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语中“对不起”的文化ppt
日本“对不起”的文化
——日本人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性格是如何养成的话题引出:
日本是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喜欢和人家道歉的民族。日本人动不动就会对别人说“对不起”,“不好意思”。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还是因为被上司骂了?还是觉得自己有责任要反省?
其实日本人说的“对不起”里都包含这些含义。虽然多多少少也有反省的意思,但日本人之所以要说对不起,其实是对他人的一种关心和关怀。
一、表现:
日本人守规矩,尽量不给人添麻烦。去过日本的朋友肯定对日本人的礼貌和高素质有着深刻印象。日本人在电车上不打电话,因为怕吵到别人。大街上绝对不会出现熊孩子,缠着家长哭闹,更不会随地大小便。如果在街上听到一个人大声说话,有可能是外国游客。由于担心把别人的沙发坐变形,日本人基本不敢完全放松体态。坐地铁遇到需要的人必然会让座,但是却要装作要下车的样子,离得远远的。租房子,在退房的时候会打扫得干干净净,如果是木地板,会打完蜡再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日本人是怎么想的:
1、日本人经常会连自己站着不动都时刻担心会不会给人添麻烦,“啊我会不会挡了别人的路”,“啊我站在这里会不会让人认错把我当成等他的人,然后他过来和我打招呼,结果我说我不是他要等的人,于是就浪费了他的时间”,“啊这样真是会给人添麻烦,好不安好局促”。
2、地铁里有优先座位,一些日本人宁愿不去坐,也不愿意等有需要的乘客出现之后让座,他们会考虑,“啊如果我坐下了然后又来了一个真正需要坐下的人,我还得站起来让他来坐,他还得侧身让我走开,然后坐下之前说不定电车就开了万一摔一跤怎么办”,“啊这样真是会给人添麻烦好不安好局促”。
3、甚至是自杀,日本人也会顾及他人感受,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在推特上也有一个关于自杀的事。一名日本中学二年级的女生在推特上发了条长长的信息,题目是:请教我一个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自杀方法。里面是这么写的:我想自杀,但是却担心给周围的人带去太多的麻烦。例如:可能让父母花很多钱,也可能会让人们误认为自己是因受欺凌而自杀,给老师招致麻烦。她也不希望父母伤心,所以在网上征集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自杀方法。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为了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死花钱,她竟然努力打工,希望把自己的后事钱攒齐。
总之,日本人已经把“不给人添麻烦”发挥到了蛇精病的地步。
二、对不起的真正含义
当日本人说对不起的时候,他们在说什么——关怀&感谢
在国外,很多国家的习俗是:如果不是自己的过失,绝对不能说“对不起”。
与其说“对不起”是一种歉意,不如说是一种关怀
在日本街上,随处都能听到人们在说“对不起”。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在日本做生意做贸易或者重要场合下也会同样频繁地听到大家在互相说“对不起”。
比如在街上逛街的时候,如果不小心碰到其他人,不仅是撞人的人,还是被撞的人,都会互相说“对不起”,然后离开。
这个行为并不代表着“对不起我做了不该做的坏事”。它的真正含义为“不好意思我打扰到您逛街了。”或者“不好意思我妨碍到你了”。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关怀,不管是不是你先撞到了别人,都要主动说“对不起”。
当我们觉得应该说谢谢时,日本人也说“对不起”
→别人帮你按电梯时
假如电梯里面有很多人,你按不到你想去的楼层的按钮、其他人帮你按的时候,你要说“すみません(对不起)”。这句话的含义就是“不好意思,为了我给您添麻烦了”。
→受到优质服务
夏天很热的时候去餐厅,服务员给你端上一杯冰水的时候你就马上先要说对不起。其实说谢谢就好,但是加上一句对不起的话更强烈地表示了你对服务员的关怀:“すいません、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对不起,谢谢您)”。这句话的含义就是“不好意思,您为我想的这么周到,感谢您。”
当然,如果觉得自己真的做错了事情的话,日本人也会发自内心的说对不起。
日本人的各种“对不起”的说法
日语中“对不起”有好多中说法,也表达这不同的含义。
→ごめんなさい。(对不起)
这句就是最普遍的“对不起”的说法了。这句话是在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重要的场合、或者事情不是那么严重的时候使用。
→すいません(劳驾,对不起)
这是日常生活日本人用得最多的一句。跟不太认识的人交流的时候,或者在谈生意时会用这个词。
→申し訳ありません(非常对不起)
这句话是你真的要表示自己的错误的时候使用。在工作上做了给人家添麻烦的事情,或者自己犯了很大的错误时使用这句话。
→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错误时。。
假如你不能用上述的三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日本人会用自己的身体行为来表示自己的不是。这就是所谓的“土下座(跪在地上道歉)”。但是,跪在地上道歉这种行为时你实在没办法的时候的最终手段。如果你总是跪在地上道歉的话会被人家认为你没有真正在反省。
看到这里,你们是不是稍微了解了为什么日本人动不动就说“对不起”了呢?这其实是一种关怀或者感谢。当然,如果觉得自己真的做错了事情的话,日本人也会发自内心的说对不起。如果你的日本朋友动不动就和你说对不起的话,请你理解他们,这只是他们的习惯而已。
三、历史原因(世间&村八分):
世间
世间是个日语词,尽管绝大多数日本人心中没有宗教,“世间”却成了日本人的信仰。世间是个不好翻译的日语词,做个小比喻,世间可以理解成村子里所有人的关系。注重村子里人与人的关系,成了日本人的信仰。
那世间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都知道,日本地狭人稠,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长久以来,农耕受自然所限制,主要以渔猎为生。由于资源的匮乏,为了生存,日本人就更加注重团结,于是抱团取暖,形成村社,维系和村子里每个人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成了至关重要的事。于是“世间”就此形成了,而且深深烙印在每个村民心中。
由于地震频发,日本人养成了良好的公共秩序,如果在地震撤离过程中有人没有遵照秩序进行,给别人添了麻烦,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且这种事情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这就要求每一个个体都要顾及他人感受。按理说,古代中国人生活也很困苦,为什么没有形成像日本这样的规矩呢?虽然古代中国人生活困苦,但大部分时间都还能维持生计,而日本农民大部分时间都是吃不起大米的。在非战乱时期,与同期的中国相比,将军和天皇吃的甚至不如皇宫里的太监。中国人最悲惨的记忆都和逃荒有关,逃荒毕竟还有一线生机,起码还有希望。而日本四边是海,普通老百姓能逃到哪儿?难道逃到海里去喂鱼?
村八分
对于扰乱村规和秩序的人,江户时代的村社出现了一个著名的制裁,叫村八分。意思是除生活十大事件中的火灾和疾病外,村民会在其他八件大事上与破坏秩序者绝交,对方有水灾了,不去帮忙,要生孩子了,不去帮忙。在生产力低下的渔猎文明时代,一旦一个人或者他的家庭被如此孤立,想要生存下去是不可能的。而另一方面是,对于遵守秩序的人,遇到难事大家会一起帮助和支援。比如311地震时,日本黑帮都出来组织救援,绝对不趁火打劫,所有抢救出的物资一律上交政府,让人叹为观止,可见秩序在日本的力量之大。因而每个人都对秩序保持着敬畏之心,反映在生活中就是坚决不给别人添麻烦。
甚至还有人觉得自己活着,就已经是给世界添了巨大的麻烦。诗人寺内寿太郎有句名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存在并不总是合理,对不起我不够好,我自责,给集体带来了麻烦。拜拜~
回过头来看,明白了世间,就知道,为什么日本人会如此疯狂地不遗余力地不给别人添麻烦了。
在一个外人看来,日本社会是如此“流畅”“有序”地运行着。原因就在于,日本人似乎永远在提醒着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一直处于一种近乎“诚惶诚恐”的状态中,生怕越过了这些无处不在的、无形的、但过于强大的规矩,而成为这个社会的异端。而一个人一旦破坏了规矩,等待他的就是现代版“村八分”,这个人会被社会驱逐,进而这个人的内心也无法容纳自己,这也在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日本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
如果你违反规定,给别人添麻烦,换来的结果就是,别人投以奇异的目光,甚至被怒目而视,在日本这就是所谓的:他人之目,也就是说日本人是在生活在种种需要顾及别人感受和利益的社会里面。这样的一种状况下,有一个日本学者科塔尼·玛瑞克,根据何志明的引述就说,他就算说道歉,这种道歉是一种feel good的道歉,就是感觉良好的道歉,而不是一种真正出于追究感跟责任感的道歉。
日本人好像没有一种太强烈的道德上绝对对错的责任感,而总是觉得给别人带麻烦,或者关注的是一个群体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人每次在向我们亚洲国家,为他的战争罪行道歉的时候,比如像我们中国、韩国、菲律宾道歉的时候,他们说:真是麻烦你们了,不好意思。那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太不象话了,你来侵略我们国家,杀了我们的人,占了我们那么多地方,害得我们那么惨,你居然说麻烦我们,不好意思。这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所谓的错就是麻烦人家,而跟你说麻烦你了,那就是非常非常不好意思。
四、性格养成:
责任感教育:
日本的责任感教育:“不给别人添麻烦”是第一准则。
与大多数中国人“别给自己找麻烦”不同,“不给人添麻烦”是日本人的第一行为准则,这句话出现在给小孩学习的《社会生活教育》第一章第一节。让别人不快、让别人担心、让别人操心,都属于“给人添麻烦”的范畴。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抱歉,给您添麻烦了”。
文化土壤:集团意识和内向隐忍的性格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和从众心理很强,如果其中一个日本人的某些行为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他就会觉得很丢脸,会被看作是“异类”,大致可以理解为大多数日本人都是“标准化产品”。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但这次地震并没有引发混乱,受灾的日本国民仍然保持着秩序井然让各国记者称赞。
日本人信赖等级制 讲究“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日本是一个对秩序、等级制非常非常信赖的国家,就好比我们对自由平等的信赖一样。日本人对等级制的信赖建立在对人与其同伙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所持的整个观念之上,他们很讲究“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五、“冷漠”的日本人
由“怕给别人添麻烦引发的”日本怪现象
冷漠的日本人?
日本人往往被人认为冷漠、缺乏人情味,而中国人往往热情洋溢——中国人群里的”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这种情景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同时,中国人群里也很少会有”那些事情是人家的隐私,不要过问,会给人添麻烦的“的想法。在中国我们能很轻松的找人帮很多私人的忙,虽然嘴上也说”真是麻烦您了“,但双方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而把事情办下去。而在日本,找别人帮私人忙的事情基本上不会成功,而且日本人会觉得这非常不符合常识——也根本不会有人找别人来为自己的事情帮忙。
不给老人让座? 大多数去过日本的人,都会赞赏日本人的礼貌。但尽管如此,当他们看到日本电车车厢内,年轻人大大咧咧地坐着,老年人规规矩矩地站着时,还是忍不住心生疑惑:“日本人那么讲礼貌,为什么在电车里遇到老年人却不给让座?”
一位日本朋友说:即使你好心让座,但并不意味着别人就必须接受你的好心。有些日本人怕给人“添麻烦”,不愿意接受别人的人情,还有些日本人性格好强,不愿意成为“被照顾的人”。
在日本的电车上,让座现象的确比较少。在高龄化社会的日本,许多日本人对“年龄之老”有与中国人截然不同的认识。对于动不动就活到100岁的长寿日本人而言,60岁还真是个年轻得很的数字。难怪日本女作家宇野千代在年满88岁之后,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步入晚年了”。
所以,对于“不服老”、“不愿意给人添麻烦”且“不愿意被照顾”的一些日本人而言,在乘电车时,对方是否真正需要让座,若没有足够良好的心灵阅读技巧,有时的确很难做出判断。所以,在日本让座时,你绝不能像雷锋叔叔那样,从座位上激动地跳起来,殷勤地搀扶着对方的手,热情地说:“老大娘,您请坐。”这会令人悲痛欲绝的。在日本最好的让座方法是:你可以假装你马上要下车,扭头走到车门,或者干脆走去另一节车厢,总之你只需一声不吭地站起来,走开,将座位空出来就好。对方如果需要那个空座位,他或她自然会走过去坐下来。
第二篇: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内容摘要
语言作为一个民族的特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抛开文化所了解或是学到的语言就只是个空壳子而已。日语也是一样,代表着日本文化存在着,证明了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所以日语表达要去针对适当的语境才能使学到的日语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在与日本人语言交流的实践中,深感课堂教学中的日语与日本国土上的日语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是语法、词法所能解释、所能解决的。这种差异是由于中日两国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日语教学不应仅讲解日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的问题,还必须向学生介绍符合日语语言习惯及日本文化背景的语言使用方法。为使学生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应从基础阶段开始导入文化内容。
关键词
语言与文化
语言交流
文化背景差异
教学中导入文化
目录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二)、语言是文化的最重要载体
(三)、语言对文化有巨大的反作用力
(四)、语言理解与文化理解的关系
二、日本与中国文化背景的差异
(一)、词汇方面的差异
(二)、语言习惯上的差异
(三)、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差异
(四)、非语言行为上的差异
三、日语教学中应适当导入日本文化
(一)、日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二)、导入日本文化的必要性
四、结语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特殊在哪里? 1.它是史前时期的产物,是人类无意识的创造——不完全等同于文化的创造性。2.它既不属于主观世界,也不完全属于客观世界,具有介于二者之间的性质。3.它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反映,是超时代、超政治、超观念的。因此,三个层面对它都不合适。
(二)、语言是文化的最重要载体
说它是最重要的载体,是相对于其他载体而言。其他载体只能向人们显现文化的一个部分,甚至是文化的一个角落;而语言则全面地储存着文化的整体信息。语言如果要超越时空,就需要借助于文字。从现象上看,似乎是文字充当着最重要的载体,但是,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的负载功能,是靠它与语言的特殊关系而存在的。
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组成。负载文化的任务主要是由词汇,特别是实词词汇承担。语音和语法是超时代的。有人主张汉语语法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意识,似乎至今缺乏有力的论证。
我们平时说词汇对于社会生活最为敏感,这也意味着许多文化凝聚于词汇。黄侃先生说一个字就等于一句话,意思是任何概念所包含的,实际是一个定义、一个判断。而定义、判断则是文化意识的结晶。当前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化剧烈,因此在词汇上表现为新词新语的剧增。但是,这还不是语言对文化产生影响的最好例证,因为大量新词新语是暂时的,它可以构成对文化的一时冲击,多数不能对文化的整体,特别是人的观念产生影响,不见得能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只有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生活的底层,经过历史的选择和淘汰、进入了民族基本词汇的语言事实,才是语言对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标志。
(三)、语言对文化有巨大的反作用力
文化内容,特别是哲学文化在靠语言进行传播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分不清语言和它所指的事物,于是经常误把语言和其所指混同。于是语言又反过来对文化产生影响。最突出的例子如语言崇拜(包括文字崇拜),如汉语的双音节词汇对对称美的观念的形成所起的强化和推动作用,如宗教语言进入全民语言后,语言本身对人产生影响等。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开拓的领域。应该承认,对这个问题学术界至今研究还很不够。
(四)、语言理解与文化理解的关系
正是由于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语言理解就包含着文化理解,同时语言理解需要文化理解;语言理解的层次越高,文化理解也就越高,需要的文化理解也越高。换言之,对于非汉语背景的学习者而言,三个层次的文化都是需要的,不可只给这个,不给那个,至于课程给予到什么程度,具体内容怎样确定,则是应该进行研究的。
周思源先生认为,汉语学习初级阶段的文化定位表现为“文化因素”或“文化背景知识”;语言学习越往中高层次发展,接触的文化越来越高,学习的内容越以专门文化的面貌出现。“丰富的文化知识为语言表达提供了大量潜在的可能性。”
二、日本与中国文化背景的差异
(一)、词汇方面的差异
中国和日本都有汉字,但是有有一些特殊的描写及含义有所不同。
所以,当听到一个词是中国人和日本人从语言中得到的印象也不同。比如说,“饺子”在日本是很受欢迎的食品。不过,日本所谓的“饺子”一般指锅贴儿,和中国所说的饺子含义不同。中国和日本都有“饼”这种食品。但是,中国的饼是用面粉烙的而日本的“饼”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捣成的黏性食品,近似中国的年糕。汉语的饼与扁圆的形象相联系,而日本的饼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又白又滑润。而且煮也好烤也好都很黏。日本用“餠肌(もちはだ)”,形容皮肤又白又嫩,象“饼”似的。
招呼朋友或熟人时,要在人名之后加“さん”,如“田中さん”,“鈴木さん”。对不知道姓名的人,要是知道其职业或身份,可以在职务名称后面加“さん”,来称呼,如“看護婦さん”,“社長さん”,“課長さん”。然而,并不是任何情况下加上“さん”,都能用来称呼对方。比如说,面对医生而称呼“ぉ医者さん”则是失礼的。对餐厅的女招待员习惯也不称“ウェトレスさん”。不知道对方的姓名,虽然可用“もしもし”打招呼,但对人申斥或提醒他人时也常使用“もしもし”这个词,因此给人的印象不太好。如果顾客用“もしもし”打招呼,店员会觉得顾客要提出什么意见似的。“もしもし”一般多用于打电话的时候据说是从原先的“申す申す(もぅすもぅす)”变化而来的。不给对方留下坏印象的招呼用于是“すみません”。这本来是道歉的话,用来向对方表示自己的谦逊,听者则感到柔和。
(二)、语言习惯上的差异
初级阶段我们习惯,介绍日常生活交往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具体表现,使学员掌握日常生活中日语的表达方式,具备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了解两国在日常交往中如相互称呼、问候、聊天以及应答等方面的差异,增强学生的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了解两种文化。
中国人在见面时,打招呼说“你到哪里去?”“你吃饭了吗?”其实并不想知道对方到底要去什么地方和是否吃了饭,只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而已。日本人见面时多为“ぃぃぉ天気ですね”“ょく降りますね”等,多数是说些有关天气状况或赞赏美好环境之类的言辞。即使问“どちらへ”回答也只是简单地说句“ちょっとそこまで”
比如,日本人一般不明确表示否定,即使是不得不表态时,也避免生硬的否定语气,而总是使用貌似肯定的词语。如“ぃぃです”“けっこです”“まぁ、ちょっと”“じゃ、考ぇますけど„”“そぅですね、それはちょっと”“ぉっしゃった通りかもしれませんが„”其目的是表示尊重对方的想法或提议,肯定对方的作法是合理的、正当的,但不等于自己要接受、要参与。另外店员劝顾客买商品的时候常说“ぃかがですか”,这里是指“这商品您满意吗?”,但是“ぃかがですか”在寒暄语中有“ぉ元気ですか的意思。听说有的留学生听到百货商店的店员问“ぃかがですか”时,就有回答“元気です”。
日语中的“すみません”可以代替“ぁりがとぅござぃます”作为答谢用语。比如,人家给你倒一杯茶水或为你做点什么事情,你说“ぁりがとぅござぃます”,对方不一定很高兴,因为你的话似乎就有一种给你倒茶或为你做点什么你认为是应该应分的,这时假如你说“すみません”,听者就会很高兴,因为你的话似乎是说“不该劳你大驾,但却给你添了麻烦,真是对不起”。再如,日本人见面时总说对上次会面致谢的话,“この前はぁりがとぅござぃました”。亲密的朋友之间则说,“この前はどぅも”。这个跟中国的习惯不同,所以提到“ぁりがとぅござぃます”这句话时,有必要讲它背后所蕴涵的文化背景。
日本人在就餐前总要说“ぃただきます”,而中国人没有这个习惯,因此,这句话很难译成贴切的汉语。一般将这个词理解为“吃”“喝”的郑重说法,或者意译为“不客气了”等等。日本人即便是家族之间或者只是自己一个人,每日三餐之前都要习惯地说这句话。假如是客人,当然就更不得不说了。然而,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角度分析,即使说“不客气,我要吃了”,也非常生硬,更难理解日本人一天几次不厌其烦地说这句话了。其实,这句话的背后蕴 5 涵着深远的文化背景。在封建社会,日本人认为食物为上帝或皇帝之恩赐,故食之前必言“ぃただきます”。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认识到食物来源也大自然的造化和劳动。因此,食用时不应忘记劳动,应感谢大自然的造化和劳动的辛苦,带有崇尚劳动的文化心理特色。从这种角度分析,就不难理解日本人为什么总要习惯与说这句话的心理特征了。然而,如果对日本文化了解,在用这句话时总难免感到别扭和生硬,从而带来语言交际的障碍,或使对方莫名其妙,或自己对对方感到莫名奇妙。
(三)、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差异
语言不同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中国人孝顺长辈、爱护亲友,乐于助人,有人情味。而日本人很注重礼貌,说话谦和,彬彬有礼,但有些表面化,缺乏深度,人情冷淡。
日本人从小就教育孩子要抱团,要有集体意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统一的制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低年级要服从高年级,而到了社会上更要严格遵守规律,即便自己不愿意,也要按上级的指示做,上下级之间使用严格的敬语,团体精神体现在上级对下级绝对的权威,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即使失去了个人利益也要保护集体利益。
(四)、非语言行为上的差异
我们在交际中不能忽略手势、身势、表情等非语言行为。例如日本人对“鞠躬”这个动作非常注重,无论是初次见面还是日常寒暄,都要用到,甚至连道歉或承认错误的最好方式也是鞠躬。另外,日本人彼此见面、道别时,除了不停地点头哈腰鞠躬外,嘴里还要不住地说一些表示礼貌和问候的寒暄语,目的是保持彼此间的和睦友好关系,并以此看作是有教养、懂礼貌的表现。而学生在这方面往往显得“言行”不一,呆板,不协调。
在日本,“○”与“×”所具有的意义基本与中国相同,但做手势与中国不同。“○”表示正确、合格、获胜、OK等积极意思,“×”表示错、不合格、败北、不行等消极意思。打“○”的手势时,既可用拇指与食指成 “○”形,也可以用两只胳膊在头上方作成“○”形。打“×”的手势时,既可以用两只手的食指作“×”状,又可以用两只胳膊在头上方交叉成“×”状。
三、日语教学中应适当导入日本文化
(一)、日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经我在网上调查研究结合自身经历发现:长期以来,在国内的日语教学领域中,文化内容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般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仅仅是语言本身,造成教师在教学 6 中往往偏重于以语音,词汇,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郭举昆(2003)对日语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第一,在言语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讲解词汇,分析语法,操练句型这一教学模式,偏重于阅读理解和口语的流利程度,而忽视语境,语用等问题。第二、在文化教学中,把文化进进看作是文学,艺术,音乐,历史,地理的事实的综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介绍日本文化知识方面,忽略了交际文化对语言的影响。第三,在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特别看重信息的传递与接受,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相互交流性和共同作业性,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的合作精神和技巧的培养。参照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有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向学生介绍符合日语语言习惯及日本文化背景的语言使用方法。为使学生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应从基础阶段开始就导入文化内容。
关于日本文化与日语教学关系的研究,国内起步较晚基本上还处在初级阶段,研究的也甚少。有陈岩(1997)提到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及注意的问题等内容。还有侯越(2004)强调了语言与文化认知的关系,谈到了文化导入原则的教学法及有必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内容。其他的有把日本文化教育和文化导入混为一谈的论文。
(二)、导入日本文化的必要性
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存在的特殊文化背景,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也无法背离其传统与信念。中国人和日本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它自己特定的社会背景,不然则无法整整掌握该语言。就是说,无论发音多么正确,语法掌握的多么详尽,单词量多么大,如果不能正确的把握语言使用的场面,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打电话是一个语言习惯问题,中国人接电话时常先说“喂,你那里?”“你找谁”等,而日本无论接电话还是打电话,常常先报一下自己的姓名或单位名称,然后再进行交谈。
又如,中国人对一位年龄较大的老先生说:“您是最年长者,您的贡献也最大。”这位老先生便露出不愉快的表情,并说“我还年轻。”其实,用“年长者”这个词是中国人出于尊重对方,源于中国人的敬老情结,而日本人在心理上却产生了“我老了,不中用了”的不快感。类似这种由文化差异引发的语言交际障碍的例子不胜枚举。
再如,下课后中国的学生对日本老师说了声“ご苦労様でした”。然而,日本老师却听而不快。“ご苦労様でした”虽说可以译成汉语的“辛苦啦”,但作为日语,却要分场合去使用。如老师让学生做事,或科长对科员才能说“ご苦労様でした”。以日本人的定型思维来看,7 显然这是上对下的用语。在不了解这种文化色彩的情况下,望文生义,只会带来事与愿违的后果。
日语中的许多寒暄话,如“おはよございます”、“こんにちは”、“さようなら”等等,在日本的老教授或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资历的先生一般很少用或完全不用。然而,有的中国留学生见到这些先生时,便主动上前用这些话打招呼。可是先生们却只是简单地做一下表情,并无答话。学生们原以为这些先生傲慢、架子大,瞧不起人,其实并非如此。只是我们不了解使用这些语言是受某种文化背景所制约的,即这些话一般认为是在社会的普通人中使用,上层社会和高知阶层并不用。如果不了解这种情况,对没有这种语言习惯的人使用这种语言,就难免出现语言交际的偏差。由此可见,文化心理因素在语言交际中是何等重要。
以上事例足以表明,要了解日语的特点和熟练掌握日本人的语言方式,首先要研究产生日语的文化背景,深化对日本人的民族性即民族文化的认识,只有按照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应用地道的日语才能理解对方,并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充分理解。否则,不仅会造成误会,还会伤害感情,升值可能酿成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工作的失败。因此,文化导入是日语教学中不可欠缺的内容。
四、结语
通过这一个月的助教生活,让我感受到了当下日语教学所存在的不足。我在表达日语的时候也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不乏和文化背景有关的差异区别所导致的问题,查找了相关资料了解相关情况以后,对日语方面的教学和学习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如果论文中有什么瑕疵还请老师帮我指正。
第三篇:日语文化小常识
日语学习|日本文化小常识100条 日本的入学典礼和公司的入社典礼是在几月举行? 四月日语的「屋台」是指什麼? 小摊贩 天皇家族的家徽是什么图案? 菊花歌舞伎的始祖是谁? 阿国 在日本的神社里,信徒会将香油钱投进钱箱以求与神有缘,通常会投多少钱? 五円(ご縁)6 日式牌坊「鸟居」会在哪个地方出現? 神社日本国歌叫什么?从哪里得来?《君之代》,来自《古今和歌集》 日本人习惯在神社拜拜後抽签卜吉凶,如果抽中不祥的签時,会如何处理? 系在神社里的树上日本的名片和中国有什么不同么?日本的名片上有的带相片 日本的白色情人节(男士要送女士礼物)是什么时候? 三月十四日 日本的NHK台的紅白歌唱对抗賽是什么时候举行? 十二月三十一日相扑在比賽前会在場地上撒盐,目的是为什么? 避邪日本的黃金假期是在什么时候? 四月和五月 14 日本小說名作「伊豆の踊子」「雪國」的作家是誰? 川端康成 日本的端午節五月五日,为什么会在屋外悬挂鯉魚旗? 鯉幟和登り同音,希望自家的男孩子也能登り在日本的社会裡,什么血型的人最多? A型 17 日本的 44 日本最大的湖泊是那一個? 琵琶湖 45 日本人是什麼時候吃粥? 生病的時候
Kitty貓的血型是什麼? A型
小叮噹的耳朵是被那種動物吃掉? 老鼠 48 東京和台北的時差是幾個小時? 一個小時
東京的國際機場是名稱是什麼? 成田機場
日本的全壘打王是誰? 王貞治
東京的電器街是在哪裡? 秋葉原
在日本的鎖國時代,唯一對外開放的城市是哪裡? 長崎 53 日本學生的畢業旅行最常去的地方是哪裡? 奈良
日本有名的雪祭是在哪裡舉行? 札幌
自古以來,日本人迷信哪種動物會變身欺騙人? 狐狸
日本清酒一般多少度?15度左右
日本的職業棒球一共有幾個聯盟? 兩個
日本最古老的宗教是那一教派? 神道
日本人在除夕夜必吃哪一種食物? 蕎麵
日本史上最大的地震「關東大地震」是幾級? 7.9級
日本人覺得女人最美的地方是哪一部份? 頸部 62 日本的國花是哪一種? 櫻花
日本人滿幾歲才可以喝酒? 二十歲
日本的自來水可以生飲嗎? 可以
日本的筷子和中國的比起來是怎麼樣? 比較短 66 日本的梅雨季節是在什麼時候? 六月到七月之間
日本人必學的基礎漢字是幾個? 約兩千個字
為什麼八月份會有比較多的祭典? 八月是農曆的祭袓時期 69 日本在中秋時必吃的食物是什麼? 丸子
日本的女兒節是哪一天? 三月三日
日本軍隊的名稱是什麼? 自衛隊
女性也可以繼承日本天皇職位嗎? 不可以
空手道是從哪一個國家經由沖繩傳到日本的? 中國
世界最古老的長篇小說是哪一部? 源氏物語
日本每年出版的書量排世界 88 哪一個月是觀賞東京近郊楓葉的好時候? 十一月
日本芥茉通常長在哪裡? 山上
日本的職業棒球隊有幾隊? 十二隊
世界
第四篇: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
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
一、日语教学的现状
任何语言都是自己所属民族文化的外部符号,都是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换而言之,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各个民族的语言都打上了本民族精神文化的烙印。日语也是如此,它是日本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积淀,这中间虽然也有很多文明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汉语对日语的文字结构的影响,但是最终这些文明被同化,成为了日本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还是以日文中的汉字为例,虽然有些字体和汉字一样,但是发音和内涵却发生了很大改变。学习日语必须立足日语所处的文化背景,否则只是单纯地学习日语的词汇语法等,永远深入不了日本文化的真正精髓之中,获得的终归只是日语的皮毛而已。我国目前在日语教学中就犯了只学其形而忽视内涵的错误,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只是获得只言片语的理解,但是真正接触日本核心文化后很茫然。如日本人见面很热情,动辄弯腰鞠躬,如果不了解日本习俗的人士看到这种场景会认为日本人都很有礼貌,但实际上这是日本礼仪文化的自然表现而已,就像欧美人士见面握手一样,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中国人如果对此不了解,用传统儒家思想看待这一做法,会觉得他们比我们更加崇尚礼节。因此,日语的学习不只是学习一些词汇语法,要真正精通日语,必须要立足于日语所处的民族文化背景。日语的教学也不只是关注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把文化引入日语教学之中,让日语真正变成日本式的日语,而不是中国式的日语。
二、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日语文化导入日语教学,变中国式日语学习方式为真正的日语式学习方式,在今天的日语教学中非常重要:一是有利于学生真正学会日语,掌握日语文化的精髓。培养他们真正成为高素质的日语人才,为中日友好交往提供语言翻译人才;二是对中国目前的日语教学也起着很大的帮助作用。让广大日语教师采用更适合教学的充满日本文化气息的教学资料进行教学与研究,推动日语教学的不断深入;三是中日文化交流方面,我们只有走近日本文化,才能够真正了解它,并把它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取长补短,促进双方文化的发展,进而促进彼此的理解。综上,日语教学做好日语民族背景文化的导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样既有利于进行日语教学,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让中华民族与大和民族真正进行文化的交流,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三、日语教学中做好文化导入的主要措施
(一)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性
中日两国在民族文化方面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深刻把握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够为文化导入日语教学提供切实的帮助。下面是笔者列举的中日文化差异的案例:
首先,在庆祝民族节日方面,日本沿袭了很多中国古代的民族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日本的这些民族节日虽然与中国的民族节日名称相同,但是在具体的节日习俗上二者却差距较大。以中秋节为例,我国的节日文化内容是赏月、吃月饼,合家团圆,日本的节日习俗是供奉秋草,以祈求五谷丰登、家人平安,节日的隆重程度远不如我国,节日内容也很简单。其次,在饮食文化上,二者差异也较为明显。中国的饮食文化内容丰富,仅大家熟知的就有四大菜系,且各有特点,日本远没有中国这么多的菜系种类;在食物选择上,日本人更喜欢糯米饭团、生鱼片等清淡食品,中国人的选择与之相比更加丰富;饮食方式也不一样,以吃面条为例,日本人做客时,吃女主人做的面条一定要大声,以显示对主人的尊重,但是中国人一直强调食不言寝不语,这才是君子的做法。总之,中日文化之间有共性,也有很多差异性。了解这种差异性,对于我们做好日语教学很有必要。
(二)课前做好充分的资料整理工作,去伪存真
日语背景文化材料的搜集整理、去伪存真,是做好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环节。提前做好日文资料的整理与搜集工作,可以在教学开展时为我们提供很大帮助,节省大量的资料搜集时间。笔者在日语教学中曾经为学生讲授有关日本明治维新的灵魂人物坂本龙马的事迹,如果采用固有资料中的文字记述,既苍白无力,又没有什么新意。因此,笔者调查了坂本龙马的生平事迹,并制成了相关日语教学专题片《坂本龙马与他的船中八策》,学生通过自己观看视频材料,对坂本龙马的伟大功绩有了深刻的理解,很多学生第一次知道坂本龙马的伟大及其对日本明治维新做出的巨大贡献,至今日本政府在制定国家政策的时候还深受坂本龙马的船中八策精神的影响。
因此,日语教育工作者要花费大力气去搜集整理日本文化中的精髓知识,最好设立专门的管理档案,这样才能为以后日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奠定资料基础。
(三)课堂上立足于文化背景,穿插介绍日本文化
教师在课堂上用日本文化导入日本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日语文化所处文化背景的了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顺利地上好一节日语课,课堂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门外语课程,导入环节要简洁有力,能够吸引学生,让他们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那么,什么样的导入方式才是最好的呢?笔者就此曾经专门在学生中间做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开门见山式导入的占12%,喜欢情景导入的占21%,而喜欢教师以文化故事性导入的占53%,其他导入方式共占15%。由此可见,在日语教学中,学生实际上很想了解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但可惜的是,由于很多日语教师自己对日语的文化历史知识和民族风情等都知之不多,就造成了在日语教学中大多数课堂的导入环节过于理论化、抽象化。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一定要预先进行设计,提前搜集好材料,做好相关幻灯片等学前准备工作。以笔者曾经上过的一堂成功的日语课为例,笔者根据日本的姓氏来源专门制作了几张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其祖上最初的家庭出身,如田中这个姓氏说明其家庭成员最初是务农的普通平民,而竹下说明其祖先来自于书香门第的豪富之家等,学生很感兴趣,尤其是我孙子这个姓氏,让学生大开眼界。导入时间只有区区十分钟左右,但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两个小时的课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获得极大的提高。
第五篇:韩语日语-对不起,我爱你等.唯美句子
所以要在天国だから
天国对不起,我爱ご日め语ん、愛し 因为我太傻让겠对
不이起많,我아爱미韩안语하다
사,幸にて福幸你
る
给せ
我で 看见!加せ油で!も
らう
!
ファイト!
你질你
랑离
한开수다
我록
당신
떠 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