活动紧密地相结合,因此,它是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活动过程。学生在学习武术中,全面锻炼身体,掌握动作技能,并逐步懂得科学健身与锻炼的方法。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就不会有武术水平进一步的提高,就不会养成兴趣爱好以及终身体育的意识。
2.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上课,学生的武术基础,身体健康状况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上场地、器材、组织调动以及保护与帮助等因素,也使得武术教学工作显得相当复杂。因此,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注重学生合作学习,发挥骨干学生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学生武术水平大面积的提高,起到互帮互学的带动作用,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4.在武术教学过程当中,比较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思想品质,因此,应适时生动而具体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武德教育。
五、课程评价
1、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3、定量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分方法,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模式,但要避免繁琐化倾向。定量评价尽量不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
4、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随时收集能够反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5、在评价时既要有反映学生与同学之间横向比较的成绩,也要有照顾个性差异反映自我发展的纵向成绩。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
1.武术的起源与发展……………………………………………………………………2课时 2..中华武术简介………………………………………………………………………2课时 十月份:
1.武术的肩臂练习………………………………………………………………………2课时 2.武术的手型手法………………………………………………………………………2课时 十一月份:
1.武术的步型步法………………………………………………………………………2课时 2.武术的腿法……………………………………………………………………………2课时 十二月份:
1.五步拳…………………………………………………………………………………3课时 2.中华武术操——旭日东升…………………………………………………………2课时 一月份
1.比赛活动……………………………………………………………………………1课时
第五篇:我爱中华武术
我爱中华武术
武术,像一块磁铁一样,提起它我变深深不能自拔。
提起武术,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是个武术迷,我国武术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其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少林、武当、峨眉。其中有:八步螳螂拳、梅花螳螂拳、七星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六合螳螂拳、光板蝗螂拳、玉环螳螂拳、天蚕功……就连古今时代的武术奇侠我们武术迷也是了如指掌,其中有:欧阳春、展昭、李连杰、霍元甲……大家是想知道我是怎样成为武术迷的吗?是因为我曾今看到过一些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他们,此时他们要是会武功,那么便可以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了,再加上武术可以强身健体。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武术吧!庆师附小四年级: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