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第二次平时作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第二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样板戏”《海港》的前身是淮剧《 》。
2.公刘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星星》上的“读后感”《新的课题》谈论的是 的诗。
3.1981年甘肃的《 》杂志率先开办了“大学生诗苑”栏目。
4.汪曾祺被看作是最后一位“京派”作家,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西南联大时期就曾师从。
5.“女性主义文学”这一概念是建立在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资源之上的,其中,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 的《女人是什么》对中国的女性文学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
6.小说《“锻炼锻炼”》中的所谓“锻炼锻炼”,只是作品中争先社老主任 的一句口头禅。
7.“样板戏”中的人物都没有爱情生活,李玉和无妻,方海珍无夫,柯湘出场时丈夫被敌人杀害了,江水英是“光荣军属”,丈夫当然不在身边,而 的丈夫则被赶到上海路单帮去了。
8.1986年10月由《 》和《深圳青年报》共同举办的“1986年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被看作是“朦胧诗”过渡到“新生代”的标志。
9.小说《创业史》和《山乡巨变》的作者分别是 和周立波。
10.海子信奉存在主义的先驱、当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诗歌是“澄明之境”的观点,他也欣赏海德格尔对德国浪漫主义诗人 关于“人,诗意地居栖……”的钟情。
11.大约在1986年前后,在《旧人新时期》里引用同行间的话说,“汪曾祺行情见涨”,说明汪曾祺虽然像一个“出土文物”,但喜爱者越来越多。
12.在20世纪90年代的赵树理研究中,陈思和有意发掘赵树理的“民间立场”的意义,认为赵树理的小说,尤其是《 》作为“民间文化形态”表达了与国家意志的“时代共名”不一致的“农民立场”、“民间立场”。
13.王安忆引起文坛注意的第一篇小说是《 》,写了一个叫雯雯的女孩子的信念与梦想,痛苦与欢乐。
14.从汪曾祺目前的小说来看,他的小说背景大多是故乡江苏 的风土人情和市井生活。
15.从1958年到“文革”结束这期间盛行的“三结合”写作方式,是指领导出思想、作家出技巧、。
16.《 》借中国淮北一个僻远、贫困,几近乎静止状态的小村庄,来审视传统文化的自救力问题,被认为是王安忆80年代中期风格转变的标志性作品。
17.《今天》是由 创办的一份民间文学双月刊,主要成员有北岛、芒克等。
18.郭沫若在《读了〈李家庄的变迁〉》一文中说,这部小说的规模比作者的前两部小说《小二黑结婚》和《 》“更加宏大了”,“最成功的是语言”,“创出了新的通俗文体”。
19.传统京剧的高度程式化表现在声乐方面是“曲牌”和 两大声腔系统的严格规定。
20.《 》是一篇极美的小说,讲的是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短篇小说创作曾是“十七年”文学一个引人注目的区域,也出现了一批现在看来仍有艺术趣味的作品,如《登记》、《山地回忆》、《红豆》、《百合花》等。其中,《红豆》的作者是()。
A.赵树理 B.宗璞 C.茹志鹃 D.孙犁
2.朦胧诗在人们评价不一的情况下,舒婷率先得到了出版诗集的机遇,这也是她出版的第一部诗集。这部诗集是()。
A. 《致橡树》 B.《神女峰》 C.《双桅船》 D.《呵,母亲》
3.1947年7、8月间,正式提出“赵树理方向”是在()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
A.晋鲁豫边区文联 B.晋察冀边区文联 C.晋冀鲁豫边区文联 D.陕甘宁边区文联
4.一个团长在一枪打死了为他女人接生的产科医生后,委屈地说:“我的女人,怎么能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这小子,太欺负人了!日他奶奶!”这个细节出自小说()。
A.《虐猫》 B.《陈小手》 C.《老鲁》 D.《八千岁》
5.1986年后,王安忆发表了一批引起颇多争议的作品,被归入当时的“性题材”中,其中,除了著名的“三恋”外,还有()。
A.《香港的情与爱》 B.《小鲍庄》 C.《岗上的世纪》 D.《大刘庄》
6.在一段时间内,小说题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作品的高低优劣。“十七年”时期重大社会题材小说《红旗谱》的作者是()。
A.曲波 B.梁斌 C.柳青 D.吴强
7.“赴宴斗鸠山”的精彩场面出自()。
A.《智取威虎山》 B.《沙家浜》 C.《红色娘子军》 D.《红灯记》
8.汪曾祺前期的小说还有许多情节的因素,后来越来越简约、随意,篇幅更短小,文字更朴素,大多只有三四千字,颇似随笔,被称为“笔记体小说”。其中的代表作是()。
A.《大淖记事》 B.《晚饭花》 C.《受戒》 D.《陈小手》
9.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出现的第一次女性文学高潮中,创作实绩带动了理论和批评的展开,出现了一批女性文学的研究专著,其中,谭正璧的《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改名为()。A.《中国现代女作家》 B.《中国妇女文学史》 C.《中国女作家史话》 D.《中国女性文学史话》
10.“告诉你吧,世界 / 我——不——相——信!”这句诗出自作品()。
A.《无题》 B.《回答》 C.《一切》 D.《履历》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共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汪曾祺写得最好的小说都是属于童年回忆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有()等。A.《受戒》 B.《大淖记事》 C.《异秉》 D.《岁寒三友》
2.“山药蛋派”的主要作家除赵树理之外,主要还有()等。
A.马烽 B.束为 C.西戎 D.柳青
3.“后朦胧”主要指在朦胧诗直接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校园诗人”,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等。
A.海子 B.王家新 C.西川 D.李亚伟
4.在20世纪40年代,赵树理的小说得到了左翼文学界的一致赞扬,他们的赞扬都集中在()三部作品上。
A.《小二黑结婚》 B.《邪不压正》 C.《李有才板话》 D.《李家庄的变迁》
5.《沙家浜》“智斗”一场戏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是()。
A.阿庆嫂 B.胡传奎 C.刁德一 D.郭建光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王安忆在八九十年代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作品和特点是什么?
2.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文化语境”主要指的是什么内容?请给予简要说明。
3.北岛与舒婷诗歌在表达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请试举一例简要说明。
4.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结构上。请简要说明这一特征,并试举一例。
五、分析题(4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从小说《林海雪原》到京剧《智取威虎山》,“样板戏”是怎样将杨子荣塑造成“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的?(可参考专科阶段的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中有关小说《林海雪原》的内容)
2.为什么说“王安忆在八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中是最出色的一位”?请通过王安忆与其他作家的创作的简单比较加以说明。
第二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平时作业(3)
说明:本作业在学习完教材第六讲后进行,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能在课堂内进行),作业采用“开卷”形式,可以携带本课程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他教学资料。作业时间为150分钟(两个半小时),作业总分为100分。本作业与期末考试的题型相一致。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
2.30年代正当沈从文创作的高峰时期,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评论,其中,影响最大也最值得参考的是著名女评论家____________的《沈从文论》。
3.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外化”出来的,比如,爱穿侍萍绣过后衬衣,每年月十八都要为侍萍过生日等等。
4.在《骆驼祥子》中,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又老又丑的女儿,名叫____________。5.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____________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
6.在“五四”之后,许多作家都产生过彷徨的情绪,郭沫若也写过题为《彷徨》的十首诗,这些诗后来收入他于《女神》后出版的诗文集《____________》中。
7.沈从文把《边城》看成是一座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而____________便是这种自然人性的化身,是沈从文的理想人物。
8.牛天赐是老舍以中华民族商业为题材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9. ____________的《关于浪漫的沉思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论》一书认为,前期郭沫若文艺思想虽然变化多,又偏激,不科学,但其价值就在于“深刻的片面”,即使不科学,也是合理的,满足了时代需求的。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____________,故以“老舍”作为他的笔名。
11.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____________》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12.《边城》的故事非常简单,也就是写茶峒小镇上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____________同时爱上了翠翠。
13.在沈从文的作品中,神性是最高的人性,因此,“____________”、“爱”与“美”是三位一体的。
14.曹禺的三大杰作是《雷雨》、《日出》和《____________》。
15.在1940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三个月左右,茅盾就创作了反映这一事变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
16.《边城》在结尾处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在这里,“这个人”是指____________。
17.与“京派”相对应“海派”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包括有新感觉派之类的先锋前卫的文学,其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其代表性小说《梅雨之夕》的作者是新感觉派的著名作家____________。
18.《日出》的主要人物有交际花陈白露、潘月亭、李石清、顾八奶奶、面首____________以及洋奴张乔治。
19.被看作是京派小说“鼻祖”的小说家不是沈从文,而是曾参加过语丝社的____________。20.在40年代初,郭沫若一口气创作了以“战国”时期和“南明”时期为题材的六部历史剧,其中,最有代表性是《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鲁迅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同时也注入了鲁迅的主观精神,他作品中有的人物的名字,就是根据他自己的笔名衍生而成的。比如()。A.吕纬甫 B.魏连殳 C.宴之敖 D.眉间尺
2.《莫须有先生传》是著名作家()的作品。A. 沈从文 B.废名 C.周作人 D.鲁迅
3.所谓“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京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群,其中,蒙古族出身的作家是()。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4.请先阅读这段文字:
马达声音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叫了起来: “《太上感应篇》!”
这是裂帛似的一声怪叫。在这一声叫喊中,吴老太爷的残余生命力似乎又复旺炽了;他的老眼闪闪地放光,额角上的淡红色转为深朱,虽然他的嘴唇簌簌地抖着。
然后,再根据“《太上感应篇》”和“吴老太爷”等关键词,判断这段文字出自()。A.老舍的《骆驼祥子》 B.鲁迅的《铸剑》 C.沈从文的《边城》 D.茅盾的《子夜》
5.鲁迅小说《故事新编》中的人物,大多是历史上有脸有面的大人物。其中,墨子出自小说()。
A.《理水》 B.《出关》 C.《非攻》 D.《铸剑》
6.作品的主人公曾在哈尔滨修江堤时,为了发财而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2000多工人。这一内容出自曹禺的话剧()。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7.小说《纺纸记》的作者是()。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8.沈从文最初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与一个文学刊物直接有关。这个刊物是()。A.《文学月刊》 B.《现代》 C.《文学杂志》 D.《现代评论》
9.曹禺在创作中明显受古希腊命运悲剧影响的作品是()。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蜕变》 10.在老舍的创作中,被看作是《骆驼祥子》的姊妹篇的作品是()。A.《月牙儿》 B.《柳家大院》 C.《我这一辈子》 D.《四世同堂》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选对一空得1分,全对得2分,多选不得分。
1.“京派”活跃的主要园地有()()()。A.《文学杂志》 B.《时事新报·学灯》 C.《文学月报》 D.《大公报·文艺副刊》
2.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共分三部,它们是()()()。A.《惶惑》 B.《偷生》 C.《幻灭》 D.《饥荒》
3.萧乾的主要小说作品有()()()。A.《篱下集》 B.《栗子》 C.《梦之谷》 D.《谷》
4.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A.《春蚕》 B.《苦夏》 C.《秋收》 D.《残冬》
5.曹禺的前三部话剧作品是《雷雨》、《日出》和《原野》,这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等。)A.曾文清 B.仇虎 C.陈白露 D.侍萍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鲁迅是如何评价“京派”和“海派”的?
2.1951年,曹禺创作的《明朗的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老舍小说中的“市民世界”主要包括哪几类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4.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与概念化的“革命文学”主要有什么不同?
五、分析题(4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曹禺在《雷雨》、《原野》和《北京人》中,是如何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什么是“牧歌”和“田园诗”?你对《边城》的牧歌田园诗风格有何看法?
第三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2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平时作业
2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在《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和在反对儿女的争取婚姻自由的问题上,与坏分子金旺和兴旺站在一个立场上。
2.样板戏中李玉和“狱警传,似狼嚎”的唱段,李铁梅“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的唱段等,都是个性化的,很好地表现了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心态。
3.江河在1985年创作的“史诗”代表作是《太阳和他的反光》。
4.在赵树理研究中,对赵树理作品的再认识有着重要意义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1962年召开于大连。
5.“样板戏”在整体的写实风格的基础上,也发挥了传统京剧的虚拟特长,如《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打虎上山”中杨子荣的“马舞”等。
6.汪曾祺被看作是最后一位“京派”作家,他20世纪40年代在昆明的西南联大读书时就曾师从沈从文。
7. 同样是描写土改运动,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等小说,明显不同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作品。
8.京剧“样板戏”除了两部作品外,均取材于革命历史斗争。这两部作品是港》和《龙江颂》。
9.“朦胧诗”一词最初带有贬义,后来却作为一个下面概念得到广泛认同。这个词得名于1980年章明的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
10.1958年创作的11.样板戏大多没有爱情描写,芭蕾舞电影本中洪常青与吴琼花的爱情描写。
12.王安忆引起较多争议的“性题材”作品,主要有“三恋”和13.《邪不压正》是赵树理新中国成立以前创作中惟一引起争论的一篇作品。
14.所谓“二革”创作方法(又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指革命的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
15.北岛原名,在“文革”中他曾以“艾珊”的笔名创作过小说《波动》。
16.在20世纪90年代的赵树理研究中,陈思和有意发掘赵树理的“民间立场”的意义,认为赵树理的小说,尤其是《“锻炼锻炼”》,作为“民间文化形态”表达了与国家意志的“时代共名”不一致的“农民立场”、“民间立场”。
17.构成“样板戏”主体的“京剧现代戏”,大多开始创作于年。
18的《尚义街六号》用调侃的语调对普通人的平庸生活的逼真描写,因表现出“超语义的美”而被看作是“生命意识的觉醒”的代表作。
19.1950年,赵树理担任通俗刊物《说说唱唱》的执行主编时,因发表一个描写落后农民的故事《金锁》,引起不大不小的**。
20.《诺日朗》、《半坡》、《敦煌》、《西藏》等大型组诗的作者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
不得分。
1.赵树理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第一篇作品是(C)。
A.《三里湾》B.《“锻炼锻炼”》
C.《登记》D.《邪不压正》
2.样板戏《红灯记》中鸠山逼李玉和承认自己身份的“王牌”是(B)。
A.以金钱作诱饵B.让王连举出场
C.以酷刑相威胁D.逼李奶奶招供
3.收录了北岛、舒婷、顾城、江河和杨炼《五人诗选》的出版社是(B)。
A.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B.作家出版社
C.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D.人民文学出版社
4.江青对“样板戏”的一些修改,由于效果太差,不得不又恢复原状。如(C)等。
A.将郭建光作为一号人物,最后让他率领养好伤的战士正面打入,消灭敌人
B.李玉和牺牲后,柏山游击队歼灭敌人,乘胜前进
C.让喜儿与大婶和黄府的几个丫头一起上山,以显示阶级反抗的广泛性
D.删去渲染敌人威风的场面,让座山雕成为杨子荣的陪衬
5.京剧“样板戏”布景拟实、道具丰富、时空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主要是吸收了其他剧种的写实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C)。
A.歌剧B.沪剧
C.话剧D.川剧
6.最先在文学史中为朦胧诗开设“专章”的文学史著作是(A)。
A.《新时期文学六年》B.《新时期文学八年》
C.《新时期文学十年》D.《新时期文学20年》
7.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B)年。
A.1937年B.1942年
C.1945年D.1949年
8.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取材于长篇小说《林海雪原》,这部小说的作者是(A)。
A.曲波B.梁斌
C.柳青D.吴强
9.最初帮助朦胧诗从“地下”走向“公开”的报刊是(A)。
A.《诗刊》B.《诗歌报》
C.《星星》D.《诗探索》
10.汪曾祺“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D)。
A.《受戒》B.《大淖记事》
C.《异秉》D.《骑兵列传》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在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中,叔叔先后有两个情人,她们是(A、C)等。
A.大姐B.大宝
C.小米D.长脚
2.“样板戏”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上进行了多方面的艺术探索,京剧属古,芭蕾舞既古且洋。它的两部芭蕾舞剧是(A、B)。
A.《白毛女》B.《红色娘子军》
C.《沙家浜》D.《智取威虎山》
3.赵树理描写农业合作化的小说《三里湾》受到批评的主要原因有(B、C、D)等。
A.没有对农村社会主义的带头人进行真实描写
B.没有按照合作化运动的过程作全景式描写
C.达不到党关于农村的理论和政策的高度
D.达不到当时文学“规范”要求的高度
4.汪曾祺一生中写得最好的小说,都是回忆故乡生活的小说,主要有(A、B、C、D)。
A.《受戒》B.《大淖记事》
C.《异秉》D.《故里三陈》
5.曾对海子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外国文学和艺术大师主要有(B、C、D)等。
A.艾略特B.海德格尔
C.凡·高D.荷尔德林
四、简答题(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1959年,《文艺报》组织的“文艺作品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讨论中对《“锻炼锻炼”》的讨论,最终导致了对赵树理的否定性意见,认为这篇作品是对农村现实的歪曲,丑化了正在进入共产主义的农民形象。这些意见是否符合作品实际?产生这种意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2.阿庆嫂与胡传奎、刁德一之间的“智斗”,主要内容是什么?精彩之处是什么?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并经久不衰?(6分)
3.将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新诗潮”称为“朦胧诗”是不是一种误解?为什么?(6分)
五、分析题(4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锻炼锻炼”》“想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问题”,但客观上却表现了当时农村中日趋激化的“干群矛盾”而受到了批判。你认为,赵树理是否有可能逃脱这场批判?为什么?
2.在1964年前后,江青开始插手“京剧现代戏”,并将《沙家浜》、《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等几部有良好基础的剧作培养成自己手中的“样板”,在“文革”中作为无产阶级文艺方向的标志,成了当时惟一可以公开演出的剧目。那么是否可以说,“京剧现代戏”的样板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政治高压下经革命的名义下强奸艺术的过程?
第四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作业1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作业
1说明:本作业在学习完教材第十二讲后进行。作业采用“开卷”形式,可以参考本课程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他资料,作业总分为100分。本作业需要学生在小组讨论后独立完成,作业时间不限,如果作业册空间不够可以另附空白纸。
讨论题:要求:先记录讨论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和主持人姓名,每位发言人的主要观点摘要,然后再陈述自己的观点。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先复习专科阶段的学习内容,再阅读以下参考资料,然后讨论: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赵树理的遭遇和得到的评价为什么会明显不同?(30分)
参考资料: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他出身于一个祖上曾很显赫的农民家庭,三代单传,小名“得意”,寄托着祖父“金榜题名”的希望。6岁开始随祖父读“三圣教道会经”以及《麻衣神相》、《奇门遁甲》,过目不忘,被乡里称为“神童”。10岁时祖父去世,赵家彻底没落。同年,上本村私塾,受尽屈辱,一年后退出,随父亲学会了两门手艺:“农民的技术”和“农民的艺术”,最喜爱“上党绑子”、打鼓板等民间曲艺,接受了民间艺术和农民语言的熏陶。1923年,从沁水县立第二高等小学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1925年考入长治县省立第四师范,开始接触到新文学作品。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反对校长被开除,后又被捕,在狱中开始小说创作。一年后出狱,改名“树礼”为“树理”,立志创作“老百姓喜欢看”的作品。1931年再次入狱,1936年第三次入狱。1937年参加牺盟会,1940年,任太行区新华日报社《抗战生活》(半月刊)编辑,同时一人独办《中国人》(周刊),后调入北方局调研室。
赵树理是少数几位在40年代和50年代都卓有成就的作家。虽然其创作风格和特点几乎没有因时代的改变而变化,但他的遭遇和得到的评价却明显地被划为了两个时代。
1943年,赵树理因描写农村青年小二黑与小芹自由恋爱,却遭到双方父母“二诸葛”、“三仙姑”和掌握村政权的地头蛇的刁难和迫害,最后在民主政府支持下终成眷属的《小二黑结婚》一举成名。当时,赵树理时年37岁,与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时同岁。作品经杨献珍、浦安修推荐,彭德怀给予了高度赞扬,出版后供不应求,特别是在被改编为上党绑子等各种戏曲之后,在解放区农村引起了一场真正的轰动。但当时文艺界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反响,而是保持着一种“古怪的沉默”。同年又完成中篇《李有才板话》,描写阎家山农民与地主阎恒元及其爪牙之间围绕着村政权的改造和减租减息开展的斗争,得到更高评价,被指定为整风学习、减租减息和土改运动的干部必读材料。在最初的评论中,影响较大的是当时华北地区宣传工作负责人李大章的文章。他认为,《小二黑结婚》主要围绕农村青年争取婚姻自由来展开情节,而《李有才板话》则正面地直接地描写了当时正在开展的减租减息运动,“更有收获”,“更有向读者介绍的价值”(李大章:《介绍〈李有才板话〉》)。文艺批评家冯牧也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部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解放区农村中的农民生活和农村关系的急剧变化的图画”(冯牧:《人民文艺的杰出成果》)。在这前后,《地板》(1944)作为土改运动的干部必读书,《催粮差》(1946)获得该太行区文化奖金甲等奖。
1945年底,赵树理又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通过一个村庄从辛亥革命到抗战胜利20多年的变迁,表现农民命运的变化。作品在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元旦由华北新华书店立即付印,随后北方各大新华书店以及上海知识出版社、香港新民主出版社等都竞相翻印,其出版速度和发行范围都超过了《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而文艺
界的反映也超乎寻常的热烈。其主要原因,一是在1946年4月,赵树理成为了新成立的晋冀鲁豫边区文联的常务理事;二是相继出现了当时文坛上三巨头郭沫若、茅盾、周扬的赞扬文字。1947年,赵树理第一次接受了外国记者的采访,因为外国记者发现,在解放区除了毛泽东和朱德,赵树理就是最有名的人物。在这个背景下,1947年7月25日,晋冀鲁豫边区文联根据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指示,举行了一次文艺座谈会,专门讨论赵树理的创作。据当时的《人民日报》报道,“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实事求是的研究作品,并参考郭沫若、茅盾、周扬等对赵树理创作的评论及赵树理创作过程、创作方法的自述,反复热烈讨论。”主持文联日常工作的副理事长陈荒煤作了题为《向赵树理方向迈进》的总结发言:“我们觉得,应该把赵树理同志的方向提出来,作为我们的旗帜,号召边区文艺工作者向他学习,看齐!为了更好的反映现实斗争,我们就必须更好的学习赵树理同志!大家向赵树理的方向大踏步前进吧!”(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人民日报》1947年8月10日)
1948年发表的《邪不压正》描写的是一个中农女儿软英的婚姻故事。软英先被地主刘锡元的儿子看中,狗腿子小旦为虎作伥,强下聘礼。下河村解放后,农会主席小昌又唆使成为积极分子的小旦逼迫软英嫁给自己的儿子。最后在整党运动中,小昌挨批,软英与情郎小宝终成眷属。这是赵树理第一次遇到批评的小说,后未收入自己的文集,渐渐被人们遗忘,80年代后人们才真正认识到了它的价值。在1949年前,除了《邪不压正》,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而在1949年后,除了《登记》,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批评,也都曾受到一些人的赞同和支持,因此,这期间的赵树理始终处于“褒贬毁誉之间”。1950年,为配合我国第一部婚姻法的颁布赶写的一篇评书体短篇小说《登记》受到的赞誉最多,被看作是《小二黑结婚》的姊妹篇,后被改名为《罗汉钱》搬上银幕和各种戏剧戏曲舞台。同年,却因他主编的《说说唱唱》发表孟淑池的《金锁》而受到指责,并因他为之辩护而写检查,导致1951年初被解职。1955年发表的《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以全心全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村支书王金生、三心二意想发展资本主义的村长范登高和一心一意做发家美梦的中农马多寿这三家人为主线,表现农村合作化时期的社会的面貌,后被改编成电影《花好月圆》和各种舞台剧。为此,在1956年召开的中国作协大会上,赵树理与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一起,被称为“当代语言艺术的大师”。但《三里湾》与李凖的《不能走那条路》、柳青的《创业史》,以及周立波的《山乡巨变》等表现农村阶级斗争的作品相比,仍然受到了明显的冷落。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由于指导思想违背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规律,各级领导好大喜功,争放“卫星”,盲目夸大生产产量,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农村参加基层工作的赵树理,对农村工作中的问题十分忧虑,但是,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不允许作家暴露。文艺界一方面积极倡导“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简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一方面又相应地发起了“拔白旗”的批判运动。所以当时能够公开发表出来的,只能是歌颂“大跃进”的民歌和粉饰现实的作品。此时,赵树理创作了《“锻炼锻炼”》,虽然主观意图“是想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问题”,站在青年干部杨小四一边,维护农村中的新生事物,让自私落后的人出点丑,但客观上却表现了当时农村中日趋激化的“干群矛盾”。因此,一经发表,便受到了批判。1959年,《文艺报》组织的“文艺作品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讨论中对《“锻炼锻炼”》的讨论,最终导致了对赵树理的否定性意见,认为这篇作品是对农村现实的歪曲,丑化了正在进入共产主义的农民形象。处在既无法回避,又不愿违心地说假话唱赞歌的两难境地的赵树理,为更多地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年底去山西,请求省委让他任阳城县委书记处书记,但在放“卫星”等问题上又与县委大唱反调,被看作是“神经病”。1959年8月向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投寄《公社应该如何领导农业生产之我见》,但文章尚发表,就赶上了“庐山会议”对以彭德怀为首“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赵树理的文章被陈伯达转批给作协党组,成为“反右倾”运动的靶子,连批三个月。在1962年8月于大连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上,邵荃麟代表中国作协党组正式宣布,1959年对赵树理的批判是完全错误的,予以彻底平反,并将赵树理誉为描写农村的“铁笔”、“圣手”。赵树理在发言时,仍然不能忘记他亲眼所见的农村现实,他十分尖锐而沉痛地说:“1960年的情况是天聋地哑”(赵树理:《赵树理全集》,第4卷,518页,北岳文艺出版社,1990年)。但大连会议结束后不到两个月,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上提出的“阶级斗争学说”,又完全否定了大连会议的精神。
此后,赵树理在创作了两篇失败之作《互作鉴定》(1962)和《卖烟叶》(1963)后,以“上党绑子”《十里店》无可奈何地结束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但1964年,先因《卖烟叶》再次被当作“写中间人物”的标本遭到批判,后因《“起码”与“高深”》一文,受到中央有关方面的追查。1965年2月,全家迁到山西太原。1966年8月8日,山西省委宣传部将赵树理作为“资产阶级反动文学权威”、“周扬黑帮树立的标兵”,抓去山西全省各地到处批斗,打断肋骨。1970年,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成立“赵树理专案组”,对他隔离审查,9月23日被批斗至死。
2.先阅读以下参考资料,然后讨论:“样板戏”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样板戏”的产生是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40分)
参考资料一:1942年5月2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亲自主持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在延安的七八十位文艺工作者参加了座谈会,共举行了三次,5月23日结束。座谈会回顾了五四运动以来文艺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联系延安文艺界的思想和创作实际,进行了检查和批判。毛泽东、朱德等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到会讲话。毛泽东于会议开幕和结束时作了两次长篇讲演,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提出了文艺工作者的立场、态度、工作对象问题以及工作问题、学习问题等,指出文艺的中心问题“是一个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结论”系统地阐述了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群众、普及与提高、文化遗产的批判与继承、文艺批评的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文艺界的统一战线等问题,并对“人性论”、“超功利主义”等观点进行了批判。强调了“文艺服从于政治”,文艺应“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讲话》具有深远的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完全改变了“五四”新文学与人民大众的关系,真正实现了文学的大众化,而且在解放区文艺界实现了思想大统一,确立了战争文化规范的主体地位。从此,作家和作品被当作了“一支军队”,各种文学运动也都打上了战时文化的烙印,这对于当时的解放区文学,和后来在解放区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讲话》不仅成为了延安文艺整风运动的指导性文献,而且长时期内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拟定文艺政策和方针的理论基础。
1942年后,解放区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家们在《讲话》指导下,深入农村,奔赴前线,自觉改造世界观,产生了一大批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优秀作品。小说方面,以赵树理和孙犁为代表,主要形成了农村和战争两大题材。诗歌方面,以李季为代表的民歌体叙事诗创作风行一时。在散文方面,在抒情性散文几乎销声匿迹的情况下,报告文学则一枝独秀。在戏剧方面,群众性的演剧活动蓬蓬勃勃,传统旧戏的改革和利用也有所收获,而《白毛女》更在融合中西戏剧艺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被看作是中国“民族新歌剧”的成功尝试。而所有这些成就和特点,都在新中国文学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解放区文学为新中国文学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1949年7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举行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正式确立了《讲话》所规定的新文艺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惟一方向,使战争文化规范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战争文化规范在某种意义上是启蒙文化规范的继承和发展,但毕竟不是文学发展必然的逻辑结果,而是战争外力的产物,因此,在整个20世纪中叶中国文学的发展中,两个文化规范始终处于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冲突之中。
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意味着长期被分在国统区和解放区两个不同政治性区域的作家正式“会师”。但是,由于这次大会是在对国统区作家进行大范围批判,对解放区创作进行热情肯定的背景下召开的,因此,从国统区来的作家,虽然对新的生活充满深情,激动万分,却因为思想压力过大,不少作家丧失了应有的自信。除老舍等极少数作家外,绝大多数都没能在创作上继续创造辉煌。加之接连不断的政治性批判运动,又使一批作家被迫离开了文坛。因此,50年代初期最为活跃的作家,多是从解放区来的。他们纵情地歌唱共产党和领袖毛泽东,歌唱火热的工农业生产,歌唱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颂歌”从此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流。以赵树理、柳青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以孙犁、杜鹏程为代表的战争题材小说,都直接继承了解放区文艺的传统和风格。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继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在历史题材方面,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和姚雪垠的小说。在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吴强、曲波、梁斌以及罗广斌等创作的以革命战争历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大量涌现,形成了新中国文学的第一个创作高潮。同时,诗歌和散文创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郭小川、贺敬之、闻捷和秦牧、杨朔、刘白羽等,都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展示了时代的风采,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随着“阶级斗争”主旋律越唱越高,“颂歌”潮流的政治性也越来越强,并逐渐从“颂歌”变化为“战歌”。
自1966年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开始后,中国文学遭到了灭顶之灾,除极少数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和迫害,著名作家老舍、赵树理、杨朔、魏金枝、陈翔鹤、海默、肖也牧等先后殉难,甚至连身居高位的文艺界领导周扬,也与那些曾先后被他打倒的“反动作家”们一起,被关进了秦城监狱。整个文坛几乎只剩下了江青一手培植的“革命样板戏”。
参考资料二:传统旧戏的改编和新编现代戏的出现,是解放区戏剧的另一个成就。1942年10月,“鲁艺”的平剧研究团(平剧即“京剧”)与八路军120师的战斗平剧社合并后成立的“延安平剧研究院”,提出了改造京剧的主张,毛泽东为之题词:“推陈出新”,成为后来戏曲改革的指导方针。1943年底《逼上梁山》演出成功,1944年1月9日,毛泽东在第二次观看此剧后,给编导者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称赞此剧是“旧戏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此后,平剧研究院还创作了《三打祝家庄》等剧目。同时,利用旧戏的形式改编现代戏的工作也取得了进展,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马健翎的《血泪仇》等“新秦腔”。但真正的有艺术水平的作品在50年代以后才出现。在5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一大批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话剧和地方戏曲。它们的出现与这时期历史剧的繁荣无关,而是40年代戏剧改革的继续和收获。其中,话剧《智取威虎山》(1958)、《红色娘子军》(1964),沪剧《碧水红旗》(1959)、《红灯记》(1962),昆剧《红灯传》(1962)、京剧《奇袭白虎团》(1959)、《杜鹃山》(1962)、《革命自有后来人》(1962)、《红灯记》(1964)、《智取威虎山》(1964)等不少作品,后来都被移植为“样板戏”。1963年2月,江青在上海观看了上海爱华沪剧团演出的沪剧《红灯记》后,开始插手“京剧现代戏”的改革,并同时开始了对《李慧娘》等历史剧的批判。而1965年对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则成为了“文革”开始的导火索。
3.先阅读以下参考资料,然后讨论:在朦胧诗运动出现前,中国当代诗坛是一种什么状况?朦胧诗出现后为什么被称为“朦胧诗”?(30分)
参考资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本世纪以来发生在中国的最令人震撼也最令人激动的重大事件。从1949年底开始,著名的“七月派”诗人胡风就陆续发表了长诗《时间开始了》,以他特有的诗人语汇和热情,开创了颂歌诗潮的先河。在“五四”时期曾掀起浪漫主义诗歌狂潮的郭沫若、曾以忧郁的歌声赢得众多读者喜爱的艾青,以及臧克家、冯至、何其芳等在现代诗歌史上曾有着重大影响的老诗人们,虽然来不及从崭新的生
活中提炼出深刻的思想和富于诗意的构思,但他们仍以豪迈的气势和大胆的想象,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新生的共和国火一样的热情。他们这时期的创作,对于五六十年代颂歌潮流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1年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百年来受尽了外族的欺辱后,第一次以一个强者的身份在境外的抗争,也是中国人第一次与世界上的头号强国美国进行的直接的军事较量,自然也成为了当时社会关注的最大热点和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和主题。未央、张永枚、胡昭、韩笑等50年代前期活跃在诗坛的青年诗人,就是以表现朝鲜战争题材而引起人们注意的。
1953年开始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翻开了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崭新一页,给那些从连绵不断的战争中走过来的每一位中国人很大的鼓舞,也给那些以前习惯于描写苦难岁月和战争风云的新老诗人,带来了全新的题材和主题。因此,无论是从农村来的民歌手,还是从战场上归来的战士诗人,全都加入了劳动和建设的大合唱。曾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显示出延安整风运动文学实绩的李季,举家迁往大西北的玉门油田,成为中国第一位以表现油田建设和石油工人著称的“石油诗人”。曾以太行山民歌加入到解放区民歌手行列的阮章竞,也来到内蒙古草原上的新兴钢铁基地,写出了叙事长诗《白云鄂博交响诗》等。这时期,表现经济建设的年青诗人更是成批涌现,除了以雁翼、梁上泉、傅仇、高缨、流沙河、孙静轩等为代表的“四川诗人群”外,还有表现铁道兵生活的魏钢焰、周纲,表现农村生活的严阵、苗得雨,表现工人生活的李学螯、温承训等。随着经济建设而出现的“颂歌”题材的大规模转移,是50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1955年开展的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特别是1957年开展的“反右”斗争,不仅使中国诗坛损失了一大批年富力强的、有才华的诗人,而且,使颂歌以外的其他风格的诗歌逐渐失去了面世的机会和存在的权利。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升级为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镇压后,终于导致了“七月诗派”的整体消失。而从50年代初就逐渐失势,并在“反右”斗争前后因艺术观念与时代要求的不符,早早地便从诗坛隐退的诗歌团体,还有以穆旦等诗人为代表的“九叶诗派”。在“反右”运动中被迫离开诗坛的诗人,则远远超出了这两个诗派的范围,既有在三四十年代就已经成名的老诗人,如公木、吕剑、陈梦家、苏金伞、李白凤等,也有在1949年以后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如邵燕祥、公刘、白桦、流沙河、周良沛、高平、梁南、胡昭、昌耀、孙静轩、林希等,而在这前后遭到指责或批判的诗人和作品则更多。在政治路线越来越左倾的情况下,这些诗人们虽然无法用自己的作品来“干预生活”,但并没有放弃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他们或将个人的受难经历赋予民族的象征,或从个人的感受出发,表达了一个社会零畸者对人间真情的挚爱;或从丰富的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潜心于民间生活的抒写,表现出一个文坛流浪者对诗歌艺术的忠诚,绿原、曾卓、唐湜等便是当时这类潜在创作的代表。50年代中期,在各种艺术风格和思想倾向的诗人成批退出诗坛后,以郭小川、贺敬之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以闻捷为代表的叙事性抒情诗,以及以李瑛为代表的军旅生活抒情诗等格调高昂、风格轻快的作品,便成为了“颂歌”的主要形式。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再一次掀起了颂歌的狂潮,整个诗坛几乎都沉浸在歌唱“三面红旗”的欢乐海洋里,一个“新民歌运动”以空前的规模迅速席卷全国,并蔓延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大跃进诗歌”不仅成为当时从“反右”斗争中走出来的诗人们惟一的出路,而且,由此形成的浮夸风长期弥漫在文坛上,影响深远。1962年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口号的提出,特别是随后在全国城乡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使全国的政治形势再次发生重大变化。对政治情绪和社会动向反应敏捷的诗歌创作,随之也产生了一个重大转折,从对劳动和建设的歌唱,变成了对阶级斗争的宣扬。诗人们更加自觉地以流行的政治概念为创作的出发点,以演绎和阐发政治概念为创作目的,政治
抒情诗成为了诗坛占主导地位的潮流,其总体风格也由“颂歌”转向了“战歌”。
当时的诗歌创作还存在着“第三种情况”,那些挺立在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他们既无法超越时代,也无法回避自己内心的矛盾,面对高昂的时代精神,诗人们既想让自己的作品回荡着时代的主旋律,又希望在时代的“大合唱”中保持自己独特的声音,从而流露出创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了惶惑的印迹。因此,在诗歌创作中,虽然没有出现像小说那样的“干预生活”的创作潮流,但也表现出对社会生活多层面的反映。
此外,以“白洋淀诗派”为代表的青年诗人对现代主义艺术的自觉追求和探索,对后来的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1976年4月5日(丙辰清明)前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敲响了这个黑暗时代的丧钟,是文革十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第五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作业提示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作业提示
作业1第一题
要点:
遭遇而言,先起后落,40年代被奉为解放区文学榜样,作为一种文学方向大加提倡,50年代后被受批评。就评价而言,从40-50年代,是先褒后贬。起起落落。
赵树理在40年代后期获得广泛赞誉,就当时解放区文坛而言,是当之无愧、无人能比的,出了他的作品暗合了主流话语和《讲话》的精神外,还有一个现实原因,那就是他的小说紧密配合了当时的实际工作。如《李有才板话》是配合了减租斗争,是针对有些热心青年同事,不了解当时农村实际情况,为表面的工作成绩所迷惑这一现象的,《李家庄的变化》为了动员人民参加上党战役当等等(可多举些作品)
50年代,曾就《邪不压正》展开争论,贬褒皆有,他担任通俗刊物《说说唱唱》的执行主编,引起**,接着因《武训问题介绍》《种棉记》等遭来连串批评。受到了胡乔木的批评,跟着1955年《三里湾》又大受批评,59年更是因《锻炼锻炼》引起讨论。可以说,50年代是赵树理备受批评的时代,他在文坛的地位一落千丈。这里的原因主要是赵树理没有根据政治形势的需要而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达不到党关于农村的理论和政策高度,达不到文学“规范”要求的高度,所有的对“缺点”的批评正体现了当时文**流对它的要求。其实,赵树理的作品固然有其艺术不足,但地位下降,主要还是因为他太有文学家的良心和责任感,总是站在农民的角度,如实地反应农村的现实真实而没有见风使舵地改变自己的风格。今天看来,这正是他的艺术可贵之处。
第二题
样板戏的主体是京剧现代戏,它的创作、排练、演出,始于1958年,到1964年全国观摩会形成了一个高潮。这正是中国激进主义思潮形成的时期。对文艺问题抓得越来越紧,创造了“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构想”毛主席对建国以来的文艺状况并不满意,表现了他在中国创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激情,提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两结合。正是这样,在八届十中全会上,他提出要提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现代的革命戏,跟着大加批评指责文艺状况。塔吊激进主义思想得到了江青 康生等人的热烈响应,接着形成了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京剧现代戏就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开展的,带有当时的时代色彩。其中一些剧目成了江青手中的样板,样板戏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并不是历史的必然,它更多的是人为的政治因素而产生的,因为样板戏是京剧现代戏的政治畸形儿,它违反了戏剧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
第三题
回答要点:
18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再一次掀起了颂歌的狂潮,整个诗坛几乎沉浸在歌唱“三面红旗”的欢乐海洋里,一个“新民歌运动”以空前的规模迅速席卷全国,并蔓延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由此形成的浮夸风长期弥漫在文坛上,1962年底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使全国的政治形势再次发生重点变化。对政治情绪和社会动向反应敏感的诗歌创作,也从对劳动和建设的歌唱变成了对阶级斗争的宣扬。诗人们更加自觉地以流行的政治概念为创作的出发点,以演绎和阐发政治概念为创作目的,政治抒情诗成了诗坛占主导地位的潮流,其总体风格也由“颂歌”转向了“战歌”。可以说当时诗坛是一片政治宣言,但现实主义艺术传统却几乎消失殆尽。
“朦胧诗”一词起初是带有贬义色彩地出现在1980年的一篇名为《令人气闷的“朦胧”》的文章中,但后来却被作为一个正面概念得到广泛的认同。“朦胧诗”所指的不仅仅是某类诗歌创作,也不是一个诗人集团,而是一种文**流。它是存在意义基本上是建立在对于“文化大革命”的质疑和批判上,因其在艺术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因而被称为“朦胧诗”
作业2
一 填空题三仙姑 2 红灯记 3 江河 4 1962年 5 杨子荣6 汪曾祺 7 周立波 8 海港 9 章明 10
锻炼锻炼 11 红色娘子军 12 岗上的世纪 13 邪不压正 14 现实主义 15 赵振开 16 陈思
和 17 1958年 18 于坚19 金锁20杨炼
二 单项选择题C 2 B 3 B 4 C 5 C 6 A 7 B 8 A 9 C 10 D
三 多项选择题
1AC2 AB3 BCD4 ABCD5 B D
四 简答题那些批评意见是不符合作品实际的,因为该作家本人主观上没有歪曲农村现实,丑化农民
形象,客观上他只是以一个负有责任感的作家角度,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真实一面,暴
露了一些当时农村和农民存在的一些问题,批评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现象和做法。作家是富有
革命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之所以受否定。主要还是当时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在全国
大力推行,政治上、经济上都充满浪漫和狂想,激进主义文艺思潮逐渐盛行,农村政策越来
越左,跟农村实际越来越远,而赵树理却没有做政治运动的应声虫,所以招致否定。今天看
来,正是作家的创作良心和质朴性格以及严肃的现实主义态度,才使他的作品能经得住时间
和历史的考验,越显可贵。主要是写胡司令和刁德一来到阿庆嫂的凉茶店试探阿庆嫂的底细,双方斗智斗勇,展开激
烈的斗争,最后阿庆嫂凭着智慧和胆量,沉着应战,巧妙地化解了敌人的怀疑,保护了自己。
精彩的地方主要体现在阿庆嫂怎样利用有利条件,巧妙地和跟刁德一周旋,说话得体但又带
有江湖气息,圆滑周到又充满机智的紧张激烈的斗争过程。因为这部分是戏剧冲突最激烈、集中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形象的部分,这部分充分展现阿庆嫂的风采:地下工作
者的机智和敏锐、茶馆老板的八面玲珑、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以及刁德一的狡猾
和凶狠,可谓棋逢敌手。精彩、紧张、又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不算是误解,因为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新诗潮是早期朦胧诗的发展和继续。正是新诗潮诗
歌理论使朦胧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推向了高潮。在内容上,北岛、舒婷他们的诗歌跟早
期的朦胧诗是一脉相承的,还进一步地做了丰富,更显得深刻和富有内涵。至于他们后来的停笔或离开诗坛,却是诗歌发展和变异的客观现实所至。
五 分析题
1要点:没有多大可能逃脱这场批判。因为赵树理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作家,他有着社会良
心责任感,有着革命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而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是激进、狂热的大跃进,它
要求文艺必须要做政治应声虫,要大家赞颂农村、农民而不能“揭短”。从这两方面看来赵
树理是难以逃脱批评的。(请结合作品举例说明)要点:我个人认为是这回事。因为京剧现代戏的样板化过程,是在当时的文艺要忠实地为
政治服务,按照领导人的意思进行改革的过程。虽然样板戏也有它自身的可取之处,但它不
是一种艺术发展的自然自发过程。而是充满政治企图、领导意志的一种戏剧运动,里面有太
多人为的因素,违反了艺术的自然规律,让人感到别扭和不情愿。所以可以看做是政治高压
下以革命的名义强奸艺术的过程(最好举一些江青主持戏剧改革中所施加的影响和对原作品的改动来阐述说明)。
作业3
第一题
参看教材P227第三自然段---P229部分,内容一共有四大点,请自己节选。
第二题
直接参考作业P20最后一段到P21的内容,最好结合教材补充一些例子,使其详细化。
第三题
答案全都在提供的资料中,但自己要作一些节选。具体:第一段到第二段前七行再接后三
行,以及第三段,第四段前几行和后几行。(最好不要照搬,自己跳跃式地选一些语句)
作业4
一 填空题小鲍庄 2 赵树理 3 我是谁 4 欧阳山5 海港 6顽主 7 残雪 8 高行健 9十八岁出门远行 10 黑色幽默 11 说说唱唱12 红灯记 13 梵高 1415 冰心 16文革实验小说18 空中小姐19 收获 20王安忆
二 单选题D 2 B 3 C 4 D 5 A 6 A 7 A 8 D 9 C 10 A
三 多选题ABCD 2ABC 3ACD 4 AB 5 D
四 简答题王朔是北京的移民与北京的血缘关系不深,他熟悉的是大院而不是胡同,老舍是地
道的北京人,与北京的感情很深,他熟悉的是胡同。老舍幽默取材于当地市民,王
朔的幽默,取材的范围比较光,不限于当地市民。老舍小说的人物很正经 王朔笔
下的人物玩世不恭。
2九叶诗派作为诗歌流派主要是风格意义而不是实体意义。九叶诗派在创作中,将
注重外在现实与探索内在自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到了现代性的思想深度,为
避免诗歌创作中感伤的个人化抒情和直接的政治说教倾向,所以他们在新诗现代化的探索中,提出了新诗戏剧化的主张。而汪曾祺则是因为拓本人生性淡泊,崇尚自
然,讲究情趣讨厌做作,所以他极力反对小说戏剧化,他的小说都是按照生活本来的原貌来描写的参看自学指导P174第二 三自然段
五 分析题参看自学指导P202—203第3小题先说说先锋小说的特点(参看P338)然后结合作品谈谈(可参看作品讲评P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