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七章 文学评论的写作
第十七章 文学评论的写作
第一节 文学评论的性质与特点
一、文学评论的性质
广义地说,文学评论是指对各种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理论、文学传播与接受等)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和评价的议论性文章;狭义地说,则是指对当下具体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等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议论性文章。广义的文学评论其实就是文学研究,它涉及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学现象和文学发展规律,侧重于文学史的探讨,往往要求有较强的理论色彩和宏观的把握;狭义的文学评论具有鲜明的当代特色,侧重对当代文学现象尤其是具体作家作品的评论,往往有较强的倾向性和时效性,与当代社会生活联系更为紧密。例如《论〈诗经〉与〈楚辞〉艺术风格之相异》和《论〈沧浪之水〉的问题意识》,前者属于广义的文学评论,而后者属于狭义的文学评论,相对而言,后者比前者具有更强的当代性和时效性。
我国的文学评论产生得很早,《尚书·舜典》中就有“诗言志,歌咏言”的论述。此后以诗论为核心的文学评论,在我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西晋陆机的《文赋》、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评论著作。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学理论的引入,我国的文学评论逐渐发生了变化,新的理论、方法和语词出现在各类文学评论的文章之中。新中国建立之后,马克思主义经典地位确立,历史唯物主义成为文学评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武器。目前,我国的文学评论提倡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同时汲取中外一切合理的思想文化成果,对文学现象进行客观的评价,引导文学向正确健康的道路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服务。
文学评论是以文学欣赏为基础来进行的。所谓文学欣赏,主要是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性解读,它侧重于感性的审美体验,强调娱悦、畅神、移情的效果。我国古代有“品”、“赏”、“悟”、“味”等说法,其实都是指文学欣赏。文学欣赏偏重欣赏者个人的感受,而非宏观的理论性把握,因而尚未达到评论的层面。然而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文学是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本身就具有突出的感性色彩,因而感悟性的阅读和欣赏,成为文学评论的重要前提。没有感性的阅读欣赏,就没有理性的评论研究。
文学评论又称为文学批评。这里的“批评”并非专指针对错误和缺点,而是评价和判断的意思。“批评”一词来自亚里斯多德,并在西方学术界得到长期而广泛的采用。当代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文学原理》中,将文学批评界定为文学“对价值的判断”。
二、文学评论的目的
首先,文学评论旨在客观公正地评价当下各种文学现象,对具体的作家作品、创作倾向、文学风尚、传播方式等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判断包括艺术价值、思想高度和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同时,文学评论还必须通过自己的分析,揭示当下各种文学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寻绎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引导作家的文学创作走向正确健康的道路,从而促进文学的繁荣与进步。例如近年来,我国短篇小说创作日益地“个人化”和“私人化”,成为文人手中的精致小品,却脱离了底层社会和现实生活,以致正在走向衰落。面对这种情况,批评家的任务就是指出其错误的创作倾向,鼓励短篇小说创作回到民间,回到现实生活,从中汲取新的营养,以恢复短篇小说应有的生命力。
其次,文学评论也是联系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一座桥梁。任何文学作品,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总是存在着某些阅读和理解的障碍;同样对于作者而言,其作品在接受者那里有何反映和评价,也很难得到普遍的反馈。而文学评论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和判断,既可以帮助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更为深入的阅读和欣赏,从而提高普通读者的审美水平,而且能让作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读者的意见和理论的评判,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例如《白鹿原》这部长篇小说,普通读者对于其情节和人物下面隐含的文化意义,对于这部作品在当代小说史乃至文学史上的地位,也许不易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但批评家的分析阐述,对引导他们的阅读将产生很大的帮助;同时对《白鹿原》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评论,也将成为作者提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的重要参考。
文学评论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整理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学传统,并吸取外国文学的精华,为当代文学创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史的国家,先辈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遗产,并开创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当代文学可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的延续和发展。因此,对屈原、陶渊明、李白、鲁迅等著名作家作品乃至整个文学史进行认真严肃的评论和研究,能够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民族文化和文学之“根”,并从中获取丰富的艺术养料,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好作品来。同时,文学创作也不能闭关自守,但丁、莎士比亚、普西金、托尔斯泰等杰出的外国作家,以及他们所创作的文学经典,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认真研究外国文学的创作经验,并对中外文学进行必要的比较,显然有助于我国当代文学的提高和发展。毫无疑问,对中外文学史的研究应该构成文学评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因为它的存在而使文学评论具有了更为厚实的学术品格。
三、文学评论的特点
与社会评论、思想评论等不同,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而文学是一种具有突出的审美性的语言艺术形式,所以文学评论必须适应评论对象审美性的要求;然而文学评论也不同于文学本身,因为它毕竟是“评论”,与社会评论、思想评论一样,属于一种理论性文章。概言之,文学评论是一种不同于文学文体、也不同于一般理论性文章的特殊文体,其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
第一、理论性与科学性
文学评论既然是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理论性文章,而不是文学创作,也就决定了它不能虚构,不能主观随意,而必须对评论对象进行客观的解读和归纳、理论的阐述和提升。从问题的提出,论证的展开,到结论的获得,始终伴随着逻辑思维的活动。逻辑思维方法中最常使用的是归纳法,也就是通过对若干个别事例的分析,概括出此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例如我们通过对鲁迅《论“他妈的!”》、《一点比喻》、《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篇篇具体作品的分析,自然可以得出其杂文具有强烈的批判性的结论。从特殊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从具体到抽象,从具体的实例分析到理论的概括提升,这样的评论才能透过现象,触及文学的本质。另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演绎法,也就是从某类事物所具有的一般属性,来推断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例如“豪放飘逸”是李白诗歌的总特点,我们在分析研究其《将进酒》、《蜀道难》等个别具体的作品时,便可以使用这样的推断。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从共性到个性,与归纳法刚好是逆向的思维方式。比较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通过性质相类或相异的事物之间的比较,来凸显事物特征的方法。例如《诗经》和《楚辞》、李白和杜甫、鲁迅和郭沫若、莎士比亚与关汉卿,都可以构成颇有意味的比较。当然,在文学评论中还可以运用其他的思维方法,也并非在一篇评论中仅运用单一的方法,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使评论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文学评论是一门科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既然是一门科学,文学评论就应该尽可能揭示出对象的本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虽然任何评论都不可能不受到作者个人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知识结构等的影响,但评论者还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客观的立场,尽量去接近真理,既不要过于被个人的偏好所左右,也不要被某种外在的压力或利益所驱使,而应该坚持真理,维护学术的良知。在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上,曾经有一些评论家迫于政治的压力,或者为了获取实际的利益,无限上纲地批判,或毫无原则地褒扬。这样的评论,不可能科学地阐释和揭示文学现象的本来面貌,也就违背了文学评论作为科学的本义。
文学评论的理论性,仅仅靠对评论对象直观的把握,局限于具体作家作品本身的分析,是无法真正实现的,还需要有哲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理论的介入和指导。我国传统的文学批评往往采用诗话、词话、赋话、评点等方式,虽论述精粹,语言生动形象,但毕竟属于直觉式的领悟和鉴赏,缺乏体系化的理论支撑。现当代的文学评论,虽然并不排斥传统的方法,但理论化、思辨性日益成为其发展的趋势,因此扎实的哲学、美学理论功底,是评论家极为重要的基本素养。
第二、艺术性与审美性
文学评论的对象无论是文学流派、文学风格还是作家,都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来进行,因为其价值的判断,都是以作品为依据的。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用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个人情感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是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这就要求评论者首先具备艺术感受的能力,从艺术的角度去阅读、体察作品的情节、人物、语言、手法等要素,并与作家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灵沟通。艺术感受是文学评论展开的前提。假如不能感受到李白诗歌强烈奔放的情感、出人意表的想象、自由不羁的语言形式,以致产生心灵深处的震荡和艺术上的认同,就不可能对他的作品和性格作出正确的评价。
艺术感受是评论的前提,但仍然需要提升,否则只能停留在鉴赏的层次。所谓提升即指理论的介入,只不过这种理论不同于一般的抽象思维,而是审美性的抽象思维。也就是说,在将艺术感受中的具体形象提升到概括性的理论层面时,始终要坚持审美的原则,不能脱离文学的艺术本质。如果说艺术感受是为了进入作品,感知具体的艺术形象,那么审美性的理论提升则是为了跳出作品,尽量摈除个人的主观偏颇,以便全面而客观地评价文学现象。
文学评论审美性的另一个含义是指评论文章本身的要求。评论文学现象尤其是文学作品,应当在理性评价的同时,饱含感情,运用简练而优美的语言形式,既能帮助读者认识评论对象,而且使读者从评论中获得美的享受。例如陆机的《文赋》和刘勰的《文心雕龙》,不但是文学批评方面的名著,同时本身也是优美的文学作品。现代学者刘大杰、朱光潜等人的文学批评,也具有突出的审美特性。
第三、倾向性与创造性
文学评论是批评家在一定理论思维的指导下,对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并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需要鲜明的态度。什么好,什么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应该怎样克服不好而达到好。这就是批评家的任务。在时效性很强的当下文学批评中,倾向性尤为重要。当然,对作家作品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并非廉价的、简单的赞美或抨击,而是通过批评家的艺术感受和理性分析所得出的令人信服的评价。文学评论正是以其倾向性的评价,让读者和社会认识文学作品的价值,并引导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
文学评论不是文学的“仆人”,而是具有独立品格的科学。批评家既是文学的接受者、阐释者,也是文学的欣赏者和批评者,同样应该具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和创造性。从接受和阐释的角度看,它并非被动的注解,而是创造性的阐发。因为文学创作的形式和手法多种多样,普通读者受到各方面的主观制约,在阅读时会遇到诸多障碍,无法真正了解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而有的作品因其文体或表现手法的原因,所表达的意蕴隐藏在语言形式表层之下;甚至有些作品的深刻含义,连作家自己也未曾意识到。这就要求批评家将这些意义创造性地揭示出来,帮助读者去认识其价值。从批评的角度看,文学评论不能仅仅停留在阐释的阶段,还要通过对文学的“价值判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也就是文学评论的创造性的“理论自觉”。因此,高水平的文学评论,总是渗透着批评家本人的世界观和审美观,体现出他的主体人格和个性特征。
文学评论的创造性,同时还指选题的新颖和观点的原创性。目前我国的文学评论存在着一个突出的弊病,那便是选题的重复和观点的雷同。同一个题目,相似的观点,千人一面,毫无新意,甚至抄袭剽窃,令人生厌。高水平的文学评论,不应该去重弹别人的老调,而应该有其精妙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发人之所未发,从而体现文学评论应有的价值。
第二节 文学评论的类型
由于文学现象的复杂多样,文学评论的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我国古代的文学评论,除了一些正规的文论外,还经常以章句、序跋、书信等方式来进行。从类型上看,古代文学批评常采用诗话、赋话、曲话、评点等形式。例如“诗话”,就是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言行的一种特殊的评论形式。诗话的著述宋代开始盛行,明清两代也很多。清人何文焕编《历代诗话》,收录了28种诗话,实际数目远远超过此数。又如“评点”,又称“批点”,是我国古代小说、戏曲批评的一种样式,是我国典籍评注形式在小说、戏曲理论批评领域的运用和发展。“评”指评论、批评,“点”指在精彩处加圈加点。评点虽无理论体系的支撑,但往往言简意赅,挥洒自如,引人入胜。因为批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评点者可以纵横捭阖,自由发挥,所以在明代中叶以后得到了相当广泛的运用。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石头记》,都是很有名的文学评论。
现当代的文学评论理论性越来越强,类型也日益丰富细密。文学评论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区分。例如从文学作品的体裁角度,可分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戏剧评论;而小说评论中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古典小说评论、现代小说评论、当代小说评论、长篇小说评论、中篇小说评论、短篇小说评论、微型小说评论等。从评论本身样式的角度,则可分为札记、随笔、杂感、论文,乃至序、跋、书信、对话等。为了较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文学评论的基本类型加以简要的介绍。
一、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
据此主要可分为作品评论、作家评论、文学流派评论、文学批评评论等。第一、作品评论
指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评论类型。它可以是对某一部具体作品的评论,如《论〈芙蓉镇〉的叙事特色》;可以是某一类作品的综合评论,如《十年来我国短篇小说创作综述》;也可以是两部作品之间或两类作品之间的比较评论,如《〈曾在天涯〉与〈北京人在纽约〉之异同》。这类评论有的是全面评论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的则是评论作品的某一个方面,甚至是一个很小的点,如《谈谈〈白鹿原〉的场景描写》。
文学作品是一切文学现象的基础和出发点,因而作品评论在所有各类评论中最为重要。事实上,在其他类型的评论中,也离不开对作品的分析和评论,因为无论是作家评论还是流派评论等,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显然,作品评论是批评者开展文学评论的起点和旨归,是决定文学评论能否成功的关键。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学评论,尤其是以文学史为对象的评论中,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那就是不太关注作品本身,而主要围绕作品产生的外部条件或作家的身世,基本脱离具体作品,做文化学、社会学的研究。针对这种现象,许多学者发出了“回归文本”的呼声,要求文学评论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第二、作家评论
指以作家为对象的评论类型。它通常是对某个具体作家的评论,或是对多个作家的比较性评论。作家评论一般是围绕作家的创作道路、创作方法、创作风格、创作成就等来进行。就作家类型而言主要有三类:其一是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如李白、杜甫等;其二是当下卓有成就的作家,如王蒙、韩少功等;第三类是正在成长的文学新人。对前两类作家的评论,主要目的是总结他们的创作经验,大体确定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文学新人的评论,则是为了肯定其创作成绩,指出其不足之处,让社会认识他们,促使他们更快地进步。作家评论可以是对某个作家全面系统的研究,但更多的是对其某个侧面、某个点的评论。
作家评论也是一种重要和常见的评论类型,因为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许多个别作家的创作构成时代的文学风气、多个相类风格的作家形成一定的文学团体或文学流派。正是因为一个个具体作家的创作活动,才有了源远流长的文学史长河,才有了当下文学的蔚然大观。作家评论往往具有综合的特性,批评者既要认真探讨其作品,还要深入了解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念等创作背景。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第三、文学流派评论
文学流派指由在题材、表现、风格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类特点的作家所构成的团体或派别。单个作家一般不能形成文学流派,例如宋代的“江西诗派”,就是由黄庭坚、陈与义等多位诗人构成的。文学流派的形成往往是因为某些作家有着共同的创作兴趣或审美追求,如江西诗派成员都尊崇杜甫,主张“无一字无来历”,作诗重才学和议论等。一个文学流派通常都有一位或几位有代表性的作家,充当此流派的旗帜,如“韩孟诗派”中的韩愈和孟郊、“王孟诗派”中的王维和孟浩然等。
文学流派评论相对作家作品评论,显得更为复杂,它要求批评家深入而全面地了解流派内各个作家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趋向,寻找他们创作的共同特点,探讨流派形成的内在原因,并做出符合流派实际的价值判断。
第四、文学批评评论
指以文学批评为对象的文学评论,也即对评论的评论。这种评论的主要功用是批评和反批评。当赞同或反对某种文学批评观点的时候,可以通过支持或反驳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有的评论文章认为,80后作家所创作的作品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此后有人就此发表评论,或表示赞同,支持此观点,或表示异议,反驳此观点。这些评论便都属于文学批评评论。文学批评评论通常表现为不同思想和观点的交锋,较一般的评论有着更强的理论性和思辨色彩,也具有更鲜明的倾向性。文学批评评论切忌以权势压人,或缺乏理性地谩骂对方,而应该从文学现象的客观事实出发,通过细密的分析和理论辩驳,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二、按评论本身的样式分
据此主要可分为文学札记、文学随笔、文学短论、文学论文、文学通信等。第一、文学札记
指用笔记、读书心得等方式对文学现象进行议论的文体,与读后感相类似。札记所评论的内容以具体作品为主,也可兼顾其他,篇幅可长可短。有的札记是围绕某一部作品而记下的多方面的体会,如钱钟书的《管锥篇》,就是依次谈论《周易正义》等著名典籍,内容均是作者阅读这些典籍的体会,形式上比较随意,如《周易正义》札记27则,《毛诗正义》60则、《左传正义》67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并无一定之规。有的札记则是围绕某一个中心,将自己的有关体会串联成一篇辑录性的文章,如顾炎武的《日知录》、钱钟书的《谈艺录》等。
文学札记是一种传统文体,它要求作者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要注重平时的积累。例如根据某一个专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文学作品,从中摘取所需要的材料;或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线索,形成专题,再去进行辑录的工作。同时还要善于取舍安排辑录的材料,从中体现出一定的逻辑性。现今的文学札记,在材料方面已不如传统札记那么厚实,往往以议论为主,但也讲究读书感受的独特性,以及表达的简练与灵活,特别是要求抓住重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既不忽略原作的基本精神,又要就某一点写深写透,而不能面面俱到。
第二、文学随笔
指行文比较自由、构思要求新巧、篇幅短小的文学评论文体,又可称为文学杂谈,其写法与杂文相类,可以视为评论文学现象的杂文。我国古代此类文体非常发达,如《容斋随笔》以及大量的诗话、曲话、赋话等,皆属此类。文学随笔不需要太多的材料佐证,侧重于感兴议论;也不需要严密的论证过程,笔随意走,有感则发。文学随笔往往通过联想、类比、例证等手法,用精炼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感受。随笔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但大多短小精悍,而非长篇大论。
第三、文学短论
指篇幅不长,但内容比较单一而集中的文学评论文体,又称为文学短评。写作短论,不要求全面铺开,而是抓住一点,深入地阐述和开掘。短论的观点一定要有新意,是作者真切体会到的独特之见,切忌空话和套话,也无须旁征博引,尽量在有限的篇幅里准确表达方式自己的看法。如鲁迅的《论“旧形式的采用”》,就是很成功的文学短论。
与随笔不同,文学短论虽然短,但毕竟是“论”,因而一般要求有提出问题、议论问题并得出结论的步骤,还是要讲究文章的完整性。文学短论因其短小快捷、针对性强的特点,在当下文学评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以网络平台为传播方式的条件下,尤其受到人们的青睐。
第四、文学论文
指篇幅较长、论述较系统、展开较充分、有较强学理性的文学评论文体,它是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研究,体现出某种科研成果的文章。文学论文是专业人员表达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方式,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学年论文、学位论文亦属此类。
文学论文是文学评论的基本形式,也是在各类评论文体中要求最高、学理性最强的一种。其基本环节包括确定选题、搜集材料、形成观点、拟出提纲、撰写论文等,其结构通常包括序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此外,论文中的所有引文必须详细注明出处,学生的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还须在文末附上参考书目。
文学论文是作者经过较长时间思考和积累的结果,而非即时的兴感,因此写作前的准备极为重要。在选题确定之后,一般要用大量的时间去搜集和阅读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各种材料,包括所涉及的文学作品本身、对此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等,要尽可能广泛而详细。在此基础上,还要围绕选题和材料,作一些读书笔记,为正式撰写论文做准备。第五、文学通信
指就文学作品的某个方面、或某个问题进行答疑、辩论、批评、探讨而写的书信形式的文体,也称为文艺通信。我国古代以这样的方式讨论文学问题的情况很多,不过都是在私人之间进行,如西晋陆云的《与兄平原书》、白居易的《与元九书》等。现当代的文艺通信,往往很快就在报刊上发表,因而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文艺评论的文体。
文学通信因其书信体的特点,大多笔调自由活泼,无拘无束,很少有做作、伪饰的痕迹;又因是对某个具体对象的信息交流,往往语言亲切随意,较少有大块理论文章的那种严肃板滞。现当代的文学通信,一般比较关注当下文坛的热点、敏感问题,往往能在寻常语言中表达出某些独到而新颖的见解来。
第四节 文学评论的写作
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不同,它并非纯主观的活动,而必须以评论对象为基点。因此,批评者首先要充分地了解对象,然后才能进入写作的阶段。文学评论的写作步骤一般至少有阅读材料、形成观点和题目、写作文章、修改润色等环节。如果是正规的学术性论文,其程序更为复杂。
一、阅读材料
阅读与评论对象相关的材料,是写作评论的第一步。这些材料大略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作品,也是评论的核心对象;其二是创作此作品的作家的材料,包括他的经历、思想、性格和以往的创作情况等;其三是对此作家作品的评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都要了解。
这三类材料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类,必须认真阅读,潜心钻研。为评论而进行的作品阅读不是泛泛的浏览,也不仅仅是愉悦的欣赏,而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性。通过阅读,必须弄清楚作品中写了什么内容,是运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些内容的,其内容和表达方式与别的同类作品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相对已往的同类作品和作者过去的创作有何不同或进展,等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往往需要不止一遍地反复阅读,并在阅读中进行细致的归纳和比较。
第二类材料是关于创作主体的情况,也很重要,因为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精神产品,与作家本人密切相关。我国传统的文论特别关注作家和时代方面的背景,也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方法,这是很有道理的。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的《文学原理》,将“知人论世”的方法称为文学的外部研究,它构成文学评论的一个重要侧面。阅读与作家有关的材料,一定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要根据评论的需要,集中搜集和阅读相关联者,而不是笼统地读。尤其是对于那些知名的作家,如曹雪芹、鲁迅等,关于他们生平、思想等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面面俱到的阅读显然不可能。而对于那些文学新人,则要花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去搜集相关材料。完全不了解作家,就很难正确地理解和评论他的作品。
第三类材料是此前人们对这个作家及其作品的历史评价,它包括人们对这个作家及其过往作品的评价,也包括人们对我们将要评论的作品的评价。如果我们的评论是随笔和通信之类,也许可以依据平时的积累去发表看法,而无需刻意去详细地阅读相关历史评价,但如果是写作正规的论文,这方面的搜集和阅读就是必不可少的。文学评论特别是文学论文,其观点和判断总是以前人研究成果为起点的。不了解关于此题已有的研究成果,评论就成了无根之木,甚至有可能是在重复别人的观点。同时,了解已有的成果,也就找到了一个出发点和借鉴体,使自己的评论有所创新和超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鲁迅先生曾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在动笔之前对相关材料的阅读,是文学评论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有的人忽视这个环节,对作品只是匆匆浏览,也不仔细地了解与作家作品相关的情况,就开始进行评论,其结果只能是主观武断,或肤浅片面,甚至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违背评论所应有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形成观点和题目
上述阅读材料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即形成观点的过程。思考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评论对象的核心特质是什么?
所谓核心特质,是指不同于其他同类事物的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异性。如果评论对象缺乏这种特异性,与其他所有同类作家作品大同小异,那么对它的评论通常没有多大的价值。文学现象的特异性,有的表现在思想方面,有的表现在艺术方面,当然也有两方面都具备的,或表现得很细微的。批评者应该在阅读各种材料的过程中,深入地发掘这种特异性,并将其作为评论的核心内容来安排。
寻绎评论对象的核心特质,是一个艰难而细致的过程,其间伴随着归纳、分析、比较等复杂的思维活动。评论作家时,对其各类作品的风格进行归纳,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评论作品时,也必须对作品中的思想倾向、人物塑造、表现形式、社会影响等进行分析。在寻找核心特质时,最常见的方法是比较,因为不同作家作品之间的比较,最能凸显其个性和特异性。此时,批评者的阅读面和识见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平时的积累,是能否成功发掘对象特异性的决定因素。
第二、从什么角度去展开评论?
在充分了解评论对象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其个性和特异性之后,选择一个合适的评论角度便成了主要任务。评论角度是否合适准确,直接关系到写作的顺利与否和成功与否。所谓评论角度,也就是我们评论文学现象的视角或视点。任何一种文学现象,无论是作家作品还是文学流派,从外部看是一个整体,但从内部看,则是由多种要素、层面、性质构成的。评论时要把握它的特征,就不能停留在整
一、混沌的直观上,而要从一个或几个主要的方面入手,才能真正揭示对象的本质。例如我们选择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评论《红楼梦》,那么就不同于文化学、心理学或语言学的角度,材料的搜集和阅读、文章的构思和表达,便都要围绕这个角度来展开。
一个评论角度的选择,既要受到评论对象特征的制约,同时与评论者的知识结构、理论思维水平密切相关。只有主、客两方面的契合,这个角度的选择才是成功的。选择评论角度的重要原则是新颖,尽量寻找别人未用过或很少用的角度,往往就比较容易提出新的见解。例如鲁迅的短篇小说《祥林嫂》,一般的评论都是从社会学角度,认为她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假如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文化学的角度,论述封建文化对人的精神和肉体的吞噬,这样就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选择评论角度的另一个原则是大小合适,不要贪大求全,尽量从小处着手,求得某一个“点”的突破,也就是所谓的“小题大做,以小见大”,角度小就便于深入,才论得透彻。当然,评论角度的新与旧、小与大是相对和辩证的,不能作机械片面的理解。
第三、用什么方法去进行评论?
方法指人们从事评论的途径、方式和手段,黑格尔在《逻辑学》中说:“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就是工具。”方法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与评论对象和评论主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对象说,方法必须符合评论对象的特性,而非人为的主观规定;从评论者说,方法受制于评论主体的评论目的和已有的认识能力。方法是上述两者的中介,选择某一种或几种方法,既要考虑它是否适应评论对象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它是否符合评论者的目的,以及评论者是否具备运用这种方法的认识能力。
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评论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统一:其一是归纳和演绎的统一,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相互为用,才能证据确凿而又充满逻辑力量。其二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分析是把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各个方面和各个要素,再分别对它们加以研究,从而揭示它们在整体中的性质和作用;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方面和要素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从而把握对象的整体性质和结构。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矛盾分析、因果分析、历史分析、对比分析等。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缺乏分析的综合空洞而没有说服力;综合是分析的前提和发展,缺乏综合的分析也毫无价值。其三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的方法指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进程,具体地描述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全部内容的方法;逻辑的方法指用理论形态来概括、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历史的方法尊重客观事实,逻辑的方法则侧重从大量历史事实中找到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使我们的评论既从事实出发,又有规律的探寻,真正做到材料和理论的统一。其四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马克思非常重视“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任何抽象的理论都来源于具体的事实,并逐渐形成“抽象的规定”;这些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过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从而形成“理性的具体”。例如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闺怨”的诗歌,通过分析这类题材的形成、发展、演变,我们找到了它们共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征,也即“抽象的规定”,然后在具体的评论中运用这种“抽象的规定”,去把握这类作品的研究,也就形成了“理性的具体”,这样就能更深刻而全面地把握评论对象。
从工具的角度说,批评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美学批评、心理批评、文化批评、社会批评,乃至结构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等。在具体的评论过程中,评论者并非仅局限于某一种方法。为了更透彻全面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往往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必须指出的是,无论运用什么方法,都不能脱离评论对象本身,因为方法只是工具和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四、怎样提炼一个好标题?
在了解评论对象的核心特质,并确定了评论的角度和方法后,通常评论的基本观点便已经得到,接下来的重要工作是提炼一个合适的标题。当然,标题也可以在文章写完后再行拟定。
首先,好的标题必须准确地概括文章的核心观点,让读者一下就能抓住文章的要害之处;其次,标题最好新颖而具有冲击力,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再次,标题一定要精炼,字数不能太多,以便于编辑排版和读者记忆。此外,有的评论也可采用正标题加副标题的形式。
三、写作及修改
通过上述种种准备,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见解以及表达这种见解的方式,接下来便进入了写作阶段,也就是执笔行文的阶段。写作虽然是用文字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但并非只是一中被动和机械的活动,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还会对已经形成的观点、收集的材料、选择的角度、论证的方法等,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或适度的调整。
第一、提纲的编制
如果是写作随笔一类的评论,不一定要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但倘若是写正规的论文或篇幅较长的评论,提纲的编制便是非常必要的工作。就像盖房子先要有设计图一样,有了好的提纲,才能有步骤、分层次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清晰而集中地表达出来。提纲是使作者思路系统化和定型化的手段,是使文章基本格局成型的过程,也是文章写作的依据和修改的参考标准。
编制提纲要从文章的全局出发,重点考虑以下三个问题:其一是进一步明确论点,尤其是中心论点,并围绕中心论点进行权衡与组合,与之符合的、关系紧密的保留,关系不大的坚决删去;同时围绕中心论点安排好各个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支撑中心论点,使之形成一个周密严谨的有机结构。其二是合理选取和安排已经收集到的材料。从选取的角度看,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新颖性和代表性,真实准确的材料是正确结论的前提,新颖独特的材料是学术品格的保证,而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则是论证的有力支撑;从安排的角度看,要根据中心论点和各个分论点,将精选出来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按论点先后分别归于各个论点之下,尽量不要在一篇文章中重复使用同样的材料。其三是根据事理和文理,根据思维和语言的逻辑,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评论的结构一般也是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来进行构想,既要围绕中心论点来展开,又要具体考虑怎样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安排好写作的次序和规则,尽量做到结构匀称,逻辑严密,衔接自然。编制提纲可以用文字或图表的方式,也可根据文章特点和作者习惯决定提纲的详略。
第二、评论的语言要求
编制好提纲之后,接下来就进入行文写作的阶段。具体的写作方式和论证手段等,因作者的思维方式、知识水平、写作习惯等的不同,必然存在很大的差异,但语言方面的要求则具有某些相对的共通性。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载体。文学评论的写作,主要运用文字书面语,有时也辅以图形、表格、符号、公式等,使表达的意义更为直观和明确。评论的文字书面语,主要有如下要求:首先是精确严谨,包括用词的贴切审慎、句子的严密规范、概念的准确无误等,尤其是不能杜撰新的语言和概念;其次是简明扼要,用尽可能节省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做到言简意赅,为此就要删繁就简,尽量压缩文章的篇幅,杜绝空话套话和重复,剔除所有与论点不相干的字、词、句;其次是庄重典雅,评论不同于文学创作,要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的日常生活用语、方言土语、歇后语,更不能使用低俗的语言,感情色彩较浓的形容词、副词、叹词、象声词,以及短句、单句、非主谓句、省略句,都要严格控制,尽量少用,同时,要合适地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名词、概念和理论,以增强文章的厚重感;最后是富于文采,在不影响意义表达的前提下,力求用语精美而生动,调整句式以破单调,通过适当的修辞以增强表现力,随笔、通信一类的评论,更要注意文采的加强。
第三、评论文章的修改
评论写成初稿,还只是半成品,只有经过反复推敲修改,才能算真正完成。文章修改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去粗取精的打磨过程,是提高文章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完善环节。有的初稿需要对论点、结构进行较大的修改,有的只是对语言表达、个别细节材料进行小修补,有的则必须推倒重来,这些都要根据初稿的实际情况去选择。
一般说来,评论文章的修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是修正论点,尤其是中心论点,考虑是否有新的观点对原有构想进行补充和完善,原有构想是否有偏颇或空泛之处,对观点的阐述是否芜杂和枝蔓,然后有的放矢加以修订;其二是结构的调整,考虑全文的结构是否完整匀称,各段落、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文章各部分的过渡、衔接是否自然合理等;其三是材料的增删,考虑所用材料是否准确可靠,是否能令人信服地说明问题,是否堆砌太多而淹没了观点,或过于单薄而无法支撑观点,然后根据需要或增加、或删减;其四是语言的润色,考虑是否有词不达意之处、用词不当之处,或某个语词使用过多的重复之处,考虑某些长句是否有语法错误或易造成歧义。此外,标点符号、书写格式是否规范,是否有错别字,注释和参考文献是否齐全,等等,都是修改过程中必须注意的。
修改评论文章的方法不可一概而论,有的作者喜欢在文章写完后立即修改,直至定稿为止,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保持思维的连续性和作者的兴奋度,对写作中的不足非常熟悉,可及时加以补正;有的作者喜欢将初稿放一段时间再行修改,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以便对文章进行更为冷静的重新审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有的作者则将初稿请他人评论指点,根据别人的意见再进行修改,这样做的好处是能集思广益,使自己的认识更为客观而全面。
思考题:
一、文学评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二、文学评论有哪些主要类型?
三、以湖南大学学生文学刊物《文泉》为范围,选取其中某一期,或某一篇作品,或某一类作品,或某一位作者,或某一个作者群体,自己命题,写一篇字左右的评论。
3000
第二篇:文学评论写作
文学评论以评价短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为主,而且只要求选其一点来写,因而读懂作品、确定选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选点要准,即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选点的角度宜小不宜大,以免下笔力不从心而流于空泛。
其次,行文时笔墨要集中,语言要简洁。我们知道,对作品的评价是论点,对作品的具体分析则是用论据论证论点。如果笔墨分散,语言拖沓,势必无法用极其有限的篇幅比较深入地评析作品,论证论点。
第三,结构要明快。对作品的评价最好在开头直接提出,下文加以证明,形成总分结构。如果有必要加上总结性文字以收束上文,那就形成总分总结构,但不可勉强,以免画蛇添足。
第四,要有文学评论味,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
力、给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同时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增浓文学评论味。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反过来内容也需要依靠形式来表现。所以,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时,万不可弃思想内容而不顾,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也可以适当提及表现手法。当然,它们的侧重点决不相同。
下面请看实例--
题目:
认真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写一篇微型文学评论,题目自拟,不超过200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例文一:
悠悠海峡情
--评《乡愁》所蕴含的深义---评内容
《乡愁》这首诗涵义丰富、深刻,以特有的笔调倾述了海峡彼岸的人们思念大陆故土的悠悠情怀。
诗的开头三节,作者就已渲染了浓浓的思乡情调。到了诗的末节,作者笔锋一转,巧妙、恰当地把乡愁比作与大陆相隔离的海峡,从而寄托了作者在垂暮之年思念大陆故上和亲人的悠悠的乡愁。由于前三节诗的渲染铺垫,这种“乡愁”的味儿就更浓烈了,而且我们不难品味出其中带着几分苦涩的味儿,即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尝的失望的情绪,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黄亨灿)
例文二:
跳跃的乡愁---评艺术特色
--评《乡愁》的艺术感染力
乡愁是一抹心头上的阴翳,是一束情感的投影。小诗《乡愁》于质朴中蕴真情,辗转中现永恒,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力。
诗中的乡愁是跳跃、辗转的,从“小小的邮票”到“窄窄的船票”,进而变成“矮矮的坟墓”,直至“浅浅的海湾”,但乡愁却是永恒在作者的心中。为体现“现在的乡愁”,全诗着眼于格局的布置,由前三段的蓄势而引起末段的迸发,这不仅仅以浓烈的色彩渲染了乡愁,也使乡愁得到升华和涵沉。读者从这首极富忧愁的小诗中极易抠取它的艺术精粹,这是以情感人的结果。(赵斯仪)
例文三:
想哭不一定有泪
--评《乡愁》中的借代---评写作手法
《乡愁》的一大特色是运用借代修辞手法,表现浓郁的乡愁。诗人独具匠心,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湾”来借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等不同时期的乡愁,使之实物化。乍看起来很有些“挥手自兹去”的洒脱,但多读几遍,你会感觉到诗人的哭腔,你定然会被母子深情、夫妻恋情和游子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所打动。正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明诗人无时不颠沛在离愁之中;在哭,无泪,借代使之然也。(游舫)
总评:
这三篇微型文学评论,有的评《乡愁》的思想内容,有的评其艺术特色,颇合法度。它们都只抓住一点来写,角度不大,评价中肯,笔墨集中,分析在理,言简意赅。至于结构明快,一目了然,自不必说;层次清晰,语言流畅,也是共同的特点。在行文中恰如其分地用上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更具文学评论的特色。另外,每篇的标题都拟得相当艺术,也给微型评论增添风采。
评论考试模式
开头:
1.梗概复述。在全文情节梗概复述中,不露声色地点出要强调之处。
2.引出论点:一个判断句,主谓宾。选择最有感受的一点
内容:从人物形象看主题。
形式:从下列几点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塑造(性格的几个方面),结构(曲折、巧合、误会、线索等),语言(个性化、生活化),技巧(对比、讽刺、吸收其它文体特色等)。
中间:
1.分析法论证为主。论据是作品自身,边节录边评论。分为二个以上方面。
2.其它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
3.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内容主要是主题的社会意义。形式有:典型的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和发展。
结尾:
1.重申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
2.发出感慨.评论:重在发表评论者的观点,有时竟把原文只作为引证评论者观点的材料,旁征博引、深入广泛挖掘。好的评论、权威人士的评论对原作的文学地位和社会影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以算作学术论文的。
二、文学评论的特点
1.科学性
对真理的揭示、对事物内在规律本质特征的阐发有科学性,即懂行识货,有明察秋毫的眼力,对原作准确分析、评价,实事求是,不溢美,不隐恶,语言准确、严谨。
2.逻辑性
思维合乎规律,表述有条有理,从内容到结构布局都应有一定的逻辑层次,讲究一定的章法,不要“一锅煮”,车轱辘话说一大堆。
3.艺术性
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可以视听、触摸的形象,使文学评论做到文理结合,而不是干巴巴的空泛说教,同时对评论对象充满感情,做到情理结合,有感染力,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风格。
4.针对性
针对具体的作家作品,明确“评什么、为什么评、怎么去评”等问题,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豆腐一碗,一碗豆腐,不知所云。
5.社会性
文学评论往往与评论者所处的时代、所持的评论标准极其社会要求和文学自身发展的状况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样的作家、作品放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读者手里会有不同的评价。
6.指导性
文学评论对社会现实、对文学本身和对广大读者的理解和认识等有指导意义,这实际上决定着文学评论的价值意义。
三、文学评论的写法
1.具备以下条件
① 有严谨的治学态度;② 有相应的生活阅历;③ 有较高的理论造诣;④ 有一定的文 有过硬的文字功夫;⑥ 有激情,即感受生活、感受作品的能力。
学修养;⑤
2.做好以下准备
① 认真研读原作;② 了解作家的生平;③ 研究作品产生的时代和所反映的时代背景;④⑤⑥ 调查群众反映,搜集丰裕的参考资料; 做好大量的摘录卡片;阅读已有的评论文章;⑦ 确定评论对象和主攻方向;⑧ 列好提纲。
3.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 评论作品的思想性
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的总倾向是否进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审美要求,是否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特色、揭示了社会规律。
② 评论作品的艺术性
a.艺术形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内心活动等个性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分析人物活动的历史环境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物自身的成长历史是否前后矛盾、是否合情合理;透过人物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投影。
b.艺术形式:包括对作品中故事情节的设置、线索的安排、细节的描写、语言的运用(人物语言和作者的叙述语言)、作者即作品的风格、作者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③ 评论作者和作品的贡献及地位
可以采用比较、联系、考证等方法,对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不同作者同一时期的同类作品、不同作者不同时期的同类作品等做出中肯的评价,确定作者与作品在文学领域或社会方面的贡献及地位。
4.掌握以下方法
① 复述议论
围绕所要论述的问题,选择引用有关的原文,在此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
② 概括分析
用简洁的语言把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概括出来,给读者以明晰的总印象,然后再对作品本身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加以剖析,说明比较,使读者对作品本身有透彻的了解,从而相信评论者的观点,并非无源之水。
③ 联系比较
联系作者本人不同时期的作品特色,或同一时期其他作者同类型的作品,或显示生活中的事实等进行分析比较,突出其个性,肯定其优劣,发掘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④ 情理兼备
理,指评论者通过理智的分析,在评论中表现出来的逻辑力量;情,指评论者把自己的爱憎感情渗透进评论过程中,使评论有内在的情感力量,能够感染读者,达到评论效果。
5.选择恰当体式
根据评论对象的文体特色,尽量选择和谐统一得体的评论体式。如:① 论文式;② 随 书信式;④ 对话式;⑤ 序跋式;⑥ 评点式;⑦ 考证式;⑧ 诗体式;⑨ 与原著融笔式;③为一体式等。
第三篇:08、09、10年文学评论写作
2008年
(一)科目名称: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 招生专业:中文系、台研院相关专业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得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10分)
1、移情说
2、审美教育
二、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如何理解“按照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描写”?
2、诗歌主要有哪些基本的形式特征?
三、分析论述题(共30分)
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谈谈你对其中所述内容的理解。
“我可以像上帝一样,把这些人调来调去,不受空间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意调动书中的人物,结果非常成功,至少在我看来效果极好。”
——【美】福克纳
四、文学评论写作(80分)
细读下面的文学名著(节选),然后写一篇文学评论文章。文章的题目不限、分析的角度不限,字数不限。
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并且傍晚高松年亲来回拜,终于算有了面子,还是去了。
09年文学评论写作
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802
一、解释概念(30)
文学风格 文学原型 创作主体
二、简答(40)
1、试举例说明“纯文学”有哪些最为突出的特征?
2、黑格尔对艺术发展史的看法为何?
三、评论写作:(80)
老舍,《离婚》选文到老李去张大哥家做客,他感叹:张大嫂真可怜那里。
10年文学评论写作
文学理论与评论:(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典型形象、审美理想、文学经典
二、简答:举例说明新古典主义的突出特征 具体说明如何理解有意味的形式
三、评论写作:第二十二条军规节选
第四篇:最近几年文学评论写作切入点
最近几年文学评论写作切入点
(2010-12-17 11:41:03)[删除]
标签:
转载
姐姐 我想要买资料啊 你都不在
原文地址:最近几年文学评论写作切入点作者:极限论
这是去年考前上过的一篇博文,我提前一点,大家看看。现在每天有弟弟妹妹问我怎么写评论,写评论还是主要要选择视角,找到重点。大家注意一定要写的朴素,不要花里胡哨,写评论就是客观,平实,这些东西说起来就是这么几句,但是主要的还是实践,道理几乎大家都懂的,自己列一个小的提纲,不要打草稿,没有那个时间。一定选好中心,题目也是不要太大,写什么命什么题目,然后第一段就是把文章总结一下,写上几句就可以了,切忌大段摘抄,还有复述故事。就是用几句话把文章总结一下,然后引出中心,(出自四川大学中文系考研笔记博客:http://blog.sina.com.cn/fangyi,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这一段就是要简洁,不要拖泥带水,第一段写个一、二百字就不少了。然后用两个到三个自然段来写你自己的中心,比如语言,什么张力,什么反讽,写自己最拿手的。最后一段就是总结下自己写的东西,不要追求惊世骇俗的结尾。
记住,先求稳。不要先求新,除非自己特别自信自己的写作。还有一定要用客观的语言,不要动辄“我认为”、“我以为”、“我觉得”之类的,就是站出来,记住,自己是一个局外人,来客观的、不动声色的评论一下。
先写这些吧,考试之前最好写三四篇练习一下就可以了。不要写很多,注意专业课的时间平均分配,但是最好一定实际写一下练习,可以发给我,我给大家简单看看。(出自四川大学中文系考研笔记博客:http://blog.sina.com.cn/fangyi,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06年《白马》 叙事视角:
1、叙述者:是匹马,以一匹马来看问题。
2、特色:从语言角度分析,陌生化。
3、人与动物的生态学关系:马非马,象征人从人到非人的过度。人从自由变为非自由。马鞭之于马,就相当于现实中的社会权力之于人。福柯的理论:社会权力。马鞭规范了马,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就如权力规范了人,有它的积极意义。但是马鞭规范马,使马丧失了自由,也有消极的一面,而社会权力规范着人,人变得不自由了,也是一种悲哀。因此说这是一个深刻的命题。(出自四川大学中文系考研笔记博客:http://blog.sina.com.cn/fangyi,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07年《青龙偃月刀》
1、语言的陌生化
2、叙事者的角度:全知视角。有多重视角的转换,多重视角的聚焦。
3、文化角度分析:文化身份、民族身份。剔透的消失、何爹的焦虑其实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消失和老一辈的焦虑。何爹表现出对传统文化强烈的认同意识。如他的剃刀不用电,女的不能剃头,男女之防,剃刀的技术等。剃头文化本身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出自四川大学中文系考研笔记博客:http://blog.sina.com.cn/fangyi,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4、结尾有象征的意义:三明爹的死亡前剃头,说明了传统文化受现代文化的影响,最终趋向衰败的不可避免的命运。给我们留下了发人深省的疑问。传统文化到底靠谁来保持、如何保持。
(出自四川大学中文系考研笔记博客:http://blog.sina.com.cn/fangyi,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08年《民间》
1、张力:说鲁迅的小说有张力是因为他长短句的应用。
本文也类似。长短句的应用,段与段的节奏感很强。给人冲击性很强。
小说的结构性,前面部分缓慢,故事结尾却很短。体现了静——动——静的过程。前面缓慢让人对于老大有否功夫深感怀疑,而后部分的动,即于老大的出手则非常之快,而且还省略,没有具体描写于老大的拳脚功夫具体的施展,更加突出其功夫的了得。这种张力和叙事的速度给人带来强烈的冲击感。而最后于老大面对农民的回答则是静静的一句:“我赔你”。(出自四川大学中文系考研笔记博客:http://blog.sina.com.cn/fangyi,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2、反讽:
“民间”这个题目看似无关文章、所言非实的,但是却蕴含了深意。民间即是藏龙卧虎之地。民间说的是民间却不是真的写民间,说的是平凡却不是真的平凡。民间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蕴含着巨大能量的、折服着许多英雄的场地,一旦有契机,这些英雄则会爆发出来,形成巨大的力量。(出自四川大学中文系考研笔记博客:http://blog.sina.com.cn/fangyi,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第五篇:四川大学07文学评论写作试题答案(范文)
四川大学考研BBS(www.scuky.net/bbs)欢迎您报考川大!
四川大学07文学评论写作试题答案
考试科目:文学评论写作 科目代码:635 适用专业:文艺学
研究方向: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与传媒、文化批评、文学人类学、佛教语言文学、广播影视文艺学
一、填空(共35分,每空1分)
1.文学是作者的(审美经验)的语言凝结。
2.中国先秦的文学观念兼有(文章)和(博学)之意。3.文学文本是一种(语言)形态的文本。
4.《文心雕龙》一书的写作时代和作者是(南北朝刘勰)。
5.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来看,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活动,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6.在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哲学家是(鲍姆嘉登)。7.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文艺和美学方面的代表作是(《诗学》)。
8.注重“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的文学构成论,来自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传统。
9.文学形象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是衡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10.意境由一系列(意象)组成,注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超以相外。11.19世纪之前,在美学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形而上)的美学。
12.在对审美感言的研究中,一般认为主要的审美感言是(听觉)和(视觉)。13.在文学创作中处于主动和主导地位、具有审美创造能力的人,被称为(创作主体)。14.文学的创作过程是指(文学作品)的形成过程。四川大学考研BBS(www.scuky.net/bbs)欢迎您报考川大!
15.在西方文学理论中,最早提出“灵感”说的人是(柏拉图)。16.提出“风格即人”这一观点的是法国批评家(布封)。
17.审美想象在实质上是对(形象/表象)进行艺术加工和改造的心理活动。18.审美心理活动中的“通感”现象,是指不同(感官)之间的相互转移和借用。19.《文心雕龙》中对文学欣赏和批评进行研究的篇章是(知音)。
20.提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俄国批评家是(别林斯基)。21.文学成为一中“艺术生产”,是以(现代图书出版业)的出现为标志和前提的。22.消费文化对文学接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根本性的观念)上。
23.西方现代美学的“格式塔”学派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完形心理学的问题)。24.文学阐释是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及其相关的文学活动的(批评)与(分析)。
25.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等说侧重的是文学的(文本)。26.心理批评是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阐释文学活动。27.《艺术哲学》的作者是法国理论家(泰纳)。28.《审美教育书简》一书的作者是(席勒)。
29.探索文艺起源的途径主要有(考古学的途径)、人类学的途径和心理学的途径。30.优秀文学遗产中的经典作品,是在长期的(流变)形成的。3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