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 6

时间:2019-05-13 21:1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 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 6》。

第一篇: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 6

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主讲人:戚业国

课程简介

我们都在为学校发展而忙碌、而苦恼,但我们是否思考过什么是学校发展?学校为什么要发展?

我们曾经认为发展是不证自明的公理,“发展是硬道理”。“我想飞得更高”是国人共同的追求,今天全中国都在思考:这是我们要的发展吗?我们为什么要发展?

对学校发展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校长的管理行为,影响着学校资源的配置。不同校长对学校发展的认识并不一致,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学校管理追求,其背后则体现了不同教育思想理念。戚业国教授在本课中主要从关于学校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学校发展规划的编制与运用等方面进行了阐释。课程提纲

一、关于学校发展问题的思考 1.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因 2.学校为谁而发展?

3.如何实现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的外部基本矛盾 4.教师第一还是学生第一?——学校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 5.学校发展定位与建设一流学校 6.学校特色建设与学校发展 7.学校发展的管理策略

二、学校发展规划的编制与运用 1.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解与运用 2.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 3.学校发展的分析与诊断 4.学校发展目标的确定

5、学校发展的战略措施

6、学校规划的实施与保障

三、学校发展规划的完整文本

从去年开始,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今年按照上级要求又需要制定学校四年发展规划。其实,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对于学校来说是必须的。但如何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却使我们感到茫然。今天网上搜索,偶然看到了有关学校发展规划的几篇理论文章,学习后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有了新的认识,很受启发。今天先转载戚业国博士的一篇文章,与诸位同仁共享,其中红色部分是我感触较深而标注的。全文如下:

如何理解和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是当前学校管理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过去,许多学校制定的规划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正像有些人所描述的那样:“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而近年传入我国的学校发展规划(SDP),则成为改进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学校发展规划(SDP)是近年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改进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方法,这种方法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从英国兴起,其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9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教育合作项目进入我国,最近五六年在西部地区改进学校管理中取得显著成效,引起国内广泛关注。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认识到,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是实现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校发展规划为转变管理思想、凝聚各方共识、分析诊断学校存在问题、帮助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学校发展规划以追求学校发展为核心,规划是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因而规划是形式,是实现发展的“抓手”,通过规划实现学校发展才是目的,才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最终追求

什么是学校发展规划?

首先,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教育规划,它建立在对学校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学校发展的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确定的措施和实施阶段。但从另外的意义上讲,它又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教育规划,学校发展规划以追求学校发展为核心,规划是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因而规划是形式,是实现发展的“抓手”,通过规划实现学校发展才是目的,才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最终追求。

其次,学校发展规划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一种思想,即要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发展。这样的思想具有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在处理与办学主体的关系上,通过理解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理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要,通过规划,主动落实教育政策法规,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将规划作为学校办学自律的“承诺”,由此换得对自身办学的支持,获得学校自主发展的条件和运行空间;第二个层次体现在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上,主张通过制定和实施“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将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结合,形成结合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师发展目标及其行动方案,要求教师按照个人发展计划不断实现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提升发展,而学校则要尊重教师个人发展的自主权,从而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第三个层次是在学生管理和教学改革中,主张制定和实施“学生个人成才计划”,通过制定和实施成才计划,约束学生的行为,明确学生发展的目标,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三,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是实现学校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学校发展规划有三个基本要求,一个是要不断分析诊断学校存在的问题,另一个是通过广泛的参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学校的组织凝聚力,第三个是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的支持。这样,扩展了学校办学资源,调动了积极性,又不断分析解决了学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由此实现学校的不断发展。这一过程重点是建立一种新的学校发展机制,当然它体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学校发展观。

学校发展规划具有独特的内涵,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它认为实现学校的发展应当首先从分析和理解“学校发展”开始,它的“发展”是一个基于不断进步的概念,认为不断追求学校发展是学校管理者的基本责任和良知,因为每一个受教育者不能重复已经接受过的教育,如果学校管理中的缺陷不能即时解决,对这些孩子来说,将是终生不能弥补的缺憾,他们将带着这样的遗憾离开学校。

学校发展规划主张学校管理者要“放弃抱怨、立刻行动”,立足现实,不要好高骛远,能做多少算多少。首先解决那些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对自己不能控制、无力解决的问题,无论多么有道理,抱怨也是没有实践意义的。“坐着谈不如起来行”,能进步多少就进步多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程度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

在实现学校发展的途径上,学校发展规划主张通过满足“学校利益关系人”的需要,获得他们对学校办学的支持,不应抱怨得不到什么,没有什么,首先应当思考我能为别人做什么,我能为利益关系人提供什么。比如作为学校举办者的政府为什么要设立这所学校,希望通过学校得到什么?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为什么要选择这所学校,他们想得到什么?学生家长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他们对学校的要求和期望是什么?作为利益相关者的社区,对学校的期望和要求是什么?作为教育者的学校教职工他们的需要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为学校教育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了解了这些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也才能得到他们对学校办学的理解和支持。事实上,一所学校如果得不到这些利益相关者的理解与支持,学校的办学就可能陷入困难和被动,更谈不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发展规划坚持“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办学以教师为中心”,主张建立教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是一切教育的本意和最终目的,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的,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场所,没有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现实意义;但学校的教育教学是由教师组织实施的,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提高,学生的发展将是一句空话;而学校的发展是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后的结果,一所学校,如果培养了优秀人才,满足了利益关系人的需要,教师创造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成果,这样的学校自然就会发展。学生、教师、学校三者是利益共同体,如果仅仅追求学校的发展而不顾及教师的利益和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这样的学校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样,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都需要学校这样的载体,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帮助。

应对学校发展中的内外环境变化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直接动机,得到各方对办学的支持、调动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是学校发展规划的直接目标

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

其实在讨论学校发展规划内涵的时候,我们已经回答了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问题。

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学校发展,应对学校发展中的内外环境变化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直接动机,得到各方对办学的支持、调动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是学校发展规划的直接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第一,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分析诊断学校发展环境的变化,分析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代社会是一个变革的社会,学校教育面对的社会需要越来越复杂,一方面社会对学校教育期望在不断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等都需要学校不断变革;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群体,教师的思想、素质、能力也在不断变化,家长的期望、学校办学的社会环境都处于变动中,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断分析、适应变化的环境,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可以建立这样一种机制,帮助学校定期分析诊断所面对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努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第二,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凝聚共识,调动积极性。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要求在学校内部坚持自下而上,要求民主参与,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和讨论在学校内部形成学校发展的目标,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共识,这样的目标和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得到教职工的支持,能够增强凝聚力、调动教职工落实学校规划的积极性。国际教育研究的一条重要结论就是,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教师的理解和积极参与都是难以达成预期目的的。同时,在学校外部,通过广泛的沟通交流,可以有效改进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增强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相互理解与支持,为学校发展创造最好的外部条件。

第三,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寻找和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在克服问题中不断提升、进步。学校发展规划重点要分析学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不断发动群众,群策群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其本质是建立一种学校自我分析诊断、自我寻找和克服不足的机制,努力做到“今天做得比昨天好,明天做得比今天好,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缺点一天比一天少,优点一天比一天多,天天都有新面貌”,由此使学校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第四,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与方向。学校发展规划以学校目标为核心,这样的目标体现了利益相关者对学校的要求,目标可以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也是学校对社会的一种承诺,对学校自身具有约束作用,这样的目标推动学校不断进步,也在约束学校的办学行为不偏离方向。

第五,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形成学校发展的行动方案。学校发展规划要求最终要落实到学校的行动方案上,这样的行动方案是目标的落实,也是实现学校发展的具体行动计划,是学校日常运行的主要依据,它规定了什么时候做什么、如何做、达到什么效果,因此是学校发展的“施工图”。

由于有了这样五个方面的作用和特点,学校发展规划在学校管理中具有引领、规范、导向作用,能够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校不断发展。这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一般动机和目的,但具体到一所学校,除了这些共同的一般性目的,通常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具体目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类型:

从外部看,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通常有两种考虑,一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可以使社区和学校更好合作,共同发现学校面临的问题、原因和需求,共同承担起改善教育的责任;二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可以加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多的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从学校内部看,当学校发生搬迁、合并、升格、降格等重大变动的时候需要制定规划;随着教育形势发展,学校的任务和使命发生变化,对学校提出新的要求,为了应对这样的要求和变化需要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当学校不满足目前地位和处境,希望改变自己当前的处境和状况,需要系统分析学校发展的策略,需要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当学校内部发生人事等重大变动,办学思想调整的时候,面临新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通常出于上述一种或几种考虑,因此对一所具体的学校来讲,制定规划前应当首先明确规划的出发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使后面的工作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上。

学校发展规划作为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方法,有自己的思想与技术要求

如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作为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方法,有自己的思想与技术要求,与以往的教育规划有所不同,它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一是要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我们通常的规划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要求自下而上,这样的规划要坚持体现“生成性”,它是教职工共同参与、凝聚共识达成的。要求教职工全员参与,通过不同层次的分组讨论,逐步归并意见和建议,由此形成规划的具体内容。在技术措施上,包括思想发动与准备、召开教职工大会、分组讨论的意见归并、特尔斐法的运用等等。一般的方法是在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以办学思想讨论为铺垫,总结一个学期的工作,在总结的基础上组织讨论,每个人对学校发展进行展望,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析,提出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主要的机遇与挑战,对学校未来的期望,分析自己的工作与学校发展的关系等,将这些讨论归并形成意见和建议。

二是要坚持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思想,没有社区的积极支持,学校的发展就难以实现。社区参与主要是通过社区分析诊断学校自己的问题与不足,了解社区的需要,满足社区群众的要求,同时也是得到社区支持、开发利用社区各种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社区参与的技术方法主要有绘制社区地图(社区地图是通过参与方式所绘制的、反映一个社区的基本情况的地图,应包含社区成员认为重要的信息,需要显示学校的社区交通、人口、机构、设施等环境条件,也包括学生分布、社区人力资源、社区文化等等)、组织社区调查(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调查)、召开社区代表会议、组建学校发展委员会等,通过这些方法调查社区的情况,了解社区需求与意见,达成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学校发展规划开发了很多与社区交流的技术手段,并始终把与社区的联系作为重要的内容,因为只有了解社区的要求、满足社区的需要才可能真正办成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三是要坚持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交流。学校发展规划坚持自下而上的思想,这样的思想也包括学校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作为政府办学的学校,必须了解政府的要求、满足政府的要求,做到依法办学,努力实现为人民服务。学校发展规划认为,学校和政府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是一致的,学校主动与政府沟通交流,一方面可以把握政策、明确办学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规划使主管部门相信学校在努力按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得到对自主办学的认同,还可以在各个方面得到更多办学的支持。

一般而言,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谁参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要求各方面广泛的参与,它是在校长的组织下实施的,但绝对不能由校长或学校领导班子自己制定,校长是组织者;应当从发动教职工总结自己的工作、分析状况入手;需要广泛征询社区意见、发动社区参与;还应当积极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沟通;也要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必要的时候请一些外部的专家帮助分析诊断也会有很好的效果。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校发展规划是需要教师和各方面的人士共同落实的,规划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就很难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第二,学校发展环境的分析。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里办学的,学校今天的现状是昨天发展的积淀,而今天的改革决定了明天的发展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内部和外部变化,调整改革自身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过程,因此分析学校发展的环境变化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分析学校发展的状况,特别要注意总结学校成功经验,哪怕过去办得不够好的学校,能够生存到今天也会有自身的优势和传统,分析和继承这些优良传统,是实现学校自我超越的条件,对过去的全盘否定会动摇推动学校不断进步的信心。分析学校的现状还要分析学校已有的办学资源,分析可能获得的潜在办学资源,很多学校的发展规划不能落实,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学校的规划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状况,比如规划修建一栋艺术楼,但经费从哪里来没有着落,规划增加教师却不知道编制已经用完无法增加编制等等。除此之外,也要分析当地其他学校的状况,其他学校是自己办学的参照,包括了不同层次学校的衔接、同层次学校的合作交流与资源竞争等等。

第三,学校发展中的问题诊断与关键问题确认。分析学校发展中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学校发展规划开发了专门的技术方法用于分析诊断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并确定问题的重要程度和解决问题的优先次序,包括学校发展问卷、问题树的运用,关键问题分析法,优化排序,对比排序等等。

第四,学校发展目标的形成。学校发展目标是规划的核心和关键,目标的形成通常是以学校发展的环境分析与问题诊断为基础展开的。通常要求通过对教师个人“学校发展展望”的概括总结形成,这种方法要求规划制定的不同参与者分别展望学校未来的情况,包括发展性展望和非发展性展望。发展性展望是对学校现在没有做到而希望在未来做到方面的描述,比如:我希望我们的学校学生的成绩更好,得到政府和家长的赞扬等。非发展性展望是对学校现在存在,但展望者希望在未来不存在方面的描述,比如我们的学校应该没有体罚、没有对学生的不尊重等。显然,发展性展望隐含了学校发展的目标,而非发展性展望隐含着学校发展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当然,学校发展目标形成后,需要分解为阶段目标,需要确定目标的优先次序,也需要概括出相应的内涵以便使目标深入人心。一般认为,学校发展的目标如果不能朗朗上口、高度概括,就难以起到凝聚作用,难以为教职工记住,但如果概括成口号化的目标,就不具有可检测、可评估性,就难以得到群众的信任,也会因为缺乏监督而难以实施。为此,学校发展目标通常包括两个层次的表述,一是口号化的总目标,二是目标内涵的具体界定,一直描述到可以监测评估的程度。

第五,学校发展规划的措施与落实。学校发展目标确定后,需要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这样的目标,学校发展的措施是规划中列出的行动计划,它要求紧扣发展目标来制定,强调目标与措施的相互对应,“不能直接支持目标实现的措施不能作为学校发展的措施,没有措施支持的目标不能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对于那些间接而不是直接支持目标,又是必须有的措施,通常会列入学校发展计划中的“保障体系”,所谓保障指的是落实措施的条件,是指措施和目标的保障。

第六,学校发展规划的文本。学校发展规划的意义主要在过程,但规划最终需要形成一个文本,对于学校发展规划的文本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可以没有固定的文本格式,但一些确定的内容是不能缺少的,主要包括:制定学校规划的起因,这是制定规划和实施规划的起点,需要简要说明;学校环境分析(包括历史、资源与竞争),分析的具体内容根据规划的起因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及其说明(总目标、目标内涵界定、阶段目标),目标来自对学校的分析,来自教职工的集体智慧;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战略措施,这些措施是指向目标的;学校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那些间接支持目标的措施通常作为保障措施。这五个方面是学校发展规划正文必须回答的内容,通常学校发展规划的文本不宜过长,篇幅过长会冲淡主题,但篇幅过短就不能体现可操作性。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学校发展规划建议可以采用附件的形式,列出针对某一方面的分规划,比如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等等,附件的篇幅长短都可以,主要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至此一份完整的学校发展规划就基本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规划的分解与落实。

学校发展规划作为一种管理思想与方法,不仅体现在学校层面,还要体现在对教师的管理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上。

学校发展规划如何分解与落实?

教师个人发展计划是为实现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而设计的一套基于教师个人自我职业设计的自主专业发展体系,包括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现在发展状况的分析、学校发展对教师个人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全员实施教职工个人发展计划活动,要求所有教职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教职工的个人发展计划应包括个人发展基础、发展目标(教师应重点关注专业发展的目标)、该目标与学校目标的相关性、为实现该目标个人的措施、以及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等方面。

个人发展计划的修订要在认真分析自我发展计划制定以来进展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应包括个人取得的成绩、目标未能实现的方面、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个人发展的新目标、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和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等方面。

年级组和有关组室在收到教职工个人发展计划(或修订稿)后,应重点分析目标或新目标对教职工的挑战性,按“富有挑战”、“有一定的挑战”、“挑战性不足”和“不具有挑战性”4个等级做出评价。对后两等级的教职工要给予鼓励,帮助其提高对自身的期望,振奋其奋斗的精神。与此同时,年级组要将教职工希望学校提供的帮助归纳整理,及时上报,以便学校及时做出安排。

每一个周期结束,教职工都要对自己的个人发展计划实现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计划与现实的差距,提出计划调整或者进一步实施计划的打算。在个人总结基础上进行计划实施情况的评价。

教师教学自我改进计划通常是作为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的,这样的计划通过校本培训与自我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帮助教师选择指导自己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理论。在教学改革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分析诊断个人的教学情况,制定改进教学不足的目标和行动方案,将这样的方案付诸实施并经常检查目标是否有偏离,一个目标达到后总结并设计新的目标,使教师的教学效能得到持续的改进和提高。

在教师个人教学改进计划中,并不以教师教学不好为起点,它假设所有的教师都是非常优秀的,都有自己的教学长处,但同时也认为,每一位教师可能都不是最好的,都有改进的余地。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教师个人教学改进的基本口号是“让我们做的更好,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一天比一天更好”。

学生个人成才计划是类似教师个人发展计划的自主发展管理模式在课堂内部的应用,课堂改进需要教师的主动努力,更需要学生的配合。课堂的问题显然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解决课堂问题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学生个人成才计划”通过学生的变化影响课堂。

学生成才计划是推动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法,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是在多年学校改进实践中总结形成的课堂改进方法。这一方法重在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责任,帮助学生确立目标,用个人发展的自我目标管理实现自主发展。通过系统的帮助,发掘利用学生上进心,将其转化并巩固下来,通过学生的发展解决课堂问题。学生个人成才计划充分吸收了“成功教育”、“尊重教育”等教育思想与理念,并与管理理论相结合,与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相适应,由此建立课堂管理的新方法。

学生个人成才计划重在激励,通过理想与目标的激励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动机;通过有限目标的设计与实现使学生取得成功的体验,形成新的自我激励;通过教师、家长、同学和自己四重监督系统,克服青少年学生难以自制的困难。在这里,目标是有限目标,坚持“有限目标、不断前进”,而学生的评价建立在目标实现的情况下,重在不断进步,淡化不同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

由此可以看出,完整的学校发展规划通过三个层次的规划来落实,实施这样的规划是推动学校发展的过程,因此规划的落实应当与学校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建立领导机构、组织阶段检查,不断反馈修正,从而落实规划,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第二篇: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戚业国 我们都在为学校发展而忙碌、而苦恼,但我们是否思考过什么是学校发展?学校为什么要发展?

我们曾经认为发展是不证自明的公理,“发展是硬道理”。“我想飞得更高”是国人共同的追求,今天全中国都在思考:这是我们要的发展吗?我们为什么要发展?

对学校发展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校长的管理行为,影响着学校资源的配置。不同校长对学校发展的认识并不一致,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学校管理追求,其背后则体现了不同教育思想理念。

一、关于学校发展问题的思考

1、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因

发展是一种变化,学校发展就是适应内外部环境而调整变化的过程;

学校发展面临内外环境变化的挑战(社会需要、学生状况、教师心态、教学条件与任务等);

学校发展不能等待,孩子耽误不起; 强势学校不进则退,弱势学校勇于超越; 学校发展的根本追求是进步与提高。

社会是自变量,教育是因变量;学生是自变量,教师是因变量;知识与经验是自变量,学生是因变量;教育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革。

2、学校为谁而发展?

学校教育没有真正的市场竞争,各有生存空间,在一个小的区域并没有完全的“同层竞争”;

不同学校的关系就像水体里的鱼,各自在自己层次发展,各取所需、和谐竞争、共同发展;

学校发展的目的之争:为学校组织利益而发展还是为了教育的理想与使命而发展;

学校的两种管理理念:发展性管理与竞争性管理;为了人的发展还是为了获得竞争优势

学校教育:为了国家、为了人、为了社会还是为了学校?(殊途同归但发展的路径截然不同)

3、如何实现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的外部基本矛盾

学校的需要与利益主体的需要之间找到结合点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双方之间的价值取向冲突是学校发展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

不同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不同,甚至在某些时候可能是矛盾的,因而对学校发展的要求不同,使得

学校发展变得更加复杂。

外部需要主体:国家、社会、个人(家长、学生、老师)

4、教师第一还是学生第一?——学校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

学生发展是教育的本义和目的 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学生发展的途径 学校发展是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结果 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需要学校的支持 建设学校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不要颠倒教育发展的结果与目标,高考中考是学生人生发展的一个个加油站,决不是人生最终的目标追求。

5、学校发展定位与建设一流学校

“一流学校”认识的背后是对教育价值和教育质量的选择。人们认识教育质量主要从学术水平、适合需要和文化发展等三个方面(学术质量、功利质量、人文质量),因而形成了三种不同教育质量观。

社会结构类似金字塔,人的身份是多样的,人才需要是多样的,因此需要多样的学校教育培养。中国教育两大问题:选择性不足、关注知识意义不够

让不同能力与天赋的学生学习相同的内容、适应不同的社会需要。既有“质量不足”又有“质量过剩”;既有“片面追求升学”也有“盲目减负”

6、学校特色建设与学校发展

基础教育“英才教育”的质量严重不足; 基础教育“普及教育”的质量明显过剩; 学科知识的过剩与社会适应准备的不足; “不需要的要求必须学习,需要的又不让学”片面应试与片面“减负”并存;

学生的能力与天赋是多样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多样的,但基础教育却是“标准”的;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采用的是共同一致的高中教育模式。

7、学校发展的管理策略 创新决定学校发展力; 特色决定学校竞争力; 机制决定学校执行力;平衡创造稳定; 包容创造和谐。

二、学校发展规划的编制与运用

1、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解与运用

作为一套学校改进技术方法的学校发展规划,是整合各种学校发展思想与方法的平台;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管理的思想: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发展,调动发展的内在动力。用“自律”交换“自由”“自主”,实现自主发展。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实现学校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分析诊断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凝聚人心调动积极性)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实现学校发展的管理手段(目标引领、计划落实、评估管理)

2、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

校长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总导演”,“自上而下”地引领学校发展;

调动群众是根本目的,“自下而上”地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取得共识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群众基础;

与社会各界沟通交流,在参与中凝聚学校发展的支持力量,认识“公共教育”本质;

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交流,得到理解与支持是学校发展的条件,充分理解“政府办学”;

以目标与愿景营造士气、引领学校精神。

3、学校发展的分析与诊断 竞争性背景分析与发展性背景分析

如何看待SWOT分析法(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社会需要、历史轨迹、学生状况、条件资源 社会发展与学校(利益关系人分析);历史文化传承(特色与风气、优势与劣势、地方文化与传统);学生调查(心理、品德、家庭、学业基础);教师与硬件以及学科的情况(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情绪、学科实力、设备设施、经费投入)。

4、学校发展目标的确定 学校目标确定要考虑:

社会需要(教育使命与理想、地方教育发展)家长期望(略高于家长的现实期望)学生实际(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学生差异)学校条件(校舍、设备、经费的限制,时间空间)

学校发展目标最终要包括: 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学校发展总体目标的内涵界定 学校发展的阶段目标 学校发展规划目标的表述

目标是预期的行动结果; 目标不能用行为表述;

目标要最终直接体现在受教育者的变化; 目标应当是清晰的,不能产生歧义; 学校发展的目标最终体现在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

(以******为指导,坚持********,通过*******,为学生提供*****的教育或者使学生成为*******,把学校建设成为*******)

5、学校发展的战略措施

坚持德育核心,创新育人模式(德育引领育人模式创新);

积极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有效性(课程的校本化,提供适合的教育,有效课堂的研究);优化学校组织体系,提高运行成效(有效做事,扁平化管理、班级管理的制度创新);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有效教学(围绕教学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从校本研修到校级研修);

注重学生激励,努力实现有效学习(调动学生,90后学生发展动机的来源);

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用智慧创造成绩(高考研究、学生研究、课型研究、评价研究);

推动政府、社区、家长合作,建设立体的育人环境。

6、学校规划的实施与保障

学校规划的保障体系(资源保障、制度保障、机制保障、组织保障、文化保障)

学校规划的实施与调整 围绕规划实施学校战略管理 学校发展规划的总结与评估

三、学校发展规划的完整文本 制定学校规划的起因

学校环境分析(包括历史、资源与竞争)学校发展目标及其说明(总目标、目标内涵界定、阶段目标)

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战略措施 学校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 附件

第三篇:学校三年发展发展规划 2 2

2015—2018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呼图壁县第四小学

一、学校发展的背景(一)、学校基本情况

呼图壁县第四小学原称呼图壁县第三小学。始建于1951年。学校原址位于呼芳南路。学校占地面积17103.8平方米,建筑面积3598平方米。12个教学班,648名学生,共有教职工53人。由于学生不断增加,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均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呼图壁县党委、人民政府决定于2014年8月动工新建呼图壁县第四小学,2015年8月竣工。教科局于2015年8月6日宣布呼图壁县第三小学整体搬迁至新建四小,8月20日学校整体搬迁,更名为呼图壁县第四小学。现在学校占地面积52710.39平方米,建筑面积10854平方米。17个教学班,746名学生,共有教职工63人。

(二)、学校发展的思想理念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重点,夯实基础,着力强化习惯养成,夯实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树立四小品牌形象。

学校一直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坚持“阳光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良好习惯、花样人生”的校训、以培养 “阳光、快乐的学生”为办学目标,以“阳光课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阳光德育为载体逐步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近五年来先后创建了州级德育达标校、州级模范教工之家、县级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县级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县级平安学校、荣获县级依法普法先进单位、县级巾帼妇女先进单位、州级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荣获县级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荣获县级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奖。

二、学校发展优势:

1、地理位置优势:学校位于沙舟路北,道路改造基本完成,周边环境优良。

2、教师优势:上级逐年为学校配备教师,教师队伍不断年轻化,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学校目前人际关系和谐,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

3、家长优势:家长对 学生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对学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增强。

4、学生优势:随着办学条件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来源更

加广泛。

5、社会资源优势:各级党委、政府、教科局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工作支持力度大,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和更新,社会声誉日增。

三、急需解决的问题

1、整治校园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实现校园环境的净化、美 化、绿化、亮化。

2、建章立制,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3、改造、更新、添置设施设备,实现教育设施现代化。

4、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流师资,打造名师群体。

5、学校品质建设亟待提升。

四、学校未来发展远景规划

通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管理规范、师资优良、质量较高、特色凸显、文化鲜明的示范性阳光学校。

管理规范:管理能很好体现制度和人文的结合。学校机构设置合理,分工明确,协调合作。各类规章制度健全有效,监管有力度。各部门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师资优良:教师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心态阳光。对学生充满爱心,责任感强。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教科研意识,能将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于各学科教学。形成以州、县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群体。

质量较高:逐步形成有序的阳光德育机制,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心态阳关、身心健康。积极营造花香满园的健康、快乐的成长氛围,引导学生自我主动成长;学生学业成绩优良,学习兴趣浓厚。

特色突出:深入挖掘课程中潜在的资源,发挥教师的潜力,形成学校特色,通过德育系列化、教师专业化、教研校本化、学校办学特色化等方式进一步落实“精、细、化”管理,凸显特色。

文化鲜明:结合本地资源,发挥社区及学校教师群体资源优势,以花儿文化建设为主题,提炼学校精神,逐步转变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良好习惯,共建和谐校园。

五、学校发展目标

(一)学校的办学理念:阳光育人 和谐发展。实现阳光德育,打造阳光课堂,培养阳光师生。

学生发展: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培养阳光快乐的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其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教师发展: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塑造阳光心态的教师。

(二)办学目标

以“阳光育人 和谐发展”为立足点;以阳光课程为主渠道,以阳光德育为载体,突出学校内涵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努力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力争在五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呼图壁县有文化特色的小学。

(三)培养目标:

培养阳光、快乐、健康的少年儿童。

六、学校具体工作目标

(一)学校管理

1、工作目标

健全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形成精细务实的学校管理文化。

2、具体措施

(1)完善学校民主管理氛围。教师参与: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退休教师座谈会,每学年召开一次教职工大会,听取他们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学生参与:创设岗位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让学生成为学校管理的小主人。家长参与:开设网络“校长信箱”;由家长代表分别组成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广纳家长的意见;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听课、评课,认识课程改革的意义。

3、推进计划

(1)2015年9月-2016年8月

讨论修订并开始实施《呼图壁县第四小学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呼图壁县第四小学管理制度汇编》并经教职工大会通过;广泛听取教师、家长、学生及社会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采纳合理的意见;做好家长开放日工作。

(2)2016年9月-2017年8月

家长开放日活动全面启动;建立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完善《呼图壁县第四小学规章制度》,努力建设和谐的制度文化,保证学校高速发展;学校阳光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过总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完善。

(3)2017年9月-2018年8月

逐步总结学校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经验,逐步推广;形成家校共管的长效机制,形成家校教育管理的常态制度。

(二)德育工作

1、工作目标

培养学生文明守纪,礼貌待人,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健康的心理品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2、具体措施

(1)抓好少先队阵地建设。

进一步健全红领巾广播站、文明监督岗等各种组织,规范各种管理制度、队干部轮换等各种工作形成制度或操作流程,便于少先队员自主活动。

(2)大力推进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这一德育特色教育。以学习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为重点,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我先行”、“好习惯伴我成长”等礼仪、礼节、礼貌专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让队员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3)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利用各种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等开展各种活动,加强教育实效性。

(4)加强法制教育,利用宣传栏、广播站、班队会等渠道开展各种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活动,使队员珍爱生命,增强自护、自救意识,让队员的法律安全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习惯。

(5)积极推进“家长学校”的建设,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针对家长闹心的问题,社会担忧的问题,儿童成长的烦恼,对广大家长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提高素质,增强对儿童进行家庭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能力。

(6)广泛开展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强化青少年的进取精神和奉献精神,使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3、推进计划

(1)2015年9月-2016年8月

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教育,使队员的道德思想、道德觉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较大提高;建立一批班容美、班风正、特色显的特色班(中队)。

(2)2016年9月-2017年8月

学校特色班级达到80%以上,形成中队有特色、班级有文化。(3)2017年9月-2018年8月

开展“阳光少年”、“阳光班级”、“阳光家长”系列评选活动。总结阳光德育的特色经验,为后期进一步推进阳光德育形成经验基础。(三)教学工作

1、工作目标:

培养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规范教学行为为主要抓手,以打造阳光课堂为契机,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保证教师教学常规工作优质化,提高教学质量;以课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形成学校“阳光课程”体系;通过教师帮教等手段提高各学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2、具体措施:

(1)通过学习、讨论等方式,促使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2)加大对各教学环节随机督查与评价的力度,关注过程管理,向过程要质量,做到教学常规高质量。

(3)积极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教学研究为载体的的多种形式校本研修活动。加强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开展多形式的学科素养研修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4)积极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

(5)通过老师的辅导和同学的帮扶提高各学科后20%学生的学习成绩。搭建各类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

3、推进计划:

(1)2015年9月-2016年8月

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初步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开展“主题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兴趣选修”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做好各学科后20%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调研工作;修订原有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和课堂评价方案;开展有实效性的校本研训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稳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2016年9月-2017年8月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尝试探索,形成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及时反思总结;形成适合本校实际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和课堂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以科研来提高质量的教学氛围,力争教学质量综合水平达到呼图壁县中上水平。

(3)2017年9月-2018年8月

学校阳光课程体系形成完善机制,对推行实施较好的学科进行课程纲要、教材的印制。规范阳光课程特色教材,形成学校阳光课程特色资料;总结推广阳光

课程教学经验,为后期进一步深层次延伸课程奠定基础。(四)教科研工作

1、主要目标

推进各级别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梳理、传承、发展教改经验,并保证各级课题研究质量的提升。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特色。

2、主要措施。

(1)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和教育科研管理与奖励制度,使课题立项、研究过程、结题鉴定、经验推广、成果奖励等教育科研各环节的运作更为规范而高效。

(2)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县级以上课题,确立“县——校” 二级课题研究与指导的新格局。通过外聘专家指导、外出参观学习、主题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专业化程度;加强对各级课题研究的指导,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与效益。

(3)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特色。

3、推进计划

(1)2015年9月-2016年8月

完成现有的县级课题后研究阶段的实践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以及结题工作;开展多形式的先进教学经验的交流活动,帮助教师学会梳理提炼教学经验。

(2)2016年9月-2017年8月

全面构建县-校两级课题研究模式,通过外聘专家指导,外出参观学习、主题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专业化程度,加大对各级课题研究的指导,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与效益;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促进教与研相结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教学案例、论文评比活动,并编写教师论文、案例集。

(3)2017年9月-2018年8月

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论文、案例评比,力争五年内在县级获奖教师达到30%以上。

(五)教师队伍建设:

1、工作目标:

建设一支“五勤”教师队伍——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合作、勤创新。进一步加大研训力度和经费投入,调动教师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内驱力,不断

提高业务水平,加快成长速度,力争在三年内培养出2-3名县级学科骨干(带头人)教师。

2、具体措施:

(1)强化师德修养——素质教育的灵魂。

以教育行风建设为重要内容,以“爱与责任”为核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开展“爱与责任”的评比活动,促进教师自我审视、自我超越,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在平凡的岗位中甘于奉献,激发教师进取和创新的意识。

(2)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育水平

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科研兴教为重要途径的校本培训,建立在课堂教学分析基础上,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培训内容 “新”、“实”、“活”,开展集中培训、自助式学习和研讨型培训等。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完善《呼图壁县第四小学优秀教研组的评估细则》,推动教研组的建设。

(3)开展各种教师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比等活动,以赛促训。出台教师激励机制,以奖促评。

3、推进计划

(1)2015年9月-2016年8月

每学年有计划、有主题地开展师德培训,创办“三小讲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3-8名教学尖子。

(2)2016年9月-2017年8月

积极开拓各种渠道,创设条件,构建研修训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把课例研究和同伴互助的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聘请专家,引领这3-8名教学尖子迅速成长,能在教学和教科研中脱颖而出。

(3)2017年9月-2018年8月

通过三年努力,形成有利于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专业发展的评价与考核体系,能培养出2-3名以上县级学科骨干教师。

(六)环境建设

1、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校园设施建设,优化配置,美化校园环境。

2、具体措施:

(1)争取校园建设项目,取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通过上级拨付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建设资金到位,保障项目逐步落实。

(2)依据学校实际,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项目资金;人员到位,做到建设与监督同步,确保项目建设有质有效。

(3)高度重视施工安全,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开展。

3、推进计划:

(1)2015年——2016年,完成学校基本绿化工作,学校教学用功能室基本配备齐全。

(2)2016年——2017年,完成学校塑胶运动场的修建。学校楼道文化建设初步完成。完成学校展览馆建设,网络化图书管理,完善学校绿化、美化工作。

(3)2017年——2018年,学校教学用功能室配备齐全,环境文化建设基本完成。

七、保障与激励机制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2015-2018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各中层干部、教研组长为组员的 “五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

2、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分解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

3、党政工职权明确。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工会起好桥梁作用。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四)评估保障

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五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一经通过,扎实落实,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第四篇:学校发展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改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立足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彰显教育功能优势,促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决定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办学方向。

一、学校发展规划意义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教育规划,是建立在分析学校发展状况基础上,明确学校发展理念,制订学校发展目标,解决学校发展问题,规划有序地深化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校主动成长,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发展规划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及教育形势需要,立足于当前社会及教育大背景,结合学校实际状况,应对学校发展内外环境变化,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与方向,寻求和解决学校发展问题,凝聚师生共识,挖掘教育资源,创建品牌学校,推动科学发展而通过制度形式加以落实的规范性纲要。

二、学校发展环境分析

1、学校概况及校园环境

安居小学历经多年的艰苦创业,积淀了深厚的教育底蕴,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校现占地面积1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共有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92人,专职教师49人,全校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有47人,占教师总数的96%,学历合格率达100%,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合理。

学校地处安居老城区,现约有居民3.8万人。近年来,安居城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量大幅增加,一方面外来民工众多,另一方面本地居民外出经商也成为当地村民主要的谋生手段。特定的地理位置及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直接反应到学校层面上的就是我校外来民工子女学生和留守儿童学生众多,约占全校学生数的48%。

2、学校成绩及经验简介

(1)提升品味,在学校创建中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学校通过整体迁建,加大学校设施建设,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先后获得了市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绿色学校、法制示范校、首批特色学校创建单位等荣誉。

(2)把握关键,在深化责任教育内涵中引领学校发展。我校紧紧把握教师责任教育及业务素质提升这个学校发展关键,通过多种措施,狠抓教师责任教育,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深化教师责任内涵,明确教师岗位职责,破解绩效考核问题,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打造和谐校园。

(3)注重德育,在弘扬文明和习惯养成中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健全的网络及丰富的成效。

3、学校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学校发展定位亟待明确。由于学校地处城区,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城区学生生源规模不断扩大和安居育才中学办精品小学等因素影响,学校在班额、师资等方面的矛盾将显得更为突出,而城区外来民工和新增城市人口子女入学对我校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此消彼长,将严重考验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对学校的准确定位,如何立足实际,已成为学校发展理念上亟待明确的问题。(2)校园文化发展缺乏全校师生共识。搬迁后,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了各项层次不

一、规模不同的文化创建活动,积极树立自身品牌,提高学校形象。但由于对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解不到位、认识不充足,文化的发展缺乏传承,缺乏师生共识,文化创建的目标多变、缺乏经验。以至在学校文化创建上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活动众多,但成果不显著。因此,找准自身立足点,明确学校文化发展方向,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创建学校特色品牌是学校科学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3)教师素质提升的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化,必须依赖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此构建学习型组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曾几何时时,教师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形式化、走过场。当前,学校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教师学习、思考、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学习型组织内部自学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办公室合作、协调学习基础还未形成,学校面向未来发展还缺乏高素质教师团队的支撑,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停留在面上,没有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三、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一)发展定位

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融为一体,具有内涵优势的现代化城市学校。学校应具有开放、创新等优秀品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实现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的融合。学校应具有发展的前沿意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学校应具有弘扬、创新传统文明的文化意识,形成传承优秀文化与创新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学校要以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为支撑,广泛吸纳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学校人文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自主成长、快乐成长,具有内涵发展优势的现代化城市学校。

(二)指导思想

以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内涵建设统领全校各项工作,用责任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和谐发展,用文化凝聚学校精神,引领学校成长,全面深化教育内涵,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管理体制,实现引领安居小学教育科学发展。

(三)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健康快乐 全面发展 学有特长 教育理念:和谐发展 科学育人 校 训:知行合一 向善向上 校 风:民主 崇真 博学、创新 教 风:德优、艺精、爱心、责任 学 风:敏学、静思、自主、合作

(四)分类目标

1、办学条件:完善迁建工程和教学设备设施,建立校园网,打造数字化校园,美化学校环境,形成富有审美气息的校园环境;

2、师资队伍:构建高效的学习型组织,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创新教师培养方式,打造名师队伍,形成研训文化;

3、办学质量:创新德育模式,狠抓行为养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保持优异教学质量,发展艺术、体育校本体系,形成教学特色;

4、学校文化:深入推进以低碳生活为主要载体的行为养成文化、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创建2-3个特色项目;

四、目标行动指南

(一)办学条件

1、优化学校环境,美化校园,把学校打造成城区最有文化韵味的地方;

2、打造数字化校园,实现教学条件现代化,配齐学校各个教室、功能室的现代教学、办公设备;

3、完善教育教学设备,根据学校日常基本需求及学校个性发展需求,配备各种教育教学设备,完善体音美器材及图书等资料配备;

(二)师资队伍

1、师德教育人文化

(1)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使我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有成效、有典型;

(2)建立责任教育长效机制,推行学校岗位交流体验活动,不断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

(3)开展感动学校人物评选,使树身边人物,学身边人物成为学校风气;

2、教师培训校本化

(1)推进学校青年教师研修班创新发展,形成教师业务提升主体平台;(2)根据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分层次的校本培训新模式;

(3)打造精品教研组,依托校本培训,发挥教研组功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创新教师业务交流方式方法,构建教师博客、网络群聊、青年社团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方式;

3、教师发展多元化

(1)定期举行教师课堂教学、业务技能、基本素质等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2)促进学校各学科综合发展,使各学科都有优秀的专业人才;

(3)开展跨学科交流活动,树立大学科观念,培养一批教师成为全面人才;(4)打造一支学校专家型教师队伍,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完善激励机制,组织学校骨干工作室;

4、教育科研优质化

(1)完善教育科研操作程序和奖励办法,设立教育科研优秀项目奖,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2)引导教师自觉地把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通过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研究型教师成长搭建舞台,且在培训经费、资源使用、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教师评价主体化

探索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注重教师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突出反馈调节功能。

(三)办学质量

1、创新德育模式

(1)扎实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创新德育模式,使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成效、有亮点;(2)深入做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书香校园建设,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3)创新班主任管理模式,充分发扬班主任德育工作主阵地作用;(4)开设班主任论坛,搭建班主任交流沟通平台;

2、提高教学效益

(1)继续保持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在全区小学的领先地位;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3)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对话、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主渠道。(4)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化作业改革,探索建立高效的作业模式;

3、推进艺术体育教育(1)深入开发校本课程,以“经典诵读”、“兴趣小组”、“快乐课间”等活动为载体,扩充课程内涵,开发艺术类、运动类、实用技能类、学科延伸类的校本课程;(2)发展完善艺术、体育校本体系,改革传统艺术、体育竞技培养模式,吸引全体学生参与艺术体育活动,树立大艺术、大体育观念;

(3)挖掘民间传统艺术文化,弘扬竹竿舞、空竹、踢毽、腰鼓等民间经典艺术活动;

(四)学校文化

1、环境文化

(1)教室文化: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牌、寄语牌、班训、班风、班级特长等教室文化;

(2)墙廊文化:具有学校特色的楼梯、走廊、围墙、栏杆、宣传窗等艺术设计;(3)网络文化:展示学校特色、宣传学校形象的学校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班级网页等内容,吸引家长社会关注;

(4)生活文化:倡导低碳生活、节约环保的厕所、办公室、辅助用房等文化内容;

2、行为文化

(1)课堂行为文化:展示课堂教学风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课堂行为准则;

(2)教师行为文化:通过责任教育、创先争优等方式提升教师道德素质,形成教师个人修养特质;通过校本培训、组内研修、同课异构等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师教学艺术特质;

(3)学生行为文化:搭建校园社会实践、兴趣爱好引领、体艺特长培养等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技能水平;凭借低碳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书香校园活动、心理健康辅导、留守儿童关爱等途径,规范学生行为;

(3)学校管理文化:转变管理行为,理顺管理模式,优化管理体制,形成团队协作、分工明确的现代学校管理文化,激发教师热情、激发校园活力。

3、精神文化

(1)精神文化构建:有清晰的办学目标、教育理念、校风等应当共同遵循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和追求。

(2)精神文化渗透:建构清楚的理念识别系统,能把精神文化持之以恒的贯彻到全校其它所有文化建设中。

五、实施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

1、宣传发展规划,凝聚发展共识

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讨论、制订,充分把握学校发展理念,正确引导学校发展方向,集中全体教师智慧,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形成发展规划后,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反思、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使全体教师的行为自发转移到学校规划发展上来,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形成发展氛围,培育发展环境

深入优化学校的人际心理环境,增强学校的精神凝聚力;健全学校的组织体制和规范制度环境,鼓励教职工遵循共同的价值基础和标准化规范,不断协调和完善学校现代管理体制;积极营造学校的科研探究环境,搭建学术舞台,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空气,形成浓厚的发展氛围,使学校全体师生在发展规划引领下,自觉完成学校各项目标;优化、绿化和美化学校的设施环境,促使学校硬件建设和人文发展相统一,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结合,为学校的规划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和人文环境。

3、发挥规划功能,完善实施机制

强化发展目标引导功能,高度重视发展目标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学校文化发展目标作为制定重点专项规划、分配学校资源、落实计划的重要依据。并针对规划落实情况,实行计划、总结报告制度。完善发展目标实施机制。提高维护和执行发展目标的自觉性、有效性,共同推进发展目标的实施。加强目标执行情况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目标的调整机制。通过教职工大会等多种渠道,鼓励全体师生员工有效参与文化发展目标的实施与监督。

4、加强后勤支撑,保障规划落实

完善学校后勤服务支撑,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优化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最佳的服务条件;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完善校园信息化、现代化、规范建设,发挥学校发展规划蕴涵的效益;建设节约型校园,教育师生员工树立大局观念和节约意识,保证学校各项建设资金充足到位;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学校稳定,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顺利施行提供和谐平台。

第五篇:学校发展规划

陕西汉阴黄冈创新学校发展规划

一、我校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

⒈办学理念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国,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新课标,伴随新课改,大胆探索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主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武装教师,注重用现代教育理论,新一轮课改理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武装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在愉快、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一代新人,打造“学习型、专家型、合作型、创新型、智慧型”老师队伍,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⒉办学思路

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德育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科研为指导,改革为动力,心德育工作为中心,以新一轮课改为重点,有效开发校本课程,将新课程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高举质量大旗,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素质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⒊办学目标

(1)搞好学校标准化建设,建一所“全面、均衡、内涵、创新、安全发展型”学校。

(2)打造“学习型、专家型、合作型、创新型”专业教师队伍。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4)把我校建成安康市一流的民办学校

二、我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1.树立“夯实基础、培养新人”的办学宗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生源是生命之源”思想,“科研先导,改革动力,“智慧型”队伍主动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

2.强化学校的“三风”建设,努力形成“立志立德、求知求真”的校风、“博爱爱生、诲人不倦”的教风以及“勤学、精思、博学、求新”的学风。

3.深化改革,建立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评聘分离的管理体制,实行普通话证书上岗制度,着力建立以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适应素质教育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实现科学与民主管理。

4.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育人环境。

⑴校园、操场规划合理,保持整洁,草地花坛营造优美、绿色校园;树木挂上树种名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⑵学校围墙等公用环境配有名画临摹,名人佳作、师生精品、展现文化底蕴,营造艺术环境;教室布置各有特色,营造学习氛围;橱窗,宣传板报宣传学校国家、学校时事,培养关心国家、社会、学生时事。

⑶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演播活动”、“每日一句名言”丰富文化内涵,提供精神食粮;学生“校园之星”展示,打造精英风采,塑造精神偶像:“三个一”活动(一次艺术展、一次体育运动会、一台文艺节目)尽展师生艺术风采,构建校园精神文明。

⑷文明班级评比,从道德文化层面规范师生言行,构筑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推进人的文明和进步。倡导:课上无“乱”、课下无“嚷”、考试无“弊”、作业无“抄”、校物无“损”、环境无“脏”、语言无“忌”、举止无“禁”、日用无“费”,讲普通话,用规范字,构建校园精神文明。

⑸校园的上空回荡着朗朗读书声;教室里教学井然有序,师生同做眼保健操保护视力;学校操场上“运动健将”集体舞、课间操、工间操和长跑等阳光体育活动交叉形成生动活泼的动态画面,展现学习氛围、展示学生天真活泼的天性,令人羡慕。

5.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新一轮课改。建立一支政治思想文明,工作作风过硬,基本功扎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育书人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课程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创生者、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改进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加强教师培养,实现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

⑴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

(2)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组与备课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各教研组成立研究课题。

(3)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4)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5)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实行全员聘任制,职称评聘分离、竞聘上岗等政策,引入教育教学与竞聘上岗机制,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6.实现高质量的办学效益:实现一流的质量,着力培养“德智双全、学创俱能、特长突出、身心两健”的人才。

⑴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能合作,善合作;意志坚强,毅力持久,心态健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学习、勤学习、会学习;有强热的创新意识,勇于实践创新。

⑵培养四种能力:人人写一手好字、规范字,人人是出色的播报员,人人会熟练地操作电脑,人人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⑶、社会效验好,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高,家长信任,社会放心,学生信任。

7.创建学校特色,丰富学校内涵

⑴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为长期持久的硬性文化,不断丰富校园的环境文化,使校园环境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⑵突出以班级为单位,培养以舞蹈艺术见长、音乐、美术为补育的特色。

⑶巩固书香校园建设。

三、我校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三风”。

1.加强教育,增强教育书人、爱岗敬业精神。

(1)切实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教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

(2)切实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走向成功的22条“军规”》、《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的《实施素质教育制度》,学习《六要六不要》、《十要十不要》等有关规定,切实规范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自觉性。

(3)切实加强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再创业”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的“为人师表”的言行教育,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树立教师形象,加强教师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

(4)以“八荣八耻”为指导,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重新构建学生、家长、学校相结合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教师评价制度。通过社会、家长评学校、评教师,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校、评领导等活动,努力创建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氛围。努力创设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局面。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养成教育。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五爱教育”,以“八荣八耻”为指导,在学生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充分发挥校本资源的作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地方的旅游、德育基地、乡情教育、地方文化等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目标,广泛进行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深入学习贯彻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为重点,通过开创“文明班级”、推普周、读书笔记、艺术节、科技宣传月,学雷锋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语言文明习惯。

(3)进一步细化、规范学校的德育活动,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契机,制定德育工作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计划,落实工作制度与要求,有阶段性地抓好系列教育活动,开展社会服务、劳动、社会实践与体验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劳动思想与技能,增强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性,培养良好的学风。

(4)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读书、大手拉小手、雏鹰行动、研究性学习、学雷锋行动、社会实践、春游”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团支部教育活动,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祖国的思想,培养学习探究与体验的热情。

(5)认真抓好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安全和防范意识。以《社会治安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游泳安全、预防高致性禽流感等教育、食品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根据季节特点,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在二到三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完善教师办公条件,完善办学条件,配备“班班通”,建成“突显特点、活泼健康、积极向上、激励进取、展示自我”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创优良的育人环境。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1.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建立“课程”是师生教与学的“体验课程”,是被师生实在体验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思考到的课程,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而不是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教师角色,认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是社区的开放型教师;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了“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生观”;关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把握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更新与掌握教育观念,技能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理论与业务水平。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加强对学校班子的思想政治,爱岗敬业思想教育,使之具有较高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实现学校管理人员在二至五年内逐步实现学校管理人员的过度与优化,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4.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实行全员聘任制,职称评聘分离、竞聘上岗等政策,引入教育教学与竞聘上岗机制,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三)加强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管理与指导。

1.进一步组织学习新一轮课改的理论,加强课改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新课改目的、意义、要求与实施办法,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新一轮“课改”的认识上来。2.继续加强教师课改的培训,通过听讲座、观看专题片、组织教师学习、进行课改实践与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等办法,不断提高教师适应课改的能力,确保课改年段的延伸。

3.加大课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充分挖掘校内外校本资源,开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认真研究、上好综合实践课,培养学习的社会服务与实践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加强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不断探索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方式,实现多维度、多层面,关注过程与方法、价值与情感的评价体系的形成。

4.在一年内,重建能适应新一轮课改的教学管理制度。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注意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不断创新),教师角色的转变(研究者),每位教师要研究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

(2)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在充分考虑教师创造性劳动、情感与工作态度、角色转变,以及教学思想、方向的同时,将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现代教育水平以及师生关系等引入考评内容,并做到真抓实干,杜绝形式

(3)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

(4)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差异、关注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平时与终结、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5)加强考试制度的改革,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多元的评价改革。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一是认真贯彻新课程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安排,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继续完善教师备课、教研、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业考核等评价的制度的建设;三是继续完善教师考评办法、全员聘任的聘后评价制度、完善教师的业务档案管理等,不断完善教师工作评价与奖励制度;四是加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管理,规范课堂教学;五是加强教师岗位练兵,不断学习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六是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七是加强对常规工作的检查,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八是加强对学业评价的改革,建立、规范学生的考试制度,公正评价学业。

(五)不断改善教师的生活与福利待遇,努力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尽可能地为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提供物质与经费保障,积极开展各项有益的文娱活动。在政策与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继续组织教师的外出参观与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六)建立特色,发展内涵。

本着学校的特点和实际,认真研究、讨论,找准切入点,在三至五年内,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能够形成一定规模与社会影响的、人人参与的、能够持之以恒的开展活动的学校特色。建立人人为学校特色服务,为特色贡献的氛围。

1.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特色。建立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演播文化、艺术文化、人文文化为持点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2.形成以舞蹈为持长,以兴趣小组为补充的艺术文化。以班级为单位,形成长期进行课外集体舞的特色,培养以舞蹈、音乐、美术为补育的特色。

3.完善、充实学校教育教学“四大基地”(校园之声演播基地、图书室读书基地、学校绿化基地、电脑小能手培养基地)的设施及资料,不断提高其档次,使之发挥更大作用。

4.巩固书香校园建设。

(八)做好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

1.成立创建“平安校园”机构,加强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

2.加强对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形成安全工作的自学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演练,有针对性、季节性地对学生进行交通、课内外活动、大型集会与外出、下水安全、用电、消防,食品卫生、体育课、实验课、寒暑假、传染性等高致性疾病防治等安全、假期的安全教育,不断形成学生的安全与防范意识。

3.教育学生不进“两厅二室两吧”,不与陌生人外出,未经父母同意不得在外留宿,吃饭,不得未经父母同意私自外出。

4.加强学校安全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加强学校门卫的管理、值日行政与门卫要加强校园治安的巡查,落实节假日的值班制度,学校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要组织做好校园设施与周边环境的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实行安全月报与大型活动报批制度。

5.加强门卫工作,对进校人员实行盘查、登记制度,严把校门入校关。

(九)鼓励创新,促进学校发展

1.坚持教育理念创新。大胆吸纳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不断提升教育思想,科学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教师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办学活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3.坚持教育工作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方法和能力。

4.坚持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充实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5.坚持评价体系创新。确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评价理念,注重研究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等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规范评价行为,倡导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

(十)坚持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质量。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下载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 6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 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发展规划如何写

    一、何谓学校发展规划(一)何谓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主要指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从发展的主体来看,学校发展包括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领导者发......

    学校发展规划(精选)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1-201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改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立足深化学校......

    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理念与目标】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科学育人的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理......

    学校发展规划

    小学三年(2008---2010)发展规划 一、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必须结合生情、师情、校情以及地域实情,作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选择,进而探......

    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一、学校总体发展目标 (一)、办学宗旨:主动发展,和谐育人。 主动发展:是指学校整体的主动发展,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主动发展;和谐育人是育人目标的和谐,即让我们的学......

    学校发展规划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创建特色鲜明的优质高中 ——莱芜凤城高中2014—2017年发展规划 莱芜市凤城高中始建于1995年,1996年开始招生,是当时莱城区90万人民群众集资兴建的一所寄宿......

    学校发展规划[定稿]

    学校发展规划 柏木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不算悠久,但紧跟教育发展步伐的学校。学校有一批淳朴乐学的学生和一支有一定专业水平敬业重教的教师队伍。现在原有办学基础上,结合教育......

    学校发展规划

    甘沟中学发展规划 在新的教育大背景下,我校教育发展面临着以下新形势: ⒈近几年,学校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⒉素质教育的飓风越刮越紧,学校只重升学的畸形发展不能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