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作,是我们的道场
写作是我们的道场
写作,是我们的道场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王君
孩子们不喜欢作文,其实我很理解。他们从来都是把作文当成“作业”,而且是一项很枯燥,很无奈的作业来看待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让他们理解:作文嘛,就像我们吃饭喝水睡觉一样自然。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得吃饭喝水睡觉。同理,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需要写作。一呼一吸之间,文字就自然产生了。至于文字的品质,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就如生活的品质一样,我们修炼到什么地步,领悟到什么地步,文字就会到什么地步。这其实是不用着急,着急也没有用的事。文字是你心灵的一面镜子,而且是很忠实的一面镜子。你怎么活,你就会怎么写。而你怎么写,你自然就会朝着你写的那个方向去活。所以,写,不仅是你精神和灵魂的产品,而且还是你自我修炼的道场呢。
所以,关键是,写起来!心甘情愿,开开心心地写起来。写着写着你就会写了,写着写着你就明白了,写着写着你就爱上写了,写着写着你的生命状态就得到改变了。
要让孩子们写起来,我有些办法。
我喜欢当班主任。教了二十多年书,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这个“主任”。班主任算是个比较辛苦的活儿。之所以愿意干,重要原因是有自己的小算盘。一当这个“主任”,就有点儿“权力”了,有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了。教室门一关,我的地盘我做主,我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让所有班级建设的活动都和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了。而且,自成体系,水乳交融,不露痕迹。
比如这学期接的这个新班。
/ 13
写作是我们的道场
第一件事,我需要了解学生。了解的路径很多: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当然,还有一种我最喜欢的“语文路径”,就是以语文的方式来走近学生。比如,第一步,我向孩子们求援:同学们啊,王老师初来乍到,一切都陌生得很。但又很想早点儿了解大家,这样才好为大家服务啊。所以,请大家帮帮老师,这个周末啊,你们就学雷锋帮老师。你们自由写写同学,愿意写谁就写谁。总之,让老师通过你的文字了解同学就行。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真实,要具体。若能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这样的写作,来个两三轮,每个孩子便都在同学的文字中生动起来了。而且,借助这些文字,我还初步了解了这个班的人际关系,审美倾向,性格特质,甚至连班风等等,也有个大致把握了。因为,文字,是最骗不了人的。
这好像是班级管理,但其实,我的作文教学,也暗度陈仓,围魏救赵,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开展起来了。
比如,第一回作文评讲,就是针对这回的“学雷锋帮老师”写作。主题还是——作文打假。
“作文打假”简直是回避不了的问题。急功近利的作文教学害死人啊!我们的孩子,被我们很多辛辛苦苦的老师辛辛苦苦地教坏了。不打假,后边的作文教学之路,根本没有法子走。但如何打,却是一个需要动脑筋的问题。上一个班,我不是“后妈”,我可以轰轰烈烈地打。这个班,我是中途接班,当“后妈”,如果雷声太大,动作太大,恐怕就不太合适了。雷声不要大,雨点也不要大。但老师的态度要鲜明,要让孩子们自己去选择,去判断。
/ 13
写作是我们的道场
在诸多问题作文中,我选择了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篇作文文从字顺,基本功是不错的,孩子的写作态度也很端正。但我只读了第一遍,就心生狐疑。此类选材,此类写法,真是“野火烧不尽,邪风吹又生”啊,典型!太典型了!于是我跟这个孩子商量,说这次作文评讲老师想用他的文章做案例,会有表扬也会有商榷,可能还会有批评。而且批评可能会比较严肃。我问这个孩子,他能否接受。小伙子很爽快,说:“没有关系,没有关系,老师批评就是。”我很感慨,虽然接触才几天,但通过我的观察,已经初步判断这个孩子相当不错,是个挺稳重挺能干非常懂事的孩子。可是,可是为什么,这样的好孩子,一写作文,就开始拿腔拿调地说假话呢?
孩子的作文属于那种盛产于中国校园的,为了应对老师和考试而精心炮制的作文。征得孩子同意,我就实录全文了。
龙亿舟,你让我难忘
创新4班小天(化名)
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它能指引你走上正确的道路,使你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人的一生中没有友谊,那么,生命就会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友谊如清风,驱散我心中的忧愁;友谊如高山,保护我那弱小的心灵;友谊如帆船,载着我乘风破浪!友谊比珍珠还金贵:友谊比翡翠还闪亮。友谊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
/ 13
写作是我们的道场
跨入了清华附中的大门,在新同学中,我又结识了一位好朋友——龙亿舟。他个子很高,是我们班最高的同学。在他那友善的脸的背后,蕴藏着我们俩永恒的友谊。
金秋十月,树上那稀稀拉拉的叶子,干得像旱烟叶一样。站在校园的大草坪上,让人心旷神怡。放学了,我从洗手间出来的时候,左腿突然扭了一下,走不了路了。这已经是我的老毛病,左腿稍微一动,就得扭。“我今天还有课呢,又得迟到,真讨厌!”我从洗手间出来,左腿膝盖又酸又疼。我咬紧牙关,强忍疼痛,一瘸一拐地走回教室。教室里的同学早已是寥寥无几。当我准备背起书包赶快回家时,我突然发现我的书包不见了,椅子也早已经搬到了桌子上,一切好像被收拾过一样。我心想:又是谁啊?那么讨厌!我连忙以我最快的速度冲了出去。到了教学楼门口,眼前的一幕使我惊呆了,我的好朋友龙亿舟呆呆地站在那里,手里提着我的书包,手里拿着手机,应该是要给我打电话。我连忙走上前去,说:“龙亿舟,我来吧……”还没等我说完,他就关心我道:“我看你没回来,就帮你把书包拿了出来。你怎么了,腿崴了?”我回答道:“嗯,刚才上厕所的时候崴了一下。”于是,他搀着我,缓慢地一步一步地走上过街天桥,又一步一步地走下来,来到公交车站。他直到看着我上了车,才离开。我知道,那一天,他也有课,但从他的脸上却看不出一丝着急得意思,而是饱含着对我的关心与体贴。站在公交车上,我的腿仿佛不酸了,也不疼了。从公交车的车窗远眺学校,金黄的落叶衬着红色的教学楼,显得格外美丽!
友谊是永不落山的太阳,让朋友走近你的心田、滋润你的灵魂。我相信我们俩的友谊必将永远长存在我们彼此的心里。龙亿舟,你让我难忘!
我先组织孩子们表扬这篇作文。具体的表扬我就不原音重现了。我只说商榷。从这篇典型的应试型“八股作文”中,我几乎能够看到文字后站立的我们这些语文老师的嘴脸:我们不是
/ 13
写作是我们的道场
谆谆教导孩子们吗?阅卷场上老师批改作文时间有限,可能就是重点读一读开头和结尾。至于其他内容,不过是扫一眼罢了。所以,要想得高分,开头结尾一定要“靓”,要夺人眼球。而最有震撼作用的一定是排比句,所以我们要学生背诵“优美典雅”的排比句,告诫他们无论哪种文章,套上去就是。不太合适也没有关系,因为老师没有时间去细细品味。我们还叮嘱学生要有人物描写的各种细节,要有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要点题,要表达美好甚至崇高的思想……这些,就是我们的“写作秘笈”了。我们倾囊相授,不懈训练。学生呢,也用心倾听,坚决贯彻。结果呢,就写出了这样的作文——在我看来,是惨不忍睹的作文。
表扬之后,我现场采访了小作者和文中的主人公龙亿舟。第一,这件事真的发生过吗?第二,如果发生过,你当时真那么“感动”到“惊呆”吗?第三,你当时真的会去看校园里的那些树吗?
结果如我所料。这件事,这些细节,完全是编造的。
大家都笑起来。我问小作者:“龙亿舟是个非常优秀的同学,你们那么熟悉,你真得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吗?干嘛要去编造呢?”
小伙子羞涩地笑了,说:“当然不是。只是,写作文编造,已经习惯了。这样写着顺手。” 我叹了一口气。这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现状。我们这些老师,太有能力了。我们完全能够通过作文教学,异化一个学生。让他主动地迎合我们,迎合考试,迎合走捷径甚至走歪门邪道的写作方式。我佩服极了我们的孩子。他们居然可以在作文中轻车熟路地撒谎,而回到现实中来后,又诚实善良地做人。
/ 13
写作是我们的道场
可是,这样的在分裂中保持自我,又能够维持多久呢?他们现在还小,还有天性中带来的的纯真善良在支撑着他们前行。如果年复一年都上这样的作文课,都写这样的文字,他们还能保持自我多久?
我不敢想。
我说,孩子们,其实,写作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难,写同学更是简单。你不用编,只需把生活中那些最真实的细节记下来即可。比如,我才来几天,我就记下了不少关于你们的细节。我打开“创新四班班级管理ppt”,每天放学前,我都会有一个小总结。我会把我看到的一些细节,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选择一些,提前打在这个ppt上,让孩子们读一读,想一想。比如:
今天中午不用举手大家就安静了。周天行是最早反应最快安静的一个。高仲博同学离开教室时主动就关灯了。
正源今天没有带IPAD来了!而且像个小大人般原谅了尚元昨天的小淘气。我看见,肖博杨默默地为尚元收拾了桌斗里的部分垃圾。
尚元上午闹脾气,下午平静了,能够自己梳理自己的情绪,自己给自己正能量的孩子,是有出息的孩子!
• 周二放学后做清洁的小组一边劳动,一边大声诵背《长城赞》,此境好动人!
/ 13
写作是我们的道场
• 周三清晨,国一嘉、盖艺轩、廖涵、徐芷涵不仅来得早,而且早早就开始读书背书,会自己利用时间的孩子是了不起的孩子。来得早却玩过去的同学应该向他们学习。
• 小穆同学用好了垃圾袋,从脏小孩儿摇身一变为干净小孩儿!
• 课件操安安静静精神抖擞,口号热烈,天行在队伍里特别懂事,特别男人。• 上一堂秩序井然的外教课,让外国老师不再鄙视我们。
• 谢谢今天一整天同学们都精神饱满,微笑着、大笑着的同学越来越多。孟缘同学今天灿烂的笑容多么感染我啊!
• 谢谢爸爸妈妈们送来了空气清洁器。孩子们,要感恩,要珍惜,要爱护啊!• 谢谢王老师没有到阅览室的时候,大家安静得非常快。谢谢正源和博杨、仲博走在最后帮助老师整理了阅览室的书和桌椅。
• 谢谢在同学打架时全班同学的正能量鼓励。
• 我请亦杭李屹去帮全班同学搬书。没有想到书太重了,我们三人搬也非常吃力。我们挣扎着前行——终于看到了救星——我们班那群在踢球的男孩儿。王老师大叫一声:“救命啊!”全部男孩儿立马放下手中正在玩的球,冲上来拯救我们。好男人啊!致敬!致敬!
/ 13
写作是我们的道场
我说,孩子们,这是老师观察到的。每一条,老师稍微扩展一点儿,就可以是一篇不错的作文呢。你不要去编造。甚至,你也不用太睁大你的眼睛,关键是,你要真正调动起你对班级的关心,这种关心,其实是一种爱。王老师是新老师。我走向你们,心中是有爱的。因为,未来的一段日子,和你们的相处,将决定我的生命状态。四班,将是我的生命现场,而你们,都是我修炼的道场呢。所以,我要好好珍惜你们,好好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刻。因为这种珍惜,所以,老师就看到了太多太多,多得都写不完。孩子们,把你们的珍惜都表达出来,那就是爱,就是好文字。
第一堂课,我没有提“作文打假”这个概念,但是,我想,孩子们大概能明白一些了。为了让孩子们更明白写作很简单,老师喜欢挂在嘴上的“修炼”啊,“道场”啊也并不玄妙,我琢磨着应该给他们一个榜样——这个榜样的文字,很简单,很纯粹,很童真,很自然,但,也有深度。
很快的,我就选定了盖艺轩——这个班上最少言寡语,文字也很安静的小姑娘。这小丫头不显山不露水,但很快就用文字抓住了我。我开始在班上推行“每日一记”。很多孩子不习惯天天记点儿啥,挺马虎。盖艺轩的随记本,却整洁、充实。文字简单,还配着自己创作的漫画。几个星期的随记读下来,我就成了她的粉丝了。了不起的小姑娘啊,她才是在修炼啊!于是,第一期《班有才女初长成——盖艺轩专刊》就出版了。这张小报纸,算是我为班级的写作找方向,定调子了。遴选出几篇,和大家分享。【王君老师推荐语】
/ 13
写作是我们的道场
盖艺轩是班上最安静的女孩儿。人安静,文字也安静。但在这安静中,有纯真的童心在闪耀,有赤诚的情怀在流淌,有深刻的思想在萌芽……我真是爱极了这个小女孩儿和这个小女孩儿的文字,还有漫画。我希望我的学生,都向盖艺轩这么写作:不造作,不矫情,不装模作样,不声竭力嘶,不囿于自我,不为了考试而写作,而是为了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爱和思考而写作。
淡淡的日子也“飘香”
清华附中创新四班盖艺轩
打开那扇铁防盗门,再推开黄色的“大门”,一股混合了仓鼠味、木屑味、饲料味的味道就会扑面而来,决不会使人心情舒畅。没错,这是我的家。
“养仓鼠就会有味道”是我们家的“俗语”,意思是任何事都要有代价。但对我来说,这味道一点也不臭。
我的仓鼠“小黄球”是我的好朋友,甚至是亲人。我会把一切事情都告诉它,它也总是瞪着黑豆一样的眼睛,默默听我说。好朋友总会有缺点,怎么能斤斤计较呢?
小黄球很爱运动,经常在笼子里上蹿下跳,一会儿爬笼子,一会儿跑步。运动总会产生味道的(比如汗味),所以是情有可原的。
小黄球很挑食,所以遗留下了许多食物。而我给它的食物里又有蔬菜,所以一到夏天就味道很大,要每天收拾。可挑食又不是重大过错——我也经常不吃丝瓜、苦瓜呢!
/ 13
写作是我们的道场
当我给小黄球换木屑时,收拾“房间”时,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这浓郁的“鼠味”。当我刷笼子时,会看到笼子上一撮一撮的灰尘、木屑,有时还有蛛丝的絮状物。当我晚上躺在床上时,会听到小黄球爬笼子、跑步的声音……
虽然有时有点烦,但是,我心甘情愿。小黄球没有错,它是仓鼠,应该这样生活。所以,我们依然是好朋友。
打开那扇铁防盗门,再推开黄色的“大门”,一股混合了仓鼠味、木屑味、饲料味的味道就会扑面而来。我笑了:没错,这是我的家。这种味道,是朋友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我永远不会嫌弃的味道,是把生活的甜美芬芳带进我们家中淡淡的日子的味道……
【老师点评】
《淡淡的日子也飘香》是一个中考题目,年年我都让学生写。写了好几届了,盖艺轩的这篇,我点为状元。至于原因,小朋友们自己去悟吧。
醋和酱油
清华附中创新四班盖艺轩
上周,我们去食堂吃饭。我和爸爸等妈妈的时候,就讨论起餐桌上醋和酱油的区别来。
/ 13
写作是我们的道场
我发现,酱油在阳光下看也是深黑色的,而醋对着太阳看就看得出颜色比较浅了;餐桌上的醋一般比酱油多——这一点不是本质的不同;醋里的气泡比较多——这也不是本质区别;还有,当我摇醋瓶时,粘在瓶壁上的醋很快就滑下去了,而酱油则要粘一段时间。
爸爸告诉我,酱油很浓,而醋一般浓度较淡,液体的颜色深浅度叫“色度”;醋比酱油多不是因为用的醋少,而恰恰是大多数来食堂吃饭的人都用醋,不用酱油,所以醋用得快,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添,而酱油却常常是用了几天剩下的;醋里气泡多是因为有人刚用过,把它晃出了泡;酱油粘的时间长也是因为它比较浓,液体黏度叫“挂壁”……
原来,生活中到处都是知识,就看我们去不去观察。而且,并不一定是“眼见为实”,更需要我们加以思考…… 【老师点评】
小朋友们,你说,写作有什么难的呢?你坐在饭桌上等人的时候,会这么观察,这么思考吗?
发 明
清华附中创新四班盖艺轩
周末,父母总让我睡午觉,而我却不想睡——一天睡那么多,多浪费时间啊!于是,我发明了一个小装置,用来把书带到床上,再放回去。
/ 13
写作是我们的道场
我的床是双层床,我睡上面,父母为了监督我,睡下面。书如果放在枕头下就会被发现,所以,我想了一个好办法。
我先把毛线穿过一个布袋子,再把它对折、打结,再缠在放风筝时用的线轴上。这样,每当我转动线轴的把手,线就会渐渐缩短,带着布袋子上升,来到床边。我在袋子里放上书,事先放在床旁的小柜子和书架的夹缝里,线轴放在小柜子上。当我要看书时,就先用小钩子钩住线轴拉上来,再用线轴拉上布袋子,就可以看书了。更巧妙的是放书时,用线轴小心翼翼地把布袋子放回夹缝里,天衣无缝!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就在这与父母的“斗争”之中,逐渐地成长。【老师点评】
这些小随笔,都配着小漫画。一个少言的小女孩儿,如何和父母斗智斗勇的过程历历在目。我读后一笑也,很会心。
听 雨
清华附中创新四班盖艺轩
坐在窗边,听雨水一滴滴地打在地上、树叶上、窗台上,发出“噼啪”、“沙沙”、“嘀嗒”的声音,我忽然很怀念过去在雨中玩耍的日子,很想出去漫步、奔跑、跳跃。
我去问妈妈,妈妈说:“不行。今天都多晚了,明天还要上学呢,别出去了!再说了,这个星期学校和课外班的作业都没做完呢!再说了,你都多大了,还出去疯玩,外面哪有人啊!
/ 13
写作是我们的道场
再说了……”中间的话太多太多了,可是最后一句话一锤定音:“不行!快去做上一讲的例题!”
我又去问爸爸,爸爸说:“不行。现在空气污染太严重了,下的不是雨,而是泥!出去以后只会弄得满身是泥,又要给你洗衣服!”
我不甘心地问:“那什么时候才能出去玩呢?”“以后再说吧!”父母的答案很一致,我只好不再问了。
再次坐到窗边,我对着“二次函数”四个黑体大字发呆。窗外,是雨点的声音,有节奏地敲打着窗台,像是一首歌。我不由自主地打开窗,伸手去按一滴雨,想感受一下雨的滋润与清凉,接到的却是一个泥印子。难道真的是“下泥”而不是“下雨”吗?我很失望!
想想古代人在雨中吟唱、赋诗的日子,再想想现在雾霾频频“爆表”的日子,心里真是不甘——难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以至“江天一色无纤尘”的日子就这样远去了吗?
现在,我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了,一切的知识都来源于课本,感受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就像现在的雨,只能听,而不能摸了……
我听着雨,很难过。【老师点评】
我读了,也很难过。这是六年级小女孩儿的难过。是一种大难过,一种大关怀。可贵!
/ 13
第二篇:写作道场
写作道场(一)审题立意
名 师 授 道
在高考作文写作中,审题或者根据试题进行有效立意是写好高考作文最为重要的一环。当试题确定以后,如何审好题、立好意至关重要,审题不准会导致全盘皆输。能否准确地把握命题者的正确意图和话题本身的意义指向,又能否在文章中准确地呈现出来,将大体决定全文的成败。要审准题、立好意,须熟练两种技能,掌握四种方法。
一、熟练两种技能
1.抓“三主要”。“三主要”包括主要对象、主要关系和主要意向。主要对象即材料或命题的核心对象(词素),主要关系即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意向即材料或命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情感倾向。怎样抓“三主要”进而形成判断,下面分成两类来讲:(1)有明确指向的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这一类作文,关键在于抓住话题或命题中的核心词素,具体操作如下: ①操作原则。抽象命题具体还原,具体概念抽象提升;大话题小处着手,小话题大处引申。2008年山东卷话题“春来草自青”中“春”是关键词,比喻还原,大而言之,可以是盛世祖国的春天、和谐社会的春天、素质教育的春天等;小而言之,可以是个人成长需要的各种条件,如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同学友谊或家庭的温暖、学校的关怀、班级的团结等。 2009年北京卷“隐形的翅膀”具有比喻义,含义广泛,如梦想、信念、特长、能力等等。翅膀帮助人飞翔、帮助人成功、帮助人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信心、坚强、乐观等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对象。2009年北京卷“隐形的翅膀”具有比喻义,含义广泛,如梦想、信念、特长、能力等等。翅膀帮助人飞翔、帮助人成功、帮助人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信心、坚强、乐观等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对象。2009年湖北卷“踮起脚尖”,最具弹性的词语是“踮起”。踮起脚尖,即是一个引体向上提升的动作。小而言之,即是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所以踮起脚尖;大而言之只有踮起脚尖,提升我们的眼光,我们才能看到前方要行进的“路”。2009年山东卷题目“见证”,“见”是看见或经历,“证”是证明。既可写现实人生,也可追溯历史人物或事件。如写记叙文,考生宜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切入点要小;既要有“见”的详细叙述,又要有“证”的发人深省。写议论文,宜从大处着眼,选取有积极意义的人物或事件,突出具体的感悟和启发。
②操作方向:也就是朝哪些方向去具体化、抽象化,朝哪些方向小处入手或大处引申。譬如可从自然、人生、精神、生活、社会、历史等层面去思考和挖掘。③操作方法:围绕核心词素进行遣词造句。即以该词或标题中的核心语素为中心词,组合成短语或造出表意明确的语句,而这短语和句子本身有可能构成这篇文章的命意判断。如“望”这一话题,通过组句的方法可直接得出判断。如:望是一种追求,一种向往,是人生向前的动力;望,观望,冷静地观望,它是大是大非前的冷静,是大风大浪前的睿智;望,奢望,它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追逐,最终,在望中一切都可能变成虚无;望,望乡,望月,它是一种情思,是天上人间又一缥缈的情思。这里需特别提醒的就是主要意向即情感倾向,这是文章之根。乍看,高考作文题似乎没有情感倾向,其实它早就被命题人埋藏其中了,只是要你淘尽沙砾而已。如2009年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意在针对现在的学生过于浮躁、热衷于国外的精彩,使过去那份沉淀在国人心目中亘古不变的乡土情结越来越显尴尬的现实情况,其间潜藏着脉脉含情的温馨提示:热爱你的家乡,热爱你的生活,热爱你脚下的那方热土吧。如果审题时悟出了题中蕴涵的这种特殊情愫,行文时就会用饱满的激情、流畅的语句书写出浓情淋漓的文字,文章也定是上乘之作了。
(2)无明确指向的作文——材料作文。
对于没有提供话题的作文(主要是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更要抓住材料中的“三主要”,确保不偏离。譬如下面一则材料:《於陵子·人间》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中州有一只蜗牛,想振奋起来干一番事业,却又时时责备自己软弱无能。想向东去攀登泰山,计算一下却要走三千多年;又想向南去涉长江和汉水,计算一下也要走三千多年。再想想自己的寿命,不过朝暮之间就要死去。于是不胜悲愤,枯死在蓬蒿秆上,而被蚂蚁嘲笑。此材料的主要对象是蜗牛(抓蚂蚁就不妥),主要关系是蜗牛与其梦想等,主要倾向是对蜗牛行为的质疑或否定。在此基础上去命意就不会有任何偏离。
2.做“三追问”。“三追问”,即三层哲学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譬如“修身”这一话题,我们便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进行分解。①是什么:谈修身的内涵,如炼人格、修骨气、养静心、育意志、修正气等。②为什么:谈修身的价值,如修身与人生、修身与社会等。③怎么样:谈修身的方法,如读书、艺术、亲近自然、走进古迹等。有了如上的分解,准确判断就显得轻松易得了。
譬如“修身贵在养气”“修身是人生的必修课”“读书以修身”等。又如2009年湖北卷“站在的门口”,考生需要考虑“站在谁的门口”“这是一扇通向哪里的门”“站在门口做什么”“谁站在这个门口”“为什么要站在这样的门口”,这样思考,选择的角度比较丰富,可以开掘出比较广阔的空间。
再看刚才《於陵子·人间》那则材料。分析时可围绕蜗牛的结局问“蜗牛这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蜗牛最后郁郁而终”“为什么蜗牛没能实现其梦想”或“蜗牛怎样才不会这样”等,最终可以正确地命意,如“凡事要量力而行”(认清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从实际出发”“心在当下”“梦想要靠行动去实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以上角度,取其一即可。
二、掌握四种方法
1.发散思维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侧面。同时,任何事物都处于客观世界的“关系网”中,从不同角度联系周围事物去观察思考会得到不同结论。另外,事物的发展趋势一般都存在多种可能性,比较明显的可能性是常规角度,那些不明显的可能性往往会出新意。作文审题立意也是如此,不同的着力点,有可能获取到不同的价值取向。用发散思维审题立意,就是将对象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力求考虑到对象中的各要素和对象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结果,多角度地联系和思考。
例如下面一则材料:一位哲学家想把一头牛赶进牛栏。无论是他在前面使劲地拉,还是在后面狠狠地鞭打。牛就是死活不进栏。一位路过的农夫见了,笑着从地上扯了一把青草,放在牛的嘴前。想不到,牛跟着农夫乖乖地走进了牛栏。分析材料,首先要迅速找到合理的思维要素(材料中的对象、对象间的关系、事件的走向和目的等),然后通过联想找到正确的有价值的立意点。本则材料围绕赶牛。引出了几组思维要素——哲学家与农夫、鞭打与青草、死活不进栏与乖乖进栏等。联系社会,可迅速找到如下几个价值点:(1)正确看待自己。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在如何对待牛的问题上。一个哲学家就不如一个农夫。(2)蛮干与巧干。做事得法,事半功倍;做事不得法,事倍功半。这位农夫抓住了牛的心理需求,便成功地把牛牵进栏中了。(3)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别人做一件事,强逼是不行的,哪怕你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奏效。其实我们要做的,仅是举手之劳,拿出一点生活的“青草”,给别人一点甜头和希望。
2.聚合思维分析。
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对来自不同角度的复杂信息进行收敛、聚合,为信息的归属树立一个明确的“靶子”,是一种由面到点的内聚式思维状态,又可称为内敛思维、集中思维。对作文命题进行发散思维分析所形成的价值点,并不都是合理或最佳的,而且在运用时也不可能全部涉及,因此需要进行筛选“聚焦”,尽可能从关键要素或隐含要素进行分析,找到最佳或最新的方案。譬如,2007年福建卷以“季节”为题的两篇文章:(甲)春,是父亲的季节,他在春天播下种子……夏,是我的季节,我正面临高考与人生的选择……秋,是母亲的季节,她在田地里采摘果实……冬,是爷爷的季节,他在火炉旁沉思……一年四季,丰富着我平凡一家的生活。感受四季,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2007年福建一考生《季节》)(乙)一年有四季,有春天的温暖,有夏日的炎热,有秋天的萧瑟,有冬日的寒冷。但母亲心中没有季节,没有四季,有的是永恒的对子女对父亲的爱。春日融融,她却披着厚厚的蓑衣弯着腰脱秧插秧锄草施肥;夏日炎炎,人们都躲在阴凉一隅摇着蒲扇,她却顶着烈日在田间收割稻子收割鱼草;秋日,天气凉爽,人们加了外衣,而她穿的单衣却总是湿透黏身,她总是在山 间果园疾走,采摘果子,汗湿衣裳;冬日,她总是穿着厚厚的衣服出门,回来时,总是抱着一捆脱下的衣服。她说:呵呵,做起活来就热了。可总听到她的咳嗽声。父亲总是骂母亲没一点季节概念。母亲常常只是看父亲一眼,不吭一声,又转身来到厨房。看到她那单薄而瘦弱的身子,看到她那看着我们的微笑的眼神,我知道母亲心中模糊了季节,但清楚的是对儿女对家庭对生活执著而坚定的爱。(2007年福建一考生《季节》)甲文从四个方面审题立意,写出了四人各自的季节,如此立意,用力发散,就难以集中笔墨论证,也就缺失清晰透亮的思想,文章也流于浅俗。而乙文从母亲季节的模糊入手,聚焦于母亲对儿女对父亲清晰而执著的爱,如此审题立意,角度集中,文章才显得厚实透亮。对于材料类作文,我们也要学会运用聚合思维审题立意,抓住主要信息,明确相关要素间的关系,最后聚合成一点。如下面两则材料:(1)《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唯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何不摘梨止渴?”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道:“世道如此乱,管他是谁的梨呢,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2)一位木匠做桌子,正面背面做得都很光滑。别人问他:“背面别人又看不到,为什么也做得这样光滑?”他说:“别人看不到,我看得到!”上述两则材料中的关键人物及其言行,共同指向“良知”“诚实”这一美德。
3.逆向思维分析。
事物关系中的正与反、倒与顺都是相对的;事物间可互相转化,在相反条件下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对一则作文命题。有时反弹琵琶,从相反或相对的角度去思考,关注其微小、潜在甚至相反的可能性,从而引起新的思索,产生超常的构思和不同凡响的新观念,这种思维即逆向思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晚清时期。有个叫李竹禅的画家。有一年,他云游北京,被召到宫里作画。一天,宦官向画家们宣布:“这里有一张五尺长的宣纸,老佛爷要画一幅九尺高的观世音站像,谁来接旨?”那些画家按常规思维,认为在五尺宣纸上画九尺高的观音菩萨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没有一个敢站出来接旨,而李竹禅想了想说:“我来接!”只见他磨墨展纸,一挥而就。大家一看,无不惊叹,心悦诚服。原来,他画的观音和大家常画的并无多大差异,只是把观音画成了弯腰在拾净瓶中的柳枝,如果观音直起腰来,则正合九尺。这里李竹禅采用的就是反面立意。按照人们常规思维,一个人的站像,应该是笔直的挺立的,这样想,五尺长的宣纸当然不能画九尺高的观音像。而李竹禅却不这样想,他认为弯着腰也是站着的,也应该算是站像。这样便完成了观音站像的创作。我们在作文审题时,可运用逆向思维,从多方面立意,思考可写的角度,选取最新颖的角度来写。例如人们常把“能说会道”看做是“诡辩”“油嘴滑舌”的代名词,有的学生却反其 道而行之,他认为蔺相如的能说会道,能安邦定国,退敌保民;鲁迅的能说会道,成为革命的战斗工具;周总理的能说会道,维护了泱泱大国的尊严,架起了与世界人民友谊的桥梁。 又如“名师出高徒”,似乎已成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但名师未必出高徒,宰予虽然也在孔子的门下学习,但并没有学到孔子的学识,相反,仍然浑浑噩噩,不思进取,最终一事无成,名师教出的不一定是高徒。这种反弹琵琶法的逆向思维,打破了思维定式,做到了人未尝言之,而我始言之,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独特之感,常可达到“化腐朽为新奇”的艺术效果。
再如《曲高和寡》这一材料:有人在楚国郢都唱歌,他开始唱《下里巴人》时,都城里聚在一起跟着唱的有好几千人,接着唱《阳阿》时,跟着唱的还不下几百人,随后唱《阳春白雪》时,跟着唱的不过几十人。等他唱起音调多变、悠扬流转的高深歌曲时,跟唱的就仅几个人了。总之,曲调越高,能和他一起唱的人就越少。(宋玉《对楚王问》)曲高,其功在作曲家和演唱者;和寡,在于和者能力有限。相应的,人的志向、品格、才情越高,能理解他的人就越少。宋玉借此抱怨世俗不理解他,深感知音难觅。我们今天认识“曲高和寡”现象,是否也该让歌者反躬自省一下?如果“曲高”确为事实,那么寻觅知音之路也该继续探求;如果只是故作高深,那么知音难觅也就不足为怪了。
逆向思维的核心在“逆”,在“异”,但绝不是刻意猎奇,标新立异。求异要讲究科学态度,防止陈旧观念、贬义成语等的随意翻“新”。反对故意编造怪异荒诞的情节;求异要理由充分,言之有理,使否定与创新都符合客观规律。
4.辩证思维分析。
实现对作文命题内在、本质、全面的分析离不开辩证思维。辩证分析就是要求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解析。(1)联系的观点。庄子说:“飓风起于萍末。”看似毫无关联的飓风与萍末经过一系列的转化,最后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一颗小小的马掌钉,可以颠覆一个国家(“马掌钉效应”);大洋彼岸的蝴蝶轻轻扇动翅膀,可以引起大洋此岸一场风暴(“蝴蝶效应”)……事物总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则 作文命题都可以联系到相关的个人经历、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等,这样,我们的思路便能拓展到无限的领域。例如下面一则材料: 农民种高粱,有一道程序叫“晒根”,就是把高粱两边的根锄断,晒在日头下。过些时候来培上土,高粱就开始疯长,拼命地朝下扎根。夏天即使再风大雨大,高粱有了结实的根,照样能站住。不光是高粱,小葱秧也要摆在地上晒几天,晒得蔫蔫的再栽,一沾水土,立马就活了过来,越发精神。这是一则生活现象类材料。从常规思维的角度看,植物的根是不能随便动的,可农民偏要故意锄断高粱的根,晒在日头下,从而促使它拼命地朝下扎根,以便日后经得起风吹雨打。这种看似反常的举动实际上是符合常理的:久在水土中的根易生惰性,而晒蔫的断根,一沾水土,就会爆发出生命的潜能,这是求生的本能使然。联系人生、教育等方面,我们自然可得出诸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感悟。
(2)发展的观点。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的作文命题,其本身蕴涵着发展性的道理,如“水滴石穿”这一典故;有的作文命题,如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分析,会得出具有发展性的观点,如“孟母三迁”这一典故,从现代教育的角度分析,除了要求我们加强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外,还需重视对环境能动性适应的教育培养,进而可提出“适应性教育”“挫折教育”等话题。
(3)全面的观点。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陷入单一、片面的误区,如观冰山,只略见一角。为此,我们要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思维多元化、立体化,学会用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一则素材。
譬如:据《新京报》报道,2007年9月4日,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博客中,贴出了一张3 000名学生集体下跪向老师们磕头的照片。李阳称:“下跪的照片是真的,我已经习以为常了,学生下跪是对老师的尊重。”诚然,下跪包含着对知识和师道的尊重,但从“集体下跪”的背后不难看到,我们学生本来就缺失骨气教育、文明教育、开化教育,作为光杆司令的应试教育,早已将他们折磨得心灵死气沉沉、思想奄奄一息了。从某种层面上说,教育的奴性与奴性的教育是在反复戕害孩子们的心灵。
又如2009年上海卷作文中有《切不要管中窥豹》这样一篇文章,彰显的也是作者的一种辩证思维:理查德·施特劳斯是一名著名的音乐家,在音乐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二战”中在纳粹政府的要求下,他竟然愿意迈着颤颤巍巍的步子去接任音乐局局长的职务,在人生的选择上有失偏颇。对于这样的一个人,有人或是只关注他的音乐成就而对他那一瞬间的惶惑避而不谈,有人却只是揪住这一个问题不放而忽视他在音乐上作出的贡献。诚然,这个污点是他永远都无法抹去的,可是我们也要看到他晚年的自省——躲在山间别墅不见外客,直至终老,他在一遍遍痛苦地进行着心灵拷问。因此,我们不能管中窥豹,而应当全面地看待、去探索他那曲折的心路历程,有失足,也有奋力救赎的挣扎。这样,当我们结合他的音乐来评价他时,才显得更公正,更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而这样真实的人生才更有韵味。
品 文 悟 道 读书养气
李建永
转眼年届不惑。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但是“野孩子”的脾气未改,只喜欢读书的“积习”亦未改——恐怕今生今世也改不掉了。只是在读书之余,脑子里时不时地冒出“读书究竟有什么作用”之类的问题。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是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
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
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简评:这是一篇极好的劝世之作,是对功利社会下浮华的生存状态的一次提醒和矫正。文章从生活经历切入,高调亮出“读书可以养气”的观念,立意响亮,给人以明确的态度倾向,让人读之很是畅快。
品味时尚 江苏一考生 时尚如水,如酒,如茶。略一品味,滋味各异,冷暖自知。
有些时尚像水,初见时波光潋滟透明纯净,美不胜收。可只要略微尝一小口就会知道:再美的表面都弥补不了那贫乏的无滋无味。所以,只要远远看着便已足够。T台上的靓丽模特,舞台上的绚丽灯光,街头女郎的时髦装束,追根到底也是本质乏善可陈而呈现出来的美好假象。这些会被模仿,流行,风靡一时,像白开水一般存在于普通人家,但又说不出到底是哪里好。 有些时尚像酒,名贵,香浓,醇厚。乍一眼看去,感觉美妙极了,可入口滋味却大相径庭。先是被浓烈灼了嗓子,继而浑身发热,兴奋无比。可最终晕晕乎乎地只有倒下,颓然不起。名贵的宝马香车。奢华的钻戒水晶,顶级的品牌服装。这样的时尚冲昏了人的头脑,让人沉醉在奢侈品与被人尊重的豪华美梦中,最终黄粱梦断,后悔莫及。拿自由、生命去换取这看似美妙,却没有什么
大作用的时尚的人须当谨记,美酒虽好,却非人人可得。
最精彩的是像茶一样的时尚,恬淡清雅,陶醉人心。茶可雅可俗,可热可冷,可名贵也可价廉。茶可包含雅之精义,人之心灵。初入口有淡淡苦味,细品来才满口甘甜,留有余香。儒家学说的千古流芳,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先进科技的发展创新,都如茶一般,虽初始有些深奥难解,但品久了便可知其沁人心脾。日饮一茶,日读一书,日索一技,才是文化流行的时尚,才是恬淡人生的必要元素。
时尚不应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白开水;时尚不该是名贵奢华,使人混沌的白酒。时尚应该是雅致美好内涵丰富的香茶。茶,有人喜,有人厌,但包蕴着一种深沉的美感,是可以恒久流传的时尚。像茶一样的时尚更是千百年来始终存在的经典。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一种调节剂,是人类审美的最终栖息地。
简评:本文是一篇以“品味时尚”为题的高考优秀作文。对于时尚,作者开头就形象地将其比做水、酒、茶,此三者均是饮品,但“滋味各异”;然后分别论及如水、如酒、如茶的时尚,在多方类比中相互比照,在相互比照中铺垫蓄势;最后一段水到渠成地得出“时尚应该是雅致美好内涵丰富的香茶”的观点。文章命意开放、准确而有深度,可以看出,这位考生在材料意义的挖掘上,显示了较好的发现能力、选择能力和探究能力。
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做审题立意设计。
狼与羊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事。为了显示诚意,双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交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羊羔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为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提示:运用“三追问”,可以自问:是什么?(羊和狼握手言和,羊最终落得被吃的下场)为什么?(羊认错了对象,被狼所谓诚意的假象所迷惑。错把敌人当朋友)怎么办?(不要轻信美丽的谎言,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表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平固然值得珍视,但对言而无信的人只能针锋相对,决不妥协)这里的“怎么办”,应是立意的最佳角度。
2.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做审题立意设计。
老树的影子 是一堵墙黑色的墙 小树的脖子 伸了又伸
也望不到春天 它站在墙下等待岁月 老树走了的时候 小树也长成了墙 有更小的树
在墙下
提示: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是老树与小树,其关系聚焦在“黑色的墙”上,“黑色的墙”是许多无形的墙,它建筑在我们的心里,这些“黑色的墙”阻止了我们去望“春天”,隔绝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沟通。因此,我们只有撞开思想的城墙,走出思想的“樊篱”,才能拥抱万紫千红的“春天”。
3.请以“播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提示:在农田里播撒种子,那么,在人生的“田野”中该播种些什么呢?人们正在播种什么?播种有何意义?播种与收获是什么关系?怎样播种才会有收获?没有收获
第三篇:道场机制【庆】
企业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执行力的有效手段;企业第一的战略武器。没有一套成功企业文化的企业,是走不远的,要不要企业文化是你想昙花一现还是做长寿企业的唯一选择。企业文化最早被美国人提出来,又被日本人最早实践。二战后日本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可没多久日本的产品就敲开了世界各国国门,随后电视、汽车等产品进军全球市场,各国被迫开始研究日本经济发展的奥秘。经多位专家研究发现日本企业发展迅猛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于是专家论定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高速发展的首要原因。
企业的成功并非取决于严格的管理制度,更多在于员工的自觉参与意识和自主管理水平。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创造一种机制,培养员工自觉、自动、自发能力,在塑造领导力时,应注重培养自己首先成为培训师、导师和牧师。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宗教,决策层——教主;管理层——牧师;执行层——教徒。这样的论断已被日本公司很好的应用,比如,松下文化,丰田文化,TDK文化等等。这些公司中的员工都在这样一种近似宗教的氛围中,以企业文化为自己的信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激励自己,不断为公司创造价值。
这些企业为什么能创造出这样企业文化?——源于道场机制。
道场,最初指高僧用来修行的场所,应用到管理学中,把现代管理中具有强大化育力,重塑人的管理机制——企业文化及相关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称为道场机制。
工场如道场,工作即修行。
那么,如何建立道场机制呢?依循如下原则:
一、内化于心
“内化于心”——力求“全员认同”
企业文化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装饰品,要经历一个认识、认知到认同的过程。只有认同,才会信奉。通过氛围、组织、培训这些方法,达到让员工内化于心。
(一)氛围——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企业文化,营造一种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长期熏陶下,潜移默化,内心深处就会认同这种观念。因此,这种氛围不求立竿见影之效,但求滴水穿石之功,久而久之,就会使员工产生自觉认同并形成习惯。
(二)组织——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宣传员,紧密结合业务经营管理工作,大力宣传企业文化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三)培训——把企业文化内化为员工的思维模式,让企业全体员工都从内心认识、认知、认同了本企业的文化,使之成为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形成企业的文化力,从而把员工塑造成“企业人”。
二、外化于行
“外化于行”——理念“准确转化”
有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不能及时准确的转化为员工行为,也是失败的企业文化。要让企业文化理念外化为正确的行动,为员工掌握、认同和自觉实践,才能真正起到外化于行的作用。
(一)规则——制定严谨的企业行为规范。规范是企业员工日常活动准则,是实实在在的标准,是一视同仁的要求。每个员工都应当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对照检查、严格执行、自觉维护其严肃性和一致性。要严格自律、持续改进、提高标准、从具体事情做起、摒弃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对于有悖于员工行为规范的各种言行,要勇于制止和纠正。企业文化只有这样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显现威力。
(二)落实——要不折不扣的将企业文化体现在行为中,而非似是而非地体现,或者犹犹豫豫地体现,减少企业文化外化的程度不够到位的情况,把企业文化落地做到实处。
(三)范围——对于外化于行中行为的范围,不能局限于企业内部,还应涵盖企业与社会方方面面的交往中、服务中、生活中,包括企业员工行为任何所及之处。只有做到表里如一,才真正落到实处,这时,企业文化的堡垒将坚不可摧。
(四)执行——执行力也是影响外化于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约转化的一大瓶颈。在处理好转化过程中的执行的四大问题(能否执行、怎么执行、谁来执行、保障执行)后,瓶颈将被打破,转化才能更加顺利开展。
第一,能否执行。企业的文化理念是从本企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概括精炼出来的,而不是靠人规划出来的,它结合了企业实际,具有企业特色,没有好高骛远、夸夸其谈;没有循规守旧、缺乏创新;没有生搬硬套、强行拼凑。
第二,怎么执行。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发展目标,与企业的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要把企业文化理念转化、分解、细化为可执行的任务目标与具体的规范和标准,将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建设之中,并把制度建立在员工自觉遵守的基础上,通过先进文化理念改革现有企业制度,建立体现先进文化的新制度。
第三,谁来执行。高层领导,不仅要成为企业文化的设计者、传播者、激励者,还要成为忠实的实践者和执行者。通过高层领导的贯彻和执行,带动广大员工自发的执行,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悬”在半空,多半是由于这个企业的领导没有身体力行,身先士卒。
第四,保证执行。通过树立文化典型(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建立文化礼仪,营造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文化执行自觉性)和依靠企业文化内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文化建立初期,对不太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采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员工对本企业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开始时的“强制”,达到最终的自觉)保证执行的力度。
第五,融合。化外于行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将转化观念渗透到管理中,借力发力,达到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在转化过程中推行6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模式管理,将6S标准引入实际工作中来,从而达到外化于行与管理的充分融合。
三、内健心智
“内健心智”——突破障碍,体现自我(一)态度——我们在抱怨工作繁重、抱怨同事、抱怨上司、抱怨属下时,却很少审视自己是否从工作当中获得提升?是否将工作做的更好了?是否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精神?一位人力资源主管这样说,评估新员工优劣最重要的三项特质,分别是:“态度、态度和态度”。因为一个人的态度决定这个人是不是能面对挑战、克服困难,以及是不是能自我要求、不断超越。
每个人都会在工作时遇到困难。刚开始工作时,困难来自客观:陌生的环境、工作的不熟悉都是困难的来源。工作驾轻就熟时,困难来自主观:工作单调、枯燥乏味,都是冲击内心的因素。如果没有一个正面的态度,遇到困难时就容易放弃、逃避,也就没有办法将工作做好。而对工作没有热忱,就很难在工作上面不断创造、突破,就很难有更好的表现。
每一份工作都有其困难的因素,而这些困难也是达到更高境界所必须面对与克服的。每个人都想要有所成就、有所收获,但是却经常忘记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超越,才是成就的根本。境界的超越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成就,因为那是一种了不起工作精神,那是让我们感动的原因。至于附加带来的名与利,是没有办法和不断自我超越的精神相比的。
(二)防“危”——只有知识而缺乏社会良知的人,知识就是作恶的帮凶;具有专业技能却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技能就是从事破坏的凶器;只追求利润而不守道德的人,利润不可能长久。当今时期市场需求和动因飞速运转,决策者面临着众多选择,变?或不变?,很难取舍。如何才能有的放矢?需要管理层打破桎梏,重建全新的心智模式以应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尤其面对下属心智缺失的情况,建立长效稳定的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引导下属正确认知、正确理解、正确施行,有效实现防微杜渐。
(三)重塑——心智的塑造,是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是核心教育,是教育的灵魂,只有把心智塑造与知识、技能教育结合起来,造就的才能是真正的人才。在心智重塑过程中,提出目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案例法进行反思和优化,加强团队心智锻炼并由指导老师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将整个心智重塑过程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全力实现个人心智的优化。
四、外建道场
“外建道场”——抑恶扬善
工厂即道场 工作即修炼
道场原来是高僧修道的地方,后来被许多优秀企业广泛效仿,用来化育员工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建立团队共同价值观、思维方式、提升企业素质。道场应该不仅在寺院,而应遍布整个大千世界,人间处处是道场。同时,如果不加以规范、管理,它就会向坏的方向发展;心若在道场,我们会在实际生活中,舍去一切奢求,实事求是的安住于当下的每一件事,兢兢业业、踏踏实实!
(一)抑恶扬善,还是《周易》中的一句话说得好,“君子以抑恶扬善”,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当最大限度发扬人性善的一面,尽可能抑制人性恶的一面。
(二)炼:
炼思维:思维就像肌肉一样,炼则有,不炼则退化。思想的炼化是思维的提纯
炼身心:身心的双重修行,身心合一,同时炼化。近强身健体,远修身阳性,悟元达道
炼气度:气质、气度经淬火后是气度修炼的升华
(三)修:
修智:修正观念与思维模式
修行:纠正自身及他人行为规范
修德:完善自身人品道德
修道:修正自身及他人工作作风
(四)养:
养生:培养做人的勃勃生机
养性:养成好的处世态度工作习惯
养气:高效的氛围中提高自身
养力:融入环境提高能力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为不争,故无忧。
以上更加表明,企业文化与道场机制的结合,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一个重要体现。文化它在人们精神上所带来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任何其他形式很难达到的,这种精神上的作用反过来也更进一步促进了物质上的发展。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具体化。将工作现场变成道场的方法创新。这一创新是企业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务实能力、思维能力将全面基于实践需要而形成。它是以实践为师,以角色为师,以问题为师,以标杆为师,以同仁为师的“习学”生活方式的具体实践化训练。
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塑造—— “工场即道场,工作及修行”,将推动管理哲学与管理文化的勃勃生机。
作者:庆
第四篇:打造企业文化道场
打造企业文化道场【提纲】
案例:足道馆里的等候区
文化----道场-----顾客----员工----
文化的三层: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
沈园堂的文化经营战略
领上会的文化
中经堂的文化
良子的文化
徽韵足典的文化
文化落地解析
1:明道
2、优术
3、聚心
4、造势
理念体系
落地体系
传播体系
目视体系
第五篇:李明婚姻是一个心理成长的道场
李明婚姻是一个心理成长的道场
采访对象:
李明。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耶鲁大学访问学者。任教于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督导、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生态与环境分委会副秘书长。著有《叙事心理治疗》《叙事疗法工作地图》等多部专著。
心理标签:
婚姻是一个心理成长的道场,我们要了解彼此的生命故事,各自修炼一颗主动维护的心。
当众多心理流派聚焦如何解决“问题”时,却有一个心理流派把注意力都放在“人”的身上,通过让每个人讲出自己的生命故事,来看到自己的不容易,看到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活出自己的承?Z,这就是叙事疗法。16年来,李明博士一直致力于叙事心理治疗的研究和推广。那么,从叙事的角度,我们要如何走出困境,更好地经营婚姻呢?我们来听听他怎么说。
以一个“人”的方式,对待你的伴侣
李明说,婚姻是一个心理成长的道场,它首先考验的是我们能不能以一个“人”的方式去对待伴侣。“人”的方式,意思是放下社会话语中对“性别”“角色”等的要求和限制,把伴侣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包容和理解。
恋爱时,我们是去“选”对象,不满意就分手。但是,结婚的仪式感会让我们认为,自己和伴侣是一体的,迫切地想要改造对方。所以,权力争夺已经成为中国婚姻中的主要矛盾。很多夫妻吵架,都会说类似这样的话:“你作为一个太太,难道不应该做家务吗?”“你作为一个男人,难道不应该上进吗?”言下之意,你是谁我不管,反正只要和我结婚,你就必须符合我对“先生(男人)/太太(女人)”的要求。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就是一种吞噬。而当你侵犯伴侣的边界时,必然会引起对方的防御和攻击。
李明曾经接待过一对夫妻,先生理直气壮地对太太说:“结婚后,女人必须在婆家过年!”太太也很生气:“凭什么啊?我也想回娘家陪父母过年!”因为这个分歧,夫妻俩年年吵架,吵到要离婚的地步。
叙事心理学认为,这些“应该”“必须”,并不一定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它们往往有一个产生的过程,会随着情境、年龄、经历等变化而不断地改变,不同的人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可以看看这些观念究竟是怎么产生的,然后去松动、拆解、去除它们的束缚,这样我们就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这个过程就是解构。
李明建议这位女士和先生心平气和地沟通。第一步是晓之以理,让他看看“女人必须在婆家过年”的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比如,在古代,太太在经济上依附于先生,被认为是婆家的财产,所以“女人在婆家过年”成为社会共识。但是现在,夫妻双方的经济地位是平等的,还能把女人当成是婆家的财产吗?既然社会环境已经改变了,再坚持原来的结论就是有问题的。第二步是动之以情,先请先生想象一下,如果他不回老家过年,他的父母是一种什么感受?然后,再请他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如果太太不回娘家过年,她的父母又会是一种什么感受?这可以帮助他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第三步是诱之以利,太太可以承诺,如果先生同意她回娘家过年,他可以拥有什么VIP待遇。第四步是挟之以威,如果各种方法都不奏效,那么太太可以选择独自回娘家过年,让他自己去承受后果。在李明的帮助下,这位先生僵化的观念终于松动了,答应太太一年去婆家一年回娘家轮换着过年。
李明还接待过一对夫妻。先生出生在乡村,由寡母含辛茹苦地抚养大。结婚后,他坚持要把母亲接到北京同住。太太不计较钱,但不愿意与老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刚结婚时,婆婆曾来北京住过两个月,让她很不适应。
这个话题根本无法沟通,只要一提他就急:“你既然嫁给我,就要和我一起孝顺我妈!如果不和我妈同住,那就是不孝!”
李明问他:“必须和母亲同住,你是从什么时候有这种感觉的?”把根深蒂固的观念命名为“这种感觉”,这是叙事中的“外化”技术,帮来访者把“人”和“问题”分开。这位先生回答说,他们老家都是这样的,从小他听过很多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不孝故事,不孝的具体表现就是把母亲扔在乡下独住。
“你认为娶了媳妇忘了娘是不好的,那在这个故事里,记着妈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她好,让她舒服、幸福、高兴啊。”
李明接着问:“你觉得,妈妈和你们同住的那两个月,她感觉幸福吗?”这位先生一下愣住了,久久思索后才回答:“不幸福。”
老太太其实很不适应北京的生活。她说着一口方言,出门买个菜都困难,在这里也没有朋友,儿子和儿媳上班后,在家里闷得慌。老家山清水秀环境好,自己种菜,吃得又健康;北京车多人多很嘈杂,吃得不安全还有雾霾。但是,她害怕儿子不管她,更担心如果自己不来北京“享福”,会让儿子没法做人。对老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道德绑架呢?
观念松动后,这位先生不那么坚持了。因为老家距离北京只有4个小时的车程,夫妻俩达成一个约定:每隔两三个月,就回老家看望母亲。他们每次进村都带着满车的礼物,热情地请亲戚和乡邻们吃饭、送礼,感谢他们帮助照顾母亲,这个举动赢得大家的交口称赞。
老太太感觉自己被儿子关注,特别有面子,住着也舒服;儿子和儿媳也很开心,感情更加亲密。最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努力还丰富了当地人对“享福”和“孝顺”的理解:原来,能在村里和老伙伴们舒服自在地过日子,也是享福;孩子们能经常回家看看,同样是孝顺。
“当我们正视伴侣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再用尺子去衡量对方,不再把他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个婚姻才是稳定的。”李明如是说。
心怀善意,去寻找伴侣身上的那些担当
在西方神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骑士要娶女巫。女巫每天一半的时间是美女,一半的时间是丑陋的巫婆。女巫让骑士选择:“你是想让我白天做美女,晚上做巫婆;还是白天做巫婆,晚上做美女呢?”
在李明看来,这个故事有着深刻的寓意:我们每个人都是多面的,都是不完美的。但是,我们要了解伴侣的生命故事,心怀善意地去寻找他为了维护婚姻所做的那些担当。
有位太太向李明抱怨:“我先生下班回家就往沙发上一躺,总说自己累,完全不管孩子!”李明问她:“我能理解你心中的愤怒和委屈。但是,你的先生为了维护你们的婚姻,是不是也做了一些担当呢?”在他耐心引导下,这位太太发现,先生虽然不照顾孩子,但是,他工作非常努力,经常加班。而且,他的大部分工资都用来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但是,她一直对先生在经济方面的担当视而不见,完全不尊重他的付出。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后,太太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再抱怨先生,而是在他回家后,热情地打招呼:“你累了一天啦,快来吃饭吧!”真诚地肯定他:“要是没有你的努力工作,咱们家哪能过得这么好?还能让孩子上那么贵的学校?”而且更加体贴:“你已经很辛苦了,不用去带孩子了,歇歇吧!”一段?r间后,先生反而来劲儿了,他开始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晚上不加班的时候,会主动辅导孩子功课,周末还带孩子去爬山、踢球。
这位女士跑来问李明:“好神奇啊!我没有期待他去带孩子呀,他怎么反而主动去带了呢?”李明告诉她:“因为被你尊重和肯定后,他感觉自己很好,就想让自己做得更好,于是,父性也被激发出来了。如果你不尊重他的担当,他就会用‘累’来展示自己为家庭已经做了很多。如果,你对他的累也视而不见,他就会对你进行防御性攻击―我带不了孩子,我已经很累了!你越抱怨他,他就越觉得自己不好,最后破罐子破摔,什么也不做!”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位女士是在看到先生的担当后,尊重和理解了他,所以,她对先生的心疼和肯定都是真诚的,没有私心。如果抱着“我对你甜言蜜语,你去给我带孩子做家务”的心态去和伴侣说这些话,那么,伴侣会清楚地感觉到,这是一场交易。他的感受肯定不会好,主动性也不会被激发出来。同样的事情,如果抱着不同的心态来做,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男人也是如此,太太回家后累得一动都不想动,他却觉得她哪有那么累,还要求太太去做饭、照顾孩子,搞得夫妻关系紧张。除了“太太(女人)就应该做家务”的刻板认知之外,也可能是因为不了解导致的。有的公司很聪明,会邀请家属来观看员工的工作状态。比如,国内有一家酒店,每年都会组织一次联谊会,邀请家属观看员工的工作录像。看了之后,家属们都是既感动,又心疼:“我老公工作的时候真帅,但是,他这样站一天真的好辛苦!”“我都不知道太太工作这么辛苦,要端这么多盘子和碗!堆得跟小山似的!”还有些人虽然不做体力活儿,但是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心会非常累。所以,我们真的要对他们多一些理解。
有的人为婚姻所做的担当,可能隐藏得很深,更容易被伴侣误解。有一对夫妻找到李明,太太生气地说:“李老师,我要离婚!我们一有矛盾,他就摔门而去。他连吵架都懒得跟我吵,你说这日子我怎么过?”先生数次欲言又止。在李明的鼓励下,他才磕磕巴巴地说:“我不是懒得理她,我是怕伤到她啊!”
这位先生讲了一个故事,把太太感动坏了。原来,他的父亲有家庭暴力,夫妻一吵架,就会动手打人,有一次甚至把玻璃灯罩摔碎,扔到他的母亲身上。母亲被碎玻璃扎得遍体鳞伤,浑身是血,这一幕让他的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当他结婚后,发现太太说话的语气和唠叨的内容很像母亲时,他的手就情不自禁地发抖,想要抓一件东西冲她扔过去!所以,他拼命地用手掐自己的大腿,迅速离开。因为太紧张,关门的力气总是很大。他的“摔门而去”不是伤害太太,而是为了保护太太。
李明问:“除了在这个场合下,你为了不伤害别人去难为自己,以前还在别的地方有过这样的做法吗?”这是叙事中的改写技术,目的是从例外事件出发,帮助来访者重新建构自己的生活故事。这位先生回忆说:“我在单位里也这样,有时候宁肯自己吃亏,也不去伤害别人。因为,我从小就给自己一个承诺:绝对不做像爸爸那样的人……”为此,他压抑自己的愤怒。但是,当他用叙事的方法说出来之后,他的所有压抑都有了一份正向的意义:虽然很难,但是我的所有付出都是有意义的,这是我的承诺,这是我的主动选择,这是我的担当。
在叙事里,“痛”有时候不一定要哭,“创”有时候不一定会伤。比如,这位先生把自己掐得满腿青紫,就是他担当的证据。意识到这一点后,他找回了自己的力量,慢慢地活出了一个和父亲不一样的人生。而太太对先生也更加理解,彼此的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在婚姻中,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在担当一些东西。这些担当,可能会让伴侣看上去暴躁、愤怒,甚至以某种症状来呈现。但是,它们的背后很可能是一种好意―我希望婚姻可以延续,我希望可以和你白头偕老,否则早就一拍两散了。所以,我们要心怀善意,尽可能去寻找对方为了维护婚姻所做的那些担当,而不是老想着、看着伴侣暂时没做到的地方。
婚姻是一个道场,我们要各自修炼主动维护的心
除了寻找伴侣为婚姻维护所做的那些担当外,李明认为,我们自己也要对自己的承诺更有担当,修炼出一颗主动维护婚姻的心。主动维护的心,具体来说,就是开放、觉察和参与的心态。
开放,是把婚姻当成一条缓缓流动的长河,期待两岸各种风景的变化。很多人都对婚姻有一种刻板印象,觉得婚姻必须是什么样子的。比如,有的人认为,婚姻就应该永远保持激情的状态。事实上,没有任何婚姻能够永远保持激情的状态。婚姻可以有激情、爱情、友情、亲情的不同形态和阶段。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甜蜜很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相伴也动人。有的人对婚姻的期待特别高,觉得别人的婚姻才幸福,自己的婚姻是一地鸡毛。如果了解别人的故事就会发现,每段婚姻的背后,都有一把辛酸泪,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允许婚姻中存在各种形态和变化,才可能享受婚姻,发现出乎意料的美好。
觉察,是把心放在婚姻上,觉察婚姻是不是已经发生变化,在往哪个方向变。比如,你们是不是说话越来越少?他的经济状况、人际关系是不是有变化?他最近是不是不高兴?很多女性忙着孩子和工作,心没在婚姻上,自然觉察不到婚姻的变化。有的女性觉察到了,但是没有放在心上。比如,有的太太在先生出轨后做咨询,可以把他的变化过程一点点地全说出来。但是,她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因为她没把对方的变化当回事儿。
李明建议,除非不想要这个人了,否则一旦觉察到婚姻的变化,就要立刻采取行动,防微杜渐。如果彼此的话越来越少,可以问问伴侣成长经历中快乐的事情。问的时候,要学会问细节:表情、人物、时间、地点、天气、场景、感受等。他感到高兴的事情,你越问他越高兴,沟通的渠道就打开了。如果太太能够不厌其烦地问先生感到高兴、幸福或者有荣耀感的事情,那么先生一定会爱死太太了!
再比如,有的先生应付太太,太太问他喜欢什么颜色的衬衫,他回答“随便”。太太这时候就会很愤怒:“随便是什么意思啊?你还能不能好好说话?”然后,引发一场冲突。其实,太太可以给他举反例:“行,那我给你买一件粉色的衬衫吧!这是你定的,你要负责哦!”讨厌粉色的先生就会马上反驳:“不行不行!”“那你要什么颜色?”“蓝色好啦!”就像逗小孩一样,多一些耐心和策略,夫妻的互动就有了。
参与,是共同参与,夫妻一起做,一起想。不是必须发展共同爱好,很多女人就是不喜欢陪先生看球,一看就困;很多男人就是不喜欢陪太太逛街,一逛就头疼,强扭的瓜不甜。
最好的共同参与方式,是夫妻一起做家务。你做饭,我择菜,你拖地,我擦桌子,顺便一起聊聊天。也可以一起做家庭决策,比如买房。哪怕暂时没钱买,夫妻俩也可以一起琢磨,房子在哪里买,买多大的,怎么装修,怎么布置……这是对未来的共同畅想,一起想得多了,心就在一起了。另外,最好多一些夫妻独处时光,聊一些只有两个人知道的私密话题,有一点儿互相逗着玩儿的游戏精神。这样,夫妻之间的交流多了,感情更亲密。否则,夫妻做久了,就容易变成同学。
如果,我们能够以一个“人”的方式去对待伴侣,彼此会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冲突;如果,我们能够看到伴侣身上的那些担当,就会对他多一些尊重和理解,少一些抱怨和指责;如果,我们能够各自修炼出一颗主动维护的心,那么,我们的婚姻会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葆青春,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