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德与生活观课报告
品德与生活观课报告
暑期研修以来,我认真的观看几位老师的视频,他们精彩的课堂展示是教学艺术与语言技术的融合,是教师教育理念与学生本位成长的深刻展现。这次观课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回想观看过的课有这个几个关键词一直在脑海中闪现:生活、活动、体验。从各位教师的执教情况来看,老师们都展示了各具亮点的优质课。他们认真备课,精心施教,较为全面地展现了自身教学水平。
一、优点方面:
1.教师们均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素质,语言优美,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教师教态亲切大方,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表演性比较强,能与学生配合默契,执教教师们让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表演,使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让课堂活动顺利进行。2.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愉快教学思想,注重了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评价,淡化了课堂意识,缩短了师生心距。
3.课堂体现了品德学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生活性。很多内容都是与小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
4.授课教师的信息素养高。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投影、身体语言以及自制课件等多种手段,特别是自制的课件,很有时代气息,教师们形象化的呈现情景和创设情景,刺激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热情,所有的课件都能为教学而服务,课堂教学大多能落到实处。
5.课堂都能体现当代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制定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教师们课堂教学层次清晰,环节衔接合理,过渡自然,教师能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所有课的教学中,教师们都采取了小组合作交流,有商有量,能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二、个人收获收获:
1.这次观课,我发现老师们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注重学生情感的提升;注重对学生生活的引导;无论何种题材,都努力地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教师真正走进生活,把生活引进课堂,做学生良好品德的引领者。
2.通过这次观课,我收获颇多。这几节课都能体现生活化,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用积极的眼睛观察,用学生自己的方法去发现,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从课本知识到课外拓展,从游戏激趣到方法指导,我认为处理得都很好。
3.通过这次观课活动,使我认识到让学生在品德与生活课上动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在课堂上放松自我,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观点与思想,真正自觉自愿地积极参与活动、讨论。这样,才能全面地、整体地实现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才能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品德与生活的大课堂。我知道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我去学习的还很多,多向有经验的教师们学习,扬长避短,更好的为堂课做贡献。我们要带领他们走近生活,走近社会,走近那些洗涤心灵的人和事。我们是学生的引路人,努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积极美好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我们的教学责任和义务。
第二篇:中国新精英生活观察报告
中国新精英生活观察报告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的人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自己赚取了足够的金钱,他们经历了事业的成长,人格的完善,对于社会来说,他们创造了财富和价值;对于家庭来说,他们是顶梁柱,是家人的自豪。这些人,就是通常所言的精英人士。而本文,我们研究的却是与传统精英人士息息相关,却又不尽相同的新精英人士。新精英们与普通人以及传统精英究竟不同在哪里?他们的生活又有什么特别之处?本人将一一解析,揭开新精英生活的神秘面纱。
回顾:
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缺乏人才,只是多与少,兴与盛的不同而已。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可以说走进了一个经济大发展,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于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人士涌现出来。他们足够睿智聪明,擅于赚钱,却也有着一种攀比的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消费观上尤为明显。说他们是“钻石王老五”或许有失偏颇,但也透露出他们极为强烈的消费攀比心理。中国的精英群体可以说是从家族团体发展起来的,比如20世纪上半叶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他们把握了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命脉,利用手中的资源为自己谋利;而到了解放后,精英群体开始向国有企业的掌舵人过渡,这时候的精英群体虽然也为国家做出了一些贡献,不过他们的思想还是停留在国家供应自己的阶段;直到改革开放后,私营企业迎来一个大的发展浪潮,再然后信息大爆炸的出现,精英群体的构成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知识分子、私营企业的老板、高级白领等占据了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精英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享受生活,自给自足成为主流,于是,新精英群体逐渐出现。
新精英定义:
什么是新精英?新精英与传统的精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新精英是传统精英的进化产物。因此,新精英身上保留着传统精英的一些特点,比如,睿智的思想,良好的大局观,发达的经济头脑,殷实的生活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新精英还有着自己不同的地方,他们摒弃了传统精英的攀比陋习,虽然他们之间也有攀比与竞争,但他们的价值观、消费观等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变,这中攀比与竞争也变得良性起来。总结起来,新精英是这样一个族群:睿智,富裕,创造着巨大的社会价值,有独特的价值观与消费观的现代精英人士。
新精英构成:
20多年改革开放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形成了一个新的精英群体。从职业看,他们中至少包括成功的企业家、企业高级管理层、中高级公务员、富裕起来的某些学者,这些人,是新精英人士的主要组成部分,总结起来,就分为工商界精英、政界精英、专业精英和知识精英。其中,企业家是首先“晋升”为新精英的人群,因为他们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领导人物,而高级白领、公务员则是占据了新精英群体的大半空间,至于精英学者的出现,则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年龄看,新精英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年轻化,其主要原因就是80后接替了老一辈,逐渐走上历史舞台,他们受过良好的学习教育,思想与世界为契合,更为开阔,他们比老一辈更富有激情。从地域分布看,沿海城市和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现的新精英占据了整个新精英群体的大部分,因为这些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又早先一步与世界接轨,精英们的思想也先一步得到开放,他们是首先向新精英转化的群体。
新精英的价值观:
从本质上说,价值观直接反映了新精英的生活态度或者属性。新精英属于社会中的成功人士,但他们并不满足于仅仅被社会定义为“成功人士”,他们还在追寻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价值,他们要做自己,而不是“被自己”。这便是他们的价值观。
“被自己”,是由时下很流行的“被XX”这个词语发展而来,意指不是自己主动,而是被别人有意无意地强加的一种态度。这里的别人并不是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种社会风气,某些事件影响等。
追求自己的社会价值,要求做自己,是新精英的价值观,也是他们与传统精英不同的根本所在。传统的精英潜意识里都有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这种思想表现在商业上尤为突出。有经济学家曾说过:“国外的企业家关注怎样使自己和合作伙伴怎样一起赚更多的钱,而中国的企业家则往往想的是怎样使自己赚的多点,合作伙伴赚的少点甚至不赚。”或许,这不是绝对的,但也能反映出传统精英人士的价值观还是从自我出发的。
而新精英的一个“新”字就主要体现在价值观的不同上。新精英往往思考的更多的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在这过程是,是处于一个主动的地位,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精英人士所谓精英,是因为他们站的比常人更高一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民众的视线里。因此,他们表现出来的思想、行动,无不对普通民众有着一个引导作用。新精英拒绝“僵尸化”的生活,他们追求主动,努力做会生活的,会做自己的人。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上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争取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同时,他们在道德观上乐于摒弃陋习,热心参加公益事业,这点在后文中会具体分析。
新精英的公益心:
上文提到过,新精英致力于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这不仅表现在其在各自行业中所做的贡献,还表现在道德领域的榜样作用。他们把公益事业当作自己道德的“显示器”,从而展现在大众面前。
从近三年的公益新闻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精英人士迈进新精英的行列。在这里,有一些关键人物起到了表率作用。
比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遭遇了一场大地震,多少同胞失去了亲人和家园,如何做好灾中救援和灾后救援工作是每个国人所关心的问题。这个时候,新精英人士们站了出来。李嘉诚、邵逸夫、李兆基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出现在大众视线里。这些既是老一辈的精英人物,同时又与时俱进,在新精英中担当了一个领导作用。在他们的带领下,新精英们纷纷捐款捐物,帮主灾区人民度过难关。
再比如,随着“低碳环保”成为时下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很多的企业家、明星都加入到了公益环保的行列。比如,3A环保漆董事长周炜健领衔的“1桶漆 1棵树:爱心成就梦想之林”活动;特地董事长冯红健领衔建造的“内蒙古绿垦基地”;以及一些大家熟悉的明星,比如姚明、李冰冰等,都在公益行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也是新精英人士中的代表性人物。
而据“胡润2008慈善榜”透露,在5年时间里,榜上的100位慈善家共捐赠了129亿元,第100名的捐赠额已达到2650万元。今年捐赠过亿的慈善家有27位,去年仅有15位。由此可见,新精英们的公益意识已经逐渐强烈起来。
当然,以上列举的只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几位人物。事实上,从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来看,无数的新精英们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精英的收入与消费:
多少的年收入才能划入精英的行列,这是大家喜欢谈论的一个话题。个人觉得,从新精英的定义之一 ——生活殷实来看,再结合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年收入50万元以上才可能被称为精英人士。排除掉一些暴发户之类的,剩下的就是精英人士了。在这些精英人士中,再排除掉一些传统的精英人士,最后留下的才是新精英人士。
从这个数据来看,新精英人士可以算的上是“多金人士”,因此,他们是中国消费者中的中流砥柱,也是拉动内需的关键人物。
但与传统精英专注于名宅、豪车、珠宝这样的奢侈品不同,虽然新精英们对这些也有需求,但并不是一味地将大把的金钱浪费在华丽而不实用的物品上了。新精英们开始追求“会生活”。
比如在座驾的选择上,传统的精英们倾向于一种高消费,而新精英们则更倾向于高品味。两者看似有点相同,但,贵的不一定是对的,并不是最昂贵的就是最具品味的,不是开着劳斯莱斯就是精英人士,那种类似暴发户的选择方式是被新精英们所鄙夷的。适合自己的品味,又能体现自己身份的车,这才是新精英的选择,比如一汽推出的马自达Mazda6 Wagon。
再比如在房子的选择上,新精英们除了品味上的追求之外,更追求舒适的享受。传统的豪华风格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种低调的奢华正在新精英中兴起。
其他方便比如珠宝首饰等,新精英们同样有着不同于传统精英的选择。
新精英的家庭关系:
在这“闪婚”与“闪离”有些兴盛的年代,新精英们开始重视自己的感情与家庭生活。
新精英们作为一个领跑者的姿态站在大众面前,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其压力可想而知。新精英们也不是神,如果压力不能得到调节的话,一样会崩溃。而家庭这个温馨的词语,便是新精英们的调节剂。
新精英们显然意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开始重视自己的感情,不轻易地结婚,一旦结婚,便努力将自己融入进一个属于家庭的多元化角色。或许,回家时,妻子(或者)丈夫的一句轻声问候,周末时一起出游,闲暇时的一次亲子游戏,都能让新精英们的身心得到缓解。近日3A推出的“挑战3A爱宝贝代言人”亲子活动,便引起了新精英的广泛关注。
在这方面,新精英们精英们受过的教育更为广阔,他们自身的思想也更为开阔,对于家庭关系的重视,尤其是对下一代的重视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顶峰。夫妻关系的和谐,子女的教育,都是他们愿意花大量时间去关心的问题。
因此,新精英越来越重视家庭关系的和谐。
新精英的家居生活:
前文提到过,新精英的消费观较之传统精英,已经有着显著的改变,他们已经开始追求会生活;与此同时,他们对家庭关系也越来越关注。
于是,一个时下关注度很高的词语便浮现出来,这便是家居。
从物质层面上说,房子是家的代名词。一对夫妻有了自己的房子才算真正有了一个完整的家。新精英们自然不会缺房子,从他们重视家庭关系的角度来看,他们所追求的,是从家居这一方面展现和提升家庭中的温馨和谐的关系;从他们的身份角度来看,他们追求的,又需要满足他们品味与需求的低调奢华风格,而不是阿加西送给格拉芙的那种价值2100万的豪宅。
因此,这就给家居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他们设计出的产品必须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才能被新精英所接受。
但凡一个好的品牌,总是与时俱进的。所以,尽管新精英们的要求如此苛刻,也难不倒那些家居名品的设计者们。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
金舵陶瓷:享誉“中国陶瓷十大品牌”的金舵陶瓷是新精英们喜爱的品牌之一,尤其是其拳头产品帕拉依巴系列,独特的115分钟煅烧技术,美观、洁净、通透的外观,更能让新精英们有着耳目一新的感觉。优雅高贵的风格更是让它成为新精英们必选品牌之一。
申鹭达卫浴:“中国十大洁具品牌”之一的申鹭达卫浴,在水龙头领域一直享有不错的口碑,尤其是数控恒温水龙头,打开了水龙头智能化的大门。新精英们追求的简约时尚的生活风格被申鹭达完美地诠释,这样优化的卫浴又怎能不被新精英们喜爱呢?
艾依格衣柜:整体衣柜的兴起,是自由化、个性化兴起的必然结果。艾依格在此领域专注十多年的研究,中式、古典、新古典、现代、后现代、欧陆等多元化风格成为艾依格的主旋律,再加上其从材料精心选择到制作工程认真负责,从而打造出的优良品质,让艾依格成为整体衣柜行业的新贵,被追求“会生活”的新精英们所推崇。
其他一些家居行业的著名品牌,例如欧神诺、金牌等,也是从高贵优雅又简约实用入手,打造属于新精英们的温馨又低奢的家居产品。
新精英的消费场所:
纵观新精英的消费状况,他们的消费场所除了传承传统精英的主要集中场所——个人会所、高尔夫球场等之外,还新添了家居体验馆、健身馆等。
个人会所是精英人士交流的一个圈子场所,步入这里,起码意味着已经进入了上流人士的圈子。个人会所的个人入会费一般从2万到20万不等,公司会籍的话更要再加10%到30%。由此可见,个人会所是个门槛很高的地方,经济富裕者不能入内。而做为精英人士们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新精英们自然不会错过。比如联想集团接班人杨元庆,2003年,便出现在北京的长安俱乐部内,而与之频频交杯换盏的是李嘉诚、霍英东这些主流名人。
高尔夫球馆是新精英们交流谈判的又一个理想去处。16世纪高尔夫发源以来,一直就被视作一项贵族运动,昂贵的球具、高不可攀的会费印证了贵族的象征。自从高尔夫从欧洲传入中国以来,便迅速风靡于上流人士之中。新精英们对这项优雅的活动更是钟爱。据说全世界有20%的大生意都是在高尔夫球场谈成的。不论这个数据的真假,起码可以看出,高尔夫球场不仅是作为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出现的,它还是一个上流人士交流和生意谈判的载体。曾任盛大集团总裁的唐骏对高尔夫就情有独钟,他自己坦言有不少次投资就是在高尔夫球场上完成的。
而作为新精英一族,对家居产品要求严格的他们,为了他们的未来生活,也开始频频出没于家居体验馆。会生活的他们,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去需找适合自己的家居品牌。无论是知识型精英,还是工商政界精英,又或者是各领域的专业精英们,家居体验都是他们热衷的活动之一。
新精英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相比较个人会所,高尔夫球馆等地,健身馆的门槛就放的比较低了,因此,健身馆渐渐成了新精英们常常出没的地方。北京一家公司的高级主管钱女士就说:“我的周末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健身馆躲过的,我喜欢那种出汗的感觉,那会让我感觉到一种精神上的放松。”
新精英们的消费场所除了上述之外,还有旅游胜地、咖啡馆等一系列地方,此处不再一一叙述。
新精英的时尚休闲:
新精英们在承受压力的同时,也在寻求一种时尚休闲的生活方式。
无论合适,珠宝首饰都是精英人士的时尚选择。尤其是欧洲的贵族们,珠宝更成为他们身份的象征,卡地亚这样的珠宝名品更是成为欧洲各国的御用珠宝。新精英们也毫不掩饰他们对这些的追求,无论是显示自己的品味,还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这些都是个很好的选择。戒指,项链,名表,永远都能俘获精英们的芳心。而香水、时装、小包等一些奢侈品更是为女性精英们所喜爱,DIOR、LV等品牌更是为女性消费者,特别是一些高级白领们所津津乐道。
时尚派对是新精英钟爱的方式。香槟、红酒、绅士、美女、优雅的音乐、炫目的灯光„„这些元素组成了时尚派对的主体部分。或许这些以前只是出现在国外的上流社会中,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派对也成为中国新精英们的钟爱。派对形式的多样性适应着新精英们不同的出席方式,无论是朋友小聚,亲友团圆,还是宴会酒会,劲舞派对,新精英们总能找到那个适合自己的身份融入进去。在放松的同时,新精英们还能够结识新的朋友、合作伙伴,甚至是另一半,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和他的妻子马东敏就是在一次中国留学生派对上认识的。
旅游无疑是放松身心的一个好方法。在胡润百富榜针对中国富豪的生活方式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旅游是中国精英们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对于整日里忙于商务的中国精英来说,旅游能让其远离尘嚣”。国内国外的风景名胜,田园风光成了新精英们发泄压力的去处,甚至,据说有位重庆的女富豪还将花费136万去太空游玩一番。有关学者还提议将5月19日当作“中国旅游日”。不得不说,旅游成了新精英们放松身心的第一选择。
生命在于运动,而新兴起的极限运动也开始备受新精英的关注。代表人物便是房地产行业巨头万科的总裁王石。登山、航海等极限项目王石都一一尝试过了,在极限运动的快感中,寻求身心的释放,再从运动中感受生命的存在。
新精英的交友圈子:
中国历来便有这么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老祖宗传下来的经典之语有着其深刻的道理,一个人,要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就要看他的朋友和敌人是怎样的人。
新精英们因为其自身睿智的头脑和富裕的生活,往往带有一种傲性。当然,这种傲性并不是说他们看不起水平低于他们的人,只是,在交往上,他们更乐于同和他们一类的人群打交道,因为,只有这样同类的人群,才有着共同的语言。让一个经济学家和一个农民谈中国经济的改革,这不是有对牛弹琴的味道吗?所以,新精英的朋友圈子也基本上都是新精英。即使是敌人——也就是他们的竞争对手,一定也是新精英,与他们有着相近的实力。
总结:
总而言之,新精英作为一个新兴的族群,本身有着其自身的价值,同时追求着更多的社会价值,他们有着强烈的公益心和回报社会的思想;他们睿智,富裕,有着独特的价值观与消费观,他们不再以传统的奢侈为尊贵,而是追求低奢的新贵;他们会生活,有品味,趋向于自然化的生活,从家居选择到旅游运动,他们都保持着强烈的追求,从简单派对到奢华酒宴,他们都能够从善如流;他们都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圈子和家庭生活方式,他们从和谐的起点出发,努力扮演好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与朋友交心,与家人和睦。
新精英是一个领跑者的族群,这个族群对中国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
第三篇:《品德与生活》说课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模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xxxx》本主题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理解。
一、说教材
《xxxx》选自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x)单元,第()个主题。这个主题主要是想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活动去获得知识。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知觉发展不够充分,思维想象非常具体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范围狭窄,善于机械记忆。因此,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孩子们体验到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愉快。
2.培养孩子们在班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孩子们能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并通过自主的活动获得相
关的知识和经验。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互动让孩子们感知xxxx。
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孩子们对xx的喜爱之情,培养孩子们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了完成以上目标,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体验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
造性。
3.在课堂上容讨论法、情景再现法等形式为一体,逐步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
创新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过程,我主要采用四个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实践体验
3.谈话交流
4.提升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线索,为使学生明白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我设计了言简意赅的板书,这样的板书线索清晰,一目了然,便于一年级学生理解。
(以上内容,请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第四篇: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为它是集道德、历史、地理、法律、社会生活于一体的综合课程。所以学生们喜欢。但同时,各学科的综合又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是许多老师所困惑的。在这里,我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感。
品社课应该主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不需要一味讲大道理,教师必须实际走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了解他们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前调查,无论是问卷还是谈话,都应该在课前有所了解,课上才能有的放矢。让学生自由结组调查、讨论自己关注的某一方面问题,把了解到的、收集到的汇合起来,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汇报等等。课堂上的热烈交流,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也体现了合作的乐趣。
《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平等交流、合作,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解决问题是使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学习、研究并且尝试提出某种解释或解决方案。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制作等途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又将怎样来上好课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熟悉教材
从开学拿到教材后,根据教学实际可以重组教材,知道哪些内容需要调整;每一个单元需要学生准备些什么资料,提前告诉学生,学生会利用闲暇时间做准备.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处理和运用,可以引发有价值的争论,并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后得到延伸,引发新一轮的发现和探究。
老师对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内容多作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立足而不拘泥于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每个主题单元的教学目标,适当延伸拓展,让学生动起来,让品德与社会课活起来。“调查较难实现”的问题,反映当前《品德与社会》课教师的困惑,我觉得造成“调查较难实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课前活动要及早安排
1、关照学生的参与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带来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化,需要教师与学生逐步适应。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我觉得,在调查活动中遇到困难正是生活的开始、教育的开始。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我们可以设想某些生活,但他在学生面前是模糊不清的
2、注重结合学生生活
老师一定要起到主导的作用,让学生明确调查的内容,必要时让被调查的老师给学生找一些相关资料,如照片等。调查完成后,老师引领学生进行交流、体会、提升,从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就很好的解决了老师就教材教教材,老师说教式的教学。学生所面对的现实生活环境。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在现有环境下,可以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对于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本身也是一种社会教学资源,通过它,我们正好可以启迪学生对自己生活的世界的认识。明白它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明白在现实生活世界中要做一件事不是那么单纯的。
3、要上好《品德与社会》,就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在以往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组织教学,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本身,这样就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是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达到加强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另外,我们在课堂组织教学中,不能枯燥乏味,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情激情,吸引学生去学 真情能打动人。在一定条件下,人的真实情感可以互相传染,互相影响,进而产生共同的情绪体验。在品德与社会中,教师在把握教材的结构和重点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染学生,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有一次在讲《家庭的亲情》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参加工作不久,我发现自己得了甲状腺肿大,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做手术,几个年幼的弟、妹自愿放弃母亲对他们的照顾,让母亲陪我去做手术。我在医院住了一个月,母亲晚上在医院的地板上躺着陪我一个月。当我的病好时,母亲和家里的弟、妹也都瘦了一大圈,母亲和弟、妹们的亲情让我心痛不已。我的亲情故事让好几个学生哭了。在我的激情感染下,学生们都争着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关亲情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这节课学生们的发言特别踊跃。收到的效果当然也是非常好的。
二、以境激情,让学生轻松的学习
灌输,已越来越被现代教学所摒弃,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从感觉到知觉都能有深刻的反映。如果把课本中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适用图像,再现情境,使内容具体形象,以当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会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亲自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
品德与社会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了解社会,以便能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实践出真知,学生把学到的品德和社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自己的认识有质的飞跃。另外,学生还可通过参观,访问,参加社会调查等,到实际生活中去获得与“品德和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知识,这样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才会有大的提高。
总之,要想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艺术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学,使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达到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浅谈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浅谈
——激真情、明是非、导实行
李 光 民
徐州市王新庄小学
2009年12月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浅谈
——激真情、明是非、导实行
王新庄小学
李光民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担负着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其教学不能停留在课堂上的说理,而是要以不断扩大儿童的社会生活来关注学生的成长,以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蕴含丰富的道德因素和道德教育为目标以及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和培养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交互关系,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来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步养成儿童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激真情”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1、创设情境,以鲜明、直观的形象打动学生的心灵,抽象的道德意识只有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为你高兴,与你分担”一课时。首先,在讲“为你高兴”时设计两个场景,意在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景,通过回忆自身经历、体察他人情绪,懂得分享他人的快乐、分担别人的痛苦是促进同学之间相互理解以增进友谊。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激发对同学的关心,真正领悟“给予是快乐的”。“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人格修养,付出赞美收获友谊也培养了自己的大家风范;在讲如何“体会朋友的痛苦”时,我也设计了两个情境:赵一鸣平时可用功了,可是期中数学测试没有考好,他伤心极了;李青的爸爸妈妈都生病了,家里生活很困难,他不想说,因为他怕说了同学们会看不起他。通过这两个情境唤起学生的同情心,了解他们的痛苦,让他们想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分担他们的痛苦,真正理解“患难见真情”的含义。使学生在真心实意地给予他人帮助的同时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
2、联系身边的真人真事激发学生的真情。如在讲授“我要攀登”一课时,讲了“生活中处处有‘登山’”来唤起学生克服生活中困难的决心。让学生列举班里努力学习不怕困难的同学,介绍小伙伴中不怕困难的人。大家纷纷列举了张斌同学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的许多感人事例。张斌同学由于身体的原因,一只手时常发抖,刚上学时经常拿不住笔,可他不气馁咬牙坚持练习,经过他的刻苦训练笔也能拿住了字写的也越来越好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他的这种知难而进刻苦学习的精神使大家很受感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向他那样不怕困难努力学习。从而使学生知道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只有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积极勇敢的面对困难,去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总结出“登山”的诀窍,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二、“明是非”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动手能力
1、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道德评价的能力,往往因为好玩而做了错事。比如,有的同学喜欢给别的同学起“绰号”,伤害了同学的自尊心;有的同学在学校里做“小霸王”欺负女同学和弱小的同学。在讲授“面对欺负和威胁”时,让几个被起了“绰号”的同学和平时受到欺负的同学谈一谈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有的同学讲自己一直感到很委屈;有的同学说着难过的落泪。通过这些情境体验,学生知道了在欺负和威胁面前如何去寻找解决方法,明白了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在生活和学习中学法、知法,用法律保护自己。那些喜欢给别人起“绰号”和喜欢做“小霸王”欺负别人的学生深感惭愧,当场向同学赔礼道歉并表示以后再也不做这种伤害别人自尊的事情了。
2、注重教育引导,促使学生认知和改正不良行为习惯。由于小学生都特别喜欢好动和玩耍,不能很好的抓紧和利用时间独立完成作业,许多学生养成了经常抄袭的现象。在讲授“抄袭害了谁”时,通过学生中发生的抄袭、花钱请别人代做作业、考试作弊等事例,让学生辨析和认识抄袭是一件对己、对人、对社会有害的事情。我重点让他们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会尊重人,在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让他们真正理解真本领不是抄来的。让他们明白抄袭害的是自己,会给自己的人格与自尊和自我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使学生在矛盾的展现中感受和领悟到抄袭的危害。由此改正以前的错误行为和养成“诚信”的行为习惯。
三、“导实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1、寓教于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讲授“我们的合作”一课时,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合作意识较差,而且现在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大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和勇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在交往中有的学生表现比较封闭,有的表现较为放任。就重点引导他们通过合作活动真正体验合作的快乐,采用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相配合的活动方式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例如,在拔河、广播操和篮球比赛等合作活动中,让他们总结合作的经验,明白有些事光凭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办成的,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办成很多个人办不成的事情。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体会到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离不开合作,只有通过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困难。从而去真正的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合作及合作的乐趣。
2、随时记录、定期总结,不断鼓励。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对其在校表现进行随时记录。同时通过家访、家校联系平台、家长会等形式,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定期总结表扬一些同学的好人好事。并且在教室内设立荣誉角,对表现好的或做了好事的学生奖励红星,作为在学期末评优时判断是否符合“三好学生”的条件之一。这样来鼓励学生在学习上奋发向上,不断进步。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应注重情感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真正地做到“激真情、明是非、导实行。”让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去感悟和体验,使自己的品德教育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