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之的心理情结

时间:2019-05-13 22:2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皆有之的心理情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皆有之的心理情结》。

第一篇:人皆有之的心理情结

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本义是指使演员能在一出剧中扮演某个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后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成为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一,它指一个人公开展示在人前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好的印象,以得到社会的承认,保证能够与人,甚至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实现个人的目的。每个人都会有很多张“人格面具”——这让我们觉得活着就需要“虚伪”——其实这是太过于社会洁癖的评价,“人格面具”的存在帮助我们防御了陌生的人际环境可能带来的危险,帮助我们更好的社会化,它的存在必不可少。但是总戴着面具摘不下来,形成了“人格面具依赖”,也就是说过分地热衷和沉湎于自己扮演的角色,只认同于自己扮演的角色,而逐渐与自己的天性疏远,人格的其它方面就会受到排斥,那就是一种心理问题了。

情结

情结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潜意识组合,往往形成强烈的潜意识的冲动。虽然不同的精神分析流派对情结的定义会有不同,但都公认情结是探索心理的一种方法,也是重要的理论工具。情结有一些是先天形成的,每个人都有,比如“恋母情结”;有一些与个人特定的经验有关,比如“助人情结”。其实,情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的人会因为自己的内心情结而选择职业,比如说做一名军人,可能最初的原因是家乡发大水,而自己则是被军人所救,由于对军人的敬仰而产生了军人情结,最后走上了当兵的道路。也有人在爱情中只会对同一种类型的女性产生爱意,原因有很多,有一种可能就是他的初恋情结在发生作用,让他总是在寻找初恋情人的影子。

拖累症

“拖累症”可被定义为对人、行为、事物的沉溺,指希望通过控制外在的人、事、物来控制内在的情感。对拖累症患者而言,“控制”或“失控”是他们生活的全部重心。那种沉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甜甜圈,中间是空的,有什么东西不见了,必须要用什么来填充一样,但又总是填不满。像是酗酒的人,他们会沉溺在酒精中,来控制自己的情感,没有止境。还有些拖累症的外在表现也许是被社会认可的,就像工作狂,但是本质是不变的,这只是另外的一种拖累形式,沉溺于工作而不是快乐工作。还有些症状者潜意识里会把别人当作一种“拖累”,时刻准备着为别人负责,哪怕对象是并不熟悉的人。会表现出,常常想替别人扛责任,老为别人的事担忧焦虑,总有冲动去给别人建议,强烈的在意别人是否需要自己,当别人拒绝这种需要时就怒气横生,而且常常取悦别人而牺牲自己的行为。拖累症者会受一种或以上的不可抗拒的强迫行为的驱使。

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是一种人际沟通中的行为技巧。指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把自己对对方的感受告诉对方,这种体验感受既可是积极、正面、赞杨的,也可是消极的、反面的、批评的;另一种是暴露自己与对方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信任程度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可分为4个水平。首先是情趣爱好方面,比如饮食习惯、偏好等;第二是态度,如对人对事对政府的看法和评价;第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比如自己的自卑情绪,和家人的关系等;第四是隐私方面,比如个体的性经验,个体不为社会接受的一些想法和行为等等。

弃婴情结

“弃婴情结”是一种常见的情结,和我们的自卑感有关。有弃婴情结的人,总感觉自己像一个无力的无法惹人喜爱的被抛弃的婴儿。常常在和别人的交往亲密时,就预感着自己会被抛弃,会被甩掉。在和别人的相处中也总是很被动,觉得自己对别人不重要,当别人对自己做决定时,往往逆来顺受,经常性的陷入一种要被孤立和远离的不安中。这种情结一般都是后天产生的,与个人的创伤性经验有关,有可能在幼年家庭生活中不被喜爱,被抛弃,产生心理上的不安感,也有可能在以前的人际交往中受到过心理伤害,最后形成为不受伤,干脆就拒绝他人,或在关系发展的一定程度后,拉远双方的距离,以保证自己的安全的行为模式。

表演性人格障碍

“表演性人格障碍”和一般人具有表演性个性的情况不同,是一种人格特质极端化的心理问题。这类人的特征为一贯情感肤浅易变,自我戏剧化,追求剧场效应,情感表达过分夸张,暗示性强,以自我为中心,自我陶醉富有幻想,缺乏为他人考虑,感情容易受伤害,对待别人的明显情感逻辑,持续地渴望赞扬、兴奋和注意。有这种障碍的人希望自己总是注意的中心。如果他们不能成为注意的中心,他们就会做一些不适宜的事情去争取成为注意的中心,比如说大喊大叫,出乎意料的动作等。他们在对事情做论断的时候,也会很感情用事,但是往往缺乏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论断。他们会对很小的事件做出过分的情绪反应。

恋母情结

“恋母情结”又称俄底浦斯情结,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人类共有的本能冲动情结。通俗地讲常见于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无论到什么年纪,都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恋母情结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该情结的本质是相似和互补。以男孩为例,他与父亲同性,所以相似,而相似引起认同,使男孩以父亲为榜样,模仿父亲,使父亲的特质成为自己心理特征的一部分。他与母亲为异性,两性可以互补,取长补短,相依为命,这就是恋爱或对象爱。于是,男孩与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可以用“恋母仿父”来概括。父母相爱,男孩模仿父亲,他就会越来越爱母亲;为了获得母亲的欢心,就必须让自己越来越像父亲。这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最早发生的人际关系,长大以后的各种人际关系都不同程度地受恋母情结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恋母情结的对象渐渐年轻化,终于被同龄人所取代。此时,正常的男性会开始与同龄的异性相爱。

青鸟综合症

“青鸟综合症”是由日本的名古屋市立大学清水将之命名的,特指年轻人中近年来常见的一类职业困惑——它表现为不满足于自己现在的工作,频繁更换职业,频繁跳槽,没有具体目标,却要寻求个安居的地方,因此总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职位。就像童话《青鸟》,总是找不到心中想象的那只美丽的青鸟,于是一直不停的奔跑寻找,让人觉得完全像暴风雪中迷失方向的„青鸟‟那样飞散到各处。产生这种症状的人往往有以下共同特点,毕业于一流大学,为了进入这种大学在学习上相当用功和出众,是一流公司的杰出员工,被人羡慕。他们中不满足于自己所处的职业,目标又并不明确,但却总认为理想在别处,轻易就会从好不容易进入的公司辞职退出,但辞掉工作后却不知道选择什么职业才好。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一项自我功能。就是当我们面对一些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为了防止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我们的自我会跳出来使用一系列的防御机制来缓和我们的不安和痛苦。自我防御机制有很多,可给予不同的分类,如成熟性防御和不成熟性防御、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等等。常用的防御机制有否认、压抑、合理化等……我们所熟知的阿Q,就是防御机制高手。

救世主情结

“救世主情结”是人人都可能产生的一种心理,它是助人动机过渡的一种表现。有此情结者,总是觉得对世界或者对某个具体的人,有强烈的使命感,要帮助别人,使对方快乐,少受磨难…它和正常的助人行为的区别是:“救世主情结者”总是自己幻想出对方的困难,放大对方的痛苦和需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满足对方。在对方拒绝帮助时,会产生极大的情绪波动,依然要去插手对方的事,要影响对方。比如在恋爱的双方,若女方有此情结,因为人无完人,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女性竭尽全力的想要去改变男友在自己眼中不完美的地方,可以是邋遢,也可以是睡懒觉,女孩子会认为这些习惯对男友是不好的,要帮助其改变,由此导致原本不大的问题被夸大,让两个人都为此筋疲力尽。

第二篇:“灰姑娘情结”的潜意识心理

“灰姑娘情结”的潜意识心理

对于灰姑娘来说,努力工作是没有意义的,嫁个好丈夫才是最重要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到一个好丈夫,那就什么都有了,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婚嫁改变命运,这是灰姑娘情结的核心。“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每一个美丽童话的结尾,可是又有谁考究过,后来,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比如王子后来发现灰姑娘不能习惯宫廷的管制和繁杂礼仪,比如灰姑娘不会作诗甚至不认识字,比如灰姑娘生了小孩子却不会好好教育,比如王子遇到了另一个真正的公主„„那个被动的爱,又会怎样呢?

神话英雄一般都有一个高贵的出身,由于某种原因被“下贱”的人收养,后来通过努力恢复了高贵的身份。灰姑娘出生于富人家庭,童年应该是很幸福的。母亲死后,父亲娶了继母,灰姑娘受到虐待,地位下降,变成了佣人。后来,王子爱上了灰姑娘,使她获得了更高贵的身份。由此可见,灰姑娘的故事是英雄神话的翻版,灰姑娘就是英雄。

一、青春期矛盾心态:独立和依赖

英雄神话是青春期心理的投射。进入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和性意识觉醒,要在家庭之外寻找替代父母,于是就出现了“身世幻想”,幻想自己另有一对高贵的父母。自己必须摆脱现在的父母,去寻找亲生父母,恢复自己的身份。寻找父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英雄必须经历磨难,才能最后完成任务。

英雄通常有两大任务,一是克服艰难险阻,战胜敌人;二是完成某种任务,得到公主的欢心。对于灰姑娘来说,第一项任务就是干沉重的家务活,这是男女差别造成的。在《六只天鹅》的故事里,公主通过给六个兄弟缝衬衫来解除魔咒,使他们恢复人形。这也是一项沉重的家务活,一共缝了六年。

把干家务活当成磨难反映了青春期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想学会做家务,成为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人,另一方面又迷恋儿童生活,希望生活永远是玩耍和游戏,而视家务劳动为苦役。

把家务劳动当成苦役,自然就会把给她指派工作的人视为暴君、恶魔或巫婆。在灰姑娘家里,这个人就是恶毒的继母。其实,继母不一定恶毒,恶毒的母亲不一定就是继母。在灰姑娘的眼里,她对我不好,所以不是亲妈。怎么不好呢?她“强迫”灰姑娘做家务。相比之下,原来的妈妈好多了,她从来不让灰姑娘做家务,因为灰姑娘那时候还小,不需要做家务。

二、嫉妒心态

两个姐姐是继母带来的,是继母的帮凶,和继母一起欺负灰姑娘。这也是灰姑娘的错觉和想象:她们对我不好,所以不是亲姐姐。怎么不好?她们不做家务。其

实,这是一种嫉妒心理。兄弟姐妹之间的嫉妒是一种普遍现象,在现实生活和文艺作品里都有表现。《圣经》里就有该隐杀亚伯的记载。该隐和亚伯是亚当和夏娃的儿子,由于上帝更加关爱亚伯,该隐心生嫉妒,就把亚伯杀了。

这种嫉妒源于争夺父母的爱,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而互相攀比和炫耀,不但比相貌和人品,还比谁的学习成绩好,谁挣的钱多,谁嫁的丈夫好,谁的孩子更有出息。

三、受害者心态

爸爸是不管自己的,继母是害自己的,姐姐是害自己的....人际关系中,特别是在冲突中,把自己定位为是受伤害的,对方是伤害我的。这样带来两个问题:

1、逼对方当施虐者,把对方妖魔化;

2、因为自己是受害者,所以不需要改变。受害者心态的人常常用自怜、自虐、愤怒和向第三者控诉来表现自己的受伤害的状况。受害者往往是实际的操控者,以受伤害的弱者的外表来制造他人的内疚感,来博取第三方的同情,以达成自己的心理满足。

受害者心态十分敏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他人制造内疚感特别愤恨,像祥林嫂一样,不断跟人述说“不幸”和“冤屈”,自怜,甚至自虐,愤怒的情绪常常辖制他人,向第三方倾诉+控诉更是家常便饭。

四、托付心态

童话中的“受害者”灰姑娘自身是无力、无助、无望的,需要神仙和王子的搭救才能改变,这是把自己人生的成功快乐幸福的控制权交付于别人。是一种“受制于人” 而非“操之在我”的状态。简单讲,就是把自己快乐幸福的遥控器交给他人掌控,由别人决定自己的快乐与否。

“托付心态”普及应用于社会的概率之高,令人惊讶。“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丧从子”,从来从去,就是不从“自己”这一传统积习,传承了几千年,深入灵魂与骨髓的影响,至今还潜移默化的呈现在两性关系里,有的女孩找男朋友很在乎对方的“忠诚度”,结婚前对责任的“承诺”甚至超过了爱情本身。这些对“忠诚度”和“承诺”的要求,实在是感觉自己的“不够分量”,是“自我价值”不足的表征。

人由于在成长过程里,没有培养出足够的自我价值感,因而在成年后,容易产生“托付心态”。在家托父母,在外托朋友,在单位托领导,在婚姻托配偶。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还差一点”,其实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对治“托付心态”的良药是,每个人都具备了让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有足够的能力选择过幸福快乐的生活。无法也无须依赖他人让自己成功快乐。我们只能暂时“借别人的肩膀靠一靠”,而不可长久的假手于人。因此,信任自己是良好的开端。

五、嫁个好丈夫(理想化+幻想)

所以,故事的高潮是王子爱上了灰姑娘。

对于灰姑娘来说,努力工作是没有意义的,嫁个好丈夫才是最重要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到一个好丈夫,那就什么都有了,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婚嫁改变命运,这是灰姑娘情结的核心。灰姑娘情结的根源是缺少父爱。在童话故事里,父亲基本上没有出场。继母和两个姐姐虐待灰姑娘,父亲也不闻不问。他干什么去了?也许工作太忙,应酬太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有人发现,缺少父爱的女孩容易早恋。这样的女孩倾向于在外界寻求感情的寄托,并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灰姑娘就是这样。

父亲的缺失,使家庭成了女儿国,四个女人在一起,必然会有无数的冲突。这样的环境也不利于女孩的身心健康。童话中的灰姑娘是善良而美丽的。所以,最后她能如愿以偿,让这个童话故事都闪烁着水晶鞋的光芒。但现实中怀有灰姑娘梦想的不美丽或者不善良女孩子,渴望拥有灰姑娘的鸿运,却记不得灰姑娘的善良天性了。

1、上网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找“白马王子”。自己先在内心中根据传说,列出“白马王子”的条件:干哪一行的,身高多少,户口是那个大城市或国籍是发达国家的的,存款不少于多少位数,房子多大,中指长过无名指多少英寸等等,唯恐有所遗漏。等到加了好友,就直接要求视频,再把所有的问题一一核对,就像海关检疫出口的牲口似的。

2、她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对方某一点不合要求,有时连一句“再见”都不说,立马下线。她们表面上看似头脑清晰,目标明确,但她们弄混了一点,她们不是在找王子,而是在找“马”,找颜色很白的马。所以,费了千辛万苦,或许最后马是找到了,但王子不知哪去了。最后的结局如果不是被“马”给踢了,就一定是被“放鸽子”了。

3、内心总认为自己才是潜伏在民间的“白雪公主”,很自恋很强大。在公众场合,也公开称自己是优质女人,并学着格格的样子,在同伴面前显摆。受到同事小瞧,便私下对人表示不屑。在内心中,用一种优越感来开解自己。等着看我嫁个成功帅哥吧,你们等着瞧!

4、即使没钱,也不能不穿得时尚。自认为穿得时尚,才是当公主的样,没钱咋办?那就时常看时尚杂志,买件廉价A货也要样式时尚,看起来像名牌,还自认为时尚的把同伴归于老土。说对方有钱穿名牌都像假冒伪劣。

5、自认为自己的优势就是长得比别的女人好。于是,在人际交往中,没钱的人不交,没钱无品的人看都不看,没钱有品的人,也要远离三尺开外。但一旦遇到

有地位、有钱、长得特帅的男人便趋之若鹜。但人家只是远远地瞧见一只猎物飞过来了,心下窃喜,不需要打猎,猎物就往怀里钻了。有白食吃,谁不高兴?

6、暗恋谁谁谁,并见过暗恋对象后,就爱拿镜子找自信,找幻象。还把暗恋对象拿来和自己的照片PS成情侣照,在网上拿自己的星座,去和人家的星座速配,一旦还沾些边,就认为是八辈子修来的缘分,恨不得立马跟人上床,早早成亲入洞房,先生儿子后成亲。甚至时常产生意淫心态和独占心态,旁边的人不许轻看她的偶像,也不准别人对她的偶像有过激言行。就像人家已是她胯下的坐骑。

7、喜欢谁会找机会主动放电。喜欢谁,会装得像狐狸精一样,主动找人搭讪,还时不时地给人放电。别人把她多看几眼,她便睡不着觉,以为别人一定会娶她。但说不定别人只是好奇,以为她精神有毛病。遇见帅哥就会兴奋得睡不着觉。如果是帅哥不小心,把她撞成了心绞痛,那她一定认为这就是爱情的力量。

8、弄个空间或是记个日记,全部是单相思的。别人越是不理她,她起是来劲,还在心中把别人就当了他的“毛胚房”,想怎样“装修”就怎样装修。想的念的写的说的都是他。似乎除了他就无法生活一样。似乎人家和他自己老婆或女友,就天生是个错误,她就这样固执地等待着人家自动修正错误来找她弃暗投明。吃苦耐劳、默默承受、心地善良。惟一的希望就是遇见王子,从此一步登天。灰姑娘这种寻求庇护的被动心理,心理学家称之为“灰姑娘情结”。然而在美国1994年女性艺术展上展出的“吊死的灰姑娘”则旗帜鲜明地对这一传统提出反叛 不管张扬也好,反叛也好,灰姑娘这个童话在很多白领女性心中成了解不开的“结”。

我提问:谁的童话谁的玻璃鞋

虽然很多女人都知道灰姑娘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发生,但仍旧无法阻止自己对玻璃鞋的憧憬和渴望。电影版的灰姑娘我们看得多了,那简直就是在谋杀女人们的大脑神经和考验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龙凤配》赫本版的灰姑娘,丑小鸭变天鹅,麻雀变凤凰,这样的爱情故事童话得让眼眶发黑面容憔悴的女人想入非非。要知道爱情在现代社会已是消费不起的奢侈品,精明能干的成功商人早已是二三四五奶六奶七奶排排坐吃果果,还会有像鲍嘉那样放弃事业和赫本远走巴黎?

她们是童话,她们是电影的女主角,而生活中的“灰姑娘”们呢,每天追着公共汽车的尾烟跺脚,偶尔在貌似情调高雅的酒吧里装模作样地小资,在疲于奔波的日子里会向往并且强烈渴望白马王子前来拯救自己于水深火热当中,从此,王子和自己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传说中的那双玻璃鞋,并不是每个人都合脚。难道,就不能靠自己的双手打造适合自己的玻璃鞋,非得要穿上王子的那一双?

灰姑娘再美丽,在神仙为她变出金丝银线编织的美丽衣服之前,也不过是“满面尘灰烟火色”,没人愿意看第二眼的。南瓜的车,老鼠的马,在变幻之前,更是注定要被人耻笑。有了高头大马的金马车,有了这样排场和不知名的神秘感,有了十二点一定跑掉的水晶鞋,王子才会忽然倾心,一见钟情,不娶她誓不罢休。灰姑娘的爱情很美丽,可是,这个爱情里面,灰姑娘连起码的主动权都没有。遇上王子之前,因为不能参加舞会,她只能在家中哭泣;遇上王子之后,她只能在家里等待王子的随从来找她,她的幸福就把握在随从是否认真寻找上,甚至极有可能断送在姐姐们的算计当中。她没有任何办法来拯救自己,拯救爱情。她很好运,有神仙在应该出现的时候来帮助她,有小鸟发现姐姐的脚流着血。假如没有呢?没有了金丝银线,没有了金马车,没有了夜半的逃跑,这个爱情的有效期究竟有多长呢?

“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每一个美丽童话的结尾,可是又有谁考究过,后来,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比如王子后来发现灰姑娘不能习惯宫廷的管制和繁杂礼仪,比如王子发现灰姑娘不会作诗甚至不认识字,比如灰姑娘生了小孩子却不会好好教育,比如王子遇到了另一个真正的公主„„那个被动的爱,又会怎样呢?

所以说,这个灰姑娘的梦虽然美丽,这样无能到被人主宰,却是不做也罢。相对灰姑娘而言,埃斯美拉达的爱,则是那样痛快淋漓。和灰姑娘同样是社会最下层的人,同样受尽压迫,可是她依然美丽,依然舞蹈,依然快乐,她要给丑陋的敲钟人卡西摩多喝水没有一个人敢阻拦。她没有“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她死在爱的人身边,死在想要死的地方。这样主动的爱,更加美丽,更加吸引,更加让人向往。

第三篇: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作文400字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作文400字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作文400字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由课后的名言引发的理想思考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两千年前孟子告诉我们的。

那天,我从老爸的手机里阅读到一篇微信:“早起时分,上海人用水龙头里流出来的被猪蹄膀泡过的自来水刷牙洗脸,买两根被地沟油炸过的油条,切一个含有苏丹红的咸蛋,冲一杯三聚氰氨的奶粉„„”唉!现在的有些人真把这颗良心给丢失了。

我不想过多的描写反面的状况,如果孟子活到今天,一定会说他的另一句名言:“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我的心情由沉重变成愤怒,我思考当今之中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存在。错误的根源在于教育。我们的教育没有教会他们分清是非,没有教会他们与人为善,更没有教会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当,如此循环,人将非人,国将不国。鲁迅说过:“推开黑暗的闸门,放众多后来者走进了光明的世界。”由这句话我得到启迪。我的理想是希望当一名老师,用我所能,教会下一代分清是非。让全社会真正做到“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第四篇:婚姻中不可忽视的心理情结

转:婚姻中不可忽视的心理情结

人在成年之后,与父母之间仍或多或少有些残存的心理情结。这些与父母间未得到解决的心理问题,常被带入婚姻之中。有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在婚姻中,表面上我们是在与自己的配偶相处,其实是不断重新经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关系。婚姻关系,可以说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互动模式的重现。

这些残余的心理情结,好似婚姻之河中的漩涡暗流。带进婚姻中的残余情结愈多,要渡过婚姻之河的危险性也就愈高。

特殊的“心理按钮”

在婚姻中,我们常会莫名其妙地被配偶“激怒”。有时我们对配偶的某个表情、某个动作或某部分性情觉得特别忍无可忍。配偶无意间说了一句:“你真没用”,就可能使我们暴跳如雷、小题大做。顿时,我们似乎在配偶身上,又看到了父母严酷指责的影子;在情绪上,似乎又重新经历了童年被父母苛责讥讽的痛苦。

这些心理情结,又好似在成长过程中,被设定在自己心版上的“心理程式”。别人按了某个特定的“按钮”,说了某句话或做了某件事时,经过了自己心中程式的解释与处理,就产生了某些情绪或行为反应。

举自己的例子来说,我从小就有“怕被家人冤枉”的心理情结,有趣的是,我家的兄弟姊妹,每人也都跟我一样,最怕被人冤枉。长大后,当妻子或别人冤枉我时,常会在我心中引起过激的情绪反应,以致我会拼命地为自己辩护,想对人解释清楚,不许别人冤枉我。因为我心中有“怕被冤枉”的程式,当别人冤枉我时(按了我怕被冤枉的按钮),我就产生了负面的情绪反应。心中没这个程式,别人无论怎样按这个按钮,都无法有反应。

配偶的那句“你真没用”,若能使你勃然大怒,是因配偶正好按中我们的“按钮”之故。如果我们不是早有那个心理程式(心理情结),我们就不会小题大做。

也就是说,如果我不帮你忙的话,你就绝对无法“使我生气”。或者说:我不是对你生气,我是“对我心中所经验到的(或我眼中所看到的)你”生气。

可惜,没有多少人明白,我们之所以会生气,其实是与自己相关,别人只不过是按了按钮。使我们产生反应的,是自己心中的“情结”与“程式”,以及我们自己所戴的有色眼镜。而这一部分,应是我们自己该负起责任改变的。

当我们听到配偶说“你真没用”这类话时(每个人的程式不同,心理弱点有别,最怕听到的话也不太一样),我们常会如触了电一般,立时有反应,恨对方入骨,因对方触及我们的痛处而思图报复,故意去按对方最怕的按钮,而冤冤相报循环不已。

心理情结会恶性循环

不幸的是,这种不检讨自己的心理情结(程式),只怪别人按了自己的按钮,使自己生气的现象,在婚姻中比比皆是。婚前与父母间的旧情结尚未解决,现在又与配偶彼此伤害,制造新情结,使冲突愈演愈烈。新仇加上旧恨,严重破坏夫妻之间的感情。

一个人不论到了何处,与何人结婚,心中的新旧“情结”(程式)永远会跟着他。这些情结若得不到解决,同样的错误可能一犯再犯。

择偶真是一个神秘而奇妙的过程。有位妇女,父亲是个酒鬼,她长大后,结了三次婚,三位前夫竟然都是酒鬼。

后来,她的心理治疗者发现,这位女性心中有一种强烈的需要,必须照顾她父亲那一型的“弱者”。唯有当她去照顾酒鬼丈夫时,她才觉得自己有用,得到成就感。她不知不觉中受酗酒者吸引,嫁给他们,可是,她同时也痛恨酒鬼,因而离了三次婚。她心中的程式是:“照顾酒鬼,是让我觉得自己有价值、被人需要的唯一方式。”如果这个程式不改变,我们可以预测,她的第四任丈夫,将又是一位醉仙。

另外有位女士,生平最讨厌被人指使,也最恨好用权威的男人。她有位专横暴躁的父亲,使她和母亲尝尽苦头。长大离家之后,她结婚了。然而,由于对男人的权威过度敏感,婚后,她连自己丈夫正常程度的差遣都受不了。离婚之后,她发誓要找个与自己父亲和前夫完全不一样的伴侣。于是,当她认识一位温文儒雅的男士后,便立刻坠入爱河。婚后,她开始憎恨丈夫的柔弱、没主见。而当她越想去改变他,要他主动而自然地变得强势一点时,他却因失去自我而被压迫得越加柔弱。恶性循环的结果,他们的婚姻产生了极大的困难。

很显然地,这位女士与父亲之间未解决的心理包袱(她的心理情结是“权威问题”),深深地影响了她的两次婚姻,虽然影响的方式不同,然而,都同样是“权威问题”在作祟。这位女士必须学习以成熟的态度,去面对父亲与其他好用权威的男人,重新学习如何与他们相处,从新的经验中教育自己,解决心中残存的旧帐。否则,权威问题将持续影响她的婚姻,也会妨碍她与男性间建立正常的关系。

先察觉,再改变思想模式

人心中的这些“心理程式”或“心理情结”都是可以改变的。举我自己“怕被冤枉”的例子来说,要改变这个程式的第一步,是警觉到它的存在。

这些年来,我常从自己待人接物的一些情绪反应,发现自己极容易因为被冤枉而激动,并有过分为自己辩护的行为倾向。由观察中,我发现了自己有“怕被冤枉”的程式。我很不喜

欢这些幼稚的行为倾向,因而下定决心去改变它。

自此以后,每当我感觉到别人冤枉我时(可以感觉到身体开始有冲动的反应),我立时在心中亮起红灯,开始“自我对话”,告诉自己:“先不要发作,再等一下,你不是知道,因此而冲动是幼稚又愚笨吗„„”或是“心理程式又在作怪了,自己心安理得的话,没必要努力对别人解释„„别人要怎么看我,那是他们的事,我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与对我的评价,最重要的,是我对自己的评价„„我应该为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负责,如果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需多做辩护„„”

改变了思想,就可以改变情绪反应。在改变我“怕被冤枉”的过程中,我失败了许多次。但是,失败后所产生对自己不满与羞愧的情绪,就变成我改善自己的动力,使我愈来愈想改掉这个程式。要改变一个从小养成的“心理程式”,需要花很多工夫,并且需要经过许多次“尝试错误”的过程。

我很幸运,后来有一段时间再与家人同住,那是改变自己心理程式最有效,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环境,我相信那一次的机会,帮助我节省了很多改变心理程式所需的时间。

现在,我仍不敢说我已完全改变了“怕被冤枉”的心理程式,但我知道这个程式对我的影响已大为降低。别人偶尔按中我“怕被冤枉”的按钮时,这个程式已不能如以前一般地操纵我的情绪了。

改变自己心中的程式

在结束这一点之前,我要强调,人永远无法控制他人的言行,不能强求别人不按心理按钮来激怒自己,也无法不许别人使自己难受。即使自己有办法使天下人都对我好,世上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能触动我们的心理程式。要使自己快乐的惟一方法是改变自己心中的程式,使自己变得更健全、更快乐。

每个人心版上的程式,应由自己负责改变,不该把过错推给父母,或其他在童年时曾伤害我们的人。许多时候,别人伤害我们是无意的,有些时候,别人伤我们的心,是因为他们不够成熟,不知道他们自己在做什么,何况我们在不成熟时,也伤了许多人的心。

心理程式的形成,很难说是谁的错。这本不是个完美的世界,诿过与报复,均于事无补,只会消耗本来可用来成长的精力,反而延迟了我们适应的时间。

第五篇:书法情结

书法情结

书法是一门艺术,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瞧出门道,就必须懂得入此门道的方法,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而很多非专业的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书法的欣赏只停留在“好”与“差”的感觉的层次上,是非常笼统和模糊的。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必须多看多写多练。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学写字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毛笔字比一般的硬笔书画在线条的要求上更为细致,它的笔画并不是从如至终完全一样的,从提笔,运笔到最后收笔,线条的丰满程度都有所不同,只有良好的视知觉能力才能对整个字的边、线和角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而且,对着墨的多少全控制在手腕与手指之间,对手部小肌肉的精细控制能力要求很高,力度的把握也十分重要。

练习书法能使人静,而静又是书法的前提!静以修身,对书法的追求是一种境界,曹老师说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便喜欢写写画画,还给我们展示了他十几年前的作品文章.和他的一些书法练习手稿。这也使我联想到了很多,这个时代的人们,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都是很浮躁的,做事情缺乏持久力,也总是静不下心来!而老祖先留给我们这么多宝贵的艺术财富却不知道好好的运用!认真练习书法,不但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修养,还可以让渊源的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书法之美,不仅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美在精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块文脉的走势,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都如巧夺了天工一般,增之则长,减之则短。鲁迅先生有言,汉字具三美:音美,以乐其耳;形美,以悦其目;意美,以感其心。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书法艺术不仅为历代中国人所钟爱,在世界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98年在世界艺术之都巴黎举办的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大展上,法国前总统希拉克郑重写下一段话:在中国,书法乃艺中之艺,祖祖辈辈一直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我们画与书极少融合的西方文化中,尚鲜为人知。它既使人惊诧,也使人着迷。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书法是内涵丰富,表现力较强的一门艺术。持之以恒的练习书法,可以使人的注意力集中持久,使观察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理解力加深,能够让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书法让人得到美的享受,精神的寄托,情趣的陶冶,大有益于身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确,人们可以靠精通一门学问来认识世界。

曾国藩曾经说过:“习字贵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养畜,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取法上上,仅得其上,取法其上,仅得其中。学习就要学习一流的人和事。选贴要选上乘的法帖,像欧颜柳赵等人的,他们的也要选上乘的成熟作品。(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被称为人间第一帖;天下无双铭。很适合女孩子练,日本女士练书道长习该帖。日本《朝日新闻》报名就取自该帖。)临帖一定要追求像,“察之尚精,拟之贵似。”不下苦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可能成功!

醉过方知酒浓,当置身于那一幅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中,才知道书法爱好者如痴如醉地“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那种情结为何!

下载人皆有之的心理情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皆有之的心理情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乡情结

    思乡情结 月是故乡明,华夏民族是最恋家的民族。这种情结折射到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是浓浓的思乡情结,让我们一起进入当代诗人周天侯的《思乡》体验这种感受:“登高楼,望故乡,重重......

    永远的红领巾情结

    永远的红领巾情结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路标。少先队是温暖的集体,是我们成长进步的摇篮。我们都曾是光荣的少先队员,都曾在少先队组织里茁壮成长,都拥有一段......

    乡土情结教案设计大全

    教学目标和重点:1.体会作者心中“乡土情结”的内涵所在。2.了解本文大量引用诗文的作用。3.学习评点的读书方法。教学方法:教师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教会学生评点的方法,学生在......

    寻根情结(xiexiebang推荐)

    最近同学们在微信上聊得很高兴。清晨刚开网几百条消息就倒了出来。惊诧的以为怎么了,原来是高中同学在聚会。好多的聚会照片发了上来。21年了。变化看来不大,都是上有老下有小......

    乡土情结学案

    《乡土情结》学案 命制人: 审稿人:时间:2009年9月 教学目标: 1.深入朗读体会,理解作者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的行文思路。 2.研究性学习,讨论......

    军训情结(5篇范文)

    军训情结各位领导、各位教官、各位学友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军训情结”。在我眼里,军人总与艰险和寂寞相伴,总是用忠诚和热血默默地为祖国做着牺牲和奉献。所以我很崇拜......

    《乡土情结》教案

    《乡土情结》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2.体会“乡土情结”赋予的时代内涵 3. 体味散文的语言艺术,鉴赏文本的意蕴美。 【重点难点】 1.梳理课文......

    清溪情结抒情散文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有幸参加中华巴渠文化千里行——走进红军之乡清溪镇文化采风活动。这次活动由达州市诗词协会、达州市作协,宣汉县文联、作协以及清溪镇党委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