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写好论文讨论部分
如何写好论文讨论部分(国外牛人写)[转] ★
7654321(金币+1):thanks
科学论文的讨论需要结构化
医学刊物的读者对论文的IMRaD结构(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Introduction,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1相当稔熟,自觉或不自觉地都知道每部分的作用。同样,读者也已熟悉结构式摘要,它所含的信息比非结构式摘要多2,3。有些刊物要求特殊论文使用特殊结构,如报告随机试验(randomised trials)的论文使用CONSORT结构4。现在我们提议,科学论文的讨论部分也要结构化,因为它经常是论文最薄弱之处,仔细地解释而成为喋喋不休。
老式论文往往缺少新的数据资料(可能包括病例报告),讨论却洋洋洒洒。讨论的作用似乎是让读者相信,作者对数据的阐述及推测的正确。这不是对证据的公正检验。时代变了,人们更重视方法和结果,因为方法愈加复杂,更具科学价值。但是,我们仍然发现许多论文的讨论似乎是在“推销”自已。
Lancet主编Richard Horton 和一些人士曾撰文谈及作者如何在论文的讨论中玩弄辞藻6,7。有些作者的讨论文字拉杂,无小标题;重一般,轻特殊;叙述臃肿,扬长藏拙,结果择要,反复唠叨,夸大发现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导致偏差。不顾收集的证据,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建议科学论文讨论部分使用的结构.陈述主要发现.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
.同其它研究比较的长处和短处;特别要讨论结果中的差别.研究的意义:可能的机制和临床医生或决策者的使用前景.未解答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讨论一开始要重新说明主要发现,用一个句子表示较为理想。接着全面说明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两者不可偏废。实际上,编辑和读者最注意研究的短处,这是所有医学研究不可避免的。编辑和读者一旦发现研究的短处,而作者未加讨论,他们对文章的信任会发生动摇,心生疑窦:是否还有他们和作者都未发现的其它弱点呢?
其次,将该研究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较其优劣。与其它研究进行对照,切忌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重要的是应该讨论为什么会得出不同于别人的结论,作者可以放开去推测;但是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结果为什么与别人的结果有差别,就不便作这种推测,也不该断言自已的研究结果正确,而别人的错误。
接着应该讨论自己的研究“表明”什么,如何解释自己的研究发现,以及对临床医生或决策者有什么意义?此刻,作者的境地是危险的,多数编辑和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谨慎,不逾实证界限。由读者自己去判断研究的意义:他们是会做到的。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究结果证明不了什么,防止读者得出过度、不实的结论。最后,应点明哪些问题尚未解答,以及要继续做的工作。显然,编辑和读者不喜欢夸大的作法。事实上,作者对论文的这一部分常常写得乱糟糟的。虽然无法阻止作者写一篇充满推测的文章,但切不可因推测而毁了证据。
讨论部分有时也许需要别的小标题,但我们以为,现在提出的结构适合大多数研究论文。尽管统一结构有难度,甚至受限制,我们相信这种结构会降低总的文字长度,防止不恰当的推测和重复,减少报道偏差,提高报道的总体质量。这种设想是完全经得起检验的。我们欢迎BMJ的作者和读者发表观点,如果反映好,我们将使用结构式讨论。(钱寿初 译)
论著中讨论部分的写作:
论文中的讨论部分是作者根据研究结果发表个人见解、阐述学术思想的展开部分。在讨论中作者要对实验、观察、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从机理上探讨,从理论上论证。
一、中讨论部分的主要内容
1、讨论以研究结果为线索展开,提出观点和见解,并引用研究所获得的事实、数据论证观点,证明作者提出的假说的正确性。
2、阐述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说明本项研究结果的重要价值。
3、将本文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类似课题的研究进行比较、以说明本文的创新与先进之处。
4、对研究结果中可能有的误差与阴性结果做出解释和说明,指出有待研究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设想、建议等。
二、写作讨论部分时需注意的问题
1、讨论要以论证作者的观点为主要内容:研究取得了结果就是使有待实践证明的假说、经过科学思维形成的理论认识得到了证实,证明作者提出的假说是合理的、科学的,观点是正确的。因此,在讨论部分,要围绕研究结果深入阐明作者的学术观点,并用通过实验、观察、研究获得的资料、数据及已得到科学界公认的理论、原理为论据,详尽全面的论证作者的观点。
2、论证时要使用正确的论证方法,表明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使论证具有说服力,具有可信性。
3、讨论中,要以作者对个人学术观点的论证为主要内容,引证文献只是用以比较或辅助作用,不能反客为主,将讨论部分变成综述而冲淡了作者的见解。所以,引用文献时分量要适当,不需要成段成句的引用,说明意思就可以了。
第二篇:【一般】如何写好论文讨论部分
如何写好论文讨论部分(国外牛人写)[转]
科学论文的讨论需要结构化
医学刊物的读者对论文的IMRaD结构(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Introduction,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1相当稔熟,自觉或不自觉地都知道每部分的作用。同样,读者也已熟悉结构式摘要,它所含的信息比非结构式摘要多2,3。有些刊物要求特殊论文使用特殊结构,如报告随机试验(randomised trials)的论文使用CONSORT结构4。现在我们提议,科学论文的讨论部分也要结构化,因为它经常是论文最薄弱之处,仔细地解释而成为喋喋不休。
老式论文往往缺少新的数据资料(可能包括病例报告),讨论却洋洋洒洒。讨论的作用似乎是让读者相信,作者对数据的阐述及推测的正确。这不是对证据的公正检验。时代变了,人们更重视方法和结果,因为方法愈加复杂,更具科学价值。但是,我们仍然发现许多论文的讨论似乎是在“推销”自已。
Lancet主编Richard Horton 和一些人士曾撰文谈及作者如何在论文的讨论中玩弄辞藻6,7。有些作者的讨论文字拉杂,无小标题;重一般,轻特殊;叙述臃肿,扬长藏拙,结果择要,反复唠叨,夸大发现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导致偏差。不顾收集的证据,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建议科学论文讨论部分使用的结构
.陈述主要发现
.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
.同其它研究比较的长处和短处;特别要讨论结果中的差别
.研究的意义:可能的机制和临床医生或决策者的使用前景
.未解答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讨论一开始要重新说明主要发现,用一个句子表示较为理想。接着全面说明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两者不可偏废。实际上,编辑和读者最注意研究的短处,这是所有医学研究不可避免的。编辑和读者一旦发现研究的短处,而作者未加讨论,他们对文章的信任会发生动摇,心生疑窦:是否还有他们和作者都未发现的其它弱点呢?
其次,将该研究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较其优劣。与其它研究进行对照,切忌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重要的是应该讨论为什么会得出不同于别人的结论,作者可以放开去推测;但是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结果为什么与别人的结果有差别,就不便作这种推测,也不该断言自已的研究结果正确,而别人的错误。
接着应该讨论自己的研究“表明”什么,如何解释自己的研究发现,以及对临床医生或决策者有什么意义?此刻,作者的境地是危险的,多数编辑和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谨慎,不逾实证界限。由读者自己去判断研究的意义:他们是会做到的。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究结果证明不了什么,防止读者得出过度、不实的结论。最后,应点明哪些问题尚未解答,以及要继续做的工作。显然,编辑和读者不喜欢夸大的作法。事实上,作者对论文的这一部分常常写得乱糟糟的。虽然无法阻止作者写一篇充满推测的文章,但切不可因推测而毁了证据。
讨论部分有时也许需要别的小标题,但我们以为,现在提出的结构适合大多数研究论文。尽管统一结构有难度,甚至受限制,我们相信这种结构会降低总的文字长度,防止不恰当的推测和重复,减少报道偏差,提高报道的总体质量。这种设想是完全经得起检验的。我们欢迎BMJ的作者和读者发表观点,如果反映好,我们将使用结构式讨论。
(钱寿初 译)
第三篇:论文的讨论部分如何写1
(1)陈述主要发现
(2)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
(3)同其它研究比较的长处和短处;特别要讨论结果中的差别
(4)研究的意义:可能的机制和临床医生或决策者的使用前景(5)未解答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讨论一开始要重新说明主要发现,用一个句子表示较为理想。接着全面说明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两者不可偏废。实际上,编辑和读者最注意研究的短处,这是所有医学研究不可避免的。编辑和读者一旦发现研究的短处,而作者未加讨论,他们对文章的信任会发生动摇,心生疑窦:是否还有他们和作者都未发现的其它弱点呢? 其次,将该研究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较其优劣。与其它研究进行对照,切忌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重要的是应该讨论为什么会得出不同于别人的结论,作者可以放开去推测;但是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结果为什么与别人的结果有差别,就不便作这种推测,也不该断言自已的研究结果正确,而别人的错误。接着应该讨论自己的研究表明什么,如何解释自己的研究发现,以及对临床医生或决策者有什么意义?此刻,作者的境地是危险的,多数编辑和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谨慎,不逾实证界限。由读者自己去判断研究的意义:他们是会做到的。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究结果证明不了什么,防止读者得出过度、不实的结论。最后,应点明哪些问题尚未解答,以及要继续做的工作。显然,编辑和读者不喜欢夸大的作法。事实上,作者对论文的这一部分常常写得乱糟糟的。虽然无法阻止作者写一篇充满推测的文章,但切不可因推测而毁了证据。讨论部分有时也许需要别的小标题,但我们以为,现在提出的结构适合大多数研究论文。尽管统一结构有难度,甚至受限制,我们相信这种结构会降低总的文字长度,防止不恰当的推测和重复,减少报道偏差,提高报道的总体质量。这种设想是完全经得起检验的。我们欢迎BMJ的作者和读者发表观点,如果反映好,我们将使用结构式讨论。
第四篇:完善SCI论文讨论部分
SCI论文讨论部分仅仅是围绕在文字的表面进行研究的话,只会越来越偏离文章发表的标准和要求,之前已经说过讨论部分贯穿整个文章始终,如果这部分无法抓住核心进行准确分析和定位,那么文章的结果也就没法进一步往深层次拓展。
大部分的作者在SCI论文讨论上面缺乏对深度的挖掘,常见的情况都是围绕浅层的研究内容或者是在量化指标方面,比如说在某项实验中两组数据的记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论文写作中肯定会适当的引用实验数据并且配有图表,有些作者好不容易找到可以写的点做一就不断的在数字上面啰嗦,其实这些内容已经很直观的在文章的表格或者图片中展示给读者了,就不需要在对这部分进行不必要的深究。加入实在没有可写的内容的话就借助文献或者利用身边其他资源来充实这部分,可采用的方法比如把文章交给可提供论文相关服务的经验丰富的团队来对文章进行补充、修改和润色等等。
SCI论文讨论部分的重要性已经强调过了,具体的内容要结合自己的文章做出最合理的判断,以此来保证文章的发表率。同样的,在《SCI论文格式要满足的3大点》中有一些格式上的要求,包括讨论部分,可以对比参考一下。
第五篇:科技论文讨论部分的写作方法
青岛农业大学
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限选课结课作业
题目:科技论文讨论部分的写法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
科技论文讨论部分的写法
科技论文的“讨论”是对获得的所需要科研资料进行各种综合判断,从而得出具有独特性或创新件结论的推理论证过程。其目的是为最终结论提供理论依据,可对全篇论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便让读者通过论文的“讨论”了解该论文的价值等,明确还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方向。
讨论一开始要重新说明主要发现,用一个句子表示较为理想。接着全面说明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两者不可偏废。实际上,编辑和读者最注意研究的短处,这是所有医学研究不可避免的。编辑和读者一旦发现研究的短处,而作者未加讨论,他们对文章的信任会发生动摇,心生疑窦:是否还有他们和作者都未发现的其它弱点呢?其次,将该研究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较其优劣。与其它研究进行对照,切忌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重要的是应该讨论为什么会得出不同于别人的结论,作者可以放开去推测;但是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结果为什么与别人的结果有差别,就不便作这种推测,也不该断言自已的研究结果正确,而别人的错误。
一、写作原则
科技论文“讨论”部分的写法可多种多样。如果说“资料与方法及“结果”部分是在“摆事实”,那么“讨论”便是利用前面的事实,借助于“参考文献”展开的“讲道理”,即透过现象探讨其本质的过程。所以撰写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1.1 可靠的论据。以真实、可靠、充分、确凿的资料做依据,利用获取到的原始资料,再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紧紧围绕文章的主题进行逻辑推理。注意原始资料需经过统计学处理,而引用文献参考时一定要忠实原文,不得唯我所用,断章取义。
1.2有力的论证。论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分析、推理的过程,分析事物本身与所述观点之间的必然联系。论证要采用以理服人、合乎逻辑的科学论证方法,不可做无道理的推断,更不能进行毫无根据的猜测。在论证过程中注意资料要为观点服务,避免资料与观点的分离,道理与观点的脱节,引文与
观点的不一致。
1.3 明确的论点。科技论文的关键在于“立意”。意,就是论点,也是文章的主题,在讨论中要求观点正确、鲜明、深刻,必须具有作者自己鲜明的主张和见解,清楚表达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当存有争议问题时,决不可以人云亦云、模棱两可。
1.4准确的表达。讨论中的结论是经过科学论证得出的,应以讨论内容为前提,具有确定性,强调最终判断的简明、概括和精练。遣词造句须准确、适度,做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实,切不能无中生有妄下结论。
例如:源自《海军医学杂志》2006(02)
直接数字化摄影质量控制
乳突是中耳的一个感觉器,天下论文外观呈乳样突出,整体上如一个类圆锥体,可分为乳突尖部、乳突峡、部乳突基底部,乳突内部为乳突小房和乳突窦。由于X线片只能平面显示,所以只有特殊位能更好地显示。因为球管打了角度以后中心线与床面成一角度,中心线呈斜线照入,头颅有一定厚度,射线到达近球管一侧头颅和到达近床面一侧头颅的体表位置不一,需要估计中心线对外耳孔外几厘米,造成初学者的困惑和操作难度。数字化摄影是平板探测器将X线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再行数字化,整个转换过程都在平板探测器内完成。没有暗盒或IP板,只能通
过调整患者体位和球管来达到拍摄要求。我们通过使用固定点,可以很准确地使乳突中心置于拍摄中心。不用去考虑斜线造成的影响。
直接数字化摄影出图快,不需要反复更换影像板,可减少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摄影时间,提高了影像科的工作效率。数字化摄影可以即时获得图像,若摄影时图像不正确或达不到诊断目的,可以及时进行修正,避免了患者反复来影像科重拍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影像科的整体形象。
实例分析,作者以以真实、可靠、充分、确凿的资料做依据,利用获取到的原始资料,再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紧紧围绕文章的主题进行逻辑推理,具有确定性,强调最终判断的简明、概括和精练。遣词造句须准确。
二、写作方法
“讨论”的写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的结构,而文章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作者思路是否清晰、周密。当作者具有明确而科学的思维时,才能具有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逻辑和内在联系的能力,才能将复杂的事物逻辑地、顺理成章地表达出来。文章结构无固定格式,往往根据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进
行构思。一般考虑如下几个环节:
2.1 层次与段落。层次是文章主题的表现次序,段落是使文章层次清楚的表现手法。层次段落的划分方式:①递进式,即根据文章揭示的主题需要由浅入深、先易后难,逐层分段讨论,使文章保持各层次间的递进关系;②分总式,即先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后总结归纳加以综合,或先概括后具体,先提纲挈领说明主题再分项分序详细说明内容;③并列式,通过内容上没有关联的几项内容共同表达文章的主题,如总结某病的临床诊治体会文章,其中诊断与治疗可并列讨论,而讨论与治疗中的不同项目也可采用小标题分别讨论。对各层段顺序可依时间或重要性、复杂性、相似性等安排,既有联系,又重点突出,避免段落的混杂交错。
2.2过渡与照应。过渡与照应表现在文章的开合、转意、承接等方面,是文章的表达技巧,目的在于防止行文松散、文意割裂,以保证全文集中表现主题。①分合转述:总述转变为分述,如“分述如下”,或分述转变为总述,如“综上所述”等,使用要适当;②内容转述:由一层意思转述为另一层意思,或语意未尽,做补充表达时用,转述强调程度不同,用语也应有所差别,使用中要予以斟酌;③表达方式变换:转换表现手法,常用于叙述与议论。
2.3详写与略写。一般议论文多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方法阐明作者观点,重在“论”;而一般说明文多是以介绍客观事实,从中探索真谛,重在写实。计划生育科技论文多属学术性论文,主要以议论文和说明文相结合的手法进行,所以资料和讨论均不可偏废,要根据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确定详写与略
写,使其相辅相成。
2.4论证方法。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可运用不同的方法:①归纳法,通过很多个别事例归纳出它们共同属性,发现它们共同存在的本质,从而得出该类事物的普遍性,成为文章的论点;②类比法,将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得出确切的结论成为文章的论点;③演绎法,通过引用某一个公认的、众所周知的科学论断或道理,结合本研究资料推断出一个新的论点;④反证法,提出与自己观点相矛盾的论点,再用大量的资料证明其谬误,用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2.5 开头与结尾。古人对文章的开头往往用“风头”来形容,要求隽永夺目;结尾用“豹尾”来形容,做到简短有力。通过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结尾要求:①总结全文,强化万方数据,主题,要把握住精练,谨防与开头重复;②提出论文在理论上意义和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时,要注意客观,谨防哗众取宠;③提出进一步建议时要适度,谨防画蛇添足;④通过对论文引言中提出的问题明确相应的结论来结束全文。
2.6写作要点。①设法提出结果中证明了的原理、相互关系,并归纳性的加以解释,但注意只应是对结果进行
论述而不是重述;②指出本论文所研究的结果和解释与以往发表的文献著作相一致或不一致的地方;③论述自己研究工作的理论含义,以及实际应用的各种可能性;④指出可能出现的情况,明确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和今后探索的方向。一篇文章通常只讨论某几个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图文制宜,言中有物。
例如:源自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诊断颌面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颌面骨解剖结构复杂,主要包括鼻骨、泪骨、上颌骨、腭骨、颧骨等。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增高,颌面骨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多。
SSD三维重建成像空间立体感强,能极好地显示骨折的结构,尤其是结构重叠区域的三维关系,对颌面骨骨折的部位、范围及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等(如从多角度显示髁状突与关节窝的空间位置关系)、骨折移位程度、方向,碎骨片的位置、大小、数目等情况,论文格式特别能全程清楚地显示不规则骨折线的畸形走行,提高了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Kreipke等认为Lefortil型骨折X线平片和二维CT不能很好地显示骨折线,而三维CT可以直观地显示骨折线的走行情况和骨折段的移位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CT三维重建的另一个突出优势在髁状突骨折的显示上,可从任意角度观察病变部位,清楚显示髁状突骨折类型、骨折块移位方向、距离和空间位置、关节面的朝向、下颌骨升支断端上移范围、与颞颌关节窝的空间关系等,较CT二维影像更接近人体内的真实解剖结构,避免了主观想象过程中因分析理解差异所导致的误诊。本组29例下颌骨骨折病例中,4例共11处诊断有或伴有髁状突骨折,其中3例先经下颌侧位片及二维CT未能确诊,经过旋转角度观察,证实为脱位并向内侧移位,并因髁状突无明显移位,外科医生采取了保守治疗。
实例分析:这段讨论部分,作者设法提出结果中证明了的原理、相互关系,并归纳性的加以解释,并且指出本论文所研究的结果和解释与以往发表的观念相一致或不一致的地方;论述自己研究工作的理论含义,以及实际应用的各种可能性;运用充分的例证来辅佐自己的观点。
三、常见问题
3.1将讨论写成文献综述。讨论应中心明确、语言精练,文献引用恰当。许多作者为达到丰富文章目的,在讨论中旁征博引,或引用与本论文研究不太相关或完全无关的文献,使得作者的观点模糊不清,甚至根本没有,忽视了本应讨论的问题。有些论文结尾虽有结论,但与论文前面的目的和结果联系不起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作者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讨论中引用的文献越多越好,能够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档次,以至将自
己的宝贵资料淹没了。我们在审稿过程中经常看到一些稿件,前部分立意新颖、资料宝贵,可就是因为讨论过于冗长,让人不知所云,甚至离题万里,使整篇文章大打折扣;二是由于论文存在科研设计不尽合理之处,使依据结果产生的结论似是而非,作者试图依靠引用大量文献来掩盖它的不足,将讨论写成文献综述。所以,作者在讨论时一定要明确中心论点,紧紧围绕本文主题进行推理分析,并客观评价本研究的结果。
3.2重复叙述结果内容。论文结果部分是对研究获取的各种数据进行客观的描述,这些数据应成为导出作者观点的依据。但在许多来稿讨论中,作者用大量笔墨重复叙述结果中已经描述过的内容,重复以往文献报道内容,仅仅得出与他人报告“相一致”、“相符合”结论,没有对本研究结果产生的现象作深入的分析、解释或推论,失去讨论的真正意义,也无法得出新的科学论点,使论文缺乏深度甚至消弱了论文发表的价值;有些论文甚至将应在结果中表达的内容写在了讨论中,使结果与讨论混淆不清;有些作者常常有感而发,泛泛而谈,脱离本研究结果而进行议论,使结论缺少依据。这些都是目
前来稿讨论中出现的最多问题。这一方面缘于作者不了解科技论文讨论应写哪些内容,误以为只要有结果加以说明就行了,忽视了讨论的重要目的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作者阅读文献不够,不能够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有全面了解,使讨论无法深入进行。
3.3诠释不恰当。“讨论”的内容应恰如其分地诠释本论文研究的结果,可是有些作者往往不能很好把握诠释的分寸。要么诠释不足,要么诠释过度,有的甚至置研究结果于不顾,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讨论,有些为凑足文章字数而讨论一些与本论文研究不密切的内容。
3.3.1不足诠释,未能就研究资料作出必要的合乎逻辑的解释。例如一篇关于“某地农村育龄群众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在结果中描述了群众问卷调查情况,但在讨论中作者仅介绍了我国艾滋病预防的紧迫性以及在预防中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而没有对本调查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解释分析,使文章的结果成为“摆设”,对今后开展工作的建议仅仅停留在普遍性认识上,缺乏新意和深度,更没有针对性。
3.3.2过度诠释,盲目夸大本研究或临床观察结果所引出的理论意义、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3.3.3无关或多余诠释,忽视本文应讨论的问题。
3.3.4错误诠释,诠释不当,或以偏概全,以局部结果轻易推论整体、全部,或仅凭主观做出结论。
例如:126例继发性不孕的原因分析《生殖与避孕》 1997.17(6)
对门诊收集的不孕妇女进行输卵管通液以及性激素、抗精子抗体、支原体等检测,并将各种阳性结果构成比进行比较,同时对以往孕产史、避孕史构成比进行了比较。在讨论中得出“流引产、宫内节育器放置人数的增加,导致输卵管炎症发病率增高,结果导致不孕”,“内分泌因素、子宫粘连、免疫因素等是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等不恰当的结论。此类错误可能是作者理论水平有限,未能发现科研设计上的缺陷或表述上的漏洞,导致逻辑错误,对结论的准确性产生不良影响。的确,诠释永远不可能精确无误的,但最好是做到相对的充分和足够。讨论是科技论文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的如何,即体现出作者的分析综合能力,也反映出作者阅读文献、掌握科技动态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说明作者学术造诣的深浅。故写好“讨论”并非易事,可以说“讨论”是科技论文最难写的部分。因此,作者要重视科技论文讨论部分的写作,这对于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发表价值将大有裨益。
总的来说,科学论文的讨论需要结构化,建议科学论文讨论部分使用的结构1陈述主要发现2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3同其它研究比较的长处和短处;特别要讨论结果中的差别4研究的意义:可能的机制和临床医生或决策者的使用前景5未解答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讨论部分有时也许需要别的小标题,但我们以为,现在提出的结构适合大多数研究论文。尽管统一结构有难度,甚至受限制,我们相信这种结构会降低总的文字长度,防止不恰当的推测和重复,减少报道偏差,提高报道的总体质量。这种设想是完全经得起检验的。我们欢迎BMJ的作者和读者发表观点,如果反映好,我们将使用结构式讨论。
[1]董琳.科技论文讨论部分的写法.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6,14(11)
[2].刘清海.甘章平.孙慧兰.王晓鹰.张恩健.徐杰医学论著准结构式讨论的可行性与设想[J].2010(2)
[3].刘清海.张恩健.王晓鹰.甘章平国外医学论文讨论分层情况的调查——兼谈结构式讨论的可行性[J]2009(1)
[4]吕辉.直接数字化摄影质量控制[D].2006(02)
[5].陈飞.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诊断颌面骨骨折的临床价值.2010(48)
[6].龚林 沈辉宁.126例继发性不孕的原因分析生殖与避孕[D].199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