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拍照构图技巧
拍照构图技巧
在探讨成像时,谈论的是什么东西让图片看起来极富视觉引力,是什么让一张照片比另一张更好看,以及如何采用不同方法来使照片传递不同的情绪,这些都依赖于合理的构图方法。
在探讨成像时,谈论的是什么东西让图片看起来极富视觉引力,是什么让一张照片比另一张更好看,以及如何采用不同方法来使照片传递不同的情绪,这些都依赖于合理的构图方法。
在拍摄时,构图成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构图不好的图片看起来会有些模糊,不太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不太清楚摄影师通过照片究竟要传达什么。只有正确构图,才能让拍出的照片靓丽起来。
与摄影的技术角度不同,它不能依靠自动对焦及正确构图的基本技巧。没有一个单独的正确构图方式,当然,却一直有一个错误的方式。尽管构图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则,但在具体的场合下选择哪种规则就完全看摄影者自己了,正是这门技术才让摄影者能在图片成像过程中最大程度地贴上属于自己的标签。拍照时如何站位,相机和要拍摄的对象是如何诉说心情,体现个性,想通过照片传递什么信息,以及如何让拍照场景引起观看照片的人进行情感交流,这些都是人们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构图还能显示人们与相片的关联。与那些慢慢让人们喜爱上的相片相比,第一眼就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照片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就丧失其魅力。
构图成像有多种方式,并且每种方式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学会如何构图成像对于成就一个受欢迎的摄影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别人一看到照片就能识别出那是出自你的风格。有些构图是经典的,画家们可以用上几百年。有些构图是临时的,只是为了凸显艺术效果。
有几个简单的规则是需要遵循的,然后再看看现在的摄影师所采用的一些非常规的构图。别忘了,规则就是为了打破的。
一、取景,纵横比和定位
如果用二维摄影术来拍摄三维世界,就需要在拍摄对象和形状间创建一种关系,通常这种关联是不存在的。可以通过改变将场景放进框架里的方式来修改这种关联及构图照片。有个优势可以利用,所采用的视角,以及拍摄主体到相机间的距离,对于摄影师来说这些都是取景的工具,就像框架本身的尺寸和形状一样。如果靠近拍摄场景,所面临的第一个选择就是横着拿相机拍照还是竖着拿。习惯上,这些定位就是与人们所熟知的“风景”和“人像”分别对应的,但是也没有绝对的金科玉律,要求拍摄风景时必须横着拿相机,而拍摄人像时要竖着拿相机。风景包括特写前景细节,衍生到遥远的地平线,风景拍摄经常能从垂直的、直立框架上获得好的拍摄效果,这样拍摄景深更深。与此类似的是,人像拍摄采用水平框架,在空旷的空间里凸显拍摄主体,这样拍摄的效果也很好。
关于该如何拿相机并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规则,在把相机放到眼前之前是无法预测该怎么拿相机的。一旦相机从包里拿出来,在探索可行的照片构图的时候,要一直以90°的角度来构图。这样做是一个好习惯,并且能显示出摄影者之前从未见过的照片。
同样的场景,按3种不同的纵横比进行裁切的照片
上图:同样的场景,按3种不同的纵横比进行裁切的照片:传统的风景定位、直立的人像格式,以及又长又细的全景裁切。在构图成像时要不断地进行试验,不要拘泥于传统。
至于框架的定位,还要考虑它的形状。多数感光器(也就是取景器和显示屏)的纵横比是3:2,也就是它们的物理宽度和高度比是3:2。但是不应该因此而感觉受到了限制。按同样的方式,一个画家就会选择帆布形状,它能帮助用户完成手中的任务,因此,摄影师要在两种对比之间选择一个适合拍摄场景的。这种功能是内置在有些袖珍和数码单反相机里的,但是通过一些图片裁剪软件,例如Adobe Photoshop,也能在拍照后(在某些情况下偏好)改变纵横比。这样,就能试试各种不同的纵横比,然后看看哪种最合适。也要从无限的形状当中做出选择,这与相机内置在相机里的2~3种图形可大不一样。除了标准的3:2的纵横比外,还会发现4:3和5:4的长方形也是很有用的,还有被风景摄影师所钟爱的16:9和17:6也是不错的,甚至是方形的1:1格式,非常适合拍摄人像。关于取景
要一直关注框架的边缘。在按快门之前,要养成检查脑力备忘录的习惯。所思考的每件事是否都对摄影有帮助?构图之后是否有什么东西受损了呢?水平线直吗?如何把框架进行微小移动复位以完善这些元素?应该改变自己的长处吗?
二、构图规则
说起构图,有很多规则和指导方针需要遵循。随着实践的增加,慢慢就会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该用什么构图,并且要经常打破常规构图,这样摄影者将会变得更加自信。
到那时,再看看一些经典的构图方法,从标准的节日拍照到艺术项目都可以用到它们。一旦将这些构图熟记于胸,就会如鱼得水。1.填满画面
对于数码拍摄的新手来说,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在拍摄主体周围留下了太多的空间。这是因为拍照者只是盯着拍照主体,没有注意到框架的边缘部分。在拍照前要看看图像边缘,确定有多大的空间。
小的拍摄主体处在框架中间,而周围则是一片空间,这是一种把图片放在框架里非常没劲的方式。尽管要避免把某人的头裁切掉这类典型错误,但是如果想要身体的3/4或半身像的话,可以把人的腿裁切掉,这样做是非常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在连接处裁剪,而不是在连接处上方裁剪。2.靶心式构图
把拍照主体放在框架中间,尤其是场景中含有高度对称的物体时,抵制住这种诱惑有时真的很难。尽管“靶心式”构图在很短的时间内也会变得有些单调,但这些构图用途非常广泛,能立即见效。虽然如此,这种构图技术特别适合拍摄面部、建筑物或者静止的拍摄主体,尤其是拍摄各种花。这种构图适用于方形格式,这与更常见的对比为3:2或4:3恰好相反。
采用对称、靶心式的构图方式来填满画面
上图:采用对称、靶心式的构图方式来填满画面,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3.三分法
三分法可能是摄影师在拍照时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构图,它是由摄影师用几条线既垂直又水平地把框架分成3份。把人、拍摄对象甚至是连着那几条线的水平线构图成像,与简单地把它们放在框架中间相比,这样的照片才更有魅力,更有意思。此外,将拍摄对象置于这4个热区中的一个,纵线和横线在热区相交,这样会突出构图中的这些拍摄对象。在拍摄风景照片时,三分法是这样应用的,人和拍摄对象呈水平排列,同时,两条线中有一条是竖着穿过框架的,而前景细节,例如一棵树或一块石头,都要放在交叉口上。在人像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就是拍摄主体的身体是垂直靠近其中的一条线,而他们的脑袋则在框架顶部的一个热区上。
三分法是一项已经获得公认的技术。使用这项技术的历史已经有几百年了,它的起源是近似黄金比例,这是大千世界存在的一个非常自然的数学关系,从大地上的向日葵到浩瀚的螺旋星系,都呈黄金比例。出于美学的考虑,人们已经把这个法则应用到了建筑、音乐和艺术上。4.负空间
尽管人们已经见识了在拍照主体周围留下太多空间的弊端,这主要是由拍摄时靠得不近造成的,即便如此,如果能够严格遵守三分法则,负空间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引导线条把注意力朝着焦点方向引向照片
上图:引导线条会把观赏者的注意力朝着焦点方向引向照片,焦点就位于1/3处。在人像摄影中,拍照主体注视着一片空白区域,加上从左到右的布局构图,这样对按照这个方向阅读文本的人来说会特别舒服,而且这样拍摄的效果也非常好。在风景和建筑摄影中,也可以在简单的构图中采用空白的空间,以此来取得更明显的效果。5.善用引导线
在风景中,有些最引人注目的构图都采用了线条和形状作为前景或背景,以便将拍照者的注意力引向照片,最后对准远处的焦点。看见这些线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眼前没有相机的话是很难做到这点的,但是只有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掌握这项技巧。
用一条线将注意力吸引到空间上来
上图:用一条线将浏览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空间上来,或者凸显移动主体的运行路径。
在田园风光中,耕种过的田地或由平淡的石墙所带有的线条,都是绝佳的构图工具,在海岸边见过的岩石和沙滩上见过的一些形状等,它们也都是很棒的构图工具。
任务:运用三分法
三分法虽然很传统,但功能却很强大,会让照片极富活力,效果更好,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人们都会对这些照片赞叹不已。
三分法的盛行自有其道理。应用这种方法,几乎在拍照的每个环节都能大幅提高构图效果,从风景和建筑,到人像拍摄和静物摄影,在本书所(乃至杂志、广告和画廊)提供的照片中,读者会反复看到三分法的应用,而照片的焦点则定位在4个热区中的一个上,是由所想象的几根线把框架分成了3份,是按垂直和水平方向交叉部分确定的焦点水
平方向、建筑物和人应该也按照这几条边安放,而不是置于框架的中间。有些相机还具备为显示屏或取景器添加栅格线的功能,这对三分法的应用是大有裨益的。然而,如果相机没有显示栅格线,想象一下它们应该在什么位置出现,这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对于这个任务而言,采用三分法来拍张人像和风景照片。在拍摄人像时,要让被摄者坐着,把其头部置于其中的一个热区,使其成为焦点,或者正在拍摄一张要求较为严格的头像,那就要把他的眼睛当做焦点。在拍摄头部特写的时候不用担心会将他的头部裁切掉——从远处照相会出现这个问题,这种拍照手法常用于时装拍摄,使得框架里的人看上去要比实际上大一些。如果是风景拍摄,构图线或者在哪个热区该怎么安排,那选择就比较多了。地平线应该与三分线保持同一个方向,无论是横着或竖着拿相机。用底线来凸显天空,如果想在拍照时融入更多的前景细节,就采用上线。
松下Lumix DMC-FP1, 70mm, 自动测量
上图:照片左边的一大堆石头是主焦点,是在左边的两个热区定位的。
莱卡M9,28mm f/2镜头,1/60s,f/5.6, 自动感光度160 上图:即便叶子很小,但因其在框架中的位置,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必备装备:
相机、变焦镜头、保持相机稳定的三脚架。提示与技巧
如果相机的取景器或显示屏,上有网格线,在构图时要好好利用这些线。如果拍摄场景是对称的,那就要充分利用靶心式构图,然后在热区的1/3处加上一个元素,以此来凸显对比。4个热区都要尝试,并按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顺序看看场景效果。
佳能EOS 60D, 18-135mm,1/100s,f/5.6 左图:出现在水平线上的双眼将会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佳能 EOS 20D,24-105mm,1/60s,f/11 下图:低位的水平线把构图很清楚地分成了3份。
第二篇:拍照技巧讲稿
拍照技巧
内容提要
Chapter1 认识数码相机部件及功能 Chapter2 拍照的基本规范操作 Chapter3 如何正确取景 Chapter4 相机的日常维护 数码相机部件及功能
以下以一款CANNON小型数码相机为例,为大家介绍。
正面:液晶显示屏、播放按钮十字键、指示灯、DISP(显示)按钮、MENU(菜单)按钮、FANC./SET(功能、设置)按钮、模式开关 反面:指示灯、闪光灯、镜头、内置镜头片、麦克风
上面:扬声器、变焦杆、快门按钮、电源按钮(有的相机电源按钮可能在其他位置)
底面:三脚架插孔、电池仓、储存卡槽 Chapter2 相机的基本规范操作: 1 设定数码相机的参数
数码相机在其设置菜单中,一般都提供多种设定参数,其中包括图像分辨率、聚焦方式、光圈、快门等。对于数码相机来说,最主要、最常用的是图像分辨率的设置。由于数码相机有多种参数设置,因此,每次拍摄之前,必须检查相机的设置菜单,以确认分辨率、快门等参数是否设置正确。否则,拍出的照片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注:设置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应尽量使用最高分辨率这一档。2 正确运用光照度和闪光灯
由于数码相机是由内置图像传感器(CCD芯片)拾取图像的,因此,只有在合适的光照条件下才能拍出好的照片。在拍照之前,应尽可能创造出好的光照条件。
大部分数码相机都设内置闪光灯,一般有四档:闪光、不闪光、防红眼闪光和自动闪光。自动闪光这一档是由相机对被拍对象光照度的检测,决定是否需要用闪光来补充光线。闪光灯不像其它光源那么容易控制,闪光灯射出的光线容易被周围附近的物体反射回来,在照片上形成不均匀的光斑。3 色温的调节
我们都知道色温有日光型和灯光型之分,目的是为了适用于不同光源的光照环境,日光色温是5400K,灯光色温是3200K。数码相机用CCD芯片作为传感器,没有光源类型之分,为了适应不同的光源环境,采用白平衡调节方法校正照片的色温。数码相机除了自动白平衡之外,还有日光、阴天、白炽灯、日光灯等多种预定义的白平衡。手动调节具有更多的灵活性,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令数码照片的白平衡更加精确,但手动调节比较难掌握。自动调节可以保证拍摄的效果不会偏差很大,但难以创造出特别的艺术效果或精确的白平衡。光源的色温对数码照片的影响很大,用数码相机拍摄时,必须针对不同的摄影环境调节好白平衡,这些都需要拍摄者对拍摄环境的把握,自行调节。色温效果对比图
4、曝光补偿 如果暗色被摄体泛白,调整曝光补偿使其变暗 使白色更白,用正补偿来实现真实的白色
1、AUTO(全自动模式)
这是最省事的拍摄模式。在此种模式下,由于参数设置的不精确,导致成像很一般,毫无特色可言。
2、人像拍摄模式
如果想使拍得的主体清晰而背景模糊,可使用此模式。要获得背景逐渐柔和的最佳效果,在构图时把拍摄主体身体的上半部分尽量占满取景器或液晶显示屏。将变焦倍率设置为最大则效果更明显。
3、风景模式
在此种模式下进行拍摄,光圈和快门值都比较适中,能让人物和风景都成像清晰。
4、夜景拍摄模式
适合于拍摄包含前景人物的夜景照片。如果只是拍摄夜景,就不要使用闪光灯。因为闪光灯的有效距离比较短,很容易忽略掉主体后面的景物。
5、高速快门拍摄模式
此模式用于拍摄快速移动的物体,例如抓拍水滴或运动的物体。
6、慢速快门拍摄模式 此模式用于拍摄移动主体,使其模糊显示,用以制造柔和效果,如溪水、河流等。
7、SCN(特殊场景模式)
有植物、雪景、海滩、焰火、潜水、室内这六种模式供选择。
8、全景图拍摄模式
此模式主要用于风景拍摄。
9、相机的抓握方法
普通数码相机因体积小巧重量轻便,在拍摄时就非常容易随着手臂晃动而造成照片拍虚,有时还可能不小心使相机滑落摔坏相机。
一般用户在使用普通数码相机时容易出现错误的抓握方法。
我们为了避免照片拍虚,正确的方式是:双手握持小体积数码相机,尽量让相机离近身体并夹紧双臂于身体两侧,在保持身体平稳后手指轻按快门完成拍摄。为了防止跌落,务必养成将相机挂绳套在手腕上的习惯,以防万一。
7、按动快门按钮的手法 横向持机及纵向持机
纵向持机和横向持机时按动快门按钮的方法是相同的。纵向持机时比横向持机时操作稍微困难一点,但如果遵守用指肚按压的原则,也能拍摄出没有抖动的锐利的照片。实际上,如果注意观察那些对焦模糊的照片,经常会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手抖动造成的。在自动对焦技术已经很先进的现在,相机很少发生因机械原因而导致对焦不正确的现象。按动快门按钮的错误方法
用指甲按动快门按钮或者立起手指按,就会给相机施加不必要的力量,导致手抖动的产生。而且用这样错误的操作方法按下快门按钮时,快门按钮的触感很难传递到指尖,也就很难掌握按到什么位置快门才会完全动作。相反,指肚部分因为神经比较集中,感觉敏锐。如果习惯了的话,仅凭手指感觉就能知道拍摄是否已经完成。
8、快门按钮的正确操作方法 将相机对准被摄体
快门按钮:没有按下时的状态
将相机对准希望拍摄的对象调整构图 半按快门按钮
快门按钮:半按状态
自动对焦框变成绿色后,表示对焦成功 确认对焦后按下快门按钮 快门按钮:完全按下
保持自动对焦框为绿色,按下快门按扭 Chapter3 如何正确取景
一、拍摄点的选择
拍摄点是指拍摄者所处的位置,严格地讲应当是相机的机位,也是受众的位置。“移步换景”,因为人的视点直接影响观景的距离和角度。每移一步,视点改变了,视野范围发生了变化,看到的景物也发生变化。在拍摄中,相机的机位移动,取景范围就会发生变化。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对拍摄点加以研究。
(一)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的改变能引起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的变化,对被摄景物的表现有着重大的影响。拍摄距离的改变,能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不同景别不仅说明取景范围的大小,而且表现出主体与背景及其他陪体之间的关系的改变。人们常把摄影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远拍能表现更多的内容,近拍能增强景物的表现力。
(二)拍摄角度
(1)水平视角。是人们最常采用的视角。以水平视角拍摄景物,不会出现变形现象,景物形象自然。
(2)仰角。仰角拍摄会夸大景物的高大形象,容易出现近大远小和倾斜畸变现象。
在需要用夸张手法来表现被摄对象的高大时才用仰角拍摄。常用仰角来夸张英雄人物、高大凶猛的动物及高大的建筑和自然景观;仰角也可用来表现人物高视阔步的心理或夸张跳跃动作。
(3)俯角。俯角拍摄与仰角拍摄的视觉效果相反,能将景物压缩得看起来更加矮小。
二、横竖画面的确定
横竖画面的选择,主要应根据被摄对象的特点来确定。同一景物画幅形式不同,视觉效果不同。
(一)被摄景物的形状。
对于横向铺展的景物,常用横画面来表现:如江河、湖海;桥梁、堤坝等。
对于上下矗立的景物,常用竖画面来表现:如高山飞瀑、树木修竹;楼、塔、亭、阁等。
人像摄影常采用竖画面。竖画面又被称为“人像式画面”,横画面又被称为“风光式画面”。相机不同的举握方式,拍摄出来的图象的效果就会不同。最简单的就是竖举和横举相机。竖着拍摄的照片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高度(比如说拍摄高树),而横举则可以拍摄连绵的山脉这类图象。横举与竖举举例
三、画面结构中心--视觉中心点
1、人的两眼是对称平列分布,水平视角为50°左右。人的视觉偏爱长方形画面形式,画面的结构中心则应分布在长方形中对称的两侧,而不是长方形的几何中心位置。
2、根据中外古今的画家、科学家的结论:画面的结构中心,应当是明视中心的位置--假如把人的两眼拍成一个对称的横画面,两眼所在的位置应当是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位于两眼所在位置的景物最引人注目,主体位于视觉中心位置的画面,最生动而富于变化。
3、在拍摄中,主体不应位于画面的几何中心的位置,而应位于结构中心上。如果画面中只有一个主体,则放在结构中心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如果画面有一个以上的主体,则应注意尽量让它们都位于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四、突出主体
突出主体是摄影艺术表现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摄影表现主题的最基本要求。
主体是艺术创作中主题思想的体现者,是闻摄影图片中最主要的 新闻信息载体,应在画面中占据突出的地位。
摄影如何突出主体?
(1)利用画面结构中心的理论,把主体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
(2)利用主体和陪体对比的方法,如形态、大小的对比,动静对比,影调、色彩对比等突出主体; 补充:
拍摄时尽量使被拍对象主体充满取景框
使用数码相机时,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应尽量选择最高分辩率,并使被拍对象主体充满取景框。
如果只是拍摄一个单独的对象,例如一个手术部位,一个标本,这时应将被拍对象主体充满取景框,至于照片的构图,可以不作重点考虑。Chapter 4 相机的日常维护
使用中,对数码相机进行适当的维护保养,可以使相机保持最佳工作状态,方便摄影创作,延长相机的使用寿命。镜头的清洁技巧
相机使用后,镜头多多少少都会沾上灰尘,最好的方法是用吹气球吹掉,或者是用软毛刷轻轻刷掉。如果吹不去也刷不掉,那就要使用专用的镜头布或者镜头纸轻轻擦拭,但要记住一个原则,那就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擦拭镜头。千万不要用纸巾等看似柔软的纸张来清洁镜头,这些纸张都包含有比较容易刮伤镀膜的木质纸浆,一不小心会严重损害相机镜头上的易损镀膜。
在擦拭之前,要确保表面无可见的灰尘颗粒,以避免灰尘颗粒磨花镜头。擦拭时轻轻地沿着同一个方向擦拭,不要来回反复擦,以避免磨伤镜片。如果这样还是不行,市面上也有相机专用清洗液,但要注意,使用清洗液时,应该将清洗液沾在镜头纸上擦拭镜头,而不能够将清洗液直接滴在镜头上。液晶屏的保护
彩色液晶显示屏是数码相机重要的特色部件,任何刮伤,都会留下痕迹,您可以考虑使用掌上电脑屏幕使用的保护贴纸,这对保护彩色液晶显示屏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要注意不要让彩色液晶显示屏表面受重物挤压,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避免高温对彩色液晶显示屏的伤害。如果彩色液晶显示屏表面脏了,清洁的方法可以参考清洁镜头的方法,清洁完后,应该用干燥的棉布擦干。存储卡的维护和保养
对于数码摄影而言,存储卡在摄影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存储卡的使用比较简单,经常会由于用户漫不经心地使用、处理而导致存储卡损坏。
保护存储卡的首要原则是,永远只在数码相机已经关闭的情况下安装和取出存储卡。
其次,平时不要随意格式化存储卡,在使用相机格式化存储卡时,注意相机是否有足够的电量;在使用电脑格式化存储卡时,注意选择准确的格式。如果您使用Windows XP之类的操作系统,需要注意,系统格式化时,默认的FAT32格式是不正确的,一般数码相机都采用FAT格式。
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在高温、高湿度下使用和存放存储卡,不要将存储卡置于高温和直射阳光下。电池的使用和保养
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不同,数码相机对电力的需求特别大。当您打算长时间不使用数码相机时,必须将电池从数码相机中或是充电器内取出,并保留越70%的电量,然后存放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而且不要将电池与一般的金属物品存放在一起,这点对于非充电电池尤其重要。锂离子充电电池在长期保存时,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到两次充放电循环。数码相机的机身清洁
数码相机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烟避尘,外界的灰尘、污物和油烟等污染可导致相机产生故障,甚至还会增加相机的调整开关与旋钮的惰性。在使用过程中,机身不可避免地会被灰尘、污物和油烟等污染物所污染,所以需要特别注意机身的清洁。清洁机身,可以使用橡皮吹球将表面的灰尘颗粒吹走,然后将50%的镜头清洁液滴到柔软的棉布上进行擦拭。温度对相机的影响
数码相机有严格并且局限的操作温度,不适于在寒冷环境和高温环境下进行拍摄。持续的高温会影响粘合光学透镜的粘合剂,也会影响照相机内的其他部件。而在寒冷的环境下,相机也容易出现润滑剂凝固、机件运转失灵、电池效率降低等问题。因此,应该使数码相机远离热源和冷源,如暖气片以及其他发热或者制冷设备,被太阳晒得炙热的汽车等等都是需要远离的。
第三篇:给领导拍照“技巧”
给领导拍照的“技巧”
原标题:给领导拍照的“技巧”
四川会理的“悬浮视察”。
山西寿阳的“悬浮照”。
四川广元的“微笑官员”。
去年8月一起特大交通事故现场的照片上,一名官员露出笑脸。他因此被“人肉搜索”,随后落马。他就是时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前天,他因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出庭受审。新华社资料图片
“微笑官员”表示很无奈
8月初,四川广元一官员被老人抱腿诉苦,这一画面出现在摄影师的镜头里时,处长当时满脸微笑,事件见报后,他立即被称为“微笑官员”。他无奈解释,照片只是瞬间表情,自己随即扶起了老人。湖北武汉一官员在处理一起事故时,也被捕捉到微笑画面。第二位“微笑官员”回应说:“我一直是这个表情。说我在笑,我也没办法。”
“拍新闻照片难,给领导拍照片更难。”拥有十多年拍摄经验的党报摄影记者高一鸣感叹,“弄不好就把领导推到火上烤。”在这位福建省某地级市党报摄影部主任眼里,拍好官员照片要有技巧,而最大的技巧是要懂政治。
“照片从拍摄到审核刊发,摄影记者都战战兢兢,稍不留神就可能出政治事故。”曾在江西某党报任摄影记者的李文斌心有余悸。而如果有人跟他说他拍的照片书记很喜欢,他一定会记下拍摄角度。“专门跟拍一个官员的摄影记者能精确记住从哪个角度拍他最好看。”李文斌解释道。
在某中央国家机关专职拍照的吕天成则称,他连领导的后脑勺都认真拍过。“秘书、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是领导的秘书团队的必备人员,可出现在领导出现的各种场合。”
一位东部沿海省份为两任省委书记拍照的记者表示:拍好一个书记,至少要摸索两年。
要搞清楚领导排名
地市级党报摄影记者,拍摄较多的是市委书记和市长,有时候也要拍人大常委会主任和政协主席、市委常委。高一鸣介绍,报社都会派最可靠的记者去为领导拍照。一般情况下,市委书记有一个专职摄影和一个机动替补摄影。
到了省一级,则以省委书记和省长为重点。二者谁常见报,除了与职位有关,还与领导个人的“明星”程度相关。东部某沿海省份的摄影记者肖明对记者说,在该省,书记出镜的机会要比省长多得多。而自从“八项规定”出台之后,省领导出镜的机会越来越少。
部委也大致相同,吕天成是某中央国家机关报的摄影记者,他和另外一名同事实行轮岗制度,每两个月为领导提供专职摄影服务。他介绍,相比另一部委七八个党组成员人人配有独立的摄影记者,自己单位对领导形象没那么重视。“刘志军就有自己的专职摄影记者。”
每一届新班子上任,党报都会发给所有记者一份“领导排名”。摄影记者不但要记住官员的名字,还要认清楚每一张脸。“里面哪位领导职位最高,以他为中心,多拍些,捉重点。切记不能拍了一堆人而没有重点。”高一鸣说。
官员开会、视察、合影通常按级别排序。领导人数为奇数时,通常是一把手站中间,二把手站其左边,三把手站其右边,依次类推。而若领导人数为偶数,则以一、二把手为中心,三把手站左边,四把手站右边。
如果有人缺席,则容易左右站错位。高一鸣说:“总之,左右怎么排位,都要像秘书那样心里有底。否则拍完发现错了,一般不可能补拍。若审查没发现,在媒体上发表了就是事故了。” 而在中央,吕天成觉得最难拍的照片是突然来了其他部委的领导。“人一多,谁是谁我都分不清。”这种情况,吕天成会选择事先和领导的秘书沟通,拿到哪些领导会来的信息。
小动作就别拍了
当越来越多的新闻事件聚焦在官员的皮带、手表和香烟上时,一些官员开始主动“低调”,避免自己成为新闻人物。
一切可能涉及负面的照片都是忌讳,甚至包括抽烟、吃饭、喝酒之类。
一些有损官员形象的拍照方式也要避免。比如俯拍、从背后拍摄的情况尽量别出现。“因为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而拍背影则有要走人的寓意。”李文斌解释。
2008年年初,某地一名摄影记者就因为一张照片失去工作。当时他拍摄了一张所在地区行政首长作报告的图片,照片里的领导“低着头,闭着眼,形象不佳”,被有关方面解读为“难道照片想告诉读者,去年的工作没做好,在低头认罪?”随后该记者被辞退。
“有时候,仰拍倒是不错的选择,可以
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高大。”李文斌说。此外还要避免领导有小动作的画面,如打哈欠、睡觉、揉眼睛、喝水、玩手机等。
“作为一个聪明的摄影记者,好事、值得宣传的事就往死里拍。拍坏事够用就行。”吕天成介绍。吕就因为在领导比较闹心的场合多拍了几张照片,受到领导的批评,领导秘书告诉他“差不多就够了”。
不能拍得像低头认罪
“级别越高的领导,拍摄要求越高。人越多难度越大,合格的领导合影几乎是百里挑一。”高一鸣介绍,党报对于照片的甄选近乎严苛。
今年,一位官员异地任职后,某新任专职摄影记者还专门跑回该官员此前任职的地方请教怎么拍好领导。“不过,级别高的领导也历经不少媒体‘磨砺’,经验丰富。”给省领导拍照的肖明介绍。各地要求也有差异,总的来说,经济发达的地方官员更加注重拍照,要求也更细致。记者采访了云南、江西、湖南等省份为官员拍照的摄影记者,他们就表示,只要领导表情自然,不俯拍,没有低头认罪照,突出主要领导就好了。但是福建、浙江、山西等省份则有更精细的要求。
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广播电台杨晓东曾在《吕梁日报》上撰文介绍,副厅级以上领导要有单人特写镜头。在拍视察照片时,则应该尽量多拍摄体现领导工作认真、作风务实的镜头,注意抓住领导看图纸、看产品等精彩瞬间;必须拍摄到领导与基层干部群众交谈、沟通、做指示时生动的场面。
但这些“注意事项”不免产生千篇一律的图片。高一鸣说:“一些有主见的官员则会拒绝摆拍的建议。还有悟性高的官员,则会按自己的想法来做,让你抓拍。”
在福建某地级市,领导照片要见报发表时,除了需报社领导审查把关,还要连同文字说明一起,发给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审批,有时候由领导本人亲自选定。”
到了部委一级要求就更严苛了。吕天成说,自己拍的照片直接对领导秘书负责。如果其他机关单位需要领导照片,摄影记者们也不能轻易交出。在为领导服务前,他们都是上过保密课的。“需要给报社递交公函才行。”肖明介绍。
高一鸣则介绍,曾有一位很不错的摄影记者因为擅自在图片网站发布退休中央领导到地方调研的照片而被开除。
“并非他拍的不好,但是按规定除非中央统一安排,退休领导的活动一般不公开报道,拍照主要是给领导和地方留存资料。”这些照片,很快被要求撤下。
“这件事以后,报社不再让摄影记者擅自外传新闻图片和领导图片,尤其是中央重要领导来视察调研的照片,摄影记者拍完后一律将储存卡上交。”
光线不好?人不齐?PS酿悲剧
此外,有时摄影记者会因为“不能和领导提要求”,而拍不到合格的照片。在沿海某省拍省级官员的肖明则说:“有一次一个省委常委上洗手间,拍照时没拍到。第二天上了报纸,会务处马上找到我们领导了。” 有些人会选择剑走偏锋,采取一些小门道。四川会理县曾经爆出悬浮官员照片,该县宣传部门工作人员解释,当天没有专业的摄影人员跟去,拍出来的相片光线不好,网站工作人员就自作主张PS了。
事实上,悬浮官员的照片屡见不鲜。杭州余杭、山西寿阳、广东清远、河南嵩县都发生悬浮官员事件。
李文斌说,因为图文要配套,主要领导出现在同一张画面里是一定的,如果没有就得补拍,否则图注上就得解释为什么有一个领导不在。而外界经常通过看党报、地方新闻联播观察人事变动。图片上少了一个领导,可能就会被多种解释。
2011年山西寿阳县的县领导的悬浮照片,就是当时摄影记者认为“县里的主要领导应该出现在同一张画面里”。
当然,压力不只这些。高一鸣回忆,一个摄影记者为了拍领导,下楼梯时不慎摔倒,尾椎骨伤得不轻。一个电视台的摄像实习生,拍领导到工厂调研,他边拍边后退,结果掉进了盛满化学品的池子里。
据壹读(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第四篇:社工活动小组拍照小技巧分享
社工小组活动拍照小技巧分享
1、拍照片,一般常用横拍,特殊情况才竖拍。
2、如果活动有领导嘉宾讲话,尽量抵近拍摄,注意要将主席台的横幅、投影等活动内容的信息拍摄在画面当中。(参考:拍摄时机需要摄影者掌握,一般在讲话者抬头与参与者眼神交流活有手势时按下快门,这样可使讲话者显得更加生动。也有的领导自始至终不抬头交流,这样的讲话者拍摄一般可在讲话开始时活结束时会出现讲话这抬头的机会。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低头的时候一定要拍上几张以免内容缺失。拍摄角度一般要与讲话者同高,尽量不使用仰角或俯角拍摄,并和讲话者保持45度左右的角度;)
3、活动拍摄,一定要有全景和特写的拍摄。
活动全景拍摄,可以表现活动现场情况,一定要把反映活动主题内容的活动横幅或标语、及活动参与者拍进去,注意尽量拍到活动参与人数比较多的效果。(全景拍摄,拍摄位置一般为活动后场后左、中、右三个位置各拍一张;如果是讲座等情况,注意前排嘉宾领导,需要拍一个特写)
活动特写拍摄,注意是指拍摄活动具体内容,如拍游戏互动,小朋友参与活动的神态、表情等。注意尽量要把人的头,手与手臂拍全,不要出现截断情况。
4、拍摄活动合影。注意如果有横幅或者活动标语的、或活动作品的,可以拿着一起拍摄。参考以下:
1)集体群像在画面布局合理,充实。
2)前后排无遮挡现象。
3)最前一排与最后一排的人都清晰。
4)没有前排头大、后排头小的透视变形。
5)没有闭眼睛的情况。
5、活动拍摄注意情况:
①特殊服务对象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给他打马赛克; ②拍摄特写的尽量拍到人物的正面,不要随便给人物“截肢”;
③拍摄不要出现无主题、无中心、模糊的照片。
第五篇: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剖析(本站推荐)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
1/13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13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13 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13 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13 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13 紧凑式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13 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13 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13 九宫格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
小品式构图。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
11/13 向心式构图。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12/13
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13/13 对分式构图。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题材。
三招摄影构图的小技巧 让菜鸟变高手
摄影构图的画面设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图的均衡美。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以下的体会:一把椅子倾斜了给人产生不稳定的感觉,担心坐下去会摔跤。而大多庄重、尊严的东西又是很对称的,比如古代宫殿门口的石狮子,给人以尊严和雄伟,它是成双存在的,给人以对称美的感觉。因此,摄影作品的画面均衡,在构图时十分重要。
1、对称和均衡在画面中的运用
对称,象征一种高度整齐的程度。比如蝴蝶,它的形体和翅翼花纹的对称美,一直为人们所欣赏。在摄影作品中对称的画面也常可见到,特别在舞台摄影中用的较多。但大多数摄影作品,在构图中都不是追求一半对一半的对称,而是刻意于画面的视觉均衡。
因为在摄影的构图中,绝对的对称会给人一种静止的,拘谨的和单调的感觉,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为多。过多的运用对称会使人感到呆板,缺乏活力。而均衡是为了打破较呆板的局面,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均衡的范围包括构图中形象的对比,人与人,人与物,大与小,动与静 明与暗,高与低,虚与实等的对比。结构的均衡是指画面中各部分的景物要有呼应,有对照,达到平衡和稳定。画面结构的均衡,除了大小、轻重以外,还包括明暗、线条、空间、影调……等均衡的作用。
2、构图中的主次关系
拍摄生活照片,主要是以人物为主,因此在设计画面时要注意主体和陪体的关系,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人物与背景的关系。一幅照片如果只有主体而无陪衬,画面就会显得呆板而无变化,但陪体不能喧宾夺主;主体在画面上必须显著突出,要弃繁就简,必要时可改变拍摄位置和角度,或是搬动不必要的东西,以达到画面简洁,突出主体。有些人物照片被杂乱的背景所淹没,主体的人物被挤到一边,这是很遗憾的事。在照片画面的主次关系
上可以掌握以下两点: ·如果遇到杂乱的背景,可以采取放大光圈的办法,让后面的背景模糊不清,以突出主体。
·选择适宜的角度进行拍摄,避开杂乱的背景,可以使人物的形象突出。
3、构图中“黄金分割”的运用
所谓“黄金分割”,也就是“黄金比例 ”A:B=B:A+B,将之运用于美术和摄影的构图中往往提5:8的比率来表示,对于实用,尤其是摄影的构图来说,已经是足够准确了。在具体的摄影构图中,可将其应用于情节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大小对比等。
黄金分割的作用:
·1.处理好画面的稳定感:稳定在摄影作品中一般指景物的水平线、垂直线是否正确。
·2.处理好画面的空白:空白指画面上的空间,一般在拍摄动体照片时,必须注意运动方向的前方要留有一定的空白,这样有助于加强运动的空间感。在人物拍摄时,人物视线的前方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样就不会留下阻碍的感觉。·3.调整视觉重点的位置:照片上最能吸引人的那一部分,就是视觉中心。若要突出主体形象,就要安排在视觉中心的位置上。
摄影技巧视频剪辑资料
同样也是经验的积累。下面是无数摄影师的经验汇聚而成的十二条最经典、最实用的摄影技巧,将其熟记于心,将帮助你应对很多难以掌控的拍摄场景,推荐收藏。
1.阳光十六法则(Sunny 16 Rule)
阳光十六法则
“阳光十六法则”是在没有测光表时,正确估算日光下曝光数值的方法,所以这条法则只有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合使用。将光圈设为F/16,快门与ISO同步,或者略快。如,ISO设为100时,快门应该设为1/100秒(1/125秒)。所以,根据这个法则,在海滩上摄影时,应该使用F/22光圈,在多云时应使用F/11光圈。
2.月光11、8和5.6法则(Moony 11,8and 5.6 Rules)
月光法则
如果你想拍摄月亮,那么这里有一条很好的法则。快门与ISO同步的时候,拍摄满月用F11光圈,弦月的时候用F8光圈,新月则使用F5.6光圈。
3.相机抖动法则(Camera Shake Rule)
当你手持相机拍摄时,快门的速度不能小于镜头焦距的倒数。如果快门速度越慢,那么拍摄抖动时就越可能降低锐度。如果用50mm焦距的话,快门就要达到1/60秒以上为宜,只有当环境实在昏暗时,用闪光灯、脚架或者把相机放在硬物上防止抖动。
灰板法则(Anatomical Gray Card)
18%灰板
18%中灰版
随身携带18%中灰板是拍摄的利器。可是如果身上没有灰度板怎么办呢?可以将手掌摊开面向阳光,对手掌进行测光,然后加一档曝光。
5.景深法则(Depth of Field Rules)
景深原理:后景深是前景深的2倍
后景深是前景深的2倍
当被摄物体比较深的时候,应该对焦点选择在景深的前1/3处,因为这样,对焦点后的景深是之前的2倍。各种光圈和焦段组合都可以使用这个法则。记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离被摄物体越远,景深就越大。
6.数码冲印尺寸法则(Largest Digital Print Rule)
如果你想把你的作品打印成大尺寸的照片时,照片的尺寸不能大于数码图片的长宽像素各除以200,如果你对作品要求很高,那么至少得除以250。
7.曝光法则(Exposure Rules)
在处理数码照片时,最普遍的法则是保证高光区曝光准确,低光区随他去。可是当处理负片,特别是彩色负片的时候,你最好增曝一档。
8.快速闪光输出法则(Quick Flash-fill Rule)
当你的相机不能自动输出控制的闪光灯时,将闪光灯的感光度设为胶卷的二倍。如果对主体测光,机身选择光圈整档,闪光灯设为同样的光圈。这样,照片的阴影区会比主体的亮度低一档。
9.闪光距离法则(Flash Range Rule)
这个法则很简单:距离乘以2,感光度乘以4。例如,你的闪光灯在ISO100时,有效距离为20米。如果你想使闪光灯的距离达到40米时,则需要提高感光度到ISO400。
10.像素翻倍法则(Megapixel Multiplier Rule)
如果你想使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增倍,那么很简单,就是要像素翻两番。
11.捕捉动态法则(Action-stopping Rule)
动态法则
这条法则是根据角度与速度的经验公式而来的。如果物体沿着镜头的轴线运动你能够用1/125的快门捕捉下,那么它追至于镜头轴线的运动能用1/500秒捕捉下来。也就是说,如果物体沿镜头轴线称45度运动,只需要1/250的快门速度。
12.日落法则(Sunset Rule)
日落法则
拍摄落日时,要对落日上部测光,但是不能让太阳出现在你的取景器中。如果想让日落看上去比实际晚一小时,可以在曝光补偿中减1。
相机测光模式
大多数的数码相机或传统傻瓜相机,大多数都具备这几种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中央局部测光、点测光以及评价测光。这几种测光方式基本可以应付目前所有的拍摄,但是在影楼以及一些专业场合或者广告拍摄,摄影师依旧依赖测光表的数值来进行拍摄。
一、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或简称:
测光中央平均测光是采用最多的一种测光模式,几乎所有的相机生产厂商都将中央平均测光作为相机默认的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主要是考虑到一般摄影者习惯将拍摄主体也就是需要准确曝光的东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间,所以这部分拍摄内容是最重要的。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官元件会将相机的整体测光值有机的分开,中央部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助作用。经过相机的处理器对这两格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得到拍摄的相机测光数据。例如尼康的相机采用的就是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尼康相机的中央部分测光占据整个测光比例的75%(这个比例各家品牌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他非中央部分逐渐延伸至边缘的测光数据占据了25%的比例。在大多数拍摄情况下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非常实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测光模式,但是如果您需要拍摄的主体不在画面的中央或者是在逆光条件下拍摄,中央重点测光就不适用了。
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传统测光方式,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视画面中央约2/3的位置,对周围也予于某些程度的考虑。对于习惯使用中央重点测光的摄影者,用这种方式测光比使用多区评价测光方式更加容易控制效果。
适用拍摄用途:个人旅游照片,特殊风景照片等。
二、中央部分测光(或称:局部测光)
中央部分测光和中央平均测光是两种不同的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是以中央区域为主其他区域为辅助的测光方式,而中央部分测光则是只对画面中央的一块区域进行测光,测光范围大约是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二进行测光。中央部分测光模式是适合一些光线比较复杂的场景,此时需要得到更准确的曝光,采用中央部分测光可以得到拍摄主体准确曝光的照片。中央部分测光可针对一些特殊的恶劣的拍摄环境应用,能更加确保相机处理器计算出画面中央主要表现对象部分所需要的曝光量。在舞台、演出、逆光等场景中这种模式最为合适,不过由于分割测光(矩阵测光)模式的兴起,这种模式现在已经逐渐较少在相机中出现了。而佳能是坚持采用中央部分测光(局部测光)的厂商,一直到最新推出的EOS 30V胶片相机以及EOS 20D数码单反相机中都设计了9%区域范围的局部测光,这可以让没有点测光功能的相机在拍摄一些光线复杂条件下的画面时减小光线对主体的影响。
局部测光方式是对画面的某一局部进行测光。当被摄主体与背景有着强烈明暗反差,而且被摄主体所占画面的比例不大时,运用这种测光方式最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局部测光比第一二种测光方式准确,又不象点测光方式那样由于测光点太狭小需要一定测光经验才不容易失误。
适用拍摄用途:特定条件下需要准确的测光,测光范围比点测光更大时。
三、点测光(SPOT)
中央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虽然可以充分的表现整个画面的光线反应,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需要精准的小范围物体曝光准确时,中央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就不那么好使了,即使是中央部分测光(局部测光)有时范围也有些大。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之处,一些厂商研发出此种点(SPOT)测光模式来避免光线复杂条件下或逆光状态下环境光源对主体测光的影响;点测光的范围是以观景窗中央的一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大多数点测相机的测光区域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相机根据这个较窄区域测得的光线,作为曝光依据。这是一种相当准确的测光方式,但对于新手来说,却不那么好掌握,怎样去区别一个测光点,变成了一个需要学习的技巧,错误的测光点所拍出来的画面不是过曝就是欠曝,造成严重的曝光误差。由于点测光的技巧,还可以用在日益盛行的数字相机微距拍摄时大放光彩上,这样可以让微距部分曝光更加准确。
因此喜爱微距拍摄者必须尽力学好这种测光方式,初步可以选则画面中的中间小区域来作为测光基准点。点测光在人像拍摄时也是一个好武器,可以准确的对人物局部(例如脸部、甚至是眼睛)进行准确的曝光。
测光
点测光只对很小的区域准确测光,区域外景物的明暗对测光无影响,所以测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对远处特定的小区域测光。掌握这种测光方式一是要求摄影者对所使用相机的点测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选定反射率为18%左右的测光点,或能对高于或低于18%反射率的测光点凭经验作出曝光补偿。点测方式主要供专业摄影师或对摄影技术很了解的人使用。点测方式使用不当会添乱。
适用拍摄用途:舞台摄影,个人艺术照,新闻特写照片等。
四、评价测光(或称分割测光)
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测光方式是一种比较新的测光技术,出现时间不超过20年,最早由尼康(Nikon)公司率先开发这种独特的分割测光方式。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测光方式与中央重点测光最大的不同就是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将取景画面分割为若干个测光区域,每个区域独立测光后在整体整合加权计算出一个整体的曝光值。最开始推出的评价测光(或称分割测光)一般分割数比较少,例如尼康是将测光区域分割为八个部分,各自独立测光后通过相机的中央处理器以及内建数据饨蟹治鲇胝希庵植夤夥绞皆谀持忠庖迳侠此荡俳巳远嗷姆⒄埂D壳靶鲁龅哪峥迪嗷蠖嗖捎昧?56区域测光功能,佳能、美能达、宾德等品牌的相机也都有类似的测光模式设计,区别仅在于测光区域分布或者分析算法不同。例如佳能顶级机器上设计的21区域TTL测光准确并且快速,这不仅仅依赖于相机本身的硬件性能,还和相机的处理能力以及数据分析算法关系紧密。
多区评价测光是目前最先进的智能化测光方式,是模拟人脑对拍摄时经常遇到的均匀或不均匀光照情况的一种判断,即使对测光不熟悉的人,用这种方式一般也能够得到曝光比较准确的片子。这种模式更加适合于大场景的照片,例如风景、团体合影等等,在拍摄光源比较正、光照比较均匀的场景时效果最好,目前已经成为许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最常用的测光方式。
适用拍摄用途:团体照片,家庭合影,一般的风景照片等。
上面介绍了测光的原理以及几种常见的测光方式,希望能给大家在实际拍摄中带来帮助,不过实际拍摄中受到物体色彩、各种光源以及自然界的光影都会影响到相机的测光精度。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曝光补偿?正补偿还是负补偿,这些都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经验来判断。多拍片,多看片,多理解,希望大家都能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
实用单反摄影入门知识
光圈的作用: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
快门的作用:
快门是相机上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时间的一种装置,快门是镜头前阻挡光线进来的装置。
光圈与快门的关系:
快门与光圈配合,共同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让感光胶片正确曝光。
镜头的光圈只能起到控制感光胶片曝光量的部分作用,不开启快门,光线则不能照射到感光胶片,快门的开启和关闭控制着感光胶片曝光所经历的时间。所以,快门和光圈一起构成感光胶片正确曝光的两个关键因素。
为了得到清晰而真实的影像,曝光一定要准确,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都会降低影像的质量。在正常的照明条件下,无论是用高速快门配以大光圈,或用慢速快门配以小光圈,感光胶片得到的曝光量是一样的,即开大一级光圈并提高一级快门速度,感光胶片上获得的曝光量是不变的
注意:尽管不同的曝光组合曝光量相等,其拍摄的造型效果却迥然不同。摄影是一门造型艺术,不仅在技术上要求达到曝光正确,而且在艺术上也要求达到一定水平。调定快门速度和光圈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拍摄纪念照片时,常把快门速度定在1/125s,因为它较快,照相机不易抖动,可保证画面的清晰,设定完速度后再根据曝光组合调定相应光圈的大小。再例如,摄影时为了突出主体可以采取获得小景深的方法,让背景虚化,这时候需要采用f/ 2.8光圈或f/ 2光圈,设定完光圈后再根据曝光组合调定相应的快门速度。有的时候,光圈和快门都很重要,就要二者都兼顾,选用中等的光圈及快门速度,如1/125s、f/ 8。
拍摄技巧:
1、拍静止的小东西的特写,如花、鸟、虫:
用Av档,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
光线好的话,iso100,光线不好的话,iso最好400以内。
2、拍人:
基本都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使用Av档!光线好,iso100,光线不好,iso400以内。
运动中的人使用追拍,体现运动感(详见下面的运动物体的拍摄)!
3、拍景:
Av档,使用适当的光圈,f8以上吧,焦距随便,但是,一般广角端都有畸变,酌情使用。
4、拍夜景:
上三脚架,Av档,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星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减少按快门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机震;并用背带上的那个方盖子,盖住取景器,以免杂光从后面进入影响画质;iso200以内,尽量使曝光时间加长,这样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
例如拍一个广场,人来人往,可以使用很小的光圈f20左右,iso100,这样,曝光时间就会很长,那么,走动的人影,不会留在照片上!广场将会很干净!
5、拍烟花:
使用快门线,B快门,可以拍出多烟花重叠的效果!
6、拍运行的东西:
光线好的情况:Av档,光圈大小酌情处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浅景深的效果; 想拍很有动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档,快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会出很动感的效果!
光线不好的情况:只能酌情处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7、拍流水或喷泉:
使用Tv档,1/50左右的快门速度,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如果使用太快的快门,喷泉拍出来就都是不连续的水滴了!
8、夜间人像留影:
上三脚架,调节白平衡,自动或自定义白平衡;iso100-400;Av档,光圈f8左右,使用慢速同步闪光,后帘闪光模式;此时,闪光灯会闪两次,按下快门闪一次,曝光结束前会再闪一次,所以在闪两次前,人不要离开。
这样拍出来可以使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很漂亮,不至于背景曝光不足而过暗。Av光圈优先技巧: 1.不管拍啥.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门,不然别开最大光圈拍。
2.拍风景请尽量使用F8~F11的光圈。
3.拍人物及静物特写可使用最大光圈缩1~2级之光圈。4.安全快门请尽量控制在焦距倒数以上.广角端快门也要在以上比较保险.若快门不足请提高光圈或ISO。
测光方式:
1.测光不要对着天空,不要对着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间值。
1/30秒2.依照你拍的题材,善用测光模式(权衡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
3.若遇到测光抓不准的时候,请用AE lock 对身边灰色的东西曝光锁定后再来拍摄。
4.尽量别对白色或黑色物体测光,不然就请记得黑要减EV、白要加EV。
EV 即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小型数码相机大多通过菜单来调节曝光补偿
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门,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最终效果图差不多的图片,对焦,曝光一切启动。这个时候的曝光,正是最终图片的曝光度。图片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差,要强制进行曝光补偿,不过有的时候,拍摄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即浏览画面,此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明暗程度,不会再有出入。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则要重新拍摄,强制进行曝光补偿。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 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
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由于相机的快门时间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并非总是能达到2EV的调整范围,因此曝光补偿也不是万能的,在过于暗的环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时要考虑配合闪光灯或增加相机的ISO感光灵敏度来提高画面亮度。
一般的说,景物亮度对比越小,曝光越准确,反之则偏差加大。相机的档次有高有低,档次高的,测光就比较准确,低的则偏差也会加大。如果是传统相机,胶卷的宽容度是比较大的,曝光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有大问题,但是数码相机的CCD宽容度就比较小,轻微的曝光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体的效果。
总而言之,曝光补偿的调节是经验加上对颜色的敏锐度所决定的,用户一定要多比较不同曝光补偿下的图片质量,清晰度、还原度和噪点的大小,才能拍出最好的图片。注:
一般人们所说的光圈是指光圈孔径,和F数值成反比,光圈(孔径)越大,景深越小。Av--光圈优先自动曝光。Tv--快门优先自动曝光。P—程序控制自动曝光。
M—手动控制曝光。AUTO—全自动曝光。AE-自动曝光
AF-自动对焦
AF-S--和SAF应该一样,是单次自动对焦相对的是连续自动对焦。
MAF-监控AF,这个模式可以缩短对焦所需的时间。相机在快门按钮按下一半之前就会调整焦点,让您以调整好的焦点进行构图。将快门按钮按下一半,而且af 锁定完成时,焦点会被锁定。
EV-曝光值,通常在进行曝光补偿时会用到这个术语。
ISO-感光度,感光度每差一档,相当于光圈或者快门相应的一档曝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