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学案

时间:2019-05-13 22:2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是什么》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是什么》学案》。

第一篇:《我是什么》学案

《我是什么》学案

【教学预设目标】

运用图文对照、情境识字、归类识字等方法,采用变序教学法,认读并理解“庄稼、灌溉、淹没、暴躁、冲毁、灾害”等词语。能正确、规范书写“池、浮”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文;聚焦动词描写,借助音量示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读出水娃娃不同形态的变化。

3初步了解文主要内容,借助微自主学习“雹子”,知道水在一定条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能借助板书介绍水娃娃不同形态的变化。

【教学预设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变魔术吗?那今天,周老师就请大家看魔术表演。

不过这位魔术师有点儿调皮,它藏到了这篇文中,谁来读读题?

2全班齐读题

二、链接预习,读好生字

链接预习单,揭示“我”是谁

师:这个“我”真的很调皮,他还想请你们来猜一猜他到底是谁。你们已经预习过文了,知道这个调皮的“我”是谁吗?

2学习生字词

师:水娃娃千变万化,就像一个魔术师一样,让我们赶紧翻开书和它会会面,请自由朗读文,遇到生字叫小树叶来帮忙,把文读通顺。

3检查生字词

a出示生字词:

温和

暴躁

你有什么发现?反义词

灌溉田地

淹没庄稼

稼一个字的时候念第四声,在庄稼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发动机器

冲毁房屋

b出示句子,学生填空

师:理解了词语,谁能把他们送到句子中?同桌之间先说一说。

在水娃娃脾气

时,他做过许多好事,;可是在他脾气

时,他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指名说、齐读。

三、了解水的变化过程,读好变化

(一)第一场魔术:了解水变成“汽”“云”的过程

师:我们班同学果然厉害!词语闯关一点儿都难不倒你们!水娃娃马上献上第一场魔术表演,它变成了什么呢?请你读一读第1自然段,把他们圈出来。

师:像这样非常重要的词把他圈出来,我们就能看得更加清楚明白了。

2说一说水娃娃是怎么变成“汽”和“云”

a谁能上来帮老师摆一摆

b你能看着这幅图说一说水娃娃是怎么变的吗?

文中又是怎么写的呢?

3读好“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

①刚才你在读的时候,老师听到有一个词语很难读,谁来试试?词卡:点儿

词语会读了,这个会读吗?词卡:极小极小的/点儿

师评价:你很聪明,知道在这个地方停顿,让老师听得很清楚。

我们再挑战一下,词卡: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

原来这么短的半句话,也要停顿两次呢。我们连起来再读一读。

②放回句子当中,你还会读吗?

4了解云的变化,积累词语

师:原来水娃娃是这样变成云的。你们见过怎样的云?

师:真有趣!云朵有那么多不同颜色的衣服,还有自己的名字呢!穿着白衣服的叫——;穿着黑衣服的叫——乌云,其实也可以叫黑云,一般称作乌云;早晨,它披上红袍,叫——;傍晚,它又把红袍披上了身,叫——

5读好句子:云朵真是千变万化呀,文中有一个句子把云朵这种变化的感觉写出来了。齐读1次。

(二)第二场魔术:了解云遇到冷空气变成“雨”“雹”“雪”

整体感知,提取信息

师:表演完第一场魔术,水娃娃又接着带来第二场魔术,它又会变成什么呢?请小朋友读一读第2自然段,像刚才那样把名字圈出来,比比谁圈得又准确又完整。

师:都圈对了吗?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2看视频,了解学“雹子”。

①看视频,认识雹子:这三种自然现象,你最想了解哪一种?

②正音“雹子”(词卡):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③交流:看了小视频,你知道了些什么?

3聚焦动词描写,借助音量图示,读出水娃娃不同形态的变化。

①男女合作朗读:我们认识了“雹”,把“雹”送回去再读一读第2自然段吧!

②了解3种不同的天气现象对应不同的动词:你们发现了没有,描红的3个词很有意思,是什么词呀?

师:三个词换一下读读看。

师:为什么不能换?

师:看来他们不能换,可见,不同的动词要用在不同的事物上,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

③小组合作,读好变化)教师师范朗读:现在你们都知道这3种天气现象要对应不同的动词,我们现在要读好这种不同,也不容易呢!谁能用不同的音量读好他们?

要求:3人小组合作,了解评星要求。

2)请一组展示交流,其他同学当小判官;小判官展示;全班齐读。

四、书写练习(浮、池)

师:水娃娃连着表演了两场魔术,有些累了,想回去休息,趁它休息的时候,我们练一练写字本领吧!观察池和浮,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点?

2()关键笔画学习)这两个笔画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3出示星级评价表

4生写师展示评价

第二篇:我能行 学案

我能行

学案

七年级

设计者:张平

2010.3.10

一、学习目标:懂得自信的含义及表现,了解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区别,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

二、学习重点:自信的含义

三、学习难点:自信、自负与自卑的区别

四、学习指导:围绕下列内容阅读教材,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找出相应的知识点。

五、学习过程:

任务一:阅读王海波的故事,思考:王海波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高三上学期的一次数学模拟考试结束了,王海波考得很差,是班里的最后一名,他很痛心。这次考试失败了,王海波问自己,难道我真的不行吗?自己是不是和大学无缘了呢?是不是自己什么都不行了呢?为了激励自己,他在一张很大的白纸上开始写下:我能行!

1、学好语文,我能行!2.写好英语作文,我能行!3.帮助同学,我能行!4.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我能行!5.帮妈妈做家务,我能行!6.„„王海波发现自己能行。他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行!他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他充满信心地参加了2002年全国高考。结果他的数学成绩是140分,高考总分708分,不仅成为他们班里、他们年级高考成绩第一名,而且成为全省理科状元。他创造了一个“奇迹”!任务二:

你的“我能行”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步:写出你的“我能行”,说出你的“我能行”。(小提示:“我能行”可从学习、生活、体育、文艺、技能、人际关系、特长等方面找。)第二步:说一说让你感受最深的一次“我能行”

1.你当时面对的是什么困难?2.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3.结果是怎样的?4.你的感受是什么?(总结自信的含义及表现)任务三:

1、(续集)王海波进入大学后发现同学的分数都没有自己高,开始瞧不起别人。思考: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进入大学之后的王海波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还是自信吗?他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

2、王海波在大学里遇到一个又一个失败,竞选学生会主席失败,参加书法比赛失败,与同学关系出现问题„„王海波开始怀疑自己,认为自己其实什么都不行。思考:王海波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是自信吗?他的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

3、由王海波的变化联想一下自己,你认为该如何看待自己呢? 材料:用科学研究成果论证自卑不可取—— 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大脑,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正如一棵平常的西红柿只能结20来个果实,但是日本筑波博览会上的一棵西红柿却结了13000个果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尽管我们平常都只结出了20来个果实,但是,从潜在的能力上,我们每个人是能结出13000个甚至更多的“西红柿”的。因此,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能行”。

任务四:情景剧场──在成功面前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都曾有过自负或自卑的心理经历,下面,让我们进行一个即兴小品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三名表演的同学;

2、小品内容:数学考试后,自卑的甲、自信的乙、自负的丙都得了90分,三个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分别会有什么表现)。

3、分组讨论(约三分钟),同学们为表演的同学设计人物和语言。

4、其他同学根据表演来猜测他们所扮演的角色。

5、最后评一评哪一组表演的更形象。

六、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节日来临,老师让几位同学负责布置庆祝活动会场,问道:“你们行吗?”这几位同学毫不犹豫的回答:“行,我们能行!”这种心理表现是()A.自信 B.自负 C.自弃 D.自卑

2.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开始遥遥领先,洋洋得意,竟在中途睡了起来。当兔子醒来的时候,发现乌龟已经取得了胜利。兔子输给乌龟的原因是()A.自信 B.自负 C.自弃 D.自卑

3.初中生小红总是埋怨家里穷,自己长得太胖不好看,脑子还不好使。为此,她总是闷闷不乐。这反映小红有较强的()

A.忌妒心理 B.孤独心理 C.自卑心理 D.自负心理 4.自负者的追求之所以必然失败,就是因为()

A.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 B.自负者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 C.自负者憎恨自己的不完美 D.自负者对别人说的话过于敏感 5.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经作了这样一项实验研究──他在某中学新生开学的第一天对其中的一个班宣布:你们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在之后十几年的追踪研究中,他得出惊人的结果,这个班的学生确实如他所说得那样,个个出类拔萃。这个事例说明了()

A.“权威性的谎言”具有权威性的力量 B.自尊自信可以促人成功 C.有发展前途的孩子成功的机遇大 D.这是一个偶然的巧合

6、自信为我们搭起了一个人生的平台,使我们可以()①主动.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②使我们保持心情宁静 ③使我们从容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④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一个毕业的大学生去参加某公司的招聘考试,公布成绩时他名落孙山,得知消息后他非常失望,顿生轻生念头,幸亏抢救及时而未果。过了几天消息传来,上次公布的成绩是由于统计出错,才使得他名落孙山,实际上它的成绩名列前茅。但是他仍然未被录取。据此回答7—8题:

7.你认为该大学生没有被录取的原因是()A.他的成绩不好 B.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将与成功无缘 C.公司又一次出现统计错误 D.他很自负

8.面对那位沮丧的大学生,你最想对他说()A.对未来生活的自信,是理智的期望,相信自己“我能行”

B.自尊是自己争取的,面子是别人施舍的。自尊才真正属于自己 C.嫉妒是心灵的肿瘤

D.一个人能否有成功,就看他是否具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9、马丁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和姥姥生活在一起。他很自卑,于是经常用打人.骂人来掩饰自己的自卑,同学们都不理睬他。你若是他的同学,你应该怎做()

A.不理他,免得与他发生冲突 B.同情他,但远离他 C.努力发现他身上的优点,帮助他 D.和他成为好朋友,一起打架

10、“神六”飞天取得圆满成功,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感动,国人的这种表现来源于()

A.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B.坚强的意志

C.乐观的心理品质 D.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三篇:我尝到了学案

我尝到了“学案”的甜头

自从那次从育才小学听课回来,李斌局长“六年级必须用学案,用不用学案关键在教师的思想······”的话和“为了谁”的歌曲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身为老教师的我用不用学案?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两天。“用”最后我下了决心,是啊!我们教学为了谁?我能因为“老”、怕麻烦、怕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就毁了孩子们的一生吗?我的良心告诉我决不允许。

我开始了学案的设计,它远比照抄《优选教案》难得多,费时间,但孩子们的力量驱使我坚持做下去。一课、两课······我边做着学案,边用着它来上课,上第一课时我模仿着育才老师们的方法,但课后我发觉不太适合,一节课的时间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再说农村的孩子自制力差,有些家长不识字,黑夜布置的预习作业有些完成不了或不完成,所以课上就费了事。针对这个情况我改变了策略,课上我给足孩子们的预习时间,不会的可以交流,可我又发现这得需要很多节课,如果以前有些问题我会替他们解决,现在虽然不用了,但我觉的浪费了好多节课,我有点心疼了,我更担心的是考试的成绩会怎样?这样下去会考好吗?成绩和绩效工资可是挂钩的呀!我犹豫了,怎么办?可心里告诉我,学案对孩子们来说是有百益而无一害,“为了谁”此时自私和良心打开了架,我咬咬牙,坚持吧,为了孩子······

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我分小组学习,小组围坐,面对面,同组讨论,小组与小组交流,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我给小组计分的形式是:作业情况、检查预习情况、课堂发言的次数和优劣、抢答题······经过一段时间实践,组长的监控力度逐渐增强,组长除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外会主动帮助其他组员,让他们体验成功,和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他们的积极性,和团结能力也大大增强了。而在这其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我必须深钻教材做好导学案;我必须提前预设要出现的状况;我要查资料······也就是说我的课下工作量加大了许多。不过我认为还是值得的,因为我发现孩子的自主意识强了,有了交流、探究等的好习惯,特别是加深了生与生、师与生的互动与情感的升华。

一课、两课、三课······我越来越感觉到上课不再那么吃力,原来的学困生也能回答我原认为他们根本不会的问题,我笑了,从心底涌出的喜悦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幸亏我没放弃,领导的决策并不是因为心血来潮,他们是通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我庆幸着,因为我尝到了学案的甜头。我坚信,我会在摸爬滚打中探索出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因为我身后有那么多的支持者、呵护者,有英明的决策者,领导者。

第四篇:我与地坛学案

我与地坛

史铁生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主旨——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了解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及这种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3.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死观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教学重、难点:

作者在地坛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境界中所获得的对生命的新的认识。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

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代表作有《我与地坛》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 《夏日的玫瑰》 《合欢树》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

地坛:地坛是北京的一处古迹,和天坛、日坛、月坛等曾经同是清王祭祀的处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天坛等几经增缮成为人们游览的热闹场所时,地坛却于风吹雨打中颓圮荒凉趋于沉寂。

三预习检测:(课下自主完成)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淡褪.()炫.耀()玉砌.雕栏()坍圮..()亘.

古不变()撅.树枝()蝉蜕.()窸窸窣..窣()嘈.杂()譬.如()熨.帖()猝.然()隽.永()恪.守()声名狼藉.()四文本赏析

(一)速读感知:

1.当初作者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下进入地坛的?(提示:包括身体状态和精神状

态两个方面。)

2.那时,作者眼中的地坛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

3.自从那个下午作者无意识中进了地坛,就再也没有长久地离开它,一呆就是1

5年。那么:北京的好去处多了去了,作者为什么单单痴迷这样一个荒芜冷落的园子呢?

(二)合作探究: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面对双腿残废的现状,作者思考了一些什么问题呢?(提示:第六段、第七段找关键句)他找到答案了吗?

(三)详读细品: 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从课文的景物描写中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

五拓展延伸: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生命中苦难的看法。

事例1:美国加州的一位模特在1983年出了车祸,摔断了被她视为最大本钱的两条腿,她并没有绝望,而是充满信心地来关心周围的事情。当她以轮椅代步时,她发现自己使用的轮椅很不方便,就找了两位从事工程技术的朋友改良其功能,将它变为很好用的轮椅,并推销给残疾者使用,不到两年,她的公司已经成为加州业绩最好的公司之一。

事例2: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有一片纯沙漠地带。所谓的纯沙漠,就是年降雨量不足一百毫米,又没有水灌溉的地方。然而,就在这无雨无水,干旱,盐碱,人称“死亡之海”的沙漠里,却有着一种古老树种----胡杨树。无论是站着的胡杨还是身躯弯曲或者扑倒在地的胡杨,在它的脚下,均不见有一棵小草在生长。干裂得张着大口的地面上,弧形的裂纹,一环套一环,直接苍天。胡杨树,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面对不幸,面对坎坷,它们竭尽全力抗争,显示出生命超乎异常的伟大。

-----《准备十八岁》

事例3: 美国总统林肯21岁时经商失败,22岁参选州议员失败,24岁经商又失败,26岁丧妻,他伤心得几乎崩溃。到 49岁时,他先后经历了10次竞选失败,但他并不气馁,到52岁时,终于当选美国总统。

事例4:桑兰,著名体操运动员,被誉为中国的“跳马王”。但,这是在1998年7月21日。那是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的体操赛场。只是一次赛前训练,17岁的桑兰的一个没有做完的手翻转体动作,结束了她的体操生涯,她的伤势异常严重:第5-7颈椎呈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百分之七十五错位,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双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觉。但从她醒来之后,就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从她重新面对公众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远浮现着灿烂的微笑。现在她是清华大学附中的学生,新的人生画卷正在展开。

六升华自我:

通过学习本文引发了大家哪些思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七作业:

结合本文及所给材料,以“苦难”为话题,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字 数不限。

浩瀚的大海正是因为有了礁石的阻挡,才能激起绚丽的浪花朵朵。

——古希腊格言。

第五篇:我与地坛学案

《我与地坛》学案 【学习目标】

理解作者独到的人生感悟及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揣摩语言。【教学重点】

理解地毯和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解开“我(作者)”、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作为残疾人对生命的感悟及对“生与死”的思考。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晨读积累 已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注释】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茫之意。

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吟鞭:即马鞭;作者在途中,一边策马行进,一边吟诗,故言。

东指:出城门向东;

天涯:原意是天边,此指遥远的地方。

落红:落花,作者自况。龚自珍因被迫辞官回乡,故自比为落花。后一“花”字,当指一代新人方。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他们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诗的开拓为表现自己离愁别绪的丰富感情,诗人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离愁”,既强化“愁”意。又体现出诗人狂放深沉的内心思绪和个性特点,这里典型的诗人本色。紧接着的“吟鞭”句,对前人诗局的化用也恰倒好处,并形成了两句相连呼应的艺术效果,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的心情。最后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抒发胸臆,使全诗浑然一体动人肺腑。

二、作家作品

史铁生(1951-),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58年如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已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主要作品:《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合欢树》、《病隙碎笔》、《命若琴弦》、《原罪宿命》、《钟声》、《我的丁一之旅》等。

三、字词积累:

1、识记字音

宿()命 坍()圮()玉砌()雕栏 亘()古

撅()捋 蝉蜕()窸窸()窣窣()嘈()杂熨()帖

猝()然 倔()强 隽()永 恪()守 焦灼()2.解释下列词语 坍圮: 隽永: 恪守: 失魂落魄: 声名狼藉: 熨帖: 浮夸:

四、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1、课文的题目是“我与地坛”,可课文除了写自己,写地坛之外,还写到了什么?

2、课文中第一处同时出现这三个要素的句子是„„?

3、文章共几个部分?总体上看,各部分作者所写的对象及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二)精读精研

1、作者来到古园,说: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为什么这么说?

2、“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这时候”指什么时候?为什么此时才是我该来的时候?

3、“我一下子理解了它的意图”,这“意图”指什么?

4、“理解了地坛的意图”的作者眼中的地坛有什么样的特点?

5、课文中象这样蕴涵着对生命理解的景物描写还有什么地方?如何理解?

6、在园子中有了这么多深刻感受的作者最终理解了生命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作者在园中思考了哪些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

7、为什么要“独自”去?地坛可以给予作者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使作者要独自去?用课文的原文回答。

8、他到底怎么了?他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想要逃避?用原文的回答。

9、在(二)1段中,作者说“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你能具体说一下吗?你曾无意中甚至说因为自己的所谓个性,所谓逆反心理故意竟给母亲出过难题吗?“难题”是哪些?体会其中的意味。用课文的原文回答。

10、母亲是怎样面对这样的“难题”的?用原文回答。

11、从母亲对待“难题”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用课文的原词组合回答。

12、这样的一位母亲给作者留下了什么?用课文原文回答。

13、如何理解“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一句的含义?

五、合作探究: 贯穿全文的思路是什么?

六、主题归纳

七、问题探究

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景物描写部分,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2、讨论概括母亲的形象

八、艺术鉴赏

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

九、素材积累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文天祥)

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6、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8、人类因梦想而永生;失去梦想,生与死无异。(詹姆斯迪恩)

9、人生的光荣,不在永远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扑屡起。(拿破仑)

10、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蒙田)

1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十、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宿命(s)炫耀(xun)坍圮(tān p ǐ)窸窸窣窣(xīsū)B.蝉蜕(tu)熨贴(yn)荒芜(w)历尽沧桑(cāng)C.玉砌(ch)恪守(g)地坛(tn)肆意雕琢(zhu)D.颓墙(tu)教诲(huǐ)猝然(z)亘古不变(gng)2.选出错别字最多的一项()A.失魂落魄 亘古不变 淡褪 玉砌雕栏 B.誓言隽永 坚忍不拔 弥漫 恪守教诲 C.迷迷糊糊 心神恍惚 荫凉 急于求成 D.聪惠坚贞 娇阳高悬 熨贴 声名狼籍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里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开翅膀,忽悠一下()空了; 树干上()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弯了草叶轰 然坠地()开万道金光。

A.甩 疾 展 凌 停 弄 砸 B.甩 速 展 升 停 压 砸 C.捋 疾 支 升 留 压 摔 D.捋 速 支 凌 留 弄 摔 4.依次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躺在床上时,每个人都做过千千万万个美梦,梦想成真只属于 那些醒后挥汗如雨不辍劳作的人。

(2)不忽视那些极微小的花粉,把它从广袤的原野采撷回来,加工 炮制,就可以酿成晶莹香甜的蜜。

(3)其实一个人是否尽了职,人们并不是看他说得如何,是要看他 做得如何。(4)环顾全球 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腐败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严重地危害着社会和人民的利益。A.但 如果 却 无论 B.但 如果 而 无论 C.如果 只要 也 不管 D.因为 如果 却 不管

5.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夏天,___________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的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A.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B.狂风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C.风儿在俯临树木之间的无名者之墓中飒飒响着。D.狂风在俯临树木之间的无名者之墓中飒飒响着。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司机们已经开了十多个小时,但车子还满载着物资器材,一股劲地往上冲,一点倦意也没有。

B.这家医院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建立了细胞动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C.只要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就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的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见解。

D.在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中,休止符往往是超越自己,跃升到一个新层次的弹跳点。《我与地坛》学案 参考答案

三、字词积累:

1、识记字音

宿(s)命

坍(tān)圮(pǐ)玉砌(q)雕栏

亘(gn)古不变

撅(juē)捋

蝉蜕(tu)窸窸(xī)窣窣(sū)嘈(co)杂

熨(y)帖

猝(c)然

倔(:ju)强

隽(jun)永

恪(k)守

焦灼(zhu)2.解释下列词语

坍圮:坍,倒塌;圮,毁坏。同义连用,倒塌,坍塌。隽永:(言语,诗文)意味深长。恪守:严格遵守。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恐的样子。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熨帖:舒服,舒适。

浮夸:华美夸张。

四、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1、母亲

2、第二部分第一段:“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3、对象:(1)地坛(2)母亲

特点:(1)荒芜但并不衰败(2)坚忍、毫不张扬 作用:(1)生命感悟(2)生存启迪

(二)精读精研

1、我对古园的深情,古园对我的意义。

2、地坛褪去昔日的荣耀,尽显沧桑时,一下子失魂落魄的我来了,与它相怜相惜

3、生命的暗示

4、荒芜并不衰败。“蜂儿、蝉蜕、蚂蚁、瓢虫、露水”全都是弱小的意象,课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的法则生存着,这显然也给了作者以启示,为了逃避来到这园子的作者是真真实实感受到了生命的涌动的。

5、六个譬如。

肆意雕琢 不能改变 身体残疾 精神不变

6、(1)为什么生;(2)怎样活。地坛帮他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则不是由他一个人完成得,他精神跋涉得每一步,都有人伴他而行,文章第二部分写的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他的母亲。在品析第二部分之前请同学概括。

7、“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8、“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残废了双腿,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扩展]如果同学们自己遇上了这样的问题,会有怎样的心情,会怎样做呢?

9、她知道„„她知道„„她知道„„她又担心„„她只是不知道„„母亲的善解人意,母亲对儿子的疼爱、理解、体谅、宽容。对比以及后面的内容则表现母亲在苦难面前的沉重、无助和默默支撑的忍耐.10、“这苦难只好我来承担”

11、一位疼爱儿子,而且能够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注定活得最苦的母亲,是一位意志坚忍的母亲

12、“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13、“生命中不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互相成,相互衬托的。”人生矛盾重重,苦难不可避免,然而“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可见,苦难也是一所大学,是人生中一笔重要的财富,坦然的面对人生中的残忍、冷酷与不公。这是史铁生以自己的生命体验给我们的启发。

五、合作探究:

全文的总体思路是:追寻,解答。前半部分是追寻,后半部分是解答。

注意这样几句话,“我一连几小时„„我为什么要出生。”“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 了,这却不是„„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实际是史铁生在园中15年,全部所思所想 的总体线索。也就是说,这就是史铁生的“追寻”的“问题”,共三个: 第一个,我的身体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就此结束吧,是不是就一死了之算了? 也就是说,我该不该去死? 第二个,我为什么要出生?

第三个,我应该怎样活?这是作者追思的“心魂”。

关于第三个问题。当作者对前两个问题“想了好几年”后终于想明白了,终于感悟到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感悟到“一个人,出生 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的时候,实际已 经找到答案了,已经对那“生”与“死”这两个问题释然了,解答了。最关键的问题是 怎样活下去?——为了什么活下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活下去?怎样面对冷酷、残 忍、不公平的命运。

这个问题是贯穿全文的核心问题。如果我们找准了这个关键的核心问题,那么,就 等于找到了一把解读这篇佳作的“钥匙”。可以说,如何面对命运是本篇追思的核心。

六、主题归纳

第一部分写地坛,从自己与古园的缘分写到古园本身,写到自己在这里的思考以及从思考中得到的的感悟,描写细致,感受深刻,写得深沉而令人心碎,执着而引发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第二部分写母亲。他爱地坛,更爱自己的母亲,尤其体会到母亲的痛苦与无尽的关爱以后,对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对生活、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七、问题探究

1、景物描写,第一,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第二,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第三,景物描写本身,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对“世界”(世界本身也是生命)的解读。请看这一段:“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这不是写出一种永恒吗?

2、善解人意、疼爱、理解、体谅、宽容、痛苦、担忧、惊恐、默默承受、坚忍

八、艺术鉴赏

作者的语言特色显而易见,无论是叙事写人还是绘景状物,无论是描摹心态还是抒发感悟,语言的表现力都是很强的,语言的运用在平缓沉毅中,还往往透出睿智与机敏。比如写历尽沧桑的地坛公园:“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一组整散结合的句子极具概括性。同样是写这座古园,说到十五年中“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那些内容时却又洋洋洒洒数百字不厌其详。在述说母亲的担忧害怕、关爱备至时,不惜笔墨,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过早去世的、无私而又崇高的母亲的形象。抒写自己的悔恨之情时,作者说:“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守。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我的车辙,有过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些又都是多么深沉而又凝重的话语啊!

作者在抒发自己对于生死问题的感悟时则写道:“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比如你„„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这样的叙述,这样的比喻,无不显示出作者运用语言的机智与诙谐。

十、课堂练习

1.A【B熨(y)帖 C恪(k)守D猝(c)然】2.D【A消褪(退)雕栏(阑)B坚忍(韧)不拔C无D聪惠(慧)娇(骄)阳声名狼籍(藉)熨贴(帖)】3.C 4.B 5.A 6.D

十一、课外拓展 整体把握

1.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叙事散文,主要记叙了母亲为病重的我而采用了一个带迷信色彩很浓的“土法”——丢草绳在路上,让过路人将疾病“带”走,而与我非“嫡亲”的“三姨”毅然走到“丢草绳”的小路上的事,赞美了以两位女性为代表的传统妇女身上所体现出的善良和牺牲精神。

2.全文共15个自然段,以“丢草绳”为中心,分四部分内容:①②两个自然段写我病重,交待了“丢草绳”的缘起;③~⑧自然段写母亲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为我“丢草绳”;⑨~ 自然段写邻家“三姨”得知“丢草绳”丢在无人走的小路上后毅然朝小路上走去;第 自然段总结,点明“丢草绳”一事的难忘。问题研读

1.既指“难忘”母亲对患病的我的疼爱和嫁病于人的不忍,也指“难忘”三姨为了带走我的病甘冒生病危险的善心。

2.它不仅是写“实”,写出了乡村景色的自然和谐;而且还写“意”,昭示着下文“三姨”将“朝着母亲丢草绳的那条小路上走去”,从而写出乡土民风的淳厚朴实。

3.(1)从文章情节的发展来看,通过“三姨”与“母亲”的对话,补充交代了“母亲”并没有将草绳丢在乡亲们必走的路口。(2)从文章的主旨凸显来看,通过对并非我嫡亲的“三姨”这一形象的刻画,将“母亲”身上善良的品质从“个体”(点)推及到“群体”(面),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4.不是。理由有三:(1)母亲在得到“丢草绳”这个办法时就唉声叹气,她不忍心为了自己的孩子病愈而让乡亲带去疟疾。(2)母亲在准备为我“丢草绳”时,心里很矛盾,既心疼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我,又不忍心乡亲们带去疟疾。(3)母亲在为我“丢草绳”时,并未有意选择乡亲们必走的路口,而是将它丢在了一条并不很远的乡间小路上。

附:板书设计

地坛荒芜、古旧、沉寂

一、写“我”与地 地坛坦荡、新鲜、顽强 坛非同寻常的关系 地坛给我启迪、慰藉、生命

母亲对儿子的关怀

二、写“我”对母 儿子对母爱的感悟 亲的追忆和眷念 “我‘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下载《我是什么》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是什么》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信念学案

    语文教学案( 2 )编制人:王平审核人:孙维宗使用时间:2011年 09月 日班级:学号:姓名: 3、下边空白处应填词语合适的一组是() ①所以后来我要_______保护宁静的环境。②我_______过在法国......

    作文这就是我学案

    【作文题目】这就是我 【写作目标】 1、反思自我、发现自我价值、正确认识自我。 2、用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和独到的思想认识展现自我风采。 3、选择合适角度表现自我的鲜明个性,力......

    我愿意导学案

    武安职教中心高一语文导学案时间:2013-11-30学习小组:组内编号: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我愿意是急流》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品味本诗的语言......

    我会写 我喜欢学案

    《我喜欢________》学案 ____小组_____号姓名: 1.确定材料。作文的题目是:我喜欢_________,自 己喜欢做的事情很多,比如,种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我家学案

    设计者:旧州中学 吴兰花 八上第一课第一框 《我知我家》学案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学习目标: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

    《我与地坛》学案

    第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层,“我”与地坛的缘分(1-5); 第二层, “我”在地坛中冷静下来,思考死和生的问题(6、7)。 ——死是容易的,关键是怎样活下去。园子中的一切撞击着作者的心......

    我很重要学案

    我很重要 一、重点、难点与对策 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是一篇对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的,带有浓郁哲理思辨色彩的散文。“我很重要”是一个哲学的命题,作者在对这一命题......

    我不是个好儿子学案2014

    高一语文 《我不是个好儿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 感受母爱,体味亲情。 品味细节,涵咏语言。 【学习重点】 学习作者用平实的语言,选择生活琐事来表达至爱深情的写法。【课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