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笔记—把机会留给孩子

时间:2019-05-13 21:1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养笔记—把机会留给孩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养笔记—把机会留给孩子》。

第一篇:教养笔记—把机会留给孩子

把机会给每一位孩子

每一天早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真让人头疼。我发出“站队”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疯狂的向站队的地方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插队”、“我站在这儿”。站在前面的几个孩子,有的抱着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着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声音盖过他们,或者一一把他们的手拿开,批评他们一顿,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这么乱可不是事儿,于是着手调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几个总爱挤的孩子叫到身边问:“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当排头!”“你们为什么想当排头呢?”“当排头多好,当排头在前走,离老师最近,能帮老师干活,还能得到表扬„„”。我又把经常当排头的幼儿叫到身边问:“你们钟爱当排头吗?”有的孩子说:“钟爱。”有的孩子说:“有时钟爱,有时不钟爱。”在每次的活动中,每位幼儿都争着去做,但教师只是选取几个平时潜质比较强的幼儿担任。时刻长了,潜质强的幼儿只能被动的理解,潜质弱的只有羡慕的眼光。

怎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得到锻炼,又能让他们互相谦让着排好队呢?我决定和孩子们一齐讨论一下,听一听他们的意见。于是,我说:“那咱们一齐来想个办法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我又来问孩子:“大家都想当排头,可排头只能有一个,咱们怎样办才能让大家都能当上排头呢?”陈天赐说:“能够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当排头。”其他孩子立刻反对:“不行,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当不上的。”马亦心说:“能够轮换着当,这天你当,明天我当。”孩子们争论不休。最后咱们确定“轮流当排头”。每一天选两名小兄弟姐妹当排头。当排头时要聚精会神。

新的轮流当排头建立后,孩子们都很高兴,他们再也不去挤着当排头了。我也归纳反思了自我的不足。咱们总是请潜质强的孩子帮老师做事,只注重孩子的义务而忽视了孩子的权利,只注重孩子的服从而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日久天长,咱们就剥夺了潜质强的孩子选取的权利,也剥夺了潜质弱的孩子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的权利。孩子们都只是在人生最出的起跑线上,作为教师有必要把锻炼的机会分给每个孩子。不是吗?

第二篇:把思考留给孩子

把思考留给孩子,把课堂还给学生

沐川县实验二小:陈柏松

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机会,有机会参加了这次“成都2011年小学数学核心问题解决策略研讨会”,有幸亲临了全国教育名师华应龙、徐斌、张齐华、徐长青、吴正宪、潘小明和黄爱华的课堂,认真倾听了名师们的精彩讲座。正如主持人张齐华老师所评价的:“他们的课堂精彩而生动、细腻而大气,充满了教学智慧。”他们以个性的张扬,人格魅力的完全展现,轻松自然的体态,幽默的语言吸引着每一位学生和在座的每一位听课老师。尤其是华应龙、徐长青和黄爱华三位老师的教学艺术和全新的教育理念深深地感染了我。

一、课堂因融错而精彩

华老师的融错理念分为三层:容错,错是错;融错,错不是错;荣错,错还是错。融错教育”首先是“容”错,包容孩子错误。有容乃大,因为包容,课堂才会活起来,才能洋溢着生命力。错误是一种反证,对教师也是一种提醒和帮助。因此,对孩子“不同”的声音,他总是特别好奇。每当课堂上只有一种回答的时候,华应龙就会不停地去问,“还有没有不同的?”他说:“有时候我是有预设的,这个问题,还有着怎样的答案。更多的时候我只是给孩子一个空间,你会发现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很独特。”“融”错——差错是一种资源,对于数学来说,正确答案也许是唯一的,但是错误的回答却有它不同的故事。华应龙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计算上的错误,老师往往认为学生粗心,其实计算问题往往是一种综合的表现。比方说24乘3,学生常会得出92的结果。经过调查他发现,这有三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三四十二,写二进一,二进了一等于三,三乘三,变92了;还有一种可能是三四十二,写二进一,二四得八,进了一,得九;还可能是写成了23乘4。所以同一道题,错误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原因却可能不一样。“明白的学生明白的道理是一样的,不明白的学生就各有各的困惑”。因此,“融错教育”的第二层含义是“融”错,把错误融化。“很荣幸,我错过,错是一种贡献。”这是“融错教育”的第三层含义。华应龙说:“很多老师认为学生不该‘错’,而我认为学生可以‘错’,学校、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犯错的地方。”何况爱因斯坦也说过:“失败就是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这对科学就是很大贡献。”在这样一种融错的教育中,积淀下来的就是孩子创新的人格。在学习的过程,他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养成了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错了、失败了,他会去分析,然后再不断地探索。这种教育能帮助孩子磨炼出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二、简单教数学

当听完徐老师的讲座《我的简约教学》后,更是让我产生思想震撼,他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他提出“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言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这里强调的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权;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对呀!简约教学,我们天天说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如果我们的数学教育走向简单,不因形式的复杂与繁琐而让学生远离学习,这不正是一种真实、自然、以人为本的学习吗?正如徐老师那节课那样,徐老师仅仅借助一支粉笔、一张白纸和一张嘴就把课上的如此棒,这不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吗?

简约教学追求的是朴素灵动、反璞归真,以真实的呈现突出核心目标。徐长青老师所提出的简约教学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约思想,“化繁为简”、“博观而约取,厚积薄发”,这一理论的追溯,恰恰体现了简约教学的正本清源、返璞归真的实践特征。在思考和梳理的过程中,一个崭新的理念在我的脑海形成:“数学课堂迫切需要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就是走向简约教学。

三、好课,从倾听开始

毋庸置疑,倾听首先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它不是教学的某一个环节,它是而是至始至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过程就是倾听和探究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折射出我们的教育品质。

其一是尊重。以学生发展为本,首要的就是尊重学生。尊重不妨从倾听学生的倾诉开始,教师的倾听,就能给学生以尊重、鼓励、赞许。

其二是期待。尽管学生发言时结结巴巴不够不流畅,或表述的意义不够明确,甚至会有有错误,教师总是耐心地、专注地倾听,用期待的目光和神情去感染学生、感动学生。这是一种乐观的期待。

其三是互动。倾听是接收和输出相融合、相交替的过程,倾诉者在倾听者情绪感染下也会成为倾听者。这种倾听、倾诉的互置,形成了互动的平台,这个平台是用民主、平等的砖石搭建的,它使教师更像学生的知心朋友、可信赖的伙伴、值得尊敬的长者。

倾听的核心是思考。教师倾听时,总是伴随着观察、辨别、判断、选择。倾听中,教师的外表是从容的,而脑海里是不平静的,在最短的时间内,甚至在瞬间必须作出教育的决定,或是肯定后的点拨,或是以此展开的议论,或是片刻沉静中的回味、思索,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借题发挥,总之,无不闪现着教师的教育敏感、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的光彩。有时,倾听本身就是处理教育事件的艺术和智慧。

那么,我们倾听什么?(1)倾听学生的妙想。

课堂教学,有交流才有价值。有时学生在阐述其见解时,会不经意带出一些很有探讨价值的“副产品”,这时,作为说者的学生可能是“无心”的,但作为听者的教师一定要“有意”,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从错中见对,从无中见有,要“于无声处”谛听即将响起的惊雷。(角的认识)

(2)倾听学生的童心。(教学百分号)

(3)倾听学生的错误。

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要求学生说出面积计算的方法;接着教师在图旁出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学生有两种答案,一种是用数小方格的方法来计算面积,另一种是和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式一样。很显然,第二种想法是错误的。我没有评判对错,去讲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而是肯定了这位同学运用了“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然后,从这位同学的错误想法引导出发,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教师巧妙地将平行四边形移到长方形的图上,引导学生比较,学生发现图中两个图形的面积并不是一样大,那么证明刚才那位同学的想法是错误的。教师继续引导:“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将长方形外的小直角三角形平移进来,然后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道理,师生共同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除了要倾听那些准确无误的回答,更要耐心倾听孩子的错误。如果我们机智地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的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抓住错误延伸,诱发思维,开启心智,得出的结论反而印象深刻。我们不仅要倾听成功的孩子的快乐,更要倾听暂时失败的孩子的心声,我们耐心地等待,我们热忱地帮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4)倾听“弱势”学生的声音。

我们的孩子由于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智力水平等存在的差异,往往会出现一些“弱势群体”,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将我们的目光关注在这些孩子身上,去倾听他们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声音。

在2007年的一次公开课上,教师出示这样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解答: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洗衣机。工人们每小时装配36台,经过5小时,还剩多少台没有装?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般的解法是:288-36×5=108(台)。

可是,一位“后进生”好不容易说出自己的答案,却把算式错误地说成“288÷36”。坐在下面的学生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几个胆大的孩子窃窃私语,“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来”。说错了的孩子“手足无措”,脸涨得通红。

这位有经验的上课老师,先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转过身对那位发言的“后进生”说:“这道题你没有做错,只是没有做完。”老师这样一说,全班的学生都愣住了,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在老师的启发下,这位“后进生”明白了:288÷36=8(小时),这一步求的是这个车间完成装配任务所需的时间,现在装配了5小时,还要装配8-5=3(小时)才能完成任务。还剩下没有装的是36×3=108(台)。这样,得出了这道题的又一种解法:36×(288÷36-5)=108(台)。

这位老师还引导他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鼓励他选择比较合理、简便的方法。这个同学高高兴兴地坐了下去。

在学生“脸涨得通红,手足无措”的时候,这位老师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机智,想方设法把学生的错误想法引导到正道上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面”地坐下去,这是非常难得和值得大力提倡的。

一个具有倾听意识的教师不会满足于听到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听到言辞背后的情绪、希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尽管学生发言时结结巴巴不够不流畅,或表述的意义不够明确,甚至会有错误,教师总是耐心地、专注地倾听,用期待的目光和神情去感染学生、感动学生。这种乐观的期待能够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让他真正感受到作为一个独立生命而受人尊重、爱护的喜悦之情。

(5)倾听学生的一字之差。

在我们的数学教材中常有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想混淆的概念,还有一些是在正常思维中不容易被注意到的问题。如何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知识上的盲点呢?自然要依靠于我们的倾听了。当从学生的发言中意识到这些模糊点和盲点时,就可设计对比问题使学生在比较中分清是非。(梯形的认识)

(6)倾听学生的离经叛道。

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的时候,一位教师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总结商不变的规律,她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猴王国运来一批桃子,老猴叫小猴拿6个桃子去分给3只猴子,小猴子连连摇头;老猴又叫它拿60个桃子去分给30只猴子,小猴得寸进尺,挠挠脑袋,请求老猴再多给一点;最后,老猴慷慨地叫他拿600个桃子去分给300只猴子,这次小猴开心地笑了,老猴也笑了。讲到这里老师问学生谁的笑使聪明的笑。全班十有八九的同学都说老猴的笑是聪明的笑,因为它懂得商不变的规律。这时坐在墙角的一位很不起眼的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认为小猴的笑是聪明的笑。”老师一愣,赶紧问:“为什么?” 那个学生大声说:“因为小猴想到了其他的猴子。如果只拿6个桃子去分给3只猴子,其他的猴子一定会过来争夺,猴子们就会打架的。” 瞧,他一副振振有词的模样,这个问题可真够“刁钻古怪”,遇上急躁的老师,不骂个狗血淋头,也会被老师视为莫名其妙,即便是遇上能爱护学生好奇心,机智的老师,最多就这么说:“你很会思考,但是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商不变的话题!” 其他学生听了他的回答哈哈大笑,以为老师会很快否定他的答案,因为大家都明白,这节课讲的是商不变的规律,和猴子们打架没有任何关系。

非常难得的是我们的老师在耐心地听完孩子的回答后,并没有粗暴简单地否决了孩子,反而觉得这个答案非常难得可贵地表现出孩子的求异思维。老师马上说:“你真了不起,能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同学们,你们认为他讲得有道理吗?我们来讨论讨论吧!”于是全班同学立刻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教室里充满了研究探讨的气氛。有的同学认为没有道理,因为小猴不懂商不变的道理;有的同学认为有道理,因为他看见过动物园的小猴们为了一个苹果你争我夺,打成一团。还有的学生认为既有道理又没有道理,如果从商不变的规律来看,小猴不懂,所以老猴的笑是聪明的笑;如果从实际来看,小猴能为别的猴子着想,它的笑才是聪明的笑。这时老师顺势一转:“同学们说的太好了,老猴、小猴的笑都可能是聪明的笑,就看我们站在什么角度来看了。”

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思维的空间本来就是无限广阔的,科学探索的兴趣往往是在所谓的离经叛道的答案中培养出来的。当学生的答案和我们预想的答案不同甚至离题万里时,我们当老师的是否想到这可能是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之光呢? 最后,我要用我们这次学习时会场中的一句标语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成功不是听别人说,而是要靠自己去体验。

第三篇:机会留给有教养的人的故事

不久以前,我应约去一家报社做评委,他们要招聘9名编辑和记者。天气不好,我没有开车,我家附近的公交车也正巧可以到达报社门口。

我上了车。正是上班的时间,车上的人很多,早就没有了座位,我就一手抓住吊环,一手拿起带的报纸看起来。也就是过了两站,一位大约有七十多岁的老人上了车。公交车的喇叭里响起了“尊重老人是社会美德,请为老人让座,我们表示感谢!”的声音。我就站在车右侧靠前的位置,我的身边就是写着“老残妇孕专座”的位置。可是,我却发现,那上边坐着的一位年轻人丝毫没有让座的意思,他似乎没有听到喇叭里的声音。车上的很多人都看着他。看他无动于衷,我忍无可忍,主动对他说:“青年人,你坐的位置是老残妇孕专座,请你让给老人!”

年轻人似乎没有听得到我声音,他把头扭向了窗外。

任凭车上无数双眼睛投来鄙夷和愤怒的目光,年轻人始终没有让座。我始终看着他,也记住了他的相貌。

到了报社附近的站牌,我该下车了。我惊奇的是,年轻人也在这里下车了。我奇怪,这个年轻人不像是媒体的人员,媒体工作者应该没有这样的素质吧?

我到了位于报社大楼2楼的会议室,这里是招聘现场。我坐到了写着我的名字的座位后面,专家评委共计4人。

招聘程序开始了,每一个应聘者有5分钟的陈述时间。今天来的应聘者,都是笔试已经过关的优秀者,我们几位是来把关面试的,主要考察应聘者的基本素质。

第一个应聘者很优秀,我们几位评委一致通过了。

第二个应聘者上来了。看着他,我十分惊诧,这个穿着得体的青年人,不正是我刚刚在公交车上遇到的主角吗?那个不肯为老人让座的人,正是他啊。

他显然也认出了我,上台以后,站在我的面前,他也露出了十分尴尬的表情。

该他陈述了,但是我发现,他已经完全乱了方寸,表情局促,目光闪烁,满脸羞愧,答非所问。

在场的人当中,刚才的故事只有我们两个知道,理智告诉我,我不能当众戳穿他。但是,我内心决定,无论他现场回答问题多么圆满,我也会投上自己的反对票。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他没有通过,他失去了一个人生的机会,而这个机会,也许可以成为他人生成功的起点。

哈佛大学的教科书中也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塞姆顿被认为是村上最没有教养的孩子,因为他说话很粗鲁,野蛮。他在路上经常被人指责。如果碰到衣着讲究的人,他就会说人家是花花公子;如果碰到穿着破烂的人,他就说人家是叫花子。

一天下午,他和同伴放学回家,刚好碰到一个陌生人从村子里经过。那个人穿得很朴素,但却非常整洁。他手里拿着一根细木棍,棍的另一端还有一些凸起的地方,他头上戴着一顶遮阳的帽子。

很快,塞姆顿打起了这个陌生人的主意。他向同伴挤了一下眼睛,说:“看我怎么戏弄他。”他偷偷地走到那人背后,把他的帽子打掉后就跑掉了。陌生人转过身看了一下,还没等他开口说什么,塞姆顿就已经跑远了。那个人把帽子戴上,继续赶路。塞姆顿用和上次一样的方法想耍那个人,可这回被逮住了。

那个人怔怔地看着塞姆顿的脸,塞姆顿却趁机挣脱了。一会儿他发现在同伴面前丢脸了,就开始用石块砸向那个陌生人。塞姆顿用石块把那个人的头砸破后,他开始害怕了,便偷偷摸摸绕过田野回了家。塞姆顿快到家时,妹妹露琳刚好出来碰到他。露琳的手里拿着一条漂亮的项链,还拿着一些新书。

露琳激动地告诉塞姆顿,几年前离开他们的叔叔回来了,现在就住在家里,叔叔还给家里人买了很多漂亮的礼物。为了给哥哥和父亲一个惊喜,他把车停在了一里外的一家客栈。露琳还说,叔叔经过村庄时被几个坏孩子用石块砸伤了眼睛,不过母亲已经帮他包扎上了。“你的脸怎么看起来这么苍白?”露琳改变语气问。塞姆顿告诉她没有什么事,就赶快跑回家,爬到自己楼上的房间,不一会儿母亲叫他下来见叔叔。塞姆顿站在客厅门口,不敢进来。

母亲问:“塞姆顿,你为什么不进来呢?平常可没有这么害羞呀!看看这块表多漂亮,是你叔叔给你买的。”塞姆顿羞愧极了,露琳抓住他的手,把他拉到客厅。塞姆顿低着头。用双手捂着脸。叔叔来到塞姆顿的身旁,亲切地把他的手拿开,说:“塞姆顿,你不欢迎叔叔吗?”可是叔叔很快退了回去,说:“哥哥,他是你的儿子吗?他就是在街上砸我的那个坏小孩。”

善良的父亲和母亲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既惊讶又难过。虽然叔叔的伤口慢慢地好了,可是父亲却怎么也不让塞姆顿要那块金表,也不给他那些好看的书,虽然那些都是叔叔买给他的。其他的兄弟姐妹都分到了礼物,塞姆顿只得看着他们快乐。

哈佛大学意在用这个故事告诫它的学生们:懂得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有教养和礼貌是一个人起码的素养,而没有教养的人会失去很多难得的机会。

无论是我亲身经历的故事,还是哈佛的这个例子,就在我们的身边常常发生。我们不得不遗憾地看到,很多人就这样轻易地失去了人生中的大好机遇。

第四篇:教养笔记 孩子抢排头

二、孩子抢排头

每次带孩子们到户外活动或去上体育课时,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位置,喜欢插队。一天又一天,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因为在带出去前,我总会让孩子们做一些准备,喝水,小便等,渐渐的我发现小朋友的速度越来越快,原来是有些小朋友为了排前面的位置,压根没去准备。面对这种情况,我先得听听孩子们的想法。

“老师,我又是第一个”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姚王彬,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排队总是排最前面,连续几天我看过排第一的不是他就是还有个小男孩。渐渐地,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得知孩子们喜欢当排头的原因。孩子们说“排头可以牵着老师的手,可以在其他小朋友前面带队……”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决定试一试。站队前,我来到孩子们身边“宝贝,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随后,我握握孩子的手,亲切的在他们耳边说:“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高兴的在我耳边说:“徐老师,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徐老师,你的手和我妈妈的一样大……随后脸上露出了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音刚落,孩子们便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派头的了。慢慢的,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有所好转了。

事后,我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已经大班了,也渐渐的懂事了,所谓抢派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能和老师更亲近点,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的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所以,平日里老师应多给孩子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可以缩短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更好的亲近孩子,满足孩子的愿望。

第五篇: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

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

摘要:成功的体验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和教材设计,学生能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解决,结论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到,过程让学生自己及探,小结让学生自己进行,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才能爱上数学,才能学得好,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成功

体验

机会

成功的体验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和教材设计,学生能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解决(独立或合作),结论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到,过程让学生自己及探,小结让学生自己进行,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而大多时候,我们的数学课,当问题一呈现,教师就开始分析讲解;结论一出来,就问学生记住了吗?要注意什么?或者问题出示后,先让学生思考一定的时间,然后还是由教师在讲解,没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以为简单的内容就没必要让学生思考,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内容未必简单,未经过大脑充分思考,其效果可想而知。而另一类情形,教师虽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却不让他们回答,而是自己在表演,没有把成功机会留给学生。教师一方面是为了赶进度,另一方面是存在多讲一题比少讲一题好的想法,反映了一种急躁的心态。事实证明,成功的教师往往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一句朴实的语言,体现了新课程的学习观,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呢?

一、让学生在思考中体验成功

学习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思维教学。因此,学习数学应是一个充满智慧挑战的过程,从初见有趣现象的惊诧,到发现问题的迷茫,经历探究过程的刺激,最后享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只有使学生体会到这蕴意丰富的每一环节,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我们常常会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这样能够引起学生思考,不断深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找到结论马上反馈和时间不够匆匆收场等现象。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有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想,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还是不会。我们看到许多老师在赛课、公开课的课堂上,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就立即喊学生回答,师生对答如流,煞是好看。但仔细一想,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在哪里?是不是大多数同学都能经过思考,能够主动恰当地回答问题,非也,也许是几个优等生与老师的表演罢了。

中国的绘画、书法很讲究“布白”艺术。数学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中的“空白”艺术,要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以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相对地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少一点教师的讲授,多一点学生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容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时空,都得到了来自教师的信任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生成并把握具有自己独特价值的思维方向,学习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而且学习成了学生可以拥有自己个性的事情。既然设计了问题就是要让学生从现象中来找出结论,所以我们就应该放手给学生,给足时间,直到问题的解决,而学生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对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判断、归纳,在整个过程中不是所有的学生按要求完成的。所以我们要从整体出发,不要让个别学生的思考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思考,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把功劳让给学生”

想要课堂教学真的有实效,就要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获得成功的体会以及自我肯定的满足感,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我们教师把问题解决的功劳让给学生。我们都有这样的亲身体会:越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知识便越是觉得难以割舍,总是反反复复去做一些已经烂熟于胸的练习题,反而忽略了自己亟待提高、却不太感兴趣的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害怕面对不熟悉领域中可能遇到的失败情形,却需要通过大量成功的体会来对自己加以肯定。既然我们身为人师都是如此,更何况我们那些可爱的孩子!所以,要想学生真正爱上这门学科,就要首先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努力得到肯定和认可。这就要求去我们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从开始就用语言和行动暗示学生:“这个问题并不复杂,试一试,你一定能行!”,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讲台上高高在上的讲授者,而是弯下身来,成为学生中的一份子,甚至也会有“不会”的题目,只等着哪位高手来讲给自己听。长此以往,学生会因为自己给老师讲了一道题目而感到骄傲,会因为自己在全班面前做对了试题感到满足。“把功劳让给学生”,只要学生得到这种积极的肯定,让他们一次次得到成功的喜悦,想让他们不爱这门学科都难。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最喜欢上的就是数学课,不是因为我有多么聪明,喜欢钻研高深的问题,实在是因为数学老师可以让我轻松地度过这45分钟的时间,那个时候觉得数学老师特别有魔力,怎么他一来,连时间都跑得快起来了,我们争着到黑板上去做题,很多时候还没轮到自己,下课铃就响了,实在让人有意犹未尽,盼着上数学课的感觉。其实,就是因为老师“把学生内在的向上发展的欲望激发出来了”,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并没有以“你不懂,我告诉你”的姿态讲授,而是用一道道由浅入深的习题调动起了我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我们体会到做出答案那种成功的喜悦,并且在这种成就感的激励下继续向前,越走越远。反观我们的课堂,虽然用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了美观的板书、板画,可是,这些又能带给学生什么呢?教室内,学生大多是坐姿端正、思绪乱飞的“空心人”,所有的观点和结论都由教师代劳了,一节课下来,老师叫苦连天,觉得自己如此劳累,学生却不以为然,觉得时间难熬、毫无收获,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给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机会,学生没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自然只会盯着手表数着秒针盼着快点打下课铃。

三、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的机会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每个班级似乎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他们在和你作对:不但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就连上课也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任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就是不为所动。在几次说教都宣布无效以后,我们通常也只能既可惜又无奈地放弃了他们。殊不知,这些学生正是体现我们教师价值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我们都明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所谓的好学生是不需要我们用太多精力去教的,他们聪明勤奋,可能在一个星期以前就已经自学掌握了你如今才开始讲授的内容。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不要把关注的目光聚集在他们身上?而是低下头来,去看看那些其实也很可爱的“后进生”,要知道,想要把99分提高到100分确实艰难,可是,要把40分提高到60分却不那么困难。那么,我们该做的就是:让“后进生”讲授,让“后进生”板演,可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总有太多的理由,会因为害怕这些所谓的“后进生”耽误我们的教学进度而一再地放弃了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而这些可怜的孩子也就在这一次次的放弃中慢慢沉默了下来,直至销声匿迹。诚然,让“后进生”去解一道复杂高深的A类题,当然会因为他们找不到解题思路而白白浪费很多时间,因为这种题目本来就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可能连学有余力的学生都需要时间思考,那么,我们是在为难他们,如果这时候把“后进生”请到讲台上讲解,不但不会让他们得到成功的体验,反而会因为羞愧而使他们更加厌恶这门学科。但是,总有一些B类题、C类题,是那种全班大部分同学都可以轻松完成的,而他们,也许只需要你稍加指点,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悄悄地帮他们一把,使他们享受一回成功的体验呢?

可见,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才能爱上数学,才能学得好,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旭远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2004年9月第一版

2、王华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年5月第2版

3、《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下载教养笔记—把机会留给孩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养笔记—把机会留给孩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叙事 把宽容留给孩子

    把宽容留给孩子 登上讲台,不知不觉已经近三年了。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不仅是学生成长了,连我自己也成长了许多。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粒沙子就是一个世界,一滴露珠能够反映......

    教养笔记

    让每个内向的孩子都充满自信——幼儿园小班观察笔记 做为一个幼儿教师,如何让每个孩子都充满自信呢?一、创设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的宽松氛围.二、引导每个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养笔记

    锻炼孩子独立性 每天中午孩子们起床穿衣总是拖拖拉拉,我想大班的孩子不应该是如此.幼儿的动手能力必须得逐渐加强.于是,今天当外面的音乐声响起时我就说:起床了”,我轻轻的唤......

    教养笔记

    教养笔记 —— 常规 幼儿入园已经近两个月了,第一个月的工作重点是对新入园的幼儿进行安抚,让孩子尽快适应并喜欢幼儿园的生活,第二月即这个月的重点是规范孩子的日常行为,也就......

    教养笔记

    三月教养笔记一: 可爱的宝贝进步了 新年是短暂却又是快乐的,宝宝们和自己的家人们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度过了二十多天。回到幼儿园之后,发现都比以前要长大、懂事些了。 开学的第......

    教养笔记

    拗救之浅析 一、拗救: 拗救是针对近体诗五言律句而言的,因为近体诗对格律要求严格,故当律句中出现拗句,就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这种出现坳句又进行补救的方法称为“拗救”。又因......

    教养笔记

    教养笔记:让小班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首先,在送孩子入园前一定要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马上会送他去一个新的环境。不要让孩子觉得害怕,告诉孩子幼儿园里有很多小朋友陪他玩、......

    教养笔记范文

    教养笔记:孩子变得爱举手了 大(2)班 严雪琴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比较重视在养成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孩子在参加集体教学活动时积极参与、主动举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