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朱瑞的故事》想到的
读《朱瑞的故事》想到的„„
今天,我怀着对民族英雄无比敬佩和怀念的心情读了《朱瑞的故事》的英雄资料。读着读着我的心情随着故事中的这些激扬文字愈发地激越起来,“我要拉犁”虽然是众多故事中的一则最平常的故事,但也就是这个故事让我的心情由激越变得凝重起来。是想再过数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会是正当青年,风华正茂,但能否又会是义无反顾、意气奔放地投身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用我们的宝贵的生命保卫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祖国呢?能否能像朱瑞一样从小事做起,逐渐成长为一个能用自己的名字成为鼓舞中国人民维护祖国尊严抵御外辱的精神力量呢?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些我们身边的小事。有一些少数的同学不光是自己不努力学习,还经常给班级抹黑。老师同学多次教育他们,他们却仍然不放在心上。有时甚至是屡教不改,此时我要大声对你们说:我亲爱的同学们请你们想想那些像朱瑞一样的民族英雄们为我们的解放事业,祖国的尊严,奉献自己的所有直至他们宝贵的生命吧!而你们与他们相比不觉得惭愧吗?
我们都知道现在是和平时代,更是幸福的时代。但我们是否想到这样时代是无数老一辈用他们高贵的生命和一腔鲜亮的热血换来的,这些来之不易的和平,这些来之不易的幸福。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捍卫不值得珍惜吗?说到这里话又说回来,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们还有时间,还有改过的机会。就让我们在学习朱瑞故事后,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地学习老一辈的英雄事迹。学习文化知识,为不远的将来弘扬民族精神,在风起云涌的世界里为祖国富强事业,为习主席提出的强国梦,正像当年先辈们一样去中流击水,勇敢地投身到祖国建设和保卫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让我们的有力量可以阻止飞动的船,有能力保卫我们的伟大的祖国。让我们有能力接过先辈们的事业和梦想,让民族精神永远闪烁耀眼的光芒在我这一代身上以至后代身上永远闪亮。
第二篇:读《美狄亚》想到的
读《美狄亚》想到的03级25班颜秋敏034111072
古希腊悲剧一般以为起源于酒神祭祀。在祭祀中,合唱队会表演歌舞祭祀酒神,这种歌舞被称为“酒神颂”。发展到后来,逐渐扩大到英雄传说的范围——悲剧的形式逐步发展和完善。据亚里斯多德定义,希腊悲剧的描写是严肃的事件,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引起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可见,希腊悲剧主要不是写悲,而是在于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思想。在课堂上听过几个典型的希腊悲剧,印象甚深的是《美狄亚》,它是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素材来源于希腊神话。内容大致如下:王子伊阿宋在美狄亚的帮助下,盗取金羊毛回来,发现父亲被新国王杀死,当妻子美狄亚帮助他惩罚了新国王后被赶出了家乡。夫妇来到科林索斯,生育了两个儿子。但伊阿宋变了心,他要作科林索斯国王的女婿,并要把妻儿赶出境外。美狄亚的爱情转为了愤怒。她设计毒死了公主和国王,又忍痛杀死两个儿子绝了丈夫的后嗣。她如此惩罚了阿宋后乘龙车飞往雅典。
全剧描写了一个血腥的复仇事件,一出动人的家庭悲剧,提出了“妇女地位”的社会问题,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衰落时期社会道德的沦丧,妇女遭受压迫的社会现状,歌颂了美狄亚对不公平命运的反抗斗争精神。美狄亚“善对朋友,酷对敌人”,她爱到了极点,也恨到了极端,为了爱情,她付出了背叛父亲和杀死兄弟的代价,众叛亲离后和情人远走他乡,当证明这一高昂代价被证明毫无意义时,她便极野蛮的报复伊阿宋的不忠。伊阿宋的悲剧来自以不恰当的方式追求个人利益的动机和不尊重别人的奉献,一句话,来自时而潜隐时而裸露的自私。
依我个人的感情而言,伊阿宋所遭的报复不是悲剧,而是应得的报应,这样自私狡猾、薄情寡义的人死不足惜,而美狄亚的报复实是让其一生活在痛苦悲恨之中,永遭世人唾弃,是比死之更残酷千万倍的谴责。而美狄亚的作为实让我震撼,她性格复杂多变,感情奔放强烈。对于爱情,她执着、果断,为爱不惜代价,但她为此背叛父亲,杀死兄弟是否也预兆着其不幸的结局呢?一旦面对爱情的背叛,她愤怒、沮丧和犹豫,也曾在母性的慈爱和报复的冲动之间挣扎过,但最终个性中的凶险、毒辣和多变显露了出来,她不仅毒死了公主和国王,更不惜杀死了两个儿子作为对不忠的丈夫的惩罚。
从剧作的内容可看出作者对妇女命运的关切和同情,必然有其深刻的社会意义。但我看了后仍是觉得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情节仍是惊世骇俗,至少以我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难以接受这样残酷的结局,那在那么遥远的古希腊人又如何去接受这样的一个悲剧?
我由此也想起了好几个中国古代妇女的故事。在男权极端抬高的社会中,我能想到的都是些受欺辱被损害的、遭受不公平的命运的女子。美狄亚的故事也是一句中国古话可概括的“痴心女子负心汉”,只不过她并没有压抑自己而是把愤怒暴发了出来,终究毁灭了一切。在中国的故事中,相类似的有王宝钏,寒窗苦候夫君十多年,秦香莲携子上京寻夫,却发现丈夫中举作了驸马,她奋勇上告,但结果却众说纷纭,是屈身二女共司侍一夫呢,还是负心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呢?这都不是重要的。但秦香莲却是在类似的妇女形象中较有勇气和反抗精神的一个,其他的都是非常的柔弱无力。像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起初有“金屋藏骄”的佳话,失宠后凄凉不堪,她用重金聘请文学家写的诗赋终究也打动不了汉武帝;还有同时期的卓文君,在司马相如变心后有只能是写了一首《白头吟》,意图唤醒丈夫的心意。相比《美狄亚》,她们都是过于压抑了。
可是遥远的古代,为什么古希腊剧作家写出的就是《美狄亚》这样极具爆发力和震撼感的悲剧,而我们最好的悲剧也只是像《窦娥冤》这样的。我想这并非是两种作品的优劣高低,无可争议,它们都是伟大的作品。我只是想到了人物的性格和作为,相比之下,窦娥的性格刻画得较为单一,人物形象也稍显单薄。它的结局也是个极富浪漫色彩的神话,就像冥冥中
自有天意,她的父亲高中后回乡发现并洗清了冤情,最终是恶有恶报。
我想如果要真的搞懂这个问题,还要从中国、希腊两个不同的文化社会中寻求根源,这肯定是一个浩大深刻的工程,我现在还不可能搞清楚,但有一点我想是可以的,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不会有人能想到,敢写这样的人物,即使写出,也会被禁锢。一个背叛亲人、杀子的女子怎能被森严的社会伦理所承受容忍呢?
第三篇:读对联想到的
由读对联想到的……
黟县碧阳镇石亭小学 五年级 程悦琪
无锡东林书院有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包含着深刻道理:读书人不仅要认真读书,还要关心国家大事。古时读书人尚且知道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何况是现在的人呢!我每天学习疲劳时,都要浏览一下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情,每天晚上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匹夫有责。一个人,只有关心国家大事,才会产生忧国忧民之心,才会产生报国之情,才会有报国之举。
在我们班级上,同学们对这副对联都很熟悉,甚至有人能倒背如流,可有些人不能以实际行动去做。不少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你如果问他们,国家近期发生了哪些事情,一定是一问三不知,就连国家主席是谁都不知道。有人竟然说:“国家大事关我什么事啊,我又不是国家主席,整天去操劳那个,杞人忧天!”还有的人说:“国家大事是很重要,但学习比它重要多了。国家大事有主席操心,世界上的大事有联合国处理,不用我这小公民多管闲事。”在“非典”时期,举国上下人心惶惶。当我问及同学该怎样预防时,他们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竟然不知道“非典”是怎么回事!其实他们这些做法和想法都错了,我们都是中国公民,都是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不管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应该有义务去了解它,去为他们操心,去帮他们解决,去尽一个中国公民和地球公民应尽的职责。既然是读书人,就必须要关心国家大事,这也是爱国的表现呀!学生不仅应该发愤读书,还应该具有远大的抱负,有报国之心,将来才能报效祖国;反之,不了解国家大事,不能明辨是非,将来即使成才了,但说不定会被坏人利用。报效祖国,岂不成了空谈!所以,关心国家大事就要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毛泽东的故事。记得毛泽东小时候,不但热爱学习,还关心国家大事。有一次,他看到一篇文章写到“呜呼!国将亡矣!”他非常震惊,从那以后,他更加发愤学习,决心走出韶山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解救倍受苦难的中国人民。1937年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毛泽东领导八路军、新四军,联合全国所有爱国志士,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同心御侮,经过八年艰苦奋战,终于把小日本赶回老家去。之后,他又领导全国人民解放全中国,让中国有了这惊天地,泣鬼神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因此成了中华民族的救星,中国人民的领袖,他个人也因此名垂青史、流芳百世。毛泽东的成功,正是因为他小时候读书时就关心国家大事,就树立了远大的抱负。可见关心国家大事是多么重要啊!高尔基曾经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们要以毛主席为榜样,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从小关心国家大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将来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让我们可爱的祖国立于世界强盛之林。
我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工工整整地抄下来,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第四篇:读《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想到……[定稿]
读《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想到……
又一次读俞玉萍老师写的《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忽然想到曾看过的:台湾 张文亮的一片文章《牵着蜗牛去散步》: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这不正是俞老师所说的:“我们的教育得慢一点,再慢一点,为的是,从孩子的现有出发,一步步学会更好地倾听,享受倾听本身;一步步学会更好地表达,享受表达本身;一步步学会更好地作业,享受作业本身„„”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的孩提时代(小学)和青春岁月(中学),虽然当老师和家长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
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老师和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第五篇:朱瑞将军事迹
炮兵司令——朱瑞将军事迹
朱瑞(1905-1948.10.1)又名朱敦仲,江苏省宿豫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毕业后,入苏联克拉辛炮兵学院学习。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8月,朱瑞将军遵照中共中央和军委指示,率领延安炮校迁往东北,准备接收日军的装备,组建一支新式的人民炮兵部队,为建立东北炮兵奠定物质基础。
1946年夏秋后,由于炮兵的迅速发展,需要的干部越来越多,朱瑞及时建议东北军区将延安炮校改名为东北军区炮校,立即开学招生,朱瑞任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兼东北军区炮校校长。东北军区炮校在辽沈战役前,共培养2000多名干部,不仅充实了东北军区的炮兵干部,还为兄弟军区输送了几百名干部。
1947年1—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先后发动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其中共有40多个炮兵连队参加。
1948年4月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二次炮兵会议上,朱瑞进一步丰富了作战原则,从而使炮兵战术和指挥能力进入逐步成熟的发展阶段。由原来只能配合步兵克敌一个师设防的城市,发展到能支援步兵一举攻克十几个师、多兵种合成防守的大城市。
1947年后,随着战争的发展,前后方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保证战争需要,他亲自主持工作,先后组建了迫击炮团、战车团、高炮团等5个团。到1948年8月,在东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己有各种火炮4700门,为辽沈战役作了充分的准备。
1948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朱瑞一声令下,各种口径的火炮雷鸣般的怒吼。不过6个小时,就将守军全歼,活捉敌师长王世高,胜利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在这次攻城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使用缴获的美国榴弹炮。为了了解这种火炮的性能,战斗还没有结束,朱瑞就从指挥所出来,到城头上再去看一看,量一量突破口有多宽,为下一步攻打锦州做准备,路上不幸触雷牺牲,身中几十处弹片,时年43岁。
中共中央在唁电中指出:“朱瑞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建设中,功勋卓著,今日牺牲,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