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二章练习(推荐)

时间:2019-05-13 22:2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子》二章练习(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子》二章练习(推荐)》。

第一篇:《老子》二章练习(推荐)

十五《老子》二章 随堂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请写出出自《老子》二章的名句

①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②,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

③ 人者智。④ 人者有力。⑤ 足者富。

二、阅读理解

(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1、短文中包含哪些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请找出来。

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3、“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4、读经典,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读完这一章,你有什么收获?

5、《老子》中的那个观点与科学中的对称性原理相仿?

6、世间万物还有哪些是相反相成的?请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再研究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用心

爱心

专心 1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文在于说明什么道理?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篇文章把相互对立的规律运用到政治上,主张圣人应该怎么做?

(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ǐ,抵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只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姑置之().(2)方敢示人().(3)无处濯尘缨().(4)某怒而去().2.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②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4.【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2

5.【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2分)

(三)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选自《四知》)

【乙】公仪休①相鲁②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④。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⑤夫恃人⑥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选自《初潭集》)

【注释】①公仪休:人名,复姓公仪,名休。②相鲁:做鲁国宰相③下人:迁就别人 ④色:神色⑤ 明:明白⑥恃人:依赖别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举茂才()(2)故人知君()..(3)一国争买鱼而献之()(4)虽不受鱼()..2.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闻其贤而辟之 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B.君不知故人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C.当之郡 必有下人之色 ..D.明于人之为己者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2)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4.联系甲段的内容,说说杨震为什么被称为“四知”先生?你还知道与杨震具有相同品质的人吗?请列举一个。

用心

爱心

专心 3

5.读完这两则故事,请谈谈你的感悟。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至4题。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②具:备办。③香居:齐国大夫。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书 之 寡 人 不 肖 好 为 大 室香 子 止 寡 人 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A.放下,放弃 B.消融,融化 C.排解,解除 D.指佛教或僧人 E、喜悦

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

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

三、写作

题目:____________让我陶醉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第二课时随堂训练

一、1、(1)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②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③自知者明。④自强者

用心

爱心

专心 4

强。

⑤强行者有志。

二、(一)

1、答: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

2、答:治国应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3、答: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无心于为”。无心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其自然。老子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不要肆意妄为,扰民害民,应让老百姓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甚至让老百姓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才是做到最好。否则就会招致更大的反抗,引起天下大乱。

4、答:我们要抛弃贪婪和私欲,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

5、答:相对相生的观点。

6、答:(1)阴阳相合;男女相伴;生死相依;水火相克;祸福相依;功过相抵;„„(2)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又彼此对立的辩证关系。

7、答:无为而无不为。

8、答: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二)1.(1)放置,放下(2)给„„看,让„„看(3)洗,洗涤(4)离开2.C 3.(1)第二天拿出来读一读,就发现毛病很多。(2)一会儿,那个人有狂奔回来。4.“一”字表明梅花只开一枝,极言数量至少;也可能是第一枝。更能体现“早”的特点。5.甲:作诗要反复修改。乙:作诗炼字很重要。

(三)1.(l)推举,选拔(2)了解(3)全(4)即使 2.A 3.(l)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字来送给杨震。(2)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这是为什么? 4.示例:因为杨震为官清廉,不接受别人的贿赂。如包拯等。

5.示例:从他们的拒不受贿的言行,感受到他们廉洁自律的思想品德。这种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是值得称道。(或不要只贪图眼前利益而迷失方向等。)

(四)、1.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2.A 3.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4.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

三、作文略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第二篇:八上《老子_二章》教案

八上《老子_二章》教案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一 五 《老子》二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老子》,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 活经验感悟道理。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道可道,非常道”“天长地久”“上 善若水”“自知之明”„„说起这些话,我们都不会觉 得陌生,它们都出自我国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作《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500年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后隐退,著《老子》一书。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后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老子》又称《道德经》,是 道家的主要经典。书中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以全情投入的朗读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进一步明确字音、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自己放声朗读,读出自己的风格。4.学生个别朗读。教师借此了解学情,可做个别指导。5.师生齐读。

三、讲解交流。

1.我们在朗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章时,大家是否发现这一章的规律呢?

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这些都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

2.它们之间除了完全对立之外,还有什么内在联系?

在互相对立中互相依赖,是相反相成的概念,离开前者则后者不存在,离开后者则前者不成立,同时,二者又可以转化。这种关系是哲 学中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3.这种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规律给我们哪些启示呢?(大家默读这一章)一切顺其自然,不居功自傲。

4.课文中的哪几句话可以做它的佐证?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我们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会经常发现“君子”这个词,“君子”是孔子赞美的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而在《老子》中则经常提及“圣人”,何谓“圣人”呢? 道家的“圣人”指的是悟“道”者,以“道”作为立身处世原则的人,也有的人认为“圣人”指的是统治者。

6.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治国应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7.“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治国思想,“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无心于为。无心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其自然,就是“我不特别想怎么样”。老子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慎行贵言,顺应自然,不要肆意妄为,扰民害民,更不能作威作福,为所欲为,应该让百姓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甚至让百姓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才是做到最好。否则,就会招致更大的反抗,引起天下大乱。

8.虽然我们并非圣人,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你觉得这一章对你修身为人有哪些指导?

抛弃私欲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9.如果说在修身为人方面能带给我们启示的,《知人者智》一章则更为集中。这一章主 要谈的是修身和自我发展的问题。请同学们齐读这一章,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思想收获。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 死而不亡

10.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明朝哲学家王阳明曾说:“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这一章中的哪句 话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佐证?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古人也认为人是“死而不亡”的,认为人死后并没有消失,所以才有 祭拜祖先灵魂之举,这与老子的观点是否一致?

不一致。老子主张的“死而不亡者寿”指的是身虽死而精神犹存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死而不亡”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精神长存,足够后人敬仰和效法;二是回归于“道”,亦即永不消逝。这与古人祭拜祖先灵魂是不同的。

四、背诵感悟。

按照教师板书提示背诵。

五、课后作业。1.背诵默写课文。2.继续阅读《老子》。板书设计: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处无为之事 天下皆知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行不言之教 美之为美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功成而弗居

相反相成,互相转化——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 死而不亡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老子》二章1

《老子》二章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读字词。2.理解两章内容。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二、教学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三、创新意图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读课文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积累”、“思考与讨论”。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章”朗读课文,每读一章,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二)析读课文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章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三)理读课文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前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在“成语”类记下: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知足者胜

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学生自选。

4.“难句翻译”类练习:

学生自我整理。

下课之前,同桌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创意说明:

此教学计划的亮点在于“分类式学习笔记”。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是在向传统的做法挑战:平时课堂上,学生花大量时间记录的、知识零散的课堂笔记,包括对教师苦心设计的大量板书的笔记,在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习惯养成和提高教学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立意高远的课堂实践活动。

学生实践活动的问题,是新大纲最为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进行充分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一点,现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第四篇:审计第一、二章练习

册会计师审计D.审计按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E.审计按实施的时间不同,可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6.下列有关审计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A.风险导向审计的重心是审计风险的防止或发现并纠正B.账项基础审计的重心是发现和防止资产负债表错误与舞弊C.风险导向审计的重心是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

D.制度基础审计的重心是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E.风险导向审计以账项基础审计为前提

三.名词解释

1.经营审计

2、审计

3、审计方法

4、逆查法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基本原则;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与保密;收费.佣金及业务招揽;其他职业道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是()...

A.职业行为B.专业胜任能力C.保密D.廉洁

2.鉴证小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从银行或类似机构等鉴证客户取得贷款,或由这些客户作为担保人时,只要贷款是按照正常的贷款程序.条件和要求进行的,就不会对独立性产生威胁。这种贷款不包括()...

A.事务所取得的大额贷款B.银行透支C.汽车贷款D.信用卡余额贷款

3.在确定收费时,会计师事务所不应当考虑的因素是()...

A.专业服务所需的知识和前提B.所需的专业人员的水平和经验C.每一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所需的时间D.鉴证的结果

4.客户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时候,后任注册会计师必须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的是()

A.接受委托前的沟通B.接受委托时的沟通C.接受委托后的沟通D.出具报告时的沟通

5.下列注册会计师的行为中,不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A.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广告宣传B.不以个人名义承接一切业务C.承接了主要工作由其他专家完成的业务D.按服务成果的大小进行收费

6.下列各情况中,不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是()

A.注册会计师的父亲拥有被审计单位1200股股票B.注册会计师的弟弟是被审计单位的副董事长C.注册会计师的中学同学是被审计单位的一名汽车驾驶员D.会计师事务所的办公用房是向被审计单位租用的7.下列各项中,属于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是()

A.注册会计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但没有诋毁同行B.没有利用其知悉的客户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C.按照业务约定和审计准则的要求完成年报审计工作D.除有关法规允许的情形外,没有以或有收费形式为客户提供各种鉴证服务

8.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为同一家上市公司同时提供年报审计和()

A.法律服务B.纳税申报C.代编财务报表D.IT系统服务

9.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得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以招揽业务,原因不包括()

A.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及能力无法由广告内容加以评估B.广告可能威胁专业服务的精神C.广告可能导致同行之间的不当竞争D.广告可能对注册会计师进行丑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如果鉴证小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在鉴证客户内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的间接经济利益,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威胁就会非常重要,下列选项中,属于有效防范措施的有()

A.在该人员成为鉴证小组成员之前将直接的经济利益全部处置B.在该人员成为鉴证小组成员之前将间接的经济利益全部处置,或将其中的足够数量处置,使剩余利益不再重大C.让该鉴证人员写下保证书,保证该经济利益对独立性不会产生影响D.将该人员调离鉴证小组E.提供交又核对

2.下列可能威胁独立性情形的有()

A.收费主要来源于某一鉴证客户B.与鉴证客户不存在专业服务收费以外的经济利益C.为鉴证客户编制属于鉴证业务对象的数据或其他记录D.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或者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前高级管理人员E.受到鉴证客户降低收费的压力而不恰当地缩小工作范围

3.注册会计师可以披露客户有关信息的有()

A.取得客户的授权B.根据法规要求,为法律诉讼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C.接受同业复核

D.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或监管机构依法进行的质量检查

E.取得其他客户的要求

4.审计小组成员李莉的丈夫是甲公司的股东,下列防范措施能够消除威胁独立性情形的有

()

A.李莉审计甲公司前要求其丈夫出售持有甲公司的全部股份B.将李莉调离审计小组C.在审计报告意见段后增加强调事项段D.请其他注册会计师复核李莉的审计工作底稿E.要求李莉与其丈夫暂时分居

5.专业胜任能力的基本原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做到()

A.在法规允许情况下可以进行或有收费B.不承接自己不能胜任的业务C.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而且应经济.有效地完成业务D.如果不能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应当主动降低收费标准E.取得会计专业硕士学位

6.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有()

A.雇佣正在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注册会计师B.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C.允许其他单位以本所的名义承办业务D.以降低收费方式招揽业务E.揭露被审计单位的重大舞弊行为

三.名词解释

1、独立性;

2、或有收费

3、公正性

4、业务招揽

四.简答题

1.威威公司系诚鑫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2009年11月,诚鑫会计师事务所与威威公司续签了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威威公司2009的财务报表。威威公司由于财务困难,应付诚鑫会计师事务所2008审计费用86万元一直没有支付。经双方协商,诚鑫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威威公司延期至2010年底支付。在此期间,威威公司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给诚鑫会计师事务所资金占用费。请问,这种情形是否会威胁诚鑫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2.V公司系ABC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2004年11月,ABC会计师事务所与V公司续签了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V公司2004财务报表。假定存在以下情形:

(1)V公司由于财务困难,应付ABC会计师事务所2003审计费用100万元一直没有支付。经双方协商,ABC会计师事务所同意V公司延期至2005年底支付。在此期间,V公司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资金占用费。

(2)V公司由于财务人员短缺,2004年向ABC会计师事务所借用一名注册会计师,由该注册会计师将经会计主管审核的记账凭证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ABC会计师事务所未将该注册会计师包括在V公司2004财务报表审计项目组。

(3)甲注册会计师已连续5年担任V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签字注册会计师。根据有关规定,在审计V公司2004财务报表时,ABC会计师事务所决定不再由甲注册会计师担任签字注册会计师。但在成立V公司2004财务报表审计项目组时,ABC会计师事务所要求其继续担任外勤审计负责人。

(4)由于V公司降低2004财务报表审计费用近1/3,导致ABC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入不能弥补审计成本,ABC会计师事务所决定不再对V公司下属的2个重要的销售分公司进行审计,并以审计范围受限为由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V公司要求ABC会计师事务所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供内部控制审核报告。为此,双方另行签订了业务约定书。

(6)ABC会计师事务所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V公司提出了会计政策选用和会计处理调整的建议,并协助其解决相关账户调整问题。

要求:请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关独立性的规定,分别判断上述六种情形是否对ABC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造成损害,并简要说明理由。

第一章 审计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C;4.D;5.A;6.D;7.A;8.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AC;3.ABDE;4..BD;5.ACDE;6.BCD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一.单项选择题

1.D;2.A;3.D;4.A;5.B;6.C;7.A;8.C;9.D

二.多项选择题

1.ABD;2.ACDE;3.ABCD;4.BD;5.BC;6.ABCD

四.简答题

1.损害独立性。

2.(1)损害独立性。(2)不损害独立性。(3)损害独立性。(4)损害独立性。(5)不损害独立性。(6)不损害独立性。

第五篇:长春版八年级上册《老子二章》教学设计

长春版八年级上册《老子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老子》,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教学关键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含义。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与学生感悟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 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老子。

三、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以全情投入的朗读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进一步明确字音、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自己放声朗读,读出自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教师借此了解学情,可做个别指导。

5.师生齐读。

四、根据书下注释,通译全文。

五、讲解交流。

1.我们在朗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章时,大家是否发现这一章的规律呢?

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这些都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

2.它们之间除了完全对立之外,还有什么内在联系?

在互相对立中互相依赖,是相反相成的概念,离开前者则后者不存在,离开后者则前者不成立,同时,二者又可以转化。这种关系是哲学中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这种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规律给我们哪些启示呢?(大家默读这一章)

一切顺其自然,不居功自傲。

4.课文中的哪几句话可以做它的佐证?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六、作业 背诵《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第一章。

1.我们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会经常发现“君子”这个词,“君子”是孔子赞美的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而在《老子》中则经常提及“圣人”,何谓“圣人”呢?

道家的“圣人”指的是悟“道”者,以“道”作为立身处世原则的人,也有的人认为“圣人”指的是统治者。

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治国应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3.“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治国思想,“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无心于为。无心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其自然,就是“我不特别想怎么样”。老子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慎行贵言,顺应自然,不要肆意妄为,扰民害民,更不能作威作福,为所欲为,应该让百姓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甚至让百姓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才是做到最好。否则,就会招致更大的反抗,引起天下大乱。

4.虽然我们并非圣人,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你觉得这一章对你修身为人有哪些指导?

抛弃私欲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

二、如果说在修身为人方面能带给我们启示的,《知人者智》一章则更为集中。这一章主要谈的是修身和自我发展的问题。请同学们齐读这一章,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思想收获。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 死而不亡

三、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明朝哲学家王阳明曾说:“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这一章中的哪句话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佐证?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古人也认为人是“死而不亡”的,认为人死后并没有消失,所以才有祭拜祖先灵魂之举,这与老子的观点是否一致?

不一致。老子主张的“死而不亡者寿”指的是身虽死而精神犹存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死而不亡”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精神长存,足够后人敬仰和效法;二是回归于“道”,亦即永不消逝。这与古人祭拜祖先灵魂是不同的。

四、背诵感悟 按照教师板书提示背诵。

五、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2.继续阅读《老子》。

板书设计: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处无为之事

天下皆知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行不言之教

美之为美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功成而弗居

相反相成,互相转化——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知人者智

教学后记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 死而不亡

自知者明

下载《老子》二章练习(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子》二章练习(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老子二章》教案 长春版(推荐5篇)

    《老子二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老子》,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

    动物二章

    5 动物二章 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单元 热爱自然 享受自然 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鸬鹚》这篇写景散文,以诗一样的语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为我们展现了三幅画卷。从......

    二章大题(★)

    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确或者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一切唯物主义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3、实践出真知,所以每个人的知识都来......

    孟子二章中考题集锦

    《〈孟子〉两章》中考题集锦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 (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孟子二章作业.doc

    十五 《孟子》二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畎亩()傅说()蹴尔而与之() ...所恶() 拂乱() 胶鬲() ...(2)【成语大搜集】 《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

    《孟子二章》教案

    第一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重点 1.本篇的实词和“之”、“而”、“以”等虚词,句意。 2.论证结构(总——分——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

    《孟子》二章教案

    《孟子》二章教案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

    《孟子二章》教案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