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雪国》而想到的

时间:2019-05-12 13:3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雪国》而想到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雪国》而想到的》。

第一篇:读《雪国》而想到的

讀《雪國》而想到的因爲他的那篇《花未眠》,也因爲我的好奇,才選擇讀了川端康成的書,這次選擇的是《雪國 古都 千隻鶴》(因爲長度的原因,題目只寫了《雪國》),再加上先前讀過的《伊豆的舞女》,我也算是讀過了川端的代表作,因此才敢在這裏說說我的看法。

讀川端的初期,感覺他的作品有著那種音韻美。川端通過禪宗詩僧希玄道元、明惠上人、西行、良寬、一休宗純的詩,芥川龍之介、太宰治的小說,《古今和歌集》、《伊勢物語》、《源氏物語》、《枕草子》的古典傳統,以及東洋畫、花道、茶道的精神,深入細緻地剖析了“日本美的傳統”。而川端同樣具有中國詞人之風,他的文字優美清冽如山泉飲之清冽,聞之彌香。而簡單扼要的故事情節,配以形象具化的自然風景,就像溫泉的氤氳,山野的青蔥,雪國的潔白寒冷,杉樹的高大筆直,和服那飄逸豔而不俗的絲綢的溫潤,是電影徐徐攝取的鏡頭,使人第一瞬間被景致吸引。而《雪國》中三弦的音韻,《古都》中潑墨繪畫,不同故事間的茶道,都是介紹著一種迥異他國的日本特色。淒涼的美貫徹每部小說始終,會使你不自覺地想起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那清泠的哀傷如潮水漫上心頭,揮之不去而揮之不去。

“由於他以敏銳的感受,高超的小說技巧,表現了日本人的內心精華。”這是川端在1968年接受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委員會的頒獎辭。

川端的作品風格是和他本身性格相似的日本美的象徵,敏銳的內心世界僅藉以平常而細膩的對自然的描述,對身畔女性刻畫,對音樂、繪畫藝術欣賞等形式來展現。即使他有著泛濫成災的哀傷,他也僅願緩緩地流淌,希望在不驚動每個人的過程中自然地表現,就連在河畔浣衣的女子也僅能通過河面上升騰的水霧朦朧地揣測。他是內省而隱忍的,所有感觸都內化爲川端文學風格、文化風格,不張揚,不企盼,不渴望陽光明媚,延宕在內我的精神世界裏,在完美無瑕的守侯中靜靜地品味每一點滴的感受。

***************

讀川端的《雪國》,感受到的是一種出世入世的徒然與虛無。小說中的男女爲了自己理想中的世界苦苦掙扎,到頭來卻發現越接近理想,越是失望,越是茫然,一切都是虛無。

“穿過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這裏“行星的光,同東京完全不一樣。好象浮在太空上了”。

外在的雪國空靈悠遠。

“有藝妓的人家,多是飯館活埋紅豆湯的小吃店……而那些賣日用品的雜貨鋪或糖果店,也都雇上一名藝妓。”

內在的雪國,人性中透出了真和美。

然而存在於島村和駒子,葉子間的理想,卻是被架構了般空無。讀完《雪國》,不禁想起了錢鍾書的《圍城》,想起了那句話,“進去的人想出來,而出來的人則想進去。”進去與出來,忙忙碌碌的追逐,卻永遠也達不到自己最渴求的狀態。也許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永恒的無奈與痛苦。

川端在《雪國》中拷問了人生的終極意義這個命題,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拷問,也是關乎人類世界的拷問。川端的高度,也許就在於超越了生與死。

***************

“客人們雖然會讚美紅葉的華麗,可幾乎沒有人會注意到樹上開著的紫花地丁,兩棵紫花地丁的葉子和花朵在紅葉樹樹幹新長起來的青苔上,投下了淡淡的陰影。”紫花像一段舒緩的序曲,帶起《古都》的基調,鋪陳開一席幽淡的底景。

《古都》裏細膩清雅的筆觸,如行雲流水、江上清風,綿綿而至,迤邐遊行,在幽淡質樸的空氣裏,悄然將讀者引入一條竹林小徑,曲曲折折、若隱若現,偶或夾雜有細雨微風,蟲鳴鳥囀。其中虛實照應,以虛寓實。千重子的一句:“上邊的紫花地丁和下邊的可曾見過面?它們彼此相識嗎?”隱喻了一個基本的矛盾,從而一出出展開作品的線索——失散的孿生姊妹不同的遭遇和情懷。

正如千重子所說:“幸福是短暫的,寂寞是長久的。”“生長在這樣的地方,繼續生活下去。”她從孤寂到團聚,再一步步走入更加孤寂。哀愁仍在哀愁中蔓延,現實歸複于現實的殘酷與無奈,只有輪回,卻找不到終點。

***************

從作品裏,我們可以感受到川端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更可以稱得上一位造詣深厚的藝術家。他嫺熟的運用西方現代派文學創

作手法,以意識流的風格牽著故事在美景佳人交織的絲絲情感中曼舞。一切景語皆情語,細膩而揮灑的筆法描繪帶有濃重主觀感情色彩的自然,敏銳的感覺捕捉實與虛的契合,頗具印象派繪畫對色彩超常規把握和運用的靈氣,又彌漫著水墨山水渲染時造成的朦朧、樸拙感。川端注重的倒不全是人物的言行舉措,反是煞費心思、濃墨重彩的繪製構圖嚴謹、色調合宜、印象鮮明的自然圖景,以烘托氛圍,襯托人的情思。他的作品如一本畫冊,慢慢地翻,並不見一幅畫,而是見山,見水。似乎這所有的作品都展示著日本富士山雪色清晨的清朗,是冬季寒冷的早晨凜冽的美麗——純淨、清泠的似古箏高山流水式的錚琮。

川端的作品猶如潺潺春雨夜,悄悄開放的一樹淡淡的紫花,在沒有月色的冷風裏,獨自憂戚。

到了該停諸此篇的時刻了,很慶倖,讀一位絕佳的作家,如果能夠感受到他作品的靈秀已經很有福份,如果能夠約略地感受到他永恒跳動的生命之光,就更是福份。無論如何,在漫漫雪夜後,讓雪花的潔白和清朗的月色,伴著那純淨的感覺入夢,我們在真正的雪國裏永生。

第二篇:读《雪国》

《红与黑》读后感于连·索莱尔的命运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综观他极其短暂,却满是波折动荡的年轻生命,流淌着太多矛盾和复杂。对此,人们可以作出很多评判——是个小私有者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的悲剧;一个野心家的毁灭;一个反封建斗士的牺牲等等。各有各的看法,但又都在情理之中。就我以为,说于连是个个人主义野心家固然不错,但不如说他是个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为确切些。自然这种歧途不是简单地采取了某种有背社会道德的手段,而是来自他心灵更深处的矛盾本质。

于连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他虽出身卑贱,却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着杰出的智慧,所以他日后能厕身在所谓的上流社会中。什么是幸福,怎样得到幸福,是困惑着人类几千年的问题,也同样困惑着我们的于连。在他心目中,幸福并没有确切的标准,只是在他的心计,在他的警觉,他的一个又一个的“作战计划”及其实施当中。他为第一次摆脱了父兄的虐待而幸福,为德·莱纳夫人面前履行“某种责任”而幸福,为骄傲的玛蒂尔德在自己面前屈服而幸福,为一次次地发迹而幸福得要命。他渴望幸福,渴望飞黄腾达,他发誓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为此,他制出了一个又一个“作战计划”,使出各种虚伪手段,他超人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但他毕竟是个好苗子,所以在每每幸福之时,他又会扪心自问,深深自责。因此,他的计划总会漏洞百出,总会让人怀疑。

我们不难发现于连在这种幸福的标准是以社会和他人标准为标准,追求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实质上,他并没有获得多少快乐和幸福,反而使他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仅仅是感到“快乐的到了极点”,兴奋地跑来跑去,一种“野心家实现后的狂喜”,只是片刻激情而已,剩下的是想着紧接着应该在制定一个计划。这些所谓的幸福仅仅是表象而已,于连为了表象而牺牲了本质。当他以为德。莱纳夫人的一封信断送了他的幸福时,他想到了报复,最终被投进了监狱。在狱中反而使他从社会的束缚解脱出来,获得了自由。他卸下了往日一切伪装和面具,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也找到了本质的幸福。他放弃了逃跑和上诉,能够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朋友,坦然地面对死亡。

对于于连的爱情,我们同样怀着强烈的兴趣。因为于连的成功幸福既而毁灭都与他的爱情紧密联系着的。他的两个恋人——德·莱纳夫人和玛蒂尔德伴着短暂而奋斗的一生,所以不妨分别来看看于连与两个恋人的恋情。于连和德·莱纳夫人的爱情始于于连对她的诱惑。起初,他只是在履行所谓的“责任”,这是一种对贵族老爷的报复,一种虚荣的满足。但是德。莱纳夫人的善良、淳朴、温柔深深地打动了于连。一段时间,他疯狂地爱上了德。莱纳夫人。可惜这颗爱心又很快被种种野心占有了,直至最后才又复燃,爆发。

而于连和玛蒂尔德的爱情更多的是一种征服和反征服的关系,谁征服了对方,就会让对方受到情感上的折磨。玛蒂尔德出身豪门贵族,且追求理想,不甘平庸,才思敏捷。所有这些都吸引着于连。而玛蒂尔德对于于连的爱情更多地缘于于连在她骄傲面前不屈服,不屑一顾。这在于连接受科拉索夫亲王的建议这一段有趣的故事中表现得犹为突出。可以说是嫉妒和寂寞使玛蒂尔德疯狂地爱上了于连。

最终于连还是投入了德.莱纳夫人的怀抱而拒绝了玛蒂尔德。这多少让人要为后者鸣不平,毕竟她置自己的名誉而不顾,毕竟他不顾一切地为于连的获释而奔走。但这种爱却不是自然的流露。而于连对德.莱纳夫人的爱却是自然地。同她在一起,于连会感到自由平等和独立。这也是司汤达本人所说的“头脑的爱情”和“心灵的爱情”之别吧。于连的取舍正是司汤达本人的取舍。

读完这篇小说,我们懂得了,虽然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许多人都渴望得到完美爱情、至高无上的权势、用之不尽的金钱,但是我们在追寻这些东西的时候,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方法,通过正当的途径去取得。在当今这个物质金钱尤为重要的社会,我们在追寻想要的东西的同时,要注意坚守自己的本心,不要让自己原本纯洁的心灵被权势和金钱的欲望所玷污,不要使自己权势和金钱的奴隶。

第三篇:读《雪国》有感

读《沉沦》有感

内容摘要:

文章主要通过剖析《沉沦》中主人公的行为与内心,来表达本人的一些看法。正文:

《沉沦》是郁达夫早年的一篇代表性作品。

小说讲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青年的留学经历,主要从他的生活经历和心里历程展开叙述。

小说的主人公在家中排行最小,因为他看不惯学校的一些制度和做法,所以,换了很多所学校,但是始终没有一所令他感到满意的学校,最后,他决定退学回家,回到他自己的小书斋里,与祖辈兄长留下的书相依为伴。我觉得从他这一段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也敢于去走自己认为对的路。但是,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他缺少对未来的思考,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直接都采取丢弃的做法,但是,却不会考虑当中的利益关系,不会将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只看到眼前,只顾着自己现在的感受。这一节对主人公行为上的描写,显示出他部分的性格特征,为文中提到他在日本的沉沦生活作了一个铺垫,使得文章的情节发展有了一个奠基。

之后,主人公的哥哥回来,把他带去了日本留学。但是,他去到日本之后,他整天因为自己是支那人,觉得身边的人都看不起他。于是,这就导致他的抑郁症越来越严重了。文中有一段就很明显地看到这一点——“有时候到学校去,他觉得众人都在那里凝视他的样子。他避来避去想避他的同同学,然而无论到什么地方,他的同学的眼光,总好像怀了恶意,射在他的背脊上的样子。”[①]这一段很直白的解剖了主人公扭曲的心理,也解释了他会沉沦的其中一个原因。他也因此,更加不喜欢去学校了,觉得学校的教科书了无生趣,就无心向学,整天跑去人迹罕见的山腰水畔读书。从这一部分的内容来看,也印证了,主人公是一个缺少长远目光的人,只知道顾着自己当下的情趣。

他看书的时候,看一本书,也不会从头到尾把它看完,只会在他对这本书有兴趣或者是这本书能激起他的热情的时候,他才会大声地朗诵它。当他对那本书失去兴趣的时候,他就会把那本书扔到一边,好久都不会去翻。“也没有完完全全从头到尾的读完一篇过”[②],“过几天或者过几个钟头,他又用了满腔的热忱,同初读那一本书的时候一样的,去读另外的书”[③]——这些句子直白地描述他读书的习惯,没有恒心,率性而读,从书中得到的一些激情、启示,也只有那一刻读那本书的时候有,过后,他就完全忘记了。所以,这一面也可以看出他没有恒心,作为一个留学生,这一点可以说是直接导致他留学生涯沉沦的性格因素之一。在那个时代背景,留学生背井离乡,远赴国外,大多是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文化,然后回去报效祖国。但是,主人公根骨里虽有这一点意识,但是,他却不能从自己的不良情绪中逃离出来,没有毅力去坚持自己的目标,缺少自制力,使他在那样的情况下,直接走向堕落,走向沉沦。

然后,主人公迈向沉沦的步伐,一步比一步深了。因为他的心理病越来越严重了,于是,他对感情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当他在这方面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居然有了邪念。他居然在他所住的旅馆偷看女孩子洗澡。而且,他还去寻。每一次,他寻欢之后都会后悔不已,觉得自己很龌龊,但是,事后,他又会去偷吃鸡子和牛乳。然后,再下一次,他又见到女子的时候,又会抑制不了自己的肮脏思想,又会重犯错。主人公的自制力如此之差,就算到了道德层面,他也不能把持住自己。虽然他会心生内疚,可是,却没有知错能改,反而越踩越深,使得他整个人已沉沦到连道德也没有了。

最后,我要提到的一点是,综观全文,主人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沉沦,自我反省,而是不断推卸责任,把他自己沉沦的原因全部归咎到祖国的不强大上。文中有好几处地方都点出了这一点,如“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我不能再隐忍过去了。”[④],“中国呀中国,那你怎么不强大起来!”,“祖国呀祖国!我的死都是你害的!”[⑤]等等。我觉得这一点,是他一生中最失败的。因为,祖国的不强大,难道没有他的一份责任么?他还把自己沉沦的原因推到去祖国的不强大上!在我看来,这实在是相当羞耻!而他居然还浑然不觉,只顾着自己的情绪,完全不去考虑自己的责任,不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是一再踩着道德的底线,一再犯一些令人恶心的错误。

现在的很多大学生,虽然还没有像文中的主人公那样沉沦到连道德都没有了,但是,他们也在很多时候只知道去放纵自己,却早已忘记自己背负的责任。所以,在此,我希望借着《沉沦》给我的同龄人一个警醒,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要有自制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向属于我们的成功的未来。[①][②][③][④][⑤] 郁达夫 《沉沦》 参考书目:海外华文文学作品选

王文艳

第四篇:读《雪国》有感

读《雪国》有感

读《雪国》有感1

中产者岛村第二次去温泉山庄休闲且幽会驹子的火车上,从车窗映看到美丽的姑娘叶子精心照顾生病的兄长行男。他在山庄旅店再次见到了身为歌舞妓的驹子姑娘,被驹子的清纯率真,尤其是善弹三弦琴,坚持每天记日记所感动,更加喜欢上驹子。得知驹子早年在东京沦为艺妓,是为了给师傅的儿子行男治病筹钱。师傅曾想让她嫁给行男,她未应允。雪野山庄,驹子在陪客饮宴的间隙和夜晚,常同岛村闲话,而她也逐渐喜欢上了岛村,认为他与别的客人不同,是个好人。岛村去了驹子寄居的家,又见到了真挚单纯的叶子。行男死时,驹子坚持到火车站送别岛村,而没有听叶子跑来喊她回去看顾的哀求。来年岛村第三次来温泉山庄,红叶满山,驹子在陪客闲暇时经常和他在一起谈笑甚至留宿,她分明是爱他的,他也喜爱她,但他渐渐更对神秘的叶子有着浓厚的好感。执着的'叶子天天到行男坟上去哀悼,雪天也不例外。叶子的父亲(驹子的师傅)已死,可忴的叶子甚至哀求岛村无论如何把她带到东京去。岛村虽然喜欢她们,却从无表态,驹子就常笑着说我会老死这山村呢。在她和驹子分别的晚上,放映场失火,烧死的人中竟然有美丽的叶子。岛村没有了过甚的悲伤,仰望银河明净如水,倾洗下来。

这篇不长的小说,体现的主题思想不太明显。

细想来,驹子是个开朗,率真,热情,助人的好姑娘,早年为了给师傅的儿子治病而当艺妓,歌舞和弹琴都是最好的,并且坚持写日记,表明她和积极上进,努力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她还曾说,在这是干艺妓久了,毕竟名声不太好,难以生活下去了。表明她想走出山庄去都市,而岛村并未表态。她送别岛村,婉惜说,你以后不会再来了吧!虽然不对岛村寄以希望,但她始终喜欢着他,也只能照旧在这里生存下去。

岛村是个无所事事,不负责任的人,明明喜欢驹子,数次去山庄,却从不主动示爱,不表态,只顾当下的相会体验,不对驹子的生活和未来,以及他们将来该怎样下去,从不谋划和设想,不承担责任。对叶子暗地产生了喜欢,但对叶子提出要带她走的要求,不置一言。结尾叶子烧死时,他似乎无动于衷。他的思想和表现很空洞,很麻木,近似个影子的存在。

叶子出场很少,她是伏笔存在的副女主角。可看到她是个凡事认真,负责,专注,规矩的美丽单纯少女。她先后失去了兄长行男和父亲(驹子的师傅),几乎成了孤女。可能她受到了太多的伤悲,压力和孤独,才提出无论如何要到东京去。可惜她被意外失火中丧生。

岛村在东京有家室妻儿,有钱有闲,却多次离开来到山庄,似乎有着生活中的不耐烦,他在躲避,在追寻,麻木空虚地寻觅,或是得过且过。而驹子和叶子虽一明一喑,却是丰满真实的,她们在认真生活,有理想有谋求,也想走出山庄到大都市。离开都市和向往都市,真是一场围城的矛盾。真实认真负责的人生,和空洞无聊麻木的人生,真是鲜明的对比和碰撞。

藏而不露的这些思想端倪,或许就是川端康成在《雪国》故意安排的。另外文中弥漫着含蓄朦胧的东方文化气息,独特的日本民族生活细节,还是值得品味的。

读《雪国》有感2

在我印象中,日本是一个漫天飘着雪花的国度。在冬天,每一座房子的屋顶,每一座山上,每一片田地里,都应当有厚厚的雪,因为冬天的日本应当是属于白色的。我之所以读《雪国》这本小说,就是在看到前面的简介时说作者川端康成在这本小说中有很多描述雪国的绝美片段,这大概也是吸引我这本小说的动力吧。

川端康成,对于我是一个不陌生的日本作家,他的《伊豆舞女》和《千只鹤》都为大家所熟知。他是一位新感觉派作家、著名的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因祖父母和姐姐相继死去,自我有飘无定所,心境忧郁成疾,逐渐构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在之后的创作中就构成了一种阴郁的特色。在他早期的作品里,主要是反映一些社会想象,可是由于之后受日本古典文学和禅宗思想的影响,逐渐脱离现实,而头脑中的封建主义思想开始有所发展。《雪国》这部小说被认为是他前后期思想的分水岭。

《雪国》一书主要写的是主角岛村与驹子之间的故事,以及对雪国那里奇特美景的描述。主要人物岛村是一个研究欧洲舞蹈的富家子弟,他在去雪国是遇上了年轻美丽的艺妓驹子,驹子是一个很出色的艺妓,不仅仅会舞蹈,三弦,并且还有记日记的好习惯。在岛村的眼里,他们的关系只是艺妓与恩客的关系,驹子却仰慕者有才华的岛村。在明白岛村的心意后,只能央求他:一年来一次就好,带夫人来也欢迎,这样才持久。在岛村第二次来雪国时,他遇见了叶子。叶子在他眼里是一个完美的女人,他多次向驹子问起叶子的情景,但驹子都含糊其辞,不愿多说。在岛村第三次来雪国时,叶子为了救剧场里的孩子从二楼掉了下来死了,可是岛村对于叶子也只是表以同情,并没有什么其他表现。倒是驹子,抱着叶子的尸体发疯的叫喊。

在这部小说中,我觉得驹子是一个很矛盾的人物。在应对岛村时,是一个温柔的女人,一个痴心期望能等到感情的女人,可是在应对叶子及行男时,她又是一个似乎很无情的人。她对于岛村的痴情书中有这样一段资料:“你在数什么?”他问过之后,女子仍旧默默地屈指数了好一阵子。“那是五月二十三日。”“是吗,你是在数日子呐?七、八月连着都是大月嘛。”“哦,第一百九十九天。正好是第一百九十九天。”“你怎能记得那么清楚是五月二十三日呢?”。那里讲述的是驹子在岛村第二次来雪国时,向他说他离开那里有多久了她还记得。从这段话中我们似乎能够体会到驹子对于岛村离开那么久所表现出来的幽怨之情。可是在行男快要死的时候,她却宁愿在候车室送岛村,也不想回去见行男最终一面。驹子为什么不回去见行男,据她自我所说是害怕看到死人。其实在我看来驹子在这部小说中是一个挺杯具的`主角。她为了师傅家的儿子去当了艺妓,在无奈和无趣的艺妓生活中,她遇到了岛村这样一个具有才华的男人。在她爱上岛村后换来的却是一年来一次的央求。在等待中,她发现自我都快疯了。

在小说中还有一个穿梭其间的人物——叶子。作者似乎没有用多少笔墨来写叶子,可是我却能在很多地方感觉到叶子的存在。岛村对叶子好奇的询问,旅馆老板娘对叶子的评价,还有叶子经常去行男的墓地,她在整个小说中似乎是一个很完美的人物。连最终她的死也是那么凄美。显然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这个人物形象很可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回头看看叶子短暂的一生,在行男患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她,让旁观的岛村都认为他们是夫妻。再是之后行男快死的时候,驹子又不肯回去看他,向岛村苦苦哀求的场景令人同情。最终就是叶子为了救失了火的剧场里的孩子而从二楼摔下来的场景让人起敬。她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我只护理过一个人,而我再也不要做护士了。她因为自我照顾的第一个病人死去而把职责归咎在自我身上,并且经常去行男的墓地为他上坟,并且下定决心不再当护士了,如此善良的人,最终的结果却是在救人过程中死去了,实在让人感到惋惜。

读《雪国》有感3

初见川端康成的《雪国》,不禁为这个充满梦幻气息的名字所动,过往曾耳闻的童话不由浮上心头。“在雪花飘落最纷密的地方,会有一个仅有有心人才能见到的国度。对这雪虔诚地许愿,当雪止之时,愿望便会实现。”借此,我不由自主地揣度,这大概是一部与爱相关的作品吧。最真切的心愿总与爱相连,不是么?但当我读至最终时,却分明感觉一头雾水。直至第二遍读毕,我认为这是一部与爱无关的作品,它的其中仅有清冷的交流与疏离的淡漠。读罢三遍,我又忽觉其中字字句句,皆满怀爱意。那是种独树一帜的爱,是建立在皑皑雪原之上,冰冷苍茫,但又如鲜活跳跃的心脏一般,艳丽、炽热、充满力量的爱。而作品又有一种与《伊豆的舞女》中相似的物哀之情深深流露。雪,易化易逝,《雪国》便也造就了顷刻便消的美感。物哀之情,字题而生,凄怆动人。

来自东京的青年岛村在前往“雪国”的列车上邂逅女子叶子。他用结霜的玻璃擦净借反光观察叶子的片段,在我看来是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岛村欣赏一瞬而逝的光照在叶子脸上的时候,在感叹同时,又有一种哀伤的情质,刻画细腻动人。

全文的主线牵引却是始终围绕岛村与艺伎驹子。两人情感不类男女之爱,但又高于朋友之间。其间在过程中,表现出生动的矛盾,仿佛两人都是在犹豫着试探。驹子无疑有颗善良之心,为了前未婚夫的病成为艺伎。,艺伎、舞女,日文写做“踊子”,由名便可见。出卖舞姿的人,无疑地位低下。而驹子却有自我的矜持与原则,外表柔弱,内心坚强。

作者在本书中,着很多笔墨粉饰物哀之感。物哀,既“物”,且“哀”“Mono—Aware”但其旨并不仅仅限于“哀”,而是以“哀”为本,衍生至多样的情感。性质与“睹物思情”“触景生情”相类。物哀一词广泛用于日本文学概述,体现出一种对易逝美景的异常喜爱。如日本人爱樱花,不仅仅是因为樱花开时美丽绚烂,也因为其花期短暂,顷刻间便凋谢,带着壮丽、决绝的美感。在日本还有种说法,叫做“一期一会”,指的便是“一生仅有一次的'缘分”这种带有少许疯狂意味的观点,生动表现出了日本人对于完美事物的态度。日本地理景致优美,雪原、海滩、林海、火山、温泉,迥异的好风光致密集中在一片狭窄国土上。可日本又偏偏处于版块交界处,自然灾害的频发,在自豪于美景的日本人心中根植下“完美的事物都是易逝的”的概念。又有“盛极必衰”,太宰治,三岛由纪夫,芥川龙之介,《人间失格》《金阁寺》《罗生门》等均为少有之佳作,而三人却都在顶峰阶段走上自决的道路。川端康成本人也在获诺奖两年后自杀。里面主客观缘由均有,但也算作物哀精神根深蒂固的印证罢。

在“雪国”中,带有此类语句:“……并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象,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齐,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世界……她的与灯光重叠的一瞬间,就像在夕阳中飞舞的夜光虫,妖艳而美丽。”而在全文最终,村子发生火灾,使一切事物都化为乌有,包括叶子的生命。岛村却并未过多涉于悲痛,而是被头顶的银河所深深打动,摄住神魄。

整部作品语言优美,在清寒的雪的国度,仿若仅有白黑灰,褐色青色的世界中,发生一幕幕平淡无奇的人生短剧,无声无息,虚空飘浮,最终,全部被通红的火舌所吞噬,消失得干干净净。泯灭一切的火焰仿佛是全文中唯一的亮色,可它的妖异又是为了抹杀而存在的。全文读毕,心中情绪复杂,悲而不伤。毫不激烈澎湃,深层的脉动却犹清晰可辨,更富于张力与冲击力。极盛生命的燃烧,便只能用忧伤的美丽来形容。

艺伎驹子的前路必然坎坷漫漫。岛村的未来也被扎上细微的芒刺在心尖。叶子的将来早已不复存在。三个人的命运偏轨,走向未知的方向。作者将三个人的毁灭盛盘置于我们面前,清醒之时也已无从尚飨。三个小人物,一出默剧,演毕各奔东西,湮于人世洪流。芸芸众生,苍苍白骨,觅不见影踪,庸庸碌碌。如开头,实现愿望的雪国,终归恍生一梦。物哀精魂渗透了一代人的雪之国度,在一个幻灭通往下一个幻灭的迷途中升华为所谓永恒。我不得不称之为是伟大的爱。

读《雪国》有感4

那孩子疯了!,叶子并没有死去,岛村看到她的生命正在变形,变成了另一种东西。他站稳了脚中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往他的心坎上倾泻下来。这是《雪国》的最后一句话,叶子在一场大火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的生命落尽。

这时的银河乃是对没有常性、无责任心的岛村像猛烈冲击的瀑布一样,对他予惩罚。但是,银河不仅是惩罚的瀑布,同时,这一叩击既是对岛村的惩罚,也是将天地连接起来,对驹子与岛村爱的永恒性的保障。羽鸟彻哉在自己文章中如是写道。川端康成的文章中爱情总是美好的,于是有了岛村和驹子热烈的爱、岛村和叶子朦胧的爱。

从开篇岛村在火车上,透过玻璃偷看叶子的脸时起,叶子绝美的面庞就已经刻入了读者的心灵深处。下火车时,岛村听到叶子优美得近乎悲戚的回声呼喊着站长,这里的回声用的是こだま这个词,这个日语单词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回声,另一个是指树木中的精灵。

后面文中该词又反复地出现,无疑暗示了相隔千里,叶子美好的身影还是会在岛村的心里浮现。何为惩罚?叶子曾叫岛村带她去东京,而在东京已经有家室的岛村,拒绝了北国小村女孩叶子的愿望,叶子的脚丫子都是干净的,所以不能让她去到东京,岛村如是安慰自己。他或许想到驹子在东京的经历,不愿意再让叶子前去。也或许只是他对爱情的懦弱,让他无法对自己从第一次来到雪国起就注目的女孩负起责任。

从第一次起,他看到的是在玻璃窗里面映出的少女的模样,当她的脸映出日暮野景时,当她的脸上映出寒山灯火时,玻璃里映出的',是虚无的的像,他的心灵为之震颤。他看到的叶子,是无法触碰的秋叶铃响人不见,待景色被夜色淹没,车里的灯光泛黄,过道间人行匆忙,大概这些都是在虚幻的镜中幻化出来的缘故。叶子又变得平凡无奇了。

想要而得不到的东西,其实最美。这点用在叶子身上格外符合,叶子和驹子,就是梦想与现实,每个男人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像叶子那样,温柔贤惠,充满母性,但是本身却是格外纯洁,纯洁地好像从未沾染过世俗的尘埃。

可是这样的人,找遍一生也找不到,得不到。更多的是像驹子一样的,热烈,美好。岛村眼中的叶子,就像银河一样,伟大,美丽,梦幻,但却只能仰望,就算伸手也够不到,叶子的死去,对于岛村来说,也许只是一颗星星只是回到银河而已。

文中多次出现银河,银河的亮光显得很近,像是要把岛村托起来似的。,他沉溺于银河的美好,当年漫游于波浪与银河的松尾芭蕉,相比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星海吧。茫茫的天河悬在眼前仿佛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体去拥抱夜色苍茫的大地。期待着被拥抱的人们总是抬头望着星海,幻想着自己得不到的美好,臆想着自己不曾拥有的幸福。川端康成即是这样的作家,他用自己现代人的笔调,写出了千年前紫式部在落笔云隐两字时,光源氏将要隐去的无奈与不舍,空无与伤。

叶子消逝了,驹子和岛村的故事还在继续。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夜光虫。可惜,萤火虫的生命是那么的短暂。

读《雪国》有感5

川端康成就是凭借这两部小说获得诺贝尔奖。

我是怀着好奇的心,看看这小说写得有多么的好。不过还好,没有引发我的极度的反感,比较顺溜地读下去的。

读了之后,感觉很平平,怎么就获诺贝尔奖了呢?

写得都是一个大男人和两个小女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的安排也没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你爱我来我却爱她。

写得精彩的部分应该是当时日本社会的一些风俗习惯及社会底层人物的现实生活。我觉着跟中国的`习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一边看一边觉着日本应该是中国的一部分,它咋就一下子变成鬼子向他的母亲施以爪牙和狰狞了呢?

忽然觉着这样的文章可获诺奖,那么我国的文学大家们那是个个都该获诺奖的。

估计评委们根本无法欣赏中国文字之美,而中国的文字翻译成外文更失去了一半的感情色彩的原因吧。

哎,无知人说狂话,是可以原谅的,不过反应的是我的真实想法。

我想真实的东西一般情况下总是美的。

今年的诺奖又评出来了。被白俄的一位女记者作家拿去了。

村上春树又白忙活了不是?

读《雪国》有感6

你是否会在观看一张猛兽亮出獠牙的照片时感到害怕?明明是无声的,你却知它的嘶吼可以怎样的震碎人的心魄。

《雪国》也给我这样的感觉,无声嘶吼。川端康成的'这一部作品,以其冷艳、哀怨成就其物哀之美、洁净之美、虚无之美。可是,不知为何,我听见雪被掩下的嘶吼。

时时刻刻,驹子多想说,岛村,请爱我吧!我多么爱你呀!承诺给我一个忠贞美好的未来吧!总有一刻,岛村想对叶子说,叶子,请看我一眼!请对我笑!你多美呀,请允许我喜欢你一次!

叶子呢,她或许想对行男告白心声吧。但我却觉得,她也许还想面对面对驹子姐道一声“谢谢”。而这两位关系微妙的少女,是否会有彼此倾诉,互相拥抱的冲动呢?

或许是因为关注心理学的缘故,我觉得什么美感都不如心态真正的健康平和更重要。我不想要一种变了态的美,那跟养人彘取乐有何区别。

人生已多坎坷,能消解一些误会便消解,能安慰一分愁绪便安慰。让我拥抱你,讲一句纯洁无匹的,“我喜欢你”。

读《雪国》有感7

《雪国》这部书,是川端康成在1968年获得诺贝尔学奖的倚仗之一。有人说,这本书是历史上最唯美的获奖作品。

作者这样的写作风格与他自身的经历密不可分。在幼年时,父母均因结核病死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他的一生四处旅行,性格感伤又孤独,这也许是书中主角岛村略颓废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雪国是一个很纯净的地方,终年积雪,看不到任何掩埋在雪下或别的地方的肮脏,即使这样的白净被谁踩了几下,添了几个脚印,也无关痛痒,左右不过一时的凌乱罢了,睡一晚的好觉,这些杂乱又会被落下的雪花重新掩埋,并且看不出任何一丝痕迹。

主人公岛村是一位舞蹈研究者,全书也正是围绕着他与艺伎驹子、少女叶子的感情展开,这两个女孩儿是真真正正的社会最底层,苦苦挣扎着想要生存,一切却只能如那些簌簌落下的雪花一样,消融在人们看不到的角落。

驹子早年被卖到风尘之地陪酒,后一位三弦琴师傅收留了她,令她脱离烟花之地,以卖艺为生。可后三弦琴师傅的儿子得了重病,她不得已再次沦落风尘,以卖身赚钱治病。尽管这样,她面对生活依然是热情的,学琴、记日记、收集烟,她几乎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极致,却依然摆脱不了艺妓的束缚。

而叶子,她努力地学护理、认真地照顾一个病人,那个病人却依旧去了。她爱她的弟弟,竭尽全力却也未能找到经常与他见面的办法。这样一个美丽的少女,最后的.下场却是葬身火海,“她的小腿抽搐,苍白的脸燃烧着……”这样的描写,读便让人痛得窒息。

而岛村,他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有妻室儿女,每天无所事事,偶尔通过照片和字资料研究评论西洋舞蹈。他可以为了当年和驹子的一场邂逅,就三次跑到雪国,把雪国当成了一个逃离现实的地方。家境富裕的他,却对生活抱着这样彻底的悲观态度。

我极少读这种诉说民间疾苦的书,读略显平淡,也没有过多的惊天动地的故事情节,但川端康成的这一本书,读看似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的情节,但又能够给读者的内心留下一层淡淡的忧伤,经久不散。

或许这就是他心中的雪国吧,白得无瑕、美得惊心动魄,却又寒冷彻骨。雪下埋藏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读《雪国》有感8

前前后后来这三次了,你说,我走后,你要过正经日子了。

光与影的重叠,景与物的交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构成了川端康成的雪国,亦构成了每个人的雪国,那美得窒息的风与话唤醒了长久以来人世间最复杂的情感,亦是最质朴的需求。

在这世上,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丢失的另一半,很多人中途放弃了,很多人幸运的找到了,究竟这是徒劳无功的追寻,还是冥冥中不舍弃的真挚。

岛村乘着景外之物的人与光影来到了雪国,那匍匐在宿命下的心与悸动从叶子的温柔开始,驶向了那漫无边际的荒芜。

“听过形形色色的人说,那些人心里十分喜欢你而当面又不说,总使你依依不舍,流连忘返。即使分别后也还是这样,对方有时想起你,给你写信,大体都属于这类人”

岛村是个靠继承遗产而无抱负无追求的顽固子弟,他用仅存的热情去留心这个虚无的世界,从都市的糜筡到这荒芜的雪国,一如他说,要唤回自然与自己的真挚感情最好是去爬山。他本想追寻生命的真实,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却终究看到一切不过都是徒劳,他以近乎悲凉的心境,去看这个世界,即使再美也不过是暮色下镜影中虚晃的移动。他迷恋西方的舞蹈,却从不观看,一如他深信不疑的最美的永远在心间不可获得。一如对待驹子和叶子,因为太难得,不忍去触碰或幻灭。

“因为我把你当朋友嘛,以朋友相待,不向你求欢”

驹子是岛村外向的'对立,她积极的面对生活,哪怕是仅存的一丝希望,她也要尽力去挣扎。我想岛村对驹子的好感便是来自于此吧,虽然认为一切的虚无皆是徒劳,但是却还是殷切的期盼有人可以带来不一样的。虽然不过是又一场徒劳罢了。岛村说,驹子给人的感觉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了她的脚趾弯都是干净的。

故事开始与结束皆是以叶子为线索,而驹子则在这一切的变故中顺应了徒劳罢了。驹子努力读书,写十几年的日记,勤奋练琴,为报答师傅而卖身做艺妓,爱上岛村等皆是徒劳,她的抗争实实在在,却一如死去的蛾子们,一切都是无用的挣扎。

“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刻,就想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娇艳而美丽的夜光虫。”

若说驹子是肉体上到村的对立,那叶子便是岛村灵性上的对立,叶子的美在于未表现的若隐若现,她不想驹子那般强烈,但却笃定的相信并坚持着,一如她拜托站长照顾她的弟弟,认真并深切的爱着行男,最终在银河倾斜而下的夜里,归结于热烈如火的归途。

雪国,以景为情,以情为景,宛如一幅绝迹,山水飘渺下,一切看似都在改变,一切却又按部就班。我们终究的挣扎都是一场徒劳无功的忘返。

一切看似悲切,却又不痛得深入骨髓,切肤得刚刚好。虚无的凄美……一如我在开头所问,这场追寻的意义到底是在心底还是可以外化出来遇见驹子或是叶子。

第五篇:雪 国 读 后 感

《 雪

读 后 感 》

------广告1201 王金德 2102123277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一个有富有男子岛村在旅行中与尘世女子艺妓驹子和圣洁女孩叶子的故事。两个女孩,好似两朵红白玫瑰,一个处于现实,一个浮于虚幻;一个热烈的似火焰,一个高冷的宛若冰心;一绚烂如夏花,一静美如秋叶。她们是如此的相似,却又如此的矛盾。

叶子在作者笔下是一位洁身自好且善良的女性,在小说中叶子和驹子面对一场相同的生活处境,出生于社会的底层。即使是这样,叶子从始至终也没有沦为艺妓。而相对比的驹子则因为了给毫无感情的未婚夫治病彻彻底底的从一名乡村女子沦为了一名尘世艺妓。文章写驹子的笔墨是最多的。出身贫寒,举目无亲,她是如此的无能为力。幸运,从未降临。而灾难却接踵而至。驹子本来定有未婚夫,可是未婚夫却患上绝症——几乎是剥夺了她婚姻的权利,为了生活,只有委身为歌妓。灯火酒绿,在旅馆与饭局之间应酬。夜幕下笑容的背后,是残酷的现实。向现实屈服的她于其他的艺伎不同,她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期待美好的爱情,希望自己与岛村的爱情能够修成正果。所以她小心而细腻呵护这份来之不易感情。可惜她想的太美好,她忘了岛村仅仅是个游人,而且是有家室的游人。他只是每年定期来这里渡假,仅此而已,他只是想维持现状。维持着一段婚外情。而不是像驹子一样对自己的所爱进行大胆而狂热的追求。

在文中,作者把叶子和驹子进行了对比,如果说驹子是实实在在的凡人,那么叶子便是超脱凡尘的,“纯粹的善良”用这样的词来修饰叶子也不为过。她不仅关心驹子的生活,还照顾着驹子的未婚夫。当我看到这些地方的时候,忍不住想知道:这个孱弱的女子,她在想些什么?她有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吗?或者她有自己的人生吗?难道就没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吗?可继而转想,如果是我们面对那样恶劣的生活环境,我们能独善其身,洁身自好?我不知道。而叶子做到了。也许这只不过是作者对比驹子产生的美丽幻想罢了。文中对叶子的描写不多,在这样的轻描淡写间,你可以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存在,却又不能过多的了解,可望而不可即,给人一种琢磨不透的感觉。雪国的风景是如此的美,然而美中却透着悲凉。驹子和叶子的命运好似生来就束缚在了男人身上一样。卖身为自己不爱着的男人治病,在心爱的人面前隐藏自己,处处约束自己的言行。她们是如此的渴望她们内心所贫贬的爱抚。哪怕这爱抚是短暂的,他是夕阳一样,美却短暂。

到如今为止我仍没有看懂《雪国》,也许这与我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少是相关系的,日本人生活在繁的礼节和对理想极为的重视,也许这能解释日本社会为何会如此井然有序。透过《雪国》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心中作那片似乎透露了某种积极上进的光芒的神圣领地。而遗憾的是我看不清楚这神圣所发出来的光芒,只是朦胧的在眼前有几个穿着和服的女子,踏着木鞋,带着微笑走过,我伸手想去触及她们,可永远够不着。我明白远的不是距离,而是我不能感受到她们的心。

叶子的死让我耿耿于怀,这结局太突然,太荒唐。我有点无法接受。难道荒唐的爱情注定荒唐的结局,悲剧注定只能是悲剧吗?虽然知道这样的结果,可我仍无法接受。在最后叶子被火烧死了,她为了救别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而驹子疯了,她所有的情感、伤怀在倾刻间全部迸发,印在她的脑海深处中所有的不幸瞬间呈现,她崩溃了。安排这样的一个结局不能说作者破坏了这种唯美的气氛,相反,这样的结果让一些痛苦的生灵得到了精神的安息。世界本就不完美,越是缺少越显珍贵。所以才会让人去怀念和追求。我想这雪国不是最后的雪国,它也许会存在在另外一个岛村的生活里,而这雪国同样是永远的雪国,因为它是叶子和驹子人生缩影,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记忆力。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雪国会是怎样的?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过去了的雪国是什么样的——它像一幅画卷,呈现在我的面前,栩栩如生,想触及,却又无法接近。《雪国》虽只是淡淡地描述了岛村与这个艺妓的交往,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更进一步的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它是以其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浸透力。可以说,驹子和叶子的内心世界常常是岛村的意识流动中展露的,是属于岛村的感觉中产生的幻觉。这种把人物的心情、情绪朦胧化,正是川端式“意识流”的独特表现:寂寞、寒冷。

雪洁白无暇,看似很美,可接近时,你才发现他是冰凉的。雪国的风景也十分的绝美,然而在美的背后,同样藏着凄凉的故事。可是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所有人只会看见表面的东西。只有当事人才会明白其中曲折。无论生活如何,我们都要勇于追求和面对。

下载读《雪国》而想到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雪国》而想到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雪国》有感

    《雪国》读后感《雪国》以有钱有闲的舞蹈研究者岛村与一位艺妓和一位纯情少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哀怨和冷艳的世界。 读了《雪国》全文,在朦胧中展示事件,创造出......

    读《雪国》 有感范文合集

    隽永似雪·凄美若冰 ——读《雪国》有感 翻看《寒假读书目录》,有种十分协调的感觉,中外的经典名著似乎都囊括其中。当再仔细翻看时,一位日本的著名作家深深地吸引了我,川端康成......

    读《雪国》有感

    读《雪国》有感《雪国》是川端康成从西方表现主义的“新感觉派”阶段,正自觉地回归传统,探索现代主义与日本古典文学融合的产物。作为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它是一首美的颂诗和哀......

    有游戏而想到的

    有游戏而想到的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坎坷的,不可能是平坦的。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自身挑战。而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勇敢的去征服它,而不是知难而退。 拿出一张纸,放在你的......

    读《雪国》有感五篇

    读《雪国》有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雪国》有感,希望能够帮......

    读雪国有感[五篇范文]

    读雪国有感范文(精选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雪国有感范文(精......

    读《雪国》有感(5篇)

    “爱”这虚无的凄美——读《雪国》有感前前后后来这三次了,你说,我走后,你要过正经日子了。光与影的重叠,景与物的交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构成了川端康成的雪国,亦构成了每个人的雪......

    读《雪国》有感800字

    读《雪国》有感800字马佳慧3.7《雪国》这部书,是川端康成在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倚仗之一。有人说,这本书是历史上最唯美的获奖作品。作者这样的写作风格与他自身的经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