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作文——“微”解析
高二期末语文训练题(二)作文“微”评析 2014-6-2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微”字被《新周刊》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推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等等。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微监督,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素材积累】:
1、微博的“见微知著”—微博故事体;微博泄密事件
2、微信的“造微入妙”
3、微公益的“积微成著”—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李连杰的“壹基金”,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课文里《郑伯克段于鄢》经典外交辞令
5、微力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1955年12月1日,美国黑人女罗沙•帕克斯因拒不给白人让座被捕,引发黑人大规模抗议,推动美国民权运动发展,并最终导致美国的种族歧视制度被正式废除。
1955年的美国,社会种族歧视依然合法化。按规定:黑人在公共汽车上要给白人让座。12月1日这天,在蒙哥马利市,一个看上去和蔼可亲的黑人妇女坐在公车上。驾驶员要求她让座给白人,她拒绝站起来,并坚定地表示:“我受够了让出座位!”后被警察以违反“公共汽车隔离条例”为由逮捕,这位黑人妇女叫罗沙•帕克斯。
帕克斯的教区牧师就是著名的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马丁夫妇和几位黑人积极分子以其为契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抵抗运动,号召全市五万名黑人同胞对公共交通法进行抵制,并组织了著名的罢车运动,在那次激烈地冲突中马丁中弹,但后脱险。
这次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历时一年多,后经美国最高法院裁决种族隔离违宪。美国的种族歧视制度被正式废除,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的胜利。
从此马丁成为美国民权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这股民权运动风潮一直延续到六十年代,在民权运动的大力推动下,少数族裔、妇女、同性恋等各种弱势群体的权益逐渐得到法律的保障。美国社会的宽容与人权意识得到极大的深化和巩固。美国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六十年代形塑出来的。
6、微监督—表叔、房姐、周久耕„„
7、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症候
8、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1)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蝴蝶效应:
有一首翻译的英文诗:“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成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以上文字可用一个现代著名而热门的科学术语来概括:“蝴蝶效应”。
什么是“蝴蝶效应”?此一名词最早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源至研究非线性效应的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茨,它的原意指的是气象预报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初始值上很小的偏差,能导致结果偏离十万八千里!
例如,1998年,太平洋上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气象学家们便说:这是大气运动引起的“蝴蝶效应”。好比是美国纽约的一只蝴蝶扇了扇翅膀,就可能在大气中引发一系列的连锁事件,从而导致之后的某一天,中国上海将出现一场暴风雨!也许如此比喻有些哗众取宠、言过其辞?但无论如何,它击中了结果对初始值可以无比敏感的这点要害和精髓,因此,如今,各行各业的人都喜欢使用它。
毫不起眼的小改变,可能酿成大灾难。名人一件芝麻大的小事,经过一传十、十传百,可能被放大成一条面目全非的大新闻,有人也将此比喻为“蝴蝶效应”。
有人还打了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解释社会现象中的“蝴蝶效应”:如果希特勒在孩童之年就得一场大病而夭折了的话,还会在1933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吗?对此我们很难给出答案,但是却可以肯定,起码战争的进程可能会大不相同了。
蝴蝶效应一词还引发了众多文人作家无比的想象力,多次被用于科幻小说和电影中。(4)少了一个铁钉,掉了一只马掌,倒了一匹战马,摔了一个将军,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这个著名的传奇故事出自已故的英国国王理查三世逊位的史实,他1485年在波斯战役中被击败。而莎士比亚的名句:“马,马,一马失社稷。”使这一战役永载史册,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虽然只是少了一颗钉子的准备,却带来了巨大的危险。
(5)布莱克的诗《天真的预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9、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小确幸——村上春树
小确幸源自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
“小确幸”一词的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出自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小确幸的感觉在于小,每一个小确幸持续的时间3秒至3分钟不等。
小确幸就是这样一些东西:摸摸口袋,发现居然有钱;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刚才想念的人;你打算买的东西恰好降价了;完美地磕开了一个鸡蛋;吃妈妈做的炒鸡蛋;排队时,你所在的队动得最快;自己一直想买的东西,但是很贵,一天你偶然的在小摊便宜的买到了;当你运动完后,喝的冰镇透了的饮料——“唔,是的,就是它”……它们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瞬间且稍纵即逝的美好,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当我们逐一将这些“小确幸”拾起的时候,也就找到了最简单的快乐!
【范文】
1、细微之美
一阵微风拂面,赶走惺忪的睡意,带来泥土的清香; 一簇小花绽放,赶走衰败的寒冬,带来春日的蛩音; 一场细雨淅沥,赶走漫天的阴霾,带来彩虹的明媚。
当我感慨于自然地细微之美,我不得不为她得美丽动容,然而当我着眼于社会,我才发现原来细微之美,就在我们身边,带我们最朴素的感动。
他像一根细细的琴弦,却奏响最撼动人心的感动。
丛飞,一个身患胃癌的歌手。从他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用歌声铸就希望,为孩子点燃一盏盏明灯。他得歌声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以绵薄之力筑成的爱的长城却被我们永远铭记。一根细微的琴弦,由他的手指轻轻弹拨,余音颤动着欲泣的心灵。如今,有多少失学儿童从破败的教室走进明亮的教室,有多少同样细微的爱心在像他一样行动,细微的力量,总有最动人的触动。当我们还在为物质而所求,为幸福而迷茫时,不妨听听这根弦,也许爱就发现了你。
细微却不微小,只有细小的河流才能汇聚成大海的浩瀚,只有每朵小花的绽放才能交换一场春日的悸动。奇迹永远是细微的又一个代名词。
他像一根拐杖,却指明了最正确的道路。
吴斌,一个普通的客车司机。当一片铁皮突如其来,重重地插入他得腹部,他没有放下紧握方向盘的手,他没有合上疲累的双眼,他没有停下绷紧的双脚,当死亡悄然临近,他冷静地完成一系列正常的刹车动作。他热心地告诉每一位乘客注意安全,按顺序下车……每当画面回放,我的心总被刺痛。也许他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危急关头一些细微的举动,却早已感动离一座城。当整座城的人们为他哭泣,当无数菊花摆满了他得墓碑前,当我望着他得笑容,微薄之力铸就的爱的奇迹早已让我泪流满面,让我明白了职业的操守和道德的底线。在道德日益沦陷的今天,是他们一微小的力量触动着我们渐渐冰冷的心。白芳礼老人十年如一日在烈日下蹬着三轮车前进背影;微尘们不知名的爱心汇聚成爱的海洋。小女孩聪聪灰暗路灯下奋笔疾书的表情……一切一切细微行为,影响着我们每一代人。当我们被他们感动,为他们鼓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哪怕是一次对父母的关爱,对失学儿童的捐助,对学习的刻苦上进,都是微言,却同样不微。
请相信,小树苗终有会带来绿色的青荫,从微小出着手,便有奇迹的未来。
【点评】:
选材典型,丛飞、吴斌都是平凡而不卑微的精神楷模,岗位平凡而精神崇高,很有代表性;详略得当,详写丛飞、吴斌,略写白芳礼、微尘,显得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画龙点睛的中心句如串串珍珠,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严谨;语言词工句丽,更使文章锦上添花。
【范文】
2、微
拿破仑从一普通的士兵到万人的统帅,没有从微小处的努力,何来成就千古伟业;秦国从七国中普通小国到统一全国的枭雄,没有细微之处的改革,如何成就统一大业;唐玄宗开创史无前例的盛世,没有细微之处的励精图治,如何换来兴国安邦的盛世之景。
纵观历史,哪位伟人没有在细微之处下功夫?见叶知秋,见微知著。只有踏实走好每一步,才能实现下一个飞跃。
晚清重臣曾国藩,本是文官,却有勇气担任湘军统帅,曾国藩自青年起,便坚持记日记,每日都会从每日的言行中反省自己的不足。他爱国爱民,平定太平天国叛乱,他不慕名利不求富贵,自剪羽翼忠心为国,积极倡导实业救国。人称曾国藩为千古第一完人。正是曾国藩对微小之处的认真,对小事的谦逊,成就了他的千古美名。可见,对于微小之处的认真,足以反映一个人的态度。我们只有处理好小事,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光武帝刘秀本是一介农夫,整日躬耕于田垄,其兄刘演笑他只能做些小事,不能成大事。王莽政变后,刘秀等人揭竿而起,凭借自身的细心和认真推翻王莽政权,光复汉室。称帝后他将眼光投向百姓,投向平时看似微小的事物。实行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安抚百姓,为国家打下根基。正因为刘秀早年的经历,才让他得知不可忽略的细微之处,最终完成“光武中兴”的伟业。
没有足下的一抹绿,哪里有无边无际的草原;没有一滴水的坚持,哪有奔腾的河流。一代文学大师钱钟书用几十年的笔记、经验浇灌出震惊世界的著作《管锥篇》。无臂钢琴家刘伟用脚趾敲出一个个音符使之连贯成动人的旋律。居里夫人用卑微简陋的装备提炼出属于全人类的镭。没有微小之处的坚持,何来伟业之下的根基呢?
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微博、微公益、微电影……微小的影响却可以折射出人生百态。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纵观古今,感受当下。我们更应从“微”处做起,用“小”的行动来体现“大”的态度,用“微”处的认真,来谱写未来精彩的蓝图。
【点评】:
作者阅读面较广,古今中外名人事例信手拈来;每一个事例叙述之后再析之,使之紧扣中心;文脉清晰,有一气呵成之感。实乃上乘之作!【范文】
3、微者,不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这足以说明微小的影响巨大。古人就有“见微知著”之说,即从一个小的方面就可以见到大的方面,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微小,并不代表简单,也不代表卑微,更不代表力量薄弱。微小并不代表简单,它可能蕴含哲理和令人发省。
孔子的弟子所编写的《论语》,言语简单,句子简洁,但是这已经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领悟。微言不微,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此可见,如果你能真正的领悟到《论语》的内涵,你将会拥有多么巨大的力量。由古及今,现在流行的微博微小说等,虽然他们只有几十个字,但是每个字都值得我们认真去考虑。还有当今社会发生的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如小悦悦事件、毒奶粉、染色馒头、瘦肉精。这些事情哪一件不值得我们去深思?
微小并代表卑微,微小的人也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草根明星上了星光舞台。有因“在家唱歌的视频被传到网上”而迅速登上春晚舞台的旭日阳刚组合;有因“虽只是环卫工人却不忘自己梦想跳扫吧舞”的扫把姐;有因“在我是大明星的舞台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震惊全场的“大衣哥”朱治文;有因“家境贫寒而卖唱的西单女孩——任月丽……他们都是生活中最平凡的人,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但是他们永远梦想,他们拥有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不平凡的自我的勇气。梦想和勇气使他们成为明星,成为全中国的焦点。
要记住:微小的你并不卑微,你可以永远梦想,更可以拥有实现梦想的自信和勇气。微小并不代表力量薄弱,它可能拥有令人震撼的力量。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得力量也许是微小的,但是正是这所有微小的力量,才集结形成了巨大的力量。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汶川发生地震的时候,无论是国家干部还是普通百姓,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他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援灾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使四川灾后重建工作快速完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反应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微者,不微。虽然微小,但不平凡;虽然渺小,但不渺小,虽然微小,但不简单。【点评】:
本篇文章结构新颖,语言简洁,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作者通过身边的小事及历史文化长河中的名人作为素材,体现了考生素材积累广泛。【范文】 4.微且足道
其虽微,且足道也。
——题记
没有微小的绿荫,何来辽阔的草原!没有微小的星光,何来璀灿的夜空!没有微小的河流,何来无际的海洋!没有微小的岩石,何来雄伟的大山!没有微小的你我,何来多彩的世界!微且足道!
美国石油大王洛菲斯特在他富甲一方之时,一个大学生写信向他求助,他原本想打电话给那附近的一个公司经理,叫那个经理送去支票,可当他拿起电话时,他的心里发生了一个微小的变化,他改变了主意,写信回给了那位大学生,信中是这么说的:“我已安排了一个岗位在那家公司给你,并叫经理预支了一年的工资给你。”正是这一微小的改变,改变了大学生的命运,使他创业成功。
若社会上都是丛飞这样的人,怎会有孩子上不起学,若社会上都是雷锋这样的人,怎会有人漠视他人。
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乘客的“最美司机”; 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人人都是微力量,被称作“最美”的人也是我们身边的人。
在小悦悦事件中,有着19位漠然的路人和一位好心的拾荒阿姨,若社会上都是那种“路人”就没有温暖,若社会上都是拾荒阿姨那样的人,社会就充满了爱。
人人都是微力量,微且足道。
央视主持人岩松说过“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真幸福!”
反观之,郭美美,李天一,各种事件充满了这个社会。若每个人都是郭美美,何来诚信;若每个人都是李天一,何来公平。
微且足道,只有每个人都有一颗有爱的心,社会才能更美好。
人人都是丛飞,雷锋,那这个社会会更美好;人人都是微力量,人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人人都可 参与社会。
每个人的力量,虽然是微小,犹且能够改变这个社会。
其虽微小,且足道也!【点评】:
一、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正反论据恰到好处。观点鲜明,语句流畅。步步紧扣材料主旨。开篇和结尾能上下呼应。
二、段落层次有点凌乱,字数安排有点头重脚轻,不美观。
三、文章的缺点是没有突出“我”这个“微”,从“我微正能量”到“众微正能量”对主题的升华。
四、中间分段落的第一句太平淡,没有提炼出分段落的观点。即精炼的关键语句。
五、文章结尾略显不足,需要升华中心思想。
六、本文评分为50分(不含卷面分)
第二篇:2017高考作文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
2017全国Ⅱ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试题既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又让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也为优秀作文提示了明确指向。
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将六句并列齐观,从《周易》到毛泽东,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有自、传承有序与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等等。
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而由此出发立意行文,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中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命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记诵热,更隐含了“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同时,这一任务型材料作文的创新,也为辨识考生水平高下、强化区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全国卷Ⅰ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
2017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关键词组合,并能由此写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则与预设的读者类型相关,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且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
通过以上努力,本题既给考生提供巨大写作空间,又有效防止套作宿构,从而极大提高了测试的区分度和效度。
全国卷Ⅱ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
2017全国Ⅱ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试题既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又让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也为优秀作文提示了明确指向。
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将六句并列齐观,从《周易》到毛泽东,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有自、传承有序与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等等。
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而由此出发立意行文,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中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命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记诵热,更隐含了“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同时,这一任务型材料作文的创新,也为辨识考生水平高下、强化区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全国卷III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以此命题显然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40 年前高考的恢复,是极富象征意义的事件;直到今天,高考对于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每位亲历其中的个体来说,其重要性与影响力仍然不言而喻。2017高考作文直接写“高考”,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无疑是要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另一方面,更是要带动全社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也由此感悟古今融通和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等重大问题。
“高考”,人人参与其中,但绝大多数考生又未系统地思考与梳理过,所以细想又有些陌生,这在经验储备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维护了所有考生的话语权,兼之“高考”本身的言说不尽,所以每位考生可以见仁见智,在较为宽松的空间里写作。
试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亦可虚构。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写作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就本题写作的预估和建议来说,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写作相对集中,考生须从标题的拟定开始,就聚焦对于“高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升的引领作用等;也可质疑讨论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
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大,选择的文体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小说,间接传达“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此题也有散文诗歌等文体的写作空间。
北京卷
试题内容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专家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的作文题目,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命题要求;在考查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着重考查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
2016年,两道大作文题供考生选择作答的方式取得了预想的效果,2017年继续沿袭这样的做法,为考生充分发挥写作优势提供平台。
第一题:“说纽带”
2017年的作文命题思路与前两年有所不同,作文题目不是从大阅读文本中引出的,而是直接命题的。
以“说纽带”为题,意在借助“纽带”的比喻意义,联系历史或现实阐述其作用、价值和意义等,以考查考生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题目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既有历史感,也有现实感,无论从较为宽阔的视野,还是从相对微观的视角,都可以提出观点、展开论述,有利于那些平时重积累、有思想并在议论文写作方面有实力的考生展示其思考与议论的能力。
本题与下面的大作文题,分别限定了文体。其原因一是北京卷考试说明要求能够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二是限定文体,有利于减少考生选择题目的时间。
第二题:“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2049年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时刻。“两个一百年”的内涵也是考生应知的内容。届时,今天的考生正值壮年,应是国家骨干力量。作文题目设计“为共和国拍照”这样一个情景,请考生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既有利于考生展望共和国辉煌前景,增强“四个自信”,也有利于想象力的发挥。
题目在具体要求上注意小切口,大开掘。考生可以就拍摄的一幅画面展开叙述和描写,也可以就几幅画面展开叙述和描写。写作要求上,除了记叙文的一般要求之外,在2016年基础上继续强调“有描写”,这是针对考生记叙文写作中常见问题提出的,不仅是阅卷的评分参考点,也对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具有引导作用。
两道作文题虽然是各自独立的,但必须满足三个要求:1。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的写;2。分值相等;3。评分标准基本相同。在此前提下,题目从写作对象和文体上又各有侧重。第一题侧重议论能力的考查;第二题侧重记叙能力的考查。
2017年北京卷作文试题的主要特色。
一、秉承一贯的命题立场,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考生深入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
二、为考生发挥自身学习优势提供选择空间。为了不增加考生选择题目时付出的时间代价,采用了“给题目”的命题方式,以使指向明确、简练清晰,且每道题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话可说。
天津卷
试题内容
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专家解析]
2017年天津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展开写作。该作文题从考生十八岁步入成人的年龄特点出发,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引导考生展开联想与思考,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1。关注传统文化,饱含人文情怀。人伦关系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命题意在引导考生调动家庭与个人、长与幼的相关经验,重新理解长辈的深沉情感、丰富智慧及其对于青年成长的宝贵意义,引导考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体现。题目需要考生从凝聚个人真切情感的生活阅历中选材,关注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时代的关系,既唤醒内心的真挚情感,又思考个人精神成长,富有人文情怀。
2。立意角度丰富。“长辈”既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年长亲人或老师等。依据材料,考生可以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重新思考过去的时代与历史,思考家族传统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思考长辈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教训,也可以在长幼互动关系中,以长辈为镜鉴重新发现与认识自我,从“我”的视角观照长辈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上的进步与成熟„„立意角度多元,可叙可议,便于各层次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3。富有思辨性。写长辈、写日常生活很容易入手,但以“十八岁成人”的眼光来重新思考,在思想碰撞中触摸灵魂,则需要考生处理好感性生活与理性思考的关系,需要处理好表象与本质的关系,需要思考延续传统与突破传统的关系,需要思考传统中核心价值的恒定与时代变化的关系„„要写出深度与个性,就要具备处理这一系列辨证关系的理性思考能力。
上海卷
试题内容
26。写作(70分)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
试题引导考生结合社会生活背景对长期而广泛存在的预测行为进行思考,较有认知意义和实践意义。预测是人类应对未知的重要行为,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预测的工具越来越强,运用的范围也日益扩大,预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近年来也备受瞩目。因此,如何看待预测行为,采取何种态度面对与自己有关的预测,成了每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题目提供了需要考生思考的行为,也指出社会既有态度的分歧。考生要对题目提供的现象进行充分思考,首先要联系题目中“生活充满变数”这一背景考察预测行为出现的原因以及这一背景对预测效果的影响,然后需要联系自身个人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思考个人对待预测所应采取的态度。题目内容有一定的历史感,也关乎生活实际,而思考的方向则指向理性精神。
从呈现方式来看,作文题目语言通俗,表达清晰,且在下达写作指令前对核心概念做了必要的界定和思考方向的引导。这样的呈现方式有利于考生尽快适应题目内容,降低审题难度,避免浅思维习惯下应试作文的模式,从而更好落实作文所要求的测量目标。
从测量目标来看,考查非常明确,较大程度地避免了分析、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对考生作文能力测量的干扰。作文题目勾连预测行为的久远性和现代生活的新趋势,一方面既可以让考生调动积累,又可以让考生从身边提炼事例;另一方面,由于内容与考生生活具有一定关联度,较容易激发考生的思维主动性,让考生有话可说,使得测量更集中于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水平。
从对考生思维品质的测量来看,作文题目为考生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层次。即使当考生在某一观点上立足站定,对他所选定观点的思考仍有纵向深入的可能空间,这使得本题目能很好完成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另外,本题贴近考情,与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较强的契合性。题目表述平白浅近,但其提示的思考内涵丰富:考生正处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考题的思考不仅能考查他们的作文水平,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性精神,增加生活中的理性因素。
江苏卷
试题内容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专家解析]
本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活为材料作文命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生活中离不开车”,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第二句话,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展开联想。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车,如童车、碰碰车、自行车、三轮车、汽车、动车等,又如共享单车、网约车、无人驾驶汽车等,车的速度有快有慢,车的容量有大有小,车的使用方式有新有旧,或是寻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进步之成果,体现不同生活理念,蕴藏各自时代记忆。各种车都能写,地区发展的差异,个体体验的独特,恰恰是写作的宝贵资源。第三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来往,也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车来车往”是本句中四个分句的共同主语,也是不同写作角度的相同出发点。四个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写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变迁的生活理念,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前两个角度侧重感性,后两个角度侧重理性。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
材料的三句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凝练,意蕴丰厚。材料立足现实生活,立足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采撷生活浪花,选取适当文体,抒写真挚情怀。尚奇者可追热点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画之长,情笃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发独到之论。人人眼中有车,故上手容易;个个感受不同,故精彩纷呈。本题既有力地彰显了公平原则,又有效地保证了试题的区分度,对中学作文教学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浙江卷
试题内容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专家解析]
本题命题材料源自作家卢新华《读三本书,走归零路》(初发《光明日报》2015.12.10,《新华文摘》2016年第5期转载)。作者认为,人要读好“三本大书”,观点较为全面,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作者不但强调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强调读“心灵之书”,提倡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于学生精神层面的人格养成。
根据《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能写三类文体(应用类、论述类、文学类)要求,针对近年来缺乏客观、冷静、理性的思考,不具备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以及少整体结构感、空疏而有欠严谨的“伪抒情/文化散文”的泛滥,浙江省加强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思辨能力的培养,所以此次命题仍着重论述类文章,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突出语言、思维与表达品质的提升;对于文体虽无显性的规定,却有隐性的指向,在题干中有“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一段话,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这既能检测考生对文体的审题能力,也体现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延续性,更符合浙江省高中老师和学生的心理预期。当然,为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原则,考生写成其他文体,只要能表达自己看法,根据作文分项分等评分办法,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生活,或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 等等。总之,具有可写性,让学生有写作的欲望,能展开论述。
山东卷
试题内容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专家解析]
一、材料来源于2016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对于安徽合肥一家新华书店24小时营业模式的评论短文,经过修改,把时评型材料处理为没有明显主观评判的客观事实材料,把情感价值隐含在对事实现象的客观描述中。要求考生在材料给定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自主选好角度,选择立意,选择文体。
二、材料内容贴近考生实际,贴合时代脉搏。
其一,考生对材料中的“书店”“书”“顾客”“读者”等相关概念非常熟悉,这些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产生关于书店的功能、文化属性以及人们阅读意义等方面的感悟和联想。
其二,材料中关于各类“顾客”的内容,尤其是“夜读人”元素的加入,表现了人们对于知识、文化、文明的渴望,展示了书店不仅是人们汲取精神营养的场所,更是人们期盼的精神寄托所、心灵栖息地,由此可以引导考生思考阅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思考书店的社会价值和象征意义,思考书店在当今社会中的文化传播、文化建设的责任担当问题。
其三,材料中工作人员“不驱赶任何人”的表述,表现了书店的人文态度和经营理念,由此可以引发对书店经营目的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思考。
其四,材料中“经营模式”和“工作意义”这两个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的问题,探讨创新、发展理念,思考书店等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出路问题,思考关于经济发展与精神文化同步提升和共赢同享的关系问题。
三、材料立意多元,适合个性表达,能给考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写作空间。
其一,从书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来讲,书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场所,能够给人们的文化成长提供精神食粮,给社会的进步提供文化滋养;就其经营理念而言,其人文发展理念、创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都符合时代精神;就书店的象征意义而言,它具有了精神寄托、心灵成长、文化滋养的文化空间的意义。
其二,从顾客、读者角度立意,可以联系给定材料,书写个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与享受,或书店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自己成长的滋养价值意义,也可以紧扣书店文化环境谈人际关系问题等。
根据自己的感悟与联想,考生可以叙写书店这类文化空间助使心灵成长或提供精神栖息港湾的感人故事,也可以阐发由这一现实事件引发的理性思辨或问题探究。不管是文学类的小说、散文、戏剧、小品,还是实用类的议论文,都能对考生的感悟能力、联想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并且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发现能力、写作能力,考查考生的情感价值判断和语文素养。
2017年高考作文试题综评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0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7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命制。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一、立德树人:
立意高远,春风化雨
2017年高考作文精准落实“立德树人”考查重点,突出了高考的育人功能。全国Ⅰ卷作文题“中国关键词”,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让考生在写作中体味“月是故乡明”“风景这边独好”。命题在正面引领价值观的同时,也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空间,启发考生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
作文命题春风化雨,引导考生领会命题背后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全国Ⅱ卷作文题“中华名句用用看”选取了六个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包含自强奋发、家国情怀、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敢于正视、勇于担当等丰富内涵。北京卷作文题“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以2049年共和国百年华诞为情境,要求考生通过拍照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小切口,大开掘,暗合“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有利于发挥想象,也激发了考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017高考作文试题立意高远又力避空泛,积极回应考生在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困惑,培养正面的情感态度,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和期待。浙江卷作文题“人要读三本大书”,强调“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对人成长的意义,契合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这样的作文命题可以帮助学生自我体认与反思,提升精神境界,获得全面发展。
二、文化自信:
融通古今,传承发展
2017高考作文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全国Ⅱ卷作文题“中华名句用用看”,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历久弥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序与生生不息。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名句需要在使用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命题要求“合理引用”,引导考生将传承与发展优秀文化落到实处。
北京卷作文“说纽带”明确提到“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借助“纽带”的比喻意义,意在引导考生深入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天津卷作文题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要求考生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展开写作,让考生以长辈的人生经历为镜鉴,思考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及其当代体现。
三、时代气息: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贴近考生、贴近现实生活,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亲切,容易产生思想情感共鸣与交流,是作文试题命制的不懈追求。全国Ⅲ卷“高考作文话高考”对于正在高考现场的考生来说,几乎是感触最深、最有话说的题目。大到国家社会、小到家庭个人,高考的重要性与影响力不言而喻。加之时值恢复高考40周年,2017高考作文直接写“高考”,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
2017年高考作文坚持以考生为本,力求让考生看得懂、感受深、易接受、有兴趣。国家热点战略“一带一路”、大众娱乐活动“广场舞”、当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关键词出现在全国Ⅰ卷作文中,让人耳目一新。江苏卷作文题由“生活中离不开车”切入,并从车的“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帮助考生展开丰富联想,积极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山东卷作文题取材于真实的新闻,材料涉及的夜读、24小时模式、书店中的流浪者与拾荒者等都是考生有所感悟、可以发挥的话题。上海卷作文题以“生活充满变数”为背景,启发考生调动积累,展开对“预测”的思考,有助于培养考生的思维品质与理性精神。
四、任务写作:
指令明确,利于发挥
材料型作文经多年实践已趋于成熟。今年作文题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写作要求,指令明确,发展了任务型写作,更有利于考生发挥。全国Ⅰ卷作文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考生须通过两三个关键词形成自己对中国的整体印象;关键词使用要求“形成有机的关联”,考生可以正向搭建,也可以逆向勾连,还可以是主题式关联,构成有新意、有创造性的组合;“帮助外国青年”则增强了写作的对象感。全国Ⅱ卷作文要求“合理引用”两三个名句,意在要求考生在理解与发掘这些名句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引用名句,或简单借用,或深度化用,使之自然融入全文,对写作语言的创新性、综合性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Ⅲ卷作文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意在引导考生立足于“我”,突出思想与情感的表达主体,既可写实,亦可虚构,为考生的思想表达、经历叙述与情感抒发提供了更大空间。北京卷作文“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在任务型写作方面也作出了有益探索。
总体而言,2017高考作文精准落实“立德树人”,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关注社会热点,凸显时代主题,贴近学生实际,同时发展了任务型写作,更有利于人才选拔与教学引导。
第三篇:2013高考作文解析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分析
一、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材料分析
第一段,阐明了两部分内容,1、一个商人要切割有裂纹的钻石,会有两种后果,①切割成功,使钻石增值。②切割失败,使商人遭受损失。成功和失败之间告诉我们,切割有风险。
2、咨询了很多人,因为风险较大,都不愿意动手,阐明了多数切割师不愿做以及不愿做的原因。不愿做是因为:顾虑结果,不敢下手,也就是说,利害在心,得失在心,没有保持平常心。总之,第1段材料阐明了切割钻石的风险,及众切割师不敢承担风险。进一步可以引申为:做事存在风险。特别注意:材料里的 “风险”不包括自然风险,如地震、大风、海啸等。
第二段是在第一段背景的基础上,阐明了另一类人面对风险时,与前人不同的态度。包括如下三层意思:①面对风险,态度不同(老切割师答应试试)②设计周密,指导徒弟切割,切割成功③揭示了切割获得成功的一系列主观条件:A经验技术B勇气(老切割师敢于尝试)C做事儿的心态,做事儿不顾虑结果、成败,不怕得失。注意:材料中的“价值”有特定含义,指的是切割的结果,成功、失败、得失等。这一段与第一段材料不同的态度是:做事儿不顾虑结果、成败,不怕得失。这是ABC三项主观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关注的问题核心是:如何正确面对风险,面对风险我们的态度。
总之:材料讲述的是商人要切割一块儿有裂纹的钻石,众切割师因风险太大不愿动手,而一位老切割师指导年轻的徒弟成功完成操作。这则材料说明人们做事儿时面对风险,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经验技术,更需要勇气和良好的心态。考生凡围绕人们在生活中面对风险应具备怎样正确态度立意、行文,均可视为符合题意。如:
1、勇于承担风险
2、艺高亦需要胆大
3、经验技术可贵,勇气更佳
4、清除顾虑,勇于尝试
5、不计得失,专注做事
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评分细则
近二十位专家3天半时间随机查阅3000余份试卷讨论形成
虽然要求每一个阅卷老师“评分准确,给分无误,始终如一”,但每一篇试卷都存在分差。一篇作文,首尾说勇气,中间照抄陈纳德事例占到95%,一评25分,二评36分,三评39分。还有一篇,通篇谈价值,说一个碗有价值,狗也有价值,人更要有价值,没主题,没中心,一评16分,二评 1 39分,三评41分。虽然专家说两位打低分的评得很准,但最终只能取高分,沾死光了!另一篇题为《鼓起勇气》,书写相当有功力,扣题非常紧,非常全面,无论内容还是表达,都很优秀,结果一评45分,二评55分,三评38分,最后仲裁,专家给分57入库。所以啊,考试有风险,阅卷需谨慎,答题更要谨慎。
材料新不新不重要,它不能作为评分的标准,只要用得恰当就行。
考场佳句:
没有束手束尾的壮士,没有患得患失的赢家。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是主宰自己的人生,还是成为他人的奴隶,就看我们有无勇气打破这层壳。
逐鹿的猎人是看不到山的,捕鱼的渔人是看不到水的,他的眼中只有目标,其余的全在视线之外。要成功,就要排除杂念。
曼德拉说,真正的辉煌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再次升起。尼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让我们舞动勇气的翅膀,自由飞翔。
张爱玲说:“等着小雨,是伞一生的宿命。”这正是一种坚守,一种对功利之心抛却的抉择,专心眼前事的承诺。
考场优秀卷:
1、此时无心胜有心(17+19+19)
一直在想那记忆中的容颜是否如莲花的开落,残了,淡了;一直在想,那一抹鲜艳的鹅黄,是否随人间四月,散了,远了。四季变迁,那个曾经一直害怕失去的我,渐渐学会了选择性遗忘,学会了做无心之人。
“谢工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李白这句满是风尘味的佳句,却将一个无心的谢安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一生宛若春上花开,明光晓映,叫旁人无端做了路人。无心乱世,无心被年轻君王猜测,他一挥衣袖,成为东山名隐,也得菊花树枝,淡酒两盏,闲话桑麻,鹭子云伴。待这个天下需要他时,他一脸悠然,走下东山。无论是苻坚投鞭断流之时,还是桓温将刀斧手埋于帐后之时,这种种或明或暗的风险,他都从容应对。别人济世安民,心思惴惴,他却因缘际会,游戏人间罢了。苻坚做了一辈子的霸王梦,遇到风流儒雅,无心得失的谢安,却再也抹不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两道耻辱的印记。面对风险,无心得失,谢安成为绝代风流人物,成为乱世中最美的春光。
“春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无数,宝马雕车,香满路”,这是黄真伊前半生的真实写照。朝鲜第一名妓,松都一绝,过着门庭若市的生活,可此女却无心富贵,无心安逸。为学鹤舞她起早贪黑观摩鹤的形态,为了弹出独门玄琴,甚至不惜磨破手指。她出身士族,只因钟爱才艺,便奋不顾身投籍妓门。她知道,此一去,曾经的富贵安逸便会远离自己而去,但她厌倦了尘世浮华,毅然换上素衣,为百姓跳舞,与民间诗人谈诗,终是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艺人。她是那个年代为数甚少的被后人敬仰的艺妓。面对风险,无心浮华,黄真伊成为千古传诵的奇女子。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所以,便不去想这些了。周云蓬,一个默默无闻的民谣歌手,即使没有名,没有利,他也不管,他只是用心创作民谣,传递他那悲天悯人的情怀。品味他的歌,仿佛微醺时行走于开满丁香的路上,步步流光溢彩,一回头,这世界安静祥和。面对风 2 险,无心名利,周云蓬成为了一个传递爱与安静的艺术家。
苏子说:“云来云去了无意,道隐无名万物荣。”无心之人,早已与这世界契合,不计较得失,不计较名利,不回避风险,不去想价值,自然心无旁骛,乐得其所。
记忆里的容颜其实从未走远,四月天里的鹅黄也未曾消逝,唯有我学会了做无心之人,懂得了此时无心胜有心。
2、简单想,勇敢做(55)
瞻前顾后的人做事周密,谨小慎微的人做事妥帖,然而,在风险面前,瞻前顾后便成为懦弱胆怯,如此,怎能完成艰险大事呢?
无人敢切的钻石,最终竟是由年轻的人顺利切割,获得了更胜从前的价值。老人的一言道出了真谛,不想价值,手就不抖了。年轻人或许没有足够的切割技术、经验,但他的心里仅有切钻石这件事,无暇它顾,只知勇敢一刀切下,如此简单想着一件事,不顾虑其它,怎能不成功?
简单想,勇敢做,心无杂念,才能满怀勇气,不畏风险,顺利完成自己的事业。
简单想,勇敢做,他成了世界首富,成为世人心中的传奇。他有着优越的条件,聪慧的大脑,上着名大,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然而,他却因对软件的喜爱而放弃学业自己创业。鲜有人理解他的想法,也无人明白他的勇气从何而来。他仅仅是想着自己的事,不顾日后的风险、艰辛,勇敢走在自己心中向往的道路上,不怕未来 成功与否,只在意做好当下。比尔盖茨没有让自己的勇气白白付出,他简单做着自己的事,终于完成,他成为世界首富,有了自己的公司,受到众人赞赏,他的简单与勇敢让他获得今天的成功与辉煌。
简单想,勇敢做,他成了中国的音乐教父,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他原本有着稳定工作,平稳生活,可他放不下对音乐的迷恋,始终爱着摇滚音乐,为了这简单想法,崔健没有顾忌放弃工作后的度日艰辛,怀着一腔孤勇,开始自己的音乐梦。他的简单想勇敢做同样没有让他失望,他的梦想得以实现,勇气没白费,如今,他是教父级的人物,获得了自己的成功。
简单想,勇敢做,短短六个字,又有几个人真正做到。没有杂念牵绊,只是认真完成自己心中所想,不怕失败后的艰难困苦,更不怕途中的艰辛,勇敢地去做,直到收获成功。
简单想,勇敢做,我们都能获得成功。
3、空心,只动手(56)
山不思欲比天高,终巍峨万载,与日月争光。
水不思欲比月秀,终悠悠千岁,与天地同寿。
山水不思,只是默默积蓄,以泉流,凭垒土,这是自然赋予芸芸众生的智慧,人也如此。放空思绪,只放手一搏,铸就伟业。
就像演活了桃姐的叶德娴。“她没有在演,她就是那个人。”诚然,这是局外人对演员演技的最高褒奖。忽略剧中人物的身份,不管结果如何,她专注于一颦一蹙,忘却导演的地位,她致力于寸步之行。
把心思空出来,忘却知名度,忘记自己,叶德娴终成最佳演员。
就像格莱美赢家阿黛尔,“我坚信,歌声是用来让耳朵听的。”面对人们反对她外表的苛责,面对人们对她歌喉的质疑,她一曲高歌,清秀的声音如天籁,洞穿美国历史,民众为之叹服。把心空 3 出来,专注于自己的歌,阿黛尔终成天光,射穿长空。
空心是智慧,它并非让你忘却所有,而是腾空思绪,以一种全神贯注去攻坚突围。牵绊太多,为外在拘禁,终不能放手去做,而抱憾终生。无数铁证为此辩驳。
还记得那个走钢丝的人。技艺的娴熟,演戏的力度,最终未能保全性命。当那天观者如潮,他将太多的重压施与身心,便如同舞者被束缚镣铐,举步维艰。人们惊异于他的事故,也留下不尽慨叹。
还记得那些名家,满怀期许,义愤填膺,在一举成名后赚尽耳目,却又为何沾染世俗的污水,亦步亦趋,为读者为欢迎作文,出卖灵魂,活在受人摆布的世界里。
正是由于对价值对世俗的过于考虑,让这些人为外界束缚肉体,再信手用肉体捆绑灵魂,最终一事无成,风生水起之余,只留下几声轻轻叹息。
无论获奖前还是获奖后,莫言依旧是莫言。他称“莫言还是农民的儿子”,或许,他一直都这样,不以大师自居,像水一样平实。以一种平和心境,以一种两空的情愫,去完成一个个关于母亲,关于生命,关于家乡高密的故事。倘若当初他只为获奖而作书,恐怕诺奖到来中国要迟上好多年。
林清玄的“我们要以全心来绽放,以花的形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告诉我们,空心,只动手。
尔后,是柳暗花明。
4、勇使之然(18+19+18=55)
世上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然至者少,有志与力却乏勇气,于是半途而废,难求美景,问之:欲成大事者当如何?答曰:必不计失败价值,一往直前也!
百二秦关终属楚
悲风怒号,浊浪排空,项羽的军队连连败退。当时的豪情壮志,今日也已不复。将士疲乏,军队低沉。这一次,怕是要输了。项羽剑眉紧锁,低头沉思,忽然起身,向天大呼:“天无绝人之路,今日我愿背水一战,不计成败,尔等可愿追随?”将士们群情激奋,振臂高呼:“愿破釜沉舟,随大王一战!”后退的路已被截断,少有的粮草也已放弃,将士们无路可退,无所挂牵,可怀着一身勇气与无畏的心上了战场。军兴百日余,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这支队伍所向无敌,一路高歌,节节胜利。
壮哉!因为抛却了后果而向前,因为拥有了不畏失败的勇气,项王一战,大获全胜,名流千古。
三千越甲可吞吴
越王勾践破吴归,壮士还家尽锦衣。城中一派欢歌之景。我们的王,今日终于东山再起。想想那时吴王大败越军,家破国亡,想想当年金戈铁马后人烟渺渺,了无希望。是什么支持着勾践重回王位?是勇气!若思前虑后地分析明日如何战胜,若只考虑他日赢得城池千万,美女如云,他又如何能坚持卧薪尝胆这些年?唯有一意孤行的勇气是靠山。
美哉!因为不计苦难的自信,因为拥有不怕失败的勇气,越王一搏,东山再起,后世留名。
寒窑苦等换春天
昔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昔日两情相悦,今日却只我一人,一滴相思泪流尽,王宝钏坐在破败窑洞中等了18年,有人笑她痴傻,有人笑她多情,她有勇气,亦不怕漫长时光,多少女子怕的是光阴荏苒,容颜不复,多少女子怕的是空等百年,却唤不回故人归。她不怕,她只想着心中的情郎。无论那人是否归来,他只求心的空白不再。于是,她等回了“身骑白马走三关,改换素衣四中原。放下西凉无人管,一心只想王宝钏”的薛仁贵。
妙哉!因为有了不计后果的等待,因为有了此生不换的勇气,宝钏一等伊人归来,千古佳话。
商人的钻石被一位年轻的徒弟切开,也许徒弟没有师傅的技术经验,但他有勇气,不计价值得失,于是手稳健灵活。掩卷沉思,是世界如此!欲成大事者,必不顾价值,一往直前也。
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
寒窑苦等换春天,只因勇气使之然。
5、勇气助你成功(58)
同样是面对价值连城的钻石,很多有经验的切割师却不敢动手。而年轻的徒弟却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总是特别在乎钻石背后的价值,就会畏惧害怕,只有像故事中的徒弟一样,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才会切出最完美的钻石。
陈欧手中的钻石是聚美优品。已获得美国MBL学位的他前途无疑是一片光明的,但他心目中的成功远非如此。于是,他毅然放弃美国优越条件,靠一种敢于挑战敢于失败的勇气回到中国,创办聚美优品,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胆识,他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不去想失败后会失去什么,也不去想成功会得到什么,只要敢于迈出那一步,只要有勇气,他就已经战胜了自己,战胜了恐惧。勇气助他成为一名优秀企业家。
蔺相如手中的钻石是和氏璧。他深知秦国的强大、秦王的贪婪,也深知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纵使一个人的力量再渺小,他也要试一试。于是,他踏上未知的旅程,凭一种不怕死的勇气,他不辱使命,完璧归赵。他不去想个人的生死,心中只有祖国的利益,在恃强凌弱的秦王面前,他已赢了。勇气助他夺回了和氏璧,也夺回了属于一个国家的尊严。
也许成功只是你踏出一小步的距离,转身就可以达到,去做,迎接你的就是光明的未来,放弃,迎接你的就只能是失败。差的,也仅仅是做与不做的那一点点勇气而已。
柯达曾以做胶卷而闻名于世,而在经验与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数码相机日益普及,胶卷即将面临淘汰,而柯达却害怕转型带来风险,害怕工艺不成熟导致失去原有客户群,结果想得越多越不敢行动,最终走向破产。百年历史的公司就以这样的结局结束。没有勇于行动的勇气,也就让他与成功失之交臂。
通向成功的道路上,经验技术必不可少,但更有勇气。雏鹰有了纵身一跃的勇气,于是天空任凭其翱翔;小草有了破土而出的勇气,于是阳光任凭其享受。像那个年轻的学徒一样,拥有勇气,去切割那颗钻石吧,勇气必将助你成功。
第四篇:高考作文解析
写作指导
虽说人人有手,可手到底能发挥哪些作用,我们又用它做了些什么,这些实是值得大家深思的话题。看到命题,我们很容易想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类的温情古话,也容易想起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深情告诫。是啊,人类用自己的双手描绘了多么壮观的历史画卷,书写了多么辉煌的精彩史章。无论是前辈在革命路上用手点燃的星星之火,还是伟人用手划出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或是英雄们用手放飞的那一个个航天梦想,无不震撼人心,流芳千古。可令人担心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手的功能似乎在退化,甚至在异化。从个人的角度说,有些人不爱劳动,却梦想着一举成名,甚至在“官二代”或“富二代”的位臵上贪图享受;从社会的角度看,诚信美德日益滑坡,以致“扶不扶”都还得“想一想”“看一看”。这些正是触动命题者心弦的深层因素。
与各地材料作文相比,湖南卷颇显宽容大度。命题舍弃那种让考生如坠云雾的材料,每句提示语均带出一种角度,四句提示语暗示了四种主题。伸手去服务,关注的是责任感与同情心;摊开去放飞,突出的是梦想与勇气;张开去创造,强调的是智慧与创造力;捧起收获,提醒的是勤于耕种与精心呵护。如果说这种立意属于点对点的构思,那我们还可以将四句话重组,或两两搭配,或综合分析。这样,立意的角度与写作的思路会更为丰富而深远。也许有同学会问,只能围绕上述四种角度进行写作吗?那可不一定。聪明的考生,不应忘记材料里的省略号。这个省略号表示,只要是与手有关的动作,只要是手掌能够表达出的思想与情感内涵,均可成为写作内容。通过这幅图画,你还可以想到“人生的长度依靠双脚行进,人生的精彩只能由双手来掌控”,想到“一个小小的善举,往往能铸就大善大美”之类的立意。至于选择何种立意角度,既要考虑能否出新,又要考虑是否便于下笔。要提醒大家的是,审题时,不要忘记了图片上的那一双手。要明白,它是思维的触发点,也是切入的 好途径。
张开双手,拥抱世界
湖南一考生
收放自如,大抵是人生的一种境界。电影《英雄》里有一段经典独白,其意大致如此:世界太大,当你握紧双手拼命抓住,怎么也无法将它纳入手中;但只要轻轻张开双手,世界便在你的手心。拳头握得太紧时,不妨轻轻张开。有时,放下不失为另一种得到。
太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放开双手。犹记儿时捕蝶,那翩跹轻快的生灵飞舞田间,惹人一心只想扑上前去,死命抓住,弱小的生命在掌上指尖竭力挣扎,顿失美感。不明就里的孩子看不到飞舞的彩蝶,只着急大哭。一旁的母亲会贴近孩子的耳朵,轻轻告诉他:“孩子,该放手时,就放开吧。”孩子张开双手,蝶优雅地振翅轻飞,孩子笑了,仅仅只是张开双手的一举,便收获了最美的风景。
人生在世,张开双手固然容易,但要放下的实在太多,也太难。
张开双手,将攥紧的名利放下。如果追逐太多,便如翼上系了黄金,再难驰骋蓝天,再难鸟瞰世界。倘若不懂得这一层智慧,便永远无法解读陶渊明东篱之下采薇而食,种菊悠然的真意;永远也无法理解梭罗在瓦尔登湖旁优雅诗意地栖居;永远也无法体会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淡泊宁静。他们真正放下了该放的世俗名利。多少人一生只为攥紧它们,错失了人生最原始的快乐,殊不知那用尽一生追逐的名利实在有限,而陶渊明或许只稍张开双手,便拥有了他一生的桃花源。
张开双手,放下握紧的欲望与贪婪。阿尔卑斯山的狒狒警觉聪明,常人根本难以捕获,但当地人却有妙计,在不大不小的容得张开手伸进的石洞里放上狒狒最爱的食物。当狒狒放开手伸进洞里想掏出食物时,攥紧的拳头怎么也不能拔出洞口。不愿松开轻易得来的食物,却无奈洞口太窄,急得它们直叫。这时,猎人们便收到了收获的讯号,从远处赶来。狒狒与其说是丧命于猎人,不如说是丧命于自身的贪婪。若是放下食物,只需稍稍张开双手,岂会丧命?人也如此。有时太难放下,终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真的应了一句老话:有时候,吃亏是福。
想起林语堂先生在《风声鹤唳》中的一句话:“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之人与之不争。”何须将世间一切都拼命揽人手中紧紧攥住,像是燥热的太阳,鼓动着阳光想要吞噬地球,却永远也照不到地球的另一边。
不妨像那些路上的朝圣者,轻轻张开双手,便将世界都纳入怀中。
(得分:59分)
高分秘诀
面对这篇令人神清气爽的佳作,评卷教师不禁拍案叫绝。无论是鲜活的素材,还是畅美的言语,无论是美好的情怀,还是灵动的文字,无不闪烁出诱人的光彩。文章以“有时,放下不失为另一种得到”为论点,角度耳目一新。本文素材之运用,新奇灵动。无论是儿时捕蝶时母亲的轻语,还是陶渊明悠然种菊的得意,梭罗在瓦尔登湖旁栖居的诗意,或是阿尔卑斯山上狒狒的悲剧,均极为精当。几则素材,或充满生活真情,或充满诗情画意,或饱含人生哲理。三者交融,有异彩纷呈之效果。考生虽是信笔铺开,语言却极富智慧。像“只要轻轻张开双手,世界便在你的手心”之类的句子,读后唇齿留香。尤其是收束时的那句“不妨像那些路上的朝圣者,轻轻张开双手,便将世界都纳入怀中”,似神来之笔,画龙点睛。
那手,那人,那心
初中时,和同学去一所特殊学校看望那里的孩子们,刚走进教室,一个七八岁的盲人男孩便很严肃的叫住我,让我把手伸给他。
我伸出手,他把小手放在我的手上,他摸了摸,绽开了笑容,说:“姐姐,你是好人。”我不解地问:“为什么摸了摸手,你就知道我是好人呢?”
小男孩骄傲地抬起头,宣布他的理论:“因为好人的手都是暖暖的呀!”
是啊,好人的手都是暖暖的,这句话让我永远无法忘怀。这句话在那么我人,那么多颗心中流淌着,暖暖的手,是慰藉,是依靠,是将心比心。
特蕾莎修女在获诺贝尔和平奖时曾说:“我在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给贫穷困苦的一双温暖的手。”一次,她从下水道中救回了一个奄奄一息的流浪者,那人不断咒骂命运给予他的苦难与不公。特蕾莎修女将他带回修道院,亲自给他擦身、喂粥,为他穿上干净衣服,然后守在他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几小时之后,流浪者死去了,可他的最后一句话不再是咒骂,而是一句“谢谢”。
一双暖暖的手也许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却可以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融化心灵的坚冰,这是何等强大的力量!
温暖的手更是一种依靠。《中国时报》的记者张平宣来到四川凉山的大营翥山村时,孩子们便抓着他的手不放,他们依靠着她,向她诉说这个麻风病村的孤寂。张平宣也没有辜负这种依靠,他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用10年时间为麻风村盖起了学校,让孩子 们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她向这个在迷雾中彷徨的村子伸出了温暖的手,引领孩子们走向了明亮、广阔的世界。一双温暖的手更需将心比心。一位旅行者来到云南一所山村学校,提出免费支教时,校长竟果断地拒绝了他。而校长的解释更发人深省:“我们发现许多支教者离开之后,孩子们竟不愿再相信他们唯一的老师了。那些支教者告诉学生他们的老师教的东西是错的。他们把支教当作自己的人生体验,却忽视了孩子们以后的生活…… ”
在向他人伸出手时,我们是否真的明白他们要的是什么?只有将心比心,手的温暖才能真正被感知,才能真正给予他人慰藉和依靠。
穿着黄衣的志愿者,默默无闻的捐款人,街头的一把搀扶,公交车上的一次礼让……这份温暖虽小,却是一份传递力量,一份足以点亮整个社会的力量。
是那手暖吗?是那人。是那人暖吗?是那心。手的温暖,是人的温暖,人的温暖,是心的温暖,心的温暖,其实是爱的温暖呀!
第五篇:(转载)2011福建高考作文解析
2011福建高考作文解析-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2011福建高考作文解析
今年我省高考作文仍旧沿用了新材料作文的形式。不过,今年的题目看起来更加新颖,还明确点出要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考试结束后,记者在考点随机进行调查,不少考生表示,写作以议论文为主。比如,梦想的实现要考自己的努力、人不能只有梦想、梦想有多高信念就有多高等等。本报记者也第一时间连线了我省中学语文名师和大学教授,请他们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进行了点评。
点评人: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孙绍振
特别点出议论文
引导学生思辨
今年作文题的最大特点是明确文体,不同于以往的“文体不限”,它明确地点出“记叙文或议论文”两种。尤其是议论文这一文体的特别点出,可以说,这富有指导意味。
在以往的教学研究中,专家已经注意到,现在的高中学生没有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思想深度,逻辑论证、分析论证的能力缺失较严重。这类特别点出议论文文体题目的出现,透露了一个重要的讯息,那就是高中作文教学正在努力引导学生往议论和思辨方向发展,具有典型的倾向性。放眼今年全国的高考题目,不只福建,其他许多地方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就材料本身而言,它包含了两点:“晒太阳”本身是艰辛的体力劳动,“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却是伟大而富有诗意的理想。也就是说,现实的艰辛和梦想的美好之间存在矛盾,考生如果能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入手,这也是不错的立意。
总体而言,今年作文题目的难度适中。但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而言,或许还会有几分吃力。这则材料并未十分明确地摆出观点,它所包含的精神内蕴还需要学生自己提炼出来,这是个较大的挑战。
点评人: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特级教师 王立根
审题、构思、寻找切入点的难度不大
过去的材料作文可能需要考生花大力气去领悟它的精神内蕴,譬如去年的《格林童话》,很多考生就读不懂内涵。但今年的材料赞扬什么、否定什么一目了然,考生对它的审题、构思、寻找切入点各方面都较去年容易,只需顺着材料所指引的路子就能顺利写出文章。
考生可以抓住几个关键词进行发挥,譬如材料里提到的“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我的工作„„使我有了个好身体”等等,从中提炼出有关梦想和对工作的热情等信息。
此外,袁隆平的工作是非常艰苦的,但在他眼里,这个过程却充满了阳光。一般而言,普通人无法达到这样的精神境界。但因为他具有奉献精神,即便到了成就很高的时候,依然能够保持着对更大、更远梦想的追求热情。可以说,这非常富有人格魅力。考生如果以此为切入点,还可以升华到人生价值观等层面。
和外省的题目比较,我省考题的思辨性弱一些,但考生如果能深入挖掘材料所蕴含的信息,还有较大的发挥余地。譬如写“严肃科学家的浪漫情怀”、“让梦想飞翔”之类,也是不错的角度。
点评人: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薛章辉
在写作空间上有一定限制
今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新颖,内涵深刻,富有创意。文章看起来不限定,实际上在写作空间上还是有一定限制。比如不能写到挫折之类。整个材料限定应该写梦想比较好。这样的作文不容易套题,如果学生把握了命题者的思路,基本上能拿到40多分到50多分。如果语言比较优美,例子新颖,写得有创意,就可以获得发展分,甚至达到60分。
材料可分为前后两段理解。第一段是袁隆平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第二段关键字就是“梦”,应该对“梦”进行拓展。学生可以从梦想的力量、信念多高梦想就有多大、人生必须有梦想等几个角度入手进行阐述。也可以从反面思考,梦想毕竟是梦想,痴人说梦最终会一事无成,还需要努力奋斗。
学生写作时,可以从几个立意切入,比如可以写袁隆平热爱自己的工作,可以联系后面的一段话,喜欢晒太阳,喜欢呼吸新鲜空气,这其实都是一种比喻,意思是说人们都喜欢拥有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可是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都应该通过艰苦努力,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够有像花生一样的收获。如果学生展开去写,可以写阳光,写新鲜空气,可以写阳光的心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获得这样的成就。
全国各地作文中 福建卷被评最给力
2011年高考语文科考试一结束,本报联合搜狐教育频道第一时间发起福建卷高考作文调查。截至6月7日23时30分,共有48407位网友参与调查。有40.61%的网友认为,这道题非常难。31.26%的人认为不难,还有28.13%的人觉得不好说。
此外,搜狐还针对全国各地作文进行了“之最”评选。
调查结果>>
最纠结的作文题:北京卷赢也不是,输也不是,国球该不该拿全金
最老套的作文题: 全国卷Π永远都是诚信
最坑爹的作文题:上海卷一切到底过得去过不去
最给力的作文题:福建卷
最死去活来的作文题:重庆卷情有独钟
最是浮云的作文题: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
最诗情画意的作文题:江西卷“孟子三乐”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zw.5ykj.com/nlby/15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