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论文—鸦片战争(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21:4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课论文—鸦片战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课论文—鸦片战争》。

第一篇:历史课论文—鸦片战争

民族精神护卫国家毅然不倒--

《鸦片战争》观后感

很久以前就在中央六套电影频道看过谢晋的《鸦片战争》,那时我还小只是对主角名族英雄林则徐很有感觉。为了写这篇论文,我只得再重温一遍这部有点过时的电影。

看过历史或者对社会发展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鸦片战争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影片主要描绘了林则徐和琦善的斗争,无论是林则徐还是琦善,他们的想法都有其道理,而道光皇帝无论采用谁的做法,都避免不了战争的爆发,中国也最终难逃被列强宰割的结果。这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刚刚开始发展时,强烈渴求市场和资本而导致的贪婪本性造成,另一方面,则是中国胆小怕事不知天高地厚的特点,以及当时腐朽难当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一时刻产生了错位,导致了矛盾。最主要的我认为还是美丽又罪恶的资本主义,因为有利可图的是对方,利益的驱动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

也许是最近看多了梭罗、康德的哲学,我竟突发奇想地把鸦片战争与现代文明和社会发展联系了起来。我对现代文明一直不太认可,虽然我不像余秋雨那样不用手机不用电脑,但我也希望尽量摆脱这些所谓的现代高科技产品。现在到了大学,已经用计算机来写过好些论文了,但是我还是经常反思所谓的现代文明。

不可否认,我们的现代文明是建立在西方工业革命后发展的文明之上的,在全球化市场的强大动力下被进一步强化。但是,这种文明也只

是人类所有可能性中的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全部的可能性,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非凡就是一个明证。

在漫长的古代史中,东方文明很长一段时间领先于西方文明,东方曾经是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宗教兴盛的地方。在近代才落后于西方文明。而也就是在近代东方饱受西方列强的压榨。战争,可恶的战争或

者冲突至今没有消失。

战乱也从来没有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彻底消失。春秋战国是有名的战乱年代,后世的秦朝,三国,五代,南北朝,唐,宋,元,战争让好战的最高统治者欢喜,但却遭到受难的群众强烈反对。也正因此,反战的呼声一直就没有断过。诸子百家里面的大型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之类皆为反战。提倡中庸思想的中国人早在古代就通过大量的战争知晓了战争的危害性,由此中国人特别是中原人的内心因此变得内敛,平和,言重一点可以说是疲软。

看看西方,西方各国是通过工业革命开始现代文明的。英国是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利润而不择手段——通过政府贩卖鸦片毒品来获得利润。这种惨无人道的做法在19世纪的时候却是英国对中国的最大贸易。英国政府甚至对中国开战来拓展殖民地和扩大贸易,这种做法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也就难怪整个中国政府对此无

切实有效的抵御措施。

分析当时西方人的心态。当时的欧洲各国通过工业突然获得了大量的生产力,当然也包括军力,于是扩张的心态便开始产生。他们开始对海外跃跃欲试,对小国直接用军事进行掠夺,对中国这样的大国则通

过鸦片一类的特殊商品进行变相掠夺。为了利益不惜发动战争的想法终于变得浮现并最终得以实现了。单纯的利益驱使像毒品一样在他们的文明中浸透。于是,终于,他们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又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把地球上几十亿人卷入战争,整个世界几乎都被战火燃烧过了,其带来的经济文化损失不可估量。

东方文明早在冷兵器时代便已经在实践中明白了,世界并不是不可和平共处。而西方人直到二战后才开始明白这一点…… 200多年过去了,英国已经雄风不再,美国已开始不再年轻,而他们年轻时不加节制的后果终将暴露出来,阿富汗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战争并不可能带来繁荣,一系列的危机也不可能就此消失,因为资本社会的发展本质没有改变……

西方打的发展有他们自己的思路,那是他们的自由选择的结果。一切还没有结束,不能说资本主义一定会被社会主义战胜。反思我们自己的发展就知道我们的路才走到多远。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市场依然没有完全被开发,人民的生产力还没有完全被释放。各种西方产品不断向中国输入,很惭愧的是,很多国人把这看成是西方开化的洗礼,其中包括胡乱叫嚣民主自由的大学生。

在我看来,某些西方的糟粕与当年的鸦片相差无几,甚至比鸦片的危害还要严重,而一小部分人还在自得其乐,逢人便说国外好。他们终究是看不起咱们中国的,因为这个被人看不起的国家在他们面前有着可笑的、愚昧的自以为是,一边自以为是,一边讨好,他们对别人磕头、鞠躬、贬低自己,他们口口声声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却

追求享乐生活奢靡。就像是龟兔赛跑里的乌龟,在兔子追上来的时候还在做美梦,终究不堪一击,岌岌可危。

道光皇帝误解林则徐的时候说了一句“林则徐!误国、误朕、误天下!”中国现行的政治制度中的依然有这么一个特点:上层下层互不了解,高层和底层难有真实的对话。孰是孰非没有明确判断,中间人一句话就可能搅浑大局,基层工作者不做实事,人民便破口大骂其实呕心沥血的高官,多么可悲。林则徐说:“我不怕洋人,就怕内患不除,他日鸦片必卷土重来啊!”内患是什么,是中国人的愚昧,是清政府的腐败松垮,也是中国政治的这种互不了解。这是非常致命的。现在的中国还是这样,每一个机构、每一个级别都怀有各自的意见,个有个的打算。过场到处,腐败到处。我们仍然在混沌中徘徊……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已经得到飞跃的发展。但我们要明白,经济不是目的,旁人不会因为你经济的鼎盛而表示崇拜,让人尊敬的原因在于人格,在于不屈就的人格。而国家的人格就表现在于国家精神,一种泛国民化的性格,这种性格我不能明确指出来,但它必是一种向上的有活力的性格。一个国家的强大最好的体现是美好的民族精神时刻体现在每一个公民身上,就像德国的严谨,日本的创新,韩国的团结,美国的勇敢。站在历史的一个高度,我们强烈呼唤我们

自己民族精神的回归。

很高兴最近的中国政府在国家形象方面做了那么多努力。申办奥运会、世博会,和众多国家互办文化交流年,在国外积极举办孔子学

堂……中国又重新捡起了自己的文明,扬起了自己的东方文化大旗,我一直认为,中华文化的延续和光大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幸福。我们要记住英雄林则徐大那句名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真正正视和反思曾经屈辱的历史。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开始正视和反思它的历史时,才能真正地站起

来。

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把鸦片战争放在它应该在的历史位臵中,不得不承认,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件好事。它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开始,现代化的开始。假如没有这一次重创,中国将难以认识到自己的傲慢是多么的可笑。一个民族有屈辱的历史可以让它的人民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澄明,只要我们愿意正视和反思它,包容一切,珍视一切。鸦片战争不仅带给我们灾难,也带来永远不容遗忘的教训。我不能确定战乱是否会再降临我们这个国家,很多人批判现在的国家政策偏软,这些质疑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但我坚信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最高政治智慧的中央领导,坚信他们不会让鸦片战争重现。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会重新站在世界之巅,和各国人民友好分享这个美好的星球的一切。

第二篇:历史课改论文

第1页

浅议新时期的历史课改

浅议新时期的历史课改理念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荷花民族中学

王文军

第2页

浅议新时期的历史课改

摘要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新时期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学生观,转变落实学习方式,树立新的教学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传统的教学我们应该有一定的继承,辅助新时期历史课改的发展,应该学会以史为鉴,解决好新时期的历史教育问题,更好的完成中学历史课改教学任务。

关键词: 新时期、教师、历史课改、学生、主体、社会进步

第3页

浅议新时期的历史课改

所谓课改就是要确定课程意识,由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课程设计,目标,开发,创新,评价意识)

就是要具有逆向思维的意识,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思维的培育者;还要树立资源意识,由“个体劳动者”转变为“大教育”的合作者,有效开发利用资源,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成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从师生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从教研关系看,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从学教与社会关系看,教师是社会教育的合作者,共建者。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在对待自我上,强调要反思。(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会合作(与同事及家长的合作)。

教师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播者、潜能的开发者,还是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伴随者,更是教育领域的探究者。老师要做的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技术;积极参与课程开发,最终要通过研发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一,在新课程与学生这方面

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身心发展有规律);学生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人,有独特性,但是与成人还是有 第4页

浅议新时期的历史课改

着巨大的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的人,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

二,新课程下的课程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

2、强调课程综合,设置许多综合学科。如艺术,综合实践等。主要是强调学科整合,三维目标整合。

3、强调课程特别是农村中学课程要服务地方的经济。

4、强调爱国主义的教育。

5、均衡科目的结构。

6、特别强调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棵。

7、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8、开放活动课程:观念开放(体验课程观,平等师生观,三维目标观,生成教学观,发现的学习观)教材开放,主体开放,教学过程开放,评价开放。

9、学校建立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的教研制度;民主科学的教管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10、要综合历史实践活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经验课程。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特点:整体性、实际性、开放性、自主性。主要内容:研究性学习,应该学会以史为鉴,来解决新时期的问题。

那么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还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第5页

浅议新时期的历史课改

1,我认为,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我们要明白学生与成人之间也还是有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2)自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如何落实学习方式的转变?

1,我们要明确教师的职责:

首先,要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其次,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最后,要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2,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从最广义的角度来看,我们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经验得到的一切都是课程,而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精神、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典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新、超常的表现)等等。

第6

浅议新时期的历史课改

3,确立新的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方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那种通过严格程式化的规则、过程、步骤进行监控的系统方法并不适应这项工作。

传统教学的满堂灌的方式,使得我们的教学事倍功半。为了培养出合格的创新人才,在新时期的历史教学我们必须进行观念的更新,用新课改理念指导历史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自学、探究,不断的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更上一层楼。

新时期的历史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部分学生学历史无兴趣,跟少数教师教学时的满堂灌,有密切的联系。为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并帮助学生建立新学习方式。即自主、探索、主动的学习。如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控究性问题,到网上去查找有关的资料就是这种学习方式的具体表现。如学到初二上册册中国近现史中“百团大战”这个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借资料或让学生自己在课外查找有关的史料,提出“百团大战”当时应不应该打?进行课堂辩论。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课前或课中的启发,进行情境启发,渲染课堂气氛。使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去感受历史、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充分发挥的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探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新课改革的精神实质,就是要让学生充 第7

浅议新时期的历史课改

分活动起来。教师要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学的过程留给学生。为此,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探究性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探究性问题,然后自己到当地图书馆、博物馆和学习的图书馆,去查找史料、阅读史料,并结合历史教材,让他们自己思考、质疑,论证,去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讨论课,或写历史小作文。还可结合时事热点:如关于台湾入联公投的失败,国民党的重新当选执政等问题,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讨论、辩论;或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讲演会;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如秦始皇、武则天、拿破仑、毛泽东、周恩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抗日战争等进行评价与讨论;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腾冲的滇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国殇墓园等;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进行课堂表演,总之要形式需要多样化。

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可以让经验丰富、对新课改有所探究的教师,率先上课,引导其他教师进行课改。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历史科任教师间相互交流的作用,相互观摩,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实践,探讨。如:课改初期可以先让全班同学进行预习,实际上传统的课同样要求学生加强预习,但课改中更强调这一点。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先让少数同学,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有意地安排几个同学主动配合老师上课改课,进一步促进课改的发展。

教师应该把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结合教材、教学实践进行认真总结。以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为调整教学策略建立可靠的依据,使课堂教学结构不断优化、第8

浅议新时期的历史课改

成熟。

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总结反思的地方很多。它是教师对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特别是课堂实践产生的灵感、瞬间智慧、与学生产生的强烈共鸣等,课后要及时记录,思考,作为今后课改设计依据。

但是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要有继承、才能创新,这样才真正的符合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本质。

中学的教育是基础的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历史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它包括反映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特征的重大历史事实、基本历史概念、基本历史线索和基本历史规律等方面。不能因为新课改革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历史的双基教学。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似乎在这方面是得心应手。所以,必须吸取、继承传统教学法的精华,而不能对传统历史教学全盘否定。同时,新课改革还要与中考相结合。虽然今天的中考有不少的弊端,不可能被取消,因为中考指挥棒的作用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能予以替代。这也是教师们无法回避、必须面对的现实!中学历史教学的课改不可能不受到这个指挥捧的影响、制约。为此,在进行历史课改的同时,必须结合中考《考试说明》这个要求、详细的考点进行教学。如果忽视这一点,那就是从一个极端移动到了另外一个极端上。

随着教育改革的实践、深入,历史教学课改,势在必行。为此,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必须适应这个形势,学习新课改革的理论,转化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实践、探讨、反思,把历史新课改革进行到底。

第9

浅议新时期的历史课改

4,在教材方面

尤其是新版的历史教材,其中增加了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在客观上提供了引发学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师,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应用?

我们应紧紧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营造师生和谐的教学气氛,创造优美的教学情境: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材料、形象的板书,让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易于同老师之间形成互动,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历史的空间中自由翱翔,学生才真正得到美的享受和人文的关怀。

新的课程教材主要特点是联系社会生活、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又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社会上处处有历史知识,历史就在身边。我认为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还应该把握好一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新教材的特点,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翻开历史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历史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初中历史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来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方法性、体验性、综合性和发展性,并结合学科主要知识,精心策划练 第10

浅议新时期的历史课改

习和精心设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同时要介绍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学科知识,转变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学科学习效果的提升,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做法,逐步学会学习,努力实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乡镇学校,地处偏僻,特别要注意这些山村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知识发展水平,加强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练习、观察、实验、讨论、制作、评议、调查、研究创作等学习活动,强化学科知识的应用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也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养成,努力实现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落实。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初中历史知识结合生活,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历史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而现行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实质,注重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从而形成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效的对话。例如,我在上《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一课时,我对课文的导入作了如下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第1

1页

浅议新时期的历史课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难点)

2, 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4,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这样的设计使教材资源得以充分激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达到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悱愤状态,有利于学生产生历史问题和主动建构知识的意识。

5,转变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1

2页

浅议新时期的历史课改

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牵引下的被动行为。显然,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过程,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基于此,教学的核心应是让学生参与到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之中,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历史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直到豁然开朗。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内驱力,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历史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能力

进行素质教育既要研究教师的教,又要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历史知识形成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布鲁纳提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所以,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联系,怎样归纳、怎样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 第1

3页

浅议新时期的历史课改

结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获取的历史知识的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和实际并没有脱轨,揭示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这样在引导学生分析过程中,挖掘了历史知识的内在智力因素,学生能借助学法很好的消化、吸收、应用历史知识,培养了能力。

总之,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所以,根据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效的课堂教学,除了把握教材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加强学法指导以外,还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地结合,使出学生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知识的乐趣,增进学好历史的信心,使他们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同时使得情感意识即爱国主义思想更加强烈,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在和平与发展这个大的世界背景的发展伴随之下,历史上的改革和革命基本上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人治到法治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所以我们在新时期也要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自己,为社会的和谐与新时期的历史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实现新时期的中国梦而努力,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做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第14

浅议新时期的历史课改

参考文献

【1】梁仁华:《课程改革与人文教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2 年第5 期

【2】中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饶晓清.搞好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文史教育研究,2011版

第三篇:论文:浅谈历史课的有效教学

浅谈历史课的有效教学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提高教学效率,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初中历史学科要研究的课题。根据多年来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活用教材,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的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以要充分利用历史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广阔背景,在课堂教学导入中有意识增加故事情节,以本人在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授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文为例,先以朗诵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和项羽兵败被围时唱的哀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引入到战火纷飞的古战场。

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必须巧设问题情境。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要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必须营造良好、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较为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意境,尽可能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尽可能把学生的自身创造潜质和创造欲望,通过教师的妥善引导、点拨焕发出来,使其转化为现实的创造能力,成为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创造条件,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有效教学的一种方法。

二、尽可能创设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上课时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时间。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为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在一堂课中精心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并提供恰当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主体”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而不是某种形式。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做教师的就一定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不能包办学生的一切。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为了使学习有方向性,避免盲目性,教师应预置自主学习的任务,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制定自主学习的任务。教师可以列举书目或网址,也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宣读介绍,并且让其他同学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四、指导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智慧型课堂始于问,有效的提问与学生自我谈论探究相结合能极大促进学生自学能力,挖掘学生潜能,促进思维的延伸,提高课堂的效率。如“开元盛世”一课中的动脑筋,阿拉伯商人透过衣服看到官员胸前有颗黑痣,一问竟然穿了五件衣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通过提问抛出问题,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开阔了思维的同时也自主获得了答案。期间有些学生会回答:“丝织技术高超”,但也有学生说:“唐朝人真开放穿着太暴露”。教师不必批驳,只需给予引导即可。同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学生相应评价。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锻炼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举两得。

五、建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传统教学中,评价的权威是教师,评价的内容是成绩,评价的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个性”。在“权威”与“统一”中,学生的个性被扼杀了。有个性的见解遭到否定,学生的价值判断变得模糊。因此,我们要建构兼顾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即教学评价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人格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条件。历史教学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点,更体现在他们是否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存在,是否在历史的塑像前悟到了历史认识,获得了主体化的历史;体现在学生面对感性的历史能否体验到一种历史情怀。缘此,历史教学的评价,不单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学习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综合性、发展性的评价。可以采用做文摘卡、编辑历史题材的小报、编演历史剧、撰写历史考察报告、撰写小论文等,这样可以加快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速度,甚至使其在瞬间升华,受益终生。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学科学生活动,并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内外的历史学科活动

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切的过去都是历史,过去的历史不可捉摸,比较抽象,如何让学生感知历史,感知过去,需要通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将课内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因此条件许可的话,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教学的视野从课内扩大到课外,从课堂扩大到社会,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时间,通过多种渠道学习,丰富知识面,例如开展:(1)讲故事,编写、表演课本剧;(2)收集、整理、观看历史文字、图片、电影纪录片;(3)参观、调查历史文化古迹,采访历史见证人;(4)举办历史故事会和历史辩论会。最后,在活动完成之后,不忘对一些不足之处,用发展的观点去评价,给学生改进、进步的机会与信心。

综上所述,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去用心经营历史课堂,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而且也让我们的教师在自主、创新的课堂里与学生一起共同发展,这也许是新课堂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目标。

金碧中学

黄大庆

第四篇:北京四中小论文——鸦片战争

关于鸦片战争的读书笔记

中国最近的一次沉沦,不过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事情——在1800年的世界工业生产中,中国占全球1/3的份额;在1820年的世界GDP总量中,中国占28.7%的份额,比排名第二至四位的国家的总和26.6%还要多。然而在鸦片战争中,中国还是败了。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在其它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嘉庆中叶后,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列强却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主要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同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200多万斤)鸦片。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和四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在林则徐的部署下,广州军民严阵以待。英军无隙可乘,逐北犯厦门,也未得逞。又进犯并攻陷浙江定海,继而又前往天津海口,将英国外交大臣的照会送交直隶总督琦善,琦善受命前往天津虎门口外的穿鼻,与英军统帅谈判,议定草约,称为《穿鼻草约》。中国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圆,英国归还定海,两国国交平行等。清政府大为震怒,于是清政府于道光二十一年一月对英宣战,并派皇侄奕山为靖逆将军,率兵赴广东作战。次月,英军攻占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琦善被锁拿入京问罪。同年四月,广州城郊三元里发生民众自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

同年夏秋,英军继续扩大战火,先后攻陷福建厦门,浙江定海,镇海和宁波。皇侄奕经奉命赴浙江主持军务,连遭挫败,逃至杭州。道光二十二年,英军攻陷吴淞口炮台,守将陈化成战死。之后,英军一度侵占上海,宝山,又闯入长江,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江南重镇---南京城下。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通过《南京条约》补充文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美国,法国随之也接蹱而至,先后胁迫清朝政府与他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九年,葡萄牙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关闭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尖兵利炮打

开。从此再也不能复合,美国总统泰勒随即派全权大使乘军舰到广州,清政府已成惊弓之鸟,急忙跟他签订《望厦条约》。

法国军舰开到广州海面示威,宣称将北上攻击舟山群岛,道光帝连忙跟他签了《黄埔条约》。几个中国人听都没听过的西方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普鲁士(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典等等,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享有的特权。中华帝国顿时陷入半殖民地状态。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鸦片战争的爆发和英军作战计划的真相我们知道,鸦片战争的爆发是英国政府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英国走私、贩卖鸦片,毒害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并赚取大量白银。清政府在1839年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而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贸易而打起来的战争”。但在因为中国禁烟而起的战争背后,却牵涉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西方学者在强调近代中西冲突的文化因素的同时,亦强调鸦片战争中海军的战略决不能与外交、政治、政府、政府代表等因素分离。总而言之,鸦片战争的爆发绝非偶然。这一点还可以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演变中考察一下它的历史背景,也就是战前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历史概况。

(一)国际

鸦片战争前,世界上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英国是当时最先进的工业国。法国自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工业生产也有较快增长,成为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强国。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远较英、法两国落后,其南部各州奴隶制还居于统治地位,但其商业资本也极力谋求向海外扩张势力。沙俄是欧洲的封建帝国。17世纪中叶,曾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1689年、1727年,中俄双方先后签订《尼布楚条约》和《布连斯奇条约》,划定中俄东段和中段边界。沙俄掠夺中国领土的阴谋暂时未能得逞,但仍野心勃勃,伺机而动。

(二)国内背景

中国装备陈旧,军纪败坏;对外策略上,英国为扩大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到处进行殖民扩张,而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统治者愚昧无知,不了解世界局势。在中英贸易中,由于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作用,英国依靠正常贸易难以打开中国市场,而其鸦片贸易又遭到禁烟运动的沉重打击。

由以上事实看出,鸦片战争前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构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可能性,而英国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这就决定了英国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性。中国的禁烟运动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

鸦片战争的失利,不能归结于中国上千年不变的皇权政体与英国数百年不变的君主立宪政体之间的区别;也不能归结为同为明君的康熙、雍正、乾隆与克伦威尔、维多利亚的执政能力差距。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迸发出的生产力的惊人提高,而非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单在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英国纺纱业的机械化,使生产力提高了300至400倍,长期统治世界的中国棉布,就被更价廉物美的英国布淘汰了。换句话说,由于在“工业革命”中落后,当西方工业化时,中国却被市场淘汰,不可避免地非工业化了。

鸦片战争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然而对于鸦片战争的结果却没有太多的异议。总的来说,鸦片战争的结果有以下四点:一是使中国丧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由一个主权国家开始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二是大量泛滥的鸦片烟掠走了中国巨额财富,毒害和降低了中国的国民素质,阻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三是破坏了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小生产经济结构,打破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滞缓状态,刺激和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生和发展;四是惊醒了中国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漫长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过程,最后才找到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与中国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走上国家独立和社会主义道路。这四点是通过中国的历史

事实可以查证到的,正是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才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然而,对于鸦片战争是否是鸦片战争这一评价却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生了很多转变。

1840年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是不是一场鸦片战争,中国的历史文献从来都如实地称之为鸦片战争。当时的英国对此也是没有疑问的。但到了后来,英国的某些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却力图证明鸦片在当时整个局势中只是一个次要的,而不是一个决定性的问题。因此他们认为称这次战争为鸦片战争是不恰当的。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主要起因于东西方文化冲突,或则把这场战争说成是由于东西方法律制度不同而引起的争执,或则把这场战争说成是英国为了要求在“平等”地位上进行正常贸易。总之,力图说明这是先进的西方文化与落后的东方文化的战争。台湾也有学者认为,"这一场战争,事实上是贸易战争,不是为鸦片而战,而是为贸易而战。

对英国来说:中国当时处于闭关锁国时期,只开放了广州等几个通商口岸,和中国做生意,英国一直在亏,理所当然,他们认为是中国通商口岸不够多,英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才发动鸦片战争,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是通商战争。但是这场战争对中国来说,是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其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而直接目的是维护鸦片交易。因而从中国的立场上来看,这场战争用“鸦片战争”来命名是名副其实的。

鸦片战争的结局是惨痛的,给中国人的影响也是不可置否的。那时的中国是一个自信满满的“天朝上国”,尽管垂垂老矣,也不相信会不敌区区“英夷”。在见识过英军“船坚炮利”的广东,一张民间布告表达了近代大多数中国人的感情:“除你们的船是坚固的,炮火是猛烈的,火箭是强大的以外,你们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吗?”“如果不彻底消灭你们这些猪狗的话,我们就不是顶天立地的勇敢的中国人。”这种思想可以说是经久不衰的,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或许,至今还在拖着大辫子,裹着小脚,做着满洲人的奴隶呢。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应该诚心的感谢鸦片战争,感谢给我们以痛击同时又带来先进科技,现代文明的西方朋友。只有忘掉仇恨,摒弃战争,互利双赢,和平共处。我们才能溶入这个世界,不被淘汰。

第五篇: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一、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之前,同学们跟我一起来看一下这张世界地图,在亚欧大陆的最东边和最西边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英国。在十九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的时代,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共同学习今天的新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学习

1、历史背景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开到50页,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场战争的背景。这个背景要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两国的对比来了解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的阅读课本的前言和前两个自然段。然后画出中国和英国的一些对比情况,一些关键的词语,那我们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呢,从这样几个方面,政治、经济、军事还有外交进行对比,好,下面时间给你们。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画出来,然后找同学来回答。找一找,画一画。画完之后呢,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好了吗?你来说一下你找到的这四个方面的情况,中国和英国分别叙述。先说政治方面中国跟英国的不同。下面经济方面,然后。请坐。

我们具体的一个个来看,先看政治方面,政治上,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当时呢中国社会应该是出于封建社会末期,吏治腐败,像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能反映这一情况,封建社会已经在做下坡路了,这是中国的证制度情况。那英国呢,1689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因此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两者相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先进一些。

在经济上,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府财政困难。当时英国正在发生什么(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时候,英国也是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那么我们再看,军事上的表现,同学们看这两幅图片,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船都是木质的,军备废弛,当时英国经过工业革命,船坚炮利,英国也正是用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再来看外交方面的表现,同学们看这两张图片,一张是生活在鸟笼里的中国皇帝和大臣,他们认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多安全呀,这说明我们中国当时实行什么政策呀(闭关锁国),仅仅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当时的清政府还是以天朝上国自居。而当时的英国进行工业革命,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材料,所以英国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

我们通过这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总结一下,在政治上,中国是封建国家,政治腐败。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中国是落后的自然经济,政法财政困难,而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在军事上,清政府军事废弛,英国船坚炮利。在外交上,清政府闭关锁国,英国殖民扩张与掠夺。

根据鸦片战争的背景我们可以读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腐朽的落后封建制度难以抵抗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原因

好了,我们来学习第二个问题,你们说中国和英国爆发这个战争的原因,为什么英国要对中国要输入鸦片呢,那么在之前,中英之间用有没有一些正常的贸易呢,有正常贸易,为什么又要改为主要输入鸦片,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是什么?这是第二个问题,同学们也看课本,鸦片战争前中英的正常贸易情况是什么样的呢?你来说一下,(受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商品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对,当时双方的贸易情况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概念问题,什么事出超?什么是入超?出超就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反之,入超就是进口额大于出口额。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是出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英国正常的贸易挣不了钱,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想了什么办法?(走私鸦片)。我们看屏幕上的这个表格,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激增表,从1799年的4000多箱到1839年的40000多箱。我们多知道,吸食鸦片有很大的危害,思考吸食鸦片到底给中国的社会带来哪些危害呢?我们通过这样一些材料来分析。这是一幅图片,当时中国人正在烟馆吸食鸦片,我们能看出人的身心健康会受到很大危害。我们来看第二幅图,英国鸦片输入与中国白银外流的表格,你看这个数据,鸦片输入在增加,白银外流的数据也在增加。我们往下看,我们看这个资料,说明鸦片的输入对我们造成了什么危害呢?军队战斗力下降,也就是说当英国拿着洋枪洋炮,我们得清兵拿着大烟枪。我们来总结一下,除了我们刚刚说的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恨得危害,经济上:大量白银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同时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政治上:统治更加腐败。军事上:军队战斗力下降。

3、虎门销烟

面对这种情况,这种局势,作为清政府有良知、有爱过、爱民之心的官员,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禁烟)道馆皇帝派林则徐去禁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虎门销烟。时间是1839年的6月3号到6月25日。我们课本上也有林则徐的图片,我们可以看一下,在必修3的时候我们会重点来介绍林则徐。

思考: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不对。虎门销烟只是导火索,只是借口,即使没有虎门销烟,英国也会找其他借口来发动战争,因为根本原因是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掠夺材料。

4、鸦片战争的经过

这场战争是必然的,那我们来看第二部分,鸦片战争,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鸦片战争分为几个阶段?你来说下,分为几个阶段。请坐。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年6月到1841年5月,先是封锁广州,然后进攻厦门,接着贡献了定海,最后打到天津,威胁北京,这是清政府大为惶恐,道光皇帝查办林则徐,改派琦善与英国议和。

第二阶段是从184的年6月到1842年8月,英国侵占香港岛,我们要知道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英国占领的只是香港岛。然后进攻厦门,最后逼近南京。这个过程里面我们要注意下在广州,发生一件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开端的一次事件。在这里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抗英斗争,因为英国军队拿着洋枪洋炮在这个地方烧杀抢掠,激起了当地百姓的反抗,可以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解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开端。除了老百姓自发的斗争之外,在镇江这个地方也出现了一位爱国将领海灵,我们看书上怎么说的,最后全部壮烈殉国,你们看这些将士浴血奋战,为国捐躯,表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以及高尚的情操,也是值得我们后人敬仰的。

这就是战争的两个阶段,我们知道清政府以战败告终,并且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看《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赔款,割香港岛给英国,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除了《南京条约》还有附件《虎门条约》,英法也趁火打劫与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三、影响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的主要内容,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1、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成遭到破坏。

2、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国家。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四、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深远,呀啊片战争中过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1、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早有准备

2、主观——清政府政治经济军事全面落后,指挥不力

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那一抵抗心形的资本主义制度。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六、同学们想一下,们面对如此庞大中国市场,西方人简直欣喜若狂,但真的如他们所想那样吗?我们下节课来继续学习。

下载历史课论文—鸦片战争(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课论文—鸦片战争(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课教学创新谈

    历史课教学创新谈 问题之一:好高骛远,脱离中学历史教育实际及中学生思维水平 人们常有这样的误解:创新教育就是必须对前人的结论进行发展、开拓、提高,甚至是否定、更正已有的结......

    历史课演讲稿

    弘扬长征精神,追逐“中国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计算机工程学院的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班的王欣,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长征精神,追逐“中国梦”......

    历史课听后感

    历史课听后感 在初中和高中历史课是我最喜欢的学科之一,我对历史拥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初中到高中的历史课一直是一种应试的模式,发了大把的时间在背诵史实上,特别是快到考试的......

    历史课学习心得

    历史课学习心得 从小就喜欢听爷爷奶奶讲以前的故事,也常和爸爸一起看一些解放战争时的史事资料。渐渐地通过学习、了解,才知道,这叫历史;才知道自己打小喜欢听、喜欢看的统统都......

    历史课心得

    我对纲要课的认知和期望 提起历史,很多人会感到头疼,对于理科生,尤其如此;更难以理解的是;理学的数学也要学,尤其是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很难让人快快乐乐的接受。我们喜欢辉煌灿烂......

    历史课演讲稿 [最终定稿]

    提及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革,最远可以追溯到北宋王安石变法中涉及的关于进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历史课演讲稿。这在中国1500年的封建统治下是头一遭,然后中国封建社会经历元,明,直......

    历史课教案模版

    甲午战争 教学目标1.爆发的背景。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战争的爆发;战争的两个阶段-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战争的性质及结果。《......

    历史课感想

    我对纲要课的认知和期望 提起历史,很多人会感到头疼,对于理科生,尤其如此;更难以理解的是;理学的数学也要学,尤其是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很难让人快快乐乐的接受。我们喜欢辉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