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词翰双馨的将军
词翰双馨的将军
原创作者:赵金光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是简单的对字的模仿和复制。一个人的书法作品,其实是这个人精神面貌的物化形式,我们读一个人的书法作品时,浮现在我们脑子中的是这个有血有肉的人的一系列活动。通过作品的线条,沿着作者心理起伏的线索,能体察到作者的感情内涵。
书法,同时又是一种笔墨思想,文以载道,书以载道,每一件书法作品,总是负荷着作者的思想。书法欣赏,不仅仅是书写技巧的欣赏,不仅仅是运笔使转、墨色变化、章法布局的欣赏,而且是书技加文学的欣赏。一个成功的的书法家,必须在文学上有良好的学养。不注重文学修养,没有深厚的文化造诣,书艺生命从根本上就失去了养分,写出来的书法就失去了艺术魅力。书史上流传下来的书家,往往都是词翰双馨的书家。
以唐宋来说,当时几乎全部著名的书家同时都是卓有成就的诗词家。唐代的楷书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有传世诗作。虞世南那首咏蝉的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孩提时就背诵过的,物我互释,咏物中多寄托。柳公权那首《题朱审寺壁山水画》:“朱审偏能视夕岚,洞边深墨写秋潭。与君一顾西墙画,从此看山不向南。”更是令人拍案叫好。北宋四大书法名家苏黄米蔡,诗词亦佳。尤其是苏东坡,他的出现,如黄钟大吕,巨响隆隆,使词坛风气大变。他的词章,豪放雄奇,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独具一格。《念奴桥•赤壁怀古》,如“关西大汉,执铁板”引吭高歌,令人震撼。
有趣的是,晋代的一次极有名气的词翰雅集,竟是一位将军召集的,这位将军是王羲之。他当时职务是右将军,他为这次兰亭雅集作品所写的序《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参加这次集会的还有一些将军,我们从兰亭集中知道,参加这次雅集并留下诗的将军有安西将军桓伟、左将军王蕴之、南中郎将王徽之、镇軍司马虞说,等等。还有后将军谢安,这个谢安后来成了一位极富盛名的军事家。公元383年,他以八万东晋兵在淝水打败前秦苻坚的80万大军,使他放散出流盖当世的辉煌。在兰亭雅集上他有两首诗流传下来,一首四言诗,一首五言诗,那首五言诗写得尤其漂亮: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醇醑陶丹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昆一理,安复觉彭殇。
另有建威将军孙绰,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辞赋家,兰亭集中收有他的一首四言诗,一首五言诗,其四言诗云: 春咏登台,亦有临流。怀彼伐木,宿此良俦。修竹荫沼,旋濑萦丘。穿池激湍,连滥觞舟。
读此诗,有如孔子之闻韶乐于齐国,如庄子的“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于四海以外”的“逍遥游”。
以书法工草隶著名的王羲之次子左将军王凝之,在这次雅集中也有四言诗、五言诗各一首。其五言诗云: 烟煴柔风扇,熙怡和气淳。驾言兴时游,逍遥映通津。
后人知道这次兰亭雅集,多因兰亭序的王羲之的书名、文名,很少人知道王羲之的诗也作得极好,这次雅集上他一共作了六首诗,选一首来欣赏: 鉴明去尘垢,止则鄙吝生。体之固为易,三觞解天刑。方寸无停主,矜伐将自平。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余馨。取乐在一朝,寄之齐千龄。
他的另一首五言诗中有:“仰望碧天际,俯盘绿水滨”的句子,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写出一幅寂静清幽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让我们想象到,一群雅士,坐在绿水之滨,蓝天白云,游心于大自然中,精神活动臻于悠游自在,这既是成就美诗的环境,也是成就书法神品的环境。
词瀚双馨的将军,远远不止兰亭雅集中那几位,早于王右军的有王羲之老师卫夫人(卫铄)的本家叔叔大将军卫瓘,他出身书法世家,其父卫觊长于书法,他幼承家学,后来又师承大书法家张芝,擅长隶书和章草,从《晋书•卫瓘列传》中:“瓘学问深博,明习文艺”的记载,我们知道他词翰双佳。与卫瓘同时的另一位大将军索靖,也是词瀚双馨的将军,他和卫瓘同为张芝的弟子,论者谓“瓘得伯英(张芝)筋,靖得伯英肉。”对于索靖在文史上的造诣,史书说他“博经史,兼通内纬”。
书法以宽博、雄健的颜体的开山祖师颜真卿,在讨伐安禄山叛军的斗争中,作为联军统军大帅统兵20万横扫赵燕,大破叛军。他的戎马生涯和军事成就史书中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位大帅,他的楷书开一代新风,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鲁公在诗文方面的造诣颇见深厚,唐代的科举是以“诗赋取士”的,同时要求考生有包括书法、经术、时务、文章等方面的全面修养,他是进士出身,应该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我们现在还可见到一块颜真卿所书《裴将军碑》,这是颜鲁公自书自诗的一块碑,书兼有楷行籀篆,大气磅礴、挺然奇伟的刻字,使人顿增一股森然激烈的豪气。裴将军即裴旻,他的剑术,吴道子的画,张旭的书法,被称为当世“三绝”。颜真卿贈裴将军的诗全文是: 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陵何壮哉!将军临北荒,煊赫耀英材。剑舞跃游电,随风萦且回。登高望天山,白雪正崔嵬。入阵破骄虏,威声雄震雷。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功成报天子,可以画麟台。
诗的词气踔历风发,字字逼人。读后使人对颜真卿讴歌裴旻那股奔雷掣电、奇杰腾跃之势油然起敬。
历史上著名的词翰双馨的将军,还有辛弃疾、戚继光、王阳明等等,杰出的民族英雄岳飞更让人生出许多敬意。
岳飞,字鹏举,自幼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他母亲为他在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几个字在他的思想上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加上他修文习武所炼下的一身本领,使他投身抗金队伍后屡建奇功。他由一名普通战士成为威震全国的统帅。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愈战愈强,成为抗金战场上的一支主力。当时连金兵也不得不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书法上他工行草书,字体雄健峻拔,老墨飞动,我们从他的传世书迹自书自词《满江红》和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中,仿佛见到他转战南北手中那一杆金枪,“回旋进退,莫不中节”。纯熟的技法,雄强的气势,让我们想到“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这位虎将的英雄气概。
少时就背诵过岳飞的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少年人多激情,读到岳飞的怒发冲冠,抬起头来仰天长啸,说到一腔的雄壮再也压制不住了,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去重新收拾旧河山,收复失地。他的“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心,使我受到深深的感染,并有了从军报国卫我河山的志向。
我在龙里山中,又一次读到岳飞的词《满江红》,并以《满江红》词牌填词一阕,词云:
龙里山中,金风染、万林红叶。云影里,一行归雁,几声离别。十五少年参素问,三千壮士钻黔岳。曾记否、淡月照三更,猿声切。
野沟静,宜苦学。东岭读,南坡抉。凡诗文医史,百家游猎。旧稿如今何处也?枕边数卷勤研阅。应不负、长醉眼书田,心呕血。
二0一一年三月三日
于北京西溪书屋
第二篇:王翰-凉州词
王翰-凉州词
篇一:王翰 凉州词
诗词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
1.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3.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4.君:你。5.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6.催:催人出征。7.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最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
译文
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我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就会不停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快点上前作战。我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因为从古至今,前往战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诗词鉴赏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 “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马上奏起了琵琶,虽然军令如山,但这种情况下,大家视死如归,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立刻”/“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 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凉州词
王之涣
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 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还有
凉 州 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王之涣诗鉴赏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 》载有《凉州歌》,并说明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作。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这首诗豪迈奔放的歌声,将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这种美使人联想到历史和未来,使人体悟到永恒和无穷。最能表达这种美感的是诗的前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诗人真实的感受。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诗人眼前所见到的只有两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诗人全神贯注,空旷而绝无寂寞之感。黄河、白云,色彩对照明丽。水流,云,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与旷阔。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 ”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 单薄 ”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 秋兴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羌笛何须怨杨柳”两句诗人寄寓自己对这广袤的边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沉感慨。羌笛,是西北边疆富有地方色彩的乐器。杨柳 :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偕音)之意。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当羌笛的声音随风传来《杨柳枝》那熟悉的旋律时,诗人的情绪激越了。笛声充满了哀怨之情,在空旷的山野间萦绕。那是戍边的军士在吹奏送别曲吧。他们曾经在这催人心碎的乐声中,告别了亲人,踏上漫漫的征途。如今,只要吹起这支曲子,他们的眼前会立即浮现妻儿的泪眼,慈母的愁容。诗人劝慰他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你们何必借《杨柳枝》来抒发满腔的幽怨呢?要知道,春风是吹不过玉门关的。这两句,写边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情调转为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一般悲抑低沉的哀叹,而是暗含讽刺之意的。杨慎《升庵诗话》卷二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可见诗人的本意并不在于夸张塞外的荒寒,说那里没有春风,而是借自然现象来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征人,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而不顾。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
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
王翰的《凉州词》共有两首,这是第二首“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长安城中鸟语花香春意浓,这塞外却风沙飞扬天气冷。半夜听到胡笳演奏的折柳曲,心里啊忍不住想家乡。首句采用对比手法,说起老家的春风满城,边塞的风沙飞扬,尾句又用“胡笳”、“杨柳”等常用的表达思乡意境的东西来加深那种想家的情绪,最后直抒胸臆,说出了自己无比浓烈的思乡之情。
篇二:照民书法篆书 唐 王翰 凉州词
照民书法篆书 唐 王翰 凉州词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全文注解:
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却又被急促的琵琶声催促着要上战场。如我醉倒在战场上,请君莫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这首诗歌表达了将士们豪爽的性格及征战之前悲壮的感情。
凉州曲新解:
七言绝句《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王翰,字子羽,唐时并州晋阳人。对于此诗,《唐诗三百首》编者“蘅塘退士”孙洙的批语是:“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孙洙不愧知音之士,八个字批语,准确道出了此诗意蕴。
这首诗不仅意蕴深远,边塞风光也如在眼前,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音乐高度发达的李唐王朝,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诗中有乐,乐中有诗。
如果熟悉唐朝音乐,就会明白,“欲饮琵琶马上催”,是指“琵琶”、“马上”两种不同乐调。诗中“马上”,是“马上乐”之略。所谓“马上乐”,是“鼓角横吹”的军乐。追溯历史,融合了北狄、西域音乐的“鼓角横吹”始于汉代。史称:“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
这种“鼓角横吹”的“武乐”(即军乐),在殿庭之上,称作“横吹”;于军旅行中,则称“骑吹”。后世因“骑吹”是在马上演奏,亦称“马上乐”。如西晋傅玄《琵琶赋序》即有“作马上之乐”的说法。《旧唐书·音乐志》也说:“北狄乐,其可知者鲜卑、吐谷浑、部落稽三国,皆马上乐也。鼓吹本军旅之音,马上奏之。故自汉以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魏晋隋唐,“马上乐”已成为融会北狄、西域音乐而形成之“鼓角横吹”军乐的专有名词。明白了“马上”二字典故,我们可以知晓:《凉州曲》中描写的乐调,除了用“琵琶”一类乐器演奏的马下俗乐以外,还有“马上”军乐,二者形成强烈对比。所谓“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边塞将士正欲欣赏琵琶一类乐器奏出的悠扬乐调,以就痛饮,突然远处传来金鼓钲钲、号角齐鸣的马上军乐,这马上军乐,使他们又回到即将出征的现实之中。
《凉州曲》不仅是“诗中有乐”的佳作,而且是“乐中有诗”的绝唱。诗中乐调的强烈对比,自有一番深意。如于音乐不甚了了,很难领会其中滋味。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凉州曲》这首意蕴深邃的古诗,译为如下白话:
葡萄美酒,直向夜光玉杯里倾来,琵琶悠曲,助我们痛饮开怀。忽听得,马上乐已高奏催征,将士们,要喝酒的还不赶快。醇浆急饮,好一阵头晕脚歪,诸君止笑,即令醉倒,又何足怪?不见我足下这千古沙场,早成了战尸狼藉的所在。
基本信息: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是王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主要讲的是,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
作品鉴赏: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
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像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话对读者颇有启发。“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作者简介
王翰,字子羽,晋阳人。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日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坐贬道州司马,卒。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词语似云铺绮丽,霞叠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妙不可言。代表作有《凉州词二首》、《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古蛾眉怨》等,其中以《凉州词二首》
(一)最负盛名。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透露出来的那种豪迈和悲凉真是有回肠荡气,洗心涤魄的感染力,令人三日犹闻其音。《古蛾眉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瑰丽奇崛的想象和珠玑满盆的秀词不禁令人联想到李白和屈原的作品,真不愧余音绕梁之仙作也。集十卷,今存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一百五十六)。王翰少时就聪颖过人,才智超群,举止豪放,不拘礼节。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中进士。张嘉贞任并州刺史时,十分赞赏王翰的才能,常以很好的礼遇相待,王翰则自做歌并于之舞,神气轩昂,气度不凡。王翰性格豪爽,无拘无束,常与文人志士结交,杜甫诗中以“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之句赞叹王翰。他的诗多豪放壮丽之句,可惜很多已散失,传世之作中最负盛名的是他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流露出作者厌战的情绪,也表现了一种豪纵的意兴。(网摘)篇三:王翰《凉州词》赏析
古代文学是作业
凉州词
【解题】
本篇存于《全唐诗》,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词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在今甘肃威武,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①,欲饮②琵琶③马上催④。
醉卧⑤沙场⑥君⑦莫⑧笑,古来⑨征战⑩几人回。
1997陈新璋《唐诗宋词名篇注评》
【注释】
①夜光杯:用美玉精制而成的酒杯,因夜间发光,故名。汉东方朔《十洲记》载:周穆王时西胡献夜光杯。甘肃省酒泉市自古出产夜光杯,系祁连山玉石磨琢而成。这里指华贵精美的酒杯。葡萄酒、夜光杯和下句中的琵琶,都和西北民族有关,诗人用这些来渲染地方色彩。
②欲饮:正要举杯痛饮。
③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乐器。
④催:催人出征,催促大军出发。
⑤卧:躺。
⑥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⑦君:你。
⑧莫:不要。
⑨古来:有史以来,从古到今。⑩征战:奔赴沙场。
【选评】
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宋顾乐:"气格俱佳,盛唐绝作。"(《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沈德潜:“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之极。”(《唐诗别裁集》卷十九)王文濡:“首句言宴席之盛,不可不饮,乃欲饮而琵琶声已于马上相催,又不得饮,卒之醉卧沙场,仍复出于痛饮。上三句,句句用顿,末句一挫,便使全首精神,跃跃纸上。”(《唐诗评注读本》卷四)
【赏析】
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美酒除了自身香醇之外,还需要有一只可以衬托其色泽的容器。西域的葡萄美酒,那鲜艳欲滴的殷红色,唯有与晶莹剔透的夜光杯相匹配,才能真正感受到葡萄美酒的色、香、味。端起酒杯,伫立在营帐的小窗前,往日给人无限绝望的茫茫沙漠此刻却增添了几分壮丽的美感,绝望似乎在夕阳中重新染上了希望,哪怕仍旧那么虚无飘渺,但已足以让你压抑已久的心暂时明朗起来。要不是你怕影响周遭战友享受难得的闲适,你定想像那个可爱的奸雄曹操一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忍不住开始羡慕他身为统治者却拥有的诗人般的洒脱,没有任何约束,没有任何羁绊,只是将最真实的自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他将自己的宏图伟业勾勒在美酒中。可他毕竟也是一代君王呀,而你只是这千千万士兵中的一员,好比这茫茫沙漠中的一粒尘沙„„
仰首将酒一饮而尽,你何苦要让自己的苦痛一次次放大,你何不将自己完完全全寄托在美酒中,亦或是交托给大漠,成为一株好似枯败但却执着地将根深扎在土里的骆驼刺,亦或是成为一粒尘沙洋洋洒洒,也好比现在来的逍遥。酒越喝越多,越喝越急,你还是无法忘记心中那无比沉重的痛,哪怕只是暂时忘记。你忍不住想起独守空房的妻子,忍不住想起未曾谋面的小儿,忍不住想起年迈的母 亲,不知他们现在安否?突然你觉得杯中的酒是那么的苦涩,你忍不住怀念起母亲亲手酿造的米酒,那才是琼浆玉液。扔掉手中的夜光杯,酒撒了一地,那满地的殷红何尝不像是用战士的鲜血染成的。罢了罢了,你干脆拿起酒坛开始属于你自己的洒脱。“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唯有酒才可以解脱自己。
“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个上二下五的句式促成了文意的转折。正欲开怀畅饮,琵琶那急促的弦音开始催人出征。你只是想一时远离尘世而已,为何连精神上逃脱的机会对于自己也是一种奢望。你将手中的酒坛子放下,望着窗外已醉倒的战友,他们一定已梦迁故乡,不然怎么会有满满的笑容堆在脸上。“呠!”是酒坛摔碎的声音,一定是还在做着美梦的人突然被这催征的弦音惊醒。唉,可怜的人儿,你本可以在梦中幸福。猛地将酒坛里的酒一口气喝完,不想穿上那沉重的盔甲,不想握住那冰冷的武器,你那好不容易被酒温存的记忆此刻又被无情地打碎了。
“醉卧沙场君莫笑”一句又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你好像听到了将士们正在倾诉衷肠:“管他呢,虽然出发在即,我们依旧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们不会见笑吧?”是呀,何不抛下所有的顾虑,醉心于美酒之中;何不拖着酒醉的身躯冲向战场,借着酒兴你一定是冲得最快的那匹黑马。兴许你还能砍倒敌军的战旗,振一下我军的士气;兴许你砍下的不是战旗而是敌军首领的人头,兴许这一战你们取得了全胜,明天就可以班师回朝;兴许离乱的世界从此就终结了。透过窗子,你好像看见妻子正站在闺房中梳妆打扮等着与你相见,调皮的小儿在院子里左顾右盼只为一眼可以看见你,而你那年迈的母亲忙去把藏起来的酒取出来„„你一定是喝醉了,醉了醉了,那又何妨,没有人会笑话你,你只是太疲倦了而已。你愤愤地将酒坛子砸在地上,碎了满地,那满地的碎片就像你的心,零零散散,无法将它们拾起。
“古来征战几人回”末尾的诘问句将你最悲痛、最决绝的情感一下子释放出来。从古到今,为了统治者的欲望,多少被迫走向了沙场,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从沙场上走出来?大概只有那冰冷的泥土才知道有多少人在此流下了鲜血,有多少人只能在倒下的那一刻才能魂归故乡,又有多少人因为久于征战而忘记了故乡的方向,他们连死了也无法回到那一直魂牵梦绕的地方,只能四处飘荡。太多太
多的人牺牲了,只是因为坐在龙椅上的人的一句话“我要?a href=“http://www.xiexiebang.com/zhaoshangjiameng/”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加盟堑耐恋亍保鸵们蛲蜃用竦南恃醇小>妓溃疾坏貌凰馈D阒荒茉谡匠∩纤烂瓷保鞘悄慊钭呕厝サ奈ㄒ幌M墒钦庖豢棠阌媒R嗷蛴藐泼鹆吮鹑说拿危驴逃植恢阕约旱拿谓谀囊话淹涞断缕泼穑愕难氲腥说难煌髟谀忝嵌既劝耐恋厣希詈笤谌竞炝苏蟮兀竞炝四忝堑拿危竞炝颂袄返娜嗣堑难劬Α?/p> 琵琶声依旧回响着,那般紧促,那般无奈,那弹奏琵琶的人何尝不想为我们的自由高歌一曲,可是他连自己的音乐梦想也破灭了,又怎会有安抚别人的闲心。他何尝不希望这一切的苦难都早早的结束。一曲终了,你还是穿了那沉重的盔甲,拿起那冰冷的刀戟,走出了营帐,走向了沙场„„
【延伸阅读】
薛逢 《杂曲歌辞〃凉州词》、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张籍《凉州词三首》、李颀《古从军行》、王昌龄《从军行》、李白《关山月》《塞下曲六首》。
院系:文学与新闻学院 班级:文秘与行政管理班
姓名:翁海云学号:201002104125
第三篇:王翰 凉州词
诗词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3.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4.君:你。
5.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6.催:催人出征。
7.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最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
译文
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我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就会不停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快点上前作战。我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因为从古至今,前往战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诗词鉴赏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 “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马上奏起了琵琶,虽然军令如山,但这种情况下,大家视死如归,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立刻”/“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凉州词
王之涣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还有
凉
州 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王之涣诗鉴赏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 》载有《凉州歌》,并说明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作。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这首诗豪迈奔放的歌声,将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这种美使人联想到历史和未来,使人体悟到永恒和无穷。最能表达这种美感的是诗的前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诗人真实的感受。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诗人眼前所见到的只有两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诗人全神贯注,空旷而绝无寂寞之感。黄河、白云,色彩对照明丽。水流,云,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与旷阔。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 ”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 单薄 ”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 秋兴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羌笛何须怨杨柳”两句诗人寄寓自己对这广袤的边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沉感慨。羌笛,是西北边疆富有地方色彩的乐器。杨柳 :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偕音)之意。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当羌笛的声音随风传来《杨柳枝》那熟悉的旋律时,诗人的情绪激越了。笛声充满了哀怨之情,在空旷的山野间萦绕。那是戍边的军士在吹奏送别曲吧。他们曾经在这催人心碎的乐声中,告别了亲人,踏上漫漫的征途。如今,只要吹起这支曲子,他们的眼前会立即浮现妻儿的泪眼,慈母的愁容。诗人劝慰他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你们何必借《杨柳枝》来抒发满腔的幽怨呢?要知道,春风是吹不过玉门关的。这两句,写边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情调转为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一般悲抑低沉的哀叹,而是暗含讽刺之意的。杨慎《升庵诗话》卷二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可见诗人的本意并不在于夸张塞外的荒寒,说那里没有春风,而是借自然现象来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征人,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而不顾。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
王翰的《凉州词》共有两首,这是第二首“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长安城中鸟语花香春意浓,这塞外却风沙飞扬天气冷。半夜听到胡笳演奏的折柳曲,心里啊忍不住想家乡。首句采用对比手法,说起老家的春风满城,边塞的风沙飞扬,尾句又用“胡笳”、“杨柳”等常用的表达思乡意境的东西来加深那种想家的情绪,最后直抒胸臆,说出了自己无比浓烈的思乡之情。
第四篇:刘亚楼将军纪念馆现场点评词
刘亚楼将军纪念馆
一、教学主题
学习和弘扬刘亚楼将军精神
二、教学目的
结合教学主题,依托刘亚楼将军纪念馆丰实的历史资源,帮助学员进一步了解刘亚楼将军光辉的一生,从而增强对将军精神内涵与实质的感悟,进而达到心灵的洗礼、思想的升华,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实施
(一)教师现场点评 1.现场点评教师 略 2.点评词 各位学员:
大家好!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武平文博园刘亚楼将军纪念馆。刘亚楼将军为建立新中国和空军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武平人民乃至闽西和全国人民的骄傲,今天我们学习将军光辉战斗的一生可以从中汲取将军的思想精髓为闽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首先,刘亚楼将军时时处处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弘扬将军对党高度忠诚的政治品格,就是要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
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感悟将军对党高度忠诚的政治品格,党员干部可以深刻认识人民政权的来之不易,坚信革命信仰的凝聚力、吸引力,从而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充分认清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可能性、现实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勇气。
其次、刘亚楼将军之所以能征善战,之所以领导空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最主要的是得益于他善于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的思想方法,思想方法决定事业成败。将军善于用科学理论指导创新。战争时期,他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地制定作战计划。主政空军后,科学制定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将军善于用大局站位谋划创新,他从新时期国防需要出发提出创建人民空军的战略构想。将军善于用前瞻眼光引领创新。他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提出很多前瞻性建议,做了很多前瞻性工作,他从夺取制空权的长远角度出发,提出建立自己航空工业的建议。将军善于用实践需求牵引创新,抗美援朝时期,他强调空军在实战中接受锻炼、培养战斗力。将军善于不断总结推动创新,他先后总结了及时发现、确实弄清、正确解决”三个环节;机关干部“写文章、办事情、出主意”的“三过磅”标准。
今天党员干部面临新情况新任务,接受新挑战,就是要走群众路线,在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运用开拓创新的思想方法破解发展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为人民促发展、谋幸福。
第三、“开路先锋” 是许多军史党史研究者对刘亚楼将军的评价,勇挑重任是刘亚楼将军突出的可贵品质。弘扬刘亚楼司令员勇挑重任的担当精神,就要树立先锋思想,主动承担责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为闽西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雷厉风行、令行禁止”是刘亚楼将军从严治军的灵魂。将军在听党指挥上雷厉风行。他对于来自中央、军委和总部的指示,总是用最快的速度抓好贯彻落实。将军注重培养干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将军在空军建设中响亮地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等口号。将军践行身体力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他办事情从不拖延,说干就干,决不过夜。他总是立即动身,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亲自总结第一手经验,连夜写出调研报告。将军同那些拖拉的工作作风进行不懈斗争,及时纠正松松垮垮的不良行为。
弘扬刘亚楼司令员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就要把雷厉风行的要求渗透到做本质工作的灵魂、血脉、行为准则,锤炼成“马上就办”立行立改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提高党员干部推进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的效能。
第五、弘扬将军 “春蚕到死丝不断”的高尚道德。刘亚楼司令员亲自改定的歌剧《江姐》中“春蚕到死丝不断”这句唱词,是他生命的最好的写照。将军在病重期间,仍然惦记工作。将军的一生,是献身革命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代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刘亚楼将军“春蚕到死丝不断”的高尚道德,就要始终把献身使命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始终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献身使命的各项工作。
当留青的党史轻轻翻过一页,当辉煌的党史尘埃落定,在当今世情、国情、党情更为复杂多变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追忆“将军精神”,它留给今天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倍感幸福的共产党人的不仅是曾经的光荣与梦想,更多的是在弘扬“将军精神”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将军精神”在红色苏区发展憧憬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总之将军精神是我们事业胜利的不懈动力,弘扬将军精神就是要有为民之心、务实之能、清廉之德,让党徽在人民群众中熠熠生辉、永放光芒!
最后,我祝愿大家的武平之行之后,脚步迈得更加轻盈、踏实、坚定,路越走越宽广,谢谢大家!
(二)讲解员讲解 4
第五篇:王翰《凉州词》赏析 古代文学是作业
凉州词
【解题】
本篇存于《全唐诗》,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词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在今甘肃威武,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①,欲饮②琵琶③马上催④。
醉卧⑤沙场⑥君⑦莫⑧笑,古来⑨征战⑩几人回。
1997陈新璋《唐诗宋词名篇注评》 【注释】
①夜光杯:用美玉精制而成的酒杯,因夜间发光,故名。汉东方朔《十洲记》载:周穆王时西胡献夜光杯。甘肃省酒泉市自古出产夜光杯,系祁连山玉石磨琢而成。这里指华贵精美的酒杯。葡萄酒、夜光杯和下句中的琵琶,都和西北民族有关,诗人用这些来渲染地方色彩。②欲饮:正要举杯痛饮。
③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乐器。④催:催人出征,催促大军出发。⑤卧:躺。
⑥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⑦君:你。⑧莫:不要。
⑨古来:有史以来,从古到今。
⑩征战:奔赴沙场。【选评】
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宋顾乐:"气格俱佳,盛唐绝作。"(《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沈德潜:“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之极。”(《唐诗别裁集》卷十九)王文濡:“首句言宴席之盛,不可不饮,乃欲饮而琵琶声已于马上相催,又不得饮,卒之醉卧沙场,仍复出于痛饮。上三句,句句用顿,末句一挫,便使全首精神,跃跃纸上。”(《唐诗评注读本》卷四)
【赏析】
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美酒除了自身香醇之外,还需要有一只可以衬托其色泽的容器。西域的葡萄美酒,那鲜艳欲滴的殷红色,唯有与晶莹剔透的夜光杯相匹配,才能真正感受到葡萄美酒的色、香、味。端起酒杯,伫立在营帐的小窗前,往日给人无限绝望的茫茫沙漠此刻却增添了几分壮丽的美感,绝望似乎在夕阳中重新染上了希望,哪怕仍旧那么虚无飘渺,但已足以让你压抑已久的心暂时明朗起来。要不是你怕影响周遭战友享受难得的闲适,你定想像那个可爱的奸雄曹操一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忍不住开始羡慕他身为统治者却拥有的诗人般的洒脱,没有任何约束,没有任何羁绊,只是将最真实的自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他将自己的宏图伟业勾勒在美酒中。可他毕竟也是一代君王呀,而你只是这千千万士兵中的一员,好比这茫茫沙漠中的一粒尘沙……
仰首将酒一饮而尽,你何苦要让自己的苦痛一次次放大,你何不将自己完完全全寄托在美酒中,亦或是交托给大漠,成为一株好似枯败但却执着地将根深扎在土里的骆驼刺,亦或是成为一粒尘沙洋洋洒洒,也好比现在来的逍遥。酒越喝越多,越喝越急,你还是无法忘记心中那无比沉重的痛,哪怕只是暂时忘记。你忍不住想起独守空房的妻子,忍不住想起未曾谋面的小儿,忍不住想起年迈的母
亲,不知他们现在安否?突然你觉得杯中的酒是那么的苦涩,你忍不住怀念起母亲亲手酿造的米酒,那才是琼浆玉液。扔掉手中的夜光杯,酒撒了一地,那满地的殷红何尝不像是用战士的鲜血染成的。罢了罢了,你干脆拿起酒坛开始属于你自己的洒脱。“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唯有酒才可以解脱自己。
“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个上二下五的句式促成了文意的转折。正欲开怀畅饮,琵琶那急促的弦音开始催人出征。你只是想一时远离尘世而已,为何连精神上逃脱的机会对于自己也是一种奢望。你将手中的酒坛子放下,望着窗外已醉倒的战友,他们一定已梦迁故乡,不然怎么会有满满的笑容堆在脸上。“呠!”是酒坛摔碎的声音,一定是还在做着美梦的人突然被这催征的弦音惊醒。唉,可怜的人儿,你本可以在梦中幸福。猛地将酒坛里的酒一口气喝完,不想穿上那沉重的盔甲,不想握住那冰冷的武器,你那好不容易被酒温存的记忆此刻又被无情地打碎了。
“醉卧沙场君莫笑”一句又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你好像听到了将士们正在倾诉衷肠:“管他呢,虽然出发在即,我们依旧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们不会见笑吧?”是呀,何不抛下所有的顾虑,醉心于美酒之中;何不拖着酒醉的身躯冲向战场,借着酒兴你一定是冲得最快的那匹黑马。兴许你还能砍倒敌军的战旗,振一下我军的士气;兴许你砍下的不是战旗而是敌军首领的人头,兴许这一战你们取得了全胜,明天就可以班师回朝;兴许离乱的世界从此就终结了。透过窗子,你好像看见妻子正站在闺房中梳妆打扮等着与你相见,调皮的小儿在院子里左顾右盼只为一眼可以看见你,而你那年迈的母亲忙去把藏起来的酒取出来……你一定是喝醉了,醉了醉了,那又何妨,没有人会笑话你,你只是太疲倦了而已。你愤愤地将酒坛子砸在地上,碎了满地,那满地的碎片就像你的心,零零散散,无法将它们拾起。
“古来征战几人回”末尾的诘问句将你最悲痛、最决绝的情感一下子释放出来。从古到今,为了统治者的欲望,多少被迫走向了沙场,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从沙场上走出来?大概只有那冰冷的泥土才知道有多少人在此流下了鲜血,有多少人只能在倒下的那一刻才能魂归故乡,又有多少人因为久于征战而忘记了故乡的方向,他们连死了也无法回到那一直魂牵梦绕的地方,只能四处飘荡。太多太
多的人牺牲了,只是因为坐在龙椅上的人的一句话“我要占用他们的土地”,就要用千千万万子民的鲜血来践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只能在战场上死命拼杀,那是你活着回去的唯一希望,可是这一刻你用剑亦或用戟破灭了别人的梦,下刻又不知你自己的梦将在哪一把弯刀下破灭,你的血与敌人的血一同洒在你们都热爱的土地上,最后在染红了整片大地,染红了你们的梦,更染红了贪婪的人们的眼睛……
琵琶声依旧回响着,那般紧促,那般无奈,那弹奏琵琶的人何尝不想为我们的自由高歌一曲,可是他连自己的音乐梦想也破灭了,又怎会有安抚别人的闲心。他何尝不希望这一切的苦难都早早的结束。一曲终了,你还是穿了那沉重的盔甲,拿起那冰冷的刀戟,走出了营帐,走向了沙场……
【延伸阅读】
薛逢 《杂曲歌辞〃凉州词》、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张籍《凉州词三首》、李颀《古从军行》、王昌龄《从军行》、李白《关山月》《塞下曲六首》。
院系:文学与新闻学院
班级:文秘与行政管理班
姓名:翁海云
学号:20100210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