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言文语段 答案
伊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1.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2.神童庄有恭
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3.曹植聪慧
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4.鲍子难客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5.曹绍夔捉“怪” 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6.杨亿巧对
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7.解缙敏对
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9.桓荣勤学不倦
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 10.宋太宗学书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3.王羲之。11.催景偁拜师
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
12.为人大须学问
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13.读书五失
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14.颜回好学
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三)仁爱
15.张孝基仁爱1.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
2.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2014级
赢在一中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17.赵简子元日放生
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3.鸠4.担当、胜任。18.3邓攸弃儿保侄
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3.①死②逃跑③死 19张之万马 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
20.王安石辞妾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21.宋仁宗忍饿
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22.范仲淹罢宴 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23.顾荣施炙
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 24.逆旅主人无情 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
(四)诚信 25.陆元方卖宅
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26.岑鼎 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27.杨万里与“诚斋”
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28.和氏壁
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29.幽王击鼓
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3.失信于诸侯。
(五)品性 30许生端方 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伊春一中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31.王安石待客 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32.范文正正直 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他③放在范仲淹怀里(内,同“纳”)。3.之当以[之]还汝。4.不自私,不贪利,为人正直。33.王安国直言 1.①同“耳”,罢了②立刻③表情严肃2.①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吗?②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③还不如远离花言巧语的人④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34.海瑞清廉 1.①死②做官③只有④罢了2.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3.①4.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35.吕蒙正不记人过 1.①过失②这③假装④立刻⑤还是⑥再2.懊悔没有彻底追问。3.①吕蒙正②朝士③这件事④同列⑤朝士的姓名。36.梁鸿尚节
1.①猪②别的③常、一般的④批评2.①只等候元军到达湖州城②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3.①指代“我”②同“现”③拜见④指代“我”。4.假的,伪态;先一日出城迎拜(北军)矣。
(六)文艺 38.米芾索帖
1.①到②交换③抓住④立刻2。①蔡攸思想上对这事感到为难②如果不听从我,我不想活了“见,我”。3。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文徵明等,选取其中三位即可。39.赵孟过扬州
1.①到②他,指代赵子昂③提④说、道2。①大多是不满意;②把酒器全部撤下并把它们赠送给赵子昂。40.欧阳修不喜释氏
1.①有人②用、把③同“服”,佩服④同“辩”2。①一定板着脸看对方②却为什么用“和尚”给儿子命名呢?③因为鄙贱它。41.唐伯虎识破术士
1.①我②看过③只④省悟2。①为什么不自已干②没有像你这样的③烁出(金银)后各得一半④每天到家来3。意为在河边挑了水当场要卖给人,比喻玩弄把戏。42.朱文公爱骗
1.①重②直接③发④严重⑤立刻⑥没有人⑦拿2。①好几年依靠细竹竿着我(行走)②我不想惩罚他,只想追讨那首诗。43.章亨书绝壁
1.①到②古代八尺为一仞③拍④往后2。①章子厚要求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②用毛笔蘸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3。动;踩。44.李白之死辨误
1.①弯下身子②编③也④写⑤死⑥大概2。①因为喝醉了酒乘船在长江里行驶②李白的病很危急③让我给它作序3。①4。杜甫。
(七)政事 45.隽不疑之母
1.①总是②同“无”2.①因②做、担任3。①让几个人“因平反”而活命了?②说话跟平时不一样4.①平反出狱②平反冤狱。46.徐有功秉公执法
1.①不久②有人③坚持2.①呈报(皇上)构成他的罪状②他早先要陷害你置你于死地③如今你反而要使2014级
赢在一中
他解脱(罪行)④怎么可以因为私人的恩怨去危害公法呢? 47.王翱秉公 1.①设备②禀报③几案④最终2.①女婿坚持不放走②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母亲③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如同振落枝叶④十天后才回家。48.私恩与公法
1.①荤菜②你③第二天④逮捕2.双方述说着从前相交友好的情况,很快乐。3.①给、替②是。4.察觉灾难要临头了。5州;郡。49.晋平公游于河 1.①回答②罢了③句首助词,无义④因为⑤大概、恐怕。2.①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并跟他共享这欢乐?②不要担忧没有人才。3.①承接②承接③转折④转折4.对的。有才能的人到处都有,关键在于统治者是否要真心获得他们。50.子产不毁乡校
1.①于之,在那里②减少③发2.①来议论朝廷要员的好坏②他们所认为厌恶的,我就改掉它③怎么能废掉它呢?④我听到这些言论就把它当作良药。51.董阏于法无赦
1.①回答②发疯③赦免2.①山沟极深,陡得如同墙壁②人就没有谁敢触犯它③为何不能治理好呢!3.宽恕;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八)奇闻
52.商陵君养“龙” 1.①一下子②假装③奔④等候⑤不多久2.①商陵君养它并使它温顺②就跟着商陵君认为它是神③夜里穿透墙壁逃走了④痛惜不停 53.钱货入瓶
1.①只②点头③似④惊讶2.①人们对此感到奇怪②整个市场上的人都感到惊讶。3.掩盖;更加;分明。想要掩盖事实的真相,结果后而更加显露出来(指坏事)。54.田真兄弟
1.①只有②众③枯黄的样子④控制⑤分开2.①树木是同一株②这是人不如树③走向;不久将走进棺材,意为不久将死。55.樵夫毁山神 1.①发出②求③答应④等候⑤庙⑥迎上去⑦是的⑧将⑨回合⑩逃跑⑾跟上去⑿慰劳⒀骂、斥责⒁最终2.①靠打柴为生②就头也不回地走了。3.之;因告[之]以夜所闻见。4.①狼狈为奸②一丘之貉③沆瀣一气(选择其中两个填入)56.奇鹰 1.①锋利②咬③竟④掉下⑤幼禽2.①跟普通的鹰很不相同②设置的网像云一样布满,火烧的烟盖住天空。3.须臾。
第二篇:文言文翻译小语段
文言文翻译小语段
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加线的句子:
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
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①衣我以其衣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将自己的衣裳给我穿
②吃人的粮食的人(就应该)为人之事而出力效死
③我怎么可以为了利益而违背道义呢?
3.于是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胜数。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惟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
矣。“朝贵服其清廉。
①朝臣莫不称力而去
②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3.①朝中大臣没有不尽力(负绢)离开的②臣子我两只手,只拿得了两匹,已拿得够多了
4.看见一位妇人穿着粗布丧服坐在毛驴上,隐约之中(感到)和妻子很相像
5.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 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①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②无丑不能,无恶不知
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
5.①借鉴他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②别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知之人
③不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知之人,就对了
6.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
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
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阜而著之外阜也,君奚患焉?“
①假道于虞以伐虢
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
③必不吾受也
④君奚患焉
6.①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
②如果收下了我的宝玉不借道于我③一定不会收下我们的(东西)
④大王您忧虑什么呢?
7.郦生说齐王曰:“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授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
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
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
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烹汝。”郦生曰:
“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烹郦生,引兵东走。①天下后服者先亡矣
②王疾先下汉王
③汝能止汉军,我活汝
④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
⑤而公不为若更言
7.①天下归顺晚的(恐怕)要覆亡在先了
②大王您(应该)赶紧先向汉王称臣
③你(如果)能制止汉军,我就让你活着
④办大事不顾细枝末节,成就大德不回避(别人的)指摘
⑤你爷爷不会为了你而另换一个说法
8.《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
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
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
8.常常在于人的出处去就辞受取与(应取一个什么准则)方面
9.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
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
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①梁王怨爰盎及议臣
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
9.①梁王痛恨爰盎以及其他参与计议的大臣
②于是天子怀疑梁王,追得刺客,(审问之下)果然是梁王指使的③派遣使者一路上冠盖相接络绎不绝,审察追查梁王的罪行
10.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弄
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遭谴黜。遭父亲,有疾,使婢丸药,客 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
①宦官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
②乡党以为贬议
10.①宦官黄皓独掌大权耍弄威势,大臣们都违心地附和他
②乡里给了(陈寿)贬抑的品评
11.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
面口呙 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 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②太祖口貌如故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11.①他的叔父屡屡到曹嵩跟前提及(太祖之事)
②太祖嘴脸容貌像平时一样
③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欺瞒啊
12.海鸟曰:“爱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 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礼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①越哉,臧孙之为政也
②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12.①臧孙施政,失了分寸啊
②现在无缘无故地加以祭典,不是施政所适宜的 13.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 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 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 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
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13.①顺德果真能够有益于国家的话,我可以和他共享(内廷)库房中的(财产)②还是念及他有功于国,没有降罪于他
14.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 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 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
③濂惟举其善者对
14.①确实如此,爱卿没有欺骗孤家
②间或召见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
③宋濂只是列举那些与自己交好的臣子回答
15.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
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①故世人未之奇也
②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15.①因此当时人并不将他看作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②能够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先生吧
16.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
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 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王曰:“善”。
①将奈其士众何
②咸刈厥敌,使靡有余
③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16.①拿这些士人民众可怎么办啊
②把那些敌人统统杀掉,让他们一个不留
③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宅子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去改变他们的地位,(引导他们)趋于仁义 17.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喏。”明日见,谓惠
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弹弓)者,曰:‘弹之状若何?’应曰‘弹之状如弹’,则喻乎?“王曰:“未喻也。”“于是更应曰 ‘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
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夫说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
17.论述说明,本来就是凭着所了解的,来解释所不了解的,而使别人了解
18.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阝。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
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 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阝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尸无 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
①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
②禁之奈何
③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18.①布帛如果用尽了就没有用来遮体之物了,木材如果用尽了就没有用来作为国家守备之需的了
②如何才能禁止呢
③人们的所有行为,不是图名就是图利
19.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
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在右已。问 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①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②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
19.①发觉烤肉厨师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于是自己不再吃了,给烤肉厨师吃
②每当遇到危难,常常发现有个人在旁边护着自己
20.晋平公与群臣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 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 之,以为寡人戒。“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
②太师谁撞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0.①仅仅是他的话没有谁敢于违抗罢了
②太师您撞谁
③这不是国君所应该说的话
21.晋国苦盗,有郗雍者,能视盗之眼,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一虚
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焉用多为?”文子曰:“吾 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郗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郗雍 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郗雍死矣。然取
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君欲无盗,莫若 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益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 群盗奔秦焉。
①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
②吾所穷者,郗雍也
③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
④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
21.①观察他们眉眼间的表情便能够发现实情
②让我们隐于困境的,就是郗雍
③使教化在朝廷上得到提倡,在百姓中得到奉行
④老百姓如果有羞耻之心,那么还做什么窃贼呢
22.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重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 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游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①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②岂可但游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22.①大禹是个圣人,竟然还珍惜每一寸光阴;至于一般人,更应当珍惜每一分光阴
②怎么能够只是游乐安逸荒疏沉醉,活着对于时世无益,死去名声不能传播于身后
23.初,权谓吕蒙曰:“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卿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当利目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卿言多务,卿若孤
23.①爱卿您居位掌权,不能不学习
②你说你事务太多,你像我这样(事务多)吗
24.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积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而逢其原,故原子欲其自得之也。“
①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也
②资之深,则取之左右而逢其原
24.①有德君子以“道”来加强自身的修养,是想以此达到自得之境
②(学养)积蓄深厚,那么(待人处世)就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5.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 “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 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 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①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
②主酒家
③酒家之主者来
25.①每当和人谈论佛理,一定要以自己的见解强加于人
②住在酒店主人家
③酒店主人来到
26.楚庄王欲伐赵,杜子谏曰:“王之伐赵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物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 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赵之下也,而欲伐赵,此智之如目也。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①王之伐赵何也
②此智之如目也
26.①大王您伐赵是为什么
②这说明人的智慧见识就像眼睛(不能看见睫毛)
27.太史公《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又曰:“戍死者固 什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迭用七死字,汉书因之。汉《沟洫志》载 贾让治河策云:“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抵东郡平刚;又为石堤,使北抵黎 阳观下;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又为石堤,激 使东北百余里。“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非后人笔墨畦径所能到也。①《汉书》因之
②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
27.①《汉书》沿用了(这些文句)
②阻隔黄河两次向西三次向东,共五次使用“石堤”一词却不让人感到冗长累赘
28.刘陶字子奇,一名伟,颍州颍阴人,济北贞王勃之后。陶为人居简,不修小节。所与交
友,必也同志。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同宗刘恺以雅德知名,独深器陶。
①陶为人居简,不修小节
②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
28.①刘陶平日里性情清简,不拘小节
②喜好如果不同,即使是富贵者也不企图去结交;情趣如果一致,即使是贫穷低贱之人也不改变交情
29.高祖已起兵建大将军府,太宗率兵徇西河,斩其郡丞高德儒,拜右领军大都督,封敦煌
郡公。唐兵西,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 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高祖不内。太宗哭于 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 高祖悟曰:“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时左军已先返,即与陇西公建成分追之。夜半,太宗失道,入山谷,弃其马,步而及其兵,与俱还。
①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
②夜半,太宗失道,入山谷,弃其马,步而及其兵,与俱还
29.①如果退兵固守城池,这就成了流寇啊
②太宗迷了路,误入山谷,(于是)舍弃了自己的战马,徒步追赶自己的士兵,和他们一道回到大军之中
30.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 焉。
①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②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焉
30.①贮藏丹砂处(必然是)赤色,贮藏黑漆处(必然是)黑色
②因此有德君子必定慎重地选择自己的处身之所
31.迩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
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 入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②每一篇出,即求过人
31.①曾经偷空向欧阳修讨教写作之事
②每写出一篇文章,就希望能够超过他人
32.“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较;吾之所短,吾 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 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32.我的短处,我张扬而显露它,使对方狐疑而退缩;我的长处,我隐蔽而留藏,使对方轻率大意而陷于不备
33.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 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
亡。“
①发尽白,蚤死
②不迁怒,不贰过
33.①头发全白,很早就死去了
②不将怒气发泄在他人身上,不犯同样的过错
34.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
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①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②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34.①这四种情形,(原因)在于思想性格的不同
②所谓“教”,在于使(求学者)发扬优点而弥补他们的不足
35.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
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已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 间耳。
①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已死之鬼何异
②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35.①如果酒囊饭袋,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像泥石土块一般,那么这样的人即使活着,和已死的人所化之鬼又有什么两样
②没有好好想一想这中间的道理,只不过是这么一点儿区别罢了
36.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 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 “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内之。
①竟以安石参知政事
②经术正所以经世务
36.①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②经学数术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世务的 37.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
可问之事。贤于己者,疾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
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焉。此惟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危害人于心 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八九。
①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②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③此惟师心自用耳
37.①以已为是而以人为非,这是世俗的通病
②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接近而不敬重又不甘于向人家讨教
③这完全是因为自以为是啊
38.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 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 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 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 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①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②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③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④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38.①这实在是老天爷的安排,但这么两三个人却认为这是一己之力,这不是很荒唐吗
②为什么不也去求赏,死了又怨谁呢
③指斥(这种行为)却又去仿效,罪过就更大了
④用来记住我的过失,同时褒扬好人
39.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
39.①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约定正午(见面)
②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离开了
③友人很惭愧,下车来拉元方
40.谢灵运既东,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
之游,时人谓之四友。惠连幼有奇才,不为父方明所知。灵运去永嘉还始宁,时方时为
会稽太守,灵运造方明,遇惠连,大相知赏。灵运性无所推,唯重惠连,与为刎颈交。时何长瑜教惠连读书,亦在郡内,灵运又以为绝伦,谓方明曰:“阿连才悟如此,而尊 作常儿遇之;长瑜当今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而饴以下客之食。尊既不 能礼贤,宜以长瑜不灵运。“载之而去。长瑜才亚惠连,雍、璿之不及也。
①灵运去永嘉还始宁
②灵运造方明
③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
④长瑜才亚惠连,雍、璿之不及也
40.①灵运离开永嘉回到始宁
②灵运拜访方明
③阿连这般多才而有悟性,可是大人却把他当作一般的娃娃对待
④长瑜之才次于惠连,荀雍,羊璿之则赶不上(长瑜)
41.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 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 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①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②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③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41.①君子清心寡欲就不会被身外事物所役使
②小心谨慎节攒用度,远离罪恶使家室丰裕
③因此做官一定贪赃受贿,在乡间一定盗窃他人财货
42.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尽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殿中尝有怪,一夜君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
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①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
②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尽寸
③光甚谊之
④众庶莫不多光
42.①每次出入宫门上下殿廷,哪儿停,哪儿走,都有一定之规
②宫门的守卫者私下里记住观察(霍光的行动举止),一点儿也不违背一定之规
③霍光认为他做得很恰当
④众人没有不赞扬霍光的43.戴进,锻工(锻炼金属制作首饰的工匠)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进
亦
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一日,于市见熔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归语人 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粮食)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今人铄吾所造亡所 爱,此技不足为也。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 儿、妇人御(使用)耳。彼惟煌煌是耽(沉溺),安知工苦?能徙智于缣素,斯必传矣。“ 进喜,遂学画,名高一时。
①直倍常工
②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
③子巧托诸金
④彼惟煌煌是耽
⑤斯必传矣
43.①价格是一般工匠的一倍
②我竭尽我的心力锻造这些(首饰),难道只是希望换些粮食?内心是想借此使我名声不朽啊
③先生灵巧的手艺寄托在这些首饰上
④他们醉心的只是(金饰的)煌煌之色
⑤这样一定会传名后世啊
第三篇:必修2文言文语段阅读
必修2文言文语段阅读
(一)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文中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2.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六王毕,四海一 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取之尽锱、铢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
①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②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③用之如泥沙 ......④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②③⑥
4.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盘盘焉,囷囷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 ..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谁得而族灭也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D.多于九土之城郭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6.翻译下列句子: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翻译:(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翻译:
(三)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下列句中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迨诸父异爨 迨:大概 B.妪每谓余曰 每:经常 C.先妣抚之甚厚 抚:抚养 D.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竟然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喂奶,哺育)B.某所,而母立于兹(通“尔”,你)..C.一日,大母过余曰(经过)D.比去,以手阖门(等到)..
3、下列与“凡再变矣”中“凡”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B、轩凡四遭火
C、巨是凡人
D、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4、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能以足音辨人 ②此吾祖大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③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④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问,③与④也不同。
5、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不相同的一项()A、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娘以指叩门扉曰 B.墙往往而是 C.室仅方丈 D.先妣抚之甚厚 .......
7、下列各句中,与“妪,先大母婢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B、儿寒乎?欲食乎? C、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8、能够表现祖母关怀孙子的一组句子是()①某所,尔母立于兹。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④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而朝,他日汝当用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9.翻译句子。
⑴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翻译: ⑵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翻译:(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翻译:
参考答案:
(一)1.B(锱铢,极言其细微;呕哑,象声词,管弦杂乱的声音;独夫,众叛亲离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楚人,指项羽)
2、C(掠取;A统一/一天;B喜欢/吝惜;D宗族/族灭)
3、A(经营,古义是“收藏的东西”;可怜,古义是“可惜”。)
4、D
5、B((代词,代珍宝/助词“的”;转折连词/顺承关系连词)
6、(1)戍边的士卒呐喊起来,喊古观、函谷关被攻破,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2)假使秦国的统治者也能爱护六国的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帝王,谁能够灭他们的宗族呢?
(二)1.C 骤:屡次
2.C(否定判断句,其他宾语前置句)
3.A
然
(都是形容词词尾,B.连词,转折/顺接;C动词,用/连词,表目的;D句中助词,取独/的)
4.A(意动用法,其他名词做状语)
5.B
6.B(作比喻)7.(1)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被动句式,困)
(2)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介词结构后置,渔樵)
(三)1、B(A及,等到;C对待;D整天)2.C(“过”应是“来访,探望”)
3、B(总共,A大凡 C平凡 D 凡是)
4、D(凭,介词/顺承连词;代“而母”/代“我”)
5、B(名词作动词,其他名词作状语)
6、A(往往,现“常常”;方丈,寺庙主持;抚,这里为“对待”意思)
7、D,判断句
8、C
9、(1)东院的狗对着西院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2)老保姆是我已去世的祖母的婢女,喂养过我家两代人,我已故的母亲对待她非常好。(3)我的孙儿,很久没有看到你的影子了,为什么整天静静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
(四)1、C(怒,奋力;名,名字;培,凭借,乘)
2、D(代词,它/代词,指代“风”;副词,表揣测/代词,它)
3、A
4、A(倒状句,介宾结构后置。其他,判断句)5.翻译:(1)天空深蓝色,那时它的本色呢,还是高远而没有穷尽呢?
(2)脊背背着青天,没有什么东西阻碍它,然后才计划向南飞。
(3)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向南飞呢?
第四篇:课内语段拓展(答案)
2013-2014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课内语段)
一、《记金华的双龙洞》3-4自然段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
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
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兀”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高而上平。②高耸突出。③元曲中
用为发语词。“突兀森郁”的“兀”的意思是 ②高耸突出。
2.一个“”字,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时而……时而……”
说明了溪流宽窄不一,流速的缓急不同,作者巧妙的运用“ 宽、窄、缓、急 ”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烘托作者
一路上 愉悦的心情。
3.用选文中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4.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洞口的特点是宽,外洞的特点是大。
B.“像桥洞似的”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洞口很宽。
C.“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作者
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了外洞的特点空旷而开阔。
D.这两段话描写的是作者路上的见闻。
二、《蝙蝠和雷达》7-8自然段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
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
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
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
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
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
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探”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①寻求,探索。②探测。③试探。④
探望,访问。“探路”的“探”应选第①种解释。
2.读选文,照样子填一填。
蝙蝠: 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耳朵里决定飞行的方向
飞机:
(无线电波)()
3.的,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4.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
A.“反复,终于”体现了科学家的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成果来之不易,体现了科学家契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
B.作者把“超声波”比作“波浪”,形象地写出超声波的特点。
C.“模仿”的“模”应读“mú”。
三、《生命 生命》2-3自然段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
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鼓动”在词典中有一下几种解释:①扇动。②激动。③颤动。“鼓动”在文中应理解为①。“跃动”的意思是 跳动。
2.用小标题分别概括两段话的主要内容。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从这组关联词我们体会到飞蛾生命的脆弱,但“ 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又让我们体会到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令作者十分震惊。
4.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A.“竟然”一词表现了作者对生命力量的震惊。
B.“动弹”的“弹”在这里应读作“dàn”。
C.短文告诉我们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第五篇:插叙语段训练(带答案)
插叙语段训练(带答案)(一)母亲的菊花
(1)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2)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尖钻捅破泥层,玩命似地往上蹿,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目间有些开朗了。我说:“妈,拍张照片吧。”母亲叹口气,刚有些活泛的脸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我没敢再说话。
(3)仲夏时节,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色,千丝万缕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母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我说:“妈,来张照片怎么样?”“再等等吧。”她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又想起父亲来。
(4)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是不能好了。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再等几天,给我拍张照吧。”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在阳光下晾晒。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亲对我说:“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5)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园前屋后,常见黄桃白李迎风摇曳,天井阳台,更有杜鹃、山茶步步生姿,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几线薜荔,无不透出盎然的生机和喜悦。但在这么多的花品中,父亲最喜爱的,还是后园篱下的几丛菊花。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做学问,还有一手好书画,画菊是他的擅长,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他常说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我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母亲与父亲相处日久,受到的影响想必会更深吧。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与母亲一起展开了等待。
(6)树叶是最先落下的,一片片在风中悬舞;然后是牵牛花,再也发不出那每个清晨都要吹响的生命的号角;后来连不时迸绽美丽火花的月季也消沉了。光秃秃的枝头上挂满了一颗颗糖葫芦似的圆珠。时光一天天地流走,篱下那些菊花的花蕾却探出嫩绿的头,有些还鼓胀开来,咧开惊喜的小嘴。母亲注视着菊花,眼中的笑意越发深了。如果说所有的等待都是一种惩罚的话,那么我想也许会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等待花开,等待美丽的绽放。一日晨起,我没有看见母亲,推门出外,却见母亲站在篱旁,两朵菊花早吐露开来,黄灿灿的像两张嗔喜的笑脸。以后的几天里,我们的等待已经变成一种享受,因为随时都会有惊喜撞进我们眼中。
(7)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替我拍张照吧。”我默默地拿起相机陪母亲走了出去。在秋天的阳光下,那些菊花明亮而安详,细长蜷曲的花瓣里涌动着一个个金黄的漩涡。母亲站在花前仿佛受到感染,我赶紧按下快门,留住了这永恒的瞬间。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常常捧着那张照片端详,脸上也有了舒展的笑容。
(8)篱下的菊花到底输给了时间,次第在枝头萎谢了。当最后一朵美丽也在时光中老去,我惊讶地发现那么多的黄花竟没有一朵从枝头落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是需要坚守的,正如母亲对父亲的深情。(9)母亲的菊花在沁凉的秋风中,在萧索的枝头上,紧紧凝结着不肯掉落。
选文(5)段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 补充交代了母亲要等菊花开再拍照的原因,突出了母亲对父亲的深情,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行文有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二)萝卜花
①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花盛开,很喜人。②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地摊儿,卖小炒。一小罐煤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放锅碗盘碟,她的摊子就摆开了。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蛋,土豆丝炒猪肉。
③女人30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卡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服及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就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盒子里的,才好看。她说。
④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吃饭时间,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的小炒,大家多很耐心的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铲,而后装在方便盒里,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的饭桌上。
⑤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她的故事。
⑥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些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⑦生活的优裕不再。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心摆摊儿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的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画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望和向往。
⑧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相互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儿前来了。
⑨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了多少钱了?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⑩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她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管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⑴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提起萝卜花,大家都知道。
从全文看,文中(6)(7)两段的记叙顺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插叙,交代上街买小炒雕萝卜花的原因,突出了这个女人的坚强勇敢,对丈夫对家庭的爱;使行文有起伏。
谢谢,你拉得真好
①和朋友一起外出,在天桥上遇见了一个少年在卖艺。
②少年一身破旧的衣服,肩上的小提琴也很破旧,他的脸上一副麻木的表情,身前的盆子里散落着几枚硬币。我不知道他努力演奏的是什么音乐,但是我能清楚地分辨出,他的技艺并不高超。
③我掏出钱包,想同样丢下几枚硬币。朋友阻止了我的举动,拉着我站在那里倾听起来。少年的眸子显露出一丝生气,琴声也不再那么枯涩。一曲奏罢,朋友对少年鞠了一躬,掏出几张人民币放在盆子里,对少年说了句:“谢谢,你拉得真好。”我清楚地看到,少年的眸子里有亮晶晶的东西滑落。
④朋友是个小有名气的小提琴家,他怎么会赞扬如此蹩脚的技艺呢?和朋友离开天桥后,我问起朋友刚才的举动。朋友叹了口气说:“这个孩子像极了当年的我。”于是,朋友对我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⑤在他在读高中的时候,决定报考音乐专业,但贫寒的家境在为他买了一把便宜的小提琴后,根本无法把他送到辅导学校去学习小提琴。为了筹集自己的学费,他带着小提琴,用他那蹩脚的技艺在天桥上卖艺。天桥上人来人往,偶尔有好心人丢下几枚硬币,伴随着的是怜悯的目光。本就有些自卑的朋友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他感觉到他的技艺逐步下降,他的行为是对艺术的一种亵渎。有很多次他都想跑回家,发誓再也不去卖艺了。
⑥有一天,在他卖艺的时候,有个老人站在他的旁边静静倾听。在临走的时候,老人对他鞠了一躬,对他说:“谢谢你,你拉得真好。”朋友第一次感觉到了尊重,感觉到了对艺术的尊重,对人的尊重。从那以后,朋友在外出卖艺的时候,再也不是以自卑的心态去演奏,而是倾注了所有的热情,用心去演奏,技艺也不断提高。
⑦“后来,我读了大学,却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个老人。”朋友对我说,“时至今日,我一直都在感激老人。是他告诉我,尊重远远比廉价的怜悯更为重要。”
⑧我深深地被打动了。是啊,对于一个落魄的人来说,尊重远远比廉价的怜悯更为重要。⑤⑥段在继续的顺序中属于什么?有什么作用?
插叙。补充交代了我对天桥上的少年说“谢谢,你拉得真好”的原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尊重比廉价的怜悯更重要。使行文有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有起伏,不呆板)躺在母亲身边 王晓明
⑪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⑫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有时候她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⑬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⑭“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⑮“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⑯ “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⑰“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⑱“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也行。”
⑲“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⑳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⑴母亲是生我时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A(备受、倍受)疾病的折磨,今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长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⑵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⑶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睛歇一歇。”
⑷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⑸母亲 B
(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⑹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
暖暖的。
⑺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20、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2分)
A、()
B、()
21、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的作用。(2分)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了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22、文章第⑴⑵两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23、结尾“我却已经遗忘了多年了”这句话如何理解?(2分)答案:
20、A、备受(倍受:指更加受到,格外受到。备受:是受尽、尝尽之意)B、惊喜
21、“像很累似的”写母亲对“我”只顾在电脑上与陌生人聊天的不解与无奈。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了母亲孤寂、沉重的内心世界。
22、插叙这两个自然段补充交代了母亲生病的原因,及母亲生病时仍常年一个人忙里忙外、默默承受疾病折磨,最后积劳成疾却有遭受家人抱怨的事实。这样写使母亲的形象更加鲜明,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中心更突出。
23、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忘记了对身边亲人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