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传文史专题总结
文史专题总结
1.典章制度的发展变化:
“禅让”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了“天下为家”的局面。→周初实行分封制:
1.周初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先后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②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③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④通过分封,周朝巩固了统治,而且发展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秦: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全都集中在皇帝手中。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职。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都是地方行政单位。统一文字,促进了文化交流。焚书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汉 汉初刘邦曾分封一些同性的子弟做王,企图借此确保刘家的天下。受封的诸侯王权力很大,他们可以在辖区内征收租赋、铸造钱币、任免官吏。后来,诸侯王的势力大到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的巩固。汉景帝接受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夺王国的封地。公元前154年,七个王国打着诛晁错、清君测的旗号联合起兵反叛,历史上称作“七国之乱”。景帝经过三个月的战争,平定了叛乱,把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由中央派地方官到王国境内治理人民,汉政府对王国的控制加强了。汉武帝在景帝治理王国的基础上,准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子弟,建立诸侯国,这就是“推恩令”。一个王国分出许多小侯国,直属的领地就小了,在没力量对抗中央。后来,汉武帝又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这样,经过长期斗争,王国对中央的威胁终于解除了。→隋 建立了三省六部制
→唐 继续采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指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掌管行政,下设六部(礼、吏、兵、刑、户、工部)。中书和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和审批。→宋 北宋初期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
①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961年秋,“杯酒释兵权”。②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③派文臣到各地作知州,管理地方政事。④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
⑤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元 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大都及其邻近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管理。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边远地区云南,也建立了行省。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明 明朝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专制的封建统治。措施:
①废除丞相,加强君权。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六部最高长官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官吏的监视和对人民的镇压。③八股取士。
④在地方设三司。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在各地设立三司,分掌地方的行政(布政司)、司法(按察司)、军政(都司),三司直接隶属中央。
→清 清朝初期,沿用明朝官制,在中央设立内阁和六部。后雍正帝增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组成。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将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的大臣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清朝把全国划分为18个省,5个将军辖区,西藏、西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又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2.人才选拔制度:
推荐制(三国曹操、魏晋时期)科举制(隋开始)
→唐 进一步完善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科最为重要。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可以参加到政权中来,统治者也可以进一步笼络士人。
→明 八股取士。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见解;文体死板的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八股取士使读书人只知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明朝的科举制度规章严格,按规定,科举为三年一试。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乡试在省举行,中试者为举人。举人到京城参加会试,及格者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试,中试者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明朝科举出身的人地位较高,中央政府各种高级官员,绝大部分由进士出身的人担任。明朝中央官学初名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学生称为监生。在地方设有府、州、县学。明代各级学校的教育,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学校的校规更为严格,绝对禁止学生对人对事持有自己的见解,对违反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加以严惩。
→清 清朝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承袭明代的制度,在教育上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
3.古代文学知识点归类
先秦文学 :
1.上古神话 山海经、穆天子传
2.诗歌 诗经、四言诗的起源
3.散文-历史散文 :左传、国语、战国策、春秋
褚子散文 :论语、孟子、庄子
4.楚词 屈原、宋玉
秦汉文学:
1、散文 秦-吕览
汉-西汉 贾宜、晁错、司马迁、恒宽-东汉 王充、班固
2、歌赋-西汉 枚乘、司马相如、扬雄-东汉 班固、张衡
3、乐府民歌 孔雀东南飞
4、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文学 三曹、蔡文姬、七子中的王粲
2、正始文学 阮籍、嵇康
3、西晋文学 陆机
4、东晋 陶渊明
5、南北朝-乐府 西洲曲、木兰辞
诗歌 谢家山水诗、鲍照、庾信
骈文 庾信
散文 范晔、郦道元、杨弦之
小说 志怪志人
6、文学批评 曹丕、陆机、刘勰、钟嵘
7、文集 樊虞、箫统、徐陵
要掌握的大问题 :
1、史记-纪传体的开创对后世的影响
2、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先秦历史散文和褚子散文分别的影响
5、汉乐府民歌与唐代的新乐府运动的关联
隋唐五代的文学
以唐代为主
1、诗 初唐四杰、山水田园派、边塞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2、散文 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
3、变文 敦煌变文
4、小品文 皮日休、陆龟蒙、罗隐
要掌握的大问题
此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极大繁荣的时期,主要文体是诗歌。
大诗人有谁,风格(浪漫和现实之分),为何诗歌是此时最为盛行的文学形式?
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小说的发展-传奇-代表人物和作品?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变文和佛教的关系,隋朝是非常信佛的朝代,为何
宋元文学
----宋朝
1、诗文革新(古文运动)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每个人都可以单独出题
重点----该部分也可能和唐代的古文运动对比出题
2、话本 话本在唐朝已经有了,到此时才成熟,是该部分的重要考点
讲史、讲经、讲小说、讲„诨话‟其中讲史、讲小说的代表作
------元朝
1、元杂剧-是一种褚成各家的完整的戏剧形式(思考为何这样说)
关汉卿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代表作?
王实甫 西厢记
马致远 黄粱梦和汉宫秋
2、元散曲-是一种民间的长短句歌词(北曲、叶儿)关、马、白朴、雎景臣
明清文学
------明朝
1、章回小说 三国演义-第一部长篇小说,性质是历史小说。是民间艺术的极大繁荣红楼梦-作者、两个版本、水浒-作者、明末清初金圣叹改的74回本
西游记-浪漫主义神化小说
封神演义-来源-是宋元讲史话本-武王讨纣平话-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家庭小说
2、拟话本 为何得此名,代表作品-三言、二拍、其思想特征、艺术特征、语言特点、意义
三国志平话对后来三国演义的影响
三言的代表作-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灌园叟晚逢仙女
3、戏剧-传奇戏 汤显祖的牡丹亭
杂剧 徐文长(徐渭)的《四声猿》
4、诗文 注意各自的观点、代表作
唐宋派 归有光、李贽(还是文学批评家)、公安派 三袁
5、小品文 张岱 和鲁迅对他的评价
--------清朝
1、诗文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戏曲 李渔和戏曲理论
长生殿 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水平
桃花扇
3、小说 文言-聊斋志异创造性的用唐人传奇的方式来志怪,是优秀的文言小说。
笔记小说-纪昀的阅薇草堂笔记 还有-镜花缘、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4、散文 桐城派的方、姚、刘
近代的文学史人物要点
龚自珍、魏源、王韬、黄遵宪、李伯元、吴研人、刘鹗
复习要点:
在看中国古代史的时候,一定要把历史和文学联系起来,每一种新的文体的出现、兴盛一定有特定的历史原因。同样,文体的衰亡也是有历史原因的。这种问题通常是以简答和综合题的形式出题。分值比较大。小的知识点会以填空的形式出题,只能记忆了。
第二篇:中传新闻学重点总结
新闻理论部分重点:新闻、新闻与信息、新闻学、新闻理论、新闻起源、新闻来源、新闻本源、新闻真实性、舆论、舆论学、舆论监督、新闻道德、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三贴近”、有偿新闻、新闻失实、新闻政策、新闻法规、新闻体制、新闻自由、新闻价值、新闻客观主义、新闻专业主义、软硬新闻、媒介素养、新闻事业、新闻批评、新闻手段、新闻敏感、第四媒体、报刊的四种理论、新闻工作者的性质、角色和素质、民生新闻、媒介批评的定义、范围、主要学派、标准和方法等等。
新闻史的重点主要有:
中国新闻史——中国古代的邸报、小报等;中国近代重要的报人记者及其报纸(比如王韬、梁启超、章太炎、于右任、黄远生、邵飘萍、陈独秀、瞿秋白、成舍我、邹韬奋、范长江、邓拓等。)、近代外人在中国办的第一批报纸(《察世俗》、《东西洋考》及中国人办的重要报纸和电台(《循环日报》、《民报》、《每周评论》、“竖三民”、《中国日报》、《热血日报》、“世界报系”、《红色中华》、《新华日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等),还有《向导》等中共早期报刊,以及中国近代的第一批广播电台。几个报案:如葵丑报灾、大江报案、苏报案等。几次运动和改革:如《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晋绥日报》与“反客里空”运动、拒检运动、1956年中国新闻工作改革、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等;两次讲话: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刘少奇同志《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的内容和意义。
外国新闻史——报纸及著作:《论出版自由》、西方廉价报纸(大众化报业、“便士报”)、黄色新闻、西方四大通讯社(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世界重要广播电视机构(BBC、KDKA、ABC、NBC、CBS、NHK等)、《新莱茵报》、《真理报》、《火星报》、《北极星报》、《人民之友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朝日新闻》等。报人及记者:古登堡、弥尔顿、爱德华。默罗、列宁及其办报思想(党性原则)、杰斐逊、普利策、郝司特、北岩爵士、默多克、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思想、英美几大报团等。著名事件:炉边谈话、曾格案件、星法庭、掏粪运动(扒粪运动,Muckraking)等。
新闻业务的重点主要有: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传播特点;新闻体裁;新闻报道形式(以现场报道为代表、深度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注意连续报道和现场报道的区别联系)、新闻主题;新闻采访(隐性采访、网上采访、电话采访需要注意事项);新闻写作(准确、清晰和生动);新闻评论(体裁、特征和作用)、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广播电视节目(谈话节目的兴起等);新媒体;消息头、导语;新闻策划;新闻编辑;新闻背景;体验式报道等。当然,那一道30分的评论文,我会在后面的“小贴士”中说一说。
第三篇:对联中的文史知识
对联中的文史知识
对联也称楹联,其历史悠久,深受人民喜爱。追根究源,是因为对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绝”,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神奇而又有情趣的文学形式,也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熔诗词、哲学、书法、政治、历史、科技、思想、文化和社会民俗于一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含蓄婉转;有的直抒情怀,托物言志;有的寓情予景;有的借古喻今。它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史知识。读之,用之,妙不可言。我们以选择题的形式选编几幅,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根据此对联回答1~2题。
1.这幅对联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C)A.量变是事物的不显著的变化
B.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这幅对联的方法论意义是
(C)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学会优化结构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这些对联表明
(C)
A.艰苦的环境和条件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B.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统一的
C.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4.“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幅对联告戒人们
(A)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C.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D.要充分重视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这幅对联体现的哲学道理是(D)
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B.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C.人的一生充满了矛盾
D.个人与社会有密切的关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阅读蒲松龄这幅落第自勉联,回答6~8题。
6.蒲松龄自勉联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D)A.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 C.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7.春秋时期吴国、越国的地理位置是
(C)A.钱塘江下游
B.今福建省
C.长江下游和钱塘江下游
D.今南京、上海一带
8.春秋后期吴国、越国争霸时期,越国的都城在今天的(C)
A.苏州
B.南京
C.绍兴
D.杭州
“两语眼膺平生,孔曰大同,耶曰博爱;三杰并时鼎立,印有甘地,俄有列宁。”9~10题。
9.此联为谁而写
(B)A.李大钊
B.孙中山
C.宋教仁
D.廖仲恺
10.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B)①
甘地代表的印度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了1905年的印度人民反英斗争 ②
列宁主义诞生于布尔什维克同孟什维克的斗争中 ③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最大特点在于提出了反帝口号 ④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11.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垅市的三宝庙,有这样一幅题联:“继张(骞)班(超)立功异域,开哥(伦布)麦(哲仑)探险先河。”此联称颂的人物和事迹是(C)
A.“玄奘西游”
B.马可·波罗来华
C.郑和下西洋
D.成吉思汗西征
12.“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该对联反映了我国古代
(B)
A.道教文化的发展
B.佛教文化的发展 C.伊斯兰教文化的发展
D.基督教文化的发展
13.“由秀才而封王,为天下读书人别开生面:驱异族出境外,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这一对联赞扬的历史人物是
(C)
A.郑和
B.史可法
C.郑成功
D.岳飞
14.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幅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擎;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时不早于
(D)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北京同仁堂有一幅对联:“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正是靠这份承诺,同仁堂经历300年风雨不倒,从一家普通的家族药铺发展为国药第一品牌。回答14~15题。
15.从经济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C)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C.诚实守信是经营者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 D.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6.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B)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不行的 D.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17.“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此联讽刺的是
(A)A.慈禧太后
B.袁世凯
C.武则天
D.光绪皇帝
18.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着一幅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D)
A.曾国藩
B.张之洞
C.李鸿章
D.左宗堂
第四篇:文史大比拼活动总结
文史大比拼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
为迎接合肥学院第九届社团文化节,扩展学生知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走进文物,了解更广阔的天空,遨游在历史的天堂中。享受文史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体验文史给我们带来的文化盛宴。
二、活动主题:庆祝社团文化节,提升历史素养。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1、通过举办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及人文政治。
2、共同举办活动,可以更好的加强各社团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可以提供一个机会,培养同学们的文学爱好,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自我提升。
4、可以营造浓厚的校园历史文明之风,发挥知识的育人功能,让文史生活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四、活动流程
文史大比拼竞赛(4月18日——5月8日)
1、准备阶段(4月18日——4月21日)
(1)竞赛题目的选择,通过各种方法收集、筛选、原创竞赛题目。
(2)安排笔试监考人员。
2、活动阶段(4月25日——5月8日)
(1)4月25日晚上七点进行笔试,每场比赛共六个队,每队4人,每场前两名晋级决赛。共分几场由参赛队伍数量决定。
(2)5月7、8日晚上进行决赛。
(3)比赛设置奖项: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
干。赠送精美礼品并颁发荣誉证书。
五、活动自我评估
1、优点:
(1)宣传力度广,参与人数多,实现活动目标;
(2)组织人员能够熟练的处理现场秩序,镇静地对待突发事件,使比赛顺
利完成;
(3)参赛选手能够自觉遵守比赛规则,井然有序的进行比赛,做到文明比
赛,文明竞争;
(4)评委能公正、公平、公开的对每一对参赛选手进行评奖;
(5)现场气氛活跃,比赛竞争激烈,达到预期效果;
(6)奖赏设施完善,对每位参与者都有精美礼品相送。
2、缺点
(1)活动中感觉人手不够,不能做到一人专职;
(2)社团内部人员对此活动的了解不够,积极性有待提高;
(3)在抢答过程中出现了混乱状况,致使比赛稍有暂停;
(4)活动器材不足,不能使活动达到完美;
(5)没能使用新媒体,使活动美中不足。
六、活动结果
本次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虽然中间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瑕不掩瑜,总体还是让人满意的。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增长了学生们的文化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修养,所以以后还应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充实大学生活!
思源史社团组织部2013/5/21
第五篇:文史组活动总结
大寨学校中学部文史教研组公开课总结
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师素质,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语文组校内公开课,现将活动情况小结如下:
本次活动共有2位教师开课,所有语文教师全部参与,安排的有条不紊。活动中各位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团结协作,为全校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本次教研活动及时组织讲课教师和听课教师进行评课,无论讲课人还是听课人从中都有很大收获,现对教师授课情况总结如下。
课堂上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切实抓好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结合起来了。不少教师上出了自身的特色,使听课的师生受益匪浅,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当然,也有个别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把握、钻研不够,课堂组织不到位对,因此上课效果不好。教研组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师的课进行了综合评价:
一、教学基本功与技能:
1、教态亲切、自然大方,精神饱满有激情。语言简洁、流畅、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
2、板书字体工整,书写规范,设计合理、简要,有逻辑性。课件设计相当,有助教学实施、学生学习,操作熟练。
3、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驾驭教材能力强。
4、课堂教学组织有序,能灵活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变与调控能力强。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能从知识、能力思维品质、思想教育等方面体现。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并体现学科特点。
2、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准确,并能抓住关键,以简取繁。
三、教学过程方法:
1、教学思路清晰,内容的安排组合、衔接过渡、详略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落实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乐于探究,思维活跃,会质疑、交流、合作,主动获取知识。
3、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
4、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体现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
这次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教师的队伍,又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既反映出了教师较高的基本素养和业务水平,同时也暴露出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课堂组织常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设计问题、如何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问题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