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10年文学评论写作

时间:2019-05-13 21:3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8、09、10年文学评论写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8、09、10年文学评论写作》。

第一篇:08、09、10年文学评论写作

2008年

(一)科目名称: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 招生专业:中文系、台研院相关专业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得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10分)

1、移情说

2、审美教育

二、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如何理解“按照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描写”?

2、诗歌主要有哪些基本的形式特征?

三、分析论述题(共30分)

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谈谈你对其中所述内容的理解。

“我可以像上帝一样,把这些人调来调去,不受空间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意调动书中的人物,结果非常成功,至少在我看来效果极好。”

——【美】福克纳

四、文学评论写作(80分)

细读下面的文学名著(节选),然后写一篇文学评论文章。文章的题目不限、分析的角度不限,字数不限。

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并且傍晚高松年亲来回拜,终于算有了面子,还是去了。

09年文学评论写作

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802

一、解释概念(30)

文学风格 文学原型 创作主体

二、简答(40)

1、试举例说明“纯文学”有哪些最为突出的特征?

2、黑格尔对艺术发展史的看法为何?

三、评论写作:(80)

老舍,《离婚》选文到老李去张大哥家做客,他感叹:张大嫂真可怜那里。

10年文学评论写作

文学理论与评论:(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典型形象、审美理想、文学经典

二、简答:举例说明新古典主义的突出特征 具体说明如何理解有意味的形式

三、评论写作:第二十二条军规节选

第二篇:文学评论写作

文学评论以评价短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为主,而且只要求选其一点来写,因而读懂作品、确定选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选点要准,即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选点的角度宜小不宜大,以免下笔力不从心而流于空泛。

其次,行文时笔墨要集中,语言要简洁。我们知道,对作品的评价是论点,对作品的具体分析则是用论据论证论点。如果笔墨分散,语言拖沓,势必无法用极其有限的篇幅比较深入地评析作品,论证论点。

第三,结构要明快。对作品的评价最好在开头直接提出,下文加以证明,形成总分结构。如果有必要加上总结性文字以收束上文,那就形成总分总结构,但不可勉强,以免画蛇添足。

第四,要有文学评论味,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

力、给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同时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增浓文学评论味。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反过来内容也需要依靠形式来表现。所以,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时,万不可弃思想内容而不顾,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也可以适当提及表现手法。当然,它们的侧重点决不相同。

下面请看实例--

题目:

认真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写一篇微型文学评论,题目自拟,不超过200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例文一:

悠悠海峡情

--评《乡愁》所蕴含的深义---评内容

《乡愁》这首诗涵义丰富、深刻,以特有的笔调倾述了海峡彼岸的人们思念大陆故土的悠悠情怀。

诗的开头三节,作者就已渲染了浓浓的思乡情调。到了诗的末节,作者笔锋一转,巧妙、恰当地把乡愁比作与大陆相隔离的海峡,从而寄托了作者在垂暮之年思念大陆故上和亲人的悠悠的乡愁。由于前三节诗的渲染铺垫,这种“乡愁”的味儿就更浓烈了,而且我们不难品味出其中带着几分苦涩的味儿,即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尝的失望的情绪,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黄亨灿)

例文二:

跳跃的乡愁---评艺术特色

--评《乡愁》的艺术感染力

乡愁是一抹心头上的阴翳,是一束情感的投影。小诗《乡愁》于质朴中蕴真情,辗转中现永恒,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力。

诗中的乡愁是跳跃、辗转的,从“小小的邮票”到“窄窄的船票”,进而变成“矮矮的坟墓”,直至“浅浅的海湾”,但乡愁却是永恒在作者的心中。为体现“现在的乡愁”,全诗着眼于格局的布置,由前三段的蓄势而引起末段的迸发,这不仅仅以浓烈的色彩渲染了乡愁,也使乡愁得到升华和涵沉。读者从这首极富忧愁的小诗中极易抠取它的艺术精粹,这是以情感人的结果。(赵斯仪)

例文三:

想哭不一定有泪

--评《乡愁》中的借代---评写作手法

《乡愁》的一大特色是运用借代修辞手法,表现浓郁的乡愁。诗人独具匠心,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湾”来借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等不同时期的乡愁,使之实物化。乍看起来很有些“挥手自兹去”的洒脱,但多读几遍,你会感觉到诗人的哭腔,你定然会被母子深情、夫妻恋情和游子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所打动。正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明诗人无时不颠沛在离愁之中;在哭,无泪,借代使之然也。(游舫)

总评:

这三篇微型文学评论,有的评《乡愁》的思想内容,有的评其艺术特色,颇合法度。它们都只抓住一点来写,角度不大,评价中肯,笔墨集中,分析在理,言简意赅。至于结构明快,一目了然,自不必说;层次清晰,语言流畅,也是共同的特点。在行文中恰如其分地用上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更具文学评论的特色。另外,每篇的标题都拟得相当艺术,也给微型评论增添风采。

评论考试模式

开头:

1.梗概复述。在全文情节梗概复述中,不露声色地点出要强调之处。

2.引出论点:一个判断句,主谓宾。选择最有感受的一点

内容:从人物形象看主题。

形式:从下列几点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塑造(性格的几个方面),结构(曲折、巧合、误会、线索等),语言(个性化、生活化),技巧(对比、讽刺、吸收其它文体特色等)。

中间:

1.分析法论证为主。论据是作品自身,边节录边评论。分为二个以上方面。

2.其它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

3.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内容主要是主题的社会意义。形式有:典型的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和发展。

结尾:

1.重申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

2.发出感慨.评论:重在发表评论者的观点,有时竟把原文只作为引证评论者观点的材料,旁征博引、深入广泛挖掘。好的评论、权威人士的评论对原作的文学地位和社会影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以算作学术论文的。

二、文学评论的特点

1.科学性

对真理的揭示、对事物内在规律本质特征的阐发有科学性,即懂行识货,有明察秋毫的眼力,对原作准确分析、评价,实事求是,不溢美,不隐恶,语言准确、严谨。

2.逻辑性

思维合乎规律,表述有条有理,从内容到结构布局都应有一定的逻辑层次,讲究一定的章法,不要“一锅煮”,车轱辘话说一大堆。

3.艺术性

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可以视听、触摸的形象,使文学评论做到文理结合,而不是干巴巴的空泛说教,同时对评论对象充满感情,做到情理结合,有感染力,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风格。

4.针对性

针对具体的作家作品,明确“评什么、为什么评、怎么去评”等问题,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豆腐一碗,一碗豆腐,不知所云。

5.社会性

文学评论往往与评论者所处的时代、所持的评论标准极其社会要求和文学自身发展的状况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样的作家、作品放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读者手里会有不同的评价。

6.指导性

文学评论对社会现实、对文学本身和对广大读者的理解和认识等有指导意义,这实际上决定着文学评论的价值意义。

三、文学评论的写法

1.具备以下条件

① 有严谨的治学态度;② 有相应的生活阅历;③ 有较高的理论造诣;④ 有一定的文 有过硬的文字功夫;⑥ 有激情,即感受生活、感受作品的能力。

学修养;⑤

2.做好以下准备

① 认真研读原作;② 了解作家的生平;③ 研究作品产生的时代和所反映的时代背景;④⑤⑥ 调查群众反映,搜集丰裕的参考资料; 做好大量的摘录卡片;阅读已有的评论文章;⑦ 确定评论对象和主攻方向;⑧ 列好提纲。

3.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 评论作品的思想性

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的总倾向是否进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审美要求,是否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特色、揭示了社会规律。

② 评论作品的艺术性

a.艺术形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内心活动等个性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分析人物活动的历史环境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物自身的成长历史是否前后矛盾、是否合情合理;透过人物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投影。

b.艺术形式:包括对作品中故事情节的设置、线索的安排、细节的描写、语言的运用(人物语言和作者的叙述语言)、作者即作品的风格、作者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③ 评论作者和作品的贡献及地位

可以采用比较、联系、考证等方法,对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不同作者同一时期的同类作品、不同作者不同时期的同类作品等做出中肯的评价,确定作者与作品在文学领域或社会方面的贡献及地位。

4.掌握以下方法

① 复述议论

围绕所要论述的问题,选择引用有关的原文,在此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

② 概括分析

用简洁的语言把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概括出来,给读者以明晰的总印象,然后再对作品本身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加以剖析,说明比较,使读者对作品本身有透彻的了解,从而相信评论者的观点,并非无源之水。

③ 联系比较

联系作者本人不同时期的作品特色,或同一时期其他作者同类型的作品,或显示生活中的事实等进行分析比较,突出其个性,肯定其优劣,发掘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④ 情理兼备

理,指评论者通过理智的分析,在评论中表现出来的逻辑力量;情,指评论者把自己的爱憎感情渗透进评论过程中,使评论有内在的情感力量,能够感染读者,达到评论效果。

5.选择恰当体式

根据评论对象的文体特色,尽量选择和谐统一得体的评论体式。如:① 论文式;② 随 书信式;④ 对话式;⑤ 序跋式;⑥ 评点式;⑦ 考证式;⑧ 诗体式;⑨ 与原著融笔式;③为一体式等。

第三篇:文学评论资料8

文学评论资料8 第二个十年

一、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

1、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1邓中夏

向诗人发出“从事于革命的实际活动”的号召。1923。○2蒋光慈《新梦》:开创无产阶级革命诗歌

新诗“平民化”的极端,消解主观性和个人性;注重理性理想的灌输而趋于平实。

2、中国诗歌会的创作:“大众化(非诗化)”创作趋向

1932.9,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以殷夫为前驱,蒲风为代表。○1“捉住现实”

及时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生活及革命斗争,注重宣传鼓动作用。殷夫 《1929年的5月1日》 正面反映工人阶级自觉斗争的最初尝试。蒲风 《茫茫夜》 母子对话揭示农村苦难的根源,战士形象的塑造。

《六月流火》 长篇叙事诗。反映围剿和农村革命的深入。杨骚 《乡曲》 30年代农村的破产与骚动。“国防诗歌”

○2“诗的意识形态化”

理性化色彩与主观性加强,强调表现集体的大我。

殷夫 早期《孩儿塔》集中多对爱情与自然的歌咏,投身革命后“我已不是我”。○3直接描摹现实和“歌谣化”

抒情因素减弱、叙事因素加强的趋势。直书胸臆的抒情和叙事诗的发展。使诗成为“群众的听觉艺术”的努力。创造诗歌新形式的试验。○4得失

扩大了表现领域,美学风格的拓展。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色彩和刚健壮阔美。

忽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和创作个性。题材单一化,诗人主观世界和艺术个性的消失,成为“意识形态的传声筒”。

3、臧克家

现实主义精神:关注现实和底层人民苦难,艺术上却与新月派相通。《烙印》《罪恶的黑手》集 “坚忍主义”。农民式苦吟。

二、后期新月派的创作

1928《新月》月刊新诗栏,1930《诗刊》季刊。

1、非格律化倾向和“纯诗”立场

徐志摩 《诗刊放假》 对闻一多格律立场的一种松动。

陈梦家 《新月诗选》 序言被视为后期新月派的诗歌宣言。向自由诗发展的趋向。针对左翼的,自我表现、超功利的。

2、精神危机和艺术探索 ○1幻灭的诗感

徐志摩 从《志摩的诗》到《猛虎集》《云游集》

《渺小》《生活》《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向瘦小里耗”。陈梦家 《一朵野花》 幻灭的空虚,迷茫的感伤。

○2现代化倾向

强调抒情,出现大都市的病态、现代人的精神异化。陈梦家 《都市的颂歌》《自己的歌》 孙大雨 《自己的写照》

徐志摩 《两个月亮》 以象征和暗示构成隐晦的艺术境界。

3、“商籁体”的尝试

更自觉的试验,发现中西诗体形式的“契合点”。

Page 1 of 25

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 由后期新月派和早期象征派演变而来。

1、现代派的形成:《现代》杂志创刊 1932.5 戴望舒《雨巷》 由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1927 《我的记忆》 现代派诗的起点。1929

2、现代派诗的主要特征

施蛰存《又关于本刊中的诗》

现代派诗歌的宣言。“纯然的现代诗”。○1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

“现代都市风景线” 郁琪《夜的舞会》施蛰存《桃色的云》徐迟《二十岁人》 “都市怀乡病” 徐迟《春烂了时》

“现代都市青春病” 戴望舒《回了心吧》《寻梦者》《夜行者》《单恋者》《乐园鸟》 理想失落后无力追回的挣扎的无奈和感伤。○2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行

文言语词入诗

戴望舒《小病》何其芳《脚步》李广田《灯下》(早期象征派)诗的散文化

坚持“纯诗”观念。废名《谈新诗》:内容是诗的,形式是散文的。

戴望舒《望舒诗论》:不借重音乐而借重“诗情”生发的韵律。

3、戴望舒:象征派形式与古典派内容的结合 与传统诗歌主流的深刻联系。《我的记忆》 “有节制的潇洒”,残酷的主观记忆外化为友。日常生活化的意象。《印象》

听觉视觉意象的叠加,具象的直观与抽象的暗示融合。

《寻梦者》 大时代里个人命运的忧伤,奋斗者心灵的历史,“华美而有法度”。

4、《汉园集》三诗人 1936 ○1何其芳

《燕泥集》《预言》 冷艳的色彩、青春的感伤、精致的艺术,交汇着东西方影响。《欢乐》《爱情》《砌虫》《梦歌》《罗衫》 美丽的诗,天真可爱的忧郁。○2卞之琳

《数行集》《音尘集》《鱼目集》 醉心于新诗技巧和形式试验,“欧化”“古化”。

新的智慧诗

自觉的哲学意识,具象词与抽象词相嵌合的语言试验。对早期白话诗、宋诗等“理趣”的回应与发展。《断章》。

诗的非个人化

用冷淡掩深挚,从玩笑出辛酸,诗人主体的退出与模糊。对早期白话诗的反拨,向传统的回归。○3李广田 《行云集》

5、废名:“东方化”的现代诗人

“诗禅”与六朝文风致的晦涩,现代人的孤洁感。《掐花》《街头》

《十二月十九夜》 思接万仞千里,超越逻辑的瞬间顿悟。与西方现代派相通。

6、林庚

新格律诗试验。转向对传统诗歌形式的历史借鉴。从《夜》《春夜与窗》到《北平情歌》

第三个十年

一、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一)、抗战初期的同声歌唱

1、战斗性、宣传性

写实主义诗风,记录抗战初期昂扬乐观的民族情绪。诗歌题材领域的扩大。健康浅露的抒情内容,宣言式直书胸臆,议论式陈词,描摹再现的叙写方式。

2、民族化、大众化

Page 2 of 25 用民间形式宣传抗日的热潮。老舍《剑北篇》用旧形式表现新内容的试验。诗朗诵运动。主张使诗重新成为“听觉艺术”,以服务于抗战。高兰、光未然

3、散文化自由诗体

田间 “时代的鼓手”,鼓点式的诗。《给战斗者》 自由形式而有节奏。(二)、相持阶段的艺术探索

1、形式美的追求与探讨

○1力扬 《我们底收获与耕耘》《射虎者及其家族》 艾青的影响 ○2李广田 《论新诗的内容和形式》

艾青《诗论》朱自清《新诗杂话》李广田《诗的艺术》朱光潜《诗论》 ○3卞之琳 《十年诗草》 多方面尝试引起诗坛的讨论和总结。

2、个性化的自觉追求

○1臧克家 《泥土之歌》 洗净铅华的朴素美,更生活化,更纯净。○2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深沉感情的外化,舒缓中悲壮的情思。○3王亚平《火雾》 以具体形象表现诗人战士的性格与情操。

3、七月诗派

艾青影响下,胡风为中心。

阵地

《七月》《希望》《诗垦地》《诗创作》《泥土》《呼吸》 诗人

鲁藜、绿原、冀汸、阿垅、曾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

特色

“突入生活” 的革命现实主义,融入个人体验;散文化自由诗体。

诗集

《七月诗丛》、《七月新丛》《七月文丛》之诗集、《白色花》(81年)作品

阿垅《纤夫》思辨的力量、绿原《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成熟的情思

4、抗战后的讽刺诗和政治抒情诗

郭沫若 《进步赞》 反语中巨大的愤怒。

臧克家 《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 尖锐的政治主题,诗句朴素自然。学生运动中的“诗朗诵”运动

袁水拍 《马凡陀山歌》 与小市民的深刻联系,怪诞与真实的统一,通俗形式。

二、从校园诗人群到“中国新诗派”(一)校园诗人群

1、从生命的“沉潜”到艺术的“沉潜”

“知性的提升与融合”和“文本实验”的自觉

逼视现实的“沉思的诗”。

2、冯至《十四行诗集》

生命体验自觉上升到哲学的层次。西方思潮的影响和东方哲学的底蕴。《甚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深夜又是深山》 将自然流动的美凝定为有法度的美。一系列“流动”与“凝定”的意象。内在诗思与外在形式的和谐。艺术上相对完美,庄严、单纯与从容。(二)中国新诗派

1、形成

北方

诗人

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

阵地

《大公报•文》《文学杂志》《益世报•文》《文艺复兴》《文汇报•笔会副》

南方

诗人

杭约赫、唐湜、陈敬容、唐祈,辛笛

阵地

《诗创造》

联合刊物

《中国新诗》1948

主张

提倡“新诗现代化”。袁可嘉、唐湜、陈敬容

2、“综合”: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

Page 3 of 25 社会的、个人的现实,表现于暗示含蓄,追求思想的感性显现。将意象与思想凝合,传统的主观抒情变为戏剧性的客观化处理。强调“诗的思维与语言的根本改造”。

3、穆旦

○1处于矛盾张力上的“自我”

现代式的困惑、分裂和破碎。《被围者》以“残缺”为中心的现代哲学和诗学。○2“思维的复杂化,情感的线团化”

怀疑的眼光,摆脱二元对立,冷峻的逼视和清醒的超越。

《打出去》《我向自己说》《玫瑰之歌》《出发》《先导》《五月》 ○3“非诗意”的抽象化抒情 拒绝传统意象,冷峭奇峻。

《还原作用》 “使诗的形象现代生活化”,现代人荒诞无奈的生活体验。○4诗的语言的现代化

拒绝文言,“现代汉语写作的最前沿”,鲜明的民族性,沉雄之美。《诗八首》《赞美》

三、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创作

诗的民间资源的新的吸收与创造,“诗的歌谣化”的极致。颂歌为主、大众代言、抒情放逐、朴实易懂、借用民谣。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水》。叙事诗潮流。

第一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范畴、起止年代与标志性事件;熟练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在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基本面貌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把握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的发展脉络;思考各阶段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特点;学会综合运用本章知识指导以后各章的学习。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根本特点

一、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十年

(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文学发展

识记:(1)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2)“五四”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3)“五四”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4)1921年以后涌现出的文学刊物和新文学社团。

(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的文学发展

识记:(1)第二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及其理论主张。(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的主要参与者及其论争的焦点。(4)左翼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5)30年代出现的主要文学流派。

(三)第三个十年(1938—1949)的文学发展 识记:(1)第三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这一时期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抗战初期的文学与解放战争时期文学。(2)抗战初期以街头诗、独幕剧等为代表的文学创作实践。(3)解放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4)国统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5)现代文学阶段结束和当代文学阶段开始的标志。

二、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 识记: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重要特色

一、当代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Page 4 of 25

(一)十七年文学 识记:(1)“十七年文学”是指从1949年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这段时期的文学。(2)“十七年文学”的基本特征。(3)“十七年文学”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二)“文革”时期的文学

识记:(1)“文革”期间的文学,有不同的两个部分:一是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二是秘密或半秘密状态写作和传播的作品,通常称为“地下文学”。(2)公开发表的小说的代表作。(3)《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八个“样板戏”。

(三)新时期的文学

识记:(1)新时期文学是指从“文革”结束后到80年代中期十年左右时间里的文学。(2)新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四)最近十年的文学。

识记:最近十年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二、当代文学的重要特色: 识记:当代文学的重要特色。

第二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爆发及初期新文学创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和意义,着重掌握《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了解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思潮的论战,掌握新文学初期诗歌、小说、话剧、散文的创作实绩。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一、晚清文学的繁荣与五四文学革命 领会: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之间的密切关联。

二、西方文学的译介与五四文学革命

领会:“五四”时期对外国文学的介绍所发挥的进步作用。

三、《新青年》与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 识记:(1)《新青年》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主编是陈独秀。(2)1917年《新青年》上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大幕。领会:《新青年》在整个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四、文白之争及新旧文学的较量

识记:(1)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2)向新文化进行反扑的封建复古派主要有两个:“学衡派”和“甲寅派”。(3)“学衡派”的代表人物、刊物及理论主张。(4)“甲寅派”的代表人物、刊物及理论主张。

第二节 新文学初期的创作实践

一、白话新诗的尝试与开局

识记: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等人对白话新诗的创作尝试。领会:现代白话诗在各种新文学文体中与传统相差最大的原因。

二、现代小说的创新与初成

识记:(1)最能显示文学革命实绩的是鲁迅的小说。(2)积极尝试白话小说的还有陈衡哲、胡适以及《新潮》作家群,包括汪敬熙、罗家伦、杨振声、俞平伯、叶绍钧等。

三、话剧形式的引入与演进

识记:(1)1906年话剧剧团春柳社成立,他们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第三 Page 5 of 25 幕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2)胡适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上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第一部刊载于正式刊物的话剧创作。(3)1921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五四”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社团“民众戏剧社”,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

四、现代散文的发生与发展

识记:(1)1918年4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刊发“随感录”式的短小的时评或杂感。(2)《新青年》“随感录”作者群。(3)周作人对“美文”的倡导。领会:五四时期现代散文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 鲁迅创作的根本价值及文学史意义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鲁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特别对鲁迅作品中的“立人”思想要有所领会;重点掌握鲁迅现实题材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题材的小说集《故事新编》,抒情叙事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以及杂文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第一节 鲁迅的生平思想及文学志向 识记:鲁迅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领会:哪些因素决定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根本价值取向。

第二节 现实题材的小说集《呐喊》、《彷徨》

一、《呐喊》、《彷徨》概述

识记:《呐喊》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初版,收入鲁迅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所作短篇小说14篇;《彷徨》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收鲁迅1924年2月至1925年12月所作的短篇小说11篇。

分析:(1)《呐喊》、《彷徨》的主要思想成就。(2)《呐喊》、《彷徨》的主要艺术成就。

二、最初的三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

识记:《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用白话写成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上第一篇真正现代意义的短篇小说。领会:《药》的双线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效果。

分析:(1)《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的象征意义。(2)《孔乙己》中孔乙己形象的思想蕴涵。

三、不朽的名作《阿Q正传》

识记:《阿Q正传》最初连载于《晨报副刊》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署名巴人。

领会:阿Q精神胜利法的主要体现。

分析:(1)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2)《阿Q正传》的思想蕴涵和艺术成就。

四、探索妇女解放问题的《伤逝》、《祝福》与《离婚》 识记:《伤逝》、《祝福》、《离婚》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领会:(1)《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的典型意义。(2)《离婚》中女主人公爱姑的形象蕴涵。

分析:《伤逝》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

第三节 历史题材的小说集《故事新编》 识记:《故事新编》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除“序言”外,收入了《补天》、Page 6 of 25 《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8篇历史小说。领会:《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分析:《故事新编》在整体上所体现出的历史与现实相交融的特点。

第四节 抒情叙事散文集《野草》与《朝花夕拾》

一、《野草》的思想和艺术

识记:《野草》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先河,1927年出版。领会:《过客》的艺术特点。

分析:《秋夜》的思想蕴涵及其中各种形象的象征意义。

二、《朝花夕拾》的思想和艺术

识记:《朝花夕拾》是鲁迅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的10篇回忆性散文的结集,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了解鲁迅生平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朝花夕拾》的艺术成就。

第五节 社会众生像的艺术记录——浩瀚的杂文创作

识记:鲁迅的杂文,结集的共有14本,包括《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此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篇》中也有许多杂文,鲁迅一生写作的杂文,数量达百余万字。

领会:鲁迅杂文的思想成就。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第四章 郭沫若新诗的开创性和历史剧的独创性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郭沫若的人生道路、美学主张和文学创作过程,识记郭沫若诗歌和历史剧创作概况,重点掌握《凤凰涅盘》、《屈原》等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领会郭沫若诗剧合一的浪漫主义风格。

第一节 诗剧合一的浪漫主义特质

识记:(1)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概况。(2)创造社成立的经过。领会:(1)郭沫若创作的根本特点。(2)郭沫若的美学主张。

第二节 开创一代诗风的《女神》

一、《女神》

识记:(1)《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是中国的第一部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新诗集。(2)《凤凰涅盘》、《天狗》、《晨安》、《炉中煤》等是《女神》中的代表性诗篇。分析:《女神》集中体现出的郭沫若新诗创作的主要特点。

二、《凤凰涅盘》

领会:《凤凰涅盘》的思想意义

分析:《凤凰涅盘》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第三节 独具慧识与创新的《屈原》 领会:郭沫若独特的历史剧观。

分析:历史剧《屈原》的思想蕴涵与艺术成就。

Page 7 of 25

第五章 四大文学社团的贡献与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众多新文学社团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创造社为艺术的文学主张、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语丝社对散文多元形态的贡献;重点掌握各个社团的代表作家如叶绍钧、冰心、朱自清、许地山、郁达夫、闻一多、徐志摩、周作人的创作实践;理解和认识这些社团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影响。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

一、文学研究会概述

识记:文学研究会成立的经过及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

二、叶绍钧的创作实践

识记:(1)叶绍钧的创作概况。(2)《倪焕之》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较有份量的、直接反映“五四”以后的时代形势及其对知识分子命运深刻影响的长篇小说。

三、冰心的创作实践

识记:(1)冰心的创作概况。(2)“爱”是冰心创作的核心思想内容。冰心的“爱的哲学”主要是对母爱、童真与大自然的讴歌。

领会:冰心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及每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四、朱自清的创作实践

识记:(1)朱自清的创作概况。(2)《背影》、《给亡妇》、《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是朱自清最负盛名的散文名篇。领会:《背影》抒发的父子深情。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

第二节 创造社为艺术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

一、创造社概述

识记:创造社成立的经过及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

二、郁达夫的创作实践

识记:(1)郁达夫的创作概况。(2)1921年10月出版的《沉沦》,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分析:《沈沦》的思想意义及其体现的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 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

一、新月社概述

识记:(1)新月社成立的经过。(2)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领会:新月社新格律诗理论提出的背景。

二、闻一多的诗歌创作 识记:闻一多的创作概况。

领会:以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为主要内容的闻一多的“三美”主张。分析:以《死水》为代表的闻一多诗歌的艺术风格。

三、徐志摩的诗歌创作 识记:徐志摩的创作概况。

分析:徐志摩诗歌独特的艺术追求。

Page 8 of 25

第四节 语丝社对散文多元形态的贡献

一、语丝社概述

识记:(1)语丝社成立的经过。(2)语丝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散文创作为主的作家群体,语丝社最具代表性的创作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创作,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创作。(3)“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是:排旧除新、放纵而谈、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

二、周作人的创作实践

识记:(1)周作人的生平和创作概况。(2)周作人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领会:周作人散文前后期的不同特点。分析:周作人散文创作的艺术风格。

第六章 革命文学的兴起与30年代的文学思潮流派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20年代末关于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了解30年代初“左联”成立的经过、主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掌握左翼代表作家蒋光赤、柔石、张天翼、沙汀、艾芜等的创作;掌握萧军、萧红及东北作家群的创作;了解30年代文坛的繁荣局面;掌握废名等“京派”作家的创作风格;掌握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

第一节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 识记: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者是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主要有郭沫若、成仿吾、蒋光慈、钱杏邨等。

领会:(1)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2)革命文学论争的影响与意义。

第二节 “左联”的成立及左翼作家群的创作

一、“左联”成立的经过、主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 识记:“左联”成立的经过。

领会:(1)“左联”的历史贡献。(2)“左联”的历史局限

二、萧军、萧红及东北作家群的创作 识记:(1)萧军、萧红的创作概况。

领会:(1)萧军小说强悍、粗犷而又沉毅的特色。(2)萧红小说散文化的特点。分析:(1)《生死场》、《呼兰河传》各自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第三节 “京派”、“海派”及30年代文坛的繁荣

一、30年代文坛的繁荣局面

识记:(1)30年代主要的小说创作流派:社会剖析派、“京派”和现代派(包括心理分析派和新感觉派)。(2)各流派的代表作家及艺术追求。领会:30年代文坛繁荣局面的原因及表现。

二、“京派”文学

识记:(1)“京派”文学共同的审美追求。(2)废名、萧干的创作概况。分析:废名小说《菱荡》的艺术特色。

第七章 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等人的小说创作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等人的小说创作概况,领会这几位作家创作的根本特点和不同的艺术风格,掌握《子夜》、《家》、《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边 Page 9 of 25 城》等几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一节 《子夜》及茅盾对现代长篇小说的贡献

一、茅盾小说创作概况

识记:(1)茅盾的生平和创作概况。(2)《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子夜》中的人物形象。

领会:(1)茅盾小说创作的四个阶段及每一阶段的特点。(2)茅盾小说的总体特点。(3)《林家铺子》的思想主题。(4)“农村三部曲”共同的思想主题。

二、《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的贡献

识记:(1)《子夜》原名《夕阳》,1933年由上海光明书店出版。(2)《子夜》标志着茅盾创作的一个高峰,它继承了由鲁迅奠定的现实主义传统,把长篇写实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里程。

分析:(1)《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2)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形象的典型意义。

第二节 《家》及巴金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识记:(1)巴金的创作概况。(2)《家》、《寒夜》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领会:(1)巴金创作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及每一阶段的主要特点。(2)巴金小说创作的总体特点。(3)从“激流三部曲”到《寒夜》巴金风格的发展深化。分析:(1)《家》中的觉慧、觉新等人物形象。

第三节 《骆驼祥子》及老舍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识记:(1)老舍的创作概况。(2)《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小说中人物形象。领会:(1)老舍创作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及每一阶段的主要特点。(2)老舍小说创作的总体特点。(3)老舍小说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分析:(1)《骆驼祥子》中祥子、虎妞形象的典型意义。(2)《四世同堂》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第四节 《边城》及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一、《边城》:沈从文的审美理想和执着追求

识记:(1)沈从文的创作概况。(2)《边城》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领会:(1)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总体特点。(2)为什么说《边城》中的老船夫是人性“善”的化身。(3)沈从文是如何在“边城”世界里寄托个人美好的社会理想的。

分析:(1)《边城》、《萧萧》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2)为什么说《边城》中的翠翠是人性“美”的化身。(3)《边城》所体现的沈从文小说的风格特色。

二、风格的难以概括即沈从文的风格

领会:沈从文小说创作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的艺术个性。

第八章 曹禺、夏衍、田汉等人的戏剧创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曹禺文学创作道路及其主要话剧创作的基本情况,识记曹禺剧作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重点掌握《雷雨》、《日出》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以及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熟练掌握夏衍、田汉剧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Page 10 of 25 第一节 《雷雨》、《日出》及曹禺剧作的艺术风格

一、曹禺戏剧创作概况 识记:(1)曹禺的生平和创作概况。(2)曹禺的“四大名剧”包括《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

领会:曹禺戏剧创作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有多方面的因素。

二、《雷雨》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识记:(1)四幕剧《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完成于1933年,1934年《文学季刊》第3期全文刊载。1936年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正式出版单行本。(2)《雷雨》中的人物形象。领会:《雷雨》在展示家庭悲剧和社会悲剧的同时,还表现了一种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命运的悲剧。

分析:(1)《雷雨》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2)周朴园、蘩漪等形象的典型意义。

三、《日出》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识记:(1)四幕剧《日出》是曹禺的第二部重要剧作,最初发表在1936年《文季月刊》第1至第4期,同年1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2)《日出》中的人物形象。

领会:从《雷雨》到《日出》曹禺剧作的发展变化。分析:陈白露形象的典型意义。

四、《原野》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识记:(1)三幕剧《原野》创作于1936年,1937年8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2)《原野》中的人物形象。(3)《原野》是曹禺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描写“农村”题材。领会:(1)《原野》如何体现了曹禺剧作独特的一以贯之的追求。(2)《原野》在哪些方面受到了美国作家奥尼尔《琼斯皇》的影响。

五、曹禺剧作的艺术风格

分析:曹禺剧作所体现出的艺术风格。

第二节 夏衍、田汉等人剧作的艺术风格

一、《上海屋檐下》及夏衍剧作的基本风格 识记:夏衍的创作概况。

分析:(1)《上海屋檐下》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2)夏衍剧作的基本风格。

第九章 臧克家、戴望舒、艾青等人的诗歌创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臧克家、戴望舒、艾青等人诗歌创作的概况,领会他们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掌握《雨巷》、《老马》、《大堰河——我的褓姆》等重要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了解现代派诗歌与街头诗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戴望舒与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一、30年代现代派诗歌出现的背景及特点

领会:(1)30年代现代派诗歌出现的背景及特点。(2)现代诗派对中国新诗发展的贡献。

二、《雨巷》及戴望舒诗歌的基本特点

识记:(1)戴望舒的创作概况。(2)1928年,戴望舒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诗篇《雨巷》,由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名。

领会:戴望舒诗歌所受到的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双重影响。

分析:(1)《雨巷》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2)戴望舒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

Page 11 of 25

第二节 臧克家等人诗作的风格特色

一、《老马》及臧克家诗作的基本风格

识记:(1)臧克家的创作概况。(2)臧克家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领会:臧克家诗歌“意新语工”艺术追求。

分析:(1)《老马》一诗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点。(2)臧克家诗歌的基本风格。

二、田间街头诗歌的风格特色

识记:(1)田间的创作概况。(2)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领会:田间诗歌“鼓点式”的特点。

分析:《给战斗者》、《她也要杀人》的主题蕴涵与艺术特点。

第三节 艾青:现代诗歌的又一个高峰

识记:(1)艾青的生平和创作概况。(2)《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色彩的抒情诗。

领会:(1)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是艾青诗歌创作最重要的审美追求。(2)艾青诗歌既植根于现实土壤,又洋溢着浪漫主义激情的特色。

分析:(1)《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2)艾青诗歌的独特风格。(3)为什么说艾青的诗歌是继郭沫若以后中国现代新诗的第二座高峰。

第十一章 赵树理、孙犁等解放区文学创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赵树理、孙犁创作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小二黑结婚》、《荷花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赵树理小说在写农村生活、刻画农民形象以及追求民族风格等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掌握孙犁小说在刻画农村女性形象,以及纤丽的笔触与真诚感情相融合等方面体现出的独特风格;掌握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王贵与李香香》、《白毛女》等作品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第一节 赵树理、孙犁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一、《小二黑结婚》及赵树理小说的基本风格

识记:(1)赵树理的创作概况。(2)《小二黑结婚》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解放区最早出现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3)《小二黑结婚》中的人物形象。领会:《小二黑结婚》如何创造了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审美趣味的艺术形式。分析:(1)赵树理的小说的民族风格。

第二节 丁玲、周立波等人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及丁玲小说的主要价值

识记:(1)丁玲的生平和创作概况。(2)《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1)《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思想主题的深刻性。(2)《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艺术特色。

二、《暴风骤雨》及周立波小说的风格特色

识记:(1)周立波的创作概况。(2)《暴风骤雨》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暴风骤雨》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第三节 《王贵与李香香》、《白毛女》等解放区的诗歌和戏剧

一、《王贵与李香香》:现代叙事长诗的新探索

Page 12 of 25 识记:李季的创作概况。

领会:《王贵与李香香》为我国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发展做出的贡献。分析:《王贵与李香香》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二、《白毛女》:现代新歌剧的新尝试

识记:《白毛女》是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编演的,由贺敬之、丁毅执笔完成,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部大型歌剧。

领会:(1)《白毛女》人物和环境的典型化特点。(2)《白毛女》是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新的歌剧样式。

分析:《白毛女》表现的时代主题。

第十二章 钱钟书、张爱玲等国统区文学创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统区文学创作的概况,领会钱钟书、张爱玲等人的创作风格,识记国统区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品,重点掌握《围城》、《传奇》、《流言》、《马凡陀的山歌》这几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国统区讽刺文学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钱钟书和他的《围城》

一、钱钟书的创作概况及基本风格 识记:钱钟书的创作概况。

领会:钱钟书小说高超的讽刺幽默色彩。

二、《围城》的思想蕴涵与哲学意蕴

识记:《围城》最初连载于上海《文艺复兴》1946年第2期至1947年第6期,1947年由上海晨光公司出版单行本。领会:“围城”的含义。

分析:(1)《围城》的思想意蕴。(2)《围城》的艺术成就。(3)《围城》塑造的一群现代新儒的典型意义。

第二节 张爱玲的《传奇》与《流言》

一、《传奇》及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风格

识记:(1)张爱玲的创作概况。(2)《金锁记》、《倾城之恋》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领会:张爱玲小说传奇性的故事以及弥漫于其中的梦魇般的氛围。

分析:(1)《金锁记》的悲剧意蕴与艺术特色。(2)《倾城之恋》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二、《流言》及张爱玲散文的艺术价值

识记:《自己的文章》、《中国人的宗教》等是张爱玲散文的名篇。领会:张爱玲散文对“私语”诉说模式成功运用。

第三节 “七月”派的诗歌和小说

识记:(1)“七月”派概况。(2)“七月”派诗歌和小说的代表作家及创作概况。领会:“七月”诗派的共同特点。

分析:路翎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

第四节 “九叶”诗派

识记:(1)“九叶”诗派概况。(2)穆旦的创作概况。领会:“九叶”诗派共同的审美追求。

Page 13 of 25 分析:穆旦诗歌独特的艺术成就。

第五节 《马凡陀的山歌》等国统区的讽刺文学 识记:《马凡陀的山歌》是诗人袁水拍用笔名马凡陀发表的一百多首山歌的汇集,是这一时期政治讽刺诗的杰出代表。

领会:《马凡陀的山歌》在新诗民族化、大众化方面的新尝试。

第十三章 新中国十七年的小说创作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中国十七年的小说创作概况;掌握《红日》《红旗谱》《红岩》《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三家巷》等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掌握《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艳阳天》等农村题材长篇小说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掌握《上海的早晨》等工业题材长篇小说及历史小说《李自成》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掌握短篇小说《山地回忆》《百合花》《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第一节 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

一、《红日》、《红旗谱》、《红岩》

识记:《红日》、《红旗谱》、《红岩》的作者、出版时间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领会:《红旗谱》所表现的中国农民从自发反抗到在党的领导下自觉地进行武装斗争的成长历程。

分析:(1)《红日》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2)《红旗谱》中农民英雄朱老忠形象的典型意义。(3)《红旗谱》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4)《红岩》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

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

识记:《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的作者、出版时间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领会:《林海雪原》所显示的我国当代小说中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相结合的发展趋向。

分析:(1)《保卫延安》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2)《林海雪原》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

三、《青春之歌》

识记:(1)杨沫的创作概况。(2)《青春之歌》、《三家巷》中的人物形象。(3)《青春之歌》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表现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领会:《青春之歌》是如何塑造卢嘉川、江华、林红等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的。

分析:(1)《青春之歌》的思想主题与艺术成就。(2)《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的典型意义。

第二节 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

一、《三里湾》、《山乡巨变》

识记:赵树理、周立波建国后的创作概况。

分析:(1)《三里湾》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2)《山乡巨变》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

二、《创业史》、《艳阳天》

识记:(1)柳青、浩然的创作概况。(2)《创业史》是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史诗性长篇小说。

分析:(1)《创业史》的思想主题与艺术成就。

Page 14 of 25 第三节 《上海的早晨》等其它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

一、《上海的早晨》、《百炼成钢》

识记:《上海的早晨》、《百炼成钢》的作者、出版时间。领会:《上海的早晨》、《百炼成钢》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

第十四章 新中国十七年的诗歌创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中国十七年诗歌创作的基本概况;重点掌握闻捷、李瑛、李季等人的抒情叙事诗的创作风格;郭小川、贺敬之等人的政治抒情诗的创作风格;以及邵燕祥、张志民、蔡其矫、公刘、流沙河等其它诗人的创作特点。

第二节 郭小川、贺敬之等人的政治抒情诗

一、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 识记:郭小川的创作概况。

领会:郭小川建国后诗歌创作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及每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艺术特点。

二、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 识记:贺敬之的创作概况。

领会:(1)贺敬之建国后诗作的两类不同题材及各自的特点。(2)《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的艺术特色。

分析: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 其它诗人的诗歌创作

一、邵燕祥、张志民的诗歌创作

识记:邵燕祥、张志民的诗歌创作概况。

领会:(1)邵燕祥诗歌创作所经历的两个时期及每一时期的特点。(2)张志民诗作的艺术风格。

第十五章 新中国十七年的散文创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中国十七年的散文创作概况;重点掌握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表现主题和艺术特色;重点掌握魏巍、穆青的报告文学创作风格;了解杂文在十七年时期的新发展,重点掌握邓拓杂文的独特艺术个性。

第一节 杨朔、秦牧、刘白羽等人的散文创作

一、杨朔的散文创作 识记:杨朔的创作概况。

领会:杨朔散文是如何将“诗化”、“小说化”和“通讯化”融于一体的。

分析:(1)《茶花赋》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2)杨朔散文的艺术风格。

二、秦牧的散文创作 识记:秦牧的创作概况。

领会:秦牧散文是如何较好地把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融于一体的。分析:以《社稷坛抒情》为代表的秦牧散文的艺术风格。

第二节 魏巍等人的报告文学

一、魏巍的报告文学创作。

Page 15 of 25 识记:魏巍的创作概况。

二、穆青的报告文学创作

识记:穆青报告文学的创作概况。

第三节 杂文在当代的新发展

识记:(1)1961年,邓拓在《北京晚报》上以马南邨的署名开辟了《燕山夜话》专栏,后来出版了分集的五册《燕山夜话》。(2)1961年,应《前线》杂志邀请,邓拓与吴晗、廖沫沙共同开辟“三家村札记”的杂文专栏。领会:邓拓杂文的艺术风格。

第十六章 新中国十七年的戏剧创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中国十七年戏剧创作的基本概况,掌握老舍的现实主义题材剧作《茶馆》、《龙须沟》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掌握郭沫若、田汉、曹禺等人的历史题材剧作,掌握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关汉卿》、《胆剑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第一节 老舍的《茶馆》等现实题材剧作

一、《茶馆》的思想内涵

识记:(1)老舍建国后的话剧创作概况。(2)《茶馆》中的人物。分析:《茶馆》的思想成就。

二、《茶馆》的艺术成就

领会:《茶馆》开启的北京历史风情画。

分析:(1)《茶馆》的艺术成就。(2)《茶馆》主人公王利发形象的典型意义。

三、《龙须沟》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

识记:(1)话剧《龙须沟》共三幕六场,1950年发表于《北京文艺》创刊号。(2)《龙须沟》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龙须沟》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

第二节 郭沫若、田汉、曹禺等人的历史题材剧作

一、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 识记:郭沫若历史剧创作概况。

领会:《蔡文姬》的思想意义与艺术特点。

二、田汉的历史剧《关汉卿》

领会:(1)《关汉卿》是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想象之间的关系的。(2)《关汉卿》是如何塑造关汉卿这一形象的。

分析:《关汉卿》为代表的田汉历史剧创作的基本风格。

第十七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创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文革时期的文学创作概况,领会这一特殊时期特殊的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识记文革时期的小说、诗歌、戏剧创作情况,着重掌握《金光大道》为代表的小说、“手抄本”小说、地下诗歌的主要特点,理解“三突出”原则和高、大、全审美模式。

第一节 特殊时期特殊的文学现象

领会:“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的特殊文学现象的背景及影响。

Page 16 of 25 第二节 《金光大道》等小说创作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小说创作概况

识记:“文化大革命”时期三种不同类型的小说创作概况及价值。

二、《第二次握手》等“手抄本”小说

识记:(1)“文革”时期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手抄本”小说。(2)《第二次握手》中的人物形象。

领会:“手抄本”小说的影响与意义。

第三节 地下诗歌创作

一、老一代诗人

识记:老一代诗人的主要代表。

领会:老一代诗人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二、年轻一代诗人

识记:(1)年轻一代诗人的主要代表。(2)“白洋淀诗群”、“贵州诗人群”。(3)食指、黄翔、哑默等的创作概况及影响。

领会:(1)“白洋淀诗群”共同的诗歌追求。(2)青年诗人“地下诗歌”创作的价值及影响。

第四节 八个样板戏的问世 识记:八个样板戏。

领会:“样板戏”的价值与局限。

第十八章 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开放性发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开放性发展,掌握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文化小说、军事小说、历史小说等的主要特点,着重掌握这几类小说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第一节 伤痕小说

识记:(1)“伤痕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作品。(2)“伤痕文学”的主要特征。(3)刘心武的创作概况。(4)《班主任》、《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人物形象。领会: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分析:刘心武《班主任》中宋宝琪、谢惠敏两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第二节 反思小说

识记:(1)“反思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作品。(2)“反思文学”的主要特征。(3)王蒙、张贤亮、古华新时期的创作概况。

领会:(1)王蒙《活动变人形》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批判意识。

分析:(1)张贤亮《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思想蕴涵。(2)古华《芙蓉镇》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第三节 改革小说

识记:(1)工业改革题材和农村改革题材的代表性作家作品。(2)蒋子龙、高晓声、贾平凹、张炜的创作概况。

领会:(1)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的思想意义。(2)张炜《古船》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3)贾平凹《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共同表现出的思想主题。

Page 17 of 25 分析:(1)高晓声“陈奂生系列”小说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2)《陈奂生上城》中主人公陈奂生的典型意义。

第四节 文化寻根小说

识记:(1)文化寻根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作品。(2)汪曾祺、阿城、莫言、张承志的创作概况。

领会:(1)汪曾祺小说多义的主题内涵。(2)张承志小说特有的文化意蕴。

分析:(1)《受戒》为代表的汪曾祺小说创作的独特追求。(2)阿城小说《棋王》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3)《棋王》主人公王一生的典型意义。(4)《红高粱》为代表的莫言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第五节 军事小说

识记:新时期军事题材小说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领会:(1)徐怀中《西线轶事》的思想蕴涵与人物塑造。(2)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的思想蕴涵。

分析: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

第六节 历史小说

识记: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领会:(1)新时期历史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2)新时期历史小说的重要 成就。

第七节 先锋小说

识记:新时期先锋小说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领会:(1)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在先锋小说的发展中的开创性。(2)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等作品的先锋性。(3)先锋小说的普遍表现方式。

第十九章 新时期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形态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时期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形态,了解现实主义诗歌、朦胧诗以及后朦胧诗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识记艾青、绿原、曾卓、牛汉、北岛、顾城、舒婷等诗人的创作概况;着重掌握《重读〈圣经〉》、《回答》、《一代人》、《致橡树》、《双桅船》、《麦地》、《山民》等重要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其所代表的诗人创作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 现实主义诗歌的挺进

一、艾青的诗

识记:艾青新时期诗歌创作概况。

分析:艾青新时期诗歌创作所取得的新突破。

二、“七月派”诗人的诗

识记:“七月派”诗人新时期的创作概况。

领会:(1)绿原的新时期诗歌创作的特点。(2)曾卓新时期诗歌创作的特点。(3)牛汉

新时期诗歌创作的特点。

三、邵燕祥、公刘、流沙河的诗

识记:邵燕祥、公刘、流沙河新时期的创作概况。

第二节 朦胧诗的兴盛

一、朦胧诗概述

Page 18 of 25 识记:(1)“朦胧诗”的崛起是新时期诗歌运动中最重要的事件。(2)“朦胧诗”的代表性诗

人诗作。

二、北岛的诗

识记:北岛的创作概况。

领会:北岛《回答》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点。

分析:北岛诗歌创作的特点。

三、顾城的诗

识记:(1)顾城的创作概况。(2)顾城被称为“童话诗人”。

分析:顾城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四、舒婷的诗

识记:舒婷的创作概况。分析:舒婷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第三节 后朦胧诗的崛起

识记:(1)人们对后朦胧诗群的称谓:“第三代”、“新生代”、“后崛起”、“后新诗潮”诗人等。(2)后朦胧诗群的代表有:“莽汉主义”、“他们”诗群、“非非主义”、“新古典主义”等。

领会:新生代诗人诗歌创作的共同特点。

分析:(1)韩东《有关大雁塔》的艺术特色。(2)海子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

第二十章 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多元化格局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多元化格局概况,掌握老作家散文的新发展,重点掌握巴金、冰心、孙犁、杨绛的散文风格;掌握中青年作家群的散文创作特点,重点掌握贾平凹、史铁生、周涛的散文风格;掌握女性作家群的散文创作特点,重点掌握张洁、张抗抗、唐敏、叶梦、斯妤的散文风格;掌握学者式文化散文的高潮,重点掌握唐弢、季羡林、黄永玉、余秋雨的散文风格;掌握新时期的杂文与报告文学的繁荣发展。

第一节 老作家散文的新收获

一、巴金的《随想录》

识记:巴金的《随想录》共分为五集:《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每集30篇,共150篇,42万字。

分析:《随想录》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

二、冰心、孙犁、杨绛的新时期散文创作 识记:冰心、孙犁、杨绛新时期散文创作概况。

第二节 贾平凹、史铁生、周涛等中青年作家的散文创作

识记:贾平凹、史铁生、周涛的散文创作概况。

领会:(1)贾平凹散文对自然美、人性美、风俗美的采撷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第四节 唐弢、季羡林、余秋雨等人的学者式文化散文创作

识记:余秋雨的创作概况。

分析: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的基本文化意义。

第五节 新时期的杂文与报告文学 识记:(1)邵燕祥的杂文创作概况。

Page 19 of 25 领会:(1)新时期杂文的发展概况。(2)新时期报告文学发展经历的三个主要阶段及每一阶段的特点、代表性作家作品。

第二十一章 新时期戏剧的多样性探索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时期戏剧多样性探索的发展概况;掌握《丹心谱》《陈毅市长》《报春花》《左邻右舍》《家庭大事》《明月初照人》《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楼》的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特点;掌握戏剧革新与探索的总体艺术成就,重点掌握《绝对信号》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掌握《狗儿爷涅盘》《桑树坪记事》《棋人》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第三节 戏剧高品格的追寻

——《狗儿爷涅盘》、《桑树坪记事》、《棋人》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识记:(1)刘锦云、过士行的创作概况。(2)《桑树坪纪事》是陈子度、杨健和朱晓平根据朱晓平的系列小说《桑树坪纪事》、《桑原》和《福林和他的婆姨》改编的,被认为是

新时期话剧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第二十二章 9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发展的新动向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9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发展的新动向;掌握现实主义主潮和现代主义思潮的创作概况;重点掌握陈忠实、余华、张炜、王蒙、张平、阿来、王安忆、池莉、张洁、王朔、王小波、韩少功、莫言等作家的艺术风格;掌握当代文学多种风格流派的相间并存的特点。

第一节 90年代以来文学发展概述

领会:(1)90年代当代文学格局是一个多元、开放的格局。(2)90年代文学发展的新特

点。

第二节 现实主义主潮的不断发展

一、陈忠实、余华、张炜等作家的文学创作

识记:陈忠实、余华的创作概况。领会:余华小说的实验性特点。

二、王安忆、池莉等作家的文学创作

识记:(1)王安忆、池莉、张洁等的创作概况。(2)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分析:(1)王安忆小说《长恨歌》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2)池莉小说《来来往往》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

第三节 现代主义等文艺思潮的不断渗入

一、王朔、王小波等作家的文学创作

识记:王朔的创作概况。

领会:(1)王朔小说的调侃特色。(2)王朔小说塑造的一个个“边缘人”形象。

分析:(1)王朔小说《看上去很美》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韩少功、莫言等作家的文学创作

识记:韩少功的创作概况。

分析:(1)韩少功小说《马桥词典》的主题蕴涵与艺术特色。

第四节 多种风格流派的相间并存

Page 20 of 25 领会:(1)90年代文学多元化发展的总体特点。(2)女性小说和晚生代小说的特点。(3)

网络文学的特点 一编 小说部分 ]e ,;v#_

1,鲁迅:《在酒楼上》 35GW2C P

(1),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分析: O[K“g _?

①”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而小说叙述者'我'则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而吕纬甫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的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述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PW/+ [}

②”关注吕纬甫讲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这其实是两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有一种人情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情绪“,”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叙述者'我'更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也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否定,正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从而'我'与吕纬甫之间呈现为一种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这种辩难性正是鲁迅小说思维的体现,是鲁迅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在小说文本层面的印证。“ G{oH8jIHx0

细读小说文本,作出你自己的分析。A@ hi'o8D1

(2),这篇小说关于”废园“里的”老梅“的描写是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细读这段文字,体会它的写法的精妙处,并结合上下文的描写,体会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3),有进一步研究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1956年,曹聚仁北上访问已72岁的周作人,谈到鲁迅的作品。曹聚仁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在酒楼上》,周作人同意曹聚仁的看法,?quot;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参看曹聚仁:《与周启明先生》)。--你同意周作人的评价吗?能否结合文本的描写,谈谈你对“鲁迅气氛”的理解,并以这样的眼光去重读鲁迅的其他小说,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Z'-PvM<0m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 GPjS95

《孤独者》、《伤逝》。均收《彷徨》,是《在酒楼上》同时期的关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gp2PS+ NT

【参考书(篇)目】 t b_|[ do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1 期。;t3?L 1qVa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3 期。Rf 1}m/]W

卢今:《〈在酒楼上〉讲解》,收《走进鲁迅世界》(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r $*¬0q

2,鲁迅:《铸剑》 [s &Qp w

(1),重点阅读(最好能朗读)小说中关于“铸剑开炉”、“以头相搏”的场面描写,细心体味鲁迅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对比你原来读过的鲁迅作品,你对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新的体认? $%E4Ujat*6

(2),“三头相搏”的场面无疑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顶点,在大多数作家的笔下,小说都到此嘎然而止;但鲁迅却偏要精心安排“复仇完成以后”情节的新的发展,于是出现了“辨头”的闹剧,“三头并葬”的滑稽戏,到最后的“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quot;狂欢节“,小说又出

Page 21 of 25 现了一个高潮。请想想,小说的前后两个高潮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ETy8T)_

请细心比较前后的文字,作者的叙述语调(以及内在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或许会意识到鲁迅的这篇小说原来存在着两个调子,再去重读全篇小说,体会这”两种调子“在小说中的相互纠缠,渗透,对峙,消解,起伏,激荡,并由此体味作者深广的忧愤和内心的矛盾与痛苦。@AzK`z x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分析”黑的人(宴之敖者)“的形象,还可以联系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例如《理水》里的夏禹和他的弟子,《非攻》里的墨子,《过客》(见《野草》)里的主人公,《孤独者》里的魏连殳--他们都是鲁迅作品中的”黑色家族“的成员,从外貌到内心世界和性格都有相似之处,并注入了鲁迅的主体精神(”宴之敖“本是鲁迅的笔名,鲁迅还说过:”我就是魏连殳“)。可以就此写一篇小论文。R~*hyed~ n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 ”3 ? Y

《补天》、《理水》、《非攻》。都是《故事新编》里的小说,并且都可以从“两个调子”的角度去阅读。

【参考书(篇)目】 ko j ZH< R

钱理群:《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RsG}w¬i W

残雪:《艺术复仇--读〈铸剑〉》,收《21世纪:鲁迅和我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m:2xvrx

钱理群:《〈故事新编〉解说》,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N^))ee9PU

高远东:《〈铸剑〉讲解》,收《走进鲁迅》(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i5 E c B

3,废名:纸坊记•楔子(外四篇)P^ SJY$I|~

选录本文及所附的《菱荡》(节选)、《桥•灯笼》(节选)、《莫须有先生传•这一回讲到三脚猫》(节选)、《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莫须有先生动手著论》(节选)四则文字,是为了展示废名小说语言的五度变化,废名小说创作始于1922年,终于1948年,几乎与现代文学相起讫。作为极负盛名的”文体家“,他在语言上的极端追求和极力变化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纺纸记•楔子》背后的思想相当复杂晦涩,因而本节的阅读仅从体会其语言特点的角度进行。:}{<&5C~p

《菱荡》是废名早期短篇小说,这是一种几乎没有”故事“的小说,一切依赖于”情境“来组织,大量的景物描写和随意的人物点染是其特点,语言清新流利,运转自如,体现了很高的水平。/)0Ad)5P

《桥》的创作延续十多年,是由一段段可自独立的章节组成的长篇,在这部作品中,废名进行了艰苦的语言探索,”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极端俭省的文字使得意象既繁密又超出常理地跳跃,修辞上也有较为极端的探索,成败皆有例证。本选段中描写琴子的想象就是一个漂亮的修辞例子。Opm8 ”y{B<

《莫须有先生传》与《桥》在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反,这个长篇用的是可以称为放肆的文字进行叙述,不衫不履,几乎毫无节制,在这里,废名把语言试验推到另一个极端。q3X7 J[ 5u

《纺纸记》是废名拟想中的又一个长篇,但没有完成,只留下这个《楔子》,其晦涩难懂较之《莫须有先生传》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在对语言的控制上明显比后者精致,如风行水上,起落无痕,抛开其他方面不论,这则文字所达到的水平在汉语文本中是极高的。s %+1 ¬mG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是抗战后的长篇,此时废名已宣称不写小说,专写散文,碍于约稿,乃有此作,但废名基本上是将这部小说当散文写的,由于思想经历的变化,本作返

Page 22 of 25 朴归真,语言极为平易,可称“无意为文”了。>&51 t wo

前面所讲是废名作品间的“异”,实际上各期之间的“同”是不可能完全没有的,能否在所提供的文本中找到具体的句例。o ¬dOsrP: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bMU&&}c-

《浣衣母》、《竹林的故事》、《河上柳》;《桥》“习字”、“杨柳”、“花红山”、“桥”;《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下乡”、“这一章说到不可思议”;《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莫须有先生买白糖”、“民国庚辰元旦”。&#CNc/U=)[参考书(篇)目] 0~j¬=;¬93

周作人:《莫须有先生传•序》,《周作人文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9月。7¬le.Fo,¬

吴晓东:《背着语言的筏子--废名小说〈桥〉的诗学研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1期。@w“L N_ J

4,茅盾:《子夜》选读 tJ)t0 I

重点琢磨有关吴老太爷的”都市感觉“的文字,体味语言的声、色变幻和节奏感;并注意作者(或通过人物之口)所作的分析性文字,进而体会本节描写的象征意义与在全书结构上的作用,从而把握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S6 vY ]z 2

《子夜》、《霜月红似二月花》。进一步体会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体味茅盾长篇小说的艺术(结构,语言,人物)。¬ A&$,” m 【参考书(篇)目】!^ mr a “

王中忱:《都市空间.时代性.革命现实主义--读〈子夜〉》,收《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导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F Ff?X 5,沈从文:《边城》(节选)w1,8 6]X

(1),在了解全篇故事,把握小说的基本情调的基础上,对下列文字作逐字逐句的细读,细心体味作者笔下人的心灵,人与人关系,以及相应语言的明净的美,进而体会作者所说的他的写作与水的关系:!TTcFl

①五月端阳之夜,翠翠与二老第一次相遇(”潭上那只白鸭慢慢向翠翠所在的码头边游来。………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V3g C#ONA

② 月夜翠翠与爷爷的谈话,睡梦中听见二老唱歌的幻觉(”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祖父心里想:'做梦一辈子更好……')2!: 5Z“ _

(2),认真思考与分析;翠翠、祖父、二老、大老……这样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却得不到他们所期望的幸福,作者对这样的悲剧有怎样的感悟和情感反应?再仔细体会小说结尾(”可是到了冬天……也许'明天'回来!“)给你的感受。U} @ 66d2

(3),有学习与研究兴趣的同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边城》作进一步的解读与研究:例如,从湘西地域文化、民俗学的角度,从诗化小说与语言的角度看《边城》,或联系沈从文其他关于湘西的小说,并与他的城市小说相对照,看沈从文笔下湘西社会在现代史中的缓慢变化,以及沈从文对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的独特洞察与思考。R Z&I = C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V!*-

《边城》(全书)、《长河》、《丈夫》、《萧萧》、《新与旧》、《灯》、《湘西》、《湘行散记》。s3S;1 #

【参考书(篇)目】 0p IIu /X

汪曾祺:《沈从文和他的〈边城〉》,《又读〈边城〉》,分别收入《汪曾祺全集》

3、5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mH!-eW 《沈从文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u^ 9D r

Page 23 of 25

赵园:《〈边城〉--一个关于水的故事》,收《新讲台:学者教授讲析新版中学语文名篇》,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XK=V |yVTg 6,老舍:《骆驼祥子》节选 `jK8B uy

(1),读老舍的作品,一定要抓住他的语言。要重点揣摩以下几个片段: ~ MvOTf&)z

①小说开头对祥子其”人“其”车“的描写--请注意作者怎样在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注入自己的”陶醉“之情,进而体会老舍语言中的诗意; &^|srb-xpA

② 祥子牵着骆驼走夜路的描写--请琢磨祥子夜行的神态、心理,破晓时分天色的变化,作者观察之入微,描写之细致与层次感,进而领会老舍语言”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的特点; 7;Q ^b p>3

③祥子回到北京城喝馄饨、吃老豆腐,”站起来,他觉出他又像个人了“的描写--注意老舍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心理的深刻体察,传神的细节描写,进而体会作为”北京市民诗人“的老舍的价值。-{ep^@J

(2),有研究兴趣的同学可进一步思考与讨论:老舍与沈从文一样关注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冲突,而他的独特之处在哪里?也可以尝试写一篇《老舍与北京城》的论文。_ wZna_3 0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PT)A)Y!F

《骆驼祥子》(全书)、《离婚》、《我这一辈子》(以上中长篇小说)、《断魂枪》、《老字号》、《月牙儿》(以上短篇小说)。'L0b2 I<>s 【参考书(篇)目】 O8m:S8 d

赵园:《永远的洋车夫--读〈骆驼祥子〉》,收《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导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tnc}`w]Jfc

樊骏:《认识老舍》(上)、(下),载《文学评论》1996年5,6 期。7,老舍:《正红旗下》(节选)BI D,g B e

(1),在《正红旗下》里,老舍作为满族的后裔,讲述了一个满族北京市民衰败的故事。细读”大姐的公、婆和大姐夫“这一节(特别是大姐的公公和他的儿子”放花炮“那一段),体会作者所说的”生活的意义,在他们父子看来,就是每天要玩耍,玩得细致,考究,入迷“的含义,并体味作者叙述、描写的语气与复杂心态。*d};/y?7¬

(2),写得更为传神的是二哥福海,作者对他怀有什么样的情感,为什么?细读二哥”请安“和他安排”洗三“的两个场面,注意作者如何将对人物的描写与分析两者有机结合,注意体味老舍洗炼纯净的北京话中的幽默感与韵味。-x O ”A ,(3),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老舍与沈从文都是少数民族的作家,是否可从这一角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一种解读。如有兴趣,不妨一试。'm](25(+*r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6X NwGJf

可与已选入本读本的同写在五六十年代的戏剧《茶馆》对照起来读。0fB FcL sl 【阅读参考书(篇)目】

赵园:《北京:城与人》,重点阅读《旗人现象》一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UGjZm2 8,施蛰存:《梅雨之夕》 WA 9 U }.细心体味小说中的“我”与那位躲雨的“姑娘”邂逅相遇中“心理的过程”,注意作者怎样精细地写出“我”的精神的最微妙的变化,莫名的感觉,不由自主的行动背后隐秘的动机,并通过对作品重点段落的朗读,感受作品中淡淡的诗意与惆怅之情,进而把握施蛰存?quot;心理分析小说“的特点。8 d NB hR4

9,萧红:《呼兰河传》(第三章)i 3 t H

1,这是一篇回忆体的小说:是成年的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作者的叙述出入于成年与童年的不同视角,都市与乡村的不同情境

Page 24 of 25 之间。根据这一特点,阅读的重点有二:一是儿童视角下的世界--可着重体味与分析以下段落:①第一节儿童眼睛里的后花园(”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②第六节”我“第一次走出后花园对外部世界的最初感受(”有一天,他们把我带到南河沿上去了……祖母死了,我竟聪明了“);③第七、八节,”我“跟祖父学诗,也即第一次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时”我“的独特反应与理解。其次,要注意小说时隐、时现(第二节结尾,第三节,第四、五节结尾……)的寂寞感,特别要细细体味全章结束时”祖父几乎抱不动我了“这一句给你的感受:这些都构成了小说的潜流,与前述充满童趣的欢乐的调子与纯真之美形成鲜明的对照,显然是成年人回顾童年时的感受。Z o'2%/Z@

2,四十年代出现了一批描写童年生活的回忆体小说,并且都采用了童年与成年的双重视角,如端木蕻良的《初吻》、《早春》,骆宾基的《混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将这类小说作一综合性的阅读与研究。;GPI

【扩展性阅读书(篇)目】

《呼兰河传》(全书)、《生死场》、《小城三月》、《后花园》、《手》、《牛车上》 v)$”_*XZ2 【参考书(篇)目】 “TE[ =sS X

赵园:《论萧红小说兼及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特征》,收《论小说十家》,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P w6iF g E

张宇凌:《论〈呼兰河传〉中的儿童视角 》,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1 期。f.616bIkz 10,赵树理:《李有才板话》(节选)

(1),作者宣称,他写这篇小说是要谈谈中国农村的新变化?quot;给大家看看解个闷”。由此决定了阅读本篇的两个重点。一是作者对中国农民的关怀--读这篇《板话》,就要像小福的表兄一样,走进农民的土窑,认识与体验他们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他们的愿望、追求、命运。二是作者自觉地用农闲时农民最爱听的“评书”的方式来写他的小说--试从“评书”体的小说这一角度来分析赵树理这篇小说在结构、描写、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并进而体会中国农民的智慧,中国民间艺术形式对现代小说写作的影响与渗透。在阅读中,可对以下几个片段作重点分析:①作者怎样介绍阎疑降慕ㄖ窬钟氤莆降模竣谧髡咴跹栊蠢钣胁诺囊ざ矗竣圩髡咴跹凑鸥9蟮某龀。约叭嗣堑姆从Φ模空庖欢味曰懊栊从惺裁刺氐悖? b=dR?AX-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就“赵树理与中国乡土小说”这一题目,进行比较性的阅读与研究。例如将赵树理的小说与二三十年代的乡土小说如鲁迅的《故乡》、《祝福》,台静农的《红灯》,茅盾的《春蚕》,沈从文的《边城》作比较,与同时代同在解放区的孙犁的《白洋淀》、《吴召儿》作比较,还可以与赵树理自己在49年以后的作品作比较,甚至与新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作比较。

Page 25 of 25

第四篇:09—10年工作总结

2009年9月——2010年6月个人工作总结

望着渐渐长大的孩子们,看到他们的进步,让我感受到一种自豪感,一个学年转眼过去,耳边仿佛还是孩子们的嬉笑声。我也要整理一下我的思绪,总结过去了的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各项工作水平。以下我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家长工作、教育研究等方面对本学期工作做总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政治思想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我在思想上高标准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园内各项活动,并认真做记录。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

二、教育教学方面

我担任着全园的C.P.M教学工作,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在C.P.M游戏活动中体验快乐,得到发展。我努力钻研适合各年龄阶段不同的教育方式,在一年的教学活动中研出各年龄段不同的教学特色,如:小班原生态的学习氛围促幼儿主动、开心、轻松学习;中班幼儿合理计划,完成自定计划促幼儿主动学习;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对自我行为的管理促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促进了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发展,并且成为C.P.M所有加盟园中开展出色的园所,体现出了幼儿的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首先,幼儿发展了,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做到有趣的学、心中有数的学、、有追求、有挑战的学、自主、自控的学。

其次,引领各班教师得到了理念的转变,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充分体现尊重幼儿,能够做到给幼儿更多的快乐,给幼儿选

择的权利,给幼儿感知、体验的机会,给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给幼儿更多的鼓励。

再次,家长变化了,注重观察幼儿能力上的发展和变化,注重幼儿的学习游戏活动,表现在有的家长特意将课程表抄回家,即使幼儿生病,家长会带来上完活动,再带回去„„活动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肯定。

通过幼儿自我行为的管理,我们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的需求,让幼儿的行为更有目的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一个有责任的人。幼儿的活动从“不知怎样选择”转变为“我要怎样选择”,使幼儿在“自己计划选择,自己有目的选择,自己完成计划操作”的体验中,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自为”,进而走向成功,走向成熟。幼儿的学习过程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行为规范,有了更自由、自主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幼儿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巨大潜能,得到情感态度、认知技能等充分全面的发展。

三、在教研方面

我担任教研组长,带领中大班教师研究“C.P.M学具与自然材料结合”的课题,在教研的过程中引领教师学习研究内容,组织教师去石景山区八角幼儿园参加她们的教研活动,为教师制作玩教具开辟思路,并组织教师之间,班级之间进行观摩,真正的带领教师一起研究有针对性的问题,并解决,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不仅促进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更是使幼儿在教研活动区的活动中得到了各领域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

在这一年中,C.P.M作为全区儿童玩具图书馆活动开展的领先者,多次进行观摩和与他园交流指导,同时在各方面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09年10月参加北京市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个人全能三等奖,12月荣获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我所撰写的论文《在C.P.M儿童玩具图书馆游戏中幼儿自我管理行为初探》一文在“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2009年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虽然获得一些荣誉,但是作为青年教师,我拥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为大兴二幼,为幼教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2010年6月

第五篇:写作09

申论热点范文: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背景链接】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总书记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人民期盼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标准表述】

我国已确立了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社保制度框架,强调的是权利与义务相结合,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共担责任,既非劫富济贫式的制度安排,亦非滋生懒惰型的平均主义,而是在激励劳动、合理分享、互助共济的条件下,让低收入或困难群体也能有尊严地生活下去,同时又让富人感到没有被剥夺。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还不完善,突出的表现在:一是城乡社会保障发展还不平衡,农村地区明显滞后。二是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还比较窄;三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加强城乡相关制度整合、衔接和推进管理服务一体化的要求日趋紧迫,难度不断加大;四是城乡间、不同群体间社会保障待遇差距仍然较大,矛盾比较突出;五是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保障长期资金平衡和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巨大;六是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不均衡;七是管理服务基础薄弱、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因此,我们要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强调社会成员参与机会的平等,即任何社会成员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论其地位、职业、贫富等因素均应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保证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机会公平的保障。二是社会保障要通过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得社会成员克服先天不足或生活困难,有条件参与社会竞争,保障社会发展的起点公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消除转型过程中不同成员在占有公有资产上的不平等,减少强势成员利用公共权力来谋取个人或集团利益的行为,创造一个规则公平、竞争有序的社会经济环境。三是社会保障应为国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意外灾祸、失业和疾病等状况提供保障,为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和职业培训,为社会成员的疾病和工伤提供保险和救助,使得他们尽快重返工作岗位。

总之,社保制度走向公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目标不能更改,方向不容紊乱,步骤要有理性,措施更要合理。

下载08、09、10年文学评论写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08、09、10年文学评论写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09~10年科技部工作计划

    09~10年科技部工作计划 一、科技部基本情况: 信息学院分团委科技部是我院学生科技活动的主持者,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最好的服务帮助同学们参加各种级别的科技活动。科技部在大学......

    09总结及10年计划

    2009年昌吉市旅游工作总结及2010年 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一、2009年昌吉市旅游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经济总目标完成情况。 2009年1-10月我市共计接待游客达111.......

    最近几年文学评论写作切入点

    最近几年文学评论写作切入点 (2010-12-17 11:41:03)[删除] 标签: 转载 姐姐 我想要买资料啊 你都不在 原文地址:最近几年文学评论写作切入点作者:极限论 这是去年考前上过的......

    四川大学07文学评论写作试题答案(范文)

    四川大学考研BBS(www.scuky.net/bbs)欢迎您报考川大! 四川大学07文学评论写作试题答案 考试科目:文学评论写作 科目代码:635 适用专业:文艺学 研究方向: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读后感和文学评论的写作异同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读后感和文学评论的写作异同 作者:李德生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07期......

    09—10年高考满分作文

    【作文真题】2009年湖北卷 请以《站在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

    09年度总结和10年工作安排

    安顺公司生产部2009年度安全生产工作 总结及2010年生产安排尊敬的公司杜总及各位公司同仁: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安顺公司生产部向公司领导及各位员工拜个年,恭祝大家虎年吉祥、虎......

    09、10年考研英语作文

    Part B 52. Directions: Write an essay of 160-200 word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drawing. In your essay, you should 1) describe the drawing briefly, 2) explain 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