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谈摄影系列(20)——构图(基本原则之五)

时间:2019-05-14 16:2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UU谈摄影系列(20)——构图(基本原则之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UU谈摄影系列(20)——构图(基本原则之五)》。

第一篇:UU谈摄影系列(20)——构图(基本原则之五)

UU谈摄影系列(20)——构图(基本原则之五)

(2010-12-06 16:27:05)转载▼ 标签: 分类: 摄影专题

杂谈

(一)构图基本原则之五——让背景简单化

摄影与摄像不同,一个是撷取动态影像,一个是捕捉静态神情。一个是流动的,一个是静止的。一个以越全越多为佳,一个以越少越精为上。所以一个只是实用技术,一个却上升到艺术境界。当然,这里我们没有贬低摄像的意思,只是想说明摄影更能反映出一个人对艺术的感悟与才思。所以尽管摄像技术现在越来越成熟,器材越来越高级,但并不会把喜欢摄影的人全吸引过去,反而现在搞摄影的人却越来越多了。第一:为何摄影的魅力会如此的巨大?

其实摄影最叫人心驰神往的地方,恰恰是方寸之地能反映大千世界的无穷变化。由于摄影表现内容的尺幅是受到一定限制的,整个世界在摄影家的眼里只是一个小小的矩形,所以我们并不能在一幅照片中把客观世界中我们所见到的全反映出来;但世界本身却是色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形式上的限制与内容上的无限,使摄影形成了一种矛盾——在有限的范围内反映出无限变化的内容来。就因为这一点,摄影就变得让人乐此不疲了。

世界是无限的,摄影的空间是有限的。想通过有限来反映无限,那么摄影师在举起我们的相机的时候就得学会取舍,什么是我们应该留下的,什么是我们应该去除的,这个颇费周章的事儿却极大地调动了摄影师的创造性思维。而人类一切有关于创造的活动都是有意义并且是最有趣的。

2.1.世界是无限的,摄影的空间是有限的。无限的世界中良莠芜杂,好坏不齐。但摄影师有着自己选择的权力。我想拍什么,不想拍什么,我们是自由的,把我们认为善美的东西纳入,把我们认为丑恶的东西排除。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所以我们喜欢它并愿意为此附出一生的努力。

3.世界是无限的,摄影的空间是有限的。我们还要常常在有限的空间中去传达一种无限的意味。我们常常在想,如何能抓取最为动人的一瞬而并非全部,然后让观赏的人透过这一瞬去想像画面之外的情节?所以摄影又是含蓄的,隽永的。无论是拍摄者还是观赏者在进行这种艺术活动时都必定要调动我们想象与联想的空间,想像之外的事儿总是那么美妙的。

4.世界是无限的,摄影的空间是有限的。无限的世界在流动,有限的空间却静止。很多时候,我们都想把时光留下,唯有摄影能达成我们的这个要求。摄影是什么?摄影是用光在作画,摄影是用镜头在传情,摄影是在摘取大树上最美的那片叶子,摄影是在撷取流水中最亮的那一滴。在时与空的交汇中,我们将人生的某一次地背景定格,定格为让当代让后代无数人为之动容的雕像……

第二:在具体操作中,怎养才能使得构图简单化?

其实摄影不是一门增的艺术,它是一门减的艺术。摄影师在拍摄前,往往不是考虑应该在画面中尽可能的多保留些什么,而是考虑应该在画面中尽可能的多去除什么。摄影的魅力不在于把一切全涵盖,而在于通过一个典型镜头反映出事物的深刻内涵。所以,简单化(少而精)才是摄影的真正追求。

那么,实际操作起来又会如何?我想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在取景时应加以注意。

净化背景,尽可能地排除那些不必要的杂乱的景物,这是一幅摄影作品成功的诀窍之一。有经验的摄影师总是千方百计地调动一切摄影技巧将背景中可有可无的东西排除在画框之外。

1.选择一块干净地墙壁或幕布作为人像摄影的背景 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了,如图(1)所示。

图(1)凝望

这张照片的背景只是建筑物前的几根粗壮的大理石柱子,让人物处于两根柱子之间,这种背景虽然有一些图案,但也还算是简单背景,对于人物的表现不会产生干扰。人物身着黑与白的服饰,与背景色相统一。色彩的选择上,这张照片是成功的,人物的安排只是采用了传统的半身像的构图法,但人物那种忧郁的神态却是极其传神的。与这种单调背景的衬托当然是有着分不开的联系的。

当然了,背景的单一有很多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办法,就是采用暗背景,用硬一些的影调来完成,简化影调,突出神态,如图(2)所示。

图(2)

这张照片是在逆光下很暗的自行车棚内所拍,拍摄时故意躲开那些绚丽的色彩,而有意让人物处于黑色的背景之中,会产生一种神秘的感觉。有的时候,带有图案性质的背景也是人像摄影不错的陪衬。如草地、有界格的建筑物等,如图(3)所示。

图(3)

这张照片则是在建筑物前的横向栏杆前为人物所拍的,这些横栏与其形成的影子构成了美妙的图案,不会干扰与冲淡主题,反而带来更强的趣味,右角的小树起到了很好的呼应作用。2.运用仰角或俯角来净化背景

如果能找到干净的墙壁来作为背景自然是最为理想的,但常常有时情况并不这么简单,这时我们就需要调动角度,因为这样的角度能把地平线排除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不再产生干扰作用——背景中最杂乱、破坏力最大的常常就是地平线。如图(4)与图(5)所示。

图(4)

这张照片是在云南旅游时,在洱海的游船上拍的,当时为了避开复杂的背景,采用了仰角,背景是蓝天白云,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简化。

图(5)

这张照片也是在云南旅游时,在世博园前的草地上所拍的,为了净化背景,我采用了俯拍的办法,背景中只是一片绿色而已。3.选择逆光拍摄来简化背景

光线其实也是净化背景的主要手段,为什么室外拍摄逆光要比顺光效果好呢?其中原因之一,是顺光时背景景物与主体同等明亮,背景中各种物体和轮廓线条纤毫毕现,与主体混杂到一起,画面常常会使人眼花缭乱。而逆光,背景中面向镜头方向的景物处于阴影之中,杂乱的线条被统一在阴影的暗色调中,主体的轮廓被逆光照亮,清晰分明,富有视觉冲击力。如图(6)所示。

6)

这张照片是在夕阳西下时,找好固定的光线角度来拍摄的,拍摄时就是想表现出画面主人公娴静的性格特征,因此这种逆而略侧的光线很好地传达出这种意图,画面反因简而生动。还有些时候,我们采用全逆的角度进行拍摄,不在乎人物的具体表情,更注重人物的轮廓质感与整体的气氛,造成剪影的效果,如图(7)所示。

图(7)

这张照片上,是夕阳背景之下的三个骑马的人物,人物的面部表情我们根本分辨不清,只能从外在形态上略略有区分男女,但整个照片的自豪与矫健却显示无疑。

在风光拍照中,我们也常常利用这种方法,选取早晨或傍晚,太阳出现不出现在画面上都无所谓,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民间皮影戏的效果,画面也会相当生动,如图(8)所示。

图(8)

这张照片的背景就是日落时的天空,表现的主体却是加油站上带有船帆形状的装饰性建筑物,能给人带来很大的想像空间,恰如一排远航的船队披着落日归来。

4.利用雨雪雾天来简化背景

除去以上各种方法之外,雨天、雾天、雪天也可以有效地虚化背景,原来斑驳的道路、田园,呈现出一片单一的白色调,暗色调的主体就全变得分外引人注目,甚至出现一种高调的扑朔迷离的效果。如图(9)所示。

图(9)

这是雾天所拍的小区广场的部分,因为雾,过去所见的一切繁杂现在全简单化了,其实这样的天气里去拍风光照片,更有诗一般的意境,一切都似乎是发生在童话王国中的故事。

5.利用长焦距和大光圈来使背景虚化

长焦距镜头比广角镜头更具有较强的净化背景的能力,广角镜头包括的背景范围大,景物多,容易杂乱;长焦镜头背景范围窄,容易为主体找到干净的背景,最为关键的是长焦镜头景深范围小,主体清晰,背景虚化,使点线得以柔化,色调浑然一体,有利于突出主体。如图(10)所示。

图(10)

这张照片采用的是潘太康2.8/135德国镜头,人物的肤色还原相当漂亮,有一种柔嫩的感觉。尤其135的焦距加上2.8的大光圈,使背景柔化成“奶油”一般,这也是拍摄人像时常常采用的手法。

有人说,绘画艺术反映生活用的是加法,摄影艺术则用的是减法,这话有一定的道理。画家创作时,面对的是一个干净的天地——一张白纸,一幅白布,一面白墙。作画时,即使再简单的绘画吧,也是要往上加点什么,而摄影者是用取景框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进行创作,其中需要的与不需要的,表象的与本质的,偶然的与必然的,全都交织在一起。所以当摄影者选择了所要表现的对象后,就要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摄影技巧去减去那些不需要的,非本质的,干扰的因素。摄影艺术要做到简洁,就要学会运用减法,尽可能净化背景,从而突出主题。

第二篇:摄影构图体会

[摄影构图体会](1)黑白灰

无论彩色片还是单色片,都具有层次,(黑白灰),在色彩中一般红色紫色

深蓝明度低,感觉重,黄色浅绿等色明度高,感觉轻.有些片子感觉沉闷,就是层次没拉 开!一张片,要有一处“白”来透气,要有一处“黑”来点睛.(2)点、线、面

一张片子,不管内容多么复杂或简单,它内在的构图要素还是点线面.点线面是相对的,小的面可称为点,宽的线也可称为面.一张片,不能全是点,那就叫一地 芝麻!不能全是线,那是斑马!不能全是面,那叫有眼无神.最好点线面都具备,线与线最 好不要垂直相交.(那有种机械感)我们并不是追求点线面为目的,说穿了,点线面,就是在讲究画面内容形状的处理,避免 形状的雷同.通常,天空,地面,水面,房屋顶墙壁等可以称为面;路,树干,水纹,建筑物的边等可以称 为线;远处的人,近景中的几片叶,小的窗户,灯,云朵等,可称为点.(3)光线

光线---色彩之母,没有好的光线,一切景物都是死的!很多朋友容易忽视这一点.比 如有一位青岛朋友拍的教堂,看得出花了功夫,长焦广角都用上了,但说实话,效果一般, 还属于生活照,到此为一游,为什么?就是不注意选择光线,我们平时看电影,一看到下 雨刮风就会想到一场悲剧要上演,特别是一些香港电影中,在一些紧张情节的用光上, 简直夸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比如晚上毒品交易,一条长街道,街道尽头一盏巨大的 蓝色背景灯,一人影或一线车从背景中出来,长焦,有用军用望远镜看的那种感觉,有时 为营造效果,还得放一些烟雾,在一些衔接镜头的处理上,也很夸张,嘎---的一声,车停, 门开,一双铮亮的皮鞋,逆光,长长的脚影.还有,仓库的排气扇不停的转,一道道的光 影.这些用光的表现手法虽然粗俗,但这是最好的教材料.(4)透视

透视---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还包括:近高远低,近长远短,近实远虚,近处色彩 鲜艳,远处色彩变淡变浅变灰,摄影构图体会。

透视---是表现空间感的有力手段!通常广角透视夸张,空间、立体感得到强化;长 焦则压缩透视,前后物体贴得紧,空间感不强。(我们有时也把这种强列的透视变 化称为视觉冲击力,但不是全部)(5)色彩

色彩--不仅仅指颜色,还是一种感受,一种比较,一种心理,一种修养。

可以这样分类:明度,纯度,色相,对比色,调和色,冷色,暖色,环境色,光源光,补色,视神经,色彩的联想,色彩的重量。太多了,讲不完,讲几条主要的。色彩的联想:

红色代表激情,精力充足,残暴。

蓝色:高贵,冷淡,伤感,忧郁,沉静,孺弱。黄色:天真,活泼,明朗。绿色:希望,和平。

紫色:高贵,高雅,不稳定,神经质。橙色:热情,外向,低档。

白色:(和黑色一样,严格的说不算颜色)纯洁,做作。黑色:死亡,消极、神秘。视神经: 举个例子,眼睛盯着一张红纸一段时间,红纸移开,眼前会出现一片绿色,为什么?视神经的调节现象。

补色:就是最相反的颜色(教科书上说的是色轮中对立的颜色)与人的感受有关,比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冷色:青、蓝、紫等象征冰和海水的颜色。暖色:红、橙、黄等象征火焰的颜色。

对比色:色相上差别大的颜色:红与蓝,蓝与黄,橙与绿,白与黑。

(调和色-类似色-龄近色):色相,明度上比较接近的颜色:红与紫,蓝与紫,黄与橙,黄与绿,绿与蓝,黄与白,橙与红。光源光:主要指光源的冷暖。环境色:色彩与色彩间的相互影响。以一个放在窗台上的红苹果为例:阴天,光源色是冷的,苹果的受光部可能变为带冷色的品红,背光部可能受环境色的影响而呈带暖灰的大红、蘸红色;晴天,则相反,所以说色彩不是孤立的固有色,而是受光源、环境影响的复合色!色彩的轻重:色彩有重量:红、蓝、黑、深紫、深绿属重量级;黄、粉红,浅绿,淡紫属轻量级。

---我认为最要注意的是色彩的轻重、冷暖协调。(6)质感与视觉心理

质感、视觉心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放在一起讲算了:)--人的眼睛对什么亮度最舒适? 好像还没有谁研究过,不过肯定不是纯白或纯黑!就像我们的房子室内装修一样,我们现在一般不会用纯白色来涂墙壁,那样太刺眼,不柔和,心得体会《摄影构图体会》。--人的眼睛对什么色比较舒适? 有人马上会说:我喜欢蓝色、我喜欢红色。这只是性格决定对色彩的偏向。先把它放一边。我想,太灰,太纯的颜色对人的眼睛都不合适。整体而言,浅灰色是令人舒服的,但有时也需要有对比,比如说你喜欢吃牛肉,但不能餐餐吃牛肉:)你喜欢红玫瑰,但又讨厌到处都是玫瑰红。当然,有人喜欢强烈对比,喜欢刺激,喜欢红衣服绿背景,这。这。有点俗:)人的眼睛还有一些不喜欢:不喜欢抬头看太阳,不喜欢某些时候的逆光,不喜欢太光滑,太人造的东西。(说到质感上来了)质感--人的手也好,眼睛也好,都喜欢触摸令人愉快的东西,这可能就是质感吧。大自然中的一些东西,如水、石头,原木、沙滩,以及一些人造的东西,如丝绸、麻料、打火机、斑泊的旧墙,婴儿的脸。总是令人愉快的。是它们的质地使人愉快,没有社会原因,就象男人爱女人,是天性。(7)摄影的特征

我不能理解一些老玩家玩大型机器,好像很懂套路,什么区域曝光了,什么解像力了,什么颗粒了(职业需要的例外),那不是摄影,那只是玩过程,他们与工匠没区别!那么,摄影是什么呢?--我们应该跳出这个圈子,横向比较:

摄影、绘画、雕塑、电影电视、都是一门视觉艺术,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摄影的特点应该可以理解为,时间、空间、瞬间,(有人干脆说是瞬间的艺术)这是摄影的灵魂!

摄影作品---应该具有一种味道,一种照片味。(这里面应该包含一些元素:颗粒感、质感、瞬间的凝固。)有些人---对摄影走进了种种误区,就是把根本的目的忘了,而把一些技术手段当成了最终目的!比如,以单纯追求层次细节为美(那些玩大型机的最讲究这个了),以追求景物本身的美为美(千里迢迢出门,就算拍回了几张精致的明信片又怎么样?);比如以追求光线氛围为美;以追求质感为美;还有的干脆以各种焦段带来新鲜的视觉感受为美。这些都是脯助手段,是一盘菜中放的调料。

如果有人说:这片拍得好啊,像一幅水墨画。那么这不是一张很成功的照片。如果有人说:这画画得好啊,像一张照片。那也肯定不是一幅好画。

画有画的味:画画讲究笔触,讲究过程,讲究写意,讲究似是而非。特别是写意国画。我在想,时代在发展,相机的功能也在逐步变化,从一种非常严肃的记录工具,变为一种。一种创作工具吧。就像绘画,由最初的留影写实功能变为纯艺术,因为相机的出现,使最高明的画家也比不上最低劣的相机。而摄像机|电影电视的出现,使相机的作用又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相机可能介于绘画、摄像之间,这个位不好定。

有些人喜欢拍组照,一些大师们评片时总喜欢说:不错,如果拍成一个系列可能更好。我不这么认为,这是过份强调了相机的功能,拍组照,还不如拍电影记录片,因为电影更适合。单张、经典---正是摄影的魅力。(传世作品中,组照比例点极少。)(8)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画面中一个点与周边块面的关系。

我们平常说的黄金比,即0。618的比例,大约处在1/3的位置上,据说是从维纳斯雕塑中发现这一美的规律,不是说处在这个点上的东西就美,而是指处于这个点上,整体就协调,很舒服。数字1-10中,7是最有品位的,因为它正处于黄金比上:))有人认为黄金比是小儿科,用多了,就时不时玩一把正中的、对称的“破常规”构图,这很肤浅!最近我在想,黄金比绝不仅仅是把人或物体安排在画面1/3处这么简单!绝不是一条线中某个点的位置!--它是全方位的,立体、综合之比。它包括:

1、一条线上某个点的比例:---*--这根线可以是纵向的。

2、面与面之间的比例;

3、黑、白、灰之间的比例;

4、色调冷暖、色块颜色之间的比例;

5、光线明暗之比例;

6、。(没想好)我们见过高手下围棋,开局第一颗棋子落上去,嘿嘿,那是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气象万千,讲究的就是一个比例与精确啊。

一张照片,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如此。画面关键性的“点”的位置,起到了对整个画面的分割和分配作用!画国画的人最讲究这一点了,一笔下来,落在什么位置,对画面空间的分配起到什么作用,需要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并不是为画什么而画什么,实际上是在经营空间,而这个空间不能雷同。所以国画中的技法中常说什么:“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知白守黑”等等,其实都是指如何避免块面的雷同。

不厌其烦,再举些例子:拍一个物体,假设背景是纯的,如果这个主体在正中间,那么不是指这个位置不好,而是指这个物体四周空白的面积大小相同,不美!移动一下物体,周围空间面积大小便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我所说的画面中一个点与周边块面的关系。

不管拍什么,都可以把画面中的一切具象物体看成是一个点,一块面,一根线,(空白也是如此)这时候,你就达到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了(这可不是最高境界):)

第三篇:摄影构图教案

摄影构图

教学目标:

1、掌握摄影画面构图的特点。

2、理解色彩、线条、光线对画面的影响。

3、培养摄影视觉。

教学重点: 1.掌握摄摄构图中的多样统一、均衡、对比、疏与密的基本规律。

2.处理好画面中主体与陪体的关系。不同的拍摄角度、空间的分配、色彩及线条的选择。

教学难点: 1.不同的光质、光位、光型的运用。

2.了解光比变化对画面影调和反差的影响。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型,演示和讲解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 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 教师导入新课。

二、结合课件和相机实物操作进行讲解。

第一节 拍摄点与画面变化 第二节 稳定、空白与三分法 第三节 画幅与虚实 第四节 前景与背景 第五节 色调与影调 第六节 线条与质感 第七节 光线与造型效果 第八节 摄影视觉

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回顾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四.练习实践 1.布置课后文字习题。

问题:

1、不同的摄距、方向、高度会带来画面效果的什么变化?

2、画面稳定、空白和三分法的内涵是指什么?

3、画幅在构图中有什么作用?

4、虚实结合的构图有什么功效?如何摄取虚实结合的效果?

5、怎样选择前景?怎样处理背景?

6、色调与影调的含义各是什么?

7、怎样运用色调?怎样运用影调?怎样运用线条?

8、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是什么?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9、摄影用光的造型目的是什么?

10、怎样表现质感?

11、什么叫摄影视觉?怎样培养摄影视觉?

2.课后学生动手拍摄,下一节课评析讲解。

第四篇:摄影构图心得

摄影构图技巧

提到摄影,可能大多数朋友都会认为:就是选一处景色美的地方,人往镜头前一站,按下快门不就OK了吗!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看完这篇日志,很有可能会颠覆你的这一观点。

前 言: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师”随处可见,我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吧。内行戏称我们这些业余“摄影师”是:一个傻瓜(一点摄影知识都不懂),拿着傻瓜相机(全自动相机),照镜头前面的傻瓜(傻傻地站在镜头前面)。

我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准备当摄影师,我和我的相机也拍不出什么“艺术”来,只是不想让人笑话我是“老外”。我写这个系列的日志更不是想当什么“老师”,这对我没吸引力,就当成我的学习笔记,把学习所得与朋友们分享、交流吧。如果你是“高人”,期待您的指点!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菜鸟的最爱:拍摄的主体(人物)站在画面正中,景物不知放到哪儿好,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结果是,过于中心的构图,只会让画面变得缺乏层次感和变化,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得到的是构图呆板、毫无生气和美感。

“黄金分割”与“三分法则”

“黄金分割”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简单的说就是将摄影主体放在位于画面大约三分之一处,让人觉得画面和谐充满美感。“黄金分割法”又称“三分法则”,“三分法则”就是将整个画面在横、竖方向各用两条直线分割成等份的三部分,我们将拍摄的主体放置在任意一条直线或直线的交点上这样比较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拍摄时可直接调出相机的“井”字辅助线,将拍摄主体放在4个交叉点上,这样画面立刻就活了起来。

游船在画面中心画面整体显得十分呆板 游船放到画面偏左1/3的位置后效果变协调了

对于对焦点位于中心的相机,可以先对准拍摄主体半按快门对焦,然后重新构图,过程要注意不要松开,要保持半按快门状态,并且不能前后移动相机和变焦。

常见的几种构图方法

下面的这些构图方法你可要记住喔,当你拿起相机的时候,构图设想应该在你心中了。

摄影构图要点

不同画幅的形式的构图

画幅的形式主要有横幅面、竖幅面,一般采用横画幅拍摄躺着、坐着的人物;竖画幅拍摄站立着的人物等。不过你可千万要记住,这不是一寸不变的定律,只是在较多情况下是这样的。

光圈F8 曝光时间1/160s 焦距 55mm 采用横幅形式构图,画面容纳了更多的视觉元素

用简洁的背景突出主体

对于人像摄影来说,人物是人像照片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画面内容的中心,而且是画面结构的中心,其他景物都要围绕它形成一个整体。所以说,在画面中摄影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突出人物。

对于初学者,突出人物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寻找一个比较简单干净的背景。比如一面白墙、一片绿草地等诸如此类既干净又不复杂的背景,这样摄影者只需把精力放在人物身上,不用担心因处理不好人物和背景的关系而导致照片失败的问题。

另外,摄影者要注意,眼神对于人像摄影尤其是半身人像特写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尝试着把人物眼睛部分放在画面显著的横向1/3线位置,这样不仅可以突出画面主体,而且构图也比较得当、和谐。

光圈F4.8 曝光时间1/125s 焦距58mm 感光度800 线条感较强的背景,更加凸现模特修长的身材

用虚化的背景突出主体

如果想进一步突出人物主体,初学者还可以考虑利用虚化背景的方法来突出人物。这种虚化背景的方法,同样可以排除杂乱的背景对人物主体的干扰。利用中长焦镜头不仅能够更真实地表现人物,还可以实现完美的虚化效果。如果环境对于人物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可以对其进行较深度的虚化;如果需要交代一定的环境因素,但同时又不希望其影响到人物主体,那么可以进行适度的虚化(虚化背景的方法以后再讲),达到两者的统一即可。

光圈F3.5 曝光时间1/125s 焦距90mm 感光度160

长焦镜头具有虚化背景和突出人物主体的效果

光圈 F2.5曝光时间 1/200s焦距 135mm感光度 100背景虚化得当,既不影响画面中的人物主体,同时又交代了环境因素

人物、景物的合理搭配

如果人物和背景搭配不当,就会出现人物头顶着树、柱子等物体或者肩部长出树枝等不正确的构图形式。这就需要摄影者注意,当人物主体背后有高大的树木或者是高塔等背景时,要考虑让人物主体稍微移下一点,避免作为背景的树木和人物重叠。当然,也可以对背景稍加柔化,使人物更加突出。

光圈F13 曝光时间1/100s 焦距85mm 在环境人物拍摄过程中,要避免人物和树木等背景重叠

把握好人物肢体的取舍位置

初学者还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拍摄半身人像时,把握不好人物肢体的取舍位置,经常会出现断臂、拦腰截断的画面。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要注意,当从取景器里取景时,不要从人物的关节处切割。也就是说,不要让景框的底部从肘部、腰部或者膝盖处切割,景框的两边也不要从手腕或者肘部切割。如果必须要从手臂或者腿部剪切,也应尽量跳过关节处。

光圈F4 曝光时间1/160s 焦距135mm 拍摄大半身人像时,可以在膝盖以上或者以下部分进行切割

人物和景物的关系

景物的选择以及人物和景物合理的搭配是旅游人像摄影的关键所在。每到一处地方,都有当地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即使是一些小城市也都有它一定的风景特色。这就要求摄影者要把被摄人物恰当地安排在这种独特的风景中,这样,照片就成为“到此一游”最有利的证明,不然就和在家里照没两样。我就看到过一些人在鸟巢的钢架下拍照,真有点盲人摸象的味道。

在拍摄过程中,摄影者要注意人物和景物的构图搭配问题。在拍摄旅游照片时,经常会出现两种问题:一种是人物位置不当,即把景物给遮挡住了;另一种情况就是过多表现景物而造成人物不明显(人物太小,不仔细看还找不到)。所以,在拍摄人景结合的照片时,被摄者所站的位置是很重要的。旅游人像摄影的主体是人,景点只能作为背景,但又是典型和有意义的背景,并要保持它的完整性。

主体的人物要在整个照片中至少占据五分之一以上,因为我们拍摄的的人像照片,若人物占据比列过小,会导致整张照片中的风景变得喧宾夺主 , 这点初学拍摄人像的爱好者特别要注意。一般情况下,在旅游人像摄影中,景点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二,而人物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一。

人物的位置最常见的构图是将人物放在照片的中间,不过现在最为流行的人物放置位置是在整张照片的黄金分格点上,也就是在画面左或右的三分之一处,这样看起来会

使得照片变得更加自然,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当然,由于广角和标准镜头能够更好的摄取和表现景物和人的关系,所以使用较为广泛。天然风景虽然宽广浩大,但其每个细部也并不一定都需要进入画面,因此拍摄时,应当选拍一些典型的细节或局部,使画面更富有艺术的魅力。对于局部的刻画和描写,长焦镜头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长焦镜头对背景的虚化效果,同样可以给人不一样的美感。

有一点要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倾斜一般要朝向照片中央,向外倾斜会给人带来一种外八字的别扭感觉。当然如果你故意要表现某种风格是属于特殊情况,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喜好来进行拍摄

光圈F5.6 曝光时间1/500s 焦距55mm 广角镜头的选取,不仅使人物得以充分表现,同时对环境的交待也恰到好处

没有距离的友谊

同朋友外出游玩,无非是想拥有更多在一起的时间,其间总免不了合影留念。此时,即使没有什么壮观或者美丽的景象,只要能通过镜头表现出朋友的亲密无间,就已经足够了。对于朋友间的生活照,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以自然、随意的方式表现。比如说,尽量鼓励他们做一些可爱的动作、有意思的鬼脸,等等,要避免被摄人物做一些模式化的动作或者表情。

当然,摄影者还可以对人物进行抓拍。主体在没有意识到被拍摄的情况下,其表现是最自然的。摄影者要眼疾手快,趁其不备,在低声耳语或者追逐打闹的情况下,快速抓拍一些精彩的画面。

亲密朋友间的低声耳语

被摄人物无拘无束的面对镜头,给人更真实的感觉

合理构图 塑造稳定感

树林背景和人物的脸部形成了平行结构。结果不能突出人物的脸部表情。另外,画面下侧多余空间的比例也过大。红线标记的水平线向右倾斜,整体上表现了不稳和沉闷感,该图是典型的取景失败的实例。

失败的取景

塑造了稳定感。就如红线所分割的区域,画面的分配基本一致。照片把广阔的蓝天作为了主背景,而脚底的黄色草坪与人物的高度又接近,这使得整体上突出了色彩的搭配及画面等份分割的效果。

较佳的取景

避免透视现象,拍好建筑物

拍摄建筑首先要避免透视现象,就必须保持拍摄主体建筑的水平,在使用广角镜头的时候尽量避免仰拍和俯拍,否则建筑物在画面中就会向中央或四周倾斜(把镜头朝上仰拍,建筑物会向里倾斜,镜头向下俯拍,建筑物会向外倾斜。这是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造成的)。

(站得离天安门城楼较近,又想把红旗拍进去,只好把相机向上仰拍,结果两边的建筑向里倾斜。同时拍摄主体天安门城楼也不水平,建筑物倾斜得厉害,这也是特别要避免的。)

如果环境允许的话,最好选择较远的位置,用中焦距的镜头进行拍摄(站远一点,然后通过变焦把拍摄主体拉近,不过雨雾天画面可能会灰朦朦的),这样就能够完全避免透视现象。

如果光线与建筑物正面成45度角的时候,明暗对比鲜明,立体感强,很容易把建筑物本身的气质表现出来。

适当加入一些视觉元素,让大场景不再单调

对于大场景,如大海、湖面、草原、沙漠,拍摄者都会运用大量广角视觉。但是风景拍摄也有讲究,如果只拍摄海面、沙丘,颜色就显得比较单调一点。

如果在画面中容纳一些其他的景物、色彩、脚印和人物,哪怕是远远的,也能起到色彩的搭配,会别有一番味道。所以摄影是很自我的东西,有很多需要自己去体会。

构图评析

Story.1

场景与人像的搭配,可以组合出千变万化的意象与结果,在构图上,有时,看似没有章法,但其实,还是有一些原则可以遵循。

在 Part #1 中,我们先看看人像摄影上最常犯的小缺失。

1.【错误示范】:这张人带景的影像中,建物支柱的线条明显地位于人物头部的上方,这种情况,就犹如外拍时,在人物的头上拍出树枝、树干一般,显得较为怪异。

此外,图 1 人物视线的空间似乎仍然留的太少。

2.【构图改进】:只要稍稍调整拍摄的角度,避开建物支柱的线条,并且将相机的框景范围往右带,留出更多的视线范围即可解决上述的问题。

Story.2

在拍摄人像时,多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是相当重要的,面对同一个场景,我们可以多思索以何角度拍摄,最能达成画面的张力与趣味。

在 Part #2 中,我们来看看人像摄影不同拍摄角度的影响。

1.【错误示范】:画面不稳定-由于墙面的线条,造成成画面的不安定感。

2.【错误示范】:改进画面不稳定,但是构图平常-这是最常用的平行拍摄,虽然已改进上图的画面不安定感,但是构图显得过于平常。

3.【构图改进】:稍调整拍摄的角度,我们尝试由模特儿的上方进行拍摄,这样子拍,是不是比上述 2 图,还要活泼多了!

Story.3

在叙事、纪实或是有故事情节的人像摄影中,我们常会以人带景的方式,来表现人物所在的场景、时空、环境。这个时候,人是画面中的一个元素,如何去框取适当的人与景,呈现更佳的意像,变成一个构图时重要的思维。

在 Part #3 中,我们来看看框景范围的影响。

1.【错误示范】:强调人物,这是一般人最常框取的范围,这个影像的场景表现不够明显,有叙事的成份,但是时空、环境表现不佳。

2.【错误示范】:再多一点框取范围,但框取了后面的景致,很明显地,并没有为影像带来多大的意义,而且反而变的更杂乱。

3.【构图改进】:再调整框取的范围,这张影像就将月台、铁道的延伸感表现出来了!

在上一个「摄影构图的改进」单元中,我们谈到,人是画面中的一个元素,如何去框取适当的人与景,呈现更佳的意像,是构图时重要的思维。

基本上,单元 #3 在改变框景范围时,想的是如何让让场景有旷远、层次的感觉,并且诉说人物所在的场景。

更进一步,如果是要表现影像背后的含意,诉说影像的主题时,在框取影像时,便会有不同的着眼点。

Story.4

下面是一幅取景非常失败的例子。这张照片问题在于地平线过高,MM有一种要掉进水里的感觉,画面失去平衡。

下面这张取景非常成功,让地平线消失在相片1/3--1/2处,看起来非常协调,不会让人感觉MM要从相片里掉出来或陷进去的感觉(所以摄影的时候,决不要把地平线摆出相片1/3--1/2以外。)

Story.5

像这张,主体人物被嘈杂的背景严重干扰。

这张很好地和跑龙套的拉开距离,突出了MM的PP。但是,地平线是斜的,同时也提醒MM们摆POSE的时候是把头斜过来,不是要你们把身子斜过来。

经典摄影构图赏析

精美的照片#1(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美国 俄亥俄 都柏林

摄影重点:自然所创作的美丽风景和人们美丽的生活姿态共同构成了画面

● 视平角。(Full-shot)17mm

在色彩的配置上下了较大的功夫。水平布置蓝天后增加了稳定感,湖水安排在画面的左侧三分法横线上。加上构成斜线的绿草地又衬托人物的活动,形成了童话中所描绘

的画面。

精美的照片#2(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美国 俄亥俄 都柏林

摄影重点:自然所创作的美丽风景和人们美丽的生活姿态共同构成了画面。视平角。(Full-shot)17mm

● 视平角。(Full-Shot)17mm

蓝天和绿色草地占据画面的3/5,在画面的右侧以斜线布置了异国风情住宅。此外,为了增添画面的活力,在左侧安排了孩子和母亲,并利用人物衣服的颜色进一步调和了色彩。总之,妈妈和孩子可爱的动作与清透的背景相互协调后形成了洁净、温暖的摄影作品。

精美的照片#3(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仁川 月亮公园 Sudoguksan博物馆

摄影重点:把两个可爱的小女孩融入到蓝天背景中。低角。(Full-shot)18mm

● Canon EOS 300D, 1/640s, F3.5, ISO 100, 18mm

作者去了一趟仁川东区的Sudoguksan 博物馆。该博物馆重现了能够勾起老一辈人的回忆的月亮村原貌。恰好碰到的蓝天非常美丽,这使作者想到为孩子们创作出回忆的一页。蓝天为背景,以低角拍摄了穿着不同衣服的两个孩子的侧身,画面的下侧以线条为

主安排了博物馆建筑,并布局大幅蓝天后,表现出清爽感。此外,把孩子安排到右下侧的三分法交点和画面的中心上,增强了画面的稳定感。

精美的照片 #4(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仁川 国际机场

摄影重点:摄影意图在于表现时间和空间效果。高角。(Full-shot)23mm

● FinePix S3Pro, 1/125s, F3.3, ISO 800, 23mm

该照片以高角纵向抓拍了钟塔下的孩子。留出红色标记的区域及钟表后侧的空间等大幅背景,加上孩子对时间的迫切感,表达出这个孩子的剩余时间和已流逝时间之间的界线。

精美的照片 #7(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铁原 原野

摄影重点:画面同时取景蓝天、手持秋英花的女人、衣服色彩以及黄色原野,有意夸大表现浓浓的秋意。低角(Waist-shot)。10~20mm

● Canon EOS 30D, 1/400s, F10.0, ISO 400, 11mm

为了创作出独特的作品,摄影的重点放在了画面布局上。该照片的构图较为复杂。摄影时利用了低角和广角镜头的扭曲现象。即,从人物的下侧仰视拍摄,就可形成较强的扭曲效果,而此时就要使用广角镜头。斜线表现动感的人物和风中飘逸的头发为主,再结合蓝天、金黄色原野以及秋英花,散发出更加浓烈的秋天的气息。

精美的照片 #8(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铁原原野 白菜秧苗

摄影重点:以广角取景蓝天和白菜地里务农的人们。广角镜头(Full-shot)。10~20mm

● Canon EOS 30D, 1/400s, F8.0, ISO 100, 10mm

以低角拍摄了忙于秧苗的农民的运动形态。摄影的主体为老奶奶的活动,因此采用了最适合的斜线构图,得到了还算成功的摄影作品。

精美的照片 #9(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春川市西面新梅里

摄影重点:以低角拍摄了孩子们戏水的场景,通过捕捉溅起的水滴,为画面赋予了生机。

● Canon EOS 1D Mark II N, 1/400s, F11.0, ISO 200, 12mm

平凡的视平角很难创作出独特的作品。苦思了画面布局后,干脆跳进水里选择了低角。以蓝天和水面、表情为中心的布局,表现了孩子们生机勃勃的活动感。红色标记的背景线以及孩子们的分布线均选择了

精美的照片 #10(使用广角镜头的摄影)

摄影地点:春川市昭阳路2街开发区

摄影重点:强调了月亮村的风景和孩子们的笑容。低角。70~200mm

● Canon EOS 1D Mark II N, 1/320s, F3.2, ISO 320, 155mm

拍摄了雨天在胡同里拉着手一起打着伞的孩子们。比起表现孩子们矮小个子的摄影角度,坐着的低角摄影更能突出孩子们生动活泼的姿态。为了表现开发区这样的空间效果,特意包含了红色标记所示的旧建筑,利用画面下侧的积水提示了运动方向。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课程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小结

目前概论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的现象,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的教学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虽然经历过几次小小的挫折,但在学生们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受益匪浅。

总结经验如下:

1、教学中盲目堆积案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听课,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授课过程中穿插了很多案例,而每个案例都讲不透彻。最后下课后,学生只记得讲了什么有趣案例,而没有记住授课的内容,以致本末倒置。这样使用案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如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2、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案例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作为教师仍处于传授者的地位,从案例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所涉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处于主导。真正让学生来思考、分析、讨论的情形并不多,反省一下,多为举例教学。在这种情形下的课堂,学生仍是看热闹的外人,而没有真正深入到案例中去。没有积极的思考,当然就不可能有深切的体会和收获。

基于个人对于案例教学的思考,形成了一篇名为《探析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选择与解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的论文,并获得“六届辽宁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征文比赛”二等奖。

仅此论文,作为总结的一部分,向领导汇报。

(一)原理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可听性:案例导入使抽象概念生动鲜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总结与再思考的方式,达到对世界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把握。静态的基本原理是枯燥的,它们的具体作用体现在应用的过程中。为此,《原理》课必须以案例为铺垫,使其生动化。比如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节讲授中,教学案例是“南街村模式与华西村模式”的比较,不仅使学生看到中国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而且使学生能够领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不能一刀切,要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管理方式、多种运行机制共同发展。又比如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问题上,选用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典故。关羽并没有真正接受诸葛亮的劝诫,他把孙权看成是同曹操一样可恶的“碧眼小儿”;同时打击曹、魏两家,主次不分,全线出击,最终酝成地失人亡的悲剧。这些案例的分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增强了学习兴趣。

2.通俗性:案例介绍加深学生对深奥理论的理解

学生不是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有些基本原理教师觉得容易理解,学生就是想不明白,这主要与他们的生活阅历与思维方式有关。“案例教学法”能使抽象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死记硬背的习惯。比如“哲学”中所讲的“属人世界”,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他们所认

为的世界就是基本粒子与场,不自觉地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层次上。授课中可以通过对“费尔巴哈生平”的分析,讲清这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为什么不能冲破历史唯心主义牢笼。经过讨论,使学生对机械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个比较清晰的区分,从而带动一系列难点的解决。又比如,学生对“认识来源于实践”感受不深,觉得很多成功来源于灵感和偶然。教学中选用摩尔根纂写《古代社会》一书的案例,向同学说明,为什么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摩尔根能写出研究原始社会的一部杰作?这离不开他的亲身实践,他除了对欧、美许多未开化的原始部落进行调查、考察、分析外,还在印第安易洛魁部落居住了40年之久,对原始部落的经济、社会组织、婚姻、家庭、习俗、宗教各方面都有了透彻的了解,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灵感和机遇的捕获,往往是多次实践的结果。这些都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克服了机械的思维模式。3.实用性: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必须要满足学生探索社会问题的需要、追求事业成功和日后人生幸福的需要,才能提高学生对它的认同感。如在讲“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时,列举人们对SARS、对甲型H1N1流感等的不断认识,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始终处于追求真理的路上,学习是无止境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有部分同学尽管对美国侵占伊拉克表示愤慨,但又认为美国在人权保护方面做得不错。针对这一情况,在“人的本质与价值”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着重介绍阿布格莱布监狱美军虐囚事件、美国政府在世界各地秘密设立的监狱以及美国国内的人权问题的大量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权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享有的和应当享有的各种基本权利。通过案例分析,深刻地揭露了美国人权政治双重标准以及人权外交的实质。

对于学生希望成才的渴望,可以在“意识”相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通过主观努力取得成功的伟人,如居里夫人等;也可以在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有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毛泽东、罗斯福等历史人物,回答“什么是人才?如何成才?为什么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基本道理,受到同学的欢迎。

(二)案例选择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起着重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的典型性与新颖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关性与辐射性相结合。这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艰巨性、严肃性和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更是由独立学院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1.典型性与新颖性

典型性是案例选取最基本的原则,是指要以讲授的知识为中心来选择案例,使案例服务于讲授的知识,而且被选案例要有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在讲到“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时,可以运用“六度空间理论”加以阐释;在讲授“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选择詹姆士·琴纳推广种牛痘遇到的困难做作为案例。这类案例具有典型性,容易说明问题,案

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原则等。但有些典型案例比较陈旧,过于“正统”,如,用塞翁失马诠释对立统一规律,用田忌赛马诠释质量互变规律,虽然典型,但这些故事学生们早就耳熟能详。这个时候,就必须举一些具有新颖性的例子。

什么是新颖性?一是新近的。对于那些新近发生在国内国际的新闻时事,那些最近发生在校园里和学生身边的事情,大家都会关注。二是别人没听过的。教师的知识面一般来说比学生要宽,掌握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多,应当发挥自己的特长,多举一些学生不熟悉的新奇案例。

典型案例很能说明问题,但有时候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新颖的案例能够弥补典型案例的不足,为大家喜闻乐见,但未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所以,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案例的总体分配中,典型性案例和新颖性案例都应当占有一定的比例,二者不可有所偏废。

2.知识性与趣味性

在案例的选择和运用上,要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首先,要注重知识性。只有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更多知识,他们才会对课程和教师有较强的认同感。例如,在讲“货币的本质”时就给学生举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贡、泼留希金、葛朗台)的例子,往往这个时候,学生都在做笔记。

其次,趣味性非常重要。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案例,并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演绎出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案例不一定要求很长,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在讲授“资本”一节内容时,需要讲清资本的本质属性(资本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表现形式(资本表现为不同的物质形式)和基本特点(资本的运动性、增值性和返还性)。如果就理论讲理论就显得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忆也不深刻。可以列举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孙悟空虽然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但它本身是孙猴子,以此来比喻资本虽然可以在不同运动阶段采取不同的物质形式,但它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为了说明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增值性,可以列举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回娘家》里的一段歌词,指出资本在循环运动中带回的虽然不是“胖娃娃”,却也带回了“金娃娃”。通过讲述案例,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对“资本”这个知识点能有比较形象的理解。

在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的过程中,如果二者发生冲突,知识性为先。学生自然希望案例越有趣越好,但教师有自己的责任,而且案例过多,会冲淡课本知识,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3.相关性与辐射性

所谓相关性,要求案例选取要与学生专业相关、与学生就业相关、与学生生活相关,即以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为原则。如在讲人生价值时,引入“北大才子卖肉”、“广州硕士卖猪肉”和“大学生做村官”等事件,由于这一系列事件和大学生就业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密切联系,在学生中间获得强烈反响,课堂讨论的气氛也十分活跃。

除了相关性之外,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案例一定要能够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要有较强的辐射性,要能够培养学生发散和创新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素质。如,在讲授经济和政治关系时,可以采用美国霸权主义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带来的后果,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霸权主义。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激烈的争论,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使学生和教师均受益非浅。

(三)案例解释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三对关系 1.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以加强互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处于被动和服从地位。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简要介绍案例的相关背景,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思想道德水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许多学生往往受现实阴暗面的影响较深,看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片面性和偏激性。他们过分关注社会腐败的一面,怀疑和否定社会积极的一面。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进行总结时,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或批判,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使学生能够真正受到启发,真正能够解决思想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切实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以凸显科学性 案例教学固然很重要,但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理论教学。教师对相关原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案例中往往同时包含多个理论知识点,分析时比较复杂,难以理出头绪,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理论知识讲透,又要能指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实际。所以,学生如果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中,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运用。因此,教师可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精讲知识;同时,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使二者相辅相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理论讲授应当是诱导式和启发式的,应该与案例讨论结合起来。

3.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有效性

在教学中除了有好的案例之外,还必须恰当运用所选案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来决定运用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①引子悬念式:上课前用案例引出要讲授的某一具体原理,给学生留下悬念,然后教师既可以结合案例讲授理论,也可以让学生听完理论,自己去分析判断案例,教师再做总结。

②简单列举式:是教师在系统讲授了某一理论后,举

一、两个案例,用刚讲过的理论去分析解剖,也可请学生先分析、发表意见,教师再做总结。这种方式

虽然层次不高,但灵活简便,节约时间,适合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各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

③课堂讨论式:教师把选择好的案例事先发给学生,并提出思考题,指定参考书目,由同学各自阅读、分析、思考,并将分析的意见写成发言提纲,在课堂上开展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辩论。例如在讲哲学对立统一规律时,引入取消中医的观点,请同学们分析评价。这种方式让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交流彼此的看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这种方式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多,适用于讲授教学重点内容,并且在人数较少的班级应用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强调“授之渔而非授之鱼”,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只是传授学生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成堆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能够活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赋予学生思考及行动的自由,发展学生个人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倾听和沟通的能力,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案例选择与解释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下载UU谈摄影系列(20)——构图(基本原则之五)word格式文档
下载UU谈摄影系列(20)——构图(基本原则之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摄影构图提高篇教案

    摄影构图---构图决定一切 学习目标: 通过实例介绍,了解怎么寻找线条,合理运用图片中的线条可以使画面更具美感 ;善于发现和利用对比进行构图,及开放的构图观念 摄影构图第一招:......

    《摄影构图之点线面》教学设计

    《摄影构图之点、线、面》教学设计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的特点,着重知识点的归纳、图片赏析以及学生作品指导而进行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构图》教案大全

    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构图》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现代媒体包括的范围很广泛,高中美术选修确定的范围包括摄影摄像和电脑绘画和电脑设计,本课从画面形象元素和构图常识两个......

    商品摄影——摄影构图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商品摄影——《摄影构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 本课适用于新课程标准下中职一年级学生,教材选用浙江摄影出版社《网店商品摄影从入门到精通》3.2.1节,1课时。在学习本课之前......

    摄影构图-适合初学者(个人总结)(推荐五篇)

    不可不学的摄影技巧.--构图(摘) 提到摄影,可能大多数朋友都会认为:就是选一处景色美的地方,人往镜头前一站,按下快门不就OK了吗!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看完我的这篇日志,很有可能会颠覆你的......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剖析(本站推荐)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 1/13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13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

    现代媒体艺术 摄影构图教案(精选5篇)

    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构图的一节教学案例 (2011-07-20 09:00:12) 转载▼ 标签: 教育 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构图的一节教学案例 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 姜凤君 2011年7月19......

    山西师范大学陈廷总结摄影与构图第二章摄影构图

    第二章摄影构图 第一节 摄影构图的定义及基本要求 一.定义: 运用相机镜头的成像特征和摄影造型手段来构成一定的画面,以揭示一定的内容。 在对摄影构图的认识问题上,有两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