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体特点 培养文体意识(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21:4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足文体特点 培养文体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足文体特点 培养文体意识》。

第一篇:立足文体特点 培养文体意识

立足文体特点 培养文体意识

——《负荆请罪》一课的教学实录与反思

【设计理念】

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对于教材选文要求“高年级的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应该多样,要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而到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除继续对选文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外,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从对教材编者提出选文“体裁”要求,到对学生提出“文体的把握”要求,说明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使其获得阅读的金钥匙,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我紧紧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从“教授阅读剧本的方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尝试。

【教学实录】

一、揭示读法

师:这个故事曾经记载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用剧本的形式来呈现这个故事。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学过一个剧本——《公仪休拒收礼物》,大家还记得读剧本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吗?

生:要注意舞台提示,它告诉了我们人物的神态与动作。生:舞台提示中还介绍了舞台布景等信息。

生:还要注意人物的台词,这是剧本最重要的内容。

师:剧本还有许多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比如说:潜台词和戏剧冲突。所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把握住了剧本主要的戏剧冲突就把握住了剧本的关键。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抓住主要戏剧冲突,揣摩人物潜台词”的方法来读这个剧本。„„

二、应用读法学习第一幕,感受蔺相如深明大义的形象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幕,想一想:韩勃和蔺相如在讨论什么问题? 学生自读第一幕,而后交流。

生:他们在讨论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的车子。师:蔺相如避让的行为让韩勃觉得—— 生:韩勃说蔺相如这样是怕廉颇。师:蔺相如自己认为怕还是不怕? 生:不怕

师:你看,韩勃说他怕,蔺相如说自己不怕,这就是第一幕中主要的戏剧冲突。那么蔺相如到底是怕还是不怕?你再去读一读,勾出相关的语句。(学生自读勾画,而后交流⑴韩勃说蔺相如怕廉颇的理由? ⑵蔺相如说自己不怕的理由?)„„

师:蔺相如说“还是和为贵嘛”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想什么? 生:如果我和廉将军闹翻了,秦国会趁虚而入,生:文武失和,赵国就要灭亡了。„„

师:和有这么大的好处,不和有这么大的危害,所以蔺相如会说 生(齐):还是和为贵。师:现在我们知道蔺相如之所以对廉颇一让再让是为了—— 生(齐):和为贵。

师:蔺相如宁愿忍受屈辱,是为了—— 生(齐):和为贵。

师:蔺相如心中坚守的原则就是—— 生(齐):和为贵。

师:看来蔺相如虽然不怕廉颇,但他也有怕,他怕什么? 生:怕不和会对国家造成危害。

生:怕他和廉颇不和秦国会趁虚而入,打败赵国。„„

师:理解了蔺相如心中的想法,再来看他的这两次笑,你能模仿他的口吻,任选一句,继续往下说说他心中的想法吗?(出示)

生:韩勃,干嘛这么生气?不就是给廉将军让个车子嘛。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给廉将军让个车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别做个斤斤计较的小人。

生:我并不是怕他,如果我跟他闹翻了,那么赵国的安危就会很让人担心。„„

师:如此看来,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深明大义,为国着想的人。生:宽容大度的人。„„

师:假如蔺相如一开始就把那些心里话都说出来,第一幕还有必要演吗? 生:没有。

师:处处充满悬念,层层推向高潮,直到最后才令人恍然大悟,这就是剧本的魅力。„„

三、应用读法学习第二幕,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形象

师: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这样一个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为什么此刻却肉袒负荆,长跪不起呢?

生:他侮辱了蔺相如,现在觉得自己很对不起蔺相如。

生:廉颇究竟明白了蔺相如并不是怕他,只是为了赵国的安危着想,所以他向蔺相如道歉。师:正因为有这样深刻的认识,所以廉颇才有这样的举动。他对蔺相如说—— 生齐读:蔺大人,请你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师:当廉颇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心里会想什么?

生:他会想,以前对赵国安危没有多考虑,现在很悔恨。

生:他会想:我曾经在众人面前侮辱蔺相如,就算被荆条抽几下又有何妨呢? 生:蔺大人这样深明大义,而我却在为自己的恩怨和他闹矛盾,真是不应该。„„

师:从廉颇的言行,你感觉到他是个怎样的人? 生:知错就改的人。生:爱国的人。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为国家宁愿自己受苦,宁愿被荆条抽几下也没有关系。师:也就是说他负荆请罪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国家的考虑。„„

【教学反思】

一、准确定位,直指文体意识培养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它为写作者提供编码程序,也为阅读者为提供暗示解码方式。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前,获得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实践的效率。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所以,教师应当利用教材中文体鲜明的诗歌、小说、剧本等,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来,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

《负荆请罪》作为一个历史小话剧的剧本,文体特征极其明显。深入挖掘,里面不仅涉及到剧本的特点,还有戏剧的情节发展,剧本《负荆请罪》与历史“负荆请罪”的关系,人物形象与人物台词的联系等诸多问题。参阅收集而来的资料,发现许多老师在教授这一课时,都按照“梳理剧本的特点”,“品味人物台词”,“感悟人物形象”的步骤进行。这是否就是最佳路径?

首先看剧本的特点。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对于剧本的特点的梳理都停留在“台词、舞台提示”这些显性特征上,对于剧本的隐性特征如“戏剧冲突”等少有提及。其实,学生在四年级时就学过剧本《公仪休拒收礼物》,对这些知识应当有所了解,而唯有“分幕”这一显性特征是这一课与《公仪休拒收礼物》的区别,所以有没有必要再将“台词、舞台提示”作为重要的内容来学习?

其次看对台词的推敲。话剧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它的台词虽然是经过反复锤炼,但是撰写的原则是越生动越好,越口语越好,越容易理解越好,否则怎么能够面向大众?如果课堂上再停留在对台词字面的意义进行反复推敲,这不是仅仅重复学生已有的理解吗?

再看剧本的情节发展的琢磨。剧本要求情节跌宕起伏,高潮迭起,但是就故事本身而言,有一句格言“simple is the best!”就是“愈简单的故事就愈好”。如果课堂上陷于“开始怎样——接着呢——然后呢——”这样的情节分析不能自拔,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还有剧本《负荆请罪》与历史“负荆请罪”的关系。许多老师都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引入了历史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来揭示故事的起因,还有的是加入了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的历史材料。诚然,作为话剧演出,观众有这样的历史知识对于更深刻的理解戏剧固然是有帮助的,但是编剧也不可能要求每一位观众都能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迈进剧院观赏吧?怎样就这个剧本本身,使得学生理解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呢?

由于剧本主体内容——人物的台词,具有口语化、通俗易懂的特点,所以学生在阅读之后,对于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认知,只是不够细腻。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在自己的心中建构人物鲜活的形象,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最后看课时划分。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舞台上搬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因此,这个剧本的教学,至少应当有两课时,第一课时阅读剧本的文本,感受人物形象;第二课时通过表演的形式,将剧本“演”出来,实现剧本的最终呈现。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将这一课的教学定位于“怎样阅读剧本”。这样一来,目的明确而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就容易精力集中,有效突破。而这样的目标,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文体特征,直指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二、行之有法,培养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空中楼阁,它依托于具体的文本阅读实践。不同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在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文本,也应该有相适宜的阅读方法。

剧本在书写格式上固然有许多的特征,但是内容的实质,最主要的还是“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抓住戏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就抓住了剧本的关键。剧本的创作过程也是人物塑造的过程,所以,有无戏剧冲突、人物形象是否鲜明,是一个剧本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些剧本文体的特征,决定了剧本类文本的阅读方法不可能同于诗歌、小说类文体的阅读方法。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目标最终定位“用抓主要戏剧冲突、揣摩人物潜台词的方法阅读剧本,从而感受人物形象”。教学设计中,我紧紧围绕“阅读剧本的方法”这一核心,设计了“揭晓剧本的阅读方法”、“在第一幕的阅读中实践方法”、“在第二幕的阅读中实践方法”这三个主要环节。这样既教给了学生具体可操作的阅读方法,又让学生通过两次阅读实践,学习并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操作中加深了对方法的理解,也实现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方法的实践过程,是对文本的理解过程,也是对文体的感受过程。在教学过程的进行中,培养了学生文体把握的能力。今后学生再遇到剧本类的文本时,这样的方法可以被迁移到新的阅读实践中,发展其文体意识。

三、紧扣文本,滋养文体意识

虽然文体意识的增强,可以使得读者先于阅读文本获得“解码方式”,并根据这种解码方式,“破译”作者所编制的代码规则,真正理解文本所传递的话语信息,以及其中包含的美学信息、潜在信息等。但是在学生文本意识尚不强烈的时候,文本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对现时文本的感悟。

在本课的教学中,针对剧本类文体的阅读,课堂上全力实施的是“用抓主要戏剧冲突、揣摩人物潜台词的方法阅读剧本,从而感受人物形象”这一方法。在第一幕的实践中,通过对“韩勃和蔺相如在讨论什么问题”的梳理,引导学生抓住第一幕的主要戏剧冲突。而后勾连第一幕中人物相关台词,并通过揣摩“蔺相如说和为贵”,“蔺相如两次笑”中的潜台词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在学生心中建构了“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物形象。第二幕的教学中,廉颇大将军的身份同他肉袒负荆请罪的举动构成强烈的反差,抓住这一主要戏剧冲突,揣摩廉颇说:“蔺大人,请你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时的潜台词,学生联系廉颇的动作以及之后的台词,剖析了廉颇的内心世界,这样才建构了廉颇“知错就改”的形象。而通过对“蔺相如受了那么大的侮辱,为什么还会真心原谅廉颇?”这一人物间的戏剧冲突的剖析,学生对蔺相如“宽容大度、申明大度”的形象又有了更深的体会。

学生的文体意识就是通过对现时文本的赏析、感悟,才得以生长,并在其它文本的阅读实践中,得以发展。所以,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修改建议:

文章立足教学实际、课堂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操作价值。

两个问题:

1.文章所要阐述的是重视文体意识的重要性还是如何理解剧本?如果是重视文体意识,那么仅从剧本的解析来培养文体意识,显然力度上比较欠缺。

2.课堂实录似乎未能非常明显的看到作者怎样将“剧本”这一文体意识跟学生进行专门剖析,这一块是不是可以进行内容上的斟酌?

以上,仅供参考。

第二篇: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模版)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

一、文体意识

三国时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宣雅,书论宣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是对文体发表的最早议论。

周作人1912年的《童话略论》与《童话研究》以儿童文学最重要的文体“童话”为研究对象。1914年他又关注了儿歌。1920年在“儿童的文学”的正式宣言中,周作人已确立了明确的儿童文学文体观念,并针对儿童不同年龄特征给出对应的文体形式……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上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家潘菽也对文体和思维的关系有过阐述:“阅读体裁不同的文章,理解的难易不同,对思维活动提出不同要求。”从此开始了对不同文体阅读的心理学思考。

《人民教育》 2013年第6期专设了“关注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 的话题。“编者按”提出:“自觉的文体意识不是单纯地具备某种文体知识,它是一种综合性语文素养。文体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清楚文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文实践中与体验、感悟、理解等语文素养相互链接、交叉、渗透,这样形成的文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交际。”这里,从语文素养的高度,提出了文体应在学生语文素养积累过程中发挥应用的价值。然而,当今众多的小学语文教育还是高喊“齐步走”,众人同归,千篇一律,既没有因人而异,也没有因文而异,存在严重的人文化、划一化倾向。

从教材编写看,主题单元组文淡化了文体意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保护美好家园”为主题,安排了4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是说明性文章,《鹿和狼的故事》是记叙性文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为讲演稿,《青山不老》则是通讯。这种编排方式给教师带来错觉:教学只要落实“保护美好家园”的主题,不必考虑所选课文的文体。

从教学现状看,忽视文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位名师执教《鹬蚌相争》时,一位学生质疑:鹬与蚌你一言我一语在斗嘴说话,蚌说话就要张嘴,一张嘴鹬不就脱身了吗?鹬的喙被蚌夹着,它又怎么说话?对此,这位老师频频出招:先把问题推还给学生:“大家小组讨论讨论”;再把问题推给作者和编者:“同学们一起来改改教材,再给编辑叔叔写封信”;最后当学生问蚌如何能说话,两个壳是不是它的嘴的时候,又让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或者去请教自然老师,或者设法弄只蚌来自己观察发现。这里老师把寓言当作记实作品,忽视了寓言的文体属性,其实,寓言的故事情节多为虚构,角色多是人格化了的动植物。其实,小学语文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教,而且要根据文体的不同特征因文而教。这是一种“文体意识”。现在我们要补上这一课。

课文是选入语文课本的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研究语文教学不能不研究课文的教学。任何一套教材所选课文达数百篇之多,而且文体多样,题材广泛。不同文体、不同类别的文章,在组织形式和表达方法等各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课文的文体、类别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和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获取不同的教学效果。要让文体意识成为一种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在学生中渗透和生成。

当然,要说明的是:小学语文教学提倡“文体意识”,但不是“文体教学”。“文体教学”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语文的主要教学任务。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思考:如何判断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文体”?如何把握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文体”的使用度?等等。简言之,不能把小学语文课上成“文体分析课”。

二、文体特点

文体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实际情况,从两个维度对课文进行文体分类。一是“文学文体”,包括童话、寓言、神话、诗歌(儿童诗、古诗)、文言文、散文、小说等。二是“实用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这一文体分类的体系具有单一性的特点,符合文体分类的逻辑性。文体有各自不同的含义和特点:

1.童话指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张、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它的主要特点是:艺术的幻想,拟人、夸张和象征的写法,完整的故事情节等。

2.把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寄托在精练生动的故事里,就是寓言。它的主要特点是:寓言的主题(寓意)、寓言的譬喻、寓言的艺术形象、寓言的语言等。

3.神话就是一种“神圣的叙述”。叙述的是发生在遥远的古代的事件,主要人物都为“人格化”的“神”或动植物等。它的主要特点是:故事是一种神圣的“真实”、主人具有神性、故事发生在远古时代等。

4.儿童诗歌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的诗歌。它的主要特点是:饱满的儿童情趣、丰富的儿童想象、巧妙的诗意构思、天真的语言表达、优美的童稚意境等。

5.古诗是饱和着作者丰富感情和想象,用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精炼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澎湃的激情、丰富的想象、高度的概括、鲜明的意象、和谐的音韵等。

6.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其主要特点是:言文分离、固定不变、语言简练、陌生难懂等。7.儿童散文,指的是用生动、凝练、充分生活化的文学语言为少年儿童创作,供少年儿童欣赏,与儿童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相适应的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结构上形散而神聚、语言上优美而凝练、意境上真挚而深远等。

8.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与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

9.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咏怀为内容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是:“六要素”、人称、线索、记叙的顺序、文章的表达方式等。

10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是:说明的科学性、说明的层次性、说明的通俗性等。

一要研究不同文体特点的差异。例如,清代诗评家吴乔在谈及“诗与文”的区别时曾经说过:“二者意岂有异,唯是体裁词语不同耳。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俱变。”比较不同文体的具体特点,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不同文体的教学价值。

二要研究不同文体的“文体图式”。不同的文体,在结构表达上具有不同的“文体图式”排列。用植物形状作比喻,叙事性文章像毛竹,一节一节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说明性文章像梅花,许多花瓣围绕花心争相开放;议论性文章像紫藤,从一个节点出发长出无数细枝。了解这些文体图式,就能把握文章的结构,对不同文体的阅读理解和习作表达都是极为有利的。

三要研究不同文体之间的转换。文体是可以变换的。同是一个材料,因为儿童年龄的高低,可以把它编成不同的读物,以适合不同年龄的儿童阅读。如一个故事,写得详一点是长篇小说,短一点便是故事,再浅显一点就是故事诗或故事歌。而适用到低年龄的儿童,可以把它做成故事画。这说明儿童文学文体相互转化的可操作性,指明了儿童文学同质材料多种创作形式、途径的可能性,也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文体的变换提供了可能条件。

三、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应倡导的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是:对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的文体,应该遵照其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所以,当前面临的一个基本的研究课题是探讨小语文体特点解读与教学策略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文体类型教材的诠释学、语言学、文学、文化学、文章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哲学等的分析,重新建构有效的语文教学内容,从而更好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语文教学思想。

根据不同文体的含义及特点,可以梳理出不同文体的不同教学策略,主要是: 1.童话教学策略:引发想象、理解寓意、学习语言、个性感受、多项训练等。

2.寓言教学策略:感受形象、培养思维、揭示寓意、实践活动等。

3.神话教学策略:浸润神话人物、点燃独特情感、发挥神奇想象、积累语言表达、适当拓展延伸等。

4.儿童诗歌教学策略:感受诗歌的艺术美、诗歌的欣赏、诗歌的吟唱与朗读、诗歌的阅读链接和拓展、诗歌的读写结合、与其他活动(音乐、舞蹈、戏剧、游艺等)结合、诗歌作家与写作背景的介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等。

5.古诗教学策略:入境、会意、悟情等。

6.文言文教学策略:读通全文、理解内容、朗读课文、明理养性、熟读成诵、拓展课外阅读等。

7.散文教学策略:梳理结构、品味语言、感受意境等。8.小说教学策略:分析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环境描写、欣赏小说的语言、理解小说的主题、寻找学习的文眼等。

9.记叙文教学策略:把握记叙的不同着眼点、理解文中语言的含义、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揭示文章的主题、学习文章的的表达方式。10.说明文教学策略:抓准说明的对象和中心、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表达方法、理清说明文的层次和结构、采用直观教学等。

目前小学语文的不同文体教学实践和研究宜采用“文体解释”和“课例分析”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既要把握不同文体各自的主要特点,又有明确不同文体的主要教学策略,更要有对不同文体教学课例的详尽分析:或是文本解读,或是教学设计,或是教学实录,还要有专家点评和学术研讨。“文无体不立”,小学语文的文体值得关注,期待大家的踊跃参与和深入研究。

第三篇:试论写作文体意识的培养

试论写作文体意识的培养

内容摘要:写作文体是人们在与自然及社会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艺术感受和体验世界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种形式被社会普遍接受后就带有相对规范的意义,后来的写作者应遵循这种规范样式进行写作,即得“体”。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变化,写作者也会突破原有范式添加新的元素,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文体的选择一方面与表达目的和接受对象有关。另一方面,文体的选择更与写作者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有关。只有当学生能够辨析文体,才能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在含义,从而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教学实践表明,无论对小学生,还是对中学生加强文体意识的教育很有必要。本文提倡强化写作文体意识,并从几方面阐述了如何对学生进行写作文体的培养。

关键词:写作文体文体意识意识培养 强化教育

一、写作文体的内涵,文体意识的来源

写作文体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来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他以这种文体模式为坐标和参照系,一方面遵循它的基本框架和规格,一方面又进行自由扩张和变异,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去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可见,文体意识是人们文本艺术思维趋向成熟的标志,是一种高度语文修养和读写技能的体现。

正确的文体意识,源于对文体本质的深刻认识。那么,究竟什么是文体?它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或样式、体制、种类、类型),是文本构成的规格或模式,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文体对现实世界的表达功能,是它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它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在对,等的种种方式中进行选择,寻找最符合创作意图和表现对象的某种体裁结构。它能代表某个时期、某个作家、某种说服人的特殊风格。文体又是读者的一种强调,即读者在不改变文体意义的情况下,给文体所传递的信息添加上自己在表达、情感或审美上的理解。文体是一种受文化制约的相对现象;其意义并非主要来自自身结构的属性,而是取决于某种非语言的、个人或文化的特 1

质。文体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文体内容决定体裁形式,选用哪种文体,取决于表现对象的特点及作者反映的具体方式。然而文体一经确定,又会反作用于表达内容,对它具有一定的制约和要求。文体又是历史性和稳定性的统一。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形态,又有某种在历史上比较稳定的结构方式。随着历史文化积淀层的加厚,文体的内涵会不断更新和拓展,它还将被开掘出新的表达功能和审美功能。

二、文体意识的重要性

文体意识之所以重要,是由文体在读写中的独特功能决定的。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为写作提供编码程序。构成文本的代码种类繁多。法国文艺批评家R?巴尔特在《S/Z》中,就曾用五种代码去分析巴尔扎克的小说,五种代码分别是释义性代码、语义素或能指代码、象征代码、行动代码和文化代码。正是由于不同代码的不同组合,从而形成了传递某一特定信息的文本。而文体模式,正是这些代码组合的一定方式。因此,作者想通过文本来传递信息,就必须选择并遵循相应的文体模式,否则这种信息传递就无法进行。施畸《中国文体论》认为:“创作文章,如不论体类,其势犹无轨之火车,失缰之骏马,虽在天才。不免危殆。”近年来,有些语文学家也多次呼吁,写作教学要注重增强学生的“文体感”,以切实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这是因为文体在写作中具有某种先导作用。文本写作如不先确定文体规格和体制,信笔写去必定是个“四不像”,文本也就无法负载一定信息,以实现作者特定的写作意图。文体为阅读暗示解码方式。既然写作是一种信息的编码过程,那么阅读则是信息的解码活动。读者要读懂文本所携带的信息,就必须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着一套对语言代码及其组合规则的共同理解,这是文本信息传递得以畅通的保证。而这种代码组合规则的共识,就是一系列相对稳定的文体模式。读者只有根据它所暗示的解码方式,才能“破译”作者所编制的代码规则,真正理解文本所传递的话语信息,以及其中包含的美学信息、潜在信息等。正如英国卡勒在《结构主义诗学》中所说文体概念提供了“指导读者同文本遭遇时的标准或期望”,把读者的阅读“纳入规划”,给它以可知形式,赋予它以语境和框架,减少复杂性,使读者严格按照文本原意来“阅读”。不同文本,其代码组合及解读方法完全不同,这是由它们把握社会生活的各自方式决定的。例如,不同的文体其主题呈现方式迥然相异,有的表现为一种思想、观点或主张,有的显示为某种直觉、情绪或情感,有的则凸现为一种生动形象,文本的结构、语言、题材等也会随之表现出独特的形态。因此,读者阅读或欣赏文本时要因文体而异,不然就会不得要领。而评论作品则更应精通文体,否则,文学批评就会失去准绳,无法对作品进行多维全息的透视。梁刘勰《文心雕龙》上半部专论文体,下半部才论及创作和批评,这种体例安排极富深意,说明要成为有见地的批评家,必须首先是个文体论家。

三、文体意识的培养

文体意识具有主体性、导向性和凝聚性,它影响并决定着人们读写实践的成效。为了提高文本读写水准,我们应自觉地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文体意识。要求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一点文体理论知识,了解有关文体的基本理论,有助于对文体特征、本质及一般规律的认识。从而对复杂的文体现象具有本质的透视

力。其内容可包括文体的定义、结构、嬗变、分类、模式、边缘形态等。尤其应重点熟悉、掌握各种基本的文体模式。它是认识客体和理论之间的中介和桥梁,是把握文体的简化形式和重要工具,对文体实践具有预见和推断功能。它往往简要阐述某类文体的定义、源流、特征、作法等,为文本读写提供指南。吴调公《文学分类的基本知识》、钱仓水《文体分类学》,以及《文章体裁辞典》等可以一看。如能在头脑中多存储一些文体信息,我们在文本的读写中就会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程度。

具体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一)、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严格文体基本功训练,规范文体要求

1.在阅读教学中增强文体意识,了解和掌握文体特点,理解文本的文体特征。新课程下的“主题”单元阅读教学,对任何“文体”的文本一般都采用“创设情境——整体感知——语言品味——主题探究——拓展延伸”这种统一的模式来组织教学。应该说,对不同文体文本的阅读,的确存在着类似的共同规律。然而我们知道,每一种文体都有着自己内在的特性和规律。因此,面对不同文体的文本,我们除了关注那些共性的阅读规律之外,理所当然地应该将视点集中在文体本身的突出特点上,比如,诗歌教学我们首先应该关注“意象”、小说教学我们首先应该关注“人物形象”等等。正是由于出现了这种重视共性而忽视个性的阅读教学现象,才导致学生文体意识淡薄,为此我们应该把“文体教学”放到应有的恰当的位置。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是例子,我们要学会并充分的利用好课文这一典范的例子。每种文体熟识一个典范例子,将文体知识与典范的例子做好联系,烂熟于心,一旦选好写作的文体就有了参照的范本。这样就可以解决文体不明的问题。学习一篇文章,最起码要让学生弄明白三个问题:(1)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主题),也就是整体感知;(2)怎么写的?(体裁、特点),也就是品味探究;(3)为什么这么写?我们从中学什么?(体会、收获)也就是拓展延伸。通过阅读教学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文体类型和文体特征,掌握不同文体的基本特点,并能够自如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写出像样的、有其鲜明文体特征的、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

2.在写作教学中增强文体意识,进行严格的文体基本功训练,规范文体要求。文体是文章表情达意的最基本的载体,不同的文体在表达上有着自身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文体形式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在动笔之前,首要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文体,它牵涉到题目怎么命,立意怎么定,结构怎么安排,材料怎么选择,语言风格怎么确立等问题。它还会影响到表达方式的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表达方式,能够围绕一个中心,灵活而综合地运用表达方式当然是好事,不过一般还是要有所侧重,记叙文以记叙为主,描写抒情使叙述增色,议论使主题深化,但不能喧宾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简洁的叙述可以引出论点,也可以充当论据,服务于论点,却不能长篇赘述。为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要严格按各类文体的特定要求对学生进行训练,做到丁是丁卯是卯。各种文体的训练要因“体”而异,在各种文体训练均衡发展的基础上,要重点写好记叙文,它是历来高考、中考的主流文体,也是写好其他文体的基础。其实,无论考试作文怎么变,记叙文写作是关键;切实打好记叙文基础,把记叙文作为看家本领,而不是越过记叙文去练习其他。严格训练记叙文的细节描写能力、议论

抒情能力,因为这是作文的得分点。合格的表达首先从记叙开始。成功的记叙文应具有以下特质:首先要体现“记叙”性质。所谓记叙文,即记人或叙事的文章。记人或叙事,二者必居其一,但又不能以此否定另一面,因为人与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须得以事情为依托,事情的过程又得靠人这一行为主体来推动:当然,人可以是“虚拟化”的人,譬如动物、自然物或想象物等。所以,判断一篇文章是否是(合格的)记叙文,就要看它是否塑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物或叙述了一个完整的事情。

3.要强化“背景”和细节的设置。记叙文中,人物的活动不是单一的几个动作、几句话语,事情的叙述也不宜直来直去,“一气呵成”,不然,文章就会显得平板、干瘪,行文缺乏波澜。好的记叙文,人物活动、情节展开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背景之下,这一“背景”就是呈现人物、事件的舞台。背景,就是我们平时强调的环境;强化“背景”设置,就是强化环境描写。可以说,好的环境描写不仅能渲染人事氛围,增强文字的感情色彩,而且使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同样,人物活动,情节推进,也离不开细节,尤其是人物的性格思想,往往就是靠几个细节来完成的。因此,强化典型的细节也非常必要。

最后要挖掘典型意义。记叙文,记人或叙事是基础,但所写的人或事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作者总得通过文中的人或事传达某种情感或思考,这就是人事的典型意义。很多记叙文,读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更难说打动人心,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挖掘出人与事中的典型意义。从这一角度讲,缺乏典型意义的人与事是没有写作价值的,不宜进入行文。总之,记叙文的写作必须围绕中心叙事,因为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它贯穿全篇的始终。动笔之前,要先确立中心思想,然后围绕中心思想选择组织材料。文章的每一段、每一节都应紧扣中心。其次,叙事要具体完整,叙述一件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过程和结果,让读者对所叙事件有清楚、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写复杂的记叙文,要把很多人和事件写好,就得做到线索清楚,并能围绕一条主线把事件发展过程有条不紊地叙述出来。叙事要具体、忌空洞、干巴。以上是我们写作记叙文的一般要点,记叙文的写作其实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在这里我们只要求能强化文体意识,学习写作规范的记叙文。

(二)、作文考试要体现阶段性的文体学习训练重点,体现出不同年级的侧重点

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重点,每一个阶段的作文考试也应紧紧扣住这一个阶段的学习重点,有明确的文体要求。决不能在低年级随意放松文体要求,让学生“文体不限”地作文。只有把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重点掌握好,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重点检测到位,才能在高考、中考中,写出像样的、有其鲜明文体特征的、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综上所述,不同文体的课文应该有不同的教法,不同文体的作文同样也有不同的写法。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只强调内容而忽略形式,是不完美的;过分地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同样也是残缺不全的。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才能美好。因此,淡化文体不能丢掉文体意识,有了文体意识,才会清醒地去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才能避免学生写“四不像”的文章。

随着时代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文体意识将进一步觉醒和强化。它将受到文体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调节,处于一个不断更新的态势。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德意志意识形态》。

3、斯大林:《马克思列宁主义与语言学问题》。

4、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文字改革》,1963年版。

5、赵乔翔《试论语感及语感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6年8-9期。

6、殷德才:《语感教学刍议》,《语文教学之友》(河北廊坊师专主办)1997年7期。

7、邓秋晓:《“80后”写作与中学生阅读审美取向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第四篇: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不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常见的议论文有:读后感、随笔、演说、序言、书评等。

写议论文、阅读议论文,应该注意议论文的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就是我们的看法和主张。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主要的看法和主张,这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有分论点。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离出来的,从属于中心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中心论点。论据是用不证明论点的根据,一般是用事实、道理、定律、公式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作为依据的事实、史实和数据,必须确凿无误,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此外,论据要充分,也要可信。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归谬论证,正反论证等。

论证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立论和驳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总是从正面阐述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式。驳论是对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进行批驳,只要批驳成立就行了。立论和驳论常常是互相文章中有时也要立论,阐明自己的正确观点。

基础等级

一、明确的针对性

议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阐述正确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明辨是非,议论的生命就在于此。如果对生活中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没有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就没有写议论文的必要,写了没有针对性的议论文,就是无的放矢,无病呻吟,无事生非。好的议论文,一但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还应该积极倡导正确的看法、主张和观点。

如江苏省中考优秀作文《说‚真‛》一文,就是针对生活中人们的种种虚假表现进行批判。文章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我明白了求‘真’在一片黑暗的虚假中才更显可贵。‛然后以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书只有‚真‛才能让人生活坦荡。

二、观点正确

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一个错误的观点哪怕能够自圆其说,也是无法得到大家认可的,观点斩正确与否,要看其是否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和道德标准。有些说法,如‚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是初中生写议论文时应该小心避开的。

如《自己,站起来!》一文,首段就提出论点:只有从我做起,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创造自己美好的明天!是对青少年健康成才的正确表述。

三、内容具体不空洞

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往往搭了一个架子,看起来论点、论据、论证完整,可是只是一副架子而已,好比恐龙的骨架,空空洞洞,一无所有。好的议论文,应该有具体的内容,而且是精心搭配,严密组织的。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满分作文《生活需要微笑》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用各种论据来进行论证:用海蒂的故事来说明在残酷的命运面前我们同样可以微笑;用艾青在文革中屡受打击仍清醒地微笑着来说明人类的微笑是一种力量:再有顾城、海子的自杀从反而论证微笑对人的重要意义。全文旁征博引、内容丰富,故论证充分,说服力强。

四、逻辑严密清晰

不管什么文体的文章,都要讲究逻辑的严密清晰,议论文尤其讲究。一段毫无逻辑的话,只能让人读了不知所云。逻辑的严密体现在论证上。话要严密,无懈可击。清晰表现在行文上。让人读了一目了然。

仍以《生活需要微笑》为例,首得天独厚对一句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提出异议,然后正面举例,说明只要为类保持微笑就能面对任何艰难险阻,再反面举例,论证失去了微笑就会失去整个世界。最后证明‚生命与生活都是一万个微笑的堆积‛,反驳了尼采对人类的蔑视。整篇文章一环扣一环,逻辑性非常强。

发展等级

一、观点深刻有创意

议论文要能写得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必须得有深刻而创意的观点。这里的深刻而有创意,不只是指言他人所未言,还是指观点是从司空见惯的事情、现象或问题中总结出来的。这样的观点,才能让人读了觉得眼前一亮。

《说‚真‛》就是以其深刻的哲理打动了阅卷老师,文章开篇即借助《皇帝的新装》引出自己的论点:求‚真‛在一片黑暗的虚假中才更显可贵。这一论点比我们通常的认识更进了一步。显示了作者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在论述过程中,作者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哲理。作者写道:自己以前经常作业没做完就开始看小说,但又怕被看见,只好偷偷摸摸,滋味很难受。后来自己不‚真‚的,做完作业后再正大光明看小说,感觉舒心极了。所举事例很变通,作者却从中得出独特的感悟:求‚真‛能让我们的精神没有压力,这就让人眼前一亮,感觉秀有新意,二、语言准确活泼

议论文不需要板起面孔说话,所以语言尽可能活泼一些:同时,议论文不得胡乱说话,所以语言要求准确。如《自已,站起来!》一文的语言就既准确又有文采。如文章的最后一段:‚让我们一起构筑美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期待明日的朝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只有你自己站起来,努力去走,才能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这段文字仿写鲁迅的文章,准确归纳出本文的主旨,而且语言活泼生动,富有感染力,值得大家学习。

语言准确活泼的例子举不胜举,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中自己体会。

三、结构顺畅,不拘一格

议论文的结构过去有一个严格的格式,即所谓‚引、析、联、结‛四步骤。这曾是束缚我们的绳索,估计现在还是。创新的议论文写作,不需要什么格式,只要我人言之有理,能证明我们提出的观点就行。这里所先的中考优秀作文,都是不拘一格的好文章,希望同学们能从中获得帮助。如淮安市满分作文《鼓励自传》就是用自传的形式来写议论文,同样的论点、论据、论证,不仅形式新颖活泼,而且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五篇: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不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常见的议论文有:读后感、随笔、演说、序言、书评等。

写议论文、阅读议论文,应该注意议论文的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就是我们的看法和主张。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主要的看法和主张,这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有分论点。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离出来的,从属于中心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中心论点。论据是用不证明论点的根据,一般是用事实、道理、定律、公式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作为依据的事实、史实和数据,必须确凿无误,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此外,论据要充分,也要可信。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归谬论证,正反论证等。

论证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立论和驳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总是从正面阐述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式。驳论是对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进行批驳,只要批驳成立就行了。立论和驳论常常是互相文章中有时也要立论,阐明自己的正确观点。

下载立足文体特点 培养文体意识(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足文体特点 培养文体意识(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1 )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 , 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 , 不能面面俱到 , 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 , 抓住事物的关键 , 即使是......

    词的文体特点

    《词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了解词这一文体的文体特点,理出词的发展脉络,感受不同时期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初步感受词的魅力。 2、鉴赏《望江南》,捕捉意象,想象......

    教学要有文体意识

    教学要有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体学习、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

    各种文体及其格式

    应用体大致可分七大类 (一)公文类 这类应用文主要指以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名义发出的,表达自己法定意愿、联系与处理公务、记载与传递信息的文件类应用文。如: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培养 安宁市实验学校邓妤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

    演说文体的写作特点(推荐)

    一、讲究语言的美声性 1、语言要特别讲究简明通俗,好说易懂。 2、语言运用要尽量口语化,把书面词汇换成口语词汇。 3、要尽量少用关联词。 4、举例必须形象具体,生动耐听。 二......

    语文论文的文体特点

    语文论文的文体特点 语文教学论文,是以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论文。 就语体学的分类而言,语文教学论文属于科学研究论文的范畴。但是教学论文与一般的科研论文、学术论文......

    各种文体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一、 旅游文本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特点:(1)汉语旅游文体常引经据典,而英语则直扣主题; (2)汉语旅游文体多用华丽的修辞,而英语则用客观描述; (3)汉语旅游文体大量使用四字结构,而英语则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