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伊斯兰的伦理道德——纳鸥
伊斯兰的伦理道德
一.不许说谎、背谈、辱骂、栽巫、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幸灾乐祸与迫害他人。
1.安拉说:“在安拉看来,比动物还坏的是那些精神聋哑的人,他们不运用自己的理智。”(8:22)2.安拉说:“你们当远离虚言假语。”(22:3)3.安拉说:“安拉却不喜欺诈者。”(8:58)4.安拉说:“你们不要互相背谈,难道你们中有人喜欢吃自己弟兄死体上的肉吗?你们是厌恶这样做的。” 5.安拉说:“众归信的人们啊!你们中的男子不要互相讥笑,也许被讥笑者比讥笑者更好;你们中的女子也不要互相讥笑,也许被讥笑者比讥笑者更好。你们不要中伤自己人(的名誉),也不要以诙名相称!在信教之后,再用不雅的诙名多不好!那些不悔过的人,是不义的。”(49:11)6.安拉说:“你莫追随你一无所知的言行,因为你的听觉、视觉和心灵全部都要被审问。”(17:36)7.安拉说:“众归信的人们啊!如果有坏人传来一个消息,你们要鉴别它的真伪,以免你们无知地误伤一些人,而事后对自己的作为后悔莫及。” 8.安拉说:“恶行应得同样的恶报,谁愿意宽恕并和解,安拉必报酬谁。安拉的确不喜爱作恶的人。倘若一个人在被亏负之后而进行报复,是无可责备的。应受责备的,是那些迫害他任和在大地上为非作歹的人,这些人应受痛苦的刑法。”(42:40—42)9.穆圣说:“说谎确已揭开伪善的大门。” 10.穆圣说:“你们谨防说谎!因为谎言伴随着邪恶,而在火狱里为邻。” 11.穆圣说:“背谈者与倾听者是同罪的。” 12.穆圣说:“在安拉看来,你们中最可喜的人,是彼此亲善友好的人,而最可恼的人,是搬弄是非、在弟兄之间挑拨离间的人。” 13.穆圣说:“你们不该说不纪念安拉的话!因为讲不纪念安拉的话,会导致铁石心肠。的确,最远离真主的人,就是铁石心肠者。” 14.据艾布胡来勒传述,有人问安拉的使者:“什么是背谈?”他说:“你宣扬你的弟兄所讨厌的事。”有人又问:“请你告诉我,如果我说的是事实呢?”他说:“如果你说的是事实,你确已背谈他了;如果你说的不是事实,你确已冤枉他了。” 15.穆圣说:“谁能控制自己的舌肉,安拉掩盖其缺陷;谁能控制动怒时的感情,安拉保护他免受惩罚;谁有错而像安拉宽恕,安拉接受他的辩词。” 16.穆圣说:“如果你挑剔别人的缺陷,那么,你已败坏他的名节了,或者几乎败坏他们的名节。” 17.穆圣说:“你切莫对你的弟兄显出幸灾乐祸!否则,安拉要怜悯他,并折磨你。” 18.穆圣说:“两种行为最恶劣:举办安拉与迫害安拉的仆民。” 19.穆圣时代,一阵风吹掉了一个人的披风,他便骂风。穆圣说:“你不该骂风,因他奉命而吹。诅咒失当者,自受其罪。”
为了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名誉、尊严和感情以达到彼此间的友谊,消除分裂、敌视与仇恨的各种因由,因而伊斯兰教不允许人们互相说谎、不忠诚、背谈、辱骂、栽污、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幸灾乐祸与迫害他人。二.知足廉洁 1.安拉说:“须知!财富与子嗣只是一种磨难,无限的回赐是在安拉那里。”(8:28)2.安拉说:“如果安拉使你遭遇灾难,那末,除他以外,没有一个解除者;如果他欲降幅于你,那末,也没有谁能阻止他的特恩。他使恩惠降于他所意欲的仆人。”(10:107)3.穆圣说:“在生活水平方面,你们要看不及你们的人,而不要看超过你们的人。这样最适宜你们不致瞒昧安拉赏赐你们的恩惠。” 4.穆圣说:“富足并非占有大量的财产,然而心得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5.穆圣说:“阿丹的子孙常说,我的财富!我的财富!你真有财富么?你吃了已经消化;你穿衣已经破旧;你施济已经支付,才算是你的财富。” 三.慷慨好施 1.安拉说:“让有财力的人按他的财力去费用。而财力有限的人,就让他按安拉赏赐他的去费用。安拉只按他所恩赐的人的能力加以责成。在窘迫之后,安拉就会赐给宽裕。”(65:7)2.安拉说:“为主道费用钱财的人,其比喻正像一粒种子,而生长七穗,每穗又结百粒种子。安拉要加倍回报他所意欲的人,安拉是博施的全知的。”(2:261)3.穆圣说:“慷慨者,接近安拉、接近群众、接近天园而远离火狱;守财奴,远离安拉、远离群众、远离天园而接近火狱。在安拉看来,一个慷慨的愚者,优越于一个吝啬的智者。” 4.穆圣说:“两种恶习身为信士者不应具有:吝啬与坏性格。” 四.谦恭礼让 1.安拉说:“你要宽恕他们,且原谅他们。安拉确喜一切行善者。” 2.穆圣说:“谦逊只会提高人的声望。你们谦恭礼让吧!安拉才会提高你们的名望。” 3.穆圣说:“安拉默示我说:你们应互相谦让,一个对一个不傲慢,一个不压迫一个。” 4.穆圣说:“性格和蔼者,以获大福;性格暴躁者,已遭大祸。” 5.穆圣说:“和蔼来自安拉,鲁莽来自恶魔。” 五.孝敬父母 1.安拉说:“你们的养主已命令你们只崇拜他,并对双亲行孝,不论他们中的一位或两位在你的堂上达到高龄,你不要对他俩说轻蔑的话,也不要呵斥他俩而要对他俩说尊敬的话。” 2.穆圣说:“你们应当孝敬你们的父母,将来你们的儿女才会孝敬你。” 3.艾卜虎赖勒传述:一个人来见穆圣说:“主的使者啊!谁最有资格受我的优待?”穆圣说:“你的母亲。”他连问三次,穆圣均答:“你的母亲”最后他又问时,穆圣才说“你的父亲”
4.阿布顿拉伊本买斯欧德传述,我请教穆圣:“哪样工作最蒙安拉喜悦?”穆圣说:“按时礼拜。”我再次请教,穆圣说:“孝敬父母”。我第三次请教,穆圣说:“献身主道” 5.阿布顿拉传述,穆圣说啊;“最大的罪恶,是骂自己的父母。”有人问:“谁会骂自己的父母呢?”穆圣说:“骂别人的父母,人还之,岂不等于骂自己的 父母!” 6.阿布顿拉传述,穆圣说:“取父母的欢心,必蒙主喜;惹父母的恼恨,必触主怒。” 7.穆圣说:“善行中回报最快的是孝敬父母,与骨肉保持联系;恶行中惩处最快的是虐待父母,与骨肉断绝关系.” 8.穆圣说:“谁每天为父母祈祷五次,谁确已完成对父母辞世后应尽的义务。” 9.
第二篇: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专业班级:商秘2班学号: 201102023202姓名:陈晓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之我见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的转型期,社会道德的失衡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问题。我们不禁要反省传统的伦理道德哪里去了呢?
我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条目繁多,内容丰富而庞杂。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它虽然有受到一定的历史、阶级与社会所限制的道德旧识,但更多的是反映中华民族道德上的文明、进步,体现全人类道德文明的具有长久思想价值的道德智慧。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于人类的价值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传统伦理道德的总结和认同,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伦理道德传统的关键,也是现代中国道德文明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在文化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不要道德也不讲道德,但却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一样把道德在文化价值体系中抬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共存共荣的凝聚剂和内聚力,它在价值的意义上形成中华民族道德人格的精髓和精魂。其中包括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十大美德。
“仁爱”精神是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人道精神。它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互助、互爱,与人为友,与天地万物为友,和谐共处在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中,以儒家为代表的“仁爱”思想,是一种对于协调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道德精神。“仁爱”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又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智慧。孔子说,仁者“爱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知道,所谓道德,即是要求人们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考虑到他人与社会的利益。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即是要求人们替别人着想,同情人,敬重人,相信人,关心人,帮助人,待人以诚,施人以惠。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道德精神。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经济竞争、贫富差距等等会不可避免地引起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因此,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发扬中国人传统的“仁爱”精神,倡导“仁者爱人”、“厚德载物”、“民胞物与”的道德,有益于创造现代生活需要的同情弱者、互助友爱、帮穷济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
2011年 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两岁小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和碾轧。两名路人先后路过,均对倒地的悦悦不理睬,接着悦悦被一辆车再次碾压。之后5分钟往来的十余个路人无一伸援手,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悦悦。对于小悦悦的悲剧,我们需要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的过路人对躺在地上的小悦悦熟视无睹?但我们更应该告诉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请停下来,拉她离开街心;或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这是本分,更是底线„„请伸出温暖的双手,让人心不再冷漠!这就是“仁爱”精神啊!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指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商业诚信,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社会公共诚信,如制度诚信、国家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组织诚信等。”
当今大学生中存在着很严重的诚信危机,这已经越来越成为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严峻的课题。高校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还贷或是有意拖欠贷款,据几家商业银行数据统计,不少高校毕业生的“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超过了20%,有的高校甚至达30%~40%!有一份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只占0.48%。调查显示有88.39%的同学认为诚信在当今社会很重要,诚信的意义、价值不容忽视,但在实际行为上却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有28.57%的同学明确表示,“诚信”两字只是纯粹的理想,难以真正实践,比如说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自己为了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得到一份好工作,也就不自觉地会夸大简历、伪造获奖情况等。“人无信而不立”,这是每个大学生都知道的箴言,诚信也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基础,虽然在他们主观意向上觉得诚信很重要,但社会竞争迫使他们选择了投机取巧。虽然同学们签过“不作弊”的承诺书,但一旦到考试时还会有人选择铤而走险。另外,不少同学承认自己迟到旷课、作
业论文抄袭、简历灌水等等不诚信的行为。还有诸如餐厅吃饭或乘公交车时插队,用大量的时间玩游戏或上网,抄别人的作业蒙混过关,论文剽窃、买假证书、虚假简历、大学生中出当“枪手”等这些多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现象。凡此种种现象在当今大学生中是确实存在的。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诚信关乎中国未来的国民素质,所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刻不容缓。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的思想,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当今追求物质化的社会中中,有些人视道德精神为草芥,私心膨胀,物欲横流,在歪风中成为利欲熏心、丧失人格与国格的势利小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少见到这种现象。繁华的大街上,清洁工人永不能停下手中的工作,因为永远有人在乱扔纸屑果皮;交通岗亭中的民警也永远不能休息,因为永远会有人乱穿马路,会有人闯红灯。这儿不是垃圾场,这儿也不是落后的地区,可为什么人们的素质却如此„„古人的传统伦理道德都到哪里去了呢?随着改革开放,许多中国人的腰包鼓了起来,很多国人开始走向世界。可作为中国公民的一份子,到了国外,就代表了中国的形象,就是中国的形象大使。可许多中国人到了国外,在公共场所,不遵守规则秩序,大声喧哗,吸烟、随手扔垃圾,如入无人之境。看到这样的中国人,外国人会怎样想象我们的国家?伦理道德是我们道德精神的一面镜子。一个国家的民众的普遍道德精神面貌,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今天和明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正呼唤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道德宝贵遗产的基础上,在现实生活中提高民众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境界,重新确立新型的具有现代思想特征的理想道德人格。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从从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吸取营养,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做到仁爱、诚实、德行统一、知行统一、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第三篇: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周易》 3.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4.道德经、史记 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内容
1.仁爱孝悌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既然中国的伦理道德体现的是一种家族宗法关系,这“爱人”主要就体现在“孝”和“悌”两个方面,所以孔子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孝”是人子对父母、晚辈对长辈要尽孝道。中国古代有“二十四孝图”,为元代郭巨敬辑录古代所传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又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注:舜1,孝得天下;陈侃2,五世同堂;子路8,百里负米;王祥10,卧冰得鱼;董永12,卖身葬父;潘岳14,弃官事母;缇萦22,上书救父;沈云英24,忠孝双全。(郭巨埋子,老莱子娱亲)
悌,敬爱兄长。宗法制有嫡长子继承制,决定了兄长的地位。“融四岁,能让梨”。
古代家国一体,孝悌则必能忠君爱国,在人际交往中,也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故《孝经》(儒家经典之一)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2.谦和好礼
礼有两个意思,一,礼是对人身份地位行为的规范,即所谓“礼制”,它是和西方的“法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礼记·礼运》认为,上古天下为公,是为大同,这时候是不需要“礼”的;后世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为了确定君君臣臣的关系,这才需要“礼”。制定了礼并且能够执行,天下恢复秩序,这就是小康。
所以制定“礼制”和制定“法制”目的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法制”采用强制的手段,而“礼制”则更强调自觉,由此引申出“礼”的第二层意思,即立身之“礼”。《礼记·冠义》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今天我们所说的“礼貌”“礼节”“礼让”等都属于这层意思。
教材又用“谦和”来解释“礼”。“谦”即谦虚,古人讲谦虚,有在礼制规定的身份地位上再稍稍屈尊一点的意思,比如“将相和”的故事中,蔺相如因完壁归赵以及保护赵王,避免使赵国受辱等功劳,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然而当廉颇寻衅时,却能再三忍让。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中,刘备为拥有一支军队的将军,又有汉家帝胄的身份,但他对于一介书生诸葛亮故意表露出来的无礼行为却能再三忍让。这样的谦虚都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也即所谓“仁者无敌”,最终能够成大事。所以老子以江海处下而为百谷王的比喻(成语有“虚怀若谷”),为欲成帝王之业者出谋划策。周易“谦卦”云:“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小心谨慎,谦之又谦,君子用这种态度跋涉险川,最终才能无恙。)系辞上释“谦卦”云:“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谦卦”是让君子恭敬谨慎,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落脚点也在“受益”二字。
这些听起来都有点象今天的“厚黑学”。所以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还需要批判继承。今天我们讲谦虚,不是为了互相利用,而是为了建立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就是“和”。需要强调的是,“和”并不等于不要原则,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的“同”便是指没有原则的庸俗关系。
3.诚信知报
《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做人要真诚,不要自欺欺人,反复无常;对人要坦诚,不应互相利用,尔虞我诈;对国家对事业要忠诚,不能朝三暮四,心怀二意。
“信”者信用,“仁义礼智信”被称为人生“五常”。“信”也是做人的立身之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从构字法看为人言,《春秋谷梁传》曰:“言而不信,何以为言”。所以又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这样的格言。中学语文选《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方正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市场经济活动中尤其需要诚信的品质,一个企业是否诚信,甚至成为一种无形资产。中国入世,最大的问题的是商业信用,中国入世,“狼来了”并不可怕,怕的是国内一些企业像那个撒谎的牧羊人。4.精忠爱国
精忠爱国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大德,大节。杭州就有岳飞,岳母刺字曰“精忠报国”,真所谓“人有慈母而后家有孝子,家有孝子而后国有忠臣”。于谦,杭州人,明英宗时,瓦剌族统一蒙古,进攻明朝,英宗率领50万军亲征,在土木堡遭袭击,全军覆没,英宗被瓦剌所擒。瓦剌兵临北京城下,在危急关头,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请英宗的弟弟出来主持朝政,是为景泰帝。于谦率全城军民保卫北京,打退瓦剌。瓦剌不得已送回英宗,与明朝议和。后英宗复辟,反以“大逆不道”罪加害于谦。于谦诗有著名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张苍水……
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民族矛盾,民族英雄,中国和中华民族都是逐渐融合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都可以有自己的爱国英雄和民族英雄;二是忠君与爱国,古代家国一体,不能要求古人超越自己的时代。对“愚忠”要分析。5.克己奉公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家天下”文化,家族是这种文化的基本元素,而家族利益又是和整个“天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
(比较:西方的个性中心社会,写信封、署名的顺序。)
这种文化必然要求克己奉公,把天下利益,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背私之谓公”(韩非说:“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 私,背私之谓公,公私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极端时(如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毛泽东号召“大公无私”,邓小平认为不能作为普遍性号召。但是应该也可以做到大公小私、先公后私。
(范仲淹“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先公后私的最好诠释。)
今天进入现代化社会,“克己奉公”仍然必要,人是文化动物,社会原来就是因为单个个体无法生存,才有原始群、有氏族、有部落、有部落联盟、有国家的。今天西方社会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也重视国家利益,甚至提出“地球村”概念,这是有人类以来最大的“公”。
今天中国虽然还在建设小康社会,但是不能丢掉“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6.修己慎独
如何才能达到“克己”的境界?途径就是“修身”。《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第一章);《中庸》说“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第二十二章)。
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的方法有:慎独、内省、自讼、主敬、集义、养气等。
慎独
就是在自我独处时严于律己。说到”慎独“,很自然地要联想到《后汉书·杨震传》中的一个故事。东汉期间人称”关西孔子“的杨震向朝廷举荐过才华出众的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王密于深夜献金百两为报答,杨震拒收说:”怎么能这样?“王密说:”这深更半夜的没有人知道。“杨震更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这亦是人们所常说的”慎独“。
注:学术界有争议,认为“慎独”不是说没有人时仍然谨慎自律,而是说要慎于内心修养。内心别人是看不见的,故谓之“独”,心虽然看不见,但是会通过言行表现出来,所以不可不谨慎。也就是《中庸》所说的:“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类文革时的“狠斗私心一闪念”。)
内省
最有代表性的是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自讼
孔子说:”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内自讼“即内心自责,自我反省。
资料
启功先生在十年前的《学林漫录》第十三集(中华书局,1991)上发表《自讼二则》一文,谈到自己在同刊第十一期上的《坚净居随笔》(1985)中,误将清人汪容甫墨迹小立轴上所抄录的柳宗元的两段文字当成书者自己的了。他在这篇文章中向发现这个问题的黄永年先生深致谢意,又向读者深致歉意,并且十分诚恳地分析了自己所以致误的原因。
将书者所书当成书者所作,这其实是极容易发生的事情,古代后人所编前人诗文集中常混入他人之作,往往也就是这个原因。但是,这毕竟又是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一般人难以发现,能发现的人又未必会注意。黄永年先生也是私下告知的,启功先生完全可以不写这篇文字来自曝其误。但他不仅原原本本地写了,最后还不无幽默但又是绝对真诚地说,他的这段文字,“是自1957年、1966年以来,真有错、最诚心的一次自讼”。7.见利思义
“义”和“利”(概称为“义利观”),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孔子说“见利思义”,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孟子的论述最为人们所熟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当然,舍生取义的极端情况不是总会发生的,大多数情况下,要做到的是“见利思义”和“先义后利”。孔子说“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也不是说君子不需要利,而是说对君子而言,谈论“义”更能明白,因为君子是在“义”的前提下谋取“利”,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讨论:商品经济社会要理直气壮地讲“利”。资料:“杭州人形象讨论”中,有人主张用“义”来藐视上海人的“利”。关键是“理直气壮”,亦即取之有道。8.勤俭廉正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略)。传统美德讲“俭”,不是简单的经济考虑,而是从人格修养着眼。诸葛亮《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故后人总结说:治生之道,只须守一“俭”字。一切动用,朴素些,简淡些,安静快活,有什么不好?须知世间罪恶,都从多欲中来。不俭则奢,奢则多欲,做官的必贪,居乡的必盗,非至胡为速祸、败家丧身不止!奢用惯了,在物诱势迫之下,即使心想廉洁,也难自主。因此古人说:“俭是养廉之法”。9.笃实宽厚
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一个农业经济的社会,笃实宽厚是农民的本色,我们不能因为已进入现代社会就抛弃这种传统美德,现代人追求的“反朴归真”就是要回归这种本色,因为这是最接近自然,最接近人的本性的。
“笃实”是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人,老老实实做学问,老老实实干工作。上升到治国平天下也是如此,空谈丧国,实干兴邦。
“笃实”是对己,“宽厚”是对人,古人概括为一个“恕”字。“恕”是由孔子最早提出的,子贡问:“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卫灵公》)。也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现代人常感觉人际关系复杂,彼此缺少理解,正是丢失了这种恕道。(注:武侠中的“冤冤相报何时了”,鲁迅“一个都不宽恕”的社会背景,伦理的范畴与法的范畴。)10.勇毅力行
西方人认为中国伦理道德是一味只知退让,其实也有勇毅力行的一面。孔子说:“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平时“温良恭俭让”,但涉及到“仁”的大问题时,却是“当仁不让”。把重视内在修养和必要时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结合起来,才是一种完美的人格。
第四篇: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
几千年来,在封建文化尤其是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的规范下,男性一直处于与权利中心相一致的话语中心地位,妇女则处在话语边缘地位而广大的劳动妇女更是长期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深受奴役和压迫。整个社会也因此变得荒诞,混沌不堪,但是鲁迅却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关注到了这一点。在其作品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的妇妇女形象,通过描写她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作者在同情她们的命运,关注她们的生活有的同时,也为她们的解放道路作了深层次的探索。在他的现实主义小说《明天》、《祝福》、《离婚》、《伤逝》中,他以深沉的笔触,塑造了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子君等一系列的典型形象,她们悲惨的生活和结局,深刻地展现了妇女在封建制度下被绞杀的过程,字里行间,熔铸着作者的激愤与不平。
鲁迅在1918年发表的《我的节烈观》一文中,就对封建统治阶级鼓吹的节烈观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指出“表彰节烈”其实是强加给妇女的“畸形道德”;在《关于女人》一文中,他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社会制度把女人挤成了各样各式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这表现出鲁迅对妇女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怎样才能使妇女脱离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获得真正的,争得做人的权利,这也是鲁迅深切关注和一直思考的问题。鲁迅对封建社会及其制度历来主张进行坚韧的战斗。在其为数不多的二十五篇小说中,就以深沉的笔触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富有典型意义的妇女形象,写出了她们各自不同的反抗经历与相同的悲剧命运,从而为妇女的解放道路作了更深层次的探索。为了使自己获得起码的生存权利,祥林嫂一生都在反抗与挣扎;而爱姑,反抗更是强悍而出格;特别是子君,自学运用了时代的新武器——资产阶级个性主义和个性解放来对抗婚俗,争取爱情自由与婚姻自主。这些反抗,对强大的封建社会及其宗法制度来说虽然是微弱拭目以待,但却是顽强的,是茫茫黑幕笼罩下闪耀出的曾耀眼一时的火花,使人从中
第五篇:伊斯兰经典话语
伊斯兰教经典语录
伊斯兰经典话语
你耕耘今世如永活不死,你耕耘后世如明天就死。◆不讲信用者无正信,不守盟约者无正教。◆骗子不是我的教民。◆清洁是信仰的一部分。
◆伪信者的特征有三:撒谎、失信、奸诈。◆克扣工资是大罪。◆凡善功都是施济。
◆多谈正义获取胜利,不谈妄言得平安。
◆引人行善如同自自己行善,诱人作恶如同自己作恶。◆孝敬父母者必会得到子女的孝敬。◆最好的人是最能善待其家属的人。
◆原谅者愈高贵,虚心者愈进步,施济者愈富有。◆莫谦善小而不为。
◆慈爱动物,蒙真主的慈爱,即使宰牲也当减轻声其痛苦。
伊斯兰教经典语录
◆辱骂穆斯林是作恶,杀害穆斯林是叛教。
◆你不要吝啬,否则真主会减少你的给养,你当尽力施舍。◆不知感谢人者,就没有感谢真主。
◆你们吃,你们喝,你们施舍,你们穿,只要不浪费,不炫耀。谋求 合法福利是主命后的主命。
◆你们不可丝毫轻视善行,即使是和颜悦色的会见你的弟兄。一个人 不得远离他的弟兄超过三天。◆谁不向真主乞求,真主便恼怒谁。
◆你们当在家中礼副功拜,不要把你们的家当作坟墓。
◆如果有困难时,要看到容易。一切善功确是抵消息罪恶的。这是对 觉悟者的告诫。
◆真主将在困难之后创造容易。
◆你们要为主道而施舍,不要自寻伤亡,你们要行善,真主喜爱行善 的人们。
◆对于宗教没强迫,因为正确与谬误已经分明
伊斯兰教经典语录
◆你们远离猜疑,因为猜疑是最大的谎言。◆圣训:教育孩子一次,强于施粮升。◆求学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主命。◆求学从摇篮直到坟墓。◆远大的志向出自正信。
◆求助于真主者不失望;协商者不后悔;节约者不贫困。◆施舍的手强于接受的手。◆求知是全体男女穆斯林的主命。
◆智慧是圣人的遗失物,无论在那里发现它,就要拾起它。◆你中最优秀的人是学习《古兰经》并教授它的人。◆辱骂穆斯林是作恶,杀害穆斯林是叛教。
◆你不要吝啬,否则真主会减少你的给养,你当尽力施舍。◆不知感谢人者,就没有感谢真主。
◆你们当在家中礼副功拜,不要把你们的家当作坟墓。◆勇士不以摔跤格斗而定,恼怒时能控制自己者方是勇士。
伊斯兰教经典语录
◆信士!你们要敬畏真主,要同诚实的人在一起。◆谁信仰真主和后世,谁就当敬待客人。
◆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你们当着真主不要祈求任何人。◆你要以德报怨,我是最知道他们所述说的。◆真主的宗教是伊斯兰。◆确实困难伴随着容易。◆我确已创造人类于困苦之中。◆真主只责成人所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