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观后感

时间:2019-05-13 21:1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庄子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庄子观后感》。

第一篇:庄子观后感

庄子观后感(精选多篇)

庄子观后感

今天总算看完了庄子的智慧,得到很多感悟,人生两大关口,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也;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可逃于天地之间也。我们的父母是一种无法割裂的亲情,臣是自己与他人,君是自己与他人,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不可逃避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我们在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安之若命,我们必须要好好想想。庖丁解牛告诉我们,人为刀,刀为心,社会为牛,你怎么样对待社会,社会怎么样对你。以无厚入有间,无厚是无我,有厚是太自我,我就是太过自我了。有间就是空隙,就

像人体的穴位,刺之而不伤其身,社会的有间在哪?我们找到社会的有间,才能如鱼得水。但这需要我们自己寻找,观山为山,观山不为山,观山还是山,人生境界啊。我很早就读过庄子,我只看到了逍遥,所以我是轻浮的,只看到无奈是沉重的,看不到无奈是肤浅的,只看到逍遥是轻浮的,看不到逍遥是庸俗的。我是肤浅而轻浮的,但还好我不是庸俗而沉重的。应该改变下,那就需要行动了啊!我行动力又不怎么好。散木樗材是我曾经用过的昵称,表示无用之用,无为而无畏,今天再看,更多的是管理学的感悟,万物皆有其用,无用之用,物尽其用和用物之大用。无用就是换位思考。

最后是哲学的,我不知道我是否完全明白,存在不是存在者,存在者是存在者是因为存在,存在是存在本身,存在为无:道不是物,道生万物,道是道本身,道即为无。无中生有,无就是最本源。我感觉:道生一,一就是存在者,一生二,二即为相对者,二生三,三就是旁观者,无尽的三是万物。还有一句现象背后无一物,现象就是本质,存在就是存在,道就是道,爱就是爱。我好像明白我为什么爱我女朋友了!

《庄子》浅析

社会101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一类书被称为为“奇书”。这类书既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书,包蕴着深邃的哲学思辩,超凡脱俗;也是充满诗意的感性文字,闪耀着文采精华。在这类“奇书”中,最有灵性的作品莫过于《庄子》了。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初识庄子,正是缘于这一句美丽而飘渺的“物化”。而真正让我为之折腰的却是《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旨在倡导一种精神上的超现实境界。如今,当我再次走近《庄子》,不禁为其深深折服。

庄周,约公元前369年至前286

年,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战国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楚威王曾闻其贤而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是道家经典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共52篇,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为郭象注本。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甚至载入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而正是这些分歧,反映了战国中叶至秦汉间社会变革形势下道家学派的发展与分化,也反映了各种学派的相会渗透。

从全书总体内容说,唯心主义的本体论、相对主义的循环论、认识上的不可知论、无为的政治主张、虚无的人生哲学,构成了庄子学派的基本倾向。同时,书中也有不少辩证的因素,尤其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批判,不遗余力,十分深刻。从艺术手法上来说,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力非常丰富。《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崇尚的是做一个非常逍遥自由的人,他以宁静的单纯和勇敢的天真,穿透复杂繁乱的世界,他不愿以损害别人的自由来保持自己的自由,更不愿牺牲自己的自由和尊严来表现伟大,而是试图将自我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却不傲视万物,不拘泥于是非,与世俗和谐相处。他的内心充实而思想奔放,上与造物者同游,下与忘却生死不分始终的人为友。为了自由他宁愿舍弃令世俗之人垂涎三尺的荣华富贵,而义无反顾地追求心灵上的自由,并将自由视为当时人们在残酷的战争中摆脱身心痛苦的最佳途径。这种自由不

是今人所说的社会自由、选择自由,更不是一种将欲望无限夸大想怎样就怎样的自由,而是一种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内心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融而为一,从而产生出来极富有美感的情感自由。这种富有自由美感的情感世界源于庄子所提倡的心灵世界的原真性,即内心自由。

逍遥自由的获得,靠的是生命内心的体验,而非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庄子提倡富有情感的生命体验,正如心中无外物的庖丁,削木的梓庆,都是从“心斋” 到“坐忘”,再到”忘我”,终至返朴归真,融入自然的”无我”

《庄子·天下》篇中说:”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很好地说明了庄子的处世之道.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到旷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寻求大道。正如于丹教授所讲,“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庄子就是这样的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无终者为友。”他上下求索的是生命觉醒的契机,并以虚灵的胸襟体会自然,希冀超然于死生祸福之外。

在生死的问题上,庄子认为“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即人的生死是不可抗拒的,它有其固有的规律,如同日夜交替的永恒变化一样。面对死亡“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只有乐于接受死亡,才能更好的珍惜生之可贵。我们既然明白了死亡是无可逃遁的,也就会好好的度过每一天,好好地对待每一个身边的人。

生死自然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对待丧礼的态度上。庄子认为生命本身来之于自然,而死不过是复归于自然。从哲学上分析,生死之间是相互转化的,因此,人在生命过程中并未得到什么,也未失去什么,自然也就不用悲伤了。《至

乐》叙写庄子妻子死了,庄子非但不啼哭,反而“鼓盆而歌”,并说“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因为生命已经复归原处,栖息于自然之中,死具有了一种重生的美,所以才有“鼓琴”,“盆歌”式的讴歌之举,相比之下有人却自认为死是很痛苦的,哭难道不是显得很多余么?然而“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一语道出“鼓盆而歌”的背后深深隐含着的忧伤,庄子也是极富有悲悯之情的人。

《列御寇》里记载,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由此可见庄子对自己的死看得非常淡然,也根本不需要什么葬具。跟墨子出于节约社会资源的节用思想不同,他觉得人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灵上都已经复归自然,要葬具岂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

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庄子在用一个最简单的寓言来说明一个人类最沉重的疑问,即生死问题。

在这个哲学命题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

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认为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以及人生生死物化的观点。虽然庄周梦蝶这个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中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后来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著名代表。“庄周梦蝶”的故事因其深刻的意蕴,浪漫的情怀和开阔的审美想象空间而备受后世文人们的喜爱,同时也成为了后世诗人们借以表达离愁别绪、人生慨叹、思乡恋国、恬淡闲适等多种人多种人生感悟和体验的一个重要意象。也由于这个短小的故事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引起了后世众多诗人、文学家的共鸣,成为了后世诗人、文学家经常吟咏的题目,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李商隐的那句“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曳尾涂中

曳尾涂中,出自《庄子·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说的是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很客气地说:“楚王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只问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

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他住在“穷闾陋巷”,人瘦的“槁项黄馘”,却始终拥有冷峻深刻、洞察人生的敏锐目光和超然的处世态度。在他的一生中,除讲学、著述之外,有时还得靠钓鱼、打草鞋来

维持生计,但他视前途为草芥,视富贵如粪土,对自己所处战国乱世有着清醒而独到的认识,并且能够以宁静的单纯和勇敢而睿智的天真,穿透复杂繁乱的世界,获得自己心灵的自由。

然而,当时的战国中期,形势动荡,弱肉强食,“天下嚣嚣”是其显著特征。以官本位为核心的封建等级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它以暴力为手段,残酷镇压被统治者,维护当政者的既得利益。《在宥》篇记载:“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支攘臂乎桎梏之间。”庄子对当时的政治事态无疑是由失望而至淡漠的,他与当权者彻底决裂,与儒学分道扬镳,他关心人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他鄙弃世俗追求名誉地位,声色货利的生活,要求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

庄子哲学是生命的哲学,它不是一种救世学说,更不是治世良药,而是一种救人于黑暗现实的,寻求思想超脱与个性张扬的学说。庄子哲学好似一幅恢

宏浩渺的画卷,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无限的宇宙自然界逍遥翱翔,以“万物齐一”的眼光俯视大地,以此解除人类的”桎梏”,以此实现心灵的超越,从而获得天地之间的“至乐”。

参考书目:1.《中国古代名著导读》 安徽教育出版社

2.《论庄子》匡萍萍著天涯博客

3.《庄子的智慧》 王麟著黄山书社

4.《老庄哲学》 朴异文著文学与知性出版社

5.《庄子浅注》曹础基著中华书局

说庄子

王开轩

有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梦:

他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他感到愉快而惬意!不知道自己原本是人。突然间醒过来,他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他自己。不知是自己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人呢?人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 的。这就可叫作“物化”——“物我界限消解,万物融化为一”。

这个人是庄周,这个故事叫“庄周梦蝶”。它的寓意是“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庄子》。

这个年龄的我们早已经认识到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宇宙起源、人类起源这一类披着科学外衣的宗教神学问题,难免会感到困惑、纠结,更在内心深处充满了对这一问题探求的渴望。庄子不仅能让你轻松下来,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伴侣。

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在庄子那里有所收获。正如叶适所说:“好文者资其辞,求道者意其妙,泊俗者遣其累,奸邪者济其欲。”喜好文学艺术的人,可以在庄子那里找到一些好词句和写作的技巧;寻找真理的人,可以在庄子这里体验得道的美妙和对人生的透脱理解;被世俗的忙碌搞得太累的人,可以在庄子这里得到精神上的休息;而想做

坏事的人,也可以在庄子这里找到做坏事的理由。

刚刚进入高中的我们,振翅欲搏,庄子对我们说了些什么呢?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若非厚海积之水,非阔天积之风,则鹏亦无知于众人矣!

1942年金岳霖先生用英文所写的《中国哲学》一文中这样评价庄子说: “他的哲学用诗意盎然个的散文写出,充满赏心悦目的寓言,颂扬一种崇高的人生理想,与任何西方哲学不相上下。其异想天开烘托出豪放,一语道破却不是武断,生机勃勃而又顺理成章。使人读起来既要用感情,又要用理智。” “这种怀疑主义里,可以说希腊的明朗渗入了希伯来的美妙,希伯来的美妙软化了希腊的明朗,有幸接近这种理想的人会妙趣横生。怀疑主义并不使他尖酸刻薄,美妙也不使他冒冒失失地勇往直前。”

所以,情感充沛而又不失理智的同学们,不妨读一下《庄子》。其中确实有太多的属于中国的最伟大的智慧。

初读庄子,缘于高中课文《逍遥游》一文,泛泛读不解其意;再读庄子,始于《百家讲坛》于丹“读《庄子》心得”,观之,知其一却不能道出其二;而今精读,虽依旧支支吾吾,嗫嗫嚅嚅,精神上却犹如化为鲲鹏,畅意一回天地遨游,于云彩间感悟生命之境界。

庄子云:”乘物以游心。”巡天的飞翔,享受浩瀚的海洋,无关自己本身的格局的高低,也因该有自精神到心灵的放空。是对自身的突破,是灵魂突破肉身,是生命充溢宇宙,是思想突破实在,是无穷突破有限,是想象,扩展,尊严与力量突破人微言轻,身贱草芥,命薄如纸被世俗看的扁扁的不可承受之轻。真正的大境界是“磅礴万物”,可以凌驾万物之上,将万物融为一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

为利往。”人自呱呱坠地,面对的就是尘世,面临的就是利益的纷纷扰扰和诱惑。因为生存,因为生活,因为各种各样的借口与理由,追逐名与利。尤其是在那样一个战火纷争,战乱频仍,却又求贤若渴的时代。而庄子却一生洁身自爱始终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活。他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他有雄才大略,他好学深思,但他不爱说,他不屑为那一名半利湿了一身青衫,所谓自由,逍遥不外乎也就如此了吧。

说庄子,必然会谈及老子,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但若细品庄子之文,往往会发现他们有太多不同。庄子更多的是讲人生的选择与态度,而老子,更多的是讲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正如作家王蒙所言:老子更像是循天尊命,想智库主宰,想圣徒,像大道的宣喻使节,也更像哲学家,战略家乃至于教主。庄子更像桀骜不驯的文人,才子,著作家,思想家,雄辩家乃至于诡辩家

与想象力的巨匠。他始终是不被束缚的,正如他所追求的逍遥自由。

庄子云:“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喧嚣的世俗总需要用以恬静淡泊的态度,面对人生的绝境,不迷茫,不慌乱,冷静处之。奇迹就如一粒种子从石缝中蹦出,长成参天大树;又如平湖悬崖,一泻千里形成万丈瀑布。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若我们的心合乎自然大道,那么我们的生命自然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此,在内心深处对于“我们的心到底可以翱翔到多远?”便有了一个自己的答案。那么,你呢?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庄子的翅膀叶春雷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囱,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

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起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是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菅的时代。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含杀机,但庄子

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问。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庄子哪会下作到向君主摇尾乞怜。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人与大自然的肌肤相亲。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帝王的刀丛,竞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厮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

也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沉重是自找的。

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我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那是许多年前的一首老歌,一首老歌诉说着我们对飞翔的梦想,而一双绑缚着沉重黄

金的翅膀,是怎么也飞不起来的呀!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

一、1.结合全文,说说“庄子的翅膀”有什么含义,作者以此为题有何深刻用意。2.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描写了自己的“沉重”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请根据文意,分析第段“庄子是雄浑的”和“庄子也是妩媚的”的含意。庄子是雄浑的庄子是妩媚的4.作者在结尾说“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面对生活带来的“沉重”,你会如何做呢?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答:“庄子的翅膀”在文中指不慕名利j清心寡欲、崇尚自由的思想以及不屈服于权势、追

求生命尊严的精神。世纪金榜

作者以此为题,一方面是对庄子人

格及其思想的赞美与歌颂,另一方面也借此表达了作者

在沉重的现实面前,对理想人生状态和自由精神的强烈渴望。世纪金榜

2.答:第一段细致而真切地描写了自己步入中年时陷入生活“沼泽”的沉重感和恐惧感,能激起读者共鸣,突出下文“庄子l的翅膀”于现代人生活的重大意义;与超脱的庄子“轻盈”的生活构成对比,为写“庄子的翅膀”作铺垫。世纪金榜

3.答:指庄子有一双大鹏的翅膀,能够力拔山兮气盖世,扶摇直上九万里。肯定庄子面对政治与生活 的困境,不屈服于权势、充满自信、追求生命尊严的精神和行为。世纪金榜

指庄子像一只蝴蝶,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肯定庄子超凡脱俗、懂得

舍弃而获得精神自由的行为和思想。世纪金榜

4.答:它是作者的愤激之词,表现了作者对自我不能超脱世俗欲望的愧疚与无奈,表达了对

庄子思想的崇敬,对理想人生状态的强烈渴望。世纪金榜

面对生活带来的“沉重”,我们应该正视,还应该理智地应对,我们既应扎根于现实,又应始终葆有庄子那种旷达轻盈的思想,应努力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摆脱现实带来的“沉重”之感,笑对生活。

二、1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一段的作用。

20、庄子为什么能“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

21、结合文章,谈谈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庄子的散文,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铮亮。

22、这篇文章给我们哪些人生启

示?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9、写出了人到中年那种陷入沼泽的沉重感和恐惧感。与下文写超脱的庄子形成对比,为下文展开写庄子的精神作好铺垫。

20、面对围捕,不屈服于权势,追求生命尊严。

面对诱惑,舍弃名利,拒绝合作。

面对贫困,充满自信,追求精神的自由

21、我们没有庄子那样彻底超脱的思想,我们只有对名利的追求。

庄子的散文经过历史的考验,其思想内涵越来越显示出非凡的精神价值。

22、我们应该学习庄子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精神的自由,对名利既要追求,又不要为其所累。

~ 26 ~

第二篇:庄子观后感

庄子观后感

今天总算看完了庄子的智慧,得到很多感悟,人生两大关口,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也;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可逃于天地之间也。我们的父母是一种无法割裂的亲情,臣是自己与他人,君是自己与他人,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不可逃避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我们在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安之若命,我们必须要好好想想。庖丁解牛告诉我们,人为刀,刀为心,社会为牛,你怎么样对待社会,社会怎么样对你。以无厚入有间,无厚是无我,有厚是太自我,我就是太过自我了。有间就是空隙,就像人体的穴位,刺之而不伤其身,社会的有间在哪?我们找到社会的有间,才能如鱼得水。但这需要我们自己寻找,观山为山,观山不为山,观山还是山,人生境界啊。我很早就读过庄子,我只看到了逍遥,所以我是轻浮的,只看到无奈是沉重的,看不到无奈是肤浅的,只看到逍遥是轻浮的,看不到逍遥是庸俗的。我是肤浅而轻浮的,但还好我不是庸俗而沉重的。应该改变下,那就需要行动了啊!我行动力又不怎么好。散木樗材是我曾经用过的昵称,表示无用之用,无为而无畏,今天再看,更多的是管理学的感悟,万物皆有其用,无用之用,物尽其用和用物之大用。无用就是换位思考。

最后是哲学的,我不知道我是否完全明白,存在不是存在者,存在者是存在者是因为存在,存在是存在本身,存在为无:道不是物,道生万物,道是道本身,道即为无。无中生有,无就是最本源。我感觉:道生一,一就是存在者,一生二,二即为相对者,二生三,三就是旁观者,无尽的三是万物。还有一句现象背后无一物,现象就是本质,存在就是存在,道就是道,爱就是爱。我好像明白我为什么爱我女朋友了!

第三篇:庄子浅析

《庄子》浅析

社会101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一类书被称为为“奇书”。这类书既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书,包蕴着深邃的哲学思辩,超凡脱俗;也是充满诗意的感性文字,闪耀着文采精华。在这类“奇书”中,最有灵性的作品莫过于《庄子》了。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初识庄子,正是缘于这一句美丽而飘渺的“物化”。而真正让我为之折腰的却是《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旨在倡导一种精神上的超现实境界。如今,当我再次走近《庄子》,不禁为其深深折服。

庄周,约公元前369年至前286年,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战国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楚威王曾闻其贤而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是道家经典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共52篇,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为郭象注本。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甚至载入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而正是这些分歧,反映了战国中叶至秦汉间社会变革形势下道家学派的发展与分化,也反映了各种学派的相会渗透。

从全书总体内容说,唯心主义的本体论、相对主义的循环论、认识上的不可知论、无为的政治主张、虚无的人生哲学,构成了庄子学派的基本倾向。同时,书中也有不少辩证的因素,尤其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批判,不遗余力,十分深刻。从艺术手法上来说,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力非常丰富。《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崇尚的是做一个非常逍遥自由的人,他以宁静的单纯和勇敢的天真,穿透复杂繁乱的世界,他不愿以损害别人的自由来保持自己的自由,更不愿牺牲自己的自由和尊严来表现伟大,而是试图将自我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却不傲视万物,不拘泥于是非,与世俗和谐相处。他的内心充实而思想奔放,上与造物者同游,下与忘却生死不分始终的人为友。为了自由他宁愿舍弃令世俗之人垂涎三尺的荣华富贵,而义无反顾地追求心灵上的自由,并将自由视为当时人们在残酷的战争中摆脱身心痛苦的最佳途径。这种自由不

是今人所说的社会自由、选择自由,更不是一种将欲望无限夸大想怎样就怎样的自由,而是一种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内心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融而为一,从而产生出来极富有美感的情感自由。这种富有自由美感的情感世界源于庄子所提倡的心灵世界的原真性,即内心自由。

逍遥自由的获得,靠的是生命内心的体验,而非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庄子提倡富有情感的生命体验,正如心中无外物的庖丁,削木的梓庆,都是从“心斋” 到“坐忘”,再到“忘我”,终至返朴归真,融入自然的“无我”

《庄子·天下》篇中说:“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很好地说明了庄子的处世之道.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到旷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寻求大道。正如于丹教授所讲,“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庄子就是这样的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无终者为友。”他上下求索的是生命觉醒的契机,并以虚灵的胸襟体会自然,希冀超然于死生祸福之外。

在生死的问题上,庄子认为“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即人的生死是不可抗拒的,它有其固有的规律,如同日夜交替的永恒变化一样。面对死亡“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只有乐于接受死亡,才能更好的珍惜生之可贵。我们既然明白了死亡是无可逃遁的,也就会好好的度过每一天,好好地对待每一个身边的人。

生死自然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对待丧礼的态度上。庄子认为生命本身来之于自然,而死不过是复归于自然。从哲学上分析,生死之间是相互转化的,因此,人在生命过程中并未得到什么,也未失去什么,自然也就不用悲伤了。《至乐》叙写庄子妻子死了,庄子非但不啼哭,反而“鼓盆而歌”,并说“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因为生命已经复归原处,栖息于自然之中,死具有了一种重生的美,所以才有“鼓琴”,“盆歌”式的讴歌之举,相比之下有人却自认为死是很痛苦的,哭难道不是显得很多余么?然而“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一语道出“鼓盆而歌”的背后深深隐含着的忧伤,庄子也是极富有悲悯之情的人。

《列御寇》里记载,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由此可见庄子对自己的死看得非常淡然,也根本不需要什么葬具。跟墨子出于节约社会资源的节用思想不同,他觉得人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灵上都已经复归自然,要葬具岂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

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庄子在用一个最简单的寓言来说明一个人类最沉重的疑问,即生死问题。

在这个哲学命题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认为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以及人生生死物化的观点。虽然庄周梦蝶这个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中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后来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著名代表。“庄周梦蝶”的故事因其深刻的意蕴,浪漫的情怀和开阔的审美想象空间而备受后世文人们的喜爱,同时也成为了后世诗人们借以表达离愁别绪、人生慨叹、思乡恋国、恬淡闲适等多种人多种人生感悟和体验的一个重要意象。也由于这个短小的故事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引起了后世众多诗人、文学家的共鸣,成为了后世诗人、文学家经常吟咏的题目,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李商隐的那句“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

曳尾涂中

曳尾涂中,出自《庄子·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说的是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很客气地说:“楚王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只问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他住在“穷闾陋巷”,人瘦的“槁项黄馘”,却始终拥有冷峻深刻、洞察人生的敏锐目光和超然的处世态度。在他的一生中,除讲学、著述之外,有时还得靠钓鱼、打草鞋来维持生计,但他视前途为草芥,视富贵如粪土,对自己所处战国乱世有着清醒而独到的认识,并且能够以宁静的单纯和勇敢而睿智的天真,穿透复杂繁乱的世界,获得自己心灵的自由。

然而,当时的战国中期,形势动荡,弱肉强食,“天下嚣嚣”是其显著特征。以官本位为核心的封建等级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它以暴力为手段,残酷镇压被统治者,维护当政者的既得利益。《在宥》篇记载:“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支攘臂乎桎梏之间。”庄子对当时的政治事态无疑是由失望而至淡漠的,他与当权者彻底决裂,与儒学分道扬镳,他关心人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他鄙弃世俗追求名誉地位,声色货利的生活,要求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

庄子哲学是生命的哲学,它不是一种救世学说,更不是治世良药,而是一种救人于黑暗现实的,寻求思想超脱与个性张扬的学说。庄子哲学好似一幅恢宏浩渺的画卷,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无限的宇宙自然界逍遥翱翔,以“万物齐一”的眼光俯视大地,以此解除人类的“桎梏”,以此实现心灵的超越,从而获得天地之间的“至乐”。

参考书目:1.《中国古代名著导读》 安徽教育出版社

2.《论庄子》匡萍萍著天涯博客

3.《庄子的智慧》 王麟著黄山书社

4.《老庄哲学》 朴异文著文学与知性出版社

5.《庄子浅注》曹础基著中华书局

第四篇:《庄子》

读<<庄子>>第一章<<庄子何其人>>心得

近日读了于丹的<<庄子>>心得这本书中的第一章<<庄子何其人>>,对于庄子这个名字,的确的不陌生的,但是要讲出有关于他的事情,确是少之又少。通过这一章的阅读,说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利用庄子生前的几个故事来发表对他的评价,但是故事的内容确是常人所难以达到的。

关于名利。

这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道出了这个世界上、社会上人们所面对的问题与现状。但是庄子却能够做到“处江湖而远江湖,知世故而不世故”,在精神层次上,已经不是芸芸众生所企及的。

联系到当今社会发展下,人们的各种心态,再看一下庄子对事对人的态度,他的精神世界是需要很对人去领会的。对于名与利的追求,是大多数人向往的。在适当的年龄去追求,无可厚非。可是,追求到什么程度才是自身实力的极限?又或者说安于现状是另一种不追求名利的表示吗?在我看来其实不是,庄子本可以为但是国家的高层人物,却辞去了这样有名又有利的机会,转而生活的甚至有点贫苦,靠别人救济度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在庄子眼里显得一文不值。最初的时候我理解他这种心态可能是类似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后来又看了看书,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成为幸福的人的资格,庄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不齿于那种追求名利的为伍,你的精神层次不允许他被名利所束缚,而变成一个为名利所担忧、所困扰、所小心翼翼的人,他讽刺这样的人不是说他心胸狭窄、羡慕嫉妒,恰巧是在嘲笑他们已经被这些所禁锢,而得不到真正自由的快乐。

关于生死。

庄子已经看破了名利,何惧生死?!在庄子快要死去,回答学生死后怎么安葬的时候,要求了最“高”规格的厚葬,实则天地万物都是自己的葬礼一部分,转眼一看确实如同飞禽走兽那样任由自然来安置自己。

人既然来源于自然,最终还要回归到自然。尘归尘,土归土。精神永远留存在这个世界上,肉体早已超脱。这才是圣贤的道德与超越。面对死亡时,内心要乐观豁达。孔子在回答他学生关于生死时的观点“未知生,焉知死?”。于丹对于庄子的生死的点评是“人活在当下,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惧生死,那么,我们的心灵拥有一个多大的空间,一分多大的境界啊!”

对于庄子的理解,确实才疏学浅,只可体会无法深度表达。随着阅历的增长,会慢慢参透其中的内涵。不过不论什么事情,心态很重要,要豁达乐观,对于一些事情不能够看的太重,这样会乱了心境,内心受困然与束缚。

最后用庄子的一句话结束我的心得体会“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的一番逍遥游,也就是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的人生定位。”

第五篇:庄子

我最敬仰的人-----庄子

——通过阅读《庄子》有感而发

现当代,孔子被世人所敬仰,孔子思想更是被世人所推崇,修孔庙,拜孔子似乎成了一种风尚,因为孔子的伟大,我也不免被卷入其中,但是我大概受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影响,或者像周敦颐“世人皆爱牡丹,唯独爱莲〃〃〃〃〃〃”一样的心境,我更加喜欢道家学派的庄子。

一提及庄子,我们大多首先想到的就是清正、自然、逍遥,但是也有人认为庄子避世、反智、为我、放任、空谈,一副失意文人的模样,实在不适合当代人的借鉴与学习,这种想法未免本就太消极、太绝对了吧,有谁可曾深入解读庄子呢?庄子那万花筒一样富有的想象力的寓言和飘逸的文笔,从梦蝶、鱼乐,到大鹏、河伯等等,对于从事任何工作的人,都能在自己的角度上来挖掘它的实用性与积极性,启发我们的心灵。

都说庄子主张愚民政策,那只是向往大同社会的一种理想,孰人没有理想呢?不能因为这点就说庄子读书方面没有给我们留下宝贵财富。庄子讲过一个故事:齐桓公在公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做轮子。轮扁放下椎凿,上趟去问桓公说:“请教大人,大人读的是什么言论?”桓公说:“圣人的言论。”轮扁说:“生人还活着吗?”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那么大人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桓公说:“寡人读书,做轮子的怎么可以随便议论。说的处理有就算了,说不出理由就处你死罪。”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是来看的。做轮子,下手慢了,就会松动而不牢固;下手快了,就会紧涩而嵌不进。要不慢不快,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虽说不出,但这中间是有奥妙的。我不能传授给我儿子,我儿子不能从我这里继承,所以我七十多岁了还在做轮子。古人与他们不可传授的心得都已经消失了,那么君上说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轮扁述说自己做轮子的经验,就是“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心中领悟了要诀,在以手的行动来配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学会理路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为什么那些发达国家能够创造出许多世界顶尖技术,并多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正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被培养动手的能力,而我们国家的学生满口的理论,却不知道怎样去实践,这对号称是千年文明古国、早就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的中国来说实属一大憾事!

前几天,我在网上听了一首旋律很熟悉的歌,但是歌名不一样,当然歌词也就更不一样,名叫“我爸叫李刚”,还带视频,这个叫李启铭的“大学生”实在令人发指,在愤怒中,我看着视频听完了整首歌。我惊叹,这学生撞了人后怎么会说出如此令人震惊的一句话“我爸叫李刚!”天啊!李刚是谁啊?我怎么不认识啊?他是文强身边的吗?一个保定市小小的公安局副局长的儿子竟然如此猖狂,原来他是地位尊贵的李副局长家的李大公子啊!难道这就可以肆意妄为了吗?身份与等级就可以代替法律来说话吗?人若有如此明确的贵贱尊卑,这个世界不就乱了吗?那么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岂不是笑谈?

早在千年前的庄子就曾在,《秋水》了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庄子在《天运》中也说过:“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就是说:“天鹅不必天天洗澡,自然洁白;乌鸦不必天天浸染,自然漆黑,黑白是天生的不值得辩论;名声是表面的,不值得推广。”庄子把人间名声的好坏与尊卑,比作天鹅与乌鸦天生的黑白颜色,庄子的这种物无贵贱的思想对社会价值与贵贱等级似乎是个挑战。俗话说,“君主犯法当与庶民同罪”,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将用尊卑等级来办事的现象减少直至杜绝,改善政策,这样我们“和谐社会”的口号才不会喊的那么讽刺,我们的和谐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当代最热的话题之一当然少不了养生,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为了钱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而当代人总结的前几代人的经验,懂得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健康。要说养生,那庄子可算是当之无愧的行家,我们都知道古代的人寿命都不长,五六十岁就算是高寿了,而距我们千年之遥的庄子活到八十岁,真可谓高寿了。跟庄子学习养生可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养生,我们只注意到了它的健康饮食与运动,却不知心理健康是养生的首要前提,当代人面对着各种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升值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等等,导致亚健康状态就算不错,但我们没有发现患忧郁症的人多了吗?身心早已配备的我们早就该给心灵放个假了吧。

庄子“安其天年”的秘诀就是“外化而内不化”,就是说,随着外物的变化,保持寂然不动的超然态度。这也让我联想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我们无法改变外在的世界,但是至少可以像庄子一样设法改变自己的心态,我们大多做事都想着目的与结

果,我们为何不尝试一下在过程中感受快乐呢?

就在前不久,一个名牌大学的一位女同学,因为学校不让她的母亲入住而选择跳楼,一直坚信“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她就这样结束了生命,如我们都像她那样,那我们中国也不用搞计划生育了吧。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因为一点点的压力就要崩溃,一点点挫折就要被击垮,一点点小事就大发牢骚,这样怎么才能去适应当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内心太需要休养了!庄子说:“理智上忘了是非,是心造成的舒适。没有内在的变化,也没有外在的盲从,是一切都恰到好处所造成的舒适。从舒适开始,然后没有任何情况会不舒适,那就忘了舒适所造成的舒适。”

我品读《庄子》,最受启发的是,《庄子〃人世间》中“不得已”一词,是说,你可以进入人世间的樊笼游玩,不再为虚名所动。意见能被接纳,你就发言;意见不被接纳,你就缄默,没有执著也没有成见,一颗心就寄托在“不得已”,由此培养内在自我,这就是自处的最高原则了。

在我看来,“不得已”就是当各种条件成熟时,就顺其自然。判断做任何一件事时,要考虑“条件是否成熟”,这就是需要彻底了解人情世故以及人间互动的微妙法则的,若是条件成熟,则做起事来,“事半功倍”,水到渠成。否则难免自讨苦吃,增加复杂的恩怨。以一句话来说,就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知道这些是无可奈何的(不得已),就坦然接受为自己的命运。

庄子思想博大精深,不单单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物无贵贱的思想以及教我们如何养生,还有更为精深的理论思想,譬如,在“庄周梦蝶”中,我悟出了要让梦想去点亮人生;在“庖丁解牛”中,我知道了怎样能够获得游刃有余的人生;在“大鹏南飞”我明白了人生不能没有方向,有方向的人生会焕发出惊人的光彩;在“画师风格”中,我寻得了快乐的真谛是要活出真性情〃〃〃〃〃〃

庄子思想有太多值得我么发掘的财富,我只是用自己微薄的知识来感悟一代伟人的博大智慧,庄子思想有待于更多的有识之士深层挖掘其中的真谛。

下载庄子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庄子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庄子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4、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

    论庄子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庄子“尊自我而任自然”的人生观 内容摘要:庄子,一代逍遥哲人,他有着异样的思哲,站在混沌初开的天人尽头说天人。说破以......

    庄子辨析[范文大全]

    庄子辨析 虚船子 所谓辨析实际上只是推测,今以大概论之。《庄子》大概是三个人写的。 《庄子·内篇》大概是庄子本人写的。 《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四篇大概......

    庄子生死观

    论庄子生死观的现代意义 内容摘要:在庄子的人生哲学中,大部分是围绕生命意识开展的。本文试图从庄子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人格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庄子的生死观产生的原因,从庄......

    庄子教案

    文章思路:赞庄子的清洁精神 教学思路:一、由题目导入 1、当人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人们会有什么选择呢?请大家说说。学生1:投江,如屈原。学生2:归隐,如陶潜。学生3:冒险,如拿破仑,项羽。......

    庄子心得

    庄子心得 1、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2、儒家看重的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的信念;而道家看重的永远是更高旷的苍天之......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庄子》是庄周所著的道家经典。它向人们阐释了“无为而治”的逍遥境界——道。其中的深刻哲理,特别是两则故事“轮扁斫轮”与“佝偻者承蜩”给了我很大启发......

    庄子读后感[合集]

    今天总算看完了庄子的智慧,得到很多感悟,人生两大关口,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也;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可逃于天地之间也。我们的父母是一种无法割裂的亲情,臣是自己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