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现代检察执法理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健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司法领域就是要与时俱进,树立符合现代法治要求的执法理念,坚持“执法为民”,以执法理念指导执法行为,在执法活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执法理念是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是对法的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是对司法活动的指导原则的进一步具体化。随着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统一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树立现代检察执法理念,既是检察机关正确履行职能的内在要求,也是检察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检察机关要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按照发展先进生产力、弘扬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目标,结合检察机关的工作实际,树立现代检察执法理念,以新的理念来统领检察工作。笔者认为,现代检察执法理念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严格执法——检察执法的基本前提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一是必须树立法治观。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基本。
案,保证实体法得到正确实施,使案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必须树立惩治与预防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办案,轻预防”的思想。要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通过查办具体案件,深入分析研究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规律,针对发案单位在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的检察建议,帮助发案单位整章建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要结合典型案例,积极开展个案预防,达到“查办一个案,教育一条线,治理一大片”的效果。要不断探索预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实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从分散状态到集中状态的转变,从初级形式的预防到系统全面预防的转变,从专门机关预防到全社会预防的转变。
必须树立公正与效率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公正,轻效率”的思想。公正与效率是刑事诉讼追求的两大目标。但在检察执法中,有时会因片面追求公正而忽视效率,如不切实际地过分强调事实清楚而使案件久拖不决,案件层层把关拉长了办案周期等;有时也会为了提高效率而牺牲公正,如“严打”中过分强调快捕快诉而影响了案件质量等等。无论是偏重哪一方,都会产生弊端,都难以取得最佳的执法效果。因此,检察机关要确立“效率也是一种正义”的观点,迅速、及时、高效地履行检察职能,降低执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益。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数量是质量的载体,质量是数量的灵魂。没有质量,数量只能为零。只追求办案数量,不讲案件质量,必将损害群众的利益,损害法律的尊严。检察机关必须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以质量为本,把案件质量作为检察工作的生命线,在办案中严把质量关,把每一宗案件都办成铁案。
二、文明执法——检察执法的必然要求
在执法过程中,由于受传统专政意识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少数执法人员存在特权思想,不尊重当事人,作风粗暴、滥用职权、刑讯逼供、违法办案等等,这些都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影响了检察机关的形象。因此,树立“文明执法”的现代执法理念,既是检察执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扬先进文化的具体表现。
检察机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只讲执法,不讲感情”的思想。要避免简单理解严格执法,把执法活动变成冷冰冰的机械式的例行公事。在办案中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如推行“告知犯罪嫌疑人制度”,搜查时避免未成年人、老人及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在场,搜查时对工资存折和维持家庭正常开销的费用一般不予扣押,采取强制措施时不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尊严和人格等。要通过关心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生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利,达到以情感化。
检察机关要在执法过程中深层次地把握现代法制的精髓,坚持以人为本,作到法情相融,体现出对人的价值和存在的充分尊重,充分运用法律和政策,将法的严明公正与符合情理的人文关怀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检察工作朝更加文明、公正的方向健康发展。打铁还须自身硬。要将严格执法、文明执法落到实处,首先得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检察队伍。
检察机关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从严治检,抓好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并结合“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强化执法教育,实现执法为民”和纪律教育月等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培养“会办案、会电脑、会外语、会驾驶、会调研”的高素质检察人才,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
三、为民执法——检察执法的本质特征
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就是要解决好为民执法的问题,这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执法行为中的具体体现。为民执法,决定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过程中,必须切实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检察干警是人民的公仆,是为民掌权,为民执法,为民服务的。二是要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在检察执法中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为大局服务的思想,始终坚定不移地将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检察工作的首要任务。
第二篇:论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现代检察执法理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健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司法领域就是要与时俱进,树立符合现代法治要求的执法理念,坚持“执法为民”,以执法理念指导执法行为,在执法活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执法理念是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是对法的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是对司法活动的指导原则的进一步具体化。随着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统一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树立现代检察执法理念,既是检察机关正确履行职能的内在要求,也是检察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检察机关要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按照发展先进生产力、弘扬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目标,结合检察机关的工作实际,树立现代检察执法理念,以新的理念来统领检察工作。笔者认为,现代检察执法理念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严格执法——检察执法的基本前提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一是必须树立法治观。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基本原则,切实转变“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以人治国、以行政命令代替法律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建立与现代法制文明相适应、符合现代法治基本要求的正确法治观。二是必须树立司法公正观。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活动的价值追求。检察机关必须以保障实现公平和正义为目标,突出“强化监督,公正执法”的主题,确保法律的严格统一实施,维护司法公正。三是必须树立平等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存在任何僭越法律的特权,这是现代法治的基石,也是执法者应恪守的准则。检察机关要在执法中强化平等保护的意识,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利益主体,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检察执法中得到体现。
由于受陈旧执法思想的影响,当前检察机关在执法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重惩治犯罪,轻人权保护问题;重实体,轻程序问题;重打击,轻预防问题;重公正,轻效率问题;重数量,轻质量问题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检察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因此,树立“严格执法”的现代执法理念,既是检察执法的基本前提,也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重要保证。
必须树立打击与保护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惩治犯罪,轻人权保护”的思想。检察机关在履行惩治犯罪职责时,一方面要对犯罪分子坚决予以打击,另一方面也要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在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时,也要保证依法定程序进行,对犯罪分子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要彻底纠正过去那种忽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等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的陈旧观念,坚决摒弃漠视当事人诉讼权利等与现代民主法制要求相悖的错误做法,自觉地把人权保护贯穿于检察执法活动的全过程,通过文明执法保护公民的人权。
必须树立实体与程序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在检察实务中,有的案件存在质量问题,有的证据不被采用,这些都是不严格执行程序法造成的结果。程序法是保障实体法实施的规程和规范,是制约司法人员的执法行为,防止司法腐败,保证案件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检察机关要严格遵守程序法,严格依法办案,保证实体法得到正确实施,使案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必须树立惩治与预防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办案,轻预防”的思想。要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通过查办具体案件,深入分析研究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规律,针对发案单位在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的检察建议,帮助发案单位整章建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要结合典型案例,积极开展个案预防,达到“查办一个案,教育一条线,治理一大片”的效果。要不断探索预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实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从分散状态到集中状态的转变,从初级形式的预防到系统全面预防的转变,从专门机关预防到全社会预防的转变。
必须树立公正与效率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公正,轻效率”的思想。公正与效率是刑事诉讼追求的两大目标。但在检察执法中,有时会因片面追求公正而忽视效率,如不切实际地过分强调事实清楚而使案件久拖不决,案件层层把关拉长了办案周期等;有时也会为了提高效率而牺牲公正,如“严打”中过分强调快捕快诉而影响了案件质量等等。无论是偏重哪一方,都会产生弊端,都难以取得最佳的执法效果。
第三篇:三个代表论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现代检察执法理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健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司法领域就是要与时俱进,树立符合现代法治要求的执法理念,坚持“执法为民”,以执法理念指导执法行为,在执法活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执法理念是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是对法的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是对司法活动的指导原则的进一步具体化。随着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统一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树立现代检察执法理念,既是检察机关正确履行职能的内在要求,也是检察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检察机关要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按照发展先进生产力、弘扬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目标,结合检察机关的工作实际,树立现代检察执法理念,以新的理念来统领检察工作。笔者认为,现代检察执法理念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严格执法——检察执法的基本前提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一是必须树立法治观。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基本原则,切实转变“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以人治国、以行政命令代替法律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建立与现代法制文明相适应、符合现代法治基本要求的正确法治观。二是必须树立司法公正观。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活动的价值追求。检察机关必须以保障实现公平和正义为目标,突出“强化监督,公正执法”的主题,确保法律的严格统一实施,维护司法公正。三是必须树立平等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存在任何僭越法律的特权,这是现代法治的基石,也是执法者应恪守的准则。检察机关要在执法中强化平等保护的意识,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利益主体,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检察执法中得到体现。
由于受陈旧执法思想的影响,当前检察机关在执法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重惩治犯罪,轻人权保护问题;重实体,轻程序问题;重打击,轻预防问题;重公正,轻效率问题;重数量,轻质量问题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检察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因此,树立“严格执法”的现代执法理念,既是检察执法的基本前提,也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重要保证。
必须树立打击与保护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惩治犯罪,轻人权保护”的思想。检察机关在履行惩治犯罪职责时,一方面要对犯罪分子坚决予以打击,另一方面也要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在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时,也要保证依法定程序进行,对犯罪分子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要彻底纠正过去那种忽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等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的陈旧观念,坚决摒弃漠视当事人诉讼权利等与现代民主法制要求相悖的错误做法,自觉地把人权保护贯穿于检察执法活动的全过程,通过文明执法保护公民的人权。
必须树立实体与程序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在检察实务中,有的案件存在质量问题,有的证据不被采用,这些都是不严格执行程序法造成的结果。程序法是保障实体法实施的规程和规范,是制约司法人员的执法行为,防止司法腐败,保证案件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检察机关要严格遵守程序法,严格依法办案,保证实体法得到正确实施,使案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必须树立惩治与预防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办案,轻预防”的思想。要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通过查办具体案件,深入分析研究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规律,针对发案单位在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的检察建议,帮助发案单位整章建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要结合典型案例,积极开展个案预防,达到“查办一个案,教育一条线,治理一大片”的效果。要不断探索预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实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从分散状态到集中状态的转变,从初级形式的预防到系统全面预防的转变,从专门机关预防到全社会预防的转变。
必须树立公正与效率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公正,轻效率”的思想。公正与效率是刑事诉讼追求的两大目标。但在检察执法中,有时会因片面追求公正而忽视效率,如不切实际地过分强调事实清楚而使案件久拖不决,案件层层把关拉长了办案周期等;有时也会为了提高效率而牺牲公正,如“严打”中过分强调快捕快诉而影响了案件质量等等。无论是偏重哪一方,都会产生弊端,都难以取得最佳的执法效果。因此,检察机关要确立“效率也是一种正义”的观点,迅速、及时、高效地履行检察职能,降低执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益。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
第四篇: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热点材料一]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与教材知识点的结合:
1、“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就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以特有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和环节,加强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五四运动冲破了封建思想文化的桎梏,使民主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大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文化的斗争中,创立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也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号召全党同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地为革命的胜利而英勇斗争。无数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奋斗,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三个代表”的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性。“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与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做到“四个必须”:①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②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④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5、我们青少年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必须树立崇高远大理想,正确选择成才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开拓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热点材料二]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与教材知识点的结合:
1、总结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 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就需要我们的思想、理论和各项工作,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1)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在当代中国,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2)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就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改革。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始终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这是党的宗旨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坚持与时俱进和党的先进性的最终目的。为此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5、我们青少年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应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学习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典型题]
1、材料一: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 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八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材料二: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阅读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从前后八十年的比较中,可以得出一条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谈谈你对这一结论的理解。
①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②中国共产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找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若只答“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可酌情给分)
(2)为什么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①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③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④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任务显得更加迫切和艰巨。
⑤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发展。增强综合国 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较量中掌握主动权,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条基本经验。
(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应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②加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好生态环境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材料一: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有关知识,简要回答下列各题:(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被写进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为什么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进的政党,就是因为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三个代表”是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之所以能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它始终坚持和实践着“三个代表”的要求,因而能够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③“三个代表”是实现党的新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的推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要 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3)列举能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型事例(每个至少列举一例)。①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实例,可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和贯彻落实“三步走”的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列举。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使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②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实例,可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列举。如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展先进文化。
③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例,可从搞好扶贫工作、关心下岗职工的生活、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重视“三农”问题、抗击“非典”等方面列举。如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非典型肺炎”,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答案,只要考生所举事例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3、材料一:2月20日,新华社播发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一文,介绍了原福建省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同志的事迹,歌颂了他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怀。中共福建省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决定》指出,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我们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好教材。中共泉州市委在《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向谷文昌同志学习的通知》中指出,深入开展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活动,进一步弘扬谷文昌精神,对于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3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深入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郑培民同志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同志和衷心赞誉,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开展学习谷文昌、郑培民先进事迹,体现了“三个代表”的哪些要求? 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谷文昌、郑培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谷文昌、郑培民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系人民群众,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执政为民,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赞誉,体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你认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什么?为什么? 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②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始终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这是党的宗旨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坚持与时俱进和党的先进性的最终目的。为此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3)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从谷文昌、郑培民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①学习他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第五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提纲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提纲
郑永廷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十六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推动这项工作,中央印发了纲要,中央、省委分别发出了通知,特别是今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我参加了这次理论研讨会,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并进行了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本质要求和学习贯彻中应当坚持的科学态度,深刻阐明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指导性,是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纲领性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已经学习两年了,我也参加了省委组织的两次宣讲,为什么还要兴起学习贯彻新高潮?我理解,主要是我们党和我国社会的三个方面的客观需要。一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需要。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一系列重大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二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三个重大历史性课题。一是要科学判断世情。大家知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面临着发达国家强势经济、科技的挑战与威胁,面临着动荡多变的国际局势。也就是相比之下,我们的经济、科技优势不如别人,我们必须而且可能发挥我们政治上、思想上的优势,形成共同思想基础,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竞争力,才能抗拒风险,把握机遇,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否则,我们会被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全球化浪潮冲击得离散、被动。二是要科学判断国情。大家知道,我国是一个多 人口、多民族、广地域的国家,加上在市场体制下呈现出多样化发展,地区、行业、个体之间,都事实上存在差距。因此,保持全党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推动社会物质、政治、文化三个文明协调发展,需要有统一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凝聚。否则,党和国家就会无法统一而导致无序和冲突。三是科学判断党情。我们党是一个执政党,执政党是维护执政党的既得利益、不求进取,还是不断提高执政水平、领导水平和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这就是要不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旗帜的问题。总之,能否始终解决好这三个历史性课题,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
三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我们不仅要从三个客观需要阐明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还要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指导性,来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指导思想的价值。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说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一个历史性贡献。既然作为长期的指导思想,就要坚持长期学习贯彻下去,就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它的认识并丰富、发展它的内容。
为什么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呢?我谈一点认识。
第一,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有的同志说,为什么这三句话就可以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如果仅仅这样理解,就把问题简单化了。这三句话,是集中概括,这个基本点本身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这个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确实都有阐述。但是把发展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综合在一个体系之中,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并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高度,特别是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党的指导理论,这是党的历史上没有的。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只物主义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这一点讲的是创新性。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有着内在的有机的逻辑联系,成为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它的内核。这三句话本身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这样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的最本质的要求,这个本质要求就是 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反映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最根本的任务。这一点讲的是三个代表思想内在逻辑性。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为什么说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博大精深,始终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反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就是说它的涵盖面是全方位的。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说它是系统的科学理论,还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由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组成。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列举了“十个关于”,从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一直到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这“十个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就是一系列新的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一点讲的是体系性。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联系党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和党成立以来八十年的经验的基地上提出来的。也就是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了解一个理论的科学性与价值,要从它产生的实践基础去分析。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中国大地上波澜壮阔地展开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十三年情况非常复杂,面临着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20世纪以来最重大的挫折,国际局势发生了冷战四十多年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面临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面临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面临着国内发生**以后西方敌对势力的制裁;面临我们国内一系列的矛盾和困难,可以说内外的压力都很大,情况很复杂。这十三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很重,治国治党治军的任务很艰巨。这十三年来,变革、创新、发展都是历史性的。这一点集中讲的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践性。
第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创立起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理论的发展创新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条件,形势的需要、实践的基础这是一个方面;实践的经验提升为理论需要做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努力,这种努力就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括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广大群众在改革、建设的实践中付出艰辛的劳动,付出智慧,创造了业绩,创造了经验,这是理论创造取之不尽的源泉,把这种分散的不系统的认识加以提炼,加以概括,就是理论认识理论思维的过程。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总书记,作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代表,对“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卓越贡献。他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敏锐地把握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审时度势领导才能,与时俱进的政治勇气和励精图治的工作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忠心爱戴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这一点讲的是“三个代表”的群众性。总之,“三个代表”思想俱有鲜明的创造性、内在的逻辑性、完整的体系性、坚实的实践性、广泛的群众性,理所应当成为我们党长期的指导思想。
我们要以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坚持三个结合:即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做到三个下功夫: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上下功夫;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全面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理论上下功夫;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自觉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张德江书记要求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努力做到“求新、求深、求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最先在广东提出来的,我们广东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态度要更加坚定,学习要更加深入,贯彻要更加坚决。我们必须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广东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实现当好全国排头兵的历史性要求,在三个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都交出优异的答卷。
二、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鲜明地坚持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江泽民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针对不同实际提出来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候,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碰到的主要问题是克服不顾中国国情,照抄书本和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主要解决以王明为代表把俄国革命的模式、把共产国际那一套直接用到中国革命上来,认为山沟里没有马克思主义,完全脱离中国国情,因而毛泽东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就特别强调地提出,实事求是,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候,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碰到的主要问题,是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和左的错误的束缚。不冲破这些束缚,就不能开辟一条新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面临着国际局势的巨大变化,面临着国内各方面的深刻改革等一系列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是突出与时俱进,就要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所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典范。这条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惟一选择。没有这条思想路线,就没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三个重要的特点:第一,敢于面对实际、面对困难、面对挑战,又积极探索解决的途径和应对的策略,推动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把实践的主动性和理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第二,既尊重老祖宗,又敢于讲新话,既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又沿着邓小平同志开辟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理论创新,把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第三,致力于中国国情,既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放眼世界、关注世界,把研究中国和研究世界结合起来,以更宽阔的视野来指导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际上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俄罗斯共产党一个领导,俄共中央第一副主席认为,“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共在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共同财富。因为无论哪一个国家的共产党,只有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代表人民的利益,才能站得住,这是实际的存在、科学的存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发展的、前进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要突破我们。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彻底的唯物辩证法世界观,伟大马克思主义者的无畏的精神、宽阔的眼光、博大的胸怀。所以,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并列举了十四个如何,等于给我们出了十四个题目。
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做到“三要”: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要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三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广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得益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得益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当前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新的阶段,面临不少新问题,新挑战,例如: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加快发展国营经济和民营经济?如何使外向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并举?如何促进地区和城乡的协调发展?如何推动粤港澳更紧密的经贸合作?等等。面对新形势,我们绝不能自满懈怠,而要继续大力提倡解放思想,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以“追兵就是标兵,对手就是老师”的开阔眼光,在不断解决新问题、新矛盾中完善发展思想,开拓新局面,实现新发展。
三、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主题,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主题,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战略举措,归纳起来就是8个必须: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下面,我主要讲讲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个思想的提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也是首创。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且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把发展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是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经济、政治和文化,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提出过政治文明概念,西方有些社会学家对社会也作过三个文明划分的研究,江泽民提出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为全社会政治进步和制度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因为政治文明是相对于政治腐败、政治落后而表现出的一种政治进步状态,政治文明也反映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制度化和法律化水平,反映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发展、变化和进步状态。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成果就是三大文明。三个方面相互结合、相互交融,形成了社会的整体文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存。其中物质文明是基础性建设,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为政治、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政治文明是关键性建设,主要任务是民主、法制建设,解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结构性、制度性、规范性问题,为物质、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证;精神文明是灵魂性建设,主要任务是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政治、物质文明提供导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唯物辩证法高超的运用。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这个思想是唯物辩证法高超的运用。它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包括改革开放以后的经验,也包含着世界上许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当今世界,改革是潮流,发展是普遍的要求,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现在,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例如:宗教、边界、恐怖主义、民族矛盾等。如何既改革又发展又保持稳定,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小平同志说,稳定压倒一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把改革 发展稳定根据实践经验加以科学化、理论化,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理论创造。俄罗斯《消息周报》去年11月13日有一篇文章指出,中国所有成就的前提,恰恰是政治问题。许多国家就是因为政局不稳、政局**,经济就衰退。瑞士有几个国际问题专家说,你们把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而且提出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确实是太微妙了。只有东方的智慧和哲学才能总结得出来,所以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人民日报》今年7月3日国际版有一篇文章《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这篇文章联系国际形势特别是非洲一些国家的**,来说明稳定的重要性;《环球时报》6月3日,有一篇题为《稳定就是幸福》的文章,也是联系国际形势说明要珍惜稳定的形势,推进改革发展。
四、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新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提出来,这是我们新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提出,深化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指明了方向。这个目标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符合人民愿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战略举措明确具体,特别是把人的发展目标,把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生理心理健康素质作为目标提出来,这是第一次,充分表达了党不仅要切实实现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而且把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长远发展目标上确立起来。这里我着重谈一下,为什么说新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第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虽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的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但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新的世界大战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这样我们可以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来发展自己。
第二,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更大程度、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上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进改革、促进发展。我们有可能利用外国的资源和市场来发展我们自己。
第三,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引进世界范围的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为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可以不走资本主义的工业化的老路子,可以在若干方面进行突破,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我们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不少。但是,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们有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理论指导。有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有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当然,各地的发展不平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央交给的任务。锦涛同志要求 广东发挥排头兵的作用,为全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出自己的新的贡献。按照广东的发展规律,2010年珠江三角洲要实现现代化,全省2020年实现现代化。
当前,广东的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全省人民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医护人员前赴后继,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夺取了防非典和谋发展的双胜利,赢得了加快发展的主动权。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粤东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起跑线,粤西的发展潜力正逐步显现,粤北山区经济快速起步,省直机关和各部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省委书记张德法同志指出,广东全省已经形成心齐、实干的好局面、好氛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喜人态势。
我们一定要围绕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宏伟目标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作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在广东发展上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增加经济总量的同志不断提高经济整体素质。二是坚持内源型经济和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三是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四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强化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拓展珠三角经济圈,带动东西两翼起飞、山区崛起。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教事业,增强发展后劲。六是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努力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方面都交出优异的答卷。
五、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党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是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坚持党的先进性,中央宣讲提纲,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二是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性质;三是必须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四是必须坚持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五是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六是必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这样一个有6300万党员、领导13亿人口进行执政的大党,一举一动都举世瞩目,事关重大,我们只能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不断保持、发展先进性。要从以上六个方面体现、保持先进性,首先是保持理论上的先进性,也就是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这是决定性的,起龙头作用。如果理论上失误了,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个错误的观点、一个错误的提法、一个错误的口号,可以影响全局,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为什么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如此重视理论创新?就是为了保持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先进性。
其次,是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都保持与时代和任务相适应的先进性。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党自身建设必须适应世情、国情和适应新的要求的观念、方法,还要勇于探索和创造符合时代精神、有利于焕发党的蓬勃活力的新的制度、新的机制、新的方法。用制度建设来体现先进性、保障先进性。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分析党的现状的基础上,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新的突破。
再次,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且把增加这种联系贯穿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制度建设之中。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先进性的显著标志,是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如果把这三个方面概括一下,就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有正确的方向;用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党自身有健康强壮、有免疫力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机体;同群体保持血肉联系,就是我们党有取之不竭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以及执政兴国的坚实基础。有了这三条,我们党就能坚持先进性,就能永葆活力,立于不败之地。
六、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学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个本质的深刻含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我们党未来发展的方向,之所以把这八个字概括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其深刻含义在于:
第一,要自觉实现由革命党向执政党意识的转化,使党的宗旨始终成为全党的生动实践。立党为公,指的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说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以外,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我们党一成立就是为“公”,以前是通过革命夺取政权,现在是领导人民掌握政权;以前是革命为民,现在是执政为民。无论是革命为民还是执政为民,都是立党为公的体现。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党执政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实现由革命党向执政党意识的转变,我们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过去我们虽然执政,但在思想上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执政的意义。执政,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满足人民利益需要,但我们过去搞“以阶级斗争为纲”,说明我们的认识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由革命党意识转变为执政党意识的重要标志,表明了我们党对自己所处的方位、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应该如何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了新的认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确立科教兴国方针,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文化产业等,标志我们党执政意识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要防止最大的政治优势向最大的危险的转变。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什么?密切 联系群众。执政以后最大的危险是什么?脱离群众。这也是可以转变的。执政以后,很容易发生脱离群众。苏联共产党垮台了,它从1917年革命胜利到1991年8月24日宣布解散,前后经历了70多年。很多帝国主义都想把它弄掉,想把它掐死在摇篮里。二次大战以后,苏联成为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但是这样一个政党也垮台了,脱离群众了。江泽民同志总结国际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深刻指出:“纵观历史,不少政治组织和政治集团在夺取政权的阶段,其政策主张或多或少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是在取得政权之后,就忘乎所以,骄傲起来,维护既得利益,久而久之,就脱离了群众,不再代表群众的利益,最后被群众所抛弃。”在苏联解体前,苏联社会科学院曾经作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的人中,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利益的占10%,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占7%,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占85%。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认为苏共不再是他们利益的代表。所以,纵观历史全局,我们必须防止我们的最大优势转变为最大的危险。所以江泽民同志提出,绝不允许搞剥削阶级政党及其统治集团所追求的那种既得利益,也绝不能成为那样的既得利益集团。
第三,自觉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努力适应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转变。要执政为民、立党为公,要有好的愿望,但是如何为民为得好?那就是提高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在复杂的情况下能把握局势,制度正确的政策,领导人民去奋斗。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特别提出,要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问题。又把执政能力建设提到一个突出的位置,赋予党的建设新的重要内涵。所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要从这三个方面来理解它的深刻内涵。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把它贯彻到实践行动中去。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什么?因为这关系到党与人民的关系,关系到我们党是不是真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德江同志也提出,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落实到一心一意谋发展、时时处处为百姓中。前段时间发生的非典疫情,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为了对付疫情,党中央作出了正确的决策,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在决策上体现了执政为民。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深入到第一线,关心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我们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带动广大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在政协党委会议,有一个女作家,她说,锦涛同志在广东视察时说,知道广东的非典疫情,感到非党揪心。“揪心”这个词是老百姓讲的,从总书记的口里讲出来,非常令人感动。我们广东在这方面作出贡献,死亡率很低,治愈率很高,达96.2%。给全国各地提供了经验,提供了专家。不仅非典防治取得了胜利,而且经济建设也取得了胜利,今年上半年增长12.6%。这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以,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定要深刻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定把它付诸我 们的实践,成为我们的世界观、方法论。
当前,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正在全党全国兴起。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各个方面,落后到改造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整个过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