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摄影构图之点线面》教学设计
《摄影构图之点、线、面》教学设计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的特点,着重知识点的归纳、图片赏析以及学生作品指导而进行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摄影能力。
一、教学环境 1.3.课题:《摄影构图之点、线、面》2.授课对象:美术系《美术与摄影》课程同学 课时:1 课时4.课型:新授
5.教具:多媒体教室+教学挂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摄影中“构图的基本骨架”、“点的象征与表现”、“线的结构与内涵”、“面的形式与多样”、“点线面交织”的知识点;如何通过点线面的构图去丰富摄影的内涵。
2)通过欣赏优秀作品,感受摄影者如何通过掌握“点线面”的律动去丰富摄影的内涵,使得画面充满灵气。
3)掌握构图技法,通过实践提升技能。2.能力目标:
1)掌握摄影构图的技巧;通过构图展现作品思想的能力; 2)提高学生摄影的技巧以及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点线面”构图的特点,特别是“点”的构图方法“黄金分割点”的判断、“三分法”以及适用的拍摄图片类型。
2.难点:让学生掌握摄影构图的技巧,在拍摄时如何通过“三分法”的构图使得画面充满内涵与灵气。
五、教学方法
(1)分散知识点,降低难度
(2)利用分析实例的方法,应用启发性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析学生作业.总结学生作业问题
2、向名师学习,欣赏优秀作品,总结优秀构图的特征。
3、对比一组图片感受下构图的魅力:
4、提问学生,让学生感受构图的魅力
5、小结: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旨在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比较两幅主题相同的图片,感受摄影构图的重要性,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正课内容。
(二)正课内容:分别讲解“点、线、面 1.点的象征与内涵
1)展示图片,说明摄影中以“点”构图的特点
2)分析实例,说明“主体点”摄影构图与“陪体点”摄影构图的特点;讲解例图 3)实现方法:
1.提问学生:怎么实现,“主体点”和“陪体点”的拍摄
2.小结实现方法:确定主题看是否是“展现生命力”或者“突出主体”;学习使用“三分法”来实现完善构图。
2.线的结构与表现
线条在画面中具有的作用,利用线条,是提高摄影构图的有效方式。以“线”为主的构图,主要方式。小结拍摄实现方法: 3.面的形式与多样,拍摄实现方法:
4.点线面的交织
总结:摄影构图,就是要追求其三者交织得自然、合理、适度;没有生硬感。拍摄实现方法:
学生分析图片:(说明图片如何实现点线面构图;这样构图有什么独特点,实现方法,教师总结)
(三)课后小结与练习,完成任务(学生拍摄“我眼中最美丽的校园”)
1.小结:
通过本次课,我们了解到优秀的摄影源于拍摄的良好构图;通过点线面互相呼应,使得平淡无奇的画面变得妙趣横生,构图决定着画面生命力的存亡。希望大家将今天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今后的摄影中。
2.练习:学生拍摄“我眼中最美丽的校园”
请大家完成五幅摄影作品,要求将校园生活中的场景拍摄成具有“水平线”构图的画面;能够说出图片的涵义。例如,下图所示:
分组协作:学生4人一组在学校进行拍摄
老师对学生构图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
(四)作品讲评与分析,提升能力
第二篇:商品摄影——摄影构图教学设计
商品摄影——《摄影构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
本课适用于新课程标准下中职一年级学生,教材选用浙江摄影出版社《网店商品摄影从入门到精通》3.2.1节,1课时。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应掌握摄影器材的选用和摄影技法的使用,了解摄影用光和摄影布光流程,具备一定的摄影基础。
二、教学环境
本节课应在具有商品摄影棚拍功能的实验室或具有大屏幕投影仪的多功能室上课。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发言的现场事件进行有效讲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努力创设师生之间的互动场景,使学生在讨论中协作学习,在发言中共享成果。
三、教学模式
本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中下等水平的学生,设问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并在课后留有探究性问题,以供优生提高。教案采用任务驱动下研究性学习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任务”鼓励学生以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方法寻找“感觉”,并加以归纳、推理。通过各个任务精心创设多个课堂教学小高潮,逐层推进讲授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中的语句格式及其功能。本节课是在教师设问、讲解和学生分析、讨论、发言等基础上进行的。教师讲解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引导学生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课堂现场发生的事件,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当学生的讨论发言偏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时,要机智处理。
四、教学目标
摄影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构图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个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欣赏照片,怎样拍出好照片。
五、重点难点关键点
如何把注意力吸引到被摄主体身上是这个专题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它关系到一张照片是否主题突出。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在当今科技高度时代,数码化是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使得摄影操作更方便快捷,数码摄影成为老百姓们喜好的一种形式。然而,面对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谁都想拍摄出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构图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拍摄主题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摄影构图。
比较:两幅作品在构图形式美方面有什么相同或不相同,为什么?
2、构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要求
构图在西方是造型艺术的术语,它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把构图称为“章法”或“布局”,也就是说,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构图的基本要求是丰富、简练、有表现力。应该力求使整个画面干净,避免多余的物体出现在画面上影响主体。而且应以不同的表现方法,强调和突出想要表现的内容。
3、如何构图
拍摄距离、拍摄方向、拍摄角度、画幅、虚实、色调与影调(1)拍摄距离:
远景——表现气势、强调整体,忽略细节
全景——表现全貌与环境、主体明显
中景——表现主体与辅体关系、情节取胜
近景——突出表现主要部分
特写——刻画细节
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2)拍摄方向
正面——主体正面形象、对称美、庄重威严、缺乏透视感
斜侧——透视效果明显、画面生动、突出主体、要主次分明
正侧——刻画轮廓、表现人物的神态面目
背面——含蓄、引起联想
正面
斜侧
正侧
背面
(3)拍摄角度
平拍——亲切自然、突出主体
仰拍——强调夸张、高昂向上
俯拍——层次充分、场面盛大
平拍
仰拍
俯拍(4)画幅
横幅——强化景物的水平舒展与广阔
竖幅——强化高大向上,增添活力与吸引力 方幅——工整、淳朴、轻松,强化不足
横幅
方幅(5)虚实
(6)色调
竖幅
(7)影调
初学摄影者常犯的错误有:画面撑得太足或太空、画面失衡、顾景不顾人、画面分裂画面无主次等。
七、小结
拓展延伸:平衡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变化式构图、对角线构图、交叉线构图、椭圆形构图、X形构图、十字形构图、水平线构图、斜线式构图、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向心式构图、放射式构图、垂直式构图、九宫格构图、L形构图、黄金分割式构图。
第三篇:摄影构图体会
[摄影构图体会](1)黑白灰
无论彩色片还是单色片,都具有层次,(黑白灰),在色彩中一般红色紫色
深蓝明度低,感觉重,黄色浅绿等色明度高,感觉轻.有些片子感觉沉闷,就是层次没拉 开!一张片,要有一处“白”来透气,要有一处“黑”来点睛.(2)点、线、面
一张片子,不管内容多么复杂或简单,它内在的构图要素还是点线面.点线面是相对的,小的面可称为点,宽的线也可称为面.一张片,不能全是点,那就叫一地 芝麻!不能全是线,那是斑马!不能全是面,那叫有眼无神.最好点线面都具备,线与线最 好不要垂直相交.(那有种机械感)我们并不是追求点线面为目的,说穿了,点线面,就是在讲究画面内容形状的处理,避免 形状的雷同.通常,天空,地面,水面,房屋顶墙壁等可以称为面;路,树干,水纹,建筑物的边等可以称 为线;远处的人,近景中的几片叶,小的窗户,灯,云朵等,可称为点.(3)光线
光线---色彩之母,没有好的光线,一切景物都是死的!很多朋友容易忽视这一点.比 如有一位青岛朋友拍的教堂,看得出花了功夫,长焦广角都用上了,但说实话,效果一般, 还属于生活照,到此为一游,为什么?就是不注意选择光线,我们平时看电影,一看到下 雨刮风就会想到一场悲剧要上演,特别是一些香港电影中,在一些紧张情节的用光上, 简直夸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比如晚上毒品交易,一条长街道,街道尽头一盏巨大的 蓝色背景灯,一人影或一线车从背景中出来,长焦,有用军用望远镜看的那种感觉,有时 为营造效果,还得放一些烟雾,在一些衔接镜头的处理上,也很夸张,嘎---的一声,车停, 门开,一双铮亮的皮鞋,逆光,长长的脚影.还有,仓库的排气扇不停的转,一道道的光 影.这些用光的表现手法虽然粗俗,但这是最好的教材料.(4)透视
透视---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还包括:近高远低,近长远短,近实远虚,近处色彩 鲜艳,远处色彩变淡变浅变灰,摄影构图体会。
透视---是表现空间感的有力手段!通常广角透视夸张,空间、立体感得到强化;长 焦则压缩透视,前后物体贴得紧,空间感不强。(我们有时也把这种强列的透视变 化称为视觉冲击力,但不是全部)(5)色彩
色彩--不仅仅指颜色,还是一种感受,一种比较,一种心理,一种修养。
可以这样分类:明度,纯度,色相,对比色,调和色,冷色,暖色,环境色,光源光,补色,视神经,色彩的联想,色彩的重量。太多了,讲不完,讲几条主要的。色彩的联想:
红色代表激情,精力充足,残暴。
蓝色:高贵,冷淡,伤感,忧郁,沉静,孺弱。黄色:天真,活泼,明朗。绿色:希望,和平。
紫色:高贵,高雅,不稳定,神经质。橙色:热情,外向,低档。
白色:(和黑色一样,严格的说不算颜色)纯洁,做作。黑色:死亡,消极、神秘。视神经: 举个例子,眼睛盯着一张红纸一段时间,红纸移开,眼前会出现一片绿色,为什么?视神经的调节现象。
补色:就是最相反的颜色(教科书上说的是色轮中对立的颜色)与人的感受有关,比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冷色:青、蓝、紫等象征冰和海水的颜色。暖色:红、橙、黄等象征火焰的颜色。
对比色:色相上差别大的颜色:红与蓝,蓝与黄,橙与绿,白与黑。
(调和色-类似色-龄近色):色相,明度上比较接近的颜色:红与紫,蓝与紫,黄与橙,黄与绿,绿与蓝,黄与白,橙与红。光源光:主要指光源的冷暖。环境色:色彩与色彩间的相互影响。以一个放在窗台上的红苹果为例:阴天,光源色是冷的,苹果的受光部可能变为带冷色的品红,背光部可能受环境色的影响而呈带暖灰的大红、蘸红色;晴天,则相反,所以说色彩不是孤立的固有色,而是受光源、环境影响的复合色!色彩的轻重:色彩有重量:红、蓝、黑、深紫、深绿属重量级;黄、粉红,浅绿,淡紫属轻量级。
---我认为最要注意的是色彩的轻重、冷暖协调。(6)质感与视觉心理
质感、视觉心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放在一起讲算了:)--人的眼睛对什么亮度最舒适? 好像还没有谁研究过,不过肯定不是纯白或纯黑!就像我们的房子室内装修一样,我们现在一般不会用纯白色来涂墙壁,那样太刺眼,不柔和,心得体会《摄影构图体会》。--人的眼睛对什么色比较舒适? 有人马上会说:我喜欢蓝色、我喜欢红色。这只是性格决定对色彩的偏向。先把它放一边。我想,太灰,太纯的颜色对人的眼睛都不合适。整体而言,浅灰色是令人舒服的,但有时也需要有对比,比如说你喜欢吃牛肉,但不能餐餐吃牛肉:)你喜欢红玫瑰,但又讨厌到处都是玫瑰红。当然,有人喜欢强烈对比,喜欢刺激,喜欢红衣服绿背景,这。这。有点俗:)人的眼睛还有一些不喜欢:不喜欢抬头看太阳,不喜欢某些时候的逆光,不喜欢太光滑,太人造的东西。(说到质感上来了)质感--人的手也好,眼睛也好,都喜欢触摸令人愉快的东西,这可能就是质感吧。大自然中的一些东西,如水、石头,原木、沙滩,以及一些人造的东西,如丝绸、麻料、打火机、斑泊的旧墙,婴儿的脸。总是令人愉快的。是它们的质地使人愉快,没有社会原因,就象男人爱女人,是天性。(7)摄影的特征
我不能理解一些老玩家玩大型机器,好像很懂套路,什么区域曝光了,什么解像力了,什么颗粒了(职业需要的例外),那不是摄影,那只是玩过程,他们与工匠没区别!那么,摄影是什么呢?--我们应该跳出这个圈子,横向比较:
摄影、绘画、雕塑、电影电视、都是一门视觉艺术,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摄影的特点应该可以理解为,时间、空间、瞬间,(有人干脆说是瞬间的艺术)这是摄影的灵魂!
摄影作品---应该具有一种味道,一种照片味。(这里面应该包含一些元素:颗粒感、质感、瞬间的凝固。)有些人---对摄影走进了种种误区,就是把根本的目的忘了,而把一些技术手段当成了最终目的!比如,以单纯追求层次细节为美(那些玩大型机的最讲究这个了),以追求景物本身的美为美(千里迢迢出门,就算拍回了几张精致的明信片又怎么样?);比如以追求光线氛围为美;以追求质感为美;还有的干脆以各种焦段带来新鲜的视觉感受为美。这些都是脯助手段,是一盘菜中放的调料。
如果有人说:这片拍得好啊,像一幅水墨画。那么这不是一张很成功的照片。如果有人说:这画画得好啊,像一张照片。那也肯定不是一幅好画。
画有画的味:画画讲究笔触,讲究过程,讲究写意,讲究似是而非。特别是写意国画。我在想,时代在发展,相机的功能也在逐步变化,从一种非常严肃的记录工具,变为一种。一种创作工具吧。就像绘画,由最初的留影写实功能变为纯艺术,因为相机的出现,使最高明的画家也比不上最低劣的相机。而摄像机|电影电视的出现,使相机的作用又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相机可能介于绘画、摄像之间,这个位不好定。
有些人喜欢拍组照,一些大师们评片时总喜欢说:不错,如果拍成一个系列可能更好。我不这么认为,这是过份强调了相机的功能,拍组照,还不如拍电影记录片,因为电影更适合。单张、经典---正是摄影的魅力。(传世作品中,组照比例点极少。)(8)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画面中一个点与周边块面的关系。
我们平常说的黄金比,即0。618的比例,大约处在1/3的位置上,据说是从维纳斯雕塑中发现这一美的规律,不是说处在这个点上的东西就美,而是指处于这个点上,整体就协调,很舒服。数字1-10中,7是最有品位的,因为它正处于黄金比上:))有人认为黄金比是小儿科,用多了,就时不时玩一把正中的、对称的“破常规”构图,这很肤浅!最近我在想,黄金比绝不仅仅是把人或物体安排在画面1/3处这么简单!绝不是一条线中某个点的位置!--它是全方位的,立体、综合之比。它包括:
1、一条线上某个点的比例:---*--这根线可以是纵向的。
2、面与面之间的比例;
3、黑、白、灰之间的比例;
4、色调冷暖、色块颜色之间的比例;
5、光线明暗之比例;
6、。(没想好)我们见过高手下围棋,开局第一颗棋子落上去,嘿嘿,那是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气象万千,讲究的就是一个比例与精确啊。
一张照片,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如此。画面关键性的“点”的位置,起到了对整个画面的分割和分配作用!画国画的人最讲究这一点了,一笔下来,落在什么位置,对画面空间的分配起到什么作用,需要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并不是为画什么而画什么,实际上是在经营空间,而这个空间不能雷同。所以国画中的技法中常说什么:“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知白守黑”等等,其实都是指如何避免块面的雷同。
不厌其烦,再举些例子:拍一个物体,假设背景是纯的,如果这个主体在正中间,那么不是指这个位置不好,而是指这个物体四周空白的面积大小相同,不美!移动一下物体,周围空间面积大小便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我所说的画面中一个点与周边块面的关系。
不管拍什么,都可以把画面中的一切具象物体看成是一个点,一块面,一根线,(空白也是如此)这时候,你就达到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了(这可不是最高境界):)
第四篇:摄影构图教案
摄影构图
教学目标:
1、掌握摄影画面构图的特点。
2、理解色彩、线条、光线对画面的影响。
3、培养摄影视觉。
教学重点: 1.掌握摄摄构图中的多样统一、均衡、对比、疏与密的基本规律。
2.处理好画面中主体与陪体的关系。不同的拍摄角度、空间的分配、色彩及线条的选择。
教学难点: 1.不同的光质、光位、光型的运用。
2.了解光比变化对画面影调和反差的影响。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型,演示和讲解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 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 教师导入新课。
二、结合课件和相机实物操作进行讲解。
第一节 拍摄点与画面变化 第二节 稳定、空白与三分法 第三节 画幅与虚实 第四节 前景与背景 第五节 色调与影调 第六节 线条与质感 第七节 光线与造型效果 第八节 摄影视觉
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回顾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四.练习实践 1.布置课后文字习题。
问题:
1、不同的摄距、方向、高度会带来画面效果的什么变化?
2、画面稳定、空白和三分法的内涵是指什么?
3、画幅在构图中有什么作用?
4、虚实结合的构图有什么功效?如何摄取虚实结合的效果?
5、怎样选择前景?怎样处理背景?
6、色调与影调的含义各是什么?
7、怎样运用色调?怎样运用影调?怎样运用线条?
8、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是什么?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9、摄影用光的造型目的是什么?
10、怎样表现质感?
11、什么叫摄影视觉?怎样培养摄影视觉?
2.课后学生动手拍摄,下一节课评析讲解。
第五篇:摄影构图心得
摄影构图技巧
提到摄影,可能大多数朋友都会认为:就是选一处景色美的地方,人往镜头前一站,按下快门不就OK了吗!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看完这篇日志,很有可能会颠覆你的这一观点。
前 言: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师”随处可见,我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吧。内行戏称我们这些业余“摄影师”是:一个傻瓜(一点摄影知识都不懂),拿着傻瓜相机(全自动相机),照镜头前面的傻瓜(傻傻地站在镜头前面)。
我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准备当摄影师,我和我的相机也拍不出什么“艺术”来,只是不想让人笑话我是“老外”。我写这个系列的日志更不是想当什么“老师”,这对我没吸引力,就当成我的学习笔记,把学习所得与朋友们分享、交流吧。如果你是“高人”,期待您的指点!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菜鸟的最爱:拍摄的主体(人物)站在画面正中,景物不知放到哪儿好,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结果是,过于中心的构图,只会让画面变得缺乏层次感和变化,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得到的是构图呆板、毫无生气和美感。
“黄金分割”与“三分法则”
“黄金分割”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简单的说就是将摄影主体放在位于画面大约三分之一处,让人觉得画面和谐充满美感。“黄金分割法”又称“三分法则”,“三分法则”就是将整个画面在横、竖方向各用两条直线分割成等份的三部分,我们将拍摄的主体放置在任意一条直线或直线的交点上这样比较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拍摄时可直接调出相机的“井”字辅助线,将拍摄主体放在4个交叉点上,这样画面立刻就活了起来。
游船在画面中心画面整体显得十分呆板 游船放到画面偏左1/3的位置后效果变协调了
对于对焦点位于中心的相机,可以先对准拍摄主体半按快门对焦,然后重新构图,过程要注意不要松开,要保持半按快门状态,并且不能前后移动相机和变焦。
常见的几种构图方法
下面的这些构图方法你可要记住喔,当你拿起相机的时候,构图设想应该在你心中了。
摄影构图要点
不同画幅的形式的构图
画幅的形式主要有横幅面、竖幅面,一般采用横画幅拍摄躺着、坐着的人物;竖画幅拍摄站立着的人物等。不过你可千万要记住,这不是一寸不变的定律,只是在较多情况下是这样的。
光圈F8 曝光时间1/160s 焦距 55mm 采用横幅形式构图,画面容纳了更多的视觉元素
用简洁的背景突出主体
对于人像摄影来说,人物是人像照片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画面内容的中心,而且是画面结构的中心,其他景物都要围绕它形成一个整体。所以说,在画面中摄影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突出人物。
对于初学者,突出人物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寻找一个比较简单干净的背景。比如一面白墙、一片绿草地等诸如此类既干净又不复杂的背景,这样摄影者只需把精力放在人物身上,不用担心因处理不好人物和背景的关系而导致照片失败的问题。
另外,摄影者要注意,眼神对于人像摄影尤其是半身人像特写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尝试着把人物眼睛部分放在画面显著的横向1/3线位置,这样不仅可以突出画面主体,而且构图也比较得当、和谐。
光圈F4.8 曝光时间1/125s 焦距58mm 感光度800 线条感较强的背景,更加凸现模特修长的身材
用虚化的背景突出主体
如果想进一步突出人物主体,初学者还可以考虑利用虚化背景的方法来突出人物。这种虚化背景的方法,同样可以排除杂乱的背景对人物主体的干扰。利用中长焦镜头不仅能够更真实地表现人物,还可以实现完美的虚化效果。如果环境对于人物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可以对其进行较深度的虚化;如果需要交代一定的环境因素,但同时又不希望其影响到人物主体,那么可以进行适度的虚化(虚化背景的方法以后再讲),达到两者的统一即可。
光圈F3.5 曝光时间1/125s 焦距90mm 感光度160
长焦镜头具有虚化背景和突出人物主体的效果
光圈 F2.5曝光时间 1/200s焦距 135mm感光度 100背景虚化得当,既不影响画面中的人物主体,同时又交代了环境因素
人物、景物的合理搭配
如果人物和背景搭配不当,就会出现人物头顶着树、柱子等物体或者肩部长出树枝等不正确的构图形式。这就需要摄影者注意,当人物主体背后有高大的树木或者是高塔等背景时,要考虑让人物主体稍微移下一点,避免作为背景的树木和人物重叠。当然,也可以对背景稍加柔化,使人物更加突出。
光圈F13 曝光时间1/100s 焦距85mm 在环境人物拍摄过程中,要避免人物和树木等背景重叠
把握好人物肢体的取舍位置
初学者还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拍摄半身人像时,把握不好人物肢体的取舍位置,经常会出现断臂、拦腰截断的画面。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要注意,当从取景器里取景时,不要从人物的关节处切割。也就是说,不要让景框的底部从肘部、腰部或者膝盖处切割,景框的两边也不要从手腕或者肘部切割。如果必须要从手臂或者腿部剪切,也应尽量跳过关节处。
光圈F4 曝光时间1/160s 焦距135mm 拍摄大半身人像时,可以在膝盖以上或者以下部分进行切割
人物和景物的关系
景物的选择以及人物和景物合理的搭配是旅游人像摄影的关键所在。每到一处地方,都有当地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即使是一些小城市也都有它一定的风景特色。这就要求摄影者要把被摄人物恰当地安排在这种独特的风景中,这样,照片就成为“到此一游”最有利的证明,不然就和在家里照没两样。我就看到过一些人在鸟巢的钢架下拍照,真有点盲人摸象的味道。
在拍摄过程中,摄影者要注意人物和景物的构图搭配问题。在拍摄旅游照片时,经常会出现两种问题:一种是人物位置不当,即把景物给遮挡住了;另一种情况就是过多表现景物而造成人物不明显(人物太小,不仔细看还找不到)。所以,在拍摄人景结合的照片时,被摄者所站的位置是很重要的。旅游人像摄影的主体是人,景点只能作为背景,但又是典型和有意义的背景,并要保持它的完整性。
主体的人物要在整个照片中至少占据五分之一以上,因为我们拍摄的的人像照片,若人物占据比列过小,会导致整张照片中的风景变得喧宾夺主 , 这点初学拍摄人像的爱好者特别要注意。一般情况下,在旅游人像摄影中,景点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二,而人物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一。
人物的位置最常见的构图是将人物放在照片的中间,不过现在最为流行的人物放置位置是在整张照片的黄金分格点上,也就是在画面左或右的三分之一处,这样看起来会
使得照片变得更加自然,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当然,由于广角和标准镜头能够更好的摄取和表现景物和人的关系,所以使用较为广泛。天然风景虽然宽广浩大,但其每个细部也并不一定都需要进入画面,因此拍摄时,应当选拍一些典型的细节或局部,使画面更富有艺术的魅力。对于局部的刻画和描写,长焦镜头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长焦镜头对背景的虚化效果,同样可以给人不一样的美感。
有一点要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倾斜一般要朝向照片中央,向外倾斜会给人带来一种外八字的别扭感觉。当然如果你故意要表现某种风格是属于特殊情况,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喜好来进行拍摄
光圈F5.6 曝光时间1/500s 焦距55mm 广角镜头的选取,不仅使人物得以充分表现,同时对环境的交待也恰到好处
没有距离的友谊
同朋友外出游玩,无非是想拥有更多在一起的时间,其间总免不了合影留念。此时,即使没有什么壮观或者美丽的景象,只要能通过镜头表现出朋友的亲密无间,就已经足够了。对于朋友间的生活照,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以自然、随意的方式表现。比如说,尽量鼓励他们做一些可爱的动作、有意思的鬼脸,等等,要避免被摄人物做一些模式化的动作或者表情。
当然,摄影者还可以对人物进行抓拍。主体在没有意识到被拍摄的情况下,其表现是最自然的。摄影者要眼疾手快,趁其不备,在低声耳语或者追逐打闹的情况下,快速抓拍一些精彩的画面。
亲密朋友间的低声耳语
被摄人物无拘无束的面对镜头,给人更真实的感觉
合理构图 塑造稳定感
树林背景和人物的脸部形成了平行结构。结果不能突出人物的脸部表情。另外,画面下侧多余空间的比例也过大。红线标记的水平线向右倾斜,整体上表现了不稳和沉闷感,该图是典型的取景失败的实例。
失败的取景
塑造了稳定感。就如红线所分割的区域,画面的分配基本一致。照片把广阔的蓝天作为了主背景,而脚底的黄色草坪与人物的高度又接近,这使得整体上突出了色彩的搭配及画面等份分割的效果。
较佳的取景
避免透视现象,拍好建筑物
拍摄建筑首先要避免透视现象,就必须保持拍摄主体建筑的水平,在使用广角镜头的时候尽量避免仰拍和俯拍,否则建筑物在画面中就会向中央或四周倾斜(把镜头朝上仰拍,建筑物会向里倾斜,镜头向下俯拍,建筑物会向外倾斜。这是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造成的)。
(站得离天安门城楼较近,又想把红旗拍进去,只好把相机向上仰拍,结果两边的建筑向里倾斜。同时拍摄主体天安门城楼也不水平,建筑物倾斜得厉害,这也是特别要避免的。)
如果环境允许的话,最好选择较远的位置,用中焦距的镜头进行拍摄(站远一点,然后通过变焦把拍摄主体拉近,不过雨雾天画面可能会灰朦朦的),这样就能够完全避免透视现象。
如果光线与建筑物正面成45度角的时候,明暗对比鲜明,立体感强,很容易把建筑物本身的气质表现出来。
适当加入一些视觉元素,让大场景不再单调
对于大场景,如大海、湖面、草原、沙漠,拍摄者都会运用大量广角视觉。但是风景拍摄也有讲究,如果只拍摄海面、沙丘,颜色就显得比较单调一点。
如果在画面中容纳一些其他的景物、色彩、脚印和人物,哪怕是远远的,也能起到色彩的搭配,会别有一番味道。所以摄影是很自我的东西,有很多需要自己去体会。
构图评析
Story.1
场景与人像的搭配,可以组合出千变万化的意象与结果,在构图上,有时,看似没有章法,但其实,还是有一些原则可以遵循。
在 Part #1 中,我们先看看人像摄影上最常犯的小缺失。
1.【错误示范】:这张人带景的影像中,建物支柱的线条明显地位于人物头部的上方,这种情况,就犹如外拍时,在人物的头上拍出树枝、树干一般,显得较为怪异。
此外,图 1 人物视线的空间似乎仍然留的太少。
2.【构图改进】:只要稍稍调整拍摄的角度,避开建物支柱的线条,并且将相机的框景范围往右带,留出更多的视线范围即可解决上述的问题。
Story.2
在拍摄人像时,多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是相当重要的,面对同一个场景,我们可以多思索以何角度拍摄,最能达成画面的张力与趣味。
在 Part #2 中,我们来看看人像摄影不同拍摄角度的影响。
1.【错误示范】:画面不稳定-由于墙面的线条,造成成画面的不安定感。
2.【错误示范】:改进画面不稳定,但是构图平常-这是最常用的平行拍摄,虽然已改进上图的画面不安定感,但是构图显得过于平常。
3.【构图改进】:稍调整拍摄的角度,我们尝试由模特儿的上方进行拍摄,这样子拍,是不是比上述 2 图,还要活泼多了!
Story.3
在叙事、纪实或是有故事情节的人像摄影中,我们常会以人带景的方式,来表现人物所在的场景、时空、环境。这个时候,人是画面中的一个元素,如何去框取适当的人与景,呈现更佳的意像,变成一个构图时重要的思维。
在 Part #3 中,我们来看看框景范围的影响。
1.【错误示范】:强调人物,这是一般人最常框取的范围,这个影像的场景表现不够明显,有叙事的成份,但是时空、环境表现不佳。
2.【错误示范】:再多一点框取范围,但框取了后面的景致,很明显地,并没有为影像带来多大的意义,而且反而变的更杂乱。
3.【构图改进】:再调整框取的范围,这张影像就将月台、铁道的延伸感表现出来了!
在上一个「摄影构图的改进」单元中,我们谈到,人是画面中的一个元素,如何去框取适当的人与景,呈现更佳的意像,是构图时重要的思维。
基本上,单元 #3 在改变框景范围时,想的是如何让让场景有旷远、层次的感觉,并且诉说人物所在的场景。
更进一步,如果是要表现影像背后的含意,诉说影像的主题时,在框取影像时,便会有不同的着眼点。
Story.4
下面是一幅取景非常失败的例子。这张照片问题在于地平线过高,MM有一种要掉进水里的感觉,画面失去平衡。
下面这张取景非常成功,让地平线消失在相片1/3--1/2处,看起来非常协调,不会让人感觉MM要从相片里掉出来或陷进去的感觉(所以摄影的时候,决不要把地平线摆出相片1/3--1/2以外。)
Story.5
像这张,主体人物被嘈杂的背景严重干扰。
这张很好地和跑龙套的拉开距离,突出了MM的PP。但是,地平线是斜的,同时也提醒MM们摆POSE的时候是把头斜过来,不是要你们把身子斜过来。
经典摄影构图赏析
精美的照片#1(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美国 俄亥俄 都柏林
摄影重点:自然所创作的美丽风景和人们美丽的生活姿态共同构成了画面
● 视平角。(Full-shot)17mm
在色彩的配置上下了较大的功夫。水平布置蓝天后增加了稳定感,湖水安排在画面的左侧三分法横线上。加上构成斜线的绿草地又衬托人物的活动,形成了童话中所描绘
的画面。
精美的照片#2(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美国 俄亥俄 都柏林
摄影重点:自然所创作的美丽风景和人们美丽的生活姿态共同构成了画面。视平角。(Full-shot)17mm
● 视平角。(Full-Shot)17mm
蓝天和绿色草地占据画面的3/5,在画面的右侧以斜线布置了异国风情住宅。此外,为了增添画面的活力,在左侧安排了孩子和母亲,并利用人物衣服的颜色进一步调和了色彩。总之,妈妈和孩子可爱的动作与清透的背景相互协调后形成了洁净、温暖的摄影作品。
精美的照片#3(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仁川 月亮公园 Sudoguksan博物馆
摄影重点:把两个可爱的小女孩融入到蓝天背景中。低角。(Full-shot)18mm
● Canon EOS 300D, 1/640s, F3.5, ISO 100, 18mm
作者去了一趟仁川东区的Sudoguksan 博物馆。该博物馆重现了能够勾起老一辈人的回忆的月亮村原貌。恰好碰到的蓝天非常美丽,这使作者想到为孩子们创作出回忆的一页。蓝天为背景,以低角拍摄了穿着不同衣服的两个孩子的侧身,画面的下侧以线条为
主安排了博物馆建筑,并布局大幅蓝天后,表现出清爽感。此外,把孩子安排到右下侧的三分法交点和画面的中心上,增强了画面的稳定感。
精美的照片 #4(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仁川 国际机场
摄影重点:摄影意图在于表现时间和空间效果。高角。(Full-shot)23mm
● FinePix S3Pro, 1/125s, F3.3, ISO 800, 23mm
该照片以高角纵向抓拍了钟塔下的孩子。留出红色标记的区域及钟表后侧的空间等大幅背景,加上孩子对时间的迫切感,表达出这个孩子的剩余时间和已流逝时间之间的界线。
精美的照片 #7(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铁原 原野
摄影重点:画面同时取景蓝天、手持秋英花的女人、衣服色彩以及黄色原野,有意夸大表现浓浓的秋意。低角(Waist-shot)。10~20mm
● Canon EOS 30D, 1/400s, F10.0, ISO 400, 11mm
为了创作出独特的作品,摄影的重点放在了画面布局上。该照片的构图较为复杂。摄影时利用了低角和广角镜头的扭曲现象。即,从人物的下侧仰视拍摄,就可形成较强的扭曲效果,而此时就要使用广角镜头。斜线表现动感的人物和风中飘逸的头发为主,再结合蓝天、金黄色原野以及秋英花,散发出更加浓烈的秋天的气息。
精美的照片 #8(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铁原原野 白菜秧苗
摄影重点:以广角取景蓝天和白菜地里务农的人们。广角镜头(Full-shot)。10~20mm
● Canon EOS 30D, 1/400s, F8.0, ISO 100, 10mm
以低角拍摄了忙于秧苗的农民的运动形态。摄影的主体为老奶奶的活动,因此采用了最适合的斜线构图,得到了还算成功的摄影作品。
精美的照片 #9(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春川市西面新梅里
摄影重点:以低角拍摄了孩子们戏水的场景,通过捕捉溅起的水滴,为画面赋予了生机。
● Canon EOS 1D Mark II N, 1/400s, F11.0, ISO 200, 12mm
平凡的视平角很难创作出独特的作品。苦思了画面布局后,干脆跳进水里选择了低角。以蓝天和水面、表情为中心的布局,表现了孩子们生机勃勃的活动感。红色标记的背景线以及孩子们的分布线均选择了
精美的照片 #10(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春川市昭阳路2街开发区
摄影重点:强调了月亮村的风景和孩子们的笑容。低角。70~200mm
● Canon EOS 1D Mark II N, 1/320s, F3.2, ISO 320, 155mm
拍摄了雨天在胡同里拉着手一起打着伞的孩子们。比起表现孩子们矮小个子的摄影角度,坐着的低角摄影更能突出孩子们生动活泼的姿态。为了表现开发区这样的空间效果,特意包含了红色标记所示的旧建筑,利用画面下侧的积水提示了运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