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时间:2019-05-13 21:2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筑施工企业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筑施工企业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第一篇:建筑施工企业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建筑施工企业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一、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法律责任

根据《建筑法》第66条的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1.行政责任(l)责令改正

即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责令建筑施工企业收回其转让、出借的资质证书;对使用该企业名义承揽工程的单位和个人责令停止工程施工,已签订的工程建筑合同应属无效,由此造成的损失按照《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处理。(2)没收违法所得

“违法所得”,是指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所取得的全部收入。(3)并处罚款。

(4)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

有关行政执法机关根据违法行为情节轻重、影响大小等因素,可以给予建筑施工企业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的处罚。(5)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2.民事责任

对因非法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的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由建筑施工企业与使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连带赔偿的民事责任,即两者对因该项承揽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均须全面承担清偿的责任,损失方得部分或者全部地向任一债务人要求清偿债务,任一债务人在债务未清偿之前均负有全部清偿责任。

二、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或者有其他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行为的法律责任

依照《建筑法》第74条的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或者有其他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行为的,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责令改正。即由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责令建筑施工企业改正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或者其他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的违法行为。(2)处以罚款。

(3)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情节严重”,包括在建筑工程的主体或承重结构等关键部位进行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或者有其他不按设计图纸及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给工程留下严重质量隐患,甚至因此造成严重质量事故的;偷工减料或者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数额较大的;以及多次发生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违法行为的等等。

(4)因建筑施工企业违法行为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标准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承担负责返工、修理,并承担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的民事责任。(5)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主要是《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所规定的建筑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三、不依法履行保修义务或者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法律责任

《建筑法》第75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违反法律规定,不履行保修义务或者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1)责令改正,即由指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责令建筑施工企业立即履行保修义务。(2)可以处以罚款。

“可以”处以罚款,是指对有不依法履行保修义务行为的施工企业是否给予罚款处罚,要由有关行政执法机关根据其违法行为的情节轻重、影响大小等因素决定,可以处罚款,也可以不处罚款。例如,施工企业有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行为,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后,立即作了纠正,对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修复,用户也表示满意的,即可不再给予罚款处罚;反之,施工企业对其不履行保修义务不及时改正、态度恶劣,严重损害用户合法权益的,有关行政执法机关除了其责令其立即依法履行保修义务外,还应对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3)对于在保修期内因屋顶、墙面渗漏、开裂等质量缺陷造成的损失,施工企业应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例如,在保修期内,因屋顶渗漏,造成用户自己装修的房屋因水浸受到严重损失,或者家具因此损坏、家用电器发生故障等,建筑施工企业应当负责赔偿。

四、承包单位转包和违法分包的法律责任

依照《建筑法》第28条的规定,禁止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所谓“转包”,是指建筑工程的承包方将其承包的建筑工程倒手转让给他人的行为。

承包单位转包的法律责任包括:

(1)责令改正,即由行政执法机关责令承包单位将其转包的工程收回,违法签订的转包合同属无效合同应予终止,因此而造成的损失,应按照《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处理。(2)没收违法所得。

“违法所得”,是指承包单位通过转包工程的所获得的转包价格与原承包合同价格之间的差额。(3)并处罚款。

(4)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除给予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的处罚外,还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

(5)情节严重的,还应吊销资质证书,取消其从事建筑活动的资格。(6)对因转包的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由转包的承包单位与接受转包的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受损失方可要求承包单位和接受转包的单位的任何一方承担全部赔偿的责任。

依照《建筑法》第29条的规定,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对其承包的工程进行分包应当遵守以下条件:一是总承包单位只能将部分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二是分包的工程必须是总承包合同约定可以分包的工程,合同中没有约定的必须经总承包单位认可;三是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不得分包;四是分包单位不得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承包单位违法分包的法律责任包括:

(1)责令改正。

即有关行政执法机关以行政决定的形式,责令承包单位改正违法分包行为,将违法分包出去的工程收回;已签订的分包合同应属无效。(2)没收违法所得。

“违法所得”,应是指违法分包的单位以低于总承包合同确定的工程承包价进行工程分包所获得的非法利益。(3)并处罚款。

(4)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5)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6)对违法分包的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由违法分包的单位与接受分包的单位承担连带赔偿的民事责任。

第二篇:保健食品经营者主要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保健食品经营者主要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一般法律责任

(1)、未经许可从事保健食品经营活动案

《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2)、未执行索证索票、査验制度和进货、销售台帐案

《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

(二)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四)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理库存食品;

(五)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3)、经营冒用批准文号或一号多用的保健食品案

违反《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条 “标签、说明书内容必须真实” 规定,可按《特别规定》第三条 第二款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生产、销售产品需要取得许可证照或者需要经过认证的,应当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非法经营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罚。

(4)、经营过期保健食品和拒不召回或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保健食品案 可按《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处罚

(5)、未对保健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报告案

可按《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处罚

(6)、售销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保健食品案 可按《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处罚

或者按《药品管理法》 第七十四条

“生产、销售假药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有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予以撤销,并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对保健食品质量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案 移送工商部门

按《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在广告中对食品质量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给予处罚。”处理

(8)、其它违法行为处理

《特别规定》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篇: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第五章 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一、统计违法行为

1、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违法,是指不符合现行法律要求或超出现行法律允许范围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⑴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是指行为人在统计活动中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规定,对统计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形成侵害的行为。⑵统计违法行为特征: 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是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 是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

2、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

统计违法行为比较多,本书共列27种情形

(1)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

(2)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3)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4)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

(5)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6)迟报统计资料

(7)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8)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9)自行修改统计资料(10)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11)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12)打击报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

(13)对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14)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或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15)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16)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17)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18)违法公布统计资料

(19)泄漏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漏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20)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毁损、灭失(21)泄漏国家秘密

(22)违反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法规(23)违反《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24)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25)违反《统计执法检查规定》(26)违反《国家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27)违反《涉外调查管理办法》

二、统计法律责任

1、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是指行为人对其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后果。特征:

⑴承担者:是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⑵内容:是由法律规范明确规定的;

⑶认定和追究:必须由专门机关通过法定程序来进行,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此权力; ⑷具有国家强制性。

分类: 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2、行政法律责任

统计行政法律责任包括:统计行政处罚、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通报、批评教育。

(1)统计行政处罚:是指各级统计监督检查机关依法对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的行政处罚。特征:

①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只能是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 ②被处罚的行为是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 ③统计行政处罚属于行政制裁范畴; ④被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违法行为人 统计行政处罚原则:

①法定原则(处罚依据、处罚主体及职权、程序),②公正、公开原则

③统计行政处罚与统计违法行为适应,即“过罚相当”原则 统计行政处罚种类: 警告、罚款

(2)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 处分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处分是行政机关对本机关违法的工作人员,或行政监察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施行的行政制裁措施。

特征:A适用对象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B一般以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为前提;C是一种内部具体行政行为。

适用对象:A行政机关公务员;B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C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D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

概念: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是指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对实施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关领导或责任人员给予的行政制裁措施。适用:A地方、部门及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员的各类统计违法行为;B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的各类统计违法行为;C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 的各类统计违法行为;D包庇、纵容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行为。

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决定机关是:违法违纪行为人的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⑶通报

通报是统计法规定的一种行政法律责任形式。

特征:A由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法行使;B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

适用的统计违法行为共六类(要重点知道)

⑷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

对于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的,除对其编造虚假统计资料或要求他人编造虚假统计资料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外,由作出有关决定的单位或其上级单位、监察机关取消其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⑸批评教育(重点掌握统计法四十四条的规定)

注意:这里的批评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对错误行为提出意见和教育指导,而是一种训诫性质的统计行政法律责任形式,其适用对象和实施机关都是特定的,目的是消除和惩戒违法行为,教育警示调查对象(通常是要求责令整改)

3、刑事法律责任 ⑴刑事法律责任是指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了国家刑事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⑵统计法中涉及刑法责任的条款有: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九条 第四十条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九条

第四篇:保健食品主要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的探讨

保健食品主要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的探讨——易鹏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并标明下列内容(一)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

(二)食用方法和适宜的食用量;

(三)贮藏方法;

(四)功效成分的名称及含量。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标明与保健功能有关的原料名称

(五)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六)保健食品标志;

(七)有关标准或要求所规定的其它标签内容。

2003年5月1日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检验与评审技术规范》规定保健食品的申报功能共有27项。除了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可以申报保健食品外,营养素类产品也纳入了保健食品的管理范畴,称为营养素补充剂,如以维生素、矿物质为主要原料的产品,以补充人体营养素为目的的食品,可以用以申报保健食品。国家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于2011年8月1日发出[食药监保化函[2011]322号]公函,公开征集对拟修改的保健食品功能草案的意见,如果草案正式成立,中国保健食品的功能将从以上27项,变为18项。

目前,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有1600多家,27项功能的保健食品产品近10000余个,目前在生产的产品约4000个,产值超过1000多亿元。

中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大多为中小企业,产业集中度低;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含量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各企业间素质极不平衡,差异很大,一些企业自律意识不强;产业中生产组织方式存在多样性与不确定性;产业发展中环境、能源等外部性问题导致的可持续能力不够。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保健食品批准证号标识混乱。

2、说明书标识混乱。

3、生产企业标识混乱。

4、保健功能宣传混乱。

一是历史遗留问题,早在1999年和2003年卫生部就分别取消了“抑制肿瘤”、“延缓衰老”功能项目的受理,也从未批准过“改善性功能”的保健食品。二是利用“广告效应”擅自夸大、虚假宣传的现象非常普遍。

三是许多普通食品被冠以保健食品功能、适宜人群等内容进行宣传。

5、索证工作不完善。

6、保健食品产品质量问题。

保健食品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

《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送审稿)》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 《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

目前对保健食品监管有指导意义的国家局主要通知及答复如下:

1、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保健食品不宜定性为假药。在《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出台之前,对于生产、销售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保健食品的行为,可依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特别规定》等查处。

2、在《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出台实施之前,保健食品的监管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进行,原有的保健食品监管依据与《食品安全法》不抵触的,可以继续适用。

3、在《食品安全法》公布实施后,《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下称《特别规定》)仍为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依照《立法法》第七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据此,《特别规定》与《食品安全法》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安全法》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而《特别规定》有明确规定的,执行《特别规定》的规定。生产经营中使用假冒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行为,可按照《特别规定》第三条予以处罚。

目前《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未出台,对保健食品违法行为的处理总感到在法律适用上存在困难,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摘录同行意见,供大家探讨。

一、关于无证生产经营行为的处罚

无证生产和经营保健食品的行为应依据《食品安全法》第84条的规定进行处罚。除依法没收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保健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外,还应并处罚款。违法生产经营的保健食品货值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50000以下罚款;货值10000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所谓无证生产经营保健食品行为的认定,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无证生产行为,既包括未取得国家“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而生产保健食品的行为,也应包括未取得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保健食品生产行政许可而生产保健食品的行为。

2、在查处无证生产违法行为时,必须注意好卫生部门与药监部门许可两者关系的问题。“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目前存在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两种格式的,均属有效批件,相互之间不存在交叉与重复。两个部门的有效批件文号均可以在其基础数据库里查悉。如在数据库里无法查到,基本可以认定系假冒。

3、无证经营行为主要指未取得县级以上保健食品经营许可而经营保健食品的行为。鉴于工商部门已经对保健食品的流通许可问题作出了相关规定,即按照“食品安全法”的原则精神先由县以上药监部门进行前置许可。因此,对未经药监许可经营保健食品的行为应依法查处。但须注意,原卫生部门对经营保健食品的卫生许可证在有效期内应予认可。

二、关于假冒品种的处罚

假冒品种问题,包括几种情况:一是假冒其它企业的合法保健食品品种,即盗用持证企业的合法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此类违法行为包括盗用国家批准的合法进口保健食品进口注册文号;二是杜撰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在国家监管部门的数据库中无法查到。此种违法行为包括杜撰保健食品的进口注册文号;三是盗用合法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名称;四是杜撰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名称。以上四种行为的处罚,应根据案发于不同环节适用不同的处罚条款。

如果各种假冒行为均是在生产环节被发现,可依据“食品安全法”第84条的无证生产行为进行处罚。如假冒的保健食品在流通环节被查获,有两种处理意见:

1、国家局文件通知已明确生产经营中使用假冒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行为,可按照《特别规定》第三条予以处罚。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没收违法所得及产品,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非法经营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依据“食品安全法”第86条的规定处罚。其基本的违法事实是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安全法”第51条第二款规定,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标签、说明书的内容必须真实,而批准文号或生产企业名称的虚假就是最大的不真实。按照“食品安全法”第86条,对此类违法行为应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保健食品及用于违法经营保健食品的工具、设备等物品,同时并处罚款。违法经营的保健食品货值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0000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相关许可。

对假冒品种处罚法律法规适用的问题,基本原则是能够适用法律的就不要去采用法规或更低层级的处罚依据;凡是能够适用“食品安全法”的,就不要再考虑其它法律规定。适用特别规定处罚金额都在五万以上,如何保证案件的圆满结案,是执法人员面临的最大难题。

三、关于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处罚

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情形比较多,目前执法过程中应重点对以下一些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一是在标签、说明书的内容涉及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功能的表述,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二是标签、说明书中标示的主要原料、功效成分及含量等与国家批准的不相符合的;三是标示的保健功能与国家批准的不相符合的;四是适宜人群与不适宜人群的标示与规定不一致的;五是其它有关项目明显违规的。对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处罚依据主要是“食品安全法”第86条。

四、关于保健食品中添加药品的处罚

目前,需要重点关注、非法添加行为相对突出的几类保健食品是:调节血糖类、改善睡眠类、减肥类、抗疲劳类、辅助降血压类、辅助降血脂类等。对于保健食品添加药品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1、生产或经营企业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药品案,对于此类案件,考虑《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的食品不得添加药品”,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第(四)项规定进行处罚。

2、经营企业销售的保健食品经检验含有药物成分案,当前,市场上存在不少产品宣称能治疗疾病和提高性功能等的保健食品,其中不少保健食品都会添加药品以求达到其广告夸大宣传的功效,提高其销售量。对于经营企业销售的保健食品经检验含有药物成分这一情形,《食品安全法》没有明确的规定。一种观点认为,没有法律依据则不予查处。另一种观点认为,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品的行为影响恶劣,必须严厉查处,可以依据《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进行查处。

五、以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的处罚

以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的情况比较复杂,与非药品冒充药品的情形有些类似。对于此类违法行为的处罚,必须根据不同的违法情节,适用相关法律条款。在查处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的是,此类违法行为一般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的内容多有违规,常常存在直接或者间接地显示保健功能和预防、治疗疾病的内容,标示的原辅材料也往往存在药品成分,还有就是存在虚假宣传、以欺骗手段促销等。对其处罚一般可以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1、普通食品的标签、说明书等内容涉及保健功能及疾病的预防、治疗等功能的,可依据“食品安全法”第87条的有关规定实施处罚。

2、普通食品中违法添加药品的,应依据“食品安全法”第86条的有关规定处罚。有的违法分子在普通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中虽然没有虚假内容,但却大肆采取虚假宣传、欺骗促销手段兜售产品,执法部门就要高度怀疑其产品中非法添加了药品成分,可对其采样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依法处理。

第五篇:统计违法行为法律责任执法检查

统计违法行为都有哪些种类?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统计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统计活动中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对统计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形成侵害的行为。统计违法行为是追究法律责任的依据。

构成统计违法行为应该具备的四个要件:

1、必须是违反统计法规规定的行为;

2、必须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3、必须是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

4、违法行为的主体是具有法定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统计法》第五章第二十六条到第三十一条有详细规定,按照违法主体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类:

1、统计调查对象的违法行为。包括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和拒绝接受统计检查的行为;

2、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的统计违法行为。包括强令授意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以及打击报复统计人员的行为;

3、统计调查者的统计违法行为。包括违反统计法有关保密规定的行为;擅自制发统计报表的行为;利用统计调查窃取国家秘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进行诈骗的行为;不依法使用统计调查证的行为以及违法进行涉外社会调查的行为。

依据《统计法》及有关规定,对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介绍如下:

1、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虚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和统计制度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其特征是:以少报多。

如:经检查某单位2001年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值800万元,上报900万元,多报100万元,构成虚报,差错率为12.5%。即(900-800)/800*100%

瞒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其特征是:以多报少。

如:经检查某单位2001年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值800万元,上报700万元,少报100万元,构成瞒报,差错率为12.5%。即(800-700)/800*100%

计算公式:差错率=差错额/报告期实际额数*100%

2、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伪造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没有任何客观事实依据,主观地编造虚假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其特征是:凭空捏造,无中生有。具体表现在行为人所报送的统计资料,没有相

应的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帐和其它相关凭证,又不能对上报的统计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这种情况即可认定为伪造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

篡改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利用某种职务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其特征是:对现有的统计资料进行非法修改。

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主观故意虚报或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其结果都构成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

3、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拒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对统计部门进行的统计调查或执法检查置之不理的行为。

在实践中以下几种情况可视为拒报:(1)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并拒报统计资料的;(2)经《统计催报通知单》催报,仍不在限定期限内报送统计资料的;(3)拒不参加统计年报会,也不领取统计报表的。

4、拒不接受统计检查的行为

拒不接受统计检查的行为是指统计执法检查对象对各级统计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的统计检查,予以阻挠、推诿、拒绝、抵制、抗拒或者置之不理的行为。

这种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

1、对各级统计行政执法机关进行的统计检查置之不理的。如拒绝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等。

2、在统计检查时,拒绝提供情况,提供虚假情况或者转移、隐匿、毁弃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以及与统计有关的其他资料的。

3、阻挠、推诿、拒绝、抵制、抗拒统计检查的。

5、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迟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超过法定的报送统计资料的期限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按照《统计法》规定,只有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才能依法追究行为人的统计法律责任。

屡次迟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两年内累计三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这里的“两年”是按照公历计年计算的两年,即某年的1月1日起到第二年的12月31日止的两年。“次”应分别不同情况计算。对于一张具有独立的表名、表号的调查表,只要行为人发生迟报现象,就认定为迟报一次;对于报告期和报送日期相同的一套统计调查表,则不论行为人迟报其中的一张,还是几张甚至整套表,均只能认定为迟报一次。

6、强令、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

强令、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

是指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违反统计法的规定,采用强令、授意的手段,让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伪造统计数据的行为。

这种行为具有的特点:

1、违法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

2、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实施了强令、授意篡改统计资料或者伪造统计数据的行为。

7、打击报复统计人员的行为

打击报复统计人员的行为,是指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拒绝,抵制违反统计法行为的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行为。

8、违反统计法有关保密规定的行为

违反统计法有关保密规定的行为,是指违反统计法的规定,对在统计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私人的单项调查资料以及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予以公开、公布和非法提供的行为。

9、国家机关擅自制发统计调查表的行为

国家机关擅自制发统计调查表,是指国家机关违反统计法的规定,未报经审查或者备案,自行制发统计调查表的行为。

10、利用统计调查窃取国家秘密的行为

利用统计调查窃取国家秘密,是指统计调查者违反国家保密法律规范和统计法的规定,已统计调查的名义窃取、刺探或者非法提供国家秘密,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破坏的行为。

11、利用统计调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利用统计调查进行欺诈活动的行为

利用统计调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指统计调查的内容、目的或者后果,有损国家主权、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有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共同利益的行为。利用统计调查进行欺诈活动,是指以盈利目的,利用统计调查欺诈统计调查对象或者统计资料使用者的行为。

12、不依法使用国家统计调查证的行为

不依法使用国家统计调查证的行为,是指依法持有国家统计调查证的统计人员,违反《国家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行为。

以上统计违法行为,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是什么呢?

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一般有三种: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统计法律责任主要包括统计行政处罚和统计行政处分两种形式。统计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和没收非法所得;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其适应对象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进行统计执法检查是合法的吗?依据是什么?

统计执法检查是统计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统计活动中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的各种活动总称。

统计执法检查的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有权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要求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第六条明确规定:“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国家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机关,负责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维护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职权,同违反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行为作斗争”。说明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国家依法授权的统计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具有统计执法检查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2001年5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6号令)通过的《统计执法检查规定》明确地阐述了对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统计检查机构的职责和统计执法检查的一般规定。

(4)《北京市统计管理条例》

《北京市统计管理条例》第五章第二十五条明确了市和区县统计局的统计检查机构,在本行政区域内依法行使统计检查监督的职权,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检查和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明确了统计检查员的资格和被查单位应当协助检查的要求。

下载建筑施工企业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筑施工企业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5章 统计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5篇模版)

    第五章 统计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 第一节 统计违法行为 广义:包括犯罪在内的一切违法; 狭义:除犯罪以外的一般违法。 一、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 1. 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

    第五章 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五篇模版)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政府统计机构向逾期未报送统计资料的统计调查对象发出的、要求其在限定期限内补报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法律程序。 A、通报 B、催报 C、提醒 D、警告......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教学教案

    知识与技能: 识记违法行为的类别,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一般违法行为如何制裁的过程中,提高辨别能力......

    上海财经大学 税务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大全五篇]

    案例1 案情:根据工作计划,2001年5月,A县地税局开展了房地产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工作。5月10日,县稽查局按规定向兴兴房地产开发公司下达了稽查通知书,并取得送达回证,定于5月14日派人......

    浅谈建筑企业资质证书挂靠的法律责任及后果

    浅谈建筑企业资质证书挂靠的法律责任及后果 作者:张年根 今年来,证书挂靠的需求在建筑行业中正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各类证书挂靠的需求层出不穷。而在各类挂靠协议签订的背后,则......

    2008建筑施工企业年度总结

    2008年企业年度总结 今年,总公司经营班子继续团结和带领全体员工,以“增创优势,增产增收,稳健管理,稳步发展”为主题工作目标,全体员工发扬开拓、务实、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和实......

    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规划

    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规划 江苏南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泰州分公司 二0一三年八月 公司发展规划 现今全国建筑业投资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各地城市化建设在加快,这为我们建筑施工企......

    建筑施工企业工作总结[本站推荐]

    知天命,知项目管理 时光飞逝,转眼间到昆明工作已经快两年了。在这两年里,49岁的我在项目领导、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