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摄影构图体会
[摄影构图体会](1)黑白灰
无论彩色片还是单色片,都具有层次,(黑白灰),在色彩中一般红色紫色
深蓝明度低,感觉重,黄色浅绿等色明度高,感觉轻.有些片子感觉沉闷,就是层次没拉 开!一张片,要有一处“白”来透气,要有一处“黑”来点睛.(2)点、线、面
一张片子,不管内容多么复杂或简单,它内在的构图要素还是点线面.点线面是相对的,小的面可称为点,宽的线也可称为面.一张片,不能全是点,那就叫一地 芝麻!不能全是线,那是斑马!不能全是面,那叫有眼无神.最好点线面都具备,线与线最 好不要垂直相交.(那有种机械感)我们并不是追求点线面为目的,说穿了,点线面,就是在讲究画面内容形状的处理,避免 形状的雷同.通常,天空,地面,水面,房屋顶墙壁等可以称为面;路,树干,水纹,建筑物的边等可以称 为线;远处的人,近景中的几片叶,小的窗户,灯,云朵等,可称为点.(3)光线
光线---色彩之母,没有好的光线,一切景物都是死的!很多朋友容易忽视这一点.比 如有一位青岛朋友拍的教堂,看得出花了功夫,长焦广角都用上了,但说实话,效果一般, 还属于生活照,到此为一游,为什么?就是不注意选择光线,我们平时看电影,一看到下 雨刮风就会想到一场悲剧要上演,特别是一些香港电影中,在一些紧张情节的用光上, 简直夸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比如晚上毒品交易,一条长街道,街道尽头一盏巨大的 蓝色背景灯,一人影或一线车从背景中出来,长焦,有用军用望远镜看的那种感觉,有时 为营造效果,还得放一些烟雾,在一些衔接镜头的处理上,也很夸张,嘎---的一声,车停, 门开,一双铮亮的皮鞋,逆光,长长的脚影.还有,仓库的排气扇不停的转,一道道的光 影.这些用光的表现手法虽然粗俗,但这是最好的教材料.(4)透视
透视---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还包括:近高远低,近长远短,近实远虚,近处色彩 鲜艳,远处色彩变淡变浅变灰,摄影构图体会。
透视---是表现空间感的有力手段!通常广角透视夸张,空间、立体感得到强化;长 焦则压缩透视,前后物体贴得紧,空间感不强。(我们有时也把这种强列的透视变 化称为视觉冲击力,但不是全部)(5)色彩
色彩--不仅仅指颜色,还是一种感受,一种比较,一种心理,一种修养。
可以这样分类:明度,纯度,色相,对比色,调和色,冷色,暖色,环境色,光源光,补色,视神经,色彩的联想,色彩的重量。太多了,讲不完,讲几条主要的。色彩的联想:
红色代表激情,精力充足,残暴。
蓝色:高贵,冷淡,伤感,忧郁,沉静,孺弱。黄色:天真,活泼,明朗。绿色:希望,和平。
紫色:高贵,高雅,不稳定,神经质。橙色:热情,外向,低档。
白色:(和黑色一样,严格的说不算颜色)纯洁,做作。黑色:死亡,消极、神秘。视神经: 举个例子,眼睛盯着一张红纸一段时间,红纸移开,眼前会出现一片绿色,为什么?视神经的调节现象。
补色:就是最相反的颜色(教科书上说的是色轮中对立的颜色)与人的感受有关,比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冷色:青、蓝、紫等象征冰和海水的颜色。暖色:红、橙、黄等象征火焰的颜色。
对比色:色相上差别大的颜色:红与蓝,蓝与黄,橙与绿,白与黑。
(调和色-类似色-龄近色):色相,明度上比较接近的颜色:红与紫,蓝与紫,黄与橙,黄与绿,绿与蓝,黄与白,橙与红。光源光:主要指光源的冷暖。环境色:色彩与色彩间的相互影响。以一个放在窗台上的红苹果为例:阴天,光源色是冷的,苹果的受光部可能变为带冷色的品红,背光部可能受环境色的影响而呈带暖灰的大红、蘸红色;晴天,则相反,所以说色彩不是孤立的固有色,而是受光源、环境影响的复合色!色彩的轻重:色彩有重量:红、蓝、黑、深紫、深绿属重量级;黄、粉红,浅绿,淡紫属轻量级。
---我认为最要注意的是色彩的轻重、冷暖协调。(6)质感与视觉心理
质感、视觉心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放在一起讲算了:)--人的眼睛对什么亮度最舒适? 好像还没有谁研究过,不过肯定不是纯白或纯黑!就像我们的房子室内装修一样,我们现在一般不会用纯白色来涂墙壁,那样太刺眼,不柔和,心得体会《摄影构图体会》。--人的眼睛对什么色比较舒适? 有人马上会说:我喜欢蓝色、我喜欢红色。这只是性格决定对色彩的偏向。先把它放一边。我想,太灰,太纯的颜色对人的眼睛都不合适。整体而言,浅灰色是令人舒服的,但有时也需要有对比,比如说你喜欢吃牛肉,但不能餐餐吃牛肉:)你喜欢红玫瑰,但又讨厌到处都是玫瑰红。当然,有人喜欢强烈对比,喜欢刺激,喜欢红衣服绿背景,这。这。有点俗:)人的眼睛还有一些不喜欢:不喜欢抬头看太阳,不喜欢某些时候的逆光,不喜欢太光滑,太人造的东西。(说到质感上来了)质感--人的手也好,眼睛也好,都喜欢触摸令人愉快的东西,这可能就是质感吧。大自然中的一些东西,如水、石头,原木、沙滩,以及一些人造的东西,如丝绸、麻料、打火机、斑泊的旧墙,婴儿的脸。总是令人愉快的。是它们的质地使人愉快,没有社会原因,就象男人爱女人,是天性。(7)摄影的特征
我不能理解一些老玩家玩大型机器,好像很懂套路,什么区域曝光了,什么解像力了,什么颗粒了(职业需要的例外),那不是摄影,那只是玩过程,他们与工匠没区别!那么,摄影是什么呢?--我们应该跳出这个圈子,横向比较:
摄影、绘画、雕塑、电影电视、都是一门视觉艺术,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摄影的特点应该可以理解为,时间、空间、瞬间,(有人干脆说是瞬间的艺术)这是摄影的灵魂!
摄影作品---应该具有一种味道,一种照片味。(这里面应该包含一些元素:颗粒感、质感、瞬间的凝固。)有些人---对摄影走进了种种误区,就是把根本的目的忘了,而把一些技术手段当成了最终目的!比如,以单纯追求层次细节为美(那些玩大型机的最讲究这个了),以追求景物本身的美为美(千里迢迢出门,就算拍回了几张精致的明信片又怎么样?);比如以追求光线氛围为美;以追求质感为美;还有的干脆以各种焦段带来新鲜的视觉感受为美。这些都是脯助手段,是一盘菜中放的调料。
如果有人说:这片拍得好啊,像一幅水墨画。那么这不是一张很成功的照片。如果有人说:这画画得好啊,像一张照片。那也肯定不是一幅好画。
画有画的味:画画讲究笔触,讲究过程,讲究写意,讲究似是而非。特别是写意国画。我在想,时代在发展,相机的功能也在逐步变化,从一种非常严肃的记录工具,变为一种。一种创作工具吧。就像绘画,由最初的留影写实功能变为纯艺术,因为相机的出现,使最高明的画家也比不上最低劣的相机。而摄像机|电影电视的出现,使相机的作用又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相机可能介于绘画、摄像之间,这个位不好定。
有些人喜欢拍组照,一些大师们评片时总喜欢说:不错,如果拍成一个系列可能更好。我不这么认为,这是过份强调了相机的功能,拍组照,还不如拍电影记录片,因为电影更适合。单张、经典---正是摄影的魅力。(传世作品中,组照比例点极少。)(8)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画面中一个点与周边块面的关系。
我们平常说的黄金比,即0。618的比例,大约处在1/3的位置上,据说是从维纳斯雕塑中发现这一美的规律,不是说处在这个点上的东西就美,而是指处于这个点上,整体就协调,很舒服。数字1-10中,7是最有品位的,因为它正处于黄金比上:))有人认为黄金比是小儿科,用多了,就时不时玩一把正中的、对称的“破常规”构图,这很肤浅!最近我在想,黄金比绝不仅仅是把人或物体安排在画面1/3处这么简单!绝不是一条线中某个点的位置!--它是全方位的,立体、综合之比。它包括:
1、一条线上某个点的比例:---*--这根线可以是纵向的。
2、面与面之间的比例;
3、黑、白、灰之间的比例;
4、色调冷暖、色块颜色之间的比例;
5、光线明暗之比例;
6、。(没想好)我们见过高手下围棋,开局第一颗棋子落上去,嘿嘿,那是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气象万千,讲究的就是一个比例与精确啊。
一张照片,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如此。画面关键性的“点”的位置,起到了对整个画面的分割和分配作用!画国画的人最讲究这一点了,一笔下来,落在什么位置,对画面空间的分配起到什么作用,需要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并不是为画什么而画什么,实际上是在经营空间,而这个空间不能雷同。所以国画中的技法中常说什么:“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知白守黑”等等,其实都是指如何避免块面的雷同。
不厌其烦,再举些例子:拍一个物体,假设背景是纯的,如果这个主体在正中间,那么不是指这个位置不好,而是指这个物体四周空白的面积大小相同,不美!移动一下物体,周围空间面积大小便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我所说的画面中一个点与周边块面的关系。
不管拍什么,都可以把画面中的一切具象物体看成是一个点,一块面,一根线,(空白也是如此)这时候,你就达到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了(这可不是最高境界):)
第二篇:摄影构图教案
摄影构图
教学目标:
1、掌握摄影画面构图的特点。
2、理解色彩、线条、光线对画面的影响。
3、培养摄影视觉。
教学重点: 1.掌握摄摄构图中的多样统一、均衡、对比、疏与密的基本规律。
2.处理好画面中主体与陪体的关系。不同的拍摄角度、空间的分配、色彩及线条的选择。
教学难点: 1.不同的光质、光位、光型的运用。
2.了解光比变化对画面影调和反差的影响。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型,演示和讲解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 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 教师导入新课。
二、结合课件和相机实物操作进行讲解。
第一节 拍摄点与画面变化 第二节 稳定、空白与三分法 第三节 画幅与虚实 第四节 前景与背景 第五节 色调与影调 第六节 线条与质感 第七节 光线与造型效果 第八节 摄影视觉
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回顾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四.练习实践 1.布置课后文字习题。
问题:
1、不同的摄距、方向、高度会带来画面效果的什么变化?
2、画面稳定、空白和三分法的内涵是指什么?
3、画幅在构图中有什么作用?
4、虚实结合的构图有什么功效?如何摄取虚实结合的效果?
5、怎样选择前景?怎样处理背景?
6、色调与影调的含义各是什么?
7、怎样运用色调?怎样运用影调?怎样运用线条?
8、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是什么?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9、摄影用光的造型目的是什么?
10、怎样表现质感?
11、什么叫摄影视觉?怎样培养摄影视觉?
2.课后学生动手拍摄,下一节课评析讲解。
第三篇:摄影构图心得
摄影构图技巧
提到摄影,可能大多数朋友都会认为:就是选一处景色美的地方,人往镜头前一站,按下快门不就OK了吗!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看完这篇日志,很有可能会颠覆你的这一观点。
前 言: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师”随处可见,我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吧。内行戏称我们这些业余“摄影师”是:一个傻瓜(一点摄影知识都不懂),拿着傻瓜相机(全自动相机),照镜头前面的傻瓜(傻傻地站在镜头前面)。
我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准备当摄影师,我和我的相机也拍不出什么“艺术”来,只是不想让人笑话我是“老外”。我写这个系列的日志更不是想当什么“老师”,这对我没吸引力,就当成我的学习笔记,把学习所得与朋友们分享、交流吧。如果你是“高人”,期待您的指点!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菜鸟的最爱:拍摄的主体(人物)站在画面正中,景物不知放到哪儿好,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结果是,过于中心的构图,只会让画面变得缺乏层次感和变化,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得到的是构图呆板、毫无生气和美感。
“黄金分割”与“三分法则”
“黄金分割”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简单的说就是将摄影主体放在位于画面大约三分之一处,让人觉得画面和谐充满美感。“黄金分割法”又称“三分法则”,“三分法则”就是将整个画面在横、竖方向各用两条直线分割成等份的三部分,我们将拍摄的主体放置在任意一条直线或直线的交点上这样比较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拍摄时可直接调出相机的“井”字辅助线,将拍摄主体放在4个交叉点上,这样画面立刻就活了起来。
游船在画面中心画面整体显得十分呆板 游船放到画面偏左1/3的位置后效果变协调了
对于对焦点位于中心的相机,可以先对准拍摄主体半按快门对焦,然后重新构图,过程要注意不要松开,要保持半按快门状态,并且不能前后移动相机和变焦。
常见的几种构图方法
下面的这些构图方法你可要记住喔,当你拿起相机的时候,构图设想应该在你心中了。
摄影构图要点
不同画幅的形式的构图
画幅的形式主要有横幅面、竖幅面,一般采用横画幅拍摄躺着、坐着的人物;竖画幅拍摄站立着的人物等。不过你可千万要记住,这不是一寸不变的定律,只是在较多情况下是这样的。
光圈F8 曝光时间1/160s 焦距 55mm 采用横幅形式构图,画面容纳了更多的视觉元素
用简洁的背景突出主体
对于人像摄影来说,人物是人像照片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画面内容的中心,而且是画面结构的中心,其他景物都要围绕它形成一个整体。所以说,在画面中摄影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突出人物。
对于初学者,突出人物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寻找一个比较简单干净的背景。比如一面白墙、一片绿草地等诸如此类既干净又不复杂的背景,这样摄影者只需把精力放在人物身上,不用担心因处理不好人物和背景的关系而导致照片失败的问题。
另外,摄影者要注意,眼神对于人像摄影尤其是半身人像特写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尝试着把人物眼睛部分放在画面显著的横向1/3线位置,这样不仅可以突出画面主体,而且构图也比较得当、和谐。
光圈F4.8 曝光时间1/125s 焦距58mm 感光度800 线条感较强的背景,更加凸现模特修长的身材
用虚化的背景突出主体
如果想进一步突出人物主体,初学者还可以考虑利用虚化背景的方法来突出人物。这种虚化背景的方法,同样可以排除杂乱的背景对人物主体的干扰。利用中长焦镜头不仅能够更真实地表现人物,还可以实现完美的虚化效果。如果环境对于人物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可以对其进行较深度的虚化;如果需要交代一定的环境因素,但同时又不希望其影响到人物主体,那么可以进行适度的虚化(虚化背景的方法以后再讲),达到两者的统一即可。
光圈F3.5 曝光时间1/125s 焦距90mm 感光度160
长焦镜头具有虚化背景和突出人物主体的效果
光圈 F2.5曝光时间 1/200s焦距 135mm感光度 100背景虚化得当,既不影响画面中的人物主体,同时又交代了环境因素
人物、景物的合理搭配
如果人物和背景搭配不当,就会出现人物头顶着树、柱子等物体或者肩部长出树枝等不正确的构图形式。这就需要摄影者注意,当人物主体背后有高大的树木或者是高塔等背景时,要考虑让人物主体稍微移下一点,避免作为背景的树木和人物重叠。当然,也可以对背景稍加柔化,使人物更加突出。
光圈F13 曝光时间1/100s 焦距85mm 在环境人物拍摄过程中,要避免人物和树木等背景重叠
把握好人物肢体的取舍位置
初学者还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拍摄半身人像时,把握不好人物肢体的取舍位置,经常会出现断臂、拦腰截断的画面。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要注意,当从取景器里取景时,不要从人物的关节处切割。也就是说,不要让景框的底部从肘部、腰部或者膝盖处切割,景框的两边也不要从手腕或者肘部切割。如果必须要从手臂或者腿部剪切,也应尽量跳过关节处。
光圈F4 曝光时间1/160s 焦距135mm 拍摄大半身人像时,可以在膝盖以上或者以下部分进行切割
人物和景物的关系
景物的选择以及人物和景物合理的搭配是旅游人像摄影的关键所在。每到一处地方,都有当地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即使是一些小城市也都有它一定的风景特色。这就要求摄影者要把被摄人物恰当地安排在这种独特的风景中,这样,照片就成为“到此一游”最有利的证明,不然就和在家里照没两样。我就看到过一些人在鸟巢的钢架下拍照,真有点盲人摸象的味道。
在拍摄过程中,摄影者要注意人物和景物的构图搭配问题。在拍摄旅游照片时,经常会出现两种问题:一种是人物位置不当,即把景物给遮挡住了;另一种情况就是过多表现景物而造成人物不明显(人物太小,不仔细看还找不到)。所以,在拍摄人景结合的照片时,被摄者所站的位置是很重要的。旅游人像摄影的主体是人,景点只能作为背景,但又是典型和有意义的背景,并要保持它的完整性。
主体的人物要在整个照片中至少占据五分之一以上,因为我们拍摄的的人像照片,若人物占据比列过小,会导致整张照片中的风景变得喧宾夺主 , 这点初学拍摄人像的爱好者特别要注意。一般情况下,在旅游人像摄影中,景点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二,而人物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一。
人物的位置最常见的构图是将人物放在照片的中间,不过现在最为流行的人物放置位置是在整张照片的黄金分格点上,也就是在画面左或右的三分之一处,这样看起来会
使得照片变得更加自然,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当然,由于广角和标准镜头能够更好的摄取和表现景物和人的关系,所以使用较为广泛。天然风景虽然宽广浩大,但其每个细部也并不一定都需要进入画面,因此拍摄时,应当选拍一些典型的细节或局部,使画面更富有艺术的魅力。对于局部的刻画和描写,长焦镜头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长焦镜头对背景的虚化效果,同样可以给人不一样的美感。
有一点要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倾斜一般要朝向照片中央,向外倾斜会给人带来一种外八字的别扭感觉。当然如果你故意要表现某种风格是属于特殊情况,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喜好来进行拍摄
光圈F5.6 曝光时间1/500s 焦距55mm 广角镜头的选取,不仅使人物得以充分表现,同时对环境的交待也恰到好处
没有距离的友谊
同朋友外出游玩,无非是想拥有更多在一起的时间,其间总免不了合影留念。此时,即使没有什么壮观或者美丽的景象,只要能通过镜头表现出朋友的亲密无间,就已经足够了。对于朋友间的生活照,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以自然、随意的方式表现。比如说,尽量鼓励他们做一些可爱的动作、有意思的鬼脸,等等,要避免被摄人物做一些模式化的动作或者表情。
当然,摄影者还可以对人物进行抓拍。主体在没有意识到被拍摄的情况下,其表现是最自然的。摄影者要眼疾手快,趁其不备,在低声耳语或者追逐打闹的情况下,快速抓拍一些精彩的画面。
亲密朋友间的低声耳语
被摄人物无拘无束的面对镜头,给人更真实的感觉
合理构图 塑造稳定感
树林背景和人物的脸部形成了平行结构。结果不能突出人物的脸部表情。另外,画面下侧多余空间的比例也过大。红线标记的水平线向右倾斜,整体上表现了不稳和沉闷感,该图是典型的取景失败的实例。
失败的取景
塑造了稳定感。就如红线所分割的区域,画面的分配基本一致。照片把广阔的蓝天作为了主背景,而脚底的黄色草坪与人物的高度又接近,这使得整体上突出了色彩的搭配及画面等份分割的效果。
较佳的取景
避免透视现象,拍好建筑物
拍摄建筑首先要避免透视现象,就必须保持拍摄主体建筑的水平,在使用广角镜头的时候尽量避免仰拍和俯拍,否则建筑物在画面中就会向中央或四周倾斜(把镜头朝上仰拍,建筑物会向里倾斜,镜头向下俯拍,建筑物会向外倾斜。这是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造成的)。
(站得离天安门城楼较近,又想把红旗拍进去,只好把相机向上仰拍,结果两边的建筑向里倾斜。同时拍摄主体天安门城楼也不水平,建筑物倾斜得厉害,这也是特别要避免的。)
如果环境允许的话,最好选择较远的位置,用中焦距的镜头进行拍摄(站远一点,然后通过变焦把拍摄主体拉近,不过雨雾天画面可能会灰朦朦的),这样就能够完全避免透视现象。
如果光线与建筑物正面成45度角的时候,明暗对比鲜明,立体感强,很容易把建筑物本身的气质表现出来。
适当加入一些视觉元素,让大场景不再单调
对于大场景,如大海、湖面、草原、沙漠,拍摄者都会运用大量广角视觉。但是风景拍摄也有讲究,如果只拍摄海面、沙丘,颜色就显得比较单调一点。
如果在画面中容纳一些其他的景物、色彩、脚印和人物,哪怕是远远的,也能起到色彩的搭配,会别有一番味道。所以摄影是很自我的东西,有很多需要自己去体会。
构图评析
Story.1
场景与人像的搭配,可以组合出千变万化的意象与结果,在构图上,有时,看似没有章法,但其实,还是有一些原则可以遵循。
在 Part #1 中,我们先看看人像摄影上最常犯的小缺失。
1.【错误示范】:这张人带景的影像中,建物支柱的线条明显地位于人物头部的上方,这种情况,就犹如外拍时,在人物的头上拍出树枝、树干一般,显得较为怪异。
此外,图 1 人物视线的空间似乎仍然留的太少。
2.【构图改进】:只要稍稍调整拍摄的角度,避开建物支柱的线条,并且将相机的框景范围往右带,留出更多的视线范围即可解决上述的问题。
Story.2
在拍摄人像时,多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是相当重要的,面对同一个场景,我们可以多思索以何角度拍摄,最能达成画面的张力与趣味。
在 Part #2 中,我们来看看人像摄影不同拍摄角度的影响。
1.【错误示范】:画面不稳定-由于墙面的线条,造成成画面的不安定感。
2.【错误示范】:改进画面不稳定,但是构图平常-这是最常用的平行拍摄,虽然已改进上图的画面不安定感,但是构图显得过于平常。
3.【构图改进】:稍调整拍摄的角度,我们尝试由模特儿的上方进行拍摄,这样子拍,是不是比上述 2 图,还要活泼多了!
Story.3
在叙事、纪实或是有故事情节的人像摄影中,我们常会以人带景的方式,来表现人物所在的场景、时空、环境。这个时候,人是画面中的一个元素,如何去框取适当的人与景,呈现更佳的意像,变成一个构图时重要的思维。
在 Part #3 中,我们来看看框景范围的影响。
1.【错误示范】:强调人物,这是一般人最常框取的范围,这个影像的场景表现不够明显,有叙事的成份,但是时空、环境表现不佳。
2.【错误示范】:再多一点框取范围,但框取了后面的景致,很明显地,并没有为影像带来多大的意义,而且反而变的更杂乱。
3.【构图改进】:再调整框取的范围,这张影像就将月台、铁道的延伸感表现出来了!
在上一个「摄影构图的改进」单元中,我们谈到,人是画面中的一个元素,如何去框取适当的人与景,呈现更佳的意像,是构图时重要的思维。
基本上,单元 #3 在改变框景范围时,想的是如何让让场景有旷远、层次的感觉,并且诉说人物所在的场景。
更进一步,如果是要表现影像背后的含意,诉说影像的主题时,在框取影像时,便会有不同的着眼点。
Story.4
下面是一幅取景非常失败的例子。这张照片问题在于地平线过高,MM有一种要掉进水里的感觉,画面失去平衡。
下面这张取景非常成功,让地平线消失在相片1/3--1/2处,看起来非常协调,不会让人感觉MM要从相片里掉出来或陷进去的感觉(所以摄影的时候,决不要把地平线摆出相片1/3--1/2以外。)
Story.5
像这张,主体人物被嘈杂的背景严重干扰。
这张很好地和跑龙套的拉开距离,突出了MM的PP。但是,地平线是斜的,同时也提醒MM们摆POSE的时候是把头斜过来,不是要你们把身子斜过来。
经典摄影构图赏析
精美的照片#1(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美国 俄亥俄 都柏林
摄影重点:自然所创作的美丽风景和人们美丽的生活姿态共同构成了画面
● 视平角。(Full-shot)17mm
在色彩的配置上下了较大的功夫。水平布置蓝天后增加了稳定感,湖水安排在画面的左侧三分法横线上。加上构成斜线的绿草地又衬托人物的活动,形成了童话中所描绘
的画面。
精美的照片#2(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美国 俄亥俄 都柏林
摄影重点:自然所创作的美丽风景和人们美丽的生活姿态共同构成了画面。视平角。(Full-shot)17mm
● 视平角。(Full-Shot)17mm
蓝天和绿色草地占据画面的3/5,在画面的右侧以斜线布置了异国风情住宅。此外,为了增添画面的活力,在左侧安排了孩子和母亲,并利用人物衣服的颜色进一步调和了色彩。总之,妈妈和孩子可爱的动作与清透的背景相互协调后形成了洁净、温暖的摄影作品。
精美的照片#3(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仁川 月亮公园 Sudoguksan博物馆
摄影重点:把两个可爱的小女孩融入到蓝天背景中。低角。(Full-shot)18mm
● Canon EOS 300D, 1/640s, F3.5, ISO 100, 18mm
作者去了一趟仁川东区的Sudoguksan 博物馆。该博物馆重现了能够勾起老一辈人的回忆的月亮村原貌。恰好碰到的蓝天非常美丽,这使作者想到为孩子们创作出回忆的一页。蓝天为背景,以低角拍摄了穿着不同衣服的两个孩子的侧身,画面的下侧以线条为
主安排了博物馆建筑,并布局大幅蓝天后,表现出清爽感。此外,把孩子安排到右下侧的三分法交点和画面的中心上,增强了画面的稳定感。
精美的照片 #4(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仁川 国际机场
摄影重点:摄影意图在于表现时间和空间效果。高角。(Full-shot)23mm
● FinePix S3Pro, 1/125s, F3.3, ISO 800, 23mm
该照片以高角纵向抓拍了钟塔下的孩子。留出红色标记的区域及钟表后侧的空间等大幅背景,加上孩子对时间的迫切感,表达出这个孩子的剩余时间和已流逝时间之间的界线。
精美的照片 #7(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铁原 原野
摄影重点:画面同时取景蓝天、手持秋英花的女人、衣服色彩以及黄色原野,有意夸大表现浓浓的秋意。低角(Waist-shot)。10~20mm
● Canon EOS 30D, 1/400s, F10.0, ISO 400, 11mm
为了创作出独特的作品,摄影的重点放在了画面布局上。该照片的构图较为复杂。摄影时利用了低角和广角镜头的扭曲现象。即,从人物的下侧仰视拍摄,就可形成较强的扭曲效果,而此时就要使用广角镜头。斜线表现动感的人物和风中飘逸的头发为主,再结合蓝天、金黄色原野以及秋英花,散发出更加浓烈的秋天的气息。
精美的照片 #8(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铁原原野 白菜秧苗
摄影重点:以广角取景蓝天和白菜地里务农的人们。广角镜头(Full-shot)。10~20mm
● Canon EOS 30D, 1/400s, F8.0, ISO 100, 10mm
以低角拍摄了忙于秧苗的农民的运动形态。摄影的主体为老奶奶的活动,因此采用了最适合的斜线构图,得到了还算成功的摄影作品。
精美的照片 #9(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春川市西面新梅里
摄影重点:以低角拍摄了孩子们戏水的场景,通过捕捉溅起的水滴,为画面赋予了生机。
● Canon EOS 1D Mark II N, 1/400s, F11.0, ISO 200, 12mm
平凡的视平角很难创作出独特的作品。苦思了画面布局后,干脆跳进水里选择了低角。以蓝天和水面、表情为中心的布局,表现了孩子们生机勃勃的活动感。红色标记的背景线以及孩子们的分布线均选择了
精美的照片 #10(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春川市昭阳路2街开发区
摄影重点:强调了月亮村的风景和孩子们的笑容。低角。70~200mm
● Canon EOS 1D Mark II N, 1/320s, F3.2, ISO 320, 155mm
拍摄了雨天在胡同里拉着手一起打着伞的孩子们。比起表现孩子们矮小个子的摄影角度,坐着的低角摄影更能突出孩子们生动活泼的姿态。为了表现开发区这样的空间效果,特意包含了红色标记所示的旧建筑,利用画面下侧的积水提示了运动方向。
第四篇:摄影构图提高篇教案
摄影构图---构图决定一切
学习目标:
通过实例介绍,了解怎么寻找线条,合理运用图片中的线条可以使画面更具美感 ;善于发现和利用对比进行构图,及开放的构图观念 摄影构图第一招:
寻找线条
线条是摄影构图中随处可见,合理运用图片中的线条可以使画面更具美感
1、直线
直线比较规整、严谨。常用于表现建筑的高大、景物的纵深。形成强烈的透视效果。
2、弧线
弧线即有直线的规整、对称,又具曲线的柔美,是一种刚柔并剂的线条。
3、曲线
曲线极具柔美,题材极为广泛,表现山路,曲径通幽。表现河流,蜿蜒曲折。表现山峦,跌宕起伏……
4、折线:上右图
折线是多条直线的组合,常有出人意料的表现效果。
5、不规则线条
看似不规则、散乱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却能达到一种诗情画意的效果。
6、线条的配合使用
更为常见的是多种线条组合式构图,对比强烈,形成视觉冲击。
(1)折线与弧线的配合(2)直线与曲线的配合
3)直线与弧线的配合----------
上右图(4)同种线条的交错
7、线条的重复与打破重复
(1)重复的线条能形成一种节奏和韵律,但要注意线条的变化,单一的音符是令人烦躁的,变化的音符才能构成优美的音乐。
(2)在重复的线条中掺入元素,如同打破重复的节奏,使人为之一振。
摄影构图第二招:对比法
对比是摄影构图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生活中,强烈反差的作品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练就“摄眼”的第一步,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对比进行构图。
1、虚与实
虚与实的对比是一种常用对比法,通过“虚”来突出“实”。
图
1、利用单反相机加中长焦镜头和大光圈很容易营造出虚实
图
2、利用慢速度拍摄,人物、香火的“虚”与周边场景的“实”形成反差,图
3、巧用“虚”的阴影与“实”的建筑形成对比,会让观者在作品上停留更长的时间
图
4、大雾中背景的“虚”与前景的“实”的对比,增加了作品的神秘感。
2、疏与密
图
5、拍摄花丛或其它小物体时,如果适当地分成两个或多个区间,通过区间内数量的多少进行对比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
图
6、茂密的树叶与树下宽广的空间形成对比,真是“密不透风,疏可走马”。
图
7、围成一圈的稠密观众与中间的表演人物形成对比,哪怕这个人在画面中所占的位置很小,但却很容易吸引视线朝向“中心人物
3、刚与柔
图
8、刚与柔的对比方法常用于女性摄影,采用坚硬的铁轨做背景就是为了更好的反衬女性的柔美。
图
9、冰冷、坚固的墙体,使得画面中心的人体显得更加柔弱和无助。
图
10、从钢铁的逢隙中生长出来的绿叶,显示出生命的顽强。
4、冷与暖
生活中,冷与暖是指温度不同,在人们的印象中,红、粉、橙这些颜色给人以火热、温暖的感觉,而蓝、紫、青这些颜色给人以冰冷的感觉。
图
11、朝霞与晚霞极为瑰丽,常与湛蓝的天空混合在一起,画面往往赏心悦目,所以摄影爱好者比一般人要勤快,常出没出早晚,寻找转瞬即逝的美丽。
图
12、深蓝天空与闪电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人间的灯火给保留了一丝暖意,似乎告诉人们,这里还有一个安全的港湾。
图
13、很多人在下雪时只注意到了雪的美丽、纯洁,很兴奋的拍了一通,结果大部分不是曝光不足就是曝光过度。如果注意冷暖结合,就能拍出迷人的画面。
图
14、朝阳刚好照射到庙宇上,阳光照耀下的房子与前方处于暗处冰冷的雪形成强烈的反差。估计这时大家都更想到有阳光的地方去晒晒太阳吧!
图
15、谁说水火不容,当火山的岩浆流入冰冷的海水中时,形成了令人惊叹的大自然景观。
5、动与静 图
16、行进中的军乐队与笔直站立的指挥形成了一幅绝佳的动与静的组合。
图
17、原本是一副静止的美丽风光,由于骑手的加入,使得画面活了起来。
图
18、如果画面中只有城堡,就显得更加单调,城堡在水中流动的倒影,为这张作品增色不少。
6、明与暗
图
19、在浓重阴影下的树林前,处于亮处的小屋显得特别抢眼。上右图 图20、矮的房子虽然在前方,但却处在暗处,后方的亮处的高楼更显雄伟。
图
21、国画讲究留白,这副云雾中的黄山,被云雾遮挡的地方象画面中的留白,时隐时现的山峰如浓重笔墨进行渲染,好一副国画写意山水图,留白处还给作者留下题款的好地方。
7、大与小
图
22、原本我们并不觉得脚趾有多大,当将一只蚂蚁放在脚趾尖上,强烈的反差不由得使我们重新观察一次自己的指头。
图
23、荷塘中虽然没有鲜艳的荷花,两簇不同大小的荷叶却似乎昭示着这里很快就会充满盎然生机。图
24、父与子,一大一小,使画面充满生活情趣。
8、左与右
图
25、列队中的女兵,大家的目光都朝向前方(画面的左方),而一名朝向画面右方的女兵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大家都会想,这是为什么呢?)
9、时尚与落后
图
26、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并没有放弃对时尚的追求,小女孩身穿艳丽的服装,在枯草堆上的认真地表演,仿佛自已就是专业模特置身于T形台上,这样的作品怎能不叫人眼前一亮,充满感动。
10、热闹与凄凉
图
27、在政府门前正热闹非凡,狮子在鞭炮的硝烟中舞动,一派节日气氛,佝偻着身子,背负着大包小包,拄着拐杖的老人正好走过门前,强烈的对比仿佛画外还有很多的故事要述说。
摄影构图第三招:
对摄影构图观念大解放比法
1、绘画中的留白
概念解释:国画中的留白是一种构图艺术,在图中某些地方需要留出空白,不能用颜色填满整张图,以此增加图画整体的美观和意境。在摄影中,将国画中的留白的概念引入,同样适用。但这种留白的概念在摄影中其实相当于“做减法”。因为摄影艺术在意境中与绘画是共通的。不能老是把画面堆砌得满满的,留下一些空白,留下一些联想,这也是摄影中追求意境的一种有效的手法。
优缺点分析 :我们在拍摄风景时,时常会留有很多空白,而并非将所有景物都框在取景框里。留出的空白不仅让画面显得大气,而且更让画面具有感染力和联想力。
在拍摄时,要把握好主体对象的位置。因内容少,空间大,主体的位置就显得举足轻重。放得不理想,就会影响整张画面的效果。
2、意境(言外之意与言内之意)
在绘画中,意境是非常重要的。绘画时常使用简单的视觉形象来象征一种寓意和心情。而这种意境的使用,在摄影中也非常适用。特别是在东方,传统的东方文化一直以含蓄为特征,寄情于景。所以在摄影中,很多摄影爱好者也喜爱寄情于照片中。
一支梅花横挑画面,寓意纯洁,又显孤芳自赏。
而此图的两个弯枝飘摇在沙漠中,显得孤独,但又坚挺和刚强。
3、从完整性构图到非完整性构图
过去,人们都习惯在画面上把一切东西都表现出来,追求完整。被拍摄事物要尽可能清楚,面面俱到。所以传统的摄影尤其是人物摄影,基本上都是:被摄者的发型、五官、饰物、着装一览无余;在构图上多数都是拍摄人物完整的正面或者3/4 的侧面。不过,这种完整性构图时常被打破,大量有个性的不完整构图作品的出现,使我们突然发现不完整构图的影像更具有魅力,完整构图并非是不容破坏的定律,传统观念需要转变。
TIPS: 这种半张脸的构图方法还应用于以下的条件:被摄对象是斜视或者一只眼睛 是盲的。这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解决之道。
不完整构图之优势一——“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在摄影中其实就是通过取景来进行取舍。此画面中的男士,其实整体的画面效果并非最理想,但进行不完整构图时,他那原本比较平淡的肖相,突然产生巨大的魅力。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被摄者的面庞,选择你认为最能表达她/他的精神的那一侧来拍摄,这就是“扬长避短”。
不完整构图之优势二——实现对观者的“心理号召”
一张摄影作品,若是某个部分突然消失,必然会对观者的视觉心理产生召唤。我们会千万百计地凭借经验去补充那些缺欠的部分,根据部分去猜测整体。此图中的女性左半边脸的缺失,并没有破坏画面,相反它的不完整,正好唤醒人们的视觉记忆和想象力。
不完整构图优势之三——选择重点
拍一张照片如同写一篇文章,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观点独到。这样的文章不仅能吸引读者,还能引起思考和共鸣,如果是“流水账”只会让人觉得乏味。所以,拍照需要进行取舍。将自己最想要表现的部分提炼、拍摄,将另一半不需要的部分剔除,这些就能取得一幅更具有个性,更加夺人眼球、与众不同的影像。
此图中舞蹈演员的拍摄采用了非完整性构图,目的是突出演员的双眼,来强调她的精神世界。若是不通过蓝丝巾的遮挡,那么人物的眼睛将不再成为主体,而重点将移位。 不完整构图优势之四——将形象引到画面以外
不完整构图同时还能显示出一种开放性,它将形象引伸到画面以外,它迫使我们从画面走向更广阔的想象世界甚至现实生活,这时候你会发现原来的封闭世界已经被打破。
经验总结:
不完整构图的召唤性满足了我们辐射想象的心理需求,它的挑战性又满足了我们寻求视觉的心理需求。因此这样的艺术作品,往往会产生更良久的艺术魅力。
4、构图大解放——从封闭式构图到开放式构图的转变
摄影表现方式的进步,以及观众对画面审美思维的转变,使得摄影构图方式不再局限于封闭式构图,人们对画面的审美思维逐渐向开放式思维转变。封闭式构图造成的“画幅局限”也由于开放式构图,得以突破,这对摄影构图学来说是一个重大进步。
概念提示
开放式构图在安排画面上的形象元素时,着重于向画面外部的冲击力,强调画面内外的联系。在表现形式上,常常是画面上的人物视线和行为以及他们的落点都在画面之外,这就暗示了他们与画面外的某些事物有着呼应和联系。正是因为这种因素,才导致人们对画面的联想和想象。
开放式构图的特点:
1.均衡与严谨不再成为画面的主导,而原来画面内的形像元素也不再要求完整,那些有意排斥更能完整地说明画面的表达可以被提倡,观众透过那些不确定因素,来获得更大的想像空间。
2.有意使画面的四个角中的内容都变得不完整,尤其是部分近景、特写,都对其进行大胆切割,被裁掉部分就自然成为悬念。
3.画面的构图上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似乎是随时随地没有准备的一次快门,画面上会显得杂乱无章,但具有现场的真实感。对于这样随意性很大的画面,观众对画面中呈现的内容会产生信任感,虽然不精美但更真实,所以开放式构图适合于表现动作、情节、生活场景为主题村内容,尤其在新闻摄影、纪实摄影中更能发挥其长处。
封闭式构图的摄影作品要有完整性、均衡性,而且所表现的内容只限于画面之内。
开放式构图之适用摄影体裁
开放式构图与封闭式构图相反,在画面中并非展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而是某些元素或者是被切割掉一部分,也或者有完整的形象,但其运动状态或某种指向有向画外发展的趋势,让人产生对画外的联想,也就是说画里画外发生了某种微妙的联系,人们看到的不止是作品方寸大小的画面,而是在头脑中产生了更大更广的画面。可以这么说,封闭式构图注重的是画内的完整表达,而开放式构图则是在画内增添了无形的画外信息。这种构图观念很适合用于人文纪实类的题材中,或者一些带有故事情节和现场感的生活小品等。因为它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拍摄的思维可以放得更开更广,这是一种打破常规打破均衡的构图方式,往往可以得到耐人寻味的效果。
TIPS:
摄影的本质就是有创造性地去“记录”,如何推陈出新,突破旧有的传统的构图模式,以期达到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进而增强画面带给读者的感染力,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探讨,而开放式的构图方式,为我们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5、构图大解放——用光来摄影
光在摄影中的作用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问到这个问题时,似乎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用光的技术,在我们很多的摄影教材中,绝大部分涉及的也就是如何获得准确的曝光量这样技术性的问题。实际上,我这里要强调的是,运用光线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手段,如何来构图画面,使画面获得在普通视觉下难以获得的一种画面。这种画面往往也只有通过镜头才能表现出来。
用光来突出重点是摄影构图学中的重点: 人们的视觉生理注定人们永远会首先关注到画面中的最亮区域。
暗影里有什么?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人大踏步闯入亮处?我们不知道。你可以给这幅照片作出多种解释,或许它只是人类生存状况的一种写照。生活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当中有些人只作为观察者,而有些人却勇往直前。中图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看取景器,就要先看光线,观察光线的效果和体验光线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光来突出重点内容,也可以通过光影,直接表现艺术感。光在摄影中,可以是要表现的主体,也可以是辅助内容,更是艺术画面必不可少的元素。
右图 光是摄影中的主题内容,亦是摄影构图学的主体
有一种摄影,直接就是用光作画。其实就是将相机设置成慢门,用长时间曝光,来表现光留下的轨迹。此时,光在画面中所形成的形体(曲线)就是画面的主体内容,而如何创造光的曲线,成为摄影的重点。
运用特殊的光影,也会创造出神秘的画面
一般来说,选择合适角度,利用光的透射,以点测光来确定曝光值。光线的方向决定了画面的“表现”,它决定了高光和阴影的分布。
例图中的两幅作品,摄影师用点测光的方式决定曝光。虽然牺牲了画面暗部的细节,却巧妙地将观看者的目光集中到窗户和窗下墙壁上的投影上,而这正是本作品的主题所在。另外由于摄影师用点测光方式决定曝光,使窗户和投影的曝光非常准确,层次分明,而光线在墙上的投影也曾加了作品了立体感。
本作品中,摄影师用长焦镜头拍摄羊群,虽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羊的神态,但画面却比较平淡并且略显杂乱
同样是拍摄羊群的作品。这里,摄影师改用广角镜头拍摄,将羊群在阳光下投在道路上的影子纳入画面,使画面顿时生动起来。拉长的影子使画面有了空间感,而且由于广角的运用,朝镜头方向发散分布的影子也从视觉上加强了羊群中羊的数目让人觉得羊很多。另外影子也强调了羊群的方向性,使画面富有动感。可见将光影融入画面,作为画面的因素,会取得意向不到的效果。
点测光:(Spot metering)拍摄光影时,较为理想的测光模式为点测光。点测光的测光范围是取景器画面中央占整个画面约2%~3% 的面积。点测光基本上不受测光区域外其他景物亮度的影响,因此,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点测光对被摄体或背景的各个区域进行检测。点测光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
摄影师用点测光的方式拍摄了这幅作品,使亮部的墙面细节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而四周的暗部由于曝光不足形成了很浓的阴影。摄影师巧妙地运用这些阴影进行框架式构图,把观看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画面的主题上。
和前面一幅作品一样,摄影师用点测光拍摄了这张照片,两道阴影中的倾斜的古老木门,使画面意味深长。
第五篇:平面构成与摄影构图课件
平面构成的概念与学习目的
(摄影篇)
平面构成是80年代后在中国美术及设计类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平面构成是三大构成中最具普遍意义的一门基础课。
平面构成是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在二维平面上按照一定的构成美学原理进行创造性组合,是研究构成形态的学问,它既要具体研究点线面的形状、大小、位置、黑白灰关系,形态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构成画面的节奏、韵律、对比、机理等构成美学规律。
平面构成的来源,主要是三个,俄国的构成主义1917、荷兰的风格派1917-1931、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运动1918、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1919.构图的两个原则(1)完整
要求画面饱满、舒适,形象完整、主题突出。一些考生往往容易把物体对象画的太大或太小;过于集中或过于松散。都不能给人以美感,失去了构图的意义。(2)变化统一
变化统一是构图的手段。构图的美学原则主要是既要有对比和变化,又要能和谐统一,最忌呆板、平均、完全对称及无对比关系的画面,因为这将令人感到非常乏味和沉闷。画面如果有聚散疏密和主次对比,有内在的接合及非等量的面积和形状的左右平衡,就会产生生动、多变、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懂得这一规则,会使我们的构图千变万化,并展现其特有的魅力。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造型元素
二。点
点的最大作用是凝聚视线,多点 可创造生动感。大家多多注意。1。点的视觉特性
点: 单一点具有集中凝固视线作用,容易形成视觉中心。多点会有生动感,如果大小也不同,就具有一些个性了。点的连续会产生节奏,韵律和方向,疏密的点阵会产生空间感。
网站设计门面设计婚纱摄影广告摄影标识设计电视广告片广告公司室内设计 2。点的构成方法
1)等间隔 2)规律间隔 3)不规律间隔 4)点的线化 5)点的面化 三 线
线可以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这点应用很广,大家多多注意。
画面工整感、速度感也是靠线形来表现的。优雅的形往往是曲线形的。1。线的特性 线:垂直线阳刚有升降感,水平线静止、安定,斜线飞跃、积极,曲线间接优雅动感,曲折线不安定,粗线稳重、前进感,细线锐利、纤弱、后退、速度感。2。线的构成
包装印刷标牌设计设计签名影视广告片影视创作包装袋设计SEO优化产品摄影几何曲线工整冷淡。自由曲线 自由 有个性。四 面 1。面的分类
1)积极的面: 点、线 移动、放大产生的面 2)消极的面: 点、线 密集、环绕产生的面 其他分类方法: 1)几何形面 2)非几何形面 2。面的分割
这就是在做构成练习了。
五 图与底关系
图:简单说,就是你要表现的物体,处于画面前方 底:就是背景、处于画面后方。
海报设计建筑摄影SI设计标徽设计注册公司网页设计名片设计动画培训生动的作品肯定是图、底分明的,这样才有层次。
当然也有矛盾图形,比如 太极图,无法分辨图与底,一般来说要求图底分明,当然也可以利用图底来创作有个性的作品。六 基本形与骨架
基本形就是构成图案的最基本的要素,基本型间的关系: 分离、接触、覆盖、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
骨架就是如坐标一样的dd,用来吧感性的想法理性化。做图案先画骨架来作图可以搞的很工整,推荐。
七平面构成的表现手段
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立体空间、肌理、韵律。
平面构成的特点
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但是它反映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性。平面构成在构成中采取数量的等级增长、位置的远近聚散、方向的正反转折等变化,在结构上整体或局部地运用重复、渐变、变异、放射、密集等方法分解组合,构成有组织、有秩序的运动。平面构成就是通过这种视觉语言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产生影响,比如紧张、松弛、平静、刺激、喜悦、痛苦、茫然等等。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到视觉语言中的构成来传达作品的特征!
平面构成的分类
依据构成的原理,任何形态都可以进行构成。构成对象的形态主要有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自然形态的构成是通过对形象整体或者是局部的分割、组合、排列,重新构成一个新图形。抽象形态的构成是以抽象的几何形象为基础的构成,即以点、线、面等构成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排列。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探讨形式美法则,几乎是艺术学科共通的话题。形式美是美的事物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而视觉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狭义地说,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类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及其有规律组合所具有的美。
变化与统一的辩证关系是一切艺术都必须遵循的规律与原则。变化是指将性质不同的东西并置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活泼、生动、丰富的特征。统一则是将性质不同的、相近的或者相同的东西,按照一定的意念秩序并置在一起,造成一种同存和谐、严肃、稳定的趋势感觉,而过分地追求又易流于单调死板。
因此,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乱中求整”“平中求奇”,是一切艺术形式美所遵循的基本法则。条理与反复
按照一定的有序规律组织成有条理的装饰性图形,表现出一种整齐美和节奏美。比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重复构成装饰等。二方连续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的内容,这一艺术形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二方连续是由一个单独纹样(一个纹样 或两三个纹样相组合为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而形成的纹样。二方连续纹样是指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产生优美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横式或纵式的带状纹样.亦称花边纹样。设计时要仔细推敲单位纹样中形象的穿插、大小错落、简繁对比、色彩呼应及连接点处的再加工。二方连续纹样广泛用于建筑、书籍装帧、包装带、服饰边缘、装饰间隔等,如下图:
四方连续是由一个纹样或几个纹样组成一个单位,向四周重复地连续和延伸扩展而成的图案形式,四方连续的常见排法有梯形连续、菱形连续和四切(方形)连续等。印花布、壁纸等图案常用此组织法。
四方连续纹样是指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所产生的纹样。这种纹样节奏均匀,韵律统一,整体感强。设计时要注意单位纹样之间连接后不能出现太大的空隙,以免影响大面积连续延伸的装饰效果。四方连续纹样广泛应用在纺织面料、室内装饰材料、包装纸等上面。
对称与平衡
对称,通常是说一件特体的上下,或是左右一样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对称。常见的内容有红双喜、门、酒瓶等。平衡,是指一件不对称的事物,通过其它的元素的影响使之能趋于平衡看起来不会向一边倾斜,并非实际重量的均衡关系,而是根据图像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材质的不同而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常见的内容有键盘、窗花等。通常事物都是不对称的。关于对称的东西很多,很多类的东西都有对称的一面,比如我我们的四方大桌子、门窗这些大多都是对称的。
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反映矛盾的两种状态。
对比:物象的形有大小、方圆、曲直、长短、粗细、凸凹等等的对比。物象的质有光滑、粗糙,黑与白等等对比。
物象的感觉有动与静、刚与柔、活泼与严肃、虚与实等等的对比。调和:调和就是统一,与对比相辅相成。
左图中点、线、面的对比,黑与白的对比调和把握的非常好; 右图中方与圆的对比、黑与白的对比调和也表现的也不错。所谓对比产生美,这种手法在设计运用中非常常见。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规律性的重复。节奏在音乐中被定义为“互相连接的音,所经时间的秩序”,在造型艺术中则被认为是反复的形态和构造。在图案中将图形按照等距格式反复排列,作空间位置的伸展,如连续的线、断续的面等,就会产生节奏。韵律是节奏的变化形式。它变节奏的等距间隔为几何级数的变化间隔,赋予重复的音节或图形以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规律变化,就会产生优美的律动感。
节奏与韵律往往互相依存,互为因果。韵律在节奏基础上丰富,节奏是在韵律基础上的发展。一般认为节奏带有一定程度的机械美,而韵律又在节奏变化中产生无穷的情趣,如植物枝叶的对生、轮生、互生,各种物象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疏到密,不仅体现了节奏变化的伸展,也是韵律关系在物象变化中的升华。
[next]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点、线、面
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设计中使用形象作为激发人们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视觉语言,它是一切视觉艺术与商业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1.点的构成 在空间中放置一点,会使人产生集中的注意力。把点置于空间的正中心,它保持着平静的安定感,既单纯又引人注目。如果把点放置于中心偏上的位置,重心上移,在不稳定中产生了动感。如果把点置于空间上方的角落,则产生强烈的不安定感。在实际的设计中,居中的构图、左下方重心和右下方重心构图比较合理,当然也要具体根据设计对象的不同而定,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由于点的位置、距离、大小上的不同,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不一样。画面的运动感、远近感、层次感也是需要不断调整元素之间的位置、大小、远近等关系来完成。
上图画面中点的构成就达到了很好的引导视觉流程和突出主题的作用。2.线的构成
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线的不同状态给人的视觉印象也各有不同。直线产生的印象是速度感、紧张感,此外还寓意着直率、锐气、现代、简洁、成熟、稳重等男性化特征。曲线给人营造的视觉感觉则是柔软、优雅、轻快等女性化特征。在设计中的运用也比较广泛,当然在设计中并不是把线条生硬地照搬上去就OK了,而是解构成线条的形态,或者说在整体的设计中应该塑造一种有线的“印象”。
曲线型线条在商业设计中运用的相当广泛。
作品中方形的图像和粗细有别、错落有致的线条很好的营造了一种简洁现代的风格。
左上角的标志采用简略的线条和明了的色块准确地传达了企业信息。
《时尚先生》的封面中,LOGO的设计和文字的选择,加之色彩和版式的有效整合,使得封面男人味十足。我们可以设想,面(色块)是由很多线条组成的,LOGO中三角形的设计便是由3根斜直线条组成的,“全球最佳设计展”字样属于粗黑体,文字的边、角设计都成方形,我们也可以设想这是很多直线组构而成的色块。封面看似没有一根线条,实则其中暗藏玄机。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不能只看表面,应该从更深的层次去分析对象和元素,并且要善于解构元素和整合元素。3.面的构成
点生线、线成面。意思就是说面是由线构成的,线则是由点构成的。几何学里是这样定义面的含意的:面是线移动的轨迹。相信很多朋友应该可以理解这一点。点扩大成面,密集也能成面;线转移成面,加宽也能成面。点、线、面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的界限是相对的。比如,你在50楼往下看地面行走的人,那这个时候我们就定义为点;如果你在15楼看地面上躺着的人,那我们就定义为线了;如果你在地面面面对着那个人,那他就定义为面了。是点、是线、是面,要看具体的视觉环境了,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是相对的!
上图就是点线面构成在现代商业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不管是在标志设计中,还是在海报设计、广告设计、画册设计、V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等等设计中,点线面构成的运用非常多,标志设计中结合企业特征提炼点线面元素显得非常有艺术感;画册设计中,运用点线面来辅助版式设计;在V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中运用点线面优化企业视觉形象。[next] 第四节:平面构成之重复构成 一.什么是重复构成 相同或近似的形态连续地、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叫做重复。重复构成就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图形或者说是在设计作品中呈现出和谐统一、富有整体感的视觉效果。重复构成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如建筑物中整齐排列的窗子、室内的壁纸图案、地面的瓷砖、纺织面料中的图案、军事阅兵中的方队等等。这些重复的结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整体,使人感觉到井然有序、和谐统一、节奏感强。同时采用重复的构成形式使形象(单个样式、图案、元素)反复出现,也具有加强对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的作用。
重复构成在生活中很常见,瓷砖、纺织面料图案等等
重复构成可以作为标志、标识、符号等设计的一种设计手法。特别是在标志设计中,作品尽显精炼、干脆、有力。
之所以拿出很多案例给大家欣赏是为了让大家脑海中形成重复构成这么一个概念。当然,重复构成的方式很多,比如大小、方向、位置、肌理、正负等等。这些方式都是需要各位准设计师们去细心观察、思考、领悟、总结,如果你善于细心观察形象和思考问题,相信你也同样具备做一名设计师的潜力!第五节:平面构成之近似构成
近几年的国际、国内的广告类和设计类大赛上的获奖作品设计手法多半是采用近似构成的设计手法,并且屡试不爽,这种设计手法值得各位设计师们好好研究一下。在我们的身边,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形状是不多见的,但近似的形状却很多。像树上的叶子、网块状的田野、石头、“各行各业”的动物等等,在形状上都有近似的性质。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它是在统一中富有变化的效果。同形异构法
同形异构是指外形相同、内部结构不同的造型方法。比如外形和大小相同,但是内部的指针及结构不一样的手表;外形相同,但是内部结构不同的键盘等等。
异形同构法
正好和同形异构相反,即外形不同,但是内部结构相同、一致。
毛笔字讲究神韵,设计师很巧妙地把设计作品的内部结构和毛笔字的神韵洒脱融合起来。
外形看似造型各异、各具情态的骏马,内部结构却如此一致。
这则系列海报属于哪种构成方式呢?设计师想表达什么呢?
上面是获奖的3幅万科地产系列广告,你知道这是属于哪种构成方式吗? 异形异构法
异形异构属于差异性很大、关联性较小的一类构成方式(设计手法)。其外形和内部机构都不同,但是内在的意趣和艺术表现形式就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