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瑞将军事迹
炮兵司令——朱瑞将军事迹
朱瑞(1905-1948.10.1)又名朱敦仲,江苏省宿豫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毕业后,入苏联克拉辛炮兵学院学习。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8月,朱瑞将军遵照中共中央和军委指示,率领延安炮校迁往东北,准备接收日军的装备,组建一支新式的人民炮兵部队,为建立东北炮兵奠定物质基础。
1946年夏秋后,由于炮兵的迅速发展,需要的干部越来越多,朱瑞及时建议东北军区将延安炮校改名为东北军区炮校,立即开学招生,朱瑞任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兼东北军区炮校校长。东北军区炮校在辽沈战役前,共培养2000多名干部,不仅充实了东北军区的炮兵干部,还为兄弟军区输送了几百名干部。
1947年1—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先后发动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其中共有40多个炮兵连队参加。
1948年4月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二次炮兵会议上,朱瑞进一步丰富了作战原则,从而使炮兵战术和指挥能力进入逐步成熟的发展阶段。由原来只能配合步兵克敌一个师设防的城市,发展到能支援步兵一举攻克十几个师、多兵种合成防守的大城市。
1947年后,随着战争的发展,前后方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保证战争需要,他亲自主持工作,先后组建了迫击炮团、战车团、高炮团等5个团。到1948年8月,在东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己有各种火炮4700门,为辽沈战役作了充分的准备。
1948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朱瑞一声令下,各种口径的火炮雷鸣般的怒吼。不过6个小时,就将守军全歼,活捉敌师长王世高,胜利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在这次攻城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使用缴获的美国榴弹炮。为了了解这种火炮的性能,战斗还没有结束,朱瑞就从指挥所出来,到城头上再去看一看,量一量突破口有多宽,为下一步攻打锦州做准备,路上不幸触雷牺牲,身中几十处弹片,时年43岁。
中共中央在唁电中指出:“朱瑞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建设中,功勋卓著,今日牺牲,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巨大损失。”
第二篇:王震将军事迹
王震将军事迹
王震同志是从浏阳大山里走出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在他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在王震同志100周年诞辰之际,135万家乡人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弘扬他的崇高风范,并决心继承他的革命遗志,为建设富裕和谐的新浏阳而努力奋斗。“跑得最欢的骡子”
1908年4月11日,王震同志出生于浏阳市北盛镇马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时入村里私塾,断断续续读过几年书,期间还跟姑父习武学拳。受私塾老师、同盟会会员李梓轩先生影响,王震从小就喜爱三国英雄、水浒豪杰,对同乡谭嗣同为变法慷慨就义的壮举更是崇敬不已,立志要做一个顶天立地、行侠仗义、外抗列强、内除恶霸的英雄豪杰。1922年初,13岁的他瞒着家人离乡去长沙独闯天下,先后当过兵、卖过菜、拉过人力车,后在长沙火车站上当了一名长年工役。他积极参加工会活动,上工人夜校,读进步书刊,接近革命者,靠近共产党,开始走向革命。由于他不怕苦不怕累,工作勤奋,乐于助人,不满17岁的他就担任了新河火车站的工人纠察队队长。1926年底,王震加入共青团。他奉命率工人纠察队成功捉拿了湖南省顽固派的重要首领、民愤极大的劣绅叶德辉及一帮痞徒。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王震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亲率工人纠察队与发动“马日事变”的反动军警进行了殊死拼杀,腿负重伤毫不畏惧。在白色恐怖的形势下,广大党团员处境非常危急。受党组织委派,王震利用在铁路上做事、在火车上当司炉等方便条件,奔波在长沙、岳州、汨罗、安源、武昌等地从事地下交通工作,护送过郭亮、1 蔡畅等许多同志一批批转移,他以过人的胆识、机敏和热忱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蔡畅大姐称赞他是“跑得最欢的骡子”。长征“英雄虎”
1934年,中央红军第5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6军团奉命率先西征,为中央红军的突围侦察一条可靠路线。时任军团政委的王震深感责任重大,不顾任弼时和肖克的劝阻,执意亲自率先头部队打头阵。从8月7日红六军团开始西征,到10月与红二军团在黔东会师,历时80余天,行程5000余里。王震作为主要指挥员,始终走在队伍最前面,既为主力红军战略转移探了路,也为后来红军主力的远征积累了经验。任弼时在师以上干部会上说:“我军胜利突围,胜利渡江,王震同志立了头功。敌人把他看成老虎,他这只虎对于敌人来说是恶虎,因为他吃了他们那么多人,可是对我们来说,是英雄虎,是功臣虎!”此后,王震参与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他与肖克同志率红六军团会同红二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继续长征,实行战略转移,于1936年秋胜利到达陕北。“立棺抗日”
王震同志以勇猛善战著称。抗日战争爆发,王震的部队被改编为贺龙为师长的120师359旅。1937年9月,他率部进入晋西北,连克宁武等七座县城,参与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冬,日寇进军汾河,直指晋东南,王震奉命狙击。在战前动员大会上,王震在当地找了一口棺材,声称:“我们一定夺取汾河,不夺取汾河,谁也不能活。我领头向前冲,要死我先死,死后装进这口棺材!”王震誓死杀敌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激励着广大指战员,个个如下山猛虎,不顾炸弹在身旁轰炸,不惧子弹在头顶呼啸,直扑日军阵地。经过一昼夜激战,王震率部冲破日寇的防线,牢牢控制了汾河两岸。王震在战 斗中头部负重伤。在抗日战争中,王震率部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100余次,多次重创日军,连战连捷,被八路军总部和边区政府分别授予“模范党军”、“百战百胜的铁军”称号。新中国农垦事业的“拓荒者”
1940年底,王震受命率359旅开往南泥湾开展“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359旅喊出了“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从旅长到伙夫,人人都参加生产,开荒种地,他们风餐露宿,忍饥受饿,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陕北的江南”,一首《南泥湾》传唱大江南北,王震和他的359旅名闻天下。南泥湾不仅是一个地名,而且成了一种精神。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也为新中国的农垦事业开发做了组织上、思想上、经验上、精神上的各种准备。
1951年至1954年,王震同志为巩固新疆人民政权,促进部队生产建设,提出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批准。1955年,他带领铁道兵部分转业官兵,在黑龙江北大荒建立了第一个军垦农场。随后,他又率领九个师的铁道兵转业官兵奔赴北大荒,开垦荒原。1958年后,他又组织十几万转业官兵、大批支边青年和工程技术人员,奔赴新疆、黑龙江、广东等地发展农垦事业,奠定了我军屯垦初基的生产建设。桑梓深情激励后人
王震同志十分关注家乡建设,曾用自己的工资托人从广东购买一批水稻、红薯优良品种,从东北购买玉米、小米和大豆种籽,从浙江等地购买桑苗、板栗和蜜橘苗回家乡试种、试栽。1961年2月回乡时,他动完手术不久,却坚持要和乡亲们一起参加开垦杨梅岭林场的劳动,并将全家积存的1500元现金和5000元到期国债券交给林场做 开办费,还特地从澧县请来一位李姓蚕桑技师,指导植桑养蚕。他还提议在杨梅岭林场开办雷锋耕读班,并将家里的一点积蓄,连同儿子在部队的津贴费和东北老战友上医院看望他时送的一架鹿茸都交给耕读班作办学经费。他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专程看望了县第六中学师生,激励教师搞好教学,为国育才,并将一批图书和收音机送给了学校。他第八次回乡也是最后一次回家乡是1985年11月,这时家乡改革开放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对当地干部群众说:“改革开放中更要坚持党的领导,经济搞上去了,有了钱,要为人民办好事,莫搞形式主义,要继续发扬毛主席倡导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全面了解全村人口和土地情况下,提出建房和葬坟不能占耕地,要移风易俗,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1993年3月12日,王震同志在广州逝世。时至今日,他虽然离开我们已整整15年,但他的拳拳赤子之心,殷殷爱乡之情,令家乡人民永远铭刻在心。可以告慰王震同志的是,近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浏阳市委、市政府紧扣“富裕浏阳人民、富裕浏阳财政”的目标,抢抓建设“两型社会”的机遇,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实现了浏阳从一个老区县、山区县、贫困县到全省县级综合实力二强、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的跨越,创造了为众人瞩目的“浏阳现象”。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光荣称号,被命名为中国花炮之乡、中国花卉苗木之乡、中国红L木之乡、中国武术之乡、中国诗词之乡。目前,浏阳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鞭炮烟花等传统产业不断巩固提升,生物医药、现代制造等新型工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2007年全市实现GDP253亿元,农民人均可 4 支配收入6445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2.04亿元,基本竞争力再次跻身全国百强,排名第85位。
喝着浏阳河乳汁长大的家乡儿女,隆重纪念和深切缅怀王震同志,就是要铭记他的教诲,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和崇高风尚,发扬他的革命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谱写这块红色土地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崭新篇章!
第三篇:读吉鸿昌将军爱国事迹后感想
读吉鸿昌将军爱国事迹后感想
我读了关于吉鸿昌将军一些爱国故事书,得到了教育,激发了我对英雄前辈的崇敬和热爱祖国的激情。
关于吉鸿昌将军的爱国故事很多,最使我难忘的是,1931年他被蒋介石逼迫离开祖国,在美国考察那段时间里发生的故事,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为神明,吉鸿昌非常气愤。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中国人光荣!” 为抗议帝国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喊出了中国人的自信自尊和坚强不屈的民族心声。吉鸿昌将军是中国人的优秀代表,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吉爷爷他热爱祖国,英勇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鼓舞激励了我从小树立爱国志向,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知识,更多掌握科学本领,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拜泉县文化小学四年三班
宋语彤
第四篇:丁先国将军事迹介绍
丁先国少将
湖北麻城人,1909年出生。
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班长、排长、副连长、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四局科长兼政治委员、红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四军十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一军分区司令员、抗大总校高干科学员兼排长、旅政治部副主任,陕南豫鄂陕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旅副政治委员、旅政治委员。
丁先国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他先后参与和指挥了攻打湖北新州城、孝感县双桥镇、费安县田树岗、河南豆腐店、费安县洪石、沙口、七里坪、河南光山县团山诸诚、山西乘头、河南昆山等战役和战斗。
1946年李先念、郑位
三、王震率领中原军区北路军突围,是从柳林车站以北地段打开突破口的,这个任务交给了13旅37团,37团是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5师的主力团之一,在坚持中原敌后的抗战中,屡建战功,威名遐迩,当时丁先国是37团政委。6月29日黄昏,37团沿柳林至黄庄一线展开,以突然、迅猛的动作向国民党守军发动攻击。丁先国率领1营向柳林车站发起进攻,迅速占领了该车站。经两个多小时的激战,37团控制了柳林至黄庄一线的铁路,为主力通过平汉铁路打开了一条通道。
当李先念北路军左翼部队进抵南化塘时,敌整编第1师第1旅抢先占领玉皇顶及其西南一线山梁,构筑工事,进行堵击。中原局、中原军区、第二纵队领导机关和北路军左翼部队,被压在玉皇顶右侧的深沟里,左右两侧均有敌重兵把守,尾追之敌源源而来,北路军左翼部队面临覆灭的危险。李先念命令37团正面强攻玉皇顶西南一线阵地,杀开一条血路。37团团长夏世厚、政委丁先国和副团长邹顺华各带一个营,同时向敌军发起冲锋,直至展开肉搏战,冲垮敌阵,37团继在阵地坚守了10多个小时,掩护了首脑机关和大部队突出了重围。
7月,北路军左翼部队在商南县与敌整编第90师第61旅遭遇,丁先国率37团1营作为前卫刚穿过一个山沟,2营和中原局、中原军区、第二纵队领导机关突遭敌袭击,丁先国率1营迅速折回,抢占制高点,向遭遇之敌猛攻,以少胜多,化险为夷。
1949年,丁先国担任70军209师政委。这时我军步兵正规军已达到70个。随着解放战争基本结束,步兵进行整编,较早撤消军番号的是70军,较早撤消师番号的是70军的209师。丁先国改行后勤战线,先后任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部长,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参加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上甘岭战役、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的后勤保障。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回国后,他担任总后重庆办事处主任兼政委和后勤工程学院院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文革期间,1970年升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总后重庆办事处主任,1971年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停职反省,丁先国即被免去总后勤部副部长职。
1988年丁先国获一级红星勋章。
丁先国离休后,为他配的厨师、保健医生和司机他一个都不要。他经常在住所周围捡破烂,将捡破烂积攒起来的钱和一部分离休金共3200元捐献给了贫困山区儿童。2001年丁先国逝世,享年93岁。《人民日报》刊登了丁先国逝世的消息,有“他无论在什么时期,担任什么职务,都认真负责,深入研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之评价。
丁先国生于1909年,卒于2001年11月11日。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乡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九军特务团政治处主任,红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师政治部主任。参加过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五八旅七七二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三十九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政治部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鄂豫陕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第十四纵队四十一旅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部长,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主任兼政治委员,后勤工程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12师36团排长、副连长,红九军特务团政治处主任,第27师81团政治处主任,红四方面军4局科长兼政委,红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10师政治部主任。参与和指挥了攻打湖北新州城、孝感县双桥镇、苏家埠、潢光等战役战斗。川陕根据地的万源、仪南、营渠、宣达、雅安百丈关等战役战斗。参加了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政训处主任、师补充团政治委员,386旅772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新四军第5师13旅37、39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参与和指挥了奇袭阳明堡、神头岭伏击、香城固伏击、百团大战中正太破袭战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鄂豫陕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37旅副政治委员,第14纵41旅政治委员。1949年任解放军第70军209师政治委员。参与和指挥了中原突围中荆紫关、南化塘及河南昆山等战役战斗。参加了郑州战役、淮海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部长,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参与组织了五次战役、五圣山、上甘岭、金城等战役的后勤保障。
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主任兼政治委员、组建了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任第一任院长。
参与组织了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1968年援越抗美作战中的后勤保障。
1970年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重庆办事处主任。无论在什么时期,担任什么职务,都认真负责,深入研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获得朝鲜一级自由与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1年11月11日因病在重庆逝世,享年92岁。
丁先国(1909~2001)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乡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12师36团排长、副连长,红九军特务团政治处主任,第27师81团政治处主任,红四方面军4局科长兼政委,红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10师政治部主任。参与和指挥了攻打湖北新州城、孝感县双桥镇、苏家埠、潢光等战役战斗。川陕根据地的万源、仪南、营渠、宣达、雅安百丈关等战役战斗。参加了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政训处主任、师补充团政治委员,386旅772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新四军第5师13旅37、39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参与和指挥了奇袭阳明堡、神头岭伏击、香城固伏击、百团大战中正太破袭战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鄂豫陕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37旅副政治委员,第14纵41旅政治委员。1949年任解放军第70军209师政治委员。参与和指挥了中原突围中荆紫关、南化塘及河南昆山等战役战斗。参加了郑州战役、淮海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部长,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参与组织了五次战役、五圣山、上甘岭、金城等战役的后勤保障。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主任兼政治委员、组建了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任第一任院长。参与组织了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1968年援越抗美作战中的后勤保障。1970年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重庆办事处主任。无论在什么时期,担任什么职务,都认真负责,深入研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获得朝鲜一级自由与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1年11月11日因病在重庆逝世,享年92岁。
丁先国将军简介
解放军总后勤部原副部长兼重庆办事处主任、正兵团职离休干部。
丁先国同志是湖北麻城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班长、排长、副连长、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四局科长兼政治委员、红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四军十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一军分区司令员、抗大总校高干科学员兼排长、旅政治部副主任,陕南豫鄂陕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旅副政治委员、旅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分部副部长、部长,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副部长、第一副部长,总后重庆办事处主任、主任兼政治委员,总后重庆办事处主任兼后勤工程学院院长等职。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先国同志长期从事后勤指挥工作和政治工作,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革命战争年代,他先后参与和指挥了攻打湖北新州城、孝感县双桥镇、费安县田树岗、河南豆腐店、费安县洪石、沙口、七里坪、河南光山县团山诸诚、山西乘头、河南昆山等战役和战斗。曾参与组织上甘岭、金城等战役的后勤保障。他无论在什么时期,担任什么职务,都认真负责,深入研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丁先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11月11日在重庆市逝世,享年93岁。丁先国少将生平经历 丁先国(1909~2001),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乡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丁先国一九0九年生0一九二七年参加黄麻起义,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九军特务团政治处主任,红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师政治部主任。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五八旅七七二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三十九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曾任鄂豫陕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第十四纵队四十一旅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部长,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主任兼政治委员,后勤工程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一九五五年九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12师36团排长、副连长,红九军特务团政治处主任,第27师81团政治处主任,红四方面军4局科长兼政委,红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10师政治部主任。参与和指挥了攻打湖北新州城、孝感县双桥镇、苏家埠、潢光等战役战斗。川陕根据地的万源、仪南、营渠、宣达、雅安百丈关等战役战斗。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政训处主任、师补充团政治委员,386旅772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新四军第5师13旅37、39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参与和指挥了奇袭阳明堡、神头岭伏击、香城固伏击、百团大战中正太破袭战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鄂豫陕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37旅副政治委员,第14纵41旅政治委员。1949年任解放军第70军209师政治委员。参与和指挥了中原突围中荆紫关、南化塘及河南昆山等战役战斗。参加了郑州战役、淮海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部长,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参与组织了五次战役、五圣山、上甘岭、金城等战役的后勤保障。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主任兼政治委员、组建了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任第一任院长。参与组织了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1968年援越抗美作战中的后勤保障。1970年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重庆办事处主任。无论在什么时期,担任什么职务,都认真负责,深入研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获得朝鲜一级自由与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1年11月11日因病在重庆逝世,享年92岁。丁先国故事
1946年李先念、郑位叁、王震率领中原军区北路军突围,是从柳林车站以北地段打开突破口的,这个任务交给了旅37团,37团是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5师的主力团之一,在坚持中原敌后的抗战中,屡建战功,威名遐迩,当时丁先国是37团政委。6月29日黄昏,37团沿柳林至黄庄一线展开,以突然、迅猛的动作向国民党守军发动攻击。丁先国率领1营向柳林车站发起进攻,迅速占领了该车站。经两个多小时的激战,37团控制了柳林至黄庄一线的铁路,为主力通过平汉铁路打开了一条通道。
解放战争时期当李先念北路军左翼部队进抵南化塘时,敌整编第1师第1旅抢先占领玉皇顶及其西南一线山梁,构筑工事,进行堵击。中原局、中原军区、第二纵队领导机关和北路军左翼部队,被压在玉皇顶右侧的深沟里,左右两侧均有敌重兵把守,尾追之敌源源而来,北路军左翼部队面临覆灭的危险。李先念命令37团正面强攻玉皇顶西南一线阵地,杀开一条血路。37团团长夏世厚、政委丁先国和副团长邹顺华各带一个营,同时向敌军发起冲锋,直至展开肉搏战,冲垮敌阵,37团继在阵地坚守了10多个小时,掩护了首脑机关和大部队突出了重围。7月,北路军左翼部队在商南县与敌整编第90师第61旅遭遇,丁先国率37团1营作为前卫刚穿过一个山沟,2营和中原局、中原军区、第二纵队领导机关突遭敌袭击,丁先国率1营迅速折回,抢占制高点,向遭遇之敌猛攻,以少胜多,化险为夷。1949年,丁先国担任70军209师政委。这时步兵正规军已达到70个。随着解放战争基本结束,步兵进行整编,较早撤消军番号的是70军,较早撤消师番号的是70军的209师。丁先国改行后勤战线,先后任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部长,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后勤工程学院院长。
1970年文革期间升任总后勤部副部长1971年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停职反省,丁先国即被免职。1988年丁先国获一级红星勋章。丁先国离休后,为他配的厨师、保健医生和司机他一个都不要。他经常在住所周围捡破烂,最终将捡破烂积攒起来的钱和一部分离休金共3200元捐献给了贫困山区儿童。
丁先国同志长期从事后勤指挥工作和政治工作,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革命战争年代,他先后参与和指挥了攻打湖北新州城、孝感县双桥镇、费安县田树岗、河南豆腐店、费安县洪石、沙口、七里坪、河南光山县团山诸诚、山西乘头、河南昆山等战役和战斗。曾参与组织上甘岭、金城等战役的后勤保障。他无论在什么时期,担任什么职务,都认真负责,深入研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丁先国红军三兄弟文物陈列在麻城开馆 张志峰、程胜利
9月29日上午,丁先国红军三兄弟文物陈列馆开馆仪式在湖北麻城举行。麻城市委书记李开寿,代市长杨遥等为铜像揭幕,市委宣传部长陈李红主持仪式。
丁先国少将(1909—2001年)是麻城人。一九二七年参加黄麻起义。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排长、副连长,红九军特务团政治处主任,第二十七师八十一团政治处主任,红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十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政治处主任、师补充团政治委员,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三十九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鄂豫陕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十三纵队三十七旅副政治委员,第十四纵队四十一旅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部长,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主任兼政治委员、兼后勤工程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兼重庆办事处主任度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其堂兄弟丁先德湖北麻城人。1927年加入农民自卫军。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0月另、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连长、营长、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吉林省公安厅副厅长兼公安总队总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师师长。1954年9月任吉林省军区第三副司令员。
丁宪法,1914年11月生,湖北麻城市西张店乡丁家洼村人。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在红四方面军第11师31团当战士,第10师30团任排长、连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3、第4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副营长、冀中第21团营长,南下支队通信队长,参加了太行反“扫荡”和反顽作战。后任冀鲁豫高陵和清本大队副大队长,第8军分区21团、第22旅66团副团长,参加了临汾、太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后勤部第496仓库主任。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2001年11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据悉,红军三兄弟文物陈列馆共陈列三兄弟生前文物120多件,各个时期照片60多副。
第五篇:李良荣将军抗日事迹
李良荣将军抗日事迹
1941年4月19日,日军从连江登陆打进福州,当时的驻军——国民党100军第80师未战先撤,4月21日福州沦陷。日军气焰更为嚣张,决定以少量兵力侵占南平,当时的福建省政府就在永安,南平又是福建战区的战略要地,形势相当严峻。就在此时,本无作战任务的南平军政部第13补充兵训练处处长、少将李良荣向当时的福建省主席、第25集团军总司令陈仪请缨,愿赴前线抗日。1941年5月,李良荣被任命为国民党25集团军第一纵队司令,率领1500多名装备团战士开赴前线。与此同时,日军派出一个1000多人精装备的加强连分两路进犯,一路沿闽江到达闽侯白沙镇,一路从福州以北山区向大湖前进,5月21日两路日军在大湖集结,意欲拿下大湖、古田后一举攻占南平。狂妄的日军没有想到,仅仅在十几个小时之后,李良荣的尖兵连就跑到了他们的前面,并率先占领了白沙镇以北洋顶山头。5月22日下午,日军为了抢夺这一战略制高点,向尖兵连发起了猛烈进攻,尖兵连100多名将士利用有利地形,死守阵地,顽强抵抗,日军动用了飞机大炮也未能得逞。更让日军没想到的是,李良荣将军此时已经率主力1000多人隐蔽到大湖山区并形成了埋伏圈,5月25日日军进入包围圈,激烈的战斗打响,将士们浴血奋战共歼灭日军三百多人。遭此重创,败退的日寇不敢再向闽北腹地深入,200多名抗日阵亡将士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八闽大片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