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文学科读书目录
理论涵养类:(加强历史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涉及史学概论、教学法、教育理论等)
1、超越历史的丛林——史学论,彭卫,三联书店,1999年7月版
2、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何兆武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
3、历史的意蕴,朱孝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历史学是什么,葛剑雄 周筱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新中国史学思潮,邹兆辰 江湄 邓京力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版
6、顿挫中嬗变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曹家齐著,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
7、新史学(上、下册),杨念群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历史哲学,赵家祥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9、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王学典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版
10、历史文化,黎澍著,重庆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11、思想者不老,刘志琴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12、人的理性与法的精神—史学研究与历史教学论稿,刘宗绪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
13、中学历史教育论,聂幼犁著,学林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14、历史教材学概论,朱煜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5、历史教材纵横谈,臧嵘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6、历史教学心理学,王雄著,北京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
17、中学历史课程教材改革评介,林丙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8、历史教学论,赵克礼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历史教育展望,余伟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聂幼犁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1、历史教学的新视野,刘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2、国外历史教育透视,赵亚夫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3、历史教学课例分析,齐渝华 石蔷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4、历史教育价值论,齐健 赵亚夫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5、历史学习方略,张静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6、中学历史新教材新教法,章年海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7、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本)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编制。
28、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组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9、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杨向阳编著,海南出版社,2004年4月版
30、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冯长运、李明海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2、基础教育羞赧课程师资培训指导 ·初中历史,朱汉国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33、中学新课标资源库历史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写组,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34、历史学科的创造教育,赵恒烈 冯习泽合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5、历史思维能力研究,赵恒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36、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肖川著,岳麓书社,2002年版
37、新教育之梦,朱永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8、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年12月版 其他类:
经典古籍:司马迁的《史记》、陈寿的《三国志》、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
相关报刊:各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历史学习》、《中学政史地》、《时事资料手册》、《百年潮》、《文史知识》、《史林》、《文史精华》、《文史春秋》、《世界军事》以及权威学术刊物如《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史学月刊》、《考古》等。还有报纸如:“中学历史报”、“环球时报”;“大家文摘报”等相关历史版面。
工具书:近年《历史年鉴》和“新编读报手册”四册、《中国历史地图集》等。
提高类:(要求有一定的基础,多为著名人物传记或重大事件再现及最新学术研究动态,突出文明史、近现代化史和全球史观,多以教师和少数文科特长生及毕业生)
1、塾师、基督徒到王爷:洪仁玕,夏春涛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张之洞评传,冯天瑜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维新之梦——康有为传,隗瀛涛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康有为传,纪能文 罗思东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5、梁启超传,李平、杨柏岭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孙中山评传,茅家琦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著,三联书店,1995年版
8、义和团的真相,林华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戊戌变法史,汤志钧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0、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王家范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12、近代中国史纲,郭廷以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版
13、困窘的年代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道德重建,胡成,三联书店,1997年版
14、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曾业英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5、重新认识百年中国—近代史热点问题研究与争鸣(上、下),冯林主编,改革出版社,1998年版 16、20世纪中国文化史论,汪澍白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17、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葛兆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赵林著,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8月
19、世界文化史,裔昭印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文明的表现——对5000年人类文明的评估,阮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文明畅想录,启良著,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
22、历史与文明,吴光远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3、大学人文教程,夏中义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
24、德国通史,丁建弘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25、法国通史,吕一民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26、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林甘泉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版
27、中国现代化史(上、下册),许纪霖、陈达凯,三联书店,1995年版
28、中国现代化历程(全三册),虞和平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9、百年忧患 知识分子命运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何晓明著,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30、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罗荣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1、德国通史,丁建弘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32、法国通史,吕一民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33、外国人看中国人100年,沙莲香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4、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35、大国的兴衰,[美]保罗·肯尼迪著,蒋葆英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36、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美]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
37、晚清七十年,[美]唐德刚著,岳麓书社,1999年1月版
38、观察中国,[美]费正清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
39、真相与自白,[俄]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40、文明的冲突,[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新华出版社 2002年第三版
41、学人文丛系列 暧昧的怀旧,许纪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42、学人文丛系列 看得见的沧桑,葛剑雄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 教材类(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编写):
初中历史:人教社、北师大、华师大、岳麓、四川版本 高中历史:人教社、人民、岳麓、大象版本
相关以新课标制定的语文、政治、地理、音乐和美术教材、教参、读本及地图册等。
基础类(图书馆和书店常见,且通俗易懂的文史普及类常识类读物及珍贵图片,叙述生动,图文并茂,师生均可):
1、国史概要,樊树志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中国历史十五讲,张岂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3、世纪中国:光荣与梦想(上、下),武斌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4、百年中国(上、下),陈晓卿主编,山东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5、百年百事(1900——1999),巫加都主编,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6、中西五百年比较,郝侠君 毛磊 石光荣主编,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年版
7、人类六千年(上、下),刘景华著,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
8、世界当代史(修订版),王斯德 钱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重印
9、世界近代现代历史30讲,刘宗绪 黄安年著,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科技五千年,赵显明 王建吉编著,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
11、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中国文明史(上、下),启良著,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
13、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著,海南出版社,1994年版
14、历史新知识 创新能力培养,刘宗绪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刘宗绪主编,岳麓书社,2003年版
16、人类的故事,(美)亨德里克·房龙著,刘海译,三联书店,1996年版
17、被延误的现代化,雷颐著,大象出版社,2002年9月版
18、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林甘泉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9、晚清生活略影,焦润明 苏晓轩编著,沈阳出版社,2002年版 20、民国生活略影,赵英兰编著,沈阳出版社,2002年版
21、再现的文明:中国出土文献与传统学术,朱渊清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
22、中华五千年普及读物(彩图版)王淼编,白山出版社,20002年10月版
23、中国历史十一讲 图文典藏版,周时奋著,山东书画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4、从十五世纪出发(画说),余佳编写,中华书局,2004年版
25、百年激荡 记录中国100年的图文精典,关鸿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6、剑桥插图中国史,[美]伊佩霞著,山东书画出版社,2002年版;
27、图片中国历史风云实录——中国历史上的今天,王滨有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年版
28、企业管理出版社的〈世纪图志〉三册和红旗出版社的〈千年图志〉四册等。
29、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英]汤因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30、历史真相——20世纪世界图片档案(1—4),编写组,北京出版社,2002年1月版
31、趣味学历史,陈杰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32、中国历史之谜,张海英著,文汇出版社,2001年1月版
33、世界历史之谜,卢海生著,文汇出版社,2001年1月版
34、历史·影视·教育,叶永广著,学林出版社,2004年6月版
35、台湾历史演义,杨树标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
36、香港历史演义,石骏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
37、澳门历史演义,温美平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
38、中国历史大事年表,沈渭滨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2月版
39、中国行政区划沿革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00年6月版 40、中外历史发展对照表,书海出版社,2002年1月版
我给同行和学生开列的有关1840至1927年中国近代史的书目,有些感觉过于专业。请大家批评指正。《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册,胡绳著,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中国近代史》李侃、李时岳、李德征、杨策、龚书铎编著,中华书局,1994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近代中国史纲》上、下册 郭廷以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著海南出版社 1994年 《晚清七十年》 唐德刚 岳麓出版社,长沙,1999年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费正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年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人民出版社,1991年 《中国现代史》魏宏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卷 费正清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鸦片战争史》上、下册,萧致治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 《林则徐传》杨国帧著,人民出版社 1995年
《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茅海建著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著 三联书店 1995年 《太平天国通史》 茅家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 《太平天国与近代中国》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湘军史稿》龙盛运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 《太平杂说》潘旭澜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年 《洪秀全传》 苏双碧著,大地出版社,1989年 《曾国藩的幕僚们》 成晓军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00年
《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杨天石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太平天国史迹真相》 周武、何益忠、张剑、李志茗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3年 《洋务运动史》 夏东元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胡福明主編,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
《坎坷的历程——近代学习西方八十年》 吴廷桢、赵颂荛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年《从闭关到开放》 李时岳、胡滨著,人民出版社,1988年
《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 萧公秦著,三联书店,1999年 《曾国藩传》朱东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李鸿章传》苑书义 人民出版社 1994年 《李鸿章传》 梁启超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年 《左宗棠评传》 杨东梁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盛宣怀传》夏东元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戚其章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 《甲午战争史》 戚其章著,人民出版社,1990年 《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戚其章著,人民出版社,1994年
《甲午战争与东亚政治》 戴逸、杨东梁、华立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甲午海祭》许华著,华夏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1997年 《甲午风云》刘玉明、戚俊杰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甲午悲歌》双传学、李信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中国清代军事史》杨东梁著,人民出版社,1994年 《龙旗飘扬的舰队》姜鸣著,三联书店2002年12月版 《戊戌变法史》 汤志钧著,人民出版社,1984年
《戊戌维新运动专题研究》 刘振岚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戊戌维新与清末新政——晚清改革史研究》 王晓秋、尚小明主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义和团史事考》 林华国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历史的真相: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其再认识》 林华国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 《中华民国史》第一编,第二编 李新主编,中华书局,1981年—1996年 《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细说民国创立》黎东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辛亥革命史稿》四卷,金冲及、胡绳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1991年 《中国近代政派及其思想》陈旭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日本浪人与辛亥革命》赵金钰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孙中山评传》茅家琦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黄兴评传》 萧致治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北洋军阀史》来新夏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全八册)陶菊隐著 三联书店 2003年 《民国初年政坛风云》朱宗震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段云章、邱捷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袁世凯全传》侯宜杰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北洋军阀史话》丁中江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1年 《中国近代思想史》李华兴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学术救国—知识分子历史观与中国政治》黄敏兰,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蔡元培与近代中国》蔡建国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 《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罗志田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北大之父蔡元培》陈军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邵维正著,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
《苏联、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新探》,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党史出版社,1995年。《陈独秀大传》,任建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毛泽东传》(1893-194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周恩来传》(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 《我的回忆》张国焘 东方出版社 2003年 《红色的起点》 叶永烈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
《中国大革命史》 1924—1927,上下册,王宗华主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 《国共关系七十年》(上、下卷),黄修荣,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人,1620-1960》(美国)史景迁 《追寻现代中国》(美国)史景迁 《康熙与曹寅》(美国)史景迁
《“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美国)史景迁 《康熙自画像》(美国)史景迁 《王氏之死》(美国)史景迁
《天安门:中国人及其革命》(美国)史景迁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美国)史景迁 《胡若望的疑问》(美国)史景迁
《中国纵横:一个汉学家的学术探索之旅》(美国)史景迁 《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美国)史景迁 《毛泽东》(美国)史景迁 《皇帝与秀才》(美国)史景迁
《同治中兴》(美国)芮玛丽(Mary C.Wright)《中国佛学史》(美国)芮沃寿(Authur F.Wright)《无穷的困惑》(1988)许纪霖 《智者的尊严》(1992)许纪霖
《中国现代化史》(主编)(1995)许纪霖 《寻求意义》(1997)许纪霖 《许纪霖自选集》(1998)许纪霖 《另一种启蒙》(1999)许纪霖 《中国人性论史》 徐复观 《两汉思想史》徐复观 《中国思想史论集》徐复观 《公孙龙子讲疏》徐复观
《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人权》徐复观 《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徐复观 《中国经学史基础》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 《石涛研究》徐复观 《中国文学论集》徐复观
《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舒衡哲 《历史哲学导论》雷蒙·阿隆 《连锁战争》雷蒙·阿隆 《工业社会十八讲》雷蒙·阿隆 《知识分子的鸦片》雷蒙·阿隆 《政治研究》雷蒙·阿隆 《阶级斗争》雷蒙·阿隆
《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渡过(1890—1907)》(1971)张灏 《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1987)》张灏 《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1988)张灏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1989)张灏 《张灏自选集》(2002)张灏 《时代的探索》(2004)张灏 《剑桥中国史》晚清部分 张灏 《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周明之 《雷颐自选集》周明之 《被延误的现代化》周明之
《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周明之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周明之 《卡尔·马克思》赛亚·伯林 《概念与范畴》赛亚·伯林 《自由四论》赛亚·伯林 《维柯与赫尔德》赛亚·伯林 《俄国思想家》赛亚·伯林 《反潮流》赛亚·伯林 《个人印象》赛亚·伯林 《人性的曲木》赛亚·伯林 《现实感》赛亚·伯林
《一代知识分子――两次大战之间高等师范的预备生和正式生》(1988)让-弗朗索瓦·西里奈利《知识分子与法兰西激情――20世纪的声明和请愿书》(1990)让-弗朗索瓦·西里奈利 《法国右派史》(伽利玛出版社,1992年)让-弗朗索瓦·西里奈利
《20世纪法国政治生活历史词典》(法国教育出版社,1995年)让-弗朗索瓦·西里奈利 《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像》 章东磐 《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侯建新 《资本主义起源》 厉以宁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学术回顾与反思》 仲伟民
第二篇:读书目录
一年级(3)班假期选择阅读书目:
教育部根据最新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
1、《中国神话 》
2、《中国经典童话》
3、《小故事大启发》
4、《小故事大道理》
5、《科学家的故事》
6、《弟子规》
7、《三字经》
8、《爱的教育》
9、《名人名言》
10、《成语接龙》
11、《脑筋急转弯》*爆笑百分百
12、《脑筋急转弯》》*智力大转盘
13、《脑筋急转弯》*智慧空间站
14、《脑筋急转弯》*搞怪没商量
15、《脑筋急转弯》IQ训练营
16、《快乐女孩故事》
17、《快乐男孩故事》
18、《歇后语》、19、《昆虫记》20、《名人故事》
21、《雷锋故事》
22、《小学生百科全书A》
23、《小学生百科全书B》
24、《英雄故事》
25、《影响孩子一生的美德故事》
2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7、《谚语》
28、《十万个为什么》
29、《十万个为什么》 30、《一分钟巧破案》
31、《小学生安全自救手册》
32、《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故事》
33、《森林报》(春)
34、《森林报》(夏)
35、《森林报》(秋)
36、《森林报》(冬)
37、《世界末解之谜》
第三篇:读书目录
各位老师,以下是我校要求教师阅读的书籍,您可以上网看书或者购买,每本书籍限3人购买。每人要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或读书随笔),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下学期开学初交到教务处。
一、基本理论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基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3、【苏】B赞科大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4、【英】洛克著,杨汉麟译:《教育漫话》,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5、魏书生:《魏书生与民主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6、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年。
7、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二、教育哲学
1、【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3、【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等译:《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
4、金生鈜:《规训与教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5、石中英:《教育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6、杰拉尔德.古特克著,陈晓瑞等译:《哲学与意识形态视野中的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三、教学社会学
1、【日】片冈德雄著,贺晓星译:《班级社会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
2、【美】伊利奇著,吴康宁译:《非学校化社会》,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3、【法】杜里.柏拉、阿涅斯•冯•让丹著,汪凌译:《学校社会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英】麦克•F•D•扬编,谢维和、朱旭东译:《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新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法】涂尔干著,陈光译:《道德教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6、【英】古德森著,贺晓星、仲鑫译:《环境教育的诞生——英国课程社会史的个案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四、教育管理
2、吴志宏:《教育管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冯大鸣:《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4【美】马克•汉森著,冯大鸣等译:《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5、【美】萨乔万尼著,张虹译:《校长学:一种反思性实践观》,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6、【美】坎宁安、科尔代罗著,赵中建译:《教育管理:基于问题的方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7、【美】沃尔科特著,杨海燕译:《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一项民族志研究》,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
8、【美】弗朗西斯C.福勒著,许庆豫译:《教育政策学导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
五、课程与教学论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3、【加】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4、【苏】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5、王策三:《教学认识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6、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7、安德森著,皮连生译:《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8、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9、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数学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孙建龙:《语文教学案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六、基础教育与教育研究
1、【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著,蒋衡等译:《政治,市场和学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2、【英】杰夫.惠迪,萨利.鲍尔,大卫.哈尔平著,马忠虎译:《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3、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4、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5、维尔斯曼著,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6、本书课题组著:《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七、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刘儒德等:《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费尔德曼著,苏彦捷等译:《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
4、赵国忠:《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5、【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6、岳晓东:《登天的感觉(修订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8
7、杜亚松:《青少年心理障碍咨询与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年
八、早期教育与家庭教育
1、【德】卡尔.威特著,郝荣丽译:《卡尔.威特的教育》,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
2、【苏】A.C.马卡连柯著,丽娃译:《家庭和儿童教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3、【日】木村久一著,唐欣译:《早期教育与天才》,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4、【意】德.亚米契斯著,徐力源泽:《爱的教育》,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
5、陈鹤琴:《家庭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6年
6、【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童年的秘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7、【英】约翰.洛克著,张建威、十一的译:《约翰.洛克贵族教子书》,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年。
8、【英】夏洛特.梅森著,邵夏珍、李艳芳译者:《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全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
第四篇:读书目录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
2、毛泽东选集(1-4)
3、毛泽东文集(1-8)
4、邓小平选集(1-3)
5、江泽民文选(1-3)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7、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8、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9、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年版。
10、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11、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
12、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学习出版社2011年版。
1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1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第五篇:人文学科如何拓展空间
人文学科如何拓展空间
新闻回顾
哈佛大学今年发布的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在世界教育界引起波澜:1954年,哈佛人文学科的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36%,但到了2012年,这个数字跌至20%。美国学生选择人文艺术专业的兴趣越来越淡,其中一个逃避不开的原因,就是文学学位在快速变化的求职市场上的价值正遭受质疑。从“春天”走向“严冬” 人文学科命运堪忧
30多年前,当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人文专业学子进入大学,人文学科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春天的时代。那时,人文学科和理工科一样,无论是在学校里指点江山、叱咤风云的气势,还是毕业后的就业分配去向,一点不逊理工专业,甚至在有些方面还让理工专业好生羡慕;那时,无论是社会的评价,还是民众的心理期许,人文学科皆处于社会相对重要的地位,没有边缘化的自我意识和被边缘化的心理落差,那是中国人文学科在当代的辉煌时代。
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全面进入了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的时代后,科技兴国成为社会的主要价值选择,理工科受到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在高等学校里,人文学科生源整体素质下降,一大批有才华、素质高的学生,高考的首选是理工科专业;人文学科的毕业生,就业空间日渐狭小,社会地位急剧下降,物质待遇普遍偏低,发展前景不乐观。在大学里,人文学科专业不断受到挤压,各种实用性的课程日益增多;虽然很多大学增设了人文学科专业,并开设了不少有关课程,从绝对数量上看比上世纪80年代增加很多,但多数是迫于素质教育的点缀,或为了一批原有教师的“饭碗”,而并非意识到人文学科专业或课程自身的独特意义。所以,真正甘愿从事人文学科学习和工作者很少。虽然大学里开设了很多相关课程供学生选修,可多数学生选修不是出于内在的需要,而是学校规定的必须完成的学分所致。从这个意义讲,说人文学科进入了“严冬”并不为过。
跨专业跨学科交叉探索 “探究心思”艰难改革
然而,人文学科依然有它存在的坚强理由,它既不是“严冬”的代名词,也不会是“春天”的对应物。
近20年来,高校人文学科为应对上述困难局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专业调整和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在专业方面,基于原有的中文学科,有许多学校开办了相关的新闻传播、文化事业管理、文化创意、文秘、汉语国际教育、影视艺术、编剧等专业或专业方向;历史也与文化类、旅游类结合,办起了有关专业和方向;哲学也有与经济、法律等专业结合的尝试。研究生教育也开始了跨专业、跨学科交叉的探索,如语言学与法律的结合,哲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乃至管理学的交叉,中文与文化事业管理、文化产业有关方向的“联姻”,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同时,在各高校,人文学科配合方兴未艾的文化素质教育,开设了大量选修课,供理工学生选修。有的学校还建立了文科类的课程平台,以利于基础学科和应用性文科专业的结合;有的建立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类学科的双学位、辅修等制度,甚至有的学校开办了外语与工程专业结合的双学位课程体系。应当说,为了生存与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人文学科可谓绞尽脑汁甚至说是“探究心思”地进行了改革的艰难尝试,对扩展人文学科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增强人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当然,这一切改革的实质效果,特别是长期效果如何,还有待社会的检验,但这种探索和努力,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讲,都有其合理存在的价值。
优势尚未完全发挥 前景没有太大危机
从专业的角度讲,尽管许多高校做了努力,但目前开办的人文学科专业,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尤其是与其它专业交叉结合形成的新的专业,大都带有“拼装”的色彩,特点并不鲜明,离真正建立起具有基础与应用皆强、有较高社会认知度的交叉性新专业,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在知识体系、能力与素质结构等方面,也存在着认识不太清晰,定位还不准确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能得到解决,人文学科前景应当没有太大的危机。
如中文和外语专业,在深度融合上下些功夫,就可建立新的专业;其它如哲学、历史、艺术等学科与一些应用性学科交叉后创出新的专业,也有极大的可能。当然,阻力也相当大,专业思维的局限,体制的要求,社会的认识,学科细化的现状等,将会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障碍。因此,如何处理传统人文学科的独立性与其它专业交叉结合的矛盾,在深度与广度上拓展专业发展的空间,把握好基础与应用,专业特质的稳定性与变化性等关系,是人文学科面临的迫切问题。
此外,在高等学校,开设面向所有学生的人文类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是人文学科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现状看,课程数量不算少,但受学生欢迎、真正让学生受益较大甚至影响终生的课程,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形成这种状况,与师资水平、内容安排、授课方法等密切相关,因此,在这方面真正下点功夫而不是简单为了保证老师的工作量,或满足学生修满学校规定学分的需要,那么就一定会对学生有真正的吸引力,就会显示人文学科自身的影响。
人文学科的存在,有着更高的意义,即民族、国家精神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在当下与未来,既不会进入冷酷的“严冬”,也不会走向热闹的“春天”。它极其重要而又非常平凡,过去,现在,将来,一以贯之,存在永远。(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何锡章)
【延伸阅读】
学文科的不会赚钱? 福布斯可不这么说
关注“学生投资回报率”的2013福布斯美国大学排行榜发布。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榜单20强中,坚守以人文艺术类学科为核心的学术传统的文理学院占据7席,表现强势。榜单显示,哈维姆德学院毕业生薪酬排在全美第3、西点军校第7,波莫纳学院毕业生起薪4.92万美元,超出美国大学和雇主学会统计的2012届大学毕业生收入中位数。
有评论指出,能在这张功利色彩浓厚的榜单上取得好成绩,说明文理学院毕业生赚不到钱本身就是“伪命题”。文理学院是美国高校的一类,不以教授特定的谋生技能为目标,因此区别于综合性大学和职业学院,一般不提供商科、工科、医科等职业性专业与课程。
以哈佛人文学院来说,尽管他们已经感受到了生源越来越少带来的压力,但院长戴安娜·索伦森建议人文学院主动向全校大一和大二学生示好,通过建立一个广泛的跨学科框架来留住学生,并搭建实习网络来重塑文学学位在职场上的价值。
耶鲁传统人文学院的注册率近些年确实下降了很多,不过一些以人文学科为基础而搭建的跨学科专业在过去10年不降反增,而这是否意味着人文学科的未来?这些跨学科的“新人文专业”包括科技医学史、女性学、性别研究。根据耶鲁的统计数据,这些专业的注册人数在过去十年从260人上升到了695人。因为“在校生认为这些跨学科课程对他们的生命有意义。”
“媒体、政府和公众越来越看重工作,因此认为大学应教会学生某种特定技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把目光放长远,把学生培养成有创造力和发展性的未来领袖。”美国教育专家奥克斯托比指出,“美国通识教育内容广博、基础坚实,通识教育的方向不会轻易动摇。”
“弹性离校”不妨推广
南京的小学从11月1日起,将实行“弹性离校”:凡正常放学后按时离校确有困难的小学生,可由家长依照学校相关规定自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均可实行“弹性离校”。学校还优先安排一、二年级学生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弹性离校”解决了部分家长没时间接孩子,或者是孩子独自回家面临各种交通安全隐患的问题。对家长而言,学校这样的人性化之举,自然值得肯定与欢迎。
“弹性离校”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实行“弹性离校”等于分流了学生的放学时间,一改往日家长接孩子时校门口路段交通拥堵的情况,既方便了家长,也方便了其他市民;一些孩子在父母下班之前回家,不但没有人辅导作业,还不安全。但是现在,孩子可以留在学校,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作业,或者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免费兴趣班、特长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为避免有些学校把“弹性离校”时间变成了补课时间,或者是把给学生提供额外辅导、照顾变成“收费服务”的理由,南京市教育部门还专门出台管理规定,把“家长自愿、学校公益和规范办学”作为学校实行“弹性离校”的基本要求,这也就免除了一些家长的担忧。
说到底,“弹性离校”就是学校和老师主动承担起更多责任的同时,对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种人性化举措,既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又给家长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增进了家校之间的和谐。所以,完全可以在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基础之上,为全国其他地方的学校所借鉴、推广。(苑广阔)
旅游者可短期学习英国进入“游学时代”
近日,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在北京宣布三项为中国访客精简申请赴英的签证手续措施。新方案允许一些指定的中国旅行社在申请英国签证时,仅需提交欧洲申根签证申请表,而无需另行提交两份单独的申请表格。此外,这些指定的旅行社在安排游客前往英国和申根地区的国家时,将不再需要重复提交不同的申请。同时,自明年夏天开始,24小时“超级优先”的签证服务也将出台。此前不久,英国驻华大使馆还传来消息,未来对华签证政策的调整还包括:游客可以在英国旅游期间参加一些课程,包括休闲课程(如航海或骑马)和英语学习课程。这意味着来英国探亲访友或旅游的人士不必申请学生签证就可以进行短期学习,而英国大学和旅游业也将从中受益。
留学专家分析,中国逐渐成为英国旅游、商业、教育的重点发展国家,两国的各项交流正进入快车道,而持有访问签证可参与短期培训的签证政策一旦出台,影响将更加深远。英国一直以来以悠久的文化、丰富的历史底蕴及高质量的教学著称,但之前的签证政策对于入境者的目的有严格限制,不得从事签证类型规定以外的任何活动。而一旦新政出台,中小学生可以在寒暑假参加英国的语言学习课程及游学课程,白领及在职人士可以利用短期课程充电学习,所有在英国短期入境的人都可以享受到英国多样丰富的教育教学,“游学”将变得更为便利。(李祉涵)
一成以上新生有意转换专业
入校仅俩月,尚未涉及专业课的一些新生已做好了转换专业的打算,但实际上他们对本专业的了解却知之甚少。麦可思对部分高校的2012级新生调查显示,12%的本科生与11%的高职高专生有意转换专业。具体看来,有意转换专业的新生转换专业的主要原因是“原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原专业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
被调查的这部分2012级新生最希望加强的入学教育是“专业认知教育”,其后依次为“职业前瞻教育”、“迎新联欢会”、“校园生活介绍”、“社团招新”和“心理咨询”。
同时,建议高校邀请高年级学生“现身说法”,从学生的角度向新生解读本专业,以此来帮助新生了解专业,从而更理性地作出转换专业或者辅修专业的决定。对于一些就读非理想专业的新生,高校一方面可以在入学教育阶段加强对本专业的介绍,激发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放宽转换专业限制或拓宽第二专业选择,为其积极投入学习创造条件。麦可思
大学究竟有多少学科
大学里究竟有多少学科?至少有42个。
这些不同学科包括:历史语言学、文学、表演艺术、哲学、宗教、军事科学、公共管理学等。通常人们把这42个学科分为五大领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形式科学、专业和应用科学。
美国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杰伊·迈克丹尼尔指出,当今时代,人们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比人文科学更重要,更具体地说,在世界各地,人们都在强调的STEM学科—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比其他学科更重要。自然科学和数学之所以被认为重要,原因不只是因为它们产生的知识,还因为它们可以以非常实用的方式在技术和工程领域中应用。
他指出,学科交叉与跨学科在现代大学中似乎正在上升:交叉学科和跨学科思维的未来,不仅在于探索认知现实的不寻常的方法的乐趣,更在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创造性劳动
(作者:何锡章, 苑广阔, 李祉涵, 麦可思,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