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点线面教学设计
第三课
点、线、面
教学目标
1、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魅力。
2、学习用点、线、面进行造型。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2、恰当地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欣赏图片来感悟点线面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听儿歌吗?
生:喜欢
师:请同学们把你们可爱的小手拿出来跟着音乐一起做,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视频儿歌《找朋友》
师:老师发现你们都是爱表现的孩子,非常喜欢你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小礼物,今天谁表现的最勇敢,老师就把这些漂亮的小礼物送给谁。
师:123闭好小嘴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位好朋友------点、线、面。
(板书:点 线 面)
二.教授新课
师:钟表先生听说我们班来了三位新朋友,它也想认识一下。点、线、面就藏在钟表先生的家里,同学们快去帮钟表先生找一找吧!(钟表图)
师:在生活中,点、线、面随处可见,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点、线、面,你们想看一看吗?(插图草莓,斑马,桥,五星红旗等)
师:我们看了这麽多生活中的点、线、面,老师发现点、线、面,最喜欢和同学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喜欢玩捉迷藏游戏吗?那我们快找一找我们教室里的点、线、面吧。看看他们都藏在哪。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找的多。同学们表现的真棒!观察的可真仔细,有双发现的眼睛。找到了藏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线、面。(鼓掌表扬学生)
老师带来了一些同学们用点、线、面创作的画,我们快去欣赏一下。(师示范画)
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的主人。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位好朋友,点、线、面,让我们拿起画笔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去创造!
三.布置作业 1.教师: 作业要求: 用点、线、面来创作一幅画。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四.作业评价 我们一起来欣赏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运用的点、线、面。
五.拓展
1.欣赏: 名师名画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B.凡高----《向日葵》《抽象画》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A.《时钟》B.《自行车》C.《雨伞》D.《建筑物》 扩展学生的视野。
3.儿歌 儿歌:你是点,我是线,变大以后就成了面,描画美好的画面。
第二篇:点线面教学设计
《点、线、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用点、线、面进行排列造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三、教学难点: 恰当地运用点、线、面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2.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我们快去看看!
3.旁白:看!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4.设问: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5.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
教授新课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引:什么样叫点、什么叫线、面呢!?我们一起去探索。
设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
2.设问: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
动画课件 直观地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 审美情趣。
引: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设问: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画家在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画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画出这幅画?我们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材料来画画呢?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增强了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去创造!
设问:欢迎你们来到美术世界,走上点、线、面的表演舞台,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表演?
请把你的想象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童话的气氛中提出作业要求,营造学习气氛。
布置作业
1.教师: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我们将对作业分别评出:创新奖、制作奖。
2.各类废弃物品。
3.几何形的彩色卡纸。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活跃学习气氛.作业评价
引:这里的每一场舞会都是各具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
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作业展示板。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拓展练习
1.欣赏: 名师名画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B.凡高----《向日葵》《抽象画》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A.《时钟》B.《自行车》C.《雨伞》D.《建筑物》 扩展学生的视野。
3.儿歌 儿歌:你是点,我是线,变大以后就成了面,描画美好的画面。
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巩固课堂知识。
五、教学反思:
《点线面》促使学生在身边、家里、社会中寻找点线面,寻找魅力,体验环境中蕴涵的艺术美,感受生活。在1—2年级,对学生的要求偏重于从接触身边的美术作品和走到自然之中,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培养他们对欣赏活动的兴趣。主要鼓励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感受自然和美术作品的造型与色彩,而不要求他们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像构图、肌理等专业性较强的名词和术语,以及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这类较为复杂的活动,一般不要学生过早地接触。
第三篇: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3.1.2 点、线、面、体
尧山中学 葛强淼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学生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
3、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教研主题】课堂教学中的图形操作
本节探索内容:借助多媒体让图形动态化,从而使学生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改变以往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情景.利用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感悟知识的生成、变化、发展,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美丽的风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影像中有哪些几何图形,从现实环境中感受点、线、面、体.
设计意图:这样的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对点、线、面、体形成初步的形象认识,感知知识来源于生活.
二、感受动态,形成认识
课件演示:划过天际的流星;飞速旋转的车轮;摆动的汽车雨刷;
问:这些图形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
让学生共同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让学生举出更多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
学生利用手中的课本、三角板等想像它们绕某条边旋转一周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感受,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的联想逐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同时通过操作加深学生印象,降低学习难度。
三、观察图形,再探关系
让学生找找小学学过的常见几何体中的的平面、曲面、线、点等。让学生感受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和面相交形成线,线和线相交形成点。
四、作业
1、完成教材第120页练习
2、教材第122页第5题作在书上
五、课堂小结
从两个不同角度(动态和静态),说说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反思】
本节课动用了大量动态图形,力图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因为我们发现给学生空间想象的机会太少,以后会加以纠正。
第四篇:《摄影构图之点线面》教学设计
《摄影构图之点、线、面》教学设计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的特点,着重知识点的归纳、图片赏析以及学生作品指导而进行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摄影能力。
一、教学环境 1.3.课题:《摄影构图之点、线、面》2.授课对象:美术系《美术与摄影》课程同学 课时:1 课时4.课型:新授
5.教具:多媒体教室+教学挂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摄影中“构图的基本骨架”、“点的象征与表现”、“线的结构与内涵”、“面的形式与多样”、“点线面交织”的知识点;如何通过点线面的构图去丰富摄影的内涵。
2)通过欣赏优秀作品,感受摄影者如何通过掌握“点线面”的律动去丰富摄影的内涵,使得画面充满灵气。
3)掌握构图技法,通过实践提升技能。2.能力目标:
1)掌握摄影构图的技巧;通过构图展现作品思想的能力; 2)提高学生摄影的技巧以及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点线面”构图的特点,特别是“点”的构图方法“黄金分割点”的判断、“三分法”以及适用的拍摄图片类型。
2.难点:让学生掌握摄影构图的技巧,在拍摄时如何通过“三分法”的构图使得画面充满内涵与灵气。
五、教学方法
(1)分散知识点,降低难度
(2)利用分析实例的方法,应用启发性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析学生作业.总结学生作业问题
2、向名师学习,欣赏优秀作品,总结优秀构图的特征。
3、对比一组图片感受下构图的魅力:
4、提问学生,让学生感受构图的魅力
5、小结: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旨在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比较两幅主题相同的图片,感受摄影构图的重要性,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正课内容。
(二)正课内容:分别讲解“点、线、面 1.点的象征与内涵
1)展示图片,说明摄影中以“点”构图的特点
2)分析实例,说明“主体点”摄影构图与“陪体点”摄影构图的特点;讲解例图 3)实现方法:
1.提问学生:怎么实现,“主体点”和“陪体点”的拍摄
2.小结实现方法:确定主题看是否是“展现生命力”或者“突出主体”;学习使用“三分法”来实现完善构图。
2.线的结构与表现
线条在画面中具有的作用,利用线条,是提高摄影构图的有效方式。以“线”为主的构图,主要方式。小结拍摄实现方法: 3.面的形式与多样,拍摄实现方法:
4.点线面的交织
总结:摄影构图,就是要追求其三者交织得自然、合理、适度;没有生硬感。拍摄实现方法:
学生分析图片:(说明图片如何实现点线面构图;这样构图有什么独特点,实现方法,教师总结)
(三)课后小结与练习,完成任务(学生拍摄“我眼中最美丽的校园”)
1.小结:
通过本次课,我们了解到优秀的摄影源于拍摄的良好构图;通过点线面互相呼应,使得平淡无奇的画面变得妙趣横生,构图决定着画面生命力的存亡。希望大家将今天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今后的摄影中。
2.练习:学生拍摄“我眼中最美丽的校园”
请大家完成五幅摄影作品,要求将校园生活中的场景拍摄成具有“水平线”构图的画面;能够说出图片的涵义。例如,下图所示:
分组协作:学生4人一组在学校进行拍摄
老师对学生构图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
(四)作品讲评与分析,提升能力
第五篇:二年级美术《点线面》教学设计
二年级美术《点线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点线面 1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
[智育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素质发展目标]:学习用点、线、面进行排列造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恰当地运用点、线、面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欣赏图片来感悟点线面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2.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我们快去看看!3.旁白:看!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4.设问: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5.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二.教授新课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引:什么样叫点、什么叫线、面呢!?我们一起去探索。设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
2.设问: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 动画课件 直观地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设问: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画家在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画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画出这幅画?我们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材料来画画呢?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3.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增强了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去创造!设问:欢迎你们来到美术世界,走上点、线、面的表演舞台,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表演? 请把你的想象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童话的气氛中提出作业要求,营造学习气氛。三.布置作业实践活动的细则,说明评价方法。
1.教师: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我们将对作业分别评出:创新奖、制作奖、评价奖。
2.各类废弃物品。
3.几何形的彩色卡纸。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活跃学习气氛.四.作业评价
引:这里的每一场舞会都是各具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作业展示板。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的能力。五.拓展
1.欣赏:名师名画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B.凡高----《向日葵》《抽象画》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A.《时钟》B.《自行车》C.《雨伞》D.《建筑物》扩展学生的视野。3.儿歌儿歌:你是点,我是线,变大以后就成了面,描画美好的画面。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巩固课堂知识。教学反思: 《点线面》,促使学生在身边、家里、社会中寻找点线面,寻找魅力,体验环境中蕴涵的艺术美,感受生活。在1—2年级,对学生的要求偏重于从接触身边的美术作品和走到自然之中,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培养他们对欣赏活动的兴趣。主要鼓励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感受自然和美术作品的造型与色彩,而不要求他们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像构图、肌理等专业性较强的名词和术语,以及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这类较为复杂的活动,一般不要学生过早地接触。