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学生绘画中的构图意识

时间:2019-05-15 03:5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如何培养学生绘画中的构图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如何培养学生绘画中的构图意识》。

第一篇:谈如何培养学生绘画中的构图意识

内容摘要:摘 要:构图教学是高等教育美术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构图教学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在高等教育中构建构图教学单元的必要性。从把握构图原则、融入构图艺术、创新构图方法三方面进行构图意识培养,充分利用构图特点,更好地发挥其在艺术作品创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育;构图;艺术创作;思维培养

所谓构图,也就是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照空间把色彩线条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一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现代的绘画艺术已经走向多元化,如何选择适当的构图形式并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如何让学生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就成为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绘画的基础课程中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构图的认识、理解、掌握、应用等相关知识的培养,这就需要首先提高学生对构图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培养在绘画创作中的具体方法。

一 构图在艺术创作中重要地位

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前辈大师们都很重视对构图的研究。塞尚在艺术构思中十分重视形状、线条、色彩、体积的关系构成,独特的几何化作品构成形式,对现代艺术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十九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使原有的构图形式不能满足需要,新的构图形式在艺术家的探索下不断涌现。克利姆特的其作品中采用强烈的花纹平面化处理,是极具装饰性的绘画构图形式;现代画家毕加索的《镜前少女》的作品中,融入了各种不同的圆形、方形、圆弧线,并且各自形成自己的节奏;莫兰迪的大量作品中充分的运用了对象的内形和外形所构成的不同的几何关系达到的画面的高度和谐,从而产生了宁静而略带有忧郁的美。

中国画同样很重视构图的研究,古代的绘画理论中构图又被称作章法、布局或经营位置,东晋时代的顾恺之提出了“置阵布势”,要求密于精思,临见妙裁。不是见什么画什么,而是要求画家根据布势的需要有所选择,中国画十分重视气势和神韵,潘天寿的构图喜欢作方形结构,常常创作奇险的境界,用以表现他雄阔、霸悍、质朴的艺术风格。

构图教学是高等教育美术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纵观整个高等教育美术教学大纲,构图知识的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构图是具体的形式,也是一件绘画作品形式美的集中体现。因为一切形式因素,不论是线条、形体、色块等,都必定集中展露在构图之中,要使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构图法则的能力,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增加构图教学的内容,全面系统的分析讲解构图的形式法则,提高对构图教学的认识和地位,使构图教学成为独立的教学单元,在现代艺术教学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 艺术创作中构图意识培养方法把握构图原则

关于构图的规律或原则,各家所指,不尽相同,总则大同小异。差别往往在于着眼点不同,侧重面不同,而基本道理多数都是一致的。中国画传统理论的阐述,立足于动感,使相对静止的山水,在画家心目中也要取势,即获得运动的倾向性。而西方的构图学,立足于静止,先讲均衡、稳定。其实中国绘画未必不要均衡和稳定。

所以在艺术创作中应该把握构图的原则,也是真正能够掌握并熟练应用构图方法与技巧的关键,那么,首先艺术创作的作品能把注意力引向画面主体,也就是说,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只要使观赏者的目光渐渐投向画面主体,通过主体与陪衬画面的结合,更容易理解画面上的内涵,从而对作品产生更深层次认识。其次,艺术作品中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即使是抽象画其实也有一个主题。主题应该在作者心中明确,毫不含糊,但在表现上不一定使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只有主题鲜明,才能更好展现绘画目的,观赏者才能充分理解画面上的含义。最后,艺术作品应尽可能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画面主体的内容,有利于渲染画面情绪、主题的部分,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融入构图艺术

当艺术作品中具备了上述提到的构图的基本原则时,艺术实践表明均衡、对比和完整仅仅是构图的初级阶段,也是构图的最高阶段,绘画作品要成为一幅艺术品,应该在构图上有更多美学的要求,绘画作品是一个有机体。所以,在绘画作品中融入构图的艺术才能更好的展现画面内容。第一,新颖与朴素的艺术展现,构图的原则固然应该考虑,但试想如果画家都按照原则作画,那就无法吸引住观赏者,只有新颖的构图,才能吸引住人们的视觉,利用心理学的首因效应,给人以感染力和吸引力,不论是色彩、线条、空白大小分配都会给人们新鲜的感觉。

同时,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真正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往往具有朴素的特征,朴素的主题、朴素的感情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二,节奏和韵律的艺术展现,韵律广义上讲是一种和谐美的规律,是造型要素在节制、推动、强化下呈现的情调与趋势。作为视觉艺术,韵律主要意味着构图中形、线、色的形式感觉的一致,包括基调及主线起承转合的和谐性,一幅具有较高艺术的构图,它不仅具有新颖与朴素感,而且要有韵律感。第三,装饰性绘画更注重主观性和规律,它可超越客观现实和时空限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画面上的装饰性,主要是指写实性绘画的基础下其形式语言风格样式及处理手法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进行得体的“装饰”表现。

创新构图方法

绘画中的理想不是固定的,因个人的理念、时代、民族而异,文艺复兴时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而闻名于世。当时的肖像画流行正面或侧面为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四分之三面来构图,这就是他理想的构图理念。所以在引导学生用固定的构图模式构图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去冲破这种局面,特意改变空间层次关系、变化透视关系、改变视觉角度,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促使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进行小构图,尤其是对同一景色进行不同的取景、不同空间透视等关系的观察与构图。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思维方式。目前,国内外的很多绘画家研究新的构图方式,如发散式的构图方式,利用空白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等,为进一步展现作品蕴含和特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 结语构图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构图教学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在高等教育中构建构图教学单元的必要性。提出了从把握构图原则、融入构图艺术、创新构图方法三方面的构图意识培养方法,充分利用构图特点,更好的展现出艺术作品的蕴含。构图意识的培养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为创作更好的艺术精品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论学生还是教师本身都应该注意构图意识的培养与创新。

第二篇:当代绘画中的群体和个体意识

当代绘画中的群体和个体意识

作者:高名潞2007年08月14日11:35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有人把知青画家(或美院七七级学员)称为第三代画家,而把八一、八二级美院学员称为第四代画家。不论此分法科学与否,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六届全国美展以后,这第四代画家开始崛起,继《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之后,在中央、浙江、四川等美术院校的毕业生作品中出现了一批引人注目而又颇具争议的作品(可参阅《美术》7.9.10期画页),特别是浙江美院争论最激烈。在四川美院,对八一级毕业生作品亦褒贬不一,支持者曰,变得好,突破了旧有的模式,反对者则曰,如此一变,丢掉了本色,认为过多注重形式,思想深度不够。当然,支持者具多。

这些有争议的作品突出的一点是具强烈个性。这个性不只是情感的自我表现和流泄,更多的是强调和述说“我”对世界的思索和在某种怀疑和否定中的选择,因此,他们的作品大致可依次分为观念的、象征的和表现的三种,中央美院(主要指参加青年美展的)和浙江美院毕业生的作品主要偏向于观念性和象征性,四川美院则偏向于象征性和表现性。与前一代画风相较,情节再现性的作品骤减。由此出现了许多具神秘感、冷漠感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中的形象、色彩似乎如塞尚所说,“是那个场所,我们的头脑和宇宙在那里会晤。”作品中的物象的排它性和孤独感是这一代人的心理写照,这大约是出于对前代(或前几代)人的一种群体意识的逆反心理。

第三代画家有着先天性的群体意识。按社会心理学解释,群体具有一种共同成分——凝聚力,它是使成员维持在一个群体内的合力,这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去个性化。这种群结意识既有着富于牺牲和顾大局的崇高精神又有着盲目顺从之弊端。在清算十年中反个性的宗教蒙昧主义时,第三代画家也曾高呼“表现自我”,然而他们那已深入心扉的社会责任感总是使他们的作品具一种共性,即令是在一些颇具自然主义倾向的画作中也始终有着“同甘共苦”的热忱的表述。这在罗中立、陈丹青、程丛林,何多苓、张红年等人的作品中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星星画会”的画家们的作品也从另一个侧面强烈地表现了其群体意识。而第三代画家中像张群、孟禄丁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李贵君的《画室》(见本报第二期),耿建翌的《灯光下的两个人》等作品则突出地显示了他们的个体意识,画中的形象是具排斥性的,是不相关的,它们之间的联系不依靠合乎情理的表情和动态,而需要观赏者的思维轨迹去沟通,也许你根本就无法沟通。无论是世界这个大宇宙和创作主体的大脑——小宇宙中都存在着迷茫和不确定性,因此,认识自我就是认识世界,而自我不仅仅是喜笑怒骂这精神的表象,它的本质在更深的一层,这就是和大宇宙默契神合的那一层次。

求知、怀疑、否定、肯定的交替循环,这就是第四代画家的特质,也是他们的艺术风貌的重要决定因素。

第三篇:如何在绘画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如何在绘画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城壕幼儿园:张婧

儿童绘画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话题,孩子画画是他初到这个世界、渴望接触和认识这个神奇变幻、五彩缤纷的世界的一种表现,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都有画画的潜在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绘画是最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幼儿一味地模仿学习,是被动的学习者,没有范画,就不知道该怎么画;另一种是接受教育改革思想后,走入误区,在创造性美术活动中教师始终持肯定的态度,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让幼儿盲目地创造,放任自由片面强调个人情绪情感的抒发,忽视教师的辅导,使得幼儿失去美术的兴趣,因为他们没有一定的表现技能,难于用美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见,这两种倾向培养出来的幼儿都是不成功的,是不会适应社会发展的。

绘画是儿童表达情感和情绪,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径。对于还不善于运用复杂语言和文字的幼小儿童来说,绘画是一项特别重要的活动。幼儿常在绘画中自然、充分、无拘无束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内心蕴藏的丰富情感、表达他们对周围事物和周围世界的看法和态度,表达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他们的潜能在绘画中得以发挥,认知和个性得以发展。绘画优美的造型和鲜明的色彩能增进幼儿愉快的、健康的情绪和情感,调节和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根本的目标是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即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创造的第一步是想象,乃至于幻想。美术活动能够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怎样才能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呢?

一、尝试“心灵感悟”,亲近生活,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情趣。

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孩子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地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新《纲要》也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从而萌发创作欲望。

(一)、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

在选择小年龄段美术活动教材时,根据该段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其生活经验,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好的题材,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如幼儿喜欢小动物,我就设计“小兔乖乖”、“小羊吃草”等绘画内容,“小笨笨蜗牛”作为纸工、泥工的内容。还可选择他们熟悉的玩具、物品为题材,如“会变魔术的纽扣”等。除教师预设外,可在幼儿的兴趣点上,让幼儿生成自己想创作的东西,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二)、引导幼儿感受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

1、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大自然的色彩、世界万物的形态,运用各种感官去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还可到生活中观察建筑、环境设计等。运用照相机拍摄各种图片、对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各镜头进行定格引导幼儿去发现,培养生活情趣,提高审美修养,让幼儿在生活游戏中随时随地观察美、欣赏美,还能随意及时地表现美、创造美。

2、引导幼儿欣赏一些经典名画。因为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些美术作品的内容包括了题材内容的创新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在美术角放上凡高的《向日葵》,希菲乐德的名著《鲜艳的水果》,感受其色彩的鲜艳,认识颜色的种类。另外通过观察大师的杰作,使幼儿感受美,从而大胆想象创作。也可将教师创作的作品、优秀儿童作品张贴在小画廊里,用渗透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大师的作品。

二、尝试“趣味化”,引导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美术活动中自主创新,自由表达。

幼儿喜欢去触摸、摆放和拆卸各种东西,这是开展创造活动的基础,教师要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情感需要去探索材料,教师在各种活动中都要鼓励孩子多看、多听、多摸、多尝试,让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美术活动中自主创新,自由表达。丰富孩子的生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为他们进行创造和表现提供信息资源,同时,应注意在活动过程中启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1、用新颖的组织方式,激发幼儿美术创造的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忽略了幼儿的观察、思维、想象,而造成孩子艺术表现的模式化、固定化,对生活中的没无动于衷,这与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幼儿的美术活动不仅是他们思想、情感和兴趣,更是他们对外部事物认识的表现形式;作为审美活动,更重要的还在于对美的追求;要让幼儿以美的感觉、感受和理解美,引起幼儿以美享受的情感,陶冶起情操,才是美术教育价值所在。

2、情景再现,帮助理解主题,大胆创作。

教师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再现情景,进行情绪的渲染,有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创作,充分想象。运用观察、记忆、联想、欣赏等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尽量不示范画,而侧重教会幼儿运用各种表现工具材料的方法,强调表现形式多样化、个性化。

3、游戏法激发创造的热情

根据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应力求绘画活动游戏化。在美工《手套》活动中,我提示幼儿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装饰手套,并提供了腊光纸、及时贴、绘画纸和蜡笔等材料,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对以往的感知,制作出了漂亮,风格各异的手套。这说明,幼儿有很大的潜力,只有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的艺术表现水平就会迅速得到提高。而且使幼儿陶醉在游戏当中,他们玩得是那样的开心。其它的还有绘画接力,合作画等游戏形式,幼儿都很喜欢,乐于参与。

4、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启动想象的翅膀

美术活动中,多采用与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的情绪感,将绘画与音乐、散文、故事、诗歌相结合,调动幼儿的听觉,根据听到的引起联想和想象,启动幼儿想象的翅膀。欣赏一些名曲,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并把所听所感画下来,让幼儿随着音乐进行表演,幼儿自信、自如的表演栩栩如生,表演各种动物的走路姿态,幼儿展开想象,笔下的动物也就千姿百态跃然于画纸上。幼儿还喜欢听故事,利用这一爱好,要求幼儿听完故事后,回忆故事情节及主要角色特征、动态,给幼儿讲童话,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故事高潮后将会发生什么,鼓励多种设想,幼儿敢想了,创造性思维活跃了,自然而然孩子们的绘画表现就会更加积极投入,所表现的内容丰富奇妙,充满热情。

5、动手做做玩玩,感受创作乐趣

美术动手操作能力对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发展创造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多给幼儿动手的机会,让幼儿手和脑并用,是美术创新教育的必要的途径。幼儿动手动脑,独出心裁地创作,能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尽可能开展多种手工操作活动,如:纸团印画、印章画、吸管吹画,树叶粘贴、泥工塑造、蔬菜拼盘„„在“水果蔬菜拼盘”中可见幼儿的创造想象是多么丰富的,他们无拘无束的随心所欲增将现实和想象的东西拼制出来。

三、尝试“读懂孩子的画”,同家长共同欣赏和重视幼儿的创作成果,提升幼儿创造的自信心

对于幼儿的作品,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画的框框去评价。对于优秀的作品,大而化之的评价不能激发幼儿再创作的欲望;对看不懂的作品,不能拒之门外,而应该去领悟孩子为什么用这种画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年幼的儿童往往是为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学习。因此,家长和教师认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指导家长学会了解幼儿,因为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而成人的思维是抽象的,要想两者达成共识,成人必须学会了解幼儿,观察幼儿,用幼儿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因势利导,从而使幼儿主动地去学习。当成人了解了幼儿,并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作品时,应对作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激发幼儿再次创作的欲望。对于作品中不理解的内容,教师应指导家长并和家长一起与幼儿探讨,以开拓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促使幼儿的潜能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专教法与学法的对象是教师与幼儿,他们都是主体。要在幼儿园美术创新中培养幼儿成为富有创造性、个性独特的人,教师要树立美术创新教育的新观念和新意识,应提高创造教育的能力,应掌握美术创新教育的要求、方法和策略。做到合理指导幼儿绘画,激发幼儿想象,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

二〇〇九年四月八日

第四篇:教子心得——在绘画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在绘画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幼儿阶段是孩子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我们做父母的应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培养他们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让我们的宝贝们在广阔自由的天地里,愉快地进行创造,健康充实地成长。对于五、六岁的他们来说,让他们动脑筋、花时间去创作一幅作品、或为问题寻求答案,从中得到新体验,尝到成功的满足感,这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一、引发好奇心,激发创造的欲望。

创造激情来源于兴趣和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孩子们的好奇心重,对有趣的事物,往往出于好奇而引发兴趣。好奇心驱使他们喜欢寻找奇异的、有刺激的事物,引起探索兴趣,激发创造的激情,促进创造思维活动。因此,我们家长应巧妙地抓住儿童纯洁稚拙的童心和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依据兴趣和绘画技巧特点进行有计划、有成效地挖掘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我们在晴朗的假日里完全可以带上可爱的宝贝们去游玩,让他们根据自身的体验画出一个自己遇到的景色。

二、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挖掘幼儿创造的潜力。

人的创造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创造活动的源泉。认真仔细的观察,可以帮助孩子们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理解不易掌握的理论知识。我们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比如在春色盎然的春天,我们可以带孩子们到野外去观察春天自然界的变化,带领幼儿去寻找春天,观看春天的自然风景、录像带或风景图片,演唱有关春天的歌曲等。通过上述活动让幼儿了解春天的特征:春天到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草露出了嫩绿的小芽,树木也穿上了绿色的新装,迎春花开放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农民伯伯正忙着播种……。我们启发幼儿:“这么美丽的春天,我们画下来好不好?”这样稍加引导,孩子肯定会欣然命笔,积极投入到创作中,一幅“美丽的春天”便会跃然纸上了。

三、保护幼儿个性发展,开发创造潜能。

某位教育家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传统的绘画观念中,我们一般喜欢要求孩子用固定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方法来完成任务,我认为这样不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挥。如果孩子很想去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方法,我们应该大胆允许并鼓励、引导之,这样肯定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挖掘。因此,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方法后,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方法去绘制相同的画面,这样能大大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幼儿独特的想象力。

幼儿正处在创造和发展的初期,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愿我们都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去探究了解我们的孩子,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才可以让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绘画空间里自由想象、大胆创造出他们的世界,画出属于他们的童真,画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

第五篇: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长卷式构图特色及典型图例分析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长卷式构图特色及典型图例分析

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始于石器时代。最初由劳动而产生的艺术其功能由美化生活为目的逐渐转变成反映现实生活、抒发内心情绪的最好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原先在石器上刻画一些简单的符号到现在在宣纸上画水墨淋漓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其中以长卷式构图为特色的古代绘画值得一提。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有别于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一方面仍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一方面又成为使人可以得到美感享受的艺术品而独立出来。

这一时期的绘画形式以长卷为主,不仅表现在《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作品中,而且在孝子棺石刻画、竹林七贤图,甚至邓县彩色画像砖中也采用了这形式。绘画构图技巧也有了提高,绘画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在表现人物面貌、精神气质上有着“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的区别。

我归纳了长卷式构图的特色,可能不够全面但却是常见的构图形式。

1、以故事情节展开。

作品:《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传为东晋顾恺之的作品,是根据曹植的同名文学作品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所画成的长卷。画卷从曹子建初见洛神宓妃起,以一些列及其鲜明的形象,画出了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画中曹子建充分表现了这位王侯兼诗人的气质。其后画列“冯夷鸣股”、“女娲清歌”以及诸神游戏的几段。卷末画曹子建回到岸上,坐在洛水之畔目痴口呆,懊丧的神态,表现了“夜耿耿而不寐、沾繁而至曙”的境地。整幅作品始终吸引读者,使读者的感情随着画面的进展而欢欣、惆怅。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2、人物形象分段排列。

作品:A、《职贡图》

这幅画是南朝梁萧绎所作,画的是各族进贡者的形象。该画颇有特点,全部人物均为左向半侧面,采用这个角度有利于表现各族番人相貌的整体特征,再加上服饰、动作、面部表情等细节的刻画,人物的名族特点及性格情态跃然绢上。人物性格也各有不同,西北人的好爽、质朴,南方人的机敏、活泼。这些性格和情态都统一在进贡时的谦卑之中,这是该画的艺术表现最为成功之处。

B、《挥扇仕女图》

此画为唐代周昉所作主要表现贵族阶层的生活。《挥扇仕女图》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此一长卷描绘了宫中嫔妃生活的哀怨,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征。画卷通过几组人物卷面计13人,非常生动地刻画了宫廷中贵妇人的日常生活。全幅以横向排列的形式展示了人物的各种活动:执扇慵坐、解囊抽琴、对镜理妆、绣案做工、挥扇闲憩等。作者注意画面横向疏密、松紧的韵律变化,纵向高低错落的层次变化,从而使得画面结构井然有序,并避免了构图上的单调呆板。画面构图简洁,不着背景,不同人物以相关的活动自成段落,各段之间又互为关联,形成一个整体。图中色彩丰富,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冷暖色调相互映衬,显现出人物肌肤的细嫩和衣料的华贵。用笔古拙方劲,衣纹线条近铁线描,圆润秀劲,富有力度和柔韧性。

C、《簪花仕女图》

此画同为周昉所作。《簪花仕女图》描绘了簪花仕女五人,执扇女侍一人,点缀在人物中间有狷儿狗两只,白鹤一只,画左以湖石,辛夷花树一株最后结束。仕女发式都梳作高耸云髻,蓬松薄鬓。前额发髻上簪步摇首饰花六至十一束不等,眉间都贴金花子。着透体博袖敞领宽肥外衣,内着腰身直束至半凶际的曳地长裙。左数第二簪球花仕女颈下环有造型宽大的金项圈。全图的构图采取平铺列绘的方式,人物的描法以游丝描为主,行笔轻细柔媚,匀力平和,卷首与卷尾中的仕女均作回首顾盼宠物的姿态,将通卷的人物活动收拢归一,成为一个完整的画卷。

3、独立成章 作品:A、《女史箴图》

此画为东晋顾恺之之作。全图依晋张华所作《女史箴》一文创作而成。“箴”为古代一种格言形式的文体。“女史”是古代官名,多由有学问并擅书写的妇女担任。全图共九段,每段有题词并有独立的构思及表现内容,内容主要是教育宫中妇女如何为人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全图格调高古,反映了我国绘画发展到魏晋时代在题材、构思、造型及手法上的基本特征。特别是顾恺之将自战国以来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此图被公认为最接近顾恺之原作风貌的早期摹本。也是我国尚能见到的最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

B、《五牛图》

此画为唐韩滉之作。据《唐朝名画录》、《历代名画记》及《画鉴》记载,韩滉“能图田家风俗人物水牛”,以“牛羊最佳”,而“牛图是其所长”。《五牛图》为纸本着色画卷。它以传神之笔,描绘了独立成章的五头牛,或缓步跛行,或低头吃草,或纵首,或回头舔舌,或翘首而驰,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造型生动,形貌真切。在章法笔墨上,布局求变化,状貌以形取神,且笔墨简劲,着色自然。《五牛图》整幅作品只有小树一株,别无他物陪衬,但由于作为主题的五头牛被刻画得神奇磊落,所以洋溢着浓厚的农村气息,这就是韩滉《五牛图》绝妙之处。

魏晋南北朝除了出现以长卷为主的绘画形式,还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从文献著录中可以了解到有单纯描绘花鸟作品和专工的画家,但至今尚无资料证实已经形成独立的花鸟画,花鸟画当时只是处于孕育阶段,发展要晚于山水画。

而有关于山水画的著录。著述则较多,山水画的发展和当时玄学思想的盛行、玄学之士标榜隐逸有关。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多栖梧苑柳。”

下面是我列举的长卷山水画构图特色与典型图例。

A、《江干雪霁图》 此画为唐王维所作。在这幅画中,整个画面都是“笔墨婉丽,气韵高清”,充满了诗一般的气氛和情调。王维这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与他灵活采用皴法和设色有关,时或渲淡水墨,时或重加青绿,物象工细,意韵平和。乃是把诗情和画意的表现方法柔和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诗人画风。这幅画构图自然,山水、树石、人物、屋宇都层次分明。明朝董其昌的文人画理论,把文人画的内涵,全部具体化于王维,称王维是南宗画之祖。

B、《千里江山图》

此画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年仅18岁时用时半年完成了这一作品。大约这幅作品完成后一二年就去世了。该作品大青绿着色,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染天染水,所画重峦叠嶂,奔腾起伏,绵延千里;又是江湖水泽,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气势雄浑壮阔,其间布置丰富,有渔村、野市、水榭、长桥,还有众多人物活动,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整幅构图严密,疏落有致,设色绚烂。构图上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分体现了宋代画院青绿一体,精密不苟,严格遵守格法的画风。

C、《清明上河图》

此画为宋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12世纪初期一幅杰出的风俗画。该作品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梁清明时节繁盛热闹的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10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内容丰富。《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

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十分细致入微的观察生活,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以上都是我对古代绘画中的长卷式构图特色及图例的举例分析。长卷式构图是中国古代绘画构图形式之一,它通过独特的视觉艺术表现手法,巧妙的将时间引入到空间艺术的建构中,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特点。

下载谈如何培养学生绘画中的构图意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如何培养学生绘画中的构图意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利用投影培养幼儿在绘画中的想象力

    利用投影培养幼儿在绘画中的想象力 利用投影培养幼儿在绘画中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

    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班风,指班级的作风、风气。学生要规范,班级就要有严明的纪律,浓厚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班风是集体大多数成员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优良的班风对学生的一切......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余庆县沙堆小学:万从云 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产生的教育新模式。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应努力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而......

    绘画中的点线面 教案

    课题:绘画中的点线面 课时:第1课时课型:欣赏课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本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点.线.面造型艺术的欣赏.体验与感受,能对点.线.面有进一步的了解......

    初探宋代绘画中的

    初探宋代绘画中的“理” 内容摘要 (冒号):宋代是1个理学集大成的时期,作为文化1部分的绘画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理学的1些影响,宋代对“理”的认可,1方面造就了绘画写实主义的......

    《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教师活动 一、交流信息,初步感受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节日 二、导入课题 1通过音乐,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融入课题中 (1)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些是什么节......

    《绘画中的节日》说课稿

    《节日中的绘画》说课稿 课题名称:第11课 绘画中的节日 课时:1课时 课型: 欣赏 评述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

    绘画中的透视 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原理》教案 彭富江08345820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分析,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基本透视原理并且能够基本正确的运用到今后的各种绘画中 教学重点:学生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