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个人)
现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
一、考点说明
“要点概括”是武汉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经常涉及的考点内容。它主要涉及理解、分析综合能力,是在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转述文章内容。其中文章的内容要点,即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所以,提炼概括要点的过程就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提炼概括的结果往往能体现出阅读者理解的准确和深入程度。
2、什么叫概括?概括即归纳、总结,就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扼要重述。
3、要点概括的考查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
(1)对文章、文段思路、层次或层意的分析与理解;
(2)对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文段中心的概括;(3)对文中情节、事件及事件成因、过程的概括;(4)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
(5)筛选并提取总说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6)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
(7)对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理解、分析与概括等;
4、“要点概括”的分类:可分为局部概括和整体概括两种。局部概括,指针对文章中某一段落或某几个段落的内容进行概括。整体概括,指针对全文内容或全文的核心观点进行概括。
5、考查目的:这一考点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是否仔细,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入,对文本信息的整合是否完善,对自己理解的表达是否简洁清晰。
6、要点概括的方法:首先要通览全文,整体把握,然后逐段阅读,确定重点句段,根据题干要求,把内容要点组成有条理的文字。概括要点,应根据段落内部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具体有以下方法:
(1)提取法。即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
(2)组合法。即段落中没有中心句,就要结合文中关键性词语或语句进行概括,还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3)概括性语句的选用一般是判断句。要结合原文内容整体感知,不可臆断,也不可只抓只言片语,要结合作者写作意图,避免以偏概全。
二、考题呈现
向一棵树鞠躬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日日里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②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④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生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颗榆树而感动。
⑥又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艰难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⑦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度过的。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呢!” 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颗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⑧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例题: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解题思路:完成此题,首先要通览全文,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和思路。开篇一句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挈领全文,设置了悬念。以下的第2至9段扣紧首段中的“突然”、“惊呆”这两个关键词展开叙述和议论。第2与3段主要描述“我”突然间无意识地发现到这棵榆树时惊异、震撼的情景。第4至9段具体展开对榆树的生存环境、生存姿态、生存信念的描述,赋予其人格化的形象内涵。第4段写树的生存环境。砖垛周围“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写砖垛的高度(以之衬托榆树之低矮)和它表面覆盖的青苔(以之暗示岁月的沧桑)以及砖块的“歪歪斜斜”地排列的情形,突出地表明榆树生存环境的恶劣。第5段写榆树的生存姿态,运用了“形”(外表)与“神”(气质)两相对照的手法。它低矮,“只有一米来高”;它不蓊郁,“稀稀疏疏的枝桠”;它,纤弱,没有“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孤独地生长着,但它却不寂寞,它“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第6、7、8、9段写这棵榆树的来历,展现其多舛的命运和不屈的信念。参考答案: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
三、练习
(一)龙眼与伞
迟子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⑩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1.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
”→“
”的变化过程。2.作者“妈妈”“把阴晦留给自己”的具体表现是:
(1)雪天母亲给我送伞,被我拒绝后独自默默地回家;(2)
; “把晴朗留给儿女”的具体表现是:
(1)
;(2)。
(二)雪地烤红薯
周海亮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⑾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3.请围绕“红薯”概括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
()→打起精神烤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
4.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4分)
(三)喜欢苏东坡(节选)
①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凤毛鳞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②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酒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人同类作品“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大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和仰慕,再无话可说。③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佑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得如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④我喜欢苏东坡有些人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次不由得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5、综观全文,作者喜欢苏东坡并为他倾倒的原因是什么?(6分)
第二篇:阅读(现代文):如何概括文学形象
【讲稿】27 阅读(现代文):如何概括文学形象
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跟大家见面,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是“如何概括文学形象”。什么是文学形象呢?
文学形象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它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素材进行艺术地提炼、加工、创造,又经过读者头脑反映、品味、再创造,最终以富有情感色彩和审美意味的具体可感形式呈现的。它具有繁多的层次和侧面,既包括人物形象,也包括物体形象和场景形象;在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性作品中,文学形象通常指人物形象。
以叙事为主的小说大多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因而在小说阅读的考查中,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那么,我们如何来概括文学形象呢?
一般可从四方面去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真题演示,这是2010年广东省的一个中考题:
偷父刘心武
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到卫生间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这时,忽然听见卧室床下有动静。我左手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
一个瘦小的少年从床底下爬出来了,剃着光头,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用窗帘叉指着他:“你偷了些什么?把东西掏出来!”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他那一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询问。
他今年14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这个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卧室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抢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夫,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爬了出来,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碴的。
少年告诉我,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总想偷走它。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茬儿,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不记得是哪一天,忽然说他们那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也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又出门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冲出楼门,四面张望。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一派寂静笼罩着我。
——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选自 2005年12月25日《文学故事报》,有删改)
要求: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4分)
好,我们就用刚才提出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个人物形象。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我们可以注意到文中提到“他今年14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由此可见,这孩子是个误入歧途的不良少年。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文中对孩子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可以看出,这个孩子的父亲在矿难中死去了,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总想偷走它。”为什么他要专程来偷一幅画,是因为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由此可见,孩子深深地怀念他死去的父亲,他的心里,有对父亲的孝爱之心。虽然他偷盗,但依然良知未泯。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背景之下呢,从选文的时间和文章的内容看,很可能就是当代。前段时间报纸上频频有关于矿难的报道,而孩子的父亲就是死于矿难。对于一个煤矿工人的遗孤,很显然作者是对此寄予深切的同情的。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文中作者对人物虽没有直接的评语,但通过我不但不追究孩子偷盗的行为,还煮面给他吃,听孩子说“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最后还把画送给他,结尾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由此不难看出,作者是深深地同情和关心这个苦难中的孩子的。
总结以上四个方面,我们得出结论:
“偷父”少年辍学流浪,靠结伙偷窃为生,但仍深深地怀念因矿难而死的父亲,以为看到的那张油画是他父亲的画像,竟因此冒险入室偷盗。可见他是一个虽误入歧途,但良知未泯,孝爱之心犹存,令人痛惜而又同情的少年。
在这一类的题型中,同学们概括人物形象不成功的原因有:
1、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不甚了了,没有注意到人物描写和形象塑造的关系;
2、不能结合具体的细节进行分析概括;
3、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不全面;
4、注意不到作者的情感态度,对人物的评价欠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答题中注意避免这些问题。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经历,要概括文学形象,方法有,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大家都记住了吗?这一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在这一类的题型中,同学们概括人物形象不成功的原因有:
1、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不甚了了,没有注意到人物描写和形象塑造的关系;
2、不能结合具体的细节进行分析概括;
3、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不全面;
4、没有注意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评价,对人物的评述不准确。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答题中注意避免这些问题。
第三篇:现代文阅读概括文章内容(精)
常见考点一: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答题技巧: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 地 +干什么 +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 +怎么样。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
常见考点二:概括层意(段意。
常见考点三: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答题技巧:(1情节的划分。划分情节要看过渡。时间的变换、地点的转移、人物感情的变化、人 物的转换等,往往是划分的依据。划分时要看这些过渡的句子。
(2情节的概括。一般是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各部分内容。概括方法一: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①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 概括。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概括,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② 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可分为:背景(引子→ 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概括方法二:表述式概括。(适用于较短篇幅或试题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 语言进行概括。特别是对高潮、结局内容概括的考查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求用简洁、完整的句子。
概括方法三:根据中心句或过渡句来概括。(一般结构思路清晰的文章采用①熟练阅 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可以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②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的提示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
《站牌下的约定》
西湖往南。一路景区。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
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 景区看风景的。
一辆公交车来了,一辆公交车开走了。
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牌下,出现了一对母女。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妈妈弯下腰, 手指着书,一行行教女孩读。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
春寒料峭,女孩的双手和小脸,都冻得红红的。女孩的读书声,清脆,响亮,细听听, 还有一点点颤音。
候车的人纷纷侧目,好奇地注视着这对母女。连等车的时间,都不放过,教孩子拼音识 字呢。这个母亲,可真够操劳,真够费心的。
一辆开往郊区的公交车驶来了。妈妈匆匆交代女孩几句,跑向公交车。妈妈跳上了车, 女孩捧着书,看着车门关上,目送公交车开远,才捧着书,走开。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
奇怪的是,有时候是妈妈先到公交车站,有时候却是女孩先到。
遇到天气不好,妈妈就会领着孩子到车站边的一家单位的门廊下,教孩子读书。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有一天,终于有位乘客忍不住,走过去问妈妈:“你女儿学习真用功,几岁了?” 妈妈抬起头,摇摇头,她不是我女儿。
那你们是„„
“妈妈”说,我也是等公交车的。她是附近一个清洁工的女儿,我见她没学上,经常一 个人在车站附近孤单地游荡,我就想,能帮她一点儿,是一点儿。所以,我就和她约定,每 天我早一点来等车,教她十几分钟。
原来是这样。
说完,“妈妈”走到一边,继续教孩子。那天,教的是课文《春天来了》:“春天像个 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 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位乘客,偷偷地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了报社。
报社进行了跟踪报道。记者很快了解到,女孩叫花花。花花在老家已经读过一年级了 , 今 年春节之后,在杭州做环卫工的父母,将花花从老家接了过来,却一直没联系上学校。花花 每天孤单地跟着父母去扫马路 , 遇到了等公交车的“妈妈”,于是,便有了这个公交站牌下的 约定。
花花和公交站牌下“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杭州。热心的人们四处奔波,为花花联系学 校。很快,花花的学校落实了下来。花花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宽敞亮堂 的学校读书去了。
而那位公交车站的“妈妈”,记者根据其本人意愿,没有透露,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 普通的职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不 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
文意把握。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思路提示:抓住全文情节的核心概括故事内容。
常见考点一: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答题技巧: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 +干什么 +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 +怎么样。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
命运随时可以拐弯 □孙道荣
他是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逃学、捣蛋、捉弄老师、欺负同学,可谓“无恶不作”。同学怕他,讨厌他,避之唯恐不及;老师也对他渐渐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他的父
母,一 个重病缠身,一个苦于生计,想管也管不了。除了偶尔被老师拿着花名册点到名字外,他已 经差不多被人遗忘了。
这是个偏僻的山区学校,贫穷是笼罩在很多孩子身上的共同特征,每年,学校都会 拟定一份名单报给当地教育局,以方便那些好心的捐助者选择资助对象。
很显然, 并非每个孩子都能上这份名单, 有幸被选上名单的, 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学校会在每个名字的后面,附一份该同学学习和表现情况的材料,这是关键的一张纸,很多 捐助者就是据此选择他们要帮助的孩子。因此,能上名单,就意味着不但可能得到一份资助, 而且,也是一份“荣誉”,它说明了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肯定。
又一批名单报上去了。
一天早晨,还没有上课,他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这是他第一次这么早走进学校。在 班主任的办公室外徘徊了许久,他下定决心,走了进去。他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张 纸片,递到老师面前,“老师,这是我昨天收到的汇款单,是一位上海的叔叔捐给我的学费。谢谢老师!”
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也受到了捐助?而老师清楚地记得, 报上去的名 单里,根本没有他的名字啊!老师接过汇款单细看,收款人果然写着他的名字。虽然心存疑惑,老师还是决定, 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班同学。
当老师在班级上宣布这一消息时,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都齐刷 刷投向他。疑惑,羡慕,感叹,什么表情都有。而第一次被这么关注,他激动得满脸通红, 腰板挺得笔直。他从来就没有坐得这么正过。
这天,他第一次没有在课堂上捣乱,每一堂课,他听得都非常认真。
放学了,他才收拾书包,跟在同学们之后,走出学校。这是他难得一次没有早退, 按时放学。
他惊人地变化着,不再迟到,不再早退,不再恶作剧,不再四处捣蛋。
上课时,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听老师讲课。老师提问时,他第一次举手发 言。月考时,他的试卷上,第一次没有出现刺眼的红色„„
班主任对他做了一次家访。
他拿出了一沓信。“这都是资助我的叔叔寄来的。”他忽然有点不好意思,“叔叔 在信中说,是老师推荐我的,老师在推荐信里说我是努力、上进、优秀的孩子。我没想到老 师会这么夸我。”他偷偷瞄了一眼老师,黑黑的脸,泛出红晕,“叔叔还说,他会一直支持 我上学,直到我上大学。我不会让老师和叔叔失望的。”他紧紧地咬着嘴唇。
老师一脸迷茫,这份推荐信显然不是他写的。怎么会这样呢?老师也想不明白。但 是,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彻底改变了。老师坚定地拍拍他的肩膀。
谜底直到几年后才揭开。他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资助人也赶来庆贺。班主任老师 私下里问资助人,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他这样一个问题学生? 资助人一脸不解, 你们的推荐表上写的是优秀学生啊!资助人正好带来了最初的那 张推荐表。
班主任一看,上面潦草地写着许光军,那是另一名学生。而他的名字叫许辉。(选自《北京晚报》 2010年 11月 17日
认真阅读本文,梳理出文章的故事情节。
他是一个问题孩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谜底揭开 概括方法一: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①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 概括。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概括,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② 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可分为:背景(引子→ 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不给自己任何借口
①她是个不幸的孩子, 19岁那年, 正当步入人生花季和芭蕾舞台生涯巅峰之际, 却 意外地发觉自己双眼模糊,后被诊断为视网膜脱落。
②经过家人的劝说,她接受了手术,可结果是她仍然无法恢复正常视力。医生建议 她卧床一年,叮嘱她不能练习抬腿绷脚尖,不能扭头,同时需要控制脸部表情,才能达到调 养效果。
③她心急如焚, 跳芭蕾舞的人都知道:芭蕾一天不练自己知道, 两天不练同行知晓, 三天不练观众明白,她明白一年不练在芭蕾艺术里等待她的是一条死亡之路。
④她苦苦哀求,丈夫只得辞去工作,陪伴在她身边。每天,她让丈夫的手指替代脚 尖,在自己胳膊上表演古典芭蕾剧目。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虽然不曾舞蹈,但她内心 那份感觉却真实地存在。
⑤一年以后,她重新登上舞台,一下子就找到了久违的自己。她手持纱巾,翩翩起 舞,尽情地出演了《吉赛尔》《天鹅湖》《胡桃夹子》《海盗》《卡门》等经典芭蕾舞剧。凭着精湛的舞技,她获得了鲜花和掌声,受到人们的好评。
⑥表演事业蒸蒸日上,可视力却一天天衰弱。不久,她仅有的一只眼睛视力也模糊 了,丈夫劝说她放弃芭蕾舞,可倔犟的她又选择了双人舞,因为在双人舞舞段中,一般规则 是由男演员来引导女演员。在舞台上,她的舞伴都是精确定位,引导着她婀娜多姿的舞步, 而台下的观众根本不会觉察到舞台上的她视力有问题。
⑦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用自己的坚持和激情燃烧了半个世纪,她呕心沥血打造出的 古巴国家芭蕾舞团,成为了世界十大顶尖芭蕾舞团之一,她就是赫赫有名的阿隆索。2010年 7月 9日,这位著名古典芭蕾舞演员摘取了西班牙巴勃罗艺术大奖。
⑧当媒体曝光她“双目失明”的事实时,她再度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奇人。每当记者 好奇地追问“为什么双目失明还能取得如此佳绩?”阿隆索总会淡淡一笑:“不给自己任何 借口,将 ' 借口’踩在脚下,翩翩起舞,也就一路走到了今天„„”
⑨不给自己任何借口!一个人如果能秉持这种信念, 就能斩断后路, 不断超越自己, 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请你简要地概括故事情节。(50字以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时,考生要在通读全文 的基础上,先确立主人公,再按照何人在何时何地何境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不能丢失了 本该有的要素;另外还要在概括完后,调整字数,删去无关紧要的字词。
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对孩子说人话 □吴 霜
去年暑假,一个朋友把十三岁的儿子送到澳洲的朋友怀冰家,说是让他见见世面, 请怀冰照顾一下。怀冰开始了对一个未成年男孩的“照顾”。
①刚从机场接回男孩,怀冰就对他说了一番话: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你爸爸托我照 顾你在澳洲的一个月暑期生活。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 我不欠你爸爸的,他也不欠我的,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十三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 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自己做早餐吃,因为我 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后你得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那不是我的责任。洗 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的地图和公共汽车的时间表,你 自己看好地方决定要去哪里玩,弄清楚路线和车程以后,自己去。总之,你要独立起来。因 为我有我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添麻烦。
最后,当怀冰问他听明白了没有的时候,十三岁的小男孩眨着眼睛说:听明白了。
是啊,这个阿姨说得没错,她不欠爸爸的,更不欠自己的。自己已经十三岁了,是 个大孩子了,已经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决自己的早餐以及出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这类常 识问题。
一个月之后,他回到了北京的家中。家人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变得什么都 会做了!他会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后叠被子,吃饭后会洗碗筷,清扫屋子,会使用洗衣机, 按时睡觉,对人也变得有礼貌„„他的爸爸妈妈把怀冰佩服得五体投地,问她:你施了什么 魔法让我儿子一个月之间长大了? 无独有偶,前不久,我的一个女友带着她八岁的儿子到我这里来玩,看到我在用苹 果手机打电话,小男孩说:我妈妈说了,只要我的架子鼓考过七级,她就给我买一个这样的 苹果手机。
②我说:这事我不同意。你一个八岁的小孩,有拥有手机的必要吗?再说了,你考 过七级,完全是应该的。因为你这样年纪的孩子,学习是必须的。要什么奖励!因为考过了 一个普通七级,就狮子大开口跟妈妈要苹果手机,妈妈挣钱容易吗?你这样做不觉得很羞耻 吗? 他和那个十三岁的孩子一样,眨着眼睛看着我,听着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话。你给妈妈洗碗了?帮妈妈扫地了?你洗过衣服?擦过桌子?妈妈下班以后回来, 你 问过她累不累„„你什么都没做过,你有什么资格跟妈妈要钱买这买那? 在我这样和小男孩对话的时候,他的妈妈一直坐在那儿不说话,时不时看我一眼, 眼中有笑意。她可能早就想说这些话,却从来没有“忍心”对自己的儿子说过。
我说,这个手机是不是不能要?小男孩竟然叹了一口气,看着我,点了点他的小脑 袋。
我对女友说,姐们儿,他才八岁呀,你跟他说什么他都会听进去的,就看你给他的 是什么影响了。如果你总这样无节制地满足他,你给他多少他都认为是应该的。
女友说:真是这样!给多少都不觉得多。
怨谁呢?孩子吗?当然不是。
看到许多人在抱怨如今的孩子是怎样的不争气、不节省、不体贴、不刻苦„„这就 叫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我的女友说,你知道我先生他总是对儿子说,家里的一切都是你的,连公司都是你 的。我说:那如果儿子不懂经营之道,你把公司给他,他赔掉你的老本可怎么办?这回轮到 女友眨眼了,她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父母们有一个严重的错误:从不把孩子当成人,孩子永远等同于小猫小狗一样的动 物!所以呀,奉劝为人父母者,对孩子说人话!告诉他们做人应该怎么样做。这是必须 的,因为他们真的不是猫猫狗狗,他们是人。
(选自《新民晚报》 2011年 8月 22日
1.请用一句话概括①处怀冰对朋友的十三岁儿子所说的话的中心内容。2.请概括②处“我”不同意的理由。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只眼睛也能看见天堂 □包利民
在法国南部有个叫安纳西的小城,城中的广场上有一尊雕像。他是一个叫约翰尼的 士兵。二战中,他所在的部队在这里战至只剩下他一人,他却没有退走。他精准的枪法,使 上百名敌军把命丢在这里,最后在敌人的围攻下壮烈牺牲。战争胜利后,小城的人民为了纪 念他,在广场上竖起了这尊雕像。
可就在这一年,约翰尼的雕像却时常发生怪事。有一天早晨,人们发现雕像的左眼 被人用泥封住了,清洁工把泥弄掉后,第二天,依然发生了同样的情况。为此,人们
自发地 组成夜巡队,试图抓住恶作剧者,可是一连几晚都没有进展,而那块泥依然神不知鬼不觉地 出现在雕像的左眼上。正当人们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名叫帕克的老人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 要单独解决这件事。
那天上午,帕克老人来到雕像对面的那片平民区,站在了一户人家的门前,举手敲 门。良久,门开了一条缝,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孩探出头来问:“你找谁?”老人说:“我路 过这里,可以进去坐一会儿吗?”
小孩犹豫了一下, 还是把门打开了。在院子里坐下后, 老人缓缓地问:“小提米拉, 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孩吃了一惊,下意识地后退了两步,说:“你说什么?我听不懂!”
老人笑了,说:“小提米拉,我知道是你干的,虽然我不能亲眼看见。不过你别害 怕,我是不会说出去的!”
小提米拉盯着帕克老人看了好一会儿,才问:“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又怎么 知道是我干的?”
老人说:“几年前我就听说过你,一场意外使你的左眼失明,从此你就面对许多人 的嘲笑。你的事这一带有谁不知道呢?”
沉默了好一会儿,小提米拉抬起头,右眼中放出仇恨的光来,对老人说:“你知道 他们叫我什么吗?他们叫我独眼鬼!还有不少小孩向我扔石头,跟在我后面辱骂我。我要把 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也弄成独眼鬼。”
帕克老人听后,说:“孩子,我来找你,并不是要责备你,我只是感到好奇,你是 用什么方法把泥弄到雕像的左眼上去的?”
小提米拉有些得意地说:“我自制了一把枪, 把泥巴团成丸装进去, 然后爬上房顶, 就射在雕像的左眼上了!”老人哈哈大笑,一边鼓掌一边说:“真是聪明,枪法也准,那么 远的距离,那么暗的路灯,你居然能瞄得这么准!”
小提米拉垂下头来,说:“我瞄得准,是因为我只有一只右眼!”
老人站起来,用手抚了抚小提米拉的头,说:“孩子,这个雕像,也就是士兵约翰 尼,在战争的日子里,他用一只眼睛的时候也是最多的。他要在城里狙击敌人,要闭上左眼 瞄准,他枪法那么好,就是因为只用一只右眼。而你打得这么准,也是只用一只眼睛的缘故。所以,不要抱怨上帝对你不公平,也不要痛恨那些嘲笑你的人。命运夺去了你的一只眼睛, 是让你把目标看得更清楚,更准确!”
小提米拉的右眼中淌出泪水来。帕克老人转身向门口走去,出门前撞到了墙上,他 回头笑着说:“忘了告诉你,小提米拉,我的双目许多年前就失明了,你这个院子我不熟悉, 才会撞到墙!”
从此,雕像的左眼上再也没有泥出现,人们也渐渐淡忘了此事。几年之后,在射击 大赛中,一个独眼的人一举夺魁,而且打出了历届冠军中唯一的满环。站在领奖台上,小提 米拉的右眼中放出热切而坚定的光,再无怼怨与愤恨;因为他明白,一只眼睛中的世界,也 可以是完整而美丽的!请你以小提米拉为叙述主题,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永远的灯光 □林少华
一晃从东京回来几年了。无论上野公园云蒸霞蔚的樱花,还是银座女孩五彩缤纷的 秀发,抑或东大校园浓荫蔽日的银杏树,都已渐渐淡出记忆的围墙,唯有那一窗灯光留了下 来。
那时我住在东京郊外一个叫川越的地方。住所附近有一条河,河边有一道堤,堤上 有一条路。晚饭后我常沿这条荒草路散步。那灯光就是从路旁不远处一户人家的窗口透出来 的。它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它周围稀疏的灯光都是清白色的,只有它呈橘黄色。那 是一座独门独院的木结构普通日式民居,同其他民居之间有些
距离。木格窗约略凸出,拉着 米色窗帘。窗帘大概较厚,使橘黄色灯光显得格外沉稳,静谧和温馨。初春,灯光柔柔地吻 着堤坡一片鼓眉弄眼的蒲公英;盛夏,灯光轻轻地抚摸小院里几架绿叶婆娑的黄瓜;仲秋, 灯光幽幽地照在门前矮柿树那金灿灿的果果上,相映生辉;寒冬时节则给晶莹莹的白雪镀上 一层淡黄色的光晕,平添一丝暖意。
漫步河堤,或满天星斗,四野烟笼,或日落乌啼,夕晖敛去,或晚风送爽,皓月当 空。而我的目光往往从很远的地方就擒住了那一点并不显眼的橘黄,临近了更是久久凝视不 放。其实我根本不认识房子和灯光的主人,更谈不上登门拜访。可是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就 是那么奇异地令我神往,撩拨我的遐思、幽情和怀想。
我猜想在那橘黄色的灯光下, 早已铺旧了的榻榻米上一定盘腿坐着一位慈祥的老奶 奶,正笑眯眯地看着小孙儿在她膝头爬来爬去,手里拿着针线,慢慢晃着身子哼唱儿歌。于 是我又联想到一位四处游历寻找幸福的西方人笔下的一段叙说:一日黄昏时分,他走进一个 村庄,看见一位老人正戴着花镜坐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借着夕晖看报,任凭一个小男孩趴在 他背上淘气。看着看着,他忽然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爷孙俩多么幸福啊!多么幸福的一幕 啊!也有时那橘黄色的灯光让我记起外祖母家那盏油灯。外祖母住在乡下,那里不通汽 车,小时候我和弟弟从县城步行三四十里,替母亲看望她。住了几天要走的时候,外祖母便 让我们搭坐生产队进城的马车回去。动身的时候天还没亮,整个村子只外祖母家亮着灯。我 和弟弟坐在马车上脸朝后看着,看着那亮灯的窗口,看着窗前外祖母矮小的身影。直到车出 村爬上南岭坡路的时候, 外祖母仍没回屋, 就那样立在窗口灯光下一动不动朝马车这边望着。灯光越来越暗,外祖母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身影模糊了,只剩下豆粒大的灯光固执地守在 迷蒙的远处„„几十年过去了,外祖母早已去世。我远在外地读书,不知道她哪一天去世的, 不知道她的坟在哪一块地,甚至她慈祥的面容都已依稀记不清了,唯独曾照过她矮小身影的 昏黄的灯光永远凝在了我心房深处的影壁。
后来我明白了, 那橘黄色的灯光所引起的关于老奶奶的猜想、关于看报老人的联想, 以及对于外祖母的回想,其实是同一回事。它可以是对往日亲情的怀念,可以是对真正幸福 的向往,也可以是对当下生活的质疑。我也明白了那橘黄色的灯光未必要在日本,也可以在 美国、在希腊,还可以在青岛、在香港„„可以在任何地方。
(选自《读者》 2010年第 20期
请你找出文章中“关于老奶奶的猜想”和“对于外祖母的回想”的内容并概括成两 幅图画。
第四篇:现代文答题要点
现代文答题要点
1.文章线索
①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②物品;③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的发展变化;⑤时间。
2.寻找线索的方法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3.表达方式的分类
①记叙;②议论;③说明;④抒情;⑤描写。
4.描写的种类
①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②人物描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③正面/侧面描写;④细节描写。
5.外貌(肖像)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性格等;
②表现了文中的“我”(作者)的心理感受。
6.神态描写的作用
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思想性格等。
7.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②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8.心理描写的作用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9.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时间的时间和地点;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的××情感;④预示人物的××命运;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0.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②渲染××环境气氛;
③衬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
11.其它常用的描写方法
①从视、听、味、嗅、触觉来描写;②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12.说明的顺序
①时间顺序(从古到今);
②空间顺序(由表及里,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等);
③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概括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由
特点到用途等)。
13.说明方法的种类和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使人们更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
②列数字:通过具体的数字,使说明更准确,令读者更信服;
③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
④分类别;⑤打比方;⑥下定义;⑦引资料;⑧画图表。(只考前三种。)
14.议论句或议论段的作用
①引发读者思考;②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③突出中心;④升华主题;
⑤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15.论证的方法
①摆事实;②讲道理;③正反论证;④比喻论证。
16.论据的作用
①理论论据:通过XX的话,证明(强调)了„„的观点;
②事实论据:通过„„的具体事例,说明了„„的观点;
③反面论据:通过„„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了„„的观点,是论证更严密,更全面;④比喻论证: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17.寻找论点的方法
①察看文章标题是否本文论点。标题要注意,是文章讨论的话题还是论点;如果是论点,表述是否完整;
②划分层次,区别引论、本论、结论部分;
③在文章标题、本论和结论部分找出有可能的句子;
④本论和结论中有可能的语句,排除作为论点分析、提出倡议和补充论点的语句;⑤在最有可能的语句中,选出表述内容作完整,语言最简捷的作为论点;
⑥原文句子内容都不完整的,将有关语句重新组织完整。
附:议论文一般结构:引论(提出论点;是什么)+本论(分析论点;为什么)+结论(总结论点;怎么办)。
引论的结构:①直接提出论点;②通过具体事例、生动比喻或引用名言引出论点;③通过反面引出论点。
本论的结构:①“事例+分析”或“分析+事例”;②正反论证;③并列式的分论点。结论的作用:①总结全文;②补充论点,使论证更严密;③提出倡议。
18.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9.语段的表现手法或写作手法
衬托、象征、悬念、铺垫、映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
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明线暗线等。
20.衬托(侧面烘托)的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21.欲扬先抑的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22.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23.悬念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24.文章使用第一人称的作用: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25.文章使用第二人称的作用:表达了强烈的情感。
26.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㈠在内容上:通过描写„„,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㈡在结构上:⑴文章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
⑵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过渡);②为下文埋下伏笔;③照应上文某
个句子或细节。
⑶文章结尾——①点明主题,揭示文章中心;②升华/深化文章中心(主
题);③首尾呼应。
27.对具体句子的品析
①先看句子本身:有无修辞手法(什么修辞,修辞的作用);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没有关键性的词语。
②看这句句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讨论句子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③联系文章中心,分析句子在表现主题上的作用。
④联系自己,谈谈对这句句子的理解。
28.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
①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②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③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④总分总(掐头去尾)。
29.概括层意的方法
①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②概括法:记叙段落:记叙××人××时××地何种情况下做××。(注意原文强调的什么);描写段落:描写+××景物+××特征。抒情的段落:抒发怎么样的感情。
③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30.概括人物性格的方法
①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②分析人物的语言、行为进行概括。
31.概括文章主旨
强调:①文章内容;②主题思想;③作者感情。
文章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附:概括一件事:时间+地点+(怎样的)主人公+事件。(如果有特殊重要的细节/情节需要强调,则必须在概括中有所反映。)
32.XX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①对词语意思进行解释;②判断该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③说明去掉该词后可能引发的歧义;④小结(该词语使语言更准确)。
形容词或副词类的词语在句中一般作用有:表修饰;表限制;表强调。
动词的作用:该词准确的写出(表现)了对象„„的特点。
关键词的作用:为中心服务。
33.选择具有表现力的句子来分析
①分析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②分析句式之美;③分析句子包含的哲理;④分析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为表现人物性格或文章中心服务)。
34.修辞方法的作用
比喻: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②议论文中,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拟人必须要模拟的人动作、神态、语言等。)
排比:①增强语气语势;
②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③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④通过排比句写出了各式形式的„„
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反复强调的是被重复的词语本身;排比强调的是句式,而不是被重复的词语。)
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①语言简练工整;
②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
③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对比: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反问:①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②引起读者反思。
设问:①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②用在段落开头或结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脉络清晰。
引用:①说明文、记叙文:既形象地描绘了„„,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②议论文:增强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35.整句(对偶句)的作用:形式整齐,韵律和谐,充满美感,形象地写出了„„
36.疑问句的作用:造成悬念。
37.分析具有哲理的句子
①形象而含蓄地表现了„„;②具有„„的言外之意;③富有哲理;④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38.给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①核心人物;②核心事物;③核心事件;④作者情感。
39.以„„为标题的好处
①标题具有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兴趣;②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标题是凝结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对象,具有象征意义。
40.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文言文中,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来回答”,可能就是选择文中恰当的句子翻译。
41.标点符号的作用
破折号:①补充/解释说明;②表示意思的递进;③表示意思的转折;④表示声音的延长。
省略号:①表示内容的省略;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垂死或者不忍心说下去);③表示思维的跳跃(或心情激动);
句号、逗号:表示一般陈述的语气。
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感情。
引号:①表示引用;②表示强调;③表示特殊含义(反语或讽刺)。
冒号:①提示下文;②总结上文。
42.分析XX所包含的几层含义
对于要分层分析的问题,如果是并列关系的话,每一层次回答的对象应该是不同的。如果该词语(句子)是贯穿全文的中心词(中心句),在分析它的几层含义时,应考虑将全文分段以后再回答。
第五篇:2010年上半年重要税收政策要点概括之其他税种
2010年上半年重要税收政策要点概括之其他税种
一、个人所得税
1、限售股转让
证券机构技术和制度准备完成前形成的限售股,其转让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采取证券机构预扣预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清算相结合的方式征收。
证券机构技术和制度准备完成后新上市公司的限售股,纳税人在转让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采取证券机构直接代扣代缴的方式征收。
——《关于做好限售股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10]8号)
3、总局要求加强高收入者个税征管
文件重点强调了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加强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管理;同时一要加强财产转让所得征收管理,包括限售股转让所得、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所得、房屋转让所得、拍卖所得;二要加强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征收管理,特别是个人从法人企业列支消费性支出和从投资企业借款的管理;三要加强规模较大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征收管理,包括建账、非法人企业注销登记、个人消费支出与非法人企业生产经营支出的管理;四要加强劳务报酬所得征收管理和工资、薪金所得比对管理;五要加强外籍个人取得所得的征收管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10]54号)
4、宝钢环境优秀奖免征个税
税总规定,对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获奖者个人所获奖金(详见附件),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30号)
二、税收优惠
1、购车补贴
从2010年1月1日起,允许符合条件的车主同时享受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和1.6升及以下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
——《关于允许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与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同时享受的通知》(财建[2010]1号)
2、出口企业留抵税额可一次性退税
部分企业出口货物因以前的一些政策规定导致其留抵税额无法消化,税务机关可在核实无误的基础上
一次性办理退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号)
3、汶川地震灾区农信社免征企业所得税
从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宁夏等6省(自治区、直辖市)汶川地震灾区农村信用社继续免征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汶川地震灾区农村信用社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3号)
4、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可退税
符合条件的研发机构应自购买国产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之日起180日内,2009年12月31日前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认证期限为90日,向其主管退税税务机关报送资料申请退税。
研发机构已退税的国产设备,由主管退税税务机关进行监管,监管期为5年。监管期内发生设备所有权转移行为或移作他用等行为的,研发机构须向主管退税税务机关补缴已退税款。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10]9号)通知对办理外资研发中心进口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和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的有关事项进行明确,明确外资研发中心应满足的条件、研发经费支出额的限制、企业科技人员的定义等,外资研发中心资格条件审核的部门、需报送的材料进行明确。
同时规定,外资研发中心应由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批准或确认,经审核,对符合免/退税条件的外资研发中心,审核部门以公告形式发布名单,并将名单抄送商务部(外资司)、财政部(税政司、关税司)、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劳务税司)备案。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商务主管部门应根据联席会议的决定出具书面审核意见,并说明理由。上述公告和审核意见应在审核部门受理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之内做出。审核部门每两年对已获得免/退税资格的外资研发中心进行资格复审。对于不再符合条件的外资研发中心取消其享受免/退税优惠政策的资格。
——《关于外资研发中心采购设备免/退税资格审核办法的通知》(商资发[2010]93号)
5、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审批期限延长
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审批期限于2009年12月31日到期后,继续执行至2010年12月31日。——《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审批期限的通知》(财税[2010]10号)
6、首次购买住房契税标准明确
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共同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其中一人或多人已有购房记录的,该套房产的共同购买人均不适用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
——《关于首次购买普通住房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13号)
7、事业单位改制契税优惠
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改制为企业的过程中,投资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对改制后的企业承受原事业单位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投资主体发生变化的,改制后的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妥善安置原事业单位全部职工,其中与原事业单位全部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原事业单位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与原事业单位30%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原事业单位土地、房屋权属,减半征收契税。
——《关于事业单位改制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22号)
8、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税收优惠
文件规定,对改造安置住房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改造安置住房经营管理单位、开发商与改造安置住房相关的印花税以及购买安置住房的个人涉及的印花税予以免征。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转让旧房作为改造安置住房房源且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
对经营管理单位回购已分配的改造安置住房继续作为改造安置房源的,免征契税。
文件还对个人购买安置房政策进行明确,该文件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
——《关于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42号)
8、玉树灾后重建税收优惠
为支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国务院从税收、金融、土地、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税收方面政策主要有,对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捐赠给受灾地区的,免征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对企业、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受灾地区的捐赠,允许在当年企业所得税前和当年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关于支持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0]16号)
9、转让全部产权不征收流转税
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所属六家研究院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整体转让其资产、债权、债务、劳动力和业务的行为属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和增值税。
——《关于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所属研究院整体注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66号)
10、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的农户自立服务社(中心)从事农户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免征营业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
入收入总额。
——《关于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试点项目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35号)
三、征收管理
1、《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办法》出台
为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规范纳税服务投诉处理工作,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税务总局制定了《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纳税服务的投诉范围,投诉的提交与受理,调查与处理,指导与监督。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10]11号)
2、技术服务活动税收协定条款执行问题
转让专有技术使用权涉及的技术服务活动应视为转让技术的一部分,由此产生的所得属于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范围。其中对归属于常设机构部分的服务收入应执行协定第七条营业利润条款的规定,对提供服务的人员执行协定非独立个人劳务条款的相关规定;对未构成常设机构的或未归属于常设机构的服务收入仍按特许权使用费规定处理。
——《关于税收协定有关条款执行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46号)
3、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出台
非居民企业可选择按照收入总额、成本费用、经费支出换算收入三种方法核定应纳税所得额,非居民企业核定时应区分销售货物所得和提供劳务所得,同时应区分不同经营项目分别核算利润率。
——《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10]19号)
4、《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发布
政策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税务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办理行政复议事项,适用《税务行政复议规则》。该规则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1号)
5、《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发布
《办法》规定了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规则、制定程序、备案审查以及文件清理要求,该办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0号)
6、总局开展2010年税收专项检查
文件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决定2010年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工作,对房地产及建筑安
装业、药品经销行业、交通运输业、非居民企业纳税情况进行行业性税收专项检查工作,同时对营利性医疗及教育培训机构、年所得额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纳税情况进行指导性检查。
检查工作2010年3月份启动,10月底结束。其中,3月为组织部署阶段,4月至9月为检查实施阶段,10月为总结整改阶段。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2010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10]35号)
7、国务院发文遏制部分城市房价上涨
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国务院于2010年4月17日下发通知,提出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提高多套房贷款首付款比例、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措施。——《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
四、资源税
1、税总调整耐火粘土和萤石资源税标准
文件规定,自2010年6月1日起,将耐火粘土中的高铝粘土(包括耐火级矾土、研磨级矾土等)和焦宝石的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调整为每吨20元,将其他耐火粘土的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调整为每吨6元;将萤石(也称氟石)的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调整为每吨20元。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耐火粘土和萤石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的通知》(财税[2010]20号)
2、资源税改革在新疆拉开序幕
文件规定,自2010年6月1日起,在新疆开采原油、天然气的纳税人,资源税以其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实行从价计征,税率为5%。同时规定,油田范围内运输稠油过程中用于加热的原油、天然气,免征资源税;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资源税减征40%;三次采油资源税减征30%。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新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财税
[2010]54号)
五、土地增值税
1、税总就土地增值税清算问题进行明确
该文件将清算过程中的八大问题进行明确,分别是:
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时收入确认的问题;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支付的质量保证金,其扣除项目金额的确定问题;
三、房地产开发费用的扣除问题;
四、房地产企业逾期开发缴纳的土地闲置费的扣除问题;
五、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支付的契税的扣除问题;
六、关于拆迁安置土地增值税计算问题;
七、关于转让旧房准予扣除项目的加计问题;
八、土地增值税清算后应补缴的土地增值税加收滞纳金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220号)
2、税总要求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
为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税总要求各地统一思想认识,全面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科学合理制定预征率,加强土地增值税预征工作;深入贯彻《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提高清算工作水平;规范核定征收,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加强督导检查,建立问责机制。
文件规定,除保障性住房外,东部地区省份预征率不得低于2%,中部和东北地区省份不得低于1.5%,西部地区省份不得低于1%,各地要根据不同类型房地产确定适当的预征率(地区的划分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对尚未预征或暂缓预征的地区,应切实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开展预征,确保土地增值税在预征阶段及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10]53号)
六、进出口税
1、税总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清单
文件对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修订了进口免税产品目录、进口不予免税目录,对优惠政策申请及减免税期限等相关内容做出了详细规定。
其中,《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0年修订)》(见附件1)和《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商品清单(2010年修订)》(见附件2)自2010年4月15日起执行,符合规定条件的国内企业为生产本通知附件1所列装备或产品而确有必要进口本通知附件2所列商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0年修订)》(见附件3)自2010年4月26日起执行,对新批准的《暂行规定》第三条所列项目和企业进口本通知附件3所列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上述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一律征收进口税收。
——《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暂行规定有关清单的通知》(财关税[2010]17号)
2、融资租赁船舶可办理出口退税
从事融资租赁船舶出口的企业,应在首份《融资租赁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除提供办理出口退(免)税认定所需要的资料外,还应持以下资料办理融资租赁出口船舶退税认定手续:
(一)从事融资租赁业务资质证明;
(二)融资租赁合同(有法律效力的中文版);
(三)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关于印发《融资租赁船舶出口退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1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