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日记

时间:2019-05-12 12:0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军日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军日记》。

第一篇:将军日记

由王奕苏导演执导,张超、李建、李沁等青年演员主演的红色偶像题材电视剧《将军日记》将于今晚在央视一套迎来大结局。该剧讴歌了开国上将赖传珠将军传奇人生,因其独创的章回体散点式叙事风格以及浓郁的青春气息,受到各界好评。

《将军日记》播出之后反响强烈,很多观众对革命题材剧脱离沉闷刻板的传记形式表示赞同,乐于接受该剧中张超饰演的赖传珠将军可亲可爱可敬的青春形象。剧情并不重点强调战争与历史大背景,单纯表现中国革命者富于激情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一点尤其受到文艺评论家的赏识:从当代青年的视角出发,穿越时空去审视同龄革命者的人生,重在追求思想共鸣,灵魂神交。在赖传珠将军和一批年轻官兵的身上看到信仰和人性的光彩,感受共产主义的温暖力量,相信这一创新手法将会在今后一段时期被同类影视作品所借鉴和提升。

《将军日记》是导演王奕苏的首部影视作品,耗时三年完成。谈及该剧的成功,王导称:“是赖传珠将军的子女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创作素材,该剧的主创团队齐心共济完成了影片的拍摄,张超、李建、李沁、芦芳生等一大批优秀演员为剧中人物做了完美的诠释。中央电视台能够接受该剧的创作风格并提供展示的舞台同样令人感动。《将军日记》如同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其中的困难并不足道,但能为观众奉献一部问心无愧的作品,我就十分欣慰。”

该剧通过赣南暴动、奔向井冈山、古田精神、铁打赣南、生命长征、延安恋曲、新四军管家、解放赣南八个单元,再现了赖传珠将军

充满传奇的戎马生涯。赖传珠将军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等各个时期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将军日记》播出恰逢国庆62周年,是一部为国庆献礼之作,有着特殊的意义。这部戏在央视的播出,既是对赖传珠将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缅怀,同时也激励着后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该剧深刻地展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时代精神,细腻地表现了赖传珠将军丰富美好的情感世界。赣南暴动失败后全家被灭门的伤痛、改造起义部队时执行军纪的坚决、赣州战役失利后战友分离的不舍、长征途中为掩护中央纵队拼死阻击十倍于己的敌人时的视死如归,这些情节都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具有着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剧中生动地表现出的官兵情、战友情、亲情、爱情,纯洁真挚,浓烈而感人。其中如抗大学习期间的爱情角逐,干净明朗又情趣横生;长征中警卫员余占鳌、护士李玉红的牺牲等细节,又具有着催人泪下的力量。

第二篇:《杜聿明将军》读后感

《杜聿明将军》读后感

一代风流的一代绝唱,壮丽国度的壮丽诗篇,历史的车撵缓缓碾过,留下的只有些许或深或浅的痕迹,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谁也无法“兴风作浪”,唯有靠自己的事迹来激起些许涟漪,或许你不能改变历史,但是你却可以让历史记住你,而杜聿明将军就是一个让历史记住的人。近来读全国政协出版的《杜聿明将军》传记,深感于人的一生如何度过,大多还是看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选择。没有绝对的成功亦或绝对的失败,只有当下随着社会的浪潮,在不违背内心信念的情况下,适时抉择,得失不存于心。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杜姓在米脂是大户,名门望族,居住在米脂县的各地都有,是一个祖先留下来的,最近的五辈名字中间的字是良、聿、修、成、方,杜聿明的聿的发音和一相同,少年的杜聿明喜欢玩弄枪支,父亲在外面教书,家里的事物都是由曾祖父打理,后来曾祖父母去世后家务无人打理,年仅16岁的杜聿明就挑起了一家的重担,由于天资聪颖他很快就掌握了一套经营家务、保全家业的本领,但是害怕他耽误学业父亲就把他带在身边学习,在读书期间,他爱好体育,并且很快学会了步枪射击瞄准要领。在学校他立下这样的志向:要么学好英语,能够出洋去看一看世界强国,学一学他们富国强兵的方法;要么投笔从戎,自己能够训练出一支保家卫国的精兵,毕业考试他的英语成绩不佳,遂决心做一个爱国军人。

所以说立志要在少年,奋斗要在青年,一个人小的时候成长环境有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乃至下一代。从小要做一个有志向的少年,不要在一个该奋斗的年龄而选择了贪玩,这样只会荒废一生,我们要像杜将军一样在该奋斗的年龄毫不偷懒的奋斗下去;同时还要学会大爱,不要拘泥以爱自己的小家,当自己的国家有难时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当民族遇到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有救国的志向,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的一群群爱国志士才使得中华民族的渊源文化和历史不断的向前传播。

1924年杜聿明在共产党办的《新青年》杂志上,看到了黄埔军校招生的广告。由于革命思潮的影响和杜斌丞的熏陶,经过慎重考虑,他毅然选择投考黄埔军校。1924年6月,经于右任先生推荐,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三班学员。于右任赠给他一幅对联:安危天下重,博大圣人心。杜聿明编在第三队第三区队第九分队,队长为金佛庄,同学有陈赓、李仙洲、侯镜如、黄杰、关麟征等人。开学不久,学校开始办理入党登记,杜聿明同时收到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员两份登记表,他接受了国民党党员登记表,他认为国民党是正统、是主流,因此选择了国民党,成为正式的国民党党员,那时侯入党对他们这些革命精英来说很容易,因为在国共合作期间,入哪个党都可以,历史有时候也捉弄人,同班同学就此成为英雄和狗熊的起点,一念之差成千古恨。

人生的成功不仅仅是靠自己的努力的拼搏,在很多事情上选择是很重要的,只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才能指引你走向成功和辉煌,一个正确的选择会让你事半功倍,相反选择错了,你即使在努力到最后也会回天乏术只能接受失败和历史的淘汰。在当今社会下,有很多年轻人总想不劳而获或者一夜暴富,殊不知没有人能够轻易成功,在他们经过草率的努力过后而没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就抱怨社会的不公平,有些人甚至选择走极端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最终受到法律的惩罚。所以不管在小事还是在民族大义上我们一定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做选择时不要只看当下,要选择一条光明大道,只有方向没错的情况下,持之以恒才会成功,如果当初方向就错了再加上坚持到底那就只会被历史和人民抛弃。

1925年杜聿明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以后卷入军阀战争,在国民党军队中辗转沉浮。1933年,他以国民党二十五师副师长、代师长身份指挥了古北口对日战斗。在武器装备差,既无坚固阵地依凭,友军又不协力抗敌,加之官兵只有爱国热情而无对日作战经验的不利情况下,团结官兵一致对敌,奋起反击,激战三昼夜,歼敌2000余人,使日军也不得不承认:这场战役,是激战之激战。1939年,杜聿明以国民党第五军军长的身份指挥了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昆仑关一战,使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受到重创,日军损失空前巨大,这也使第五军和杜聿明名声大震,中村正雄临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更强的军队……”昆仑关战役,中国军队获得重大胜利,捷报传出,举国欢腾。

在民族大义中体现出高贵的人格,杜聿明是我们民族当之无愧的抗战英雄。他从一个基层的士兵做起,从军校毕业后走向军队,在军队中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起来,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的站了出来,并且冲在了最前面身先士卒,他用自己刚毅的精神影响着自己身后每一位士兵,这也成就了他们钢铁般的第五军,在对外作战中审时度势用自己手中的武器捍卫着民族的尊严。所以我们现在要积极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我时刻准备着,等待祖国的召唤,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要坚决站出来,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当今社会正处于和平年代,祖国需要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做一个文明的公民,那么我们就要时刻用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身边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行动去告诉外国人,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我们有自己5000年悠久的文化和历史,我们将是时代的楷模和先锋,世界将会向中国看齐。

1945年10月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指挥所部进攻东北解放区,1948年8月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0月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旋回徐州任原职。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战役中所率各部全军覆没,于现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张庄寨镇张老庄村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随后被特赦,在中央任职。

战败后的蒋介石带着国民党残余势力迅速逃向台湾,杜聿明的妻母儿女都被蒋介石带了过去,因为杜聿明一生养有三男三女,家庭中失去了杜聿明这个父亲之后难以维持,一度陷入窘境,没有任何办法的曹秀清只能向蒋介石求助,可是冷血的蒋介石此时尚还怀恨在心,他并没有答应曹秀清借款三千元的要求,反而是只给了一千元,而且还要分两年才给。因为急需这笔钱完成学业的杜致仁如遭晴天霹雳,父亲为蒋介石以及他的国民政府鞠躬尽瘁,可谓劳苦功高,虽然他没能战胜解放军,打了败仗,可是他毕竟是拖着病体上了战场,没有临阵脱逃啊!气愤的他关上了房门,在房间内吞食了大量安眠药之后自杀身亡。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终年77岁。全国政协在悼词中给予杜聿明以高度评价,称他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人士”。但无论后来怎样的悲伤,他也始终相信自己,他没有背叛,只是败给了时代。

杜聿明将军可谓是蒋介石的臂膀,他曾经是黄埔一期的学生,也曾经作为中缅战场的总指挥官,意气风发,浴血奋战。但是,随着日渐腐败无能的国民党政府倒台,曾经的一代名将杜聿明也在战败后成为了俘虏。政见可以不同,但是面对我们民族英雄的时候我们要坚决给予拥护,在杜将军晚年我党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和认可,相对于国民党的冷漠充分显示出了我党的高风亮节,对待民族英雄我们必须是包容的,人难免会走错路,只要及时的悔改依旧可以走向光明,就像古语说的“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愿意积极的接受人民的改造,终将迎来正确的方向。这也激励着我们年轻的一代人,不怕犯错只要认真改错,成功总会在不远处想你招手。

历史是公平的,不会偏向任何一方,只有正义的一方才会获得最后的胜利,任何人在历史的面前都是渺小的,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可以让历史记住我们,我会更加努力的完善自我,争取做一个让历史记住的人。

第三篇:《将军和蜘蛛》读后感

大家知道威灵顿是谁吗?小小的蜘蛛能给一位大将军上一堂使他终生难忘的课,你信吗?《将军和蜘蛛》这篇文章就可以告诉我们这个答案!

文中的威灵顿是英国的大将军。在他的军事生涯中,有灿烂的一页,要算他统率军队打败拿破仑的军队。威灵顿将军这次统率军队攻打了六次拿破仑军队也没有成功,看见大家满身的伤,就急急忙忙的逃到群山深处。他在一间简陋的棚子里看见一只小小的蜘蛛织了一次网,断了,又织,断了,还织……就这样不知织了多少次,终于织成功一张结结实实的网,威灵顿被这一只小小的蜘蛛感动了,坚定地喊:“我也要做第七次的尝试!”威灵顿在第七次的战斗中打败了拿破仑军队,他胜利了!

一只小小的蜘蛛居然给予了威灵顿将军一次宝贵的人生启迪。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触动极了,一只小小的蜘蛛居然让威灵顿将军转败为胜。是呀,任何物体都有它的长处,要学会发现,学习他人的长处,不管是小动物还是同学。

读了这篇文章,我学到了要坚持、勇敢的做每一件事,不要放弃,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

第四篇:浏阳将军简介

将 星 闪 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艰难的革命斗争中,我市涌现了一大批英雄儿女,他们中有的是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参加地方武装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几十年来,他们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大部分为革命献出自已宝贵的生命。一部分幸存者,有的一直在部队工作,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要的领导者和指挥者。1955年授衔时,他们中有五人被授予上将军衔,五人被授予中将军衔,二十人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 震

王震(1908-1993)浏阳市北盛镇人。1927入党,1935年参加长征。曾任红八军政委、湘赣军区代司令员、红六军团政委、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军委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国家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当选为国家副主席。1993年3月12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85岁。

李 志 民

李志民(1906~1987),浏阳高坪镇人,1927年入党,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五军二师政治部主任,红二十七军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二纵队政委,第十九兵团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团政治委员兼陕西军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政治委员,中央军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7年11月1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

杨 勇

杨勇(1912~1983),浏阳文家市人。1930年入党,后参加长征。曾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一、第四师政治委员,八路军六八六团团长兼政委,独立旅旅长兼政委,晋冀鲁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一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五兵团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3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1岁。

宋 任 穷

宋任穷(1909~2005),浏阳葛家乡人。1926年入党。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后参加长征。

曾任红二十八军政治委员,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云南省委书记兼云南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副秘书长,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2005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唐 亮

唐亮(1910~1986),浏阳永和镇人。1930年入党,后参加长征。曾任红三军军团第四师十团政治委员,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滨海军区政治委员,山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等。

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区政治部副主任、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政治委员,政治学院院长、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6年11月在北京病逝,终年76岁。

孔 石 泉

孔石泉(1909~2002),浏阳官渡镇人。1930年入党。后参加长征。曾任红一方面军军委一局参谋,陕北独立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六支队三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长,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三十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一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长,政治学院政治部副院长、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济南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2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汤平

汤平(1903~1968),浏阳小河乡人,1929年入党,1934年参加长征。曾任红三军团后方补充团政委,第五军第四师供给部部长,红一军团直属政治处主任,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政治部主任,晋西北行政公署财政处处长、公署秘书长,任吕梁行政公署副主任,华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建国后,任中央财经委员会计划局财政处处长,中央军委总后勤部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8年11月28日,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终年65岁。

张 藩

张藩(1909~2002),浏阳张坊镇人。1929年入党。

曾任中共鄂东南道委代书记,红六军团第十六师四十八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一师参谋长兼苏中军区参谋长,苏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一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第十一纵队兼苏中军区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九军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警备区政治委员,华东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院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2年2月在南京病故,享年94岁。

张 翼 翔

张翼翔(1913~1990),浏阳沿溪乡人。1932年入党。后参加长征。曾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五十二团参谋长。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副旅长,兼路西军分区副司令员,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军副军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长兼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0年4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

饶 子 健

饶子健(1909~2000),浏阳三口镇人。1930年入党。后参加长征。曾任红五军团三十七团团长,红三十军第八十师参谋长,八路军第四纵队六旅代旅长,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旅长,华中野战第九纵队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副军长,南京警备司令部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九兵团三十军军长,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0年9月25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石 敬平

石敬平(1916—1990),浏阳市大围山镇人,1937年入党。后参加长征。曾任红三军团政治部电译员,军事裁判所干事,军委总政治部锄奸训练班政治指导员,军委一局科长,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参谋处副处长,合江军区副参谋长,东北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兼测绘学校校长。

建国后,任东北军区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四局政治委员,九局局长,总参谋部三部顾问。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10月3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刘 子 奇

刘子奇(1900~1976),浏阳三口乡人,1928年入党。

曾任湘赣苏区独立第五师十三团政委兼团长,湘赣苏区二分区司令员,十六师师长。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参谋长,七一八团政治委员,冀中军区第九分区司令员,晋绥二分区司令员,东北绥宁军区司令,牡丹江分区司令员,东北军区独立第八师师长,安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一六五师师长。

建国后,历任湖南军区郴州军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参谋长。广东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6年10月因病逝世。

江 文

江文(1914~2010),浏阳沿溪乡人,1931年入党。后参加长征。曾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处科长,红六军团、湘赣军区无线电中队政治委员,红二方面军通信大队政治委员,八路军一二O师司令部无线电队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驻东北办事处处长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通信处处长。

建国后,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部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兵部产任,总参谋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10年8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汤 池

汤池(1909~1996),浏阳达浒镇人。1930年入党。后参加长征。曾任湘鄂川黔军区卫生部供给部主任,中央教导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八路军留守兵团供给主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经理科科长,第十二兵团后勤部副部长。

建国后,任湖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4月7日在广州病逝,终年87岁。

苏 鲁

苏鲁(1902--1976),浏阳洞阳乡人。1927年入党,后参加长征。曾任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太岳军区第十八军分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第十五纵队一八四师副师长,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副师长。

建国后,任山西省军区长治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部第四九五仓库库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6年病逝,终年74岁。

苏 鳌

苏鳌(1912--1975),浏阳洞阳乡人。1929入党。后参加长征。曾任第十八师五十二团参谋长,第五十三团团长,第十八师参谋长、副师长、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营长,独立第四支队支队长,延安卫戌司令部参谋长,南下第一支队五大队大队长,中原军区鄂北军分区副司令员、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西北军政大学副教育长。

建国后,任中央军委军械部部长,西北军区骑兵司令员,河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5年逝世,终年63岁。

李 贞

李贞(女)(1908--1990),浏阳永和镇人,1927年入党,后参加长征。曾任红六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任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八路军一二O师直属政治处主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

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顾问,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3月11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3岁。

李 信

李信(1907--1985),浏阳洞阳乡人,1927年入党。后参加长征。曾任红六军团宣传部部长,红十八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红六军团教导团政治委员,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牡丹江军区、合江军区政治部主任,一六O师政治委员,四十八军政治部主任。

建国后,任第十五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总干部部一部部长,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国防科学工作部部长,总参谋部三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5年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李 辉 高

李辉高(1904--1969),浏阳沿溪乡人。1930年入党。后参加长征。曾任鲁中南军区供给部部长,山东军区供给部部长、山东军区后勤部部长,济南军区后勤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9年病逝,终年65岁。

杨 世 明

杨世明(1907—1986),浏阳金刚乡人,1931年入党。后参加长征。曾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一纵队一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察哈尔军区察南军分区副司令员,察北军分区司令员。

建国后,任第二十兵团师长、副军长,华北农垦兵团司令员,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6年4月2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何 志 远

何志远(1912—1998),浏阳张坊乡人,1930年入党。

曾任福建军区政治部宣传队队长,闽西南中共区委书记,代县委书记、山东野战军第七师二十一旅副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十九师政治委员,二十一师政治委员。

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济南军区人民武装动员部部长,山东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济南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邱 蔚

邱蔚(1913--1957),浏阳达浒乡人。1932年入党。后参加长征。

曾任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支队三团团长,第一团团长、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十旅旅长,第八纵队司令员。

建国后,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副参谋长、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兵团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病逝,时年44岁。

张 和

张和(1915---1967),浏阳沿溪乡人。1933年入党。后参加长征。曾任三五九旅七一八团连政治指导员、连长、晋绥军区总兵站政治委员、政治部副主任,西北军区后勤部驻晋南办事处政治主任。

建国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兼教导大队政治委员,军区后勤部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军需生产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部长、总后勤部工厂管理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7年9月,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终年52岁。

罗 若 遐

罗若遐(1907---1988),浏阳古港人。1932入党。1934年参加了长征。曾任红色中华通讯社新闻台(即新华通讯社前身)台长、主任,无线电营营长,红四方面军新闻台台长,红军总司令部第二局局长、中华无线电大队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第六支队、第四师司令部秘书长,中共中央中局秘书、旅大电气工程学校副校长,大连大学教导处处长,组织部部长。

建国后,任中央军委通信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通信联络教授会主任、战略教研室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2月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

黄 霖

黄霖(1913--1986),浏阳中和镇人,1931年10月入党。曾任中央军委警卫团团长、新四军第五师一支队参谋长,第五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第五师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五师十三旅副旅长,河南游击团司令员兼工委书记、桐柏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豫西地委书记,中共豫皖苏军区第四地委书记,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32师师长。

建国后,任湖南省军区益阳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共益阳地委书记,华南军区防空军副司令员,粤中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防空军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6年6月24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黄 曹 龙

黄曹龙(1911--1979),浏阳关口人。1932年入党。1934年参加长征。曾任任八路军总部副官处队列科科长,兵站站长,兵站部第四办事处处长。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采办站站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副官处处长。辽宁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东北军区总兵站部政治委员、部长、北线后勤司令部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后勤四分部部长,第十二兵团后勤部部长。

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驻南宁办事处主任,总后勤部车管部副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剖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9年4月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

曾 涤

曾涤(1913---1971),浏阳山下人,1930年4月入党。

曾任省委宣传干事,省委巡视员,红六军团政治部俱乐部主任,宣传部干事,桑植独立团政治部主任,雁北地委常委,中共鄂北地委书记兼分区政治委员、西北第一野战军二军六师政治委员。一野一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长,宣传部部长。

建国后,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文革”中惨遭迫害,1971年12月含愤逝世,终年58岁。

熊 晃

熊晃(1913---1996),浏阳乌龙乡人。1930年入党。1934年参加长征。曾任湘鄂赣独立师连指导员、三五九旅七一七团政治处宣教股长、八路军南下支队第四支队政治委员、湘东军分区司令员,鄂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东教导旅副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旅副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师政治委员。

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焉耆地委书记,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区副政治委员,乌鲁木齐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10月13日因病逝世,享年83岁。

黎 东 汉

黎东汉(1914---2007),浏阳北盛镇人。1930年入党。后参加长征。曾任第18师电台队队长、红六军团电台队队长、三五九旅电台队长、区队长、旅司令部通信科科长、中原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处长兼无线电大队长,中央前委通信科科长,军委三局电台台长。西北军区通信处副处长,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兼通信科科长。

建国后,任军委通信部干部处副处长,业务处副处长,通信工程学院第一院长,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副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7年6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戴 文 彬

戴文彬(1909---1983),浏阳沙市山田乡人。1931年入党。后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独立第一支队政治委员,独立第二旅政治部副主任,独立第一旅政治部副主任,一二O师卫生部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后方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总卫生部政治部主任、东北军区卫生部政治部主任。

建国后,任东北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3年病逝,终年74岁。

第五篇:巴顿将军演讲稿[推荐]

Now, I want you to remember that no bastard ever won a war by dying for his country.He won it by making the other poor dumb bastard die for his country.Men, all this stuff you've heard about America not wanting to fight, wanting to stay out of the war, is a lot of horse dung.Americans, traditionally, love to fight.All real Americans love the sting of battle.When you were kids, you all admired the champion marble shooter, the fastest runner, the big league ball players, the toughest boxers.Americans love a winner and will not tolerate a loser.Americans play to win all the time.I wouldn't give a hoot in hell for a man who lost and laughed.That's why Americans have never lost and will never lose a war.Because the very thought of losing is hateful to Americans.Now, an army is a team.It lives, eats, sleeps, fights as a team.This individuality stuff is a bunch of crap.The bilious bastards who wrote that stuff about individuality for 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 don't know anything more about real battle than they do about fornicating.Now, we have the finest food and equipment, the best spirit, and the best men in the world.You know, by God, I actually pity those poor bastards we're going up against.By God, I do.We're not just going to shoot the bastards.We're going to cut out their living guts and use them to grease the treads of our tanks.We're going to murder those lousy Hun bastards by the bushel.Now, some of you boys, I know, are wondering whether or not you'll chicken-out under fire.Don't worry about it.I can assure you that you will all do your duty.The Nazis are the enemy.Wade into them.Spill their blood.Shoot them in the belly.When you put your hand into a bunch of goo that a moment before was your best friend's face, you'll know what to do.Now there's another thing I want you to remember.I don't want to get any messages saying that we are holding our position.We're not holding anything.Let the Hun do that.We are advancing constantly and we're not interested in holding onto anything--except the enemy.We're going to hold onto him by the nose, and we're gonna kick him in the ass.We're gonna kick the hell out of him all the time, and we're gonna go through him like crap through a goose!Now, there's one thing that you men will be able to say when you get back home--and you may thank God for it.Thirty years from now when you're sitting around your fireside with your grandson on your knee, and he asks you, “What did you do in the great World War Two?”--You won't have to say, “Well, I shoveled shit in Louisiana.”

Alright now you sons-of-bitches, you know how I feel.Oh, I will be proud to lead you wonderful guys into battle anytime, anywhere.That's all.弟兄们,最近有些小道消息,说我们美国人对这次战争想置身事外,缺乏斗志。那全是一堆臭狗屎!美国人从来就喜欢打仗。真正的美国人喜欢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你们今天在这里,有三个原因。一,你们来这,是为了保卫家乡和亲人。二,你们来这,是为了荣誉,因为你此时不想在其他任何地方。三,你们来这,是因为你们是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男子汉都喜欢打仗。当今天在座的各位还都是孩子的时候,大家就崇拜弹球冠军、短跑健将、拳击好手和职业球员。美国人热爱胜利者。美国人对失败者从不宽恕。美国人蔑视懦夫。美国人既然参赛,就要赢。我对那种输了还笑的人嗤之以鼻。正因如此,美国人迄今尚未打输过一场战争,将来也不会输。一个真正的美国人,连失败的念头,都会恨之入骨

你们不会全部牺牲。每次主要战斗下来,你们当中只可能牺牲百分之二。不要怕死。每个人终究都会死。没错,第一次上战场,每个人都会胆怯。如果有人说他不害怕,那是撒谎。有的人胆小,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象勇士一样战斗,因为如果其他同样胆怯的战友在那奋勇作战,而他们袖手旁观的话,他们将无地自容。真正的英雄,是即使胆怯,照样勇敢作战的男子汉。有的战士在火线上不到一分钟,便会克服恐惧。有的要一小时。还有的,大概要几天工夫。但是,真正的男子汉,不会让对死亡的恐惧战胜荣誉感、责任感和雄风。战斗是不甘居人下的男子汉最能表现自己胆量的竞争。战斗会逼出伟大,剔除渺小。美国人以能成为雄中之雄而自豪,而且他们也正是雄中之雄。大家要记住,敌人和你们一样害怕,很可能更害怕。他们不是刀枪不入。在大家的军旅生涯中,你们称演习训练为“鸡屎”,经常怨声载道。这些训练演习,如军中其它条条框框一样,自有它们的目的。训练演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大家的警惕性。警惕性必须渗透到每个战士的血管中去。对放松警惕的人,我决不手软。你们大家都是枪林弹雨里冲杀出来的,不然你们今天也不会在这儿。你们对将要到来的厮杀,都会有所准备。谁要是想活着回来,就必须每时每刻保持警惕。只要你有哪怕是一点点的疏忽,就会有个狗娘养的德国鬼子悄悄溜到你的背后,用一坨屎置你于死地

在西西里的某个地方,有一块墓碑码得整整齐齐的墓地,里面埋了四百具阵亡将士的尸体。那四百条汉子升天,只因一名哨兵打了个盹。令人欣慰地是,他们都是德国军人。我们先于那些狗杂种发现了他们的哨兵打盹。一个战斗队是个集体。大家在那集体里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战斗。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是一堆马粪。那些胆汁过剩、整日在星期六晚间邮报上拉马粪的家伙,对真正战斗的了解,并不比他们搞女人的知识多

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给养、最好的武器设备、最旺盛的斗志和最棒的战士。说实在地,我真可怜那些将和我们作战的狗杂种们。真地

我麾下的将士从不投降。我不想听到我手下的任何战士被俘的消息,除非他们先受了伤。即便受了伤,你同样可以还击。这不是吹大牛。我愿我的部下,都象在利比亚作战时的一位我军少尉。当时一个德国鬼子用手枪顶着他胸膛,他甩下钢盔,一只手拨开手枪,另只手抓住钢盔,把那鬼子打得七窍流血。然后,他拾起手枪,在其他鬼子反应过来之前,击毙了另一个鬼子。在此之前,他的一侧肺叶已被一颗子弹洞穿。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不是所有的英雄都象传奇故事里描述的那样。军中每个战士都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千万不要吊儿郎当,以为自己的任务无足轻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必须做好。每个人都是一条长链上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每个卡车司机都突然决定,不愿再忍受头顶呼啸的炮弹的威胁,胆怯起来,跳下车去,一头栽到路旁的水沟中躲起来,那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个懦弱的狗杂种可以给自己找借口:“管他娘的,没我地球照样转,我不过是千万分之一。”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呢?到那时,我们怎么办?我们的国家、亲人甚至整个世界会是怎么一个样子?不,他奶奶的,美国人不那样想。每个人都应完成他的任务。每个人都应对集体负责。每个部门,每个战斗队,对整个战争的宏伟篇章,都是重要的。弹药武器人员让我们枪有所发,炮有所射。没有后勤人员给我们送衣送饭,我们就会饥寒交迫,因为在我们要去作战的地方,已经无可偷抢。指挥部的所有人员,都各有所用,即使是个只管烧水帮我们洗去征尘的勤务兵

每个战士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想着身边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我们军队容不得胆小鬼。所有的胆小鬼都应象耗子一样被斩尽杀绝。否则,战后他们就会溜回家去,生出更多的胆小鬼来。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懦夫儿软蛋。干掉所有狗日的胆小鬼,我们的国家将是勇士的天下。我所见过的最勇敢的好汉,是在突尼斯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爬到电话竿上的一个通讯兵。我正好路过,便停下问他,在这样危险的时候爬到那么高的地方瞎折腾什么?他答道:“在修理线路,将军。”我问:“这个时候不是太危险了吗?”他答道:“是危险,将军,但线路不修不行啊。”我问:“敌机低空扫射,不打扰你吗?”他答:“敌机不怎么打扰,将军,你倒是打扰得一塌糊涂。”弟兄们,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战士。他全心全意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管那职责当时看起来多么地不起眼,不管情况有多危险。还有那些通往突尼斯的路上的卡车司机们,他们真了不起。他们没日没夜,行驶在那狗娘养的破路上,从不停歇,从不偏向,把四处开花的炮弹当成伴奏。我们能顺利前进,全靠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美国硬汉。这些司机中,有人连续开车已经超过四十小时。他们不属战斗部队,但他们同样是军人,有重要的任务要完成。任务他们是完成了,而且完成得真他娘的棒!他们是大集体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没有他们,那场战斗可能就输掉了。只因所有环节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整个链条才坚不可破

大家要记住,算我没来过这里。千万不要在信件里提及我。按理说,我是死是活,对外界要保密,我既不统率第三集团军,更不在英国。让那些狗日的德国佬第一个发现吧!我希望有一天看到,那些狗杂种们屁滚尿流,哀鸣道:“我的天哪!又是那挨千刀的第三集团军!又是那狗娘养的巴顿

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了。早一日收拾掉万恶的德国鬼子,我们就能早一日掉转枪口,去端倭国鬼子的老巢。如果我们不抓紧,功劳就会全让狗娘养的海军陆战队抢去了

是的,我们是想早日回家。我们想让这场战争早日结束。最快的办法,就是干掉燃起这场战争的狗杂种们。早一日把他们消灭干净,我们就可以早一日凯旋。回家的捷径,要通过柏林和东京。到了柏林,我要亲手干掉那个纸老虎、狗杂种希特勒,就象干掉一条蛇!

谁要想在炮弹坑里蹲上一天,就让他见鬼去吧!德国鬼子迟早会找到他的头上。我的手下不挖猫耳洞,我也不希望他们挖。猫耳洞只会使进攻放缓。我们要持续进攻,不给敌人挖猫耳洞的时间。我们迟早会胜利,但我们只有不停战斗,比敌人勇敢,胜利才会到来。我们不仅要击毙那些狗杂种们,而且要把他们的五脏六腑掏出来润滑我们的坦克履带。我们要让那些狗日的德国鬼子尸积成山,血流成河。战争本来就是血腥野蛮残酷的。你不让敌人流血,他们就会让你流。挑开他们的肚子,给他们的胸膛上来上一枪。如果一颗炮弹在你身旁爆炸,炸了你一脸灰土,你一抹,发现那竟是你最好伙伴的模糊血肉时,你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不想听到报告说,“我们在坚守阵地。”我们不坚守任何见鬼的阵地。让德国鬼子坚守去吧。我们要一刻不停地进攻,除了敌人的卵子,我们对其它任何目标都不感兴趣。我们要扭住敌人的卵子不放,打得他们魂魄离窍。我们的基本作战计划,是前进前进再前进,不管要从敌人身上身下爬过去,还是要从他们身体中钻过去。我们要象挤出鹅肠或小号的屎那样执著,那样无孔不入

有时免不了有人会抱怨,说我们对战士要求太严,太不近情理。让那些抱怨见鬼去吧!我坚信一条金玉良言,就是“一杯汗水,会挽救一桶鲜血。”我们进攻得越坚决,就会消灭越多的德国鬼子。我们消灭的德国鬼子越多,我们自己人死得就会越少。进攻意味着更少的伤亡。我希望大家牢牢记住这一点

凯旋回家后,今天在座的弟兄们都会获得一种值得夸耀的资格。二十年后,你会庆幸自己参加了此次世界大战。到那时,当你在壁炉边,孙子坐在你的膝盖上,问你:“爷爷,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干什么呢?”你不用尴尬地干咳一声,把孙子移到另一个膝盖上,吞吞吐吐地说:“啊„„爷爷我当时在路易斯安那铲粪。”与此相反,弟兄们,你可以直盯着他的眼睛,理直气壮地说:“孙子,爷爷我当年在第三集团军和那个狗娘养的乔治·巴顿并肩作战!”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乔治·巴顿号称“铁胆将军”。粗鲁、野蛮是他在战争中留给后人的印象,潘兴元帅甚至把他叫作“美军中的匪徒”。但如果仅凭这一点就认为他是个只懂打仗的猛张飞就大错特错了。巴顿将军投注在军事领域的用心是全方位的,其中不乏智慧和深思熟虑的结晶,“巴顿剑”的成功就是一例。

美国是一个善于使斧的国家,早期的骑兵更习惯挥舞马刀砍杀。训练时,骑兵们乘坐在马背上,像使用球棒一样疯狂地舞动手里的骑兵弯刀。年轻的巴顿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不禁在心里开始了思量。

那时的巴顿曾经在第5届奥运会军事五项比赛中获得过击剑的第3名,号称“军中第一击剑高手”,并获得过“剑术大师”的荣誉称号。在参加完奥运会后,巴顿到法国索米尔军事学校学习击剑课。在那里,他发现法国骑兵使用马刀的方法远远超过美国骑兵,原因很简单:法国人是用刀尖去刺杀,而美国人则是用刀刃去砍杀。与砍杀相比,刺杀能更快地接近敌人,作战效率更高。

怀揣改进骑兵军刀的想法,巴顿调到了弗吉尼亚的迈尔堡。这是一个骑兵驻地,有军队里最优秀的骑手,有美国出身最好的军官,他们熟悉华盛顿的每一位要人。在这个“离上帝最近”的地方,血气方刚的巴顿决定大干一番,改进骑兵军刀就是他的“敲门砖”。

“以法国式的直剑取代美军盛行的弯刀。”巴顿把自己的想法明白无误地写在文章里,并把文章交给迈尔堡骑兵团团长格拉德上校。上校是位老骑兵,当然看出了巴顿的主张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他建议巴顿再增添一些内容,然后把文章投寄给《骑兵月刊》。

受到鼓舞的巴顿没有听从团长的建议。他把目光投向了更高级别的军事刊物。他知道,小小的《骑兵月刊》不足以引起军界高层的注意。他在给未婚妻的信中写道:“我希望这篇文章引起轰动。我相信一定会的。”果然,1913年1月11日,颇有影响的《陆海军杂志》刊登了巴顿的文章,并立即引起军界的关注。“我想我要出名了!”巴顿心里异常兴奋。

几个月后,陆军参谋长伍德将军命令按照巴顿设计的样式和规格,打造两万把新军刀。这种新型骑兵军刀是直线型设计,刀有940毫米长,刀身的宽度为257毫米,刀刃非常长,是一种理想的击刺武器,能够完美地用于刺杀。巴顿的钻研和思考结出了果实。

新军刀选在斯普林菲尔德的工厂铸造。为保证军刀的生产质量,巴顿被专门派去负责检查验收。美国军械部次长也对巴顿设计的新军刀很满意。他说:“巴顿作为一位击剑手的技巧和经验,对于军械部价值无限。”

新军刀还需要新的训练教程。春风得意的巴顿开始编写《军刀教员讲义》。1914年3月,《军刀训练》一书由陆军部批准出版。巴顿在书里进一步强化了他附着在新军刀中的“刀尖”精神:要记住刀尖是压倒一切的重点,富有活力、勇于进取的勇士要像刀尖一样,在进攻中刺穿敌人的身体„„

批量生产的新型骑兵军刀在骑兵部队中广泛使用,并以“巴顿剑”闻名天下。1916年3月,巴顿调任布利斯堡骑兵团时,高兴地看到团队使用的军刀全是自己设计的“巴顿剑”。这一发现让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但凌厉的枪弹使骑兵的军刀失去了用武之地。“巴顿剑”更多地成了骑兵们的标志性装备,很少在实战中使用。巴顿成名后,更没有机会和胆量拿他的“巴顿剑”去和纳粹们单挑。

美国陆军上将乔治·巴顿号称“铁胆将军”。粗鲁、野蛮是他在战争中留给后人的印象,潘兴元帅甚至把他叫作“美军中的匪徒”。但如果仅凭这一点就认为他是个只懂打仗的猛张飞就大错特错了。巴顿将军投注在军事领域的用心是全方位的,其中不乏智慧和深思熟虑的结晶,“巴顿剑”的成功就是一例。

美国是一个善于使斧的国家,早期的骑兵更习惯挥舞马刀砍杀。训练时,骑兵们乘坐在马背上,像使用球棒一样疯狂地舞动手里的骑兵弯刀。年轻的巴顿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不禁在心里开始了思量。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11月11日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具有文韬武略的传统家庭。18岁时进入私立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一年后获得入西点军校的保送资格。1909年6月,巴顿军校毕业,随即以少尉军衔赴美国第一集团军骑兵部队服役

1915年,巴顿调到潘兴将军手下做副官,得到潘兴将军的赏识,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斗士!”。1916年,潘兴将巴顿提升为中尉,不到2年时间里,他从中尉逐级升至上校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巴顿随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到了法国。11月,巴顿受命组建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建立了装甲兵的训练学校,用法式轻型坦克组编成一支坦克旅,经过短暂而切实有效的训练之后,巴顿率领自己组训不久的坦克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圣米耶尔和和阿拉贡战役。在战斗中,巴顿竟一个人开着坦克,冲入德军防线内,差点送了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顿回到美国。此后20余年里,他大多在“和平的冷营里”消磨时光,十几次调动,等待战争的召唤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美国面临战争。巴顿的军事才能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赏识,认为他是能在战场上战胜快速机动的德军的优秀将才。1940年7月,马歇尔批准组建装甲师,巴顿受命组建一个装甲旅,并被晋升为准将。同年,巴顿被任命为第二装甲师师长,晋升为少将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德日意宣战。1942年1月,巴顿升任第1装甲军军长。11月,巴顿率领美国特谴队4万多名官兵横渡大西洋,在法属摩洛哥海滨登陆,经过74小时的激战,终于迫使驻摩洛哥的德军投降。北非登陆的成功,为盟军顺利地完成北非战局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随后,巴顿被任命为美国驻摩洛哥总督。◎

1943年3月5日,巴顿临危受命,接任被隆美尔击败的美第二军军长,他从到达第二军的那天起,便全力以赴地整肃军纪。迅速改变了全军涣散的软弱状态。3月17日,面目一新的美第二军向德军发起进攻,一路猛攻猛打,进展迅速,很快与英军在突尼斯北部完成了对德军的合围。

突尼斯战役不久,巴顿晋获中将军衔,升任美第7集团军司令。1943年7月9日,盟军发起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巴顿率美第7集团军攻取巴勒莫,随后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拿下了墨西拿城。盟军占领了西西里岛,德军退到意大利本土。此时发生了巴顿打士兵耳光的事件,他因此被免去第7集团军司令的职务。

在加来海峡的多佛设立一个司令部,诱使德军误认为盟军将在加来登陆。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打响,第3集团军作为第二梯队登陆后,巴顿将第三集团军编成若干坦克群,命令部下“以尽快的速度,向一切可以推进的地方前进

巴顿不顾一切地向前猛冲,穿越法国,在欧洲平原上近乎疯狂般的推进。当战线迅速拉长,汽油供应不足时,他授意部下采取劫持、偷窃别的部队油料等手段,想方设法找到汽油加速前进。1944年12月,巴顿率第3集团军在阿登地区击退德军的大反扑,解救了被围的盟军部队。1945年3月,巴顿再次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了莱茵河。1945年5月初,巴顿的第3集团军一直推进到奥地利边境方才住脚。在9个月的推进过程中,巴顿部队歼敌140余万,取得了惊人的战果。4月16日,巴顿被晋升为四星上将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殴战结束。巴顿被任命为巴伐利亚州军事长官。随后由于他的反苏言论和姑息纳粹分子的行为而被解出巴伐利亚州军事长官和7集团军司令的职务,改任有名无实的第15集团军司令

1945年12月9日,巴顿在外出打猎时突遇车祸而受重伤,12月21日在德国海德堡一家医院辞世,享年60岁

巴顿无疑是一代名将。他对目标的追求坚定不移。正如驻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战后所指出的:“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他简直就象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从不会被战争的重负所压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战役中,没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有过象巴顿那样神奇的经历和惊人的战绩."

下载将军日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军日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军山导游词

    将军山景区 将军山,位于敖东乡大福村的东边山,在平潭岛的东南面,海拔才104米,原名“老虎山”。因山上有一巨石形状像一只猛虎而得名。原来这里地势险要,地扼平潭南大门,自古即为......

    刘亚楼将军论文(模版)

    我国空军之父——刘亚楼上将 在2010年10月29 日是刘亚楼将军诞辰100周年的特殊日子,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原闽西苏区的武平小城万人空巷、锣鼓喧天。群众自发地聚集在街头巷尾......

    2008年度将军村工作总结

    2008年度将军村党建帮扶工作总结 将军村位于醴陵市新阳乡北部,距醴陵城区10公里,总面积8.9平方公里,辖28个村民小组,829户,总人口3175人,党员103人,总耕地面积2051亩。今年将军村......

    将军胡同读后感

    将军胡同读后感(通用6篇) 将军胡同读后感1 史雷的中篇小说《将军胡同》令人回味无穷。作品由一曲喜庆的皮影戏《二度梅》开场,虽然热闹却令人担忧,结尾以一段凄惨的《祭塔》与......

    巴顿将军(影评) (定稿)

    《巴顿将军》的前十五秒钟,画面一出来就是一面美国国旗,看不见它的四边,因为画面上只有一面旗,没有其它的参照。接着一个小人影从画框正中的下边框露出来,不如说,升上来。它用的......

    门巴将军观后感大全

    《门巴将军》观后感 2013年某月某日,在学院的组织下,我们集体观看了电影《门巴将军》。这部片长90分钟的电影讲述的是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总医院院长李素芝扎根雪域高原奉献一......

    朱瑞将军事迹

    炮兵司令——朱瑞将军事迹 朱瑞(1905-1948.10.1)又名朱敦仲,江苏省宿豫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毕业后,入苏联克拉辛炮兵学院学习。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巴顿将军名言

    巴顿将军名言1、有时候我在扞卫我所从事的并一直引以为豪的职业时,简直像是病了一样。它是我所认为的最古老的最合适的一种职业,那为什么这种职业回因其操作的结果而导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