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恩难忘
课题:《师恩难忘》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18个生字,会写7个,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及俗语“无心插柳柳成荫”等。
2、能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3、在自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练习画出自己的问题,学做批注笔记。
4、理解“师恩”一词,感受作者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敬师、爱师的情感。
5、仿照田老师编故事学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给故事编故事,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学习语文。教学重点:
1、在自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练习画出自己的问题,并学做批注笔记。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理解“师恩”一词,使学生了解启蒙老师田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使他成功地走上了文学之路,感受作者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之情。
2、仿照田老师编故事学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给故事编故事,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学习语文。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我们进入幼儿园那天起,就和老师朝夕相处,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渗透了老师的多少心血啊!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回忆下,他们为什么会让你们难忘?
2、指名回答。
3、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看看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4、板书课题。齐读两遍。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么?(指名回答)作者为什么觉得师恩难忘?老师留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同学们说的很好,让我们来认真阅读课文,一起去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注意生字新词。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自学。(自由读、指读、齐读)
娓娓动听 衣襟 炊烟 歇脚 茂盛 念叨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情趣 引人入胜 恭恭敬敬 培育
感念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终生难忘
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造句。指导描红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情。
3、同学们都读了好几遍了,我想考考大家。请听题: a、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你们对他了解么?
刘绍棠,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3岁开始就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多部中、短篇小说被翻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尼亚文出版。
b、谈谈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c、引导学生聚焦课题,师恩难忘,四个字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这四个字我们很容易就看得出作者对老师的恩情是终生难忘的。那么儿时,田老师的哪些表现让我终生难忘呢?
三、精读感悟,重点突破,感受任务形象
品读田老师的才华出众、经验丰富、课讲的生动。
1、默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自己喜欢或感受最深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标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在所花的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简单的感受。
我所标注的句子是(),我从句子中的()这个词语能感受到()。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相对应的出示句子。
“1942年春天,我不满六周岁,便道邻村小学读书。”说明我懵懵懂懂就上学了。
“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结合现在的教学实际,联系上下文指导学生感受田老师的经验丰富,能说会写及才学出众。
四、辨字组词:
尾()炊()歇()
娓()吹()息()
五、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田老师
课题:《师恩难忘》
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
一、入景,读图悟景。
1、读图。(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田老师的语文课,这节课我们一起和作者走进这引人入胜的课堂。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感受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自己喜欢或感受最深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标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在所花的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简单的感受。
我所标注的句子是(),我从句子中的()这个词语能感受到()。
指导朗读词句,读出对田老师的敬佩之情。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这四句诗为起承转合,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引导学生从“念”“讲”“编”等动词体会田老师的教学有方,从“娓娓动听”一词可以体会到讲课的精彩。
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提示:
(1)田老师的故事(一个小孩子————————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2)这首有趣的小诗(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3)田老师教课的方法(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正是田老师拥有丰富的经验、正是他的才华,才让我听到娓娓动听的故事,才让“我”难忘。
三、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品读我对田老师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过渡:田老师的课娓娓动听,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请同学们默读7-9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自己喜欢或感受最深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在所画的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简单感受。
我所标注的句子是(),我从句子中的()这个词语能感受到()。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出示句子。
a、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猜惊醒。
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身临其境——发呆——惊醒”,通过反复指导朗读,从读中感受田老师的课讲得动听。
b、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引导学生抓住“四年、上千个、春雨点点”等词语,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这是很少老师能做到的,从而引领学生感受田老师的才华以及对田老师的一种敬佩和赞美。
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真实情感。C、从事文学创作,需要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田老师在这方面培育了我,让我开了窍。
引导学生体会在“我”心中培育起了文学的幼芽,使自己走上成才的道路。
3、请同学们默读10-12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自己喜欢或感受最深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在所画的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简单感受。
我所标注的句子是(),我从句子中的()这个词语能感受到()。
由此想开去,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每一年、每一课都是这样,富有创造力。一个有着如此文学才华的人,从17岁起,就把自己的青春和大部分生命贡献给了这些孩子,真是“师恩”深广啊!
四、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田老师:播下文学的种子
学生:深深感念、感激
课题:《师恩难忘》
课型:新授
第三课时
一、齐读课文,读恩悟情
回顾这篇课文,谁来说说田老师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师恩”的理解。
田老师爱编故事,形象化地讲解语文学习的内容,培养了我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了我的想象力,指引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上千个故事”浇灌了我的文学幼芽。
(同学们田老师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文中的“我”。这些故事就像是阳光,就像是雨露——滋润着我,感染着我!至今,我还深深怀念着田老师那富有诗意的课堂。)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个时候,我还不满6岁,可是田老师却引我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很多年过去了——)
出示: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2、回读。(正因为这样,四十年后的作者当再见到田老师时,他还要——)
出示: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3、交流。(现在谁说说,40年后,作者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不仅写出了“我”行礼的态度,恭恭敬敬,有感情,还写出了恭恭敬敬的程度、表现。
4、小结板书。这就是田老师给我的教诲之恩,它使我终身难忘,正如文章中所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板书)
5、你能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吗?
同学之间相互背古诗,然后编故事。汇报。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学反思:
------------------
七、补充下列成语或谚语。
十年树木 百年大计 百尺竿头 水涨船高 三个臭皮匠 师傅领进门
八、讴歌老师的名言很多,你能写出两句吗?
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 的?
第二篇:师恩难忘
1师恩难忘
时光荏苒,转眼就要和朝夕相处的校园、六年同窗的同学和老师们说再见了,心里总感到十分不舍。而最不舍的,还是一路点拨我、指引我的张老师.再回首,路途上铺满老师与我们一起留下的脚印。虽然张老师从四年级起才开始当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但她满怀爱心地创造了一个温暖的集体,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在我们这个集体中,充满向上的激情和阳光。有同学生病时,张老师带领我买礼物送祝福;在学校看见有同学受到欺负,张老师教我要行侠仗义、主持公道;看到有老、弱、病、残,需要帮助的人,王老师教导我要及时伸出援手,并告诉我:“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张老师总是鼓励我们:“没有什么风浪能挡住奋进者的脚步。”记得有一次艺术节合唱比赛,学校要求全班同学参加,还要选出一位指挥,一位伴奏。班会课上,选举结果出来了,我是伴奏。在高兴之余,我心底诸多顾虑:“这可是要在全校师生的注目下演奏呀!没有乐谱可依,万一弹错了岂不是颜面扫地?!而且排练又浪费时间,万一影响了我小升初的成绩怎么办?”于是,我找到了张老师,告诉她,我想退出。霎时,张老师和蔼的脸变得严肃,她说:“不行,你一定要参加!如果你做任何事都以„怕‟、„不敢‟打头的话,今后还有什么作为、有什么担当?”于是,无奈的我只有鼓起勇气,每天埋头奋发苦练一个小时。终于,在艺术节那天我们班完美发挥,一举夺得了一等奖!老师和同学们也纷纷表扬我。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我明白了很多,很多……
张老师,今天我多想再一次倾听您的讲课,让知识为我装上翱翔的翅膀。我多想再一次注视您的目光,让您的叮咛重新印在我的心上。在我前行的征途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耳边总会响起张老师的那句话:“只要勇于拼搏,成功就在不远处!”而对张老师的那份真挚的师生情,也令我永生难忘。
第三篇:师恩难忘[推荐]
师恩难忘
期末考试快到了,许多老师的教诲令我难以忘怀。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三年级教我们数学的吴老师。
吴老师30岁左右,中等个子,衣着朴素,红彤彤的脸蛋上嵌着一对明亮的眼睛。
上吴老师的第一节课时,老师经常讲一些课外知识、笑话给我们听,这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每次,我们背书或读书时,吴老师都会叫我们大声读背,这样脑子才会记得牢。
每当我们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吴老师都会鼓励我们:考得不好怕什么,只要尽力了就行。
从吴老师教我们数学开始,我期中、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差不多都得一百分,这得要感谢吴老师每节课对我的教育,虽然吴老师发现我们欠作业、上课讲话时会用木棍很重地打我们的手板,可这样也是为了教育我们,如果挨打能换来一百分,我情愿挨打。吴老师,谢谢您!
第四篇: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
“好笑”的黄老师
一双不大不小却炯炯有神的眼睛,一个高挺的鼻子,一副雄厚的嗓子,还有一个嘟嘟响的哨子,凑成了我们新的体育老师——黄正威老师。他虽然不是正课老师,但对我们却如正课老师一般亲切。因为他是新的体育老师,所以一上课就闹了许多笑话„„
“嗯,大家好!我叫黄正威!你们可以叫我黄老师!早闻你们班有个姓黄的学生。”我们便大叫:“黄威。”还有几个调皮地叫:“黄负威”黄老师半天找到了黄威,“你就是黄威,好威武!”我们顿时大笑„„
更有趣的是一次上课,黄老师大喊几声安静,说:“你们班长是谁?”因为最近大家十分喜欢取外号,原本可怜的金星语,被喊得五花八门:“金枪鱼”“金香鱼”“金金鱼”黄老师很是奇怪,想哪有这么怪的名字,算了先不管了,便大喊:“金香鱼哦是班长,你管一下纪律,坏„„”没等黄老师说完,我们的笑声便盖过他的声音黄老师像丈二的和尚,全是疑问:是你们报给我的名字呀?笑什么啊?一个好同学笑得气喘吁吁说:“班长是金„„金星语。”黄老师大笑起来。
就是他那一个个可笑的举动,让我们的体育课充满了孩子银铃般的笑声,让我们度过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我想对黄老师说:“我喜欢你” 反思
光阴似箭,期中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望着试卷上那一个个大红叉叉,我只能傻傻的看着,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
积累与运用是我最懊悔的地方,可能是我太盲目自信了吧,单单是课本上的只是就被扣掉了6﹑7分,而且还都是那些最简单的题目。这让我不得不得怀疑自己的IQ。这积累与运用出错的原因就是应为我对课本上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还得再继续努力,加把劲儿。
阅读题是我丢分最多的地方。改卷老师把我的每小题都扣掉个1、2分。本来少少的1、2分却越积越多,把我的分数在无意间蒸发掉了。我恨自己为什么那么不小心,为什么不再认真一点;恨改卷老师太小气了,为什么每题都从我这儿抢走一点分儿呢!
作文是我最生气的地方。明明在我的面前就有一个很好的题材让我写,可是我却偏偏要报道孤山老林去写个破东西。唉,可怜的我脑袋怎么就那么不开窍?
妈妈知道我的成绩以后,把我骂了个狗血淋头,害我无地自容,巴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她怕我不长记性,结合我平日的学习情况,送给了我句诗:平日不努力,考试徒伤悲。
经过了这次考试,我一定会谨遵老师和老妈的教诲,好好学习。下次我将看着试卷上那鲜亮的大红勾勾感到兴奋、哈哈大笑。把老妈送我的那句诗改为:平日肯努力,考试突开窍。
第五篇: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
大学时的现代汉语老师是我们的系主任,姓鲍,所有他教过的弟子却都叫他“严老师”,因为他要求特别严格,他的课没有人敢缺席,没有人敢溜号,他的科目没有人敢作弊。
我在入学不久就领教了鲍老师的厉害。那是一节朗读课,要求每名同学有感情地读一段文章。要我写要我背我都不在话下,可是对于朗读,我很缺少自信。轮到我时,我仿佛大难临头一样,战战兢兢地起身,开口,可只读了一句,就听鲍老师厉声大喝:“停!这叫读吗?我不知道你是怎么考进这中文系的?你想不想好了?”这话太苛刻了,我窘的泪水马上涌出眼眶。也许是考虑到我是女生,鲍老师的语气稍稍缓和了一下,说:“你们将来是要面向社会这个大市场,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没点真本事,行吗?”
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尴尬的一节课,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熬过来的。但老师的话,却深深地警醒了我。我再不敢有丝毫懈怠,课认真听,笔记认真记,考试时更是心无旁骛。学期结束前的一天,鲍老师派一名同学把我叫去。我看到我的试卷赫然躺在他的办公桌上,上面是醒目的九十六分。鲍老师掩不住的兴奋:“这张卷答得太好了!我教现代汉语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学生考得这么好。”能从这么严厉的老师口中听到这样直截了当的称赞,我真是受宠若惊。其实这一切,要感谢他及时的“当头棒喝”。
想一想,在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曾经有很多位师长给予我帮助、教诲。但唯有鲍老师给我的印象最深:他不仅教我知识,而且教我做人;不仅鼓励我学习,而且督促我立志。
师恩难忘,感谢老师!
吉林省扶余县陶赖昭二中语文组高三:刘凤玲
点评:一句话有那么大的效果吗,文章过渡有些生硬。
点评老师:陶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